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好朋友》教学反思(精选14篇)由网友“兰兰fan”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两个好朋友》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大班《两个好朋友》教学反思
大班《两个好朋友》教学反思
在与孩子讲《会游动的小岛》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的热情很高。因为《会游动的小岛》这个故事材料非常特殊,四副图之间既有相互的关联,又能打乱图序进行新的故事创编,可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创造性。《两个好朋友》的语言活动正是利用这一契合点,立足对故事中图片不同排列顺序的理解,来引发幼儿进行多角度创编故事,提高幼儿语言表述能力。活动沿用了小鸟和小乌龟这两个幼儿所熟悉喜爱的、而且有着鲜明外形特征的动物形象,使幼儿的热情得到延续,体验到了创编活动的快乐。浅显的故事构思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多变的故事画面,为幼儿提供了反复阅读、主动创编的机会。
一、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热情
幼儿对活动的热情需要教师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引导。而这次活动是在幼儿已有经验上开展的,因此我主要采用了语言教育方法中的想象讨论法、观察法、操作法。
(1)想象讨论法
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愿望。运用想象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特别是在第三环节“根据不同场景绘画创编故事”。即请幼儿根据下雨、晴天、阴天、晚上的不同时候想象这对好朋友在哪里?做些什么事情?这时幼儿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画面内容精彩纷呈:有荡秋千;撑着雨伞去电影院看电影;在灯下玩跳跳棋;阴天的时候,这对好朋友会一起去买伞。幼儿沉浸在想象的喜悦中。
(2)操作法
动手操作是幼儿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两个好朋友》虽然是语言活动,但是让幼儿动动手,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组合图片,并尝试讲述;画画自己的想法,使幼儿在画画讲讲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图片的理解,使部分不敢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幼儿也有了表现的机会。
(3)观察法
幼儿期的阅读材料主要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主,直观的画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容易感知阅读的内容,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这四幅的画面内容生动,并且具有鲜明的时间特征即白天、阴天、下雨、晚上。另外其中两幅图还有地点上的不同就是湖面和岸上,特点鲜明,形象逼真。 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可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起到了兼顾全体和个别的作用,使幼儿体验到合作学习和发现新事物的快乐。
二、注重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一开始,幼儿就在老师的带动下,以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活动中。在打乱图片顺序创编新故事环节中,有很多幼儿将图片排了多种顺序,也讲了多个故事,说明幼儿对这样的活动形式是很喜欢的。但在后来的讲述中,我发现很多幼儿的思维还局限在原有的故事上。课后我认真思考,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第一点:因为幼儿对这种创编故事的形式比较陌生,又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陌生的老师,害怕心理压制了孩子的表现。第二点:在前期经验准备时,虽然幼儿理解了这个故事内容,但对每幅画面细节处的观察还不到位。这直接导致幼儿想象的局限。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鸟和乌龟的动作变化,以此来想象它们之间的对话,发现好的词汇可以让孩子学一学,发现有趣的动作模仿一下,这些都可以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第三点:在前期准备时要注意帮助幼儿积累一些词语,让他们在创编故事时有话可讲,有词语可以运用。
三、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
记得在活动中有一个孩子说不出下雨时小鸟和小乌龟在干吗,下面的孩子一起帮助他,气氛温馨而热烈,幼幼间的互动引发了孩子对活动的兴趣,这时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在这点上看,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不应该想到自己如何开展活动会更方便,何种教具更容易寻找,而是应该考虑到孩子会对什么感兴趣,孩子在这种设计下会有什么表现等等。活动设计考虑的应该是幼儿,而不是老师自己,《纲要》中也指出:“教师只能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邀请幼儿讲述创编的新故事环节时,我本来预设的'是两名幼儿来讲述,其中一名是和我一样的排序方法。但在今天的活动中第二位孩子还是和我的排序方法是一样的,此时我就让她继续讲她的新故事,满足了幼儿的讲述欲望。
做得不够的地方就是:
