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的规定

时间:2022-08-07 07:36:28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的规定(通用19篇)由网友“清蒸小龙虾”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的规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的规定

篇1: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的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的规定

开题报告是考核研究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是多方征求意见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开题报告,可以使研究生在导师和学科点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做到选题准确、合理、恰当,明确论文要达到的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介绍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规则。

一、学位论文的选题

1.应站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本学科发展前沿的需要下选题,要提出新见解、新观点,并对本学科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2.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独立进行选题,论文题目应与其所学专业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相对应。

3.所选题目要正确规范,观点阐述要正确无误。

4.所选题目应具备能够按期完成的基本物质条件和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取得创新性成果的可能,其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选题依据(研究的背景、价值或理论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2.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学位论文框架及本选题的特色及创新之处等);

3.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有关方法、调研路线、完成手段等);

4.参考文献。

三、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1.开题报告字数为4000字以内,用A4纸张小4号宋体打印。

2.研究生在对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资料进行收集、阅读和整理,获取全面准确的学位文献体系后,填写《吉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

3.参考文献应为25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原则上应不少于5篇。

四、开题报告的时间

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在第三或第四学期的6-8月期间进行,如因故不能按期进行,必须及时办理手续,经导师和系、部、所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报研究生院批准。无故不参加开题报告或未能按时参加开题的学生不得参加该届毕业论文答辩。

工商管理硕士开题报告时间每年进行两次,见《吉林财经大学MBA学位论文撰写进度安排》。

五、开题报告的其他相关要求

1.开题报告采取报告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报告人以PPT形式汇报,时间为10—15分钟。

2.开题报告要开放进行,开题报告前一周,在MBA官方的网站上公布时间、地点等,相关研究生务必参加,其他人员可以旁听。

3.开题报告以硕士点所在学院、研究所为单位,由硕士点负责人组织不少于3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包括导师)组成开题报告审定小组,组长由院、系、所指定,负责主持开题报告会。

参加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教师应当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主要评议论文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设想是否合理、可行,研究内容与方法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研究生是否可以开始进行论文写作等。

4.开题报告会后,经审定小组认真讨论并做出是否可以开题的决定。决定经与会专家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即为通过;未通过者,在1-2个月内重新做开题报告,如仍未通过,需在下一年开题。

会后由专家审定小组组长填写小组意见和决议,报系、部、所分管领导审核并签署意见后,送交研究生院备案。

5.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题。如有特殊原因需要改题者,须由研究生写出书面报告,经导师签署意见,工商管理学院分管领导审批后,报MBA教育中心备案,并重新做开题报告。

6.未参加开题或开题未通过者,不再安排参与其他与论文相关的程序。

六、其它

1.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2.本规定由研究生院及MBA教育中心负责解释。

阅读延伸: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 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篇2: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

硕士论文须具备以下选题要求:

(一)选题要与本学科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应体现学术研究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二)选题应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的实际需要,特别要关注重大社会经济问题。

(三)选题应考虑到有一定先进性和适当的难度,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必要的实证分析和数据支撑。

(四)所选课题在文献资料、实证调查或调研工作等方面具有可行性,并经努力能按期完成。

(五)指导教师应充分了解研究生的研究专长和学术兴趣,结合本学科最新发展前沿和所研究方向进行指导选题。

(六)鼓励研究生自己拟出论文题目或导师和研究生分别拟题,共同商榷。但都需结合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并有写作完成的基本条件。

(七)鼓励研究生到实际部门调研并带着问题和研究内容进行选题。

第三条开题报告内容

(一)选题理由,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包含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研究的目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空间。包含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所阅文献的查阅范围及手段;所使用的理论。

(三)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包含学术构想与思路,主要研究内容,难点与创新点,论文结构与框架。

(四)研究方案。包含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工作计划。

(五)参考文献。文科所参考学术著作一般不少于30部、学术论文不少于2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6项。

第四条开题报告程序要求

(一)开题报告要求研究生在对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资料进行搜集、阅读和整理,并获取全面而准确的学位文献体系后,填写《云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申请表》,向法学院提出申请,并经法学院组织开题论证。

(二)开题报告必须在第四学期期末前完成,逾期者按延期毕业处理。

(三)开题报告采取报告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经导师组组织开题论证后方可进行初搞写作。

(四)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陈述文字应在3000字以上。

(五)开题报告审核小组成员一般由3——5名在相关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影响力的教授或具硕士生导师资格的副教授组成,审核小组组长由各学位点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担任。

(六)开题报告仪式由审核小组组长主持。导师简要介绍报告人的基本情况和选题背景;研究生个人陈述开题报告,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审核小组成员及参加人员进行评议和提出意见建议,研究生回答相关问题;评议小组做出是否通过决议。决议结果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决议采取表决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通过。由评议组写出综合意见,送培养单位研究生教学秘书和研究生部归档备查。

(七)开题报告通过者,根据专家审定小组的评议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后作为档案保存;并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无故未按时开题或开题未通过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须于第五学期期末前重新进行开题。仍不合格者,终止学位论文工作。如各门成绩合格者,按结业处理。

(八)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随意改题。如确有特殊原因需改题者,须由研究生写出书面报告,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再由研究生办公室签署意见并报主管领导审批后,报研究生部备案。并按以上程序在1个月内补做开题报告。

篇3: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 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 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 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 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 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 先从某一行业出发, 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 然后, 逐步扩展, 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 进行实证研究, 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 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 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 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 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 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同时, 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 所以,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 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 傅家骥、仝允桓等. 技术创新学.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02] 吴贵生. 技术创新管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03] 柳卸林.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04] 赵志、陈邦设等. 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 2000/2.

[05] 王亚民、朱荣林. 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 风险投资. /6

[06] 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 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控制与决策. 2002/6

[07] 夏清泉、凌婕. 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 国际商务研究. 2002/5

[08] 陈劲、龚焱等. 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 中国软科学. /1. pp86-88

[09] 严太华、张龙. 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 经济问题. 2002/1

[10] 苏永江、李湛. 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 学术研究. 2001/4

<11> 孙冰. 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 2002/4

[12] 诸克军、杨久西、匡益军.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综合评价.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4

[13] 杨力. 基干BP 神经网络的城市房屋租赁估价系统设计. 中国管理科学. 2002/4

[14] 杨国栋、贾成前. 高速公路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 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4

[15] 楼文高.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三江平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与预测模型. 中国管理科学. 2002/1

[16] 胥悦红、顾培亮.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品成本预测. 管理工程学报. 2000/4

[17] 陈新辉、乔忠. 基于TSA-BP神经网络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预测模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5

[18] 刘育新. 技术预测的过程与常用方法. 中国软科学. 1998/3

[19] 温小霓、赵玮. 市场需求与统计预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0/5

[20] 朱振中. 模糊理论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科学管理研究. 2000/6

[21]Kim B. Clark & Takahiro Fujimoto. Prod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CStrategy、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Industr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on 1993

[22] Gobeli D H, Brown D J. Improving the process of product innovation.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3. 36(2):46-49

[23]Simon J.Towner. Four ways to accelerat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Long Rang Planning 1994. 27(2):57-65

[24]Abdul Ali,et al. Product innovation and entry strategy.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95. 12(12):54-69

