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提纲(精选20篇)由网友“酸辣土豆丝”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提纲,欢迎大家分享。
篇1: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提纲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提纲
各位领导:
按照市、县通知要求,现将我们**县**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们**村是蒙古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由**和**两个自然屯组成,**镇阿木塔旅游景区座落在境内。总幅员面积120282亩,其中耕地13933亩、草原28342亩、水面43007亩、林地35000亩(成材林21000亩,村集体拥有成材林10000亩)。全村总农户365户,总人口1371人,其中:蒙古族人口987人,占全村总人口72%,青壮年劳动力787人。,全村农业总产值810万元,人均纯收入3400元,其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2200元,占人均收入的65%。现有1000平方米奶站1处,千立方米以上青贮窖3个,村畜牧综合服务室1处; 654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和青贮收割机各1套,双轴灭茬机1台;抗旱大井9眼,小井78眼;全村外出务工人员87人,年人均创收3500元。
二、发展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我们确立了“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主导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推行土地连片种植;扩大林业生产,提高种植业生产效益;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业,加快劳动力转移,拉动第三产业快发展。通过推进各业生产,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广大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重点建设项目情况
一是引优汰劣,优化奶牛种群结构,计划外购优质高产奶牛110头,促进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
二是建2个1000立方米青贮窖,购置大型农机具5台(套),提升东兴青贮合作社服务水平。
三是组建奶牛合作社,奶站安装机械榨乳设备。 四是加强抗旱保收田建设,打中深井35眼。
五是做大林产业,退耕还林1000亩。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建木材加工企业,转移劳动力50人。
六是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引导村民参与旅游经营项目,组建旅游服务队。
七是新建环保节能房20所,力争完成40所。同时建成两个大型沼气池,入户率达到40%。
八是打通村内主干道硬化3100延长米,绿化街道延长米,主街道安装路灯20盏,修建排水沟5000延长米。
九是安全饮用水入户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80%。 十是组建文化大院,具体建设图书室、活动室、体育场及卫生所等群众公用基础设施。
四、当前工作推进情况
(一)深入宣传发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营造舆论氛围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我们通过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及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同时充分利用村里的广播、宣传条幅、标语口号、宣传单等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使广大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积极性空前高涨,主人翁、主要角色、主体作用意识已经形成。目前,我村已发送《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400余份,悬挂横幅12条,书写永久性标语10条,召开全体村民大会2次,村民代表会、党员会4次。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宣传发动方式,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新农村建设舆论先行的目的。
(二)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壮大以奶牛业为主的畜牧主导产业
我村的主导产业是畜牧业,人均来自畜牧业的收入22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5%。目前奶牛存栏1124头,年交售鲜奶2100吨,商品奶收入350万元,人均占有鲜奶量达1.53吨。围绕畜牧强村,今年重点做好这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卖次买好,优化和扩张种群。今年,通过信用社贷款、扶贫资金支持和农民自筹等方式帮助村民外购优质高产奶牛110头,以进一步优化种群质量,提高奶牛单产,加上自繁,全村今年奶牛存栏可达1350头,同比增长20%。现已报名外购奶牛户达130户。二是组建奶牛合作社,做大做强东兴青贮专业合作社。为了提高全村畜牧业合作化水平,加快该产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奶牛业高效稳步壮大,我们村积极发动和组织奶牛户以多种形式参与,共同组建奶牛合作社。同时,进一步做大做强东兴青贮专业合作社,并积极组建农机合作社,外购大型机械5台,新建1000立方米青贮窖2个,通过反包倒租的形式,以每亩260元从农户手中包回四块耕地800亩,用于连片种植青贮,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并可就地转移劳动力30人。三是全面普及舍饲精养,加大技术指导和投入力度。我们全面推广庭院种植紫花苜蓿,引导奶牛户科学饲喂,提高产奶量,计划平均单产达到4.5吨以上。四是改进奶站榨乳条件和环境。随着进站奶牛数的'增加,人工挤奶已受到较大制约,今年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并协调伊利公司,为奶站上机械榨乳设备,还想办法解决奶站排污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奶牛业发展。
(三)着眼改善基础条件,加强抗旱保收田建设
今年,我们将通过群众自筹与水务部门的项目支持,加强抗旱保收田建设,新打中深井35眼,加上原有喷灌设施,确保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提高亩产量。目前,在市、县水务部门的支持下,35眼抗旱井已全部落实到具体农户和地块,根据井位、地块,农户按照自己的耕地面积按亩分摊井下及井上配套设施所需资金(经走访农户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已经一致通过),现已筹集资金21万元,推进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发展多元林经济
我们**村土地贫瘠,大部分是沙土地,人均占有耕地不到10亩,每亩收入不到200元。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利用好镇政府无偿提供苗木的优惠政策,我村计划3年内退耕还林4000亩,今年计划退耕还林1000亩,同时搞好林粮、林药、林草间作,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目前造林工作已做到了地块、苗木、农户“三个落实”,本着“早启动、快推进、保质量”的原则,我们将利用从现在开始的半个月时间集中搞会战,抢抓农时,完成造林任务。此外,我村有3.5万亩林地,现有成材林2.1万亩,其中村集体拥有成材林1万亩,为了发挥好这项资源优势,我村今年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建木材加工厂,现已与大庆私营企业经营人于明达成协议,建木材深加工项目,计划投资1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50个。通过上述多种渠道,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五)坚持旅游与劳转并重,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在我县享有声誉的阿木塔杏花岛旅游区在我村境内。为了利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我村今年将购入旅游快艇2艘,组建一支20人的旅游服务队,增设勒勒车、射箭等传统娱乐项目,并为游客提供骑马服务和赛马表演。同时,加大就地转移和向外转移劳动力工作力度,计划今年通过各种渠道转移劳动力26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六)利用好建房补助政策,鼓励群众多建环保节能房
今年,按照我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在市、县包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通过入户走访、宣传政策、强化激励等措施,坚持自筹为主、补贴为辅的原则,积极推进环保节能房建设,努力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年内我村将确保建设20所,力争达到40所。目前,村里已收到建环保节能房申请55户,并将进一步增加。
(七)着眼改进村容民俗,加快公益设施建设
按照建设新农村以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相结合这一原则,我们在积极组织群众出工的同时,努力争取市、县包扶部门的大力支持,搞好公益设施建设。今年将建设占地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大院,硬化4500平方米,绿化200平方米,新建、翻建房屋10间,配备图书室、文化室、体育场、卫生室等场所和设施,集学习、娱乐、休闲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文化大院,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我们已开始实施柴草粪堆出村,现已规划确定了4个具体的柴草粪堆堆放点,并指定专人管理,4月15日前全部完成柴草粪堆出村,大力整治村屯环境。
(八)强化村民自治意识,塑造农村新风尚
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提高广大村民的参与意识,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做到人人遵纪守法,人人都参与新农村建设,共同建设管理好自己的家园。同时,发挥村妇联的作用,现已组建专门由村妇女同志组成的“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思想宣传工作队,深入农户进行全面发动,认真开展“美在农家”、“洁净爱家”、“畜牧兴家”、“十星级文明户”等一系列活动,以此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树立文明向上的新时代新型农民形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之,我们**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市、县、镇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真诚关怀下,各项工作已开启了良好局面。我们**村全体干部群众一定会珍惜和把握好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与市、县、镇政府及各包扶部门一道共同努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决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们的期望与厚爱,以建设好新农村的实际行动,让上级满意、群众得实惠、乡村大变化,坚实地迈向小康社会。
篇2: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我们**村共有耕地面积2050亩,辖13个村民小组,2380口人,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全村以民用采暖、造纸机械加工业为主,现有企业10个,年产值达1.8亿元。
在创建和谐新农村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战略,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努力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在“抓”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求突破,努力做到“六抓六新”。
一抓农民增收,发展新产业。在创建和谐新农村过程中,在工业发展上,我们村注重结合本村实际,给村内企业提供用地、用电、用水方面的优惠,帮助企业筹集资金解决实际困难,协调企业与村民间的关系。如:在桑宝公司新型采暖炉项目的征地工作上,有一少部分村民思想落后,成见较深,甚至到企业滋事生非,村干部就多次上门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及时化解了村企矛盾,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发展环境;此外,为国盛机械厂等新建企业在调整用地、生产线路架设方面提供帮助,保证了企业前期筹建和正常运转。村两委的服务跟上了,村内企业与村民的关系理顺了,农民增收也就有望了。我们依托桑宝、机械厂等龙头企业,积极解决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仅20,就安排村民就业100余人,直接促进了村民增收。农业发展上,我们在稳定两大优势企业的同时,下大力气进行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重点发展了养殖业,全村共有规模养殖户6户,特色养殖户12户。此外,我们鼓励村民种植冬瓜、地黄等经济作物达500多亩,经济效益显著。工农业的协调快速发展,不仅吸纳了大批劳动力,也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年,全村青壮年劳动力务工率达80%,村内种植户、养殖户、产品加工运输户等专业户占全村户数的45%,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同比增长20%,非农业收入已占总收入的70%,全村经济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二抓精神文明,提倡新风气。我们以创建文明村为切入点,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我们还投资4万余元,建起了高标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设“四室”、“一场”、“一校”、“一台”和“六个协会”,初步具备了政治理论学习、法纪教育、文体活动、科技服务等功能。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满足了村民求富、求知、求乐的需要。今年春节,村里还组织了沁阳、焦作、济源三地农民门球邀请赛,活跃了村民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受到了全村群众的一致欢迎。为了让村民看上有线电视,村两委积极与广电局协商,促成有线电视进村,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6%。如今,我们村的村民逐渐养成了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村里无不赡养老人现象,无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现象,无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闹访现象,治安案件发案率显著下降,逐步形成了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新风尚。
三抓素质提高,培育新农民。创建和谐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我们村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积极联系市科协、省农科院、省农大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对村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他们运用科技致富的本领,切实增强了村民转移就业和独自创业的能力。通过培训,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产业工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舞台。
四抓环境整治,营造新环境。我们村坚持以“创优美舒适环境,建文明和谐新村”为目标,以整治脏乱差现象为突破口,从整治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入手,广泛发动群众改水、改厕、改灶、改路,逐步改善农村环境,做到了道路畅通、农居清洁、院落整齐、圈厕卫生、生活区和生产区分离。为了确保村内环境整洁,我们拿出1万元,组建了专门的环卫队,设立了固定的垃圾倾倒点、填埋点,彻底解决了村里脏乱差的顽疾。同时,投资20余万元,对村内所有大小街道的路面进行了硬化修复,架设路灯60多盏,对街道两侧进行了绿化,村里的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基本完成。为改善全村人的吃水条件,村里还投资5万元新打深水井1眼,目前,正与市自来水公司联系铺设自来水管道。
五抓村务公开,构筑新体系。村两委班子十分重视村务政务的公开和民主决策,凡涉及全村的'大事,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务,都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议论、决策。尤其是财务方面,村理财小组的职能得到了强化,任何开支未经小组审核的均不能入帐,村内财务状况的透明化,让村民对本村财务“心中有数,心服口服”。我们还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认真制定了新农村创建规划以及学习宣传、文化教育、法制道德、日常活动的目标、制度等,切实保障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了民主自治的程度,使新农村创建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六抓先进性建设,增强新活力。创建和谐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村以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按照“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管理、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总体目标,切实解决本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我们按照柏香镇“六好”村街的创建要求,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继续实施“双强”工程,切实加强了班子建设和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增强了党员干部服务“三农”的实力,使之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真正把先进性活动建成村民长期得实惠的满意工程。目前,村两委班子风气正、人心顺、想干事、比创业的氛围已初步形成,为创建和谐新农村活动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和思想基础。
二、存在问题
一是整体发展意识不够强,党员、群众还没有形成“全员动员、人人招商”的浓厚氛围。二是地理优势、产业优势发挥不够,没有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挖掘潜力,多渠道、全方位进行招商引资力度不够。三是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需进一步加强。四是党员致富、带富能力、依法办事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五是发展经济的措施不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力度还需加大。
三、下步创建思路
随着第三批先进性教育的不断深入,村两委将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先进性,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大和谐新农村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发挥紧靠沁伏路的地利优势,依托民用采暖、造纸机械行业,通过把这两大产业做大、做强,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剩余劳力安置,全面协调工农业发展,为改善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为创建一个和谐、文明、富裕的新伏背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篇3: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演讲稿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演讲稿
各位领导、评委:下午(上午)好!我们***村是绩溪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历来民风纯朴、治安稳定。农村经济连年增长,公益事业不断推进。村两委干部开拓进取,敬业奉献,全体村民人心思富,富而思进。特别是10月村级规模区域调整以来,邻近的陈村、东干村整村并入,尚田村成为拥有多人3100多亩耕地的中心村,全村干部群众本着“并村更应并心”的宗旨,团结一心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先后被评为“县文明村”、“市文明村”和“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并作为“全市生态示范村”上报待评,村党总支还被县委评为“五个好”村党组织。
我们申报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有其独到的区位优势和群众基础优势,首先,尚田村、组干部和群众投入新农村建设积极性空前高涨。经过近年来的共同努力,全村干群深刻体会到:只有不断发展,全面提高农村综合发展能力,农村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才能持续、健康、稳定。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和提高!
