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教案(锦集20篇)由网友“Black88”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小学数学说课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小学数学说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
2.情感目标:
(1)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2)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具准备:各种水果卡片(每组9张),各种铅笔(每组各8支)。
教具准备:各种文具盒、各种玩具、各类书、若干个瓶子。
教学策略选择: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教材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我认为学生对单一标准分类生活中接触的较多,不必教学一课时,可把这两部分内容合并为一节课来上,重点放在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这块内容上。同时,我认为学生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因此,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孩子怎么分,孩子就怎么分的幼儿分类水平上,而应重点观察儿童能否独立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根据这一要求,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取材,让学生能较快的从事物的大小、形状等方面提出不同的标准。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中提出不同的标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他的稚嫩的眼光去划分世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学习单一分类)
1.【设计意图:学生6人一组,教师在上课前两分钟在讲台上倒出各种杂物(瓶子、文具盒、玩具、书各若干件),让学生感受到教室讲台的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2.引出分类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你看现在在我们的讲台上堆放了许多东西,你们瞧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师:这些东西放在这里,好不好?为什么?(生:乱七八糟、不舒服等。)
师:那你说该怎么办好呢?(生:把东西分类堆放好;文具一类、玩具一类、书一类、瓶子一类。)
师:谁愿意上来把这堆东西分类摆放好?(请四位学生上来整理。)
师:现在的讲台与刚才的讲台比有什么不同?(生:舒服了,整齐了、美观了。)
师:是呀,这样一分,看过去就非常得整齐。刚才,我们把一大堆的杂物按照同一类物品为标准对他们进行了分类。其实我们还可以给同一类物品进行分类,比如说这堆瓶子,我们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主动探索,实践操作(学习不同标准分类)
1.【设计意图:预先把第39页的“做一做”进行了改编,并用彩色卡纸做成水果卡片。把原来同一形状都是同一底色的(如三角形都是绿色的),改为同一形状,底色却不同的(如三角形有绿色、红色和黄色,另两种形状也各有三种颜色)。并把制作的9张卡片放在1个大信封里,让6人小组的小组长保管。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把水果卡片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多次分类,从而使分类过程不断地细化,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然后再通过分铅笔,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2.动手分水果卡片,初步体会到不同标准分类。
师:现在请组长拿出(1)号信封,倒在桌面上,看看是什么呀?(学生倒时,请上来整理的四位学生把讲台上的物品装进袋子。)
(生看好后,答:水果卡片。)
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把这些水果卡片来分一分,分类前我先提几点要求:
(1)分类前,每位同学先自己独立思考一下想好你将怎样分,是按什么分的?想好后再小组动手交流。
(2)当一个同学在发表他的想法时,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等他讲完后再讲讲自己的想法或对他的话进行补充。
(3)分好后,你们小组也可以商量一下,如果上来给大家汇报,谁做介绍员,谁配合拿卡片。
听口令开始操作,教师巡视。等学生操作完后,请学生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
(请一组学生上来汇报,教师指导:按什么分,分了几堆。)
师:下面哪个小组也是这样分的?(请不同分法的小组继续上来汇报。)
(出现的分类标准有: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水果种类分,后来学生又指出可按水果有没有叶子分,卡片有没有角分,水果有没有柄分等多种分类方法是我课前所没预料到的,所以这个环节由于学生的出色表现上得很精彩。)
师:同样是这9张卡片,我们刚才按照形状、颜色、种类等多种方法来进行了分类,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结果。现在我们再动手把自己小组没分过的方法再来分一分。
师小结:经过大家的合作交流,你有没有发现原来同一类物品分类时,按照不同的标准去分,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3.再次实践,巩固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师:现在我们再来动手分一分,请大家把(2)号信封倒出来,现在大家的桌面上有很多铅笔对吗?请继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一分,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操作完后,教师统计分的方法有几种?请分的方法最多的小组上来汇报,汇报前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看,看看他们分的是否合理。如有什么疑问可以举手向他们小组提问。(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教学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灵活操作。)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分类,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各有用途的。
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分类
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处处接触到分类,你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或接触过分类?(学生自己汇报,教师适当追问:是按什么分,有什么好处。)
四、活动,充分利用教室资源,让学生把全班同学按不同的标准把人进行分类,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师:是呀,生活中处处有分类,最后,请同学们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把我们一(4)班全班同学分分类,好吗?(学生自由分类,分完后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可请其余学生按汇报学生要求进行配合。)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为什么?
篇2:浅谈数学说课
“说课”既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研究活动,又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什么叫“说课”?“说课”就是指讲课教师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教学课题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打算这样上的教学分析 也就是说,“说课”是讲课教师对教学课题的设计与分析 “说课”是“讲课”的基础和保证 一般地,“说课”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讲课”质量的优劣 通过“说课”完全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说课”与“讲课”是有区别的:“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讲课”是一种课堂行为 “说课”在于说明对一定的教学课题“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设计思想的分析、概括,原则上是对教案的设计阐述;“讲课”是通过现场课堂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学设计、分析与教学技能 也就是说,“说课”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讲课”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的实施;“说课”重在阐述、说明,“讲课”重在讲述、解疑;“说课”的对象是教师、教研人员,“讲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听课人数和场地不一定严格受限;“讲课”的听课人数和场地严格受限;“说课”花费时间较少(不超过20分钟),“讲课”用的时间较长(一节课的时间);“说课”属于教学研究范畴,“讲课”属于课堂教学范畴等 “说课”阐明的是教学课题的教学设计,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的教学分析 所以,“说课”的内容抓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课题的教学设计,即教学课题打算如何上;另一方面是对教学设计的分析,即为什么打算这样设计,也就是阐述这样设计的原因、依据 前者是“讲课”的假设,后者是“讲课”假设成立的依据 “说课”的重点是“说”,“说”的内容是“课”(即课本内容) “说课”要说的内容是:教材分析、教学程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及其设计原因 如果我们把“说课”作为一个系统,那么“说课”内容中的每一项内容就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因此,我们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系统论的方法来研究“说课”的 现将“数学说课”的内容中的教材分析、教学程序设计而大部分及其“说课”的要求介绍如下:一、说教材,即阐述教者对数学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着重以下几个方面:教材的作用和地位;教材的编排思路和结构特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 只有教者对教材理解深刻到位,才能制定较为完满的教学方案,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前提条件 (1)阐述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要讲清课时教学内容在节、单元、年级乃至整个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课时教学内容 这是由数学教学环环相扣,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序列性所决定的 (2)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 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 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 一律地提出“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一类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制定中还要提出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目标 (3)分析教材的编排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 这就要求对教材内容作知识点分析 说课中要说说本课教学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教例是如何展示、表达教学内容的,教材叙述语言与例题怎么搭配,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例题与习题的分布类型,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是什么 