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饼干做体操》教学反思(通用14篇)由网友“aihuohua”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饼干做体操》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小饼干做体操》教学反思
《小饼干做体操》教学反思
语言活动《小饼干做体操》是让幼儿观察故事角色并引导幼儿模仿画面做运动,同时学习理解“甩、搓、揉、扭、抬、转、弯”等动词。活动之初,教师先让幼儿讨论做体操的好处,然后通过观察故事大书学做体操。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请幼儿自由探索故事中图画上的体操动作。然后,请幼儿自由表演每一副图画上的体操动作,从中找出动作比较到位的.小朋友,让他们来带领其他孩子们一起做动作。孩子们在老师和个别小朋友的共同带领下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让孩子们欣赏《小饼干做体操》的DVD视频,让孩子们通过视频进一步巩固对该故事的认知。孩子们看完视频以后,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让幼儿知道小饼干和哪些食物学做体操了,并且做了哪些动作?巩固孩子们对“甩、扭、搓、抬”等动词的理解与认知。
整个活动中教师采用了让幼儿自主观察、探索的教学活动方式,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主动性。在孩子们探索过后教师再通过播放视频回顾故事内容进一步理解故事来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整个活动动静结合,孩子们玩的很开心,真正做到了从游戏中教、在游戏中学。
篇2:体操教学反思
进入小学,在体育学科方面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广播体操。作为教师而言,教他们从跟随模仿做到自己独立会做,的确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教得费力、学生也学得痛苦,不但学生学的没劲,连自己也有点绝望。教学之余,我经常反思,到底应该怎么去做才能皆大欢喜呢?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慢慢的,我摸索出了一些方法,通过在教学中实践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效果不断好转,学生渐渐的也不觉得枯燥,学习的信心也越来越强。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之前,我首先做的就是让学生去欣赏:看教学光盘----欣赏标准而优美的动作,观摩高年级同学做操-----欣赏整齐划一的场面……学生在氛围的熏陶下,从内心激发出了学习的欲望,愿意主动积极的去参与学习。另一方面,教学中也要注意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还有对学生厌学的心理要有对策,()不能强行安排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而是从理解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师生和生生彼此间的交流,能使教师很快融入孩子们的世界,走进学生的内心,促使学生对广播操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融洽的氛围中,学生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并积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地进行广播操学习。
2、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
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应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渗透新课程的改革精神,课堂教学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低年级广播体操教学而言,教师的动作示范是很重要的。以前自己在做完整动作示范时,只做镜面示范,忽略了背面示范与侧面示范,其实应该让学生从各个角度看清动作姿势,要知道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相当关键的。还有以前主要是采取集体教学,一堂课自始自终是同一个队形,学习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我改变了策略,示范注意了多向性,经常变换学生的方位,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的仔细,学的扎实。再有就是集体教学注重分组练习,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学生在相互帮助合作下自行练习,老师依次对各小组进行纠正指导。。等整节操都学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欲望,同时动作质量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性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学习没有目的性……因此,广播体操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学练的习惯,让他们明白做操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从而从小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之终生受益。
篇3:做饼干小作文二年级
今天,妈妈带我到七点自造做饼干。
我们到了那里以后先洗干净手,再带上围裙,就准备做饼干了!
阿姨给了我们一张桌布,一个擀面轴、一团饼干面和一小勺面粉。我和妈妈先在桌布上撒了一些面粉,又掰下了一块饼干面使劲地揉。不一会,饼干面就由硬变软了,我又在擀面轴上撒了些面粉。这样,黏黏的饼干面就不会粘到擀面轴上了。我们再从擀面轴上取下擀好的饼干面,在用模具从面饼上卡上自己喜欢的图形,接着用各种颜色的果酱涂到饼干上,这样做好后就放到烤炉里。
过了一会,一股诱人的香味从烤炉里飘出,把整个屋子熏得非常香,我们的饼干烤好了!