1.教师应有针对性、多样性地评价幼儿讲述的故事。比如可以说:你刚刚用到了‘雨过天晴’这个词,你说得真好。你刚刚讲到了‘小鸟生病了,小乌龟驮着小鸟去看病,这个情节很有趣。’这样既是对讲故事幼儿的肯定和鼓励,又能让其他幼儿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有得到提升。
2. 在最后环节我急于将幼儿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很多幼儿与同组的幼儿没能很好地交流创编新故事。特别是上来讲述的这组幼儿,他们刚刚画完了自己在不同场景下这对好朋友在干的事情,没有时间一起讨论绘画内容,使看起来合作的绘画变成了相对独立的四个个体。因此被邀请讲述的幼儿讲述的是不连贯的图片故事。
其实这个活动的重点是四人合作,在活动设计上可以做这样的调整:请四个好朋友到前面来,先商量自己画什么天气,哪个时间放在第一,你们准备画什么样故事,经过这些思维的碰撞再进入到集体绘画活动(哪怕他们有争吵,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幼儿之间的合作一定更加融洽,想象一定更加丰富,幼儿也一定能得到更多的发展。
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觉得真正在集体活动中发言的孩子是少数的,要让幼儿都有讲述的机会,就要给孩子创造讲述的环境,我在想以后要给孩子留下充足的合作讲述时间,让合作这个形式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2:《好朋友》教学反思
在与孩子讲《会游动的小岛》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的热情很高。因为《会游动的小岛》这个故事材料非常特殊,四副图之间既有相互的关联,又能打乱图序进行新的故事创编,可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创造性。《两个好朋友》的语言活动正是利用这一契合点,立足对故事中图片不同排列顺序的理解,来引发幼儿进行多角度创编故事,提高幼儿语言表述能力。活动沿用了小鸟和小乌龟这两个幼儿所熟悉喜爱的、而且有着鲜明外形特征的动物形象,使幼儿的热情得到延续,体验到了创编活动的快乐。浅显的故事构思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多变的故事画面,为幼儿提供了反复阅读、主动创编的机会。
一、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热情
幼儿对活动的热情需要教师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引导。而这次活动是在幼儿已有经验上开展的,因此我主要采用了语言教育方法中的想象讨论法、观察法、操作法。
(1)想象讨论法
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愿望。运用想象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特别是在第三环节“根据不同场景绘画创编故事”。即请幼儿根据下雨、晴天、阴天、晚上的不同时候想象这对好朋友在哪里?做些什么事情?这时幼儿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画面内容精彩纷呈:有荡秋千;撑着雨伞去电影院看电影;在灯下玩跳跳棋;阴天的时候,这对好朋友会一起去买伞。幼儿沉浸在想象的喜悦中。
(2)操作法
动手操作是幼儿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两个好朋友》虽然是语言活动,但是让幼儿动动手,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组合图片,并尝试讲述;画画自己的想法,使幼儿在画画讲讲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图片的理解,使部分不敢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幼儿也有了表现的机会。
(3)观察法
幼儿期的阅读材料主要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主,直观的画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容易感知阅读的内容,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这四幅的画面内容生动,并且具有鲜明的时间特征即白天、阴天、下雨、晚上。另外其中两幅图还有地点上的不同就是湖面和岸上,特点鲜明,形象逼真。 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可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起到了兼顾全体和个别的作用,使幼儿体验到合作学习和发现新事物的快乐。
二、注重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一开始,幼儿就在老师的带动下,以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活动中。在打乱图片顺序创编新故事环节中,有很多幼儿将图片排了多种顺序,也讲了多个故事,说明幼儿对这样的活动形式是很喜欢的。但在后来的讲述中,我发现很多幼儿的思维还局限在原有的故事上。课后我认真思考,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第一点:因为幼儿对这种创编故事的形式比较陌生,又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陌生的老师,害怕心理压制了孩子的表现。第二点:在前期经验准备时,虽然幼儿理解了这个故事内容,但对每幅画面细节处的观察还不到位。这直接导致幼儿想象的局限。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鸟和乌龟的动作变化,以此来想象它们之间的对话,发现好的词汇可以让孩子学一学,发现有趣的动作模仿一下,这些都可以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第三点:在前期准备时要注意帮助幼儿积累一些词语,让他们在创编故事时有话可讲,有词语可以运用。
三、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
