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长在促进教师反思中的作用

时间:2022-08-17 08:25:16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园长在促进教师反思中的作用(共14篇)由网友“xtjvbod”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浅谈园长在促进教师反思中的作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园长在促进教师反思中的作用

篇1:浅谈园长在促进教师反思中的作用

浅谈园长在促进教师反思中的作用

近几年来, 随着幼儿师范学校的扩招, 幼师学生的起点低, 且所学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有一定距离, 其理论水平及专业技能皆有下降的趋势, 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综合素质, 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领悟能力及反思能力将成为教师专业化提高的路障。因

此, 教师们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将成为幼儿园管理者面临的实际问题。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 无时间和精力反思――保育、教育并重的双重性决定了其繁琐复杂的工作特点, 常常是没有精力进行反思, 大部分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因此, 管理者如何为教师降压减负, 调动工作积极性, 成为提高教师反思实效至关重要的因素。如何指导教师反思性教学, 组织教师在活动中反省行为, 帮助教师学会反思, 已成为园所管理者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义不容辞的责任。幼教改革与发展, 要靠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念的引导。因此, 作为管理者只有更新教育观念, 张扬“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保持先进的思想和超前的教育意识, 不断反思管理行为, 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反思教学的积极主动性, 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学习。园长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培养教师理论学习的意识与兴趣。

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过分强调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是片面的。试想, 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依托, 将如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分析、判断问题? 如何有效反思自己的行为, 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鉴于教师队伍文化素质现状, 管理者思考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引导所有教师主动学习, 提高学习的实效性。也只有每个教师自觉学习, 才能为实现反思性教学提供保障, 才能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发展。因此, 管理者自身的理念及组织指导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学习提高。针对教师专业化成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我园的实际情况, 我园的管理者应从自身作起, 加强研究性学习, 掌握新理念, 把握大方向。在对教师的指导上,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对不同层次的人提出相应的要求。如要求中年教师以调动积极性、鼓励自我提高为主, 并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通过开展互相观摩研讨活动,让青年教师一起设计活动, 共同说课、上课、评课等, 充分发挥中年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带头作用, 使其理论学习成为她们的自觉行动; 鼓励她们挖掘生活中的个案,结合幼教理论, 在教研活动中互相争论、质疑、分析、判断等。青年教师精力充沛, 业余时间相对宽松, 为她们提出具体学习要求, 引导她们学习。如为她们建立个人成长档案, 每学期把听课记录、开课教案、听课上课体会、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收集整理成册, 定期互相观摩学习, 激发青年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在此基础上, 他们才能结合理论知识密切关注自己的教育实践, 及时思考、不断积累, 以逐步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水平。

二是搭建互动平台, 集体反思教学教改热点。

合作交流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瑞吉欧学前教育机构就非常重视教师团队的合作学习, 每周平均有 6 小时用于教师间的交流、讨论、协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分享成果。

我们借鉴这一经验, 每周都要利用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时间, 组织教师集体讨论, 找准问题, 集中反思, 逐步突破。如我们罗列了各个领域活动中的常用组织语言, 找出能调动孩子积极参与的表达方式; 研究如何精心设计开放性提问, 启发孩子想像、思考、表达; 研究如何创设交流环境, 引发师幼互动、幼儿之间互动, 让情感与行为建立联系。在组织日常活动时, 较为难处理的问题是: 如何把握尊重孩子与遵守常规要求的矛盾, 是放任还是给予必要的约束? 是满足个别孩子还是满足大部分孩子的愿望? 如何分配“好 生成”活动“与 预成”活动的时间等。我们把这些焦点问题作为专门的研究课题在实践中反复讨论, 总结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在教师中推广。

由此教师们明白尊重人格和遵守常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关键是如何把“握 度”, 绝对的任何一方面都会走向极端; 教师既要为儿童创设宽松愉快的`人文环境, 又要强调遵守秩序。如幼儿刚入园的时候是进行常规教育与管理的最佳时机, 教师要加强引导, 反复强化要求, 告诉孩子哪些事不能做, 哪些事可以做, 并随时示范指导使他们逐步明辨是非, 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强调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体现尊重孩子意愿、兴趣, 同时又强调教师作用的重要性等理念的实施。一个班几十个孩子, 如果要满足每个孩子的意愿、兴趣, 集体活动是难以做到的。我们尝试用更多的时间让孩子自选区角游戏, 申报并组织实施了“ 幼儿区角环境创设”课题研究, 让教师转变观念, 组织区域活动, 在参与游戏中观察孩子的反应, 根据孩子的需求调整活动安排, 随时更换、补充玩具材料, 科学组织指导, 因人施教; 注意对孩子的兴趣加强培养, 对某些孩子不切实际的愿望予以积极引导, 防止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的习惯; 在设计组织集体活动时, 注意启发诱导孩子, 巧妙地转移注意力, 如有的孩子在集体活动时随意走动, 不遵守规则, 可尝试让他表演文学作品中类似的角色, 从中受启发。对于“生成”和“预成”活动, 在实践中我们的体会是随时 “生成”的活动往往教师预计、准备不足, 质量不高。“ 生成”“和 预成”是相对的, 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把“ 生成”变成 “预成”可提高活动质量。因此我们注意提醒教师在日常生活中, 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 把他们关注的事物预先设计成活动。如在活动过程中, 孩子的兴奋点转移到别的事物上, 教师不压制, 支持孩子探索, 并引导孩子尽可能回到原来的话题上, 在活动结束后, 再把孩子们感兴趣 “生成”的内容转化成“预成”。这样既尊重了孩子的意愿, 又保证了活动的质量。在合作交流互相质疑的过程中, 教师同伴间产生许多共鸣和感悟, 对个人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帮助。

三是一课多研, 不断反思。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园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我们积极尝试新的反思形式, 成立了反思性教学研究小组, 一方面组织学习研究新理念新思想, 领会其精神实质, 负责实施和推广; 另一方面结合本园教师实际反复推敲、琢磨、探索反思教学的具体方法。通过集体备课、园本培训、优秀教学活动观摩、案例研讨等活动, 增进教师间的交流。尤其在“一课多研”教研活动中, 我们多次尝试大家上同一节课, 同一内容在不同年龄班进行等形式, 以使同伴互助, 不断改进“一课多研”由教师们共同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 集体备课、设计活动方案, 让教师根据已有的经验, 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设计具体措施等。其最大的特点是: 教师们由以前单一的课后反思逐步改进成课前、课中、课后反思提高了反思的深度和成效。

此外, 鼓励教师撰写个案观察记录。让每位教师在活动前思考, 确定记录的目的和重点: 是全面记录幼儿的发展水平还是记录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 是记录个别幼儿还是一组幼儿; 是观察幼儿还是观察教师自身的教育行为等, 为课后反思和改进教学积累丰富翔实的第一

