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南情歌电影的个人观后感

时间:2024-01-01 07:52:46 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关于甘南情歌电影的个人观后感(精选15篇)由网友“forgetanything”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关于甘南情歌电影的个人观后感,希望您能喜欢!

关于甘南情歌电影的个人观后感

篇1:关于甘南情歌电影的个人观后感

比起《康定情歌》中的凄美爱恋,《甘南情歌》更像是一篇爱情之歌,同样都是讲汉藏男女的爱情故事,两部影片在时间、地点、目的、结局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在表现手法上却又有共鸣之处。

从时间上来说,康定情歌是发生在上世纪西藏农奴制废除的50年代初,而甘南情歌是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的革命时期;从地域上来看,康定情歌发生在四川甘孜,李苏杰来自苏州,甘南情歌的发生地则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万鹏来自杭州;从李苏杰和万鹏来藏区的动机上看,李苏杰更胜一筹,他是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来,而万鹏则是万不得已被下放此地;从结局上讲,李苏杰和达娃输给了造化弄人,万鹏和卓尕则冲破了世俗和地域限制厮守到老;从表现形式上分析,李苏杰和达娃属于因怜生爱,万鹏和卓尕则是日久生情。

溜溜的情歌始终贯穿在李苏杰和达娃之间,那是他们的神圣爱情的月老;万鹏和卓尕呢,只有草原的雄鹰和马儿才是他俩爱情的红娘,从万鹏第一次被摔下马背开始,还有给多吉老爹看病时卓尕因回家取马而对万鹏爽约,两人看南娃时因遇狼群而被马抛弃,万鹏去县医院报道时卓尕策马而追和万鹏决意留在草原时骑马到卓尕家中对其表白,每一处场景几乎都离不开马,草原马也似乎成了他们的坐骑和爱情的见证,更是对草原圣物的无限崇敬。

苏杰和万鹏分别来自”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和杭州,若不是时代的变故他们也许无法体会淳朴的藏族姑娘带给他们的无限温存,也就是这种造物弄人使得他们面对爱情时无法追随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所以造成了李苏杰和达娃的爱情之憾,但万鹏却是幸运的,因为他的大爱得到了贡保主任和广大藏民的支持和拥护,才有了他和卓尕谱写的甘南情歌。

万鹏又是勇敢和有担当的,面对回城潮涌动,却丝毫没有动摇他继续留在草原的决心,因为在他心里,有美丽卓尕和孩子们的等待还有草原人对他的企盼。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已经融入到了这个美丽的大草原,即使杰布曾因他娶卓尕怨恨过他,他也依然用自己的鲜血挽救了杰布的性命,即使遭遇狼群袭击,他依然会去看被救的南娃,更愿意为了方便自己行医刻苦学习藏语和骑马。所有的一切,只是源于他对草原和对藏民的爱,有大爱也有小爱,有亲情、友情,更有爱情!

篇2:关于甘南情歌电影的个人观后感

相比于其他众多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片,《学习强国》平台上新上线不久的《甘南情歌》似乎平淡了许多,影片在出品,描写了一位来自杭州的医科大学毕业生克服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困难,靠着治病救人的医者良心,在爱情的感召下,毅然选择扎根坚守,并最终收获刻骨铭心的爱情和事业成功的故事。

全片音乐和画面都极其唯美,所以它首先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风光片,碧绿连绵的青山,碧绿无垠的草原,碧绿湍流的溪水,还有碧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洁白的祥云,奔腾的骏马,悠扬的歌声,耽美的存在,自然的呈现,处处都是美的令人窒息的佳胜,时时都是令人神往的呼吸,世外的乐园,人间的天堂,既使不看人物故事也已不虚此观了。

影片定名《甘南情歌》,即已确定了爱情片的基调,从全片看当是一部质朴无华的片子,自然风光、民俗风情还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呈现虽然引人却并无刻意地展示,全片的关注点更多地还是聚焦于“情”,通过情的遇见,情的萌发,情的炽热,到情的迷茫,情的挣扎,再到情的成熟和情的坚贞,从而向观众展现了超越民族区域的人性美好和世间大爱。全片虽波澜不惊,情节简单,但仍不失为一部超越常规宣教片、风光片和民族题材的优秀影片。

在我看来,本片的优秀之处还在于民族互相融合的框架构思及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造势宣传。现实中,汉藏通婚虽不鲜见,但毕竟是少数,影片故事情节虽有些类似《牧马人》,但《牧马人》的主人公也都是汉人。而且,先进人物题材本身就很难表现,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高、大、全的刻板形象,本片中大学生万鹏形象的塑造可以说即让人感觉非常真实、可信,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流血牺牲,只有默默的坚守和渐渐地融入,但在平静的外表下却有着非同寻常的热血的流淌和勇敢的担当。同样,女主人公德吉卓尕的塑造亦是率真质朴,青春阳光,敢爱敢恨,勇于追求,情感火辣,与男主人公从不打不相识,到相互学习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再到相互爱慕互生情愫互不猜疑到终成眷属情定甘南,一对佳偶天成歌咏的爱的情深隽永柔情似水,更是不同文化的融合国家的团结及民族大家庭的和谐友爱。

虽然有秀丽的风光美丽的姑娘,但生活中真正愿意到这样的偏远地区扎根落户的还是很少,毕竟大城市的繁华、富饶、物质、诱惑和发展空间都是山区不可比拟的,人毕竟是物质的现实的,再高大的理想在现实面前都是苍白的。本片中胡医生即是一位普通知青的真实写照,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也不怕艰苦服从组织,虽有些胆小怕事也会走走后门,但这些应该说都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而且从胡医生身上折射出的西部大开放战略实施的艰巨也可略见一斑,开放首先在人,没有人去谈何开发谈何发展。故而政策再好,根本的还是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再造。在与胡医生的对比中,万鹏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无形中已更进了一个层次!面对回城潮涌动,却丝毫没有动摇万鹏继续留在草原的决心,因为在他心里,他的爱在这里心在这里,这里有美丽的德吉卓尕和孩子们的等待还有草原人对他的企盼。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已经融入到了这个美丽的大草原,即使杰布曾因他娶卓尕怨恨过他,他也依然用自己的鲜血挽救了杰布的性命。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他对草原对山河和对祖国人民的爱,这里面有小爱更有大爱,有亲情更有爱情!祖国的发展不正是需要这样的热血儿郎赤子情怀吗?当年,《牧马人》的热播在全国掀起了众多年轻人奔赴草原策马奔腾的梦想,而且《甘南情歌》能否起到这样的功效呢?

