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下《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共15篇)由网友“Uncontested”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数学三下《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
篇1:三下数学课件面积
三下数学课件面积
人教版数学三下《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2)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 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 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 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 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 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 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4)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 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 提出操作要求:
① 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 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 学生操作。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 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 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5. 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6.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 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 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为什么?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三)、实践运用。
(1) 做一做。
(2) 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4) 小资料:
① 有关美国首都和我国首都北京的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加拿大人均森林面积和中国人均森林面积的资料。
② 广州市十年前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和广州市十年后人均绿化资料。
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篇2:《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面、封闭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学习过程:
一、主题图导入
同学们,这节数学课我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你们准备好了吗?
三年一班的同学们在教室内打扫卫生,两个同学用同样的速度擦黑板和国旗,谁会先擦完呢?为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知识就和面的大小有关,是《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知道些什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学习
二、探索面积的含义
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我们的'课桌面,还有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我们坐的椅子的面,你有什么感受?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刚才我们摸的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你还能找到哪些面?它们谁大谁小?
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你能像这样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展示一个药盒,指出它的面,并比较面积大小,这些面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也有大小。请看黑板,这里有三个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我们还学过哪些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比一比,谁的面积大(课件出示)总结方法
四、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我们来看这两个正方形,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
2、再来看这两个长方形,(长和宽都不相等)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比较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吗?为什么?
3、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
我们可以用小的图形摆在这两个长方形的上面,谁摆的多谁的面积就大。我分别用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摆了摆。你认为用哪种图形来摆最合适?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4、汇报
5、总结,我们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去测量。我们给这些用来测量面积大小的小正方形起个名字,叫面积单位。
五、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63页,读书,看看你都知道了哪些面积单位?
1、认识平方分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有多大吗?
说一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摆一摆,我们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分米?
2、认识平方厘米和平方米
同学们,请用平方分米来测量我们这间教室地面的面积和橡皮表面的面积,你们觉得怎么样?(请同学发表建议)
比平方分米小的面积单位会是什么呢?(预设:厘米比分米小,那么平方厘米肯定比平方分米小)
那你能说说1平方厘米有多大吗?
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那你知道比平方分米大的面积单位吗?(预设:米比分米大,所以应该是平方米)
多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说一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总结:我们知道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测量的时候,我们要根据面积的大小,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
六、巩固提升(课件出示)
七、全课总结
同学们,老师马上就要和你们说再见了,能告诉我,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吗?要想测量老师的身高要用什么做单位?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长度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和厘米。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面积的,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老师很高兴和你们一起学习,下课!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篇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想听阿凡提的故事吗?让电脑老师来给我们讲一讲阿凡提的故事!
(播放)……最后,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签了这一份契约:“将自己的院子的60米,以10元钱卖给巴依老爷。明日就将院子的60米交给巴依老爷,永不反悔。特此证明。”第二天,阿凡提接过巴依老爷的10元钱,哈哈大笑,巴依老爷这才大呼上了这契约的当。但他只能白白付出这10元钱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份契约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觉得问题出在60米上,因为60米只是表示长度。
生:60米表示线段的长度,巴依老爷只得到一条线段那么细的一块地,就等于没有得到。
师:是呀,那么你知道这份契约到底该怎么改才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二、感知面积
师:拿出课本,摸一摸它的边,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是一条线。
师:如果想量出边的长度,可以用什么工具?
生:尺子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师:再仔细观察,课本的封面与桌面哪个大?
生:桌面大
师:再摸一下,和摸课本的边的感觉一样吗?
生:不一样,封面和桌面摸起来感觉平平的。
师:如果要知道面的大小,能用尺子去量吗?
生:不能。尺子量的是长度,不是面的大小
师:说得对。我们给物体表面的大小一个新的名称,叫作“面积”。
师: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有面积吗?
生:(略)
师:大家一起来看这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圆,正方形,三角形),谁能比较一下,谁最大?