其次,近年来,在村两委干部的身体力行下,村容村貌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喜人的变化,3个自然村之间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目前村村公路“路灯亮化工程”和总投资80万元的“村村通油路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运筹之中。使地处岭南岭北交界地带的尚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等有利条件。
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优势明显是我们尚田村较为突出的特色之一,“尚田西瓜”凭其瓜甜个大在市场上倍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全村已形成千亩绿色西瓜生产基地。年产值达50万元以上;除原有的传统木材加工外,笋竹两用林培育示范基地,经过近两年的高效运作,使盛产元竹资源的尚田村,在提高元竹附加值的加工上,为农民增产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此外,我们尚田村的农村经济发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全乡来看,相对较高,加上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较强,组织发动群众能力较好,村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思路清晰,建设氛围浓厚。村集体收入实现3.6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150元,位居全乡之首,无论是在捐资助学修桥补路,还是在扶贫济困/科技兴农上,广大干群都能以发展大局为重,齐心上阵,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
更为难得的'是,我们村在农村结构调整,双培双带等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经济状况较好的致富先锋,他们乐于奉献,乐于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他们投资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热情较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促进派!
以上5大优势寄托着我们尚田村2000多名父老乡亲的殷切盼望,体现着广大干群极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和干劲!而近年来,多位省市县领导视察和指导尚田工作时,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对尚田村的工作思路和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尚田的发展未来充满了希望!
各位领导,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当前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历史任务,给我们尚田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好机遇,我们全村父老乡亲企盼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和扶农措施,更愿全力以赴投入建设美好新农村行列之中,为此,在村两委的倡议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商定下,尚田村将紧紧围绕中央“20”字建设目标,遵循“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群众自愿投入和政府扶持相结合”三大原则,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以增加农民整体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力抓好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篇4: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村位于***政府住地,村两委由6人组成,党员118人,全村现有1470户,3200人。自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村党支部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注重结合,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来抓,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大力整治村容村貌。自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来,***村党支部认真领会上级的各项指示精神,深刻体会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要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舒畅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主题实践活动。经过认真研究,村两委决定投资700多万元,在村大街两侧改建商品房9600多平方米,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发展小城镇建设。刚开始,有10多户村民不愿拆迁,严重耽误了规划的进程,村两委先后召开20多次会议,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经过30多次耐心细致的做工作,终于做通了不愿拆迁村民的工作,涉及拆迁面积2300多平方米,把原来破旧的小平房改建为高楼商厦,这样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活跃了小城镇市场,还增加了村民和集体的经济收入。截至到目前,该村50多栋商品房已全部售出。同时,村两委投资20万元,协调有关单位,把村北到村加油站700多米的泥路和从村小学校到园艺场3500多米的`泥路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村两委还投资30多万元,为幼儿园建成了新教室,添置了娱乐游戏玩具等;投资了80多万元改建了全部小学的校舍,新盖了九间教室、添置了微机和多媒体教学设施。
为了给广大村民提供一个舒畅的环境,村两委设立了中心大街等6处垃圾堆放点,把全村划分5个卫生区,安排村干部负责管理,每月10号,村委会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对卫生不达标的区域限期整改,并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冬天下雪,村委会雇铲车推雪。大街由村委会每年拿出4000元,安排5人专职负责清除。村两委每年发给每户村民两袋面粉、两灌液化气。6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给面粉两袋、500斤取暖煤,每月发60元生活费。投资18万多万元改建了敬老院,派专人负责孤寡老人吃、穿、住、病等问题。村两委还出资160万元为50岁以上的村民办理终身养老保险,计划3―5年30岁以上的村民全部也给办理终身养老保险。
二是着眼长远,注重结合,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村委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每年计划改建楼房7000-10000平方米,预计可收入350万-800多万元,再加上每年葡萄基地交的地租和村民承包田、各企业交地租款等,村委会每年预计可收入500万-1000多万元。同时,村委会还计划把村委会东一排楼房卖掉,在村委会院西面盖上四层楼房,一二层作为商品楼房出售,三四层作为村委办公使用,把现在村委会办公的楼房作为老、中、青年人学习、娱乐场所;计划在邮电局西面建起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场,拉上电灯,加强广大村民精神文明建设。为了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使老年人晚年有一个幸福的生活环境,村委会计划3-5年内建上一所3000多平方米的老年公寓,只要是老年人把房子交给集体,就可以到老年公寓去住,老年公寓内设有娱乐场所,健身场所,村委会派专人护理。……
篇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材料
1.[调研报告]引导农村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思考[佚名][5月5日]引导农村民营企业参与宁波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思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决策,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领域的全面实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包括农村民营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种力量的广泛参与。在全国工商联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
2.[规则方案]信用社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佚名][205月5日][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力度,促进全县农民持续增加收入,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现就全县农村信用社改进支农服务、……
3.[理论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未知][年5月4日][14]
综观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我们发现有不少新提法、新概念。这些崭新的表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表述,格外引人注目。在新时期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首创的概念,曾经很多年前就有这个提法,在现阶段重提这个概念,更有其特殊的意义。[本网网文章-www.da……
4.[经验材料]发挥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创新作用[佚名][2008年4月29日][17]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在这一伟大工程中,县以上各级政府会在政策、项目建设、资金上予以帮扶,也可发挥协调指导的积极作用。而乡镇政府本级财力拮据,无力支持农村,政策上又没有决定权,从而导致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为此,乡镇政府至少可从四个方面力求创新。一、努力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政策信息的宣传渠道主要是电视传播、书报传播、会议传播。农民因其自身条件的局限,通过……
5.[理论学习]发挥青年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佚名][2008年4月29日][47]
突出抓好青年农民的培训和就业工作,促进农村青年的增收成才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说到底,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所以,必须将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作为团组织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大力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和农业产业化带头人等各方面的优秀农村青年人才。一是要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项目。二是要大力实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促进计划”。以“9 2”订……
6.[理论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新农村建设小议[佚名][2008年4月29日][58]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知”和“行”的统一。县委农办作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牵头部门,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是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和价值取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体来说,要在四个方面出新为荣。……
7.[调研报告]某乡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佚名][2008年4月28日][4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镇将如何依据实际,创造……
8.[调查报告]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调查报告[皓乐之][2008年4月28日][45]
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使我深深的感受到当前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统一思想、宣传发动、科学规划、点面结合、加大投入上下功夫。一、统一思想。一要充分认识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目标和要求是建设……
9.[计划规划]武装部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措施[风火连城][2008年4月27日][29]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现就我部参与、支持**镇宋楼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如下规划。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总部、军区的知识精神为指导,坚持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加快农村小康建设
步伐。二、参建目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10.[理论学习]以农民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佚名][2008年4月27日][45]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全体中国人民,包括8亿农民。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业的主人,从一定程度上说,农业、农村问题都是农民的问题。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一切为了农民,依靠农民,塑造农民。 为了农民,就是把不断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前,我们正在着力解决一系列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一是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点击查看更多新农村方面范文材料
篇6: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县**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情况汇报**村位于**镇南面的**河畔,距县城2.5公里。由**合并,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共有334户1448人,党员55人。耕地总面积1315.8亩(其中水田1156.8亩,土156亩),人均占有耕地0.91亩,人均纯收入为2360元,全村主要居住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和汉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村党支部紧紧抓住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有利契机,以“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构建文明和谐农村”为工作目标,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抓党建,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一是抓好优化班子结构、强化班子的整体功能,把村里热心于公益事业、有市场经济头脑、带头致富的能人推选到村领导岗位,使班子的整体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2岁,初中以上人,带并没有致富人;二是健全完善村六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了班子成员的工作行为,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制定《两委列席会议制度》、《学习制定》、《村干部值班制度》、《村组干部守则》、《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制度》、《村寨卫生公约》等制度;三是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班子的自身建设,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抓经济,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村“两委”班子充分利用**村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多种经济,增加收入。特别是合并行政村后,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资源整合的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早熟蔬菜的种植规模连成了片形成了面,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开展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从资金、技术、种苗等方面给予贫困户极大的帮扶,帮助带动群众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突出稳粮增产,强化科技兴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目前,全村从事种养殖业户,加工业户,运输户,建筑业户,从事加工、运输、建筑等服务行业的人员达350人,年收入共80万元;种植柑橘780亩、密柚亩、早桃180亩,农户种植年收入1500元以上。
3、夯基础,抓好文明村寨建设。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富裕型小康村建设目标,并结合“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抓好文明村寨的建设。以县委、县政府把**村列为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契机,先后投资20余万元,对全村的总体布局进行了规划和建设,完成了篮球场、花台式绿化带、休闲园亭、村寨道路硬化等,使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优美、洁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积极组织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使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制意识得到明显提高,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群众的.精神风貌大大改观,近五年来全村无刑事案件发生,无计划外超生现象,村民安居乐业。
在县委、县人政府及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近年来,村党支部始终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五个好”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新村创建活动,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党支部积极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经果林、早熟蔬菜等种植业和养殖业,组织群众外出务工,采取多种途径促进农民致富增收。被**州委、州政府授予“小康村”荣誉称号,20被**省爱卫办评为“省级卫生村寨”,被省妇联、省文明办联合命名为“**省美德在农家示范点”,荣获**州文明委授予的“-**州文明村寨”荣誉称号,被县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继续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利用本村有利条件,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进一步拓展农民致富路子,想方设法增加全村经济收入努力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领全村村民共同努力,用2-3年时间对部分老化的果树进行改良或更换,改栽以食用性和观赏性相结合的优良果树品种,配合**创建“生态旅游县”的目标,将**村建成集旅游观光、果品销售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园,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生活环境,使村民经济更富裕,生活更安康,把**村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共**镇**村支部委员会
篇7: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情况汇报材料
…村位于萝北县北部,乡政府所在地。东临黑龙江、北依小兴安岭余脉,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年活动积温2220℃―2320℃,作物生长期为120天左右,主要以种植大豆、玉米、小麦为主,适合发展畜牧业和旅游业。全村拥有耕地面积21615亩,常住户242户,人口744人,有23名党员,是太平沟乡最大的行政村,实现人均纯收入4380元,也是全乡经济发展最快的村。
今年以来,我村被纳入全省“百乡千村”工程和以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乡为契机,围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一年来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产发展方面
1、规划编制情况:在县建设局的协调和努力下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已制定完成了我村今后的发展规划。
