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方法论》读后感

时间:2022-11-11 09:54:24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改革方法论》读后感(合集16篇)由网友“粉色蝴蝶结”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改革方法论》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改革方法论》读后感

篇1:《改革方法论》读后感

《改革方法论》读后感

方山发电厂杨峰山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我省从去年开始大力推进煤炭、钢铁和电力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我们煤炭系统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焦煤集团和两级公司也制订了契约化管理等很多好的制度和办法以应对煤炭市场的变化。前几天读了《改革方法论》这本书介绍海南农垦集团改革的历程。海垦,拥有海南1/4土地和1/8人口(19万名离退休职工,21万名在职职工,65万名非职工居民)的政府企业,尽然用短短四年的时间,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小社会”就能脱胎换骨成为多家现代企业,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在内的现代农垦集团。政企分开、社企分开,民生问题的解决等等一桩桩、一件件无不震撼人心,发人深省。

下面是我对海垦改革的一些小感受。

一、改革归根到底是利益重新分配。

任何改革都不得不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权益,改革的成功与否,看能否平衡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否则会遇到多方面的.阻力,甚至寸步难行。从本书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有几点:

一、改革领导者的英明决断,采取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和逐步推进改革的战略。借力大环境,全力快速通过“沼泽地”。

二、抓住主要矛盾,始终将实行“政企分开和海南橡胶上市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并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推进。

三、非常注重民生问题的额解决。解决了老百姓的用水、道路和住房等多年遗留的问题,民心稳定了,改革的大环境也才能生成。

四、改革者在处理利益问题的英明。1、做一个“不粘锅”的领导者。2、“改革者需要情商,大改革需要大情商”,“方向是刚的,方法是可以柔的”,改革者们坚持理性改革者的“夫子之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采取“蛇形”策略,在迂回中找到平衡点,在曲折中找到前行的路径3、对干部队伍,从解放思想入手,分阶段、有步骤培训,逐步形成改革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做实事。

二、改革中,领导者的个人品德和魅力作用。

从海垦局改革成功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企业管理人员许多优秀的品德和个人魅力。改革者应该是一个更有阳刚之气的,再度把勇敢视为荣誉的时代急需大批做好准备的敢于任事的人,他们沉默、孤独、果决、不求闻达、坚持到底的人,改革正需要这样的任事群体。

正如王一新在个人采访中总结来几点:1、不能自私,老想着自己;、2要能受委屈、能担当;3、相信无论将来干什么,都不应该浪费人生,会珍惜每一个做事的舞台,尽量表演精彩。

我们更应该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地锻炼自己,做一个敢担当,能担当,会担当的企业管理人员。

三、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

思想决定方向,有正确的方向才会走得更远。

这句话中的“思想”更应该理解为理想和正确的态度。这样我们才能走的更远,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完美,精彩。相比我们煤炭企业与的海垦集团,企业生产基础扎实,已经迈出转型步伐,各种专业人才,优秀的管理者比比皆是,优势很多但也有不足。

海垦改革团队的领导者王一新,现任山西省副省长,国资委主任。王副省长对山西国企改革的发展非常重视,就如何持续推进山西国企改革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问题进行了调研。王一新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发表的重要讲话,既是山西国企改革的誓师词,也是改革的动员令,更是改革的方法论。改革是一条出路,不改革是一条死路,必须改、马上改、坚定改。

做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要把抓改革和发展相结合,要把抓改革和抓安全生产相结合,要把抓改革和从严治党相结结合。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检验改革成效;坚持以改革促管理提升,以安全生产绩效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坚持以改革精神抓党建,以党建优势促改革,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使全体职工在改革中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切实为实现集团公司“32620”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篇2:《史学方法论》的读后感

《史学方法论》的读后感

当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随手翻了翻,没有吸引到我,感觉有点枯燥。当开始读后,发现印证了我的第一个感觉,很无聊,又有点看不懂。那时我正在看历史是科学还是艺术之争。没有太多的感触,就这样看着。后来在读书会时我也向老师提出了我的感想,老师说这一定不是书不好,一定是你还没看懂,还没明白这本书要告诉你什么,当你读懂时,就知道了这本书的魅力。

