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时间:2023-02-11 07:30:40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由网友“薇罗妮卡”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大家!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1:100以内数认识说课稿

100以内数认识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孩子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学生100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例题1、2、3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

经过对教材的理解的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据此,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中安排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8人小组合作分类、数数,在活动中让学生试着与他人分工、合作。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综合练习——“去公园”,如果说第一次合作学习是教师安排的话,这次合作可属于学生自发行为,当学生独自未数清画面数量时,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需要,从而再次数数。

3.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数格子时,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自己巧数的方法,其他学生可对其随时发问,了解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初步培养观察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流程

一、汇报调查结果。

请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着数,说一句含有生活中的一个实际数字的话。

教师询问调查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对100以内的数有一个初步感知。】

二、开展分类、数数活动。

1.创设智慧老人和大家做游戏的情境。

2.讲清活动(游戏)要求:

(1)8人一组在组长带领下将盒中东西分成四类,由组长分配好哪两人分哪一类。

(2)两人合作用最快或最喜欢的方法一起数清各类东西的数量。

(3)每类东西都数正确的小组获胜。

3.学生游戏。

教师激情引入,电脑显示活动要求,了解学生的数法,观察他们能否熟练数数,对不同数法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学生看看盒中有哪几样东西。小组合作学习,先分类,再动手数数。

【8人小组的分类活动,旨在体现学习中的分工与协作。两人合作的数数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数序,在共同数数中互相提示、检查。用最喜欢的方法数数,旨在体现个性化的学习。】

4.交流、汇报数数方法。

(1)请学生讲讲自己是怎样数的?

教师激励评价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数数。

学生展示数数方法,集体接数。

【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成果。】

(2)每当出现一种新的数数方法,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当出现下列几种情况,请全班学生用此方法数数。

1个1个数——随意接数;2个2个数——数至50;5个5个数、10个10个数——数至100。

【只选此四种方法请学生接数,原因在于这四种方法学生易于接受,旦生活中较为常用。】

5.理解10个10是100。

(1)小棒演示。

①(电脑显示:一捆一捆出示小棒。)提问:看看这有几个10?

教师操作媒体,引导学生探究。学生观察并思考。

②(教师出示 9捆小棒后)提问:几个10?是多少?再添1个10呢?引入:10个10是100。

教师操作媒体,引导学生探究。学生议论并归纳。

【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初步感知“10个10是100”。】

(2)小树演示。

①(电脑演示先出示1棵树,再出示1排树——10棵,最后出示10排树。)提问:估计一下共有多少棵树?

教师要求说明估计的理由。学生观察并估计,讲清理由。

②验证:得出10个10是100棵。

学生数数。

③提问:100里有几个10?

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明确“100里有10个10”,学习逆向思维。】

④进行环保教育。

(3)伸手指游戏。

①提问:每人有几根手指?请小组同学把手伸在一起,数数看有几根手指?

学生进行伸手指活动。

②给第二组再添两个人,提问:几根手指?

学生观察并相互交流。

【再次直观地使学生体验100有多少,加深对“10个10是100”的理解。】

6.展示数数本领。

(1)学生小组成员展示。要求:1个1个接数,每人只接1个数。

(2)反应训练:按要求抢答,每次只接1个数。1个1个数(59、79),2个2个数(48、68、78、88),5个5个数(95)。

(3)实际生活中数数,提问:我们班多少人?添上我和听课老师呢?(齐数)得出:数数时既不能多数,也不能少数。

教师提出生活问题。学生通过数数解决问题。

【在需进位处加强练习,提高学生数数正确率。能运用数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7.综合练习——去公园。

(1)创设情境。提要求。

(2)播放多媒体:在《春天在哪里》的乐曲声中出现:天空中飞的鸟(5只5只飞),水中游的鸭(2只2只游),地面上的绿树(1棵1棵排)和鲜花(2朵2朵排列)。

学生欣赏音乐、画面,部分学生可能会数数。

(3)教师启发学生分工、合作。汇报说说看到了什么?有多少?

学生进行汇报并相互交流。

(4)商议再次数数的形式。

(5)小组分工,再数一次。说说:怎样数的?

学生进行分工合作数数。

【让学生通过前、后两次数数,体会到分工合作的必要性,同时也是对各种数数方法的再次综合应用,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字概念。】

三、选择数数方法。

1.生活中数不同东西要学会选择比较合适的数法,举例数楼层、数本子。

教师进行操作和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可举例。

2.数点子。

(1)(黄点子)提问:总数有多少个?你怎样这么快数出来?

