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书心得

时间:2022-05-06 11:24:49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书心得((共9篇))由网友“可可羊毛”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书心得

篇1:《老师和学生怎样说话》读书心得

《老师和学生怎样说话》读书心得

本书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海姆? 吉诺特博士――一位培养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所编著的,他通过这本书来告诉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可以通过心理学来具备有效的工具和技巧,通过在儿童心理治疗过程中得以发展并经过学校实验的各种技巧的介绍,为所有的老师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实用的解决方法,帮助我们处理好日常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和意外情况。

我们知道现在的孩子更加好动、调皮,老师尤其是我们这些小学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甚至改变孩子的一生。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孩子,如果我们自己都无法调节自己的心境,无法理解孩子的心情,就很容易被孩子激怒,那么也就会发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了!任何对孩子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和其他各种伤害只会令事情更加糟糕。进步不是与身俱来的,这需要我们付出特别的努力。通过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比较,我认识到永远不要对孩子做教条般的训话,不要对他们讲大道理,不要让孩子有罪恶感,也不要让孩子作出什么保证。不要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问底,只要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就足够了,因为此时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的只是帮助而已!

人是一个情感动物,需要交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而恰当的交流不仅能够改变教学,更是教学的关键。我们应该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在对话中表达出对孩子的尊重的理解,只有真心真意、表里如一的尊重与关怀才会被孩子接受和感动。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孩子也是这样。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发掘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改掉自己的的陋习,丰富孩子的经验,不断充实孩子的认知领域。

我们对常规问题的处理,会成为向孩子传达价值观、让孩子增长知识的大好机会,使孩子更有自尊心。那么在我们发现孩子的优点之后就请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辞,应用文学语言进行描述性的表扬会促使孩子自己去思考和推论,足以让孩子高兴地回味老师的话语并倍受鼓舞。这样的表扬会使孩子留下长久而牢固的回忆,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

然而锅碗总是免不了相碰,学校的`重视、父母的期盼、繁重的课业负担都极易触怒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老师就应该经常地鼓励孩子们,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安全感、意识到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怕。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个优秀的教师会使自己的学生消除对出丑露乖的恐惧,使学生不怕犯错误,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学到知识并活跃课堂气氛,避免了冷场的结局。那么如果发生了我们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孩子与老师冲突,又该怎么做呢?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一种富有同情心、令人回味的可爱的语言来表达感情,舒缓心境,引发善意,而且要诱导孩子的洞察力,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栋梁。在读完本书后,我更加认识到我们教师职责的重要,也意识到对孩子的教育还有很多的方法和技巧需要去学习和实践,只有彻底打开孩子们的心灵之门才可能做一个令人难忘的好老师,才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一个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的可造之才!

篇2:《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书心得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书心得

var$tag='教育,育儿,师表,应用语言,擦黑板,杂谈';var$tag_code='13dc9b0f9e7a 8564713f 106666cf3e88';

近日在读美国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和几年前读他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样,感慨颇多。如果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把它当作必读书,即使孩子和学生没有我们期望的那样出类拔萃,至少他们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

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沉思的好书。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例如,在《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两个章节中,作者列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若干真实的小故事,鲜明而生动的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的时候,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

正如书中所说:“没有人会否认,教育的结构和内容需要改革,但许多问题是根源于师生之间的关系。”“最佳师表的老师总是对孩子就事论事,最差师表的老师却总是攻击孩子的品行。”“多数老师其实对孩子是怀着爱和关心的,他们所欠缺的是用一种恰当的交流风格来表达出他们的爱和关心。”

想起学校进行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每学期都有个别资历较老、教学水平中等偏上的教师,被学生评为“较差”,这些老师感觉非常委屈。自己分析的原因是对学生要求太严格了,而从学生给老师的留言中可以看出,老师像家长一样的唠叨、当众批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遭致学生的对抗和敌意甚至集体报复。比如有一位老师因为学生没有擦黑板,她怒斥学生不懂道理没有规矩后,当即在上堂课写满的黑板上,写下她的板书。还有一位老教师,因为学生迟到,便把前后门锁上,拒绝迟到的学生进来上课。

老师应该恪守的黄金法则是:可以愤怒,但不可以带侮辱性。“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学会与学生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摒弃语言暴力,善待学生,也是善待自己。

篇3: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书心得体会

在读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例如,在《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两个章节中,作者列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若干真实的小故事,鲜明而生动的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的时候,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的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曾经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的内容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

