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水的多少的教学反思(合集12篇)由网友“吴邪吴雩”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比较水的多少的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比较水的多少》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和三年级学生共同研究了《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得出教学反思如下:
学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必须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科学探究氛围。他们的探究学习活动有时不能在规定的时间、空间内完成,此时,应为学生在时间、空间、过程、材料资源等多方面创造条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和体验的机会。使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本节课中学生对“比较3瓶水的多少”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首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生活中有关“比较”的经验,进行相关的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观察、猜测、讨论、验证等。在课堂中学生的科学探究潜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估计,学生的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方法时,出现了材料不足,时间不够的现象,于是我决定把教学设计中的“实验比较”这一环节放到课外后,第二节课作为学生的交流汇报课,在汇报的基础上得出:“统一标准下才能比较”,光*眼睛是不能准确判断的`。再为学生介绍量筒及使用方法。
通过课堂的讨论,由第6小组的用台称来实验,诱发学生的“掂一掂”、用天平来比较……比较的方法呈现出多样化,课后学生的实验探究学习更是“精彩”,更具创造性。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完全融入到自己的探究活动中,徜徉在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
为此,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开放的、主动思维的空间,给他们的活动留有充分的余地,适时调整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要允许他们选择感兴趣的探究方法,鼓励他们从探究的过程中生发新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
篇2:《比较水的多少》的教学反思
《比较水的多少》的教学反思
“比较水的多少”这一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对他们来说,比较液体多少是件感兴趣、又能做得到的事情。本节课教材从两个方面设计,首先是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给学生出示了5个大小、形状不同,并且装水多少也不同的瓶子,并抓住儿童好奇心,以“五个瓶子发生争议”引出问题,让学生脑海出现“五个瓶子究竟哪瓶水多?”“你们小组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教学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进行比较。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和激发孩子们学科学的积极性,指导学生以科学探究方式经历提出问题──经历假设──制定方案──验证比较──整理事实──交流成果。其次,引出量筒这一测量工具,并设计卡通动画课件,把抽象概念和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是学生更好理解和正确使用量筒。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自我评价”是展示学生素质发展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在学生探究完毕,教师提出“谁能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认为你们小组谁表现最出色?”
创设问题情景,增加了单位教学时间内的信息量,既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引导他们学会了方法。把科学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课堂充满科学化、人文化、艺术化。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观察、搜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多元化评价、拓展探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猜想“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和实验验证“五瓶水究竟那瓶水多,多多少?”上。我感到学生大胆猜想的确是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为后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判断结论奠定了基础。当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后,个个体验成功,人人充满欢乐,既亲历了探究的过程,又体会了探究的乐趣。
篇3:比较水的多少的教学反思
比较水的多少的教学反思
《比较水的多少》一课进行反思,对以下几方面体会较深:
一、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同学经历“猜测——验证——丈量——结论——延伸”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同学亲身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体验并内化,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探究过程中,将重点放在设计研究方案这个环节上,如“我们可以有什么方法来证实自身的猜测是正确的呢?”教师给同学提供充沛的时间和空间,启发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鼓励大胆地提出设计方案,并进行反复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使同学的聪明才智、发明性思维得到充沛地发展。
二、同学有充沛的自主性
同学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所倡议的基本理念之一,学习科学是一个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是同学自身学与做而不只仅是教师教的。在探究过程中,探究问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途径和手段的选择,实践研究并取得研究结果,也都由小组同学依照自身的意愿去完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同学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同学以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等方面的支持而已。
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参照物”,是教师教学的“启示物”,是同学进行学习的“载体”,教师必需根据同学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个体的认知能力,对教材进行再制造,对教材内容适当进行调整或增减一些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活化教材,给同学创设一定的认知条件。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教材选择三个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瓶子作为探究资料,然后分别在三个瓶子中装入不同量的水进行比较。我认为布置三个瓶子,同学研究起来比较繁,时间紧,改为两个瓶子,同学探究的效果并没有改变,同样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
