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观后心得感想(通用15篇)由网友“sasajoy”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朗读者观后心得感想,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朗读者》观后感心得感想
看完每一期的《朗读者》,心中都有一种感慨,原来综艺也可以这样“非同寻常”! 或许是随着年龄增长的缘故,对于那些“整人”的综艺,总觉得特别“假”,特别“作”。
开学第一周的周末,我无意间在网上发现了这个节目,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相对于那些“整人”节目,我更倾向于内心的表达,因为它能真实地反映我们生活的世界。每次看节目,每个人物背后的故事,无不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与其说节目煽情,更不如说它真实。 不是拼“明星”,笑得“前仰后合”才叫综艺。 《朗读者》它告诉我,有时候,触动内心的世界也是不失为一种“精神食粮”。 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 《朗读者》绝对值得一看!
篇2:《朗读者》观后感心得感想
近段时间,学校的同学都在谈论着一个很火的节目,就是cctv4的《朗读者》,趁着假期,我也瞄准了时间,按时坐在沙发前,打开电视,看看这很火的《朗读者》到底是何方神圣。原来,《朗读者》是一个综艺节目,是以朗读名著作为主要内容的。
我看得这一期,主题是《第一次》,这一期的嘉宾很多,有演员王学、棋手柯洁、作曲家许镜清。这些名人嘉宾都说了他们人生中许多难忘的第一次,并且这些第一次都是他们人生中十分难忘的经历,带给他们许多的感悟。
在这么多的名人第一次中,令我影响最深刻的是许镜清的故事,他是著名电视剧《西游记》的作曲家,也就是说电视剧里面的主题曲、插曲都是他的作品,为此,他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去进行创作,四年里他夜以继日,十分艰苦。那时候,他还有一个梦想,举办一个自己作品的演唱会,但是,面临的困难不是没有好的作品,而是没有钱,他缺钱。他尝试过许多颁办法去实现愿望,却都一一失败。就在坚持了多年后,终于在确定梦想的二十多年后,终于迎来的曙光,有人建议他进行众筹。他接受了这个建议,终于成功在人民大会堂第一次举行了他的两场《西游记》演唱会。在演唱会过后,他深有感触,就是这样的一个梦想,二十多年以来,自己都能够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幸好在这二十多年中没有放弃,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想。同时还感叹:只要还活着,这一点都不晚。
是啊!梦想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实现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晚。同时,坚持也很重要,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放弃,更不能因为一次的失败而自暴自弃。我们要向许镜清一样,二十多年的坚持换来的自己梦想实现的一刻。这不正是我们求学、求艺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吗?
就如我们班的刁子俊同学,他已经练习武术有五年了,在这五年期间,每天放学、节假日都回到学校进行训练,终于,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参加番禺区武术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在学校的舞台上为我们表演,这也是坚持梦想的结果。
好吧,梦想,我坚持,我来啦……
篇3:《朗读者》影片观后感心得
最近电视节目《朗读者》人气十分火热,我们一起看了第一期节目,它的主题词是“遇见”。
一些人,一些事,一些不经意中的遇见,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道路。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人墨客,用笔,描绘了一场又一场遇见。
这一期中,使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就是这句话,激励着联想的老板柳传志。他原来可以成为飞行员的,但因为他的一个舅舅是右派,因此,他当飞行员的梦想破灭了。就在这个时候,他爸爸对他说了这句话,他豁然开朗,最终成为了联想的总裁。
是啊,我们为什么在遇见挫折时不乐观面对呢?人最重要的就是品行好。只要品行好,不管你身居何位,是老板,是平民,是乞丐,只要怀有一颗正直的心,努力奋斗,一定会成功的。
在生活中,我们时刻要注意自已的品行,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并且坚持下去。长大以后才会成功。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要抱着一颗正直的心,看见负能量要及时制止,这样下去,我们的心就永远是正的,就一定会成就一番事业。
《朗读者》影片观后感心得8
从《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新年伊始,文化类节目越来越受瞩目,越来越火爆荧屏,似乎标志着文化综艺的春天就要来了。但是,近日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表示,“我不认为《朗读者》获得关注标志着文化节目就开始大火,但是起码它是个风向标。”是的,进入新时期以来,文化生态越来越多种多样,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山大”,观众不仅需要哈哈爆笑来解压,更需要悠久的文化来滋养看。而像《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这样有营养的节目,显然更受追捧。