篇3:关于甘南情歌电影的个人观后感

20上映的电影,《甘南情歌》。一个来自杭州,毕业于医科大学的大学生与一位美丽的格桑花藏族姑娘的爱情故事。

相遇,源于男主人公万鹏家庭成分不好,毕业分配到甘南藏区开始的,藏族姑娘(包括藏族小伙)热情、大方,敢于追求,万鹏却因觉得自己是外乡人,想爱却不敢爱。“再美的格桑花也有开败的时候,再凶猛的雪豹也有老的时候。”老支书的一席劝告,青年人追求爱情的那颗热烈的心,让分别来自大江南北的一对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身边有几位援藏的干部,甚至还亲自考察过一位。询问选择援藏的理由?都会告诉我,神秘的西藏,布达拉宫、雪山、藏民……有情结和向往,很理想主义的回答。这也是西藏本身的魅力,伫立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丰富神秘的自然、人文文化,吸引全世界的人向往和朝拜。影片中呈现了西藏湛蓝的天空,站在广阔无垠的牧草地上,仿佛一伸手便能触摸到天空。奔腾的骏马、美丽脱俗的格桑花……

初到西藏的万鹏,遇到的是高反、语言不通、吃不了当地羊肉、不会骑马。追求进步,真正的想为藏族人民看病的决心,促进藏族医疗事业发展的抱负,把这些困难一一克服。成为藏民心中的好医生,甚至于,曾经的“情敌”也被治愈和感动。

返程政策的实施,是万鹏遇到的一个重要人生选择。带着妻儿回杭州,意味着舒适安逸的物质条件和不可预期的美好前途;继续留在西藏,服务藏民,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实现。一个美好、清新、纯净的电影,必定要安排一个完美的结局。在草原上,万医生被永远地称呼下去……

篇4:关于甘南情歌电影的个人观后感

很偶然的看到了这个电影儿,一开始并没报什么希望,仅仅是为了打发一下时间,剧中没有我认识的知名演员,男主不帅女主也不是特别美,可看到开演十几分钟的时候,就已经有点难以控制了,尤其是在卓尕在公车上怒斥男主的时候,不是特别华丽的普通话说:你不喜欢草原,草原也不喜欢你,请你回去!看到这儿我的内心一颤,这是出于对自己故乡多大的热爱,对草原多好的尊重,我爱的地方,容不的你对他说一个不字,这厮倔强的姑娘,作为一个女生我都好喜欢。男主到了草原公社,藏民主任的此等热情,并没让初来乍到的男主感动,反而简陋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让他更是失望的一塌糊涂,从第一天开始男主就想着怎么回到城市,即使是县里也可。在经过了骑马,落水,被狼追,卓尕的求婚,杰布的威胁,产妇的难产,各种阿妈的痊愈等等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后,男主爱上这里, 当接到县里的调任通知书的时候,他犹豫了,一方是是自己渴求的城市生活,一方面是内心对草原及老乡们的各种不舍,还有卓尕对自己浓烈的情感让他不知所措。最终他还是回去了,万幸的是他遵从自己的内心又回来了,在他和卓尕相拥的时候,在卓尕长期藏歌的时候,我想,有朝一日,能与我的爱人,去草原生活,生一堆娃娃,放牧,唱歌。

篇5:关于甘南情歌电影的个人观后感

再美的格桑花也有开败的时候,再凶猛的雪豹也有老的时候

《甘南情歌》首映后第二天竟然在CCAV6首播。幸运打开电视看了后半集,很是触动。作为全国十部优秀电影故事片之一,入选“中国梦”电影新片展播的影片,有浓重主旋律味道,老套笨重的叙事风格,作为人物传记来说情节跳跃严重碎片化,细节处理表面化。但是,影片也透出淳朴的小清新,因为它有最空旷美丽的草原,最单纯质朴的故事,最令人动容的情感。万医生的经历采纳和概括了几十年来从祖国各地来到甘南藏区与藏区人民群众相结合、为藏区人民群众服务的多位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有他们人生经历、先进事迹、感人故事的影子。我爷爷作为最早一批赴甘南援藏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有着和万医生相同的工作经历和伟大的奉献情怀。看着影片,如同看到他年轻时的模样:以前爷爷描述的毡帐篷、煤油灯、骑马出诊、学藏语等等,还有他较藏族同胞稍显瘦弱的的身板,前途与奉献的煎熬,革命带来的痛楚和彷徨,都在影片的真实再现。记得在我小时候,时常有人半夜敲家里的门喊爷爷出诊看病,那时的爷爷从来没有一句埋怨和牢骚的话;还主动掏钱给那些没有钱的牧民买药看病——那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贵品格,是我们现在再也找不回来的东西。正因为爷爷无私的奉献,让我们一家与草原结缘,两代人扎根在了雪域高原献出了的自己的青春,当然,也结识了很多一生肝胆相照的异姓兄弟。影片勾起了很多回忆,让我坚定那些值得的事,值得的人,信念。吐槽电影一下:不能忍受的是雪域高原居然木有雪景,甘南人说话新疆腔调。

关于甘南情歌电影的个人观后感

篇6:电影《新康定情歌》观后感

电影《新康定情歌》观后感

耗尽一生心血的等候

文/风拂芦雪戏斜阳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出生于江苏苏州某贫苦家庭的李苏杰刚从大学地质系毕业,便自愿参加到了一支进入四川甘孜自治州修筑川藏公路的解放军队伍中,由于他是这支修路大军中唯一的一位戴眼镜的大学生,所以自然而然地被大家称为“秀才”.这一天,当大军行至一条湍急的溪流边,正在为部队找水的李苏杰以及其他几个士兵救起了一个落水的藏族头人,头人和他的夫人对解放军的救命之恩感激万分,说一定要报答解放军,承诺只要家里有的,解放军同志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在火堆旁一边烤湿衣服一边和头人夫妇攀谈的同时,善良细心的李苏杰一直注意着在头人身后卑躬屈膝地站着的一老一少两个衣裳褴褛脚戴沉重铁链的女奴,听见头人的承诺,他便抓住了这一稍纵即逝的机会,立即请求头人把这两个女奴解放,头人犹豫了一下便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李苏杰亲自操起斧头,砸断了女奴脚上的铁锁链,并热情地告诉她们,她们解放了,是自由人了。解放?眼中含着泪水,脸上带着惊恐神色的女奴此刻也许并不明白这两个字对她们意味着什么。