科学教师应从保守的科学知识的传达者转变为同学发展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应从“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平等参与同学研究”,是同学科学探索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一起发展的互动过程。我想方设法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的、民主、和蔼的课堂气氛,促进同学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如:当同学没有提出“2号瓶比1号瓶的水到底多多少”这个问题来研究时,教师就对同学说“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你们欢迎不欢迎?”一种想参与到同学的研究团体中的商量的口吻,使同学对研究更有信心。
篇4:《比较水的多少》教学反思
学习是学生本身的事,不能由他人施加与他,学生是自身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发现者和传输者。科学知识的获取更是一个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是学生自己的学和做而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在课的一开始,我就提醒学生科学课的学习,更多的是活动,研究实验,所以不能一个人去做,要靠我们集体来研究学习。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选择。
改变过去的那种教师讲,学生听,座位固定,小组实验、方案统一,实验材料统一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性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照核定人数自由结成合作伙伴。推举一位学习好、乐于助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进行工作分配,协调组内成员的相互关系。要求每个小组成员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按照不同推测意见来分组,按不同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包括研究材料的选择,研究途径、方法、手段的选择等,使学生的主体探究得以有效地进行,是实实在在的尊重学生,而不是形式上的。
另外为了营造宽松的合作氛围,充分体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和发现。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说出已有的经验和感知,如学生对三瓶水的'多少的推测以及按照推测进行实验获取的数据等环节,老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让学生真正感到教师是学生的引领人和伙伴。
篇5:《比较水的多少》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设计上能吸引学生,上课实际效果中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但游戏的运用还可以设计的更吸引孩子又能把本节课的知识让孩子在玩中掌握。环节的设计也注意了对教材的知识的比较和补充,还渗透了保护环境的教育。但是环节的巧妙并不能代表课堂的成功。在真正上课时,没有想象中的预期效果。首先在备学生中准备的不充分,对学生的回答老师没有很巧妙的回答,需要进一步提高调空能力和语言艺术。其次在出现知识性的问题应该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急噪和不允许学生发言的现象。教具应该做的更加精美一点。最好能有课件展示,这样也许会更充分发挥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情景教学,使数学更加生活化情景化。
通过本单元的比较教学后,在平时的练习和测试中,学生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比较少的,我认为通过认真备课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恰当运用情景和注重学生的特点,善用儿童语言,进行教学,效果比较令人满意。
篇6:《比较水的多少》的教学反思
(一)
这节课较以前的《比较水的多少》也有了比较大的改进。应该说比以前更加的科学,探究的味道更加的浓厚。从猜测三瓶水的多少,到比较方法的讨论,再到制作自己的刻度杯测量,最后认识量筒测量。比以前多了一个自己制作刻度杯比较的环节,弱化了估计液体体积的环节,虽然这个活动是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也是很有意思的活动。但估计液体体积对学生的帮助也很重要,况且结合教学实际,我觉得这么几个环节要在一节35分钟的课堂展开充分,难度也是非常的大的,因为还有作业。假如能够用充分的时间展开,那是好事,也是我所期待的。
实际教学中,我依旧是按照老教材的编排展开的教学,一节课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因为学期进度已在逼迫我不能再分课时了。我还是省略掉了自己再画刻度杯测量的这个环节。其实,去掉这个环节后,课堂时间还是很紧张的。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认识量筒这一新事物,花费的时间需要很多,要实际测量时间就更多了。在估计液体体积方面我也进行了充分的设计,花了5、6分钟时间来帮助学生估计液体的体积,我想这有利于让孩子建立毫升的这个体积单位,最后完成作业的时间还是很仓促的。
(二)
《比较水的多少》是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中的一个内容。教材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比较和验证水的多少,通过三个装有水的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瓶子进行比较,使学生的意见产生分歧,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二是比较多多少的问题,教材在这个问题的设计上,先让学生自己设计比较水多多少的工具,然后通过教师出示量筒使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量筒测量出水的多少。
根据这些内容,我将学习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能力为学习的主要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并在教学中体现科学学习理念。
1、教学中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贴近学生的生活。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认识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我在导入时,创设了一定的`情境,给学生出示两瓶水,让学生比较水的多少,从而引出本课的研究内容。而在课的最后环节拓展活动中,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容器可以用来测量液体,既让孩子把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也为下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2、体现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理念
