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24 07:32:42 语文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7篇)由网友“yangliyuan1985”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篇1: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认“罩、屹、鼎、沸、贯、崩、恢”等7个生字词,会写“潮、称、盐、笼、罩、蒙、薄、雾”等13个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前后不同的景观,感受“奇观”的奇特之处,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学习本文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不同景观,用心感受不同时刻的画面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并大致能说说“潮来时”的整个经过。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激趣导入,感知自然美(4分钟)

同学们,平时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玩呢?把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和我们同学介绍一些,并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好玩。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中“你去玩过的地方”,并进行相应的介绍,与同学之间有交流,并对此文学习产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构建文体美(9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2、读了这篇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3、你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读本文后的感受吗?

预设一:海宁市的盐官镇真是一个观潮的好地方哪!

预设二: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景象好壮观啊!

预设三:浪潮就像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真是浩荡啊!

教师进而引导:你可以用书本上的一句话来说说吗?

引出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在初读感知后,让学生谈谈读完课文后的体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进行教学,进行引导第一段的学习。)

4、天下奇观的“观”和文章的题目观潮的“观”一样吗?

让学生进行思考,同一个字却是不同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并结合相应的组词,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研读课文,赏析语句美(22分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钱塘江大潮“奇”的地方。

过渡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它“奇”在哪里呢?

篇2: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阶段学过成语的类型、意义及运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成语专题复习,使学生懂得成语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

3、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活动准备

1、布臵好黑板,营造活动氛围。

2、用小黑板画上表格,由计分员计分。

3、把全班分成4个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语文活动课,现在请大家听老师说一段话。想想看,这段话在遣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

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一个成语王国。

那里风和日丽,山青水秀叫人流连忘返;

那里姹紫嫣红,奇花异草叫人目不暇接;

那里生机勃勃,珍禽异兽叫人耳目一新;

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是的,这这短短的一段话里就用了11个成语。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会使我们的表达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大家已学了不少成语,平常也积累了一些,今天我们就以比赛的形式漫游成语王国,大家可要努力啦!

二、明确规则:

①以4个小组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以小组记分,最后排出名次,赢的那一组是今天的擂台。

②记分员只管记分,不参加比赛。记分员宣誓:被大家选为记分员,我很荣幸,我一定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我的工作。

三、比赛过程

工第一站——对对子游戏

(AABB)高高兴兴——开开心心 郁郁葱葱 战战兢兢 吞吞吐吐

(ABAC)无边无际——一心一意 善始善终 戒骄戒燥

(AABC)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滔滔不绝 摇摇欲坠 遥遥相对

(ABCC)千里迢迢——文质彬彬 得意洋洋 威风凛凛 生气勃勃

过渡:刚才我们是配合的天衣无缝啊。大家很善于观察,这些成语结构形式很有趣,把它们放在一起有助于记忆。师:在成语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由数字组成的成语,那可真是“五花八门,五彩缤纷”。第二站:数字成语王国

要求:

①这道题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写得越多,分数越高,写对一个成语给1分,写错不扣分。

②各小组在集体讨论后由1名同学填写答案,书写要工整。

③时间2分钟,超过时间不给分。

操作程序:

①请各组组长上台领题目,主持人宣布记时。

②时间到,请各小组派代表将答案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③老师相机点拨。第三站:动物成语王国

师:成语王国的动物可多啦,下面这道题叫“根据动物说成语”。

要求:

①这项比赛共有4道题,每次由一组抽取题目回答,当这个小组在回答时,其他三个小组要认真听,仔细想,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②说出一个成语加10分。

题目:

①说出带有“鼠”的成语。

②说出带有“马”的成语。

③说出带有“狗”的成语。

④说出带有”龙”的成语。

操作程序:

①组长依次上台抽题目,并当众念题目。

②老师相机指点迷津,烘托气氛。

[老师相机点拨,以及适时的总结,对学生学习归类成语,能起到很好的深化作用。]

第四站——趣味成语王国(每个小组发一个信封)

1、投影,巧填人体部位。

出入地 焦头烂()

另()相看 画龙点()

一()了然 扬()吐气

千钧一() 掩()盗铃

嗤之以() 摇()鼓()

唇()相依 调()学舌

劈头盖() 三头六()

一()遮天 了如指()

口蜜()剑 感人()腑

铁石心() ()胆相照

集()成裘 瞠()结()

卑躬屈() 摩()接()

2、抢答题: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宝贝,大家看看都有些什么特点呢?(自由读一读,指名说。)

暴跳如雷 唇枪舌剑 掌上明珠 鼠目寸光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掌上明珠:特指受父母疼爱的女儿。唇枪舌剑:比喻辩论激烈,言辞锋利。暴跳如雷:)

估计学生能体会到这些词语运用了比喻手法。师:也还是来举例说明一下,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特点又有什么好处呢?

师:其它的词语你们也都用了比喻的手法吗?说一说,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如鼠目寸光掌上明珠暴跳如雷挥汗如雨

(2)、看看这些成语表达意思的方式上又有什么特点?(默读,小组讨论,请两位同学说一说)

千钧一发 怒发冲冠 响彻云霄 入木三分

(千钧一发:比喻万分危急。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穿透云层,直达高空。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

估计学生能体会到这些词语运用了夸张手法。师:能具体说说它们是怎么把意思夸大来说的?若学生说的是“怒发冲冠”;师:看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顶起了帽子,这怒气是大到极点了!多么形象啊!若学生说的是“千钧一发”;师:对呀,那么重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丝上,还不马上要掉下来,这样来表达情况危急的意思别具一格。

小结过渡:成语的确十分有趣,无论是它的词语的构成,还是它的意义,以及它的语言形式,都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成语经过了千年的积淀,具有极深的文化内涵。

(3)、看下面的成语就是来源于千年前的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板书:来源)

①读一读,说一说。

历史故事:

画龙点睛 纸上谈兵 卧薪尝胆 完璧归赵

寓言故事:

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狐假虎威

神话传说

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牛郎织女

宗教

立地成佛,借花献佛,点石成金,灵丹妙药,脱胎换骨,长生不老

②齐读

③讲故事。师:谁能给我们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请一到两名同学说一说)

小结过渡:我们中华民族真是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他们把自己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都浓缩在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中。不仅如此,有些成语,从字面上,就已经直接告诉了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甚至从它的字里行间了解到意义。(板书:意义)如果同学们继续去发现,继续去探寻你一定会发现成语还有许多有趣的特点。

四、运用——回归生活

过渡:我们知道这些成语是源远流长,但今天依然有着无比鲜活的'生命力。成语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只有学以致用才能让我们祖国的文化发扬光大。我们来完成一个练习,看看大家运用得怎么样?(板书——运用)

篇3: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第六课,是一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抒发了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文章富有感染力,很适合初中生学习。它的语言浅显明了,但情感内涵丰富,可以通过此文教育学生尊敬和爱戴自己的母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加深儿女对母亲的理解;

2、学习如何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刚离家到学校念书不久,普遍都有思乡、思家、思亲情结。特别是思念自己的母亲。但是他们又搞不懂自己离不开母亲的真正原因。这正是学生的天真幼稚之处,也是为人处世肤浅的一面。他们的真情需要熏陶、需要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在他们幼稚的心里种下“孝”的种子。

