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观看大火种观后感

时间:2024-02-01 07:36:41 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党员观看大火种观后感(锦集10篇)由网友“Azh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党员观看大火种观后感,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党员观看大火种观后感

篇1:电影《大火种》党员观后感

今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95周岁生日。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国内电影人制作和拍摄了多部主旋律影片,将于本周陆续进入院线。昨日,讲述中共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保护《共产党宣言》故事的影片《大火种》率先上映,但记者发现,沪上排映《大火种》的影院只有6家,场次只有7场。

上座率超过好莱坞大片

影片《大火种》根据铁流、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以1926年发生在山东省广饶县的真实故事为基础,再现了当年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用生命保护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的感人故事。原著作者铁流曾表示,影片拍得非常接地气,“希望用具有传奇色彩的红色故事吸引观众,让更多人重温这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

昨日恰逢该片上映首日,记者发现,《大火种》在上海排映的场次仅7场,影院仅6家。从全国范围来看,首映日的全国总票房只有15万元,排片占比仅 0.1%。与其排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片的上座率达到了19.2%,甚至超过了好莱坞大片《惊天魔盗团2》和《独立日2》。

猫眼电影票房数据显示,今天《大火种》的全国排片量有所增加,达到了0.2%,预售票房在13.6万元左右,上座率上升到了24.3%,如无意外,将稳占排行榜上座率冠军宝座。今天,《大火种》的上海放映影院增加到了17家,场次增加到24场,但和同期上映的商业类型片相比,依然少得多。

主旋律作品传递正能量

随着7月1日的临近,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党的女儿尹灵芝》,以“湘江战役”为背景的《绝战》也在同天登陆银幕。就目前来看,这些主旋律影片的排片同样不理想。

其实,主旋律电影在鼓励艺术探索的同时,同样可以具有票房价值。比如上影集团即将拍摄的七一献礼影片《铁道飞虎》,就是根据著名的“铁道游击队”故事改编,剧组邀请功夫明星成龙加盟,用创新元素增强经典故事的创意性和代入感,拉近主旋律题材与新一代年轻观众的距离。

此外,依托文学力量提升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可看性,也是吸引观众的一大要素。记者获悉,导演郑大圣目前正在拍摄的影片《村戏》,改编自小说家贾大山的同名作品;讲述反腐题材的《围猎》,请到知名作家刘恒担任编剧……

主旋律影视作品繁荣是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的重要标志,但是,如何在主旋律作品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更加强劲的正能量,是每个国内影人需要正视的问题。而就院线来说,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主旋律影片更多的空间和排片,让更多观众接受正能量的熏陶,也是国内影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篇2:电影《大火种》党员观后感

临近七一,公司总部组织党员同志集体观看了电影《大火种》,观后让人无限感慨!感慨于水深火热的过去,感慨于美好生活的现在,感慨于要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未来。

影片真实再现了1926年发生在广饶县大王镇的一个故事。一名青年知识分子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在当时的境况下,劳苦大众把“能吃上馍馍、能吃上饺子”就定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如此朴实简单的愿望,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是如此的容易满足,但背后却又隐藏着深深的悲剧色彩,让人心隐隐作痛。然而,他们就是在这样一个悲苦的年代坚持着这样朴实的信念与剥削阶级斗争着,即便被残酷镇压和血腥屠杀,他们仍然坚定不移,不管是不识字的农村妇女还是不韵世事的小女孩……他们心里始终都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影片中有一段在青岛海边的`画面,一架飞机从天而过,那是的某一天,同样是在这个海边,1927年,革命者鲁真被残忍的杀害!强烈的今昔对比为我们展开了一幅鲜活、悲壮的生命画卷。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精神文明的新时代,自由的选择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看过影片之后,深深的感觉到这种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我们要不断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中,立足岗位,时刻怀揣一颗敬畏之心,眼到、手到、心到,看清每一组数据,做好每一件产品,想好每一件事情。兢兢业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真正做到在哪里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不仅要为实现自身的价值,也为实现公司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

如今的我们,饱含着对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这一切得益于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的斗争,得益于公司的广阔发展平台。一天忙完,常常静下来问自己:今天的事情都做了没有?都做好了没有?是不是还有做的更好空间?不为超越别人,只为超越自己以求更好的前行。