篇4: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书心得体会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作者是海姆.吉诺特,一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也是儿童心理学家。顾名思义,这本书主要谈老师怎样与自己的学生,进行有效地言语沟通,以便更好地教学。

该书全书分12个章节,从“老师的自白”开始,由一群刚刚执教不久的年轻老师的说词开始。一部分人都灰心丧气,想放弃老师这个职业,他们内心充满了不满,失望,沮丧和压力,认为这是个“失望的主题”。一部分人是想继续做老师,却萌发出不愿为学生操心的心理,他们认为,得过且过,没什么大事发生就很好了。一部分人对教学抱有很大的希望,信心和实践的勇气,他们主张改革教育制度,也许无可厚非,但是,“在教育制度改变之前,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再想一想,“我今天能做些什么来改善我的课堂呢?”这才是重点。

第二章节“最佳师表”中说到:“真正的老师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看到这里,我深受启发。联想到以往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反省的同时意识到,是时候作出某种改变了,不能将训话作为一个必要的手段,不能想当然地对学生灌输大堆大道理,不能让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了就不是好孩子了,也不能将学生作出保证的行为当成是改过的凭证。想起以前自己,偶尔也会将一件小事夸张化,以为可以杀鸡警猴,谁知成了反效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只会暂时的收敛一些不好的行为,过后不久便会遗忘,那么,这种惩戒性的手段已经证明不是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老师是否能够主动地了解当事人的状况,并亲自给予同感和安慰。如此下去,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在这里,我了解到,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正如书中所说那样,“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其中,还谈到一个核心的事实:“学习的过程不仅总是现在时的,而且总是个别的具体的。”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教施材”有点类似。联合时间上的处理,就显得更全面和有效果。

在第五章节,作者提出了一个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这句总结性的话让我意识到,有时我们会忘却教书的本质区别。谁都知道,作为老师,不光要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对生活中的每件事作出判别。正如记忆英语单词一样,强迫学生短时间内背一些单词很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怎样有效地去记单词。当作者指出:“评价式的表扬是有害的,赞赏式的表扬是有益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直都认为表扬只有一种,现在知道表扬有两种。通俗来说,可以分为直接表扬和间接表扬。很多人都认为,直接表扬小孩不好吗?如果将表扬比喻成药物,我们就能马上明白,药物可以让病人获得暂时的舒服感觉,但也会造成病人长久以来的依靠。表扬也是同理,若它成为孩子心灵上的依赖,孩子便会靠他人来决定自己的欲望和确立自我的价值。

在第六章节的“常规管理”中,我了解到,替代责罚的办法有很多,学生犯了错,老师不一定非要大发雷霆处罚学生才行,也可以避开事端,或者引开话题,提倡用最短的时间去平息矛盾。我们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应努力激发孩子的自尊。关于“家庭作业”在第八章节中有说到,这也是每个老师经常头疼的一个老问题。几乎每个班在语数英这三科上欠交家庭作业的现象,仿佛无法根除。看到书中所提的要点,我突然明白自己以前某些过失造成的原因。“如果父母不干涉孩子的日常家庭作业的话,生活会变得简单得多。家庭作业应当是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事务。如果父母过分热心地干预孩子的作业和成绩问题,孩子反而会十分反感并且成绩下降。”反省过后,我知道,以后遇到关于家庭作业的问题,应该怎样去更好地处理了。这本书令我受益非浅,让我察觉以往教学过程中许多的不足,使我清晰地认识到,改善教学有很多有用又有效的方法,只是看你有没有耐心,或者责任心而已。

篇5: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书心得体会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对父母来说,孩子意味着他们对美好明天的希望。而要让孩子达到父母的殷切企望,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长阶段,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知识,作为教师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过得难过或者欢乐。他们可以成为打击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在所有的情况下,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退步,老师的`态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既然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呢?海姆.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发。

一、老师应该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怀,实验并取得成就。

二、老师应该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斥、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意识到自己不能对孩子们采取疏远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以及其他各种伤害。

三、要和孩子们恰当的交流。

老师要了解孩子的思想,要抓住孩子的心。要把孩子看作是会憎、会爱,有矛盾、情感的复杂人类之一。为了减轻他们的敌意,老师应该尽可能的`提供机会让孩子体验独立的滋味。孩子得到的自治越多,他们的敌意就越少;孩子越是自我独立,他们对比别人的怨恨也越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做到和孩子恰当的交流,交流不仅能够改善教学,而且是教学的关键。

四、要学会表扬孩子。

老师当对孩子表达对他的努力、帮助、工作和成就的赞赏,然后由孩子本人对自己做出判断。要尽量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表扬孩子的品性,只有不判断孩子的品格和个性的表扬,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让孩子没有顾虑的进步。要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