教师操作电脑,横排出示点子图。学生观察,讲数的方法。

(2)交流后得出:数排列较整齐的物品数量时要先找规律。

(3)(蓝点子)先观察,后自己在书上圈,再在展台上展示、讲评。

教师操作电脑,竖排出示点子图。学生圈点子,也可小组议一议。

【数实物过渡到数点子,看看学生是否能选择较合适的方法,但不作统一要求。】

3.看谁数得快。

(1)(出示方格图)提问:怎样数得快?可先观察,再小组讨论。

(2)请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指屏幕讲解。

教师配合学生讲解,课件演示(移动、凑十、同样多)。

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可直接向小老师发问。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善于表达、敢于发问的良好习惯,学生当小老师随时发问,体现平等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氛围。】

四、小结。

1.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认为本节课自己做到:

(1)能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数。

(2)认真听别人发言。

(3)很好与他人合作,就可以给自己打☆☆☆。如做到两项,打☆☆。做到一项打☆。

2.根据不同的数数方法自编接数游戏,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

【培养学生结合实际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

评析

本节课除在分类、数数活动中,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数数、汇报,收效很好外,还有以下两处较有特色。

一、开展小调查活动。

课上请学生汇报“生活中哪些方面有数,请说出含生活中实际数字的一句话”。课堂上有学生说:“钢琴有88个键”、“我家上月水电费94元”、“我家电视有50个频道”、“今天最高温度18℃,最低10℃”……当有一个学生说“我有30颗牙”时,另一名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对了,我掉了3颗牙”,逗得大家都乐了。在笑声中,学生不知不觉赋予了一个个数特别的意义,从而对数字产生亲切感,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

二、综合练习——“去公园”。

在数数活动之后,教师设计了综合练习——去公园,首先创设情境:春天来了,教师带大家到公园看一看,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接着在电脑播放轻快的《春天在哪里》乐曲声,天空中飞过小鸟(5只5只),水里游过小鸭子(2只2只),地面上有绿树(1棵1棵)、鲜花(2朵2朵)。学生一下被这种情境所吸引,不知不觉拍着小手跟着唱了起来,一遍乐曲结束,学生意犹未尽,七嘴八舌地说看见了什么。由于很多学生刚才只是纯欣赏,只关注到种类,对于有多少,大家争议很大,说不清楚。交流后得出:有人刚才只顾看,忘了数了;有的说一个人既要数鸟,还要数花、小鸭和树,忙不过来。趁此机会,教师引导:“我们小组8人可以怎么样?”“分工、合作。”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于是教师顺势请小组长分配组内哪两人数哪一类。接着开始第二遍听音乐、看画面数数。这一次有了明确目标,数得又快又准,学生异常兴奋,体会到了分工、合作的必要性,使学生从第一次只看到种类,发展到关注数量,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数字概念,体会到生活中也要试着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同时,也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再次综合运用各种数数方法。

篇2:小学数学一年级《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之前,经过了学前教育,有很多孩子在没有学习这一课之前,对于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对于100以内的数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的数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独立的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对“个”“十” ”“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数感。

4、在认识100以内的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灵活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

难点: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连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学生动手操作、师生合作、学生合作的教法和学法。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四、教具和学具: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的选择上,尽量提供学生熟悉的素材,如红豆、铅笔、巧克力豆……这些材料作为学习的对象,学生既熟悉又新奇,可以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秉承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安排了一下几个教学环节:

A、激趣导入

这个环节我主要安排了一个师生互助的活动,老师和学生进行数数比赛,而且在数的过程中要用手势比划出所数的数,之所以要用手势进行配合,是考虑到对学生进行“手口一致”的训练。在数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口型和手势,如果学生是一个一个的数,老师就两个两个的数,如果学生是两个两个的数,老师就五个五个的数,甚至十个十个的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既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我教学起点,又能使学生感受数数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B、操作探究

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这个环节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1、第一次数、估数、初步感知100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学生数感的建立主要依赖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他们熟悉的素材,红豆、巧克力豆,并合理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教学。

(1)数出20粒红豆,让学生看一看,20粒红豆就是这么多,先感受20粒红豆的多少,在提出问题:100粒有多少呢?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引到教学情境中进行思考,学生的数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建立。

(2)让学生抓一把红豆,估计一下够不够100粒,如果不够,就再抓一把,直到认为够了为止。

(3)验证结果,每组一个一个的数一数,看看哪一组估计的最准确。通过学生自主的数出100以内的各数,体会到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为脱离实物抽象数数做准备。

(4)估一估,一袋巧克力豆大约有多少颗?通过这个步骤,进一步训练学生们估数能力,并进一步体会估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2、再次数,建立对计数单位的感性认识,进一步认识100

虽然同样是数数,但对学生的要求却提高了。刚好数出100,又要让人一眼看出是100。提出了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能用自己认为的方便、快捷的方法数数,并在操作中,发现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

3、第三次数,理解数的组成

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连接,以及数的组成这两个知识,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这一环节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实物数出35根小棒(铅笔),要求学生边摆边说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接着摆到42,当摆到39的时候,问: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9个一再摆一个是多少?一共有几个十?是几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2)脱离实物,强化训练。想一想,5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从57数到73,数到59时,强调上面提过的类似的问题。通过再次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小游戏。师生互说,学生互说的数数游戏和数的组成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也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小练习,用学的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用学的数说一句话,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促进了数感的培养。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就这些,谢谢大家。