夜幕降临,泸定桥下河水汤汤,泸定桥上,队伍打着火把继续前进,此时,一个孤苦伶仃的身影手扶着桥上摇晃不定的铁链朝着不断从身边经过的人群里东张西望,那双惶恐无助、焦盼期望的眼睛在寻找着什么?终于,在经过了长久的等待之后,在泸定城的城门洞下,那个戴着眼镜的熟悉身影出现了,她不顾一切地跑过去,用生硬的汉语喊着“恩人”,秀才李苏杰很惊讶,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已经被解放了的女奴为何又跑了回来。

年轻的女奴名字叫达娃,今年刚二十岁,她问李苏杰和他身边的战友:“你们解放了我,我可不可以跟你们一起走?”见对方犹豫不决的样子,达娃从怀里掏出了那根从她脚上取下的粗长的铁锁链,悲怆地对她的恩人们诉说起她的身世。她说,她是个无家可归的孤儿,这根铁链从她五岁时就开始一直被戴在了她的双脚之上,已经戴了整整十五年,除了在老爷吩咐她陪少爷和小姐骑马时可以拿下来之外,连睡觉时都得戴着。在场的每个人都被她悲惨地身世打动,可是他们没有权力决定带上她,就在这时,政委走了过来,从达娃手中接过铁链,心情沉重地看着手中这沉甸甸地铁锁链,毫不犹豫地大声向达娃宣布,他们将带上她跟着队伍一起走。听到政委的决定,达娃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惊喜地问道:“那我从此可以吃得饱饭了?”李苏杰从政委手中要过铁链,心情沉重地抚摸着,然后郑重地把它递还给达娃,深情地对她说:“把它好好地收着,我们要让子子孙孙知道,你们曾经吃了一些什么样的苦。”

雪山下,玛尼堆旁,达娃在为修路的解放军战士烧水做饭,李苏杰拿着一筒枣蓉麻饼走了过来。接过李苏杰热情递过来的麻饼,把它放到嘴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又赶紧吐了出去,已经20岁的奴隶娃子出身的达娃第一次品尝到了“甜”的滋味,她惊讶地问李苏杰:“这就是甜的味道?”“是的,这就是甜的味道,它是我们苏州的味道。”李苏杰自豪地告诉达娃。苏州!第一次听到这个地名,达娃感到既新鲜又兴奋,她让李苏杰用钢笔把这两个字写在她的手里心,说要好好看看它们到底长的什么样,也就是从那以后,“苏州”这个地名就深深地印刻在了这个痴情女子的心坎里,并在她今后的六十多年孤苦无依的岁月里一直散发出令她向往的迷人光辉!

当得知李苏杰的这支钢笔是在他考上大学那年,妈妈在为资本家的公子洗了两个月的衣服才从旧货店里买了来时,达娃拿出了一个早已用纯白羊毛编织成的笔套,递给李苏杰,深情地说道:“你的钢笔这么金贵,我用羊毛为它做了一件衣服,你给它穿上去,看看合不合适。”李苏杰把钢笔轻轻地装进套子,深情地对达娃说道:“我们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你这可是千针万线呢。”这支钢笔以及这个钢笔套,李苏杰一直把它们带在身上,可是,谁会料到,六十年后在他得以重返甘孜来寻找他魂牵梦萦的达娃时,得到的结果却是,故物依旧在,而一对悲苦的情侣已是阴阳两隔、永远不得相见了。

工地旁,草地上,解放军战士邀请前来为他们送水的藏族妇女唱歌,达娃却急忙躲到了远处,不明究竟的李苏杰跟着跑过去,追问达娃为什么不愿意为同志们唱歌,达娃自卑地说她是个奴隶,是不能在人前唱歌的,于是,李苏杰再次提醒她,她是个人,是和大家一样的平等自由的人,是和头人和太太一样的自由的人。在李苏杰的鼓励下,达娃终于勇敢地站到唱歌的队伍中去。头顶蓝天白云,脚下绿草如茵,自由的空气是多么地甜,自由的感觉是多么地美啊!达娃第一次站到了人群的中间,在人前亮起了她甜美的嗓子,欢快地唱起《康定情歌》,伴唱的姐妹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圈,不约而同地改了歌词,用手指着李苏杰和达娃,调皮地唱道:“李家溜溜地大哥,人才溜溜地好哟,藏家溜溜的达娃,看上溜溜的他哟,月亮弯弯,看上溜溜的他哟”达娃捂着羞红了的脸,匆匆地躲到了岩石的后面。“达娃”,在藏语中,就是“月亮”的意思,李苏杰曾经感慨地对达娃说,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啊!

在共同的劳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接触,李苏杰和达娃之间的感情不断地升温。工地上午间休息,李苏杰却顾不上吃饭,不顾身体上的劳累,为达娃打来了明天烧火要用的柴;在清澈见底的溪流边,李苏杰为达娃背起了沉重的水桶;而达娃呢,为了帮助李苏杰缓解高原反应,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独自一个人跑到海螺沟,采来红景天和天麻,熬了浓浓的汤药送上工地,又和姐妹们一起在溪水中为战友们洗衣服。捧着晒干了的李苏杰的衣服,仰下头去嗅一嗅衣服上残留的太阳的清香,达娃的脸上焕发出甜蜜的光彩;在一望无际地草滩上,一对年轻人纵马飞奔,激情洋溢。达娃,这个被李苏杰亲手砸碎了戴在脚上达的铁链的曾经的女奴,此刻表现出了藏民身上豪爽奔放的性格,用行动向他曾经的恩人、现在的情人李苏杰表达了她的爱。

站在湍急的溪流边,李苏杰明确无误地告诉达娃,等路修好了,他要带着她一起回到他的老家苏州去,到上海去,他要为她请最好的声乐老师,他要让她成为藏区最优秀的歌唱家。他一往情深地指着脚下的溪水告诉达娃,溪水会沿着小溪一直流,流进大渡河,流进长江,最终流到位于长江另那一头的他的家乡――苏州。从此,达娃记住了,身边的这条溪流会把她带到苏州去。苏州,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名,一个让她一想起来就倍感温暖的.名字,那是她这一生中最亲爱的人的家乡啊!然而,苦命善良的达娃最初怎么也不会料到,她这一生会经历那么多的苦难和艰难等候,她足足等了六十年,最终也没能等来她此生唯一的亲人她的李苏杰,而在她忍受了长期病痛的折磨,带着满腔的失望去世后,她收养的一对孤儿――扎西和卓玛按照她的遗愿,把她的骨灰撒进了当初她与他相遇的溪流里,让那奔腾不息的溪水带着她的灵魂继续去寻找她的梦想、她的爱人。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她去世后十几天,她苦候了一生的李苏杰终于带着几大箱她年轻时爱吃的枣蓉麻饼和苏州特产的糖果,以及一大包当初他写来却被退回的信件找来了。

