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读后感

时间:2023-04-07 07:44:11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党员读后感(共12篇)由网友“靠谱”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党员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党员读后感

篇1:党员《曾国藩》读后感

党员《曾国藩》读后感

展如

第一次接触曾国藩这个名字,是在《曾国藩血祭》(唐浩明著)的封面上。那时正上初中,对曾国藩没有太多的认识。倒是那本书的封面上“血祭”两个字,颜色血红,字体又大,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封面,特别醒目,让人印象深刻,无故对曾国藩留下“这是一个坏人”的印象。再次接触曾国藩,是在高中历史课本上,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剿灭太平天国的功绩和天津教案所受的屈辱,没有过多深入。

直到大学毕业,在工作中偶然翻看张宏杰撰写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给曾国藩算算账》等系列书籍,让我对曾国藩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年少无知时简单的好人坏人判断,到全面、立体、多向度深入认识,我心中的曾国藩逐渐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灵有性起来。即便在曾国藩去世一百四十余年之后的今天,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依然不断在从曾国藩一生的处世为人中汲取养分,以指导我们当下的学习工作生活。

结合个人的实际,我认为学习借鉴曾国藩的处世为人之法,对于普通党员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有三点意义:

一是修身务必从严。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一例外都特别注重修身。曾国藩每天必写日记,对自己持身敬肃、说活谨慎、爱护身体、求知练字、外出应酬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真实详尽的记录。在《曾国藩家书》中,时常看到曾国藩为没能管住自己出外喝酒应酬、听戏下棋等事,回来以后后悔不已,反躬自省严厉自责。甚至有的时候往往出了一点特别小的问题,也要在日记中深刻检讨一番,绝不姑息自己。

另外,曾国藩严格执行与自己的约定,认真完成每天的日课,包括每天要写多少字、看多少页书等,他都有一个确定的“小目标”,当天不把任务完成誓不罢休。正式凭借着这份“顽固”的坚持,他读通了二十三史,读遍古今著述,成为了一个大学问家。看着曾国藩对自己的严厉,我深深的沉思,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党员,要每天反省自己、认识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为公做事有没有竭尽全力,二是与人交往有没有真诚对待,三是学习复习知识有没有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曾国藩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进一步借鉴到党内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中,就是每一名党员都应当按照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按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要求,认真查找自身和同志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作风、工作实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切实加以整改,通过不断律己修身,提高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治家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贪腐案件斗争证明,因近亲属要谋财谋权谋利谋色而把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拉下马的实例不在少数。从党的高级干部来说,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政法委原书记周永康的第二任妻子贾晓晔,因犯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薄熙来的妻子薄谷开来,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中共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为了讨好第二任妻子张慧清,默许她当自己的“收银员”。白恩培在“忏悔录”中写道:“我在前边办事她在后边收钱。有时还有意创造条件,让她打着我的旗号去搞权钱交易、接受贿赂。”因妻子、子女等近亲属陷入犯罪深渊的领导干部数不胜数,从这个角度来说,必须加强对干部亲属的监督管理,建设廉洁家风,净化党员干部生活空间。否则,领导干部家风出问题,不仅会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进而会影响党风政风,甚至动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基。“修齐治平”是人们从古至今成事之本,齐家才能治国。在这方面,曾国藩为最佳表率,他教导他的弟弟要以“拙诚”、“坚忍”行事,教导家族子女要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在遗嘱中曾国藩要求后世子孙做到四点,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正是受曾国藩言传身教的影响,曾国藩一门后代人才济济,出现了曾纪泽、曾广钧等一代代杰出人物,据统计目前曾国藩五兄弟绵延至第八代,有院士、工程师、教授等240多人,但令人称奇的是,曾家后裔恪守先祖遗训,远离斗争复杂的政界军界,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由此,我认为,治家关键在于教育家属子女,如果连自己的家属子女都管不好管不住,又如何能够担负起党和人民交给的重任,又怎能挑起“治国平天下”的历史重任?即使领导干部自身清正,但家属子女严重违法违纪,腰杆也无法挺直,也会威信扫地。所以,对于每一名党员、法官而言,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必须严肃家规树立良好家风。

三是治党务必从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而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四大危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我党消除危险提升能力的必由之路。从曾国藩身处乱世而能力王狂澜,使得气数已尽的清王朝又多延续了数十年的历史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可以从中借鉴三个方面。

首先,要借鉴“拙诚”。“拙”就是一步一步去做,“诚”就是实心实意地去做。曾国藩有一个信念,就是“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发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精神,让人民群众对党风转变、改革发展、公平正义等更多的获得感。唯有诚心诚意的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次,要借鉴“坚忍”。曾国藩为世人津津乐道的是“屡败屡战”的精神,完全诠释了坚忍的意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坎坷,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当问题和困难来临之时,我们唯有坚忍,方能克服困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深入发展。再次,要借鉴有恒。曾国藩说:“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获”。由中国戏剧出版社新编的《曾国藩全集》,是迄今为止我国出版的最大的一部名人全集,总字数约1500万字。这部浩繁的全集能够编纂成册,与曾国藩几十年做诗文钞,写日记密切相关,曾国藩直至临终前的一天仍在写日记。透过1500万字的字里行间,无不闪耀着曾国藩“有恒”的精神。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而言,只有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执行力,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方能取得长久而显著的成效。

总的来说,通过研读《曾国藩》系列丛书,我获益良多,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身体力行,以推动个人综合素质取得新的提升。

篇2:党员《红色家书》读后感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通读《红色家书》,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革命家从书本走进生活,让历史有血有肉,这是最真实的党的历史读物,是一种奋斗不息的人生,是最生动的红色教材。

一、《红色家书》之明志

“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毛泽建就义前的遗书;

“杀不尽头颅流不尽鲜血”——邓贞谦狱中绝笔书。

英雄虽逝、浩气长存,为了建设光明、美好、幸福、富强的新中国,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不怕牺牲精神,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英雄史诗。碧血垂青史,浩气贯长虹,他们的英名将永载史册,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二、《红色家书》之亲情

“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我和你做夫妻是生生世世,在精神,不在形体”---王器民给妻子的遗书;

“别让子规口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夏明翰给母亲的信。

在亲情与国家之间,无数革命志士选择远离父母妻儿,明知牺牲而无怨无悔地走向战场。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战斗之余,革命者只能将对亲人的思念埋在心头,溢于家书。可以说,革命者最讲亲情,最懂真爱。

三、《红色家书》之正己

“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__。

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的殉道者”,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直至牺牲前夕仍然用手中笔顽强地坚持斗争,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的狱中绝笔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无比美好的“可爱的中国”。

四、《红色家书》之教子

“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我的孩子要替母亲继续奋斗”---赵一曼就义前给儿子的遗书。

赵一曼在牺牲前写给儿子的家书,其中包含着作为一名母亲的遗憾,为国牺牲的坚毅不屈,还有对幼小儿子的期望。赵一曼的家书让我们看到,我们不仅应该爱惜千千万万名烈士用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和平与稳定的生活,更应该学习这些烈士不屈不挠、爱国为国的至上情怀。

是什么让革命先烈们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大义凛然?这都源自对真理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高度认同。新时代新使命,我们务必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珍惜岗位、珍惜时光,完成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切实将革命先烈矢志奋斗的理想变为更加美好的现实。

党员《红色家书》读后感4

打开《红色家书》,褐色的纸张仿佛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向我们慢慢展开历史的画卷。阅读每一篇家书,行里字里句句啼血,没有一篇是表达自己想要活下去的愿望,而重在对自己的儿女同胞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期望,表达自己对中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他们身上蕴含着钢一段的.精神,用自己的铁肩担负着中国的未来。让人不禁思考,一个人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能够爆发出多大的力量?

