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3-08-10 07:30:39 其他教学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总结(共17篇)由网友“PandaQ”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总结

篇1: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篇2: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篇3: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三、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4课时

第三单元第9课第12课----4课时

第四单元第13课—4课时

篇4: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期里,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篇5: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

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 、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总结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三、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篇6: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今年下学期,本人承担了二年级三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9人,同学们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级体。但是还存在着所有独生子女共同的特点自私,无论做什么事,都为自己着想,还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使其受益终生。学生们聪明活泼,积极进取,通过已有学习生活的锻炼,他们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各个班的成绩相差不大。整体上看由于大都是独生子女,表现出娇惯,好吃懒做、任性、主动性差,自私的特点。这些行为习惯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面。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实到行动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

二、经验

1、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育效果明显。

2、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主要是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环境卫生的教育,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3、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4、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起来。

说道理,同学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关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言行不一。

2、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3、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

学生的影响来自于多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视。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长思想品质、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往往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4、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5、学生不能把学到的道理和实际行动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一点是做的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教育,切实使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上。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6、不能有效的运用电教手段

7、应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课上教育与课下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也、社会公德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的教育学生。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不同与其他的行业,我们教育的是一群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光说教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需要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采用多渠道的沟通,势在必行。

4、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必要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5、作好与家长的沟通

6、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做到防患于未然。

7、加强备课的力度,上好每一节课。讲求上课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真正的上好每堂课,学到扎实的知识。

篇7: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学期,我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

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 。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篇8: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

微果网人人都是好老师学习从分享开始

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微果网人人都是好老师

篇9: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我们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我们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山区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我们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篇10: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在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提高四个意识

(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作为综合性课程,每项活动的目标也是多重的,有的是显性目标、有的是隐性目标。教师在完成显性目标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蕴含在活动中的隐性目标。

(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

(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习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反馈。

五、做到四个尊重

(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身的体验、感受在他们认识生活,学习做人、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成人的体验代替儿童自己的体验。

(2)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教师应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的最佳学习途径;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更宽松、更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学习气氛,在选择中提高认识。

(3)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过去我们不太注意保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这点请老师们注意。

(4)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统一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六、实现四个转变

(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过去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教什么?给学生什么?重在讲道理。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把要教的东西给学生讲清楚。现在应从重在讲变为重在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

(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过去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讨问题时,更多地是充当主考官的角色,即“我问你答”。现在我们更强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要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加掩饰,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各种问题。

(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对一个事物、一种道德行为不是由教师来评对与错,而是辅导学生通过比较、研讨学着自己判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

七、体现四个互动

(1)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即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当然,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研讨中的闪光点和生成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教材是范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进行研讨,不能完全撇开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开发教材外的、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只有开发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生活。

(3)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习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要发挥每个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成就感;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学习中发挥群体的智慧。对于低年级学生,到底能在多大范围进行合作,怎样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师们很好研究。

篇11: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的有序、有趣、有效。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现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

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实验教师担负着承担教改前沿突破的重担,新理念下的“教师要有个人学习促成长”的思想,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把教学研究工作做好,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

因此,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篇12: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篇13: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这个学期很快就接近尾声了,本期我带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现自己的教学情况做简单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2、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3、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4、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5、活动渗透教育

其实每一次活动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品性教育,我很注重这一点。

二、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是包班,教学任务比较重,跟学生交流和玩的机会少,学生很少跟我说心里话。

三、改进的措施

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品德不仅在课堂,在课堂的教育很多时候对学生来说似乎仅是知识,而生活中对他们的教育是切身的,直接的,效果明显。

学生品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它存在于学生的琐事中,存在于学生的周身,而不仅是课堂。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

篇14: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努力体现课程标准“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的设计思路,并以此确定各单元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活动。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小学生活,在各方面都有了进步。与一年级相比,他们参加的集体活动、接触的人更多,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多的兴趣。二年级学生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渴望成为一名好队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本册教材涵盖了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由近及远,建立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

本册教材是低年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因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相对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教材较深、较高。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要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环境教育及自我意识等教育。面广、量大。在确定单元主题时,我们仍然立足于儿童的生活现实,着眼于儿童的发展可能。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培训资料教材介绍教材编写关注学生的可接受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挖掘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具有价值的资源,精选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现代社会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寻求课程目标、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间的平衡点,体现出儿童个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勇于探究,积极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世界的积极体验和良好的品德行为,为形成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册教材所设的四个单元,涵盖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内容目标。

(二)以小见大,体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

本册教材,将热爱生活、学会生活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因而在教材编写时特别重视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有意识地将科学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自主地建构自己的态度、品德、知识和能力。