果然老师的话是对的,努力看下去,越看到后面越有感触,让我情不自禁又回过去细细地读了前部分。

史学方法是训练史学家的一门学问。杰出的史学家,可能是天纵的,道地的史学家则是训练出来的。在历史洪流中,史学方法是一门真实的学问,一定要在史学发展既久、史书大量盈积之后,才能出现。而写一部理想的史学方法,一定要有一个世界史学的基础,最低限度要兼通中西史学。要客观的看待各国、各民族的史学,不要存在偏见,要取其长而去其短。

什么是历史?记得刚进入历史系,老师就问过我们。当时的第一感觉是好简单的问题,历史就是・・・・・突然有回答不上来,想了想就说是过去的就是历史。已经记不清当时老师给我们的对历史的定义。这本书中杜维运先生告诉我们历史是由所谓“历史事件”及历史学家两部分组成的,缺一不可。历史事件、历史学家就成了《史学方法论》所关注的'两个主要对象。

对历史事实的选择、考证和描述是有方法的,本书的前一部分就对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史学家在治史要综合应用归纳方法、比较方法、综合方法和分析方法。要了解这些方法的利弊,合理利用,不能把其中一种认为有用,就当成是万能的。在史料的考证上要注意史料的不同分类和考证的方法。文史不分家。描述历史就离不开写作,但史学的写作与文学又不同,在本书中作者详细地历史文章的特性、风格及写作方法、注意点。

接下去作者比较了中西史学,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来比较了中西的史学。西方以欧洲史为其多数时候的唯一,并视为人类历史的核心,且常认为其它地方是没有历史的;中国近代史学虽不如西方澎礴,但在《史记》中就已知将历史推至历史学家所知的一切地域。何不算得是一种领先。史学的发展有赖历史学家的眼界、心胸的不断扩展。治史为信史实不易,许多时候也不是历史学家可以做得了主的。

最后介绍了史学家的素养、历史的境界。这让我记起在一次课堂上,一位老师对我们说的历史并不是谁都可以教的,不懂历史的人以为历史很简单谁都可以教,只要看一下书就行。却不知道教历史是不简单的,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很高的素养,也是本书写的史德。

战争是曾经历史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史学家极其关注的对象。但这让历史充斥着战争、血腥等。要有一部柔美的历史,需要史学家的努力,史学家要换角度地描述历史。这让我想到了黄仁宇先生的作品。

篇3:“法律学方法论”

关于“法律学方法论”

[内容摘要] 将法学方法论视同于法学研究的方法是我国法学界的一个“固有的误解”。如果立足于广阔视角下的国际学术界的理论积淀,厘清几个相关的概念,就会发现:“法学方法论”其实可转换为“法律学方法论”这一概念,它在内容上包括有关法律方法、对这种方法的外向性的哲学探究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这三部分理论,其本身又构成法理学-法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法学理论中的确立,与其说必须具有一个特定先在的价值立场,不如说它只是具有某种可反证的、因而也是可替代的哲学立场。

[关键词]法学方法论,法律学方法论,法学研究方法,哲学立场

一、问题之所在

综观当下的国际学术界,无论是注重实践思考倾向的“法律方法”,还是注重哲学思考倾向的“法学方法论”,均已拓入颇深,而在我国这个漠视方法的文化中却一直命运堪忧。这种现象虽在近年有所改观,但是在总体上仍未达到一种可称之为“方法论上的觉醒”的境界。[1] 可以说,作为“舶来品”的法学方法论,直到近年才逐渐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但即使对于一些基本的概念,我们仍存在着固有的误解和无谓的争论,其中之一就是:法学方法论是法学研究的方法论吗?