生:长方形最大
师:你是怎样比的?
生:把圆放在长方形里面,还没放满。
师:那么,正方形和三角形呢?
生:三角形可以放在圆里
生:正方形可以放在三角形里
师:说得真好。现在谁能说说,哪个平面图形最大,哪个最小?
生:长方形最大,正方形最小。
师: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作面积。现在谁能概括一下什么叫面积?
生: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三、引导探索面积单位
师:请同学们拿出信封中的图形1和图形2,比比哪个大?说说怎么比?
生:图形2大。我是把图形1和图形2叠起来,图形2还有多出来的部分。
师:确实是个好办法。那么你还能想办法比一下图形2和图形3,谁大?(说明:图形2和图形3重叠后,都有一部分多出来,只用重叠法无法比较)
生:老师,我先把它们叠起来,再把图形2多出来的剪下来,剪下来的部分再和图形3多出来的比(学生边剪边说)
师:大家看明白了吗?你真会动脑筋!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发现他们的边有长短,用尺子量一下它们的长和宽也可以比。
生:还可以算一算。
师:同学们的办法都很好。但如果要比较两张桌面,你还能用剪的方法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如果剪桌子,桌子就坏了。我们要保护桌子。
师:你真有爱心!是呀,我们不能用剪刀去剪桌子,要保护他们,他们是工人叔叔辛苦生产出来的。
师:老师给你两张铅画纸,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以在铅画纸画出桌子的大小。
生:做一个桌子的模型。
师:但是,如果只有这么小的铅画纸呢?
生:可以一个个摆过去。
师:怎么摆?请同学们在这两个图形上(长方形和正方形)摆一摆小方块(教师统一发给小方块),看看分别要摆几个?
生:一个(长方形)要摆8个小方块,另一个(正方形)要摆9个小方块。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个比较大?为什么?
生:正方形大,因为它摆了9个,比8个多。
师:请同学们再来摆一下你刚才找出来的图形1,用你信封中的小方块摆一摆,有几个方块那么大?
生:有4个小方块那么大。
生:不对,应该是9个。
师:你们两个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吗?
生:是的。
生:没错。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小方块的大小不一样。
生:小方块小了,所以摆的个数就多了。
师:观察得真仔细。如果这个方块再做得小一些去摆,结果会怎么样?
生:需要的小方块会更多。
师:做得再小一些,再小一些,还可以再小一些……
生:老师,这样方块的大小就定不好了
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先预定好有多大。
师:“预定”这个词用得真好!小方块需要有统一的大小才能进行比较,而且这大小不是我们统一就行了,国际上都要统一。我们就把确定下来的统一的大小,叫做“面积单位。”
四、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
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1平方厘米,它是指边长1厘米大的正方形的大小。请同学们先在铅画纸上(说明:教师课前发下,上面已画好所需要的图形)找一找1平方厘米,剪下来,贴到黑板上来。
生动手操作。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大小是1平方厘米?
生:开关的按钮
生:信封上写邮编的格子
生:指甲
生:……
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现在我们来估计一下图形1有几平方厘米?
生:(略)
师:到底对不对?让我们来测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摆一摆,并汇报。(教师发给学生装有很多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的信封)
生:一共有16平方厘米。
师:大家再用这些小方块来测测课桌的面积,你有什么想法?
生:小方块太小了,很麻烦
生:把小方块做得大一些就好了
师:那么,我们就需要再大一点的面积,是吗?你觉得再大一点的面积单位会是哪个?
生:平方分米
师:你能从平方厘米中得到一点启示,说说什么样的叫做1平方分米吗?
生: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的大小是1平方分米
生: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拼起来就是1平方分米。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不同意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用纸片比划)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有道理,相信刚才说错的'那位同学也能及时改正错误。
师:请同学们再从铅画纸中找到1平方分米,剪下来,比比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谁大?
生:1平方分米大。
师:想象一下,现在我们的头脑中又多了一个方块。找找生活中有哪些1平方分米?
