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天宫课堂第二期观后感(精选16篇)由网友“Excelsior”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2022天宫课堂第二期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2022天宫课堂第二期观后感
我国科技在日益发展,飞上天空以不再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梦想,人们将未来的发展定在了一个更高的目标。终于,随着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中国终于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授课啦!
宇航员成功与天宫一号接通,待所有工作都一一完成时,王老师就可以和同学们面对面地交流啦!
在课上,王老师拿出了许许多多精致的仪器,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的实验,令我大开眼界。当王老师做摆球运动的那个实验使我惊叹。王老师手松开小球的那一刻,不只是我的身体我的心都被震了一下。小球在空中飘浮着,这与地球上的实验完全形成了对比这真是个奇观啊!紧接着的水膜实验更是令我惊叹不已。王老师心灵手巧,用双手塑造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膜。可我真是小看了这层水膜,它尽能在表面承受住很大的重量。接着王老师又拿出许许多多的仪器做了许多令我惊讶的实验。
课程结束了,王老师的许多问题已一一尾随而来,有些题目很令我们费解。因此,不断的有人来尝试回答这些问题,而且他们全都说地有根有据的。我个人觉得虽然这些题目很深奥,但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没有解不出的题。
自从这节课后,不断去探索的明显增加很多,求学之心增强了。我也从中获取了很多知识。世界上的知识真是无穷的多,我总是觉得只要把现在所学的学好就行,但通过这节课我才明白这只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滴小水滴,我心里一股发奋学习的热情油然而生。在茫茫的太空中不光只有一些星球,一些行星,有数不胜数的东西悄悄地躲藏在这里,只是我们的肉眼看不到他们,他们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只要我们有求学的那颗心,就能驾驶着自己的太空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自由穿梭。
篇2:2022天宫课堂第二期观后感
下午三点半时,老师打开了教室里的电脑。还能看直播?原来,学校里组织要我们一起上一节太空课堂,开课前,我的脑海里就蹦出了很多问题,宇航员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呢?他们是怎样睡觉的呢?他们能在太空中漫步吗?这些问题让我特别期待,这一节太空课堂开始上课了,我立刻被吸引住了,王亚平老师先带着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太空家园,告诉我们,太空用水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接着他们带我们一起做了几个小实验,太空转身做水球泡腾片水球,这些小实验让我觉得非常神奇,最有意思的是太空转身,叶光富老师在太空中尝试转身,可是身子一点都不听使唤,想让他往左,他偏往右,整个身体拧成了麻花,我们看了哄堂大笑,王亚平老师说:你试试用嘴巴吹气。可是一切在没有重力的太空里都是徒劳的,后来他们换了一种方式,两手摊开,然后再放到胸前,身体轻易的就转了过来,多么有意思的太空小实验啊!
看着他们有些变形的脸庞,想到他们之前介绍的太空生活给他们的健康造成的影响,我不由得对他们肃然起敬。在浩瀚的宇宙中,一批又一批的宇航员在太空留下了中国的一抹红,他们那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学习,看完天空课堂,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篇3:2022天宫课堂第二期观后感
今天下午,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太空奥秘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不禁想要去深入了解一番。
老师用了许许多多有趣的实验来讲解太空失重,如将一杯水放到一个板上,将板子上系上绳子,快速轮转水杯,水不会洒出来。空间站中王亚平等也用实验向同学们讲述了失重的原因,如制作液体球,始终条件下物体表面张力作用是水形成了液体球;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将两个塑料板连起来。
我还知道了空间站乎没有重,微重的环境会使液上涌、骼疏松、肌萎缩,需要坚持锻炼以保持体健康。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我感知了太空的奥秘,明白了许多道理,也明白了艰苦的条件锤炼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不辞劳苦,日晒雨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非常大的牺牲。严酷的挑战铸就了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在学习上多下苦功,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
篇4:2022天宫课堂第二期观后感
忆去年,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他们将进行6个月的工作生活;而现在,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时隔八年后,中国宇航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今天的太空授课讲授者依然是有王亚平老师,但不同的是,这堂课的讲台更大了,在中国自主的中国空间站内,我为此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感到由衷的自豪与欣喜.