[25]Eric Vin Hippel. 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26] Shtub A, Zimerman Y. A neural-network-based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the cost of assembl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993. 32: 189-207

[27] Wee-Liang Tan, Dattarreya G. Allampalli, Investment Criteria of Singapore Capitalists, 1997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mall Business,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June 1997

[28]Michael Henos, The Road to Venture Financing: Guidelines for Entrepreneuts, R&D Straregist Magazine,Summer 1991

[29]Chow GC, The Largrange Method of optimization with applications to portfoli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J of Economic Dymamics and Control

[30]Jensen, R.. Information Cost and Innovation Adoption Policies, Management Science. Vol.34, No.2, Feb, 1988

[31]R.K. Zutshi, T.W.Liang, D.G.Allampulli, Singapore Venture Capitalists Investment Evaluation Criteria: A Reexamination.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3:9-26

[32]Andrew L. Zacharakis, G.Dale Meyer. A Lack of Insight: Do Venture(baogao.cnrencai.com) Capitalists Really Understand Their Own Decision Proces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8) 13: 57-76

[33]Dean A. Shepherd, Richard Ettenson. New Venture Strategy and Profitability: A Venture Capital`s Assess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

篇4: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先从某一行业出发,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然后,逐步扩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03.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篇5: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主要参考文献:

[01] 傅家骥、仝允桓等. 技术创新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02] 吴贵生. 技术创新管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03] 柳卸林.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04] 赵志、陈邦设等. 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 2000/2.

[05] 王亚民、朱荣林. 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 风险投资. /6

[06] 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 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控制与决策. 2002/6

[07] 夏清泉、凌婕. 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 国际商务研究. 2002/5

[08] 陈劲、龚焱等. 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 中国软科学. /1. pp86-88

[09] 严太华、张龙. 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 经济问题. 2002/1

[10] 苏永江、李湛. 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 学术研究. 2001/4

<11> 孙冰. 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 2002/4

[12] 诸克军、杨久西、匡益军.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综合评价.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4

[13] 杨力. 基干BP 神经网络的城市房屋租赁估价系统设计. 中国管理科学. 2002/4

[14] 杨国栋、贾成前. 高速公路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 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4

[15] 楼文高.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三江平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与预测模型. 中国管理科学. 2002/1

[16] 胥悦红、顾培亮.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品成本预测. 管理工程学报. 2000/4

[17] 陈新辉、乔忠. 基于TSA-BP神经网络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预测模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5

[18] 刘育新. 技术预测的过程与常用方法. 中国软科学. 1998/3

[19] 温小霓、赵玮. 市场需求与统计预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0/5

[20] 朱振中. 模糊理论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科学管理研究. 2000/6

[21]Kim B. Clark & Takahiro Fujimoto. Prod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CStrategy、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Industr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on 1993

[22] Gobeli D H,Brown D J. Improving the process of product innovation.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1993. 36(2):46-49

[23]Simon J.Towner. Four ways to accelerat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Long Rang Planning 1994. 27(2):57-65

[24]Abdul Ali,et al. Product innovation and entry strategy.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95. 12(12):54-69

[25]Eric Vin Hippel. 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26] Shtub A,Zimerman Y. A neural-network-based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the cost of assembl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993. 32:189-207

[27] Wee-Liang Tan,Dattarreya G. Allampalli,Investment Criteria of Singapore Capitalists,1997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mall Business,San Francisco,California,June 1997

[28]Michael Henos,The Road to Venture Financing:Guidelines for Entrepreneuts,R&D Straregist Magazine,Summer 1991

[29]Chow GC,The Largrange Method of optimization with applications to portfoli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J of Economic Dymamics and Control

[30]Jensen,R.. Information Cost and Innovation Adoption Policies,Management Science. Vol.34,No.2,Feb,1988

[31]R.K. Zutshi,T.W.Liang,D.G.Allampulli,Singapore Venture Capitalists Investment Evaluation Criteria:A Reexamination.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3:9-26

[32]Andrew L. Zacharakis,G.Dale Meyer. A Lack of Insight:Do Venture Capitalists Really Understand Their Own Decision Proces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8) 13:57-76

[33]Dean A. Shepherd,Richard Ettenson. New Venture Strategy and Profitability:A Venture Capital`s Assess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

篇6: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基于信任管理的WSN安全数据融合算法的研究

一、立论依据

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课题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873199)。

2.选题依据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硬件资源(存储能力、计算能力等)有限,电源容量有限,拓扑结构动态变化,节点众多难于全面管理等特点,这些特点给理论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大量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安全数据融合即为其一。虽然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如何保证其数据融合的安全性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3.背景情况

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和无线通信等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低功耗多功能传感器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微小体积内能够集成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等多种功能。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数据处理中心或基站。传感器网络被广泛的应用于军事、环境监测和预报、健康护理、智能家居、建筑物状态监控、复杂机械监控、城市交通,以及机场、大型工业园区的安全监测等领域。

传感器网络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收集的信息量大,存在冗余数据。传感器节点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通信能量以及携带的能量都十分有限,数据融合就是针对冗余数据进行网内处理,减少数据传输量,是减少能耗地重要技术之一。传感器网络中,将路由技术与数据融合技术结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数据融合可以减少数据量,减轻数据汇聚过程中的网络拥塞,协助路由协议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因而可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技术中应用数据融合技术。在战场等非可信环境或对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环境中,数据融合也带来了风险。例如,敌人可以俘获节点获取节点中的所有信息,从而完全控制节点的行为,伪造和篡改数据。传统网络中的安全技术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和计算量,不适合能量、计算能力、存储空间都十分有限的传感器网络。因此必须设计适合传感器网络具有较强安全性的数据融合技术。

4.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消除传感器中存在的大量冗余数据,有效节省传感器节点能量消耗,延迟节点和网络的.工作寿命,在有节点被捕获成为恶意节点情况下,及时检测恶意节点,消除恶意节点发送的恶意数据对数据融合的不良影响,保障了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过程的可靠性,维护传感器网络的正常工作。

5.理论意义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涵盖了非常多的研究领域,安全数据融合技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把信任管理机制加入到传感器网络安全数据融合过程中,研究设计一种传感器节点信任值的计算方法,有效识别节点状态,实现可靠的数据融合。

6.实际应用价值

对于工作在敌方环境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节点容易被地方捕获成为恶意节点,节点内存储的密钥等加密暴露,导致传统的基于加密和认证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措施失效,在这种情况下,本研究可以可以及时识别恶意节点,保证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的可靠性,有效减少网络负载,延长网络工作寿命。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所阅文献的查阅范围及手段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传感器网络与众不同的特点导致传感器网络与传统网络有极大不同。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数据汇聚是要解决加密传输和数据汇聚的协调问题,实现数据的安全处理和传输。传统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安全技术并不适用于传感器网络,这吸引了众多研究人员研究适合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技术,并且提出了许多适合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技术。安全数据融合算法是WSN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方面,一直以来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如下:

(1)Perrig A等人提出了一种有效的WSN数据加密方法和广播认证方法,为WSN安全性研究作出了基础性工作。

(2)CAM H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式码的能量有效安全数据融合算法,算法用簇头节点通过自定义的模式码的选取来组织传感器节的发送冗余数据实现数据融合,并且使用同态加密体重保证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改方法对于每类数据类型需要保存和维护一个查找表,一旦查找表信息暴露,该安全方案将会失效。