二、说教法、学法,即叙述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所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说教法:阐述教者进行教学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 这是改进课堂教学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方面 常见的教法有目标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发现教学法、阅读自学法、小组议论法、教授法、引导练习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说学法:阐述教者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如在学习环节上,指导如何预习,如何看书,如何解题,如何复习等 在解题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联想能力,如何提高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如何提高转化能力,如何提高迁移能力,如何提高创设条件能力 比如,教学思路和策略,可以选择教学的方法,如发现教学的方法,阅读自学的方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等 数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可以选择设计题组呈现或一题多变的方法、投影、录音的方法,教具模型演示的方法,思维活动中可以选择安排由实例到抽象的方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方法,由此及彼的类此推理方法,比较对照、区别异同的方法等等 在指导学法方面,可以选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方法,组织学生有次序、有重点地观察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综合和分析的方法,安排学生操作,演示的方法等 教法学法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细加分析,不一而同,各课时要因材因时而异 叙述教法和学法,要注意坚持使教法学法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不是为了翻花样,追求形式 1. 三、说教学程序,即阐述教者对教材的安排和教学的先后顺序 要说出整节课的教学安排,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特别重视教学环节,次序,不仅说出如此这般安排,更重要的是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要让别人接受、信服 教学程序是否合理、符合认知规律,也是课堂是否优化的改进途径之一 数学说课中的教学程序有点近乎教案上的教学过程安排 二者的区别在于:(1)目的作用不同 教案是写给自己看的,说课是介绍给同行听的;(2)详细、繁简不同 在教案中教学过程自己能清楚的可不必都写出来,而说课中不谈清楚,别人不一定都了解;(3)表达重点不同 教案上重视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而说课介绍重视教学环节的次序和方式;(4)内容构成不同 备课只要写出是什么,说课不但要说什么,还要说说为什么,让别人接受信服 四、说练习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集中的反映, 练习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有如工业经营中的“产后服务” 说课就要谈谈是如何安排练习作业的,比如从内容上围绕重点,巩固新知,从层次上逐层深化,拾级而上;从形式上注意变换,方式交替;从数量上,适度适量,紧凑而可以完成等等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集中反映,板书要要醒目、突出、合理、有序,具有内在合理性 时间的安排要有利于双基的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要让人体察到教者板书安排的“序”,这就有必要在说课中予以陈述 当然有时有的数学课的板书,并不都显得十分重要和突出也可不必说了 一般数学课说课材料都可从这四个方面去准备,但也不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总是有详有略,有的部分突出一些,多说几句 五、说课评价量表:评课人: 评课时间:说课教师 课题 项 目内 容分值得分备注 一说教材 (20分)1、清楚、准确阐述本堂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10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重点、难点突出 10 二说教法学法(30分)3具体说明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教师的教法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20 4、说明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所体现的教育理念 10 三说教学过程 (30分)5、说明课时安排及教学程序、教学环节的衔接与结合 10 6、阐明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及具体处理的过程和理论依据 10 7、说明教学过程所贯穿的新的教育理念 10 四说教学(板书)提纲(5分)8、所表述的教学(板书)提纲重点突出,内在联系清楚 5 五说课语言(15分)9、普通话准确、流利 7 10、语言简明,表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自然 8 总体评价
篇3:浅谈数学说课
浅谈数学说课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教者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根据,然后由听者评析,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说课的目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教师培训
3.有利于综合评价
4.有利于教研员素质的提高
二、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1.相同点:
(1) 教学内容都是相同的
(2) 都是课前的准备工作
(3) 主要作法相同,都是要学习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
选择教法,设计教学过程。
2.不同点:
(1) 说课是教研活动,要比备课研究问题更深入。
(2) 说课是对教师,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备课。
(3) 说课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提高备课能力,而备课是面
向学生为目的。
(4)说课教师不仅要说出每一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说出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三、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1.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2.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同行。
3.上课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说课是为提高教师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
四、说课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目的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指导性原则
五、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
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教材简析。说明教材在大纲,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说明课时教学内容在节、单元、年级乃至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2)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这就要求对教材内容作知识点分析。
教师说教材一定要说明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这些重点、难点根据是怎么提出来的?解决难点的关键是什么?
2.说学生。
说学生包括下面几个方面情况:
(1) 学生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2) 起点能力分析
分析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
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3.说教法与手段
说教法,就是说出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采取什么样教学手
段,以及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
4.说教学程序。
介绍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2) 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3) 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4) 说明彩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5) 说明板书设计
六、说课的程序:
(1) 说教材 (2)说学生 (3)说教法 (4)说教程
七、说课要注意的问题:
1.说课不是讲课。不能把听说课的老师和领导视为学生,如正
常上课那讲。
2.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一节成功的说课,一定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层次、有理有据,口齿清楚。
3.说课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
4.一定要写板书,目的是要体现教师的板书水平。
5.不能贪全,要体现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说精不说粗。
6.教态要自然、亲切、大方。
八、说课竞赛评分表(10月化学学科)
主因素 评 估 因 素 A B C
说教材
15% 准确恰当地说出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材前后联系 10 8 6
能联系大纲、教材、学情、教学理论说明其依据 5 3 1
说教法
10% 根据教材、选择灵活多样、效果显著的教法、教具 6 4 2
说出所选教法的学情和教学理论依据 4 3 2
说学法
8% 具体说出学法指导内容 5 3 1
具体说出学法指导的依据 3 2 1
说教程
25% 教学设计独到、重点突出、有层次、能说出其依据 8 6 4
各教学环节安排清楚,讲练安排有利于学生参与,时间分配合理,能说出其安排依据。 10 8 6
说出板书设计及其依据 7 5 3
基本功
17% 教态自然大方,用普通话,语言准确、清晰生动,逻辑
性强。 6 4 2
板书清晰美观、布局合理、脉胳清楚,绘图科学、美观 8 6 4
能熟练、恰当地采用各种电教仪器,演示实验科学、熟练 3 2 1
篇4:数学说课心得体会
3月12日,我有幸在王主任的带领下,与学校共6位老师一同到广州番禹观摩广东省第六届小学数学说课比赛,听后使我受益匪浅。在这短短的一天半时间里,观摩了21节小学数学说课和2节展示课。每一位说课或上课的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他们在“说课”的过程中充分地展现了个人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对教材、教学重难点的熟悉程度;对教学过程的新颖设计;对时间的准确把握等等都令我大开眼界。选手们的精彩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21位选手各自独特的说课设计跃入眼帘;他们举手投足的自然教态仿佛在脑海中重放;他们落落大方的仪态,侃侃而谈的表述,对教法的灵活运用,加之精湛的说课技巧,精美的课件制作,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让我第一次用心触摸了数学,感受了数学之美。在本次说课中,有很多的老师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湛江市的**老师,他平凡而朴实的说课,注重实践、主动探索的方法让到会的老师感受到了他课堂教学的魅力。潮州市的***老师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老师,都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都是我所要学习的!