这一质疑,实际上可牵引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法学研究方法与法学方法论的关系如何?法学方法论在法学(或法理学)学科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相位?法学方法论是否必然具有一个特定的先在的价值立场?诚然,这三个派生性的问题,有的已在国际学术界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有的仍在有限的'共识基础上进行着前沿的论争,但即使是其中的那些具有广泛基础的共识命题,在我国都需大声诉说。

本文试图尽可能立足于一个较为广泛的视角,就以上这些基本的问题进行一次初浅的思考。当然,在此需要预先交待的是,也许是因为限于我等的能力,当这种思考开始时,笔者发现:即使是这些方法论中基本的问题,也委实要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二、为什么是“法律学方法论”?

从宽泛的意义上说,我国法学界较早关于法学方法论的成果,可推梁慧星在1995年出版的《民法解释学》,[2] 但对该领域更为直截了当的、同时也是更为广泛的关注,则是之后的事情,其标志的动向,可举陈金钊、谢晖主持的《法律方法》[3] 和葛洪义主编的《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第1辑)》的问世。[4] 据此可知,法学方法论在中国乃属于刚刚起步的后发性领域。众所周知,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教科书中,法学方法论开始作为学习、研究法律的方法而在绪论部分中登场。为此,当新世纪初有关研究动向中出现了被重新界定过的“法学方法论”这一概念之后,尤其是我国台湾学者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一书在大陆的出版,以及此后各种不同法学传统下的方法理论的输入,加之先前固有理解的干扰,理论上的混乱便自然在所难免。

这种混乱,部分乃肇始于对这一概念的固有误解,即不少人想当然地将“法学方法论”视同于传统教科书中所言的法学研究的方法言说。这其中也有中国式的“唯名主义”思维定势在作祟。根据汉语的使用习惯,在定语与主语之间加一个助词“的”是不会带来语词意义上的转换,因此“法学方法论”就被想定为“法学的方法论”,进而偷换成“法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形成了上述的那个“固有的误解”。

应该说,如果我们从更加广阔的角度来看,如从国际学术界的有关论说来看,法学方法论与法学研究的方法虽非风马牛不相及,然在其整体的理论框架以及言说的脉络中,法学研究的方法并未成为“法学方法论”主要关注的对象。

典型意义上的“法学方法论”这一术语,主要为当代德国法学界所运用,且有两种德文表述,如拉伦兹的名著《法学方法论》的原名采Methodenlehre der Rechtswissenschaft,也有德国学者以Juristische Methodenlehre来统摄相关内涵。[5] 相对于大陆法国家,普通法国家一般倾向于采

[1] [2]

篇4:经济学方法论

《经济学方法论探究》是卡尔·门格尔研究经济学方法论的专著,是他一生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阐述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基础性方法论原则,而书中提出的自发秩序理论后来被哈耶克发扬光大。

国际学术界公认,本书的重要性犹在被我国读者熟知的《国民经济学原理》之上,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书系首次译为中文出版。

篇5:经济学方法论

本书的焦点是应用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的概念和工具探讨众多的现实问题,学科经济学很明显与这一目的.相联,因为它是应用经济学所必需的基本概念和工具的来源。

本书旨在提高读者从事经济学研究的熟练性和有效性,它主要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经济学教学中的研究生,本书也可以用于以分析为方向的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的经济学教学,还可以作为一些职业经济学者的基本参

