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教学心得(精选18篇)由网友“RAIN”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尊严》教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尊严》教学心得
《尊严》教学心得
教学《尊严》这一课,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的中心句:“你别看他现在一无所有,但他是个百分之百的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之后,我对学生们说:孩子们,只要你们努力,只要你们勤奋,你们的未来也将是十分美好的,我相信,十年二十年过后,在我们当中也许有像哈默这样的百万富翁,也许有将军,也许有科学家……
大多数学生很专注,但是我还是听到了两三名学生在说:“噫,肉麻!”“根本就不可能!”“对啊,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我有些扫兴,但我还是提起精神说:孩子们,谁也不能肯定未来是什么样的,因为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才使我们向往,让我们不断地追求,这努力的过程本身就十分美好,这努力的结果最终会成就许多美好的理想!
我虽然说得很有激情,但我还是有些丧气。因为学生总是进不了一种人性中最为美好的情景,也许现实生活中,情感的表现比较粗砺,所以对这种细腻情感的表达并不习惯;也许他们内心有所触动,但习惯上还是拒绝了这样的表达方式。现实生活中的情景总与我们所期待的有所距离吧,但课堂就应该成为美好理想的'发源地。我总是在试着宽容我的学生,总是希望在我带他们学习的这些时间里,能真切地拥有最为珍贵的几个记忆,或者现在并没有感觉,也许他们将来有一天回忆起来特别的感动。而事实上,这种纯粹的令人心动的情感交流,与学业学习是一样地重要。
记得开学初,我向学生询问一名没来上课的孩子是什么原因?一些学生说:他生病了,住医院。接下来就有学生说“他要死了!”“他要上天堂了!”教室里居然传来几阵嘻嘻的窃笑声。我很生气,说:“当一名同学没有来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应该关心他,问他为什么没来,需要什么帮助。因为班上的每一名同学都是你的朋友,关心别人、同情别人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我不否认学生当初说的也许有开玩笑的意思,也许不是恶意,但是,拿别人的病痛开玩笑,是绝不能弃之不管的。
因为,教师的使命,不仅在于让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背诵了多少课文、解答了多少数学题,也不仅在于让学生懂得了多少规则,拾起地上一张废纸、爱护了一棵小树,更重要的是在于知识和规范行为背后的东西,那就是他的同情心、好奇心、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是他的心智的觉醒、智慧的生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校的教育,首先是一个人的心灵触动另一个人的心灵的工作。
篇2:《尊严》教学心得
人格教育是新课标的要点,怎样才能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不断地实践着、探索着。
【案例】
本期教材里有一篇《尊严》的课文,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一群逃难者来到了美国的一个小镇上,他们饥寒交迫,骨瘦如柴,镇上的人们十分善良,给了他们很多食物,当这些人得到食物时都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只有哈默,虽然已经十分虚弱,他仍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他要求先让他干活,他要用劳动换取食物,不愿意吃别人像对待乞丐一样施舍的食物。课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说不劳而获的东西不能要,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这样才能维护自尊。有的说挨了批评应马上改正,否则就没有了尊严学生们都异常热烈的讨论、交谈,只有一个孩子默默的坐在座位上,若有所思。
这个孩子叫张鹏,纪律性较差,成绩也不太理想,所有任科教师提到他都直摇头,只有班主任老师上课时情况略好一些。上课时,他总是发出各种各样的怪腔怪调的声音,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还故意跌倒,凳子发出劈里啪啦的声音,让大家哄堂大笑。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讲。有一位年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说:你真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这个班好好的,让你弄得乱七八糟,要是没有你,该多好。这时,全班同学都用鄙视的目光看着他。没想到,他反唇相讥,竟然顶撞老师说:你才是老鼠屎。老师实在对他无计可施,只有把他带到我这里来解决问题。我摸摸他的头说:昨天不是表现的很好嘛,今天怎么啦?有什么事,跟李老师说说,好吗?他竟一下子委屈的大哭起来:没有人尊重我,人人都笑话我,我为什么要尊重他们,我讨厌他们。他的话让我吃惊,也让我陷入沉思:这到底是谁的错?孩子的心灵世界本来是纯净的,是他周围的人们在有意或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扭曲了他的心灵,他的心理和行为就像一面镜子,往往是我们不当言行的映射,我们对他的不尊重,也换来了他对周围的仇恨和对自己的不尊重。
我们现在正在上《尊严》这一课,我相信他心灵深处一定受到了某种程度的触动。我决心抓住这个机会,进一步唤醒孩子的自尊,让他懂得尊严是一个人的生命,每个人都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于是,我说:同学们,请你们谈谈你们平常是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的。我首先请了张鹏,他站起来却说了一句出人意料的话:我是一个差生,我没有尊严。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我的心一阵揪痛,谁说的?谁说你没有尊严,你有很多优点,这些优点都在维护你的尊严,谁来说说张鹏的优点?开始没有人举手回答,在我的不断鼓励下,同学们开始认真思考,很快同学们都纷纷举手,有的说他爱劳动,有的说他爱帮助别人,有的说他爱班集体,因为有一次值周老师发现我们班有同学没戴红领巾,要扣分,他马上就把自己备用的红领巾借给了同学,还请求老师不要扣分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多,张鹏的优点也越提越多。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优点,此时此刻,他的眼里含着泪水。是啊,这还是他第一次被表扬,被全班同学肯定,同学们都用赞赏的眼光看着他,甚至有同学露出了羡慕的表情,不由自主的,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是怎样的掌声啊,对张鹏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个中滋味,我的内心也是激动的,因为孩子在《尊严》这一堂课上找回了自己的尊严。我相信,以后他也会像文中的哈默一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维护自己的尊严。
