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影评(共7篇)由网友“平常心123”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影评,供大家参考。
篇1:《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影评
《中国成语大会 第二季》影评(一):今年遇到的最佳节目之私人观后感
现在回想起来,第一次看到《中国成语大会》是年会时百无聊奈地拿同事手机刷微博,最终敌不过不断出现的那段著名视频,点开看了。瞬间就被震撼到,觉得这两个女生太厉害了,尤其是女王范的那一个。之后仍然不知道这是个什么节目,也没有想着要去看一看。直到后来春节在家的时候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了这个节目,才知道那对很厉害的女孩子叫“白话灵犀”。
在电视被各类综艺节目霸占的今天,如此寓教于乐的知识类节目真的很少见了。前两年有过《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相比而言我还是觉得《中国成语大会》更为精彩。一是汉听的题目多是生僻字,很多字、词在今天早已“死”了。而成语确实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常用的,比赛中出现的成语大多都是大家所熟悉的。
二是汉听比赛作为正统央视出来的节目太过严肃,全程都充满着紧张的气氛。成语大会则在逗逼主持人张腾岳的带领下一片欢声笑语。主持人调侃选手表现不佳反被选手抱怨没有调戏、主持人挖坑给嘉宾却被四两拨千斤地打了回来,全场观众一起“嘲笑”主持人的口误。就连后期也是典型的B站风格,不时“打脸”主持人,笑果十足。当然这个比赛设置也有关系,成语大会两两一组描述猜词,这个过程本身就容易出有趣的段子。
这类节目好不好看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选手,水平要高,对阵时旗鼓相当比赛才会精彩。我先看的是后两场,前八强的实力奠定了我对这个节目的认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当我再回头从第一场开始看的时候觉得选手水平太差了,一度想要弃之。不过我很快发现前几场比赛的看点在于选手的场上表现。
记得一次是某两组(不记得是哪两组了,就用A组B组代替吧)第一轮6词对抗赛中先后犯规两次导致比赛暂停。按规则这局要重新开始,结果再一次先后犯规两次比赛再次暂停。全场哗然,主持人都明显已经看不下去了。而后手的B组在犯错后立刻对全场观众道歉,表示“对不起观众”。这个细节戳到了我,这组的选手很清楚,参加比赛不仅是为了自己的荣誉和名次,更是要让观众看到一场精彩的对战。而他们的表现大失水准,让观众失望,责任在他们。
还有一次是一男一女的作家组合。女生描述男生猜词时女生犯规两次导致比赛提前结束。之后女生一直将头低着,没有和主持人说话更没有和搭档对视。看得出她紧张、自责,但她一直低头沉默的姿态让人看着不舒服。后来在夺位赛中竟然还是女生描述男生猜词,又是犯规两次,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执迷不悟。最终没能逃过犯规的魔咒败下阵来。从头到尾女生的表现隔着电视屏幕我都感到尴尬。
一场比赛怕的不是选手水平不高,而是扛不住压力受不了打击,一两次失误就立刻在比赛中露出悲观情绪。破罐子破摔地应付接下去的比赛只会让比赛更难看。不到最后一刻千万不要放弃,就算不为了自己,也要想得到对得起看比赛的观众们。
除了前八强组合之外我印象最深的是作家队里的那对父子组合。儿子年纪小,只有14岁,很多成语不知道很正常。父亲描述他猜词时,有一个词明显他没听说过。用拆词法已经猜出两个字了。当儿子要求父亲提示第二个字是什么时,父亲却说“这个我不能告诉你”。其实儿子只是希望父亲通过其它方式提示他那个字是什么而已。镜头扫到后面的选手区,明显看到其他选手们目瞪口呆的表情。后来的环节里换儿子描述父亲猜词,有一个成语儿子知道意思,努力用拆词的方法提示父亲。可父亲却执意要求儿子解释那个词的本意,面对儿子的提示连猜都不愿意猜。在儿子还没有放弃的时候不断跟儿子说“犯规吧”。最后那一轮两次犯规比赛结束。
看得出这位父亲是位严父,从赛场上的表现我们能猜得出他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如果带儿子来参加比赛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儿子,那么坚持不放弃不就是最值得学习的精神吗?不由地想到《爸爸去哪儿》第一季里五个爸爸下湖捕鱼的环节。郭涛老师迟迟捕不到鱼就执意不肯上岸。后来的`采访中他说“我想要教会我的儿子不要放弃”。真的,言传不如身教。
篇2:《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影评
无意中看到这个节目,已经是10进8那期中段,一下子就被吸引到。情理之中的文化科教,意料之外的可观赏性。传说中的邯郸四霸,软萌的王蕊,体育生苏乐都印象深刻。然后深深鄙视自己成语词汇量太低,跟当初看《山海经》时候感叹自己是文盲是相同的心境。
主持人张腾岳幽默有趣,听着讲话成语词汇量也不低,难得的常驻嘉宾也配合嬉笑打嘴炮。补全前面几期,再想想最近追的《奇葩来了》,深深体会“最怕流氓有文化”。真真想起每年高考时候的段子,那时候天文地理数学知识量储备都是人生巅峰。
邯郸四霸说胜过北大清华的,苏乐要为体育老师正名。厦大陈智东为克服口吃参加朗诵比赛,又来参加成语大会,主持人后来打趣说口吃不遗传,可是我们家族就有先天性口吃遗传的历史。很是佩服他克服自身短板的努力跟勇气。
希望邯郸四霸一直霸气到最后,王蕊妹子看着软萌,实力不容小觑,她大概就是那种看着好欺负的小白兔,到时却是反手能恨恨给人一巴掌的角色。静待总决赛。