面对未来,踏上“十三五”新的征程,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接下来、传下去,为实现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篇3:电影《大火种》党员观后感

我敢说,绝大多数《影响剧大》的读者都没有看过这部正在上映的《大火种》,他们不但没有看过,而且听,都没有听说过。

我也是在闲极无聊查看猫眼的院线信息时,才看到还有这么一部电影正在上映,每天,每个北京的电影院也就排一场,而且我去看的那场,早上9点45分的第一场,只有我一个观众,从头看到尾。

这让我有一种极为优越而幸运的超然感觉,因为看过之后我才知道这实在又是一部难能可贵的好电影,而绝大多数人都没机会看到了。

(《大火种》开机发布会)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1926年,成立5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有一批知识分子精英被派到中国那些最贫穷、最落后的山村去发展组织,去扩大共产党的影响,组织武装暴动,王柠饰演的刘雨心被派回了她自己的家乡,鲁北的大王镇,与穷苦木工忠良(白威饰)一家(忠良的妻子是姜玉兰,陈瑾饰),一起向那些劳苦的农民们传播马大胡子(马克思)的学说:《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这其实是从鲁北地区的一个真实故事的基础上改编来的,电影中的那本《共产党宣言》,正是当年陈望道首译的中译本,当时因为印刷过程的疏忽,封面书名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但其实这些咬文嚼字的过程对刘雨心和忠良的传播《共产党宣言》的工作来说都是无足轻重的,因为他们面对的农民绝大多数都不认字,也听不懂马大胡子学说的要义,最能让这本书能够吸引他们的只有一件事:

要吃饱,得造反,要造反,得团结。

刘雨心带着这么一本《共产党宣言》来到大王镇,她先教会了忠良,忠良又用自己更为朴实、浅显的讲述教会了其他穷苦老百姓,比如,忠良在解释什么是剥削,和什么是共产主义时这样说:

大家都种地,你也种他也种我也种,但只有你有地,他和我没有地,我们只能给你种地,结果就是只有你有饭吃,他和我都吃不饱,永远都吃不饱,这就是剥削。

(马克思)

大家都有地,你种地我种地他种地,你吃馍我吃馍他吃馍,你吃饱我吃饱他吃饱,这就叫共产主义。

再比如,片中一帮泥腿子在忠良家“听书”时——即听忠良讲《共产党宣言》,他们先是对封面上的马格斯(马克思)的照片发生了兴趣,于是就有了以下的对话:哎呀,这大胡子长的!这大胡子是谁呀?

这大胡子姓马,叫马大胡子。

见过姓马的,没见长这么大胡子的?

这马大胡子可不是咱十里八乡的,也不是中国人,这马大胡子他叫马克思,是个外国人。

篇4:电影《大火种》党员观后感

1926 年冬。中共地下党员刘雨心将一本意义非凡的书带到广饶,这本书就是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刘雨心携带此书前来广饶的途中,风声鹤唳,危机四伏,广饶警察局长胡传山等反动派费尽心机搜查《宣言》,广饶地下党人刘忠良、刘石厚等同志为接应刘雨心、保护《宣言》与敌人斗智斗,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首版《共产党宣言》终于像火种一般,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开来···

《大火种》是我国首部正面描写《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传播的电影,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上,通过观看这部电影,让广大观众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传递老一辈革命精神。

《大火种》故事虽然不属于大开大合的历史事件,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看似平凡的故事,表现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表现了人民群众追求真理的满腔热血,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齐鲁大地扎根、发芽、成长的伟大历程,讴歌了山东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该片贯彻了习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的精神,是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具体体现。

篇5:党员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近日,随着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的热映,临泽县5A级旅游景区七彩丹霞、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镇、德源农庄等景区景点高频次亮相央视银屏,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为全县全域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哇,早就想去临泽看看天然奇景七彩丹霞,今天又从电视中看到你们那儿美如画的‘丹霞村’和热热闹闹的丰收节,英子,今年十一你可不能出远门哦,等着接待我吧,放假了我一定第一时间奔过去!”平川镇干部贾彩英远在福建的大学同学给她打电话说。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播出才3天,这已经是贾彩英接到的第五个电话了,“得,今年十一我哪儿也不能去了,就待在家里接待大学同学吧,保不齐十一我们可以在临泽举办一场同学会,庆祝大学毕业十三年呢!”贾彩英高兴的说。

