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有些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3-08-01 08:12:18 语文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有些人》教学设计及反思(整理15篇)由网友“meteorites”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有些人》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有些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小学语文人鸦读后感

一本薄薄的书,一个多小时就读完了,这就是奥地利女作家艾迪特.施莱伯尔—维克写的《人鸦》,合上书,感觉作者写的很好。写出了儿童的心声。把握住了儿童的心理、语言、行为的描写。我最感兴趣是男孩变成乌鸦后的奇遇。

“咱们交换一下,你当乌鸦,我当儿童。”当那只乌鸦对男孩说这句话时,我一下子就感到很稀奇。男孩是否真的想当乌鸦 他们之间一问一答,语言很幽默,当乌鸦就可以不用做算术题,可以飞,这对大多儿童还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变乌鸦的过程也是很简单,我读到这里,也把那几句咒语读几遍,看看自己是否也能变成乌鸦。

作者幽默的语言随处可见。例如这句话“静悄悄者活得长!”我就很喜欢。

变成乌鸦的瑞夏德被两只乌鸦挟持到乌鸦群,却因为他没什么特长不被喜欢。当读到乌鸦的头领摇头说:“这里容不下我行我素的乌鸦!你需要群体,群体也需要你!”这些话看似简单,读着,就能体会到一些深奥的哲理被作者以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团结不仅仅是人类需要的一种品德,在乌鸦群中,这也十分重要。

“人鸦”瑞夏德继续在思考,自己以前是人,现在是一只乌鸦,他不断对比做男孩与做乌鸦的差别,时时怀念自己的家。

有一次乌鸦群被稻草人吓得不敢降落找食吃,瑞夏德知道那是农夫用来吓唬鸟儿们的稻草人,就勇敢地降落在稻草人肩膀上,这种行为表明他的内心还是一个男孩。

瑞夏德想保住他的记忆力,实际上是想记住那句咒语,好让自己能变回到男孩。当他找到鲁娜,说明自己的来意,鲁娜教他的办法是如何提高记忆力,并非我原先预测的,能帮助瑞夏德变回男孩子。

UFO真的来到了,瑞夏德看到的是奇怪的“鸟人”,这些“鸟人”对于人类的评价真的很到位,如:人类只不过找到了大秘密中的小部分,称为发明,他们的知识少得可怜,……胡乱发明,只会带来危险!“我为作者前瞻性的预言感到震惊,现在日本的核威胁,真的为人类的将来感到害怕。瑞夏德问的问题:”变回人能做什么呢 “一个人,加上一个人,再加上一个人,谁改变了自己,谁就改变了世界!”这些哲理,如果单调地说教,谁也不喜欢听,单作者把它与UFO结合起来,小孩子们就再无形中接受了这些观点。

故事的高-潮是乌鸦群里的头领罗高被人类猎手打伤时,瑞夏德勇敢地表现,让我们感到更加喜爱。更惊奇地是他想法设法去找宠物医生,治疗罗高的伤。没见到罗高回来,乌鸦群以为瑞夏德背叛了他们,瑞夏德只好逃亡,等待罗高恢复健康。瑞夏德做记号等待罗高,最后用事实说明自己的清白,最终赢得了信任。

瑞夏德(现在的乌鸦)已经成长为勇敢的乌鸦,也是勇敢的男孩。当他从狐狸手底下救起小矮人,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童话里的小矮人,这次经历,让瑞夏德懂得了关于友谊的真谛:“友谊之火是不会烧伤手的!”