近年来,各类综艺节目看似“百花齐放”,从音乐真人秀到明星玩游戏,热热闹闹,实际上同质化严重,没有多少艺术含量,也没有多少文化含量,备受观众诟病。电视输出的任何节目都应该是文化产品,至少是“三观”正确的节目,而像《奔跑吧》系列就是一个字“玩”,《中国式相亲》更有“三观”不正确的嫌疑。主持多档文化类节目的董卿说,“文化类节目真的不好做,它需要更精心地设计。”想要把观众留住,关键在于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者》就是想通过情感上的共鸣,唤起大家对文学的一种认知和最温柔的记忆看。
《朗读者》定位为文化情感类节目,每期节目将根据一个主题,回顾古今诗词、文学经典、电影桥段,通过人们饱含深情的朗读,以舞台视觉语言辅助呈现,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学的力量,引发共鸣,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和情感之美。近年来这类节目极为稀缺,这就是《朗读者》口碑爆棚的原因。事实上,人们不是不稀罕文学,而是没有引起共鸣的文化节目,《朗读者》就是一个窗口,就是一个突破口,将文字和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朗读者的情感故事和朗读内容在情感串联上完成统一,带给观众一场关于文学与情感的“碰撞”盛宴。
近年来,随着各类综艺节目的繁荣而泛滥,文化类节目也日渐崛起,从之前的《汉字英雄》、《中华好诗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到近期的《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文化类节目越来越受到欢迎。也许说文化类节目正在崛起还为时尚早,但说价值正在逐渐回归是恰如其分的。正如董卿所言,《朗读者》“起码是个风向标”,电视文化类节目已经渐渐显出崛起的迹象,特别是近期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拨动了亿万观众心中那根文化之弦圣洁之弦。电视节目没有文化太可怕了,电视文化不传播文化太可怕了,电视必须传播文化正能量。
篇4:朗读者观后感心得怎么写
说来惭愧,我第一次接触到《朗读者》这个节目,并不是在电视荧屏上。
我对于第一季《朗读者》的印象,始于“声音”。我有晨跑的习惯,跑步时喜欢戴着耳机听些什么。很偶然,有一天早上我在晨跑时,在喜马拉雅上听到了秦玥飞的片段(朗读《泥泞》)和郭小平校长的故事与朗读的《如果》。作为一名工科生,我之前对这些关注甚少,那时方知道这档节目。后来,《朗读者》就成了我晨跑时的专属BGM;我也上网搜到了播出时间,从此推掉了周六晚上朋友们出去玩的邀请“我就不去了,有一个想看的节目晚上播出。”没多久,第一季节目就结束了。过了一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在上周末等到了第二季节目开播。
第二季第一期在上个周末如约而至了。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是“初心”。在我看来,这个词的选择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个看似用滥了的词,节目组没有选择避讳,而是请来了各位嘉宾,来诠释他们的初心。我自身“大学生+喜欢篮球”的身份,让我在第一期的嘉宾中,对薛其坤教授和姚明这两位嘉宾印象深刻。
和第一季相比,第二季中节目组在细节处明显更为用心。姚明在访谈中提到自己正是在“奔跑时空气流动声和球鞋磨擦地板和进球时刷网而过的声音”,这些不全神贯注就不会察觉到的细微的声音中,开始爱上篮球的。这里,节目组用心的配上了相应的背景音,瞬间就带入了那个场景之中。薛其坤教授朗读的内容是《礼记·大学》节选,也用心的配了相应的翻译字幕。而且,在访谈中适时插入的图片也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情境。
我想,正是这些细节,显现出了节目组的“初心”,和把这份初心坚持做下去的诚意。这个世界上有思想的人太多了,真诚反而更能打动人。真的很感谢节目组,让我有幸尚在大学时期就了解了许多道理,吸收了很多思想;我也真正地被文学打动,产生了对于读本的兴趣——看完节目后,就去图书馆借来了《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阅读。也摘抄了喜欢的读本片段,比如《真实的高贵》和《八十抒怀》。
我感到了你们十二万分的诚意,我也想认真的用这篇评价来作出回应:真的有人因为这个节目而感受到了文学的光,感受到了人不只是靠吃米而活着的。你们的坚守和真诚,一定会换来更多人的真心。谢谢你们,谢谢剪辑师的精妙剪辑,节目节奏把控;谢谢胡德夫先生的演奏;谢谢嘉宾的故事与朗读;谢谢主持人抛出的引人深思的问题;更要谢谢你们,所坚守的那份初心。
篇5:《朗读者》观后有感400字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伴随着自身或他人给予的勇气。本周日晚,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上演以“勇气”为核心主题的朗读。
著名演员汪明荃、罗家英夫妇在朗读中分享那些和勇气有关的故事。