课标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以“探究”为核心,努力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形成假设预测”——“设计研究方案”——“探究实验”——“分析整理数据”——“获取探究结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探究,学会与人合作,进行收集证据,整理证据。在活动一开始,学生就对3只形状、大小且装水的多少也不一样的瓶子中的水的多少产生争论。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猜测,然后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实验,接着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选择一种方案进行实验验证,整个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实施,相互配合。最后进行比较具体多多少的实验,又是在上述方法中完成。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明白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明白实验的成功离不开与同学的协作,配合。整个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亲历探究。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观察、讨论、甚至争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以及尊重事实,用事实验证假设猜测的科学态度。
3、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能力培养上老师的指导作用。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探究性实验,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份条理清晰、操作性强的实验记录表,通过这个记录表,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又能培养学生养成实验记录的习惯。三年级的学生因为年纪还比较小,所以在筛选实验材料时容易造成混乱,一方面,我要求学生通过填写实验表格明确各组需要的材料;另一方面,我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己选择实验的材料,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了实验材料的浪费。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这节课由于学生的手、脑、口都动起来了,思维很活跃,有很多现场生成的东西,在面对学生的一些表现时,我还是觉得有点措手不及,一些教学环节处理得太粗糙了。比如让学生讨论比较水多少的方法的时候,还应该给学生更大的空间,给学生准备更多的实验器材,让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此外,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堂上流汗的虽然是学生,但对老师的综合要求其实是高了,面对学生生成的问题如何抓住有价值的内容加以引导,值得我继续探索和学习。
篇7:《比较水的多少》优秀教学反思
《比较水的多少》优秀教学反思
《比较水的多少》一课进行反思,对以下几方面体会较深:
一、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测量——结论——延伸”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体验并内化,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探究过程中,将重点放在设计研究方案这个环节上,如“我们可以有什么办法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呢?”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启发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鼓励大胆地提出设计方案,并进行反复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地发展。
二、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学习科学是一个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是学生自己学与做而不仅仅是教师教的。在探究过程中,探究问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途径和手段的选择,实践研究并取得研究结果,也都由小组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以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等方面的支持而已。
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参照物”,是教师教学的“启示物”,是学生进行学习的“载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个体的认知能力,对教材进行再制造,对教材内容适当进行调整或增减一些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活化教材,给学生创设一定的认知条件。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教材选择三个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瓶子作为探究材料,然后分别在三个瓶子中装入不同量的水进行比较。我认为安排三个瓶子,学生研究起来比较繁,时间紧,改为两个瓶子,学生探究的效果并没有改变,同样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 科学教师应从传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应从“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平等参与学生研究”,是学生科学探索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我想方设法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的、民主、和蔼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如:当学生没有提出“2号瓶比1号瓶的水到底多多少”这个问题来研究时,教师就对学生说“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你们欢迎不欢迎?”一种想参与到学生的研究团体中的商量的口吻,使学生对研究更有信心,……
篇8:《比较水的多少》教学方案设计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来研究不同杯子盛水的多少,通过估计,提高学生的目测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比较、观察、统计的能力。
准备材料:
每组三个不同的瓶子、水槽、漏斗、一次性杯子、量筒、儿个小瓶盖、生理盐水瓶、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分别装着水的三个瓶子,说:我们来做个游戏,看看谁的眼力好。让学生猜测一下哪个瓶子里的水多。
二、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的容器中水的多少。
1、究竟是哪个瓶子的水多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2、小组讨论: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比较这三瓶水的多少,我们比一比哪个组想出的方法多,方法好。
3、根据情况出示一次性杯子、生理盐水瓶、儿个小瓶盖、漏斗、量筒,问:你能用这些材料设计出不同的方法吗?适时地对量筒的使用做介绍。
4、汇报交流:比较水多少的不同方法及其用到的器材。
5、你们觉得哪个组设计的最好?哪个组的'器材最简单?哪个组的实验步骤最少?以激励学生继续寻找新的方法。
三、实验验证
1、到底是哪种方法最好呢?我们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2、学生开始实验,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3、教师巡视适时地做好实验中安全指导。
4、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四、尝试估算水的多少
1、结合实验结果表扬猜对的同学。
2、请猜对的同学说说你面对这三瓶水时,是怎么想的?或者说你想到了哪些,能判断水多少,有关系的东西?