篇3:《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下面我就这一堂课的理解和设计做一下汇报,希望大家给我指出不足。

一、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之前,经过了学前教育,有很多孩子在没有学习这一课之前,对于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对于100以内的数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的数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独立的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对“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数感。

4、在认识100以内的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灵活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

难点: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连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学生动手操作、师生合作、学生合作的教法和学法。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的选择上,尽量提供学生熟悉的素材,如红豆、铅笔、巧克力豆……这些材料作为学习的对象,学生既熟悉又新奇,可以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秉承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安排了一下几个教学环节:

A、激趣导入

这个环节我主要安排了一个师生互助的活动,老师和学生进行数数比赛,而且在数的过程中要用手势比划出所数的数,之所以要用手势进行配合,是考虑到对学生进行“手口一致”的训练。在数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口型和手势,如果学生是一个一个的数,老师就两个两个的数,如果学生是两个两个的数,老师就五个五个的数,甚至十个十个的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既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我教学起点,又能使学生感受数数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B、操作探究

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这个环节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1、第一次数、估数、初步感知100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学生数感的建立主要依赖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他们熟悉的素材,红豆、巧克力豆,并合理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教学。

(1)、数出20粒红豆,让学生看一看,20粒红豆就是这么多,先感受20粒红豆的多少,在提出问题:100粒有多少呢?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引到教学情境中进行思考,学生的数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建立。

(2)、让学生抓一把红豆,估计一下够不够100粒,如果不够,就再抓一把,直到认为够了为止。

(3)、验证结果,每组一个一个的数一数,看看哪一组估计的最准确。通过学生自主的数出100以内的各数,体会到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为脱离实物抽象数数做准备。

(4)估一估,一袋巧克力豆大约有多少颗?通过这个步骤,进一步训练学生们估数能力,并进一步体会估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2、再次数,建立对计数单位的感性认识,进一步认识100

虽然同样是数数,但对学生的要求却提高了。刚好数出100,又要让人一眼看出是100。提出了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能用自己认为的方便、快捷的方法数数,并在操作中,发现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

3、第三次数,理解数的组成

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连接,以及数的组成这两个知识,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这一环节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实物数出35根小棒(铅笔),要求学生边摆边说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接着摆到42,当摆到39的时候,问: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9个一再摆一个是多少?一共有几个十?是几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2)、脱离实物,强化训练。想一想,5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从57数到73,数到59时,强调上面提过的类似的问题。通过再次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小游戏。师生互说,学生互说的数数游戏和数的组成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也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小练习,用学的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用学的数说一句话,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促进了数感的培养。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就这些,谢谢大家。

篇4:《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是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日后学习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以及100以内加减法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是这么安排的.:

通过主题图,草原牧羊图。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少,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接着通过例1,数100以内各数从整体上感知100,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和“十”。

再通过例2,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从八十八数到一百。这里有两个层次,一个是让学生借助小棒具体地数数,别一个是让学生抽象的数数。例2的主要目的是突破数数的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整十数应是多少。

然后通过做一做,拿出五十六跟小棒。接着数到六十三,再接着数到七十二。目的是巩固数数,突破数数难点。

最后教学例3,100以内数的组成,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通过做一做,数钢笔和数汤圆。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数的组成。

根据教材的安排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及其组成。

教学难点:接近整十的数的数法。

鉴于教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估估有多少只羊。学生可能会猜测多种答案。

这样让学生感受100,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例1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知识,我分为这么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1)教师和学生先一根一根数学具,一是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从1数到100,二是让学生感知这种方法累,寻找更好的数数方法。

(2)十根十根数学具。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十根捆一捆的过程,为数的组成也打下基础。

(3)在数的过程中问,几十九下面数应该是多少?

目的是让学一在数学具,数小棒中,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整体感受100,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数数的原理。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整十数的顺序。

例2和例3的教学摆三十五根小棒。说35的组成,再数到四十二,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小棒具体地数数,并能根据摆出的小棒说出数的组成。最后巩固练习数的组成、及对口令游戏,让学生从具体的摆小棒数数到脱离小棒抽象的数数。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数学乐园

通过1数数接力赛、2数的组成练习和3报数比赛及时巩固数的组成和数数,加深理解数数的难点问题和数的组成这一重点。

皮亚杰说:“动作是思维的桥梁,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学生摆一摆,数一数小棒根数方式为主到数数,数的组成。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构建知识的体系。

篇5:《100以内的数的认识》的说课稿

各位校长,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下面我就这一堂课的理解和设计做一下汇报,希望大家给我指出不足。

一、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之前,经过了学前教育,有很多孩子在没有学习这一课之前,对于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对于100以内的数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的数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独立的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对“个”“十” ”“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数感。

4、在认识100以内的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灵活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

难点: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连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学生动手操作、师生合作、学生合作的教法和学法。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的选择上,尽量提供学生熟悉的素材,如红豆、铅笔、巧克力豆……这些材料作为学习的对象,学生既熟悉又新奇,可以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秉承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安排了一下几个教学环节:

A、激趣导入

这个环节我主要安排了一个师生互助的活动,老师和学生进行数数比赛,而且在数的过程中要用手势比划出所数的数,之所以要用手势进行配合,是考虑到对学生进行“手口一致”的训练。在数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口型和手势,如果学生是一个一个的数,老师就两个两个的数,如果学生是两个两个的数,老师就五个五个的数,甚至十个十个的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既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我教学起点,又能使学生感受数数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B、操作探究

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这个环节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1、第一次数、估数、初步感知100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学生数感的建立主要依赖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他们熟悉的素材,红豆、巧克力豆,并合理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教学。

(1)、数出20粒红豆,让学生看一看,20粒红豆就是这么多,先感受20粒红豆的多少,在提出问题:100粒有多少呢?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引到教学情境中进行思考,学生的数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建立。

(2)、让学生抓一把红豆,估计一下够不够100粒,如果不够,就再抓一把,直到认为够了为止。

(3)、验证结果,每组一个一个的数一数,看看哪一组估计的最准确。通过学生自主的数出100以内的各数,体会到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为脱离实物抽象数数做准备。

(4)估一估,一袋巧克力豆大约有多少颗?通过这个步骤,进一步训练学生们估数能力,并进一步体会估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2、再次数,建立对计数单位的感性认识,进一步认识100

虽然同样是数数,但对学生的要求却提高了。刚好数出100,又要让人一眼看出是100。提出了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能用自己认为的方便、快捷的方法数数,并在操作中,发现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

3、第三次数,理解数的组成

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连接,以及数的组成这两个知识,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这一环节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实物数出35根小棒(铅笔),要求学生边摆边说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接着摆到42,当摆到39的时候,问: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9个一再摆一个是多少?一共有几个十?是几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2)脱离实物,强化

训练。想一想,5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从57数到73,数到59时,强调上面提过的类似的问题。通过再次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小游戏。师生互说,学生互说的数数游戏和数的组成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也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小练习,用学的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用学的数说一句话,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促进了数感的培养。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就这些,谢谢大家。

篇6: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学生100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例题1、2、3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

经过对教材的理解的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建立100以内数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数。

教学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二、教法和学法

1.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

1.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20以内数的认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他们对100以内数看似了解,却概念模糊,教师在引入时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给孩子们送来礼物,100颗星星,通过观察、估计、比较逐步建立数感。

2.数植物的种子,首先向学生展示1粒种子的大小,接着让孩子抓一把进行估数,这时也是想通过操作建立数感,但这数感建立已进一步扩展到了视觉,触觉,和空间的范围,然后动手数一数,通过数数达到要验证估计是否准确,学生主动探索数数方法的目的。最后以汇报的形式与全体进行交流。学生数数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些是方便快捷,也有些是繁锁缓慢,在这时,对于各种方法的优劣我不进行评论,而是让各种方法得以展示,至于哪一种方法较好,孩子们在操作中是能够体会到的。

3.数100,这一环节以学生的操作学具为主,要求就更进一步了,物品选择,正好要数出100,还得让人一眼看出有100。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在于引导孩子们选择自己认为是方便、快捷的方法把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并在操作中发现,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这一知识点。通过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让孩子经历数1到100的过程,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逐步突破本课的难点,数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在这插入课本36页的练习题2这幅小皮球图,我认为并不重在数出100,而在于用什么方法来数,由于有格子,整齐排列,又有色彩间隔,学生可以较好的去思考以不同方法数出皮球的数量,可能会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二十个二十个数,五十个五十个数,前面所学知识既得到巩固,又得到发展。

4.数数。

边摆小棒边数数,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十的形成,学会数100以内的数,通过操作突破本课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以竞赛形式练习数数,使得课堂气氛热烈、愉快。孩子的学习兴趣高涨。知识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巩固。

猜数游戏的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孩子的数感。游戏中部分孩子不断提醒同伴“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另一部分孩子在帮助下所猜出的数不断接近目标数,直到猜中。游戏过程中学生的数感得到培养,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5.生活中的数

100以内数生活中有很多,通过学生的说一说,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如此贴近,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篇7:《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以及摆一摆、解决问题等。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四、学情分析

由于数的范围扩大,100以内数的认识与20以内的数又有所不同。首先数数的难度增加了。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的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算单位“十”。前面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以“十”为计算单位,在11~20以内数的认识里初步认识过,但由于数目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识计算单位“十”主要在这一单元完成。因此,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学会学会十进制计数法,能认、读、写百以内的数,知道这写数的组成(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符号和语言描述数的大小,能说出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注重的是将数的组成与数的计算建立起联系,让学生能结合现实情境,通过数的组成来进行口算。我个人认为本单元教学中要做到两个重视:一是重视十进制计数法;二是要重视数感的培养。

