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自觉反思中学会教学(精选6篇)由网友“qzhgkj”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师在自觉反思中学会教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教师在自觉反思中学会教学
教师在自觉反思中学会教学
中国教育报 -10-12 陈世琴
曾有这样一个比喻,说“老师就像用以识别地图的图例。”老师必须解释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出现的标志,使学生不断地追求、探索和获得。从表面上看,这是对老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表白,细究起来,却包涵着另外一番深层的含义:老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才能适应教学中时刻变化的新情况,才能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中的每一个标志,才能做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如今,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界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让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发展自我,提高自我,是关乎教师能否在教学中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关涉我国教育能否实现“素质教育”转向的现实问题。针对此,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评审了一批关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并结册出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书,就是一本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发展自我的教材。
一个教师在生命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一个教师的发展则需要用心去努力达成。教师必须认清这一观点,具备一种自发学习和研究的意识,而不是在社会要求下的被动发展。按照该书中的观点,就是教师能够进行教学反思,即要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老师,就可以成为反思型的教师,从而形成优秀的教师品质。反思型教师要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并及时地把思想变为行动。像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一样,教师也要能够在反思中“学会教学”。
其中,自觉性的反思行为是教师应该具备和坚持的。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好老师。通过反思可以及时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该书还就教师反思活动,举出了具体的`叙事研究个案,加强了该书的可操作性,让教师有可资借鉴的范例。这也是该书的一个明显特点。教学反思的方法和过程其实也很简单:教师在每日教学结束后,进行简单的反思日记记载;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观摩,并描述教学情境、交换意见;最重要的也是最能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一步是,教师要对他们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反过来再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并形成一种有意识地进行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
教师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在不断的充电过程中,完善师德人格,提高专业素养,在学生成才的过程中做一幅标准的“地图图例”。
篇2:提升教师的专业自觉的教学反思
提升教师的专业自觉的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却常常处于“被反思”的境地。以园本教研为例,执教者说课后,常常会自觉地等待着来自他人的评价,这里的他人包括同伴、园长。尤其当园长发表观点后,不管园长评得在不在理、到不到位,执教者大多会“照单全收”。究其原因:教师与园长之间的话语权不平等,教师缺乏一种安全感,怕自己说错或者表达的观点与园长不一致,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被反思”“被评价”,使教学后的反思成为了权威的“独自”,专业的自主性、反思的独立性受到抑制。
这种现状亟待改善。作为一名园长,我常常会思考,教师的专业发展贵在自觉,如何确立教师作为反思主体的意识,自己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从“独白”到“对话”或许是一种有效的对策。
小Z老师是一名有着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在我眼中,她聪慧有余、自信不足。这天,她执教大班数学游戏“站圈”,邀请我去看课。
小Z老师对本次游戏活动设定的目标是:
1.发现人和人之间有很多相同与不同之处,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理由。
2.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商量与合作。
预设的玩法是:
1.全体幼儿分成A、B两队进行竞赛。 A队幼儿先商量,然后按某一不同特征将队员分成两组,分别站在红圈和绿圈中。 B队幼儿则仔细观察,找找站在两个圈里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并猜出A队是按什么特征来站圈的。
2.两队轮换,B队站圈,A队猜。一轮游戏结束后再开始新一轮的游戏。
设定的游戏规则是:
猜对得1分,猜错或重复另一队已出现过的“不同”不得分。
游戏进行中,两队出现了2比1的比分,A队领先。这时,轮到B队寻找“不同”,当A队的队员分别站入两个圈后,B队的队员观察后开始猜测:
“你们是按头发长和短的不同来站圈的。”
“不对! ”A队队员回答。
“噢,你们是按衣服上有没有领子来站圈的。”
“也不对! ”A队队员得意地回答。
一连两次猜错,B队队员再一次仔细地打量两个圈里的A队队员。
现场鸦雀无声。
孩子究竟是按什么不同来站圈的呢?我也纳闷了,视线在两个圈的孩子间游走,我极力想发现其中的“秘密刀。
第三次猜测也以失败告终,小Z老师询问A队队员:“你们到底是按照什么不同来站圈的呀?”
“告诉你们吧,我们是按衣服颜色的不同来站圈的,衣服上有粉红色的人站红圈,衣服上有蓝颜色的人站绿圈。”菲菲得意地说出了答案。
话音刚落,B队的成成马上激动地冲到前面,用手指着绿圈中的佳佳说:“错,错,错!你们看,佳佳衣服上也有粉红色呀!”