李大钊先生参与了不可计数的变革,最终造择了一条能够真正挽救中国的道路,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当中。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救亡图存的运动之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反动分子张作霖的围追下,被捕进监狱。在写下一篇遗书告同胞们需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需实现中华振兴富强后,从容不迫地迎接了死亡。先生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将自身的名利安危抛之于脑后。舍生而取义者,应为如此吧。

每封家书中少的不过寥寥几行,多的也仅有几百字而已。可每行字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身上沉重的担子,感到他们坚如磐石的信念,他们本应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会感到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可是什么令他们变得在死亡关头依旧临危不惧,依旧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将自身安危抛于脑后,将国家将人民挂在心间?

翻开历史画卷,弥漫着一股令人心惊的铁锈味和血气,可当抬头远望时,是否能看到那些远去人物的身影?是否能感到心灵的一阵悸动?是否能感到血液为此沸腾?历史终将过去,任何人物都将在时间的车轮下湮灭,可革命烈士的身影不曾远去,他们的精神存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刻在每个人的骨子中,融于每个人的血脉中,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推动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永夜初晗凝碧,中国沉睡在暗无希望的黑夜中时,一些人觉醒了,以身作烛,以微小的光茫,点亮国家的曙光,结束了漫长的黑夜。梦复千秋星垂野,现抬起头来,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指引我们前行。

党员《红色家书》读后感5

繁业傍身,吾心实感累乏。偶得《红色家书》一册,原欲草草飞翻,奈何此书底蕴浓郁绵长,不由令吾深陷其造之氛,以致反覆浏阅。览尽此书,时或疾首蹙额,痛叱死贼,时或涕泗横流,伤哀烈士离亲,时或正色端容,铭刻革命言誓。众学友见之,皆笑吾痴醉。然今借回肠荡气未弭之际,吾属此文,聊表心衷,抒引胸臆。

初读,吾多重书之所载,尔后得三感。

一感先烈视死之凛然。奸敌理智之丧落,良善之埋湮,欲火之炙烤,驱其暴刀凌空铡斩,却冷对绍南君“刀放头上不胆寒”。枪声绝情四作,雅声君自白“饮弹从容向天啸,长留浩气在人间”。惨遭割舌,竞西君殊无降意;身怀骨肉,云霄君或有柔情。狱中《带镣行》,“镣声何铿锵”“我心自安详”。赴死《红旗歌》,耳膜震颤,情怀激荡。诸士之慷慨就义,吾后生诚敬之佩之。

二感先烈含情之深蕴。谁人不为儿女,谁人不为父母。然国之有难,衰颓凋敝,亟需扶危以重焕华辉。纵万般无奈,惟舍小家顾大家此一举。任“双亲堂上悲,儿女牵衣涕”,仍“断袖出门去,奋臂赴沙场”。此孝锡君之舍。“儿女的深情早已在利害计较的冰水中淹死。”此毅安君之舍。“胞兄又何如,阶级敌仇视。”此殷夫君之舍。自古忠孝难两全,而今家国痛断择。诗咏君言出世所不能放心者为白发双亲未能奉养,托长兄代为尽孝,古怀君言勿以死耗空悲切,劝爱妻另嫁夫郎,一曼君言未尽母责落洒缺憾,勉儿自当奋强。诸烈士之丰蕴心怀,深浓情曲,潜于字文几间,教人拾获,百感集心,一度动容泣涟。此等家国大情怀者,曷不亲之,爱之?

三感先烈志节之毅坚。身坠囹圄,心追光明。鼓噪鸦声奈若何?浴火凤凰终涅生。鸿昌君刻字石狮唤民醒,志敏君临死仍析革命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二十字绝命诗道尽明翰君之志节。其喊呐摇天撼地,振其弟妹相继为国捐躯。“荣儿体强,将来似可使学军,以继吾志。”诉尽亨瀚君为父之宏愿,其信仰之坚挺昭昭明见。家书多封,诸烈士皆自谓捍守真义,多劝励妻儿延继未竟事业,无稍动摇战胜决心。其志刚若磐石,令所闻之人俱信之,续之。

再读,吾思援深。跨越空间,无顾生死,引绳以连结曩昔今朝。吾诚叹慨先辈生平之壮丽动魄,以鲜血铸今和平,以清贫凝今饶裕。倘无若先烈这般丹心赤子,何能展中国复兴富强历程?吾深自幸庆,谢身免战乱之苦,体无穷乏之忧。然科技猛进,资讯爆炸,新时代之我少年,多自幼触物繁甚,物欲滥泛。未知苦为何物,遇难畏葸避缩,可胜道也哉?况今之苦视于先辈之苦,弗如远甚微乎似尘。吾辈诚当习诸烈士临危之勇锐,爱亲之深情,立志之坚毅。理应奋起高飞,潜心研学,胸怀华夏山川丘壑,足踏先辈报国之衢,谨浸红色情结,翱翼祖国蓝天!

言尽矣,意无穷。犹百脉激涌,气血沸腾。悠悠苍天,其何人哉!

党员《红色家书》读后感6

家书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千百年来承载着人类独有的生生不息的血脉恩情,是至亲骨肉的贴心话。“家书抵万金”源于她书写于“烽火连三月”的战争年代。而《红色家书》,更是在紧张的革命战争中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或柔情似水,或豪情勃发,于战火记忆中承载着殷切的思恋与絮絮的嘱托。家书虽无太多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大爱,在品读时,却时时震撼冲击着我们的心灵……

于《家书》中,我读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冷少农牺牲时年仅34岁,在致其母的家书中说到“照理我应该把家庭中一切的责任负起来,努力地去完成我一个好儿子、好兄弟、好丈夫、好父亲的事业……这样我才能稍稍尽一点忠孝,这样才不算忘恩负义!”同样。杨洁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谈到的“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幼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运气,总是落在有本钱的人身上”。让人不禁感觉到,这就如同我们的父母日常在耳边叨叨,你当努力勤奋、脚踏实地一样。此刻他在我们心中也不仅仅只是一位革命英雄,更是一位殷切叨念儿子,激发儿子能做一个有用之人的普通父亲!再有,熊亨瀚在给妻子的遗书中第一句“余将别汝与父母兄弟去矣”,单就这与亲情不得不决绝的一句,就足以让人泪流满面。