2、主导产业培植情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经济兴村、项目强村、农业稳村”战略不松手,着力构建农村经济新格局,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今年重点培植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导产业,这两项产业占今年我村人均纯收入的.90%以上。
3、畜牧业发展情况:制定了中长期畜牧业发展规划,今年,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的乡畜牧综合服务站设在了我村,培育扶持业养殖户12户,畜牧业规范化饲养技术普及率达到90%,目前,全村生猪饲养量476,奶牛存栏77,黄牛饲养量71,羊饲养量180,成为全乡养殖业致富的领军队伍。
4、农业科技培训和推广情况:全村大豆采用松旋带状栽培技术种植的占全村播种大豆播种面积94%,增产可达100吨;开展春季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场次、参训人员达700人次,农业先进技术入户率达到97%以上。
二、基础设施方面
1、通村公路建设情况:**村为乡政府所在地,已全部实现硬化辅装。
2、村内路硬化铺装率达100%。
⑴全村主要街道全长11公里,按计划2.4公里的街内道路全部完成硬化。
⑵路肩整修达到100%。
3、自来水入户
今年**村自来水入户率计划完成100%。通过开展“一事一议”农民自筹5.3万元,实行建设招标,阶段施工。由于上级投入资金未到位及其它原因,今年没有完工,除打一眼机电井外,预计完成管网铺设。
4、村内有农资销售点3处,日用消费品销售服务点6处,营业面积均达到30平方米,而且都有正规的营业牌匾。
三、生活宽裕方面
1、初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以科技种田、机械耕种、收获为载体,全村农民人均增收入实现5100元,比去年增长16.4%。
2、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控制中小学生辍学率。
⑴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在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将村内一处400平方米的平房改建成卫生院,现已正式投入使用,满足全村及至全乡群众就医问题。
⑵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中学辍学率控制在了3%以内、小学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达到了标准。
3、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农村医疗救助。
⑴全村有170人参加了养老保险。
⑵五保户供养由分散供养改为集中供养,现在全部集中到县里。
4、农民新建住房情况:今年,全村共建砖房25户,面积2248平方米,住房砖瓦化率增长10.3%。
5、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县广播电视局为我村辅设了有线电视光纤,目前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了97%。
四、乡风文明方面
1、“学在农家、乐在农家”为载体,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活动,全村治保组织、调解组织和群防群治组织健全,防火防盗措施健全,农村土地等各类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和呈现下降趋势,村内具有较强的自我化解矛盾能力,治安状况良好,并获得“平安乡村”称号。20**村获得“市级文明村”称号。
2、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情况:**村现已建成文化活动室一处、体育活动场所一处,自文体体育活动场所建成后,村内经常组织村民进行文体活动,县文化馆也常送文化下乡,给**村送来知识和娱乐。
3、全村八星级以上文明户达到81户,占总户数的33%。
五、村容整洁方面
1、以“美在农家”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四清四改”活动。
⑴巷道全部达到了砂石化,路面平整且无积水,无垃圾、杂物和占道现象,路边有排水沟渠。
⑵农户改厕达到100%。
⑶柴草垛统一清理、统一规划,做到了外观整齐,不影响村容,不占道。
⑷畜禽实行圈养,农户庭院整洁。村内设有垃圾和积肥场,户设有垃圾坑,达到垃圾、畜禽粪便及时清运。
2、村“四旁”绿化情况:由于今年新农村建设项目比较多,计划推到明年结合自来水建设一并实施。
六、管理民主方面
1、村党组织已经被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
2、村务公开达到了100%,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全部健全,制度完整。
3、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组织机构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在农民发挥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新农村建设中形成的集体资产、项目及公益性设施管理情况
**村成立了健全的管理组织,健全了管理办法,有责权明析的管理办法。
篇8: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目录
一、规划依据
(一)基本情况
(二)经济状况(三)建设优势
二、基本思路
三、任务、目标和措施
(一)产业规划
1.畜牧业
2.种植业
3.劳务经济
4.项目开发
(二)村容村貌规划
1.街面建设
2.绿化美化
3.生活设施建设
(三)公共事业规划
1.教育规划
2.卫生规划
3.文化规划
4.福利规划
(四)民主政治建设
四、资金筹措
篇9: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
一、规划依据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村位于***东侧,与县城区相邻,东至**路34公里,北与**接壤;本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6―4.4度,土壤解冻期235天,无霜期153天,有效积温为2860℃,年平均降水量420毫米。
2、幅原面积:总幅原面积70961亩,其中耕地面积13084亩,牧业用地41798亩(其中草原2亩),林地3478亩,森林覆盖率11;宅基地面积706亩,道路面积525,荒山、荒水面积8319亩。
3、组织机构及人口状况:辖区3个自然屯,10个村民小组。党总支1个,党小组10个,党员56名。星级文明户350户,超星级文明户20户,全村共有农户856户,总人口3346人,劳动力1493人,其中:男782人,女711人,青壮年劳动力611人,从事农业生产人口437只,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284人。
4、人口素质结构及比例。小学文化1176人,占35,初中文化1874人,占56;高中文化200人,占6;大专文化100人,占3。
(二)经济状况
,全村实现农业总产值271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15.7万元,占总产值30;牧业产值1305.1万元,占总产值48;其它各业产值598.2万元,占总产值22。全村人均收入5127元。
(三)建设优势
一是地缘优势突出。***村大部分居民住在县城城郊结合部,环境优越,交通便力,**铁路、**公路穿村而过,电力通讯发达,城镇自来水、有线电视接近村屯。文化娱乐与城区互相衔接,**社区就在本村范围内,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规范。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完善,县第二小学、第四小学、第四中学设在本村区域内。**火车站前娱乐广场、**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室是农民文化活动的主阵地;有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所、铁路卫生所3处。二是主导产业基础好。奶牛养殖与蔬菜种植已成为促进村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几年来,建成牧业小区4个,青贮窖23个1950立方米,伊利榨乳站3个,年产商品奶3000吨,畜牧繁育、防疫综合服务体系健全。“四三”型温室7栋,蔬菜大棚总面积23000平方米。响誉国内的乳制品企业伊利公司和县奶牛公寓在村行政区域内,同时有草业公司、青贮公司和大牲畜交易市场等多家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基本思路
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奶牛提质增效工程,坚持多元牧业并举,打造精品牧业;利用城郊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扩大棚室蔬菜面积,创建蔬菜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村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任务、目标和措施
(一)产业规划
20,农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991.1万元,比2008年增长10,20达到437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0元,比2008年增长10;年达到人均收入6500以上。
1.畜牧业(2008―2010年完成)
任务目标:2008年,全村奶牛存栏要达2024头,比2008年增长15;鲜奶产量4800吨,比2008年增长15;大鹅饲养量达2.6万只;狐貉、獭兔等经济动物养殖要达4.5万只,畜牧业产值要实现240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到2010年,全村奶牛存栏3540头、大鹅饲养量4.5万只,狐貉、獭兔饲养量7万只,鲜奶产量10100吨,实现牧业产值3872万元,占总产值65以上。
措施:一是通过调动群众养奶牛积极性、招商、争取资金购进、辅助产业靠拢主导产业、转移劳动力创收购买等手段增加奶牛数量。二是坚持质主量从,发展精品,走好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畜牧业发展之路。奶牛要注重良种化率、规范化水平、单产“三个提高”,大力推进提质增效工程。三是扶持贫困户,落实发展项目,帮助争取贷款,培育1000只以上大鹅养殖户4户,种鹅孵化大户1户,狐貉养殖典型户25户,獭兔典型户6户。四是采取政策扶持、典型引导、技术服务等措施,积极扩大饲草饲料种植面积,适应现代牧业发展要求。五是继续深化“服务也是产业”的思想,采取法人制、会员制、合同制的形式,组建各
类经纪人协会,大力培育发展饲草经销、奶牛贩运、鹅雏孵化、大鹅、狐貉销售、防风种植等经纪人群体,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支撑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种植业(2008―2010年完成)
任务目标:2008年,完成抗旱保收田建设任务4485亩;完成1个农机合作社建设任务;粮、经、饲比例达到2:3.8:4.2;主要粮食作物亩产500公斤,经济作物亩收入510元;特色经济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35。2010年,粮、经、饲比例达到1.8:4:4.2;主要粮食作物亩产600公斤,经济作物亩收入620元;绿特色作物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0;建成3个农机合作社,机械化程度达到8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100亩,抗旱保收田占耕地总面积85,实现种植业产值1445.1万元,占总收入的33。
措施:一是依托城郊优势,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把传统产业打造成为加快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特别是在绿色特色种植上下功夫。二是完成绿色有机蔬菜种植面积2600亩,规划改造节能温室10栋;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5。三是通过争取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争取贷款、农民自筹等多种途径,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增加大型农机具的保有量和配套率。四是按照“保农保牧”原则,以推广节水灌溉为突破口,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计划打抗旱大井105眼,小井60眼。五是因地制宜,整合资源,采取集中连片的'基地化发展模式,完善一批特色种植小区,形成村域特色种植业格局,使有限的耕地发挥最大的效益。
3、劳务经济(2008―2010年完成)
任务目标:“十一五”期末,全村青壮年劳动力75以上得到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劳动力720人,实现务工收入360万元;2008年,培训劳动力6次达到500人,转移劳动力500人,实现务工收入260万元。
措施:一是采取基本素质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与普遍的劳动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用人单位为主体,把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转移就业渠道。三是大力扶持各类中介组织建设,重点组织建立牲畜交易、粮食贩运、技术服务、订单农业等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4、项目开发(2008―2010年完成)
2010年贫困人口下降到3以下,2008年贫困人口下降到8以下。2008年建成年产15吨蔬菜净菜包装企业,项目资金由农村蔬菜合作组织筹措,项目责任人:***。2008年落实省土地复垦项目资金200万元,完成奶牛广场东侧盐碱化区域复垦面积1300亩,具备耕种条件对外进行发包,项目责任人***。2008年在八公里屯西侧规划70000平方米的新村一处,五年内计划建设50栋高标准、节能、环保生活住宅小区。2008年计划建设10栋,资金由包扶单位、社会各界与农民自筹共计150万元,项目责任人***。2008年村集体自筹24万元,建一栋400平方米办公室,项目责任人***。2008年争取县能源办项目资金3万元,完成10栋节能温室沼气池建设任务,项目负责人***。
(二)村容村貌规划
1.街面建设
2008年,申请地方道路及包扶单位资金50万元,硬化村屯路4800米,其中:***屯1600米、***屯3200米,2010年村内主干道全部达到硬化标准;初步形成北街基设柴草堆放点四处;八公里设柴草堆放点四处;2010年全村堆放点全部达到规划要求。改造、新建环保节能住宅达到8,2010年达到30以上,2010年砖瓦化率达到60以上;在八公里屯西侧规划70000平方米的新村一处,五年内计划建设50栋高标准、节能、环保生活住宅小区,2008年计划建设10栋,资金由包扶单位、社会各界与农民自筹共计150万元。
2.绿化美化
2008年,造林面积35亩,绿化植树5800株,绿化道路总长4800米,其中:北街基巷道绿化株,绿化道路1600延长米;八公里3800株,绿化道路3200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2以上,2010年达到30%以上;完成沼气池10处,2010年达到50处。
3.生活设施建设
2008年争取县水务局及包扶单位落实安全饮水项目,总投资55万元,完成***屯82户自来水安装任务和**屯两眼人畜饮水井项目,实现自来水入户率到50,责任人***,2010年安全饮用水入户率达100%;2008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0以上,2010年有线入户率达到90以上;2008年村集体自筹24万元,建400平方米村办公室一栋。
(三)公共事业规划
1.教育规划
“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接受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达到50;2008年,小学、中学生流失率控制在0.3‰和3以下;主要抓好学龄前儿童入学、中学生辍学等问题。
2.卫生规划
一是建立新型村级合作医疗服务制度,切实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把村卫生所办成农民看病的第一诊所,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补贴,人人都健康的人文环境。2008年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0,2010年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二是强化农村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奖励制度,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户进行奖励,给予一定福利待遇,带动全村计划生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3.文化规划
到2008年,做到每两月放一次电影;建立村文化室一处,丰富农民文化生活。2008年,达到平安村要求,成为省级文明村标兵。
4.福利规划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贫困、弱智、病残群体及灾情社会救助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有劳动能力的人(户)帮助他(她)们找增收门路,解决生活困境;每年在集体收入中拿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救助金,使他(她)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保障。
(四)民主政治建设
任务目标:村两委班子整体形成合力;健全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党务、政务、财务”及时公开;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减少民事纠纷和治安案件,达到县级安全村标准;以“星级”文明户为载体,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争创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008―2010年完成)
措施:一是两委班子成员经常沟通思想,研究事务,做到分工不分家,形成强有力的整体合力。二是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发展能力和化解矛盾能力,增强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三是积极把种田大户、致富能人、养殖能手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四是结合“五五”普法活动,开展以创建“平安村”为主的普法教育活动,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基层干部、党员运用法律手段妥善处理农村基层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五是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坚决执行“一事一议”和大事决策制度,做到村务、政务、财务公开,把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交给农民。(2008―2010年完成)
四、资金筹措
本规划需资金998.4万元。其中发展产业需要380万元,整治村容需要504.2万元,建设公共事业114.2万元,不可预见费30万元。
资金来源:
1.激发调动群众积极性投入388.5万元。
2.争取立项360.9万元。
3.争取帮扶单位支持200万元。
4.盘活村集体资产24万元。
5.村集体投入25万元。
篇10: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镇党委、政府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高标准地制定了伍峪坪村建设长期和近期总体规划。为了了解掌握伍峪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力于近日对伍峪坪村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通过现场察看、与村组干部座谈和深入农户走访等形式扎实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伍峪坪村座落在鄂陕交界,上津古城北麓的“三叉”地带,上湖路、郧漫路、上槐路穿境而过,因其区位独特,商贸发展迅速,民营工业不断崛起,新农村建设基础雄厚,成为上津镇的“副中心”,被湖北省列为新农村建设1000个示范村行列。全村总人口3234人,796户,12个自然组,版土面积29.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496亩,全村总收入1.2千万元,人均纯收入2500元。
二、发展现状:
根据上津镇“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伍峪坪村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该村迅速掀起建设热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居民生活区上等级形成规模。04至按村庄规划,在郧漫路和三叉路口集中迁移80户,统一规划建房,一律明清仿古,砖木混凝土结构三层。
二是农村基础建设发展迅速,基本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讯、通电视”等“五通”。组级公路拓宽,维修杨家坡――矛盾沟15公里;新修干沟一组4公里,玉皇滩天沟洞河西路2.5公里;八里堰渠道维修投资42000元,新做堰头,渠道水泥加固800米;人畜饮水工程,因皂素厂污染,政府拨款32000元新解决200户吃水问题;全村农网改造现在已基本实现电力全村通;电讯铺盖率达50%左右,有线电视已达60%左右。
三是工业园区迅速崛起,带动地方经济飞速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三大战略的`实施,区域内玉皇滩电站亿万元工程上马,红卫堤延伸工程开始,金钱河大桥开建,集镇中心区饱和向北开发,使伍峪坪村迎来建设发展的高潮。村委会一班人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扩大招商引资,动员村民进厂打工。随着中天、百科、山东、宏盛四个皂素厂落户,陈家荣砖场、十漫高速砂料场、黄龙湾石料场不断兴起,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每年有效输入当地富裕劳动力1000多人,同时工业园区建设也为商贸经济带来滚滚财源。
四是石咀子集贸市场初步成形。伍峪坪村的三叉路口位于金钱河与伍峪河的冲击扇区,地势开阔,用水方便,郧漫路、上湖路、上槐路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且紧联集镇,是古镇未来发展的拓展区,随着红卫堤延伸工程启动,80户居民聚集落户,三叉路口饭庄、旅社、商店、建材、家电、汽车维修等50多家个体经商户镶嵌周围,一个集地域商品展销和土特产展销的鄂陕边界边贸市场初步成形。
五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转移致富能力不断增强。伍峪坪村人多地少(耕地面积人均不足5分),村委决心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带领群众转移致富:在沙盘――王家湾公路沿线建蔬菜基地100亩,充实集贸市场;在渡口背后杨家坡,退耕还林100亩,发展山羊500多只,利用王家湾和伍峪坪充足阳光和水源发展水稻,香料烟、黄姜等产业;利用郧漫路散居户发展庭院、果园经济……
三、存在问题:
一是饮水问题:由于工业污染,水管老化,有些地点无水源,70%农户饮水问题仍未解决。如:1组、3组、4组、5组、6组、7组、10组水源欠缺,1组、2组、3组、4组水质污染,解决办是:新铺管道,净化水质。
二是用电问题:虽然全村电线已通,但有些组电力电压达不到标准,无法使用。如1、10、11组有线电视也不能开通,解决办法是:增加变压器台区,铺架高压线路。
三是环境污染、卫生垃圾问题:三叉路口、集贸市场、镇中、新农村是人口聚集地带,无公厕和垃圾箱,大量垃圾无处堆放,加之工厂较多,污染严重。