(3)Przydatek B等人提出的基于数据统计规律的数据融合算法,算法使用高效的抽样和迭代的证明来保证有多个恶意节点发送错误数据的情况下,保证基站能够判定查询结果的准确性。但是该方法对于每种聚集函数都需要一个复杂的算法,为证明数据准确性,聚集节点需向基站发送大量参数,能量消耗太大。

(4)Mahimkar A等人研究在WSN中使用椭圆曲线密码实现数据加密和安全数据融合。但是在传感器节的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使用公钥密码体系使节点能量消耗更加迅速,缩短网络的寿命。

WSN的信任管理是在WSN管理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研究对节点进行信任值评估,借助信任值增强WSN的安全性。传统的基于密码体系的安全机制,主要用来抵抗外部攻击。假如节点被捕获,节点存储的密钥信息将泄漏,使密码体系失效。WSN信任管理作为密码体系的补充可以有效的抵抗这种内部攻击。将信任管理同WSN的安全构架相结合,可以全面提高WSN各项基础支撑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近年来,WSN信任管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Ganeriwal等人提出的RFSN是一个较为完整的WSN信任管理系统,该模型使用直接信息和坚决信息来更新节点的信誉,节点根据得到的信誉信息来选择是否和其他节点合作。可以建立仅由可信节点组成的网络环境。

(2)Garth等人中将信任管理用于簇头选举,采取冗余策略和挑战应答手段,尽可能的保证选举出的簇头节点为可信节点。

(3)Krasniewski提出了TIBFIT算法将信任用于WSN容错系统,把信任度作为一个参数融入到数据融合的过程中,提高对感知事件判断的准确率,其提出的信任度计算方法比较的简单。

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数据融合技术和信任管理机制都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如何使用信任管理机制保证安全的数据融合的研究并不多见,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2.所阅文献的查阅范围及手段

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以及一些位于科技前沿的期刊学报。从对文献的学习中掌握足够的理论依据,获得启发以用于研究。

三、研究内容

1.研究构想与思路

在本项目前期工作基础上建立WSN三级簇结构模型,节点分为普通节点,数据融合节点(免疫节点),簇头节点。在常规加密算法的基础上完成节点身份认证,通过消息认证码或数字水印技术保证传感器节点传送数据的真实性。上级节点保存下级节点的信任值,信任度的计算建立在传送数据的统计分析之上。节点加入网络后先初始化为一定的信任值,每轮数据发送时,接收节点收集数据后,量化数据的分布规律,主要包括单个节点历史数据分布规律和节点间数据差异的分析,确定数据分布模型(如正态分布、beta分布等),建立计算模型以确定节点间的信任值。信任值确定后,数据融合节点将普通节点按照不同的信任度进行分类,选取可信节点传送的数据按查询命令进行数据融合,将结果传送到簇头。簇头同样计算融合节点的信任度,保证数据融合节点的可靠性,计算最终数据查询结果,使用Josang信任模型给出结果的评价。各数据融合节点之间保持通信,通过对比数据的一致性确保簇头节点的可靠。

2.主要研究内容

(1)设计有效的节点信任值计算方法,网络工作一段时间后,所有正常节点具有较高信任度,异常节点具有较低信任度,可初步判定为恶意节点。

(2)当融合节点或簇头节点发生异常时能及时发现异常,并上报基站。

(3)过滤异常数据和恶意数据,尽量减少因节点被捕获而对感知数据结果造成的影响。

(4)计算最终数据融合结果并且对最终数据融合结果做出评价来反映该结果的的可靠程度,供基站参考。

(5)进行算法的能量分析。

3.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1)建立WSN一个簇内数据传送的三层簇结构模型,节点密集部署。

(2)模拟工作过程中节点被捕获成为恶意节点,恶意节点可能发送和真实数据差别较大的数据,也能发送和真实数据差别不大但会影响融合结果的数据。

(3)计算并更新传感器节点的信任值,分析信任值的有效性。

(4)记录各节点传送数据值,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分析融合数据的准确性。测试当有较多节点被捕获时算法的工作效果。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查阅国内外大量有关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技术和信任管理技术方面的文献,分析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借鉴在该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中使用信任管理机制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已有的安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的特点,设计出一种基于信任管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数据融合算法。

5.技术路线

本课题尝试使用信任管理机制来保障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实现安全的数据融合,在现有的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基础上,与信任管理技术相结合,期望能够对传感器网络安全数据融合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针对课题中的技术难点,通过查阅资料、向导师请教以及与项目组同学讨论的形式来解决。

6.实施方案

(1)在Windows平台下使用omnet++4.0进行仿真实验。

(2)建立无线传感器网络一个簇内数据传送的三层结构模型,节点密集部署。

(3)模拟无线传感器网络受到攻击时时的数据发送,根据数据统计规律计算和更新节点信任值。

(4)把节点按信任值分类,检测识别恶意节点。

(5)根据节点信任值选择有效数据完成数据融合。

7.可行性分析

(1)理论知识积累:通过广泛阅读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技术方面的文献形成了一定量的理论知识储备,为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2)技术积累:熟悉OMNeT++网络仿真软件,具有一定的C++编程能力。

(3)技术合作:研究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向指导老师请教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对项目相关课题有疑问时,可以向项目组同学请教。对实验平台的建立及使用有疑问时,可以和项目组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篇7: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关于语用学的调查性研究

一、选题意义和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的对外联系也日益增多。中国企业要想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企业网站或宣传册上的企业简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企业宣传资料,读者可以看出企业外宣材料既有关于企业的基本信息介绍,也有企业所做的文字上、句法上、结构上的这染来达到推广企业、大市场的目的。

汉语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在英译过程中会涉及到与目的语不同的语言习惯、行文方式以及文化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心理因素和审美因素等,这就需要译者对原文本做出适当调整,从内容和形式上对语篇进行重构,以此实现对交际意图的顺应。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说,本文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信息型”、“表达型”和“诱导型”。笔者认为,企业外宣翻译属于“信息型”和“诱导型”文本兼而有之,而且更侧重于“诱导型”。因此,外宣翻译要更加注重文本的交际功能,要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译文所传递的信息更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并让读者产生共鸣,继而付诸行动,实现译文预期的功能。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m)提出了顺应论,将语言的使用过程看做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选择的过程。因而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语言使用。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也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

优秀的企业宣传材料不仅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还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因此任何一个想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务必在其外宣材料的翻译上做足功夫。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生活环境的不同,译者在翻译企业外宣材料时为了获取目的语读者的认可并激发他们付诸行动,就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以及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对原文做出形式上和内容上的调整,而这一顺应的过程也是语篇重构的过程。本文突破性的将顺应论与语篇重构结合起来,并结合西麦克展览公司宣传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材料及其翻译,试图从顺应论的视角分析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现象。

二、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987年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顺应论之后,在语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久国内学者就将其引进到中国来。国内学者不仅从理论层面对顺应论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且将顺应论应用到翻译理论和实践、外语教学、二语习得、文化传播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成果最大的当属顺应论对翻译理论和其应用的研究。我国真正将顺应论引入翻译研究开始于21世纪初。