大家朝成成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佳佳蓝色的裙子上绣着一朵朵粉红色的花。
“耶!”B队队员欢呼起来。
菲菲反应极快,提议:“那让佳佳一只脚站在红圈里,另一只脚站在绿圈里吧!”
这个急中生智的办法真不简单!好聪明的菲菲!我情不自禁地为她叫好。
可是,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小Z老师并没有回应菲菲的建议。
哎!青年教师的教育机智欠佳,互动回应缺乏策略。我心里暗暗嘀咕:小Z老师错过了幼儿闪现出的智慧火花,实在是太可惜了!
游戏依旧继续着,之后没有再生枝节,按照小Z老师预先的设计一步步顺利地进行着,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游戏结束后,小Z老师满脸笑意,看来对自己的执教很满意。我和小Z老师就游戏中的小插曲开始了对话。
“菲菲提出的建议,你听见吗?”
小Z老师不紧不慢地答道:“听见了。”
听见了为什么没有反应?你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一次促进孩子积极思维的机会?质疑一个个快速地在我的脑海中闪过,差点就从嘴里蹦了出来,要冷静,别激动!我一个劲提醒自己,如果我的想法一旦脱口而出,必定会阻碍小Z老师的自我反思。
我们常常说孩子能想的问题,让孩子自己想。同样,教师能思考的问题,也应该让教师自己思考。于是,我决定暂时不摆观点,先听听小Z老师自己是怎么想的。
我放慢了语速,平静地问道:“那你为什么不回应菲菲的提议呢?”
小Z老师告诉我:“当时我听到菲菲说的是‘站在两个圈的中间’,我想,如果孩子既不站在红圈,也不站在绿圈,而是站在两个圈中间的话,游戏就玩不下去了,因为游戏的玩法是按某一个‘不同’来站圈,运用的是按某个特征分类的关键经验,所以当时我没有回应她。”
显然,小Z老师执教时,紧扣的是“分类刀这一关键经验,当她判断菲菲的提议不属于今天游戏所要达成的目标时,选择了不予回应。这是她基于游戏目标的价值判断做出的行为。
“哦,原来你是这么想的,但是我听到菲菲并不是这么说的,这样吧,你今天回家先去看一遍当时的录像,听听菲菲到底是怎么说的?如果让你当场回应的话,你会怎么做?等你看好了、想好了,我们再来讨论。”
小Z老师当场听到的菲菲的提议与旁观者听到的有出入,如果她听清楚孩子的话,她会如何做呢?是回应还是不回应?如果回应的话,又会说些什么呢?她到底能不能看出端倪,悟出一些什么来呢?我决定耐心等候,并拭目以待。
第二天,小Z老师来找我,这一次,她显然是有备而来的。
小Z老师略显紧张地说:“我看了一遍录像,菲菲当时说的是‘那让佳佳一只脚站在红圈里,另一只脚站在绿圈里吧’。”
“如果让你当场回应,你会怎么做呢?”我追问她。
小Z老师依旧有点紧张:“菲菲这个分法其实超出了我预设的分类目标,她可能认为佳佳身上的裙子既有粉红色,又有蓝色,站在两个圈的中间才是最正确的做法,这个提议涉及到了交集,但交集是大班下学期的内容,现场只有她一个人这么分,而且她的分类方法其他孩子不一定理解和认同。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回应呢?”
她的判断没错,这说明她对分类内容序列的把握是到位的,一个孩子的经验并不等于全部孩子的经验,这话也在理。小Z老师的言下之意是,不回应是最好的办法。好一个小Z老师,把皮球扔给我了!
“不理睬菲菲是个最简单的办法,反正也不影响游戏的进程,对吧?”我笑着说,“但是如果回应,大多数孩子的认知还没有达到与菲菲相同的水平,确实不一定能获得好的效果。对此,我也没有现成的答案。不如,我们去问问大家,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我还是没有急着把答案和盘托出。
要机智地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把握好回应的度,是小Z老师在活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也是她当前需要提升的专业能力。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将有助于小Z老师提高对数学教育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之价值的认同。我决定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让同伴的互助促进小Z老师进一步的反思。
教研活动时,全体教师观摩了小Z老师的教学活动录像后,围绕“该不该当场回应菲菲的提议”进行了讨论。讨论很热烈:一部分教师的想法和小Z老师相同,认为并不需要当场回应;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应该回应,理由是:对菲菲提议的分析与揭示一方面有助于保护和鼓励菲菲思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激活更多孩子的思维,让他们尝试去理解菲菲的想法,并做出思考和判断。让孩子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产生质疑、拓展思路、解决问题,这不正是我们开展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吗?