生:(略)
师:现在我们再用1平方分米来测测桌面,小组合作,哪组最先测出来?
生:24平方分米。
师:猜一下,下一个要学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生:1平方米
师:什么是1平方米?从铅画纸中找出1平方米来……
生:老师,找不出来了
师:为什么?
生:你发给我们的纸太小了
师:那要多大呢?
生:边长要1米长。
师:原来是这样。老师这儿有1平方米,请看!(缓慢展开)你想到了有这么大吗?
生:我没想到1平方米有这么大呀!
师:是呀,1平方米确实挺大的。谁想到上面来站一站,感觉一下到底1平方米有多大?
(生上台)
师:现在你感觉如何?
生:我感觉很舒服,像在白地毯上(师生大笑)
(另一生上台)
师:你感觉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空
师:也就是还可以站一些同学?
生:是呀
师:你估计一下最多可以站几个同学?
生:6个
师:好,我们就来试一下!(6个学生上台)
生:还是很空
师:你觉得还可以再多几个?
生:再上3个(3个学生上台)
师:现在还可站吗?
生:我觉得再站3个也没问题
师:谁愿意来?(3个学生上台)
师:现在还可以站吗?
生:差不多了
师:同学们,你觉得1平方米怎么样?
生:很大
师:想想1平方米可以测哪些东西呢?
生:(略)
师:现在我们再回到一开始大家看到的契约,现在你能估计一下问题出在哪儿?
生:我觉得问题就是出在60米上
师:怎么讲?
生:60米是指长度,而巴依老爷是想得到一块地,应该写地的面积
师:那么,你们觉得正确的应该怎么改?
生:改成60平方米?
师:这样改和刚才的60米有什么不同?
生:60米只有一条边,60平方米才是整块地
生:60米是线段的长度,60平方米是面积的大小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巴依老爷是想从阿凡提手中廉价买这块地,但阿凡提抓住他不懂数学的缺点,机智的保护了自己的院子,还使他白白地丢了10元钱,真了不起!相信同学们也能像阿凡提这么聪明!
师:通过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疑惑吗?我们一起来共同解决!
生:(略)
师:你想想还有其他的面积单位吗/
生:平方毫米,平方千米……
五、应用巩固
1、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笔记本的大小是24______,黑板大小是4______,讲台桌面是50______,篮球场是420______。
2、按要求测出长方形5(信封中)的面积:首先判断用哪个面积来测?再动手测一测。
师:有没有用的小方块比其他同学少的?说说你是怎样测的?
生:长边放5个,宽边再放2个(演示)
师:为什么这样也可以知道是15平方厘米?
生:因为长边放5个,就相当于每排放5个;宽边放3个,就相当于有3排。5×3=15个。
师:好办法!有没有更少的呢?
生:只要一个
师:只要一个?怎么放?
生:一个放好后,翻过去再放……数数一共放了几次
师:这个办法更妙了!还有更少的吗?
生:这样不是一个也不要了吗?
师:是呀,你能不能不用小方块,也能知道它的面积?
生:可以,用尺子量
师:怎么量呢?