三、设计理念:

体现语文人文性,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创设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水平和审美情趣,使他们敢于说话,敢于质疑,这就是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实际,体会母女之间那种真挚的情感,并认识母亲对子女成长所做出的无私奉献。

2、知识目标: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懂得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欣赏歌曲《妈妈的吻》。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歌曲的动人旋律及感人的歌词,同时谈一谈自己的内心感受。

反馈:这个环节学生普遍比较能投入,能够为歌曲优美的旋律所吸引,有些同学甚至产生共鸣,流下了眼泪,特别是女同学。另外同学们在谈自己感受时均认为这首歌很有吸引力,很令人感动,而且容易引起自己对往事的回忆。我想借助一些优美的暗示来上语文课效果的是很好的,同时学生的心底是纯真无邪的。

2、学生分组讨论,畅谈感受。

A、母亲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一件事:

反馈:有的同学谈自己生病时母亲连夜或冒雨送他(她)到医院的故事;有的同学则谈了母亲在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巨大帮助;有的同学甚至提到母亲如何对自己进行呕心沥血的教育,如何为了儿女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总之有回答问题的同学在谈话过程中无不流露出感激和自豪之情。认为自己应该在长大后孝敬和报答自己的母亲。

反思:学生各式各样的回答,虽然让人应接不暇,但我内心里还是感到欣慰。因为通过他们的回答和谈话,我感受到“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所在。我想我面前坐着的是一群本性善良、质朴的孩子,如果教师能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教育,我们使学生“学会做人”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B、自己日常生活中曾经做过的对不住母亲的事:

反馈:一开始学生都不太敢说出自己做错的事,后来在我的带动下(先让他们听我的经历——这也体现师生平等、互动的原则)同学们慢慢踊跃起来了,纷纷打开自己的心扉,把压在自己心中的不快都说了出来。比如有个同学说自己曾经在背后骂过母亲,并取笑她,后来发现自己错了又没胆量向母亲承认错误;还有个同学说自己假装生病,来骗取母亲的同情……

反思:虽然同学们的话让我感到惊讶,但我同时却也看到了他们诚实、善良的一面和可塑性。作为教师,我想应该从正面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让他们知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

(二)、学生阅读课文《小巷深处》,并且分组探究:

1、课文中的“小莉”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母亲的?(主要通过哪些描写)

2、应如何评价她的这种行为?

反馈: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们的讨论相对活跃,但是回答的答案比较统一。一般是:喜欢 → 反感 → 讨厌 → 感动。学生能够较全面地去发现问题。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们则由讨论转化为争论,主要形成两种观点:

1、对“小莉”的行为应持批评态度,因为她忘恩负义,没有尽到做女儿的责任,对不起自己的养母;

2、认为“小莉”的做法值得同情,可以理解。因为她是一个被捡来的孩子,有自卑的一面。同时她还是一个孩子,是老师、家长没有教育好她。而且她知错能改的做法也是值

篇4: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3、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4、认识略读课文,初步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略读课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从而初步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课,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芭的草地》、《爬天都峰》三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学生回忆交流)

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悟

1、简介课型

A、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B、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1、2、3课;一种是略读课文,如第4课。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在编排上有什么不同?

C、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仔细阅读导读提示很重要

2、导读提示。

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主读悟

自读。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请你多读几遍。边读边用笔画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地方作个记号。

4、交流收获

集体交流。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谈谈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引导学生体会到孩子们所得到的劳动的快乐。)

三、赏读课文,感悟理解

1、细读品悟。再读读课文并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学生发表见解,全班交流。

A、生:槐乡的孩子真懂事!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说)

据生答出示句子: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指读—齐读)

B、生:槐乡的孩子真快乐!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说,余生适时补充)

(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也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感觉,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据生答相应出示句子:

a、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指读-----赛读—齐读)

b、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指读—齐读)

……

C、还有体会“槐乡的孩子真辛苦!”、“槐乡的孩子真勤劳!”、“槐乡的孩子真可爱!”

3、抒发感受。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

如:“劳动最光荣!”、“幸福的生活靠双手去创造!”……(同桌互说——指说)

4、赏读品味。

A、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学会鉴赏等)

B、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四、课外延伸,拓展能力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可以是参加公益劳动的,也可以是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篇5:小学语文《雷雨》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雷雨》优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总结:同学们,今天你们的朗读水平有提高了,回家读给妈妈听。明天再回学校读给老师听吧。看看小朋友们的水平是否有提高!。

篇6:小学语文《一分钟》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时光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我,珍惜时光。

2、认识本课“钟零”等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透过学习,要让学生想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三、学生分析

只知一分钟很短,却不知有时一分钟也会感觉很长。从他们的切身感受入手,懂得“分秘必争”的道理。学生已经具备必须的朗读潜力,表演潜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在朗读中表演,在表演中感悟,就应是一件很简单,也很感兴趣的事。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导入新课

1、做游戏:全体同这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坚持一分钟。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很长)

2、小结:是啊,一分钟能够说很短,但有时也觉得很长,就象刚才,我们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这天我们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必须会更深。(让学生切身体验一分钟的时光是不算短的。既能够增强课堂情趣,又能够增强学生的时光概念,便于深入理解课文资料。)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主识字。向大家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共同讨论。

3、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识字中,我让学生课前制作好生字卡片,促进了预习。并将好的记忆方法介绍给大家。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对生字记忆也会更深刻。)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提出问题。(自由发言)

2、分组讨论:元元只是多睡了一分钟,怎样会迟到二十分钟呢?

学生活动:

①能够在书上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

②几名学生模仿着演一演。

3、集中汇报,边演边读。让几名学生到前面表演。(很形象)其他学生欣赏。师提问:在你看的过程当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师追问:他当时会想些什么呢?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一读呢?学生谈谈自我的体会,并配合着表演有感情地读一读。

4、元元最后“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他想些什么呢?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自由发言,领悟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我让学生在朗读感悟课文资料的时候,穿插着表演来进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潜力和表现潜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外,他们边读边演,又能加深对课文资料的理解和领悟,自然地促进了朗读水平的提高。)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回家后每人用一分钟做一件事情,明天全班交流,评出“与时光赛跑的人”。(用理论指导自我的言行,增强学生的实践潜力。)

(五)板书设计

篇7:小学语文《一分钟》优秀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明白时光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我,珍惜时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与朗读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卡片、课件、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人

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淡话。

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

是啊,一分钟能够说很短,也能够说很长;在某种状况下,要能克制自我,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这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必须会更深。

自白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学生自读后说一说)

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样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我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好吗‘;(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分组讨论。)

(二)朗读识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给生字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鼻音“闹”。注意“欠”在“哈欠”一词中读轻声。

3、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说说哪些字是自我已经认识的,从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如:

(1)熟字加偏旁识字:钟、零、闹、哈、迟

(2)熟字换偏旁识字:快一决、海一悔。

(3)猜谜语识字:“大门里边是市场’’(闹)。

(4)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哈、叹、钟、迟、悔

4、巩固识字。

(1)同学之间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认识。

(2)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比一比,看谁组得多。

(3)游戏巩固: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取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哪组组词多,哪组获胜。

