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白蛇传观后感((推荐19篇))由网友“金城安全第一位”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京剧白蛇传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京剧白蛇传观后感
由京剧程派艺术第三代传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火丁女士主演的京剧电影《白蛇传》的视频播放,接受了一次为时两个多钟头的传统文化熏陶,并被演员精湛的表演和精美的京剧艺术形式所深深吸引与打动。这是一部有传承、有创新的作品。
《白蛇传》的故事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它与“牛郎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广为流传。“白蛇传”故事的影响力之所以较大,还与现代文化巨匠——鲁迅先生有关,他曾在1924年发表过一篇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给予故事中的主人公白娘子白素贞(受压迫者代表)极大的同情,同时也对施以佛法将其压在雷峰塔下的法海和尚(压迫者代表)表示了厌恶与谴责,并以雷峰塔的倒掉寓意被压迫者终将获得解放,文章还借法海最终被禁锢于螃蟹腹中的故事,得出压迫者绝无好下场的结论,给这段民间传说赋予了反抗封建压迫的新含义,并蕴含着对美好社会及生活的向往。
这部京剧电影《白蛇传》,是根据剧作家田汉先生(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创作的,有关这一题材的第二个剧本展开剧情的:包括借伞相识、婚后惊变、盗草救夫、索夫水斗(水漫金山)、断桥再聚、合钵痛别、塔倒团圆等桥段,配以表演者感情丰富、细腻的唱段和情真意切的动作(身段)表情,加上优美的舞台美术设计烘托,能够引观者入戏,与剧中人物同喜同悲。
可能是上了岁数,比较容易动感情的原因,在观看过程中自己情绪几度有所起浮,即为许仙的懦弱和抵制蛊惑能力不足而遗憾;更为白素贞的忠贞不渝和奋不顾身而感动;也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小青而感到痛快……特别是白素贞即将入钵,与许仙和幼儿告别前的那一大段唱,表达了亲人之间生离死别的难舍情怀,真的是催人泪下,让人难以自制。好在电影结尾出现了“雷峰塔轰然倒塌,白娘子重现人间,她与许仙和小青在西湖边断桥处再度重逢”的画面,为这一悲剧性的故事增添了一丝暖意,不仅契合了鲁迅先生那篇文章所表达的意愿,也满足了大多数老百姓祈盼家庭团圆的念想。原本在田汉创作的第一个剧本《金钵记》中,最后还有“祭塔相会”的桥段。写的是若干年后,许仙与白素贞生下的儿子许仕林长大成人,他前来塔前祭拜母亲,进而感动上苍,让白娘子出塔,母子得以相见……显然,这一情节,远没有现在的结尾情节来的紧凑和感人。
这部京剧电影各方面表现的都很完美。无论是情景切换、人物表情及动作的细节演示,还是环境渲染等环节,电影镜头的运用十分贴切和到位,把京剧表演艺术的精髓演绎的细致入微,让观众看到了与剧场舞台演出时的不同效果。同时,也放大了电影艺术与戏曲舞台表演艺术的差异性,比如同样是白素贞入钵前与亲人悲痛离别的那场戏,舞台表演讲究的是唱工和做功,必须严格按照戏剧程式化要求,做到一板一眼,唱腔和动作到位即可,而电影则要求演员的表情,特别是面部细微变化也要能够按照剧情变化体现出来,特别是当一些特写镜头运用时,演员要倍加注意。
有些遗憾的是,在电影里看到,当白娘子悲痛欲绝地与丈夫和幼儿告白,此时出现许仙面部的一个特写镜头竟显得有些木讷、平淡,没能表现出即将失去自己妻子的那种痛彻心肺的悲伤感觉(在舞台表演时或许观众看不清),这可能是受戏曲程式化所限,扮演者不得随意改变而为之吧。从电影镜头里看,确实让人觉得此时的许仙有些游离在现场那种悲悯的氛围之外,没有体现出呼应、烘托的表演效果。
瑕不掩瑜。不管怎样讲,这部京剧电影拍的还是十分成功,尤其是它用镜头全方位记录了“白蛇传”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也使得京剧艺术得以更加普及与传播,值得赞扬与肯定。
篇2:京剧《白蛇传》观后感
《白蛇传》作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曾被改编成多个版本,除了大家熟悉的电影、电视剧外,几乎所有剧种都对《白蛇传》进行过改编,包括木偶戏、皮影戏等,京剧版则是最具特色的,融合了文武开打,唱做并重,非常受观众的喜爱。
非常有幸能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看了由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展演的京剧《白蛇传》,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丝毫不输前辈,大有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趋势,演员不仅有高颜值的外在条件,更有超强的内在功底,扎扎实实稳扎稳打,在舞台上游刃有余,刚柔并济,把角色塑造的十分鲜活有灵气。
其中,我非常欣赏小青的扮演者张淼,从头到尾表演细致而有变化,将小青的灵动和情绪波动大表现得淋漓精致,扎实的功底在水斗中表现得出场出色,观众反响热烈。
演出两个半小时,演员丝毫没有展现出疲态,时刻保持状态,全身心的投入,让角色成了有血有肉的生命,非常受教。
演出结束后到了后台无意中听到了演员们的谈话,表演中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之处进行讨论,自我反思,平常心又虚心倾听他人意见,令我心生敬畏。