最后瑞夏德决定变回人,头领罗高指点他去找拉姆赛斯,一只白乌鸦。瑞夏德又费劲周折,忘记恐惧,抓住机遇,终于在白乌鸦的帮助下,凭借一根白色羽毛,背诵了那段咒语后,瑞夏德终于变回了男孩。

合上书,我感觉很轻松,小时候、成长中的种.种乐趣浮现在眼前。本书将人与乌鸦,乌鸦与人;人变成了乌鸦,乌鸦变成了人后的思想改变,思想的进步。这些角色的变换,有磨难,有冒险,有幻想,把孩子们最关心的一些话题给予解答。

读着这本书,我的心又回到童年。也许夜里我就会长满羽毛,变

篇2:小学语文人鸦读后感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人鸦》这本书,内容是:瑞夏德因为讨厌读书,所以和乌鸦互换了角色,后来经过不断的努力,在大家的帮助下,经历了无数的冒险之后,他又走上了一条回归自我的道路。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做自己才是的,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不愿意而放弃自己的人生,就像文中的主人公一样,因为不愿意学习就和乌鸦交换人生,什么事都不顺利的,但一定有走向成功的道路,你需要一个群体,一个群体也需要你,我很佩服瑞夏德的勇于付出,助人为乐,团结合作的精神。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无论以后再学习方面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也不会向困难低头,而且还要勇敢的走下去。

篇3:小学语文人鸦读后感

在《人鸦》这本书里,小男孩瑞夏德羡慕乌鸦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硕大的乌鸦念动咒语,满头金发、一鼻头雀斑的小男孩身子一抖,竟变成了乌鸦。作为鸦中的人,人中的鸦,人鸦不断变换视角,观察世界,再经历的冒险之后,他又走上了一条回归自我的道路……

在鸦群中,罗高作为鸦群的首领,带领鸦群四处游荡。瑞夏德在鸦群中凭着自己的努力也终于有了立足之地,他在那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与鸦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瑞夏德的人生道路中,忧愁总是暂时的,快乐才是永恒的!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不管是人中的鸦,还是鸦中的人,都要树立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努力做所有的事情,才能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

篇4: 小学六年级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每到冬天,你最盼望的是什么?我们都看到过下雪,也领略过雪景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概你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二、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自悟

自学要求如下: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试着结合课文理解“彤云密布”、“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这场雪的,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

4、提出思考后还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

(1)小组成员合作读文,检查是否读流利,难读的部分集中练习。

(2)交流自学要求中的第二、三、四个要求。

2、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作者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交流时,先读特点,再通过读相应部分,说说是怎样体会到的。使学生体会到主要特点是“大”。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不仅写了雪景的美,通过“厚厚、万里江山、挂满、堆满”等词说明了雪大;第五段,不仅是写孩子们的快乐,通过“堆雪人、打雪仗、树枝上的积雪”也写出了雪大。

四、小组内互查学习生字情况

篇5:小学六年级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教学反思

教学心得:新课标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及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到达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通过本课的设计,我有如下体会:

首先,教师要结合教师内容和学生特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合理地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中,完成英语学习的任务,体验英语在生活中的价值。我在单词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形体语言、游戏、歌曲交替或同时进行,融入单词教学当中去,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其次,本课将有规律的含有相同元音因素的单词分类教学,编成节奏感较强的韵律,不仅使学生乐于接受,而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这是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教师用红色强调具有相同发音的字母,还能联系以前所学的`单词进行迁移归纳。

再次,尽管作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知识性与趣味性是两个及其重要的关键点,而且在许多老师的眼中也许知识性更居主导地位,但是我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学习的一切,我们不能因为即将到来的毕业考而抹煞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性。因此在操练环节中,教师采用多种操练形式,包括创编儿歌、情景演绎(医生与病人)、赛华佗以及造句等环节让学生在不同活动中运用英语,遵循在做中学,在乐中学的原则,而且从整个教学过程中来看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起较浓。

本节课的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能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呈现、操练等。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但是从六年级的整个教学环节来看,这样的一节单词课上一节似乎进度过慢,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加快进度,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加快六年级毕业班的课程进度。

篇6:小学六年级教学反思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不断反思,集体讨论,积极了解讯息是我们现代教师必须作到的功课,我们的不断积累和成长才能帮助孩子们更好的进步。

(一)因势利导迁移应用

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厕所里涂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更多的学生早在第一学期就忙着写临别赠言。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

(二)融会贯通,以一当十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习,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

(三)开发课程熏陶情感

在实际课堂中,特别是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习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在他们的影集里、校园网里有珍贵的镜头;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习活动。