在热火朝天的筑路工地上,刘二,这个原来既在康定泸定和成都之间当邮差,又在头人家里当文书,此时已成了乡邮政局的临时工的粗鄙男人,为李苏杰送来了一封信,同时买了一块花布衣料向达娃大献殷勤,收到家书的李苏杰兴奋地跑到旁边读信,而刘二还在对达娃纠缠不休,就在这时,炸山时一块被崩起的巨石正在李苏杰的头顶上直滚落下来,一直深情注意着李苏杰的达娃见此情形大叫一声,奋不顾身地飞奔过去,及时推开了茫然不知的李苏杰,而自己却被巨石砸成重伤。

按照两人之间的约定,公路修通后,李苏杰先独自回到家乡苏州,但自从他回到家乡后,他写给达娃的每一封信都被盖上“查无此人”的印章退了回来,在最初的六年时间里,他每逢节假日都坚持给达娃写信,尽管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终于,有一天,在他被打成“右派”带往农场劳动的途中,乡邮递员给他带来了一封来自甘孜的信,信是刘二写的。原来这些年来李苏杰写给达娃的信都被刘二利用工作之便退了回来,在信中,刘二直截了当地告诉李苏杰真相,并叫他不要再纠缠达娃,因为达娃将要和他刘二结婚了。苦苦等待了六年,却等来了这样一个令人伤心欲绝的结果,命运的捉弄,爱情的失意让李苏杰一改平时的温文尔雅,悲痛欲绝的他差一点为此发疯,他拎起随身携带的行李,发狂似地在地上摔打,并违心地用冷冰冰的口吻写了一封信给达娃,说知道她得到了幸福,希望她快乐进步,信的抬头和结尾也一改以往热辣辣的称呼而变成冷冰冰的“同志”二字,而卑鄙无耻的刘二正是利用了这一封信才让达娃彻底死心,从而答应了刘二的求婚。要知道,这些年来,为了能够自己读懂李苏杰的来信,奴隶出生的达娃在扫盲班里努力学习文化,然而,等她终于认了字,读到的却是令她伤心欲绝的消息,痴情的她顿时悲痛地晕死过去。善良的达娃哪儿能够猜到,在她和李苏杰之间,居然横亘了刘二这一堵不可逾越的墙呢?

以上即是电影《康定情歌》的主要情节。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国内近几年来难得的好电影,以前,再好的电影我至多连续看两遍,而能够让我静下心来流着眼泪看完三遍,并且在看完后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平静的,迄今为止,只有这部由苏有朋和居文沛主演的《康定情歌》了。纯真无瑕的爱情,清爽精致的画面,独特的叙事风格,欢快流畅的旋律,再加上片头那天簌般藏族妇女的歌声,一部好电影应该具备的一些元素,它就具备了。

影片采用倒叙与正叙相穿插、两条主线齐头并进的表现手法来为我们讲述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影片一开头,主人公――现年已经八十五岁的李苏杰趁着甘孜自治州庆祝成立60周年之际,决定回到那块他曾经战斗过、生活过、爱过的热土,去寻访思念了整整六十年的初恋情人――达娃,因为,他知道,随着年岁的增高,此时他要是再不回去,他今生可能就再也不能回去了。他的外甥女――即将以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毕业的婷婷,一方面为了寻找毕业论文的灵感,另一方面为了照顾年老的外公,在母亲的建议下,也和外公一同前往那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

祖孙二人乘机顺利到达康定,经多方打听得到正确消息后,在包车前往达娃居住的村落的途中,他们意外邂逅了达娃的孙子扎西多杰和他的演出团的伙伴们。然而,当扎西询问他们来自哪里,而听到“苏州”两字的回答时,顿时一改热情的态度掉头而去,并在此后的几次接触中,他和他的姐姐卓玛一次次毫不留情面地把李苏杰祖孙俩关在门外。不能怪他们,因为,在这对姐弟的心中,苏州是一个不可触摸的痛,那是他们苦命的奶奶守候了一生却最终也不能到达的人生彼岸,那是奶奶一生痛苦的源泉啊,因此“苏州”这两个字也就成了这对孝顺的姐弟俩心头的大痛。

在再一次吃了闭门羹伤心离去而心犹不甘返回达娃家时,透过虚掩着的院子门,李苏杰祖孙俩恰好发现卓玛突发急性阑尾炎瘫倒在地,他们立即用车把卓玛及时送进了医院,从而救了她一命,卓玛病愈,李苏杰和婷婷终于走进了达娃家,通过交谈,真相被揭开,卓玛姐弟俩消除了对李苏杰老先生的误解。

原来,当年的达娃在伤愈后回到了村子里,当上了妇女队长,并且一直是劳动模范,为了等待来自苏州的消息,她终身未嫁,至于那个该死的刘二,则是在当达娃答应了他的求婚后,兴奋之余,为了讨好达娃,自作主张跑到城里去买嫁妆,回来时贪近走小路,失足从悬崖上掉下而摔死;而他们姐弟俩并不是达娃的亲孙子孙女,而是她二十年前收养的一对孤儿。那一年,姐弟俩的父母在上山采药时遇到雪崩而遇难,当时妇女队长的达娃就收留了他们,从此三人相依为命,最近几年,达娃六十年前的旧伤复发,为了照顾病痛中的奶奶,卓玛至今没有出嫁。最后,卓玛拿出了奶奶收藏了一生的心爱之物:一个当年在筑路工地上李苏杰亲手送给她的草绿色的帆布书包和一个上面写着“达娃”字样的枣蓉麻饼纸筒,还有一条当年李苏杰亲手从她脚上砸断下来的铁锁链。面对着爱人精心保留了六十年的遗物,李苏杰也热泪盈眶地拿出了当年用来写下“达娃”两个字的钢笔,钢笔上还套着当年达娃纺织的笔套。