1、国外顺应论研究状况。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ren)在《IprA工作文集》(IprA WorkingDocument 1) (1987, 45-48)中发表了一篇名为《作为顺应论的语用学》,标志着顺应论的提出。1995年,他较为详细并系统地在他主编出版的第一本《语用学手册》(handbook of Pragmatics)中对顺应论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地选择的过程。他将语用学描述为关于语言整体的、功能性综观,并将语用学定义为语言和交际在认知、社会与文化方面的研究。

,阿萨卡瑟(AsaKasher)主编的《语用学的关键概念》Pragmatics;: Critical Concepts)论文集中,维索尔伦发表了一篇名为《交际动态过程的语用模式》(v4 Pragmatic model for the dynamatics of communication )的文章,主要研究了顺应论中顺应的动态性。,在他的专着《语用学新解》(Understaning Pragmatics)中,维索尔伦强调了语用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顺应论走向成熟。

该书主张把语用学当作一种研究视角,突破了以往学者将语用学看作语言学的一个核心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的看法,而认为语用学是一种语言功能的视角或纵观,贯穿于语言学研究和使用的方方面面,可以照应到语言的各个层次。运用这一视角,可以研究不同的语言材料。这是一种研究方法上的革命,可以为语言的不同层面进行语用分析,也为语用学的学科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

2、 国内顺应论研究状况。

钱冠连是国内第一位将顺应论引入中国进行研究的学者。在他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的《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1991,62-66)的文章中,将维索尔伦对语言适应包括五个方面,即适应的对象、层次、阶段、领悟程度和适应策略进行了分析,并且就语言适应、选择和语言功能综观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真分析对比了维索尔伦的语用学新论和以往的语用学的区别。

他还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一篇《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230-232),该文章首先解释了语用学综观论的理论源头。维索尔伦从Morris的理论中得出了任何规则里都有语用成分,也能从不同的语言成分中审视到语用视角。其建设性意义体现在将语用学从语言学的并列学科出分割出来,使其不再属于语言资源的语言学,而是加入到语言使用的语言学去,作为是一种语言综观和视角来研究和使用,这不仅仅可以解决语用学问题,还为今后人们从语用学角度解释其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国内除钱冠连外,何自然主编的《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一书也对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述。和以往语言学及语用学着作不同的是,该书紧紧把握住语用学研究与发展的方向,集语用学的三个前沿理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为一体来向国内读者进行西方翻译理论的介绍。

关于顺应论的部分,该书介绍了顺应论的理论来源、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顺应论的视角观、顺应论的分析维度、顺应论的应用等。本书中理论与实例有效结合,为读者展现了顺应论的完整框架及其应用。该书指出,顺应论是宏观语用学的核心,顺应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和探讨语用学的全新视角

篇8: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1) 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

(2) 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

(1) 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

(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3)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 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也是一项创新。

篇9: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范本

说 明

1、 开题报告由研究生本人在完成文献阅读、科研调查的基础上,并通过“开题报告评议后填写。

2、 本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交学院作为论文检查的依据;一份答辩后作为档案材料归入学位档案。

3、 开题报告用A4纸打印。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来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政务公开进程的不断加快,行政沟通在行政活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行政决策和信息交流中的作用凸显。而随着政府职能从全能向有限、从管理型向服务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影响领导决策的政务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自产生以来,政务信息就担负着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随着信息工作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变化,政务信息的这一作用一直被作为信息作用的重点,这也是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信息工作作为一项专门工作开始于198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向中央全面报送信息。在此之前,信息工作则分散在简报工作、会务工作、信访工作、资料工作、综合情况工作等具体工作,工作杂乱无章,十分不规范。而随着信息工作的不断改革发展,党政信息的写作及处理工作已经步入正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政务信息既是行政沟通的重要手段又是行政沟通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又可以加强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加强沟通、通报信息,提高行政效率。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行政沟通手段的不断扩展以及政务信息的多样化,侧重于行政沟通视角的政务信息写作出现了新的变化,其写作方法和写作内容以及文体形式日益多样化。但长期以来,信息工作虽然受到重视但理论上的不足开始显现,尤其是从写作学和文章学上看,政务信息写作理论和文体理论并没有形成体系,因而在行政沟通日益多样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政务信息的写作和处理理论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沟通障碍,不仅没有发挥其在行政沟通中的作用反而成为了沟通的桎梏。在政务信息产生发展的这段时期内,许多的专家学者和办公室工作人员一直在探索信息工作的发展思路以及政务信息写作的技术,其中取得了很大的学术成就,也有效地指导了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活动的进行。但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生主要侧重于对其写作技术的研究而对政务信息的文本以及写作思想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将政务信息的写作研究与具体的行政实践结合起来,影响了研究效果。在我国现在使用的政务信息文体样式不一而作用却大同小异,使用缺乏规范性,统一性不强,这也加大了信息处理的难度。随着社会的进步,行政改革的深入以及新媒介的发展,政务信息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点,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为政务信息的写作理论进行必要的补充,为这一文种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提高行政效率。

鉴于政务信息写作的重要性以及政务信息在行政沟通视角下写作理论的缺失以及政务信息自身在文体的定位和写作方面的理论欠缺,以及新媒介发展情况下政务信息写作理论支撑的构建不足,其理论研究的空间相对较大,在导师的引导下我将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作为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以期能够为丰富政务信息的写作理论做出浅薄的贡献。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行政沟通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而政务信息则是行政沟通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沟通的重要手段。并且基于政务信息实现的有效行政沟通对行政管理和政府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实在行政体制改革和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的作用凸显。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行政沟通这一视角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政务信息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并研究其在写作上的特点,完善政务信息的写作及文体理论。同时探讨政务信息写作在行政管理中作用,探讨实现行政有效沟通的政务信息写作方法及理论,为新媒介发展背景下的政务信息写作做进一步探讨,希望对政务信息写作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撑。

首先,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自政务信息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其发展中不断适应行政管理的需要,但至今,政务信息这一文种的基本理论研究依旧不是很完善。对政务信息的定义以及分类划分标准不统一,在使用上即写作和处理上也没有形成系统等实际情况一直存在,这也是困扰政务信息写作的一大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务信息的发展。而行政沟通实际上主要就是信息的传递与处理而政务信息正迎合了行政沟通的需要,既承载了行政沟通的内容又充当了行政沟通的手段,把政务信息写作放到行政沟通的视角下进行研究主要是把政务信息的写作放到具体的行政环境中,探讨实现行政有效沟通的政务信息写作。就此来看,本课题在理论上将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政务信息写作的基本理论,从行政沟通的角度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整合并在新媒介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政务信息写作的新特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其次,本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今政务信息发展的潮流,对政务信息写作的具体实践有一定的意义,即本课题有其自身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各机关单位基本都有政务信息的写作和处理机制,但政务信息质量不高、处理不及时以及因为政务信息使用的不同意造成的处理困难等情况一直存在,究其根源主要是政务信息这一文种的写作及处理理论不健全所致。而本课题将探讨的即是基于行政沟通视角的政务信息写作,对解决当今政务信息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文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3000字左右)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现代写作理论诞生于“五四”以后。在20世纪代,出现了一批从语言学、修辞学分离出来的初具现代品格的研究写作的著作。陈望道的《作文法讲义》是现代写作理论的开山之作;叶圣陶的《作文论》、夏丐尊和刘薰宇的《文章做法》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论著。我国现代政务信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顺应党和国家的行政工作需要而产生的,经过进三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与其自身相适应的写作方法。自产生以来,政务信息写作的秘书人员和一些学者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相关研究,是政务信息的写作逐渐成形,也为政务信息的发展奠定了相关理论基础。随着政务信息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政务信息写作方面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升温,在政务信息写作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有了一定成果。