唱词中“最爱西湖三月天,斜风细雨送游船,十世修来同船渡,百世修来共枕眠”,“雨过天晴湖山如洗,春风暖暖拂罗衣”,“释门中积善根功德无量,对众生应同怀慈心柔肠。可怜我七月胎就要生养,恳求你发慈悲还我许郎”等。句句经典,句句动人,就连外国友人都忍不住叫好。
京剧版的《白蛇传》唱词流畅优美,戏中还有对双剑、走旋子、大开打等戏曲特技,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仅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传统神话故事所带来的感动,也让大家对京剧的技艺有了更加了解。
篇3:京剧《白蛇传》观后感
作为一名青年观众,有幸在梅兰芳大剧院观看了一场精彩的京剧《白蛇传》。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剧场里欣赏京剧这门国粹艺术,深受震撼颇有感触,因此不禁想一畅胸怀,谈谈自己的观剧感想和一点体会。
一、此场演出亮点纷呈
1、演员在戏台上的表演十分投入,声情并茂入戏很深,感染力很强,给观众很强烈的带入感,让在场的观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具体表现在演出中有些对白是演员的临场发挥,根据剧情的需要自然而然的说出,虽然和字幕有些出入但是这种临场发挥的效果让人十分满意。
2、演出中演员的肢体语言十分到位,一些场景在没有道具的情况下体现的惟妙惟肖,很是生动形象,让在场的观众赞叹不已。具体表现在许仙与白素贞小青在西湖首次相遇遇到大雨一起乘船的桥段,虽然没有船这个道具但是演员通过肢体语言很好的表现了上船、乘船、下船时的情景,演的十分到位,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除此之外在许仙逃出金山寺与白素贞小青相见的桥段中,肢体语言表现的`也十分到位,许仙的悔不当初、白素贞对许仙的又怨又恨又不舍、小青对许仙的愤怒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尤其当许仙给白素贞下跪白素贞扶他起来的桥段,两人相对互相抽泣的情景表现的更是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3、戏中对白设计贴近大众,很“接地气”,不会让人觉得太文绉绉而拒人千里,虽然演的是古装戏但是没有距离感,让观众容易欣赏。并且尤为难得的是对于尺度的把握又没有过于现代,毕竟这是古装戏要符合当时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分寸拿捏确实是恰到好处。
4、演出服装设计精美华丽,每一章演员出场的服装都有所不同,带给观众新鲜感的同时赋予美的享受。同时演出道具设计精美巧妙,配合服装相得益彰。并且在武戏的章节对道具的使用也很恰到好处,当然这也是和演员的演出功底密不可分,例如在白素贞在金山寺与神将对打的武戏中,两人手握红缨枪攻守互换的桥段,两人手中长枪相互击打的声音铿锵有力,这种兵器相互击打的声音真实且富有临场感,让观众觉得演员们是在真刀真枪的对打而不是单纯的演戏做做样子,这让在场的观众大呼过瘾,心潮澎湃。
二、几点个人拙见
1、舞台布景略显陈旧,和演员服装道具相比有些差距,如能加以改善则显得更加协调统一。
2、提字器在演出的过程中有些情况下字幕跟不上演员的戏词和对白,等字幕出现时演员已经在唱下一句戏词,让观众有些跟不上演员演唱的节奏。
3、在观众视角舞台右侧负责现场奏乐的区域,戏台大幕收起时偶尔会碰到舞台右侧的演奏人员,需要演奏人员手动协助收起大幕,是否会影响演奏人员的演奏。
4、在武戏的一些细节中,在白素贞盗仙草的桥段,白素贞与鹿童交手时,鹿童不敌白素贞,手中兵器被白素贞击落,此时白素贞用脚两次才把兵器勾起还给鹿童,不禁让观众莞尔。
《白蛇传》的演出精彩纷呈,观众的掌声、叫好声贯穿整场演出,这是对演员们精彩表演最充分的肯定,体现了观众对这次《白蛇传》复排重现首场演出的高度认可。演出结束后我遇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家长带着小女儿正要往外走,在下楼梯的时候小女孩的爸爸问他女儿:“这场《白蛇传》好不好看呀?”小女孩大声的回答道“好看!”爸爸又问:“以后想不想再来看京剧呀?”“嗯,想!”
听到这儿我会心的笑了,同时也倍感欣慰,这场演出不仅仅是精彩的表演,更是一种影响和传承。演出中青年演员把从老一辈京剧艺术家身上学到的技艺与精髓通过戏台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从他们的身上仿佛可以看到老一辈京剧艺术家当年的风采,在继承经典的同时让传统京剧艺术的精髓在他们身上又焕发出新的光芒。
与此同时,他们的精彩演出也深深的影响了在场的每一个青年人和祖国的下一代,在他们的心灵里种下了京剧的种子,待到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京剧文化又将枝繁叶茂代代相传。这场精彩的演出让人印象深刻,国粹京剧的魅力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京剧的魅力正是在这种影响和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在此对付佳、张兵等演员精彩的演出表示感谢,感谢你们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绝伦的京剧《白蛇传》。同时表达对杜近芳、叶少兰这两位艺术指导老师的感谢,感谢你们为京剧《白蛇传》复排重现做出的不懈努力,在此向两位京剧艺术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篇4:京剧《白蛇传》观后感
近日,在上海图书馆观看了拍摄于,由京剧程派艺术第三代传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火丁女士主演的京剧电影《白蛇传》的视频播放,接受了一次为时两个多钟头的传统文化熏陶,并被演员精湛的表演和精美的京剧艺术形式所深深吸引与打动。这是一部有传承、有创新的作品。