我想,这是在问老师,又不仅仅是,我们该认真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探讨实施决非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文章、出几份试卷所能含涵盖的,我想,它的积极实施是体现在每个教学进程中的,六年级的师生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共享一片艳阳天。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双赢”,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篇7:小学六年级语文《“嗵嗵”》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兔子信息传递的方式,体会破耳兔一家的信息传递与它们的`生存有怎样的

密切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这则童话故事,体会童话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学会“嗅、舔、逆”3个生字;认识“蔷、薇、棘、逆”4个生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这则童话故事,体会童话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

理解兔子信息传递的方式,体会破耳兔一家的信息传递与它们的生存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通过预习,你知道文题中的‘嗵嗵’是指什么吗?自然界里很多动物都有自己特殊的传递讯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兔子是怎样生存和传递信息的。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三、自学生字

学生学习生字,教师巡视,有问题可以提出。

字音:荆棘

字形:嗅 舔

四、朗读课文,关注内容

1.莫利妈妈最初教给孩子什么,等它长大了之后又教给他什么?

2.课文重点写的是哪部分内容呢?

3.莫利妈妈教给破耳的信号有哪些?

4.长短、节奏不同的“嗵嗵”声,表达什么不同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讲讲“逆行”是怎么回事?

5.学生讨论:破耳兔一家的信息传递与他们的生存状态有怎样的关系?

五、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分角色朗读课文,你从不同人物的语气中体会到了什么?

六、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查找其他动物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复述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莫利妈妈教给破耳兔的信号有哪些?

二、莫利妈妈和破耳兔出行时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尝试着把这些情景表演一下。

三、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传递信息的方法?和同学们交流。

四、作业

请感兴趣的同学读一读《破耳兔的一家》这本书。

篇8:小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与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分析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 板书:比的基本性质。

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师: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3)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4)全班验证。

2.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10∶15=10÷15== 15∶9=15÷9= 16∶20=(16 ○ □)∶(20 ○ □)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并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3.深化认识。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1)8∶10=(8+10)∶(10+10)=18∶20 (2)12∶16=(12÷6)∶(16÷4)=2∶4() (3)0.8∶1=(0.8×10)∶(1×10)=8∶10() (4)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4.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18∶1219∶10∶0.75∶2 (3)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除以最大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重点强调除以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4)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例1(2)) 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预设: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

(5)归纳小结: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

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5.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三巩固练习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 2.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第4题。学生口答完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篇9:小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与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依据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将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在求命中率的基础上,理解更多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实际含义,感受百分率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3.进一步明确百分率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

重点:掌握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生活中百分率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主题图。

师:王涛和李强是各自篮球队的主要得分手。在一场比赛后,他们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王涛是5投3中,李强是6投4中。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老师想知道谁的投篮更准,该怎么比较呢? 学生计算,指名回答。

生1:3÷5=0.6,4÷6≈0.67,因为0.6<0.67,所以李强的投篮更准。

生2:3÷5=,4÷6=,因为<,所以李强的投篮更准。

教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算式相同)都是求什么?(命中率,即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有什么不同呢?(一个是用小数表示结果,一个是用分数表示结果。) 1.揭示命中率。

师:这种计算的方法,与篮球比赛技术统计中的投篮命中率类似。请从百分数的意义出发进行思考,什么叫“投篮命中率”?(投篮命中率表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百分之几。) 师:该如何计算呢?(投篮命中率=。) 师:这个题目的问题是“他们两人的命中率分别是多少?谁的命中率高?”。

2.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师:投篮命中率是一个什么数?(百分数)你能把刚才的两种运算结果转化成百分数吗? (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生1:3÷5=0.6==60%。

师:你是怎么做的?(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百分数。) 生2:3÷5====60%。

师:4÷6除不尽,怎么办?(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 生:4÷6≈0.667==66.7%或4÷6=≈0.667=66.7%。

师:你能解释这里的“≈”和“=”符号的用法吗?(4÷6除不尽,保留三位小数约等于0.667。然后把0.667这个小数转化为分母是1000的分数。) 师:这样我们已经分别计算出了两个人的命中率,谁更高些?(李强。) 3.引导归纳,得出方法。