考读物。

本书的两个主要目标是:(1)介绍运用于经济学研究的研究方法论的概念和哲学基础;(2)对如何计划、设计和进行经济学研究提供程序指导。

篇6:经济学方法论

前言

第一部分 经济学与历史学

第一章 经济学的研究

第二章 理论经济学的形式化性质

第三章 理论性知识的特殊性质

第四章 一般的与具体的研究

第五章 精确的取向与实在的一经验的取向

第六章 理论和历史学是不可分割的学科

第七章 自利的教条

第八章 “原子论”的指责

第二部分 历史主义的视角

导论

第一章 理论经济学中的历史主义视角

第二章 伪历史主义的取向

第三章 经济制度与规范性法律

第三部分 认识社会现象的有机观

第一章 社会现象与自然有机体

第二章 历史发展的非意图后果

第四部分 各个时代的历史学派

第一章 历史学派的古代渊源

第二章 德国历史学派对于历史法学派的无知

第三章 德国历史学派的政治经济学

附录一 国民经济

附录二 理论经济学及其规律

附录三 实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

附录四 经济学的术语与分类

附录五 人的行为与自然规律

附录六 经济的需求与目的

附录七 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起源理论

附录八 法律的“有机的”起源

附录九 伦理的取向

亚里士多德主义、先验主义、本质主义

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原则

现象学与经济学

篇7:科学研究方法论

也正因此,亦因为科学研究中为达到同一目的而使用的方法、手段是多样的,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学派和不同个人那里,史学方法论是存在明显差别的,但它们不见得必定是尖锐对立的,往往是可以相互补充、兼容并蓄的,故史学方法论应是个开放的系统。当然,创立一门作为方法或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是比较晚近的事,是近代科学极大发展的产物,但这并不是说古代史学就没有其方法论体系,只是缺乏系统的归纳整理。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着辩证唯物的史学方法论、实证主义史学方法论、结构主义史学方法论、解释学史学方法论、发生学史学方法论、符号学史学方法论、精神分析学史学方法论、证伪主义史学方法论等等多种。而诸如比较方法、数量方法等只作为具体研究方法,而不构成史学方法论。从另一个角度说,史学方法论也可以理解为论史学方法。但这并不是论述一个个具体方法以及它们的简单排列组合,而是从比较抽象的角度、从理论思维的高度,阐明史学方法一般的内涵、外延、特征,它的层次结构、内部联系;论述它与历史观,与历史认识论的关系;论述它与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它吸收其他科学方法的角度、程度及局限;最后还应具体描述和分析历史学所能应用的种种方法和手段,并从中抽象出一般,发现历史研究方法的内在一致性。总之,尽管国内外对史学方法论体系多有论述,但尚无统一意见,并多为对具体方法的介绍,因此,系统地研究科学的史学方法论,而非个别的方法或方法论仍是史学理论界迫在眉睫的任务。

图书简介

史学方法是训练史学家的一门学问。杰出的史学家,可能是天纵的,道地的史学家则是训练出来的。天才也只有接受了既有的`或自创的史学方法后,才能成为史学家。本书以古今中外数千年的史学方法的蓝本,归纳总结出了基本的史学方法,在技术的方法之外,扩及史学理论与思想,提出了史学家必备的基本素质与修养。

作者简介

杜维运,山东嘉祥县人,1928年生,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等。著有《中国史学史》、《清代史学与史家》、《赵翼传》、《优患与史学》等书。

图书目录

增写版自序

修订版自序

初版自序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历史与史学家

第三章历史科学与艺术

第四章史学方法科学方法与艺术方法

第五章归纳方法

第六章比较方法

第七章综合方法

第八章分析方法

第九章史料析论

第十章史料考证

第十一章博学与历史研究

第十二章历史想像与历史真理

第十三章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

第十四章历史文章的特性与风格

第十五章引书的理论与方法

第十六章传记的特质与撰写方法

第十七章一部柔美的历史

第十八章可以看到听到的历史

第十九章比较历史与世界史

第二十章比较史学与世界史学

第二十一章史学上的纯真精神

第二十二章史学上的美与善

第二十三章史德与史学家

第二十四章史学家的胸襟

第二十五章历史的两个境界

第二十六章史学家的乐观、悲观的迷惑

第二十七章史学方法的承旧与创新

篇8:法学方法论

本书是德国著名法学家卡尔·拉伦茨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法学理论方面的经典著作,介绍了十九世纪初至二十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德国的法律理论和方法论。本书是台湾学者陈爱娥所译、供学生使用的节略本,可以使读者在作者庞大的理论体系中辨析源流,把握德国法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本质与概貌。