手资料。观摩活动中, 要求认真观察和聆听孩子, 了解执教教师灵活运用教育机智, 随时处理突发事件及根据孩子需要及时调整教育行为等情况。活动后, 组织教师研讨。让教师根据全程观察记录, 提出问题, 共同分析活动情况。大家在观摩与分析、对话与反思中, 互相启发、互相支持, 从同伴身上汲取有价值的信息, 转变自身的观念与行为。我们还把传统备课笔记上的效果分析变为写课后反思笔记, 引导教师通过现场观察, 记录具体事情经过、孩子表现、教师行为处理等过程; 细致分析活动中的情况, 分析孩子情况、教师自身的因素等, 设计出改进措施; 反思整个过程, 从中受到启发, 思考对今后工作的指导意义等。反思笔记可以是点也可以是面, 不求面面俱到, 但要求找出亮点。一课多研和教学反思, 让每位教师

与课改共同成长。

四是为教师降压减负。

幼儿园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必须面对现实, 以园为本、以人为本。有关专家曾警示,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不能标准化, 过高的要求只会导致教师盲目的、无效的“ 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管理者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为教师创设轻松愉快的工作生活环境。园长要设身处地地尊重教师的想法, 理解教师的行为, 多关注教师的闪光点, 与教师近距离地平等对话, 用宽容、理解、关怀、鼓励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学习,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消除职业倦怠感。这既体现了人文关怀, 更重要的是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热情从事研究性学习, 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如在我园“ 两教一保”的工作模式中, 由于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各岗位各司其责, 导致两位教师组织幼儿活动时间相对多些, 她们感到时间紧张, 精力疲惫, 误认为保育员工作量小, 心理不平衡。而保育员也因工作性质不同认为荒废了专业, 还出现低教师一等的消极心态, 影响了保教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对此, 我们依“据 保教并重”的原则, 结合本园的具体情况, 尝试三位教师一起研究制定班务计划、保育教育计划及措施, 共同完成保教工作, 这样既减缓了教师的身心压力, 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合作、理解, 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每位教师都有时间学习和研究, 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提升、反思性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 既需要教师辛勤的付出, 又需要管理者科学的引导, 需要创设合作、反思型的团队和良好的工作氛围, 需要互相学习与探讨, 更需要时间及知识的沉淀。幼儿园所有成员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 在学习中提高, 只有园长和教师不懈地共同努力, 才能促进幼儿园群体的共同成长。( 王 静)

(本文摘自《学前教育研究》第10期)

篇2:幼儿园园长在园本研修中的作用

幼儿园园长在园本研修中的作用

园本研修是基于幼儿园的一种教师教育新方式,以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直接目的,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及园所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对开发和利用教师群体的行动智慧,引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具有重要意义。园长作为幼儿园的领导者,在园本研修中也应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园长是园本研修的首席研修者

园本研修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园长作为幼儿园业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不但要积极参与园本研修,而且有必要发挥示范作用。作为首席研修者,园长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认真调研,对本园的情况做出梳理,包括园本教研和园本培训实际开展状况、教师业务素养真实水平、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及家园共育实际情况等,然后根据园所实际,确定最佳研修方向。

园长的第二项工作是要做好研修的内外沟通工作。与园本研修活动紧密相关的是园本教研和园本培训,这些活动无论在研修内容还是研修目标、参与人员上都是为了本园的教师、本园的教育和教学、本园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园要闭门造车,而必须走出去,请进来。园长作为首席研修者,在协调外部和内部各种关系方而由此也应承担重要的责任。如在协调人员关系方而,主要应协调好教师与专家及研究人员的关系,秉持多沟通、多请教、多邀请的原则开展工作;在协调幼儿园与外界环境、兄弟单位的关系方而,应加强联片教研、互助型教学研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此外,园本研修的组织管理一般还涉及到园长、业务园长、保教主任和年级教研组长等园内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园长还应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其各自职责进行规范,让各管理层清楚自己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各负其责,形成园本研修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园长是园本研修的组织保障者

由于师资队伍的发展是幼儿园发展的基础,作为园长应把通过园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视为培养教师的重要路径,为此园长首先要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规划:一是以机制为保障,规划园本研修制度和教研机构。建立与完善园本研修制度是园本研修工作开展的前提。好的园本研修制度是由管理人员和教师共同参与制定,并得到教师认可的,因此它能规范教师在园本培训、园本教研等园本研修各项活动中的行为,确保教师公平享有各类研修机会。与此同时,还要设立适宜的教研机构。园长可根据本园特色、教师水平、课程实际,设置美术教研组、主题教研组、保育工作研究组等教研机构。二是以人为本,规划园本培训工作。没有个人的成长就没有集体的发展,幼儿园应注重教师个人与集体的共同发展,同步开展园本培训与园本教研,着重抓好全实活三个方面。所谓全指培训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而对全体员工,有计划、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所谓实指培训内容符合不同岗位的实际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培训具有实用价值;所谓活指教研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操作性和实用性强,而非纸上谈兵。三是以园为本,规划园本教研工作。为避免园本教研工作的盲目性和片而性,园本教研应制定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确保全员梯次参与,其中长期规划应与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保证教研的系统深入;短期计划应是长期规划的具体化,也是对长期规划的补充。在制定教研规划和计划前要做广泛调查,详细了解幼儿园、社区、幼儿、教师、家长的情况,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进行规划和计划,同时也要寻求专家的指导,请专家帮助把握方向,保证规划和计划的科学性、适宜性和可行性。

园长不但有义务完善制度建设,使园本研修规范化、系统化,还必须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研修活动,给予其专家指导、外出交流等机会,组建名师工作室等创新机构。只有在园长的大力支持下,园本研修活动才有可能长久地、认真地、扎实地开展下去。总之,在教研时间的保证上、教研制度的制定上、教研设备的购置上、教研活动经费的`给予上都离不开园长的支持,倘若园长不为园本研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仅在口头上表示支持,而不从行动上加以落实,园本研修将无法深入长久。

三、园长是园本研修的引领者

(一)营造良好的园本研修氛围

园长要把促进每位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幼儿园发展的最终目标,把园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抓手和落脚点。站在这个高度,园长就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园本研修氛围。教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一般都较强,害怕失败,为此园长一要将自己融入到园本研修群体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对每次园本研修的方向、内容、难度等都要做全方而的考虑,并能因人而异,保证园本研修的主题、问题等适合不同教师的兴趣和能力水平;二要注意赋予教师教研的自主权,重研究轻评价,引导大家把关注点集中在研究的问题上,积极创设集体研究的氛围,尽量减少或避免对教师个人的评价,如此才能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没有顾虑,真正做到相互研究、切磋、交流,快乐地投身于园本教研之中。