课件出示0.667=66.7%。

师:你能理解这样的表示方法吗?(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加上百分号。) 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意味着什么?(把这个数扩大了100倍。) 师:加上百分号意味着什么?(把这个数缩小了100倍。) 师:我们一起来归纳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引导式总结:把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不能转化的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也可以先将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加上百分号。

师:刚才我们计算的投篮命中率,表示投中次数是投篮总次数的百分之几。可以表示成投篮命中率=×100%的形式。为什么要“×100%”呢? 预设:因为求的是百分率,要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在后面添上“×100%”确保结果是百分数的形式。

师:在实际生活中,像上面这样常用的百分率还有许多。如学生的出勤率、绿豆的发芽率、产品的合格率、小麦的出粉率、树木的成活率等。你能表示出求这些百分率的式子吗?(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小结:百分率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1.生物小组进行玉米种子发芽试验,每次试验结果如下:

试验次数 试验种子数 发芽种子数/粒 发芽率 1 300 285 2 300 282 2 300 294 4 300 291 师: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直接看出哪一次实验的发芽率最高?哪一次最低?(让学生感受百分率的实际作用。) 2.把下面的小数和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0.970.081.0051.9910.025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哪些百分率不可能达到100%,哪些可能达到100%,哪些可能超过100%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利用教师的合理揭示、适时点拨、引导归纳,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呈现出较强的层次性。这样的过程既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又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分析各种百分率所表示的意义,不仅使学生体会到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对求百分率的方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篇10:小学六年级语文《“嗵嗵”》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兔子信息传递的方式,体会破耳兔一家的信息传递与它们的生存有怎样的

密切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这则童话故事,体会童话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学会“嗅、舔、逆”3个生字;认识“蔷、薇、棘、逆”4个生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这则童话故事,体会童话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

理解兔子信息传递的方式,体会破耳兔一家的信息传递与它们的生存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通过预习,你知道文题中的‘嗵嗵’是指什么吗?自然界里很多动物都有自己特殊的传递讯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兔子是怎样生存和传递信息的。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三、自学生字

学生学习生字,教师巡视,有问题可以提出。

字音:荆棘

字形:嗅 舔

四、朗读课文,关注内容

1.莫利妈妈最初教给孩子什么,等它长大了之后又教给他什么?

2.课文重点写的是哪部分内容呢?

3.莫利妈妈教给破耳的信号有哪些?

4.长短、节奏不同的“嗵嗵”声,表达什么不同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讲讲“逆行”是怎么回事?

5.学生讨论:破耳兔一家的信息传递与他们的生存状态有怎样的关系?

五、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分角色朗读课文,你从不同人物的语气中体会到了什么?

六、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查找其他动物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复述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莫利妈妈教给破耳兔的信号有哪些?

二、莫利妈妈和破耳兔出行时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尝试着把这些情景表演一下。

三、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传递信息的方法?和同学们交流。

四、作业

请感兴趣的同学读一读《破耳兔的一家》这本书。

小学六年级语文《“嗵嗵”》教学反思

我所讲的是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嗵嗵”》一课。它是一篇动物小说的节选,向我们介绍了莫利妈妈教给破耳兔传递信息和避开敌人的方式,包括用后腿敲击地面的“嗵嗵”声、嗅气味以及“逆行”三种方式。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本课,我紧紧地围绕着这个重点开展了教学。

首先,我采取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学生学习“嗵嗵”这一传递信息方式时,我采用了“浏览”这一阅读方式,让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抓住文中自己最想了解的信息,并做简单的批注和圈画;学习其他生存本领时,引导学生用默读的方式开展批注式阅读,使学生在独立阅读中,对文本的语言、内容、思想感情、重点词句等方面,在感悟处,矛盾处,困惑处等地方,用线条符号或语言文字加以标记,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培养学生读思结合、手脑并用的良好习惯,满足了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促使个体品质的发展。

