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及转化方法》读后感

时间:2023-07-26 07:48:59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及转化方法》读后感(精选8篇)由网友“不告诉你”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及转化方法》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及转化方法》读后感

篇1:《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及转化方法》读后感

《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及转化方法》读后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关注每一个个体,赏识每个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 因为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我们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真正的爱是不必声张的,我们只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给他们多一些阳光,多一个笑脸。平时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 “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还要善于给他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我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篇2:学困生转化技巧读后感

学困生转化技巧读后感

学困生转化技巧读后感

蒋玉兰

作为班主任,我们往往欠缺的就是对学困生的关心。那些学困生受关注的程度比较低,他们对学习也就失去了信心,进而上课不专心、开小差、讲话等等,慢慢地影响到了整个班级。但是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受益颇深,从中学到了一些帮助学困生的方法。

方法一: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消除逆反心理

首先,我们要找到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沟通,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是爱他们的,愿意敞开心扉,诉说心中的烦恼。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一个优秀的学生除了学习好以外,品德也很重要,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导。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足够的感情投入,严肃有余,温和不足,学生往往会对其敬而远之,严重的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反之,如果教师能够做到与学生同乐、同忧、同悲,除了关心的日常学习情况,还对他们的日常生活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会很乐意与你亲近,乐意听从教导,教育效果自然就会倍增。

我们还要学会换位思考。教师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产生纠错的动力,这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时候气氛千万不能太紧张,学生能够信任你,愿意把心里所想的告诉你。而且处理问题的时候必要公正公平,不能因为一个学生的成绩好不好。

宽大为怀,针对性处理。由于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很多,故先要进行分析,才能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如果是因为教师处理不当造成的,教师就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停地改进工作方法,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学生,重新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有时学生犯了错误,并不是存心的.,而是出于无知、幼稚,这时我们就要给予他们理解和宽容。

方法二: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了解学生的途径很多,我们要从这些途径中找到了解学生的有用信息。

写周记,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养成写周记的习惯,周记的内容包括这一星期来班级里的发生的事情,无论事情的好坏,都可以写;谈话,我们可以找那些对班级比较上心的学生进行谈话,首先要取得他们的信任,从他们的口中了解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动向;实地考察,作为班主任,应该花更加多地时间到教室里去,去看看学生到底在做些什么;学生档案资料,包括学籍卡、历年的成绩记录、操行评语、体检表和有关的奖惩记录等。

方法三:批评学生的策略

榜样的力量。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应该根据他存在的问题,向它们提供榜样,根据他人良好的习惯去影响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动力。

表扬代表批评。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意批评的方式。如果是训斥的语气,学生难免会记恨你。但是换一种方式,可以把批评的话说成表扬的意思在里面,对学生无非也是一种激励。当然,这种表扬批评首先要求教师深入地调查研究,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从差生身上找到发光点,批评那些应予批评的缺点错误,表扬那些应予表扬的闪光之处,使学生感到老师的批评是公正的,恰如其分的。

时间和场合的选择。如果在教室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就会觉得很没有面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在批评的时候,最好教师和学生的情绪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场合要合适,办公室的老师不是很多的时候。

灵活多变的方式。教育学生的方式要多样化,不能每一次都一样。学生一旦抓住了教师的性格,就会开始明目张胆。根据学生犯错的程度,处理的力度要有所改变,首先要让学生把自己犯的错误能够说出来。批评可以严词严厉,但不能辱骂训斥讽刺挖苦,以免伤害其自尊心。

换位思考。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有时候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在接受批评的时候,教师也要能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这需要老师的功底。有时候要适当地猜测学生在接受批评的时候,到时候是一种怎么样的心理呢?这样子将心比心,就能使自己的批评热情诚恳,更有针对性和接受性。

启发引导。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启发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从错误中走出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让学生自己去纠正自己的错误。

这本书非常精妙,让我醍醐灌顶。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能把这本书里面的精髓运用到实际中去。

篇3: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课题研究对象]五、六年级学困生

[课题由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要求不断提高,许多学生学习数学存在困难,久而久之,导致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面对学困生,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而这就需要教师深刻理解、领会新课标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着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目的和要求,这对提高数学学科的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将他们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学习状况进行关注,看能不能在我们本学期的努力下,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课堂测试法、定期谈话法、精神激励法、以情感化法、行为引导法等。

[研究过程]这一学期来,我们将五、六年级中的十几位学习困难学生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监控,对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评价作出调整,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帮助与指导,发现问题总是及时摸清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做好家校间的桥梁和纽带,经常进行思想教育。研究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理论研究:认真学习《做最好的老师》《走出教育误区》、《宁夏教育》《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和谐课堂》《教学参考书》等书,有针对性地学习基础知识和摘录了其中一些有关教育教学方法,对我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二、行动干预:

1、密切关注学习过程;2、培养良好学习习惯;3、经常进行思想交流;4、家长端正学习态度;5、培养有益兴趣爱好。

三、具体做法

(一)、教学过程:突出一个“情”字

新课程主张面向全体,这就是说要努力创造“均衡教学”,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学困生身上,以真情的爱唤醒沉睡的心,以此来点燃他们自信的火种。使他们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我班新转来一个叫许俊鹏的学生,他不喜欢数学,做数学作业很马虎。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他原来是因为“讨厌”以前的数学老师对他很“凶”而“讨厌”学习数学。知道了原因后,我在教育他的时候,就特别注重以“大朋友”的身份去接触他,以耐心的教育方式去对待他。“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爱心和微笑,几周之后赢得了他的信任,师生间的距离逐渐拉近。有了第一步的成功。我还在生活上、学习上对他多加“关心”。例如在课余时间谈话的时候不时地“考一考”他,培养他的数学细胞;叮嘱家长回家后多与他谈谈学习上的收获。这种方法不只是一两次,而是几乎每两三周就要进行和他沟通和家长沟通。这样许俊鹏逐步恢复并增强了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中期考试75分,期末测试达到82分的成绩。像这样的学生还有高博、丁磊鑫、郭正飞、张萦萦、南彤等好多学生在我们这样的教育教学中有了明显的好转。

(二)、教学速度体现一个”慢”字

为了顾大局,也就是为了学困生能够跟得上,我将教学的内容放的很慢,经常在正常的课时安排中,总是多出一课时来巩固所学习的内容,为了是接受慢的学生不掉队子,每个教学内容走的扎实一点。尽可能的使每一步走的扎实一点,从不搞题海战术来靠学生的大量的练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这样学困生就相应的和好学生减少了差距,不过这个过程很慢长,我们正在用这种方法一如既往的坚持 。

(三)、教学内容:体现一个“异”字

学困生一般情况都由于知识系统某项残缺,造成学习新知的障碍,因而教师必须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教学活动要适应学生的个性,目标弹性化,知识层次化。

(1)目标因人而异。教师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放低要求,适当补“困”,掌握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困生在短期内能达到小目标要求,体验成功的喜悦。

(2)作业因人而异。作业布置要有梯度,每次作业都适当安排基础题、扩展题,思维训练题等。优等生可选扩展题、思维训练等难度较大的题目做,而“学困生”起,初则可选基础题做,慢慢地根据其基础题的完成情况而适量提高要求。不断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向扩展题、思维题“跳一跳”。让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3)分层次练习。

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练习设计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两类。“选做题”难度较大,只要求那些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完成。首先,要求全班学生完成基础练习,然后逐步提升、增加难度。让达到前一目标的学生先踏上一步,做后一层次的练习,教师则集中精力个别辅导学困生。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基础练习。难题不会做也不要紧,听完讲评再做,不会感到有很重负担,学生对这种弹性练习布置很感兴趣,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进步。

(4)分层次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时要做到让学困生巩固基础建立自信心,让中等生能跳一跳够得着,让学习优秀的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让作业充满鲜活的个性,改变过去那种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的模式,注意学生能力差异、兴趣差异,使作业形式多样化。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有选择余地,更能发挥学生的个性。让不同的学生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5)“学困生”的作业当面批改。

学困生的作业要当面面批,是进行个别辅导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面批时不仅要注重作业的结果,更注重思维的过程;发现他们的作业有错误,先不打错号,而是面对面地点拨思路,让学生一次次地自行纠正,直到对了以后再打对号。这样,学困生对做作业便产生了一种“我不苯”、“我也能行”的情感体验,乐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取成功,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

快乐。

(6)单元分层次测试。

我把单元测试卷分AB两份卷子,规定学困生完成难度较小的A卷。事实表明,这些做法可以使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减少心理压力,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由于学困生在智力、知识结构、心理素质、情感方面与优秀学生有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教师用单一的、较高的要求来对待所有学生,必将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摇其本来就很脆弱的信心,因此,实施分层次练习,对学困生适当降低要求是有积极意义的。

(四)、教学方法:强调一个“活”字

针对学困生的教学方法,更要提倡灵活多变,强调知、情、意的协调统一,以便把他们的情绪、思维从低沉、僵化的状态下激发出来。如“圆的认识”一课有这样一个教学内容:“经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为使学生理解掌握该知识点,教材设计了两个题目:

第一,画一画。让学生学会画圆、半径、直径。(经过圆心能画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第二,练一练。让学生根据圆的半径或直径计算圆的面积,或者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半径或直径。

“画一画”是为了习得指定的数学知识,“练一练”就是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在这样的教材处理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之中。虽然知识是由学生操作后自己概括而来,但为什么要操作?得出这个结论后有什么用处?学生一无所知。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出示一个长条形的挂衣架、若干个钉子和一个榔头,请两位学生把衣架钉到黑板左上方的.木质边框上,用来挂安全日志、点名册等物品。学生完成后,汇报是怎样钉的?用了几个钉子?然后提问:你们用两个钉子来固定衣架,用一个钉子行吗?为什么?让学生四人小组展开讨论后汇报各自讨论结果。教师提示,如果把衣架看成一条直线,把一个钉子看作一个点,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最后引导学生用规律解释钉衣架的原理。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智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小学生觉得数学是有用的。让学困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只要自己用心,也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使教学超越课堂。发挥巨大的能量。