内容简介

自萨维尼以来,法学方法受利益法学的洗礼,承认法规范及法律判断均包含价值判断的要素,因此,现代法学方法的课题即在于寻找使价值客观化的方法,本书堪称此项努力经典代表作之一。其一方面细述现代法学方法上论辩的情况,以及寻找适当之法规范的方法所持的见解。藉本书之助,当可了解法学何以资格称为一种科学。

作者简介

陈爱娥,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学博士,台北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

目录

学生版序

篇9:法学方法论

引论

第一章 现代方法上的论辩

第一节 由“利益法学”到“评价法学”

第二节 关于超越法律之评价标准的问题

第三节 规范的内涵及事实的结构

第四节 寻找正当的个究裁判

第五节 类观点学与论证程序

第六节 法律拘束与涵摄模型

第七节 关于体系的问题

第八节 法哲学上关于正义的讨论

第二章 导论:法学的一般特征

第一节 法的表现方式及研究此等方式的学科

第二节 作为规范科学的法学、规范性陈述的语言

第三节 作为“理解的”学问之法学

第四节 法学中的价值导向思考

第五节 法学对于法律实务的意义

第六节 法学在知识上的贡献

第七节 方法论作为法学在诠释上的自我反省

第三章 法条的理论

第一节 法条的逻辑结构

第二节 不完全法条

第三节 法条作为规整的组成部分

第四节 多数法条或规整的相会

第五节 法律适用的逻辑模式

第四章 案件事实的形成及其法律判断

第一节 作为事件及作为陈述的案件事实

第二节 选择形成案件事实之基础的法条

第三节 必要的判断

第四节 意思表示的解释

第五节 实际发生的案件事实

第五章 法律的解释

第一节 解释的任务

第二节 解释的标准

第三节 影响解释的因素

第四节 若干解释的特殊问题

第六章 法官从事法的续造之方法

第一节 法官司的法的续造——解释的继续

第二节 法律漏洞的填补

第三节 借“法益衡量”解决原则冲突及规范冲突

第四节 超越法律计划之外的法的续造

第五节 “判决先例”对形成的“法官法”的意义

第七章 法学中概念及体系的形成

篇10:设计方法论

优秀的设计超越了URL、状态码、头信息和有效负载

一般来说, Web API设计指南的重点是通用的功能特性,比如URL设计,正确使用状态码、方法、头信息之类的HTTP功能特性,以及持有序列化的对象或对象图的有效负载设计。这些都是重要的实现细节,但不太算得上API设计。并且正是API的设计--服务的基本功能特性的表达和描述方式--为Web API的成功和可用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个优秀的设计过程或方法论定义了一组一致的、可重复的步骤集,可以在将一个服务器端服务组件输出为一个可访问的、有用的Web API时使用。那就是说,一个清晰的方法论可以由开发人员、设计师和软件架构师共享,以便在整个实现周期内帮助大家协同活动。一个成熟的方法论还可以随着时间的发展,随着每个团队不断发现改善和精简过程的方式而得到精炼,却不会对实现细节产生不利的影响。实际上,当实现细节和设计过程两者都有清晰的定义并相互分离时,实现细节的改变(比如采用哪个平台、OS、框架和UI样式)可以独立于设计过程。