《白蛇传》的故事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它与“牛郎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广为流传。“白蛇传”故事的影响力之所以较大,还与现代文化巨匠——鲁迅先生有关,他曾在1924年发表过一篇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给予故事中的主人公白娘子白素贞(受压迫者代表)极大的同情,同时也对施以佛法将其压在雷峰塔下的法海和尚(压迫者代表)表示了厌恶与谴责,并以雷峰塔的倒掉寓意被压迫者终将获得解放,文章还借法海最终被禁锢于螃蟹腹中的故事,得出压迫者绝无好下场的结论,给这段民间传说赋予了反抗封建压迫的新含义,并蕴含着对美好社会及生活的向往。
这部京剧电影《白蛇传》,是根据剧作家田汉先生(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创作的,有关这一题材的第二个剧本展开剧情的:包括借伞相识、婚后惊变、盗草救夫、索夫水斗(水漫金山)、断桥再聚、合钵痛别、塔倒团圆等桥段,配以表演者感情丰富、细腻的唱段和情真意切的动作(身段)表情,加上优美的舞台美术设计烘托,能够引观者入戏,与剧中人物同喜同悲。
可能是上了岁数,比较容易动感情的原因,在观看过程中自己情绪几度有所起浮,即为许仙的懦弱和抵制蛊惑能力不足而遗憾;更为白素贞的忠贞不渝和奋不顾身而感动;也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小青而感到痛快……特别是白素贞即将入钵,与许仙和幼儿告别前的那一大段唱,表达了亲人之间生离死别的难舍情怀,真的是催人泪下,让人难以自制。
好在电影结尾出现了“雷峰塔轰然倒塌,白娘子重现人间,她与许仙和小青在西湖边断桥处再度重逢”的画面,为这一悲剧性的故事增添了一丝暖意,不仅契合了鲁迅先生那篇文章所表达的意愿,也满足了大多数老百姓祈盼家庭团圆的念想。
原本在田汉创作的第一个剧本《金钵记》中,最后还有“祭塔相会”的桥段。写的是若干年后,许仙与白素贞生下的儿子许仕林长大成人,他前来塔前祭拜母亲,进而感动上苍,让白娘子出塔,母子得以相见……显然,这一情节,远没有现在的结尾情节来的紧凑和感人。
这部京剧电影各方面表现的都很完美。无论是情景切换、人物表情及动作的细节演示,还是环境渲染等环节,电影镜头的运用十分贴切和到位,把京剧表演艺术的精髓演绎的细致入微,让观众看到了与剧场舞台演出时的不同效果。
同时,也放大了电影艺术与戏曲舞台表演艺术的差异性,比如同样是白素贞入钵前与亲人悲痛离别的那场戏,舞台表演讲究的是唱工和做功,必须严格按照戏剧程式化要求,做到一板一眼,唱腔和动作到位即可,而电影则要求演员的表情,特别是面部细微变化也要能够按照剧情变化体现出来,特别是当一些特写镜头运用时,演员要倍加注意。
有些遗憾的是,在电影里看到,当白娘子悲痛欲绝地与丈夫和幼儿告白,此时出现许仙面部的一个特写镜头竟显得有些木讷、平淡,没能表现出即将失去自己妻子的那种痛彻心肺的悲伤感觉(在舞台表演时或许观众看不清),这可能是受戏曲程式化所限,扮演者不得随意改变而为之吧。从电影镜头里看,确实让人觉得此时的许仙有些游离在现场那种悲悯的氛围之外,没有体现出呼应、烘托的表演效果。
瑕不掩瑜。不管怎样讲,这部京剧电影拍的还是十分成功,尤其是它用镜头全方位记录了“白蛇传”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也使得京剧艺术得以更加普及与传播,值得赞扬与肯定。
篇5:白蛇传观后感
聊斋志异里有很多鬼怪神妖与人相恋的故事,有的美好,有的惨然。
电影改编自民间传说,白素贞和许仙的故事,家喻户晓。各种版本演绎,各种精妙和独到。这一版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电影比较整体,黄梅调也好听,角也是名角,有多少人是冲着林黛看的?
不怎么喜欢前半段的许仙,就人格来讲,白娘娘比许仙更独立。男子患不自立,何患乎贫!许仙怯懦、猜忌、不达。像《葛巾》里的常大用,与葛巾情好,结婚生子,旦夕相处,还心生猜忌,最终妻走子离。以花当夫人,况真能解花语?许仙面对天仙似的白娘娘,真的能懂她?
牡丹花娘子也太绝情,倏尔而走,决绝刚烈。还是白素贞千年修为高,了悟世间男子真性情,懂得包容忍让,能感化许仙,以致两人生死不离。把之前的猜忌当磨合吧,就像夫妻间地位权利的斗嘴一样。妖毕竟是妖,以色惑人,人不畏其首而畏其尾。白素贞自知自己法术再高,也难成人。难以想象,午夜梦回辗转一视,竟与一条大白蛇同塌而卧,该是有多骇人!
男女相处的恒久之道,就是要彼此深化对方的优点为发光点,淡化缺点,包容和宽恕。凡人无法改变自己人性上的疮疤,只能尽量维护和修补人与人之间的嫌隙和裂缝。
电影结局不是“聚必有散,故是常也”这样冰冷消极的客观收尾,世俗不容的爱情,唯以死后做鬼再相会。也算圆满。
篇6:白蛇传观后感
白蛇传的主要内容是:白素贞和小青她们是千年修练过的蛇精,清明时节偷偷地溜到人间游玩一下,不巧天下起了大雨,正在她们无处躲藏的时候,许仙出现了,从此她们变成了好朋友。白素贞也发现许仙就是当年救过她的那个小男孩。为了报答许仙,白素贞就和许仙就结为夫妻成为一家了。她们开了一间药铺起名叫“保和堂”。为穷人们看病。白素贞来看病,许仙来配药,小青来煎药。日子过得很快乐。这时候和尚法海路过这里看见了白素贞和小青,认出了她们是蛇妖,便一心想收回白素贞和小青。法海就把许仙骗到了金山寺里,白素贞和小青为救许仙,一起水漫金山。最后白素贞被法海压倒了雷锋塔下。小青为了救姐姐苦练剑法,功力大增。打败了法海救出了白素贞。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我常常想为什么法海一定认为蛇精就是邪恶的呢?世界上的妖精也分善良和邪恶啊?还有许多的妖精是善良的呢,比如说:宁愿化作泡沫的小人鱼、善于除妖的孙悟空、勇于冒险救人的彼作文s潘……而我们的白娘子为百姓做了那么多好事,不也是善良的吗?