(三)拓展延伸

课后练习“找找说说”是组字练习,用偏旁“门、口、”和“尺、欠、合、中、市、又、井”等字能够组成:闹、哈、吹、钟、迟、进等字。如果学生用合、中、市、又、井等字,如果学生用“门”和“口”组成“问”、也应给予肯定。

(四)课堂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了老师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学

生自由谈)

2、自由朗读,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1)先让学生自我读书感悟,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情绪;

(2)小组讨论,谈谈自我的想法,揣摩元元的心理;

(3)派代表到全班交流;

(4)透过朗读表达元元当时的情绪,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必须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就这一分钟,耽误了学习,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

4、小组讨论,让大家领悟到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元元的情绪。

(二)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分两步进行。

(1)、写字之前要仔细观察要写的九个字,把部件和笔画看清楚,保证把每个字写正确。如,“包”字里边是“巳”,不是“r;“钟”字金字旁的最后一笔不能穿过上横;“迟”字里面的“尺”,末笔捺变点。

(2)、仔细观察字的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得匀称、美观。比如,“悔”的第六笔“撇折”、第七笔“横折钩”,要仔细观察其在田字格的位置,支好架子,不要缩得太小,要留有空间,为上下两点着想;“叹”和“哈”都有口字旁,口字旁要写得小一些,位置偏上;“闹”字的吖刁”要写得稍大一点,给里边的“市’’留出足够的空间。

2、学生自主练写

(三)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从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1)透过查找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如农民、解放军、清洁工)。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我的切身感受,体会时光的宝贵。

篇8:小学语文《语文乐园》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语文乐园》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次《语文乐园》的教学内容分为“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我的作品”三大板块,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通过“我来试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其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朗读短语、训练语感,读句子,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表达的“魔力”;读小故事,理解交友之道;通过“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并体验发现的快乐,激发识字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我的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读、观察、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2、通过朗读短语,训练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初步了解“的”、“地”的不同用法。

3、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自卑,树立自信。

4、通过读富有童趣的小故事,渗透了交友之道。

5、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体验发现的快乐,激发识字兴趣和求知欲望。

6、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了解“的”与“地”的不同用法。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创作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设计理念]

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在教学中,我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学习、探究、展示个性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孩子的能力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展。

1、创设情境,让学生喜爱学习。

这次《语文乐园》的教学我打破以往按照三大板块:“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我的作品”的顺序来进行,而是创设了“小画眉的变化”这样一种情境,引出了“我来试试”第三题的两段话,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这两段话的学习,学生也明白了自己也要像小画眉那样,在学习中树立自己的信心。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又创设了“奇妙的中国字”、“生字变变变”、“小牛找朋友”等一些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的学习氛围学生怎能不喜欢?

2、积极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

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朗读,自己感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教师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设计中,读短语时教师引读,学生跟读;教师戴小牛头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学生同桌、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等等都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形成了沟通、交流、平等、民主、多项等“互动”氛围,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得以真正体现。

3、培养自信,让学生快乐学习。

“小画眉的变化”已经让孩子们懂得要正确认识自己,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学习的信心。课堂上,教师不断地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肯定的评价,在加上课件中小画眉鼓励大家的那优美的笛子乐曲,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他们体验到的是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成功的自豪感,真正感受到了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播放)“呜,呜,呜......”一只伤心的小画眉正在哭泣。

师:这是谁呀?你们还认识它吗?

师:你们想知道小画眉为什么这么伤心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小画眉的变化”--读一读,想一想。

1、(课件出示第一段话,“比不上”、“不及”、“又不像”三个词语用其它颜色显示。)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小画眉为什么会伤心、难过。

2、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了。

3、分小组交流、讨论:小画眉为什么会伤心、难过呢?

4、指名说。(对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

5、师:谁来戴上小画眉的头饰把这段话有感情地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指名读。

6、全班评议,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比不上”、“不及”、“又不像”来体会小画眉自卑的心情,指导朗读的语气。

7、请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8、(课件出示画面:小画眉的妈妈对着小画眉的耳边说着什么。)

师:瞧,小画眉的妈妈对小画眉说了一句悄悄话,小画眉马上开心地笑了。你们想知道小画眉的妈妈是怎样让小画眉变高兴的吗?

9、(课件出示第二段话)学生自由读读这段话,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10、分小组读,在组内交流:比较这两段话,想一想小画眉由伤心变为高兴的原因。

11、指名说。(引导学生体会第二段话中小画眉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不再自卑、难过,而是变得自信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

12、师:谁愿意戴上这只自信的小画眉的'头饰,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13、分男女生读这两段话,交换读,全班齐读。

14、读了这两段话后,你们想对这只小画眉说点什么呢?指名说。

(课件出示画面,小画眉说:“为了感谢小朋友们对我的帮助,我用笛子来吹奏一首动听的歌曲,请大家欣赏。”播放一段笛子演奏的乐曲。)

三、“奇妙中国字”--读一读,想一想。

1、师:请大家猜猜,小画眉吹的笛子是用什么做的?

对了,除了笛子以外,我们写毛笔字用的毛笔的笔杆也是用竹子做的。

(课件出示“竹”字和第一组字词以及实物画面。)

2、请学生自由读字词,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指名读字词,纠正字音。

4、仔细观察,分小组交流、讨论:说说你的发现。

(引导学生比较得出这一部分的字都有竹子头,与竹子有关,“竹”字做偏旁时有变化,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5、说说你还知道那些带有竹子头的字。及时表扬,奖励“聪明星”。

6、(课件出示“木”字)师:哪些东西是木头做的?指名回答。

相机出示第二组带有木字旁的字词及实物画面。

7、仔细观察,全班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

8、请同学们再找几个有木字旁的字,奖给“聪明星”。

9、师:我们中国的汉字非常奇妙,很多都是形声字。相机说出形声字的特点。

10、师:你们学得这么棒,小画眉又要奖励大家了!(课件播放笛子乐曲,学生欣赏。)

四、“生字变变变”--探究与发现。

1、(随着悠扬的笛声,屏幕上出现“田、木、心、日、门、口、土、也、人”九个字。)谁认识这些字宝宝?指名读。

2、师点击“田”,说:“看字宝宝’田‘要去找他的好朋友了。”再点击“心”,拼成“思”字。相机说字意。

3、师:其它的字宝宝能找到他们各自的好朋友吗?请拿出你们制作的字卡自己先拼一拼。

4、把自己的发现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一边摆,一边说,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字作偏旁时,有的笔画会发生变化。)

5、补充一些汉字让学生拼一拼。奖励会动脑筋的同学“聪明星”。

五、总结。

这节课大家学得非常认真,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让老师发现更多的“聪明星”。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小画眉带来的动听的音乐,好了,我们和小画眉再见吧!