四是主干道硬化、绿化和路灯问题:大桥至新农村尚未硬化、绿化,没有安装路灯,三叉路口至王家湾、石咀子至道班也需要绿化,民房“三化一通”还未达标。
五是农业生产发展不平衡,产业调整无项目。该村土地少(人平不足5分)水田无法灌溉,原八里堰老渠几乎毁了,致使伍峪坪大片良田荒芜。
六是村活动中心建设迟缓,无村房,文化设施较落后,卫生所急需扩建。
四、发展建议:
1、广泛吸引外资,发展民营企业,在砖厂以东建千亩工业园开发区。
2、迁建加油站,在原址建交通大转盘,使三叉路口真正成为上津的交通枢纽;延伸红卫堤至伍峪坪河口两岸,建河堤桥、崖湾桥,拓宽伍峪坪大桥,使三叉路成为南北畅通的“三道桥”。
3、加速集贸市场建设工程,凭借毗邻上津镇、漫川镇、槐树乡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服务、菜市等产业。
4、以沙盘至王家湾蔬菜基地为龙头,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大棚菜基地100亩,退耕还林500亩养羊1000头,养猪1000头,果园100亩,黄姜、香料烟1000亩。
5、增加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十个一”工程:①建一个村级文化活动室(村房);②建两个公厕,三个垃圾场,5--10个垃圾箱;③硬化、绿化、路灯化三叉路口至小学,至道班,至王家湾三条主干道;④建好一个工业园区;⑤建好一个商贸市场;⑥在玉皇滩建一个生态游乐园;⑦恢复加固“八里堰”堤灌工程;⑧建一个小型蔬菜生产基地;⑨增设两个变压器区台,,整改高压线路;⑩继续迁居边远散住农户到三叉路口和郧漫路一线,实现人口集中,房屋整洁,达到“三化一通”要求。
总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上津镇党委、政府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布局,功能分类,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的原则,紧密结合伍峪坪村区位优势,充分尊重广大村民的首创精神,立志把上津的北大门――伍峪坪村,建成一个村社合一的新农村示范村,鄂陕边界边贸形象口子村,民营工业园区村,乡镇企业聚集地,地域产品展销的“窗口村”,从而实现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向城镇化、现代化大战略。
[1]
篇11:村党总支、村委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我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全体党员和广大村民共同支持和配合下,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为工作路径;以“三清三改”为切入点,抓点示范、连线扩面、整体推进的思路;以村组干道的硬化、村庄美化、绿化、改水、改厕、规划新区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中央20字方针和市委“五新一好”的要求,带领和团结全村村民,大力实施年初确定的各项实事工程,不断强化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三项建设,使我村村级集体经济和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增强合力,是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
按照镇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工作的部署,在此我村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把新农村建设当作一项中心工作来抓。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党总支的核心领导作用、村民代表的支撑作用、村干部的服务作用和村级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巩固和发展门面房和厂房出租。拉动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村级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村级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
二、深入调查,摸清村情,制定计划,是我村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
我们着眼于农村生产力的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新提高、社会文明进步的新风尚、生态环境友好的新面貌、依法民主管理的新体系等方面的内容,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总体要求,围绕农村“产业园区化、居民社区化、生产规模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基本思路。根据本村实情,制定了以下工作目标和措施:
1、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首先是加强班子建设,结合农村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20字方针和市委“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深入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双带致富”和党员“十带头”活动,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理事会运作机制,提高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的素质。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普遍掌握1―2门致富技术,重视农村无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并按l:1的要求配备村级后备干部。
2、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面向市场,立足实际,用产业化的思路经营农业,用市场化的思维调整种养结构,用科学化的手段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重点抓好种养殖、个体经营三大产业建设,实现全村,做大做强富民产业,确保农民增收。
3、全面推进社区文明新村建设,加大对村级基础设施的建设。年底力争争创省级卫生村达标。
4、进一步加快农民知识化工程。针对农民文化偏低、技术单一的问题,借助依托远程教育这一平台,全方位地举办各类农业技术、科普培训班,今年完成500人次的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全村农民的知识水平。
三、筹集资金,抓好落实是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着力点
新农村建设工作内容多、标准高,需要投入的精力和财力很大,为确保新农村建设进度和质量,我村党总支、村委会正确面对新形势,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用各种方式充分利用好地理的优势,巩固和发展门面房和厂房出租。积极改造破旧厂房,目前拥有门面房和厂房出租共370多间,纯收入达200多万元,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总结
在这基础上,加强全村实事工程建设步伐,积极为村民办实事,今年投入156万元用于全村实事工程。其中用于村道维修27万元,完成道路硬化1万平方米;用于创建卫生村投入76万元;取缔露天粪缸270只、新建24座大小公厕、新增修建垃圾箱226只;用于安置拆迁小区三通投入53万元;32户拆迁户到明年6月底,将全部拆除安置到小区。届时,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农村小区展现在永和村内。四、构建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是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中心点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一年来,注重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工作政策,认真妥善调处农村因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全村社会稳定。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各项工作;
1、面对矛盾纠纷增多,治安问题增多,安全隐患增多现象,首先加强治安防范、强化队伍建设,发挥治保调解组织和群防群治的作用,加强日常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提高调解水平,提高调解队伍素质,提高调解工作效率,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消灭在萌芽中;其次,我村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对村级联防队力量建设,四月份,调整充实联防队伍,我村现有专兼职联防工作人员7人,每天晚上安排义务巡逻在全村各居住区周围轮流开展巡逻,确保一方平安。
2、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针对本村外来流动人口多,积极完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服务运行机制,积极配合派出所开展每周不少于一晚的清查工作,严格流动人口登记发证制度和长效管理制度,今年来,我村集体或村民出租房屋无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
3、深入开展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村民的法制意识大大提高,法律法制知识增强,逐步形成使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财产权益。全年无重大闹事出现,能够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使本村辖区内未发现刑事案件。
4、实施八大保障制度,对失地农民和无收入无保障人员完善了农保、土保养老保险、低保等制度,做到人人有保障。完善了农村的大额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村覆盖率达100%。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一年的实践,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二是“四化”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相对较快,社会和谐化建设初见成效,住房新型化建设由于受土地政策和资金的制约,发展相对较慢,规划实施中部分村民要求建房难以启动。三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四是村级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困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六、明年工作打算
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我们决心在20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在上级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本村的具体实际,加强干部队伍的领导,取长补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结合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把新农村建设与平安村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2、扎实抓好“三个工程”,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以集体经济为支撑,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加快“四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3、要切实发挥好“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社区)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4、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我村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镇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篇1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积极投身到学习领会“八荣八耻”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投身到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节约型社会主义建设中,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此背景下我对自己家乡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式及内容
我根据面对面的问答方式进行调查,也通过网络查询了相关资料。
1、个人一般情况,如:年龄、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人口数;
2、家庭财政收支方面,如:家庭的年收入、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每年的食品支出、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
3、家庭设施方面,如:家里是否有电视;
4、村民对当地政府情况的相关反映,如:对村干部的满意度、村里选举是否民主、村里的党员能否代表农民的利益、反映农民的意见、村里的党员在实际行动中是否起带头作用、村里的村务收支状况是否公开;
5、村民参加的活动方面,如:村民是否加入了医疗保险、每年有机会参加科技人员或者相关专家的指导次数、村里有没有活动中心、每年参加村里举办活动的次数;
6、村民对政府开办活动的满意度及评价,如:村民对当地政府在农民增收上做出的努力的评价、对村级公路况满意度。
7、当地的教育状况
三、反馈的一些结论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1、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55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
2、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当我还在读高一的时候,听家人说会修水泥路,那时候可让我高兴坏了!终于可以摆脱泥巴路了,天晴时漫天尘土,下雨时泥泞不堪,而且经常是坑坑洼洼的,当我踏在新铺的水泥路上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修路的钱有一部分需要农民出钱,但却没有一户没交的,这足以说明农民对修公路的渴望!我们不是天天说在嘴上吗?要致富先修路吗!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3、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但是,至少在我们村,我好象没看见过什么发展农业生产的相关书籍,也没有看见过村里请过哪位技术人员来我们村指导农业生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能没有教育呢?没有书籍就会缺少知识,农民的素质的提高就会受到阻碍,有了现代化的新农村怎么能没有具有素质较高的现代化村民呢?在农村也没有什么文化活动,最多是舞一下龙。
4、新农村的建设还存在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青少年太少,他们都跑到外面去打工,所以村里平时是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由于缺少青壮年,所以有不少土地被荒废了,不少田都只种一季晚稻,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
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年轻人就得在家种田,在外面然够找到好的谋生之路自然是好事,毕竟在外面的机会多点。多留一点时间和家人呆在一起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也是判定是否是合格新农村的一个方面。所以,在外的人儿记得多给家里打个电话,有机会就回家看看。同时如何使这些主力军回乡是政府所要努力的方向,毕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在年轻人的肩上。
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夯实基层组织,奠定农村发展的组织保证
(1)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
(2)加强一般党员教育。在党员教育中,一是在党员中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活动,并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二是实行党员责任区负责制,给每个党员划定一个责任区,明确党员在责任区的职责;三是建立党员帮扶制度。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村经济壮大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才具有现实条件。农业生产发展,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路建设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整治;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市场需求,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型无公害农产品为特色,优化品种品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引导、科技带动等措施,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生活宽裕。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四是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篇1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汇报
**村位于**镇西南方向,毗邻**风景区,现有6个村民小组,816户,2453人,6个党小组,党员89名。版土面积7800亩。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993万元,人均收入2540元。该村文化底蕴丰厚,有祖辈传下来的建东花鼓舞和花鼓戏,并组建了群众喜爱的舞狮队和管乐队,称得上是民间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花鼓之乡。近三年来,村两委班子以实现“多经发展基地化、退耕还林绿色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村庄整洁城镇化、民主管理制度化、群众文艺特色化”为目标,团结带领全村人民,克难奋进,努力拼搏,硬化村级道路3公里,高标准建设多经园500亩(其中柑桔300亩,茶叶200亩),累计化债87万元,建房54户、砖混结构住房达60%,逐步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小康村庄建设四大突破,多次被省、市、县授予“安全文明示范村”、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先进单位、“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抓法
自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开展以来,建东村抓住活动契机,紧紧围绕“创五好、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主题,结合届期目标,以班子建设为核心,以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小康村庄建设、和谐农村社会建设,精心规划,扎实推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强龙头,围绕“五好”创建,增强班子实力
建东村现有两委班子4人,平均年龄43岁,高中文化程度4人,女同志1人。近年来,建东村以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为载体,在班子建设、制度规范、民主自治上做足了文章。
一是抓班子,提升自身素质。近年来,建东村始终以强化班子自身建设为首任,狠抓班子日常学习教育,加强两委班子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与理解,并坚持日学习、周总结,提升班子整体政治素养。特别是在当前开展的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村两委班子积极投身学习,并做到“四带头”,即带头以一名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集中学习、带头自学、带头讲课或做形势报告、带头参加学习心得交流,不仅在深入学习中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理论素质,同时也为广大参学对象树起了一面标杆,发挥了良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二是抓制度,规范干部行为。建东村在村干部管理中,以规范制度为抓手,通过建立并认真执行党支部议事规则、党内监督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村务、财务”双公开制度及村民议事恳谈会制度等,增强了村务公开的透明度,融洽了干群关系,营造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是抓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党员队伍是整个支部建设的支撑和落脚点。建东村在积极抓好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重点以“双建双带双培”工程为平台,培育党员不同类型的“双带”标兵10名,其中:经济能人2人(刘华、谭金凤)、勤劳致富标兵8人(金开树、付德超、付德刚、付瑞华、付承义、陈士喜、付永家、高德银)。同时,积极为支部输送新鲜血液,每年培养积极分子2名,发展党员1名。通过开展创“五好”基层党员组织活动,班子建设明显增强,工作机制逐渐规范,发展业绩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二)夯基础,围绕多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经济繁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素。建东村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力足“实、高、带”三个字,落实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增强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
一是规划立足于实。该村在产业发展规划上,本着“农民自愿、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规划到实施,坚持区域联片、品种统一,围绕“多经发展基地化,退耕还林绿色化”的总体发展思路,对全村产业发展进行了区域规划,构建了“山上退耕还林、半山多经发展、坝田基地建设”的整体布局。截止20底,基本实现无粮村,初步形成了“柑橘、茶叶、板栗、蔬菜”四大产业为主导的农业发展格局。