从那以后,张鹏有了巨大的转变,长期不完成家庭作业的他,居然不但按时完成,而且超额完成,成绩不断进步。劳动也更积极,每天三次扫除,随时可见他勤奋的身影他的转变,同学们看在眼里,我喜在心里。我不失时机的表扬他、肯定他。是的,现在并不是我在单方面维护他的尊严,孩子在用自己的行为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后来,全校发起了为邓小平爷爷的故乡捐款的金爱心活动,家境贫寒的张鹏居然捐了五元钱。我想这五元钱应该是他们家一天的生活费了,我不由得担心这钱的来历,调查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他在放学路上拾废品卖攒起来的,看着他被碎玻璃划破的脏脏的手指,我哭了,我帮他洗干净了手,又为他上了药,然后好好的表扬了他一番,孩子美滋滋地一蹦一跳的离开了。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的心在颤抖,泪水不禁再次模糊了我的双眼,多好的孩子啊,谁说穷人家的孩子是棵草,他们在我心里都跟我的儿子一样是个宝,我要用爱去包围他们。
【解读】
张鹏的转变也许是许多学困生转变中的很普通的一个,但是我还是想再谈谈他们,因为呵护自尊,培养自信,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然而,我们不少老师总喜欢把爱的目光投向优秀生,而对学困生更多的则是感到头痛。可是,无论优生还是学困生,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特别是学困生,更应得到更多的爱的关注。
一、用爱去呵护他们的尊严
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把爱的阳光洒向学困生尤为重要,用爱心去滋润,用诚心去感化,用真心去引导,事无巨细,时无长短,哪怕是一杯热水,一句问候,只要是雪中送炭,它都将深深留在学生记忆里,进而萌发成一股巨大的原动力、凝聚力、向心力。人都是有感情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爱,学生会以百倍、千倍的热情回报于你。
爱每一个孩子,细心呵护他们的尊严,虽然还是孩子,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是十分看重自己尊严的,不允许别人任意践踏,否则他将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时时刻刻与你作对,对自己自暴自弃。
二、用赞扬促进学生的转变
赞扬就像助跑器,它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更大的进步。众所周知,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孩子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是和弦,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他的弦一起振起,发生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存有潜能,他们都是可塑的,教育艺术就像根雕艺术,应顺纹雕琢,不能硬刻。在教育中要真诚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相信一件精美的根雕艺术品会摆在你面前。
三、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无论是对他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老师应最大限度的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信心,特别是学困生的自信心。
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多表扬,多鼓励,引导他们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让每一个学生都说我行,这是帮助学困生转变的两个措施,贯穿这两个措施的始终,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因为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正像张鹏一样,后来他在作文中写道:假如我是老师,我会用爱去维护每个学生的尊严,李老师,请你相信我,我一定能做到。是的,我相信他,因为一个人有了尊严,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我想,他的转变是因为我的关爱鞭策了他,并触及了他的灵魂。
我们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各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但实际上,总有一些学生不能尽如人意。由于各种原因,学生一时学习失败,这时,作为老师要有耐心,要沉住气,不要把学生一时失败看得太重,要给他们更多关爱,培养其自尊心,树立其自信心,让他们事事处处认为自己能行,自己能做,而且做的很好,这样,学困生才会彻底转变。这样,成功感才会始终伴随学生学习的旅程,以保证学生不会因过多的失败而放弃他们的努力,失去发展的机会,也失落了自己的尊严。
篇3:《尊严》教学心得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唤醒充分的激励,温柔、耐心地去唤醒,你会发现,学生其实并无好坏之分,因为他们的本质都是天真,单纯,善良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的核心,是在于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那天下午,活动课后,我正准备回去。小敏就泪汪汪地走到我面前:“老师,我的钱被偷了。我夹在书里准备买资料的钱……”说完,就呜呜地哭了起来,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要放年假了,期末考试就要进行,可不要出什么乱子啊。不过,我还是镇静下来:“别慌,慢慢说。”
“下午第三节课后,同桌问我放学后是否愿意和她一块去买资料,我看了一下夹在化学书中的两百元后,然后就和同学们一起活动去了。不料,活动课后,我回教室取钱,却发现它不见了。”说完,又哭了起来。
直觉提醒我,这件事情不简单。于是,我搬过邻座的椅子,.“小敏,你先坐下。我们一起想想,你肯定把钱夹在书里?没放在别的什么地方
“嗯,没错。”她肯定地回答。
“那么,你有没有线索?”我轻声地提醒她。
“有,小平。她看见我把钱夹进书里的。还有,我们去上活动课时,有人看见她一个人最后离开教室的。”平静了一些的她回忆道。
“可是,你有证据吗?”我慎重地问了一句。
“虽然没有,但我敢肯定是她拿的。”她十分肯定地坚持着,“因为,当我告诉她我的钱不见了的时候,她的脸上掠过了一丝不安。”
面对这种情况,好象只要把小平找过来,对她来个“三堂会审”就行了。然而,临近期末,考试在即,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很大,弄不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于是,我笑着说:“既然没有确凿证据,我们能不能先不作怀疑。会不会有这种情况,比方你出去时,不小心碰到化学书,钱便滑落到地上。而你当时又没在意,之后,它被哪位同学捡到。在不知是谁的情况下,她暂时将它保存起来,也说不定呢?”