五、教材编写特点

1、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100以内数的认识涉及的十进制、位值制概念比较抽象,而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妥善解决好这一矛盾,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概念,教材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素材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找到,而且品种多样。在呈现方式上,教材采用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有图片、有表格、有实践活动、有游戏等。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为了使学生掌握数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教抽象的内容,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如在数的组成、读书和写数的教学中,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具来弄清100以内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以及数学思考方法的获得。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思想方法。

六、单元教学建议

1、抓住基本概念,切实掌握数的意义。

如教学例4时教师可通过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来理解数位的意义:

(1)要求学生用小棒摆出24,并说一说2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接着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让学生明白:2个十在十位上用2个珠子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用4个珠子表示,引导学生理解个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个一,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个十。然后借助计数器正确地读写24。

(2)可通过对比操作24和42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写完24后,可引导学生在计算器上拨珠表示42,在读写出来后,引导学生来对比24和42中的4和2各在什么位上?各表示什么意义?从而加深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2、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例9还是比较数的大小,只是一种模糊的比较。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两个层次来把握教学。

(1)先只出示金鱼让学生直观感知,两两之间进行比较。教学时可以先不出示三种金鱼的条数,直接用红金鱼和花金鱼进行比较,谁多谁少,再用花金鱼和黑金鱼比较谁多谁少,从而得出红金鱼最多,黑金鱼最少。引导学生说出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黑金鱼比红金鱼少得多;花金鱼比黑金鱼多一些,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2)再出示三种金鱼的条数,引导学生说出48比10多得多,10比48少得多,15比10多一些,10比15少一些,从而达到结合具体的情境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

3、用好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认识数离不开直观的学具。例如,例1中呈现的一堆“小棒”“第纳斯”木块等,直接用眼睛看不出是多少,但可以把这些学具“结构化”:10根一捆、10个一列,强调“十进制”,这样的直观“结构化”的学具就能使学生一眼看出小棒的数量,感受“十进制”。

4、切实组织好实践活动。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本单元的诸多抽象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

七、分课时说教学重难点

“数数、数的组成”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让学生正确数出物体的数量,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难点是体会十进位值制。教学中通过操作、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100以内数的意义。“读数、写数”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让学生会读写任意两位数,难点是由直观到抽象,读写两位数。教学中可以通过摆小棒、拨珠子等活动,沟通小棒与计数器的关系,使学生感受研究问题的方法。“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难点是能灵活运用百数图中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借助计数器、抽象比较三个层次的活动,主动探索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篇8:以内数认识数学课件

以内数认识数学课件

以内数认识数学课件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单数和双数的意义,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复习巩固对1-10序数的认识。

3、培养小朋友的判断、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1-10面小红旗、数字卡片各一套,1-10的圆点卡片一套(圆点均匀两两排列)。

2、学具:1-10的数字卡片各一套,小事子各10颗。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的数。

1、教师出示小红旗任意几面,小朋友很快说出其数量。

2、教师出示任意数字卡片,小朋友能击出相应次数的掌声。

3、教师出示任意一圆点卡片,教师能踏出相应次数的脚步声。

二、学习区分单、双数。

1、用磁性小棋子在黑板上贴出六行棋子,分别贴出1个、2个、3个、4个、5个、6个,启发小朋友说出各行棋子的数量,并请一名小朋友在各行的下面写出相应的数字。

2、(1)师问:“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把各行的棋子两两排队?谁能上来演示一下?”(2)引导小朋友观察并说出:“哪些数两两排队后剩下一个?哪些数两两排队后没有剩余?”小结:两两排队后,有一个单独的,表示这些棋子数量的数叫单数。两两排队后,没有剩下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

3、全体小朋友操作小石子。

教师分别报出7、8、9、10这几个数,小朋友按每次所报的数取出相应数量的小石子,然后进行两两排队。引导小朋友说出7、8、9、10是单数还是双数。

4、出示1-10的圆点卡片,按顺序排列。

引导小朋友观察、分析、讨论说说10以内数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三、练习区分单、双数。

1、小朋友操作1-10的.数字卡,按单数、双数分成两组,比比看谁分得快。

2、教师指出(或说出)任一数,小朋友口头回答是单数还是双数。

3、教师报单、双数,小朋友举出任一单(双)数的数字卡。

4、玩“抱单躲双”的游戏。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小朋友判断该数为单数或双数。是单数则双手遮住脸部,头自然下垂作躲避状;是双数则双手在胸前抱住。

四、指导小朋友做教材第一页练习。

1、先数一数每幅图中的物体由多少个,然后在空格里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

2、观察图形的数量,是单数的画上“ⅹ”,是双数的画上“√”。

五、欣赏数字歌。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游。

“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

“5”像称钩称东西,“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

“9”像勺子能盛饭,“10”像鸡蛋做蛋糕。

活动延伸:

玩“翻纸牌”游戏。将1--10的数字卡片和圆点卡片扣在桌子上,两个小朋友玩,开始各自分别认清单数一方或双数一方,然后轮流翻牌,翻出的数字或圆点数量为单(双)数的,牌为主方,牌多一方为胜。