记得在活动中有一个孩子说不出下雨时小鸟和小乌龟在干吗,下面的孩子一起帮助他,气氛温馨而热烈,幼幼间的互动引发了孩子对活动的兴趣,这时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在这点上看,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不应该想到自己如何开展活动会更方便,何种教具更容易寻找,而是应该考虑到孩子会对什么感兴趣,孩子在这种设计下会有什么表现等等。活动设计考虑的应该是幼儿,而不是老师自己,《纲要》中也指出:“教师只能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邀请幼儿讲述创编的新故事环节时,我本来预设的是两名幼儿来讲述,其中一名是和我一样的排序方法。但在今天的活动中第二位孩子还是和我的排序方法是一样的,此时我就让她继续讲她的新故事,满足了幼儿的讲述欲望。
做得不够的地方就是:
1.教师应有针对性、多样性地评价幼儿讲述的故事。比如可以说:你刚刚用到了‘雨过天晴’这个词,你说得真好。你刚刚讲到了‘小鸟生病了,小乌龟驮着小鸟去看病,这个情节很有趣。’这样既是对讲故事幼儿的肯定和鼓励,又能让其他幼儿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有得到提升。
2. 在最后环节我急于将幼儿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很多幼儿与同组的幼儿没能很好地交流创编新故事。特别是上来讲述的这组幼儿,他们刚刚画完了自己在不同场景下这对好朋友在干的事情,没有时间一起讨论绘画内容,使看起来合作的绘画变成了相对独立的四个个体。因此被邀请讲述的幼儿讲述的是不连贯的图片故事。
其实这个活动的重点是四人合作,在活动设计上可以做这样的调整:请四个好朋友到前面来,先商量自己画什么天气,哪个时间放在第一,你们准备画什么样故事,经过这些思维的碰撞再进入到集体绘画活动(哪怕他们有争吵,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幼儿之间的合作一定更加融洽,想象一定更加丰富,幼儿也一定能得到更多的发展。
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觉得真正在集体活动中发言的孩子是少数的,要让幼儿都有讲述的机会,就要给孩子创造讲述的环境,我在想以后要给孩子留下充足的合作讲述时间,让合作这个形式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3:《好朋友》教学反思
“面包好朋友”是一个小班的科学活动。旨在通过面包的不同形状,获得对图形的初步感受,并能自制夹心面包,体会与朋友互赠礼物并一同品尝的乐趣。
在活动第一环节,我请小朋友们一起玩找朋友游戏,找到好朋友一起抱一抱,激发幼儿兴趣,引出图形。
于是,顺利过渡到第二环节,让孩子们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在找朋友的基础上,让加深难度,让幼儿帮图形找朋友。大部分幼儿都能找到和自己一样图形的做好朋友,只有个别幼儿,在我的帮助下找到了朋友。
第三部分让孩子们自己来动手操作。毕竟通过自己动手得到的经验会比听来的知识经验要牢固。由于我事先的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铺垫做得较好,在孩子们动手环节中,发现已经完全不需要我的帮忙了,孩子们一个个先拿好一块面包,然后涂上自己喜欢的果酱,再找到面包好朋友,而且一个个都对得很整齐,连最难对整齐的三角形也对整齐了。
在赠送环节中,孩子们知道送给别人东西要两只手一起拿才是最有礼貌,于是一个个都能做到两只手送好朋友夹心饼干呢!哈哈,小朋友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宝宝,不过,还有个别小朋友是自己做自己吃,还有待再加引导。
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小朋友们都能初步认识了方形、圆形、三角形,而且通过操作都能成功制作面包好朋友,达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其实,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将活动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做好,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预计,对班里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做好了解和关注,以幼儿为本,我想,这将会既尊重每个幼儿的独特体验,又促使各种感受而达成多层面的提高!
篇4:《好朋友》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集体教育活动安排了一节社会“我的好朋友”,目标是将朋友的特点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善于发现同班的特点和优势,并主动向同伴学习。
活动的开始部分,是由课件引出漫画,了解漫画的绘画手法:夸张、幽默、并且把人大特点夸张的表现起来。
在了解了漫画后,我们又结合幼儿用书上的漫画,具体到如何为好朋友画漫画。由于我们是新班,所以我把介绍自己花萼好朋友这个环节,放在了绘画之前,询问幼儿你的好朋友是谁?并说出好朋友衣着的特征,面部及好朋友喜欢做的事,这样,幼儿画起来会更容易些。
但是,还没有进行绘画,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很少有幼儿说出自己的好朋友,即使有,也是同在一家寄宿的孩子,也是,毕竟孩子们接触的时间太短,我记得有一次,为了让孩子们尽快熟悉周围的同伴,我故意给他们留出自由聊天的机会,虽然当时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聊得很火热,但毕竟这样的时间太少了,怎么办呢?我想,孩子们虽然目前还没有好朋友,但他们对自己邻位的小朋友一定有一些了解。
那么,我们就把我们绘画定位在画“我的邻位朋友”吧!别说,孩子平时观察的意识还是有的,基本上都能说出邻位的朋友的面目特征,能力强的幼儿还能根据自己平日的观察,说出邻位朋友平日爱做的`事。
有了这些铺垫,孩子们在绘画时,才能做到心中“有画可画”。
活动结束后,我看着孩子们作品中那些稚嫩的线条,感到很欣慰,虽然他们画的不是很棒,但我相信这只是开始,不久的将来,他们一定会更棒!
