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感》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27 07:48:34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感》教学反思(精选12篇)由网友“k9999k”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感》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感》教学反思

篇1: 《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感》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感》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课是以音乐为主体,智育为脉络,德育为灵魂,把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情感上、性情上、道德上、道德情操上起感化作用的素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启迪学生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把德育教育渗透于音乐教学法之中不可忽视且势在必行。

我校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工作中,主要是要借助于教材中的作品,用优美的音乐旋律去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尚情感,而达到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等德育教育的目的。

一、把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第一册第一课《开学了》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与礼貌教育。上学的第一天,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来说都是极为兴奋的一天。我通过教唱歌曲、主题讨论等形式对进行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学校、从小要树立远在的理想、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礼貌的教育。培养学生对新学校的热爱,提高凝聚力。

二、利用优秀歌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我们首先通过谈话式导入新课:学校每周一早上举行什么仪式?讲讲自己见过的升旗仪式,谈谈自己的感受。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介绍有关的国旗知识,教育学生要懂得国旗的含义和重要意义,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的学习环境,并要求同学们在升国旗时神情专注而庄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真挚情感。

三、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性情。

富有激情和美感的音乐能深深敲击学生的心灵。《如果你高兴》这首歌是一首轻松、愉快、有动作参与活跃课堂的歌曲。根据四段不同的歌词,分别作出不同的动作,“拍拍手”、“弹弹舌”、“拍拍腿”、“跺跺腿”给孩子们带来乐趣。让唱、动、奏混为一体,将学生带入兴高采烈地尽情拍打的欢乐天地。培养他们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

四、培养团结协助的集体精神。

在音乐课中很多时候是需要学生的协助,如歌表演、乐器合奏等,我们要求他们有纪律,听指挥、配合好表演,从而养成团结协助的集体精神。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了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像音乐教育家贺渌汀说:“一个人有了一定的音乐修养,不但不会妨碍他的专业,还会使他的思想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在音乐教育中让学生把知识准确地掌握、充分理解作品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做人。唤起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篇2: 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课是以音乐为主体,智育为脉络,德育为灵魂,把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情感上、性情上、道德上、道德情操上起感化作用的素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启迪学生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把德育教育渗透于音乐教学法之中不可忽视且势在必行。

我校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工作中,主要是要借助于教材中的作品,用优美的音乐旋律去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尚情感,而达到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等德育教育的目的。

一、把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第一册第一课《开学了》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与礼貌教育。上学的第一天,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来说都是极为兴奋的一天。我通过教唱歌曲、主题讨论等形式对进行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学校、从小要树立远在的理想、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礼貌的教育。培养学生对新学校的热爱,提高凝聚力。

二、利用优秀歌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我们首先通过谈话式导入新课:学校每周一早上举行什么仪式?讲讲自己见过的升旗仪式,谈谈自己的感受。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介绍有关的国旗知识,教育学生要懂得国旗的含义和重要意义,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的学习环境,并要求同学们在升国旗时神情专注而庄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真挚情感。

三、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性情。

富有激情和美感的音乐能深深敲击学生的心灵。《如果你高兴》这首歌是一首轻松、愉快、有动作参与活跃课堂的歌曲。根据四段不同的歌词,分别作出不同的动作,“拍拍手”、“弹弹舌”、“拍拍腿”、“跺跺腿”给孩子们带来乐趣。让唱、动、奏混为一体,将学生带入兴高采烈地尽情拍打的欢乐天地。培养他们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

四、培养团结协助的集体精神。

在音乐课中很多时候是需要学生的协助,如歌表演、乐器合奏等,我们要求他们有纪律,听指挥、配合好表演,从而养成团结协助的集体精神。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了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像音乐教育家贺渌汀说:“一个人有了一定的音乐修养,不但不会妨碍他的专业,还会使他的思想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在音乐教育中让学生把知识准确地掌握、充分理解作品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做人。唤起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篇3: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本文提出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情感诱导法、教材中背景介绍法、课堂渗透法、美感启迪法、习题引伸法、开展课外数学活动法渗透德育教育,同时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情感性、科学性、层次性、随机性、延伸性.