(第二课时:我来试试“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小牛能找到朋友吗?”;我的作品)

篇9:小学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习课文,知道火烧云名字的来历;

3、整体感知全文,知道课文从变化多与快两方面来写出火烧云的特点;

4、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

5、能有感情朗读1~3节,并能够按提纲背诵第3节。

【教学重点】

1、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

2、能有感情朗读1~3节,并能够按提纲背诵第3节。

【教学难点】

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观察过云吗?请说说。

2、揭题。

二、通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

2、读书检查:

请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三、学习第2节

1、请找出课文中写火烧云名字来历的.句子。

2、学生回答。

3、自由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为什么叫火烧云。

(烧、着了火)

4、火烧云是真的在烧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红彤彤)

5、如果不用“烧”,而用“一直红到”好不好?为什么?

(“烧”字不但写出了颜色,而且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

6、这一句还写出了火烧云的什么?

(范围广)

7、朗读练习。

四、整体感知

1、那么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思考。

2、学生回答,讨论交流。

(变化多、快)

五、学习第1、3节

1、学习第3节:

⑴ 读第3节。

⑵ 这一节写了火烧云哪一方面变化?

(颜色)

⑶ 学生再读第3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与快。

(哪些地方写出变化多,哪些地方写出变化快?)

⑷ 朗读练习。

⑸ 火烧云就只有这些颜色吗?从哪里看出来?

学生想象其他颜色。仿照课文的构词方法来说。

篇10:小学语文《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设计理念】

《火烧云》一课写了晚饭后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我根据本单元的单元导读要求重点在于 “注意积累材料”和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运用讲授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不同形式和层次地阅读和交流等,帮助学生理解字、词,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边读课文边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及形态的变化的;并能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

火烧云相关资料介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导入:

进行汉字加笔画组成新字游戏。教师出示汉字“二”,要求加两笔变成新字,从而引出“云”字;

2、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看到过一些什么颜色的云?从而引出“火烧云”。

3、课题板书:

4、火烧云

学生齐读课题。

4、学习教师补充的火烧云的资料。从中明白什么叫火烧云?火烧云的作用!并积累和理解关与天气的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

二、明确目标,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导读:

找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在指名学生回答后学生齐读要求。

⑴ 认真读课文:

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⑵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⑴ 读不准的字音借助拼音读正确。

⑵ 请学生范读带拼音的词语并教读。

⑶ 读通句子,难句反复读几遍,读通为止。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要求:

⑴ 自由阅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火烧云的变化)

⑵ 全文围绕重点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精读,要求:

⑴ 边读课文边想象当时的画面景象。

⑵ 边读边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① 地面的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 火烧云的颜色有那些变化,你觉得还可能有那些?

③ 火烧云的形状有那些变化,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形状?火烧云的形状按( )──( )──( )三步顺序介绍的?

3、汇报展示,深入感悟:

⑴ 地面景物的变化、使人心情激动,读出这种感情。

⑵ 火烧云的颜色还可能有苹果红、橘黄……

⑶ 火烧云的形状按“出现什么──是什么样──变模糊了”的顺序介绍的。

四、总结延伸、指导背诵

1、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提升情感:

本文主要描写了火烧云上来时地面景物的变化、自身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有顺序地向我们展现了火烧云的奇妙景象。让人感觉无比的眷恋与喜爱。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教师指导。

3、课后作业:

⑴ 在组长处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⑵ 继续查阅有关火烧云的资料。

【板书设计】

天空

(1~2)上来了 (静态)

地上

火烧云 颜色 多 快 美

(3~6)变化 (动态)

形状 多 快 奇

(7) 下去了

【教学反思】

《火烧云》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让人读后有一种心旷神怡、意犹未尽的感觉。由于本文是一篇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文章,因此,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后,回头总观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的确有一些值得总结和提高的地方。

本文教学我在年级教研组常态课上上过,但由于下午是30分钟的课堂,课文未教学完。今天,我再次在同年级3班上了这堂课,县教师进修校的领导、专家和本校部分老师听取这堂课,我认真记录了她们的建议。县进修校王校长对本堂课提出的建议是:

1、本文重点也引导学生找出,应乘胜直追,抓住重点进行教学,可以淡化其余部分。

2、条件允许下,可加入图片让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县进修校古老师提出:学生的课堂上对文章的阅读显得少了。

本校同年级王老师课后与我交流提到:

这次执教较上次有进步,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课堂学生阅读体现了层层推进、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且关注到了学生的学情做到了以学定教。

听了大家的建议后,我也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我认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尽力围绕学生进行教学,但是还不能运用自如,课堂的驾御能力还需锤炼,虽不是本班教学,但也应考虑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课堂教学时间的调控和把握上也应注意强化重点部分的阅读与理解,甚至学生的欣赏,想象火烧云美丽的意境。今后在教学中,自己一定要注意立足教材,认真分析教材和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学习来确定自己的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篇11:小学三年级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同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2、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 jí )妒( dù )”的“嫉”不要读成“ ji ”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地”。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òu”,不要读成“dù”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 ”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ài)着我”、“挨 (āi)家挨(ā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ù)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竞”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3、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⑴ 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 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

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⑴ “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⑵ “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⑶ “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⑷ 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⑸ “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膘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⑹ “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海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切“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说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2、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3、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内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绽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他句:

缘故──

① 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 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 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 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择一件自己和学之间友爱的字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意义。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篇12:小学三年级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兴”、“几”,能给多音字“兴”、“几”据词定音;理解“来历、勤奋、默默”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

4、能理解“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这句话的意思。

5、能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一个地方。

教学重点:

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围绕“早”学,让学生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第3自然段中第3、6、7三句话。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课前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参观三味书屋。

3、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和三味书屋。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鲁迅、三味书屋,揭题

1、简介鲁迅

在已经过去了的十月,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在古城绍兴,共同追忆和颂扬着一位伟大的先生,一位让所有绍兴人乃至所有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伟大的先生。他是谁?

作为鲁迅故乡的后代谁能将自己对先生的了解简要告诉大家?

2、简介三味书屋

从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介绍中,自然地了解私塾,初步知道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侯读书的地方,先生叫寿镜吾。

“三味书屋”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家祖传的书屋,原来叫“三余书屋”。要想弄清“三味”的含义,先得看三味书屋的一副楹联:

至乐无声唯孝悌,

最美有味是诗书。

由此可知:“味”是从“诗书”中来的。“诗书”是儒家经典的代称。而儒家经典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经”,第二类为“史”,第三类为“子”。古人以“味”取譬,认为“经”是谷物,“史”为菜肴,“子”则是点心。“经”“史”“子”,三“味”一体,配置出一道营养丰富的别致的中华文化大餐。这就是“三味”之所指,故寿镜吾之子寿洙邻说“三味”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xī)醢(haǐ)。”

不久前,寿镜吾先生的孙子寿宇提出了通俗浅显的新解释:“三味就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它表达了读书人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一心向学的高尚志向。

二、朗读课文、说说大意

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

三、反馈,字词预习情况。

●认读15生字。

(1)重点正音:绍、侧、墨、勤、奋

(2)学习多音字:兴、几根据不同读音扩词。

(3)读读带读字:料、之、寿

●校对生字的音序、部首、结构、字典页码,重点说说查字典时自己对生字的新发现。

●说说15个生字中你认为易错、难写的字,提醒大家。这几个重点抄写3遍。

●校对《词语手册》上的作业,说说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

笔墨纸砚、来历、料理、几手、当铺、勤奋好学

●当堂听写生字、反馈,写错的字在完成《生字抄写本》作业时重点提醒自己。

四、作业

1、完成《生字抄写本》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1、2、3题。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的陈设,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反馈在生字抄写和扩词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读第1段。

2、谁去过三味书屋?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三、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对三味书屋的了解还真不少,但老师细细一听,你们在介绍三味书屋时没按一定的顺序说。

1、复习:通过第19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物品。我们可以按什么顺序来说?课文第几段就是这样介绍三味书屋的?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要注意什么?