生:先量出长,再量出宽,然后再……
师:这位同学想到用量的办法来算面积,很聪明!这就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知识
篇4: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85——88页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周长和面积的不同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教具:相架一个,媒体软件一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各一个,地上1平方米一个
学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各一个,自备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
一、情境引入
1、出示相架,复习周长的含义。
2、给这个镜框配一块玻璃,要求玻璃的什么?(大小或面积)
3、电脑出示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认识面积含义
1、认识物体。
2、认识物体的`表面,比较表面的大小。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和文具盒盖的面,比一比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师说明: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
3、电脑出示: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4、电脑出示:围成的平面图形。比一比,它们有大小吗?学生涂色,比大小。
5、电脑出示: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6、归纳面积的含义。说说其中最关键的几个词。
摸一摸练习簿、课桌面、凳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积最大,哪个最小。
三、联系实际,认识面积单位
1、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重叠法)
2、当直接比较有困难时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电脑出示:划分方格。
3、电脑出示:统一方格的大小。师说明:统一的方格的大小就是国际统一的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4、联系实际,认识面积单位。
电脑出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与实物联系:学生取出1平方厘米与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与身体的某一部位比一比,同你的哪个部位大小差不多。
学生站一站,看一看1平方米有多大。
师一边板书一边说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四、巩固
1、第88页第2、3题,(师说明: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2、第90页第2题
3、开放题。电脑出示:请你露一手,在下面的方格纸上,你能利用这些方格画出几个面积相等的图形吗?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什么是面积?你能说一说1平方厘米大约有多大吗?1平方分米呢?1平方米呢?
篇5:《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常用面积单位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信息窗1主题图)
师:小明家要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得多开心呀!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1、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2、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发现。
3、师: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积是指什么吗?
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4、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面积的理解。
活动二:
1、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晚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摆。
2、师: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3、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活动三:
1、认识平方厘米。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2、学生操作、感受。
(1)画出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身边较小物体的面的面积。
3、认识平方分米
师:请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操作,会感到太麻烦,质疑,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师介绍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4、认识平方米。
(1)介绍1平方米有多大。
(2)画出1平方米的大小。
(3)让学生站一站,看大约站多少名同学。
课堂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篇6:《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历、体验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和建立面积单位的规则。
3、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初步认识并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体验、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各一张、三张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彩纸
学具:每组两个学具袋,一号袋:一张黄纸(长21厘米,宽6厘米),一张红纸(长15厘米,宽9厘米),小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若干;二号袋:一平方厘米的小纸片若干,一平方分米的彩纸和接近一平方分米的彩纸各一张,尺子、剪刀。
教学过程:
一、直揭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屏幕出示课题)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吗?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想知道它的哪些知识?(生提问题)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进入今天的知识殿堂吧!
二、观察比较感知面积的意义
1、物体表面的面积
(1)看一看
课件出示书上71页两幅图,生回答小精灵的问题。
(2)摸一摸
每个物体都有面,请你从身边物体中找一个面摸一摸。
(3)比一比
比较刚才摸的这些面,你有什么发现?
(4)形成概念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感知封闭图形的面积
(1)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物体的表面不仅有大小之分,它们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如果把物体的一个面描画下来,就得到了我们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生:封闭图形(课件出示)师:如果让你给他们涂色,要求最快涂完,你会选谁?为什么?
(2)下面两个图形,(课件出示)你能比出它们谁大谁小吗?怎样就能比出大小了呢?生说师演示。
师:不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封闭图形也是有大有小的,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
3、揭示面积概念
让学生完整地说出面积的概念。
三、动手操作统一面积单位
①观察法
出示两个长方形(出示教具)
师: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一眼就能看出来?
②重叠法
师:你还能看出这两张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吗?
师:凭观察很难判断出大小,怎么办?用什么方法就能知道?
生放在一起比较
师:就是重叠在一起比较出了面积大小,这是一种比较面积大小的好方法
③动手拼摆法
A师:老师这儿还有两个图形,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吗?(生:重叠后先剪再比,生评价)
师:对于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有人说黄纸大,有的说红纸大,还有的说一样大?看来,直接观察或重叠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都有困难,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比较大小?(思考:究竟谁大谁小呢?)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样两张卡片和各种形状的学具,大家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量一量,验证自己的判断。
B师提出活动要求:
①由小组长负责,各组内成员要有分工、有合作、有交流。
②边摆边交流边记录。
C小组活动,师参与收集反馈信息
D汇报交流:课件配合演示
生说师反馈。
师:比较出结果的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比较的结果?先说你们组比较的结果,再说说你们的理由,一生汇报,其余评价,师出示用不同形状来比较的课件,参与学生的讨论。
师:也就是说,比较面积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生答)用到的学具大小要怎样?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在数学上,我们就把小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那么,作为面积单位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还是去请教一下课本吧!