再此,这次观摩课使我认识到说课应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板书等,我观看这次说课比赛,还学到了不少的教学方法,我简单总结为几点:
1、大多的课例都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使学生乐于学习。
2、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
3、注重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云浮市昌桥小学的黄灵芝老师上课一开始就播放国庆阅兵的录像,让学生观察从而引出这节课的课题。通过运用这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创设情境,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更好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又如深圳市福田区的陈雪梅老师,课一开始就用多媒体呈现美丽的自己相片的画面将学生带入疑惑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这次学习我感受良多,收益匪浅。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么好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一定会努力工作,争取更大的进步。
篇5:数学说课课件
“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O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会。设计的情境既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又能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课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供教师选择。体现了算法多祥化,学生再通过分析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会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调整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课标精神。
一、创设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师首先用课件出示卖气球的情景过程,这一情景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很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感受其情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已设问,提出“还有多少个?”的问题。接着让学生思考“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探讨计算方法上。学生由于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会出现多种不同算法。先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在学生感悟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后,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优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二、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学生自已提出有一定难度,因比,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进行解答。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些资源,指导学生选择一定的信息,提出问题并抽象出减法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流合作,学会选择
在教学中,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对别人的算法进行理解,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为广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多样化的算法之中,必定有一些是比较简单或比较适合自已的,引导选择恰当的方法。
四、呈现方式多样,体现趣味性
本课设计了开锁、送信、开火车等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制作了一些有趣的实用的课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中乐、乐中学。
本课教学是从儿童的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算式,我们依托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进行了新的组合、加工和创造。
此外,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处好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关系,允许不同发展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2.学生要能使用其中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本课是十几减9的第一课时,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算得又对又快。
篇6:数学说课课件
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遵循的是相同的课程标准,相似的知识点,面对的是相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只是知识呈现的形式有所不同。下面就我教学这节课的一些思考,向大家作个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点、分析教材,拟定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新教材“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既有着广阔的生活背景,又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一些直观图形和具体事物的排列变化规律。
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特拟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第二点、分析学情,确定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对于规律有一定的感知基础,但是缺乏有意的注意、学习和研究,认识模糊而又肤浅。同时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思维灵活、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本节课采用直观演示、游戏激趣、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猜一猜、摆一摆、涂一涂等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对规律有个比较清晰地认识;指导学生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为主要学习方式,从被动到主动、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悟出找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双面胶,正方体长方体学具,蓝色圆片、黑色三角形、红色正方形卡片若干,水彩笔,作业纸等。
第三点、主要教学过程
结合以上分析,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五个部分:
流程一、在情境中感知规律。
新课伊始,通过一串有规律排列的千纸鹤,让学生在观察、猜想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直观感受简单规律的'存在和美丽。
流程二、在探究中认识规律
课件出示教材中游乐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灯笼、彩花、彩旗的排列规律,利用三组不同物体,反复展示最简单的一一间隔排列规律,使学生对规律的认识逐渐清晰。
再通过男女生排队的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使用规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巩固对规律的认识。
流程三、在生活中欣赏规律
通过让学生在熟悉的校园图片中找规律、在生活中找规律和对有规律排列的美丽图片的欣赏,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规律的认识: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规律的形态千变万化,加强了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运用规律、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好铺垫。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有规律排列的秩序感、美感和应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流程四、在运用中理解规律
这部分安排了三个环节:摆一摆、涂一涂、说一说。
一系列富有生活性、游戏性、趣味性、挑战性,且有坡度、有层次的习题,由易到难,由“扶”到“放”,最大限度的使学生所学知识在练习中得到拓展。通过摆学具、涂色、看图找规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求知热情。并在运用中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也为下一环节中创造规律作好铺垫。
流程五、在创造中深化规律
请学生用信封里的图形卡片摆一摆,尝试自己创造一些有规律的组合。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深入理解规律,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整节课中,始终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充分体验、动手实践、积极创新,努力做到既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注重合作交流,既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共进,又关注情感和体验的提高,让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领会规律的本质。
篇7:小学数学说课活动总结
小学数学说课活动总结
小学数学说课活动总结10月17-18日,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在音乐室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说课活动。整个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精心准备,充满激情,表现出色,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10月初,根据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我校决定举行一次小学数学的`说课活动。教师们纷纷响应,都给教研组长报了名,定下了说课内容,然后各自准备。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时间紧,白天还要上课,并且资料少,好多老师都是加班加点,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他们认真撰写说课稿,制作课件辅助说课,努力提高说课效果。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们严谨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活动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教师们先抽签,确定说课顺序,并且规定说课时间是10分钟。说课活动中,教师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深钻教材,确定重点难点;分析学情,设计教法学法;围绕目标,构建过程,体现出了老师们较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整体水平。尤其是彭国辉、谢杰玲等几位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说课内容图文并茂,配上精彩清晰的解说,让听课老师耳目一新。适时的板书书写工整、简明,条理清晰,用字规范,加上富有亲和力的语言,把整个说课活动推向高潮。