在卓玛讲述时,影幕上出现一个个达娃的镜头:傍晚劳动归来,达娃擦一把满脸的汗水,站在家门前的篱笆前向远方翘首盼望;风雪满天飞,落满雪花的瘦弱的身影背一捆柴禾,她还在痴痴地向远方眺望;田地里,溪水边,无一处不落下达娃痴情期盼的目光,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不禁为之潸然泪下了。

“老爷爷,你知道吗?”卓玛问李苏杰道,“口里说出去的话,就是悬崖上流下的水,当年我奶奶为了你的一句承诺,从此苦苦守望了六十年呀。”而当扎西责备李苏杰忘记了自己的承诺,忘记了他的奶奶,而娶了别的女人时,婷婷为他可怜的外公倒出了深埋在其心中长达六十年的苦水。原来,为了当年对达娃的承诺,老先生也是终生未娶,婷婷的妈妈则是他的亲侄女,从小就过继给了他。至此,笼罩在这场持续了六十年的旷世绝恋上面的迷雾终于完全散去,唯一遗憾的是,达娃已经在心爱的人到来之前带着满腔的失望离开了人世。在达娃的像前,在他们曾经相识相恋的溪水边,白发苍苍的李苏杰哭着一遍遍地念叨:“达娃,我来了,我来看你来了。你看,我给你带来了那些年我给你写的信,我给你带来了你爱吃的枣蓉麻饼。当有一天我离开这个世界,我会叫我的后辈们把我的骨灰带到这儿来,撒进这条小溪,我相信,到那时,我的灵魂会顺着水流最终找到你。”一封封没有拆开的信件随着溪水渐渐漂向远方,一片片甘甜的枣蓉麻饼随着流水缓缓向前流去,年迈的李苏杰老泪纵横,我也跟着热泪盈眶了。

在影片的主线讲述达娃和李苏杰爱情悲剧的同时,另一条线也逐渐铺展开发生在婷婷、扎西和扎西的女朋友梅朵之间的一场情感冲突,与上一辈人之间恪守的以坚守为美的古典爱情不同的是,年轻一代人的爱情更具有敢爱敢恨的现代浪漫又热烈的风格。在爱人们之间,什么才是真正最可宝贵的呢?早在六十年前,李苏杰就曾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干净的灵魂,善良的品质”.那是他对达娃由衷地赞美。

尾声

尽管万万不舍,离开的时间终于还是到了,当婷婷眼含热泪恋恋不舍、若有期待地走进机场登机口,耳边忽然传来熟悉的旋律,她不顾一切地跑回候机大厅,透过泪光,她看到扎西和梅朵手捧着洁白的哈达,款款深情地唱着“康定情歌”在向她走来、为她送行,当这三个年轻人消除猜忌,含着眼泪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时,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落泪了。

篇7:青春系列电影《初恋这首情歌》观后感

青春系列电影《初恋这首情歌》观后感

总是不敢用影评,因为我喜欢加很多自己的东西。虽然观后感显得很土,但是更加贴切。

青春系列的电影,总会让我看到,以前我会为年轻的无畏张狂感动,我会为青春的苦痛和努力奋斗唏嘘不已。回首自己的青春,没有一点点的放肆,好像也没有太多努力。我多么想成为电影里的人,我想成为郑微,我想成为林真心,我想成为陈末。

然而,初恋这首情歌让我看到,每一个年少的我们的成长故事都是在寻找自我。我想成为他们,也不过是我想成为真正的自己。

在男主的青春里,有学校的小霸王告诉他应该要怎么做,有威严的老师告诉他要怎么做,有一个落魄却爱他的哥哥告诉他应该要怎么做。他也曾摊坐在卫生间,感到困惑迷惘和痛苦无助。这些人里,有人用威严压迫他,有人用自己的血泪史教育他。我们的成长也是这样,有各种各样的人来告我们怎么去生活。我们可以听,但决定最终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做。

我是一个怕极了威严的人,从小怕老师,也害怕带一点严肃的长辈,比如我的外公。我外公那边的亲戚普遍比较有钱,但普遍更加严肃正经,我奶奶这边情况反之。所以我其实更喜欢和奶奶这边的长辈相处,但是同辈,我更喜欢外公这边的亲戚。对于同龄人,我的畏惧要好一些。但是那些气场很强的人,我也是怕的。我没有自己的信念,没有自己的立场,我轻易地动摇。当我的内心与外在信息冲突时,我会感到非常迷惘,我羡慕每一个人,就是没有办法做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自我否定,我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我看很多的'心灵鸡汤,我越来越迷惘,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

TMD林丹都会出轨,原来根本就没有完全正确的生活。

最让我感慨的是男主他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对人生看得很透彻,总是能给男主很多好的指导。但是,他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团糟,彻底颓废了。要去指导别人的生活多么容易,但指导别人的人连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

我再也不要让别人掌舵我的生命航船,没有人可以告诉我应该怎么生活。I can listen to their advice, but it is me who will make the decision. 外公那边的长辈也普遍更好为人师,他们总想要对我的生活给予点评,或者给我灌输点什么。有钱人都这样么?是不是有钱人总觉得自己比穷人更成功,对生活更有发言权呢?不知道,反正我是再不想听了。

“您说得都对,但是我现在想去看书了。谢谢您跟我讲这么多。”