四、自学课本认识面积单位
1、自学课本73、74页,(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2、生看书师参与指导
3、生汇报学习收获
师:你从书上学到了哪些面积单位?(师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A:认识平方厘米
师:平方厘米是怎样规定的?实物贴在黑板上。
生:请大家从2号学具袋里拿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应该是多少?
量:验证边长是不是1厘米
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比:想一想,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估:有1平方厘米的帮助,我们就可以测量一些物体的面有多大了,这个火柴盒(师出示火柴盒)这个火柴盒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先估再量。
B:认识平方分米
师:如果继续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来测一测数学书的封面有多大,你感觉怎样?1平方分米有多大呢?书上怎么说的?
找:从学具袋中找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看它有多大?想想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面是1平方分米?
比: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剪:请大家拿出剪刀,用你的彩纸剪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注意:不要拿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去比,也要用尺子量)
生动手剪后,高举作品。
师:拿出那张1平方分米的纸板和你剪的比一比,自己评价剪得怎样?
估:数学书封面面积大约是多大?动手测量。
C认识1平方米
师:刚才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很方便地测出了数学书的面积,若想知道这个教室地面的面积,你感觉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怎么样?用哪个面积单位合适呢?(生:平方米)
师:1平方米有多大?书上怎么规定的?想像一下,1平方米大概多大(生比划)(板书)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1平方米,想不想看看,大吗?身边有1平方米吗?
师:做个小游戏:老师把1平方米的纸铺在地上,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平方米1有多大?(找一生体验感受)
如果找小朋友站到这上面来,你估计能站多少个小朋友?
五、结合实际综合应用
1、填合适的单位
2、小故事
3、拼一拼
六、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用今天学到的面积单位测量祖国的面积,合适吗?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呢?请大家课后查资料了解。
篇7: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教学程序:
自学要求:
1.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一张大纸和一张小点的纸。
师:老师这有两张纸,如果要在这两张纸的面上进行涂色比赛,看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你想选择哪一张纸?为什么?
生:选小的,因为它小一点涂得快。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这张纸的面小,这张纸的面大,要想很快的涂完,理所当然要选择这一张面小的。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物体的面大一些,有的物体的面小一些。
(2)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师:现在请你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再摸摸课桌的面。
1.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
2.看一看:再看看黑板面,和我们课桌的面相比,怎么样?
师:刚才通过摸、看知道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以前我们也学过了不少的图形,像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那这些图形也有大小吗?你能看出这个正方形和长方形谁大谁小?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生动手比一比,数学书和作业本谁大谁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4)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3.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为什么?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三)、实践运用。
(1)p74页做一做第1题。
(2)p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4)小资料:
①有关美国首都和我国首都北京的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加拿大人均森林面积和中国人均森林面积的资料。
②广州市十年前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和广州市十年后人均绿化资料。
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整节课自始至终,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请学生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数学课本的封面,铅笔盒盖的面,黑板的面等让学生体会“物体的表面”。说一说你的发现,进而提出有关“面积”概念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当面积相差不大是我们无法用眼睛直接比较大小,很自然的让学生动手实践,拼一拼、摆一摆。第二组图形由于标准不统一也无法真正比较大小,引出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篇8:《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的正确的表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面积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积极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直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若干张、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面积”
1.课件出示:在“五一”劳动节,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聪聪和明明举行了一场比试扫地的本领,于是他们来到了校园,聪聪选择了教室,明明选择了篮球场。“嘘——”只听智慧博士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过了不久,聪聪就扫完了,他兴奋的喊道:“我第一了,我第一了!”智慧博士问:“同学们,你们同意聪聪得第一吗?为什么?”