她以怀疑的眼神看着我一声不吭。
“你想,如果现在就把小平找来,她若不承认,你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就是她身边有两百元,你也不能认定那就是你的啊!那样的话,岂不是很尴尬?再者,小平的家庭情况你也知道,她爸妈都是农民,没什么收入,加之她姐姐又在上大学,经济是拮据的。如果,她一时冲动做了什么的话,作为同学,你能不能给老师-点时间来做一下工作,让她悄悄地送回去,给她一次机会,行不行?”我耐心地启发着。小敏微斜着头,仿佛开始信任起我来了。
“这样吧,你先50元,去应一下急,今天,就别把这不愉快的事告诉你的爸妈了,免得他们着急,好不好?”说完,我把钱递到她的手上。
她接了过去,不好意思地说了声:“谢谢老师,那我走了。”
晚上晚读课开始之前,我郑重地对着全班学生说:“同学们,今天下午,咱班的小敏同学夹在书里的钱不见了。”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学生们七嘴八舌。
好一阵子,才恢复平静。我又接着说:“有人说,钱被偷了。我们班有一贼。我看,不要那么绝对。大家可不可以这样来假设一下。小敏同学急着出去活动,不小心把钱落到地上。后来有同学发现了,无意间把它捡起来。由于不知是谁的,只能暂时代为保管。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同学,现在就可以将它物归原主了。我想,这位同学一定会在恰当的时候,悄悄地把钱放回原处的。”同学们窃窃私语,不以为然。
第二天上午,我刚进办公室,小敏同学就把50元钱还给了我。并告诉我,她的两百元在原来的地方找着了。
早读课后,我快步走进教室。“同学们,昨天……这件事告诉我们:无论在我们的生活,还是在学习中,磕磕碰碰的.事情在所难免。如果,我们能多一份理解,就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关爱!让我们为这位做好事不愿留名的同学鼓掌,喝彩!”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掌声里我看见了小平会心的微笑及其感激的目光。
事后,我想了好长时间。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教师要有耐心和细心,不能给予冷眼,更不能大动肝火。不能说伤害学生自尊的语言,不能有伤害学生自尊的举动。要始终坚信:孩子也有自尊。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王晓燕
篇4:《尊严》教学心得
6月9日下午,在全教会议上,我和我班的32个孩子,在全校老师的注目下,上了一堂新教材探索课――《尊严》。
本着“紧扣‘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教师扎扎实实教,学生快快乐乐学”的四维目标,整堂课我力求体现语文课的本质:咬文嚼字、书声琅琅,积累运用。
我觉得,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可以让学生在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在教学时,致力营造相应的氛围,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来感受哈默鲜明的人格魅力,明白其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样,学生不仅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能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我想,语文课就应该:努力做到切切实实让学生准读通,读懂课文,掌握读书方法,培养会读书,爱读书的习惯。
篇5: 尊严教学反思
《尊严》这篇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不论是知识能力方
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面,还是情感态度方面,都是学习语文的好材料。 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加上老师巧妙的指导,学生较好地读懂了课文,体会到了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我在教学设计中力图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通过揣摩、品味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感受人物思想品质,懂得什么是尊严,进而与人物从情感上产生共鸣。
具体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线索清晰,重点突出。
在这节课中课堂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尊严”展开,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年轻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的,人物的言行是怎样体现尊严的,杰克逊大叔又是怎样尊重他人尊严的。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时紧紧抓住这一线索,围绕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说哈默有尊严这个问题,让学生在书中画一画相关的语句,并读出自己的感悟。这个问题的设计,既指向文章内容,又指向对文章中心的感悟,覆盖的阅读面比较大,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比较大。在教学中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重点,教学时间保证重点,教学环节围绕重点,教学效果落实重点。
2、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师生与文本的距离。
语文学习要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个过程,主要是主体积极参与,加强体验的过程。教学中,我更多的是让学生主动感受,注意把静态的文字通过朗读、交流、探讨变成孩子们头脑中,心目中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画面,以此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上创设了多个对话情境,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读书体验。例如:如果这个年轻人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在感受的同时,思维的火花被点燃,纷纷进入了角色,并毫无保留地坦露心声,师生、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便融为一体了。
在读课文时,先自主读书整体感悟了解课文,再指导学生有层次地去读人物对话,读出当时当地的那种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直到读出自己的真情。最后再次回读,将自己置身于文本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让理性的语言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的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整个过程,在拉近师生与文本的距离的同时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情感。
当然,这节课也有遗憾不足之处:
1、课堂上,教师很重视文章内容理性的分析,而忽视了情感的深度体验,让我感觉课上得比较“飘逸”,没有“读”到孩子的心灵深处。
2、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了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成为了一个空白,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留给我们的空间,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更能有助于体会人物形象。