(五)、教学效果:讲究一个“实”字

“实”有两层含义:一是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水平;二是牢牢把握教学的实效。教师要善于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出实招,求实效。

(1)弥补学困生的不足。

学困生由于基础太差,在学习中面临的知识“壁垒”会源源不断,为了能较顺利地突破这些“壁垒”,教师要及时地给学困生提供辅导,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为后续学习扫除障碍。

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要,把握学困生的学习起点与认知水平,课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参与程度,课外要深入了解,重点关注他们在作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时加以点拨引导。做到及时了解反馈及时辅导纠正,采取“短、平、快的战术”及时消灭其学习障碍,避免过多地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与活动时间。

(2)强化学困生的记忆。

教师要善于用简明扼要的口诀、风趣幽默的比喻、形象直观的演示、分层递进的变式等,使教学关键点、重难点得以凸现或突破。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中,学生总结出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当分母相同时,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当分子相同时,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这个方法,学困生在理解和表述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于是我们总结出简单的“八字”比较法:分子大大;分母小大。学困生既觉得朗朗上口,又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再如进行分数除法计算时,我发现学困生生把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给写成倒数了,于是我编了一句顺口溜:“被除数不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倒数”这三句在课堂上出示,使学困生很容易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提高了学困生计算的正确率。

四、教师研究成果:

通过一学期的学困生转化工作,我们四位老师都进行理论学习、同课异构、公开做课,集体备课、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实践论文等教育教学活动,使我们自己有了少的进步,陶小琴的论文《我是这样转化学困生的》一文获市级一等奖,反思十多篇。赵瑞的《分层次教学》获市级 一等奖,反思、案例十四篇。刘亚丽的论文《分层次教学》获国家级一等奖,其他论文、反思、案例十多篇。靳淑琴的《学困生的转化》获得市一等奖,《分数的认识》多媒体课件获自治区信息技术三等奖。本学期的反思、案例十多篇。

总之,转化数学对学困生来说要从“情”人手,以“慢”为了顾大局,以“异”和“活”为教学手段,最终一定会达到“实”效。

篇4:有效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有效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张博

旬邑县郑家中心小学陕西咸阳711300

学困生常常困扰着很多教师。因此,实施有效教学,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于每个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以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点个人的做法:

形成学困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少部分学生不能适应群体教学,学习上出现了障碍。学习态度消极,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有些学生一遇到计算量较大、计算步骤较繁琐的题目,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贪玩,没把学习放在心上,基础知识没掌握好,积少成多,导致成绩差。成绩一旦滑坡就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个别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是课堂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忽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重要环节,也不善于比较、归纳、总结,不能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从而影响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不同,在转化过程中,教师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有意识地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育,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改进教学方法,制定有效的目标和措施,逐步转化学困生。

1用热情去激发学困生

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时刻把他们放在心里,有意无意表现出对他们的关心,问一问学习状况,谈一谈生活中的困难,找一找他的进步。这样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点燃学困生学习的热情。

2用良好的课堂环境激发学困生

在有效教学的课堂上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论文 )让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在一堂课中都能得到较好的思维训练和知识发展呢?这就需要做到“顾此又顾彼”,不能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式。为此,我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科学地备课。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时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2教学内容难易得当,教学的内容安排要求难易恰当,既能发展成绩较好的学生又能顾及成绩差的学生。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先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学困生补充回答,两者都给予鼓励。对于相对简单的练习,例如: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可以让学困生多回答,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直观教学,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时时刻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激发学困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处理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上多研究,充分考虑学生,才能使课堂的教学效率更高,才能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维,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3用良好的学习方法指导学困生

有些学困生学习虽然有兴趣,也肯下功夫,但是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陶行知先生曾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我们对这样的学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的能力。其中包括:怎样预习、复习、作业和总结;如何观察、记忆比较、归纳,在学习中如何制定计划,如何掌握解题思路等,从而使学困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4用课后一帮一的方式辅导学困生

课后组织少数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再动员优等生与学困生结对子,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做到“一帮一,一对红”的效果。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优等生当小老师辅导时,学困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趣,讲得学生落落大方,听得学生认真仔细,没有拘束感,紧张感,这对激发学困生有较好的效果。

5用“因人而异”的.作业训练学困生

大部分老师在授完课后,布置作业基本上是“一刀切”,没有过多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给学困生带来了做作业的畏惧感。这就要求老师在安排作业时,尽量考虑题目的难易程度,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对于学困生的作业,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加深程度,逐步缩小与优等生的差距。帮助学困生找到作业出问题的原因,帮助其弥补知识和技能上的缺陷,鼓励学困生有效地完成作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