人们常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国人的航天梦做了几千年,从神话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到实际行动的飞天的壮举,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飞向太空、遨游宇宙的向往,它标着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它体现了空间站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力,激发了同学们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伟大的航天精神、科学精神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本次太空授课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过程有趣,再一次激发了我的航天梦,永远会记得叶老师说过:“建设空间站的目的,就是要为了开展大规模的科学实验,将会有更多的科研人员空间站上来开展可以实验,所以也非常欢迎同学们未来空间站上来做实验”,期待有一天,我也能站到他们的队伍中。
篇5:2022天宫课堂第二期观后感
2022年3月23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几乎全中国的中小学生都在观看特别的一课——天宫课堂-第二课。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太空通过连线的方式,与地球上的我们进行交流。通过大屏幕,航天员们和学生们仿佛在面对面交流,让人不禁感叹科技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本次天宫课堂(第二课)采用“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们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等,展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在天地互动环节,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疑惑,航天员们则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耐心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段段对话体现了当代学生对太空的浓厚兴趣。古时屈原向天发出疑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而现在,同学们的好奇无一不与屈原的疑问相呼应,从古至今,人类从未放弃探索浩瀚的宇宙,那一颗颗明星正是科学之梦,航天之梦的凝聚。
这特别的一课让我了解了许多空间科学知识,点燃了我对探索宇宙的热情。更让我感叹中国科技的不断进步——那湛蓝太空中的一抹绚丽的中国红,是属于千千万万中国人的骄傲!我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进取,力求向上,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尽一份力。我相信,祖国的未来将会更加辉煌。
篇6:2022天宫课堂第二期观后感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一起观看了中国航天“天宫课堂”。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福宇航员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演示了“太空冰雪”、“液桥演示”、“水油分离”、“太空抛物”等实验,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在失重环境下的“水油分离”实验。该实验演示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我们知道,因为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所以油会浮在水面上,在失重状态下也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来。该如何把混合在一起的水和油分开来呢?航天员王亚平阿姨向我们演示了在转动起来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混在一起的水和油就分为了两层。这个实验让我感受到,太空是多么神奇呀!通过天宫课堂,我还明白了什么是“失重”,直观地感受到“天地”之间抛物的区别,还了解了无容器实验机柜,观看了实验过程,受益匪浅。
通过天宫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们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技术。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篇7:2022天宫课堂第二期观后感
今天,《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遥远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我对神秘太空的兴趣。
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翟志刚、王亚平等人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这次太空授课,我学到很多,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也少一些马虎,多一些用心,用真才实学,来接好中国太空时代的接力棒。
篇8:关于天宫课堂观后感2022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宇航员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后,他们都向曙光报到说“感觉良好”。这一句话让他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感觉良好三人组”。这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称号,更多的是对他们这个团队乐观、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精神的赞许。尤其是宇航员王亚平姐姐,她是中国女性登上外太空、完成出舱任务的首例,这代表着中国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篇9:关于天宫课堂观后感2022
今天我看了全球独家直播的“天宫课堂”,用独家视角带我们从太空遥瞰地球,领略星辰浩瀚。看航天科普课的N种打开方式,让我感受到了祖国新时代科技事业的发展强大,感受到了科技工作叔叔阿姨们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科技创新的使命担当。新时代号角已吹响,星辰大海我们乘风破浪,我们要更加认真学习,为报效祖国打下坚实基础。
篇10:关于天宫课堂观后感2022
今天下午,我与同学们目睹了三位宇航员在太空中为我们讲解各种神奇的知识与现象,每个都让我惊叹不已。感触最深的是叶叔叔手里的那只红黄相间的陀螺,脱离人为的控制竟然还能自行转动,结合资料才知道,原来是因为他的定轴特性和失重环境。太空中还有那么多我不知道的有趣现象,我一定要了解更多更广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篇11:关于天宫课堂观后感2022
今天在阶梯教室观看了“天宫课堂”,从三位宇航员口中我了解了一些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在太空中的研究对象。虽然三位宇航员在太空站的生活很开心,但是我明白他们受过专业的训练,训练过程也十分艰苦。
我明白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我们以后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篇12: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最近学校组织了一项别开生面的观影活动,直播直播天宫课堂。
“54321!”最激动的时刻就要到了,我们的眼睛都不眨一下。"欢迎我们的亚平老师为我们分享她正处在太空飞船上的活动,……”伴随着主持人的声音,授课开始了。亚平老师为我们分享了许许多多的有趣事件。课程一开始,一位航天员老师为我们表演了一个高难度动作,只见他在天宫一号中站稳,然后两脚向上一收做出了一个打坐的动作,但他并没有摔在地上,而是稳稳的'漂浮起来了,王亚平老师只是轻轻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飘到太空舱的最后面了。真是太神奇了!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个人都身轻如燕,真让人羡慕!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水球的实验,王老师拿出了一个宇航员喝水用的水袋,又拿出一个金属圈,伸进水袋中,轻轻拉出来一个水膜,让它来回摆动,只是飘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水珠,这时,王老师将金属圈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向里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一个水球,她将里面的气泡抽出,挤进去两个更大的气泡,奇怪的是气泡并没有合成一个,而是整整齐齐地挨在一起,她又将气泡抽出,向水球里面灌进蓝色液体,立马形成一个漂亮的蓝色水球。亚平老师拿出与自己的女儿所做得折纸小花,这就结合了所学的物理知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从地球带到太空质量是不变的,将它放在水模上转动神奇又美丽,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亚平老师为我们的讲解结束了。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篇13: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天哪!真神奇!”,一声声惊叹此起彼伏地从教室里传来。是什么让同学们如此兴奋?原来他们正在享受一堂来自太空的授课。
“太空是什么样的?”相信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疑问,随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日益深入,太空神秘的面纱也逐渐被揭开。为了激发同学们探索宇宙的热情,让同学们感受太空的奥秘,“天宫课堂”开课了!