2、带着这个方法朗读第2段。

用“——”划出写了哪几个方位,用“△”标出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反馈,课件出示了三味书屋摆设图帮助理解。

1、读第2段,哪几句话写三味书屋同一方位的摆设?(第1-2句:书屋东面的布置和摆设。第3—6句:书屋两侧的摆设。)

2、结合自制课件,弄清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3、打乱课件中三味书屋内物品的摆放位置,请学生移动鼠标把物品按方位顺序放到原来的位置上,边放边说说自己是根据课文中哪个方位词来放的。(电脑即时反馈)

4、结合课件做讲解员。

把老师和同学当作前来参观三味书屋的中外游客,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注意引语和结束语的自然补充)。

四、作业巩固。

1、《课堂作业本》中的第5题。

2、回家对着爸爸妈妈做做小讲解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围绕“早”字,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的事迹。培养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

二、学习第3自然段。

引语:同学们,了解三味书屋对我们鲁迅小学的同学来说很有必要,但这篇课文更必要让我们了解,更能使我们感动的是:这三味书屋里发生过的,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这是一件什么事?(板书“早”)。刻“早”是一件小事,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动呢?大家有没有兴趣去学学这个故事?是课文的第几段?

1、请大家积极阅读这段话,自己去体味文中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思。可以去看听计算机为你提供的“课文欣赏”的内容,一定能帮你更准确地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学生自由学习。)

2、重点交流,反馈下面3个句子。

(1)理解“害”、“于”、“当铺”的意思。

(2)理解“一面……一面……”、“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与药铺之间”,体会到当时鲁迅一家生活艰难,鲁迅小小年纪就要担起生活的重任,非常懂事、孝顺。(板书:生活艰难)

(3)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

●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下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①理解“默默”。要是你是知道鲁迅迟到原因的一位同学,你会怎么跟寿老先生说?而鲁迅呢?他为什么不为自己解释?(板书:默默刻:决心改正)他会暗暗对自己怎么说?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②范读:老师在哪个地方特别作了处理?为什么这样读?你想怎么读?

③练习用“默默“说话。

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特别是理解了“默默”在中的丰富内涵,那么你能用“默默”来说一句话吗?

鲁迅走在去当铺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鲁迅走在去药铺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鲁迅走在去三味书屋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任选一句完成,交流,师点拨。

●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①为什么用“刻”不用“记”、“印”?

②为什么要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板书:深深、刻、时时提醒)

3、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自然段,把勤奋好学的鲁迅刻“早”的故事也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里,用来勉励我们自己。齐读。

三、拓展延伸

1、小结:从这个刻“早”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2、小朋友们想更多地了解鲁迅爷爷吗?学校图书室里有很多介绍鲁迅的书,大家可以去借。课外大家还可

以把自己在预习时搜集到的资料放到教室门口的“语文新知堂”里交流。今天课堂上老师向大家推荐一份电子读物。我们到介绍鲁迅爷爷的网页去看看。(让学生点击课件中“走近鲁迅”进入,自由浏览。)

四、课堂小结

相信同学们看了丰富的介绍后,一定更深地体会到了鲁迅爷爷确确实实把在三味书屋里刻的“早”字牢牢地记住了,并时时提醒自己,做什么事都争分夺秒。鲁迅先生一生不息地奋斗,终于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作为鲁迅小学的学生,更应该向鲁迅爷爷学习,长大后也成为一个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五、作业巩固。

完成《课堂作业本》的第6题。

篇13:小学三年级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民族风情,展示交流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适时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解说员”。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他们共同把自己的学校称为(我们的民族小学)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和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所地处边疆的“民族小学”。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尤其关注一些学困生)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 绒球花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ɡ)族德昂(ánɡ)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 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ànɡ)

3、分组朗读,全班比赛

①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②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四、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读课文,释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的“民族”主要指哪些民族?

2、再读课文,想想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是怎样的一所小学,与我们所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⑴.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⑵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本课时重在精读课文,品词、品句和品读。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这所民族小学与我们的学校有许多不同。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走进校园去领略它的特别。

二、品读课文

(一)上学路上

1、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

(1)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2)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2、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1)……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2)……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还有汉族的小学生。

(3)……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得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二)来到学校

1、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穿戴”的“戴”是什么结构?在本文里,“穿戴不同”换成“穿着不同”好吗?为什么?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这所民族小学的学生,再现早上来到校园里的情景。注意理解“招呼”一词的含义。)

3、指导朗读。

(三)课堂学习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1、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个句子

2、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不同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

(1)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2)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3、既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一起读课文时“那声音真好听!”而且用的是感叹号,为什么作者不直接描写那好听的声音,而是写各种小动物的表现?

(四)课间活动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作者在这里也没有具体描写课间活动的情况,却又写了小鸟、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点题抒情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这所民族小学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校园美丽——小学生鲜艳的民族服饰,校园里古老的铜钟、粗壮的大青树、摇曳的凤尾竹……

民族团结——民族不同、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同一教室读书,一起玩耍,和睦相处……

生活欢乐——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和看热闹……

2、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有无“就”字的不同,然后读出相应的语气。

(1)这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3、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然后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

(1)这就是我们的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4、品读加点的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

A、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认真地朗读这句话,第一、二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表现出这所学校“民族”的特点?

B、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认真地朗读这句话,第三、四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表现出这所学校“边疆”的特点?

C、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认真地朗读这句话,然后同桌讨论,这里的“我们”指的是哪些人?请选择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a、“我们”是指这所民族小学的学生和老师。

b、“我们”是指这所民族小学所在的地区的人。

c、这里的“我们”同时又是指包括我们同学在内的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里的人。

三、感情朗读,自主选择,积累背诵

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篇14:小学三年级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有个想法,准备带你们走出教室,去一个坐落在山谷中的小村庄看一看,请同学们大点声告诉老师,你们高兴吗?好!老师现在就先让你们对这个小村庄的远古时代,进行一些了解,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小村庄,看后,小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待会儿告诉老师。(出示课件)

让学生充分讲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是啊!这个小村庄的环境确实很美!相信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这里,那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那里的环境现在还跟原来一样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读时,把昨天你预习时勾画出来的生字多读几遍。做到尽量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为什么会这样?

再请小朋友们你把刚才读会的生字、词语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如果还有读不来的,问一问你的同桌。 小结过渡:刚才小朋友们读得挺认真的,老师也想听听你们读的情况怎么样?