二是质量立足于高。建东村在产业发展上,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多经产量与质量。目前发展柑桔园700亩、茶园370亩、板栗350亩、蔬菜基地600亩,四大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2%,在前三年基础上上升了15%。同时,该村发展年出栏牲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2家,每年可为村提供集体收入2万元。
三是发展立足于带。在发展的过程中,该村坚持党员带头、村组干部带头、村民代表带头,建立党员多经管理示范基地,树立党员标兵形象,通过示范带动,促进农民谋发展、创收入、得实惠。在未来的三年中,该村两委班子将继续以“任期一届、制富一方”为已任,狠抓多经发展,形成规模效益,力争实现人均纯收入递增200元的目标。
(三)展新貌,围绕村庄建设,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建东村以小康村庄建设为轴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生态环境、村民活动阵地、家庭卫生保洁等,促进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要致富、先修路。该村始终把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村级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近年来新修村庄道路2公里,硬化村庄道路3公里,大力改善了交通环境,村里的老百姓都不禁感叹到:“没想到我们还能走上水泥路”。
二是全面推进“五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广播电视。为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目前该村建起两个供水站,全村70%的村民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同时,该村大力实施“三改一推”工程(“三改”即改厕、改栏、改灶;“一推”即推行发展沼气灶),截止目前,全村已实行“三改一推”达30%,建沼气池390口,占全村总户的52%。该村通信、电器、住房条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村农民有“小洋楼”450栋、手机、程控电话500余部、有线电视650余户、摩托车150余辆、家用车及客运车辆60余辆、钢磨40余台、洗衣机50余台、电冰箱70余台、空调20余台。
三是制定发展蓝图。在未来的三年里,该村将以“坚持两线两点,突出特色”为发展思路(即村级道路两条主线和半山两个居民点为主的规划格局),做到抓道路硬化,力争本届期内完成组组通水泥路的目标;抓村庄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力争新农村村庄建设有特色;抓环境卫生的治理,着力整治“五乱”,即柴草乱放、垃圾乱堆、粪便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养,创建党员划片创卫示范岗,开展区域卫生评比活动,推动小康村庄快速发展。
(四)创和谐,围绕社会发展,树立文明新风
建东村在发展中,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为目标,积极推行“民风”工程、“阳光”工程、“帮扶工程”,村风、民风明显好转,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已逐步形成。
一是实施“民风”工程,营造和谐氛围。三年来,通过建东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积极推行“民风”工程,该村逐步实现了“四无”目标:即:无重大刑事案件、无越级上访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计划外生育。该村充分整合建东花鼓这一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积极参与镇“科技、文化、法律”三下乡活动、节日文艺调演,组织“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比、组建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民间文艺活动氛围得到提升,村民学文化、学科技的风气逐渐形成,构建了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二是实施“阳光”工程,密切干群关系。为强化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建东村积极推行“阳光议政”,制定了关于民主议事恳谈会制度、内容、参加对象、程序、纪律、落实制度等六项制度,并规范了民主议事恳谈会配套设施,建立了民主议事恳谈会“一室三栏一牌”,即民主议事恳谈会议室;会前公示栏、内容公布栏、督办落实栏;成果展示牌,使村级民主议事恳谈会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在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该村坚持按照“学、述、评、议、审、定”的程序,做到大事议、小事提,达到村干部与村民群众直接对话,村群关系、干群关系明显好转,村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同时,该村坚持“村务、财务”双公开,建立健全了村民理财小组,完善工作职责,实现了阳光理财。
三是实施“帮扶工程”,实现共同发展。实施“帮扶工程”是积极推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建东村党支部在当前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对60岁以上困难老党员进行了摸查排队(26人),并建立了台帐。通过制定专人联系制度、定期走访制度、节日慰问制度,实行党员“一帮一”帮扶机制,为农村老党员送去了温暖。在这次教育活动中,该村共帮扶困难户、特困户12户,落实帮扶资金621元,同时投入资金1万元,解决了全村35户80人的吃水难问题。
二、今后的规划及建议
(一)拟定三年届期目标:一是在组织建设上,党支部建设三年争创市级“五好”基层党组织;二是在经济发展上,狠抓五大产业,人均纯收入递增200元;三是在社会建设上,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三年力争村庄道路硬化到组,农民住房砖混结构达80%的户,农民自来水和卫生饮水达95%;四是努力构建经济发展、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建东。
(二)建议: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更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投入,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提升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氛围。
建东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也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不足,比如农民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扶持农业资金不足、农业产业化规模偏小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励精图治谋发展,小康路上展鸿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建东而不懈奋斗!
篇1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村地处镇东北部,市级公路穿境而过,镇级道路四面贯通,交通便捷。村域面积2.14平方公里,总户数1682户,常住人口4368人,全村耕地面积2562.59亩,有12个村民小组,59家个私企业。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62元,集体可用资金达到181万元。曾荣获**市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市文明村等称号,2005年被列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下面,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镇里也及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并在镇**届人大**次会议上讨论通过,我们**村根据上级精神及镇规划要求,扎实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基础,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我村积极探索实现经济增长的新路子,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实施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根据我村有近70%的劳动力已转移到二、三产业的特点,及时确定思路,根据自愿、有偿、集中的原则依法进行合理流转,并通过招标方式向种植大户集中,近两年共流转土地近400亩。二是扶持企业发展。及时掌握企业发展状况,做好参谋工作,想方设法为企业解决技术、场地、信息、人才及资金方面的`难题,激发企业的创业激情,2005年全村实现工业产值11850万元。同时,利用集体土地、三产用房、企业用房出租和集贸市场收益以及村企合作开发、盘活存量土地等方式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二)聚合力,创建和谐农村新社区
广泛宣传动员,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结合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省级小康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利用宣传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采用广播讲座、会议动员等方式,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卫生保健知识等多方面的教育宣传活动,营造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倡导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努力把全村人民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把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发掘出来,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村民利益。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90%。全面实行了土地被征用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以村落文化宫为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人口学校、业余党校、农民学校、法制学校有序开展;护村队员昼夜巡逻,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三)树形象,打造绿色生态新农村
制定完善规划,加快旧村改造。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总框架下,编制了**村旧村改造规划,充分利用市镇两级旧村改造和村庄整理政策,加快推进步伐,到目前,自然村中的零星、杂、乱、脏房进行了基本梳理,已拆除旧房97幢、263间,占地面积4平方米,并及时进行有效复耕。新区建房做到三统一,现有新区住户109户,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形成整齐划一美观的新景观。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先后实施了村主干道路硬化工程,到目前为止全村主要道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村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实施了村主干河道疏浚、砌坎工程;建成村落文化宫及健身场,2005年又新建沿江休闲带。仅去年一年基础建设资金投入达400万元。
推进庭院整治,争创绿色村庄。坚持把庭院整治和绿色村庄创建有机结合,形成了“以庭院整治带动绿化建设,以绿化建设促进庭院整治,齐抓互动、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到去年底村民共投工投劳4000个,村投入资金达120万元,整治效果十分明显,全村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全村绿化面积达到12.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6.3%。同时消灭了露天粪缸和简易户厕,落实了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环境整治成果不断得到巩固拓展,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观。
(四)抓重点,构建村务管理新格局
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只有村级组织的核心作用发挥好的,农村一切工作才能纲举目张。我们重点抓好以村党总支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组织班子成员参加岗位培训、科技知识,法制培训和学历培训等,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加强了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健全了工作网络,形成以村党总支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为主体、老年协会、计生协会和群团组织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
加强村级民主管理。村级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复杂,要实现有效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我村及时制订和完善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等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了党内民主建设工程,实行了村务公开和重大事项决策流程制度,严格履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的程序,民主政治体系逐步完善。同时,建立完善了村干部学习制度、廉政制度、财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我村各项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
篇1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xx镇地处省会郑州和古都开封之间,是县城的座落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区面积2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37个村民组,总人中10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人。 200x年以来,xx镇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城关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分别获得了“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信息化建设示范镇”三个国家级荣誉,镇党委是“省五好乡镇党委”。 理清发展思路,实现生产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200x年以来,我们从城关实际出发,在深入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强镇、三产富民”的总体经济发展思路。按照这一思路,通过大举招商引资,强力发展服务业,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农村城市化。使全镇逐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三产为主体、现代城郊型农业为增收的经济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符合城关实际、具有城关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全镇实现财政收入2540万元,同比增长25%,比净增150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79元, 同比增长23%, 比20增加2200元;8个村集体收入完成1300万元, 同比增长10%,比年净增500万元。全镇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连续位居郑州市30强乡镇第一位、省百强镇前列。 健全保障体系,实现生活宽裕 在加快经济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提高群众福利水平的同时,我们更加注意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切实促进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中投入40万元设立了城关镇大病医疗基金,建立了大病医疗制度,解决了农民看大病难的问题。投入30万元设立了老年人生活补助基金,在全镇营造了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投入40万元设立了农民就业和素质教育培训基金,对部分群众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群众就业能力、拓宽群众就业渠道。投入30万元,设立教育抚助基金,对贫困学生和考入本科以上学生进行救助或补助。投入20万元,为8个村和机关各办配备了电脑,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成立了镇信息服务中心,利用网络、以《信息快报》的形式,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建立了从就医、到养老、教育、就业一系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发展有方向、生活有保障、就业有渠道的良性互动。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作为享受各项保障体系的条件,进一步加强了社会管理,促进了乡风文明。 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 200x年以来,镇党委以“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为契机,在全镇开展了以“一村一条文明街、一街一个文明户、一户一件模范事、一家一个形象人”为内容的“四个一”精神文明上台阶活动。并抓住形象人这一核心,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四期形象人培训班,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形象人的整体素质。同时,广泛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和“夸媳妇、贺娘家”活动,在3月8日进行了统一表彰;以来,陆续投入500万元在8个村高标准建设了农民文化大院和多个街头娱乐场所,每天群众进行表演;在元宵节组织全镇农民文化艺术队上街演出,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年利用三个月时间,在全镇开展“十佳文明户、十形象人、十件模范事、十佳经纪人、十佳纳税大户、十佳基层干部”评选活动。对评选出来的十佳先进,利用年初经济工作会时间进行统一表彰,并进行及时宣传报道,使全镇形成了争当形象人、争做模范事的良好氛围。目前,全镇8个行政村有5个是市级文明村、城关镇是“全国文明镇”。 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 我们按照县城整体规划,切实推进老城区的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建设。200X年规划并建设了总投资达3.2亿元、可容纳住户2980户的“两寓五区”工程, 即在一个村建设农民公寓、在两个村建设农民标准化住宅小区。如今工程已基本结束, 并有600余户群众搬进新居, 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 优化了城关的投资环境。同时,投资3960万元建设了多座学校、医院;投资1800万元建设了26条道路, 绿化美化了38条街道, 亮化了50条道路,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对背街巷道和庭院卫生进行了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了“除四害”、“健康教育”和“街道卫生清理”活动,为辖区群众营造了一个更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了辖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了村容整洁。,城关镇获得了“全国重点镇”的荣誉,有三个村被命名为“河南省康居示范村”;同时,全镇有2个是省级卫生村、1个是市卫生村,几个城中村全部是省级卫生单位。 强化村务公开,实现管理民主 多年来,我们把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做为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城关实际,实行了“村帐民理镇管、组财民理村管、三书一单理财、五枚印章把关”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各村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对各村财务进行监督审查;镇审计办每月集体进行汇审入帐,并经常进行审计监督。20在坚持每月8日前的村务公开的同时,还通过摄像、输入微机,使村务公开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延伸了村务公开的时效性,开创了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工作新局面。篇1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我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我见
――抓中心打基础务关键求保证
县(区)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链上的基础一环。县(区)党委是党的地方基层组织,县(区)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事业的基础。如何把握大局、抢抓机遇,全面推进三大文明建设,打牢基层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我认为突出的有几点:一、提速发展,把招商引资作为中心之中心