2.引入课题:那么,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这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探究在“什么是面积”
1、摸一摸,比一比,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1)在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有它的面积。现在先请同学们就摸你身边物体的面。(学生可能摸到桌面、书面、文具盒表面、手掌、脸等)
(2)现在请同学们摸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摸凳子的面,觉得这两个面哪个大呢?
(3)结合刚才摸物体表面的感受,引导学生再举例说一说。例如,黑板的面比讲台的面大,老师的脸面比学生的脸面大。
(4)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你们发现了什么?
(5)教师在学生的回答的基础上板书: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一看,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
(1)课件出示:
(A)(B)(C)
看看这几组图形,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2)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平面图形→有大,有小。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二)比较探究,引出面积单位
(1)如图,你能直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2)每位同学的桌上也有这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大家可以借助学具(剪刀、直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若干张)来进行比较。
(3)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
(4)汇报学习情况(可能出现:重叠法、剪拼法、数格法、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摆法……)
(5)教师评价:同学们积极动脑,想出了这么多的比较方法。像数方格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数方格的多少,就可以判断出面积的大小。
(6)小结:看来要对物体表面进行比较,每个方格必须相等,也就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国际上统一的——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3)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1)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篇9:《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过探究、讨论,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生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侯老师刚买了一套住房(出示课件),你们想了解点什么? (学生回答。)
情况一:若学生回答的问题有价值。
师:同学们有的想知道……,有的想知道……,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从这个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情况二:学生回答的问题没有价值。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事情可真多,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仔细观察这个图,你知道了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房间是有大有小的。)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有的房间大,有的房间小,房间的大小指的是面积的大小,客厅大也就是说客厅的面积大,卫生间小是指卫生间的面积小,那你能说一说,客厅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是指地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房间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如,餐厅地面的大小是餐厅的面积,厨房地面的大小是厨房的面积。
师:再比如说,你看,这里是我手掌的面,那么这个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我手掌的面积。那你们的手掌面呢?谁愿跟我比比,谁的面积大。
师:你来,同学们看,谁的面积大?
师:同位互相比一下。
师:其实,周围物体的面也有大有小。现在大家可以任意找一找,比一比。然后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开始吧。(学生小组自由探究。)
师:谁来说一下,你们比较的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
学生交流(学习重叠法的语言:这个同学是把这两个面重叠在一起来进行比较的,他发现垫壳的面多出一部分,所以就说垫壳的面积大,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可以叫它重叠法。)
师:刚才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以前,我们学过不少图形,你们看,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课件出示),这些图形的周围都是封闭的,我们叫它封闭图形。这些图形也有大小吗?
师:你能看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一个大吗?圆形和三角形呢?
师: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圆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你能说出在这四个图形中哪一个的面积最大吗?
生: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刚才有的面的面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大小,那你觉得餐厅和厨房哪一间的面积大呢?现在我们就想办法来研究一下,好不好?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在信封里装着,可以利用这些学具摆一摆,数一数,看它们的面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好吗?看哪个小组能最先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活动并汇报。(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有几种情况)
展示摆的好的小组,正确的摆法有以下情况:
红纸 绿纸
正方形12 12
圆形 12 12
长方形18 18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组是这样摆的,(出示错误的一组)你能说说你们比较的是哪张纸的面积大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答)
师:那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师:找同一小组同学说:那你认为怎样就合适了?
引导学生说:要用一样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叫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用到的正方形、长方形都可以看作一个面积单位,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带着这两个问题看数学课本73、74页,从这里边找到答案。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
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师:谁来告诉同学们,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几个?(学生回答。)
师:你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吗?
师: 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吗?(师贴1平方厘米)
师:量一量,看它的边长是不是1厘米?在你的脑海里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看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跟你的同位说一说。(学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了。现在你估计一下,这块橡皮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
生:5个。
师:5个1平方厘米也就是几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你认为橡皮这个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还有谁想说?
是: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师:刚才,咱们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很快测量出了橡皮的面的面积。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学生答。)
师:对呀,太小了怎么办?你觉得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师: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分米吗?(如果学生举起1平方分米就说,你知道这是多少吗?)