检查自学情况:分别出示小课件: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让学生开火车读。

2、把词语中生字的拼音去掉,看看你还能不能读准它。

3、现在咱们再来玩个抢读生字的游戏。如果你能读准所有生字的读音,那你就是我们班最聪明的人!(师指哪一个,你就读哪一个。)

过渡谈话:刚才小朋友们把生字的字音读准了,接着请你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请按下面的自学提示进行:(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白以下要求。

1、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2、标一标,你不理解的句子或问题,待会儿,老师请小朋友帮你解决。

3、思考: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为什么会这样?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过渡:咱们现在来交流一下: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为什么会这样?课文的哪个地方,告诉你的?

1、先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⒉再指名进行交流。

3、当学生说出小村庄被洪水冲走时,相机让学生读熟第四自然段,并理解“我知道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

4、为什么会这样?你能找到原因?

过渡:就这样,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停地砍树,想砍就砍,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渗透情感,拓展思维。 是啊!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在享受了斧头带给他们的好处之后,最终是让这些斧头给毁掉了一切。读了这个令人心痛的故事后,小朋友有什么话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吗?

五、朗读全文,整体回顾。

最后,请小朋友们看着课文,认真地听录音朗读,记下故事的内容,回家后,讲给你周围的人听一听,让他们也学会保护自己美丽的家园。

好,就让下面的儿歌,激励小朋友们当好环保小卫士。

植树歌 小树苗,栽地上 ,大地变得很漂亮,保水土,挡风沙,空气新鲜人健康。

六、总结。

七、作业。

第二课时

一、感受小村庄的美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初读了第7课,知道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点击“美丽的小村庄图”) 谁愿意来描绘这一美景?课件: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填空:

a、指名读。

b、学生齐读

c、看填在空里的这些词语,(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作者将这么多描写美景的词语都用来描写这个小村庄,可见小村庄的美丽。

过渡:在这如诗如画,令人向往的小村庄里,却发生了令人沉痛的故事。今天咱们再次走进小村庄的故事中,去学习,去体会。 二、感受小村庄的毁灭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村庄发生了什么事?谁能来告诉大家?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一部分内容。

3、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描述当时的情景。

4、学生汇报。(雨大、山洪暴发)

5、哪个句子写出雨下得特别厉害?

6、出示句子(课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件:)

a、咱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全班齐读)

b、出示课件:下雨画面。(配乐)来,看着画面,伴着插曲,

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吧!

c、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d、还有谁想读?你为什么这样读?你听出来了吗?从哪听出来的,你准备怎样读?

7、是啊,雨没完没了地下着,一场悲剧发生了,洪水卷走了小村庄。课件出示句子: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a、学生自由读这句话。

b、汇报读。

①你读出了什么?怎样读出来的?(如重读“咆哮”,体现洪水急、猛)

②你听出了什么?

8、质疑:

无情的洪水铺天盖地,来势汹汹,毫不留情地吞没了曾经美丽、可爱的小村庄,这多么令人心痛啊!此时此刻同学们在想些什么?有什么疑问呢? 9、是啊,小村庄为什么会被洪水卷走了?这场悲剧真正的制造者是谁呢?请大家自读二、三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

三、探究“小村庄毁灭的原因”

1、出示自学提示。

2、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教师适时引导。

3、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a、“谁家……砍下来”

b、“一年年……裸露的土地……”

c、省略号还表示哪些环境变化?

4、从大家的理解和汇报中,我们不难道出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乱砍滥伐。人们毁掉树林,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严重流失。(课件:荒坡图)从此,清澈的小河干涸了,蔚蓝的天空变得浑浊,肥沃的土地日渐贫瘠。突然,(课件:洪水画面)。下大雨了,洪水暴发了……什么都没有了!

5、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灾难,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与深深的思考中。

(课件出示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a、谁想读,你读出了什么?

b、还有谁愿意读,你明白了什么?

6、斧头创造了这一切,又毁灭了这一切,包括他自身。如今只剩下满目的荒凉。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孩子们,面对着曾经美丽可爱,而今却变成一堆废墟的小村庄;面对着曾经在此欢歌笑语,辛勤劳作,享受农家乐,如今却命丧黄泉的乡亲们,你想说些什么?

2、教师以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

3、是啊,正是由于人们的无知与贪婪,肆意破坏大自然,最终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小村庄的故事是令人沉痛的。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睁着眼睛做瞎事,他们还在重复着同样的错误!

4、学生展示资料。

5、课件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配以激情解说。

6、此时此刻,你想对我们身边的人们说些什么呢,昨天老师留了一个作业,学生设计一句“环境宣传小标语”。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7、展示小标语。

五、小结:

你们的标语包含心愿!相信在你们热情的召唤下,人们一定会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还天空以蔚蓝,还森林以碧绿,还大海以清澈……

(播放环保歌曲)

六、布置作业: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

篇15: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

二、拓展阅读

《海上日出》

第二、三自然段。

“我”早早起来看日出,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按从天空到太阳再到海面的顺序观察,然后说说。

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作者是怎样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

从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来写海上日出的过程:时间 空间

天没大亮 天空 一片浅蓝

转眼间 天边 红霞 范围扩大

过了一会儿 在那个地方 ……

到了最后 ……

《瀑布》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苍龙峡游记》

去年暑假的一天,大雨过后,爸爸提议去莱芜八大景之一的苍龙峡游玩,我高兴地跳了起来。苍龙峡位于莱芜市高庄镇塔子村西。一到塔子村口,就听见水声轰鸣,像打雷一般,我想:苍龙峡一定快到了。果然,我们首先看到了一条河,河水混浊,浪花翻滚,自南向北,向一座拱桥牵去。我们转过一个弯,来到石桥上,只见滚滚河水穿过桥洞,直泻而下,形成一个巨大的瀑布。桥下被瀑布长期冲刷成一个巨大的瀑布潭,水流在潭中上下翻滚,像煮沸了一般。深潭两边,悬崖峭壁,树木参天,使瀑布产生巨大的回声,震耳欲聋,还真有点“仓峡雷鸣”的气势呢!转过桥头,我们又来到“现瀑亭”,亭子修在悬崖上,崖高潭深,令人头晕目眩。从亭上看瀑布,瀑布因撞击峡壁溅起无数水花,就像是一辆巨大的铲雪机在不停地把雪推下万丈深渊,而深潭就成了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大雪坑,从观瀑亭下来,我们又参观了水帘洞,洞口很深,洞底流水汩汩,洞顶清水滴滴,不断地滴进脖子里,凉凉的。穿过水帘洞,我们来到潭边,看到潭面上被瀑布击起一团团水雾,扑在我的脸上,亲吻着我的脸颊, 钻进我的脖子、袖里,好像同我嬉戏,我深深地陶醉在这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了。

我正看得入迷,爸爸说:“走,我们去看钓鱼的。”说完,我们就来到下游水边,只见许多人在钓鱼。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垂钓,是多么惬意啊!苍龙峡!真是梦中天堂,人间仙境啊!

1、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苍龙峡的美景的?