总之,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对待学困生,教师一定要从心理上正视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严格要求,通过帮助学困生,使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技能、方法。不断鼓励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并时刻做好学困生问题的教育预防工作,从而使学困生转化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篇5: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转化的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改革,对于“学困生”这一现象的转化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转化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方法和策略。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学习兴趣不浓,缺乏积极性。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工具性的理论知识学科,因此,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乏味的情感,从而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厌倦,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动力,从而就形成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爱理不理的现象,就很难真正地学到语文知识,最终这一部分学生就成了“学困生”一族。

2.学习方法不正确,缺乏自信心。学困生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十分困难,是想学而总是事与愿违,不是不学习。可见,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无论怎么努力,但总是事与愿违,最终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心。

二、转化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感受其存在的价值,最终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

2.重视情感教学。学困生普遍有一个希望教师能够多关心、能够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与支持的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与支持,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只有学困生能够接受教师,能与其进行友好的沟通,教师通过为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充分肯定学困生的优点,不断地在其学习中进行鼓励和支持,才能为其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3.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困生降低要求,减轻其在学习中的压力和负担,同时,教师应该帮助学困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用“爱”对其进行教育,不断地对其进行支持与鼓励,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和坚定的学习信念。

[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转化的方法]

篇6: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新目标版英语七年级)

英语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方法

在我从事英语教学的几年中,每年都会碰到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开始两年我也很头疼,无从下手,经过几年的摸索、尝试,我总结出了一套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以供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一、建立师生感情

记得刚接手这一届学生时,由于那些学困生在小学没有打好基础,所以在前几次测验中屡屡失败,他们有些人对英语失去了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有了“烂泥扶不上墙”的想法。而且同学、家长、有些老师鄙视他们,这更加大了他们的厌学情绪。我便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谈心,从心理上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了解他们落后的原因及现状。我认为并不是他们真的不想学英语,而是对英语不知所措,他们虽然学习上比其他学生差一些,但是心地依然善良,品德端正。哪怕在课堂上我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成为学习的动力。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他们有些愿意主动和我谈心,告诉我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这样从心理上,他们不抵触老师,不排除英语,就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二、激发学习兴趣

我发现语法知识对于学困生来说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因此他们上课时注意力不太集中,针对这种情况,我将教材简化,精讲多练,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轻松的气氛。而学困生由于胆怯,怕出错,怕被同学嘲笑的心理,不敢主动举手发言,因此,我开始先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或到黑板上写简单的答案,并且只要他们主动回答了或回答正确了,我一定当然全班学生的面大声赞扬他们,而他们很少听到表扬的话,最初得到我的肯定,可以说是受宠若惊,激动不已,以后就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了。经过大半个学期的学习,学困生的畏惧心理消除了,为了使他们集中精力,在初一上学期我经常做些游戏,教点歌曲,听听录音,讲些有趣的小故事等。并常采取小组、结对活动,让大家融在一起,这样学困生可以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三、做好家校配合工作

天下父母没有不关心自己孩子的,因此这几年我一直把家校联系当作转化学困生的一个有效途径。我把每一位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记录下来,每周至少与家长联系一次,当然不是告状,而是告诉家长英语的重要性,孩子的现状和取得的进步,以及我需要他们的配合,比如:每天检查孩子作业,督促孩子听磁带,背单词,读课文等。对于这种做法,家长非常支持,过了没多久,一些家长反而主动给我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我还在家长会上表扬有进步的学困生,有时还发一些小奖品,这样家长和孩子都很自豪,孩子学英语的积极性更高了。

四、培养学习方法

1、提前预习

我认为很多学困生之所以英语学得差,其实是从启蒙阶段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我总结了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每次我教授新课时,我发现学困生不知所云,连我上课的内容在书上都找不到。我利用课余时间手把手教他们预习,听磁带,读课文,找出难点,甚至可以先做书上的练习,这样上课时不会满书找,漫无目的,而是上课目标明确,并且要会做笔记,要快记精记,其实这就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制定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因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我在对每位差生全面了解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从易到难,从短期到长期,并在这期间不断检测,修改,一旦他们达到了自己制定的目标,对英语的热爱对学习的热情就会增添一分。

3、及时复习

最初对学困生的作业我通常采取面批,这样可以帮他们当面纠错,并共同找出错的原因,同时可以督促他们按时交作业的习惯。,每晚,我请家长帮着听写或自己默定,第二天早自习,我会拿5分钟时间,让他们到讲台前来朗读背诵昨天学过的句型课文,每次单元测验后,及时督促他们订正,并记录错题。,决不允许把前一个单元的内容留到下一个单元,否则问题越积越多,以免跟其他同学拉开更大的差距。