当前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成果并不是十分显著,在专著方面单纯研究政务信息写作的只有两部,其他有的研究公文写作的专著中个别的将信息写作列为了其中某一章节,还有的作品中涉及到了政务信息写作的某一文种,因此研究成果并不是很丰富。论文和期刊方面较专著相对多一些,主要刊载在研究应用写作的杂志《应用写作》、《秘书》、《秘书之友》以及研究行政管理的《中国行政管理》和其他专业性较强的杂志上,数量也不是十分可观。以《应用写作》杂志为例,在发布在网络上的杂志部分内容中,能找到的有关公文写作叙事研究的文章,只有第2期中的一篇马增芳学者所写的《公文叙事三特点》,在网络中文数据库中查找关于公文写作叙事的文献数量相较其他公文数量也比较少,在中国知网上以题名查询,以“公文写作”为关键词搜索结果为1974条记录,但其中的内容涉及公文写作研究的多个方面,如公文写作教学的研究、古代公文写作研究、公文写作思维分析研究等等,单纯关于“公文写作”和“叙事”为关键词,所能找到的文献的只有3篇,由此也可以看出公文写作叙事研究成果的匮乏。

1.研究成果

(1)专著方面:

1994年,陕西省渭南市韩国强同志所著的《党政信息工作通论中》对党政信息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详细论述了党政机关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采集、信息写作、信息编辑、信息调研、机关信息工作的运行以及信息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等项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工作方法,并且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党政信息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并对党政信息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党政信息的转变,为为党政信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著作中,韩国强同志对党政信息工作的流程作了剖析并对党政信息的采编过程作了详细叙述。在信息采编包括信息写作这一环节,作者将党政信息作置位于行政工作中,并将信息工作定位为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显示出作者对信息工作的重视。但此书是从整个党政信息工作入手的,党政信息写作并不是本书的重点,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写作技术即细节的分析上。

在杜国强所著的由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务信息写作》就是一本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改著作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政务信息写作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技巧,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次以专著的形式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专门系统的阐述。该著作对政务信息的阐述比较详细,书中对政务信息工作也进行了研究,内容也比较全面。涉及了政务信息写作的整个过程,从主题的确定、材料的搜集到信息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信息各部分的写作都进行了叙述。而且该书从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出发切入,在体现出理论意义的同时,政务信息写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杨霞主编的《公文写作规范与例文解析》一书中有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内容,在该书的第六章信息材料一章中对信息写作做了阐述。在本章的引言中,作者对信息材料的定义和主要特点以及与正式公文的差异。作者认为,信息材料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收集、整理和传播各种管理信息的一种常用文字材料。作者认为,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范围、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适用范围广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组织的管理决策与决策的执行情况,在启发管理思路、形成管理观点、辅助管理决策、交流管理信息、沟通管理情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辅助性、参考性作用。作者在文中对信息材料的主要特点作了归纳,主要有三点。一是信息来源地广泛性,信息材料既有来自上级机关的各种信息,也有来自本机关各部门的信息;既有来自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也有来自社会中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既有来自本国相关单位的信息又有来自国外同类机构的信息,等等。广泛的信息来源为信息文稿的写作中材料的比较、鉴别、筛选和提炼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二是信息内容的概括性,因为信息材料大多数直接服务于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对信息内容的概括性要求较高。三是信息成果的层次性,信息材料一般是经过加工的材料,根据加工程度、反映问题的深度、参考价值大小等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层次性。在文中作者提出了层次分类的标准。作者认为信息材料不是公文,但在现实的公文写作中使用频率很高,与公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法定效力不同、撰写目的不同、信息内容的性质不同、制发程序不同、发送范围不同。作者对简报、大事记和消息的写作规范进行了阐述。虽然作者的观点尚需商榷,但是作者对信息材料的观点还是值得借鉴的。

由郭恩达、叶黔达、周介钧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政管理应用写作》一书中也有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内容。作者在第九章专门对“行政信息文体”做了详细阐述。作者认为“行政信息文体是指在行政工作中,传递信息,反映情况的一种应用文体。它作为信息的载体不仅起到发现问题、反映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的作用,还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是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市领导掌握机关情况、推动工作的重要工具。”作者在文中没有进行信息的分类只是着重对几个文中进行了研究,包括调查报告、简报和信访分析报告。在对三个文中进行分析时,作者的角度主要是涵义和特点、文中作用、文种分类以及文种写作,作者从这几个角度对行政信息文体进行了分析。笔者对作者将调查报告放入行政信息文体有异议,而且对行政信息文体的写作作者并没有进行综合分析,对几个文种的分析无法总结行政信息文体写作的普遍适用规律,这也是本章的不足之处。

在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王群所著的《品味公文——公文写作漫谈四十篇》一书中,作者在第31、32、33、34节中谈到了信息写作和信息工作。在第31节的“信息写谈”中作者认为“信息稿件的篇幅短小,内容集中,文字简洁。这既是信息文体的特点,也是写作上的基本要求”,而且就作者的观点来看,在写法上信息文体是比较灵活的,不像公文那样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也有其自身的写作规律。作者着重论述了信息稿件的写作要求,主要有“主旨集中突出、标题简洁醒目、内容虚实结合、语言简练顺当”,在这几个要求中,笔者对“内容虚实结合”存有异议,这有违实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在第32节“怎样加工信息稿件”中,作者点名了信息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事实准确但表述不当、稿件事实有误、数字前后矛盾、整体价值偏低但某一部分有一定价值需要摘要、稿件价值高但次长结构欠妥当。作者在文中结合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供了信息加工的步骤和加工方法,加工方法包括内容和辞章两个方面。在第33节“信息工作与市场经济”中,作者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党政信息工作必须适应新的体制,转变旧的观念和习惯做法,在思想上有个较大的解放,工作方式有个较大的改进;同时将市场经济的一些普遍原则,有机地运用到信息工作中,更好地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本届作者主要探讨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信息工作的开展,作者将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与政务信息使用结合起来,是政务信息写作具有了时代色彩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政务信息的改革和发展。在第34节“深层次信息的开发”中,作者提出了根据中央办公厅的观点将党政信息分为“初级信息”和“深层次信息”两个层次,并指出,这一区分有利于党政信息内容的深化和质量的提高。并且作者认为“初级信息”和“高级信息”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信息的服务层次和信息的内容上。作者研究了深层次政务信息的开发方法并着重论述了信息调研,提供了信息调研的主要方法即内容扩充法、综合归纳法、协同调查法、成果转化法、个案调查法。

