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饱含中华文化的传统格言

时间:2023-04-01 08:47:15 名言格言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些饱含中华文化的传统格言(整理8篇)由网友“Cinnamo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一些饱含中华文化的传统格言,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一些饱含中华文化的传统格言

篇1:中华文化传统之美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叫项师曲,是__市__中__班的一名学生___,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永远的中华文化》。

翻开历史的画卷,中华民族曾几多苦难,血泪斑斑,国门被强盗打开,国家被烧劫躏辱;看看今天的世界,我中华民族却能傲立于民族之林,国人扬眉吐气。滚滚长江黄河翻涌不息,泱泱中华大国巍巍耸立,是什么力量使你龙的姿态亘古于历史的长河,那就是世界文明史中没有中断过的中华文化。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智慧而锋利的刀刻文字象犀利无比的刀枪打败了一切外来列强的侵略;圆润轻巧的算盘珠圆了代代中华人的富强之梦;神农氏的百草园的中草药神秘驱散了东亚病夫的梦魇;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定为世界名人是75位诺贝奖获奖者联名提议,你是否已经感到中华文化的悠久、优美和伟大。

中华文化之美是采撷五十六个民族之奇葩的盛装,中华文化之久是中华几千年沧桑酿造,中华文化之博是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精心所雕刻绘制,中华文化之深是要你能听懂女娲补天和精卫填海的音符;圆明园大火烧不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南京三十万同胞的头颅筑起了新的钢铁长城;三峡截流的成功向世人展示中华风彩;紫荆花的盛开昭示了中华雄风,科学发展观描述中华民族和谐美好的愿景。中华文化的强大震撼擐宇!

优秀的文化更要我们去承接发扬创新光大。骄傲自豪的龙的传人让我们努力学习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相互交映、激荡和碰撞中去丰富完美,不再有”非典“和贫困的无奈,不再有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心痛,不再有海峡两岸分隔的撕裂,让我们努力学习,将奏响中华文化的音,弘扬我中华文化的青春和活力,从而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之巅。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返回目录

篇2:一些饱含中华文化的传统格言

一些饱含中华文化的传统格言

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 学问类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人谱》六条)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 存养类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刘直斋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

○陈榕门云:“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舛谬戾,可胜言哉?

○以和气迎人,则乖l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G刻当矫之以浑厚。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 持躬类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根做人。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书有末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唐荆川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胡文定公云:“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处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验。邵康节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有味。”

○精细者,无苛察之心。光明者,无浅露之病。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 敦品类

○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竞标榜,邀权贵,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辱身丧名,莫不由此。求名适所以坏名,名岂可市哉!

● 处事类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吕新吾云:“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须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盖群情多暗于远识,小人不便于私己,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夫得力处。”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 接物类

○严着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宽着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春阳,无人不暖。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戏谑,慎勿形言。结怨仇,招祸害,伤阴骘,皆由于此。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无半毫矫伪欺诈,纵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公生明者,不敝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张梦复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又云:“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此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湾早耳。”

○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以仁义存心,以忍让接物。

○林退斋临终,子孙环跪请训。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穷寇不可追也,遁辞不可攻也。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先益后损,则恩反为仇,前功尽弃。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吕新吾云:“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又当尽长善救失之道。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

○又云:“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损阴骘处。

○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事讲说,随时开导。彼乐接引之诚,而喜于所好;感督责之宽,而愧其不材。人非木石,未有不长进者。我若嫉恶如仇,彼亦趋死如骛,虽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

○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吕新吾云:“论人情,只向薄处求;说人心,只从恶边想。此是私而刻底念头,非长厚之道也。”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案此指言人之非者)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精明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

○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吕新吾云:“世人喜言无好人,此孟浪语也。推原其病,皆从不忠不恕所致,自家便是个不好人,更何暇责备他人乎?”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顽。

○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

○今人见人敬慢,辄生喜愠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别。

○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刘直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盖合者,始也;散者,终也。至于好散,则善其终矣。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