其次,我本着精选内容、朴实阅读的宗旨。在阅读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提倡简洁朴实,去掉花架子,以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基本的活动为主,通过朗读、默读、浏览等方式有层次的阅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在读的训练过程中注重指导与评价的作用,力求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然后是对于扩展阅读面的培养。《课标》中对于课外阅读总量的提示是不少于25万字。那么,教师在课上通过文本这个载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本课中我非常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动物小说,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作为主线,紧紧抓住文本特点,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文章的有趣,动物传递信息的奇妙,形成积极地阅读心理,走进名著。

还有就是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适用于每节课的一点小思考。如果想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语文学习中,教师也应该抓住每个学习契机进行引导和训练。例如本课中,利用换词、品词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还有首尾照应写作手法的学习;感受标点符号的精妙;“逆”字的扩词、扩句训练等,都是语言文字学习感受的良好切入点。

最后,我也极力正确地处理语文学科与其他区学科的关系。这篇文章涉及科学知识,教学中我也向其他动物传递信息和摆脱敌人的方式进行了拓展交流。但是为了避免上成科学小品文,我更注重语言文字,关注文本的表达特点,学习作者是如何向读者介绍兔子传递信息和摆脱敌人的方式的,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里也出现了许多的不如人意。例如,导入过程由于我没有进入状态,细节处理拖拖拉拉,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教学标点符号时,“破折号”的作用被我忘记了提醒;结尾处处理毛糙,过于急切地结束;指导朗读不及时,训练不达标,能力提升范围小……

生命不息,学习不停。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会不断的继续学习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积累经验,勇于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

篇11:小学六年级语文《“嗵嗵”》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在动物世界中,兔子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与向往,体会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美好的情感。

2.学会写一类生字4个,认识二类生字。

3.完成课后练习,复习巩固词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注意字、词的积累,多种方式学习课文。

基础知识:

1.正音字

莫(mò)嗅(xiù )速( sù )逆(nì) 混(hùn)

2.多音字

nán(困难) jiào(教师)

难 教

nàn (难友) jiāo(教画画)

3.区别字

嗅( )添( )密( )薇( )

臭( )舔( )蜜( )微( )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一、二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1.师范读课文。

2.生略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结合课后第一题)

课文为何以“嗵通”为题?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为什么?

3.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写生字,每个字写一行,组一个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文中词语和句子的独特感受。

3.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排个课本剧,你们高兴吗?那么课文就是剧本,我们首先要把课本读好、理解好,大家有信心吗?

二、自由读文

你对文中的那些词语有独特的感受?画出来,先来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三、交流

你对文中的那部分感兴趣?读给大家听。读的时候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在动物世界中,兔子斯怎样传递信息的?兔子敲击地面都表达了怎样不同的含义?

兔子“逆行”是怎么回事?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讨论:破耳兔一家的信息传递与他们的生存有怎样关系。

四、布置作业

人类和动物之间友好相处的故事有很多。搜集一下,读一读,下堂课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嗵嗵”

“嗵”“注意了!”

“嗵通”“到这里来!” 信息 生存

“嗵嗵通”“快逃命!”

篇12: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通过最近的在线学习,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学习研究的革命给教育带来的重大影响。一种新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引起了我的关注。

通过学习研究新进展与有效教学实践的在线学习,我认识并学到了:

1、专家知识在数量和组织方式、知识形态、提取速度等方面,具有自身的优越的特点,综合考虑了学生对学习心理,从心理学上,更准确的把握了学生的学习心理。

2、迁移研究的新进展及迁移与学生学习的关系,让学生能更好、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教学。

3、通过对学生对事物的了解和兴趣,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学生的努力,及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他们接受新知识、新事物。

通过参加培训,以网络为载体,打破地域局限,与全国的同行、专家、教授进行研讨和交流,深深的意识到,我的有些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有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像大城市具有良好的教育资源,他们可以用VDR或者带学生出游,感受大自然和数学的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些事情,更贴切生活的教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平移与旋转的学习。

首先是介绍了图形的运动,通过介绍图形的运动,来引出运动的几个方面,一个是图形没有发生改变;一个是图形发生了改变。从而进一步引出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能逐步的打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更容易的接受新的知识。