白素贞,她在和许仙开药店为人治病,救死扶伤,力所能及的做了许多善事,从这事可以看出她是善良的,你会说为什么她会做出水漫金山的举动,是不是她很自私呢?其实只是她对许仙的爱太浓厚了,才做出水漫金山的举动,这其实也能体现他们俩的真爱;许仙,他既善良又大度,没有因为是和蛇精生活而远离白素贞,他知道妻子是妖怪后反而觉得她更可贵;法海,他本质也是善良的,只是太固执了,他想杀掉白素贞只是因为在他的角度看来蛇精一定是坏的,但他并没有看见她救死扶伤的时候,当他真正的意识到了白素贞是怎样的人时,也就打消杀掉白素贞这个念头了。
他们其实每一个人都很善良,但他们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人或事物,往往忽视了事物的本质。反过来看,其实我们大部分人和他们一样,都是站在自己了立场固执的去看这个世界,提醒我们应该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更包容这个世界。
篇7:《白蛇传》观后感
《白蛇传》观后感
过去的我并不喜欢京剧,但是就在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具体的理由却说不上来,或许是因为江南,或许是因为戏曲, 又或许是因为《白蛇传》。
《白蛇传》就是对白素贞生命轨迹的记载,她虽然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是她却已经成为江南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人格结构的一部分,她的传说不是神话,而是民间大众心中的历史,是中国人的精神疆域一种更宏大的切实存在。多少年来,她的故事经历了不少演变,从恶到善,从贬到褒,从民间传说到戏曲,从戏曲到电视剧,白素贞的形象一直保持了一致性,人们也对她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她是妖,又是仙,但成妖成仙都不心甘。她的理想最平凡也最灿烂:只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文化苦旅·西湖梦》)然而,做人不易,天地不容,她也注定做不了人。白素贞来到人间首先是为了报恩,但是当她品尝到做人的滋味之后,就再也难以割舍那段情缘,那种人性的快乐,于是她死死抓住了许仙作为她的恋眷。
许仙也许可以算作是白素贞悲剧的一个重要缔造者,他是一个人,但是他却并不真正懂得人的高贵,更加没有一颗包容万物,接纳众生的心。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我在许仙身上才真正感受到这句话的真义,书生的无用就在于他们的迂腐、保守和天真。而且,《白蛇传》中白素贞的执著与许仙的软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表现了积极的女性主义思想,对封建社会的男权意识进行了讽刺和批判。这也是《白蛇传》的现代性表现之一。
《白蛇传》之所以能够被大多数民众所喜爱,正是因为它不仅昭示了人之为人的高贵,而且揭示了人的高贵就在于人间有爱长存,《白蛇传》是戏曲界的一朵艺术奇葩,我很庆幸的是我一睹了它的全貌。西湖见证了一段千古奇恋,只有体会了这段情,才能更好的体会西湖之美。一阵阴雨,一面湖水,一段断桥,一池荷花,一叶扁舟,一柄破伞,一介书生,一袭白影,一场感人至深的情,也创写了一段很好的京剧片段。
篇8:白蛇传观后感
白蛇传观后感
刚看了电影《白蛇传说》。怪感人的,特景不错。台词搞笑。剧情也很另类。法海也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看了会觉得,同样的故事,不同的感触,拍出了新鲜感!真情所致,法海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能忍和尚却是本剧的一大亮点,很可爱·很逗趣,幽默。搞笑。那个能忍,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对白很有意思~~!哎船上的对白真是笑死我了。
一段很完美的对话,那就是法海对白蛇说:爱他就不要让他流泪!感觉这事儿吧,还是不能太执着,白蛇就是因为太执着才把她和许仙之间的希望给逼到绝忘了。如果是真爱,不要让对方为你流太多泪,爱,伤不起!
特技真的不错。最后一段戏特技真的很好!如法海是如来神掌,白蛇·青蛇的万剑,特技太精彩了。场面巨大。水漫金山一场堪比美国灾难大片。有的一拼。哈哈!
法海是个好人,许仙是好人,能忍是好妖,
最后素素将要被雷峰塔压住的时候和许仙最后诀别时的情景真的很催泪!我承认最后我没HOLD住哭!
唉!看的`我,想哭,哭的我也是稀里哗啦的,这个厅里的人有几个都哭出来了,说实话我也是很感动!这个片子可以逗得你记不得笑了好多次,也可以让你忘记你到底哭了好多回!全半段搞笑,后半段感人!看了白蛇传说,让我更加坚定的相信爱情是至死不渝的。但是现实又是残酷的!纠结啊!爱慕,嫉妒,恨!写得挺入情生活在幻想中的孩纸,你伤不起啊难道你伤的起小男孩就是感情丰富啊,呵呵,象我好象笑倒蛮好笑,哭么好象没哭。[发帖际遇]:世界有爱今天去健身房锻炼,花了5点威望.问世间情为何物?不过是一个塔里一个塔外!
篇9:白蛇传观后感
关于白蛇传观后感
听过一句话:能给人带来共鸣的歌,就是好歌
套用这句话:能给人带来共鸣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同期上映的魔幻爱情片有二部
一部是《画壁》
一部是《白蛇传》
我看过《画皮》感动的稀里哗啦
通过这部片子,我开始期待陈嘉上导演的新片
终于等来了《画壁》说是《画皮》的姐妹片
可是看完后,好失望,节奏太慢,没什么起伏
不但没有感动的感觉,反而觉得:这里的爱情桥段好假
特效也不大气
可是我一个朋友说:不是吧,我看了二遍,哭了二遍
这就叫做共鸣,我对《画壁》里的情感没有共鸣,所以觉得不好看
而今天下午看的《白蛇传》
却让我感觉,非常好看!