于《家书》中,我读到了情深悱恻的爱情。《我在最后的一刹那,是念着你的名字》,刘愿庵在就义前写给妻子的遗书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与情深,但是更多是对妻子的期望。又如,王一飞写给妻子陆缀雯的信,向妻子表达了无比的关怀与爱恋,展现了革命者感情的细腻与真情。可是为了革命事业,他毅然放弃妻子朝夕共处的生活,奔赴革命的最前线。周恩来写给邓颖超的信中,也不仅有离别的思念,更有工作的支持,比起花前月下的爱情,多了一份令人敬仰的成熟而深沉。这一封封的家书,让人不禁感受到了革命夫妻之间相互帮助平等和谐的高尚境界,更让我们领略到了革命前辈们伟大而无私的爱情观。

于《家书》中,我读到了肝胆相照的友情。革命者从来都不是孤独的,因为他们有太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并肩前行,他们一路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吴宪猷在给同志的信中,叮嘱“要努力的学习革命工作的经验和理论。我们工作必须要有理论,但必须要在革命工作中求得”。高君宇在写给石评梅的信中,鼓励他自信,让他用自己的力量破碎一切的不满,抢上前去迎未来的文化罢!在血缘上,他们是亲人,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们更是情比金坚的同志。

于《家书》中,我更读到炙热可感的爱国情。“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读到这句时,让人不禁热泪盈眶。刘伯坚在他生时是不断追求中国新的出路,追寻他心中和平、幸福温暖的中国,而牺牲时他也是无悔的、慷慨就义的,为了他心中的信仰,为了他心中期望的新中国!同样是冷少农,深深明白自己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责任的同时,在自己备受亲人恼恨弃绝自己时,依然坚定自己的信仰和希望,体及人民。“我是把我的孝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地为他们努力,同时我也是为社会豢养出来的一个分子,我受社会的恩惠也很多,所以我不敢对他忘恩负义。我当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尽心竭力”

掩卷《红色家书》时,攥着亲情的温度,举起爱情的火把,脚踏友情的力量,胸藏爱国的情怀,后来的我们应该觉得是幸福和幸运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先辈们为之奋斗一生并献上宝贵生命而得来,和平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新时代。先辈们的真情大爱,年轻一代的我们应当传承和发扬,书写属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党员《红色家书》读后感7

当读到《红色家书》陈觉、赵云霄两位革命伉俪的遗书时,“家国天下”四个字瞬间进入我的大脑。何谓“家国天下”?《礼记·大学》说:“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陈赵夫妻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信仰、对共产事业、对家国天下的担当。

陈赵夫妻均出生在较为富裕的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在当时社会的思想浪潮中,清醒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革命,于是在1925年,两人毅然决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党的早期党员,双双被派往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两人相遇相爱,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1928年,陈赵因叛徒出卖被捕,并分别于1928年10月14日和1929年3月26日在长沙英勇就义。烈士也是普通人,面对死亡,陈觉写出了对妻子的深情:“回忆我俩在苏联求学时,互相切磋,互相勉励,课余时间闲谈琐事,共话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游历,形影相随”,也写出了对家中至亲的愧疚:“母亲天天为了惦念她的在异国的爱儿而流泪,我现在也懊悔此次在家乡工作时竟不去见他(她)老人家一面,到如今已是死生永别了。前日父亲来时我还活着,而他日来时只能看到他的爱儿的尸体了。我想起了我死后父母的悲伤,我也不觉流泪了”,但他也写出了自己“家国天下”的情怀和担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陈觉的这段话,与如今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入党誓词中的“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何其相似,不同的是陈觉用生命彻底贯彻了誓言,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用牺牲生命,但仍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贯彻,才不枉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泱泱中国。

陈觉牺牲四个月后,赵云霄在狱中诞下一女,取名“启明”,寓意黑暗中的一道光芒,我想当时敌人一定试图利用母亲的担当说服赵云霄,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赵云霄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战士,纵然对女儿有着万般不舍,也只能选择为革命、为信仰、为党牺牲,因为有国才能有家,她希望用生命为全中国千千万万的儿女赢得一个美好未来。因此她才会在给女儿的遗书中写道:“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在那一瞬间,她也许看到了女儿在新中国好好长大,好好读书,那一刻,她一定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与丈夫一样,她完美诠释了“家国天下”的担当。

如今我们可以感激并自豪地告诉陈觉、赵云霄两位烈士,现在中国这艘巨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破浪前行,开启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家国天下”并不遥远,是每个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就要严于律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多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素质,是为“正心、修身”,也要忠于家庭,管好家人,对父母要孝顺但不愚孝,对子女要疼爱关心但不娇惯,是为“齐家”,更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好本职工作,让组织放心就是普通人的“治国”,对他人的不幸伸以援手,对社会的不公仗义执言,对伸来的援手心怀感激,则是我理解的“平天下”。

党员《红色家书》读后感8

“家书”其外形和材质大抵不过是几页纸罢了,但蕴含于其中的重量可不是几页纸所能承担的,其凝聚于其中的情感,足以抨击人心。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便被它大红色的封面所吸引。红色,一个多么美好又多么引人深思的颜色啊!为了它有多少人甘愿付出汗水,青春乃至生命!为了它有多少事令人感叹至极,铭记于今!为了它又有多少时间在长河中划下一道深深地记号!但当它在空中缓缓升起,最后飘扬飞舞时,它被世人所知晓,被世人所铭记,被世人所敬仰。这大红色啊!跟血一样的红啊!在历史和如今的链接中,它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而答案就在我眼前的这本书中。我慎重地将他翻开,生怕损坏了一样,瞪大眼睛仔细地阅读那一行行感情真挚的铅字,直到读完一刻也不敢放松。读完后,许久,我默不作息。

我轻轻地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一封封书信的画面,书信的主人各不相同,主人的相貌也各式各样,但他们的眼神却是一样的。他们从长度大小厚薄各不相同的眼睛里折射出相同的光,那光好像是一把火,在眼睛里熊熊燃烧,在黑暗中跳着赤色的舞蹈。亲情、爱情、友情这些人之常情在一封封家书中发光、放大,而这些光似乎交织在了一起,变得极其闪耀,射穿人心,这就是家国之情。这种伟大的情感在这些伟大的革命烈士中体现地淋漓尽致。乡书中的革命烈士夏明翰,他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了青春、牺牲了爱情甚至牺牲了生命!他在给同为革命战士的妻子郑家钧的家书中写道:“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这是怎样的凌云壮志?又是怎样的赤胆忠心?面对他的志向我们敬佩不已;听说他的命运,我们又不禁潸然泪下。

“自古忠孝难两全”,不又正好是为这些烈士们唱出的壮词吗?多么令人痛心和惋惜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位位青年才俊为祖国奉献青春,一位位丈夫、妻子、儿女、父母为祖国燃烧生命。他们的鲜血化为国旗上的一缕红在东方初升的太阳下闪闪发光。同时,我又为他们感到高兴。毕竟,他们所奉献的事业终是扬起了!他们所一生至死、无比殷切的中国终是立足世界之林了!他们的名字也将载入史册,流传千古。作为新青年的我们应该承红色精神,不断学习、进步,长大后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那么,来吧!新时代的青年们,让我们一起扬起我中华之富强!