篇6: 尊严教学反思
《尊严》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说理性文章。它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在还没有成为富翁前的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正是因为他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尊严,并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尊重。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抓住三处描写哈默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上,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课堂上,为了更充分的使孩子们体会到石油大王哈默的高贵品质,我采用了联系上文对比体会的方式。我先请学生划出描写逃难人们的语句,这里包括外貌描写及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只有一句,“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我引导学生仔细读此刻引导学生练读两人的对话部分,最有助于体会人物的心情及高尚的品质,所以我让学生之间互相练习。结果,孩子们体会的很深刻。故事中,这个年轻人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由于,这的教学处理得当,后面的那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是,在让学生讲述身边有关“尊严”的实例时,他们却有些牵强,讲的不是很到位。
篇7: 尊严教学反思
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在一群饥饿难忍的逃难者中,有一个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叫哈默,他宁可挨饿也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坚持用自己的劳动来获取食物。他用实际行动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赢得了镇长杰克逊的赏识,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从这件事可以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中,认识到这种自尊的可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篇课文宣扬的是哈默以坚强的毅力所坚守的“用劳动换取报酬”的信念。哈默的行为孩子们不难理解。而对尊严的捍卫,正是现实社会所缺失的。有心未必能做成好事,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别人需要的是什么。前不久在豆瓣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从乡下进城读书,在公交车上,听到旁边座位一孩子吵着要喝可乐,妈妈不同意,想着法子哄孩子。年轻人家在农村,从来没喝过可乐,这次来的途中爸爸硬是给他买了易拉罐装的可乐。他拿出可乐罐,想要打开来喝,添,拧,摇……他用尽一切办法,就是没法打开,羞红了脸,偷偷地又把饮料收起来。”宝宝,我们喝可乐吧。“”我们先把这上面的环提起来,用手指勾住,用力一拉,就打开了。你试试。“耳旁传来年轻妈妈和孩子的对话。年轻人用同样的方法,轻松地打开了易拉罐。没有直接的交流,没有手把手教,却用一种最温暖的方式帮助了他人,给别人留下了尊严。这个年轻人一辈子都会记得这一场景。
关于尊严的事例,生活中还有很多,那些身患残疾,却凭着自己的努力,练就一身本领,在街头卖唱卖艺的人,也跟哈默一样,不食嗟来之食,同样值得我们尊重。而我们,要做的是按他们希望的方式给他们留下尊严,而不是大张旗鼓地施舍与同情!
篇8: 尊严教学反思
《尊严》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拒绝白吃人家东西的一个故事。虽然是略读课文,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老师的指导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课文,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师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哈墨和杰克逊大叔的那段对话。学生首先谈对这段话的体会。教师在学生谈体会时,发现学生仅仅停留在体会这几句话,教师和学生展开了对话:“看来哈墨这时并不是很饿。”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纷纷从前后找到一些语句来反驳老师:如前面的“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后面的“狼吞虎咽”等。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能联系全文来读书,思考,加深了对哈墨自尊的体会。这时,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近哈墨,体会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但是这一步只停留在个别孩子的回答上,没有给更多的孩子思考想象的时间。即使这样,再让学生读书,学生也都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把声音读得坚定了。而是努力把自己当作哈墨,读出自己的体会,声调不再像刚才那么高昂,低沉的语气反而更显自然,哈墨的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坚定的语气表达,而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
学完本课,让学生阅读《膝下有黄金》这是《读者》上的一篇文章,一位大学教授回忆小时侯继母教他维护尊严的故事。学生听了朗读,都很受感动。在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找的有关尊严的故事,名言等,学生收集了很多好的文章,诗歌等,学生的补充材料大大丰富了本课的资源,丰富了学生对尊严的体会。
篇9: 尊严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觉得上完本课有以下几个体会:
1、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想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的小问题去理解独臂乞丐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授课伊始,我通过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句子,揣摩出他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原因,并通过朗读“揣摩乞丐搬砖时的几次心理变化”。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感情。
2、本课着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领悟内容,体验情感,对文中的人与事谈看法、谈感受。运用商讨式、猜测式的各种提问引导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如评价独臂乞丐;分析完独臂乞丐和双臂乞丐的形象,让学生说说他们想赞美谁,让学生多说,多发表看法,这对他们理解“尊严”有帮助,为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作有效的铺垫。