小Z老师在听取了两方面的意见后,认同了“回应派”,但如何才能做出适宜的回应呢?她表示,得再好好琢磨琢磨。
这次集体研讨为小Z老师上了生动的'一课。由于时间有限,大家并没有充分地探讨回应的策略,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刀,这个难题还得靠小Z老师自己来解决。我们相约,等她想好了再交流。
又过了一周,小Z老师兴高采烈地来找我。
小Z老师微笑着说:“我想到了一个回应的办法,你听听看,我的办法好不好。”
我流露出赞许的神情:“这么快就想到办法啦?说来听听。”
小Z老师娓娓道来:“先让菲菲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一只脚站在红圈里,另一只脚站在绿圈里’,从她的解释中,我可以判断她的提议是否涉及到交集。”
“对哦,先要知道菲菲到底是怎么想的,让她把想法说出来,这很重要!”我也表示赞同。
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让孩子的内部思维外化,是了解、理解孩子的关键。小Z老师,你真棒!我由衷地为她的进步感到高兴。
小Z老师继续说:“如果菲菲是因为佳佳的衣服兼具粉红和蓝两种不同颜色而提议的话,我就会让其他孩子来说,觉得菲菲的提议有没有道理,是否赞同。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菲菲的提议,我可以把两个圈往里拉,使红圈和绿圈交叉,形成第三个圈,让大家来说说,佳佳应该站在哪里,为什么?我想,当孩子直观地看到两个圈拉拢、交叉后,可能会提出,佳佳应该站在两个圈圈交叉后的空地上,因为佳佳衣服上既有粉红色,又有蓝色。”
我的眼里流露出欣赏的目光。
小Z老师是个富有热情和智慧的青年教师,她的想法比我原先设想的更直观,也更容易帮助孩子理解交集的意义,真是了不起啊!
我表扬她:“你的这个辅助动作能直观地帮助孩子理解,有创意!”
小Z老师感受到了我的欣喜,变得更自信了,她接着说道:“在解决了这个小插曲后,我还要引导孩子按照游戏的玩法继续玩下去,这样既解决了菲菲生成的问题,又强化了孩子仔细观察、寻找不同的意识。”
我继续鼓励小Z老师:“你的回应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我欣赏并认同,希望你今后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想法,使师生互动的教育机智更成熟,让孩子的思维获得更充分的发展。”
我很庆幸,没有以自己的想法来替代小Z老师的思考。别小瞧了青年教师,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我和小Z老师关于“站圈”活动的教学反思的对话就此告一段落,对话的过程不仅推进了小Z老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对我而言也是一次生动的教育:
1.不要妄做教师反思的“代言人”
在行政管理方面,园长的职位高于教师,但在专业发展方面,教师与园长享有同等的权利,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因此,在就专业问题而展开的讨论中,“反思什么、怎么反思”应该是教师自己的事。无论是与同行的对话还是与园长的对话,最终都需要教师自己反思、体悟才能触发理念的变化和行为的优化,园长切莫做教师的“代言人”,要放手让教师思考、发现并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当然,青年教师对自我实践的反思可能不到位,具体表现为:发现问题的敏锐度较弱,解决问题缺乏适宜的方法。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他们“被反思”的理由,相反,越是反思不到位,越是要解放他们的头脑,通过引导、启发,鼓励他们紧咬问题不松口,不断否定与超越原来的想法,形成独立思考、判断的反思能力。因为,与反思的结果相比,不断主动思考,经历徘徊、摇摆,最终释怀的过程更重要、更可贵!