篇5:《好朋友》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孩子通过欣赏音乐,来充分的感受音乐,充分的感受音乐的节奏,并且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做漂亮的动作,除了掌握音乐的节奏,还要重点掌握3/4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会一首歌曲,欣赏一首乐曲,从音乐中得到快乐,受到熏陶和陶冶。本课结束,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学歌的环节中,我让孩子充分的听音乐,充分的感受,这样给歌曲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孩子通过感受音乐,能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心情,这是个进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也是这一学年的教学目标。我抓住了孩子的心理,那就是“交朋友”,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有很多的好朋友,而他们也都希望自己能够和老师成为好朋友,这一点我利用这首小歌《拉勾勾》得到了解决,在歌唱过程中,我深入学生中间,与他们每一位唱的好,表演得好的人去拉勾勾,并且告诉孩子,和我拉过勾勾的人都已经成为我的好朋友了,这样一来,激励了其他没有被我拉过勾勾的孩子,再适当的提示大家,唱歌正确的姿势和声音,这样一首小歌很快被学生掌握了,并且大家是在开心的过程中学会的,因为每个人在学会歌的同时,都和老师成为了好朋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评价学生,他们的语言,动作和眼神我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评价,我从不批评学生,一年级的小孩子,他们在课堂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也会好动,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用很委婉的一句“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呢?”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一来,大家都会用最快的速度把心思回归课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歌曲学唱的过程当中,我深入孩子中间和他们拉勾勾的时候没有想到要按照音乐的节奏拉勾勾,让孩子更容易理解3/4拍子。在教歌过程中,我只是播放了歌曲的伴奏,并没有弹唱的过程,如果做到了弹唱,我想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能更好的学习并且掌握歌曲。还有一点,我没有注意孩子的声音训练,只是告诉他们唱歌正确的声音是轻声唱不喊叫,但孩子会说,不会做,我应该及时纠正错误的喊叫的声音,使孩子张嘴的时候声音就是好听的。音乐课上,孩子张嘴的声音是给听课老师的第一印象,这很重要,如果一个班的孩子唱歌的声音很好听,这将会体现一个音乐老师平时对孩子的训练程度,是否注意了声音训练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和工作。
篇6:《好朋友》教学反思
新课改提出美术课堂要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刚刚步入一年级美术课堂的小学生,在认知感知方面并不完善。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一册《彩笔好朋友》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充分的认识美术工具,并形成良好使用美术工具的习惯。
我先介绍这些工具的用途和能出现的色彩效果,然后展示大师的作品,让学生树立只要认真学习美术,我也是艺术大师的良好愿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觉得本课要求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进行创作体会、尝试各种工具和材料的性能,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学生虽然认识这些工具,但实践却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毕竟是第一节美术课,学生不可能都很清楚地知道要准备什么工具和材料,只能是教师介绍讲解。小学生刚步入一年级,对课堂的认识并不多。他们往往不能够坐很长的时间,不自觉地下地,不自觉地说话。这都是很常见的。需要细心的老师,需要善于观察的老师,需要有一颗喜欢小孩子的心…….这就要求我在今后不断的研究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篇7:《好朋友》教学反思
课前,我把《一对好朋友》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幼儿听,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初步让幼儿了解故事的内容,懂得其中的简单道理。在教学环节中,我采用环环善诱,让幼儿自主跟图讲述故事情节,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幼儿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在识字环节中,我采用了随文识字,让幼儿带着生字走进故事,从而达到边熟悉故事内容边识字的效果。
课后小结,我着重强调了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让幼儿们明白:朋友(同学)之间要互相友爱,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并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平常是怎样做的,通过学习这则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篇8:《好朋友》教学反思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位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关键的第一次:第一次读拼音,第一次学习课文,第一次写字,第一次认识句子,第一次标自然段在《好朋友》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正是注重了“教”和“导”,在“第一次”上下功夫,教给方法,培养能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获。
一、直观引路,建立概念
《好朋友》是一年级的第一篇课文,新课伊始,我就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并用简明直观的方法。,一边板书课题,一边告诉学生哪是课题号,哪是课题。使学生对课题,对课文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初读课文时,我告诉学生课文有三句话,并用序号逐句标出,再让学生分句子读课文。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初读的难度,使学生愿读、乐读,也对学生初步建立了句的概念。
二、教给方法,化难为易
圈生字是学生预习课文,学习生字的重要方法。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要求再简单不过了。可是对于刚接触课文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可是个难题。有的孩子可能会整篇课文中的所有生字都画上圈,有的孩子会圈掉很多字,甚至有的孩子茫然无措,不知如何下笔。所以在初读生字后,我先给学生做了个示范,圈出了一个生字,再带着学生找出了全部藏在课文中的生字,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仅使学生记忆了生字,又教给了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真的一举两得。
三、注重细节,培养习惯
新课标强调重视学生的书写习惯,姿势和书写品质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写字,因此我在指导书写汉字时,首先给学生复习田字格,横中线,竖中线,使学生在写字时关注生字的每个笔画的占格位置。教学新笔画时,先教笔画名称,再书空练习,又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生字,找一找这个笔画出现在哪个字中,从而培养学生读帖的能力。另外注重范写,在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书空,临摹、评价,同时注重孩子们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让学生体会到书写的重要性和蕴藏其中的无穷乐趣。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要做好孩子们的引路人,使他们稳稳当当地迈出第一步,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因此,让我们重视学生们关键的第一次,让孩子们赢在起跑线上吧!