作 者:郭爱英  作者单位: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平南镇中心小学,广西贵港,537300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 “”(12) 分类号:G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德育  

篇4: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牛巧云

麟游县中学陕西宝鸡721500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即:培养兴趣;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因素;挖掘教材中德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三方面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才能达到育德之功效。

【关键词】培养兴趣德育价值智育价值

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文质兼美,具有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价值,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对其进行德育渗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准。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语文有了兴趣,他就有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就能够主动愉悦地去探究它,也能够轻松的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自然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甚至会把枯燥单调的学习当作快乐去享受。因此,语文老师要做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首先我让学生明确“文以载道”之理,使其认识到语文教材许多典范之作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如成语、寓言故事、一些哲理性文章等,它对于学生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与道德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我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其兴趣,在教学中我曾尝试过以下方法:开展朗诵会、展示习作、背诵比赛、做主持人、自编自演、观看影视作品、组织课外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给他们受熏陶感染创设环境和气氛。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能谈得上对其进行德育渗透。否则,德育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挖掘培养健全人格的价值因素是关键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志士仁人的高尚情操,体现了人们的真挚情愫,挖掘教材中这些有价值的因素,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人格的其中之一因素是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如《陈情表》一文体现了李密对祖母的一片孝情。“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在此精神的引导下,李密对“躬亲抚养”自己的祖母也给予了报恩。(教学论文 )可是,在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许多学生却不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更不懂得去感恩,他们嘴上信誓旦旦要报答父母,可最终是言行不一,甚至是一味的.索取,从没想到要以何种形式回报自己的父母,所以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是激发学生爱自己亲人的情感,让他们体会到人间自有真情在。那些不懂得珍惜亲情,背叛践踏亲情的行为都是可耻的。

优秀的文章是集作者的思想品质和思维品质于一体的,正所谓“言为心声”。比如《赤壁赋》一文,通过主客问答的方式,体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能豁达面对人生的情怀。“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试想,如果作者当时万念俱灰,悲叹人生,或许今天我们就不会看到关于描写赤壁的三篇佳作。即使看到,可能也不如这三篇诗赋影响巨大。本文是一篇优美条理清晰的散文,教读此文,除积累名句,感受作者文笔的精妙外,重要的是理解本文阐释给我们的哲理:身处逆境要不气馁,困难并不可怕,它只是暂时的,阳光总在风雨后。苏轼身处逆境志犹坚,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正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的那样:“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人遭遇如此大难,尚且志存高远,我们有什么理由遇到挫折时退缩或采取极端的方式呢?以此对学生进行战胜挫折的教育。

3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是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读解课文,循文求意,因意悟文。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德育价值,可以按感知课文、理解阅读、鉴赏评价三个环节进行。各环节的教学都体现着智育、德育、美育和谐统一。通过分析鉴赏课文,挖掘文章中的理想情操教育的内容,对其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如《项链》一文,写了玛蒂而得为了一条项链付出十年艰辛的故事,学完本文我组织学生讨论:对玛蒂而得这个人物怎么看待?在讨论中学生一致认为,虚荣要不得,它是一个陷阱,一个人应具备诚实的品德。诚实是做人之本。我趁机补充:孔子说:“内不欺己,外不欺人。”李嘉诚说:“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高尔基说:“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莎士比亚说:“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康德说:“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相关的故事如:“狼来了”“樵夫认斧子”“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等,正如孟子所说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

又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写了杜十娘为了纯真的爱情,面对背信弃义毫无主见的李甲和淫恶卑鄙不道德的孙富时,她以死抗争。虽然她这种做法不可取,可是她没有违背做人的原则。我又趁机补充:从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可领悟到峥嵘挺立的人格最严;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可领悟到不同流合污的气节;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中可领悟到心系天下苍生的伟大胸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结合“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长期耳濡目染,学生就会逐渐地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当中,慢慢地也就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和道德观。

总之,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有着丰富的教育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发挥教材的思想价值,才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德育教育。寓道于文,使学生从作品深刻的意蕴中受到熏陶感染,才能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篇5:如何在三字经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三字经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化传统,都绕不开人性论的问题,因为无论如何,我们必须首先认识我们自己,认识人。《三字经》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它是一本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

在教读《三字经》的实践中,我校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做法:

1、学习《三字经》时不但要背,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理解里面的故事和意思。

为了让学生正确地理解,需要老师有所选择,进行讲解和指导。阅读时需要站在时代的立场进行抽象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掌握其精神取向。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选取一些上口、有教育意义的、有典故的句子教给学生,如:有的学生知道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后,对待其他小朋友也知道谦让了,并且懂得吃东西时不要只顾着自己,要先让给长辈等。香九龄温席的故事使他们进一步知道了要好好的孝敬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他们既爱学又记得牢。并能将它很好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为我们的学校、将来为我们的祖国做一份贡献。

2、加强班集体建设,打造文明社区,使它们成为《三字经》的践行基地。

班级则是社会的缩影,是一个只有几十名学生的微型社会。社区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相互有联系、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共同居住活动比较大的社会。这两种社会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要用《三字经》的思想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

学校开展了“争创德育示范班级建设”活动。从读、写、理解记忆《三字经》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突出抓好四个“规范”:规范学生的语言——倡导文明用语,消除脏话及不文明的口头语;规范学生的课间行为——倡导轻声慢步,消除喧哗、打闹等行为;规范学生的校外行为——倡导校内外言行一致,告别校外违规、违纪、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倡导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五个环节,着力解决上课迟到、课堂违纪、抄袭作业等不良行为,从而达到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活动开展效果明显,校风变好了,打架等现象没有了。

3、活学活用,抓好细节,讲求实效。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源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三字经》对学生在家、在校、在社会上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教育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都很细、很实在,且通俗易懂。

所以我们学校在学习与落实《三字经》内容时,要将重心放在规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各方面的细节上,如起床是否叠被子、见客人是否打招呼、发言是否先举手、是否不乱写乱画、是否有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等等。我们一定要防止对学生进行脱离实际的假、大、空理论灌输和思想说教。防止不切实际地拔高对学生的要求进行好高骛远的虚假教育。我们只要把这些细节性的要求抓好、抓落实,我们全体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就会逐渐规范起来,那些多见不怪的不良习气就会逐渐从他们身上褪去,我们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会真正产生良好的实效。近千年来,《三字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使他们从中学到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道理。中国成为礼仪之邦,与文化教育是分不开的。弘扬传统文化,用传统思想道德中的精华,以恰当的形式来教育当今青少年,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姿态。

篇6: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一、学生思想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影响对学生思想道德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一些不良文化思想的入侵,造成年青一代的思想腐化。如互联网的普及就是一把双刃剑,应用得好,则可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开阔学生的视野,但现在的网络传播着大量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使年青一代思想逐步偏离正轨,走向犯罪道路,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危害。

2)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抓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素养。学校德育存在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政治化、理想化、片面化和知识化倾向,并且脱离社会现实。学校教育中重知轻德。学校教育还没有完全的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学生思想教育过程简单化,方式陈旧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对学生的教育是抽象式的说教,机械式的灌输,难以保证其实效性。

3)家庭因素。农村地区家长自身素质整体不高,道德水平整体偏低,法律意识不强,不仅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并且长期的言行示范,很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4)自身因素。学生现在还处在一个幼稚、半成熟时期,对社会认知的能力较差,自身的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易产生冲动和思想偏激等,这些都是制约学生思想成熟的表现。

二、实施渗透的时机

1)新学期开始时。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新学期开始,均要向学生说明体育课的.课堂常规,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集体感、体育的参与意识、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等。

2)游戏比赛时。体育运动一般具有教育性。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培养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而对表现勇敢、顽强、坚持拼搏的精神和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的学生要加以表扬。这时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时机。

3)技术动作教学时。如在体操技术动作教学中,保护帮助是一项重要内容,保护工作做不好,就可能发生伤害事故。教师应通过彼此间的保护帮助,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吃苦耐劳和忘我的精神,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热爱集体,关爱同学。

4)成功失败时。体育教学中竞赛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某项竞赛过程,有针对性地对待不同情况,教育学生胜不骄、败不馁,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心理素质,使他们清楚,失败也是成功,从而塑造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心理素质。

5)借、还体育器材时。保护公共财物是大家的义务,教师即可正面教育学生要主动帮助同学借、还器材,在运动过程中爱护公物,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体育考核时。体育考核时,涉及学生的成绩、评优等。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公平竞争,反对弄虚作假,坚决打消学生“不劳而获”的思想,进而发展学生高尚的体育道德。

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

1)结合体育教学环节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可以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比如课前准备阶段可以让学生自己拿运动器材、打草场地等,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同时对热心帮助老师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体育课开始环节可以要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环节可以挖掘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结束环节可以让学生作一些放松运动,使学生的身心逐步恢复平稳。