2.要学会做教师思想的“接生婆”
专业发展贵在自觉。在园本教研中有三个要素: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个人反思指向主体,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指向客体,只有这三个要素协同作用,才能真正促进教师教育行为的优化,而对话则是连接主客体的纽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园长要善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思想,循循善诱而非一锤定音,在平等的对话中倾听、理解教师对教育价值的理解与认识。当教师有困惑、方向未明时,园长能耐心等待,为教师持续、深入的思考留出充分的时间,并运用提问、追问等策略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与自我的对话,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聚焦问题、解决问题。
“独自”或“对话”,“授人以鱼”或“授人以渔”,如何把握适宜的度,这也是园长说话的艺术和要旨。
篇3:中学政治教师教学反思情况问卷调查
中学政治教师教学反思情况问卷调查
关于教师教学反思行为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教学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反思的意识,不断给自己“挑刺”,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
日前,针对《教师课堂教学反思行为缺失研究》的主题研究,我们这个课题研究小组对部分农村教师和城区教师的教学反思行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数据统计
12月4日,我们课题组成员对本校的政史地组13名教师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设计选择题27题,参加调查人数13人,收回问卷13份。
二、分析报告
本次调查问卷的27道选择题,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① 对教学后的反思。(1、2、5 25 26 27)
② 几种常见教学反思看法的感想。(3、4、8、9、11)
③ 自己教学方法的思考。(6、7、10、12 15 16 18 20 23 )
④对教学反思概念的理解13 14 17 19 21 24
第1、2、5、25、26、27 题属于第一方面内容的调查。它反映了老师们对教学后的反思。教然后而知不足,教学后的反思会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调查问卷中,13名老师对这6个问题的选择大致相似,其中对B回答“很少”选择的共有9人,占69。3%。选择A回答“总是、都”的有3人,占20.2%。这说明在老师中具有相当大部分老师怀着对教学反思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是很深入。每节课后,大部分老师对为什么课堂气氛不好?学生对其课为何兴趣不大?为什么其任教的班级成绩不理想?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教案?什么样的作业才算是好作业?什么样的试卷才是好试卷?等等问题,没能较好地上升到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这一高度认识,被调查的教师在工作中是有教学反思的,但并不是天天有,堂堂有,而是时有时无,没有坚持这样做下去。
在第二方面内容的调查中,很老师对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较认可,只是诸多原因没能“总是”坚持去做,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关于“教学反思行为”的看法,持“基本正确”看法,他们也许认为在诸多教学行为方式中,反思行为不过是一种尝试而已,不能说是实施教学课程新理念的唯一方式。对于如何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如何达到一个满意效果?他们只是基本上认同教学反思这一模式。
第三方面,对于自己教学方法的反思,在6、7、10、12、15、16、18、20、23九个选题的中调查结果与第一方面内容问卷结果基本相似,13名参加调查的老师选B“常常”的有(2)人,占(15)%。大部分老师,有的时候只是单纯的反思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没有考虑到更多的方面,诸如对于课堂活动的展开、对于课堂中教师角色的把握方面、对课堂环境的营造以及对教育技术的'运用等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没能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
三、小结
通过13份调查问卷,大部分老师都很认同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大部分老师虽然有这种认识,但并不是天天有,堂堂有,而是时有时无,往往不容易做到坚持。因此,要想更好地进行教学反思行为,首先要在思想上,进一步提高大家的认识。其次要贵在坚持。不仅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教学反思,还要认真做好课后思、周后思、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和期末思,不断用新课程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篇4:中学毕业班物理教师教学反思
中学毕业班物理教师教学反思
经过一年的复习教学,送走了又一届高三学生,回想这一年来的工作,我觉得反思使我的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成文如下:
一、反思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
我所教的二个班基础都比较差,尤其是十班,我是在高二才开始接手的,是整个年级最差的班了,原来的物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紧张,学校考虑到这一点,把我从最好的十五班调到十班,学生的力学学习得太差,好几次在讲例子时,学生就说听不懂,也就在班主任面前说某老师教来我听不懂,要求与上位老师一样,换掉,我当然不知道其中的理由,后来才知道,我在解题时中间有一个计算步骤我省略了,我以为学生没有问题,就一个数学运算应该没问题,可哪里知道这个班的学生天生就习惯接受,自己从不主动去思考动手解决问题,我开始反思,怎样才能使学生听得懂?做得来?原来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必须从简单的、基本的抓起,于是,我决定,少而精的讲例子,每讲一个例子,得每一步在黑板上板书,然后针对学生的水平做一个类似的题目,渐渐地学生学会做一些题目了,也就不觉得听不懂了
二、反思教学困惑,形成教学论文
在复习动能定理时,常常遇到连接体问题,要学生对多个质点运用动能定理,公式多,学生感到拿手,经常出错,于是我想;能不能使问题简化呢?在高中阶段,常常是连接两物体的力的功的代数和为零,我想到把多个动能定理的公式相加,消去了连接物体的力的功,得到质点组动能定理,把它介绍给学生,说明它的适用范围,学生很容易掌握,于是我把它形成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高中数理化》1期;在讲振动和波动时,学生对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容易混淆,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经常出错,而近几年又经常考振动和波动相结合的.题,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区别呢?我反思后写了《正确处理振动和波动的内在关系》一文,发表在《高中数理化》十期上,像这种类似的反思很多,我发表十多篇反思形成的文章,通过反思文章,使学生的知识难点得到了突破。
三、反思思想方法,培养建模能力