看完总决赛,邯郸四霸遗憾都没能拿到冠军,实力是一方面,能否顶住压力发挥出实力才是更重要的关键。六强中仅存的作家队获胜,用实际回击了张腾岳那句玩笑话“写书的干不过看书的”。只能说姜还是老的辣,历练过终不仅仅是虚长几岁。
篇3:《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影评
看第一季中国成语大会时心中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赛制实在太麻烦了!由于选手都是以个人身份通过海选的,但比赛的每个环节都是需要搭档的,最后决出胜负的又是个人,所以赛制既要让选手组成搭档来进行,但在比赛过程中又要计算出选手的个人得分,于是就搞出了什么车轮战,逆向车轮战,赛制变得乱七八糟,繁琐至极,真佩服张腾岳是怎么记住的。
到第二季的时候赛制作了很大变革。首先,选手是以搭档的身份通过海选的,最后也是以搭档,团队的身份胜出的。把选手以搭档的身份固定起来算是把住了赛制的脉搏,从一团乱麻中一下找到了最关键的线头。于是赛制一下变得简单高效起来了:每场比赛请出六对搭档,两两比赛,进行五轮较量,胜出的三对直接进入下一阶段,输了的三对再进行一轮夺位赛,120秒猜词最多的和胜出的三对一同进入下一阶段,剩下两队淘汰。赛制极其简洁,效果又极其高效!
除了简洁高效以外,这个赛制还有其他好处。例如组成搭档的两位多是早就认识的朋友,默契度无疑更高,而且双方共同语言很多,节目效果也就更好。其次,这样一来选手正式比赛时在台上停留的时间也变长了,因为要进行五轮比赛呢,虽然很少能进行到第五轮,但这也给主持人留下足够时间和选手们插科打诨了。张腾岳是个很机智很有口才的支持人,比赛时各种包袱各种段子层出不穷,经常逗得人捧腹大笑。在第一季时,选手们上场比了一场就下去,比了一场就下去,走马灯似的不停轮换,几次看到张腾岳想抖些包袱讲些段子又很压抑地收敛的样子。
当然第二季和第一季比还有不少其他改变也使节目增色不少。例如选手们的服装是节目组提供的,比赛前节目组给每位选手都化了妆。后期剪辑时也加上了一些搞笑的特效,画面也渲染的比第一季更亮丽鲜艳。选手们也更加个性鲜明。开始比赛前张腾岳会先和选手们拉拉家常。
这些都是使第二季比第一季更具有可看性的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数赛制的改变。
无比期待第三季。
篇4:《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观后感
2月7日晚,16岁的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夺冠。她最后的对手,曾获得第三届汉字听写大会第四现场年度总冠军、中国成语大会年度总冠军的彭敏难免遗憾。
“如果我能再拿下一个冠军,最后就是一个‘三冠王’了。我在报名的时候的确有这样的期待。”电话那头,彭敏对《新华每日电讯》说。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第4个“大会”。
“最早根据现代人提笔忘字的现象,为了唤起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我们设计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来我们想,既然汉字可以成功,那么一个词语、一首诗词呢?”阚兆江说。
《中国诗词大会》原本是频道总监阚兆江一开始最担心的一个“大会”。因为诗词和人人都要写的字,常跟日常生活的成语不同,自古为文人雅士所爱,容易曲高和寡。
“诗词有一定的难度,与普通公众还是有一段距离,不是每个人都能写。作为一个大众节目,不能太有距离感。”阚兆江说。
但《中国诗词大会》现在却成了最火的一个“大会”。有网友说,终于有了一款可以和爸爸一起看的综艺节目。针对这个现象,点评嘉宾康震的解释和阚兆江所见略同。
康震对《新华每日电讯》说:“归根结底是中国人爱诗词的心从来没有消亡过。热爱诗词的群众基础从来没有消亡过,而是一直存在着,不但是存在着而且是一直兴旺发达着。节目只不过是借助中央电视台激活了藏在人们心中的热爱诗词的心。”
篇5:《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观后感
《中国诗词大会》让诗歌又火了一把,但在濮存昕眼中,诗歌从未离我们远去。路边小饭馆的店名,上海的普希金雕像,甚至是市井文化中的嘈嘈杂杂,都像一首动人的抒情诗,如同大珠小珠一般,落入了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
用秀的方式进行比赛,来提升一个艺术门类,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民间有着不可遏制的文化生长能量,就看你开采不开采,电视台有这个优势,应该充分利用来带动更多人。其实,谁也没有离开过诗歌,路边一个小饭馆的名字,都可以很有诗意。就算很少接触诗歌,一个在他乡打工的人也能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思念之情。上海一直都有很好的诗歌文化底蕴,上海市井文化中的情调,就像一首抒情诗。
濮存昕:很多诗都是作者在成功之后所著的。30岁以前,忙着奔功名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等到40岁,成家立业之后,完全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时候,才会懂得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必须学会放下,才能体会“白日依山尽”的境界,才能明白天地永恒而个人是多么渺小。这种情怀,年轻的时候哪里懂呢?