我想这就是一个新思维,新教学方法,从心理上,抓住学生的兴趣,逐步引导,来达到一种传输知识和开发兴趣的过程。

篇13:小学六年级语文《有些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新词:“谦逊、挖掘、衣衫褴褛 恍惚 吝惜 耸人听闻 敬畏 愚鲁 心领神会”;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以情感为线索连事成文的方法,以及作者用看似平淡的语言,表达细腻、敏锐的心灵感悟,揭示善良与美的主题。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从看似平常的小事中体会有些人那默默无闻的崇高品质,品味几件小事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学习本文人物描写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张晓风资料及经典作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身边有许多很普通的人,我们可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却默默地给我们带来许多帮助,使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无私、博爱,在不经意之间,触发了我们心灵最深处的思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张晓风,一起去感悟几位普通人带给我们的礼物,感受人性美的魅力。(板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作家张晓风笔下的几位普通人,名字甚至容貌都不清晰,但他们高尚的品质却使作者铭记于心,也令我们心生敬意。

1.通过预习,说说课文都写了哪些普通人?

2.小组交流预习后收获。

3.集体交流:

(1)文章写了四个普通人:女教师 米店胖老板 中年乞丐 代数老师

(2)文章分两大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出某些人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记叙四件事。

第一层(从“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至“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写一位谦逊的女教师偶然的称赞对我自信心的影响。

第二层(从“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至“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讲了一位米店女老板对承诺的信守。

第三层(从“有一个夏天”至“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写了因错过一次助人的机会,而产生的自责。

第四层(从“对于代数中行列式”至文章结束),讲了代数老师在特殊情况下给“我”进行列式的事情。

4.学生质疑问难。

难点预设

(1)女教师一句“我要谢谢这位同学”令我兴奋不已; (2)女老板的“不敢”让我敬畏行业道德的尊严; (3)中年人“黎黑”“扭曲”的脸使我同情之心顿生; (4)数学老师“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的讲解让我领悟到人生最美的风景。

三、精读感悟,体会品质。

师:全文以我情感上的感动、感悟为线索,连接四件小事,使得本文十分生动、感人。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用最简练的语言,给四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1.学生默读课文后,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以文章语言加小标题:

(1)“挖”字的含义。

(2)有所畏惧。

(3)不可弥补的遗憾。

(4)君子谋道。

以文章内容与中心加小标题:

(1)不吝惜的称赞

(2)有所畏惧的诚实。

(3)不可丢弃的同情。

(4)难能可贵的敬业。

3.师:对这四件事,你们都有什么感受吗?你们又想起来什么事来?结合自己周围的事例来谈出自己的感受。

4.分组讨论。

5.集体交流:

学生读有关句子,谈体会

抓重点句,引导学生体会普通人的崇高品质。

(1)女教师:实事求是,为人谦逊的的人格魅力,挖掘出了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2)胖老板:不需要任何字据,也不需要什么样信誓旦旦的语言,这一切就足以表明她的自律,让“我”肃然起敬。

(3)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及时伸出热情的手,无论他是富人还是乞丐。

(4)代数教师;以大地为纸张,以利石为彩笔,用这种最朴素却又极大震撼力的方式,泰然地给我上了最后一节代数课。从这个“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身上,让我实实在在地领悟到了“君子谋道”的精神。

理解“君子谋道”

原文: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说的。意思是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7.你们又想起来什么事来?结合自己周围的事例来谈出自己的感受。8.师小结:

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一张张时常浮现的脸,一次次强烈的心灵震撼,使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师引读课文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经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可能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句子解读:

总领下文对“有些人”的回忆。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人比喻成“晴空”, 把人生某一段时光喻为“雨季”,用人们在雨季里对晴空的期盼与怀念,表明自己对“有些人”的深刻情感。

四、了解作者,感悟散文大家的写作特点。

师:用看似平淡的语言,表达细腻、敏锐的心灵感悟,揭示善良与美的主题,是散文家张晓风的一贯写法。请同学们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你所了解的张晓风?