同学生交谈是一门学问与艺术。这种学问和艺术来源于日常和学生们相处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积累,而这种积累体现在平时和学生之间的言语交流。

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一个好的老师不但要看专业书,也要看更多的关于心理方面的书。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掌握了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和学生共同,塑造一个合格的人。

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就要学会倾听。老师在和学生打交道时,缺乏倾听学生的声音。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思想和言行虽然还不成熟,可是并不是说他们说的都不对,教师在这方面更多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让学生做件事,而学生有时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及时表达了也会被老师否决,反而无法很好的完成。因此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有时要把孩子以成人对待,这样才能更好得了解孩子想什么,对待问题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就要学会弯腰。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已经习惯于站着说话,站着发号施令,站着做我们习惯的一切,学生们接受的是老师的思维和主观愿望,而老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内心想法。尤其是当我们的想法和学生的想法冲突时,总会强加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令学生大失所望,不去考虑学生的感受。如果你弯下腰来和学生一样高时,再去和学生交流,试试会有什么结果?当你不再居高临下,与孩子完全处于平等时,孩子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弯下腰,这一步很关键,因为不管孩子的想法对还是不对、有无道理,你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才可能教育孩子……

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就要不断学习。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事情,老师更要不断的学习。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的接受能力成倍提高,教师会发现如果不学习,对于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对于师生交往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现象,教师会无从下手,无法解决。教师只有更多地去学习,才能走向学生教育的细腻化,走向自我知识的更新化,自我素质的完善化。

当我们用太多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时,我们的学生从小变成了“小大人”。我们把准点定位于“成人”——孩子终归要成长为大人,这样被我们所忽视的恰恰是“孩子——他们是一个成长中的人”没有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以我们的目光和要求为准则,这也许就是我所期待和努力的,也正是我们所忽视和丧失的。

篇6: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行为不端和责罚并不是针锋相对的两种现象,相反,它们恰好是相辅相成的。责罚只能之犯错误的人下一次更小心的犯错误,更狡猾的掩饰劣迹,更有技巧的躲过侦察。责罚孩子只会使他们更机警,不会使他们变得更诚实更有责任心。

*责罚孩子犹如隔靴搔痒,并不能实现惩罚者的初衷。

*像责任感、尊重、忠诚、信实、善良和仁爱等伦理道德观念,都是无法直接传授给孩子的,这些观念只能从孩子们所尊敬的人那里,从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学习体会。美德是从内心深处孕育出来的,不是单靠惩罚就可以强迫灌输的。

*处理事情干净利落才能显现出老师的权威,说话简明扼要才能表现出老师的力量。

*仁慈只能用仁慈来教导;爱只能用爱来教导;热忱必须用热忱来培养。

*老师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品格,还需要具备特殊的技巧。引用科林的话:技巧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必备的工具。有了技巧,效率就高;缺乏技巧,就会处处碰壁。注重技巧的运用并不表示不关心孩子的个别差异,相反,技巧更有助于老师因材施教。

*当孩子生气的时候,需要的是倾听而不是嘲讽。他需要成人来消除他的愤怒,而不是火上浇油 。

*当问题出现时,聪明人不是马上追究过失,而是力图寻找解决之道。

*托马斯・曼说过:“语言本身就是文明。”然而,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老师和父母一样,都需要一种富有同情心的语言,一种令人回味的可爱的语言。他们的话语不仅要表达情感,舒缓心境,引发善意,而且要诱导孩子的洞察力,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外面的世界是在用思想对话,老师的对话则更为亲近,他们是在与孩子的心灵对话。心灵的成长是要靠很多微妙的东西来滋养的――一个恳求的眼神、一次肯定的点头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语等等。教育的过程在于把体验转化为价值。为了让孩子形成永恒的价值观,我们应当在孩子的成长体验中提供有益的交流。

篇7: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在读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着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例如,在《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两个章节中,作者列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若干真实的小故事,鲜明而生动的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的时候,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的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曾经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的内容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

篇8:《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开学在即,焦虑每天在心底发酵。白天还好,一到该睡觉时,它便浸透我的睡眠,让我辗转反侧,噩梦连连。松弛的时间长了,对明天便觉得了把握,每日都在奋斗,才会觉得踏实,安心。