师:祝贺你们,找对了。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学生量。)
师: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学生找。)
师:想一下,用1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面的面积呢?(学生答。)
师:如果用它来测量操场的面积,你感觉怎样?
师:你觉得用哪个单位来测量操场的面积比较合适呢?
生:平方米。
师: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
师: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1平方米,看大不大。
师给学生展示1平方米。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1平方米,好吗?(学生交流。)
师: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师演示。)
师:看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好吗?
三、小结,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咱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知道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四、巩固练习
师: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邮票和课桌面的面积。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的收获不小,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还了解了面积单位,并且也学会了用测量的方法知道一些表面的面积,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计算的方法来知道物体表面的面积,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好吗?
五、评析
《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展现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中,理解和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概念。
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概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动手摸面体会比较面的大小也有利于与前面学习的长度加以区分比较。
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张纸面积的大小,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理解要测量物体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统一标准就是要学习的面积单位。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探索规律,有利于学生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的形成。
2.巧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交流中构建知识。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想办法比较红、绿两张纸面积的大小,使学生产生了认知矛盾的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比较面积方法的强烈愿望。教师很好地抓住这一时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在摆一摆、量一量、数一数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标准──面积单位”,从而体会到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这一系列的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和建构,培养了学生探索意识和合作能力。
3.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这些面积单位进行实际测量、估测,有利于学生对各面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和估测能力的培养。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篇10:《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11: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一、联系生活实践,激发探索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学会新知。本节在新课导入时,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物体,在抽象出这些物体的某个侧面的形状,然后再让学生比较这些面的大小从而求出面积定义。采用这样的教学,不仅拉进了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的探求欲望。
二、强化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本节课我注重了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时,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通过摆一摆、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理解认识这些面积单位。不仅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探究性,而且体验到问题解决的多样性。
篇12:《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学反思
(一)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同学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实际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同学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同学生活实际,在同学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同学知识经验,符合同学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也充沛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让同学充沛地摸手背、摸学习用品的面,感知物体的外表的大小;利用同学描出的各种平面图形,比较大小,让同学明白平面图形有大小;让同学用1平方分米丈量课桌面的面积,引导同学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需求来自同学
引导同学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同学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充沛激发同学的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因为同学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需知道的。因此,本案例教学中,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同学在操作中充沛体验统一丈量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便得同学明确了学习的意义,也为同学主动、积极学习铺平了道路。例如让同学用不同大小的方格去丈量面积,容易发生误会,并通过发明矛盾抵触,使同学明确要丈量面积的大小必需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然后主动地投入到学习面积单位的活动之中。面积有哪些呢?教师不直接告诉,让同学充沛地表示自我,进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篇13: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生活中哪些方面可以比大小?你能举例说明。
生1:声音可以比大小,老师讲话的声音比我的大。
生2:物体可以比大小,××的身体比我大。
生3:年龄可以比大小,爸爸的年龄比我大。
生4:物体表面可以比大小,黑板表面比桌面大。
师:其它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又是怎么样的呢?摸一摸自己两只手的背面,有没有大小?
生:摸自己的两只手的背面,得出手背的面没有大小。
师:摸一摸同桌同学手的背面,两人比较有没有大小?
生:同桌同学相互摸对方手的背面,得出手背的面有大小。
(二)体验感知,认识面积。
(摸一摸各种物体的表面,比较大小,汇报。)
生1:我摸了数学本的封面的'铅笔盒的表面,数学本的封面大,铅笔盒的表面小。
生2:我摸了桌面,感觉很大,但是我觉得还是黑板面大。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的一个表面,描出它的图形,并涂成阴影部分。摸一摸它的大小,注意摸完整。(学生描出平面图形)
师:你描出了什么图形,上来展示给大家看。
生1:我描出了自己的手掌。(边说边摸,下同)
生2:我描出了一块橡皮。
生3:我描出了一只三角尺。
师:这些平面图形有没有大小?