(三)崇尚新颖,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

新课程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师在实施时,不再是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材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

本册教材的活动形式多达十几种,有讲故事、念儿歌、朗读小诗、画画、跳舞、唱歌、唱戏、写一写、收集、采访、调查、小实验、服务、自我评价等等,每个活动都富有新意,比如“写”这一活动,根据主题目标,设计有填空、填表格(对生活环境的感受)、写光荣簿(花草树木本领大)、写话语(对战争中、贫困中儿童的祝愿)、写金点子、记日记、补写儿歌、补充小诗、制定计划等。

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教材范例和小兔贝贝的话,以及画面作指引,向教师、学生提供互动的资源。根据教学需要,配合教科书,还编写了供二年级下学期学生使用的《素质教育新学案》,为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研究性学习创设条件,搭建平台。

此外,本册教材的编写从低年儿童的特点出发,运用了拟人化的形式,如:我们的大地妈妈、森林舞会、大地妈妈哭了、小明和小鸟、长颈鹿妈妈的诉说等,可爱的卡通人物小兔贝贝仍然是小朋友学习的好伙伴。在快乐的少先队员里,它还戴上了红领巾呢。

二、各单元内容介绍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第四单元:我们在长大

三、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册教材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一)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非常重要,它应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定得过高了,学生达不到,过低了,学生得不到发展。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着眼于建构学生的可能生活,注重理性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的结合,促使学生在技能的掌握、知识的获得、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立、思想方法的形成等方面得到发展。

具体考虑单元和主题教学目标时,应首先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弄清楚教材的呈现方式,更要了解儿童生活的现状和现有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制定出适切的教学目标。

(二)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各地区、各学校,甚至各班级都不相同,都可体现其个性。因地制宜地设计出好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师备课时,如花大力气,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那么就能有效地达到预想的目标。

教学活动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活动的形式和数量,而应该是活动的有效性,活动本身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必要。无意义的活动,进行得再多也不过是“演戏”,对儿童的发展并无帮助。有的活动虽然不用多媒体,但照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快乐的少先队员”这一单元,老师设计了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请孩子们回去让妈妈爸爸、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回忆一下自己入队时的情景,说说自己戴红领巾时的故事。上课时,出乎意料地发现,这一活动得到了孩子全家的支持,他们不仅讲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而且拿出了珍藏的东西──红领巾、离队证、奖品、奖状、照片……,孩子们在这一教学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增加了对少先队的认识,在学习能力上也有了提高。当然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组织、参与也是不可少的。

(三)关注生成性的问题

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至关重要,新课程的实施,在摆脱了以往成人化、概念化的弊病后,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以及自我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潜力一旦激发出来,就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我们不能受教案限制,而不予注意,而应该激发、保护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应赞赏儿童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并尝试解决,凡是与主题关系密切的、有倾向性的,有启发性的,都应趁热打铁,组织讨论,让更多的人参与,如离主题较远,一时又无法解决的,也要有回应、有交代,留下空间,以后再来讨论。

篇15: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它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回眸过去这段时间的成果,一定承载着我们许多的心血和汗水,不妨把这些记录下来,写一份教学总结吧。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内心崩溃的状态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个学期很快就接近尾声了,本期我带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现自己的教学情况做简单总结: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五、活动渗透教育

其实每一次活动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品性教育。我很注重这一点。

六、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品德不仅在课堂,在课堂的。教育很多时候对学生来说似乎仅是知识,而生活中对他们的教育是切身的,直接的,效果明显。

我因为不住学校,离学校有很长一段距离,正因为如此,我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学生。每天我都会和相当一部分学生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回家。我不仅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对他们在家的表现也很清楚。我每天都要经过很多孩子的家门口,都会和孩子的家长交流。于是我把品德教育带出了课堂,贯穿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总是针对学生的实际发生的事进行思想教育。 学生品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它存在于学生的琐事中,存在于学生的周身,而不仅是课堂。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

篇16: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三、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第4课——-4课时

第二单元第5课——第8课-—--4课时

第三单元第9课——第12课----4课时

第四单元第13课—-第16课——4课时

第五单元第17课——第20课——4课时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学期,我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

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 。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篇17: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品德教研工作计划模版

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总结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学计划

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研活动计划

学年下学期小学品德科教研工作计划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学校思品组教研计划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生活工作总结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总结(共17篇)】相关文章:

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2024-02-11

二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学工作总结2024-02-18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总结2023-01-24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教学工作总结2022-05-07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2023-04-23

人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2023-06-07

小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2023-07-04

品德与生活社会中心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2022-05-08

二年品德总结2022-09-02

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2022-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