篇9: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亿以内数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解读: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基础之一。本册教材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再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并对数的理论进行整理,在两部分认识数教学中间安排十进制计数法,知道数位,数级,对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也对亿以上数的认识起承上启下作用。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的渗透,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教材提供了较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突出数概念教学,从数学的高度把握十进制原理,培养数感。教学内容的呈现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如: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探究自主过讨论得到。

教法学法: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二页到第五页的例1例5,练习一的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数。

3.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认识,读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读法,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CAI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数位表。师生都备计数器。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CAI课件出示我国行政区划图,用点按热健的方法突出演示六省市、自治区的地理、文化图片,同时伴音介绍我国的人口普查数,让学生认真观察,提问:你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你发现什么?(数很大,很大。)由此这节课你想探讨什么问题?(这些大数怎样读?他们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这些大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怎么样认识大数?等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以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为例试读。

2.认识万以上的计数单位,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一亿,问题:观察计数器你发现什么?老师拨珠,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一千,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怎么办?(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也就是“十个一千是一万”板书“万”。

3.让学生拿出计数器,边拨边数边想,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同样的方法,同学们自己同位交流说说,认识10个十万是一百万。(板书)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板书)

10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

(给足时间拨、想、说,然后全班交流)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以往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万以上的计数单位今天我们学习了那些?(十万、百万、千万、亿)

4.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我发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

生2: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生3:我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哪一位上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生4:每相邻是什么意思我有点不太明白?

生5:我可以告诉你,……

师:同学们怎样证明你的发现是对的?

生5可以进行证明,如:……

师:同学们真有数学头脑,通过拨珠、数数、观察发现了它们的规律。

5.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

请同学们整理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亿位。(出示数位顺序黑板帖)

(2)拨数,将13819000人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来。

(3)写出13819000并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全班交流,抽查:十万位上的8表示什么?百万位上是几,表示什么?千万位上是几,计数单位又是什么?

6.学习“数级”。

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在数位表上增加拦,并标明数级)从右向左四位一分级,第一级是个级,第二级是万级,第三级是亿级。同时告诉学生分级线。按级读出北京市人口数。

篇10:小学二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6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新教材又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体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意了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

一、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所以我在课前活动中,先让学生估计一二年级的人数、全校的人数,再让学生说说对于刚才说到的这些数,你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懂了的,我们就不必再教了。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我们就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比如272的组成,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后,自然就知道了。还有在师生共同数出1000个字、1000根小棒后,我让学生说说你对1000了解了些什么?

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1、给学生提供小棒, 以小组为单位数。经历单根数的、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几的数数过程,使学生感知并体验1000以内数的形成。

2、师生共同数小棒,在数出272根小棒后,师生一起一百一百地数,数到1000。

3、在计数器上拨入849,然后师拨学生数。这些数数的方法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感悟,自己总结出来的。

4、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先估数,再让学生数一数,学生充分感知1000以内各数的实际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数能力。

课尾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估计1000粒米有多少,1000张纸有多厚,再出示实物,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三、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在动手摆、动口数、说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起1000以内数的概念。例如:数的组成。让学生在动手摆过程中看着实物、《千字文》说出一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脱离实物,看数说数的组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获得扎实透彻的概念。

篇11:四年级数学《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解读: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之一。本册教材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再教学亿以上数的认识,并将这两部分知识加以整合。教材在中间安排了十进制计数法教学,使学生知道数位、数级和计数单位,这是对亿以内数的认识进行归纳整理,也对亿以上数的认识起承上启下作用。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如: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科学知识、环保知识及国情知识等素材。本单元教材突出数概念教学,从数学的高度把握十进制原理,培养数感。让学生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数概念的多方面来全面认识数。教学内容的呈现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如:读、写数的法则与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探究自主讨论得到。由此可见,本单元的编排不仅结构合理,而且内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选择都突出了数学的文化特色,渗透了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的思想,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的进步,数学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二、教法学法: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三、教学理念: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遵循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练习一的1-5题。

五、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理解并掌握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习惯,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3.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六、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认识,读法。

七、教学难点:

1.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2.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读法。

八、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PPT课件,数位表,师生都备计数器。

九、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读出下面各数:

6853 308 7060 20xx 1039 10000

2、填空:

①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8,百位上是4,十位上是0,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②6725百位上的数是(),表示()个()。

(用PPT课件出示上述复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

3、用PPT课件演示教材中的主题图:先展示我国行政区划分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提问: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再出示全国人口总数,问:你发现什么?(数很大,很大。)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些大数怎样读?他们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揭示课题,并板书“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以北京市13819000人口数为例,让学生试读。

2.通过PPT课件演示,回顾原来学过的数位名称。

3.让学生拿出计数器,按照PPT课件演示,边拨边数边想: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认识10个一千是一万;再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慧在学生的手指尖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拨一拨,学生对十进制的认识肯定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桌或前后桌相互交流,同理得出:

10个十万是一百万。(板书)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板书)

10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

(给足时间拨、想、说,然后全班交流)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以前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今天我们学习了那些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4.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有数学头脑,通过拨珠、数数、观察发现了它们的规律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哪一位上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5.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数级”。

请同学们整理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亿位。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在数位表上增加栏,并标明数级)从右向左四位分一级,第一级是个级,第二级是万级,第三级是亿级。同时告诉学生分级线。(PPT课件动画演示)

6.学习数的组成。

(1)拨数,将13819000人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来。

(2)按数位顺序写出13819000,并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全班交流,抽查:十万位上的8表示什么?百万位上是几,表示什么?千万位上是几,计数单位又是什么?