普通人或许很难理解汪明荃和罗家英之间的情感,与外界的猜想有所不同,虽然两人相恋了那么久,但其实在结婚之前,他们一直都是分开住的,各自保持着各自的生活。而在持续了几十年这样的“分居恋爱”后,突然要住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家庭,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两人的生活理念和性格其实很不相同。
现场汪明荃“吐槽”罗家英:“我这个人喜欢干净整洁,他就东西扔的到处都是朗读者汪明荃罗家英夫妇朗读者汪明荃罗家英夫妇观后感。”罗家英也忍不住腹诽:“她是个大女人,我也是个大男人,不晓得谁听谁的。”现场这样的斗嘴小插曲几乎伴随着整个访谈,一会罗家英说:“吵不过她们,她们说的都是歪理。”阿姐立刻反击:“现在看的主要都是女观众,你要小心。”于是罗家英只好败下阵来,灰溜溜地表示“不说了,喝茶”,可爱的表现令场面显得温情至极。
篇6:《朗读者》读书心得
这本由董卿主编的书籍《朗读者》,起初让我无从下笔。这本书里蕴含着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著作,太多的主题。从遇见到勇气到青春、从老舍的《宗月大师》到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从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到维和部队战士,无穷无尽的真实例子让我始终对这次书评的内容琢磨不透。既然书评的内容还是个谜团,那就让这篇书评水到渠成,从最基本的问题,“这本书是什么”开始。
这本书是什么?在百度百科上,“书”显示的一种用来记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而在读完这本《朗读者》这本后,书可能不仅仅是这些。我们平常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指的是书里面的精华所在,但这本书,给予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也有小金人”,除去书里所得到的密密麻麻的知识外,书也起到了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那就是交流。万一不是交流,为什么这本书会叫《朗读者》而不是《读书者》呢?从这就能看出这本书的含义不仅仅是从书里面获取道理,而且还有与其沟通的部分。
这本书里面一共有十二个主题词,每个词都是书与我的一次深度探讨。遇见,可以说世上任何事都是以遇见开始;陪伴,是愿意以时间为轴陪伴对方;选择,人生里有无数次无知的选择;礼物,代表着爱心的传递;第一次,为了那个惊喜的第一次而等待;眼泪,一个人的感情思想;告别,我们的蜕变之路不可能没有告别;勇气,可以让世界改变的财富;家,一个温馨的港湾;味道,拥有深刻意义的一件事;那一天,那一天的记忆和回忆;青春,独一无二而最闪耀的日子。这十二个主题词,意味着十二种不同的沟通,而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陪伴”。在书里,像董卿书里所写的,陪伴是一个很平常的词,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就变成了一种习惯。从小以来,陪伴这个词很新鲜,还没有被每一天的经过而老化,但从今天回想,陪伴或许那么地珍贵。我四年级在意大利有着我妈的陪伴,却缺失了在中国我爸的陪伴。现在我有我爸在上海的陪伴,却缺失了我妈在长沙的陪伴。在此,我觉得,我没有再去读这本书了,而是更多的跟书去交流分享。
除此之外,书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成分就是朗读,而朗读的文章因此成为了一个亮点。这里面有这各种各样的文体,其中包括了诗歌、小说、叙述、信封等等。因此也呈现了眼花缭乱的故事。在这九十四篇琳琅满目的文章里,我最喜欢的一共有两篇。第一篇,不算是一篇文章,而是所谓的书籍。这就是许渊冲所翻译的五篇来自世界各地的经典文本。其实,当我读到这几篇是,我的第一反应是太恐怖了。这可能有些夸大的成分,但是看到这些翻译的文章,实在是一鸣惊人。许渊冲不是按照平常的'一字对一字的翻译,而是把翻译的文本变成了另一种语言的经典作品。就比如说莎士比亚的《如愿
人生七阶》里的这一句话,“sansteeth,sanseyes,sanstaste,sanseverything”。普通来说的话,我可以简单的直接翻译成,“没有牙齿、没有眼睛、没有口味、什么都没有”,但许渊冲先生不同,他的翻译震惊了我,“有眼无珠、有口无牙、有舌无味、一个一塌糊涂的晚年”。我的翻译或许是正确的,但是许渊冲先生的翻译,在我看来,是有思想的、是有意义的、是有沟通的。第二篇,是贾平凹写的《写给母亲》。这部文章虽然平淡,但是心理描写及其丰富。虽然母亲走了,但是这篇文章里,她还依然活着,帮着儿子。最后几句,更是特别,“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在我的认知范围里,我是这样理解这一句话的。虽然母亲走了,但离得却很近,却又非常非常远。即使想靠近也无法相遇。母亲在世时,要好好陪她,等她走了,就只有心的陪伴了。或许,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意义。
篇7:《朗读者》读书心得
今日,在重庆西西弗书店,将第三本也看完了,故事陪伴了我40多天,滋味品一生。
我喜欢听故事,听别人讲述生命中的各种味道。也许因为属于自己的可能性手指头加脚趾头就能数的过来。亦或许是因为平凡的出身想要为未来加点不一样的作料。他人的故事变成了很好的前菜。
品足了滋味,书中被朗读的许多名篇也为我打开了新的大门,我将它们加进了书单,期待它们给我带来更多滋味,让我望到更多可能性。
遇见一首诗,记录下来。用作**年的卷首语必定棒到不行。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