五、开展课外阅读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阅读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学困生的阅读当然必不可少。初期,我让他们选择一些生词少,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文章,这样不会打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时我会让他们在班里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当他们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看懂一两篇文章时,他们尝到了学习的甜头,而这些点滴微小的成功会促使他们继续去阅读,大量的阅读增强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扩大了英语的接触面,提高了单词的使用率。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我用自己的爱心、耐心、诚心去感化学生,帮助他们重拾自信,无论对我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和身心都是相得益彰的。

李海霞

新疆农二师31团中学

篇7:农村留守学生学困生转化方法转化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自我国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法》以来,九年义务教育已在我国大力实施,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显得格外重要,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大面积的普及,并取消小学升初中毕业选拔考试,学生划片就近入学的原则,给小学的师生减轻了压力,同时也为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扫清了路障。

但是,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基本上消除了留级现象,学生以完成九年制的教育为目的。如此带来的“学困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困扰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的发展,有些学生在小学时学习就已经感到吃力或学习跟不上,到初中后,学习科目的增多,知识的难度增大,教学的容量增加,学习任务的增重,少数学生还勉强能跟得上,可是部分学生就产生两极分化,学习困难的学生总增加了,特别是农村中的留守学生更为严重,同时造成部分学生辍学,为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带来新的障碍,严重制约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严重影响我县高中和职教生源质量。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关注农村留守“学困生”,如何转化这部分“学困生”使之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已成为一项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课题,努力转化,并尽可能地消除“学困生”,关系到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初中阶段是普及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现在初中学习困难的学生数量不少,尤其是在农村中学辍学者大部分就是这部分学生。转化农村留守“学困生”,是关系到普及义务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技兴国战略的落实的大事。

农村留守学习困难的学生大都是智力潜能未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有不少是大器晚成者,只要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或是帮他们渡过学困时段,这些学生大都可以成才,有的可能成为杰出劳动者。本课题的研究既可在人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及教育教学理论等诸多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又可为初中阶段转化“学困生”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所以说其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非常重要。

关于“学困生”问题本来就不是一个新名词,过去叫“后进生”或“差学生”。有了教育就必然有“学困生”,不论什么时候和什么学校都会有“学困生”的产生,只是不同时间的“学困生”在界定和数量有所不同,在深入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就更凸显出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关于“学困生”转化的课题研究,全国一些地方和学校也有所关注和研究,我县一些学校也做过一些尝试和努力,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办法和模式。今年我校提出了提高初中教育质量,大力控制新形势下学生辍学,我们针对“学困生”转化这一课题作出探索,为在农村留守的“学困生”转化问题寻找理论依据,并找出切实有效的转化途径而研究。

我校初中“学困生”情况。可以占30%左右,我校一共有14班级,从我们调查和检测统计分析中看到,我校“学困生”问题在近几年也特别突出,在我们学校、有的学科可以说是非常严峻,尤其是农村留守的学生尤显得更为严重。

二、学困生的定义及形成原因

所谓“学困生”就是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学困生”,过去又称“低差生”、“后进生”。对于“学困生”的界定,我们认为“学困生”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及其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不能完成初中阶段的基本学业,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或“医疗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们逐渐学习跟不上,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出现知识断层、学习效果差。寻其根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有:

1、志向性障碍。学习无目的性、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己的日常学习抱自暴自弃的态度,把接受在校教育教学的活动看作是加在自己身上的精神负担。

2、情感性障碍。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成天无精打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课有自卑心理,不敢举手发言;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欠帐日益增加,成绩每况愈下。班集体生活中存有自卑感和恐慌感。久而久之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3、不良的学习习惯。“学困生”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把学习当作完成父母、教师交给的苦差事。他们一般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听讲,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抄袭、拖拉作业现象常有发生,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很少请教他人。不能用正常的逻辑思维和合理的推理分析来对待学习。他们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单纯为应付老师、家长,学习并没有变成他们内在的需要。

4.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是家庭教育因素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突出因素。大多家长缺乏辅导、指导能力,对子女的学习往往是放任自流;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妥,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缺少关心关爱;特别是近年来新的读书无用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与不读,读好与读坏无所谓,这极大挫伤了孩子的上进心;二是不少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在家留守无人管束,农村“留守儿童”现象非常普遍;三是网络负面东西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是造成“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5、教育自身的因素。一是教育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二是有部分学校的管理不到位,学生德育工作不力,造成学习风气氛围不正不浓;三是部分教师工作责任心较差、教学能力不强、教学方法不对路等等。

三、转化“学困生”应坚持的原则

以教师特别的爱奉献给特别的学生。“帮学生一把,带他们一同上路”。对差生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和恒心补出成效。

1 、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给学生以无限的期望,给自己以莫大的鞭策,凡事向前看,处理问题不武断。

2 、可接受性原则。中学生是活泼发展的个体,他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可接受性、可塑造性,他们的思想尚不完全正确,知识有待进一步吸收,接受性极强,他们更多的需要外界的指导、帮扶与关爱。