3、本课教学,我让学生“找出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语句”,展开教学。学生找出乞丐在外貌、表情和神态的语句加以对比,在对比中逐步领悟尊严:如“可怜的独臂乞丐”变成“体面的独臂董事长”是因为找到了自己的尊严;“本来以为搬砖是‘捉弄’他,看见女主人也用一只手示范时,却‘怔往’了”;“本来‘生气’的乞丐却变得‘感激’”等等,这都是因为女主人唤醒他的.尊严:他明白了一只手也能干活,只有靠自己的力气养活自己,才能改变命运;“不搬砖的永远只能是乞丐。”(学生语)于是,理解女主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以这个为一条线索,加之女主人的话也为一条线索,两条互相映衬,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是在课上实施的不够好,导致后面十分钟思路有点乱掉,可能学生就没有前30分钟体会的那么深刻。
4、主要存在一下几个不足:
A、课件中出错的字,可以在学生提出时当场改过来,省的一直强调说那个字打错了,浪费了点时间
B、过渡不是很自然,有时感觉有点突兀
C、指导朗读是不错,但是学生读的是否够味,给的评价比较模糊性,“有点味道了”,那到底该怎么读呢?老师最好示范读一读,让学生有个明确的概念说再稍微改进下就可以了,而不宜放到学生课后多读再解决。
篇10:《尊严》教学随笔
关于《尊严》教学随笔
校园里,翠绿的香樟已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墙角的玉兰花也爆米花似的绽放着。孩子们已褪去了冬日的寒装,在泛着青绿的草地上撒着欢儿,他们肆意地笑着、跳着、跑着……是啊,这是孩子们的春天。
有人说“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确,孩子的心是一汪清泉,孩子的话是一缕春风,孩子的`笑容是春天里绽放的一朵最美的花。一旦走进课堂,我便走进了春天。在这里,我能聆听到人间最坦率、最让人忍俊不禁的童言。
早晨第一节课,我们正在讲第7课《尊严》,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在年轻逃难时,即使饿到极点也坚持先劳动再吃别人的救济饭,他用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的故事。讲完后,孩子们长吁短叹,无不对哈默的人格、尊严感到佩服。在孩子这样的情绪中,我马上板书了一句关于尊严的名言:廉者不食嗟来之食,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学生不懂什么是“嗟来”的意思,我用实例演示给他们看,给他们做具体的讲解,并告诉孩子们,做人就要有一点精神,要自尊、自爱、自强。正准备往下讲时,一个叫“李宇桥”的孩子喊了出来:“郑老师,你没有尊严。”此话一出,全班鸦雀无声,孩子们傻愣愣的注视着我,看我如何反映。众目睽睽下,孩子大声地说我“没有尊严”,我一下子“蒙”了,还真觉得有失尊严。
我的心有些慌乱,脸也有些臊得热,但我若无其事的问:“我怎么就没有尊严啦?”李宇桥理直气撞地说:“去年,有一次上课时,你饿了,找我讨过包子吃,那就是嗟来之食。”“哈哈哈……”全班学生笑得前俯后仰,我被逗得笑弯了腰,好久,我才忍住笑,反驳道:“妈妈找儿子要食物吃,怎么能算嗟来之食?”那孩子惊奇的说:“可是,你不是我的妈妈呀?”“怎么不是?班里的男生都是我的儿子,女生都是我的女儿呀。”“你那么年轻,能生这么多?”“哪里,你们都是我最亲爱的干儿子,干女儿呀。”“哦,哦。”听到我如此辩白,孩子们脸上面露喜色,“哈哈哈”笑了,那开心的笑容就像墙角灿烂的玉兰花儿。李宇桥也喜滋滋的说:“那就不算嗟来之食吧。”那个孩子终于罢口了,我也总算为自己捡了个面子。
这个课堂小插曲虽说把老师给“涮”了一把,但也不无收获,他们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嗟来之食”,什么叫“尊严”。课堂气氛是活跃的,宽容的,孩子们的思想是自由的,他们率真的就像那《皇帝的新装》里的小男孩。我被他们的快乐情绪所感染,被他们自由的思想所感动,我的心也灿烂起来,芬芳的就象那幽香的香樟。这是些多么可爱的孩子呀!也只有可爱的孩子,才会心无设防的说出那些话。这,就是童心,晶莹剔透的,未被污染的童心。“童言无忌”,在孩子们的童言中,我多么幸福的沐浴在春天里,在这里,我满心欢喜,忘却了烦恼、忘却了疲倦。
在这别样的春天里,我聆听到了孩子快乐的心。但愿我永远生活在春天里。
篇11:尊严教学反思
《尊严》教学反思本文题目叫《尊严》,是篇教育性很强的文章。讲了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目的使学生从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
这个故事,给不同年龄的人带来不同的思考。对于10岁的孩子,他们的感受就是不能吃别人施舍的食物,吃靠自己的劳动赚来的食物就是尊严。学生概括为一句话“不能不劳而获”。这句话说得很恰当,他们的感悟,也就仅仅停留在“不劳而获”这个词上。什么叫有“尊严”?也许,只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才会慢慢领悟。
这节课,体会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作用是个重点。我采用了联系上文对比体会的方式。先让学生划出外貌描写及动作描写的句子。“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仔细读这句,然后提问: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学生们说,他们很累很饿,哈默好久没有吃到东西了,快要饿死……从哪些语句,你看出来他们急需食物?孩子们立即找到了接下来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这里,自然引出了课后第三道思考题,“找出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体会”。我顺势引导,你体会到了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把人物的感情自然体会出来了,这样写作的好处也领会到了。
篇12:《尊严》教学设计
纵观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状,我发现这样几个问题:
1、学习兴趣不浓,特别是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很被动,年级越高,这种情况表现得就越明显。
2、读书速度太慢,一篇课文,有时甚至要用上三课时才能学完,这样的速度肯定不利于当今时代的要求。
3、学生不掌握学习方法,老师教一课,学生学习一课,不能进行拓展学习,致使学生不能较全面的理解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限制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基于以上三点,我们考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能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并及时弥补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弊端呢?于是想要采用“谈话法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这一方法进行语文教学,这种教学法的好处有:
⑴ 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充学生的阅读量,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⑵ 通过对主题相似的文章的不同程度的阅读,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主题。
⑶ 走出教材,扩大视野,让学生从古今中外的故事中感悟大道理,感受真情意,体验生活的真善美丑。
现在,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尊严》为例,谈谈话法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字、词。
2、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学习并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
3、通过对人物的神态、语言等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并理解“尊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老师想给你们讲一个发生我国古代的一个小故事,想听吗?
齐国发生了大饥荒,一个叫黔敖的富人在路边摆设了食物,准备施舍给灾民。一天,一个灾民走过来,黔敖叫那个灾民吃:“喂,快吃!”