特效做的很棒,很大气
从头到尾的特效呀
尤其是最后水漫金山的水
好象在看美国的灾难大片
而且整个画面也很美,感情也很单纯
节奏快,没有拖拖拉拉的情节
看到最后,又是感动的稀里哗啦的,而且比任何一次的电影都要感动
关了电视,却还在哭
听说这部片子在国外,是票房榜第一名
最能触动我的是
许仙看到白蛇原形,拿法刀刺了一下,白蛇转身看着他,慢慢的眼睛流出泪来
被最爱的人伤害,真是身痛心也痛,我能体会
许仙知道他刺的白蛇就是娘子,呆呆的'坐在地上很久很久,他不是后怕怎么我的娘子是白蛇,他的心里想着,我一定要救娘子
在知道了所爱的人的缺点后,仍然去爱,真没有几个能做到,很羡慕素素选对了人,如果我是素素也会和她一样,死而无憾了~
素素被许仙的刀刺伤后,躺在小青的怀里,眼看就要死了,小青流着泪说:我们这次来错了
素素却说:没来错,我爱过了,白蛇传观后感,观后感《白蛇传观后感》。。。
的确,全身心的付出过,没有遗憾了
许仙为了救素素,不要命的偷偷到雷峰塔里取仙草
这个,我也感动,因为素素的付出是值得的,许仙回报了十分的爱
素素吃了仙草后,不但活过来了而且法力大增
来金山寺找法海要许仙,最后不敌法海被压在雷峰塔下,素素向菩萨肯求见许仙一面
可是许仙已经不记得素素了,素素对许仙说:没关系,泪让我来流。。。
爱人是痛苦的,被爱是幸福的~~付出多的一方,注定承受的痛苦就要多些,只能认命!
其实我觉得,许仙和素素的结局是个不错的结局
他们在最爱的时候分开了,这个感觉会放在心里一辈子
如果许仙和素素生活在一起,不一定会一直爱对方
文章在裸婚时代说过一句话:细节打败爱情~~
生活久了,再爱,也抵不过生活的磨合,也不一定能一辈子
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失恋33天》能成为电影界的传奇
就是因为共鸣的人太多了,每个人都会失恋
而且,每时每刻失恋的人都比热恋的人要多
世上幸福的人,还是少呀!~
呵呵
看来以后投资方一定要认准了目标人群
如果群体大,就能大卖!
篇10:白蛇传观后感300字
我和毛主席的外号一样,也最敬佩里面的那位小青,虽然她是一条青蛇。当然了
她的姐姐白娘子也不例外,白娘子也是一条白蛇。
小青是我最敬佩的一位人。虽然她没有她的姐姐白娘子那样厉害,但我还是喜欢她的那种精神——顽强执着,不屈不挠。做任何一件事都非常勇敢,不退缩,不软弱。勇于奉献的那种精神。
她经常为了一件小事而吵嘴,但事后又忘了。她并不为了这一件小事而和她姐姐吵嘴但不生气。
记得里面有一段是这样的:因为那天她们看见有一个村子里的村民渴得就快要死了。她们就想尽办法治,最后治好了。她们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这个村子,天庭不给降一滴雨,她们感到很气愤,就到天庭去说理,结果没说成。她们又到南海去借令水牌,但是借成了也下了雨,却好心办坏事,结果造成了“天雨灾”。后来经过即时救过,好了。
她们的奉献有时会造成灾祸,但是她们不是有意的。白娘子也有着小青那种精神,但有一点不同:白娘子做任何一件事都会想一想,该不该做。但是小青却不一样。
篇11: 京剧观后感
《沙家浜》这部现代京剧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18个伤病员,和当地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结下了鱼水之情的故事。当时日寇疯狂扫荡根据地,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秉承日寇大佐黑田旨意,千方百计企图搜捕新四军伤病员。但沙家浜的抗日军民团结一心,群众巧妙地掩护了救助了伤病员。之后,郭建光率领痊愈归队的战士们,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寇黑田和汉奸胡传魁、刁德一。沙家浜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我认为全剧有两个主线,也是矛盾突出和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地方,一个是被困在苇荡中的18个伤病员如何和外界通消息及脱险。具有代表性的唱段是阿庆嫂唱的“要沉着,莫慌张,风声鹤唳,引诱敌人来打枪”和“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还有郭建光唱的“阿庆嫂她怎么不来探望”。等到第二个主线出现时,也就是如何和汉奸作斗争,如何解放沙家浜,刚开始只用了刁德一的一句台词“伤病员安全转移!”一荒而带过前面的情节,马上转入后面的主要矛盾:审问沙奶奶。代表性唱段是“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和后面的郭键光的“飞兵奇袭沙家浜”。
《沙家浜》的唱词,千锤百炼,字斟句酌,曲尽人情,提高了京剧唱词的文学品位,也体现了本色美的艺术魅力。在第四场《智斗》中阿庆嫂与刁德一之间经典的对话。
刁德一: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妙语联珠,亦庄亦谐;不卑不亢,不阴不阳。一个是旁敲侧击,一个是沉着应对;一个是稀里糊涂,一个是察言观色。阿庆嫂与刁德一那一句句合辙押韵的台词显露着刁德一的阴险与阿庆嫂的机智,句句滴水不漏,让人心弦紧扣,再配上激越的西皮唱腔,真正显示出京剧的醉人魅力!你看那阿庆嫂在春来茶社提壶续水,面不改色,镇静自如,敬佩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起。看来在危难来临的关键时刻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是顺利脱险的关键。
阿庆嫂这个形象精明干练、态度稳重,演员身姿优美、音色嘹亮、字正腔圆,表演得惟妙惟肖,是一个很成功的人物形象。汪曾祺先生凭着丰富的阅历、练达的观察,将剧中人物的思想状态刻划得入木三分,丝丝入微。常常通过简明易懂的语句,画龙点睛,出色地勾画出剧中人物之间微妙的内在情绪与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带有泥土味的“大众文化”的本色唱词,生动自然,形象鲜明,观众听了,完全能心领神会,感到无限的亲切。这是京剧《沙家浜》的成功之处,也充分展示了朴实无华的本色美唱词的艺术魅力!