像这次音乐会上的《纪念碑》,的时候,我就曾读过,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读得并不好,太生涩。现在似乎有一点能读懂了,我甚至开始考虑自己以后葬在那里,碑上写什么。
濮存昕:有许多角色都是伴随着我的人生体验,角色和我之间,真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过程。1991年,话剧《李白》首演时,我38岁,当时年轻浑身是劲,但一场演出下来,浑身都很累。现在,我不再受到板眼的`限制,就像是在河套里的水一样,自由地奔腾流淌,我渐渐开始享受到这样的感觉,也开始懂得被流放到白帝城的李白,对于从军还是归隐的那份纠结从何而来,这是当代知识分子同样面临的选择——奋斗还是苟活。
篇6:《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观后感
千百年来,诗词给了中国人太多。
实力强劲的选手陈更最喜欢杜甫的诗,尤其是《赠卫八处士》。“他对人生的感慨,对友人的感情非常真诚,毫不虚伪,毫不做作。艺术内容与形式都臻于完美。任何时代,任何身份地位都可从中找到共鸣。”
这位21岁开始才正式结缘诗词的女博士对《新华每日电讯》表示,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自己的心里会放松、舒展、愉悦。人变得不那么浮躁,能看到更深更广的世界,会学着去包容和理解。
陈更的校友彭敏从北大中文系硕士毕业后,进入了《诗刊》杂志社当了一名编辑。但他很快发现,诗歌与文学在现实生活面前不堪一击。一段时间里,股票期货的季度报告在他的生活中取代了诗歌。
“那时候对文学有种怨念,觉得人生被文学耽误了。”彭敏对《新华每日电讯》说。
在金融市场几经沉浮,彭敏现在还是重新回到了文学的轨道上。“当一个人得到鼓励,他就能走得更远。而能给我最大鼓励的是文学。于是,我就回来了。”他说。
最让阚兆江和万千观众动容的选手还是白茹云。
,白茹云被确诊患上了淋巴癌。在石家庄住院期间,白茹云买了一本诗词鉴赏,以打发无聊的时间,在住院的一年多时间里,她把一本书看完了。她说:“虽然生活很清苦,但我可以在诗词里面品尝到喜怒哀乐。”
做完化疗之后,白茹云耳朵听不太清,眼睛老流泪,声带发音也不好。在外人看来,白茹云遭受了太多的不幸,不过,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是满腹才华的大诗人,他们的人生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些都会成为过眼烟云。”
白茹云说,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她从中汲取了大量营养。比如,杜甫的诗句“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让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我非常喜欢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就是我该有的人生态度。”
白茹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家里还有一亩多地,我照顾家,给孩子做饭,闲下来就背背诗词。我背过的诗词不下一万首,现在张口就能说出来的有两千多首。”
当了30多年的电视人,阚兆江判断一个节目的好坏,是看自己能不能被感动。
“虽然在节目制作期间,我看了很多遍,但是看到一些镜头时,仍会热泪盈眶。所以,当时我看到这些镜头时,就判断这个节目一定会好。”他说。
篇7: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收官,淡定从容、“飞花令”中出口成章的武亦姝笑到了最后。
总决赛中,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武亦姝历经三轮比拼,一路势如破竹,战胜另外5位实力同样超群的选手,最终夺冠。值得一提的是,高一的她在六位选手中年龄最小,仅16岁。
第一轮个人追逐赛:历史最高分胜出
2月7日晚,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总决赛。参赛的六位选手均从此前的比赛中脱颖而出。
这场决赛备受瞩目——自春节播出以来,《中国诗词大会》的关注度一直高企。随着武亦姝等人的走红,一场“古诗词热”悄然蔓延开来。古诗文教育顿成热门社会话题。
决赛第一环节为“个人追逐赛”。武亦姝第二位登场,答对全部9题,获得十场比赛以来的最高分——317分。这一成绩也让现场专家和主持人董卿连连惊叹。
这一环节中,她击败的三位对手,也都是古诗词“高手”。
在武亦姝之前登场的,是此前两获攻擂资格的张淼淼。但在总决赛中,张淼淼答错第九题,得分止步于216分。
于武亦姝之后登场的,是来自新加坡的李宜幸,她在第五期节目中获得过擂主席位。遗憾的是,这次她答错第二题,提前离场。
第四位出场的选手陈更参加过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比赛中更是三次成为擂主,她在网络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视作夺冠大热门。
此次出场,答完前六题后陈更斩落306分。但在第七题时她出现失误,遗憾目送武亦姝进入第二轮比赛——攻擂资格争夺赛。