篇11:方法论全书

第一章 控制和反馈

1.1 可能性空间

1.2 人通过选择改造世界

1.3 控制能力

1.4 随机控制

1.5 有记忆的'控制

1.6 共轭控制

1.7 负反馈调节

1.8 负反馈如何扩大了控制能力

1.9 正反馈与恶性循环

第二章 信息、思维和组织

2.1 什么是知道

2.2 信息的传递

2.3 信息是一种客体吗

2.4 通道容量

2.5 滤波:去伪存真的研究

2.6 信息的储存

2.7 信息加工和思维

2.8 信息和组织

第三章 系统及其演化

3.1 系统研究方法中的因果联系

3.2 相对孤立系统

3.3 系统的稳态结构

3.4 稳态结构和预言

3.5 均匀和稳定

3.6 不稳定和周期性振荡

3.7 超稳定系统

3.8 系统的演化

3.9 系统的崩溃:自繁殖现象

3.10 自组织系统

3.11 智力放大与超级放大器

第四章 质变的数学模型

4.1 哲学家和数字家共同的难题

4.2 质变可以通过飞跃和渐变两种方式实现

4.3 事物为什么具有确定的性质

4.4 稳定机制:稳态结构的数学表达

4.5 事物性质的不变、渐变和突变

4.6 怎样判别飞跃

4.7 飞跃和渐变的条件

4.8 关节点:蝴蝶、燕尾及其他

4.9 矫枉必须过正吗

4.10 极端共存

4.11 共同的使命

第五章 黑箱认识论

5.1 认识对象和黑箱

5.2 认识论模式

5.3 可观察变量和可控制变量的限制

5.4 理论的清晰性

5.5 模型逼近客观真理的速度

5.6 反馈过度

5.7 可判定条件

5.8 科学和人

附录 关于12个乒乓球问题

篇12:世界观和方法论

(1)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方法论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解决的问题不同。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关系:人们以一定世界观观察、处理问题时,就有了方法论。一般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影响世界观,对世界的看法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也会如何,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反过来说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使用的方法不同,也体现了不同的世界观。离开世界观的方法论和不表现为方法论的世界观都是不存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篇13:世界观和方法论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特点不同。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联系:

①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篇14:设计方法论

接下来我们要对Richardson和Amundsen合著的《REST风格的Web API》一书中所介绍的设计方法论做简要地概述。因为篇幅所限,我们不能深入探讨这一过程中的每一步骤,但这篇文章可以让你有个大概的认识。另外,读者可以用这篇概述作为指南,根据自己组织的技能和目标开发一个独有的Web API设计过程。

说明:是的,7步看起来有点儿多。实际上清单中有5个步骤属于设计,额外还有两个条目是实现和发布。最后这两个设计过程之外的.步骤是为了提供一个从头到尾的体验。

你应该计划好根据需要重新迭代这些步骤。通过步骤2(绘制状态图)意识到在步骤1(列出所有组成部分)有更多工作要做。当你接近于写代码(步骤6)时,可能会发现第5步(创建语义档案)中漏了一些东西。关键是用这个过程暴露尽可能多的细节,并愿意回退一步或者两步,把前面漏掉的补上。迭代是构建更加完整的服务画面以及澄清如何将它暴露给客户端程序的关键。

步骤1 : 列出所有组成部分

第一步是列出客户端程序可能要从我们的服务中获取的,或要放到我们的服务中的所有数据片段。我们将这些称为语义描述符。语义是指它们处理数据在应用程序中的含义,描述符是指它们描述了在应用程序自身中发生了什么。注意,这里的视点是客户端,不是服务器端。将API设计成客户端使用的东西很重要。

比如说,在一个简单的待办事项列表应用中,你可能会找到下面这些语义描述符:

id : 系统中每条记录的唯一标识符

title : 每个待办事项的标题

dateDue : 待办事项应该完成的日期

complete : 一个是/否标记,表明待办事项是否已经完成了。

在一个功能完备的应用程序中,可能还会有很多语义描述符,涉及待办事项的分类(工作、家庭、园艺等),用户信息(用于多用户的实现)等等。不过为了突出过程本身,我们会保持它的简单性。

步骤2 : 绘制状态图

下一步是根据建议的API绘制出状态图。图中的每个框都表示一种可能的表示--一个包含在步骤1中确定的一或多个语义描述符的文档。你可以用箭头表示从一个框到下一个的转变--从一个状态到下一个状态。这些转变是由协议请求触发的。

在每次变化中还不用急着指明用哪个协议方法。只要标明变化是安全的(比如HTTP GET),还是不安全/非幂等的(比如HTTP.POST),或者不安全/幂等的(PUT)。