生齐答:有大小。
师:请同桌之间比较一下描出图形的大小。(同桌比较)
师: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平面图形?
生1:还有正方形、长方形、圆。
生2:有梯形、平行四边形。
师: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你能指一指吗?(学生看图指点。)
师: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平面图形的大小,数学上有一个专用名称,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齐答:面积。
师:对,是它们的面积。面积是有大小的,请你选择一个物体的面,来表示一下胸卡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大。(学生测量,汇报交流。)
生1:大约有2块橡皮的大小。
生2:不止的,大约3块橡皮的大小。
师:你们的橡皮是怎么样的?举给大家看。
生3:生1的橡皮大一些,生2的橡皮小一些。(大家表示同意)
(还有许多同学展示出不同的表示方法。)
师:同样大小的胸卡表面,为什么有许多不同的表示呢?
生1:橡皮是有大小的。
生2:用来表示的物体本身的表面大小不一样。
生3:最好用一个统一的物体表面来测量。
师:是呀,数学上就是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准确测量的。你们听说过哪些面积单位?
生1:听说过我家的面积是100多平方米。
生2:听说过平方厘米。
生3:我还知道有平方分米、平方千米。
师:你们想先学哪个单位?
多数生:先学习习近平方米。
(三)合作交流,建构单位。
师:1平方米有多大?你能估计一下吗?
生1:我估计1平方米有1张课桌面那么大。
生2:我认为和讲台桌的面差不多大。
生3:老师,上次我爸爸要给我的房间买塑料地毯,我听他说要买18平方,这个平方是不是就是平方米啊?
师:你真行,我们生活中常常把平方米简称为平方。(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纸边长是多少?测量一下,边长是多少?(学生测量边长。)
生:这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
师:摸一摸,感受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一生上台摸,其他摸空)
师:估计一下,1平方米土地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生1:我想可以站8人。
生
2:我估计可以站9人,每排3人,站3排。
师:谁估计得比较准确呢?哪些同学愿意来站一站?(学生争先恐后上来,结果可以站10人。)
师:估计一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1:大屏幕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2:我家里的饭桌面的面积好象有1平方米。
师:用1平方米测量教室里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学生合作测量、汇报。)
生1:大黑板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米。
生2:教室门的面积大约是2平方米。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或图形适宜用平方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生:我们的教室可以用平方米作单位测量。
师: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
生1:教室是40平方米。
生2:教室大约是50平方米。
师:同学们真有眼力,我们教室的面积是48平方米。
(四)知识延伸。
师:用平方米来测量橡皮的面积、书本面的面积方便吗?(同学们连连摇头)是呀,除了平方米,还有更小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篇14: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学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学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体验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
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有意出示下列图形比较,看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
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
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房分米、平
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结合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板书课题
四、综合练习
1、课本第11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要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3、课本第121页第2题测量图形的面积。
4、课本第121页第3题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篇15:小学数学说课稿《面积和面积单位》
小学数学说课稿《面积和面积单位》
我说的课题是《面积和面积单位》,下面我将从教材、前测、教学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 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说教法和学法
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2.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环节中,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 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 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数学方法就是数学的行为。比较中,我会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察、重叠、割补等数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 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简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更多相关的小学数学说课稿推荐:
小学数学说课稿《画角》
小学数学说课稿《周长》
小学数学说课稿《秒的认识》
小学数学说课稿《角的度量》
小学数学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
★ 教学实践的心得
【小学数学三下《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共15篇)】相关文章:
三下乡活动方案2022-08-23
暑期大学生三下乡支教实践报告2022-06-27
三下乡计划2023-12-15
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工作总结2023-05-28
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22022-11-20
下三乡社会实践报告2023-04-27
三下乡活动方案支教2023-07-08
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22-05-16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报告2022-11-16
个人发言稿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