活动临近尾声,王主任给老师们提出,说课尽量脱稿,不能背诵,要有声有色地说出来,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具学具准备、说教学流程、说板书。最后由雷校长做总结,他充分肯定了这次说课活动的成功,并指出:小学数学组的工作扎实,快速高效,教师们爱岗敬业,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尤其是看到青年教师正在成长起来,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教师们纷纷表示认同并且要改进,要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雷校长还希望全体数学教师在王主任、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块儿使,加强自身的学习,继续努力,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大家非常感谢雷校长的建议和指明的努力方向。
篇8:初三数学说课课件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探究数据的离散程度及认识“极差”“方差”“标准差”三个量度及其实际意义。主要是运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相近时,而实际问题中具体意义却千差万别,因而必须研究数据的波动状况,分析数据的差异,逐步抽象出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方差”“标准差”的三个量度,并掌握利用计算器求方差和标准差。
2.地位作用:
纵观本章的教材安排体系,以数据“收集—表示—处理—评判”的顺序展开。数据的波动是对一组数据变化的趋势进行评判,通过结果评判形成决策的教学,是数据处理解决现实情景问题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本章学习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处理各种较为复杂的现实情境的数据问题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对本节知识的提出的“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要求,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a、掌握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方差”“标准差”三个量度。b、会动手和利用计算器计算“方差”“标准差”。
(2)过程与方法目标:a.经历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的探索过程(“极差”“方差”“标准差)。b.通过数据分析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平均数相同的两组数据,极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一组数据方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c.突出关键环节,判断两组数据稳定性就是抓住计算其方差进行比较。d.在具体实例中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4.重点与难点:重点:
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会计算方差的数值,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加以应用。
难点:理解极差、方差的含义及方差的计算公式,并准确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一原则和本节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法。数据分析的三个量度,是十分抽象的概念,要引出三个概念,必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我设计了一个连接奥运会中韩射箭运动员的场景,并用表格记录环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评判,通过学习分析具体的生活实例来发现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相近,无法用平均数来刻画时,引入一种新的量度,逐步抽象出“极差”“方差”“标准差”。以此,打开教学突出教学难点的缺口,充分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2.比较法。在极差和方差的应用中,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用已有的知识还是难以准确的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引入新的量度。
3.练习巩固法。通过练习,强化巩固概念,熟练计算器的操作。进一步理解本节知识对于实际问题的意义。这样更能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在运算中深刻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内涵。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选用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背景。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境的导入和比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直观地估测甲、乙两名选手的成绩,回顾有关数据的另一个量度 “平均水平”,同时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水平”相近,但两者的离散程度未必相同,仅有“平均水平”还难以准确地刻画一组数据,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量度—极差;然后,设计了一个“做一做”,因承上面场景的情境,增加了一名选手丙,旨在通过丙与甲、乙的对比,发现有时平均水平相近,极差也相同,但数据的离散程度仍然存在差异,仅用极差还难以精确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引入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另外两个量度—标准差和方差。指导学生动手计算平均数、极差、方差、标准差,并依次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
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主要设计的学法指导是:
(1)引导观察分析法:链接运动员设计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把环(用眼),关注收集的数据,积极思考,分析两名运动员设计的稳定程度(动脑),指导学生动手计算(动手)。让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引导比较鉴别法:在教学过程中,每出现一个新概念或一个新公式,采取的方法是:一是引导学生读,二是解释关键词语,三是让学生动手计算、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概念的内涵,四是回头看实际情形,认识数据的变化规律,在实际背景中比较形成正确的决策。
(3)引导练习巩固:注重“做一做”的练习中强化、观察、切入公式特点、计算、分析、判断的方法的巩固,通过强化加深学生对三个量度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知道数学重在运用,从而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和知识。
(4)引导自学法:学生自学掌握计数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的操作功能。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情景(链接奥运会中韩运动员设计的情景)。
<2>、学生观察阅读分析(描述运动员射箭的平均水平)。
<3>、分析思考寻求解决方案(观察表格数据求平均数)。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发现在实际生活中除了关注数据的“平均水平”以外,还要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引出本课课题——数据的波动)
2、新课:
(由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
<1>、概念介绍:
a、数据的离散程度(是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偏离情况);
b、极差(极差是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是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c、练习巩固计算极差;
<2>、展示丙运动员加入的情景,让学生在乙丙两人中挑选,计算中发现平均数极差相同,让学生产生新的困惑。引入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方差和标准差。
<3>、引进概念
a、概念“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给出计算公式:
b、给出“标准差”的概念(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c、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操作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4>、引导学生理解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的内涵(通过数据与图比较说明,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5>、计算引例中的方差和标准差。(作用:一是巩固“方差”的计算方法;二是用方差来刻画引例中的数据离散程度,加深学生对方差意义的理解。三是会用运“方差”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巩固练习:
<1>、样本4、7、5、2、3、8、5、6的平均数是______,众数是_____,极差是____,方差是________,标准差是______。(通过这组练习强化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运用)
<2>、P—235随堂练习(1)(通过这道习题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结谈体会:教师引导回顾所学概念;让学生谈学习、运用的体会。
5、布置作业:P—199(1)(2)(3-选作题):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为表格式,这样的板书简明清楚,重点突出,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便于比较和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篇9:关于数学说课的问题
一、“说课”的意义、内容、要求
1、“说课”的意义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街准备地在一定的场合下,分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及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目标、讲解教学方案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理论指导的教学研究与交流的活动形式。
“说课”与上课都是为了搞好课堂教学,所不同的在于“说课”不仅要说准备好的教学方案怎样教,而且要说为什么要这样教,运用了什么教育教学理论,要说备课中的有关思考。为此,还要运用“任务分析的理论与技术”对教学目标的充分分析,揭示学生所应形成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倾向形成的有效的教学条件。这样,使教学原理和教学型论得到最佳的应用与发展,使备课的过程趋于理性化。一般说来,上课的直接目的是在课堂内教学生--面向学生,“说课”的直接目的是在某种场合与同行交流--面向同行。“说课”可以是课前对教学方案设计的阐述,也可以是课后对教学方案设计的分析与介绍。
2、“说课”的内容与要求
由于“说课”的时间限定(比赛时,一般不超过20分钟),因此应简要而概括地说明所定课题的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其设计思想等。具体地说:
(l)教材内容
说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对该部分的教材内容所要求完成的任务:说明该内容在本单元、本章乃至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有时可以从该内容在学科结构中的地位作用,对旁学科的影响等方面加以阐述),该内容在教材的逻辑结构与学科逻辑结构中所处的角色,教材编写的意图、特点及重点、难点、关键,该内容的学习类型,并应从课程论的高度,依学生的认识、思想方法、能力、人格因素等不同的层面来审视该内容
(2)教学对象
分析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点、技能、方法、能力;
分析学生的生理、心理基础,即该内容与学生现时的年龄特点是否匹配,如果不甚匹配,作何种方式的处理:该内容与该年龄学生的一般学习方式、习惯、态度是否匹配,如果不甚匹配,如何处理;
分析学生群体中的个体差异,如何对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分层递进从而达到整体推进。(3)教学目标
分析该内容在认知、操作、情感领域的终极教学目标,力求终极目标制定得全面、准确、恰当。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应提倡目标的多元化,即从单一的知识目标扩展到能力目标,从认知目标扩展到操作目标、情意目标。根据终极目标制定出相关联的从属目标。
(4)教学方案的设计
①说明整个方案的设计思想,即整体设计思想,它是整个方案灵魂,应泛溢出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