篇8: 电影《穿越东西的小情歌》观后感

电影《穿越东西的小情歌》观后感

影片根据德国作家因果.舒尔策的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一对东德情侣的爱情故事。亚当是一名女装裁缝,话很少,单纯,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亚当的女友名叫伊芙琳,是一名女服务员,具备了上个世纪欧洲乡下人善良、恬静的全部特征。彼时,东德人常以假道匈牙利旅行之机,前往充满光明的西德。亚当和伊芙琳起初只是计划一次普通的布达佩斯之行。动身前,伊芙琳偶然发现亚当同自己的女顾客有亲昵举动,一气之下便撇下亚当,同自己的好友莫娜以及莫娜的男友,西德人米歇尔前往了匈牙利,亚当随即也开车追了去。在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亚当遇到了孑然一身的东德女孩卡佳,卡佳曾尝试游过多瑙河,但最终失败,连更换的衣物都丢失了。亚当载着卡佳,并将其藏在后备箱里偷渡过了匈牙利边境线。在匈牙利的安吉亚尔民宿,亚当同伊芙琳、米歇尔、莫娜相遇。旅行中,伊芙琳同莫娜的男友米歇尔产生了暧昧关系,莫娜察觉后,便忿忿地独自回了东德。在异国他乡,亚当和伊芙琳重新认识了对方,也重新认识了自己,最终俩人又走到了一起。广播里传出了解禁的消息,伊芙琳当即决定前往西德,亚当便默默地带着他们的乌龟,跟随伊芙琳一起前往了西德。已进入现代化的西德俨然比东德更先进,习惯了买成衣的女士们不再需要裁缝。过惯了小清新生活方式的亚当并不像大多数人那样向往西德,他认为太多的语言、裙子、裤子,太多的汽车,太多的巧克力都是丑陋的,丑陋是一种罪过。亚当似乎过的很不快乐,伊芙琳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影片结尾处,亚当和伊芙琳站在明亮干净的窗前,伊芙琳问道:“喝茶还是咖啡?”亚当:“随意。”伊芙琳:“到底是茶还是咖啡?”亚当:“随你。”那一刻,席琳迪翁扯破嗓子高唱The Power Of Love都显得空乏无力;那一刻,杰克抱着露丝也是那么的矫揉做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都是在点滴细微处见真,那气势如虹的景象不过是剧作家的舞台戏罢了。

篇9:电影个人观后感

清明小长假期间,我在家里观看了关于革命先烈的电影惊沙。这部电影讲述了长征路上,八路军战士在衣不蔽体,缺少弹药的情况下,和装备精良的马家军部队血战临泽。守城3天后,最终在秦基伟将军的指挥下,英勇突出重围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故事中一个叫米娃的八路军小战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小战士,在敌人的猛烈炮火攻击下,虽然两耳已被震聋,但他仍然勇敢的吹响了进攻的号角,高昂嘹亮的号角声鼓舞了战士们的勇气。他们冲出战壕,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扑向敌人,把鲜艳的军旗高高插到了敌人的战场上。敌人被八路军的英勇无畏精神吓破了胆,落荒而逃。八路军终于撕开了敌人包围圈,冲了出去。在极其艰难和危险的环境中,八路军战士表现出的是英勇无畏、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强烈震撼了我的心灵。

想想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还有多少人会记得革命先烈们为今天的和平付出生命的代价。在那个贫穷的战争年代里,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他们却有着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顽强斗争的毅力。我们却常常抱怨父母,抱怨社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常常浮躁不安,不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生活和挫折。

和八路军战士的经历相比,我们的困难和挫折又算得了什么?作为青少年,有一句话我深埋心中,“少年强则国强”。我暗暗下定决心,决定从小事做起,努力克服自己浮躁,拖拉,骄傲的坏习惯,提高自己的自立能力。感恩父母、感恩社会,与同学朋友邻居和睦相处。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培养优秀的品格,提高自己的创新和实践技能,长大为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而努力。

篇10:电影个人观后感

原在山上以砍柴维生的刘三姐因反抗地主,地主断藤落江想致她于死地,却不料刘三姐命福,在遇龙河上脚踩葡萄藤,手摇青竹搞,一路高歌痛斥地主,歌声传扬,被老渔夫和阿牛哥收留。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千百里外的群众都知道刘三姐住在这里,纷纷长途跋涉赶来见她与她对歌,并邀请她去自己的家乡安顿生活,可谓百鸟朝凤。刘三姐刚烈的个性,爱憎分明写在脸上,唱起歌来那不是悠扬婉转而是气宇轩昂直逼云霄,她随口骂来恶霸,听得劳作的人民可是解气。以前的精神基本寄托在山歌上,刘三姐到了哪儿,她的精神随歌传播到哪儿,整一个成为农民反抗强权的领袖,是任何地方恶霸的眼中钉。

影片最为精彩的一个片段就是:刘三姐与三秀才对歌的一出绝妙好戏,原来地主是不会唱歌的,那些读之乎者也的书生只会摇头晃脑,背着歌书,而你看刘三姐却张口就来,毫不思索,傲气俏皮,她的歌声、她的智慧全在艰辛的劳作和大自然的灵气中浑然天成。地主和秀才们斗不过歌,丑态毕露,民众得了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或许刘三姐并不想当什么领袖,她只是拥有更为本真的锐气,可这锐气势不可当,歌声传遍天涯时,民众的心就更为坚定了,也更多了精神的慰寄。

刘三姐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而且继续不断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声鼓舞民众,唤起大家与封建势力做斗争。其中的山歌,朴素生动,具有强烈生活气息和浓郁地方色彩,用歌而不是台词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片中悦耳动听的歌声与美丽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的唱段与唱腔才是我国民族音乐的国粹,毫无修饰的天籁之音应该让现如今千篇 一律、毫无个性的民族唱法歌手引起深思。

篇11: 电影黄金时代个人观后感

电影黄金时代个人观后感

《黄金时代》这部电影以民国时期为背景,描述了女作家萧红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令人唏嘘的爱情,影片塑造了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还原了一个充满自由思想和海阔天空的时代。

在看电影前我总喜欢看一下人物背景,我认为这样能够更好地感悟人物的灵魂。在百度百科上看到萧红的资料时,还是被惊到了,我并不惊讶于她的文学成就,毕竟文学家比比皆是,而是她的勇气彻底征服了我。

在影片中,她有三段坎坷的爱情,在文学中她意气风发,纤纤玉指便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她的《生死场》《商市街》充分体现了她的文学天赋。

聂绀弩就曾说过,萧红是用自己的天赋在写作,她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商贾小贩还是风流政客皆栩栩如生,有血有肉;而萧军是用他的刻苦努力在写作,虽然文章深刻,但缺少一些灵气,整体来较,萧红的文学造诣确实是高于萧军的。影片中萧军也曾因这些话而疏远了萧红,造成了二萧在感情上的隔阂,而这些,萧红自己是不知道的。

许广平女士在描述萧红时说过:萧先生是感情胜过理智的一个人,别看她在文章中天马行空,在感情中却失去判断。无论是她为了追求自由而私奔,还是在王恩甲抛弃她而去时自己仍旧期盼并一味相信他还会回来一样,她在爱情中深深沉溺并乐于其中,不能自已。也许这也是她的福分,毕竟有些人一旦受伤,便会关闭心门,这正是萧红的勇气所在。