3 、科学、民主、平等的原则。讲究科学正确的方法,采用民主的方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放弃师道尊严,蹲下身来与孩子谈话,走进学生的内心,让灵魂触动。

4 、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同的学生情况不一样,需要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一样,这需要施教者有高明的洞察力,如医生看病一般,找准症结所在,从而因材施教。

5 、情感性原则。转化学困生,要以理服人,要以知识育知识,要以情感人,要以行导人,在这诸多因素中,我们觉得情感是基础,要贯穿始终,情感是对学生的爱,情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帮扶,学困生也才会在内心真正接受。

四、研究内容和措施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转化学困模式,从而促进全区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农村留守“学困生”现状研究。

调查研究我校农村七年级留守学困生的现状、学生学习状况,摸清我校七年级“学困生”的数量、分布,把握好课题研究与实施的起点。

2、“学困生”转化教学的理论研究

(1)“学困生”教育特点研究。(2)转化思想研究。

(3)转化策略研究。(4)转化模式研究。

3、学困生成因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自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知识断层、脱节等。“学困生”的心理分析等等.

4、学校教育管理和教育方式如何适应“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教育管理及教育评价的研究对策。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学困生”转化策略。

5、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设以下子课题:

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关爱“学困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运用实验手段,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运用情感策略,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学困生”的转化和兴趣特长培养的研究。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怎样针对“学困生”。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怎样分层教学。课堂上进行转化,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发挥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学习方法对“学困生”转化的作用。

6、“学困生”心理辅导及家庭教育的研究对策,特别是农村“留守学生”中的“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教师对学生关爱,情感作用于“学困生”,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学科,喜欢学习。

7、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策略。

(二)研究措施

1、落实培训。加强课题组人员和教师的理论培训,系统学习有关学困生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提高认识,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工作。

2、定期研讨。每期组织1-2次专题教学交流,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3、加强指导。定期深入学生,走进课堂,了解教师教学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学困工作的开展。

4、分步推进。课题组将以我校中七年级四个班级作为研究的样本,在点上先行探索,检验相关措施的有效性,不断积累指导大面积教学的经验,然后将相关经验成熟后在全校进行推广。

5、专项评比。每次测试完对教师和相应的班级开展一次学困生转化教学经验成果专项评选,对在研究中形成的有效经验及时总结和推介,激发我们研究该课题的积极性。

五、研究策略和方法

(一)研究策略

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困难,从而使这些学生自卑自暴自弃。但是,他们真的是不想上进吗?不是。有句格言说得好: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因此,针对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学习困难学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坚持不懈的学习努力。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以利于取长补短,摆脱学习困难的困境。

2、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3、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教育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困难学生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的关键应该是掌握学习策略。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帮助他们掌握控制自己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活动的普通认知策略、解决本学科问题的特殊策略、反省认知策略和学习努力程度调控策略等.让学习困难学生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5、激发好奇心,引发求知欲

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为学习困难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并有适当的难度,使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引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也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他们的基础知识较差,只有当某一知识领域内的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使他们对这一领域的知识产生求知欲望。

6、加强个别辅导, 提高个别辅导的质量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照顾到这些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帮助补缺。为了补缺补差,要利用自习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二)研究方法

促进农村留守“学困生”有效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需要教师参与、学习、实践、反思的研究过程。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观察法、对比法、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开展教育技术研究的一种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的基本方法——抽样。要求做到两点,一是基本原则:所选的调查研究对象必须总能代表总体。二是抽样的概念:就是从总体中抽去样本的过程。抽样的目的和作用在于科学的挑选总体的部分作为总体的代表,以便通过对这局部的研究,取得能说明总体的足够可靠的资料,准确的推断总体的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性。

(2)案例研究法,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案例的结构(每个完整的案例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① 主题与背景——每个案例都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

② 情境描述——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当然,具体情节要经适当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显了讨论的焦点。

(3)实验观察法,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即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于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方法。也有研究者认为,观察法是人们通过感官,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要遵循如下基本要求:第一是观察的自然性,即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第二是观察的客观性,即在观察中,观察者要力求避免主观和偏见,防止有偏向的态度和情绪介入,如实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内容。第三是观察的细致性,即观察要严谨细致,不仅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现象,而且切不可疏漏细节及偶然出现的现象。在观察中要注意以下五个问题:一是观察的目的性,做到观察的整个过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二是观察的客观性,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观察研究;三是观察的全面性,即要全面地、系统地、动态地观察研究对象;四是观察的典型性,即要从各种类型的观察对象中选择能代表一般的典型进行观察;第五是观察者的训练。观察法的途径有如下几条:一是参观;二是听课;三是列席学校的各种会议;四是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观察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一是制定观察计划;二是进入观察领域;三是开始观察和记录;四是结束观察。

(4)文献研究法,他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需要,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相关资料,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中发现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是课题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几乎所有的课题,都要先进行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法在语文探究学习中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研究现状,从而为我们确定课题提供参考。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