我等不及就想赶紧品尝一下,阿姨告诉我们:“得等到饼干凉了才好吃呢。”我和妈妈只好耐心地等待。过了好一会,阿姨给我们一个精美的饼干盒。我们一边装、一边吃,啊!真是美味呀,自己做的饼干就是香!
篇4:中班数学《做饼干》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2、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为小兔做饼干
1、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从点心店买来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
2、小兔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3、引导幼儿用模具在泥块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油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4、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5、从幼儿所做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谁做的饼干多
1、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2、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为什么能做那么多。
3、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2次的操作结果做一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反思
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篇5: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做饼干》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做饼干》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为小兔做饼干
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从点心店买来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
小兔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引导幼儿用模具在泥块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油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从幼儿所做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谁做的饼干多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为什么能做那么多。
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2次的操作结果做一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反思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活动材料都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教师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篇6:“体操”教学的课后教学反思
进入小学,在体育学科方面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广播体操。作为教师而言,教他们从跟随模仿做到自己独立会做,的确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教得费力、学生也学得痛苦,不但学生学的没劲,连自己也有点绝望。教学之余,我经常反思,到底应该怎么去做才能皆大欢喜呢?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慢慢的,我摸索出了一些方法,通过在教学中实践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效果不断好转,学生渐渐的也不觉得枯燥,学习的信心也越来越强。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之前,我首先做的就是让学生去欣赏:看教学光盘----欣赏标准而优美的动作,观摩高年级同学做操-----欣赏整齐划一的场面……学生在氛围的熏陶下,从内心激发出了学习的欲望,愿意主动积极的去参与学习。另一方面,教学中也要注意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还有对学生厌学的心理要有对策,不能强行安排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而是从理解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师生和生生彼此间的交流,能使教师很快融入孩子们的世界,走进学生的内心,促使学生对广播操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融洽的氛围中,学生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并积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地进行广播操学习。
2、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
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应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渗透新课程的改革精神,课堂教学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低年级广播体操教学而言,教师的动作示范是很重要的。以前自己在做完整动作示范时,只做镜面示范,忽略了背面示范与侧面示范,其实应该让学生从各个角度看清动作姿势,要知道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相当关键的。还有以前主要是采取集体教学,一堂课自始自终是同一个队形,学习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我改变了策略,示范注意了多向性,经常变换学生的方位,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的仔细,学的扎实。再有就是集体教学注重分组练习,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学生在相互帮助合作下自行练习,老师依次对各小组进行纠正指导。。等整节操都学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欲望,同时动作质量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性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学习没有目的性……因此,广播体操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学练的习惯,让他们明白做操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从而从小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之终生受益。空间几何体教学反思广播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7:“体操”教学的课后教学反思
本学期一开学,我校就组织全校学习第三套新的广播体操,第三套系列广播体操的突出特点是动作幅度比较大,节奏加快,运动量明显提高。而且平均耗时 4 分 30 秒左右,这比前两套用时增加 50 秒左右。这套新广播体操广泛吸收广播操、体操、健美操、武术等方面的动作元素。其中,《七彩阳光》就有不少姿势模仿动物的动作。为了增强青少年体质,新操在运动负荷方面有了一定提高。学生如果长期坚持练习,可以改善和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对于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一些专家也认为,新的体操融入了很多现代舞蹈元素,使新操更加具有现代性。针对这一特点,如何让学生更快的学好这一体操是我们每个老师要解决的重点。
以往的体操教学都有学生反应枯燥,没意思,整堂课教体操的话学生的积极性也慢慢降低了。教学质量也不是很高,在这一学期一开学我也没有说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只是跟学生说看哪个同学 能像老师一样,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动作任务。如果完成好的话就可以参加下面的游戏活动,如果没有完成就没有机会了,在教法上我改用激励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分小组练习,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作出惊呀的表情,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广播操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做,回家也经常练习,大课间也在认真的做,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
在具体动作 的教学上,我反复的试做动作,并力求用简单明了的话让学生明白每一动作的要求,并要求学生自己喊口令,一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二来也让学生明白什么口令就是什么样的.动作。为提高动作速度打下基础。
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我发现只有设计好每一节课,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要求出发,充分理解学生,让枯燥的体操教学课堂换发出新意是容易做到的。
篇8: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做饼干》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做饼干》
教学目标
1、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印制饼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间的关系。
2、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块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印制饼干用的大小模具(瓶盖)若干
3、幼儿记录用的纸和笔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顶。
教学过程
1、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2、教师示范用模具(小瓶盖)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老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模具来印饼干。先看老师是怎样印的:先将一块橡皮泥放在大瓶盖内压平铺满,然后选择一个小模具(小瓶盖)在橡皮泥上面印压饼干。要求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饼干是完整的。印压3次后提问:你们印了几块饼干?