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实际是发展不够,经济欠发达。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招商引资是必然选择的有效途径。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保持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的持久动力和持久激情,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解放思想,把招商引资融入经济建设的新理念。招商引资是现实所迫,大势所趋,希望所在。科学发展、统筹发展,一个重要问题是人才、资源、资金等要求有序规范流动。效益显现快慢直接表现在人民群众最终满意度。实践告诉我们,发展经济光靠自身积累太慢,招商引资是扩大投资的主渠道。加速经济发展,只有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拉动,才能在短时期内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尽快改变落后面貌。启动思想总开关,进一步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快慢,关键取决于招商引资工作的成败。
(二)突出位置,把招商引资贯穿到整个经济建设的始终。招商引资是经济建设的生命线和发展的第一要务,早招商、早发展,大招商、大发展,不招商、难发展。实施“全民招商”战略,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建设的“一号工程”来抓,依托资源、区位、交通等比较优势,突出农村产业开发、工业升级和城市功能品位提升等重点,抓好项目争取、投资引进,挂大靠强,实现经济建设大发展。总之,通过抓招商引资来牵动经济建设起步,以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建设良性运行,用招商引资来体现经济建设成果。
(三)整合优势,把招商引资落实到整个经济建设的细节。经济建设既有硬环境建设,又有软环境建设。切实把招引资纳入整个经济建设体系之中,要求我们以有限政府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做到“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紧紧围绕招商引资这个主题,从招商引资的接待、洽谈、签约、注册到项目落地,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地落实好,使客商引得来,留得住,长得大,实现招商引资的强大合力和强大声势。凡事必做于细、细节决定成效。知微见著、善抓小事。时刻注重可能对招商引资造成负面影响的细微环节,适时开展“万人评议机关”活动,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构筑承接外来投资的高位平台。
(四)加压驱动,把招商引资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关键。抓不抓招商引资、会不会招商引资,是衡量一个地方领导经济发展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实行招商引资“项目第一责任人”制度,切实把招商投资额、项目引进数等列入目标管理体系中心指标,制定出科学的考核奖惩办法,实施重奖重罚,进而调动广大干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多的精力、更扎实的'举措,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上规模、上水平。近两年来,XX区立足实际,以项目为载体,以民营经济为主攻方向,引资达20多亿元,新上两千万元以上项目19个,促进了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在基础薄弱情况下提速,20GDP达到6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今年元月至6月份又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8.7和29.4。
二、建和谐,要把维稳保安作为基础之基础
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没有社会大局的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
首先,打牢维稳保安的思想基础。“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邓小平说过“没有安定的环境,我们什么情况也干不成”。稳定的基础性重要作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削弱和忽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转型期和矛盾凸现期,我们要充分认识维稳保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治理;对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要靠前指挥,沉着应对,防止个别问题群体化、简单问题复杂化、经济问题政治化、局部问题扩大化,确保一方平安。
其次,优化维稳保安的组织基础。信访稳定问题多数发生在基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在基层。加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整合和健全乡镇、村组、社区等基层综合治理机构,切实筑牢维稳保安的“第一道防线”,让群众安居乐业。XX区正在实施“个十百千”工程就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从维稳保安组织基础做起,为打造“和谐XX”,开展的治安防范齐抓共管综治化、群专结合社会化、点线面结合网络化有益尝试。
三是创新维稳保安的机制基础。牢固树立“稳定工作无小事”的观念,借用阶层分析法和利益群体法,创建社会弱势群体的温暖机制、涉军特殊群体的帮教机制、维权群体的保护机制、越轨群体的处置机制。在坚持一手抓宣传教育,一手抓依法打击的同时,还要在完善综治、信访、安全生产等稳定方面的责任机制、预警机制、调处机
制和督导考评机制上有所作为。
四是实现维稳保安的物质基础。产生不稳定因素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快速发展是维稳保安的坚实物质基础。在加快发展中,我们要切实提高协调发展能力,更加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下大功夫抓好教育、就业、保障等工作;更加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各类各阶层人民群众,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其切身利益,用经济方法妥善处理和解决矛盾,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三、变作风,要把求真务实作为关键之关键
党的工作作风是整个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事业成败。转变工作作风的关键是求真务实。“求真”是承认客观存在,求规律、求真理,减少盲目性、主观性;“务实”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践,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首先,任务求真、目标务实是体现关键的切入点。要在做到吃透上情、摸清下情、通晓外情的基础上,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战略眼光审视发展、稳定、改革的任务和肩负的责任,量力而行,多做群众愿意的、迫切需要的事情,多做基础性、长远性的事情。工作目标要通过科学地测算,综合考虑过去和未来,提出发展定位和“跳起来摘桃子”的长期、近期目标,使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时代的节拍同频共振。近年来,XX区经过充分论证,确立了“再创新优势、融入大开发、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的发展定位,致力于建设“工业强区”“农业特区”“花园城区”和“文明新区”,这一务实的目标张扬了个性特质,彰显了XX实力魅力活力,极大鼓舞和激励了广大干部群众创业积极性。
其次,督查求真、效能务实是落实关键的着力点。公共行政具有管理与服务双重功能,既要有部署,又要既需要内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也需要外部监督的推动。在工作落实中,要以“求真”精神,寻找切实有效的督查方式、方法,把组织督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动真的、抓实的、来硬的,确保工作到位;同时,以“务实”的作风深入一线,明查暗访,及时发现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和效率低下的情况。对招商引资、信访稳定、计划生育等重点工作,实行月报季评,半年一小结,从而使各项工作的开展得以高效运转、落实到处。
其三,考核求真、政绩务实是实现关键的落脚点。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要以“求真”精神,认真总结已有的经验做法,进一步调整工作考核内容,改进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一套与之相符合的政绩的考核体系。用全面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群众观点来评价政绩,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进而在正确政绩观引导下,规范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行为,避免政绩考察的差异性,促进广大干部努力做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近年来,XX区“道路村村通”、“农村医疗保障”、“小城镇卫生饮水”“困难群众就业援助”等一系列惠民工程顺利实施,这些都是全区上下大力弘扬新时期XX“虎马牛郎”求真务实精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励精图治的结晶。
四、常为民,要把激活干部作为保证之保证
执政为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集中体现。完成为民大业,各级干部是决定因素和重要保证。常为民、乐为民,不仅要有“为民”的牢固思想,还要有“为民”的精神状态和过硬本领。
首先,观念先导,激活思想为民。要在继承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上,遵循三代领导核心的教导,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自觉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其次,言行一致,激活状态为民。针对那些工作中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干部,采取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到人,使其从惰性状态中解脱出来,察民之所虑,办民
之所需,扶贫济困,为民多办好事,常务实事。进一步完善调查研究、群众接待日、现场办公、“亲民热线”等制度,搭建密切干群关系的平台或互动空间,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做好各项工作得与失的标准。
其三,创新机制,激活潜能为民。大力推进以“活力”为核心内容的干部制度改革,拓宽选人识人用人渠道,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实现在更高的层次中引贤荐能,在更广的实践里考贤赛能,用更好的作风选贤任能,发挥各级干部聪明才智,“为民”建功立业。我们先后两次面向区内外招录40余名研究生、双学士、本科生进入公务员队伍,增添了干部队伍的新鲜血液,较好地改善了基层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同时对500多名干部进行上挂四大家机关学习、外派“两江”地区取经、调任信访岗位磨励和驻村锻炼,使一批干部综合素质快速提升,脱颖而出。我们还坚持看群众公认、看历史检验、看关键表现,坚持“四法”并举(即“三分之一”工作法、政绩累积法、民主评议法、奖惩兑现法),公开地选拔任用了两批科级干部,使“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得到全区上下普遍好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篇1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考
一、建设新农村要把“富民”摆在第一位
**市作为全国贫困县市,倍受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怀,我市农村还相当落后,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差距不小。因此,建设新农村要把“富民”摆在第一位。而“富民”的关键在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从**市现实情况看,要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抓住烟叶、茶叶、畜牧、林果、中药材、特色蔬菜等六类产业不放松,实践证明,它为农民增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比如芭蕉乡,茶叶已成为其主要经济支柱,茶叶产值占了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农民现金收入**%以上来源于茶叶。可以说,在这些乡镇的不少地方已经初显新农村的雏形。因此,各级各部门要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拓展“富民”渠道,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论证,颁布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中型企业到**来开发,实现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收入结构多元化。要大力发展项目农业、产业农业、高科技农业、多功能农业、外向型农业,注重标准化、组织化建设,努力实现由数量外延式调整向质量内涵式调整转变,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效益,向农业的'深度要收入,使农民过上宽裕殷实生活。
二、建设新农村要实施科教先行战略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经常听到“科教兴省”、“科教兴市”、“科教兴村”的提法,这表明许多地方已经认识到科教的重要性。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一个显著特点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因为新农村需要健康、文明、和谐、有序的农村生活;需要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的品德;需要不断提升农民的精神文明素养。如果不是坚持协调发展,不抓好科教这个战略问题,实现新农村的目标就要大打折扣。因此,建设新农村,需要抓好科教战略。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生事业、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没有高素质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年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些精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产业等技术能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和文化教育,加强法制教育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需要,是增强农民法制经济观念的需要。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不懂法律就难以参与经济活动,农民不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就会影响和滞缓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所以,在继续搞好各种普法教育的同时,完善行之有效的“治安中心户”制度,确保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要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持挖掘与发扬,我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方,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唐代诗人曾以“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的诗句描绘**清江的山水秀色,它又是一方革命红土地,是巴文化的发祥地。要争取在十年内使**市成为湖北旅游的亮点。
篇1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演讲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演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代表××乡××村向大会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的陈述。
我村为什么要申报建设新农村试点呢?我们有团结向上、与时俱进的两委班子,有五大优势,有强有力的措施,有明确的目标,能使××的生产更加发展、经济更加繁荣,村民的生活更加宽裕。
下面我先说五大优势:
1、村两委班子团结向上、与时俱进,凝聚力强,是一支特别能战斗、乐于奉献的队伍。××村党支部继承和发扬了革命优良传统,早在民主革命时期(1938年)就有里人程扶信在××石洞山建立了中共特别支部,从事地下工作,开展救亡活动,并在县抗日动员委员会的《民声报》上第一次发表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近年来,有时任安徽省省长的许仲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康正和,县委赵敏生书记李前智书记等许多领导亲临我村视察指导工作,充分肯定了××的发展思路,指出了××的发展目标,那就是走生态农家乐旅游的路子,把××融入龙川景区、障山大峡谷景区之中。××党支部多次被上级党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红旗党支部”,荣获省、市政府授予的“文明村”、“小康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被定为“国家级农科教结合致富示范村”.老年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的活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特色文化活跃。
2、文化旅游优势
我村是一个古老的文化村,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他有着1100多年的历史,公元9XX年建村,而且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徽商巨贾程序东在江苏南通等地拥有十八爿店铺,并于19XX年创办了思诚两等小学,开创了徽州现代教育的先河。××村文化昌盛,民风纯朴,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古民居、古建筑群基本保存完好,祠堂、牌坊、巷道,石板路随处可见,被誉为江南建筑三绝的'石、砖、木三雕文化,更是独领风骚。更有始建于唐朝的药公墓道,南北朝时皇帝钦封的“武官下马、文官下轿”的“百步钦街”,县现存科举坊中最早的“世肖坊”临街而立,还有建于明朝宏治年间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三进祠堂世忠祠和光启堂,有因沿登源河逆流而上经龙川、江南第一关到杭州的古徽杭驿道而形成的××老街,有老字号的广福堂药店、立成号、仁太和商店,还有和顺店、永茂店、豆腐店,有宗元特色的原产地的毛豆腐作坊,以及保存比较完整的名人故居,这些故居大多是徽派建筑的精品。还有舞龙舞狮、提灯会、花朝会、敬华佗,扮地戏等一系列民俗活动,为我们经营旅游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3、区位优势
××村地处县的东大门,距县城仅3公里,城郊经济优势明显,是龙川景区、障山大峡谷景区的门户,全村500余户,XX人口,进行试点,见效快,辐射范围广,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4、产业优势
五蜂园的蜂产品基地、兰州博雅公司的大花惠兰基地,都落户于××村,近期我村已与五蜂园公司达成了500亩枇杷种植项目,我们将依托五蜂园公司,通过努力打造×ד千亩生态枇杷园”,使之形成一个强势的观光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融为一体。
5、资源优势
我们有两大资源优势,一是水利资源优势,县最大的河流登源河流经我村达3公里,复垦提坝工程现已动工。水利资源十分丰富。二是蚕桑资源优势,我村现有桑园1000多亩,年产鲜茧1000担以上。今年又订了桑苗5万余株。我们将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丝业公司,巩固和扩大蚕桑生产,抓好“丰产桑园”建设,认真推广优质养蚕技术,提高蚕茧质量,打算以龟山脚、半中干、耿川约2平方公里的面积栽桑养蚕,使养蚕业成为农业收入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力争年产鲜茧突破5000担,产值600万元。打造蚕桑第一村。
接着再讲一讲我们的四大措施: 第一,调动广大村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广泛宣传,在我村营造一股建设自己家园的浓厚氛围。我们已经印发了致“全体村民的公开信”,村民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建设家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第二,我们将积极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多渠道,多形式地推动全民创业,激活民间资本投入到建设新农村中来。我村的停车场就是村民程扶淳融资的,现在正在施工中。我们将充分调动广大村民“一事一议”的积极性,保证议出结果,议出村民的干劲来。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依靠村民的辛勤劳动。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下,全面建设一个繁荣、发展的新××。
第三,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关于殡葬管理整治改革的号召,得到了全村广大村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超前拟定了我村在大洪坑口新建一处万穴规模的“青山陵园”,我村村民张希锦同志,已经自觉地把在华龙公路边的陵墓进行了迁移。这说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第四、我们要有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要用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我们将把农村经济合作社,发展成为集农、工、贸为一体的股份公司。通过公司的运作,来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来引导和带领村民闯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分担村民的风险,让村民得到实惠,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也使自身得到发展壮大,以实现自身“造血”功能的良性循环,因此我们殷切期望得到领导和政府的扶持。同时也恳请各级领导再次亲临××视察,指导我们规划建设××的明天,我们热切期待你们的到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万众一心,众志成诚,艰苦创业,为把我们的家园建设成为富裕、文明、整洁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我们的目标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