2)结合教师素质进行德育教育。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以身立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仪表,通过仪表感染学生,用自身气质影响学生。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3)结合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体育教学中蕴含着德育教育的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其深刻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接力赛、拔河赛、篮球、足球等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中长跑练习需要较强的身心承受力,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最佳途径;器械、跳跃性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提高学生团结友爱的美德。

4)结合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渗透德育教育。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体态暗示法、实践体验法、激励竞争法、情感渲染法等。运用体态暗示法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运用实践体验法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运用激励竞争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四、小结

总之,体育教学中,教育只有遵循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发展规律,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如果在体育教学中不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性格和意志品质、不照顾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不能因势地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个学生的心坎上,就很难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篇7: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1、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2、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

摘要: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

1、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2、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3、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

4、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5、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例1。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例2: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例3:在掷垒球教学中,有几个学生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掷远,还认为这样的方法掷得最远,不改动作。就此,我用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鞭打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逐渐改了动作,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例4:在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允许学生自己创新。在跳绳和呼啦圈教学中,在完成课的要求后,有几个学生自己玩起了绳子和呼啦圈。我并没批评他们,还表扬了他们,依次让全部学生进行了创造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三、评价中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

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

2、言行避免粗暴;

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五、结语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8: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小学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讲解方式,坚持新的教学理念,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正确的是非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教育;正确评价;开放性

一、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价,培养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采用详细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能积极思考,使他们不能有效掌握教材内容,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容易受到打击,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正确分析和评价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有效改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树立学习自信心。在学习中正确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能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心态,使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积极想办法解决。在学习中获得的乐观态度,能影响学生在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让他们形成不怕苦、不怕难的坚韧品质,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

二、让学生学会宽容和关爱,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需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爱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这种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学习规范,用文明的言行举止进行交流。同时,在交流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帮助别人。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独享宠爱,导致他们不懂如何和他人进行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指导学生,使他们学会分享、学会帮助。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在关爱和帮助下,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是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让学生接受我们国家的发展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强大,从内心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并为了国家的更好发展,努力学习,立志为建设祖国付出自己的力量。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为国家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故事;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再现,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激励,让他们找到学习的榜样,并为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不断学习,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运用教师的榜样作用,发展学生的道德行为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历有限,他们在日常行为和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教师的感染,学习教师待人接物的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用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同时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语言,为学生做好榜样。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学生改变了不良行为习惯,不断发展他们的道德行为,使他们的道德素质获得提高。在教师榜样作用的引导下,一些喜欢欺负同学的学生发生变化,他们学会了友好地和同学进行交流。在上课时,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数量不断减少,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学生的道德认识不断提高,他们能正确认识到自己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在良好的道德风气中,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帮助,每个学生的道德素质都有了较大提高。五、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加深学生的道德体验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可以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认知,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提升。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视角更加灵活,通过分析和体验,增加他们的道德体验。开放性的教学不仅包括教材的开放,而且包括教学空间和时间的开放。通过把思想品德教材和其他学科结合,让学生在每个学科的学习中都受到引导和启发,使他们的道德品质获得提高。同时,在进行品德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作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到对祖国的爱、对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父母的爱。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问题讨论法、合作表演法等,创设教学活动的多边交往方式,使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进行学习和探究,让他们在自由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中获得充分发展,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通过教师指导,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道德素质。

总之,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让他们综合全面地分析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让他们积极健康地进行学习和生活,乐观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培养他们坚韧的道德品质。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榜样作用,指导学生主动关爱和帮助他人,使他们善于和别人沟通和交流,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完善道德认知,增加道德体验。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素质教育成为教育中的首要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道德教育,使学生的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成为对社会有用的综合素质人才。

篇9: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论文

摘要:

德育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良好职业道德护理人才。

篇10: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论文

护理专业是我校的师范专业,培养目标是为临床护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为达到培养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目标所设课程中的重要职业能力课,所以我们全体妇产科护理教师组成团队,根据医院妇产科护理岗位需求对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重新全面有序地进行改革,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适应新形式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1中职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护理工作者,承载着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既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护理工作者的必备条件。在专业课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护理工作的神圣性和崇高性,并将其化为自身的行动,在学习中一丝不苟,在临床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真正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的合格护理工作者。