五、总结全课,深化主题。

本课通过叙述与自己相关的平凡人的四件小事,告诉人们需要存留的几种真情:不吝惜的称赞;有所畏惧的诚实;不可丢弃的同情;难能可贵的敬业。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人生感悟。让我们也怀着一颗细腻、敏锐的心灵,去感悟,去揭示生活中的善与美。

附板书设计

有些人 品质 感悟

女老师 谦逊称赞 不吝惜的称赞

胖老板 信守诺言

有所畏惧的诚实

乞丐 不可弥补的遗憾 不可丢弃的同情

代数老师 君子谋道 难能可贵的敬业

小学六年级语文《有些人》教学反思

《有些人》这篇课文是一篇拓展阅读的文章,放在了“美与丑”这一单元,着重赞美普通人身上的美好品质,我准备只用一课时就将这篇课文分析完。

上课伊始,我用谈话引入,集中了同学们的注意力,然后开始新课。我是想着在预习时,可能有的孩子还没认真读过课文,所以对课文内容还并不熟悉,于是给了几分钟请他们默读课文,然后找一找课文中提到了哪几个普通人。但是这一环节在这里,在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中就显得与阅读不太合拍了,而且也耽误了课堂时间。因为文章的条理很清楚,事件和事件之间的界限也很清楚,所以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时间让学生读课文,然后慢慢找讲了哪几个人。

接着分析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也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其中一个比喻句写得很好,它连用了两个比喻,第一个孩子们都容易找到,但第二个就不太容易理解,我当时刚好请了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她也回答正确了,可是其他学生就是云里雾里,还没有真正理解到为什么会这样理解。下课后,李主任给我提出,可以把几个普通人的事讲完后,再返回来学习第一自然段,相信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我思考了一下,确实应该如此。

当学习四件事,请孩子们勾画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最能帮你体会这个普通人特点的句子并批注时,我感觉学生做得比较好。而且孩子们在小组交流感受的时候,也谈论得有条有理。课后我思考的原因是,一对于人物评价的训练做得比较多,孩子们懂得怎样入手;另外文中的人物确实就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离孩子很近,所以就有话可说。

由于前面第一部分找文章写了哪几个普通人时耽误。

教学反思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篇14:初二语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设计

初二语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灵魂生活的内涵,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2、提炼概括文中事例,学习选择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3、品味周国平概括生动的语言,学习用概括生动的语言来叙事。

教学重点:

1、理解灵魂生活的内涵,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2、提炼概括文中事例,学习选择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品味周国平概括生动的语言,学习用概括生动的语言来叙事。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学习过简单的议论文知识,而且经过前面三篇的学习,基本掌握了简单的议论文知识。在这一基础上, 本节课主要围绕论据来展开学习,从论据的选择、叙述、论证的角度等各方面分析。从初一开始,学生就在不断练习以文为本,从文中提取有关信息来理解文章的方法,所以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从文中提炼信息,然后进行归纳整理,理解“灵魂”的深刻含义。而且本课带有很明显的周国平风格,语言不仅体现了议论文概括有力的特点,而且有文学性,所以让学生自主品味欣赏,并且尝试用概括生动的语言来写作。

教学活动:

一、导语:

人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些哲学问题几千年来被人们争论不休,哲学家周国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板书)

二、介绍作者(幻灯片显示),学生齐读

过渡语:请同学们记住周国平的作品风格。我们可以看看这篇文章是不是也体现出这种风格。让我们齐读第一段走入周国平的精神世界

三、齐读第一段,进入周国平的精神世界

(在学生的齐读第一段声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作者用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引出他的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人和芦苇有什么相同之处?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寻找人和芦苇的相同之处?