幼儿:3块
老师:猜猜看继续印下去还能印几块饼干?
幼儿:5块也有的说7块,
3、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饼干的数量与饼干排列疏密的关系。
老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和我一样大的橡皮泥,一样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请小朋友来印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第一次操作”格子里。
老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
4、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老师:同样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饼干,为什么明明印了5块?毛毛印了7块呢?
幼儿甲:明明印的饼干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儿乙:明明的饼干没有排好,中间缝大,毛毛的缝小所以印的饼干多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样大的底板中,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排列越紧,印的饼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越少。
5、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饼干,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模具印的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
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饼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饼干少。
6、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饼干的数量与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间的关系。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如何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
幼儿甲:用小模具做饼干。
幼儿乙:饼干排列紧密可以多做一些。
老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如果用泥工板做底板,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印饼干,会不会印的多呢?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泥工板上弄的`越薄(面积越大)做出的饼干越多。
7、游戏竞赛:争夺桂冠
教师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儿竞赛兴趣。
老师:看谁能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老师就把这顶桂冠戴在谁的头上。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冠军,引导幼儿讲述他的制作方法,将桂冠带在得冠军的小朋友的头上。鼓励大家课后要想出更好的办法争取下次夺冠。
教学延伸
在数学区域内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儿继续探索,进一步感知饼干的数量与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间的关系。
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观察,让幼儿充分体验自主学习,探索,记数的乐趣。
教学反思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活动材料都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教师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篇9:小学学做饼干日记500字
小时候,我最喜欢吃小饼干啦。它那诱人的香味,加上那圆圆的身子,显得又好吃又可爱,它是我有史以来最喜欢的小零食啦。我终于盼到了我亲手制作饼干的这一天。