在知网上输入“政务信息”或“党政信息”可以搜到的期刊、会议以及硕士博士论文一共不超过15篇。就我国在应用写作研究方面处于前沿的《应用写作》杂志自1985年至今刊载的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文章总共不超过10篇。而且就目前已发表的论文内容看,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写作技巧上,对政务信息写作基础的理论论述不是很多。

《秘书》在1994年第2期发表了江苏省镇江市委办公室朱亮的《党政信息写作要点》,作者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篇幅结构、背景材料、结尾等要素上着手做了分析,以求找出政务信息写作的规律,文章的着重点是在结构方面,较为简短,论述不是很详尽。 在《行政与法》杂志第一期刊载了一篇题为《论党政信息写作》为文章,着重论述了党政信息的作用、特征、分类及写作的注意要点,提出在党政信息写作在政策上的观点和注意事项,主要是宏观层面上的写作思想。

《浙江统计》在第6期到20第2期连续登载了《政务信息知识简介》的8篇文章,在这8篇文章中,对政务信息的基本概念及特征、政务信息的分类、政务信息的作用、政务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务信息的要求以及统计信息的采写和编报要求进行了介绍。这几篇文章是从统计角度对我国政务信息的概括和介绍,文章的内容并不深入知识从客观上介绍了政务信息,

19《秘书之友》杂志在第一期刊发了一篇名为《浅谈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的差异》的文章,作者从自身从事政务信息工作的经验出发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作者认为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在运作上有很大的区别,着重从四个方面来阐释了二者的不同,即来源、报送程序、写法和容量上进行了分析,作者在最后归结时将政务信息认为是政府系统的内部“情报”,主要作用仍是为领导决策服务。

《秘书》杂志在年第8期上刊载了河北省的王东升所创作的一篇名为《浅谈党政信息与新闻写作之异同的》文章,对信息、信息论以及新闻和二者之间的异同进行了论述。文章对“何为信息和党政信息”进行了定位,对党政信息的内涵给出来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他也认为党政信息发展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党政信息的特点。然后,对比新闻的概念和特点,作者将二者做了对比,找出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主要集中在党政信息的新闻性上,而不同点主要是政务信息自身的一些涉及政府行政原则上的内容。就作者的而研究来看,之所以将二者进行对比也是认为党政信息与新闻存在共同点,认为党政信息不是新闻但具有新闻的性质。

《重庆行政》在2019年第一期上发表了重庆市委党校葛雅兰的《党政信息的写作技巧》一文,在文中作者从写作策略和写作技术上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分析。文种点明了政务信息主体的3中写作方法而且提出了对政务信息的集中类型,但还是沿用了以往作者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并对各个类型的结构形式做了分析。在文中作者对信息中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写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结尾的形式和要求做了分析。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设计到了信息写作的细节尤其是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结构和形式。

(3)会议政策方面:

1985年1月,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明确提出,信息工作是办公厅(室)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要求信息工作要“从单纯地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既收发传递又综合处理信息”。

198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部分省区市和中央部门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专题讨论了信息工作,各级党委办公厅(室)向上级党委、各地区各部门向中央报送信息的工作相继全面展开。

1995年6月的省区市党委办公厅信息工作交流会,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特点,再次强调信息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的重要地位和“集中精力抓质量”的要求,并在此期间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报送重要信息实施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试行)》。自此,我国的党政信息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的道路,对日后政务信息的发展至关重要。

2.研究中的不足

在我国提出并确定政务信息的概念至今,政务信息工作及其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在一些涉及政务信息写作问题的论说中,往往借鉴的多是新闻学的理论和知识,尚未形成政务信息本身的鲜明特点,对政务信息结构的识别和认定尚处于“雾里看花”阶段,在写作上无定式、审核上无尺度、评价上无标准,以致限制了政务信息写作学的形成与发展。

从目前已发表的可以见到的著作来看,专门研究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是十分少见的,至今也只有两部,为韩国强所著的《党政信息工作通论》和杜国强所著的《政务信息写作》,而且其中前者所陈述的理论和观点主要涉及的是党政信息工作,写作并不是其主要内容,而后者虽然主要是论述写作,在对政务信息写作理论作了构建的同时并没有深入探讨,主要是解决如何写的问题。由此来看,政务信息写作方面的理论支撑并不是十分完善、基础并不深厚。

论文方面,从写作角度政务信息写作的也有,但没有深层次的从写作角度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探讨,尤其是将行政管理活动与政务信息写作联系起来研究的基本没有。从中国知网上可以收集到的有关文章来看,基本上都是从写作技巧方面入手进行的研究,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理论构建的作用并不明显。

鉴于此,笔者试从行政沟通角度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上做出一点有益探索,为写作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稍尽绵薄之力。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引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写作框架

第二章 政务信息写作与行政沟通

一、政务信息概述

(一)行政沟通的概念和范围界定

(二)政务信息的内涵及外延分析

二、政务信息的文体定位

(一)政务信息的特性及功用分析

(二)政务信息的文体现状

1.现行常用文种分析

2.政务信息与其他公文对比分析

(三)政务信息文体性质

1.政务信息的政治性

2.政务信息的新闻性

3.政务信息的内部性

(四)政务信息与新闻消息比较

1.文体性质

2.内容选择

3.写作策略及技巧

三、政务信息写作对行政沟通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

(一)政务信息对行政沟通实现的必要性

1.行政效率的提高要求掌握大量信息材料

2.领导决策要求信息的充分供给

3.行政沟通功能实际就是信息沟通功能

4.信息化条件下的行政沟通要求复杂信息的有效处理

(二)政务信息写作对行政沟通实现的理论基础

1.政务信息写作目的与决策制定理论

2.拉斯韦尔模式与政务信息写作活动因素

3.行政沟通信息接受理论与政务信息写作策略

4.写作活动的“三环互动”与行政沟通信息传递与反馈

第三章 行政沟通过程与政务信息写作的融合

一、行政沟通要素与政务信息写作活动因素的交集

(一)行政沟通发动者与政务信息写作主体素质的构建

1.行政沟通发动者与政务信息写作主体的一体性

2.主体能力的构建

3.主体素质的构建

(二)行政沟通内容与政务信息写作客体的范围

1.行政沟通内容与政务信息写作对象的一致性

2.行政沟通内容到政务信息写作客体的转换

二、行政沟通效果对政务信息写作的要求

(一)行政沟通有效性对政务信息写作选题的限定

(二)行政沟通效果对政务信息写作载体选择的制约

1.行政沟通效果与政务信息的传布范围

2.不同效果与传布范围要求下政务信息写作的文本选择

三、政务信息写作中行政沟通障碍因素的规避

(一)政务信息写作中易产生行政沟通障碍的因素分析

1.写作主体与受体心理障碍

2.写作客体价值判断与实际需要的偏差

3.文本表现风格与行政沟通风格出现偏差

(二)政务信息写作主体与受体心理障碍的克服

1.写作主体与受体行政地位心理对等的实现

2.写作主体与受体好恶态度公共化的消解

(三)政务信息写作对象价值的准确判断

1.行政沟通角度政务信息写作对象的价值评判标准

2.行政决策的参考价值要求写作对象具有广泛影响力

3.政务信息的行政指导意义要求写作对象典型化

(四)政务信息写作文体选择与行政沟通效用的吻合

1.行政效用与文本模式的适用

2.不同效用要求下文体选择依据

(五)行政沟通风格与政务信息写作语体风格的契合

1.行政沟通风格特点对行政沟通的影响

2.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段,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3.合理地选择事实材料,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第四章 新媒介背景下政务信息写作的发展趋势