『真实』。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懂得,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是多么的无礼,就算我知道,时机并不成熟,那人也还没有做好准备,就算那个人就是我自己,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
『尊重』。
当我开始爱自己,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我知道任何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都是对我成长的邀请。
如今,我称之为『成熟』。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才明白,我其实一直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方,发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
由此我得以平静。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
『自信』。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不再牺牲自己的自由时间,不再去勾画什么宏伟的明天。
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乐的事,做自己热爱,让心欢喜的事,用我的方式,以我的韵律。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
『单纯』。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开始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不论是饮食和人物,还是事情和环境,我远离一切让我远离本真的东西。
从前我把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但今天我明白了,这是『自爱』。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不再总想着要永远正确,不犯错误。我今天明白了,这叫做『谦逊』。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不再继续沉溺于过去,也不再为明天而忧虑,现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发生的当下,今天,我活在此时此地,如此日复一日。这就叫『完美』。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明白,我的思虑让我变得贫乏和病态,但当我唤起了心灵的力量,理智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伙伴,这种组合我称之为,『心的智慧』。
我们无须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矛盾和问题,因为即使星星有时也会碰在一起,形成新的世界,今天我明白,这就是『生命』!
篇8:《朗读者》读书心得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巧方便易携带的电子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机不离身”或许是对现代人最好的概括。磁带、收音机、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电子产品快速的更替,能够陪伴自身的物品越加丰富,最近流行的词汇“低头族”便是科技发展的“副产品。”人们将物品制作出来并非出于它们的实用性,而是因为它们以某种方式予以人以乐趣和慰藉。电子产品犹如无形的牢笼将人类禁锢在了狭小的空间里,人们以被动的方式独处着,厌恶社交,厌恶工作,他们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了几寸的'屏幕里。
如果将社会比喻成一杯水,那么电子产品就犹如颜料一样,一旦落入水中,须臾间便会扩散到杯中的各个角落。无节制的使用科技产物,现代人无形中就“患”上了一种通病——阅读障碍症。人们习惯短时间内攫取大量的知识,习惯于看图片信息和零星的段落,久而久之,左脑半球的工作一直处于低水平,一旦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大脑超负荷工作,阅读的时候会尤其困难,时常出现将字看反或颠倒、跳字漏字、分不清形近的字、阅读速度慢、看了下文忘了上文。不置可否,许多人在阅读时都会出现上述情况,许久之前这个病症还没有那么常见,如今似乎人人都成了阅读障碍症的潜在患者。
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书籍承载了人类的历史,承载了社会的变迁,承载了个体的悲欢离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千钟粟。我国在文化传播方面下足了功夫,前几年在全世界兴办孔子学院,将儒家思想名扬海外,最近在央视开播的文化节目《朗读者》将文学带入到了寻常百姓家。《朗读者》似乎是物欲横流世界中的一片净土,摆脱电子产品,走进文学的世界,发现不一样的光彩,所有的阅读障碍者都能在这个节目中得到完美的“治疗。”
《朗读者》节目是由董卿主持的,在我心中,董卿一直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般的人物,看了《朗读者》后,更是加剧了我对她的崇敬之情。董卿在节目中说过,“朗读”二字重文,“者”字重人,将文字代入到人的感情里,将人的感情用文字表达出来,一文一人,相得益彰。
看完《朗读者》,想起了聂鲁达曾经写过的一首诗,我想以此献给为文学传播呕心沥血的董卿老师,“在荒瘠的土地上,你是最后的玫瑰!”