一天中午,在妈妈的指导下,我们穿上了围裙,戴上了手套,准备开工了。我盛了五百克面粉放进大碗里,又加入一百克的清水。刚要和面,妈妈对我说要加黄油,饼干才会香喷喷的。我连忙切下一大块黄油,递给妈妈。妈妈熟练地打开煤气,把黄油放进锅里加热。只见黄油冒起了小气泡,一点点缩小融化,直到无影无踪,化成一滩金灿灿的油水。我又倒入了五大勺白糖,这样饼干才会甜蜜蜜的。很快,糖和黄油融合成了一体。
我把黄油倒进面粉里,又加入三只鸡蛋,和了起来。活着活着,我的手套也越来越黏糊,上面的面粉怎么扯怎么拉都弄不下来。智慧的妈妈嫣然一笑,说:“你不妨在手套上涂点食用油。”我赶紧按照妈妈说的去做,果然就轻轻松松地和完了面。
我拿出烘焙模具,制作了好多形状各异的小饼干,有可爱的小花,有小巧玲珑的巧虎,还有萌萌的小兔……真是惹人喜爱。我在刻好的小饼干上面撒上我最喜欢的杏仁碎,然后把它们放进烤箱二十分钟。过不多久,一股浓郁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我不由得垂涎三尺。只听“叮”的一声,终于烤好了。我把它拿出来,这些小饼干都膨胀起来,圆滚滚的,仿佛在对我微笑。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饼干,咬了一口。它是那么松脆,那么香甜,那么诱人,那口感真是沁入我的心田。直到现在,那味道还回荡在我的唇间。
篇10:小学学做饼干日记500字
“啊!好香哇!”刚走进教室的我,一脸疑问?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是老师在准备做饼干的材料。
“同学们先看老师制作,认真看,等会再由你们自己动手来体验。”开始了,同学们一蜂窝涌了上去,你挤我推,生怕看漏了某个动作。一个个瞪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先取出120克面粉,20克糖,30克黄油……”老师边做边讲解着。等老师全部示范完毕,就由我们亲自来体验制作了。
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位组长带领大家制作,我刚好被分配为一组的组长。我们按照老师说的步骤开始做,先取出120克面粉,20克糖,30克黄油和一个鸡蛋,开始打鸡蛋了,组里的同学都不敢动手,只能让我这个组长来打了,我把鸡蛋和其它材料一起倒在盆里,再搅拌均匀,然后就准备搓面了。事情进展得不是很顺利,当我们准备搓面时,发现面团全部粘手上了,我淡定的想了想老师刚刚在讲解时说的话,于是让组里的一位同学,再去拿两勺面粉来,倒在手上,摩擦几下,就这样解决了这个问题。
接着捏造型了,小吴同学捏了一只熊,很厚,别人问她为什么捏得这么厚?她笑着说:“因为熊的脸皮厚啊!”同学们一下子都被她逗笑了。
最后我们把做好的造型饼干,放进烤箱去烤,温度165度,需要烤20分钟。我们在一旁观察,发现饼干渐渐变大,颜色也慢慢变深,终于烤好了。同学们一个个像极了灰太狼看见小羊一样,口水都流下来了。教室里一下子充满了饼干的香味,香气像小虫子一样在我的鼻孔里乱窜。
看着眼前这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饼干,全部同学拍手齐声大喊:“饼干,我来了。”
篇11:小学学做饼干日记500字
我的暑假,总是那么丰富多彩,可以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畅游书的海洋,还可以泡在泳池里凉爽的游泳,但是在今天我还做了一件既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做美味的鸡蛋饼干。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吧!我从冰箱里拿出黄油和鸡蛋,圆滚滚的鸡蛋在我的手上摇头晃脑,似乎马上就会掉下去。我又在柜子里找到低筋面粉和玉米淀粉,盐和糖也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我先将黄油放到碗里软化,备用;再将鸡蛋黄和蛋清分离出来,打匀;又很仔细地筛一下面粉,如果不把面粉筛过,那么饼干就不会松脆美味了。
我又翻箱倒柜地找出打蛋器,将黄油搅匀后,加入糖粉和一丁点儿盐,我紧盯着双手。就怕手一抖,盐加多了,饼干就咸咸的,不好吃了。我紧张地盯着,将蛋液放进去,再次搅拌均匀。
最有意思的就是揉面团了,在液体中加入面粉变成面团,面团就像小时候玩的橡皮泥,一会伸长,一会缩短,一会变成竹竿,一会变成弹力球。下一步骤也好玩儿,将面团捏成长条,切成18等份,将每一份捏成一个个小圆球,用餐叉按出图案,然后放在烤盘上。我瞄了一眼烤箱,有点害怕,万一按钮按错了怎么办,饼干就会糊了或者半生不熟,万一烫手了怎么办,谁来帮我拿饼干呢?我越想越害怕,这时门外想起了钥匙插进锁眼的声音——妈妈回来了!太好了,我有帮手了。可是我又有些不知所措,妈妈会不会批评我呢,擅自做行动把厨房弄得一片狼藉。可是妈妈没有批评我,反而表扬了我。她说我是爱动手爱动脑的小朋友。在妈妈的指导下,我成功地将饼干放进了烤箱。
叮……听到烤箱的“尖叫声”,我马上赶到厨房,站在椅子上,欣赏自己的成果。我小心拿出饼干,挑选出最好看的一块饼干,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太美味了!