党员《红色家书》读后感9

通过对《红色家书》一书的学习,一封封感人的书信,真真切切地让我感受到前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及对后人的敦敦教诲。作为一名新时期下的党员,对家庭建设,对铁路项目建设,我想谈谈学习之后的一些体会。

一、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中华民族历来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家庭美德的传承与弘扬。习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红色家书》中老一辈革命家就是以家书为纽带,进行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既反映他们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又反映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对子女的谆谆教诲,情真意切。

其中,刘少奇同志致儿子刘允若《每一个人都不应当躲避党和人民的监督》一信让我感触尤为深刻,信中,刘少奇同志能敏锐地从孩子的来信中发现孩子所暴露的思想问题,并站在一个父亲和一个党员干部的角度对孩子进行引导,鼓励他“虚心领受同志们的批评”,“警惕不对的方面,获得及时的纠正”。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操。

下一代作为祖国的接班人,需要时时加以引导,特别是暴露出一些较为严重的思想问题时,必须及时加以纠正。叶剑英致女儿叶楚梅信中所说,“必须完成你们这一代的责任。”我们这代有属于我们的责任,下一代的责任,必须在时代的角度上加以强调,使其成为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青年。

二、深化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在党和人民的监督下不断进步完善

“打铁仍需自身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素养,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__中、__中、__中全会及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学习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领会精神实质,努力转变学风、作风。

其次,要积极参加党支部专题党课、“每月一课”、组织生活会的学习,多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多与班子成员交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支部讨论学习,与指挥部员工谈心交心,通过群众找、自己查总结自身问题,并立行立改。

同时,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三公”要求,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廉洁自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组织的检查和群众的监督,不断学习进步,完善自己。

三、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年代,努力做好建设工作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对我们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一名铁路建设管理者,要在兢兢业业做好自身本职工作同时,积极开拓创新,结合现有的条件积极探索铁路建设新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进铁路建设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与推广,“撸起袖子加油干”,为黔张常铁路建设不断奋斗。

以上是我的学习感悟,衷心祝愿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党员《红色家书》读后感10

一位同事从党办借来了一本《红色家书》,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选编,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革命烈士书信集,并热情地找到我,将书啪的一声掷在我的办公桌上,用叮嘱的口吻说:认真阅读,然后写一篇读后感。我面无表情故作傻样盯着她,以便为接下来斩钉截铁地回绝打下一个坚实的铺垫,没想到她渴望的眼神、欲言又止的面部表情,让我有些许不好意思直言推卸,双眼对视僵持了好些秒后,她扔下一句“就这么说定了,谢谢!”转身就走了。仿佛有一双巨大无比的手将我按定在椅子上,接着一张无形的大嘴吼出:毋庸置言,照此办理。我心里嘀咕着两句话:语言给人的压迫感和逼迫力堪比武装力量,怕了你们这些拨弄文字考究表达的文人。

当我拿起那本《红色家书》逐篇细读时,刚读完第一篇书信,是烈士王孝锡写给他父母亲的诀别信《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情绪不能控制,既血脉喷张又涕泪俱下。书信开篇一句“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道出了怎样的处境艰险,难以想象当时敌人是如何的荷枪实弹、戒备森严、凶狠残忍。“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表达了王孝锡烈士对敌人对旧社会怎样的恨,“出铁笼,看满腔热血,洒遍地北天南”展现了王孝锡烈士怎样的气吞万里长河的豪迈与雄壮。“儿去也,莫牵连!!”流露了王孝锡烈士怎样的孝心和亲情。

烈士王孝锡的诀别信,满信的文采和气魄,没有一定的学识和素养是不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的,可以推知王孝锡肯定是高级知识分子、当时的社会精英,换到现在来讲,不是毕业于北大清华或海龟,也应该是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吧,必定不会因为自身无法生计走投无路才投身革命,他本可以通过个人奋斗,过上端着玉杯喝着香茶使唤丫鬟、娶几房姨太太的生活,可他带着信念和忠诚投身了革命,置个人生死不顾,凛然就义。

我读烈士的书信会涕泪俱下,并非我多情和矫情,因为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实在感人,能催人泪下。生死本身是不感人的,那是自然规律自然现象,当一个人为了正义的事业、他人或社会的安危和前途,主动放弃个人的幸福,为之不懈奋斗,直至牺牲生命时就感人。英雄的精神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只要是人,内心良知还未泯灭,英雄的精神就可以打动他的心灵,让他内心心绪波涛汹涌。

烈士的书信带给我的这种涕泪俱下有点甜蜜也有点难受,我想是因为细读才使自己涕泪俱下吧,于是我又改成了浏览,如此应该心绪不会波澜壮阔了吧。可是还是没有用,主要是词句所传达的情感太浓烈太崇高了,像王器民就义前给妻子高慧根的遗书的标题“继我志呵!继我志呵!”,毛泽建烈士遗书的标题“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吉鸿昌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无不具有穿刺人心的震撼,催人泪下的威力。

敌人已经被歼灭,战斗的硝烟已经消散,血色渐渐淡去,旧世界不复存在,随着时间推移,我及我们善于遗忘的老毛病容易复发。我及我们在过着当下美好生活的时候,很少去思考美好安逸的生活是如何来的,多少是得益于自己的奋斗,多少是得益于社会的馈赠,多少得益于先辈烈士的恩泽。我虽然无法把先辈烈士对我们的恩泽加以评分量化,但我肯定先辈烈士的奋斗、付出、牺牲跟我及我们今天能过上的美好生活之间有因果关系。

忘记过去,可能迷失未来,回首来时的路,不忘初心,更能砥砺前行。读读烈士的书信感受当初时局的艰难、先烈的坚贞决绝,有感动、有敬意、有启发,让我及我们懂得如今的光景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眼前的日子,挺好!挺好!

党员《红色家书》读后感11

捧读《红色家书》,我的内心感慨万千,体会颇深。这些红色书信充分展现了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凸显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令人震撼,同时也让我获得一场心灵上的洗礼。

要革命,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正直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由此可见,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一名共产党员有多重要。它是一座灯塔,为你在迷路中指明方向;它也是一股力量,让你在混沌中仍不绝希望;它更是一剂良药,使你永远保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状态!革命英雄王孝锡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写出了这样的誓言:“任何力量,不能移我的'心。任何力量,不堪动我的情。我的主义,驱使我不能一刻停留。我的责任,策励我不能一刻安寝。一腔热血要浇遍地球西东”。试问现在的我们,又有什么“主义”和“责任”能让你矢志不渝,“抛头颅,洒热血”?

要革命,就要舍弃儿女情长,做一个坚毅的人。“一夕**路三千,把家园骨肉齐抛闪。”一封封家书背后,记述了多少生离死别的故事。“献身革命不还家,卿奉双亲务桑麻。更嘱贤妻一件事,还当培育革命花。”诗句中饱含着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同时满怀着对妻子不离不弃的愧疚,更寄托了对子女投身革命的殷切期盼!一个人的力量的确有限,但是革命人士千千万,革命人的后代更是生生不息,革命的精神将代代相传,这也是革命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所在!