一、新媒介的产生与行政沟通方式的变化

(一)信息化条件下行政沟通手段的多样性与电子公文

1.传统行政沟通手段向电子政务沟通模式发展

2.电子政务信息沟通对政务信息写作发展趋势的影响

(二)新媒体的产生与政务信息写作媒体的多元化

1.新媒体的产生对传统政务信息写作的影响和冲击

2.政务信息写作与新媒体下的行政沟通相适应的解决策略

二、政务信息写作发展的电子化趋向

(一)政务信息写作资源的网络化

(二)政务信息写作的非线性化

(三)政务信息写作模式的标准化

1.写作格式的标准化

2.写作语言的规范化

3.政务信息载体界限的模糊化

第五章 结论及前景

一、总结和归纳

二、研究中的不足及前景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1.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本课题中行政沟通和政务信息相关的文献,并进行阅读、分析,从中得出对本课题的理论性认识,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概念分析法

通过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阅读、分析、总结,从中得出本课题主要研究对象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主要是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如何定位以及政务信息的文体归属,并从行政沟通角度对政务信息进行在分类,使之更能适合当前行政沟通的需要。

(3)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有关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现行的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状况进行调查,了解目前政务信息写作及处理的现状、政务信息的运行模式以及当前政务信息的要求和原则,并对当前的政务信息写作加以细致分析,找出当前政务信息写作的规律,并对新媒体背景下政务信息写作的发展趋向进行分析总结。

(4)个案研究法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政务信息包括动态信息、综合信息等等,而且其载体形式多样,所以不可能穷尽所有类型文章,为了便于研究,同时也为了能够深入的研究,只能从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或片段来加以论证和分析。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级进行研究从而抽象出整个类别的特点和性质。

(5)系统科学法

从写作学科在整体上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研究,政务信息不管归于什么门类,其写作最终要受到写作规律的制约,写作行为也要在写作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例如,政务信息写作行为系统也存在写作主体、写作客体以及写作载体和写作受体等内容,在写作时也要按照写作过程的要求进行。从整个写作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更明显地发现政务信息写作的个性特点,而且在研究过程中可以用写作学和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分析,这样在既定理论上得出的结论更加准确。

(6)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政务信息写作涉及到写作学以及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的内容。写作学本身属于综合性边缘学科,涉及到哲学、心理学、美学、思维学等等,而行政管理学同样也是综合性学科,涉及到社会学、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等等。而从行政沟通角度来谈政务信息写作也是两个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这样由于笔者研究的角度是从行政沟通角度来研究政务信息写作,就不可避免的采用此方法。但就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来看,内容涉及较多的仍是写作学科。

2.研究思路

(1)广泛搜集、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专著,对有关本课题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解,充分占有资料,为课题研究进行初步的理论准备;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研究理论对政务信息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在行政沟通的视角下对政务信息进行重新定位。

(2)对上阶段所积累的理论观点和有关实践的原始性资料进行梳理,理清这些庞杂观点和资料的脉络,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为下一阶段的分析做好准备。

(3)在上阶段的基础上,结合导师的指导对理论观点和相关的实践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找出本课题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使本课题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而确定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对研究内容形成大致的构想。

(4)上述三个阶段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下述两个阶段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重点。此阶段针对最初构想的研究内容,进一步深入地研读理论文献,进行文献分析,运用个案分析法和系统科学方法以及跨学科研究方法对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从行政学和写作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重新定义和划分,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较科学地对政务信息的写作策略和技巧进行分析和研究。

(5)进一步论证上一阶段研究所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发现的问题,继续进行文献搜集阅读和实践调查分析,听取导师意见,修正观点和办法,并对论文进行填充,完善论文观点。

三、经费来源及概算

经费来源:研究生培养费

四、主要设备、仪器及材料,实验地点或协作单位

主要设备:电脑、打印机、校园网

主要材料:与课题相关的书籍、杂志、学术会议论文、优秀硕博论文等

主要搜集资料地点:中国国家图书馆

吉林省图书馆

长春市图书馆

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

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资料室

网络资源

撰写论文的主要地点:长春理工大学

五、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综述(不少于字。并列出25篇重要的参考文献,其中外文10篇)

政务信息自产生以来作为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各部门之间沟通的重要形式受到各相关部门的重视,不少信息工作人员和学者也对其写作规律和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其中围绕政务信息写作技巧的占多数,也有的学者研究了政务信息写作的内涵、外延以及文体性质,有的将政务信息写作与新闻消息写作相对比来探讨其写作形式和方法。以上这些研究都为政务信息的相关理论提供了帮助。近几年,随着政府对信息工作的日益重视,也出现了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论文数量也比以往有所增加,侧重点也有所改变,可是研究政务信息失真的原因等内容,加深了人们对政务信息写作的认识。而且随着行政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和新媒体的发展演进,着重从行政管理和新媒介传播方面研究政务信息的成果不断出现,为加快政务信息写作的信息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关于政务信息工作的研究

我国现代政务信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顺应党和国家的行政工作需要而产生的,经过进三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与其自身相适应的写作方法。自产生以来,政务信息写作的秘书人员和一些学者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相关研究,是政务信息的写作逐渐成形,也为政务信息的发展奠定了相关理论基础。

1985年1月,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明确提出,信息工作是办公厅(室)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要求信息工作要“从单纯地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既收发传递又综合处理信息”;198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召开部分省区市和中央部门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专题讨论了信息工作,各级党委办公厅(室)向上级党委、各地区各部门向中央报送信息的工作相继全面展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以及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政务信息写作业随之进入了新时期。1995年6月的省区市党委办公厅信息工作交流会,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特点,再次强调信息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的重要地位和“集中精力抓质量”的要求,并在此期间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报送重要信息实施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意见(试行)》。自此,我国的党政信息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的道路,对日后政务信息的发展至关重要。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对政务信息有了新的要求,对政务信息的写作和处理提出了新标准,并注意到信息失真的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的《新时期机关信息工作》以及长期从事党政信息工作和研究的袁庆学同志的新著《创新与超越———纵论21世纪机关信息工作》都是这一时期政务信息研究新理论的总结和体现。

在我国著名的秘书学研究专家钱世荣先生的《我国党政信息工作研究20年述略》一文中对我国自1984年政务信息产生至今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但其侧重点在党政信息工作与研究。根据钱先生对我国党政信息工作的总结,可以将20余年的发展历程概括为“五年促‘转变’,十年抓‘重点’,新世纪追求‘创新与超越’”。在文中,钱先生对各个阶段党政信息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做了一下总结,把握住了20多年来党政信息研究的主要脉络,并在文中指出了政务信息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并对信息技术时代的政务信息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政务信息研究的历程来看,钱世荣先生的这一论文对20年的政务信息研究做了总结的同时也对未来的走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颇具见的,可以看作是政务信息研究的一次大总结。