②说明教学过程,即教与学两种活动有机结合的安排与构想,及其理论依据。特别是新课引入阶段,为什么要这样引入,有什么优越性。
③说明教学方法,即说明教法的选择与组合,为什么要作这样的选择与组合及其理论依据,说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设想。
④说明教学媒体,即说明选用哪些教学媒体(包括教具),为什么选用这些媒体,这些媒体具有什么不可替代性。
⑤说明典型坏节的设计,即说明如操作、观察、讨论等环节的价值取向及其理论依据。
⑥说明范例设计,即说明选择这些范例有何必要性,有何种方法论或其他理论与实践的价值。
(5)教学评价
分析教学反馈与调节的措施,分析训练题的功能与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具有一致性,是否符合反馈矫正原理,等等。
在具体撰写某课题的说课稿时,并不要求说课稿面面俱到,包罗上述所有的内容与要求(由于时间性,不可能做到),而应该有所侧重,写出自己的特色。
二、“说课”的评价
“说谍”的评价是与“说课”的内容、要求密切相关的。同时,由于“说课”是说课者以语言表达的,因此“说课”的评价必然与语言表达的素质相关。我们可从“要求--内容”、“内容--要求”两种不同的分类来设计两份评价表。
评价表一
1、科学性:(30分)
教材分析、把握正确;(10分)
教学内容的确定,学习类型的确定正确;(10分)
教学目标制定全面、准确、恰当。(10分)
2、理论性:(30分)
整体设计构思新颖,有理论依据;(10分)
典型环节设计符合教学原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10分)
教法选择、媒体选择合理,有理论依据。(10分)
3、实践性:(l5分)
设计方案对设计者所假设的教学对象(学生)具备可操作性和实践性;(10分)
设计方案对其他执教在具有可重复的操作性和实践性。(5分)
4、逻辑性:(10分)
“说课”者的语言表达条理消楚,层次分明,富有逻辑性。
5、艺术性:(5分)
“说课“者的语言表达字正腔圆,悦耳动听,富有艺术感染力。
6、时间性:(5分)
“说课”不超过20分钟。如超时,依超1分钟扣2分,超3分钟扣5分处理。
评价表二
1、教材内容(20分)
(1)教材把握的适切度。(10分)
指教材分析正确;对教材要求完成的任务的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领会、学生学习教材的学习类型的理解等,正确、得当。
(2)重点、难点、关键的表述的正确性。(10分)
2、教学目标(20分)
(1)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l0分)
科学性指教学目标制定切合学生实际,指教学目标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想如何做;全面性指目标的多元化,认知、操作、情感等领域都应体现;层次性指目标反映出了解、理解、掌握、应用四级水平。
(2)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具有可测性。(10分)
3、教学设计(45分)
(1)整体设计新颖、合理,有理论性。(10分)
(2)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符合教学原理,切合学生实际,适合教学要求。(10分)
(3)重要教学环节的设计合理,能用教学理论加以阐述。(10分)
(4)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10分)
(5)注重反馈、矫正,使学生对教学目标有较高的达成度。(5分)
4、语言表达素质(15分)
(1)逻辑性。(10分)
指语言表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富旬逻辑性。
(2)艺术性。(5分)
指语言表达字正腔圆,悦耳动听,富街艺术感染力。
根据实践表明,在评比要求不十分高的情况下,使用“评价表一”比较简易,方便;在评比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使用“评价表二”虽较繁复,但较可靠。
三、“说课”的价值
1、“说课”具有营造,实践与理论研究氛围的价值。随着每周五天工作制的实行,随着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方案的实施,减少了数学课的必修课的课时;随着上海提出实现一流教育的目标,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围绕着如何改进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各种研究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深入进行,“说课”活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展自然是十分有利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对广大教师而言,“说课”是现实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体,因此他们是“说课”活动的主体。通过这种具有坚实群众基础的活动,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前所未有的教学研究的氛围。改进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从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有关因素(如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典型环节及学生活动等等)进一步实现优化,使教学更加科学化、更加艺术化、更加情感化,这就需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同时要改造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益,必然促使人们对教学能手的教学特色和成功经验寻求理论依据。于是,通过以某课题作为载体“说课”,不仅加深了对新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特色的理解,而且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使用这样的教学媒体,……即充分理解各自的理论依据。这样,从课程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学、教育统计学等全方位地进行学习研究,反过来这种学习研究推动了对新教材的研究,有利于课改的推动,新教材的全面推行使用。
2、“说课”具有提高教师素质的功能的价值。如果把60年代、80年代教师进修机构举办的“教材分析”的培训看作“说课”活动的雏形的话,那么这样的说课涉及的内容及其研究往往是经验型的,缺乏理论性,而且往往落在少数教研人员或极少数有经验的骨干教师身上,由于广大教师长期处于充当群众的角色地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现在,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说课”活动,调动了教师的内因。广大教师为了说好课,为了寻求本人教学特色的理论支撑点,不仅认真钻研教材,而且自觉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国内外有关的教育信息资料,吸取了丰富的理论素养。通过“说课”的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理论素养与教学实践水平迅速提高,使教学实践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这样,他们就更增强了学习教育理论的自觉性,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理论素养的提高与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状态,使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有了良好的师资基础。
3、“说课”具有为学校进行教研活动提供实用的活动模式的价值。
目前各中学的教师多以年级组形式办公。不可否认,这种办公形式给学科的教研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少数学教研组组长(甚至备谋组长)对年级组办公形式下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感到力不从心,感到缺少一种常规有效的活动形式将全体学科教师经常凝聚在一起进行实实在在教学研究活动理论学习。现在的“说课”就为学科的教研活动提供了一种实用有效的活动模式。“说课”可按备课组、教研组、学校(甚至区)这几个层次开展活动。
备课组是“说课”的最基本的单位。每学期中备课组每个成员承担1~2个重点课题,每次活动研讨一个课题。这样就形成了经常性的“说课”。
教研组的“说课”活动,每学期至少可以安排4次,即每次交流一个年级备课组推出的“说课”范本。
学校(或区)一级的“说课”活动,每年1~2次,以示范、交流、评比为主。
通过层层“说课”活动,学校的教研活动就能“活”起米,“动”起来。
四、结论
“说课”的产生可追溯到50-60年代,但是形成规范并在全国流行却直到90年代初,这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它是教学实践呼唤教学理论的产物;是新时期高素质学生的培养目标对高素质教师要求的呼唤的产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呼唤的产物。
“说课”具有营造实践与理论研究氛围的价值,具有提高教师素质的功能价值,具有为学校进行教研活动提供活动模式的价值。这些价值的总和就是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说课”活动的开展,必将对提高教育质量作出不可低估的贡献。
篇10:数学说课课件 一等奖
一、说教材
《认识人民币》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学会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商场。购物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知道1元、1元2角可以怎样付,知道圆角分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二、说教法、学法
鉴于一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购物,付钱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认识人民币的功能和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看钱、认钱,分类、付钱、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各个动手,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通过欣赏我国古代的钱币和国外的钱币,导入我国的钱币是人民币,知道人民币可以买东西,从而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人民币
通过小组活动利用生活经验简单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圆角分,知道人民币的分类可以按材质分成硬笔和纸币。知道也可以按单位分成圆角分。
2、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小红买1元的练习本,带了全是1角的钱,来探究元与角的进率。再明确1元=10角,10角=1元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人民币付一付1元。随后在认识角与分的进率。在这部分完成的时候,紧接着一道圆角分进率转换的练习来巩固对圆角分进率的认识。再这个练习结束的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今天学习的新知做一个回顾总结,为下面的练习进行梳理准备 。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鉴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这一环节中我都已超市购物活动把练习串联起来,吸引学生,并巩固所学内容。
(1)一共几元几角
出示例图,说一说上面是人民币,再说一说合起来是多少,第二副图是要求学生掌握只有相同单位的才能合起来。
(2)小明去超市买贴纸,付1元2角,让学生付一付,让学生知道买东西付钱是有不同的付法,只要付的钱合起来是1元2角,都是可以的,最后再让学生观察不同的付法,比较那种更为方便。
(3)组织超市购物游戏 ,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到老师这边买东西,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体会人民币与生活的联系。
(四)欣赏人民币
通过欣赏环节,简单了解我们人民币的发展史,知道人民币是国家的象征,要爱护人民币。
篇11:数学说课课件资料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为下面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教学作铺垫,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年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分散,因此,我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2.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生已经完成了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是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习方程知识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意图、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及主体作用.