篇12: 京剧观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在电脑上一起观看了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的代表作――贵妃醉酒。
梅兰芳大师他男扮女装饰演的的贵妃杨玉环,从演唱、眼神到走路都像极了女人。
爸爸这时给我介绍说:在以前,唱京剧是没有女人参与的,因为戏中角色的需要,所有女角的戏都要由男生来演,为了演好戏,通常都要下很大的苦功才能演好。听了这话,我对梅兰芳大师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近段时间,李玉刚上春晚争议很大。李玉刚的男扮女装不同于梅兰芳的反串,梅兰芳男扮女装的旦角是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据说京剧界的“男旦”也正逐渐被淘汰。而李玉刚的反串不是戏曲,只是歌曲,或称之为戏歌,他的成名只是观众出于好奇。试想,不看他这个人,只听他演唱的《新贵妃醉酒》,李玉刚还会引人围观吗?所以很多人认为,李玉刚上春晚,会给人在性别和性格意识上产生误导。
纵观整场这39个节目,可以说,春晚在整体结构和节目形式上几乎依旧,依然是在大演播厅里,台上的演员,台下是观众;仍旧是歌舞、小品相声、魔术杂技、戏曲等的大杂陈。如果说有变化,那就是舞台更炫了,节目形式比较活了,老面孔少了,相声小品少了,广告据说没有了。而最大的变化就是本山大叔缺阵了。
京剧《贵妃醉酒》是一出典型的中国古典歌舞剧,也是梅派经典剧目。
故事发生在唐玄宗时代。唐明皇(玄宗)与贵妃扬玉环相约在百花亭设宴,饮酒赏花。到了这天,贵妃在百花亭候驾多时,未见驾临,太监来禀,皇帝已转至西宫。贵妃闻知此讯,心中极为不悦,万端愁绪无以排遣,只得一人独自饮酒,赏花解闷。宫娥太监轮流进酒,不觉喝得大醉,醉后更觉烦闷,命高力士到西宫请唐明皇来此共饮。经高、裴二人婉言相劝,才满怀怨恨,独自回宫。
该剧唱、念、做、舞俱佳,情味婉约,表演含蓄,尤其梅兰芳的表演历经磨砺,臻于化境。剧中对醉态之下悠绵的宫怨的表现深具古典美韵味,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尤其卧鱼闻花、衔杯醉饮等舞蹈范式具有迷人的魅力。京剧《贵妃醉酒》渊源长久,经历代戏曲表演艺术家改良修订,到梅兰芳时期定型,该剧以旦角应工的歌舞表演体式、典雅雍容的审美韵味、所秉承的艺术精神,以及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使其成为传统戏曲的代表。梅兰芳表演的《贵妃醉酒》获得了世界性声誉。
篇13: 京剧观后感
去民族文化宫之前,还对《新白蛇传》之前罗列的一大堆形容词感到困惑:什么叫视觉交响京剧啊?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新名词啊?京剧就京剧,干吗叫视觉交响京剧呢?有炒作的嫌疑。
不过看了以后真喜欢上了,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展现背景之后,使得多幕之间有了过渡。这个用相机无法拍出来,只能现场感觉了。除了传统的唱念做打之外,《新白蛇传》还大胆创新,引入了现代舞蹈、杂技多种表现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许仙和白素贞初会的这一幕,令我想起恋爱的感觉。背景音乐众人唱,“雨儿飘,雨儿飘”情景很是浪漫。两人撑着伞在下着细雨的西湖边一见钟情、心心相印……很美好的感觉~~白娘子的服装很美,连换了好几套,我最喜欢的是她那套白色的。飘逸,如仙子。
其实,我的音乐启蒙就是戏剧。幼时很喜欢京剧或越剧里的扮相,头饰、服装都极美。那时幻想自己未来也能学习戏剧。
杂技。
由于戏剧形式的原因,两人从偶遇到结婚发展迅速,貌似闪婚~~这一幕把我看乐了~~没想到许仙和白素贞还挺前卫得嘛~~看着这大红喜字,真是为他们高兴啊:有情人终成眷属。
现代歌舞。出现在两人初会之前。
当法海请来天兵天将,捉拿白素贞并将其镇压到雷峰塔下,眼看爱侣分离,我差点掉下眼泪。
想念妻子的许仙独自在西湖边徘徊。音乐响起,那是他们互许终身时许仙的誓言:“你若是游鱼,我愿是江海……”
此时此刻,我多想穿越到他们的那个时代,改变他们的'命运,将白素贞从雷峰塔下解救出来,让她跟许仙团聚……
篇14: 京剧观后感
11月1日下午,我们学校组织了六年级全部师生感受了一场别出心裁的视觉盛宴,听觉洗礼――京剧表演。
正式演出之前,一位“老生”扮演者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起源,发展,行当,腔调等,使我们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讲述期间,一位旦角演员穿插了一些京剧演出中的经典步伐和简单的腔调,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了京剧的乐趣。
表演怎么还不开始?同学们都有些急不可耐了。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锣打鼓声使在场三百多名观众激动起来。一声气壮山河的“嗬!”随着一个矫健的侧空翻牢牢地吸引了人们的视线。京剧《三岔口》开始了。《三岔口》虽短,但它的精华便体现在其之“虚拟”。两位演员在只有一张红桌,两把大刀,灯火通明的舞台上,却能生动地表现出摸黑打斗的感觉,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整场演出我们却感觉不到任何的异样之处,这是因为京剧源于生活,加上了艺术化的夸张之后,化实为虚,借用一名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同时,《三岔口》配有锣鼓声乐,演出中气氛紧张,增强了开打时的紧张和激烈,紧紧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随着锣鼓节奏融合于剧情中。
《三岔口》结束了,同学们意犹未尽。紧接着,第二场《卖水》又开始了。整体来说,京剧《卖水》节奏慢了许多,欢快活泼的表演达到了极致,以丫鬟梅英为主角,着重表现了她的心地善良、聪明伶俐。特别是在“表花”时载歌载舞,眼神灵动,配合扇子、手绢的表演,活灵活现地展现出天真可爱的小丫鬟形象。
演出结束了,梅英那如黄鹂般的嗓音仍萦绕在我耳边。京剧,我爱你!