近年来,临泽县加快“旅游名县”建设步伐,按照“一个龙头、一个中心、四大廊道、四个板块”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丹霞、黑河、沙漠、红色遗址等10大要素,打造集游客服务、特色餐饮、民俗体验等一体式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奋力开创全域旅游大发展、快发展的新局面。推动实施“旅游+”战略,最大限度整合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全力招商引资、加强院地院企合作,着力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动能。按照特色化、差异化、精品化发展思路,持续做好乡村旅游补链延链,建成海圣休闲乐园、汪家墩村等1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点),红沟村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进一步提升了临泽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推介,加快发展智慧旅游,常态化演出大型历史情景剧《回道张掖》,精心举办生态马拉松、农民丰收节等赛事和特色节会活动,用心打造“多彩乡村·画里临泽”靓丽名片,奋力开创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据统计,该县接待游客842.4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21亿元,同比增长27.6%和31%,该县游客预计将进一步增长。

篇6:党员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登陆CCTV-1黄金档,这部白永成执导,由黄品沅、赵君、陈瑾、萨日娜等领衔出演的作品,开播首日即获评是“最适合现在看的振奋人心的电视剧。”

作为献给脱贫攻坚决战之年的系列电视剧的首发作品,《一个都不能少》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保奇影视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它不仅是精准扶贫持续发力的新作品,也是“上海出品”的一次再出发。

到底这部戏好在哪儿?我们一一细数。

全程张掖取景,每一帧都是明信片

《一个都不能少》讲述了我国西部某地的贫困村“焉支村”合并到本县最富裕的“丹霞村”后,两村村民逐步摒弃过往嫌隙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该剧全程在甘肃张掖取景。当张掖丹霞以色彩缤纷、五彩斑斓的视觉冲击亮相荧屏时,引来了观众的惊叹:“满屏都是福利,随便一帧都可以当壁纸!”

的确,色彩斑斓、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造型奇特、苍劲雄浑的冰沟峡谷,山高地阔、万花争艳的扁都口万亩花海……剧中呈现的景色自带中国西部美学特征,堪称移动的喀斯特地貌明信片。

不仅如此,《一个都不能少》也鲜明展示了当前脱贫攻坚的成就:虽然只相隔十几里路,焉支村是土墙陋屋,丹霞村却已建成了智能化新农村小区。

导演白永成是土生土长的甘肃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他,如今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在编导演。他将自己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融入到《一个都不能少》的创作中:“小时候家里确实条件不好,自己走出来了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除了切实想帮助偏远地区的农民朋友脱贫,更想让大家了解我的家乡,我热爱的这片土地。”

“第一集一开始,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就铺陈在观众的眼前,太平鼓队在山间打鼓的画面更是令人震撼,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和西北汉子的豪迈。”导演白永成说,“希望通过《一个都不能少》将当地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打造成为甘肃的新名片。”

剧情引人入胜,小人物迎来大变革

除了绝美的西部风光,《一个都不能少》在创作上也非常新颖:一开篇,为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县最富裕的丹霞村要与贫困村焉支村结成对子村。然而,两村积怨很深,在丰收节上就摩擦不断、矛盾升级……

据透露,《一个都不能少》从剧本创作阶段便选择了以“真实”贴近生活、以“鲜活”打动观众。编剧曹锐长期在甘肃工作,熟知我国西部地区的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了解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先后多次到甘肃、陕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全国贫困地区体验生活,大家白天与当地农民吃住劳作,夜晚和基层扶贫干部彻夜深谈,一桩桩、一件件发生在农村基层和扶贫一线的真实故事最终都成为剧本的创作根基与源泉。

真实的生活,也让剧中人物充满了个性:退伍回乡的丹霞村党支部书记赵百川善于学习,开拓进取,敢想敢做,严己律人,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与担当,是一名具有军人气质的“领头羊”。原焉支村党支部书记夏宝生朴实憨厚,工作积极,擅长群众工作,但思想固执守旧,从开始与赵百川格格不入,最后变成配合默契一心为百姓的好搭档。土生土长的名牌大学毕业“状元郎”、原焉支村委主任刘东桥忠厚淳朴,吃苦耐劳,工作耐心有毅力,一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选聘村干部大学毕业生付鹏、丁香头脑灵活,触觉敏锐,踌躇满志,积极热情。感情受挫、回乡创业的女青年夏雪,隐忍睿智,助力家乡文创建设……从这群生活在当代背景下的人物身上,几乎每位观众都能找到熟识的身影,从一些小人物看似平常的喜怒哀乐,映射的正是在“脱贫攻坚”大背景下的时代变革。