四、重、难点分析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方程的含义.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存在着很大困难,所以将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1.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因此,在学法中,让学生通过“感知交流→观察比较→得出概念→分析概念”的探究过程去发现新知,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2.教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小组合作观察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我将按创设情境→观察探究→知识运用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篇12:中班数学说课课件
中班数学说课课件
一、说幼儿:
中班孩子在小班已经有了能用数词描绘事物或动作的基础。到了中班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在区域活动中孩子对数量的操作游戏特别感兴趣,而且初步知道数与量相对应。这一时期是幼儿对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班级里有的孩子也能尝试着用第一个表述自己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用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来进行游戏活动的,可以说,孩子们对序数的概念有一定的感知,但不够全面。为此,和幼儿一起发现和体会一定顺序排序的队形整齐有序,人多时按顺序先后排队比较公平。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排列的。我们有必要通过集体游戏活动来帮助孩子发现排列的顺序,使孩子正确使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来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有助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的表达。
二、说教材: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人是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为叙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
三、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平,所以从技能、知识、情感方面制定了以下目标:
1、让幼儿认识序数1-6。
2、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字来描述的,对环境中各种数字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3、让幼儿知道在活动中要相互配合、谦让。
四、说活动重点
能初步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认识序数1—6。
五、说活动难点
尝试用6以内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字来描述的。对环境中各种数字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六、说教法
根据这个阶段幼儿的认知特点,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呢?我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将“认识6以内的序数”作为教学内容,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自主探索.学习。并能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采用多种游戏活动围绕教育目标进行直观有趣的教学。
七、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我为活动做了以下的准备:
1、能调头的火车图片一幅(画有6节车厢,分别为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紫色、粉色)、数字卡1-6(1套)。
2、小动物图片6张(小熊、小猪、小狗、小鸡、小猫、小兔)。
3、电脑、投影仪、投影幕、
4、记录表若干、电影票若干、水彩笔若干。
八、说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小动物坐火车旅行”,帮助幼儿认识“6”以内的序数。
(1)教师出示火车图片(火车头朝左),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边出示小动物图片边提问:
①哪些小动物都来乘车了?
②小动物们分别坐在第几节车厢呢?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中班数学说课数字排队1-6附教案是从哪边开始数的?(从左
到右)
(3)玩游戏:“我来问、你来答”,复习巩固从左到右1至6的序数。
2、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方向物体的排列次序。
3、指导幼儿个别操作,学会用第几层、第几号的形式来表示动物的住处。
(1)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幢六层的楼房,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上下的空间关系。
(2)让幼儿学会用第几层、第几号的形式来表示动物的住处。
(3)幼儿操作活动:帮小动物们的家都贴上门牌号码
4、游戏:“看电影”
(1)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提供4排,每排为红、黄、蓝、绿颜色的椅子,每排的椅子靠背上贴有数字号码1-6。 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一张红、黄、蓝、绿颜色的电影票,每张电影票上写有座位号码。幼儿根据电影票上的颜色和座位号,找座位。
(2)幼儿自由取票找座,观看动画片〈小鲤鱼〉。
篇13:初中数学说课课件
一、教材分析: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5.1认识不等式,5.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3一元一次不等式,5.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让学生认识不等式,知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认识不等式,了解不等式的性质。
2.能力目标:解不等式以及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三.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1)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2)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意义和不等式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教学难点突破办法: 通过观察,分析、概括,使学生对不等式的解集有初步的理解,然后通过数轴直观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从而加深学生对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
四.中考考点分析:
1.比较大小。
2.二次函数有关系数a,b,c的单选形式出现的多项选择题。
3.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的情况以及抛物线与直线交点个数的讨论。
4.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5.利用不等式表示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范围。尤其是在分段函数中表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6.不等式在方案设计题目中的运用。
五、教法分析:由于个性化课外辅导中心与学校大班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不等式章节的辅导过程中,要一改学校那种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瞄准学生的薄弱环节,通过讲例题,做习题,讲练结合,系统归纳,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比如,有的学生不会解不等式,有的学生则是在不等式应用这一块比较差,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个性,讲求实效。
六.学法分析:将学生由已经熟知的等式引入不等式,让学生记住五种不等号,树立起符号感。引导学生利用数轴研究不等式,从而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给出一定的情景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列出不等式并在老师帮助下顺利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将解集表示出来。
七.教学过程
1.由等式引出不等式的概念,介绍五种不等号。
2.讲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称性、传递性、同加性、乘除法则、乘方开方法则。
3.讲解例题,讲练结合,取得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反馈信息并及时进行纠错和巩固训练。
例题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总结口诀。
口诀:带等号,实心点,不带等号空心点,小于符号左边走,大于符号右边走。
例题2.解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总结求解集的口诀。
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处找。
例题3.比较大小。总结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数轴法(亦称数形结合法),特殊值法,求差法,类推法,倒数法、求商法)
例题4.关于直线和抛物线交点个数的判断。总结判别式的应用。
例题5.方案设计题目。通过建立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出其解集,从而得到方案的种数。
4.简要讲述不等式在中考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等式在中考试卷中单独考的情况并不多见,所以,不等式虽然很重要,但是,在中考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比例的确无法估计。不等式
通常是融入解答题当中,比如研究函数尤其是分段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方案设计等。
5.布置家庭作业:
(1)阅读材料:给出有关不等式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回家阅读,将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勾画出来,下次带来向老师咨询。
(2)必做题目:围绕中考高频考点单独设计适量的必做题,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强调下次必须带来让老师检查。
篇14:初中数学说课课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八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除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对多项式乘法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因式分解》《配方法》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 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待培养,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多项式乘法法则、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对“完全平方公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完全平方公式” 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对公式(a+b) 2=a2+2ab+b2的理解,包括它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语言表述(学生自己的语言)、几何解释。
难点确定为: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符号含义,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2.在探索讨论、归结总结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 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设计意图:建构注意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 是本节课深入研究 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3)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 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 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 数学概念(定理等) 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 ,通过对定义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下一 环节。
(5)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6)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7)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篇15:高二数学说课资料
高二数学说课资料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谈全国高考浙江试卷立体几何题的解法
数学高考题中对立体几何的考查仍然注重于空间观点的建立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每年所出的立体几何的题目中问题的设置,多是入门的起点较低,然后步步升高,从不同的层面上对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计算能力进行考察。这样就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有展现自己能力的余地,对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指导,也有利学大学对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的选拔。
20的全国高考浙江理科数学试卷中《立体几何》题综合性强,利用划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将平面图形中的矩形按照所给的条件进行翻折,转化为空间图形,来深层次地考查空间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空间的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抓好立体几何中基本概念、定理、表述语言的基础上,以总结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在几何体中的确定方法为突破口,辅助以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为指导,积极探寻解答各类立体几何问题的有效策略及思想方法。现以年的全国高考浙江卷中的立体几何问题为例,研究一下在对该题的问题解题解决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以此来促进对立体几何部分的课堂教学。
(2010浙江理数)(本题满分15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线段AB,AD上,AE =EB=AF= FD=4。沿直线EF将SAEF翻着成S ,使平面平面BEF。
(Ⅰ)求二面角 -FD-C的余弦值;
(Ⅱ)点M,N分别在线段FD,BC上,若沿直线MN将四边形MNCD向上翻折,
使C与 重合,求线段FM的长。
问题解析:
本题是通过将平面图形通过翻折转化为空间图形为切入点,以空间的点、线、面位置关系、空间的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两个平面的垂直于斜交)为背景,以对学生划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考察,即学生能否通过由平面→空间→平面的思维方法发现解决问题的为突破口,重点考察了空间的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求解等基础知识以及空间向量为工具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以及数行结合的思想方法。因此,在本题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理清图形的翻折过程,明确在翻折的过程中,矩形的边、角等几何量中,哪些几何量发生了变化,哪些几何量没有发生变化;
2、是否理解并能应用空间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解决数学问题;
3、是否掌握了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及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基本方法;
4、是否掌握了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基本方法。
5、是否掌握划归、转化、演绎、抽象、概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本题的切入点与突破口:注意折叠之后重合的线段相等,M =MC,(P =PC)以及HC⊥MN;以下是运用了上述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对本题的解法的一个探讨:(ppt展示)
篇16:小班数学说课教案:认识形状
小班数学说课教案:认识形状
教案目标: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教案准备:
1、图片一幅、纸制小路5条(上面镂刻不同形状图形)
2、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教案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它对老师说:”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呜…)你能不能帮我造一间新房子呢?“于是,老师就连夜给小白兔造了一间新房子。小朋友你们看,这新房子漂亮吗?