(二)引领教师真正转变观念

通常专家只能在教育理念、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大的方而给予指导,很多具体的问题还要幼儿园自己研究解决,由此幼儿园各级业务人员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园长作为幼儿园的首席研修者和引领者,不仅要先于教师掌握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而且要将其传播给教师,并引导教师在工作中自觉地指导自己的工作,为此园长要在教研活动中不断引导教师思考为什么和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促使教师逐步做到知行统一。对于教师存在的疑惑与问题,园长不要急于否定,而应善于启发教师思考,以疑促思,以思解惑,逐步引导教师自己找出答案。

园长虽然在身份上是与教师平等的,但其思维水平应该能够代表全园的最高水平,能够对教师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为此园长应尽可能做到:第一,观点鲜明正确,有助于帮助教师理清模糊认识。园本研修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最终仍然是对问题的模糊认识,园本研修就失去了意义。园长作为园本研修的领导者,在研修的过程和总结中应具备理清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以清晰的概念和言语转述给教师们;第二,启发诱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园本研修不是为了俯就经验层而的判断,而是要在经验之中找寻科学的规律,因此园长应能帮助教师产生新的专业认识,这是幼儿园教师观念更新的必然过程和基本要求。

(三)引领教师真正转变行动

观念的转变是基础,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根本着力点,但具体的落实同样需要园长的智慧和引领。首先,园长要认识和把握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并具有协调不同水平教师的专业诉求的能力,可以根据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特点,帮助教师制定和落实不同的专业发展规划。其次,园长要根据幼儿园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园特色和发展现状的研修制度,通过制度让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落到实处,同时规范教师各种不合理的教育行为,将园本研修形成的观念性、理论性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这种研修一实践一反思一再研修的形式,不断提高本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行动能力,进而提升本园的教育质量。

总之,园本研修是一种唤醒,一种体验,也是一种对话。要切切实实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和难题,保证园本研修工作的实效,除了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外,园长角色的转变与作用的发挥更为重要,因为园长是园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园长应全力建设并依靠园本研修的平台,求真务实、不断创新,促使本园教师的专业理念和业务实践不断向科学、民主、务实的方向发展。

篇3:再议船长在SMS中的作用

再议船长在SMS中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NSM规则)的出台是全面提高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需要,交通部于、和发文并分三批实施.船长在船舶运行SMS过程中,是船舶实施NSM的带头人,是SMS能否在船上正常运转的关键.但目前情况并不理想.文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揭示,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作 者:孙传禄 Sun Chuanlu  作者单位:天津海事局,天津,300211 刊 名:天津航海 英文刊名:TIANJIN OF NAVIGATION 年,卷(期): “”(1) 分类号:U6 关键词:船舶   安全   体系   管理  

篇4:加强反思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加强反思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教学的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也没有课程的发展.教师的自我发展,应该与时俱进、刻不容缓.反思实践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不仅应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还必须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尤其是反思能力,即教师不仅应是一个教育者,同时也应是一个反思者.当前部分农村中学教师反思意识淡薄、缺乏反思能力,这对新课改的实施非常不利.保持和提高农村中学教师参与新课改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反思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 者:韩居平 作者单位:冀州市徐庄乡中学 刊 名:成才之路 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 年,卷(期): “”(7) 分类号:G45 关键词: 

篇5:自我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自我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新课程满载时代的气息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校本研究便成为新课改的推动器。校本研究理论中提出教师个人,教学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而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通过自我反思能够促进教师潜能的开发、素质的提高,使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自我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何谓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各方面情况特别是教学的情况所进行的一种回顾、分析和总结。波斯纳提出一个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经验+反思。此公式足见教学反思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个人实践理论既是接收外界信息的过滤器,又是决定教师行为的核心因素。专业理论要经过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过滤才能被接受,因此教师没有进行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其结果是不可能内化到教师自己的观念体系中去的,也必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经验的二十次重复,他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除非我们善于从经验中汲取教训,否则我们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自我反思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长处,找出自己的问题,确定自我改进的领域,明确自己成长的方向,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自我反思有利于教师责任感和自信心的发展。通过自我反思过程,教师就会对可供选择的各种可能性的方法保持开放的态度,就有利于教师开放的心态和创造性的发展。教学中的自我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助跑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简单说来,没有教师的自我反思过程,就没有教师的成长进步。按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

进行教学前的自我反思,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要有较强的预见性。我们常常会一次次地否定、修改教学设计,尤其是在公开活动的时候,教学设计不断否定、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教师在不断进行教学前自我反思的过程。它让我们更关注学生的行为基础,更认真地研读教材,更准确地把握活动的目标、重点和难点,更科学的设计每一个环节以及细心的推敲每一个提问。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而且还要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每次上课前,我都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的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地做到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产生更透彻的效果.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进行教学中的自我反思,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同时,为教师与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实践发展的平台。教学中反思是自身素质反思的具体化,通过教学活动,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自身素质如何;教学活动的自我反思,对于及时地进行教学的调控,矫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很有价值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会得到明显的提高。面对课堂复杂的、动态的情况,尤其是进入新课程后,教学中所出现的情况越来越有挑战性、常常出人意外。教师就要做到能够敏锐地洞察迅速地作出判断,发现问题,及时调节、修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又会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在反思时,会反思教学过程中知识呈现的顺序、难易的程度、课堂管理、教学技能的运用、师生互动、时间安排等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我还要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根据课堂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我再及时、自主地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这样使得教学行为具有自控性,促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进行教学后的自我反思,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和评价能力。教学后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是一种高层次和高水平的思考,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经常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就马上进行反思,把在课堂上未及时发现的、学生在知识生成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记录下来。课后自我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系统化的研究教材和学生,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表现很明显的是我教两个班级,在一个班级上完课后立即进行反思,调整,然后再去上第二个班级的课时,我总会觉得不论是从知识的生成角度还是对课堂的驾驭角度来考虑,都会比前一节课得心应手。课堂目标更明确,课堂设计更合理,课堂节奏更清晰、紧凑,从而使课堂效果更好。我坚持每天写教学后记,记录自己感到欣喜、困惑的种种细节及教学中的心得,并做出思考与剖析。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后反思,我经常自觉地带录音机进课堂,以便在课后进行反思时能更细致地回忆课堂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是否能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通过教学后的反思逐渐地使自我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强化了我的教研意识。

通过反思,可以让琐碎细节之间的联系明晰起来,让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问题明朗化,能起到及时反馈与积累的作用。在反思中思考,在思考中寻求策略,在实践中践行策略,从而让课堂教学更有艺术性、欣赏性。在反思过程中,我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旁观者。在双重角色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推动科学教研工作循序渐进的发展。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进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我反思是教师个人成长的良师益友。

篇6: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方法收集普外科19例护理人员,从2月开始,对19例护理人员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升医院管理的质量,使患者能够得到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普外科护理管理;PDCA循环法;应用效果