在总复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务必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表面看,这似乎与知识的复习不搭界,其实这才是一项更高层次、更高效率的复习方法。那么,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好好小结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一些:例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当然,也还有其它一些属于更巧、更简捷的思维方法。然而两者相比,我主张更要关心基本的常用的思想方法。
这些思想方法,一般说,在复习课上老师都会提及,一些写得好的参考书中也会有介绍。同学们在听课和中除关心知识点之外,务请注意这些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要好好消化、吸收,化为己有,再在练习中有意识运用,进一步熟悉它们。此外,在讲课中,要讲清怎么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物理量等等。这些,都是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有价值的东西。实践告诉我们,在高三学年,同学们毕竟比高一、高二时有了更强的理解能力,有了更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优势。一旦领悟掌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发挥出比老师更强、更敏捷的思维能力。
四、反思教法,听同事授课相互交流
在复习教学中,经常感到复习课上法单一,没有新意,为了防止长时间的教学方法的单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高三的几位教师采取了经常听课的方式,只要有时间,就去听同行老师的课,不分场合,不举形式听随堂课,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取他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听他人是怎么上这些内容的,自己是怎么上的,自己的课有什么不足,别人的课有哪些优点,下一次在上这里时我要怎么上才好,通过这样的相互听课,相互学习,提高自我,提高复习课的质量。
五、反思作业训练规范练习
练习在总复习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力求规范地解题是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说务求做到两条:
①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不少同学常从生活经验角度去解物理题,比如用动能定理时习惯从功、能的数值上加加减减来得到结果,而不问列式的物理意义。这种不规范的混乱的思维方式,只能使认知水平停滞在生活经验的层次上,正是复习中一大障碍。物理学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像动能定理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过程及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然后区别各力做功的正、负,再搞清过程的初态和终态,最后按外力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列出方程,这之后的代数运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一定会上升到新的层次。
②要将题做完整。我接触过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或整理到代数式但懒于代入数字运算等,都不肯将题解到底。他们之中不乏最后失败的实例,均因为他们没有从日常的练习中得到收益。许多物理题,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再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双基知识及个人的素养和能力,都是要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进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不断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实,最后必定导致复习工作的低效率。教学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会有所进步,也只有学会反思的教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不断反思的教师,才会获得学生的喜爱,才会立于教学不败之地。
篇5:教师如何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教师如何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从步入教学领域到现在,弹指间,数载光阴一晃而逝,从开始教学的第一天我便在课后总要想想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收获的大与小,哪些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妥当,哪里如果换个方式讲的话效果会更好。慢慢的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每节课后都要去回顾,而且时间也越来越长,回忆的细节也越来越多,日积月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日子的渐长,我渐渐发现课后的教学反思的好处所在。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好像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能否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一个教师进取心、责任心、勇气和意志力的表现,是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好教学新理念的决定因素。教学反思被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学反思应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表现、学生学习的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全程的反省、思考。
教学反思虽然这么重要,在现实教学生涯中,我们好多处在一线的教师却忽略它的作用。课后多数教师一般都会在内心回想自己在这一堂课中的得与失,但很少有人提笔动手把当时的想法真实、及时地记录下来,其实,他们都意识不到,自己错失了一次学习与提升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机会。因为教学反思要与教学同步进行,及时记录每节课后的发现和想法,及时分析收集到的教学信息,及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和鉴别,这样受益会更大。而教学反思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教学反思是收效甚微的。
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推及到教学中,反思有着更为深厚的内涵。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提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一名教师的成长有多么重要。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工作回过头来总结,坐下来反思。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实践出真知”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以理论经验为基础,教师反思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然后进入到反思环节。也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接着是观察分析阶段。教师的这种循环往复的反思过程会给教师带来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让教师自觉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权。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数直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这个阶段是教师发现问题后,从而解决问题的阶段。因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