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这个灾民应不应该吃这些食物?
(有的认为应该吃:因为吃了以后可以生存,可以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那么怎么吃呢?就要来引导学生。吃并不是没有尊严的吃,而是要提供帮助的人与自己站在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或者吃了之后有所回报等。有的认为不应该吃,因为这个富人过于傲慢,虽然是提供食物的人,所以即使吃了,也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结果怎样,大家想知道吗?最后这个灾民饿死了。是啊,如果我们是这位灾民,这位富人用瞧不起的语气叫我们吃这些食物,我们也不会吃的,因为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有口饭吃,更重要的是要活出人的尊严。
(板书:尊严)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你对“尊严”是怎样理解的?(尊严不是一个界定好的模式,而是发自内的一种维护自尊、自强、自信的一种信念,也不是一种不切实际、盲目地从外在来装饰自己的形式的东西。)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在自学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字、词?
2、现在通过联系上下文或,你理解了哪些?
三、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1、自由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懂?
3、读读与问题相关的段落,看是否能找到答案。
4、对于实在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四、用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从而细致地理解课文
学生质疑:
1、杰克逊大叔为什么把这个年轻人留下来?
2、“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五、学生小组讨论,轮流发言
六、小组汇报
1、因为他有尊严:
⑴ 别的逃难者狼吞虎咽地吃东西,年轻人却要求用劳动来换取食物。
⑵ 当大叔说没有活可以干时,年轻人目光灰暗下来,表示出很失望。
⑶ 当大叔说可以先吃饭,后干活时,年轻人的坚决与不容商量。
⑷ 最终大叔请他留在了庄园里。如此种种,都足以说明年轻人很有骨气,即使在困境中也要维持自己的尊严。
2、“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里的“什么都没有”与“富翁”看似矛盾,但恰恰反映出了年轻人日后成为石油大王的原因──只要有尊严,任何困难都会克服,任何不足都可以弥补。
七、思维拓展
尊严是无价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你认为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八、作业
1、课外阅读两篇,任选一篇来读。
2、写一篇小练笔,谈谈学《尊严》后的感受。
篇13:《尊严》教学反思
《尊严》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抓住三处描写哈默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上,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课堂上,为了更充分的使孩子们体会到石油大王哈默的高贵品质,我采用了联系上文对比体会的方式。我先请学生划出描写逃难人们的语句,这里包括外貌描写及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只有一句,“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我引导学生仔细读此刻引导学生练读两人的对话部分,最有助于体会人物的心情及高尚的品质,所以我让学生之间互相练习。结果,孩子们体会的很深刻。故事中,这个年轻人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由于,这的教学处理得当,后面的那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是,在让学生讲述身边有关“尊严”的实例时,他们却有些牵强,讲的不是很到位。
因此,在总结全文时,我又讲了一个《嗟来之食》的故事,这对理解“尊严”有益处。同时,我还把孟子的几句名言写在黑板上: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告诉学生,在恶势力面前不低头,在有钱人面前不低头哈腰,在金钱面前不受诱惑……这都是“尊严”。这样,加深对“尊严”的理解。我想,上课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课文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篇14:《尊严》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我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尽量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中,围绕“尊严”来展开,让学生明白年轻人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人物言行是怎样体现尊严,他的勤奋,努力又如何获得尊严及杰克逊大叔尊重和赏识尊严。力求在教学中体现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
首先,我在设计上力求围绕主线,设计一个能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如:抓住杰克逊大叔对哈默评价的那句话,让学生找一找,从这个切入点入手来突出了重点。其次,落实词语的教学,通过表演、想象画面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再次,通过小组学习,引导学生重点读哈默的三次语言,边读边感语,深入体会哈默以劳动换取食物这个问题上的情感和态度,感受他由真诚的请求到恳切,再到坚决这样的情感和态度。在此读写结合,让孩子们把感受写在语文书上。最后,再回到杰克逊大叔对哈默评价的那句话中,理解“富翁”与“尊严”的关系。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上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自我感觉在教学中还存在着种种不足:在上课时由于时间原因每个环节进行得比较匆忙,有个别问题只让个别学生来回答,没有照顾到全体,如在找出形容哈默词语,展开想象的时候,只找了两个孩子,而且回答得也不
是很理想,在这里其实还可以再找一两个孩子来谈谈,这样一是能更好得理解词语,还对课文加深了理解;本节课学生的朗读训练时间比较少,尤其在抓住哈默三次对话上,只是在老师的情境引导下齐读了一遍,如果在此段让学生进行个性朗读,个性化体会感悟,让学生先读,读完后讲一讲,你为什么这样读,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就会相互启发,我想会更好一些;在最后出示哈默资料时,尤其当介绍到邓小平曾亲自邀请他到中国访问,19xx年,他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捐款2万美元时,下面的孩子出现了小小的波动,而此时,我却以一句“等同学们下课了再讨论”来匆匆结束,上完课后我在想,如果在这里,可以找一两个孩子来谈谈感受应该会更好些。
总之,针对这次讲课所暴露出的不足,我要在教学中努力改正,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争取在教师专业化成长这条道路上走得更稳、更扎实!