二、三轮:更从容状态获胜
第二轮“飞花令”比赛,武亦姝的对手来自“百人团”中的获胜者——大学语文教师王子龙。
这一场飞花令的主题词是“酒”。也就是说,两人要轮流说出带“酒”字的诗句,直至对手无法继续。这考验的不仅是诗词储备量,还有临场快速反应能力。
这一轮比赛中,武亦姝与王子龙进行了八轮交锋,一口气说出了苏轼《水调歌头》、曹操《短歌行》、柳咏《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将进酒》、范仲淹《苏幕遮·怀旧》、王维《少年行四首》(其一)中的诗词。
过招至第八轮,当被提醒所背诗句重复后,王子龙一时“哑火”,最终由武亦姝胜出。
最后一轮比赛是1vs1的擂主争霸赛。武亦姝挑战的是之前四夺擂主席位的守擂擂主彭敏。
赛制规定,擂主争霸赛共有9道题,两人抢答,答对加一分,答错对手加一分,率先积满5分者获胜。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小时不时月,呼作白玉盘”……在这场由图片线索、文字线索题组成的比赛中,两人展开激烈角逐。
这一轮比赛中,令不少观众印象深刻的是,彭敏出现因紧张出现错抢,年龄更小、自言“压力巨大”的武亦姝则表现得更为从容。
最终,武亦姝以5:3的比分战胜彭敏,成功夺冠。
选手:输赢没有那么重要
武亦姝的从容让人印象深刻。
总决赛现场,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说,武亦姝一直以来给人有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但是恰恰是她,“不膨胀、不夸张、不招摇的小姑娘,诠释了一种以柔克刚。”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则评价她说,“不怎么笑,深沉地看着你,过一会徐徐地吐出一句诗来。”
不少观众在赛后赞叹,言谈间,武亦姝展现了一种对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真正的热爱。她写得一手好字,随身携带一本苏轼的诗集,奉陆游为自己的男神。课余时间,她也会拍摄汉服照,每年推出自己的汉服摄影合集。
赛后,低调的武亦姝拒绝了多家媒体的采访请求。据人民日报报道,喜欢清静的她甚至关掉了手机。
同样,对于《中国诗词大会》不少参赛选手来说,比赛本身输赢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
在总决赛遗憾离场后,选手陈更就动情地讲到,“输赢没有那么重要,从中获得更美好的自己,获得没有了那么多缺点而有更多优点的自己,才是最好的。”
在总决赛飞花令环节输给武亦姝后,大学语文教师王子龙也表示:“享受诗词的过程,我的学生看到我来这儿展示了,继而爱上诗词,这就够了。”
早前比赛中,输给张淼淼的上海中学女生姜闻页同样引用诗句表明过自己的心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值得一提的是,和陈更北京大学理工科博士的身份类似,姜闻页理科成绩也极为出色,多次过获得全国性数学竞赛奖项。姜闻页说,她怀有一颗热爱诗歌的初心,“又何必以输赢胜负来鉴定我对诗词的热爱。”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000字
2.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600字
3.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400字
4.2017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5.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观后感
6.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7.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500字
8.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800字
9.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10.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汇总
★ 神探亨特张影评
★ 《超级恋人》影评
★ 诗词大会第二季

【《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影评(共7篇)】相关文章:
电影版唐顿庄园观后感2023-03-19
《中国谜语大会》第二季(第二场)谜题及答案2023-10-08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初中作文2023-03-16
好汉两个半 语录2023-07-27
欢乐颂2观后感想2023-08-20
观《中国谜语大会》有感2023-08-15
《国家宝藏》观后感个人影评2022-10-21
丑女无敌爱情诗歌2023-04-04
全体员工大会发言稿2024-04-04
电影《唐顿庄园》观后感精选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