● 惠吉类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 悖凶类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篇3:中华道德格言

1.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1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4.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1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17.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2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1.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22.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2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26.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30.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3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32.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33.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3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35.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7.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3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4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4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43.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4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45.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4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4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48.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4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50.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51.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5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53.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54.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55.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5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7.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58.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59.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60.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61.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62.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6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64.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6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66.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67.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胡居仁

68.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6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7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7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7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73.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74.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75.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76.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7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78.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7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80.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8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篇4: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

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6、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7、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1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1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6、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1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8、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腾公天下》

19、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22、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23、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论语》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3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1、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3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4、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3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3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光《报任安书》

37、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3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0、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4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4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天下》

43、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4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4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6、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47、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8、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4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50、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51、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5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5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4、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55、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5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57、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58、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5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60、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6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3、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64、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6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66、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6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8、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69、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70、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7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7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73、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7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7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6、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77、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

7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7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80、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81、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82、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83、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84、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8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86、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87、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88、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8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90、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9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9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93、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9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95、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9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7、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98、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99、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100、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10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10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03、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10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05、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0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10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08、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09、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11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112、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1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14、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1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116、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117、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118、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u《读书录》卷十

1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篇5: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7、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8、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9、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论第九》

10、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1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5、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6、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佚名

1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0、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

21、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2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3、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2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2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第四》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7、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2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29、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30、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篇6: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论语学而》

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1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2.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1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1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1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16.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1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1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1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2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21.见善则迁(学),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2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2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2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2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2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2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2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29.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3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篇7: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1.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3.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 轻诺必寡信。――《老子》

6.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7. 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8.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9.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0.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篇8:中华美德格言

中华美德格言

1.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DD《左传·宣公十二年》

3.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4.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5.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D《论语·子罕》

7.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9.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DD《管子·牧民》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DD《老子》

12.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15.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DD《尚书·伊训》

1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17.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18.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19.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DD《左传·宣公二年》

20.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DD《孝经·天子》

2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2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DD《孟子·告子下》

2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2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D《周易·系辞下》

29.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DD桓宽《盐铁论·孝养》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DD《论语·宪问》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DD《论语·子路》

3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3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DD《荀子·修身》

35.哀哀父母,生我劬劳。DD《诗经·小雅·蓼莪》

3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DD《论语·子路》

3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D《孟子·滕文公下》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DD《论语·秦伯》

41.终日乾乾,与时偕行。DD《周易·乾·文言》

4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DD《左传·隐公六年》

4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DD《论语·卫灵公》

44.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4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4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7.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48.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DD《孟子·离娄上》

49.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5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5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DD《论语·里仁》

5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DD《礼记·大学》

53.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DD《论语·八佾》

54.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DD《论语·宪问》

55.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56.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DD《宋史·王安石列传》

57.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DD《荀子·性恶》

5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D《老子》

5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DD曹植《白马篇》

60.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DD《左传·僖公九年》

61.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6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6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64.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65.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策林》

6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6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6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6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DD《论语·子罕》

7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71.无羞恶之心,非人也。DD《孟子·公孙丑上》

7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7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D《史记·陈涉世家》

7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D《论语·为政》

7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7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7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7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7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80.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8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DD屈原《离骚》

8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83.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DD《孟子·滕文公上》

84.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85.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1000字左右

泰山国学小名士观后感200字

国学小名士的观后感500字

对八大心态的心得感悟

国学小名士诵读比赛观后感作文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800字高中作文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800字作文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100字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650字

一些饱含中华文化的传统格言
《一些饱含中华文化的传统格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一些饱含中华文化的传统格言(整理8篇)】相关文章: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好的2024-02-14

关于“国学小名士”的观后感400字2024-03-24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字优秀2022-10-14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400字2022-08-21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征文2022-10-02

国学小名士节目观后感300字2024-01-01

国学经典的教案2023-08-21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小学六年级作文2023-01-21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4002022-05-07

格言带来的启示作文800字 最让我难忘的名言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