2、你知道莱芜有哪八大美景吗?莱芜八景(学生资料)

1.龙潭星现

位于莱城西北80华里处,有座照壁山。这里山峦起伏, 群峰耸立,峭壁如刀斧劈,直立百丈。山腰有龙王祠遗址, 祠下是“临绝涧漳”。流水汇集龙潭,清沏如镜。山光树影摇曳水中,似九龙嬉水,神奇幽兴。龙潭边,照壁下,树散凉气,草生冷风,石壁高耸, 光线幽暗,不见天日。坐崖下,仰望苍穹,即使赤日行空,天气晴和, 繁星亦清晰可见,故称这一大奇观。“龙潭星现”即由此而得名。

2.汶水西流

悠悠汶河,发源于源山,由东、北两大支流汇集而成。 她滔滔东来,滚滚西去,纵贯莱芜,流向泰安,再与东平湖、微山湖合为一股,蜿蜒数百里,最后入黄。正是这条历史上有名的汶河, 孕育了两岸迷人的景致醇厚的风情和灿烂的文化,她是一部读不完的史诗,一幛阅不尽的画廊。汶河美景,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各呈其姿。春天,河内清流涓涓,两岸草木峥嵘,宛若轻纱飘动;夏天,雨多水涨,波涛汹涌, 恰似野马驰骋;秋天,两岸细沙软软,中流微波潋滟,她象薄绢弄影;冬天,堤外麦苗碧绿,河内水面冰封,仿佛银练铺陈。她有春的温柔, 夏的奔放,秋的丰腴,冬的稳重,色彩绚丽,娇艳可爱。自古“黄河西来”,“长江东去”,九州江河均东流入海。 然而汶河却以其大无畏的开拓精神和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个性,独辟蹊径,滔滔西去堪称一大奇观。

3.宫山夕照

宫山,原名新甫山,盘踞于新泰、莱芜之间, 因其主峰犁铧尖为诸峰环抱,状似盛开的.莲花,故又名莲花山。因汉武帝曾来此求仙,在山上修建行宫,故名“宫山”。又因略低于东岳,又称“小泰山”。巍巍宫山,气势磅大。若伫立峰巅,极目远眺,只见群山起伏, 层峦迭翠。山下是毯杖壑,西面是水寨溪与五云洞, 北面是深不可测的千人洞,美景奇观,尽收眼底。群峰峻岭之中,有一古刹“腾云寺”,这里有石狮、石碑、石塔,庙堂殿阁,错落有致, 加之松柏葱翠古木参天,山峦互抱,云水相接,好不壮观。夏秋时节, 每逢雨过天晴,万物新洗。夕阳西下,彩溢霞飞。此时游人在山顶漫步东行,可偶见奇景:旷野中,出现一五颜六色的光环,径达五六米,环内重峦叠嶂,楼台亭阁,历历在目,游人影像,同映其中。 此景宛若海市蜃楼,转瞬即逝。使有幸观赏者如醉如痴,似神若仙,赞叹不已。 遥想汉武当年,若有眼福领略此景,即使未有采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也不致于扫兴而归吧?

4.仙人遗迹

出莱芜发电厂南门,沿路南行二百米, 路西有条绿树掩映流水潺潺的溪溪谷底青石如铺,石面平阔。站在路上即可看见古朴遵劲、超凡脱俗的“仙溪”两个大字。自此再沿谷而上, 神奇的仙人足迹与仙女拖带划出的石上隙痕便次第入目。 这是便是为世人传颂的“风嶷仙踪”。离此不的远的凤凰峰之阳有一石洞,名曰朝阳洞。 洞内幽暗崎崛,深奥莫测;洞外景色秀丽,花香鸟啭。 明进士闽人陈甘雨题写的“东鲁名洞”,历历在目。此处石碑记载:“安期生曾修炼于此”。《嘉靖莱芜县志》也载有:“安期真人,秦人也。隐居是邑,住凤凰峰下修炼,遂以得仙”。

传说,修炼于朝阳洞中的安期生,当时正值青春年少, 常遵师傅之命去山下溪谷汲水。有一天黄昏, 安期生忽见一年轻美貌女子坐于岩石之上,两人不免言来语去,眉目传情。自此,安期生每次汲水总遇见那女子。久而久之,竟也做起尘世间男女桃色之事来了。 一次,师傅见他汲水 长时不归,下山寻看,恰巧遇上,气怒难遏, 猛跺一脚回山而去这一脚竟入石寸许,留下了千载难泯的“仙人一足”。那女子吃了一惊后,慌忙拖带逃走,一束柔丝腰带竟也在坚硬的石面上划出一道深深的印痕。如今,仙人已去,遗迹尚存。 这个把现实与神话结合得天衣无缝的故事,将随着时间的流逝,永远在人们当中流传。

5.二洞云连

二洞,一为伏龙洞,又名狂狐洞, 位于城北两华里处的矿山中,洞中朝北,直入南去,深不可测。一为朝阳洞, 因洞内常有白色蝙蝠朝南,洞内凸凹不平,蜿蜒崎岖。洞前约有百米平台,并护以短垣。站在此处,极目远眺,四周重峦叠嶂,佳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每逢阴雨之季,伏龙、朝阳二洞同时生云,南云飘飘北去,北云悠悠南来。两云空中相接,阴阳相吸,合为一体,即降甘霖,堪称一大奇观。

6.苍峡雷鸣

苍龙峡位于高庄镇的塔子村西,峡岸怪石嶙峋,山石断崖对峙。上有拱桥飞架,如长虹凌空;两边峭岩如劈,似高墙矗立。 峡东原有元代建的七级宝塔,西面有明代修的望峡楼阁。明朝亓诗教曾在这里筑亭台建园林,清朝张道一也在此修“乐饥斋”。 两壁悬崖上有历代达宫名人的摩岩石刻,如“醉石”“待月”、“云窝”、“桃林”等。 有的气韵浓洌,章法多变;有的刚柔相济,变幻无穷;还有的于端庄稳健之中透出飘逸清丽之气,不失为莱芜石刻中的珍品佳作。每逢雨季,大雨倾盆,瀑流直泻,似白龙骤下,直冲峡底。 瀑落之处潭深数米,水涡急旋,浪花飞溅。整个峡内烟波荡荡, 巨浪滔滔。那飞泻的瀑布声,若龙声虎威,似惊雷远震,可闻数里。峡西岸有一天然石洞,可容数千人。峡内怪石嶙峋,如人似兽,千姿百态。 特别是东崖石缝中兀起的一大溶碉,形若苍龙,每当天晴,斜阳东照,石龙倒映水中。待到波随风起,影随波兴,但见鳞光耀眼,宛如龙动。纵观苍峡,桥显奇高,瀑有奇形,石呈奇状,涛发奇声, 这真是大自然的杰作,令人叹为观止。

7.矿山呈瑞

矿山,位于莱城西北二华里处,海拔近700米。山虽不高, 但其丰姿秀色独特。山上松伯苍翠,怪石嶙峋。山阴有伏龙洞,深不可测。山顶有清代博学文人张道一的书馆, 他曾培养出众多金榜题名的弟子,真可谓“桃李满园万紫千红景色好, 英才荟翠文韬武略栋梁多”。相传,这里由于地理条件的原因,春夏之际, 阳光经过不同密度的气层,发生明显折射,常把地面景物显现空中,出现奇异幻景。此景被认为是吉祥之兆。据说,每逢开科大比之年,山中便呈现此景,是年当地应考者辄多捷报,故曰“矿山呈瑞”。 这一传说虽无处考证,但足见自古以来,莱芜就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闻名于世。