PDCA循环管理法包括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共4个阶段[1]。其中计划阶段重在分析现状,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改进措施和计划;而实施阶段重在严格实施制定的措施与计划;检查阶段则侧重于将计划实施后的结果与之前的目标进行对比;处理阶段则是将取得的成果标准化,并提出新的问题或者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将其纳入下一轮PDCA循环[2]。如何提高普外科护理管理质量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内容,而如果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普外科护理管理当中,能否保证护理管理对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能否确保循环体系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3月-209月在本院普外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共19例,均为女性,年龄在19~3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6±2.0)岁。从年2月开始,对19例护理人员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将实施前的护理质量评分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后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组。

1.2方法

1.2.1计划成立普外科护理质控小组,对本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存在的问题有护理人员工作比较被动,有些人员只是遵照医嘱实施护理,缺乏工作热情与主动性;护理继续教育的项目缺失;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意识不强。1.2.2实施1.2.2.1人力资源管理目前本院普外科护理人员较为年轻化,而部分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提高自身素质,也就无法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甚至使患者感到不满。因此在PDCA循环法当中,应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流程化和标准化,护理工作质量能够迅速提升,满足普外科临床护理的需要。制定较为系统的学习计划并严格实施,做好信息反馈、效果跟踪、总结经验及下一循环,从而使护理人员素质得到不断提高。1.2.2.2护理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PDCA循环法应用于普外科护理管理当中,严格实施护理安全隐患查找制度,查找隐患存在的原因、影响因素,提出整改措施。1.2.2.3护理质量管理PDCA循环法要求针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管理当中的环节管理、要素管理、终末管理等,分析现状,找到问题,并严格对照相关的工作标准,制定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保证护理质量的有效提高。1.2.3检查严格按照河北省三级医院评价标准对各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查看是否达标。管理小组对护理服务的实施进行跟踪检查,并定期与护理人员进行总结和讨论,对护理措施进行整改。1.2.4处理分析并判断检查的结果,对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巩固,并形成相关标准,补充至相关制度当中。针对这一轮没有得到解决的护理管理问题,将其归入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当中。

1.3评价指标

统计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并与观察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基础护理、疼痛护理、健康宣教、护理安全,每个指标的满分为100分,分数与护理质量成正比[3]。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基础护理评分(89.7±3.9)分,疼痛护理评分(87.5±3.5)分,健康宣教评分(91.1±3.1)分,护理安全评分(85.4±4.9)分。观察组基础护理评分(98.7±3.6)分,疼痛护理评分(95.5±3.1)分,健康宣教评分(98.1±1.1)分,护理安全评分(96.4±2.9)分。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时代在发展,人们对如今的护理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护理工作不能只局限在治疗性的操作配合上,还应向综合性、人性化的方向不断推进[4]。有研究者认为,PDCA属于工作循环的一种,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前进的循环,重在对管理质量进行提升[5]。相关的研究发现,高质量的护理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为患者考虑,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了护理职责的有效落实,从而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并提高整个护理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使护理服务的质量得到保障[6]。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普外科护理人员实施了PDCA循环法管理,经对比分析研究可知,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实施前。事实上,在每一级的护理工作当中,PDCA循环法都存在,不同级别的PDCA循环法形成了大环套小环的格局,将问题进行分层解决并相互推进,这样就能够使整个系统的PDCA循环有效转动起来[7]。值得注意的是,PDCA每循环一次后,都应进行总结,并提出新问题及目标,才能进入下一个循环管理当中,从而保证护理质量管理的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在PDCA循环法的运行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全面、全程、全员的质量管理。更重要的是,PDCA循环法当中的4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各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评估万爽(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河北秦皇岛)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方法收集普外科19例护理人员,从2016年2月开始,对19例护理人员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升医院管理的质量,使患者能够得到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应用。自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连、衔接为一体的,各个阶段之间会出现交叉现象,因此,在实际的工作开展当中,一般是边计划、边实施,同时边检查、边调整、边总结[8]。才能有效保证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实施持续性的质量改进,从而使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能够得到显著降低,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识别能力及应对能力也能够得到不断增强,保证护理的安全性。综上所述,在普外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凤梅,李洁,时婧婧,等.PDCA在骨科下肢牵引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2(4):272-273.

[2]蓝玉清,赵剑洁,余芳,等.品管圈及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骨科卧位安全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16(26):99-100.

[3]麦惠雪,陈琼芳,欧阳葵英,等.应用PDCA循环改进外来骨科器械清洗质量[J].护理学杂志,,28(16):24-26.

[4]吴彩玉,谢雪霞,陈肖玲,等.PDCA循环管理在骨科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6):2612-2615.

[5]黄天雯,肖萍,张伟玲,等.持续质量改进对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护理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28(12):1135-1136.

[6]张士洋,程军,叶云,等.PDCA循环规范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11):690-692,695.

[7]刘希伟,朱芸,彭鲲,等.PDCA循环法在骨科运行病历质量管理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4,15(3):12-13.

[8]陈卫珍,黄素珍,孔妙娟,等.PDCA循环法在骨科外来器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28(10):2858-2860.

篇7:通过实践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通过实践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作为一位基层学前教育管理者,笔者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引领教师进行实践反思,促进其专业发展。对此,我们采取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方法。这种方法因为符合基层实际,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经过专家引领、教研互动、自我评价等不同层面的尝试与实践,教师们有了一些收获与感悟。

一、专家引领实践反思

专家引领反思,可以将整个反思过程梳理得更加清晰。因此,每学期我们都会有目的地邀请市、区知名专家来园观摩实践活动。每次活动后的互动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颇多的回味。比如,在一次小班春游活动中,教师创设了娃娃超市的活动情景,在超市里同时摆放着各种物品,有水,纸巾,小零食等。活动前,教师先让孩子们思考并交流去公园时需要带的东西有哪些,随后要求幼儿自己选择春游活动需要的物品。

在孩子选择物品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以观察者的身份了解孩子们的选择情况,选择完后,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相互间的交流:选了什么,为什么要选这些;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与好朋友选的东西比一比,同时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请孩子们将选购好的东西放在小背包里。

活动后教师作了这样的反思:小班的孩子虽有跟父母一起去超市购物的经验,但考虑到小班幼儿对独立去超市购物非常渴望和感兴趣,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整个活动预设为三个环节,经验回忆,经验再现,经验提升。从活动情况看,由于是来源于孩子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孩子们非常投入。教师在材料投放上先后调整了三次,有意识地投放了一些会引起矛盾冲突的材料,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体现出了认知、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是在装小包时,孩子们也知道放不进小背包的东西要放回原处,但就是不愿意舍弃,这也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结合教师的反思专家作了点拨:“你今天活动的价值在哪里?你想让孩子在今天的活动中获得哪些有价值的经验?你今天的超市购物和平时的超市购物有什么不一样?你在处理这个主题时是怎么想的?我提这两个问题,就是要引起大家的思考,老师在活动中到底想让孩子获得什么样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是否有利,这些就是我们要考虑的价值问题,孩子去超市购物这个经验将来他们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获得,关键我们老师要把握的是让孩子在购物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怎样突出这个价值呢?可以给小班孩子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选三样与春游有关的东西,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舍弃,同时在数一数的过程中掌握数概念。孩子在讨论哪些是春游需要的、哪些是春游不需要的,发生矛盾分歧时,老师要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孩子不一定全对,要给一个正确的答案。”