篇12:小学学做饼干日记500字
“哈哈!放了几百年的食材料终于派上用场了!”妈妈大笑道。
这天,妈妈心血来潮,拿出了老早以前买的食材,要按网上的教程做饼干。作为“多管局局长”的我坚定抛弃了作业,跑过去和妈妈一起做。
“75克黄油,50克糖粉,打发!”多管的我一把抢过妈妈的材料,做了起来。
黄油和糖粉好像很喜欢对方,你抱我,我抱你。在我不停地搅拌下,它们越抱越紧最后竟融合在了一起!
“然后,加入蛋液50克,继续搅拌!”一开始,黄油和糖粉的混合体总是排斥蛋液,好似冤家。可是在我暴力的搅拌下,它们又渐渐地接受了对方。嘿嘿,看来我还当了回和事佬嘛。
“撒低筋面粉155克,搅拌均匀,揉成面团!”面粉从漏勺里慢慢落下,淡黄色的混合体上浮现出一层“糖霜”,真像下雪呀!在我不断搅拌和揉捏下,混合体把那些小“雪花”给吃了,升级为面团。
“把面团擀扁,用杯口扣出饼干形状!”我用擀面杖慢慢地把面团压扁,面团很听话,没有大哭大闹,好像还挺享受这次“按摩”呢。接着,我拿起杯子在这个“假大饼”上扣出了一个个图形。
接下来就是自由发挥时间了。我用掺了可可粉的面团做了些小猪的鼻子、小狗的耳朵、猫咪的胡须、熊猫的眼睛……不一会儿,“大猪头”、“大狗头”、“大猫头”都做好了,放进烤箱里晒了个太阳,就可以吃啦!
哦,你说一开始兴致勃勃的妈妈好像没有事情做了嘛。那这样,我“多管局局长”大发“慈悲”,把洗碗的任务交给她吧!
篇13:《小老鼠做饼干》语言教学方案
《小老鼠做饼干》语言教学方案
设计意图:
我们都知道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我选择儿歌《小老鼠做饼干》这个内容是因为这首儿歌有趣,富有游戏化的情境,凭借其富有情趣、朗朗上口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体现了“趣中求效”的理念。我们平时的儿歌教学都比较呆板,大多是以图片或是图谱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整首儿歌。但本次教学活动,我就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游戏的情境中让孩子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情趣,并能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体验表演的乐趣。当然在学会儿歌的基础上我还鼓励孩子们运用简单的句式进行创编,使孩子从始至终沉静在做饼干的氛围中。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情趣。
2.能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片锅若干(教师一个,幼儿人手一个),实物锅一个,内有饼干。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1.猜谜:有个动物,它有尖尖的脑袋,细细长长的尾巴,会“吱吱、吱吱”叫,你们知道是谁吗?今天,老师请你们扮演小老鼠,老师扮演老鼠妈妈。
2.师幼互动,扮演老鼠妈妈和小老鼠。
3.讨论做饼。
(二)学念儿歌:理解并掌握儿歌内容
师:妈妈这里也有一个大锅子,我把小老鼠们说的方法来试一试吧。
1.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诵:小老鼠做饼干,咕噜咕噜--啪;搅一搅,拌一拌,咕噜咕噜--啪。
2.师:这么美妙的香味传出去,被其他的小动物闻到了,谁闻到了?(小狗)小狗想吃香香的饼干,我们给他做一块吧。
3.师幼继续帮小动物做饼干。
小狗想吃香香的饼干,边做边说:“香香的饼干做出来!”
后来又被谁闻到了?(小鸭)小鸭也想吃饼干,小鸭这个饼干是什么味道的?学说“脆脆的饼干做出来!”