3、再出示装有不等量水的不同容器,请各组先讨论,再猜一下,哪个容器里的水多?
4、请各组同学用量筒来揭底,并填好统计表。
5、各组汇报.
篇9:《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
【摘要】利用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本课采取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方式进行授课,并且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设计方案得出实验现象,从而总结出实验结论。
【关键词】多种方法、自主设计实验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及作用
由于学生三年级刚接触科学课,刚接触实验设计,所以本课试图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设计实验,便于学生打好科学课实验设计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水多水少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比较方法的多种多样。
2.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会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单位测量液体。
3、教学重难点:
使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学会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比较水的多少。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是生活经验不足,逻辑思维并不清晰,对设计实验还不是很清楚。
【教学策略】
讨论法、实验法
一、导入
师:这里有三个不同的瓶子,分别装有一些水,你们猜一猜哪个瓶中的水多?
预测:1、三瓶水一样多(3号虽大,但水矮,2号和1号水瓶虽小,但是水高)
师:都和他的想法一样吗?
2、1号瓶水多。(因为高)
师:有支持他的吗?
3、2号瓶水多(因为虽没有3号瓶大,但它高,虽然比1号瓶矮点,但它比1号瓶宽)
师:你的理由非常充分,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3号瓶水多(因为大)
(以上若只猜出哪瓶水多而不能说出理由,师:看样子你只是单纯的猜,那么谁能有根据地猜呢?)
师:大家的意见不统一,那么如何比较水的多少呢?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研究一下。(出示课题板书:比较水的多少)(课件1)
二、教学过程
1、比较水谁多谁少
师:这三瓶水到底谁多谁少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吗?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并且完成实验设计单。教师巡视掌握实验方法
预测:1、找三个相同的瓶子(杯子),看哪瓶(杯)水高。
师追问: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可行吗?如果可行的话,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点什么呢?其他小组有没有好的建议?
生1:慢点倒,防止倒チ耍对实验有影响。
师:大家同意吗?
生2:不要把水倒到杯子壁,因为杯子壁上有水也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师:你们小组接受他的建议吗?
生3:如果相差的非常小,我们用眼睛无法判断,我们还需要用到格尺。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那么在使用格尺的时候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生1:选择的格尺要比水长
师:注意到使用范围了,真棒!
生2:尺子是直的,瓶子下面是弯的,我觉得不能测量的很准确。
师:他提出了一个非常棒的问题,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解决吗?(可不可以利用别的东西来帮忙呢?)
生1:可以粘纸条。
生2:可以划线。
生3:把水倒进平底的的杯子里
师:不错的办法。
师:请一会按照我们刚才讨论后的结果,把你们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可以吗?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你们小组刚才没举手,你们选择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吗?)
2、比较水的重量
师:怎么比较?
生1:用手掂掂,感觉谁重,哪个瓶子中的水就多。
师:你们觉得可以吗?
生1:不行!因为瓶子不一样。
师:那该怎么办?
生1:都倒入一个相同的瓶子里。
师:这样就可以了吗?
生1:也不一定!应为我们人的感觉不一定那么准确,如果就相差那么一点,我们可能感觉不到,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称重量的仪器。
师:你想的可真完整。在科学中我们常用称重量的工具是天平,我们可以利用天平来完成这个实验。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习过吗?(没有)给你这个实验工具你能完成实验,得到实验结果吗?
生:不能。
师:所以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选择最简单,你最有把握的实验方案。
师:大家想不想亲手试试呢?请每一小组按照你们设计好的实验方案,组长到老师这去材料。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2号瓶的水最多,1号瓶的水第二,3号瓶中的水最少。
2、介绍量筒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2号水最多,可是怎么才能知道多了多少呢?我们需要一个统一标准的精准的测量仪器,给大家介绍一个新工具,它就是量筒。(出示量筒)量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书中的第74页,请大家仔细阅读。谁能来给大家介绍介绍量筒?