7.巩固练习,先演示PPT课件,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自主完成第4页“做一做”。

(1)让学生通过数数,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常用到万以上的数,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8.学习“读数”。

(1)PPT课件出示例2,读出下面各数。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表下分别呈现教材上的4个数,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a)借助情景图,让学生在下面与同学说一说并写出读作多少?

b)集体交流,读出每一个数,并进行评价,纠正错误读法。

c)课件出示正确读法。

(2)小组讨论。

a)含两极的数怎么读?

b)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c)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样读?

(重点用课件强调数位上出现0的读法。)

(3)反馈交流信息,学生归纳总结。(课件演示)

(4)巩固练习,完成第5页“做一做”。

(三)、小结强化,增强自信

小结学习内容,让学生说说学习体会、收获。

(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一的1—5题。

第1题让学生做数位顺序表,加深了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

第2题按排的是4组读数练习,每组都是两个数对比出现,体会同样的数字,放在个级和万级读法不同,数的大小、意义也不同,也为后面学习大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作铺垫。

第3题创设一个情境,小组交流不同的读数方法,探索比较方便的读法,体现了由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读数方法。

第4、5题,进一步加深对亿以内数的读法的理解,提高读数能力。

篇12:《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 说知识地位、学情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出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小学阶段对自然数的认识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一年级上册的《20以内数的认识》,二是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阶段就是我今天执教的《万以内数的认识》,第四阶段是第二学段四年级学习的《大数的认识》,把自然数的认识扩充到亿几以上;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并且理解了个、十、百这三个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行了,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遇见比100大的数,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感知,但对“百”以上的计数单位并不清楚,对较大数缺乏理性认知,此阶段通过系统学习是培养儿童数感的最佳时机。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继续探索计数单位“万”的重要基础,对培养和发展数感至关重要。

(二) 教材编排

人教版教材对这节课的安排呈现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呈现单元主题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感知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很多比100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层次是对计数单位“个、十、百”的回顾,同时唤起同学们回忆数数的方法。第三层次是通过数形结合直观演示的方式呈现计数单位“千”,明确10个一百是一千。同时通过比较了解“十进制”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知识地位、学情和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体验)比100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经历数数的过程,能合理选择数数和计数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

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规范操作、积极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

教学难点:通过对不同计数单位比较,初步认识“十进制”的意义。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为有效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我把学生早操场景引入课堂,通过情境创设法让数学知识更加贴合学生生活,通过指导观察法让学生感受比100大的数存在。结合七八岁儿童思维依赖直观的特点,在课堂中把握好了直观和抽象的关系,通过指导观察、促进思考、指导操作等教学方法进行三次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在突破难点时,特别注重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通过指导操作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我指导学生观察板书,通过比较教学法构建“十进制”意义。为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适时讲授法、谈话法将进行衔接和引导。通过合理、有效的教法确保孩子在有限的30分钟内学到无限的数学智慧。

三、说学法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上课伊始,通过万人阅兵视频吸引学生关注,这样能促使学生自主的通过观察法、比较法进行初步感知。学生的数学学习一定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法对已经学过的“个、十、百”三个单位及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回顾,通过直观学习法构建四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数学学习注重知识的新旧联系,课堂中恰恰利用这一点,因势利导的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法,理解原来10个一百十一千。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只是其一,重要的是引领他们提炼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因此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法进行比较,了解“十进制”,之后进行数数活动,在千字文中找数,突出数形结合的对应思想,再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法自主同化新知识。

四、说过程

设计好的一节课总归属于计划,这个计划的执行需要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全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 导入

采用情境导入,两张孩子们自己做早操的图片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感受比100大的数的存在。

(二) 新授

新授环节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通过简单的操作回顾已有的三个计数单位,二是提出数一杯红豆的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谈论出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进行操作。新授环节的这两个阶段循循善诱、水到渠成的帮助学生构建计数单位“千”,以及了解“十进制”。

(三)练习巩固

学生掌握的新知识要经过顺应和同化才能形成稳固的认知,因此联系的设计至关重要。我设置了两个练习。一是数数,数是数出来的,在数数的过程中边拨计数器感受十进制的真实意义,并且通过顺着数,倒着数,不同技术单位的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二练习题是呈现《千字文》,训练学生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的识数能力。

(四)总结拓展

总结拓展环节是升华数学思想,形成数学智慧的重要教学阶段,我通过“温故知新”四个字进行首尾呼应,引导学生把这节课的知识梳理一遍,提炼自己的收获。通过开放性的:你还想指导什么?引起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不断追寻。