读完这一封封感人肺腑的家书,我体会到的不仅仅是革命人士对理想的坚定与执着,对家庭的感激与不舍,更有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对国家富强的渴望!古语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个小家汇聚成大家——国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要学会从自身做起,从树立远大理想开始,传承好家风,弘扬正能量!

倘若每个人都能从红色家书这类正能量事物中汲取力量,我们的内心就能少一些浮躁和冷漠,更多地向周围的人们展现美好而又温暖人心的一面!

党员《红色家书》读后感12

一封封红色家信,一行行血泪之字,无不是伟大革命先烈们在牺牲就义前发出的慷慨之言、最后呐喊。执书若人,见字如面。我可以感受到,先烈们对革命最终胜利的坚定信念;可以感受到,他们为了革命斗争耗尽全身力气,置个人生死、家庭存亡不顾的巨大奉献;可以感受到,他们在敌人屠刀面前毫不退缩求饶、受尽酷刑终不变节的顽强意志。这些优秀的精神,都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每每读到书中灼灼之言,我都会情不自禁把自己置身其中,想象自己此刻亦处于那般炼狱。想象自己真正身临其境能否做到像他们那般。革命精神应代代相传,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把红色家书中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精神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血脉,化作自己面对矛盾挫折、肩负工作职责、追求人生理想的力量。

一是传承红色家书中矢志不渝的信念,化作自己坚定信仰、追求理想的血液。“人民终归要做主人,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这是24岁的毛泽建在就义前写下的对共产主义革命理想的信念。有此信念,才有必胜的信心,才有“虽万人吾往矣”的专一与勇敢。共产党人、革命先烈们就是有着这样永远不变的信念,才能一个个投身拯救万民的革命火炉中,延续革命火种,燃成燎原之势,最后在中国大地上烧尽日本法西斯和国民党反动派。正是有了这种信念,才有了一个一个的耀眼的星光,汇聚成普照天下的光芒,照亮亿万苦难的黎民。把这种矢志不渝的信念,传承到自己身上,化作自己追求共产主义理想、追求人生梦想的血液,流淌身上、心间,定能让自己在前行的路途中心无旁骛,一往无前。

二是感受红色家书中艰难困苦的绝境,化作自己居安思危、奋力拼搏的经脉。“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这是王孝锡被捕后在给父母的诀别信中写道的。那种就义前的英雄气概,任谁听闻都会为之动容。“不管病与不病,都要被敌枪毙的。”小时候病了,我们的父母、老师可能会说今天不用上学了,而在艰苦革命年代,__在信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叫作真正的“绝望”,那不是你病了就可以不用被敌人杀害的。革命的胜利、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倍加珍惜。也许身处那个年代,我们也会有拯救万民的冲动,但恐怕没有谁会主动放弃现在的'安稳生活,回去过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残酷日子。现在的我们,需牢记曾经的耻辱,居安思危、励精图治,继续奋力拼搏。否则我们一旦弱了,外界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感受红色家书中传递出来的艰难困苦绝境,就是要让自己感受到那种“坐不住”的压力,让自己能充分感受到新时代的美好,不再怨天尤人,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短暂的一生,持续绽放蓬勃的生命活力,为国、为民、为自己画出一笔笔鲜艳的色彩。

三是铭记红色家书中至死不屈的意志,化作自己坚韧不拔、顽强向上的筋骨。“刀放头上不胆寒,要杀就杀,要砍就砍,要我说党,我决不说。杀死我一人,革命杀不绝。”刘绍南在《壮烈歌》中表明了自己永不叛党、死不背叛革命的决心。临刑前,敌人更是丧心病狂地企图以他妻子正怀身孕、父母年过半百劝降刘绍南,但仍被他严词拒绝。这是何等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意志,常人难以做到,英雄恐怕也很难做到,但是25岁的刘绍南他做到了。试想一下我们自己,当面对生活上巨大挫折、万千痛苦时,我们能否有他那般顽强的意志,始终向上。当我们面对工作重压、业务重担时,能否有他那般坚韧不拔、奋勇向上的意志力。这种革命先烈身上强大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后辈铭记传承。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红色家书中的一字一笔,都是革命先烈们内心最深处的写照,是我们举步前行的精神养分。传承《家书》中的精神力量,必能卓有成效地提振我们的精气神,让我们不仅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能得到巨大的鼓舞。希望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能传承家书精神,昂首在新时代,以坚定、坚强、勇敢的状态,过好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一生。

篇3:党员教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党员教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作者:学科骨干邬银霞老师

当我再次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时,仍被保尔的形象所感染,眼前依然浮现的是:在烽火硝烟弥漫的年代,保尔的形象激励千千万万的战士冲锋陷阵,保尔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克服困难,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新人成长历程和揭示新人优秀品质的优秀小说。多年前,我的父辈们读过,我的哥哥姐姐们读过,保尔这个在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共产主义新人――“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他以崇高的道德精神风貌、极其高昂的革命战斗激情、爱憎分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奇迹般的旺盛生命活力和钢铁般的坚强奋斗意志,谱写着一首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事业的壮丽 篇章。

那么,什么是幸福?幸福又竟意味着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是的,舒适的生活、美好的前程、崇高的品德,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就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和坚定的信心打拼出来。

书中我对保尔的总体评价可以这样说:他是一个非常自觉的、大公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在关键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的一切放在身后。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奋不顾身的驰骋疆场,为保卫共产主义政权,表现了甘愿为革命牺牲的献身精神。保尔说:“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心灵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是呀,在那一清二白的艰苦岁月里,他以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和平建设的劳动之中。虽然他曾经有过辉煌,但他不居功自傲,也没有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只想多为党和人民多做点事情。党叫他修铁路,他去了;党调他当团干部,他去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听党话跟党走。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就是能够继续为党来工作。正像他所说的:“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是一名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强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尤其是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的殿堂攀登的过程,更是表现出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再回到现在,我们从网上、新闻中看到或听到一些孩子,因为小小的挫折,就立刻表现出退缩、意志薄弱、经受不住打击,甚至把自己的宝贵生命轻易的交给死神,而保尔却是如此的坚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保尔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人物。“只有像我这样发疯地爱生活、爱斗争、爱那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建设的人,只有我们这些看透了、认识了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在保尔平凡的履历表中,我们看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只有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事。面对疾病的沉重打击,他曾产生过轻生的念头,但最终还是经过思想斗争,战胜了自己的任性和不负责任的想法。保尔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他是在革命的烈火中逐渐历炼成熟起来的钢铁战士,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让人感到亲切的榜样式人物,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让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仅仅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立足本职岗位,埋头苦干的信念和决心,去影响和辐射周围的同志。还要不断在实践中反思自己,在反思中不断的成长,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成为园所科研队伍里排头兵。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年轻教师积极向上,钻研业务,才能更好地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爱”是幼师门槛,专业是幼师地基。带领我的团队做习主席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关爱每一位幼儿,把“爱”的种子均匀地播撒到每一位幼儿的心田,用爱心、细心、耐心照顾好每一位幼儿,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爱与温暖,是我们的责任。同时树立“立德树人・立品养正”的良好师德形象,遵循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人把教师比作渡船,把一批批人才送向彼岸,而自己却留在原地,那么老师是伟大的;如果说国家的科学研究和各种事业需要有“梯”,那么幼儿教师就是这人梯最初的几级,那么老师依然是伟大的。做一个好教师不容易,要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荣,以千辛万苦为乐,以看到用自己心血培育的小苗苗茁壮成长为幸福。