2在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与方法

(1)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素,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如邀请相关专家教授进行职业道德知识的系列讲座或培训;不同专业教师间相互听课,相互交流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经验;资深的专业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指导等。再次通过专业教师到临床进修,在实践中深刻体验职业道德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给职业道德教育提供鲜活的素材,使职业道德教育真正与临床护理零距离。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融职业道德教育于理论教学环节中,在妇产科护理专业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则很少涉及,通过改革,将妇产科护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在教学目标中提出了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具体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在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入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注重专业课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

1)案例教学法,在分娩这章的教学中,强调护理工作者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要认真观察孕产妇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的认知。如一位产妇会阴侧切缝合术后在产房进行2小时观察,期间几次向当班护士反映切口处疼痛,会阴部有些坠胀感。护士认为是产妇娇气,没有引起重视,也没去查看切口情况,直至接班医生来时才发现阴道后壁有一较大血肿,只能拆除缝线、清除血肿后重新缝合。如果我们护理人员能仔细观察,及早发现,就能给这位产妇减少不必要的痛苦。通过这样的案例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应该时刻以人为本,既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2)情景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在讲解分娩期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时,教师描述了临床的一个场景:一位产妇宫口已开全,但由于剧烈的宫缩痛没有正确运用好腹压,而是大喊大叫,以至产程进展缓慢。接产的人员表现出十分气愤,甚至大声训斥该产妇。通过这个场景的描述,让学生思考这位护理人员的行为是否恰当?并且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这名护理人员,应该怎样对待产妇?如果自己是这个产妇,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让学生分别扮演护理人员、产妇、家属等不同角色,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临床情境,学会了换位思考,真正理解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意义。

(3)加强教育引导,融职业道德教育于实践教学环节中,妇产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注重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如学生在模型人身上练习产科检查时,有些学生拿人模型嬉戏、玩闹,态度不严谨。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应该及时制止并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确人模型是为教学活动更加贴近临床提供了一个平台,作为护士应该懂得珍惜这些模型教具,把它们当做真正的产妇来练习各种产科操作,从而提高今后进入临床护理动手能力。还有一些学生在实验课堂上不爱动手,嫌脏怕累,针对这种态度教师应严格进行批评教育,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如许多妇产科医生,护士,为了抢救新生儿生命,用口将新生儿呼吸道内分泌物吸出。通过在实验教学中加强教育和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救死扶伤、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高尚道德情操。

(4)让学生假期到医院实习尽早接触临床或社区,融职业道德教育于见习中,到临床或社区见习能直接与患者接触,容易唤起学生对患者的同情心和救死扶伤的责任感,是培养护士职业道德素养的好时机。由于妇产科护理服务对象是女性病人,疾病的护理常涉及个人隐私,有些患者对见习同学易产生抵触情绪,拒绝学生询问病史及操作观摩。我们在见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护患沟通技巧,要求学生态度严肃认真,语言和蔼可亲,动作轻柔,关心体贴病人,耐心倾听和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他们的顾虑,以取得充分的理解和配合,从而收集较真实完整的病史资料,做出护理诊断,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以患者为中心高尚道德情操。通过两年的改革尝试,中职护理在进行《妇产科护理》教学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将临床妇产科护理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渗透于妇产科护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具备高尚道德品质的技能型护理人才。学生就业后,受到各个医院好评。

篇11: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论文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论文

摘要:德育教育在每个学科中都有渗透,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化学教学目标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这体现了化学教学中德育的中心。除此之外,化学教学还承担着其他方面的德育教育内容,如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价值观教育、意志品德和理想教育等。笔者围绕如何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德育教育;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

德育教育是每个学科教学中都应渗透的,教学工作应当以德育为首要目标,以教学为主要内容。《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设计理念中指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并强调“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课程目标中也提出了要树立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反对迷信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学习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并引入课外资料,将化学教学与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

1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采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研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1.1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用是充满矛盾的。比如在教学“氧化还原”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来解释,使学生理解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对立的概念,存在于同一反应中,这样学生能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且树立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化学现象的意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化学中关于对立统一的实例还有分解与化合、溶解与结晶等等。

1.2唯物辩证法还认为量变会引起质变。如元素周期律中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又如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等都说明了唯物辩证法中量变引起质变这一规律。