篇13:《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规范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习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发生和作用。

(2)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十进关系。

(3)培养同学的估数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并培养与人交流、勤于考虑的习惯。其中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一起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同学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同学一大盒小棒,在猜想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同学,让同学自身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身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同学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同学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同学小组合作数小棒,一起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同学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沛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3、创设情境,让同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小朋友们走进一个充溢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三、说学法。

从学法来说,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我先让小组成员独立考虑,然后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小组成员一齐动手操作。然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老师先引导同学: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同学在独立考虑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一起促进。组与组之间也有交流。同学合作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的启发、引导,同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猜一猜

课件出示体育馆图片,引导同学:猜猜看,这儿可坐多少人?意在让同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同学的数感、估计意识和能力。并由此导入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活动二:数一数

活动前,为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小朋友,企鹅博士带来了一些题目,小朋友每答对一道题,就可以登上一级台阶,到达城堡时,里面将有一份礼物等着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接下来同学满怀信心地进入数小棒的活动。

(1)数老师手中的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明确“10个一是十”;

(2)数杯中的小棒:十根十根地数,明确“10个十是一百”;

(3)小组合作数更多的小棒。

数之前,我先让同学猜一猜:企鹅博士给我们带来了几大盒小棒,你们猜一猜,每盒大约多少根?

同学自由猜想后,老师问:怎样能准确地知道小棒的根数?同学将自发地要求数。老师把小棒和橡皮筋分给各组,请小组合作数一数,并提出数的要求:

(一)数的速度要快;

(二)数的数量要准;

(三)数的结果要让他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不用一根一根地数。

出示要求后,我不是马上让他们数,而让他们先独立考虑:该怎样数?再组内讨论:我们组怎样数?统一意见,达成共识。然后组内一起动手数小棒。

数完后,分小组汇报:你们组有多少根?怎样数的?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这时,将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数法:可能有5根扎一捆的;可能有10根一小捆,10小捆扎成一大捆的;也可能有20根一小捆的,或50根捆的,等等。

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同学比较:这么多的数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然后请各组把你们组的小棒放在相应的数位筒里,并说一说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这样从感知入手,注意了数和形的结合同学很自然地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

同学在紧张有趣的数小棒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将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整个活动中,教师不作过多的启发、引导,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活动三:议一议。

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让同学先独立考虑,再组内讨论交流。这样,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自身总结归纳出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

活动四:练一练。(企鹅博士考大家)

1、接一接。

89—— 189—— 99—— 299——

379—— 699—— 509—— 999——

接近整十、整百拐弯处数的数法是同学数数中的难点,这一活动是为突破难点而设计的。

2、数一数。

(1) 从一百九十一数到二百零一

(2) 从九百八十七数到一千

这里,我让同学找同伴互数,再个别展示,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3、说一说:联系日常生活,用10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让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并培养同学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4、估一估:书架上大约有多少本书?并请说出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再次培养同学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5、填一填: ( )、( )、800、( )、( )

这是一个开放性练习,同学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或百个百个地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也可以反过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数,只要同学说得有道理,都给予充沛肯定,以提高同学解决问题战略多样的意识。)

最后进入总结的环节: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顺利登上了城堡,城堡里有什么礼物等着大家呢?(课件出示金灿灿的奖杯)恭喜你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将获得更多的奖杯!以此激励同学努力学习,不时进步。

篇14:《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讲的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1000以内数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学会1000以内数的数法、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感,重点是使学生会数、会读、会写1000以内的数,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节课我教给学生的是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动手合作,自己总结和归纳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每一步都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透明扎实的概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合作、主动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这一环节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馆场景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近而引出新课。

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通过数玉米粒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会数数除了一个一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还可以一百一百的数,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团结协作的意识,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在通过小组内数一千以内的数突破数数每数到几百九十九的时候下一个数该如何数这一难点。最后借助计数器读、写一千以内的数,并了解数的组成,让学生与同桌、小组进行交流,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在利用讨论304、580中的“0”不写行不行?为什么?并试着让学生举例论证,使学生深刻理解到数位中间的“0”要读,而末尾的“0”不读,“0”在数当中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三、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通过幻灯出示鸽子、气球、森林的图片,让学生在各种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四、最后我安排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安排,如有不妥请领导指正,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把教学工作做的更好。

1000以内数认识数学二年级下学期说课稿

10的认识数学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优秀合集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说课稿

《倍数和因数》的说课稿

倍数和因数说课稿

人教版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优秀合集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 说课稿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2022-05-06

《倍数和因数》五年级数学说课稿2023-05-20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2023-09-20

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右》说课稿2023-03-16

四年级数学优秀说课稿2023-11-20

倍数与因数 说课稿2022-09-18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说课稿2024-04-3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022-08-18

二年级《数一数一》说课稿2023-11-19

数学五年级《数松果》的优秀说课稿2023-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