生1、有刻度
生2:密密麻麻的很多。
生3:有数字
师:你发现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各是多少?
生回答
师:这就是这个量筒所能测量的范围。
生3:有ml的标记
师:这就是液体的体积单位,毫升。还有一种是升,在生活中你经常会见到,
课件3)
在使用量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点什么?(课件2)
生1:平放在桌面上。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是玻璃的怕弄坏了
师:除了要注意安全还有什么原因我们必须要平放在桌面上?
生1:为了使得我们更好地使用,要不水面该倾斜了,我们就读不出它的示数了
师:大家同意吗?既然说到了读数,那么在读数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点什么?谁找到了?
生:视线与水平面的凹液面水平
师:那么我们应该具体怎么做呢?(教师做仰视、俯视、平视三种读数的方法)你同意第几种?大家在读数的过程中一定要平视水面的凹液面,这样我们读出的数才准确。(出示课件4)
师:现在请每组的组长到前面来去一个量筒,请大家利用量筒分别测量3个瓶子里的水的体积,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科学书的第74页的表格中。
建议大家可以把测量后的水倒在实验桌上的水槽中,在测量的过程一定注意安全,量筒和水槽都要轻拿轻放。
师:哪一小组能说一说每瓶水分别都是多少毫升?
预设:如果每个小组的数据不同,追问大家的测量结果为什么不同呢?
可能是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洒水、瓶子壁上留有水等等。
三、应用拓展
师:你们知道5ml的水是多少吗?能用你手中的量筒来测量吗?
生:不能。(强调量筒的使用范围)
师:在这节课中我们不但我们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3个瓶子里的水,而且认识了量筒,学会使用量筒,利用它我们比较出了3个瓶子里的水到底多出多少毫升,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继续用到它的。
篇10:《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根据科学课教师用书的《概述》,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比较、估计、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多角度、多维度地来认识水的一些基本性质”。前面学生已经知道水没有固定形状这一性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该是通过应用这一性质自己想办法来比较水的多少,丰富关于这一性质的体验。比较水的多少是手段,认识水的这一性质才是目的。
材料准备: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物体(如球、正立方体)2个;大小相近而形状迥异的物体(如形状差别很大的石块)2个;塑料瓶若干套(每套3个,大小、形状均有明显差别,);塑料杯、塑料瓶若干(各有若干套大小、形状均相同。塑料瓶可割去小瓶口,成直柱形容器);直尺、量杯、量筒。
教学过程:
一、 引入研究课题,进行比较固态物体大小的体验:
1.出示两个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物体:
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发现它们的不同的地方时,你是怎样想的?
2. 出示两个大小相近而形状迥异的物体:
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它们哪个大些、哪个小些?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二、 出示3个装水的塑料瓶(水量相近,但水面高低不同):
请你们研究一下,哪个瓶里的水多,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这种情况下比较水的多少,需要对长、宽、高三个维度同时考虑,显然仅仅靠目测是不可能的,这就引起了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使其中两个维度转化成相同的状况,这样,只要考虑一个维度就可以比较了。这就需要用上水没有固定形状这一性质了。)
(给2分钟时间让学生研究整理汇报内容)
三、 讨论:要确切知道各瓶水的多少,你们想用什么办法,需要哪些材料。
四、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
五、 汇报实验结果,着重说明:
1。操作过程和方法;
2.为什么要这样做。
六、 把原来装水的三个瓶子和实验中用的瓶子比较,讨论:
1。两组瓶子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为什么后一组材料能确切地比较出水的多少;
3. 如果是两块大石头,能用这个办法比较吗?为什么?
(这个比较是重点。第一个问题是从瓶子的形状来看装在瓶子里的水的形
状;第二个问题是了解改变水的形状,转化其中两个维度,使它变成底面积相等的形状而便于比较;第三个问题是和没有这个性质的固态物体对比,加深对这个性质应用的认识。学生叙述的时候,表达不能要求太严格,意思说清楚就行了。)
七、 介绍量筒,测量出各瓶里水多少的准确数据,考虑:为什么它能起这样的作用。
八、 想办法用量筒比较两个不同形状的固态物体的大小。
(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不可能直接把固体放在量筒里比较,而要借助于
水,把固态物体的体积转化成水的体积来比较,这也是水的这个性质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经过尝试去找办法。)
九、小结:从具体的依据中,你有什么收获?