2、出示图片,提问:
师:你们看,老师把房顶盖成什么形状的?
师:房身呢?
师:门又是什么形状呢?
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二、复习图形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兔的新家,但是小朋友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后,我们一起去好吗?。
1、出示”魔术箱“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今天老师就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哟!
2、提问
(1)从魔术箱内变出图形师:123变变变!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
师:它是怎么样的呢?
(2)依次变出正方形、三角形并进行提问
(3)幼儿找图形。
师:老师想要一些图形,你能从魔术箱里变出来吗?请小朋友试一试。
三、游戏-铺路
1、师:我们下面就去小白兔的新家去吧,不过小白兔说,他家门前的路坏了,有许多的`泥坑,想让我们班小朋友帮他修一修路,你们愿意帮忙吗?
出示纸路。
师:小朋友看看,这些泥坑都是有形状的,那我们看看都是些什么图形。
2、共同研究纸路形状。
3、师:小朋友,如果想把三角形的泥坑填满,我们要用什么形状的图形填。圆形的坑呢?正方形的坑呢?(师边讲解边示范)
4、幼儿动手”填泥坑“。(每桌发一条纸制小路幼儿操作)。
5、展示幼儿的小路,共同评价。
四、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帮小兔修好了小路,我们一起到小白兔的新家去玩吧。
幼儿排队听音乐在教室走一圈。
篇17:高中数学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奇偶性,在函数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函数概念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性质的基础;在研究各种具体函数的性质和应用,解决各种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函数的基本性质的概念建立过程中蕴含着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对研究具体函数的性质有很强的启发和示范作用,为后续具体函数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定位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函数单调性及最值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最值是在整个定义域上来研究的;让学生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函数的最值是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抽象的能力,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学会应用函数的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利用函数图象会找出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函数的最大(小)值或者无最值。利用图像是否关于Y轴和原点对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会用单调性求最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描述生活中的增长、递减现象和对称性图像。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本节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渗透数形结合、观察、抽象概括的思想方法。
3. 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奇偶性概念的理解。
难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及其应用定义判断或证明函数在某一区间上单调,求函数的最值,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及其应用定义判断或证明。
重、难点确立的依据:
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奇偶性是函数的最基本的性质,在后面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时,仍然要研究它们的这些性质。这些性质概念抽象性比较强,是在前面学习函数的定义及其表示以后,直接学习函数的性质,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能力,这对刚升入高一的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这些性质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函数在高考中是一块重点,经常以低、中、高档题出现,考察函数的性质。函数性质的学习为以后研究各种具体函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教材安排3个课时,在实际教学中安排6个课时,具体处理如下:教材内容授课3课时,练习、提升作业3课时。
二.教法分析
1函数的单调性。这节课的教学以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为主线,注重函数单调性的概念的生成,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深入而正确理解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难点。
在课堂上,突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能力。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或证明函数单调性又是y一个难点,使用 函数单
调性的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是对函数概念的深层理解,学生总结出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这也是以后不等式中比较法的基本思路。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在整个定义域上不一定具有,这与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最值不同,它们是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的研究方法也具有典型意义,体现了对函数研究的一般方法:加强数与形的结合,由直观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首先借助对函数图像的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函数的增、减变化的直观特征,其次,利用函数解析式进行量化,发现增、减变化的特征,最后用数学符号刻画。这实际上就是研究函数的“三步曲”:第一步,观察图像、描述函数特征;第二步,结合函数图、表,用自然语言描述函数图像特征;第三步,用数学符号的语言定义函数性质。
由于函数图像发现函数性质的直观载体,因此,在教学中,也可以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以利于学生作函数的图像,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探索函数的性质。
对于课本例1的教学,要向学生说明,函数的单调性是对定义域内某个区间而言的。对于单独的一点,不存在单调性问题,单调区间不能写成并集的形式,有些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具有单调性,如一次函数,有些函数没有单调区间,或者它的定义域根本就不是区间,如1.2.2节例3中的函数Y=5X,X??1,2,3,4,5?。对于例2,它有两个目的,一是利用单调性证明物理学中的波尔定律,让学生感受到函数单调性的初步应用,二是表明利用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单调性的步骤。
2.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函数的最值是函数的一个整体性质。学生在初中学习二次函数时已初步了解最大值、最小值。在高中给出最大值、最小值的定义。其概念的形成仍然是由图像直观,用自然语言描述,数学符号语言定义这样一个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弄清最大值的含义、最小值的定义。课本例3是一个实际应用问题,教学时,可以用信息技术作出函数图像,然后通过追踪点坐标的变化,观察并体会问题的实际意义。这是一个二次函数模型求最值的问题。例4表明,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最值的方法。同时,又一次让学生体会证明函数单调性方法。
3.函数的奇偶性。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沿用处理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奇偶性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利用函数图像或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如例5;二是利用图像的对称性来作函数的图像,如课本上的思考题及其练习部分的第2题;三是利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奇偶性,四是奇偶性与单调性、求解析式等的综合应用。在教学时,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并不是所有函数都具有奇偶性,如函数Y=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者可以从图像上看出,也可以由定义去说明。
4.注意的问题。
(1)在中学阶段介绍的是定义域中某区间上的单调函数,大学里的单调函数通常定义在一般的数集上。设函数F(X)定义在数集D上,如果对于D中任意的X1
对于函数的基本性质:(1)研究函数的基本性质应局限于具体的简单函数,不要求讨论有关“抽象函数”的奇偶性;(2)对偶函数、奇函数图像的“对称性”不要求作严格的证明。
把握好函数应用的“度”。首先,模块1中的函数应用是简单初级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应用让学生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初步感受函数思想的使用。所以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不要一步到位,综合应用,而是针对本模块的函数模型特点、知识学习要求和目的精选问题,逐渐习惯教科书“随学随用”的设计理念。
三.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分析、抽象、概括,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飞跃,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篇18:小班数学说课教案:点点虫虫飞
小班数学说课教案:点点虫虫飞
【教案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案准备】
胸前有兜兜的绿色围裙,供幼儿系上扮毛毛虫,与故事内容相应数量的食物小图片若干,根据故事(附后)制作的大图书一本,1-5点卡、毛毛虫贴画、纱巾各若干条,欢快的音乐伴奏带。
【教案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趣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
(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毛毛虫快乐地在草地--绿地毯上爬行、嬉戏,教师不时地用头轻轻触碰幼儿的头或用脸轻轻地贴近幼儿的脸,并大声地招呼:”你好!“”你真可爱!“……在教师的感染下,幼儿也快乐地相互碰碰头、贴贴脸,整个气氛轻松、快乐而友好。)
二、寻找食物--感知5以内的数量
1、师:宝宝们肚子有点饿了吧?我们去找些东西吃。
师生在草地上边爬边寻找食物,教师依次向场地撒小图片(一个苹果一两只梨-+三根香蕉-+四颗葡萄一五片树叶)。根据幼儿在场地上聚集的情况,可不断变换着方向向空处撒小图片,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数数有几个?