萧红的一生跌宕起伏,一直在逃亡中度过,和萧军在一起的时光,是她最美的时光。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现在我仍记得影片中的萧红在萧军对她逐渐冷淡,并有情敌出现之时,曾问过萧军:如果我没有你所期许的才华你还会喜欢我吗?萧军是这样回答的,怎么会呢。

也许正是因为这句怎么会呢,因为爱情,才把萧红从现实的窘迫中拉到文学的路上,并使她越走越远,萧军无疑是她文学上的一大助力。

二萧因文学而相知相恋,却并没有相守。二萧在最美好的时光相遇,相遇是命中注定,分开更是宿命。萧军的大男子主义和敏感自我的萧红,注定无法相守,其实作为一个局外人,我却更希望萧红这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能有份安稳,可是现实终归是现实,美好仅仅存在于憧憬之中。

看完黄金时代这部电影,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是萧红的决绝与坚强。作为一个女性,她私奔,追求自由,被抛弃,却仍有一份无可奈何的乐观去面对生活,孤独无依的生活;作为母亲,两次怀孕。却没有一个孩子在她身边,不是生活所迫,将骨肉送人,就是在逃亡中在黑暗中看着襁褓中的婴儿,内心却无比的孤独与寂寞。

在医院的病床上,她脸色苍白,嘴唇紧闭,却有神经质一样的笑声,不知是讽刺还是苦笑。所幸,文字一直陪伴着她,在她孤立无援时,她用文字描述着世间的美好,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勇敢坚强,不管是爱情还是生活。

破陋的瓦墙,糟乱的摆设,窘迫的生活,每日食不果腹。时刻逃亡,从北方到南方,从x到x。坎坷情路,汪恩甲,萧军,端木,还有陪伴她最后一段时光的骆宾基,究竟谁才是她最后的归宿,我们无从知晓,只能从她的文字中体会灵魂深处的.声音。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够保持这样一颗单纯的心,说到这,我好像听到萧红对着远方自言自语:我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写作,仅此而已。可是那个时代不允许,就这样,四处漂泊,她的文字好像也经历了风雨的洗礼,越发的精致,扣人心弦。

我就像他划过的一根火柴,转眼就成为灰烬,然后他当着我的面划开另一根火柴。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何如此悲凉?萧红亦如那根火柴,在她的黄金时代邂逅了美好的爱情,即使没有结局;短暂的一生如烟花般绚烂却又一闪即逝,当她走在荒凉的街道是苦笑,还是黑暗?

影片中曾演到萧红独自一人在屋内时,便关掉所有的灯躺在床上,只在头顶留下一个摇曳的蜡烛。她便制作手影,或大或小,或宁静或活跃。满屋的寂静,只有墙上的影子在黑暗中跳跃,照亮了她那苍白的脸颊。这情景,不禁让人感到心疼,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萧红曾对朋友说,自己的一生走的是败路。她感慨: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

下面这句话。便是一语成箴:不错,我要飞,但与此同时我觉得,我会掉下来。她反抗家庭,逃婚,同居,未婚先孕,在三十年代的东北小城,足以惊世骇俗,但与此同时她又强烈的追求自由与爱情,追求一生的归宿。在待人接物上,她的幼稚与任性也为她的一生埋下了伏笔。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遇人不淑,颠沛流离。这十六个字准确的描述了萧红的一生。一次次的抛弃与背叛,这是她作为一个女性的不幸,也是新旧道德下积压的不幸,更是混乱时局下必生的产物。

我们不知道历史中真实的萧红时怎样的,只能从文献中了解她的一些生活片段,拼凑出她那伟大却又短暂的一生,感叹她令人心痛的过往,沉浸于她笔下的文字,看着她似一个幽灵在荒芜的街道飘零,在精神世界里徜徉,在现实中勇敢顽强的生存。

是的,生存,因为在动荡的年代,在文化高压的政策中,没有生活,只有生存二字可以形容。有人说,这部影片过于诗化,虽然唯美,却不符合大众的口味。而我们是无法使历史上的人物符合我们的想象的,因为那是活生生的人,有经历有情感的动物,而非美好的憧憬。我们无法看到真实的萧红历史重现,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演绎,通过故事回味那个被成就和被毁掉那个女子,在胶片上领略属于她的黄金时代。

篇12:电影《活着》个人观后感

看电影版的《活着》就是在看命运带给了平凡的人生什么,电影版更加突出的是,命运的悲剧不是无原因的,人为的命运的悲剧也许才是更大的悲剧,在一个个“伟大”的时代中,人是如何的努力也难以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人的徒劳,人的无奈,人的卑微的欲求——活着,是如何的被践踏。或许,余华在小说着力淡化的“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在电影中又被还原了。也许这才是电影无法在大陆公开放映的关键所在,而沉于哲理的小说,终于在在大陆出版了。

皮影或许更能代表福贵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在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代,连皮影上的铁丝也要拆下来取炼钢,“制造解放台湾最关键的两颗子弹”,于是才有了福贵去工地上的唱戏,才有了妙趣横生的小有庆的形象生动地刻画。陪伴福贵几十年的皮影终于还是在中烧掉了,但是皮影的箱子还在,小孙子的小鸡还是可以放在里面的,就像福贵的人生,不断经历惨痛的种.种的打击,命运已经千疮百孔,福贵依然平凡,依然活着,依然坚持了太过卑微的希望——活着。

当福贵将小鸡放进箱子的时候他又说起了和有庆说过的那段平凡朴实,又满含辛酸的希望的话:“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于是小馒头像有庆那样问道,“牛长大了呢?”