篇9:《好朋友》教学反思
我的汇报课选择在语言领域,确定为《好朋友》是因为这堂语言课附有一首儿歌,且这首儿歌是三段式的,内容很简单也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进行儿歌表演,重要的是拓展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学会了知识迁移。
进入幼儿园后,小朋友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找一个好朋友,并且学会和好朋友相处,见到好朋友要相互打招呼。通过这堂语言教学课,小朋友们应该基本了解了打招呼的各种方式,不拘于只会用嘴说你好,也可以是点点头,也可以用微笑向他人问好,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能碰到的。不仅知道这些,动物之间的打招呼也是很有趣的,他们会运用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打招呼,这也是一种经验的拓展。
上完这堂课,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如何才能让幼儿熟悉学会儿歌,这是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许是我过于着急想让幼儿学会念儿歌,而没有重视过程的铺垫,就像是打地基,总要把桩打结实了,房子才造的起来。在我上课的过程中,我由实际生活出发,向孩子们提问他们的好朋友是谁?大家都很乐意回答并且都答的不错,但是越是上下去,我觉得问题就逐渐冒出来了,怎样提高孩子学习表演的兴趣,这就是我在课堂上的首要任务。我自我反思觉得每一环节的引导我做的不够好,总是缺点东西或者是过程走的太快,让幼儿一下子有些跟不上脚步;其次,没有向外拓展,只是围绕儿歌进行,其实在第一环节中我就可以利用提问向幼儿介绍很多平时我们相互之间打招呼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知识的迁移,为下环节儿歌教学做好铺垫,结果在这以环节中缺少梳理,使之孩子们对于打招呼的方式太过于局限、想不到更多的方法,让小朋友们学习儿歌受到阻碍。
我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对教材的分析不够,《纲要》中指出要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材料,我在这点上明显做的不到位。我使用的儿歌本身就已经做到押韵,但是从孩子读起来郎朗上口方面,我却考虑不周。孩子们更多的语句还是来自生活,从生活中惯用的句式改变成押韵的儿歌,孩子们恐怕一下子难以做到,所以在念儿歌时,小朋友们常常会出现平时生活中的惯用的语句,而且怎么提示也改变不了。从我自身出发,是否可以适当的改变一下儿歌的语句,使他更口语化,与孩子们的生活句相结合,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孩子才能读的更好,学的更快!
从这次的汇报课,让我又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逐步的学习更多的课堂回应方式,更多的课堂组织能力,并且事后有了包园长的提点与梳理整堂课的过程,更是清晰的了解了这堂语言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孩子们应该从中学习到什么知识,使用怎样的方式方法能有助于教学的效率推进。总之,前前后后的准备过程就是我学习的开始,这一系列的经过是我成长的过程,每一次的上课就是一次收获的机会,我珍惜每次教学汇报,希望能更快成长!
篇10:《好朋友》教学反思
歌曲《好朋友》是幼儿整合课程教材上的内容,歌曲旋律活泼欢快,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非常适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从中班幼儿的已有学习经验与年龄特点出发,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确定如下:
1、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熟悉歌曲内容和曲调,并创编部分歌词与动作。
2、在学习结伴表演的过程中,增进朋友间的友爱与亲密,体验共同表演的快乐。
在音乐活动《好朋友》中,我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理解歌曲、感受歌曲中的意境。活动开始,我先让幼儿在《好朋友》音乐声中和自己的好朋友玩一玩,做一做相互帮助的动作,然后在音乐声中鼓励幼儿把刚才做的动作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有节奏地随着音乐边做动作、边用语言说出自己做的动作,再随着老师一起有节奏地念歌词。当录音机里播放《好朋友》的歌曲时,小朋友已经能大声地跟唱了,二遍过后,幼儿已经能比较熟练地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做动作一起唱歌了。在创编部分歌词与动作中我采用了:
(1)和朋友商量着改编歌词及动作。
师:歌曲里唱到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扣钮扣,你还愿意怎样和好朋友相互帮忙呢?和你的朋友商量商量。(教师巡视并了解孩子们的想法)谁来介绍自己的好办法?