通过专家的点拨老师们对反思有了新的感悟与思考。比如专家老师提出的“价值”问题,就在听课教师中引起了反响与震动。大家感到在平时的活动中,考虑让孩子开心比较多,虽然注意了让孩子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学会基本的技能与经验,而这些经验对孩子终身发展是否有利是否有价值则平时考虑得较少。虽然我们注意了尊重孩子,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有时却忽略了引导作用,忽略了对他们己有经验的提升。

诺贝尔奖得主德国物理学家劳厄这样说过: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掉后所剩下的东西,教育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的能力。这句话所强调的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获得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教研互动实践反思

在很多日常研讨活动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即活动完后老师们总是静静地等着专家对活动作出评点,自己则很少发表见解。为此,我们强调研讨活动中老师们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能只做一名听众,如果每次活动中教师仅仅是一名听众,只是带着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接受专家或他人的观点的话,那我们的教师就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所以,我们强调每次研讨实践活动时,教师要人人参与。

下面是我们开展互动实践反思的一个实例。

在户外运动场上,中班和大班的孩子们正玩得不亦乐乎,因为是混龄活动,所以在这里既没有年龄的分界,更没有场地的局限。绳子、脚踏车、皮球、小棒在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孩子的眼中,有着不同的定义,于是乎也由此衍生出了不同的玩法。活动中有的孩子玩得大汗淋漓尚不肯停歇,有的则站在一旁看着同伴忙忙碌碌。

活动后执教教师首先作了反思:安排这次混龄活动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不同年龄的组合活动促进孩子运动能力的提高;二是促进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从活动情况看,大班孩子的活动很充分,中班的孩子有模仿的,也有参与的,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混龄活动的价值。不足的是对不同年龄孩子的指导还不到位。

在研讨中老师们各抒已见,提出了不少思考:活动前教师是否思考过为什么要在混龄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这些内容,而不是其他?中大班孩子对于这些活动材料的兴趣如何?活动前孩子们各自对这些活动材料有哪些玩法?教师对这些活动材料的摆放位置是否有过设想,如果有,是怎样想的?在活动前,教师有过哪些观察与指导的设想,在活动中运用了哪些策略加以实施,成效如何?教师是如何看待混龄活动中有层次性的指导的?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是否观察到有多少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互动?混龄活动和非混龄活动的保育工作有区别,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些方面实践证明,这种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大有促进作用。

为了进一步搞好这项工作,我们鼓励教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尊重教师坚持自己个人的观点。我们认为,教师经常能围绕教学提出问题是最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思考、一种认真的研究探讨。我们相信,只要假以时日,互动式实践反思一定会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三、自我评价实践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认识自己并进行自我分析,达到自我提高。这个过程我们把它称之为自燃式的自我解读,即教师对活动整个过程有充分的考虑,包括活动前的构想、活动中的关注和活动后的审视,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了解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自燃式的自我解读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包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专业水准等多方面素质和能力有所认识,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能力。因此,可以说自我评价实践反思是培养自我认识的'最佳途径之一,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经常让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评价,然后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让教师们在不断的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再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成长。

在这方面我们有过很多实践,例如:结合大班幼儿“我们的城市”的主题探索,奚老师设计了“有趣的投币机”的小组活动。第一次奚老师选择的小组人数为10人,并让每位幼儿准备了一枚1元硬币和一张5元纸币,并预设了这样几个观察要点:人数是否适宜;遇到哪些共性或突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策略运用是否适宜。

围绕这次活动她的第一次自我解读是:幼儿的操作兴趣浓厚,但缺乏倾听与合作的能力;使用自动寄包机后获得的密码纸容易遗失;教师在活动中鼓励、追问的策略运用较多,而点拨、应变等跟进策略少。在反思中她认识到“小组活动的人数与钱币的准备是确保幼儿自主探索、伙伴合作的关键,应当予以调整;同时要全面关注不同幼儿在操作投币机时所出现的不同行为与情感需求,并予以点拨、帮助,使策略运用更加适宜。”

在第二次小组活动时奚老师将人数减少至8人,并让该组幼儿自主准备五枚1元硬币或一张5元纸币,同样设计了观察要点:调整后的人数是否适宜;出现了什么新问题;两组幼儿行为的不同及原因;发现有价值的集体活动素材。

第二次自我解读:人数适宜,小组成员合作的频率提高,有互助、共同解决问题的行为产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重视了对密码纸的保管,但在使用中,缺乏对应的经验;教师在活动中的策略运用较第一次相比有所进步,表现在:会接过幼儿抛出的球,以追问、激励、暗示等多种方式抛还给幼儿。

经过总结分析,奚老师觉得本次活动对小组人数的调整是有效的,对准备钱币的调整更是有益于幼儿合作、探究;小小的密码纸隐含了无限的教育契机,整合了对应、操作、记忆等多种教育元素,尤其在数的教育方面有许多可挖掘之处。于是,她又对第三次活动计划作了调整。这个活动先后进行了几次这样的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每次的预设与调整奚老师都是建立在自我解读前一次活动的基础上。由此认识一次比一次更清晰,收获越来越大。

几年来,通过开展实践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探讨,我们深有感悟。希腊特尔斐岛上有一座阿波罗神庙,上面镌刻着苏格拉底的一句话:叫做“认识你自己”。表面上看来,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了,其实不然,你不比别人更了解你自己,除非你拥有一面镜子。自燃式的自我解读就是给教师提供了一面镜子,教师们通过照镜子,积累了有益的教育经验,展现了各自的教育智慧,从而使我们的幼儿教育更加卓有成效。

篇8:教师在促进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中的中介作用

教师在促进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中的中介作用

学习者自主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而许多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始于课堂.如果教师充分发挥中介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大大提高自主学习的进程.

作 者:余晖 YU Hui  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外语教研室,贵州,水城,553004 刊 名: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UPANSHUI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0(3)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自主学习  教师中介作用   学习主动性  

篇9:教师的教学反思作用

教师的教学反思作用

反思是指人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是一种理解和实践之间的对话,它反映一个人对其身心状况的认识。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它包括引起思维的怀疑、踌躇、困惑及心智上的困难等状态,和寻找、搜索和探索的活动,求得解决疑难、处理困惑的办法。通过这一过程,在促进人类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创新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人类的进步也是一次次的反思的结果。

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研究表明,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不断地反思这一重要环节。那么做“反思型教师”和“反思型学生”就非常必要了。

教学反思又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那么我们怎么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呢?