8.棋山柯烂

棋山,座落在莱沂边境。南望峰峦起伏,宛若卧牛, 山阴绝壁悬,如万马奔腾;西面,汶水倒流,似银蛇折行。棋山有两峰,惯称“南大顶”、“北大顶”。 “南大顶”上有“望海石”。立其上望旭日东升,可见远处银光似波, 据说这是望到了东海。望海石西面的悬崖处有一石洞,这就是民间传说的“雪蓑洞”。据说明代游士雪蓑沲鉴棋山时曾居于此洞,故而得名。 棋山北大顶,是棋山的额头, 现今山顶存有民国初年当地百姓为御防土匪而筑的山寨遗迹。两峰之间为“棋子亚”。在棋子亚北面峰岩上, 有一块椭贺型砂石,酷似棋子。更有的趣的是棋子石下有巨石一块,平展的石面上石缝纵横成格,形成一幅偌朋的棋盘。正是这天然棋盘引出“棋山柯烂”一段动人的故事来。据说在很早以前, 山脚下的棋山观村有一人上山打柴,来到棋子亚,见有两位老者下棋。出于好奇, 他便不声不响地站在一老者背后观看。因口渴,他随手端起老者的一碗水喝了一口。谁知,喝后顿觉眼前忽明忽暗,似有白昼黑夜、春夏秋冬来去匆匆之感。等两位老者弈罢离去,他才想起砍柴之事,然而回头一看, 斧柄已烂。回到村里,竟无一人认得他,原来人间已过百年。 所以旧志诗云:流水行去世代殊,石棋山上有樵夫。至今传说樵柯烂,不识当年柯烂无。

篇16:小学语文片段教学设计优秀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认识后天的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2、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等式,你认为这个等式成不成立?为什么?

天才=人才?

同学们马上想到了方仲永,根据你们的了解,方仲永是天才吗?

当然是。他五岁还不认识书写工具时就能写诗,并“自为其名”,他才思敏捷,“指物作诗立就”,而且诗的“文理皆有可观者”。

不过他后来怎样呢?十二三岁时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七年后“泯然众人矣!”

这位天资过人的神童最后并没有理所当然地成长为人才。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呢?

二、立足文本,分析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1、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天才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文中哪个人物应该承担责任?并请以劝告的口吻对他说几句话。

(学生活动: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派一个中心发言人。)

归纳:从文章内容来看,阻碍方仲永成才的一个主要人物是他父亲,他的贪财短视造成

仲永错过成才的机会。从“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可以看出。本来方仲永才能初现,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在父亲眼里,儿子是棵摇钱树,儿子写诗,其邑人“宾客其父,钱币乞之。”这足以说明,仲永的父亲完全忘记了做父亲的责任。“不使学”毁灭了方仲永的前途,使这位神童无形中夭折在自己父亲的手里。

文中提到邑人也是妨碍仲永成才的一个因素,他们这群人只看到方仲永的天才,没加以培养,对“世隶耕”的方仲永的父亲来了180度大转弯。如果没有“宾客其父,以钱币乞之”。方仲永的父亲吃喝贪财的一面得不到萌发并滋长,也许结局会完全转变,再说邑人的吹捧导致方仲永才能的衰退,这群人无意中对方仲永“泯然众人”发挥着潜在的催化作用。最后看看方仲永本人,通观全文,不难发现方仲永懒惰,自认为天资过人,没有起码的学习,更不说勤奋刻苦了,等天资衰退后,他仍不以为然,年龄增长而才能减退,如此差距这能全怪别人?

方父的`贪财短视、邑人“以钱币乞之”的追捧、仲永的不知努力,在这种种因素的制约下,一个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诗坛天才悄然消失了,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哀伤、叹息!)大家看标题中的这个“伤”,不正是王安时先生当时最真实的心理写照吗?他“伤”的仅仅是仲永的个人遭遇吗?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最后一段。

2、读文中相关语句,理解“受之天”与“受于人”的关系,认识后天的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生读。)

作者“伤”的是什么?

我们认为,王安石为之“伤”的原因:一为仲永而“伤”,幼时天资过人最终却因自己后天的不努力而“泯然众人”;二“伤”社会上如仲永之父贪财短视的可悲之辈;三“伤”邑人闻听盛名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和仲永的贫困家境,这也正是文中感慨“受于人者不至也”

的深远意味吧。

再回到开头的等式,想想天才,就是“受之天”的人,要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受之天+受于人=人才(人的天资并非一成不变,只有后天的教育和努力,才能造就人才。)

三、超越文本。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曰:天生我材必有用。同学们,相信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上天赋予我们的某项才能,如果我们能吸取方仲永的教训,努力接受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每个人都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最后送大家几句箴言,与大家共勉:

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爱因斯坦)如果你有伟大的才干,勤勉将会增进它。如果说你只有平凡的才能,勤勉也可以补足它。(斯迈尔)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四、课外活动。

课外收集被人誉称为“天才”的故事,探究他们的成长奥妙。

感谢指导!

篇17:小学语文《四季》教学设计优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丰富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并准确的朗读课文。

2、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4、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感悟作者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自读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2、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展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的“抒情诗之王”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二、字词预习检查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的字词,弄清字词读音、字形以及含义。组内练写,互相检查。)

①读准字音。

静谧(mì)莅临(lì)吝啬(lìn)(sè)咄咄逼人(duō)粗犷(guǎng)干涩(sè)

②掌握下列词语

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吝啬:过分爱惜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三、朗读训练

1、配乐欣赏,初步感知。

2、齐读课文,注意朗读时的重音和停连。

四、文本分析(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分析)

1、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①):我喜欢四季的雨

春雨:美丽、娇媚

第二部分(②-⑤)四季的.雨的特征夏雨:热烈、粗犷

秋雨:端庄、沉思

冬雨:自然、平静

第三部分(⑥)四季的雨对我的影响。

2、用两三个词语概括每个季节的雨的特点。

春雨的特点:美丽而娇媚

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

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3、作者的情感

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五、总结本课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其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并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教师简介范文

教师简介模板100字

优秀教师个人风采自我简介

小学语文职称教师述职报告

小学高级教师述职报告

读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先进事迹材料:无悔的选择 无私的奉献

小学高级教师教育述职报告

全市小学高级教师培训情况的调研报告

小学语文职称述职报告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7篇)】相关文章:

优秀教师简介2022-08-19

小学语文英语教研组计划上期2023-05-20

小学语文科研课题计划2022-04-30

小学语文工作计划2022-05-30

小学语文教师年度个人总结2024-02-27

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发展轨迹论文2022-04-30

小学一级语文教师职称述职报告2022-05-06

小学六年级语文工作计划2022-04-29

第二学期小学语文工作计划2022-05-05

优秀教师事迹简介150字2023-01-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