(2)选取个别动作替换到原有的歌词中,并完整表演。
孩子们很自然地创编出“我帮你来捶捶背,你帮我来捶捶腿、我帮你来穿袜子,你帮我来穿鞋子”等歌词。并能在教师提示下大胆地唱出来、做出来,这样有效地增进了朋友间的友爱与亲密,加深了彼此的情感。最后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由于在学唱歌曲时,我有意识地以动作加以提示,所以大部分幼儿能很快地进行表演。
音乐活动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特别喜欢,但有时因为我们的教学方法太单一而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果让孩子置身于真实的或接近于真实的情景中,让年幼的孩子也能充分理解歌词、感受歌曲意境之后,孩子才会更快地学会歌曲、更乐意地参与音乐活动中,所以有时候老师的教学方法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11:《好朋友》教学反思
本课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孩子通过欣赏音乐,来充分的感受音乐,充分的感受音乐的节奏,并且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做漂亮的动作,除了掌握音乐的节奏,还要重点掌握3/4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会一首歌曲,欣赏一首乐曲,从音乐中得到快乐,受到熏陶和陶冶。本课结束,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学歌的环节中,我让孩子充分的听音乐,充分的感受,这样给歌曲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孩子通过感受音乐,能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心情,这是个进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也是这一学年的教学目标。我抓住了孩子的心理,那就是“交朋友”,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有很多的好朋友,而他们也都希望自己能够和老师成为好朋友,这一点我利用这首小歌《拉勾勾》得到了解决,在歌唱过程中,我深入学生中间,与他们每一位唱的好,表演得好的人去拉勾勾,并且告诉孩子,和我拉过勾勾的人都已经成为我的好朋友了,这样一来,激励了其他没有被我拉过勾勾的孩子,再适当的提示大家,唱歌正确的姿势和声音,这样一首小歌很快被学生掌握了,并且大家是在开心的过程中学会的,因为每个人在学会歌的同时,都和老师成为了好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评价学生,他们的语言,动作和眼神我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评价,我从不批评学生,一年级的小孩子,他们在课堂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也会好动,不遵守纪律,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用很委婉的一句“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呢?”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一来,大家都会用最快的速度把心思回归课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欣赏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借助“好朋友”这条线索,我以“我的好朋友”为引子,引出了本课的欣赏内容《口哨与小狗》,这首乐曲诙谐幽默,描写了一个小男孩和他心爱的小狗在悠闲的散步的情景,音乐中分别出现了小男孩和小狗,我请学生仔细听,看大家能不能知道他们是哪里出现的,孩子很乐意去自己发现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孩子就更有信心更喜欢上音乐课了。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歌曲学唱的过程当中,我深入孩子中间和他们拉勾勾的时候没有想到要按照音乐的节奏拉勾勾,只是和学生简单的拉了几下,如果按照音乐的节奏拉勾勾则能够渗透到音乐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让孩子更容易理解3/4拍子。在教歌过程中,我只是播放了歌曲的伴奏,并没有弹唱的过程,如果做到了弹唱,我想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能更好的学习并且掌握歌曲。还有一点,我没有注意孩子的声音训练,只是告诉他们唱歌正确的声音是轻声唱不喊叫,但孩子会说,不会做,我应该及时纠正错误的喊叫的声音,使孩子张嘴的时候声音就是好听的。音乐课上,孩子张嘴的声音是给听课老师的第一印象,这很重要,如果一个班的孩子唱歌的声音很好听,这将会体现一个音乐老师平时对孩子的训练程度,是否注意了声音训练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和工作。
本课基本达到了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孩子学会了许多知识,掌握了3/4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会了一首歌曲,聆听了一首乐曲,上了一节有趣,活泼,开心的音乐课。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总结不足,发扬优点,不断的提高自己。
篇12:好朋友教学反思
《我的好朋友》是人教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个人生活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学生沟通能力的发展。本节课为《我的好朋友》第二课时,主要目标有两个:
一、知道并能说出好朋友能一起做什么;
二、知道如何跟好朋友友好相处。
教学的重难点是知道如何跟好朋友相处。导入设置为复习导入,首先对第一课时的重点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进行复习,请同学进行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引出课题进入新授环节。在新授环节主要分为两大块:
一、说出跟好朋友一起做什么。出示能和好朋友一起做的事情图片,读图并引导学生按照固定的句式进行读图说话——“我和xxx是好朋友,我们一起……”,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个别化目标要求,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在句子前面加上“大家好,我是……”,程度弱一些的同学则可以由老师带读。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会跟好朋友一起做的事情,并进一步出示大量图片进行讲解和读图和句式的练习;
二、知道跟朋友相处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先设置视频、图片情景引导学生知道好朋友相处时要互相帮助、做错事情主动道歉、学会谦让分享,然后出示大量的图片进行正误的练习,巩固前面学生学习的内容。
小结部分再梳理一遍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分层作业。讲完这节课并听取其他老师的建议之后,我意识到我有几点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在学生的关注度上,对于小慧的关注不够。小慧是我们班的新同学,小慧的认知比较好,也具有言语能力,但对于他人的言语接收和理解能力较差。本课对小慧的目标设置方面主要在于了解好朋友可以做什么以及如何和好朋友相处方面,所以对于小慧的关注并不多。记得之前听南京秦淮特校的老师讲解的时候,她强调一点是让学生去学习。在本节课对于小慧设置则缺乏让其学习部分;
二、板书方面没有对重点进一步强化,需要注意板书;另外ppt上的语言需要多加注意,不能认为学生看不懂便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三、在课堂语言方面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在课堂问题设置方面需要具体到个人。在教学设计时如果将每个问题具体到个人,也会在开始的时候就考虑到关注每个学生,增强对学生的关注。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反思,我意识到了我上课的不足,并且明确了今后备课、上课的重点。不得不说实践让人发现问题,反思让人解决问题。
篇13:《两个农夫》教学反思
所有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本着这样的理念,我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融为一体,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课的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一个有着美丽陈设、生活用品的家庭画面,创设了情境,贴近了学生生活,使学生学习积极性骤然高涨。
然后老师把配有彩色图形的词语卡片出示给学生,使抽象的生字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初步地使学生认识了生字所代表的事物形象。借助实物认识生字,学生感兴趣,也容易记住,学得自然轻松。在巩固生字,训练说话的过程中,通过播放小文一家人生活的画面,也就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再现生活情境的有效手段。
教学中注重导学生思维,重自主学习。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在教学中势必要松弛结合。所以在识字后用词谜语的形式对字词进行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为了让孩子舒缓一下声带,就让学生随着轻松音乐欣赏各式各样的家具,美美的欣赏结束后让学生把看到的感受到说出来。
当时音乐并没有结束,我把音量调低,在音乐声中训练学生说话,音乐起到的伴奏的作用。这样设计,重视了学生参与,引导了学生思维,学生兴趣大增,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同时以识字为基点,使学生在感受识字之乐的同时,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这节课的设计,最大的特点是课堂容量大,融字词句的学习与习惯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展示了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不足之处,就是把自己原来设计的过渡语忽然忘记了,说的就不够生动了。加上第三节课时间只有35分钟,虽然拓展部分完成的不错,指导写字就没有时间了,所以也就把这部分剪切掉了。这节课我是11月2号讲的,一年级学生虽然入学刚刚两个月,但是去掉放假的时间,就不足俩月,小组合作本身在低年级进行就有困难,所以这节课就体现的较少。
我认为,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虽然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也不要为了赶流行或者走形式任意的利用,用就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合作,共同探究学习方法是今天教学要走的必然趋势,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在低年级也要多加尝试。
篇14: 大班语言《两个好朋友》的活动反思
大班语言《两个好朋友》的活动反思
在与孩子讲《会游动的小岛》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的热情很高。因为《会游动的小岛》这个故事材料非常特殊,四副图之间既有相互的关联,又能打乱图序进行新的故事创编,可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创造性。《两个好朋友》的语言活动正是利用这一契合点,立足对故事中图片不同排列顺序的理解,来引发幼儿进行多角度创编故事,提高幼儿语言表述能力。活动沿用了小鸟和小乌龟这两个幼儿所熟悉喜爱的、而且有着鲜明外形特征的动物形象,使幼儿的热情得到延续,体验到了创编活动的快乐。浅显的故事构思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多变的故事画面,为幼儿提供了反复阅读、主动创编的机会。
一、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热情
幼儿对活动的热情需要教师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引导。而这次活动是在幼儿已有经验上开展的,因此我主要采用了语言教育方法中的想象讨论法、观察法、操作法。