说明:幂等动作是指重复执行时不会有无法预料的副作用。比如HTTP PUT ,因为规范说服务器应该用客户端传来的状态值替换目标资源的已有值,所以说它是幂等的。而 HTTP POST 是非幂等的,因为规范指出提交的值应该是追加到已有资源集合上的,而不是替换。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这个简单的待办事项服务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可能需要访问可用条目的清单,能过滤这个清单,能查看单个条目,并且能将条目标记为已完成。这些动作中很多都用状态值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递数据。比如add-item 动作允许客户端传递状态值title和dueDate。下面是一个说明那些动作的状态图。

这个状态图中展示的这些动作(也在下面列出来了)也是语义描述符-- 它们描述了这个服务的语义动作。

read-list

filter-list

read-item

create-item

mark-complete

在你做这个状态图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漏掉了客户端真正想要或需要的动作或数据项。这是退回到步骤1的机会,添加一些新的描述符,并/或者在步骤2中改进状态图。

在你重新迭代过这两步之后,你应该对客户端跟服务交互所需的所有数据点和动作有了好的认识和想法。

步骤 3 : 调和魔法字符串

下一步是调和服务接口中的所有“魔法字符串”。“魔法字符串” 全是描述符的名称--它们没有内在的含义,只是表示客户端跟你的服务通讯时将要访问的动作或数据元素。调和这些描述符名称的意思是指采用源自下面这些地方的,知名度更高的公共名称:

Schema.org

microformats.org

Dublin Core

IANA Link Relation Values

这些全是明确定义的、共享的名称库。当你服务接口使用来自这些源头的名称时,开发人员很可能之前见过并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这可以提高API的可用性。

说明:尽管在服务接口上使用共享名称是个好主意,但在内部实现里可以不用(比如数据库里的数据域名称)。服务自身可以毫不困难地将公共接口名称映射为内部存储名称。

以待办事项服务为例,除了一个语义描述符- create-item,我能找到所有可接受的已有名称。为此我根据Web Linking RFC5988中的规则创建了一个具有唯一性的URI。在给接口描述符选择知名的名称时需要折中。它们极少能跟你的内部数据存储元素完美匹配,不过那没关系。

这里是我的结果:

id ->来自Dublin Core的identifier

title - 来自Schema.org的name

dueDate ->来自Schema.org的scheduledTime

complete ->来自Schema.org的status

read-list ->来自IANA Link Relation Values的collection

filter-list ->来自IANA Link Relation Values的search

read-item ->来自IANA Link Relation Values的item

create-item ->用RFC5988的mamund.com/rels/create-item

mark-complete - 来自IANA Link Relation Values的edit

经过名称调和,我的状态图变成了下面这样:

步骤 4 : 选一个媒体类型

API设计过程的下一步是选一个媒体类型,用来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传递消息。Web的特点之一是数据是通过统一的接口作为标准化文档传输的。选择同时支持数据描述符(比如“identifier”、“status”等)和动作描述符(比如“search”、“edit”等)的媒体类型很重要。有相当多可用的格式。

在我写这篇文章时,一些顶尖的超媒体格式是 (排名不分先后):

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

超文本应用程序语言(HAL)

Collection+JSON (Cj)

Siren

JSON-API

交换表达式的统一基础 (UBER)

让所选择的媒体类型适用于你的目标协议也很重要。大多数开发人员喜欢用HTTP 协议做服务接口。然而WebSockets、XMPP、MQTT和CoAP 也会用--特别是对于高速、短消息、端到端的实现。

在这个例子中,我会以HTML为消息格式,并采用HTTP协议。HTML有所有数据描述符所需的支持(用于列表,用于条目, 用于数据元素)。它也有足够的动作描述符支持 (用于安全链接,用于安全转变,用于非安全转变)。