篇1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要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镇农业要发展,农村要进步,农民要增收,整体面貌要改善,必须以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结合西区**镇具体实际,科学地制定农村发展战略。 一、攀枝花市西区**镇基本情况
**镇位于攀枝花市西端,地处横断山区金沙江畔。金沙江由西向东纵贯全境,东起新桥与东区银江镇毗邻,东西长21.3公里,南北宽5.2公里。**镇属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雨量集中,冬无严寒,日照充足。**镇面积为117.4平方公里,占攀枝花市西区国土面积的80,辖10个行政村(新庄村、大水井村、**村、金家村、苦荞村、经堂村、烂坝村、庄上村、大麦地村、竹林坡村),56个农业合作社,5个社区居委会,86个居民小组。
**镇境内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煤炭资源4.8亿吨,水泥石灰石近6亿吨,溶剂石灰石3亿吨,汉白玉5700余万立方米;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占地面积1168.2公顷的24万余株野生苏铁,享誉中外;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龙洞石林、新庄溶洞、平江天主教堂、竹林坡森林公园、503地下战备电厂、傈僳族风情游,尤其是号称“万里长江第一漂”的中国攀枝花国际长江漂流基地,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镇社会总产值超过18亿元,是十五计划中20计划数8.7亿元的两倍多。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5979.75万元,完成了十五计划4813万元的124;乡镇企业总产值178200万元,完成十五计划82845万元的215;财政收入640万元,完成十五计划598万元的107;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以上,完成十五计划3500元的108。免征农业税,实行“零”税率,农民负担减轻,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沈西林1964.7男四川邻水人西南林学院教授、昆明理工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分析**镇各村经济状况可知:①各村之间经济差距较大,尤其是少数民族村较为落后。其中新庄村,大水井村,**村位于城乡结合部,较为富裕。大麦地村,竹林坡村海拔较高,相对闭塞,较为落后,其它村经济处于中等水平。②收入来源主要是劳务输出和农业生产。其中劳务输出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较高,从土地上获得的农业生产收入相对较少。③农村经济发展以传统农业模式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相对较少,农业结构不合理。④教育落后,缺乏人才。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⑤各个村都有自己的优势,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攀枝花市西区**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改变农村面貌的重大举措。**镇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较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以实现**镇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1、工农互促,实现均衡发展
为了实现工农业的均衡发展,增加农业产值比重,需要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让**镇在优先发展工业的同时,农业也能够在工业的带动下,实现大幅度的增长,从而让两者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为**镇的发展做出贡献。
2、城乡统筹,保持社会稳定
**镇城乡之间的差距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体表现在: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农村面貌变化缓慢;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城市的基础
设施建设完善,制度健全,农村则相对滞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观点,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与财政支出结构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个中心,抓住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两条主线,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改善**镇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构建**镇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民族共存,创建平安社区
**镇属于多民族聚居区域,全镇共有汉、彝、苗、傣、傈僳等14个民族。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各民族发展水平高低不同,部分少数民族村地理位置偏僻,离城镇中心较远,交通不便。其中大麦地村海拔在米左右,以傈僳族、苗族为主,属于山区。**镇在建设新农村的规划中,政策、财政资金应当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村,特别是向大麦地、经堂、庄上三个村的倾斜力度,帮助少数民族村加快发展步伐,提高生活质量,使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创建**镇社会稳定、治安良好的有利环境,确保**镇平安、祥和的局面。
4、调整结构,建设现代农业
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之间缺少科学规划,比例失调,内部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农业产值的增加。根据市场的导向与需求,积极调整结构,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已经成为趋势。在**镇,山多、宜林地广,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扩大经济林的覆盖范围。以经济林基地为依托,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步伐。同时,推广林下种草养殖、圈养,改变畜牧业的传统养殖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改变农业发展的落后面貌,增加农业产值比重。
5、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镇资源优势明显,特别是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对**镇的发展十分有利。但是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性的,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储量会越来越少。在发展过程中**镇就是要跳出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适合当地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农业上,要着重在生态农业方面下工夫;在工业上,**镇要充分利用好二次资源,对于钢渣、铁渣、煤矸石、粉煤灰的利用,要积极提高技术含量,提取其中的稀有金属和有用成分,提升综合利用价值。对于尚未开采的矿产资源,本着循环经济的“三R”原则,即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产品的再利用原则和再循环即资源化原则,做好统筹规划,积极延伸产业链,建立工业发展的循环体系与机制。
6、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实现农民持续、较快地增收,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镇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手段,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缓解并逐步缩小。
三、**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机遇
(1)党政支持,有一个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完成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必然会得到上级党和政府的支持,形成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镇可以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有利时机,用足用活国家相关的财政、税收、农业等各项有利于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及时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产业布局、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等配套政策体系,营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2)农民参与,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让农民得到实惠。因此广大农民有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资源优势,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镇在生物、旅游、光热、矿产等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长远的角度来研究**镇的资源优势,实施开发与保护并举,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资源经济价值,必然会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4)交通便利,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镇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川滇边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也是四川及内地南下滇西北、滇西南以及东南亚的必经通道和桥头堡。如今,作为西区唯一的乡镇,**镇铁路、公路运输越来越发达。
(5)工业反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镇工业产值高,利润丰厚,为财政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积累,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指引下,使**镇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投入获得了资金保障。
(6)攀枝花市场和川滇市场,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首先,攀枝花市属于工业型城市,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但攀枝花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市场前景广阔。**镇发展农业产业时可以就近解决产品的销售问题,占领攀枝花市场。其次,由于**镇位于川滇两省交界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农产品可以直接运输到云南、四川的各大中城市。
2、**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村际发展不均衡。**镇共有10个行政村,56个农业合作社,各村之间发展不均衡,差距较大,需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的研究规划。
(2)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镇除**、新庄、大水井村状况相对较好外,其它村基础设施总体上比较薄弱。
(3)村落分布零散。**镇村落分布零散,除少部分地势平坦的地方人居稍微集中外,其他地方居住分散。而且,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房屋和附属设施建设布局也很不合理,需要统筹规划。
(4)农民收入差距大。首先,村际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较突出,**、大水井、新庄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4400元,而大麦地、竹林坡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至今仅为1000元左右,各村之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相差很大。其次是表现在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镇既有资产逾千万元的农民,也有至今没有摘掉贫困帽子的。
(5)劳动者文化水平低。由于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以中老年为主,这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6)土地自然条件差。一是坡度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二是石漠化现象严重,土质差,土壤肥力不够;三是引水灌溉困难,土地缺水严重,靠天吃饭,对农业的发展形成制约。
(7)水资源制约农业发展。**镇10个行政村中,有8个行政村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缺水问题,致使一些季节性的农作物难以种植,粮食产量增加缓慢。
(8)污染问题影响产业结构升级。**镇农业的污染主要是大量施用农药对土壤造成的污染;**镇的工业污染则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对环境的破坏。污染问题对**镇的'第三产业,特别是餐饮业产生强烈的冲击,导致**镇的经营业主存在着在此地挣钱,到别处消费的现象。这对**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制约。
(9)经营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镇存在着经营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具体表现在:在农业上,以传统农业和小农业为主,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在工业上,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企业存在资源浪费严重、产业链延伸受阻的困境。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要方式,难以形成规模、上档次,更谈不上形成知名品牌。
四、**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过上小康生活;继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保障农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使农村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善教育、卫生条件,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1、**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及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镇的实际,提出**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具体如下:
(1)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及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实事求是。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镇实际,因地制宜,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以谋求当前发展的同时,要考虑资源消耗的过程中以及耗竭后的持续发展。
(5)系统工程。用系统思想,可以把**镇分为三个层次:一、新庄、大水井、**三个村,位于河谷地带,距离城市最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可全面进行城镇化建设。二、金家、苦荞、经堂、烂坝、庄上五个村,距城区稍远,经济发展居于**镇中等水平。该区域应以农业为主体进行建设,开发当地特色农产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三、大麦地、竹林坡两个村,位于山上,距离城区较远,经济发展落后。由于人口不多,可以进行搬迁,与其它村合并,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三个层次的逐步推进,实现**镇新农村的跨越式发展。
2、**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相互融通,相辅相成。“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落实,“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
3、**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体系的构建
(1)**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对各项成效进行综合考评。总的来说,**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评指标体系是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镇具体情况和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制定了36个具体评价指标,并将各指标按具体值划为初、中、高三个等级。
“生产发展”,包括乡村经济总量增长率、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劳动就业率、人均收入水平、人均GDP和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6项。
“生活宽裕”,包括电力入户率、生产用水满足水平、饮用水合格率、有线电视入户率、电话入户率、农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人均住房面积、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镇村卫生所达标率、社保覆盖率、医保覆盖率和农村商务网点建设12项。
“乡风文明”,包括合法生育率、村级文体设施建设率、素质教育培训率(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高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大学入学率)、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五好家庭、文明户和宣传工作、邻里关系7项。
“村容整洁”,包括农户室外道路硬化率、排水管网覆盖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公共照明率、绿地率、农村能源建设(沼气、太阳能等)7项。
“管理民主”包括党支部建设、各项制度建设、村务公开满意度和群众参与度4项。
新农村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环境、时期的不同,标准也可能不同。在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权威的范本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必须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制定适用于**镇实际的执行标准。
(2)**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体系的实现途径
由于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镇各村建设新农村的起点不一样,因此各行政村在不同时期的目标也应不同。为此,我们把**镇辖区内十个行政村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新庄、大水井、**村;第二层次:经堂、金家、苦荞、烂坝、庄上村;第三层次:大麦地、竹林坡村。第一层次的三个村用五年的时间达到高级标准,第二层次的五个村用五年的时间达到中级标准,第三层次的两个村用五年的时间达到初级标准。
五、**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规划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五通
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目前,**镇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的重点是五通问题:即通水、通电、通路、通话、通网络。
(1)通水。①四个小型灌区建设。包括:梅子箐灌区、龙洞灌区、大箐沟灌区和烂田湾灌区。主要新建渠道15km,管道8km,其中大箐沟灌区主要解决金家村和苦荞村用水,梅子箐灌区解决**村用水。②严重缺水村工程建设。拟在竹林坡、金家、苦荞和烂坝4个严重缺水村新建工程315处,其中:新建山平塘8个,扩建2个,新建蓄水池305口,开挖渠道27公里,通过水利设施建设来解决以上各村的用水问题。同时改造其它村的用水设施,确保村民用水安全、卫生。
(2)通电。在完成39个农业合作社的电网改造的基础上,要筹集资金,尽快完成其余17个农业合作社的电网改造。确保全镇生产生活用电安全、稳定。
(3)通路。①庄上村:规划公路12km,连接村委会所在地与504电厂专用道路。②经堂村:规划公路4.5km,公路通过农村社区,与504电厂专用道路相连。③烂坝村:规划公路2.5km,与310省道相连。④苦荞村:规划公路4km,连接村委会与农村社区,并与310省道相连。⑤**村:规划公路2km,公路通达农村社区,与310省道相连。⑥大水井村:规划公路3km,公路通达村委会,穿过攀钢弃渣铁路线与310省道相连。⑦新庄村:规划公路2km,公路连接农村社区,并穿过攀钢弃渣铁路线与310省道相连。
(4)通话和通网络。目前,除新庄、大水井、**三个村部分电话和有线电视基本开通外,其余几个村均未全面开通,阻碍了农村信息交流。在尽快解决新庄、大水井、**三个村通电话、通网络的基础上,加大对其它村的电话、电视、有线广播的投资力度,在“十一五”期间内,实现村村通电话、电视、计算机网络。
2、**镇农村社区(村庄)建设
坚持城乡整体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尊重农民意愿,以社为基本单位规划农村社区的原则,按“农村五有”标准进行建设:
(1)有标准房。①方案一:占地326m2。其中:生活居住占地146m2,生产、畜禽舍占地180m2。住房建筑面积约180m2,适合4-6人的家庭,人均生活居住面积达30m2。总投资约12万元人民币。②方案二:占地278m2。其中:生活居住占地126m2,生产、畜禽占地面积152m2。住房建筑面积约150m2,适合5人以下家庭,人均生活居住面积30m2。总投资约10万元人民币。③方案三:占地面积220m2。其中:生活居住占地118m2,生产畜禽舍占地102m2。住房建筑面积约120m2,适合于4人及以下家庭。总投资约8万元人民币。④方案四:占地面积180m2。其中:生活居住占地90m2,生产畜禽舍占地90m2。住房建筑面积约90m2,适合于3人及以下家庭。总投资约6万元人民币。
(2)有垃圾填埋场。对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一方面要通过燃烧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对不能燃烧的垃圾要进行填埋。各行政村要选择距离农村社区较远、荒凉、方便倾倒,且距水源较远的地方建设垃圾填埋场。对垃圾实行统一处理,确保农村清洁卫生,村容整洁,给村民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3)有聚会馆。每一个行政村修建一个聚会馆,用于村民开会和技术培训。
(4)有娱乐活动场所。各村可以建设公共活动场所,用于满足村民娱乐活动之需。村民闲暇时可以在活动室打牌、下棋、看报等,在活动场参加体育锻炼,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5)有社会服务网。各中心农村社区要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网络,提供农村医疗、卫生、商业、教育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
第一年选择庄上村进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庄上村有244户,916人,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且建有一定规摸的优质芒果基地,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条件相对较好,可先进行试点建设,起示范作用;第三年选择苦荞、金家、烂坝、经堂四个村进行新农村社区建设。因为这四个村的人均纯收入均在4000元左右,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第五年全面推动农村社区建设。
3、**镇新农村的产业发展
(1)**镇新农村的农业产业发展。首先,**镇党和政府应对其进行宏观指导和统一规划,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镇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培育壮大芒果主导产业。其次,要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要求规模经营,就必须实现分工细化和生产专业化。在稳定土地承包制基础上,本着自愿、有偿的原则,实现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使土地逐步集中到一部分种田能手或龙头企业手中。
(2)**镇新农村的工业产业发展。①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利用**民营经济创业园区,加大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交通条件。②发展优势工业。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炭及焦化工业、钒钛钢铁工业。③积极发展建材产业。
(3)**镇新农村的第三产业发展。①大力发展旅游业。②积极发展物流产业。③加强商贸服务行业的建设。
4、**镇新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
(1)加强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领导工作
(2)建立农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
(3)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4)树立典型,全面推进
5、**镇新农村的管理民主化建设
(1)强化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民主管理的自觉性
(2)明确主要事项,切实增强民主管理的针对性
(3)健全组织网络,切实做到全员参与民主管理
(4)实行多层互动,切实提高民主管理的运行效果
(5)加强监督约束,切实保障民主管理顺利实施
6、城乡统筹的实施方案
(1)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2)统筹文化教育。①统筹教师待遇。②统筹教育布局
(3)统筹医疗卫生。①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②多渠道解决医护人员不合理配置问题。③进一步加大医疗卫生的资金投入。
(4)统筹社会保障
六、**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措施
1、**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解决的问题
(1)资金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工作量大、周期长、投入多的工程,资金筹措是关键,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方筹资。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实力普通较弱,如此庞大的工程,单靠农户自筹远不能满足农村社区建设所需资金,同时不少农户不愿对农村社区建设进行投入。如果片面加大建设力度,全面开展建设,那么资金严重不足,势必导致损农伤农的事件发生,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因此,可按“财政 农户 银行”的模式筹集资金,三方各解决一部分。另外,可以实施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获取资金,补充农村建设资金不足。
(2)科学规划问题
农村社区规划和产业规划,应与各个村的实际相结合,不能搞一刀切,应统筹兼顾,分类实施。
(3)土地利用问题
要本着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原则,少占土地,多占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4)消费水平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应考虑农民的消费承受能力。如电话线、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接进村庄,农民使用很方便,但不能强制使用。只能在生产发展,收入增加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让其主动接受。
(5)农民意愿问题
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方案选择和实施途径上,要尊重农民意愿。
(6)污染问题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蕴藏着大量的煤炭和石灰石等资源。建有多家煤矿、焦化厂、水泥厂、火力发电厂等企业,这些企业排出的“三废”给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目前,要解决粉尘污染问题,可以对货场实施半封闭、封闭管理,并定时洒水,防止粉尘飞扬;对矿物运输车辆进行遮盖处理;另外,对生产企业还须实行技术改造,降低“三废”排放,为农业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措施
(1)统一思想
**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涉及面广、建设期长、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和政府都应有一个清醒认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均衡发展,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要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和谐农村社会。
(2)加强领导
**镇各级领导要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和意义,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法和途径,要身体力行去参与和组织**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氛围。首先各级党政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分析现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要组织制定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第三要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组织和领导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具体实践;第四要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第五要善于总结新经验、认识新事物、树立新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培训教育
首先,必须加强对干部和基层工作者的培训教育;其次,要做好对农民群众的培训教育,用社会主义新农村美好前景来激励他们积极配合,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促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早日成功。
(4)科学规划
在不同区域、不同乡村制定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第一是资源因素,包括土地资源、水电资源、生物资源,这是发展农业产业的基础;第二是市场环境,包括乡村的区位、交通状况、产品生产地与市场的距离、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市场价格变化趋势等,这是选择产业的重要依据;第三要考虑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不能脱离经济现状去选择项目,不能超过农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去超前发展;第四要考虑农民的综合素质。
(5)分类指导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对新农村面貌的完整描述,是一个目标系统。分类指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不同区域特征下的乡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同区域的乡村应有不同的建设内容与标准;二是对农业产业的选择进行分类指导,可按照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物流业、旅游业、商业等不同类别,从规划上、技术上、管理上、经营上进行指导;三是对农村公共设施、住房、庭院等实施指导,考虑实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要求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四是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行指导。通过分类指导,实现目标系统的协调、均衡、统一。
(6)合理移民
村落分布零散,村民居住分散,少数地方居住环境恶劣,影响**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对生存条件太恶劣的乡村,必须结合各村实际,区别对待,有步骤地、分批地进行移民。
(7)加大投入
农村的经济是很脆弱的,它需要外部力量的注入。在**镇,许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要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政府从各方面给予引导和扶持。首先是资金上的扶持,许多农户有强烈的致富愿望,有些农户可能选中了发展的项目,无奈自有资金不足而无法启动。对这些农户,应该为他们出谋划策,通过短期的、长期的,专项的、银行贷款的、社会的,有偿的、无偿的、优惠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要尽一切努力帮助贫困农户解决项目启动资金问题,帮助农户发展经济以尽快摆脱贫困。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城乡贫富悬殊越来越大,政府在宏观政策上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从财政支出上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业,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其次要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加快农村实用技术的研究、推广,加强对农民的各种培训,让农民掌握与生产相关的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的谋生能力。第三要加强对农村的人才支持力度,从政策上鼓励有技术、有专长、懂管理、善经营的各类专门人才到农村去发展事业。在相对封闭、落后的山区农村,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培育一批技术能手或专业大户,以对一般农户起示范带动作用。在当前形势下,推出对农村的优惠政策,以工补农,加大投入,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8)政策配套
政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很强的引导性。针对**镇的实际,要推出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推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土地流转政策;推出有利于发展农村教育、人才流向农村的各种优惠政策;建立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服务体系;建立农村自身的社区服务体系;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9)龙头带动
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改变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要积极培育扶持专业大户、产业大户,使他们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对村中的能人要进行鼓动激励,主动帮助他们选项目,从资金、技术、基础设施上进行扶持,从管理、经营、市场等方面为其排忧解难,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成为技术骨干、经营能手、致富标兵。用事实说话,用发生在农民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去开导农民,使更多的农民从中受到启发,不再为产业发展犹豫不决。通过模仿、学习,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业产业发展中来。同时依托以专业大户和产业大户为骨干、一般农户为成员的经济合作组织,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把专业大户或产业大户培育成龙头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实行公司化运作。
(10)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通过以点带面,实现全面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要实现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话、通网络)、五有(有标准房、有垃圾填埋场、有聚会馆、有娱乐活动场、有社会服务网),让农村成为“童年有所乐、少年有所教、青年有所学、中年有所事、老年有所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篇2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田六村位于莘县王奉镇驻地西南5公里处,全村共385户,1471人,其中党员41名,现有耕地2164亩,人均耕地达1.7亩。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田六村党支部一班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自己动手,真抓实干,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截至目前,全村瓜菜菌常年种植面积达800亩,林果面积550亩,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260元,位居全镇前列,一个经济发展、民主管理、精神文明、村容整洁、环境生态的新农村正在形成。一、抓班子,强核心,打造过硬党支部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支部书记商银祥任现职已近二十年,拥有扎实的党员基础和群众基础。近年来,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村党支部时刻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着力打造一个团结务实的村班子。
该村建立、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农民文化大院、图书室,配套了电视机、影碟机、电脑等远程教育设备。依托村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对党员干部加强学习,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依法治村能力,强化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团结支部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带领群众致富。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群众有了向心力,干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发展经济,全村经济大发展。连年来,田六村党支部被县委授予县级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全村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镇前列,同时支部书记商银祥同志当选为莘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二、抓调整,引项目,经济发展创新高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新农村,生产发展在农村首要指的是农业发展。
田六村土质沙化,漏水漏肥严重,耕地产出率低,以往种植的小麦、玉米,产值低,收入少。近几年,村干部与群众“远学寿光,近学位庄”,正视分析自身优势,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通过外出参观取经,从1990年全村发展第一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开始,到现在全村共建有冬暖式大棚650棚,并筹建了一处蔬菜交易市场,日交易量平均为8万斤,最高时达20万斤。
近年来,田六村立足本村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广有机肥料、生物肥料,严禁各种高残留剧毒农药、花费等生产投入品的使用,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积极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单一的种植结构。自1994年以来,该村连年被评为产业结构调整先进村。
田六村有一处300亩废弃多年的集体梨园,由于品种老化,缺乏管理技术等原因,产量低,市场销路窄,别说外卖,自己吃都不觉得甜,几乎没有效益。党支部书记商银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千方设百计多方联系,最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郁金香生物技术公司达成了联合开发田六村梨树高接换头改造成韩国黄金梨基地项目,外方投入接穗种条和人员改接,并负责常年技术指导及20年产品包销工作,利润对半分成。梨园改接当年即形成花芽,第二年即结果达1000斤,2004年即达2000斤,2008年亩产3000斤以上,亩收入2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年年递增,相当可观。同时还发展250多亩的新梨园,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为本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倡文明,树新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的有机统一体。为此,在发展农村经济实现生活宽裕的同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田六村近年来认真开展“文明户、文明街、文明村”创建活动,提倡文明新风,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田六村兴建文化大院,着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2003年,该村筹资5万元为村里安上了有线电视,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2004年,该村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组织村民修筑村内坑洼不平的道路。9月份,筹资15万元硬化了5公里的道路。同时投资13万元在村内3条主干道上铺设了给排水管道,并安装了高标准路灯48盏,达到净化、亮化,彻底改变了村里落后的生活环境。田六村还实施了“五改”即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灶住户五大工程,推广沼气、太阳能等实用技术,实现人畜分离、改厕入户、疏通沟渠、清洁引水、村路硬化、整洁美化,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生活居住环境质量。
下一步,田六村大力提倡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会
★ 发言提纲
★ 草拟讲话提纲范文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提纲(精选20篇)】相关文章:
脱贫攻坚巡视整改个人发言稿2023-08-14
XXX乡第十五个综合治理宣传月工作总结2022-04-30
向领导汇报的工作报告怎么写2022-09-29
公司调研方案范文2023-10-24
社会调查报告2022-05-07
宣传思想工作和党建工作提纲2024-04-28
林业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2022-05-08
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2023-03-26
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汇报提纲2023-04-02
市场汇报范文202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