(5)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揭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教育实验研究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活动。教育实验涉及三个基本的要素,即实验要改变的教育要素或教育条件、要控制的不被改变的相对稳定的要素和条件、要观测的结果。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就是由这三个具有逻辑联系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在教育实验方法论上,三个基本要素分别被称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是指由研究者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条件或变量(即采取的教育方法或措施等),是研究者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教育实验的自变量一般是根据研究目的来设计的,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材内容、课程结构、师生关系、德育方法、管理制度等等,都能作为一项实验的自变量。

因变量,是指由自变量的作用而导致的被试变化的结果。因变量是对自变量的刺激作出的反应,是一种结果变量。在教育实验中,因变量往往与被试身心发展的水平、程度、状况有关,如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能力发展、思想品德的发展程度、情感的发展、教学质量、学校效能等等。

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无关变量对实验并不是真的“无关”,它只是研究者在实验中未作为自变量的、不打算研究的变量。

(六)对比分析法, 也叫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教学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选好样本

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广泛吸收各校先进经验,采取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转化“学困生”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不断加深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本环节。促进有效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需要教师参与、学习、实践、反思的研究过程。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同时将运用调查问卷、量化分析等辅助方法。

六、课题过程设计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12月至6月,其进程如下:

(1)准备阶段:(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教学质量摸底,建立“学困生”名册及档案,并对“学困生”成因进行分析,制定出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拟订研究方案,组织召开课题动员会,成立研究组织机构。所研究学校提交“学困生”名单,并建立“学困生”档案库。学生问卷调查。对“学困生”成因进行定性分析。向区规划办或区教育学会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月——年5月)实施研究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转化“学困生”措施,召开教师及“学困生”的座谈会,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形成阶段研究报告和转化“学困生”模式。

(3)结题阶段:(2015年6月)检测研究成效,作出定性、定量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编写课题研究资料集。

七、研究目标及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探索形成“学困生”的原因,探求转化“学困生”的根本途径,形成阶段研究报告和转化“学困生”模式,并且使“学困生”尽可能地转化,让他们在学校内留得住,学有目标,学有信心,发挥出自己最大潜能,学业有所进步合格,都成为社会有用的之才。

1、找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弄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使学困生尽可能达到:能正视自己, 找出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目标,树立“我能行”“能学好”的信心。

2、根据“学困生”不同类型特征,寻求转化的不同方法策略,让“学困生”找出自己知识断层的症结,尽量做到个人主动去学,能找老师、同学帮助学,完成自己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3、在实验研究中,争取转化成功率在达80%左右,使这些学生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使“学困生”在学习上有大的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班级内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失时机地主动去表现自己,真正融入班级大集体之中,以达到不求人人升学,而使人人合格成才的教育目的。

4、初步形成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的理论框架、实施策略、操作模式、转化方法等。

5、学校、教师、学生在研究实践中形成自身的经验和成果。

总之,“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既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学校、同时更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大好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需要教研部门的认真研究,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得事,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学困生的转化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耐心又恒心才能完成,这是一项关系到义务教育的普及,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大事,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才能做好。

篇8:对后进生的特点分析及其转化方法的教育论文

关于对后进生的特点分析及其转化方法的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后进生特点分析知识学习成绩文化素养思想品德基础较差观念淡薄注意力理解力学生兴趣能力纪律集中

后进生通常是指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等方面较差的学生。一般说来,后进生往往表现为:纪律观念淡薄,文化素养较低,知识基础较差,理解力低下,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缺乏信心,兴趣不浓等。究其原因,往往是学生不会学或不愿学,虽然有智力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却是非智力因素的原因。

有关人士指出:“学校要十分重视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因此,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面临的重要问题。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后进生的特点及后进生的转化方法,谈谈一些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

一、后进生的特点

1.自卑心强。

大部分后进生比较喜欢争强好胜,喜欢显示自己,企望获得同学的认可,树立自己的威信;喜欢自吹自擂,盲目自大;有时又自暴自弃,自卑感严重;对优秀生他们既敬佩又不服气,喜欢捉弄他们;喜欢在集体中出洋相,搞恶作剧等。

2.精力充沛,性格开朗,兴趣广泛。

一般说来,后进生喜欢一些消耗体力的活动,如:体育活动,郊游,做游戏,上网等;喜欢做一些冒险或破坏性的事情,较任性,自制力差。

3.思想行为带有明显的情绪性。

他们情绪变化快,波动速度大,反复性强,喜、怒、哀、乐溢于言表,理智往往无法驾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冷热病。