拍好脱贫攻坚,“上海出品”发力

日前,国家广电广播总局发布了《关于做好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研究确定了22部脱贫攻坚题材重点电视剧。令人欣喜的是,“上海出品”有两部作品上榜,一部是正在制作的《落地生根》,另一部就是如今大受好评的《一个都不能少》。

应该说,在脱贫攻坚的大主题下,《一个都不能少》紧扣时代脉搏,摒弃了过往农村题材剧目一味贩卖贫穷的传统套路,将镜头聚焦于当代年轻人以知识改变命运,以文化重塑乡村的崭新视角,试图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全新的中国新农村,一个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的、村民们纷纷迈向小康社会的中国新农村。

与此同时,在脱贫攻坚的方式方法上,该剧也将当下大热的“生态移民”、“生态旅游开发”、“大学生回乡创业”等内容融汇其中,使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共同交织起时代变革的最强音。

导演白永成表示,《一个都不能少》是向最可爱、最可敬的扶贫大军致敬,把他们展示在全国人民面前,让全国人民知道,扶贫大军做着怎样的工作。

篇7:党员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三年多前,拍《苦乐村官》时,因为厕所和猪圈在一起,不仅有味道还有点吓人。像斯琴高娃[微博]她们几位女演员,拍一天都不敢喝水,怕上厕所。”《一个都不能少》导演白永成说。这次拍《一个都不能少》,还是白永成带着上海那批制作团队,“出发前,我们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结果,到了村里一看,生活条件和城市一样好,想拍当年的‘穷’貌,几乎找不到景。”

厕所 五星级

《一个都不能少》是白永成继《苦乐村官》之后操刀的第二部反映“精准脱贫”和“乡村致富”的作品,“事实上,一共是三部曲,《苦乐村官》讲的是扶贫,《一个都不能少》是关于脱贫的攻坚,第三部《美丽乡村》则将是一次脱贫的成果展示,这些天因为疫情,《美丽乡村》工作暂停了一段时间,预计也将于年底出炉。”白永成说。

回忆起三年前,拍《苦乐村官》时,白永成说真的挺苦的。最难忘的是农家厕所,不仅臭气冲天,家家还都养着猪,“这其实是当地的一种厕所习俗,当地人认为厕所就应该和猪圈在一起。”白永成说,“当时有一位摄影师,坚持拍了三天,就因为厕所的问题,身体产生了不适,最后无法坚持,只能回去了。”摄影师能换,演员不能换,女演员们就不喝水,只能整天憋着。

这次去张掖拍《一个都不能少》,出发前,白永成其实还是有点担心厕所的问题,结果到了村里一看,再也没有三年前和猪圈连在一起的那种厕所,家家户户都有了洁净的卫生间,“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扶贫办帮助家家户户改建了厕所,我这次去的村里,还看到了五星级的厕所,和五星级酒店一样的标准。”白永成说,“短短的三年时间,变化太不可思议了。”

演员 不想走

要说忆苦思甜的事,可不止厕所一件。拍《苦乐村官》时,白永成和演员们常常清晨5点进山,深夜11点仍坚守在北风呼啸的现场,当馒头、米饭送至拍摄现场,都冻成了硬邦邦的冰疙瘩,只能用发电车“暖和”一下,并用开水泡松软后再吃。有一次,遇到大雪封山,“所有人都在没过膝盖的大雪里扛着机器走,年逾花甲的斯琴高娃也拄着拐杖帮我扛电池,真的很让我感动!”那部剧拍完,白永成就病倒了,住进医院。

“这次拍《一个都不能少》,为了拍旧村面貌的镜头,真的找了好久好久,因为村民们都拆迁搬进了新住处。”白永成找了好久才找到一个荒废的村落。“其实,拍《一个都不能少》时间很紧张,前后只用了半年的时间。”白永成说,“所以,我对剧组要求非常严格,不允许演员带着剧本来现场,台词必须熟背,这些老戏骨全都做到了,所以进度很快。”