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和党员教师,我要从实际出发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和模范作用。在业务上比大家精一点,工作效率比大家高一点,吃苦比大家多一点,贡献比大家大一点。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对我们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我们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坚强不息的人,一个奋发向上的人,坚定的跟着党走,为祖国的建设奉献终生!为祖国的幼儿教育奉献终生!

篇4:党员《红色家书》读后感

细细读完《红色家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书中多为先烈临行前的绝笔遗书,承载着对祖国的热爱,对同志的关爱,对亲人的慈爱和对情人的珍爱,字里行间涌动的党性升华和人性温情,超越了时空,在新时代下依旧熠熠生辉。书中的不经雕琢的质朴语言,传递着生命最后最真挚的期盼,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书写出的荡气回肠的人生赞歌。对激发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坚定理想信仰,增强文化自信,发扬的正派作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社稷苍生念,拳拳赤子心。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强调了坚持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的重要意义。《红色家书》中的理想和信仰彰显着所有共产党人所不能忘记的初心和方向。回首来时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以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舍身为国的家国情怀,公而忘私的使命意识前赴后继地前进在建设中国、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在战火纷繁的动荡岁月里,共产党人不惧流血、不畏牺牲。“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即牺牲又有甚么要紧”,“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那力透纸背,振聋发聩的无声呐喊,是共产党人最纯粹的信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你们乐天知命的等著光明的来到吧!”在最黑暗的时期,共产党员依旧坚信马克思主义代表着先进文化的方向,指引着人民走向光明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不断学习优质精神文化,坚持“四个自信”,不断前行。然而,面对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部分党员干部丧失理想信念,思想上转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生活上倒向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不断做出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实际的行为,与入党时的誓言背道而驰,不断堕落腐化,沦为人民的罪人。

正本清源,塑造纯正的党风、国风、家风。中国人是有家国情结的,史书万卷,字字句句都念着“家国”二字,见证了无数仁人志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而家书凝结着包含着修身、齐家、礼仪、教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华民族道德的精髓,红色家书则闪耀着追求真理,争取公平正义,讲求诚信友爱,提倡无私奉献等革命文化价值的光辉,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对于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在工作上强化“四个意识”,坚守严明的纪律作风,更要在生活中律己自爱、以德树人,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习近平的教诲直指要害,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正确行使权力,掌权为公、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共同推动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

让我们不断汲取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红色革命精神的营养和力量,在当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的关键节点,不忘初心,学习阅读《红色家书》,就是要把“四个意识”根植于心,把“四个自信”外化于行,坚持理想信念,以一片赤子之心、满腔赤诚之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牢记历史使命,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时刻补足精神之钙,明确方向、增强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篇5:党员《红色家书》读后感

最近,我满怀虔诚的心情,认真通读了党建读物出版社编写出版的《红色家书》一书。大红的包装、百余封家信,令人点赞,撩人心扉。封封家信,展示出穿透人心的力量;字字句句,放射出跨越时空的光辉。我每读一回,心灵都会经受一次洗礼。看看今天祖国的变化,想想当年斗争的情景,怎能不奋起直追,紧跟新时代、创造新业绩、开辟幸福路呢?

家书是古往今来人们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在沟通思想、表达情感方面具有其他交流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红色家书包含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红色的,红色代表着希望、创造、勤劳、勇敢、不怕牺牲等;红色基因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最生动的象征。在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中,包含深情,捧读红色家书,从中汲取昂扬奋起、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读红色家书,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众所周知,任何一封家书都带有时代的特征。在那腥风血雨的斗争中写就的家书,字字血、声声泪,时代感愈加明显。王若飞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视死如归,“愿在沙场征战而死”,没有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能发出这种气壮山河的誓言吗?理想信念是立身之本,精神之钙。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原则,辨清楚方向,才不会走错路、犯错误。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在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中,捧读红色家书,务必激励自己锤炼党性、加强修养,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就要认真钻研革命理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要认真钻研十九大报告。因为,十九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宣言书。务必以党章为镜,以革命先辈和时代英模、道德模范为标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使革命理想高于天、信念坚如铁,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矢志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持公心、恪守规矩,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

2读红色家书,更加激发实干担当精神

古人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红色家书,不仅记载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而且真实反映了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血洒疆场的革命志士不屈的民族气节。王若飞在狱中发出的惊天动地的誓言,“不愿享受大狱的舒服。”试问,缺乏坚强的担当精神能做得到么?担当精神的主要含义,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当前,国际格局深刻变动、国内社会深刻变革、社会思想深刻变化,不熟悉、不确定的因素很多,难于预见的风险考验很多,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就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像无数革命先烈那样,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道义靠铁肩担起,担当靠能力支撑。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敢于迎难而上、敢于跳进矛盾漩涡中去解决问题,积极地寻找克服困难的对策;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关键时刻能够豁得出去、顶得上去,成为带领人民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面对失败敢于承担责任,主动分析原因、改正错误,千万不可做那种事——有了成绩都归自己,出了问题推给别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有法有章有理有情带好队伍;对庸懒散现象敢出重拳,对生活糜烂、骄奢淫逸现象零容忍。凭借大无畏的担当精神,敢于纠正那种在其位不谋其政,推诿扯皮、敷衍塞责,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的现象,敢于克服那种自认水平低、能力差、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担当无力担当的心理。一个党员干部有无担当精神,既要听“唱功”,更要看“做功”。

3读红色家书,更加提升发展稳定重任感

红色家书讲述的故事表面上看,已经过去了,其实质是誓言无声,信仰永恒,将永远是指引我们走向未来的灯塔。红色基因的内容之一就是追求——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咱们的渝水区是中央苏区范围之下,已列入国务院振兴苏区规划之中;新钢街道办是承接新钢集团公司社会职能移交而成立,是国家发展改革的需要,辖区面积11.9平方公里,14个社区,有居民3.6万户,近9.3万人。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利用渝水红色资源、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确定了工作方位:对外服务新钢、辐射全市;对内和谐稳定、谋求发展,为建设一个繁荣、和谐、秀美、宜居的新钢街道迈出了扎实的步伐。街道、社区干部服务能力增强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社区自主文化发展水平增强了;广大居民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的意识增强了。今年,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重点抓好六项工作:全力推进山上片危旧住房征收工作;全力协调推进环山棚户区改造工程;全力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桂花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和物业管理试点工作;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工程;推进山上片工业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我们热情对待群众,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人心是杆称”,群众就会真情地对待我们,提供信息、主动参与、支持工作,使党和政府的决策都能落地,没有出现“肠梗阻”,更没有出现“堰塞湖”。广大居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践证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心里装着群众的困难,目标瞄准“最后一公里”,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才没有市场,才能隐形遁迹。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生逢其时,倍感幸运、倍感幸福、倍感自豪、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得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我们既是奋斗者,又是幸福者,这就是我们所拥抱的新时代。新时代就是奋斗者的时代。