篇15:《尊严》教学反思
升入四年级,课文无论是长度还是深度都比三年级更进了一步,此次集体备课我选择的是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尊严》一课。在课的设计上,我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描写,感悟“尊严”
教学中,课堂活动的设计紧紧围绕“尊严”来展开。首先让学生们体会这些逃难者的悲惨处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这些逃难者产生同情,更深刻地认识到在这样的背景(饥渴难耐、疲惫不堪)之下,哈默讲尊严是多么的不容易。
再次,通过问题:你认为这些人物中,谁更有尊严?引导学生们统一回答是哈默,然后进入本堂课的关键部分,即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例如,我着重抓住了第三段的语言描写“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通过这样的语言,学生们从句子表面可以明白哈默坚持通过劳动获取食物,之后,逐渐引导学生注意三个“不”字的运用,从这三个“不”字体会人物态度的坚定。从神态描写“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是失落的,从动作描写“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体会人物此时此刻十分渴望食物的想法。对这句话,我做了重点指导,通过齐读、指名读等形式,让学生走近哈默,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把声音读得坚定,而是努力把自己当作哈默,读出自己的体会,进一步理解尊严之可贵,体会到他是一个自尊、自强、自爱的人。
二、以关键句为线索,重点推敲
课文最后杰克逊大叔评价哈默的语言是全文的精华所在,“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什么都没有”和“富翁”看似矛盾,可以引发学生深度的思考。究竟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富翁”,随着对哈默这个人物的把握,学生们头脑中慢慢认识到“富翁”并不是肤浅的有钱,更是指精神方面,有尊严,而且具有高尚的人格。
纵观整堂课,我发现了我自身的很多不足之处:
1、个人在整堂课上过于急躁。自我感觉冷静不足,从课堂一始,课堂的氛围就比较沉闷,学生们举手发言的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当学生达不到我所预设的情况时,我一直用些细碎嗦的语言企图让他们回答上来。整堂课似乎变成了我一个人的演出,我一个劲地往下进行,却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真的明白。尤其是在体会杰克逊大叔的人物性格时,学生们不能从课文中找出关键性的词语,我就变得更加慌张,直接让学生跟着我的想法走,并没有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课堂环节用时失调。在开始阶段,让学生回答问题“逃难者的处境怎样?”时,用时过多,以致于后面的环节只能泛泛而谈。
3、未能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在今天评课时,我提出学生们无法深入到课文之中,抓不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不到人物的特点,这时如何使课堂继续下去?有经验的赵老师指出,这时候,小组合作就可以发挥作用,选出一个小组长,领导组员进行讨论,让学生们在一起交流往往可以碰撞出火花。此外,对于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注意方法的指导,例如,在文字旁边做上批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教学细节。虽然说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给予学生朗读的指导。但是当个别学生朗读不够到位,没有感情时,当学生说话语言贫乏,语调平淡时,我因为赶进度而没有充分引导,给学生练习和表现的机会。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摈弃这些功利的想法,实实在在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学,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上作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每一次集体备课都能使我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希望我能够在日后,不断在正视问题与改正问题的过程中成长。
篇16:《尊严》教学反思
自尊者自立,自尊者自强,自尊者自信。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从这件事可以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学生分析:
1、学生56人,喜欢争论,爱听故事。
2、学生思维活跃,胆大,知识面广,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想弄明白。
3、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辩论能力。
设计理念:
1、学生喜欢讲故事辩论课,教师根据教材特点设计这样的课型。
2、充分展开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价值取向上正确定位。如:富翁=尊严的正确定位。
3、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情感碰撞的平台--辩论。在这里学生的思维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想法、意见得到尽情的流露。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得到发展。
4、珍视童心世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揭题方案:
同学们你们相成为富翁吗?(想)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位世界首富的名字?(比尔.盖茨......)
他们是怎样成为世界首富的?
方案1: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课题尊严一词。
方案2:学生的回答中引不出尊严一词,老师通过讲故事,最后点出尊严一词。
二、点上探究,体验尊严的内涵引课方案:(根据上面的方案设计)
方案1:当学生点出尊严一词时,老师就顺势说什么是尊严?当学生回答不全面时老师接着说,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听完故事你就理解了尊严真正的内涵。
方案2:当学生回答不出尊严一词时,老师直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学生就知道成为富翁必须具备的条件--也就是尊严的内涵。
聚焦点一:一个信念--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1、老师开始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并理解。讲述内容:从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停下来设置问题开始辩论)
板书:沃尔逊逃难面呈茶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学生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观点一: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观点二:不吃,坚信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
(一)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在一起讨论理由.
(教师设想:根据现在社会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天真可爱、真实,估计这组人多。)
(二)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在一起讨论自己的观点。
(老师设想:这组人少,原因1、读过课文,顺应课文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思想。2、有个性3、顺应老师的想法。)
(3)两组开始辩论。学生辩论时,教师首先应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同时捕捉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如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这种说法十分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多同学表示赞同。可以组织讨论:人该不该有这种信念,让学生联系实际(自己父母的劳动)充分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个信念。
聚焦点二:一种品格--坚强的毅力
1、老师接着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目的是让学生和文中情感进行碰撞)
故事内容:只有一个人例外……我再给您派活儿(停下来设置问题辩论)
板书: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目光灰暗(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
观点一:吃完再干
观点二:干完再吃
(1)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老师设想:通过上一步的引导,大部分学生不会选这组)
(2)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3)两组开始辩论,辩论时教师捕捉双方有价值的信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人都这么饿了,先干活会很累的也干不好,这就需要人有坚强的毅力--一种品格。随机引出第三个话题:这活该不该认真干?