最让白永成和演员们欣喜的是,现在的农村和城市几乎没有差别,白永成看着那些穿着时髦、踩着高跟鞋的姑娘们走到田间去整理庄稼,孩子们捧着iPad坐在田头玩游戏……互联网让信息畅通,网购也直接送到家门口,太方便了。”白永成说,“更重要的是,当地的水果新鲜,纯绿色无公害,加上张掖的独特地貌,拍完戏,演员们都想再在那里住一段时间。”

续作 去乡村

演员要住一段时间还真行,因为白永成要求演员们在开机前肤色不能太白,必须要晒得和当地群众一样,主演黄品沅[微博]真的可以以假乱真了。那天在一片空旷的地方拍戏,邀请了好多村民当群演,到了中午饭点,村主任一把抓住正在讨论剧情的黄品沅,“你还在这里干嘛?快去领盒饭!”“是的,一定要让更多的人走进农村看看。”提起接下来要做的第三部《美丽乡村》,白永成说,“接下来,观众可以在剧中看到,农村里也有很多发展的机会,可以让年轻人大有作为,扎根农村,不仅要脱贫,更不会再返贫。”

之所以对乡村题材情有独钟,因为白永成生长于那里,白永成说,他从小随父母在甘肃的夏官营机场长大,由于贫困,哥哥、姐姐下乡插队落户后常常饿肚子,有一次,母亲让他送点咸菜肉丝给20公里外的哥哥姐姐,一场大雪,让他在放眼白茫茫一片的山中迷路了,竟失踪了两天,把母亲装在罐头中的咸菜肉丝也全都给吃了。他也不会忘记去兰州求学的路上,只有四十几公里的路程,他要坐上三四个小时又脏又臭的班车……“这次回去拍戏,我还特意去看了看,那些苦都已经成了回忆,再也找不到了。”

篇8:党员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首部脱贫攻坚剧《一个都不能少》如期与观众见面。当晚21:00不到,张掖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镇董事长李红学就迫不及待地守在电视机前,望眼欲穿,等待着期盼已久的电视剧。“来了,来了......这是我们的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镇、《回道张掖》,太好了!”李红学激动不已,热泪盈眶。这让他看到了疫情后旅游小镇的希望,有了重振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镇的信心。

时间倒回春节前的1月22日,张掖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镇(以下简称“丹霞口小镇”)举行了隆重的年会,全体员工信心满满,誓言将在春节大干一场。此时,丹霞口小镇及景区内的大型旅游演艺《回道张掖》已创下西北冬季旅游的奇迹,日益火爆,前来观看旅游演艺的游客不断刷新纪录。为了迎接春节旺季,丹霞口小镇也提前准备了丰富的节庆活动,并广而告之,只等着热热闹闹的节日和络绎不绝的游人。

去年11月底,大型旅游演艺《回道张掖》持续火爆

过了两日,丹霞口小镇官微宣布,为了共同抗击疫情,景区关闭,《回道张掖》停演,开园及复演时间另行通知。李红学的心从峰顶直接落入谷底,之前的所有筹备瞬间化为泡影,而接下来何时能开园还是个未知数,约二百号人员工资的巨大压力、团队的稳定性、未来小镇的复苏......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来。

“闭园快60天了,一个游客也没有,颗粒无收,度日如年,如坐针毡。”面对疫情的冲击,李红学日思夜想着应对之策,怎样能渡过难关,也期盼着疫情这团乌云早日过去。

随着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的播出,这无疑给李红学带来了一片曙光,打了一剂强心针。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都不能少》作为2020首部脱贫攻坚题材的电视剧,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全程指导,中央电电视台、陕西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委宣传部、张掖市委市政府、咸阳市委市政府、上海保奇影视公司联合出品,由黄品沅、赵君、陈瑾、萨日娜等实力派演员出演,注定这部剧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而剧中张掖丹霞地貌、丹霞口小镇、《回道张掖》的特色美景与演出,也会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走进观众视野,进而激发观众实地探访的好奇心。

“我们正在抓紧做好小镇开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诚挚邀请各位朋友,在疫情结束后前来丹霞口小镇参观体验,感受我们西北浓郁的民族风情。”李红学发出了肺腑邀请。