那时福贵对有庆说:“牛长大了共产主义就实现了。”

这一次福贵却回答说:“那时馒头也长大了。”

福贵缓慢的期许悠悠穿越了历史,在我的心头萦绕不去,是呀,馒头总会健健康康地长大吧。 但愿。

篇13:电影《活着》个人观后感

这是一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演员们专注的演绎更是深深的触动了我。整部电影,无论是从艺术效果上来看,还是从历史角度,电影所蕴含的人生观来看,都极具感染力和欣赏性。

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好几遍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那是一个寂静的深夜里,我一个人对着电脑看着细细的体会着其中的沧桑和欢喜。每次看完内心深处都会浮沉着一股股的感动与同情,那晚更是思绪飘飞,很晚才睡着,现在希望借此文以表达出自己对此电影的观后感。

首先,对于电影的名字,叫做活着,我认为这达到了一个先声夺人的效果。为什么叫活着,这显然让人会不自禁的去思考?可以想到,影片中主人公势必经历着一种特殊的时代活着生活方式,以至于生活对于他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活着也必将作为主人的信念支撑着他以及身边的人活下去。试想,21世纪的人们有多少人会为活着而艰苦的走下去会以活着为信念为动力呢。

没错,这是一部以新中国成立前后几十年为背景,讲述着主人公福贵及其朋友,家庭乃至整个当时社会的人们为了活着都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生活的考念,有痛苦,有欢喜,有离别,有团圆。从福贵来看,他的身份发生了一次大转变,从大少爷变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流浪汉,因为生性好赌,也因为龙二的卑鄙厚颜,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背景无不有关系。然后,为了活着,福贵像当时的中国一样,从无到有,从有变好,一步一步的生活开始有了好转,妻子也回来了,家总算暂时团圆了。

的确,这只是暂时的团圆,四五十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大的事件,便是殃及全国上下的一次重大灾难。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期,也是特别荒.唐特别残忍的年代,虽然我对历史了解的不多,但每次我看到听到,时期,多少的有为青年,多少的革命先辈,多少的学术权威被打到的时候,我的心里好恨好痛,那时为什么会如此荒.唐,就像影片中的王斌教授一样,明明是医院中首屈一指的妇产科教授,却被指为走姿派,而取代这些资深专家的却都是一些世俗的初出茅庐的学生们,这也是直接导致福贵的女儿死亡的原因。她的女儿不是因为简单的难产而死,而是因为产后出血她们竟然不懂如何护理而至。这让我想到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我想了很久,后来有一天半夜我忽然想到了,觉得这里的“活着”并不是指“好死不如赖活”,不是纯粹地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因为有这些感情的联结,一个人的活着,不仅仅是他个人在活着,也是因为他是其他人赖以活着的精神动力,而他又因别人的活着而活着。有了为别人而活,别人也因我而活的信念,这“活着”就不是“赖活”。

是呀,凤霞的死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啊,还有有庆,他们的死,让他们的父母也就是福贵和家珍,是否还记得,当福贵看着满身鲜血淋淋已经步入天堂的有庆自己的儿子的时候那悲痛欲绝的嘶喊声嘶力竭的痛苦,活着真的不是一个人的事,还有家珍,纵然那么多人拦着她,她也是想看看自己的儿子,那么的难过那么的伤心,那个时候她的生命多么脆弱,所以活着不是赖活而是因为和身边的亲人朋友有着感情的联系。

在看片子的时候,我常想,电影的重点是要表现时期的荒.唐残忍呢还是要表现对于生活的压迫,活着是唯一的选择,活着是关键呢。我想两者都有。“活着”的福贵在影片的开始和结束都说了关于小鸡的话,两者有很多的相似,只是在最后说变成什么的时候,结尾的时候福贵暗示着生活会越过越好。也总算给观众一个欢喜的结局。

最后我想说说福贵的妻子家珍,家珍的扮演者是巩俐也是我很喜欢的演员,片里她是一个真正的好妻子好妈妈,她几次都说了,我不图什么,只图和你过个安稳日子,确实,福贵也确实有福气,有家珍这样的好老婆。生活判了很多人死刑活着走资派,但我相信对于家珍这样的好女子,生活最后都会给与她幸福和美满。

行文至此,大致写出了自己观看电影《活着》后内心的一些真实的想法,但是承蒙老师教诲,如有不得当之处还望老师给与教导。

篇14:英文电影个人观后感

Avatar is directed by James Cameron.The two main characters are Jake Sully,played by Sam Worthington,and Neytiri,played by Zoe Saldana.

3D technology and the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are the two highlights of the film.The message of the film is simple — human beings should protect nature and live in harmony with it.

篇15:《马兰花》个人电影观后感

我们要相信,黑暗是暂时的,我们只要向前冲冲冲,不怕困难,那么,这一朵“马兰花”,也会为我们开放的!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们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这句话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对了,这就是电影《马兰花》中的一句话。

这个地方,是一个非常和谐美好的地方,有许多许多的小动物们,它的名字叫做——马兰山。而这座马兰山的守护者,又是一朵美丽的马兰花,一场光明和黑暗的战争,就从现在,开始了。

大兰和小兰是双胞胎,长得一样,性格却截然不同,小兰很勤快,很勇敢,很诚实,很善良,天天和她爸爸出去干活。可是大兰却很懒惰,喜欢睡懒觉,只爱金银财宝,非常的贪财,也因此上了千年藤妖的当。我喜欢小兰,她诚实。有一次千年藤妖用金梳子来骗小兰,好让她拿取马兰花,千年藤妖以为这样一来,小兰就没法子,但千年藤妖并没有意料到小兰毫不犹豫拒绝了。她有爱心,她,也想帮助马郎来保卫马兰山。 这下可好了,藤妖要让小兰和大兰去拿马郎手里的马兰花,但因为小兰不同意去拿马兰花,而被封在了水晶球里。一同来到的大兰,却禁不住金银财宝和千年藤妖的威胁答应了千年藤妖的要求,穿上了小兰的装束,来到马兰山找到马朗,骗走了马兰花。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千年藤妖的狡猾与它的邪恶。但最终,因为小兰的及时赶到,让那一株早已枯萎的马兰花,重新绽放了起来。光明,充满了整个马兰山,万物都苏醒了,黑暗的力量也消失了,所有的困难都解决了,动物们又过着美好的生活。

我们要相信,黑暗是暂时的,我们只要向前冲冲冲,不怕困难,那么,这一朵“马兰花也会为我们开放的!“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们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太阳河电影观后感

萌侦探纪事读后感

九色优美散文

长征影片感人观后感

芬芳电影观后感

城中村随笔散文

学习“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张小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总结

第二季度三品三德主题教育总结

2022年主题教育总结_主题教育总结

学习优秀党员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

关于甘南情歌电影的个人观后感
《关于甘南情歌电影的个人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关于甘南情歌电影的个人观后感(精选15篇)】相关文章:

甘南旅游后感想范文2023-06-30

弹球里的太阳的观后感2022-10-09

国庆游甘南作文2023-09-11

甘南行散文2024-01-26

唐欣恬的经典语录2022-12-17

情归甘南情归甘南散文2023-04-22

跟随张桑麻的脚步散文2023-07-07

竞聘班长发言稿2023-12-10

关于班长的发言稿2023-06-22

班长的发言稿2022-09-0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