四、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涵

1、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人和“芦苇”有什么相同之

处?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圈出重点词句。(幻灯片显示一段与芦苇有关的文字)

总结过渡:从文中我们可以读出阿基米德生命的脆弱,第欧根尼的卑微,王尔德的平凡,少女和画家的普通,这是人的生命和芦苇的相同之处,但这显然并不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从“可是“我们可以看出来,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2、“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文中的这些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表现出“有思想”?这些人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让脆弱、渺小、平凡、普通的生命高贵起来?结合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思考。(幻灯片显示)

总结第一问答案:阿基米德:当剑朝他劈来时,他关心的是地上的圆;第欧根尼:在显赫权势提供帮助时,他关注的是阳光下的沉思;王尔德:入境报关时,认为自己最重要的财富是“才华”;少女:在喧闹的列车上,专心读书;青年画家:默默无闻时,节衣缩食参观画展。

总结第二问答案并过渡:爱思想、有丰富的精神财富,有纯正的精神追求。这就是灵魂生活的内涵,一支犹如芦苇一样脆弱、渺小、平凡、普通的生命因为“爱思想”、“有丰富的精神财富”“有纯正的精神追求”而成为具有高贵灵魂的人。(板书)什么样身份的“人”可以成为灵魂高贵的人。

五、讨论,分析选择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1、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有人说事例太多,名人和普通人的事例各删去一个来写就行,你的看法是什么?从他们的职业、面对的境遇、论证的精神的侧重点等方面来思考(幻灯片显示)

总结:作者选取了不同职业的名人和不同群体的普通人,他们面对的境遇不同,论证的精神的侧重点也不同,所以一个都不能删去。(板书)

2、这些事例是怎样与作者表达的观点发生联系的?找出揭示事例和观点关系的语句,体会其作用。(以第二段为例来分析)

明确答案:文中“从他看来”后面的文字是对事例的分析,接着进行了精要的议论。

总结过渡:作者选取了代表性的人,典型的事,通过分析议论得出观点。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不管你是什么职业,不管你是不是平凡、普通、渺小,不管你的任何外在,人人都可以成为灵魂高贵的人——

六、自主赏析语言。

“人人”都能成为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人人都可以有高贵的灵魂,作者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论证他的思想,这些事例如何来叙述的,请以阿基米德(与幻灯片上的故事对比)和少女的事例为例来分析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

总结过渡:阿基米德的事例是用概括的语言来叙事的,少女的事例是用的.生动的语言。作者用概括生动的语言来讲述哲学问题,这正是周国平作品的独特之处——文学的语言论述哲学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这种写法

七、写作

人人都能成为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最普通的人也会因为有灵魂生活而显得高贵,留心我们身边的生活,你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过“动人的光彩”吗?请用既概括又生动的语言讲述事例,并做简要分析议论。

总结:同学们选取的都是平凡生活中普通人有灵魂生活的事例,愿我们人人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闪放出“动人的光彩”,“愿人人都做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人人都具有高贵的灵魂。

八、结束语

今天这节课我们虽然没有解决人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一宏大的哲学问题,但至少我们知道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人人都能成为一只有思想的芦苇,人人都可以具有高贵的灵魂。我希望若干年之后,我们不因生存压力而被物质利益所诱惑,面对生活,富有理想,生机勃勃,保持着纯正的追求,坚持着自己最出的梦想!

全体起立,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去倾听作者内心的期望,让他那富有哲理的语言时刻提醒我们追求高贵的灵魂,让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思想照耀我们前方的道路!

(在师生的齐读声中结束这节课)

篇15:六年级《设计运动场》教学反思

《设计运动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选取了学生每天都会看到的运动场作为载体,通过在设计运动场平面图及建造运动场中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周长、面体积、比例尺等知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虽然没有波澜,甚至没有点睛之笔,但我感觉到像这样的.常规课实在,特别是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没有压力,学得实在。我想这就是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吧!

小学语文教研组总结

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总结报告

八年级语文课改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竹石》教学反思

吴岗小学教案作业检查总结

小学数学教研课题计划

六年级反思

小学作业检查总结

《出色的老师》教学反思 和谐小学 杨雪欣

六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语文《有些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有些人》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六年级语文《有些人》教学设计及反思(整理15篇)】相关文章:

语文教研的活动总结2023-03-23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工作计划2023-10-23

小学常规教学汇报材料2023-12-30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感悟反思2022-08-14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023-12-14

教学视导反馈主持词2023-11-30

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总结2022-08-31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2024-01-03

提高小学数学兴趣课题教研计划2022-10-26

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老师教学总结2022-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