注意:在这个状态图中, “编辑”动作是幂等的(比如HTTP PUT),并且HTML仍然没有对PUT的原生支持。在这个例子中,我会添加一个域来将HTML的POST做成幂等的。

篇15:世界观和方法论

①区别: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篇16:写作方法论

实用写作方法论

实用写作遵循着一切文章共同的写作规律,但在采集――运思――行文――修改的基本写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与文学写作不同的内容,如动机问题、调查采集材料问题、验证并梳理材料问题、研究并处理材料问题等等。面对这些命题该如何解决,这便是本文要讨论的具体内容。

一、需要与动机的转换

写作动机是写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和动力,写作动机分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一般来说内部动机支持的写作是一种自主的写作,外部动机引发的写作则属于受命的写作,实用写作多数情况应视为受命写作。实用写作的外部动机虽仍为“需要”所激发,但这种写作“需要”是外力施加的,并非写作行为中写作主体自发的缺乏状态。

实用写作的外部动机主要表现为受“他人意志”支配和为“功利目的”驱使这两种形态。受他人意志支配包括接受领导布置任务、师长规定要求、朋友委托求助等等。凡出于他人意愿的写作动机下发生的写作行为都是受命写作,广义的公文就是最典型的领导或领导机关意志的产物。而奉命进行某个课题研究,最后撰写科研报告,这种写作“需要”也是外力施加的,但是由于受命者和授命者的固有关系,写作者原先的非写作的“需要”都转变成了写作动机。为功利目的驱使的写作动机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文章被作为特殊商品或特殊评价依据(如评价学术水平的依据)后带来的客观现象。

虽然实用写作就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实用写作目的的功利化实际上就是实用写作的“实用化”,但是,发起并支持主体写作行为的心理因素并不是外部动机,而是写作主体的内部动机。于是实用写作面临着一个主体动机转换的问题,即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如领导布置的、工作需要的、同事委托的等等,这些外在的原因都要转换成写作主体内在的一种需要,也就是主体内心有一个“别人要我写”到“我自己要写”的转变过程。只有真正完成了这种动机的转换,属于写作内部动机的特有心理品质才有可能在实用写作的行为过程中出现,如写作冲动、写作欲望、写作激情、写作心境乃至持久维持写作行为的写作热情等等。由此可见写作动机的转换,是实用写作心理的内在规律,是维持写作行为并为其不断增力,确保实用写作质量的需要。

二、材料的.采集与验证

由于标准和角度不同,因而对写作材料的基本类型有着多种认识。从材料的来源看,有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之分;从材料的性质看,有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之别;从材料的存在空间看,有历史材料与现实材料之异;从材料的存在形态看,有个别材料与综合材料之辨。然而从实用写作对材料特征把握的需要看,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和情报资料这3类是最常见的。

“事实材料”即客观存在的具体事实,在实用写作中人名、地点、事件、数字等都是常用的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就是观念性材料,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验证的观点,如科学的原理、定义、定律,生活中流传的警句、格言、俗语等等。在实用写作中最为常用的理论材料,一是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的精神;二是相关的时政动态、思想见解和学术观点。“情报资料”是有关工作人员根据事实、数据而编制的信息资料,它包括报表、统计资料、简报、文摘、索引等,这些也是实用写作不可或缺的写作材料。

《奋斗,在新时代的春天》读后感800字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摆脱贫困读后感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读后感

教育教学论文读后感

《中国制度面对面》个人读后感心得精选

电影《将改革进行到底》精选观后感

《中国超越》读后感3000字

《体育课堂改革》读后感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改革方法论》读后感
《《改革方法论》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改革方法论》读后感(合集16篇)】相关文章: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精选2023-09-02

《今天怎样做德育》读后感2022-12-18

《中国制度面对面》读后感600字2022-07-18

《江村经济》读后感2024-05-01

新时代面对面读后感2024-01-03

《中国制度面对面》读后感体会精选2023-10-08

看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600字2022-09-19

邓小平传读后感2023-12-08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体会读后感2023-01-28

目标读后感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