(1)想象讨论法 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愿望。运用想象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特别是在第三环节“根据不同场景绘画创编故事”。即请幼儿根据下雨、晴天、阴天、晚上的不同时候想象这对好朋友在哪里?做些什么事情?这时幼儿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画面内容精彩纷呈:有荡秋千;撑着雨伞去电影院看电影;在灯下玩跳跳棋;阴天的时候,这对好朋友会一起去买伞……。幼儿沉浸在想象的喜悦中。
(2)操作法 动手操作是幼儿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两个好朋友》虽然是语言活动,但是让幼儿动动手,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组合图片,并尝试讲述;画画自己的想法,使幼儿在画画讲讲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图片的理解,使部分不敢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幼儿也有了表现的机会。
(3)观察法 幼儿期的阅读材料主要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主,直观的画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容易感知阅读的内容,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这四幅的画面内容生动,并且具有鲜明的时间特征即白天、阴天、下雨、晚上。另外其中两幅图还有地点上的不同就是湖面和岸上,特点鲜明,形象逼真。
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可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起到了兼顾全体和个别的作用,使幼儿体验到合作学习和发现新事物的快乐。
二、注重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一开始,幼儿就在老师的.带动下,以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活动中。在打乱图片顺序创编新故事环节中,有很多幼儿将图片排了多种顺序,也讲了多个故事,说明幼儿对这样的活动形式是很喜欢的。但在后来的讲述中,我发现很多幼儿的思维还局限在原有的故事上。课后我认真思考,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第一点:因为幼儿对这种创编故事的形式比较陌生,又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陌生的老师,害怕心理压制了孩子的表现。第二点:在前期经验准备时,虽然幼儿理解了这个故事内容,但对每幅画面细节处的观察还不到位。这直接导致幼儿想象的局限。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鸟和乌龟的动作变化,以此来想象它们之间的对话,发现好的词汇可以让孩子学一学,发现有趣的动作模仿一下,这些都可以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第三点:在前期准备时要注意帮助幼儿积累一些词语,让他们在创编故事时有话可讲,有词语可以运用。
三、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
记得在活动中有一个孩子说不出下雨时小鸟和小乌龟在干吗,下面的孩子一起帮助他,气氛温馨而热烈,幼幼间的互动引发了孩子对活动的兴趣,这时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在这点上看,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不应该想到自己如何开展活动会更方便,何种教具更容易寻找,而是应该考虑到孩子会对什么感兴趣,孩子在这种设计下会有什么表现等等。活动设计考虑的应该是幼儿,而不是老师自己,《纲要》中也指出:“教师只能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邀请幼儿讲述创编的新故事环节时,我本来预设的是两名幼儿来讲述,其中一名是和我一样的排序方法。但在今天的活动中第二位孩子还是和我的排序方法是一样的,此时我就让她继续讲她的新故事,满足了幼儿的讲述欲望。
做得不够的地方就是1.教师应有针对性、多样性地评价幼儿讲述的故事。比如可以说:你刚刚用到了‘雨过天晴’这个词,你说得真好。你刚刚讲到了‘小鸟生病了,小乌龟驮着小鸟去看病,这个情节很有趣。’这样既是对讲故事幼儿的肯定和鼓励,又能让其他幼儿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有得到提升。
2. 在最后环节我急于将幼儿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很多幼儿与同组的幼儿没能很好地交流创编新故事。特别是上来讲述的这组幼儿,他们刚刚画完了自己在不同场景下这对好朋友在干的事情,没有时间一起讨论绘画内容,使看起来合作的绘画变成了相对独立的四个个体。因此被邀请讲述的幼儿讲述的是不连贯的图片故事。
其实这个活动的重点是四人合作,在活动设计上可以做这样的调整:请四个好朋友到前面来,先商量自己画什么天气,哪个时间放在第一,你们准备画什么样故事,经过这些思维的碰撞再进入到集体绘画活动(哪怕他们有争吵,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幼儿之间的合作一定更加融洽,想象一定更加丰富,幼儿也一定能得到更多的发展。
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觉得真正在集体活动中发言的孩子是少数的,要让幼儿都有讲述的机会,就要给孩子创造讲述的环境,我在想以后要给孩子留下充足的合作讲述时间,让合作这个形式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 教学设计反思总结
★ 反思日志
【《两个好朋友》教学反思(精选14篇)】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活动反思2023-06-23
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2022-11-21
解题反思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2022-09-01
倒数教学反思2024-01-02
音乐活动《拉拉勾》反思2023-10-04
数学课教学反思范例2022-12-24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2022-12-23
数学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2023-01-12
《你会做什么》教学反思2022-09-14
鸟语教学反思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