篇11:《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操作实验、观察、游戏等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知识,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溶器中水的多少,能正确使用量筒量出水的多少,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乐于与人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
2、知道测量水的多少可用量筒,能正确使用量筒。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
教学难点
设计各种比较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小组准备你的实验所需的材料
教师准备:
1、每组三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饮料瓶2、大小量筒,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漏斗。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你喜欢看什么节目呢?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凤凰电视台收视率很高的节目,就是“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你们想不想玩。
3、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瓶水。三个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同学们,你们来猜猜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还是一样多?
1、学生有兴趣地回答。
2、认真观察,兴致高昂地猜测结果。
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引入,把同学们喜欢的电视节目与所要学习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自主探究科学知识(哪个瓶子的水最多)
观察猜测
1、谈话:同学们都说是自己对,那么你们怎么证明自己猜对了呢?
2、分组讨论:你的实验该怎么做?需要什么材料工具?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你们小组怎样分工?
分小组热烈地展开讨论,想出了多种多样的实验方案并做好小组分工安排。
意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主动探究、亲身经历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寻求比较哪个瓶子的水多的方法,对学生想出来的比较方法,只要有道理,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保护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证明
1、小组合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
2、实验汇报:哪组已经有结果了?告诉大家你们的实验结果。你们小组是怎么证明的?
3、师生小结,互相交流实验结果。你们组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想和大家分享或失败的教训和大家交流吗?
1、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2、大胆地汇报实验结果。
3、师生共同小结。
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同时还学会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比较液体的多少的方法很多,在生活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择。
三、提出问题
寻求方法
动手操作
实验验证
小组讨论验证
1、谈话: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有许多种,有的是很简便的。大家现在知道了那个瓶子的水最多了,你还有新的研究问题吗?(装得水多的瓶子比另外两个瓶子的水多多少呢?)
2、分组讨论。你认为这个实验该怎么做?你需要什么材料工具?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提出为了保证数据的精确,要学会使用漏斗)
3、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
学生主动想提出探究的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找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小组合作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
疑问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原始动力。只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
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参与实验使学生对知识研究更有信心、有激情而更加认真仔细地学习新知识。
认识量筒
1、适时引入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轻拿轻放、视线与液面水平、使用的单位是亳升)
2、分别测量三个瓶子中的水,记录在表格中。
3、任选二个瓶子,得出多多少的结果,作好记录。
认真听老师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
积极动手操作,并作好记录。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学生谈收获。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态度。
五、活动实践
1、量出一毫升的水有多少、一杯水有多少毫升、测量你带来的瓶子能装多少毫升水等。
2、游戏: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看谁的眼光最准,动作最快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兴趣高昂地玩游戏。
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利用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结束本课的学习,同时也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篇12:《大小多少》教学反思
《大小多少》是一篇有趣的韵文。教学时,我结合课文的内容,积极激发孩子参与课堂的热情,不仅让学生有了竞争意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
同时,识字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本课也不容忽视对生字的教学。于是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使汉字不再枯燥、生硬。让学生巩固已学的字的同时,能较好地进行比较,来识记生字。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阅读和识记生字,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图字结合法,我通过图片及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字意,并与其字形相结合,化难为易,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思考空间。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偏旁的教学还是较为欠缺,希望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地调动孩子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总之,学习永无止境,在一次次的实践当中才能不断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 比热容教学反思
★ 节约教学反思
【比较水的多少的教学反思(合集12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2023-02-13
比热容教学设计2023-03-31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玩水》2023-03-17
《节约用水》教学设计与反思2022-11-02
比热容的教学设计2022-08-24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2023-08-21
五下科学浮力教学反思2024-02-05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反思2022-09-05
三年级科学《温度和温度计》的教学反思2023-10-27
《解决问题——瓶子的容积》教学反思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