还--遇到了谁?小猪也想吃饼干,学说:“甜甜的饼干做出来!”
(三)情境游戏:进行儿歌创编
1.幼儿炒作平底锅集体创编儿歌:小老鼠做饼干,咕噜咕噜啪,搅一搅,拌一拌,咕噜咕噜啪,xx饼干做出来。
2.相互交换锅子,做不同的饼干。
(四)延伸活动:品尝饼干
分发并品尝饼干,回到活动室。
篇14:其实还有另一个舞台--体操教学反思
什么是体操的美?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一种在腾挪闪移之间展现出一种动感的柔美。而个人一直坚信不同的运动员所表现出的体操的美绝对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因为个人经历的不同以及文化修养的深浅所形成的对于体操的美的看法肯定不同。于是,对于象张楠这样只有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体操的全部内涵显然不是她这个年龄所能够完全读懂的。而象霍尔金娜这样已经24岁的运动员来说,经过了数次大赛的沉淀,对于体操的真正迷人之处已经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这也许就是一个老将和小将的真正不同之处。也许,象霍尔金娜这样到这么大的年龄还能够出成绩的运动员在体操界确实是一个异数。但是,我一直坚信中国以前那些迅速被年轻人挤走的所谓老将们的能力肯定还没能完全展现。
总是感觉霍尔金娜在那群只有背包般大小的孩子们中间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不是因为她的成绩而是因为她在那举手投足之间无意流露出的魅力。虽然,许多年龄很小的运动员也在做同样一个动作,但就是感觉她们只是在按照规定做而不是在展现这个动作所包含的某种内涵。小队员们只是在比赛,而显然霍尔金娜的状态就不一样,她是在诉说,是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在倾诉自己的内心。随着音乐的抑扬顿挫,她完全沉浸在对于体操完美的诠释中。这可以通过她脸上那或喜或悲的表情中可以窥到。而其他年轻运动员的表情显然就僵硬许多。
很多亲眼见过霍尔金娜的人都说她其实并不漂亮,但是他们(她们)总是搞不明白为什么只要霍尔金娜一上比赛场,她的魅力就能够震慑所有的人。其实这种魅力就是体操给霍尔金娜带来了。她读懂了体操,读懂每个动作所代表的含义,并且能够用自己的动作完全展现出她的个人理解。于是,在一连串犹如蝶舞的演绎后,人们被折服了。而这些是在霍尔金娜年轻的时候所不能够体现的。那时,她和现在的小运动员那样只是一个运动员而不是一个诉说者。
在现代体操不休止地追求高难度时,许多教练和队员都会忽视对于这种体操内涵的揣摩。而老队员因为自己身体的限制许多高难度动作不能够完全表现出来,于是她们(他们)很快就被淘汰了。而小队员虽然可以做出一系列难度极大的动作但是已经没有任何内涵的美所能够体现。其实,我们也不能奢望一群小屁孩们能够对体操理解地那么深刻。用句耳熟能详的话就是这不符合客观事实嘛。
显然,现在指望人们不去追求高难度是不现实的,但我还是希望体操场上能够留给老队员们一片天空,一片展现体操真正内涵的舞台。有句广告词说的好:“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我坚信在难度之外,体操还有另一条路可以展现它的迷人之处。难度是悦目的,但是内涵却能够悦心。
★ 教案蚂蚁
★ 美术课彩虹教案

【《小饼干做体操》教学反思(通用14篇)】相关文章:
健康教案中班2022-04-30
贝贝班教育随笔三月份2022-12-15
以精彩的六一为题的作文2022-12-05
少儿声乐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2022-08-29
家长会园长的发言稿2024-01-25
大班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2022-12-13
第三个月的育儿方案2022-10-23
大班综合教案:《我会复制》2024-02-27
大班幼儿教师的个人工作总结2022-08-04
《你一定会听见的》语文教案设计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