1.3教师要通过化学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性质。比如,化学中无机物中单质、氧化物、酸、碱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机物中各种烃及烃的'衍生物之间是如何进行转化的。由此可见,唯物辩证法在化学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化学教师应当树立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新的教育理念。

2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爱国主义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化学成就来教育学生,用其中的优秀人物事迹感染学生。

2.1利用化学成就教育学生: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带着爱国的感情去发现教材中的爱国教育素材。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在化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冶金、陶瓷、造纸、火药等都在世界发明中占有领先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从我国科学家合成了牛胰岛素到“神舟八号”“天宫一号”等飞船的发射,无一不说明了我国科技发展的迅速。教师将这些资料引入到教学中,和相应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不但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2.2利用优秀事迹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有关科学家的优秀事迹,比如,在教学“纯碱”的有关内容时,可以介绍我国化工专家、制碱的先辈侯德榜的事迹,让学生认识到他从小热爱祖国,为祖国科技的发展而奋发学习,并在学业有成后拒绝高官厚禄毅然回国,为祖国的制碱技术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事迹。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我国的相关化学史,又增强了民族责任感和自信心,让学生树立为国家努力学习的奉献精神。

3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随着我国工业等各类企业的发展,环境受到的影响也更加明显,尤其是自然环境被严重污染。在21世纪的今天,保护地球成为所有人类的呼声。高中学生应当具备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承担起保护环境的重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环保意识,并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保护环境需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3.1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教材中提到了很多气体、固体和液体,那么哪些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这些物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如,在讲解有关二氧化硫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硫是对大气产生污染的一种主要物质,是酸雨的主要成分,并引导学生认识二氧化硫带来的水质酸化、毁坏树木、农作物等严重后果。

3.2在实验中注意保护环境首先,教师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实验时操作要规范,为学生提供榜样作用。如,在取某些药品进行实验时,要尽量少取,节省药品,减少污染,也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可以做微型的实验。这样不但便于实施教学,方便操作,而且学生观察和记忆效果较好。在教师的示范作用下,学生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其次,教师还要注意改进实验操作过程。在对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创新改进实验方法,使其操作更加合理。比如在做铜与硫酸反应的实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将铜碎末改为螺旋形状的细铜丝,方便教师及时停止铜丝与硫酸的接触,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并进行观察。这样能够避免普通实验中二氧化硫产生太多而造成的污染。总而言之,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中的理念,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搜集有关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德育作用,更好地实现化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琼.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赵博文.德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3]易四平.浅谈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

[4]李春燕.新形势下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1)

篇12: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方式,小学语文素材中有广阔的德育知识。小学语文老师们的教学工作不能单纯培养小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们的德育素养。在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们活泼主动地发展德智体美的素养。本文笔者在结合具体实例的基础上探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育目标,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保证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当下的小学教育工作,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更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接下来我们就简单地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初步探究。

1分析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所有教学工作都是始于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深度地分析理解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有效进行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深入专研教材内容,分析德育资源,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的基础知识同时渗透着德育教育,运用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符合现实的德育教育,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课,就体现了浓厚的德育教育。课本讲述的是一个外国的小故事,在圣诞节的前夜,一名叫保罗的男人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苦的小男孩,在一晚上的短暂相处中,贫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都强烈地把保罗的心灵予以震撼,让保罗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的高尚品质。老师在此堂课中运用教材的具体语言资料,让学生们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激起学生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思想,教学完成后,老师带领学生讨论这样的话题:你想成为课本中的哪一位主人公,是哥哥还是弟弟或者是保罗呢?在这样的活动下,学生们没有仅仅停留在课本的书面知识中,而是联系到了他们的生活,表达了他们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把“爱”和“给予”深深地埋在心中,并进行传播,这样就自然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读《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有感

《与象共舞》教学建议2

游子吟的教学反思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

《有的人》教学反思

《与象共舞》教学建议

浅议中学音乐教学的论文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

教学“小乌鸦爱妈妈”有感

有的人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感》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感》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感》教学反思(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千变万化的五角星》教学反思2022-04-29

《走向生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022-09-23

咏鹅教学反思2022-04-30

现代化的牧场教学反思2022-10-06

低年级阅读教学反思2023-10-18

瑞雪图优秀作文2023-01-13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参考2024-05-06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2023-04-18

修鞋姑娘(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02-19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冬姑娘的礼物》20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