聚焦点三:一种态度--做事认真
(针对上面的问题的答案教师设想:全班学生估计说:认真干。同桌互相找理由主要目的:是内化成一种品质)
1、老师接着讲故事,边讲边板书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根据上面辩论,让学生和课文主人公对照的过程)
故事内容:不,我现在就做……完
板书:赞赏惬意羡慕尊严(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什么是尊严?
聚焦点四:富翁=尊严
1、翻书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互相检查。
2、互相交流、互相研读,画出重点词、句。
3、讨论什么是尊严?
(通过讨论问题,让学生基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那些拥有豪华的物质享受或百万金钱的人,而是拥有着尊贵的人格魅力、相信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人。这样的人的贫穷只是一时的,他会靠自己的尊严,凭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的把财富创造出来,成为既有物质财富,又有精神财富的富翁。)
三、课文内化,使尊严成为学生的行为。
教师总结: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形成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劳动更能推动历史的进步。我们应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作业:运用本班图书、电脑网络,小组共同完成小论文:谈富翁
板书设计:
五、学生老师信息收集:1、世界首富的故事,2、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
六、课后反思:
下课铃声响了,我们心充满了几分欢喜,几分忧,这是这学期我最成功又最不成功的课。
成功之处:
1、巧妙激趣。从学生感兴趣的你们想不想成为富翁;成为富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的问题入手。
2、采用讲故事、辩论的方式
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讲故事,爱张扬自己的个性,辩论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习方式。教师利用这点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与学习伙伴交流碰撞。在学习中享受,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在学习中增智。
思考:(不成功之处)
1、这样的课学生喜欢上,而教师知道学生喜欢上却不敢多次尝试,主要是教师的课堂开放了,自己能力有限无法调控,这将是每一个教师今后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学生思维太活跃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好忍痛割爱,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观点正讨论在兴头上,老师只好把他们的热情扑灭。
篇17:《尊严》教学反思
回顾我所执教的课文――《为了他的尊严》,课文记叙的是一位女主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头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我所教学的第二课时,重点研讨的是乞丐搬砖内心活动、引导学生想象并进行学法指导。
首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读的训练,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于是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感悟对比赏析读的方法,通过抓住乞丐搬砖前后外貌不同与对待搬砖神态不同的两句话,让学生对比朗读,鼓励学生读出个性。从读中让学生的情感从对乞丐的同情发展为敬佩,从而引到主题“尊严”。
其次是挖掘教材因素,启发想象。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课文重中这重,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形象地刻画出乞丐搬砖后的内心活动。我没采用读中发现,启发想象的方法,让学生来填补空白,学生的感受源自于语言文字,说的话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处理,使理解、感悟、表达融为一体。
最后引领文本进行读写结合。我主要让学生迁移第四自然段“乞丐怔住了”的写法,提供中心句让学生写“我怔住了”的一个场面。因为有了文章范例的铺垫,再加上对语句的挖掘及习作的指导,因此学生写起来思路较流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因此在课堂语言的评价中我鼓励学困生、在提问时倾向学困生,问题设计上关注学困生,让他们各有所学,各有所感。
当然,我在教学中还是暴露了不少的问题;
1、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内容还不够丰富。学生的激情还没得到很好的激发。
2、对一些关键词的指导还不到位。如第四自然段“我怔住了”的教学,我只是要求学生去观察、品味乞丐怔住的情景,而对于“乞丐为什么会怔住了”这重点内容的挖掘却忽视了,这样造成上下文的脱节。
3、由于担心时间的不足,因此在教学环节中会出现“抢”孩子发言的现象,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总之,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层性问题显得还不够,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没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我想,只有今后在教学中不断进取与探求,才能接近教学的真谛。
篇18:《尊严》教学反思
《尊严》,这是一篇易懂又含义深刻的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加上老师巧妙的指导,学生较好地读懂了课文,体会到了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到“尊严无价”的道理。
这节课学生状态很好,个个聚精会神,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被主人公自尊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打动了。
课堂上,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组织孩子们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年轻人的尊严?让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语言、动作、神情描写,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在怎样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尊严。在孩子们谈体会时,发现孩子们仅仅停留在体会几句对话上,这时我适时提醒“他不吃因为还不是很饿吧?”孩子们一听纷纷用“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来反驳。从而学会联系全文来读书并加深了对哈默自尊的体会。
这种引导让学生能联系全文来读书、思考,加深了对哈默自尊的体会。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近哈墨,体会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再让学生读书,进一步体会杰克逊大叔的高贵品质,唯才我用。
学完课文后,我又请同学列举了我们学校,我们这个城市有关尊严的真实故事。同学听了之后,都很受感动。
遗憾的是,学生读书还不够,低沉的读书语气,使哈墨的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坚定的语气表达,而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这一点还有欠缺。
★ 语文下册心得体会
【《尊严》教学心得(精选18篇)】相关文章:
教师职业生涯专业书籍读书心得体会2022-09-28
依法执教心得体会2023-04-07
狼图腾读后心得总结2023-05-22
格林童话读后心得总结2023-01-24
学习十佳教师心得体会2023-10-26
师道心得体会2024-04-08
暑期集训学习心得体会2023-12-16
师德培训观后感心得2022-12-21
《窦娥冤》观看心得体会2022-06-03
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