《红色家书》,具体而真实地展现出老一辈革命家宽阔博大的胸怀,既反映他们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追求,又反映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对子女的教诲。情真意切,故事感人,是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生动教材、是我们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动力、是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光辉业绩的时代楷模。

篇6:党员《红色家书》读后感

为积极响应号召,我认真诵读《红色家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一篇篇红色家书,每一篇都呈现出一幅震撼心灵的感人画面,感受到一个鲜活的英雄形象。这些红色书信充分展现了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展现了革命先烈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让我思绪万千,思潮澎湃。

一、诵读红色家书,做坚守信念、绝对忠诚的传承者。

坚守革命信念,对党绝对忠诚是共产党员镌刻于心的政治本色。“人穷志不短,虎死不倒威。就是碎尸万段,我也不会低头。”这是革命先烈毛泽建在狱中面对衡山县长蔡庆煊审问时,慨然作答。这份用热血和生命坚守的革命理想与忠诚,无畏无惧,触动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彰显着党性本色,这一特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做绝对忠诚于党的表率。读红色家书,就是要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最根本的党性要求,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对党绝对忠诚,就是要把“四个意识”深植于心,把“四个自信”“四个服从”外化于行,始终做忠诚领袖、维护核心、履职担当的坚定践行者,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领袖的带领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二、诵读红色家书,做作风过硬、担当实干的先行者。

每一篇红色家书都饱含着革命先烈执着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在艰苦卓绝的岁月,每一个选择为中国争自由、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共产党员,每分每秒都是在和生命赛跑。烈士裘古怀在被捕入狱后的一年零七个月中,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始终夜以继日的为党工作,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份对理想舍生忘死的奉献和执着,无悔无怨,触动灵魂!“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今天,面对党的十九大新部署,对标新时代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俯下身、沉下心、融入情,执着奉献、实干担当。要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按照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的要求,着力整治作风建设中存在的“怕、慢、假、庸、散”等突出问题,从自身做起,起带头表率作用,切实把本单位的坏风气破除掉,把好作风立起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把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观大势、谋全局、办实事的能力,真正做一个作风过硬、担当实干的先行者

三、诵读红色家书,做质朴纯粹、一身正气的模范者。

红军的高级干部__,被捕时身上只有一块怀表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这种一生质朴纯粹、一身清廉洁白的浩然正气,无私无欲,触动灵魂!花以芳香而美,干部以清廉而贵。我们要把规矩放在案头、记在心间,树立过硬廉洁作风。在生活中,要经常净化“社交圈”、“生活圈”和“朋友圈”,自觉远离各种诱惑;在工作上,要常常把工作置于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在平常时,要常常以“自慎”之心审视自我,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好干部。

我们要通过诵读《红色家书》,不断汲取其中的“精神营养”、传承红色基因,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始终如一的奋斗情怀,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景德镇篇章做出应有贡献。

篇7:《共产党宣言》党员读后感心得

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公开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也是全世界共产党人奋斗的初心和原点。《共产党宣言》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发展定力、强化使命担当、始终拒腐防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无穷的力量源泉。

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3日下午就及其时代意义举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共产党宣言》为何这么重要?习总书记是这样评价的:

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两个作用:揭示的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

三个高度评价:《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共产党宣言》有段话:“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学习运用《共产党宣言》,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要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高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生活品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进。

共产党人肩负着创造条件,逐步消灭阶级对立、建立能够使一切人自由发展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就是:它从一开始就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政党,而且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党。《共产党宣言》无疑是培育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经典教材。

篇8:《共产党宣言》党员读后感心得

“理论学习有收获”和“思想政治受洗礼”是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谓“认识上清晰,思想上才能透彻”。很大程度上,一名党员干部能对党的宗旨、信念、意识、理想等忠贞不渝,必然是对党的政治理论和路线制度等进行了充分与深入的理解,方能激发内心的政治自觉与强烈的情感共鸣,自发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如果说,理想学习有收获是埋下精神种子的发端,那么思想政治受洗礼就是种子萌芽、破土而出的格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理论学习走心走实走深,“腹有诗书气自华”,内涵素养不断拔节,党性意识不断压实。党的理论与理念源源输入精神与灵魂之中,荡涤信仰、夯基固元,匡谬祛谬、激浊扬清,政治定力与作风品格定然会在理论水平“返潮”之下水涨船高。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这是《共产党宣言》开篇之言。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陈望道翻译此书之时,吃蘸着墨水的棕子叫“甜”。不正是在学习与翻译的过程中被“真理的味道”所吸引,虔诚与“共产主义的幽灵”对话,在情感上、精神上、思想上完全被征服,犹如进行了一场人生哲思的启迪与洗礼。对普通党员干部何尝又不是如此,理论学习上弄懂悟透,思想政治上才可坚若磐石。

恩格斯讲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诚如此言,没有理论上的开阔辽远,没有学习上的营养补给,缺乏科学的认识论与正确的价值观,就难以筑牢思想上、精神上的堤坝防线。面对复杂问题与繁芜局面,如何做到拨云见月、立足整体,谋求“大多数的幸福”。“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在理论学习上做到全面、系统、深刻、务实,政治思想上才能拾级而上、登高望远,实干行动方可盯紧旗帜、树立坐标、干有所成。

理论学习要真学、实学、学深、学透,做到学之、好之、乐之、践之。否则,咿咿呀呀、滥竽充数,把理论学习当作完成任务,只求学习笔记写了多少本、心得体会有了多少篇;又或碎片化、快餐化浏览党刊党报,缺少读原文、看原著、悟原理的韧劲与打磨;抑或学而不深、学而不习,把学了当会了,把学过当学成等等,不能摆进去、深进去触及理论的深邃与内核,停在表面“雾里看花”、迷了心眼,就不可能打通政治思想的“任督二脉”,让精神与灵魂“醍醐灌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信仰之基怎么筑牢,精神之钙如何补足,思想之舵咋能把稳,势必是从源源不断、孜孜不倦的理论学习之中获取动力与引擎。试问,等靠观望、坐卧“定禅”,能参透党的信仰的真谛、党的理想的宏伟吗?所以,唯有带着虔诚、带着情感、带着责任、带着问题,把理论学习融入日常、贯穿实践、联系工作,学以致用、学思相长、以学促干,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升华,政治思想的境界才能升格。

篇9:《共产党宣言》党员读后感心得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对青年党员干部来说,《共产党宣言》好比一座“黄金屋”,每个人都应踏下心来研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从中追溯初心和前行力量。