师: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幼儿”啊呜啊呜“,将图片放进胸前的兜兜里。
(教师通过集体、个别提问的形式,中班数学教案引导幼儿观察并手口一致地点数图片中的食物数量,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此环节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准确点数出图片中的食物数量,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欣赏故事--拓展对数量的认知
1、师:宝宝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幼儿围坐在老师身边)有一只有趣的毛毛虫,它也出来找东西吃,它找到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2、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数数、猜猜中,巩固对数量的认知。
(色彩鲜明、富有童趣的画面深深吸引着幼儿,教师适时的提问--”毛毛虫找到了什么“”有几个“”一起来数一数“……不断引导着幼儿去观察和思考,让幼儿的注意力始终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点卡找朋友--匹配相应数量的食物
1、师(出示点卡,点子数代表第×天),提问:毛毛虫第一天吃了什么?第二天又吃了什么?第三天……
2、操作活动。幼儿每人取一张点卡,将兜兜中的小图片,按数量匹配到卡片中相应点子下面的空格里。(图片的反面贴有双面胶,操作时,幼儿只需撕去面纸,即可将图片贴在卡纸上。)
3、活动评价。操作正确的小朋友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奖励,在同伴和教师帮助下完成的幼儿同样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鼓励。
五、毛毛虫变蝴蝶--感受快乐
1、师:毛毛虫吃饱了,它找到了一片树叶,大班美术教案趴在上面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毛毛虫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毛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2、师:你们想变蝴蝶吗?让我们也趴在草地上睡一觉吧。(主、配班老师悄悄地在幼儿背后粘贴上翅膀--纱巾,解开围裙。)
3、师:宝宝们,醒来吧!看看你们长出翅膀了吗?
(幼儿惊奇地发现自己真的长出了”翅膀“,音乐声中,师生一起挥舞着”翅膀“飞出活动室。)附故事毛毛虫一条绿色的毛毛虫。爬呀爬呀,它的肚子饿了,想找一些东西吃。
第一天,它看见了一个红苹果,”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二天,它发现两只黄梨子,”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三天,它找到三颗紫葡萄,”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四天,它又发现了四块咖啡色的巧克力,”啊鸣、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五天。它找到五片绿树叶,又”啊呜、啊呜“托班社会教案大口吃掉了。
毛毛虫的肚子不再”咕噜咕噜“叫了,它快乐地趴在叶子上说:”我要结一个茧,把自己包起来,好好睡一觉。“过了几天,毛毛虫醒来了。它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它说:”我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啦!"
篇19:数学说课与优化教学
数学说课与优化教学模板
数学说课与优化教学模板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数学说课与优化教学。近年来,我们除了继续抓好优质课评癣评课等教学活动外,还在教师中增加了“说课”这项新内容。实践证明,说课活动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与合作性,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目前,这种形式已成为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说课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所谓“说课”,即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就一 节课或一个单元(章节)或一个知识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数学说课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1.说教材。说课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要说出所教知识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或小学阶段本年级、本册书、本单元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教材编写的意图,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及关键,课时安排等,数学论文《数学说课与优化教学》。
2.说教法。说课者要说出教学内容以哪种教学方法为主,采用哪些教学手段及其理论根据。一般来说,任何一节课,都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不管以哪种教法为主,采用什么教学手段,都是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特长而定的.,要注重实效。
3.说学法。说课者要说出通过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怎样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掌握学习方法。
4.说教学程序。说课者要说出所授内容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板书设计。
所谓教学思路,即打算怎样教,分几步完成,每步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理论根据是什么。教学思路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一定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可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教师的教学风格设计。对于板书,则要说出板书设计的意图。
二、开展说课活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上述“四说”之中蕴含着教育思想、教育观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因此,要想使说课说得明白、说得有理有据,教师必须深钻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和学法。
说课是对教学蓝图的分析、论证。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上好课。可见说课尽管是教师的切磋琢磨,但目的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一)说“准”教材,促进“三基”教学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基本思维方法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在小学教学上最主要的要求。实践表明,说“准”教材,能促进“三基”教学,而要说“准”就必须深钻教材。
首先,要切实把握好一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对于任何一节课,确定教学目的要求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一整节课教学活动的归宿。确定教学目的要求,一要全面、二要具体、三要恰当。
篇20:数学说课与优化教学
数学说课与优化教学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近年来,我们除了继续抓好优质课评癣评课等教学活动外,还在教师中增加了“说课”这项新内容。实践证明,说课活动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与合作性,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目前,这种形式已成为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说课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所谓“说课”,即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就一 节课或一个单元(章节)或一个知识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数学说课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1.说教材。说课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要说出所教知识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或小学阶段本年级、本册书、本单元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教材编写的意图,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及关键,课时安排等。
2.说教法。说课者要说出教学内容以哪种教学方法为主,采用哪些教学手段及其理论根据。一般来说,任何一节课,都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不管以哪种教法为主,采用什么教学手段,都是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特长而定的,要注重实效。
3.说学法。说课者要说出通过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怎样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掌握学习方法。
4.说教学程序。说课者要说出所授内容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板书设计。
所谓教学思路,即打算怎样教,分几步完成,每步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理论根据是什么。教学思路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一定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可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教师的教学风格设计。对于板书,则要说出板书设计的意图。
二、开展说课活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上述“四说”之中蕴含着教育思想、教育观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因此,要想使说课说得明白、说得有理有据,教师必须深钻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和学法。
说课是对教学蓝图的`分析、论证。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上好课。可见说课尽管是教师的切磋琢磨,但目的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一)说“准”教材,促进“三基”教学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基本思维方法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在小学教学上最主要的要求。实践表明,说“准”教材,能促进“三基”教学,而要说“准”就必须深钻教材。
首先,要切实把握好一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对于任何一节课,确定教学目的要求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一整节课教学活动的归宿。确定教学目的要求,一要全面、二要具体、三要恰当。所谓全面,即不仅要有对知识
[1] [2] [3]
★ 初中数学说课教案
★ 说课稿的步骤
★ 科学说课比赛心得
★ 电磁振荡说课教案
★ Lesson 7 Oh! That’s My Son.说课教案
【小学数学说课教案(锦集20篇)】相关文章:
小学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活动方案2023-06-19
小学音乐教研集体备课计划2022-09-16
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报告2023-12-17
课内教学工作总结2022-11-16
教学设计评语2022-09-19
《体态语》说课教案2022-10-15
人教版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2022-09-07
小学数学说课2022-10-31
小学集体备课活动总结2022-12-10
小学数学《什么是周长》说课设计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