篇15:京剧观后感
京剧之所以被誉为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还被称为是“国粹”,我想原因应该就在眼前的戏曲表演中。充满缤纷色泽的服装,浓重的中国气息,一位位迈着京剧步伐的演员们登场了。一个甩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将京剧气息纷撒至剧院的各个角落;一个迈步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般的掉入了京剧的大殿;一个眼神让大家把吸引力纷纷投向了他们,在他们的身上真正看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乏味,而是令人沉醉于此。同学们的目光紧盯着舞台上的演员们,没有摇头,没有做别的什么,只有注视,眼中充满着赞叹的神色,好美啊!原来京剧也可以演绎的这样脱俗富有虚实的色彩。
乌黑的环境中,皎洁的月光下,“咕咕……咕咕……”猫头鹰在啼叫着,是什么让它紧张起来了?是什么让黑暗的使者警惕着!啊,有一场打斗,悄无声息的来临了。武生伸出了他的'手,勘探着前方的道路,紧皱着的眉头,表现着他的焦急与愤怒。依然伸了伸头,苦苦地寻睨着,他在哪里,我要杀的人躲在哪了!一蹦,愤怒的神色溢于言表。啊,拿命来!探着手,伸着头,咦,就在此时,旁边是个人!这不就是……我要抓的人吗?砰砰乓乓,开打了。演员们的扎实功底顿时显现了出来,恩,没有语言的修饰,只通过两名演员虚拟的表演各种武斗招式,把“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三岔口》登场了。
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纳。汗水的背后除了努力,便是坚持。演员们的唱、念、做、打没有一样不是信手捏来的。是的,在我们看来的十分普通的一个动作,他们为了做到精益求精,也无不让我们由衷的赞叹、敬佩。掌声犹如阵阵波涛,席卷了整个剧场,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们为他们呐喊,为他们的精神而祝福,演员们脸上的微笑,折现了他们内心的喜悦,沐浴在赞美声中,多年里来的艰苦锻炼也变得不值得一提了。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相信中国的京剧必会闪耀出他璀璨的光芒。
篇16:京剧观后感
京剧《少年中国梦》读后感我带着一份期待观看了此剧,一个字形容:“值”。
《少年中国梦》以淞沪抗战为时代背景,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创办报童工学团的故事。演绎了陶行知和一群报童们之间学习、交流、感人的故事。在剧中陶先生的影响下,报童们开展了从不识字到学习识字,到做小先生,同伴的小先生,家长的小先生。互帮互学,通过行来学知识,通过行来掌握技能——做长凳,通过行来救国救民。在报童工学团,这些穷苦的流浪儿不仅学识字,学文化,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有一些报童在陶行知先生的关心教育下,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本剧始终贯穿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理念,以实践第一的观点,揭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说,剧情设计新颖、巧妙,以几个非常小的切入点,展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
观看此剧,过程中有两点我的感触很深。第一点是陶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教学思想”在剧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小东北”不会,大家一起教,家长不会,由小孩教。
篇17:京剧观后感
京剧观后感_600字
京剧是在20xx多年前开始发展成为一种艺术的。生、旦、净、丑各种人物的角色使男女老少看起来趣味盎然。
这一次京剧表演使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天女散花》与《沙家浜》。
《天女散花》还没开始,我就开始兴奋起来,几乎每一根神经都活跃起来。天女散花,顾名思义,一定是一个美若天仙的青衣在花中飞舞着。
表演开始了,一个身穿粉红衣裳的大姐姐从幕后款款走来。粉衣服上缀着几个小花球,粉色与蓝色的小花球相衬相映。这位大姐姐舞动着一根长丝带。丝带飘动着,乍一看,哎呀,丝带不止一种颜色,有蓝、白、粉三种颜色有规律的排列着。丝带默契的配合着正在舞动的大姐姐,三种色彩的丝带绕着她的身体一圈一圈飞动着,仿佛置身于万花飘零之中。突然一圈圈舞动的丝带换了一种花式,变成了花型,每当丝带甩到她的正面,都会交叉一下再落地,仿佛是在告诉大家下面有个新的花式要进行,请大家拭目以待。大姐姐轻盈的步伐,伴着优美的音乐,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沙家浜》选段中,我最喜欢沙奶奶,她的优点数不胜数。被她照顾过的士兵们称赞她:“沙奶奶缝洗浆补天天操心,每天三餐有虾有鱼,每天吃的很尽兴……”可沙奶奶认为每天有虾有鱼吃得好养伤,缝洗浆补是为人民、国家服务的,这是理所当然的。沙奶奶让士兵们把沙家浜当做自己的家。由此可见,沙奶奶很无私、用心的在为人民服务。