二、后进生的转化方法

尽量使班上没有一个后进生,这是每个班主任都应追求的工作目标。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认为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理解和尊重每个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信心,都有学好的愿望,但由于后进生在学习中常遇到挫折,造成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心理,丧失自信,得不到老师、同学的关心,感受不到班集体的温暖。他们由于担心受到或曾经受到他人的严厉指责或嘲笑,往往比较心虚、敏感,常常主观地认为老师对自己轻视、厌弃,甚至有敌意。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当理解他们,怀着浓厚的感情,从多方面关心和帮助他们,用热心和真诚赢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善意,相信教师的真心;要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在班上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找回自信,树立自信,力求上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后进生不断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也才能使我们找到转化后进生的切入点,后进生的转化成功才有可能。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位后进生,他的名字叫张小东。一天,我发现张小东又没有来上课。按照学生登记表上提供的地址,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他的家。那是城镇最北边的最陈旧的一幢居民楼,他家的房子狭小而黑暗。家里只有张小东年迈的爷爷。从老人的叙说中,我才知道张小东的父母离异多年,各自在外成了新家,常年不回家,只是按时寄回生活费。张小东从10岁那年便和爷爷相依为伴,很懂事,对爷爷很孝顺,每天放学回家,就做饭、洗衣服,收拾房间,还烧热水给爷爷擦身子。听着老人的一番话,我尽量抑制住情不自禁的眼泪,笑着说:“大爷,您放心,张小东在学校挺好的,听话、懂事、成绩有进步……”看着老人欣慰的笑脸,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第二天中午,张小东来找我,怪腔怪调地说:“我知道我是差生,你为什么在我爷爷那给我唱赞歌?”我不假思索地说:“第一,我看到你爷爷的身体太虚弱了,我夸奖你,他心情就好,身体也会好一些;第二,差生的帽子是你自己给自己戴上的,至于我没有这样认为。如果我对你彻底失去了信心,就不会花时间去家访了;第三,我知道你是一个有孝心的好孩子。在有的同学对家人横眉冷对的时候,你如此心细地照顾爷爷;第四,我相信,你一定会有进步的,就算是为了你深爱的卧床不起的爷爷!”顿时,张小东的脸涨得通红,晶莹的泪珠在眼圈里直打转,嗫着嘴说:“谢谢您对我的.信任和鼓励。我不善言辞,您就看我的实际行动吧!”从那次之后,张小东渐渐地变了,不再逃课上网了,经常主动地找我聊天,问我对他有什么看法,主动要求我监督他的学习。他认真做笔记,积极交作业,主动回答提问……各科老师经常表扬他,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他,他的学习成绩也大幅度提高。

2.用爱心去感化每个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必须以人为本。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学生。”爱,如绵绵细雨,润泽学生“久旱”之心田;爱,似习习和风,温暖他们“长寒”之身体。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意识到该做什么还不一定产生去做的意向,如果说是在情感上想做什么便可能立即行动起来。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班主任一定要用无私的爱去感化他们,多宽容,少责备。清代教育家颜元有一句名言:“数之十过,不如奖之一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正确运用批评的艺术,促使他们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对后进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也是班主任教育转化后进生的一种手段,关键是班主任在使用批评的手段时要讲究艺术,那么,应如何运用批评的艺术呢?

(1)批评的对象应指向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本身,即所谓的“对事不对人”。班主任在批评时,应从爱的角度出发,指出学生行为本身有何错误,危害是什么,而不可对行为的主体即人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等。

(2)批评要有针对性。批评学生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优点,还要考虑学生所犯错误的情况,使批评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较强的针对性。

4.充分利用激励机制,促使后进生的转化。

常言道:“一好应百好,一错变百错。”班主任不要戴有色眼镜去寻找后进生身上的缺点,而要拿放大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科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会发挥其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否则,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甚至更低。因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充分引入和运用激励机制显得十分重要,如:开展争做文明学生活动,要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5.培养学习兴趣,给他们以学法指导。

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许多人是从学习无兴趣开始的,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加上分辨是非的能力又差,而过剩的精力得不到利用,难免节外生枝,做出越轨行为。所以,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一定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若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下,就会使他们产生苦恼,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显得非常重要。首先,要指导后进生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其次,要指导他们的复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还要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只要给予他们爱心、信心、诚心和耐心,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相信,后进生一定能转变成优秀生。因此,真正的教育似水的载歌载舞,轻柔、舒适而又不露痕迹,它存在于真情交融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这种不露痕迹的感动与激励,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转化后进生的动力。让我们像流动不息的水一样,沉下心来,弯下腰来,多一份理智,少一份冲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刻,多一份耐心,少一句埋怨,将每一个石子都雕琢成美丽的鹅卵石。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的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

六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历史教师个人学习总结

教师个人研修计划书

五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高二历史教师个人总结

个人研修计划书

学期小学个人工作总结参考

《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及转化方法》读后感
《《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及转化方法》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及转化方法》读后感(精选8篇)】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2024-05-22

四年语文上册教学计划2023-05-10

英语六年级教学工作总结2022-08-24

语文的教学计划2023-01-02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2023-09-20

学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2024-01-31

六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工作计划2022-10-02

小学科学课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023-08-04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2022-05-07

初二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总结2023-12-2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