篇9:《朗读者》读书心得
不喜欢看煽情的节目,不喜欢读煽情的书,朗读者的节目从一开始呼声就很高,然而我连简介都没有看过,也许是因为自己厌恶这种呼声高的东西。当这三本书出版的时候,我去看了,而且是带着很强的意愿去看的,已经不知道当初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开始读这本书的,这本书在众多书中也仅是普通的一本书,也许正是它的普通,才使我心绪万千。
平凡,一个似乎从来不被我们提起的字眼,从小到大,听到过各种各样的伟人、知名人以及明星,似乎在聚光灯下的生活,才是评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似乎只有梦想着成为这样那样的名人,才是一个人有理想的表现。即使《平凡的世界》像我们展现了几个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但是"伟大"、"成功"等等才是我们现代人的字眼。什么才是成功?那些被人熟悉的名字的人就是成功么?他们就不是普通人么?似乎已经形成了共识。
若说读完《朗读者》我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也就是平凡才是生活的`常态。能站在朗读者这个讲台上的人,不是我们听了不知道多少遍的名字就是做了普通人都不敢做出的事情,也许这些人的生活总有那么一两个被我们所憧憬;也许朗读者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揭露了隐藏在这些人光鲜亮丽背后的事情。
生活是平凡的,每个人都是如此,无论是富是贫,是人前还是人后,当我们用崇拜的眼光看着那些聚光灯下的人时,自动的划清了界限,他们不是平凡的人,是一些离我们很遥远的人。当董卿和朗读者们一问一答讲述着各种生活中的事情时,原来他们的生活离我们如此之近,原来他们的生活也是平凡的……
篇10:《朗读者》读书心得
养育孩子就是一个自我修正的过程。李亚鹏在读《致女儿》时说:这是我们人生第二次得到教育的机会,我觉得每一个父母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前几天给孩子读《十万个为什么》中讲了人体情绪波动对健康的影响。安安听完后认真的对我说:妈妈你以后不要吼我了,因为第一、这样对我的心理很不好;第二、这样对你的身体也不好。我惊讶于眼前这个小小的人居然会活学活用,且说出的话如此有道理。于是当即保证不再向孩子发脾气,生气时先冷静十分钟再和孩子讲道理,并把“不吼孩子不打孩子”写在手机壁纸上。昨天问他这段时间我做的怎么样,安安回答:就像我的.考卷一样——不怎么样!
许渊冲先生说: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有了孩子后,我记住的日子明显多了起来。这些欢笑混杂着泪水的日子一个个印在我的心里,使我的生命瞬间丰盈。有一次安安问我:妈妈,你为什么总是看书啊?我回答:因为我想不断进步,可以在人生路上多引领你一段时间,而不是早早地被你瞧不起。我永远记得你三岁时用敬仰的目光看着我说:妈妈,你还能数到100呢!你五岁时崇拜的问爸爸:爸爸,你怎么认识这么多英文字?可是孩子,终有一天,你的见识会超越我们,而彼时父母被你蔑视也是正常的,但我会努力与时俱进改善自己,让这一刻越晚到来越好。
在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一文中有一句话深得我心:没有几个汉语词汇比“望子成龙”更令我不安,实际上这四个字简直令我感到愤怒:有本事你自己“成龙”好了,为什么要望子成龙。我少年时和家里亲戚吃饭时,曾有一位长辈对我说: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学校,你承载着家族的希望等等。我毫不客气的回到:你有什么愿望自己去实现,不要强加到我头上!这类家长一直是我鄙夷的,自己不努力奋斗,得过且过,将对未来的一切希望强加于孩子,说轻了是双重标准,说重了是恬不知耻。父母有父母的人生,孩子有孩子的人生,各自过好自己的人生才是现世安好。家人尊重你,是因为你的行为、你做的事值得他人敬仰,而不是因为你当初付出了一颗精子或卵子。我身边不乏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却对子女指手画脚的父母,对这种人我建议教育孩子时不如朴实一点,饿了给吃,困了给睡,多亲、多抱、多陪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