在研读理论著作中坚定政治信仰。《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青年党员干部不仅应把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当作终身奋斗目标,更应注重通过理论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信仰,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入脑入心,不断增强理论自信。也许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还很漫长,并充满艰辛险阻,但仍要坚定不移地相信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每名党员干部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在这个历史进程中,要时刻带着强烈的使命感艰苦不懈奋斗。

在研读理论著作中找寻突破难题的科学方法。青年党员干部在学习《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要注重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古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青年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感到迷茫或遇到挫折时,要树立起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有意识地磨炼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能力,坚持问题导向,静下心、带着问题去原原本本学理论,用心感悟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从而找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有效方法,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在研读理论中坚定前行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青年党员干部应当从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中汲取力量,继续保持与人民群众“在一起”的优良传统,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思想站位,站在增进人民福祉、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高度思考本职工作,带着舍我其谁、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拼搏奋斗的行动投入到工作之中。

《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青年党员干部应自觉做到反复学习、反复研究,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思想营养,增强实际本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篇10:党员《梁家河》读后感

研读了《梁家河》后,我对总书记的团结观有个深刻的认识。每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因为你生活在人群中,什么事情都以自己为主,就是不行的。

十几年前,总书记在《之江新语》栏目上,将团结生动地喻为“指头”与“拳头”的关系。一个“指头”劲再大,其他“指头”如果不“握拳”用力,也难以体现出“拳头”的合力.

在习近平主席心里,梁家河是挥之不去的乡情,是他精神升华的起点,是他为民做事的信念以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密密交织起来的绵绵深情。

从总书记身上能看到他青年时代在艰苦岁月中磨练出来的品格意志,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这也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

现今的青年人更应像习总书记那样,扎根中国大地,洞察国情民情,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把无悔的青春刻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因此,作为高校的一名团学干部,只有深入同学之中、团结群众、服务同学,那么所做的工作,才能获得支持与信赖。

篇11:党员《梁家河》读后感

在学习了《梁家河》之“团结观”这篇文章之后,我感触颇深。文章的文字朴实无华,故事也是真实感人,在字里行间我也仿佛看见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团结观”主要讲述了习近平主席在梁家河当知青时的一些故事,起初他在梁家河的工作开展并不是很顺利,是在他的姨夫点醒下,才真正明白自己在做群众工作时,一直都忽略了团结问题。

后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和梁家河的村民融为一体,切实感受到他们生活的疾苦,也和当地人建立了良好的友谊。人们常说—以小见大。只有扎根群众、服务好群众,社会才能稳步发展起来。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学习习近平主席这种苦干实干、团结群众的宝贵品质,身体力行的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不仅要有担当意识,还要有奋斗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凝聚力强大且直击人心。习近平总书记的“团结观”让我感触颇深,“团结”二字是精髓,是法宝。

在团学工作中,如何更好增强团学干部凝聚力的课题也是一直以来我们孜孜不倦探索的目标。

上下同欲者胜,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要向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团结的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篇12:党员《梁家河》读后感

近期有幸拜读了《梁家河》,这本书以“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四个章节、34篇文章分别讲述了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青年时期的习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的生活经历,再现了一代领袖在沧桑岁月中艰辛磨炼的成长历程。从中让自己体会到党的核心是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情深似海、心贴着心的鱼水之情,让自己看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兑现誓言、克己奉公、履行职责、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感受到了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加巧干的作风、浓浓的使命担当和亲民爱民的博大情怀。读过《梁家河》,我深切地体味到蕴含其中的修身立命、理想信念、为民服务、治国兴邦和忠党爱党、亲民爱民的大学问。作为一名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梁家河》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在扶贫工作中实践中不断学习并从中受益。要把学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与梁家河的实际做法有机的相结合,学习理解新时期党中央以服务人民为核心的强国理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坚决捍卫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核心,捍卫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践行党的宗旨,甘心扎根脱贫攻坚一线为民奉献。要学习先进典型,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全面增强为民服务本领,勇于担当职责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恩真扶贫、扶真贫。

把从《梁家河》中学习的以民为主的初心力量运用到驻村扶贫工作。梁家河插队期间,青年的习近平在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过程中,孕育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作为扶贫干部,我们要从《梁家河》中汲取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丰厚营养,深入领会总书记立足群众、造福群众的工作方法,从思想深处树立起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必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要把当前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件老百姓的关心事做好做实做到心坎上,大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把困难群众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驻村中真实的体会到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句话的真实感受。

把《梁家河》中习近平总书记体现的真抓实干作风运用到驻村扶贫工作。首先,凡事必须实事求是。陕北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习近平同志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用水、用电难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拥戴。作为一名从事基层扶贫的党员干部,我们更应该从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去实践,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最后,我觉得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在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习近平同志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近平同志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觉得扶贫干部的良好形象就是从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中累积起来的。

把《梁家河》中敢为人先的精神运用到驻村扶贫工作中。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时期,带领广大社员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水井,建立了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和第一座磨坊,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这一桩桩鲜活的事例,生动诠释了习近平同志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责任担当精神。我们扶贫干部要学习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梁家河当大队支书时,时刻把群众利益记挂心头,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好作风。结合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思路,选好产业,扩大渠道,充分利用好国家出台的各项好政策,带头实干、立说立行,切实将梁家河蕴含的精神贯彻落实到自己的扶贫工作实践中,勇于担当、争优创先、,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共奔小康。

把《梁家河》中“一碗水端平”廉洁奉公的做法运用到驻村扶贫工作中去。我们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基层驻村扶贫,在项目争取、产业奖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运用“八个一批”过程中应该恪守“三严三实”的要求,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一碗水端平”,不搞优亲厚友,不与民争利,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奉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以公平公正取信于民。

以上是我学习《梁家河》的几点浅显体会,作为进入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从《梁家河》中不断地汲取营养,总书记讲过:“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身处全国各地驻村扶贫的基层干部,扶贫所住的村子就是我们的“梁家河”,我们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身经历,勉励自己坚持学习,严于修身,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打赢脱贫攻坚这一伟大战役中淬炼自己,不断成长。

党员读《大国战疫》读后感心得

红色传奇读后感

《叩问初心》警示片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关于《大国战疫》读后感心得

学习观看《党旗下的忏悔四》观后感心得体会总结

《大国战疫》党员读后感心得

警示教育片《叩问初心》心得体会观后感

南粤党旗红片观后感及心得体会

警示片《叩问初心》观后感心得精选

迷失的初心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党员读后感
《党员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党员读后感(共12篇)】相关文章:

榜样读后感2023-08-20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2022-05-08

红色传奇观后感范文2022-09-16

党员电教片观后感800字以上2023-12-09

《大国战疫》读后感精选2022-04-30

榜样4观后感心得体会优秀2023-12-02

读后感该怎么写2023-10-04

心得体会《榜样4》观后感2022-11-05

《榜样4》党员观后感精选2023-10-31

灯塔大课堂第一课的党员优秀观后感学习心得精选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