《蜗居》已经热过好久了,我才刚看完,剧中多个人物身上都有自己的影子。

电视剧是有结局的,是有个中心要表达的,人物性格在不断的冲突中得以展现。而我们的现实生活,却很难发现主题,关系总是错综复杂,不到最后,你永远看不到结局。

好长时间以来,我丢了自己,迷茫,困惑,无助,厌倦了生活,每天都挣扎着安慰自己,挣扎着寻找活下去的动力。剧中海萍也曾对马克有过类似感觉的倾诉:每天都很恐惧,怕周围的压力有一天会把自己吞噬,怕自己在这人潮拥挤的城市中青春渐渐消逝,却留不下任何痕迹。因为这世界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存在与否。

我们活着的意义何在?只为了住个大房子,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只为了结婚生子,儿女绕膝享受天伦?若果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生活要求如此简单就好了。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一个年轻人把一切自认的人生美事、人生渴望列成一张明细表,其中包括健康、英俊、爱情、智慧、才能、权势、名誉、财富……他列好清单后,得意的交给一位聪明睿智的长者过目。那位老人说,这张清单棒极了,内容汇集得很齐全,顺序也安排的很合理,可是年轻人,你似乎漏掉了最重要的一项。如果没有这一项,那所得的种种就都会成为可拍的痛苦。老人拿起一只红笔掠过表单,把年轻人的所有青春美梦一笔勾销。然后在表单上写了几个字――心灵的宁静。

对一个有自己的思想,不再蒙昧的人来说,如果没有内心的安宁、物质生活再丰富,心灵也是一片沙漠,干渴,焦灼,迷茫。

对于一个想把老师这个职业做好的人来说,如何找到心灵的宁静,不是看排名,不是看各种荣誉,不是看工资多少,最重要的是找到如何实现自己的教育价值的方法。这本《教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能提供给我们好多力量。

有的人认为:“生活真是艰难,伤害和侮辱比比皆是,我们在学校里让孩子尝尝受侮辱的滋味儿,也可以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做个准备。”确实,人生充满了挫折和竞争,为了出人头地,人们往往互相推搡、欺诈和攻击。然而,我们想让孩子为这样的人生最好准备吗?不。与此相反,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你死我活的竞争并不是人生的最佳选择。学校不应该成为残酷现实的复制品,而应该成为美好人生的另一种选择。

是的,有时候我们该停下来想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肖川老师的答案比较接近我们的理想――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在《小王子》中,狐狸告诉小王子爱的真理:“你为你的玫瑰花花费了时间,才使你的玫瑰花变得那么重要。”这个道理符合一切与爱有关的经历。同样是一把青菜,如果是买的,你对它的重视程度会随着价格变化而变化。但如果是自己亲手种出来的,你的珍惜程度就不会因价格变化而变化了。因为你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关系,有一段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总是如此。老师和一群学生的接触,如果只是上课、批作业这样例行公事、程序化的泛泛接触,即使教这群学生三年、六年,他们毕业时也不会有一个学生对你产生特别留恋的感情。想想我们的教过的学生吧,毕业后哪些学生联系过我们?哪些学生会一辈子记得我们?记不记得我们,和老师感情深不深与学习成绩无关,却与我们之间接触得多少和深浅有关。

那个曾和父亲关系僵化,一度对家庭生活失望的女孩一定不会忘记你;那个家里困难,眼镜跌碎了一上课就得先拼接镜片才能看清黑板的男孩不会忘记你;那个因家远过节无法回家的女孩不会忘记你……是的,你确定他们不会忘记你,你也确定你不会忘记他们,因为在他们的故事里,你你也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真情,那一段岁月里,有我们共同的回忆。除了有意栽下的花朵,还有那一片无心插下的柳林:怀孕时教过的一个班,虽然只教了一个半月,但是和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休产假前孩子们跟我告别,送您给我一个大大的许愿瓶,瓶中装满了他们的祝福,每一句都是那么真诚感人:

“老师,还记得那天晚自习时您问我热吗,我说不热啊,然后你就说明天再穿厚点,明天要降温。老师,您知道吗,我当时就惊呆了,因为从小到大,会对我说这样的话的,只有妈妈,而在有了弟弟之后,这样温暖的话语便很少听到了。所以老师,因为你的话,我开心了一晚上!”“亲爱的老师,开学两个月,您教了我们一个月,每天都挺着大肚子,每天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您就像我们的朋友,还记得那次阅读课吗?您拿起我的小本子来,问这是不是安七炫,我当时很惊叹,因为我没有想到,一个老师可以这样平易近人。”“老师,您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老师,每当您跟我说话的时候,总是那么亲切地把手搭在我的肩上,我感觉你不仅是我们的老师,更像是我们的家人。”……