这次京剧表演展现了美轮美奂的飘带舞,我们还从沙奶奶那里学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体会到了我们国粹的精彩。我们以后要好好学习,弘扬民族文化。
篇18:京剧观后感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非常有名的京剧折子戏,叫做《拾玉镯》,它是京剧《法门寺》的一折。整个内容充满动感,丰富有趣。以花旦做工为主,虽然唱词不多,但是却十分的引人入胜。演员仅仅通过眼神,肢体的配合,表现出了小姑娘孙玉娇的丰富内心情感。我十分的喜爱这出戏。
这折戏没有如《西厢记》一样轰轰烈烈的剧情,没有像《龙凤呈祥》一样极高的知名度,但是它因是京剧旬派的代表作而在戏迷票友中广为流传。剧中讲述了一个芳龄小姑娘在家里边做刺绣边在门口等山上进香还愿母亲,恰巧年轻男子付鹏打门口经过,便产生了爱慕之情。付鹏因礼数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愿,只好在门口假意失落一只玉镯。小姑娘孙玉娇扭扭捏捏,三起三落才把玉镯拾起来。恰巧这些被刘媒婆看见了。刘媒婆便要去了孙玉娇的刺绣撮合成了二人的喜事。
其实,我觉得这个剧情十分的简单可爱。最引人入胜的就是三拾玉镯。孙玉娇小心翼翼的打开门,看到付鹏已经离开,然后欠身先前观望,十分欣喜的发现地上有一个漂亮的玉镯。这时候,演员走小碎步倒退并双手做成圆形,告诉大家自己发现了这只镯子。兴冲冲地向前去捡,却又觉得十分不好意思。转转眼珠想了一个计策,神不自知鬼不觉的把这只玉镯拾起。孙玉娇一会儿兴奋先前跑,一会儿佯装淡定,手绢一甩,指着玉镯虽然心情急切但又一板一眼。最后自己羞答答的笑起来。我看到这里忍俊不禁还为那个小姑娘着急,她怎么还是不捡起来啊。演员翻起手腕,兰花指遮挡脸颊然后再一次像前欲拾玉镯,还是因为怕丢脸而向后退缩。只见她手指自己的脸颊,向我们表达她自己真是不害臊。本想关门再也不见玉镯,但是最后还是因为舍不得而回头。她两只手搓着自己的身体,着急,羞涩,好奇等等复杂的情绪,被演员极其到位的表达出来。京剧不愧是艺术的瑰宝,能够用手眼身步表达出如此丰富的情感!我被深深的吸引了。最后,小姑娘前前后后的看着,最后装作喊自己的母亲,用手绢盖住镯子。她扭捏的捂着双颊,一步一挪,合着欢快清脆的琴音,终于把玉镯拾了起来。孙玉娇三拾玉镯,月老巧引红线,成就了美满的姻缘。
拾玉镯蕴含了多种京剧的艺术表演特征。特别能够在这里体现的就是虚拟性。在剧情的开始,孙玉娇打开大门,先是推门后是用手拉门闩,最后是两只手一起开门,同时身体向后倾。脚下的圆场,花旦挑逗的眼神与形象的动作相互配合。虽然舞台上没有任何一个可以表示门的道具,但是却真的是像演员拉动了一个活生生的门。还有后面孙玉娇轰赶公鸡,发现少了一只出门捉鸡的场面,演员小心翼翼的两臂展开,简直是活灵活现。我充分感受到了京剧那一桌一椅一世界的独特魅力。
曲终幕落,观众们久久不愿意离开。为京剧演员的精彩演技而连连叫好。真的,京剧没有十分华丽的背景,没有大型交响乐的衬托,没有发达的科技支持,只有演员们在舞台上精彩绝伦的表演,跌宕起伏,美不胜收。每次看完戏,我都一种灵魂被洗刷了的感觉,没有喧闹与浮华,留下的是传统的经典,价值非常。
篇19:京剧观后感
京剧是我国的艺术之粹,它从乾隆年间就开始流传了,他的行当很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
今天,我们去上中观看了由上海京剧院的叔叔阿姨们带来的表演,真可谓是精彩绝伦阿!
主持人非常风趣,在他的一段幽默的介绍后,各个节目开始了。我们看了《挑滑车》,《拾玉镯》,《四杰村》,还有《火凤凰》尤其是是最后的《火凤凰》,这是我最为欣赏的,几位大姐姐轻盈活泼的身姿,还有丰富的肢体语言,讲述了几个白鹭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而与雕奋力拼搏,最后几只雕在攻击白鹭时把手中的武器向她扔去,但白鹭仍是准确无误地接住了每个武器,并攻击了回去,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演员功底之深厚,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们去看京剧也收获到许多的知识,了解到京剧的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各个角色都有一位京剧家来扮演,他们每人还唱了一段,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那位耿露大姐姐,她模仿声音的本领让我不由得敬佩。当然各个形象也十分的鲜明,栩栩如生。
通过今天观看京剧,我收获到了许多,我了解到了国粹的由来,还有深刻的回忆。
★ 白蛇传读后感
★ 京剧六年级作文
★ 宜昌环境的作文
【京剧白蛇传观后感(推荐19篇)】相关文章:
大武生影评2022-10-04
《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2023-11-25
开心大舞台大班活动教案2022-11-12
描写京剧表演的语句2023-01-11
京剧迷奶奶作文2023-10-13
北京卫视元宵晚会播出时间及节目单一览表2023-02-09
京剧作文400字2022-05-06
食品安全知识竞赛题2024-05-09
心酸的京剧名角故事:卖唱2022-11-02
《大舞台》教学设计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