太空中怎样喝水?怎样走路?怎样睡觉?同学们的问题就像水中浮上的泡泡,一个接着一个,不过不用担心,讲解员老师一一耐心为大家解答。
太空中怎样喝水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太空中是没有水的,那在太空中要怎样用水呢?难道要在太空舱上载几吨水吗?当然不是啦!只需一小袋水和一套再生水装置就可以满足航天员一天的日常用水,而且这种再生水与原水并无区别,可谓节约又环保!而且在太空中,水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根据日常经验,我们知道不是任何东西掉进水中都会沉下去的,这是因为水有浮力,这种力会托着物体,使其不会下沉。但是在太空中,水的浮力几乎不存在,这就造成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东西掉入水中后会悬浮在水中静止不动!这是多么奇妙啊!
相信同学们都知道,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所以如果要在太空舱中行走,必须得借助特制的钉鞋和太空舱中的把手,在教学中,叶光富老师在太空舱中不断挥舞左手,竟使身体悬浮了起来,这也是失重的原因。根据这个特性,讲解员做出了一个特殊的水球,水球晶莹剔透,里面的水还在不停流动,真是令人惊叹!
我们知道人在太空舱中会悬浮起来,那么在太空中应该怎样睡觉呢?宇航员为了不被“原地升空”,需要睡在特殊的睡袋里,并且把自己绑起来,防止飘来飘去。本次太空授课还让我惊奇的是宇航员们一天会看到十六次日出,真是太神奇了!
太空神奇而美妙绝伦,希望航天员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返回地球,期望未来有一天我们能够了解到更多太空的奇妙之处,最后祝愿我们祖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兴旺发达!
篇14: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师生观看了天宫课堂。自从观看了天宫课堂,我刷新了对中国太空站的认识,也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三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许多有趣且有意义的实验知识,其中我对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印象十分深刻。在失重条件下做实验,实验现象是非常有趣的。首先王亚平老师先拿出一个类似放大镜一样的框架,然后用专用再生水给它做一个水膜,现在他看起来就像我们小时候吹泡泡时的场景,接着用水把这个水膜充满成一个水球,当你在水球的一边去看向另一边时,水球中竟然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不就是凸透镜成的原理吗?如果把一个手工做的花朵放上去,你们猜一猜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我来告诉你:是的,花朵随之绽开,这就是微重力下表面张力的作用。
接下来的泡腾片实验就更有趣了!王老师为了让我们方便观察,她用蓝颜料把水球染成晶蓝色,晶蓝色的水球看上去多么像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一个巨大的蓝宝石,然后把泡腾片放入这个大水球中,如果细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个水球在不断产生着气泡,而在地面上做泡腾片实验就不这么神奇了!
看到这么多有趣的实验,我在自己的内心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认真地学习,将来也会有一天到太空去探索那些奥秘,让我们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吧!
篇15: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他们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第二批“入住人员”,这次全球直播的“天宫课堂”更为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该怎么睡觉呢?”“太空看到的星星是否与地球看到的一样呢?”……随着课堂的深入,激起了我无数的好奇心。航天员的每一个回答都让我感到不可思议。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太空,对太空充满了向往。
而当我了解到宇航员前往太空前的训练后,我深感他们的不易和那持之以恒的精神。为了能够适应在太空的生活,他们每天不得不穿着重400斤的训练服,一次又一次的模拟在太空失重的感觉,每次训练就长达七八个小时。王亚平曾经说过:“每次训练完后,吃饭时我的手都拿不稳筷子。”他们经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训练,忍受着各种苦难,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学习吗?
然而成功飞往太空的一切一切,更离不开团体的协助,如果有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那么整个飞天过程都无法实现,这就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足够细心、足够的仔细。而这也正展现了团体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努力,也不会有现在的《天宫课堂》直播,这些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人,同样值得我们去赞颂。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为现实”。的确,因为他们,实现了我们一直以来认为不可实现的事情,我们也不会看到如此多的太空趣事。用热情探索太空,用知识了解太空。我们应好好学习,学习科学知识,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篇16:“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2022(精选)
你们了解宇航员吗?我猜你们肯定不了解,今天我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宇航员在太空中有很多麻烦的事情比如宇航员睡觉还要在睡袋里睡觉……
我觉得宇航员在太空,有各种不方便的事情。我也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平安归来的。
我祝福宇航员们身体健康!平安归来!
★ 一年级观后感
★ 天宫课堂观后感
【2022天宫课堂第二期观后感(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天宫课堂第2课的观后感2022-11-28
《天宫课堂》2022第二课学生观后感及感悟2022-07-31
2022“天宫课堂”第二次授课个人观后感2023-05-16
《天宫课堂》小学生观后感400字2024-03-31
天宫第二课堂观后感心得2023-10-08
2022怎么写《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2023-12-01
太空课堂观后感2024-03-25
交通安全云课堂直播观后感个人心得2023-09-02
天宫课堂作文2023-09-11
太空课堂观后感300202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