珍藏着一张张卡片,就像珍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我对生活失望对工作沮丧的时候,它们像一针针强心剂,让我重新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困境,它们又像阵阵清风一捧捧清泉,吹去缭绕在身边的种种诱惑织成的迷雾,洗去失望弥漫成的伤痛。有人说,一两重的真诚胜过一吨重的聪明,的确如此,没有哪种理论比这样记忆,这样的纸条更能带给我力量和勇气。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用鲜活生动的场景短剧告诉了我们做一个让学生接受的老师的方法,再来回顾一下。

虽然当老师只是一种职业,但老师首先关注的永远是人本身。

在任何时候,老师的基本原则都应该是扮演帮助学生的脚色。

鼓励不仅仅是老师在大学里学的一门课程,而且是运用到实际中让孩子们感受到爱的过程。我们所有的教育都起源于爱。……爱需要通过很多方式来表现――温暖、关心、安慰、同情、温柔、艺术技巧等。

最佳师表的老师总是对孩子就事论事,最差师表的老师却总是攻击孩子的品行。

评述孩子的行为时,多使用“我”开头的句子。“你”字开头的句子,最好是在帮助孩子、回答孩子抱怨和提问的时候使用。

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诊断和预言。更不要把孩子的往事或者孩子的家人牵扯进来。

“为什么”一次曾经是用来表示询问的,但它的原始意义却早已丧失殆尽了。有预览用,现在它成了批评的引导词。对孩子来说,“为什么”意味着不同意、不赞赏、不愉快,令人回想起过去被责备的情形。

对孩子而言,学习如果不包含感情的成分,就永远难以成功。无论何时,老师一旦忽略了孩子的情感,一味诉诸逻辑的推理和解释,孩子的学习就会停滞不前。

只有做老师的技巧,却没有做人的真诚,迟早都会被人识破。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别无他法。

评价式的表扬是有害的,赞赏式的表扬是有益的。要尽量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表扬孩子的品性。一旦老师放弃使用评价性的陈词滥调(比如“好”“了不起”“太棒了”“好极了”等等)就会立刻学会更加生动积极地表示感激和肯定的语言。

篇9:《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的书名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老师每天都要与学生接触、交流,那么老师的语言是多么重要。它可以成为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它也可以成为师生之间的战争导火索。因而我选择了这本美国着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海姆。G. 吉诺特博士的着作《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进行阅读学习。

这本书中写了有关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场景,而且都用了短剧的形式来加以描述。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案例,让我们从中领会到交流的原则。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情况,老师都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灵活对待。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教育的变革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更高,学生也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的关怀、理解都要通过语言传达给学生。而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往往会以说教法为主进行交流沟通,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会直接训斥。实践告诉我们,其实这种做法没有多大的效果,对于大的孩子而言反而会产生负面的情绪。然而在我迷茫困惑之际,阅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学习到了最佳的'教师表现不是对学生训话,他们从不对孩子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只有做好现在的事才能把所有的事做好!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孩子需要帮助。通过关心、安慰、同情、艺术技巧等方式来表现。通过恰当的交流,孩子对教师的信任是可以逐渐激发和培养的,这样可以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同时也可以使孩子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建立起来。()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表扬是经常用的方法,在这本书中介绍表扬的艺术,它建议我们教师要使用建设性的表扬,那就是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 在教育教学中离不开常规管理,我们通常在常规管理中责罚孩子。这种处罚只会使孩子发怒并且不听教诲,令孩子心怀怨恨,甚至产生报复的念头。这样孩子是没有心情和时间去读书的。在常规管理的实践中,我们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努力激发孩子的自尊。让孩子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怕,只要消除孩子的恐惧就能引得孩子跃跃欲试,鼓励孩子勇于学习。

总之,通过阅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有种顿然大悟的感觉!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的教学反思

说话的艺术的读书心得

大学生听讲座个人心得体会

家长听讲座的心得体会

听讲座的心得体会

听讲座心得体会

新编大学生读书心得体会

听英语教学讲座的心得体会

听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语文教学学习心得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书心得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书心得(共9篇)】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2023-05-28

听见颜色的女孩作品读书心得2024-01-27

听语文讲座心得体会2023-01-18

家长听学校讲座心得体会2022-08-28

论语心得体会字2022-10-20

关于班级读书活动心得体会2023-01-17

艺术读书心得2023-08-06

优秀幼师读书心得体会800字2023-07-18

赏识你的孩子读书心得2022-12-10

家长拼音培训心得范文2023-01-2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