篇9:党员观看榜样观后感

近日,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

看完后,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这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普通党员的事迹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节目介绍了几位在基层岗位的党员,有参与抗战的百岁老兵;有支教山区几十年的教师;有不怕危险、心系人民的女警;有救死扶伤的医生;也有为国家建设发展奉献的技术人员等,他们都只是普通岗位上的一员,他们本可以选择更好的生活,更轻松地生活,但并没有。

在我心里,只有雷锋的一句话可以形容他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教育引导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真正做好贵在“一”以贯之:一生信仰不动摇,一心为民不忘本,一身正气不懈怠,一世清廉不染尘。

一生信仰不动摇。

信仰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战争年代,先烈们为了革命信仰,坚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大无畏精神,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建立了新中国。

为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信仰,钱学森、朱光亚等科学家放弃优越生活、冲破重重阻力归国,投身火热的建设战场,焦裕禄、雷锋、王进喜等用平凡的事践行着一生的信仰。

新的历史时期,沈浩、杨善洲等不同岗位的共产党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共产党人一生的信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他们对信仰的丰富和完善,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更加坚定我们坚守一生信仰不动摇、团结一致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一心为民不忘本。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一心为民就要时刻心里想着人民群众,站稳群众立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经常深入农家摸摸被子暖不暖、看看粮仓满不满、问问还有啥困难?要像焦裕禄那样牢记宗旨、一心为民,始终对人民群众洋溢着深情厚谊,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真正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

一身正气不懈怠。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正”是干部的立身之本,“实”是干部的从政之要。

要做一名老百姓信得过的干部,必须做到一身正气不懈怠、勤政务实敢担当,坚决根除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顽疾,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

“打铁还要自身硬”,“硬”在有“铁的担当”,“硬”在一身正气不懈怠、敢于履职能尽责,以“舍我其谁”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作改革发展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坚持把干事创业的满腔热情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一世清白不染尘。

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细节虽小见风骨。

小事、小节中有形象、有人格。

党员干部就要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要像焦裕禄那样坚守党规党纪、一世清白,以勤奋的精神,以务实的态度、以廉洁的作风,为了人民的冷暖安危,深入群众“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帮民富”,与群众心连心、手拉手,打成一片交朋友,帮助群众同致富,严格要求亲属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一世清白不染尘、勤政为民办实事,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坚定一生信仰不动摇,坚持一心为民不忘本,坚持一身正气不懈怠,坚守一世清白不染尘,不断提升党性觉悟,提高担当能力,勇于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而努力奋斗!

篇10:党员观看榜样观后感

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宣传学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10月28日下午2点,莱阳市司法局党组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榜样》专题节目,并以此为契机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党员中营造学榜样、做榜样、争当榜样的浓厚氛围。

《榜样》专题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

观看过程中,各位党员深深的为104岁老红军秦华李长征中虽腿部中枪仍然跟着走而感动;为带领山区百姓致富,经过三年失败终将天麻实验成功,坚守信念的罗官章而感动;为三十六年坚守在偏远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播撒希望,无怨无悔的支月英而感动;为坚守共产党人坚定,独具大国工匠的李万君而感动;为老乡们的“服务器”苗振水而感动;为“救过人、卧过底、毙过匪”的李贝而感动;为党龄60年、从医73年依然坚守一线的吴孟超而感动。

观看结束后,党员们纷纷表示要向榜样们学习,深刻领悟普通党员们的榜样精神,要立足岗位,坚定信仰,保持本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有力的创新举措,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贯彻落实到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中去,为推动法治莱阳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革命电影大火种的观后感400字

火种诗歌

献礼片《大火种》观后感

人类得到火种后作文

观看思政大课观后感作文800字精选

关于《重生》观后感700字作文

观看《奠基》有感

观看中华儿女报效祖国的有感

小时代的观后感想

伟大的历程观后感

党员观看大火种观后感
《党员观看大火种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党员观看大火种观后感(锦集10篇)】相关文章:

大型纪录片《长征》心得体会2023-03-24

红色传奇观后感范文2022-09-16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精选2022-10-22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2022-04-30

观看榜样简报2022-11-09

我的长征电影观后感50字2023-02-14

红色传奇读后感2022-08-14

法治人物颁奖礼现场直播观后感2023-02-28

观天津消防119宣传活动月有感心得体会2022-10-01

电影《1921》优秀观后感202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