通过我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教学反思”给我带来的`好处。
一、回顾课堂,总结得失
我们每位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每节课给我们上课的感受不同,因而我们得到的经验教训也不同,及时总结记载下来,可使自己在日后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突破点。
二、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132班课上,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活动剧历史课。那次,我让学生自己查资料熟知当时的历史情节,同时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八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活动剧的节目草草收场……学生讨论也不是那么激烈,甚至好像没话说,这节课结束后,我深刻反思,最后总结,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不很透彻,分组讨论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而且不能自由结组,平时关系不错的学生坐在一起,只是谈天了。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三、学生沟通。及时交流
为了体现民主、平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我在上第一节时,让每一位同学写一下自己心中的历史课和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他们写好后,我会总结和整理,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更好地为历史教学服务,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记得今年毕业的高三学生说:“老师,我可不可以课堂上叫你老师,课余叫你芳姐。”我笑着说:“可以啊,那你可把老师叫年轻了。”事实上,在校的三年里,活泼的那几个女学生真的在课余一见到我就叫“芳姐”,我也干干脆脆地答应。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它有利于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素质,从一个“教书匠”发展成一个“教育家”!更理解了经验+反思=成长。
总之,实行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自我提高的前提,它能将课堂上的意外收获,得心应手,一吐为快;它能把难于宽释,鲠骨在喉的失误记载成文,作为前车之鉴;它也能让感性的实践升华成理论性的经验,从而得到更深刻的历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来源:中国论文网 www.xzbu.com/9/view-927790.htm)篇6:中学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语文课反思
1、一节课,要想出彩,必须有“精彩点”,然而“精彩点”究竟在何处?自己要做到心中有谱。
2、课件上打的东西应该要尽可能少而概括。
3、最后在做总结拓展时候,能不能上升到“人类忧患”、“生命”等层次,做一些人文化的思考,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祝福》里面,对祥林嫂的悲剧就可以设置这样的话题:祥林嫂的悲剧,除了社会原因外,有没有她自己的原因?答案可以自由度大一些,比如引向“做一个精神自由的人”这个话题。
4、提问的学生不宜过多。过多,则学生失去“新鲜感”,容易疲惫,课堂的节奏也因之变的松弛。
5、很多时候容易忽视“整体感知”这一环节;
6、要“以读显情”,应该通过多读来“悟”。“课堂上响起读书声”应该作为一个理念去执行;
7、学生很少做笔记。有一些“成熟”、公式化的东西,应该让学生记下来,以免导致“心中有意,笔下无词”。
8、在引导学生赏析诗词时,应该注重“艺术手法”的总结。
9、要设置一些“主问题”,方便学生讨论。
10、让学生写东西的时候,写了一定要有展示。
11、平时要培养“大奖赛”的意识。
12、讲课时提问题不够清晰,问题模糊,语言不够规范,有时候不能学生“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13、细节之处应该注意打磨。比如《祝福》中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到底有何区别?老师自己应该先查清。
14、用课件做“合作探究”环节时,老师最后做总结的语言尽量不要用课件显示,显示出来就没有分量了;
15、在给学生做示例时,不要讲太多无关的,以免冲淡了主题。比如讲《祝福》时,让学生“给祥林嫂写挽联”时,出示鲁迅、刘和珍等人的挽联做示例,老师只需引导学生总结出“挽联”本身的要求,比如“写挽联,要嵌入人物的经历、性格特点及当时的背景”,而不应该用太多的“情感熏陶”冲淡主题。
16、“以学生为主体”始终做得不好;师生互动要更多一些。
17、上赏析课时,“美读”这一块做得相当不好——朗读功力不行,乃一大弊病;解决办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平时可以跟着播音员、电影艺术家的录音多练习;叶圣陶、韩军在阅读方面有很多好经验,可以借鉴;在注意语调、语速、重音,给学生做好指导;
18、“紧扣课本,反复品味”这一块需要加强;
19、字体不行,板书混乱;要设计一个好的板书。
20、有时“赏析”完了,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方法,导致“没有抓手”;
21、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往往不够;
22、设置问题要注意详略得当,分清主次,展开重点;
23、讲小说时,如果能有“类型化”意识,比如分析《祝福》中的人物形象,要是引导学生把人物分成几类,分类概括,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当然,“如何分类”倒是一门真正的学问。
24、在组织学生回答的时候,要有“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意识;;还应该有一个“方向”——在引导学生质疑、回答问题或者点评学生答案时,要引导学生往“重点词、重点句”的方向发展;
★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 反思的重要性
【教师在自觉反思中学会教学(精选6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反思2023-01-19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2023-09-22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2023-08-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学会学习2023-04-23
教师的成长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2023-11-04
心得体会:校本研修心得体会2023-05-16
初中教学反思的制度2022-09-08
初一数学期末教学反思2022-10-28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论文2022-07-20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学期计划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