按教学的.进程,我们可将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进行反思,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结合各方面的教学信息反馈,对自己前一节或几节课教学行为及效果的分析与思考。分析判断在教学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形式,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是否适宜。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按反思内容,可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师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思考。也可以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如:“我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如:“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等;教学艺术的反思——“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全面、主动的发展为目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突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增进理解和应用。“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弗洛登塔尔),反思性学习是将学习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理解和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或帮助下,由学生主体把要学的知识去发展或再创造的过程;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使学习成为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反思性学习方式是学生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反思型学生”呢?

1、帮助学生培养反思习惯。

让学生坚持经常反思,我们教师在反思的同时就要坚持经常引导学生这样做。引导学生反思生活中的任何事,如:可以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形成反思性学习习惯。课堂是一个小型的教学共同体,它应当成为师生交流思想的场所。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思维和反思,促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变换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将学生按男、女生比例、认知水平、学习态度、个性心理等,分成十个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按要求程序去操作,布置课前预习,提出要求,看书回答问题,组内循环检查与议论,并确定中心发言人,向全班交流学习结果。在教学交流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因果设问、比较设问、变化设问、正误设问、转化设问”等方法来引导反思,营造探求、反思的交流氛围。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反思与推理,以使达到理性交流层次。除了学习方面,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对自已做的某件事情、及对某物的认识等进行反思。注意从三维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从而使其尽快形成反思的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已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如:有一段时间,班里兴起了“假牙风”,很多学生都买了一种玩具叫“怪兽假牙”,戴在嘴里很不卫生,价钱也很贵,在一次自习课上,我就组织学生分析并评价了这种玩具,有的学生在写日记时就反思得特别认真。此外学生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已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已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已的进步和不足等等。

3、帮助提高反思效果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已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而在每月月底都会让学生对自已进行一次深刻的星级评价,组织其从各个方面对自已进行细致的评价、反思,然后通过同学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爸爸妈妈、老师心中的你分别是什么样的?再决定出以后的计划和行动。那么在下个月的学习生活中,如果这个学生哪方面进步了,我和学生们都会对对其进行表扬,告诉他这就是成功。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小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已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已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反思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注入了活力,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老师和孩子一起反思,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师生将自已的反思互相交流,进一步地激发教师与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地发现困惑,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海中寻宝。激活,探索事物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习新方式。

篇10:发挥教师在园本课程中的作用分析的论文

关于发挥教师在园本课程中的作用分析的论文

【论文摘要】教师是园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在园本课程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评价者和课程编制者。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园本课程中的作用,需要教师的自主发展,也需要幼儿园为教师创造参与园本课程的条件。

【关键词】园本课程教师幼儿园

“园本课程是以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开发园本课程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从幼儿发展出发,真正分析并抓住幼儿园在课程资源上的优势。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中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而主动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准,有利于实现课程的适应性以及创建有特色的幼儿园。

一、发挥教师在园本课程中的作用之必要性分析

在新的课程观念中,教师已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是课程的参与者和建构者。同样,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编制者、评价者以及重要的课程资源。

(一)作为课程资源的教师

“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不但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拓展广度,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效率。没有宽阔而开放的课程资源根基,就没有动态生成的现代课程。”课程资源具有潜在性、丰富性、动态性等特点。课堂上、活动中发生的一切事情,任何一个教学环节出现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行为表现,课堂内外发生的一切偶然事件都有可能成为教师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工具,都有可能成为教师教学的新起点。

面对丰富的、大量的、开放性的课程资源,究竟该选择何种教育资源才能最大程度地适应幼儿能力的发展,满足幼儿的需要,调动幼儿积极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给幼儿带来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二)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

“教师是实施课程方面的权威”。不管他人如何编制课程,在课堂上,教师是课程具体实施的人。对于一个特定的班级,教师要决定课程的哪些方面是需要讲授或特别强调的,还要决定是否在学生基本技能或批判性思维技能上花时间,以及花多少时间。

而且,课程方案与实施之间存在着课程理想与课程现实、预期结果和时间结果之间的差异。只有当教师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才能及时发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从而有效的指导课程实践,并在实践课程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课程理论,最终设计出更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改革方案。

(三)作为课程编制者的教师

园本课程开发最终是为了实现幼儿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全面而主动的发展。教师与幼儿之间有着“亲密”联系,对教与学、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内容、方法和真实的材料,有广泛而深入的理解。教师最有可能使课程编制超越理论或判断的范围,并转化为实践和产生时机效用。因此,在园本课程开发中,应当把课程编制的权力赋予处在第一线的教师,欢迎幼儿教师加入课程编制委员会,允许教师作为幼儿声音的“代言人”。这样,才能在园本课程中更多看到基于孩子能力、需要和兴趣的痕迹。

(四)作为课程评价者的教师

作为课程实施者,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直接感知课程,对于该课程的优劣、对学生的具体影响、所存在的利弊等情况最为了解,他们才是课程评价中最有发言权的人。

让教师参与课程评价,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技能的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有效的改进课程,发现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减少课程改革的损失,做出合理的课程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同时,教师参与课程评价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当教师亲自参与课程评价时,才会对改革目标、改革者的真正意图、改革内容的贯彻施行做到全面了解。

二、如何发挥教师在园本课程中的作用

“教师参与课程发展,可使教师更好地实施参与其发展的课程。”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挥教师在园本课程中的作用。

(一)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基于个体主动意识和能力而自觉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达到作为教师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实现在新课程中的自我成长,不仅需要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新课程,还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课程实施中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这才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应有之意。

1.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教师观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有机构成部分,它反映了教师的素质水平,影响到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行为等诸多方面。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树立新时代的教师观,有利于促使教师在教学行为方面发生重要的转变,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向动态的研究者转变。教师从课程的实施者逐步深入到园本课程开发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成为园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

2.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改进学校雇员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或态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从一个非专业人员逐步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是不断学习、终身努力的过程,也是不断反思、研究、实践的过程。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具备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善良宽容、公正严格;拥有“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信念,并在这样的信念支持下,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夯实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跟上时代的脚步。

丰富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参与园本课程的基础。除了要具有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信念和幼儿教育相关的知识、技能、技巧外,具备反思、研究和合作能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反思能力。教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和课程意识。教师要能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有意识地、系统地、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进而改进教学实践。

反思能力有助于教师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为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反思能力是教师参与园本过程必须具备的能力,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反思意识的重要价值及反思能力对自身成长的意义,促使每位教师能够全方位地关注并思考园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

教师要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并形成职业活动中的反思习惯,这是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要经常进行自我提问,对自己的教案、教学行为记录反思,并与其他教师交流反思策略与反思轧记。

(2)研究能力。著名课程专家斯滕豪斯说过:“课程的研究和发展是教师的责任,教师的工作不仅要被研究,而且要由自己来研究。”园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具备研究能力,否则就无法真正参与到园本课程中来。要具备研究能力,教师就要具有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能力。

第一,主体意识。园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是自身活动的主体,必须在课程改革中确立自己的主体意识,发扬主体精神。只有确立主体意识,充分发挥自己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自主性、创新性、自觉性、自控性,才有可能创设一门独特的园本课程。

第二,问题意识。研究型教师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有一种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本身就是研究的开端,是思考的体现。正因为不断有问题出现,才有可能促使教师不断去探索、去研究。 第三,合作意识和能力。以幼儿园为整体,集体协作,互相批评,共同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增强了合作意识,也提高了合作能力。

(二)幼儿园为教师参与课程创造条件

园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教师也有着自我发展和提高的愿望。“教师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表明,教师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角色,在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他们对自身素质本身有着求提高、求完美的心理或心理倾向。”因此,幼儿园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调动他们参与园本课程的积极性。

1.赋予教师更多参与课程的权力。首先,转变“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不以统一的规定或划一的标准去限制教师,提供更大的自主教学空间,使他们能够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自行制订更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弹性课程计划。其次,支持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反应来调整课程计划,支持他们弹性安排一日活动,灵活选择课程内容。第三,幼儿园应将细化的课程安排转为弹性的课程安排,从园长的监督检查转变为教师自我调控。

2.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树立新的课程观。

(1)园本培训。从幼儿园实际出发,以教师反思性学习为主要内容,以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为载体,了解教师的需要,解决教师在参与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师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师提高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增强其个人成就感,形成园本课程的良性发展。

(2)开设专题讲座。专题讲座能够高效率的传播课程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新成果、新信息,用先进的理念、思想方法和先进经验引导和带领第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专家对教师的指导、引领,可以更有效的引导教师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3)同事互助。同事互助形式多种多样:园内教师共同设计课程方案、实施集体听课、课后分组讨论、或大会交流;也可以实际的课堂教学为例进行教学研究,围绕一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开展的一系列研讨等。发挥教师之间的互补优势,使园内教师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为园本课程的发展贡献力量。

3.给予教师鼓励,激发他们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在课程的评价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每个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挖掘每个人的潜力,使教师得到支持。充分利用教师座谈会、科研学习、个别交谈等机会,主动与他们交流,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专业发展需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不断激发工作热情。

4.深入了解园内教师的专长,发挥每个教师的优势。为教师提供充足和适当的专业发展机会,并能为他们提供足够长时间的后续帮助,以便使他们将新行为变成自己的日常实践。不断去发现、欣赏、发展每位教师的优势和潜能,让之都能将个人的教育智慧充分地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贝阿尔-霍伦斯坦.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黄晓玲.课程资源:界定特点状态类型[j].中国教育学刊,(4).

[3]李瑾瑜等.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193.

[4]虞永平.园本课程建设之我见[j].幼儿教育.2004,(5).

[5]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新课程与学校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阿伦・c.奥恩斯坦,琳达・s.贝阿尔-霍伦斯坦.当代课程问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8]杨九俊等.走向校本发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9]王春燕等.中国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历史、现状与对策[j].学前课程研究,,(6).

[10]何幼华.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1: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实现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经验的融合,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对备课的反思

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过程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对备课的反思内容主要是指反思有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有没有精心设计上课的全过程等。如自己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了吗?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该学年和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吗?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如何?学生已具备了哪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自己设计的每一教学环节每个提问是否都围绕教学目标?用这种教学方法是否比另一种方法更好?自己期望学生从这节课学习到什么?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课堂中应该有什么样的活动等等。

2.对上课的反思

对上课反思的内容主要是教学目标(知情意行)是否达到,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牢固吗?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了吗?教学效果怎样,对教材的讲解是否正确到位,层次是否清楚、重点是否突出,教学过程设计得好不好,教学方法是否多样,时间分配合理吗?课堂气氛如何,还存在哪些应该改进的问题,怎样改进,课后及时总结了吗?这节课成功吗?为什么成功?如果不成功,原因是什么?这节课主要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学生学得怎样?学生学到了该学习的内容吗?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等等。

3.对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反思

对布置与批改作业的反思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作业本身的反思:作业量是大还是小,是否达到效果了;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这些作业需多少时间;所选的作业题代表性如何,有没有一些无意义的、机械重复的作业;不同学生的作业要求有无区别对待,对作业的要求是否交待清楚。第二是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反思:哪些题目学生未掌握做错了,原因是什么?自己对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审题、遇到不会的题目怎么办、怎样自我检查等进行指导了吗?学生有没有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第三是对批改作业行为和方式的反思:自己是否需要批改所有学生的所有作业,可否只改部分学生的作业,可否只改学生的部分作业,让学生帮忙批改可以吗?可以让学生自己互换批改吗?哪些情况需要面批,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了吗?作业的讲评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4.对课外辅导的反思

课外辅导有三方面的内容,即给缺课的学生补课,给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辅导,给学有余力或学有特长的学生个别指导以加深加宽课上所学的内容。课外辅导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教师对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辅导和适当组织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对课外辅导的反思包括课外辅导的内容是否对应学生的实际需要、辅导的形式是否恰当以及辅导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5.对学业成绩考核与评定的反思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与评定,是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中最后的一个步骤,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教学工作起激励、诊断、反馈、调控、评定的积极作用。对考核的反思包括对考核内容的反思和对考核方法的反思。前者如对考核题目质与量、难易程度的反思,题目类型的反思;后者如采用考查还是考试,考查是书面测验还是采用课堂提问,考试采用笔试还是口试等的反思。对评定的反思包括评定是采用评分的方式,还是评分加评语的方式,评分时对学生有创见的回答有无适当加分以资鼓励等等。

国内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许多中小学教师对教学反思还不够重视,很多人认为出现了问题才需要反思,平时没有必要进行反思,认为反思的内容是做得不好的地方。这反映了反思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因素,还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让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教师掌握进行教学反思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使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形成内在的反思兴趣与动力。学校应该组织多种教研活动,让教师相互评课、说课,进行现场观察,鼓励教师间的合作。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各抒己见,进行反思,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最佳方案为大家所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营造浓厚的反思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12:学校教育中如何加强教师的育人作用

学校教育中如何加强教师的育人作用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杨延萍

关键词:铸人铸魂  教育的道德性  以德为先  以人为本 全局观念  综合素质  育人为本

摘要: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育人, 是“铸人铸魂”。其最大特点就是把受教育者当作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

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教育具有社会性、个体性和教育性三种价值, 它们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从社会存在、发展所需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创造以及教育自身发展需求三者结合的角度看, 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育人, 是“铸人铸魂”。其最大特点就是把受教育者当作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 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体魄、内质、个性、创造性以及社会适应性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成为一个能够秉承人类文化成果, 具有思想、智慧和专长, 能够担当社会主体责任的人。

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活动, 但教育的方向性、目的性决定了教育的道德性是教育诸多属性中最为重要的属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 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学生也不应当专读书, 其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世界著名教育家艾伦•德瓦艾特认为, 教育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要使学生聪明, 一个是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也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 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 而不是一个专家。”和谐的人要靠和谐的教育来培养, 它要求教育要有全局观念, 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重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教育要以德为先, 让受教育者先学会做人, 把外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升华为个人的稳定的品质和素养, 使得社会文明在个人身上得以传承。要求指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开放的胸怀, 具有现代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责任意识, 积极迎接社会的挑战。作为学校教育其价值取向的核心应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 在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基础上成为一个“整体”的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充分发挥教师在育人中的作用。

第一 加强师德建设, 强化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石, 是学校全员育人的关键。应从思想、理念、制度、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以人为本, 尊重人的需要,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 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要进一步加强教育, 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 明确育人职责。一方面, 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 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全方位关心、爱护学生, 充分尊重学生, 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要引导教师正确看待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主动将思想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 渗透到教学、科研和服务的各个方面,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 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第二, 加强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 切实为教师释疑解惑。以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为契机, 组织力量, 针对广大教师存在的思想困惑, 加大对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 力争把“说不清”的问题说清楚、说明白, 帮助教师们消除怀疑和误解。积极探索德育教育规律, 借鉴重点有利学生道德教育的做法和经验,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不断提高教学实效。

第三, 进一步深化改革,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 用制度落实“全员育人”。建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长效工作机制, 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确保所有教师都履行育人的职责, 所有课程都发挥育人的功能。对以教学或科研为主和教学科研并重的教师分类制定考评体系, 对于那些热爱教学, 教书育人, 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应加大奖励力度, 实行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发挥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采取措施, 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坚持“德育一票否决制”, 将教书育人状况纳入教师考评奖惩制度。

第四, 要以“教书育人”为切入点, 通过评选师德优秀群体和师德标兵等活动, 树立师德先进典型。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推动师德建设, 促进学校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形成, 积淀学校精神品牌。大力弘扬恪守师德、教书育人的忠诚情操, 默默耕耘、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 严谨治教、刻苦钻研的敬业作风, 积极顽强、无怨无悔的执著追求, 构建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引导广大教师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师德传统, 结合时代要求, 树立“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崇高目标,严于律己, 以德施教, 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学生。引导教师发掘蕴涵在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提高德育水平, 增强学科育人魅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对育人契机恰到好处的把握和高超的育人艺术中, 体验和感悟“正确的价值观”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五, 学校要以教师为本, 关心、爱护教师, 为教师排忧解难, 形成一个更加注重质量、注重教学、注重教师的良好氛围。认真研究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全面了解教师的工作、思想和生活情况, 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的工作。把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 注意关心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发展问题, 不仅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 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素质、生活待遇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创造好的条件,以便为他们的工作解除后顾之忧。

总之,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育人中主体的作用,而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就要从各方面采取措施,以利于教师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充分发挥!

篇13:幼儿德育教育中教师的作用

幼儿德育教育中教师的作用

不同时代的要求,特定的教育目标,社会的性质以及社会现实状况等,决定着德育的内容。就幼儿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阐述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能力培养,以及培养这些能力老师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素质,并且就幼儿德育教育中,如何使幼儿免受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些见解。

幼儿教育历经教育体制改革、课程教材改革以及教育观念更新以后,今天着力于教育指导行为的研究与改变,旨在探索和建立与教育整体改革相匹配的教育教学指导策略。我们认为,研究德育的教育策略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社会发生巨变的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在把传统的道德观念以原则的形式强加给儿童,显然已不符合时代的需要。诚然,我们传统道德中有优良的精华,但现在更重要的事不仅仅是继承这个问题,而是在新形势下注入新的`道德内涵。德育内容要适应时代的需求,时代的进步向人的发展提出了全面的、综合的要求,那就是:怎样是幼儿既继承优良传统道德又具备适应新世纪发展的包蕴着新道德观念的各种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道德观念,才能反映出我们教学者的理念与时代精神和现代教育是相适应的。然而,事实证明,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

一、在幼儿园,教师对幼儿主体性的认识不够或认识不深刻,表现在教师发号施令、高高凌驾于幼儿之上。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反而会使幼儿唯唯诺诺,惟命是从,胆小怕事,无一点敢闯的精神。这样的性格,怎么可能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的竞争呢?

二、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措施欠妥。表现在一切采取包办代替,这样做,其实是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生存的能力。其结果是孩子从小到大毫无竞争意识,如此下去,又如何适应当今和未来的社会?

三、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不少家长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孩子的教育上出现了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使孩子在道德认识上完全混淆,误认为金钱就是一切。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得不使我们教育者去思考怎样使幼儿既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又具备适应新世纪发展包蕴着新道德观念的各种能力。

当今的责任教育,它不同于传统的德育教育,“道德教育告诉你孩子应该怎么做”,而责任教育则是进一步告诉孩子你必须怎么做。我们平时经常用这样一个词儿,叫做“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正说明了,责任的显著特点正在于它的不可推卸性。责任教育就是要明确告诉孩子,体贴帮助别人,不时可做可不做的,而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你没有尽到一份应尽的责任,那就是自己的一种缺憾,一种带根本性质不足,一种人格的失落。那么怎么来培养幼儿学会体贴关心别人,而别人又是谁?我们要遵循这个客观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我们教育者不应只是言者。而且还应是行者,要求孩子有责任心,自己首先要走在头里,那种动嘴不动手的责任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此外,我们可以运用幼儿园里的各项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如访问敬老院,“为灾区人民募捐”,“为集体服务”等。

古人云“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也就是说,孩子们可以先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一砖一石”的行动,垒筑起“善良感情”的高楼大厦。通过一件件小事,是孩子们真正懂得了什么叫为他人尽责任。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在行为上也就自觉了。事物的发展,在于新旧事物更替和求新的过程,如果一味沿袭传统事物,则发展必将缓慢,幼儿德育也是这样。我们教育者有责任去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使德育更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篇14:现代医学教育中教师的作用

现代医学教育中教师的作用

医学教育肩负着培养21世纪医学人才的重任,这些人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医疗水平和人民的健康.如何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医学生,无疑,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45 关键词: 

参加园长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园长培训的心得体会

幼儿园副园长工作总结

民办幼儿园园长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园长培训心得体会

上半年幼儿园园长个人工作总结

民营幼儿园园长学期末工作总结

幼儿园园长安全工作述职报告

金太阳幼儿园园长述职报告

幼儿园园长述职报告

浅谈园长在促进教师反思中的作用
《浅谈园长在促进教师反思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园长在促进教师反思中的作用(共14篇)】相关文章:

园长工作年度总结2023-02-01

幼儿园副园长述职报告2023-03-05

新幼儿园园长工作计划2023-01-15

有关幼儿园园长年终心得体会2022-07-26

农村幼儿园园长事迹材料2023-03-18

公办幼儿园园长述职报告2023-02-05

幼儿园园长工作总结2022-08-31

幼儿园园长年终述职报告2022-08-18

普通话能力提升校本的培训总结2023-05-19

新建幼儿园园长述职2022-09-2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