1994年,陕西省渭南市韩国强同志所著的《党政信息工作通论》中对党政信息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详细论述了党政机关的信息网络建设、信息采集、信息写作、信息编辑、信息调研、机关信息工作的运行以及信息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等项工作的基本特点和工作方法,并且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党政信息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并对党政信息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为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党政信息的转变,为为党政信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著作中,韩国强同志对党政信息工作的流程作了剖析并对党政信息的采编过程作了详细叙述。在信息采编包括信息写作这一环节,作者将党政信息作置位于行政工作中,并将信息工作定位为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显示出作者对信息工作的重视。但此书是从整个党政信息工作入手的,党政信息写作并不是本书的重点,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写作技术即细节的分析上。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政务信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国科技信息》2019年第16期刊载的一篇文章《试论网络时代的政务信息管理》中为我国新时代的政务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文章着重从电子政务信息角度入手来分析,探讨了电子政务信息的内涵以及分类,对电子信息化条件下的政务信息运行过程进行了分析,是与当前政务电子化结合比较紧密的一篇文章。

关于政务信息文体的研究

随着政务信息的兴起和地位日益重要,许多专家学者开始从政务信息的源流发展上进行研究以期对当今的政务信息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但这类的研究成果不是很丰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江苏省政协办公厅的林涛同志的一篇论文,在其发表的《中国古代政务信息的产生和演进》一文中对我国古代的政务信息产生和演进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古代政务信息的源流。在文中,林涛认为在原始社会时期的氏族部落已经具备了政府机构的雏形,而政务信息作为政府“实行行政管理的必然产物”也伴随着政府的产生和产生,作者认为,“在氏族部落首领统一指挥下,有组织地传递着定向、有序的信息便是政务信息的萌芽”。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权力机构和政府行政管理机关的建立和不断发展,政务信息也随着行政管理的需要不断发展。在文中,坐着将其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即奠基时期、确立时期和完善时期。在政务信息的流变中,作者着重阐述了政务信息的发展演变的动力和政务信息的传播形式。

而我国现代政务信息自1984年开始使用到现在,多数学者将其定位为事务性公文,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其是带有公文性质的新闻类文体。自产生开始,政务信息的文体一直处在争议中,但在后来的论调中有的学者提出,政务信息文体应为公文而在写法上应该与新闻消息的写作时相同的,也就是政务信息是借公文之壳而具新闻消息之实,但也有工作人员可学者提出了不同见解。

《秘书》杂志在2019年第8期上刊载了河北省的王东升所创作的一篇名为《浅谈党政信息与新闻写作之异同的》文章,对信息、信息论以及新闻和二者之间的异同进行了论述。文章对“何为信息和党政信息”进行了定位,对党政信息的内涵给出来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他也认为党政信息发展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党政信息的特点。然后,对比新闻的概念和特点,作者将二者做了对比,找出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主要集中在党政信息的新闻性上,而不同点主要是政务信息自身的一些涉及政府行政原则上的内容。就作者的而研究来看,之所以将二者进行对比也是认为党政信息与新闻存在共同点,认为党政信息不是新闻但具有新闻的性质。

《浙江统计》在年第6期到2019年第2期连续登载了《政务信息知识简介》的8篇文章,在这8篇文章中,对政务信息的基本概念及特征、政务信息的分类、政务信息的作用、政务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务信息的要求以及统计信息的采写和编报要求进行了介绍。这几篇文章是从统计角度对我国政务信息的概括和介绍,文章的内容并不深入知识从客观上介绍了政务信息,但也为人们了解政务信息提供了的借鉴。就文章内容来看,其中的观点基本也与《浅谈党政信息与新闻写作之异同的》对政务信息的定位大同小异。

1999年《秘书之友》杂志在第一期刊发了一篇名为《浅谈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的差异》的文章,作者从自身从事政务信息工作的经验出发对二者进行了分析比较。作者认为政务信息与一般公文在运作上有很大的区别,着重从四个方面来阐释了二者的不同,即来源、报送程序、写法和容量上进行了分析,作者在最后归结时将政务信息认为是政府系统的内部“情报”,主要作用仍是为领导决策服务。

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

政务信息自产生起就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如何突出其作用出了处理环境之外写作是重中之重。按照裴显生先生在《基础写作》中队写作过程的范围界定将写作范围分为“准备阶段”和“运行阶段”,将调查到反馈都纳入到了写作的范畴,根据这一理论,政务信息的写作过程也从发现信息源到信息写作完成都属于写作过程。对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主要其中在调查捕捉、采编、写作技术、写作策略及何如预防信息失真等方面,这方面的研究以研究写作技术为多,大多都是进入写作状态后的细节的分析,例如政务信息标题的拟制、语言的运用等。

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是强调报送信息的重要性,政务信息已经成为行政机关不可缺少的需求之一,顺应这一要求,许多专家学者对政务信息的写作进行了研究。在杜国强所著的由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务信息写作》就是一本关于政务信息写作的专著,改著作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政务信息写作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技巧,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研究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次以专著的形式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专门系统的阐述。该著作对政务信息的阐述比较详细,书中对政务信息工作也进行了研究,内容也比较全面。涉及了政务信息写作的整个过程,从主题的确定、材料的搜集到信息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信息各部分的写作都进行了叙述。而且该书从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出发切入,在体现出理论意义的同时,政务信息写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19在《行政与法》杂志第一期刊载了一篇题为《论党政信息写作》为文章,着重论述了党政信息的作用、特征、分类及写作的注意要点,提出在党政信息写作在政策上的观点和注意事项,主要是宏观层面上的写作思想。《秘书》在1994年第2期发表了江苏省镇江市委办公室朱亮的《党政信息写作要点》,作者在政务信息写作的篇幅结构、背景材料、结尾等要素上着手做了分析,以求找出政务信息写作的规律,文章的着重点是在结构方面,较为简短,论述不是很详尽。

《重庆行政》在2019年第1期上发表了重庆市委党校葛雅兰的《党政信息的写作技巧》一文,在文中作者从写作策略和写作技术上都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了分析。文种点明了政务信息主体的3种写作方法而且提出了对政务信息的集中类型,但还是沿用了以往学者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对各个类型的结构形式做了分析。在文中作者对信息中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写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结尾的形式和要求做了分析。在这片文章中作者设计到了信息写作的细节尤其是背景的设置和结尾的结构和形式。

参考文献:

[1]路德庆.中国写作学大辞典[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

[2]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5

[3]林可夫.现代写作学:开拓与耕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12

[4]陈国安.现代写作学引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9.8

[5]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9.10

[6]杜福磊.中国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9

[7]向常华,叶昌德.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19.2

[8]张天定.写作心理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12

[9]刘海涛等.写作学新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5

[10]刘锡庆.基础写作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5

[11]段建军等.新编写作思维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1

[12]闻君,倪亮.党务公文写作及范例全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1

[13]杨霞.公文写作规范与例文解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4

[14] 卢汉桥,郑洁.行政沟通简论[J].中国行政管理,2019.9(255)

[15] 葛雅兰.党政信息的写作技巧[J].重庆行政,2019.1

[16]Laura Wright, Jonathan Hope.Stylistics:A Pratical CourseBook[M].Beijing:For-

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19.

[17]H.G.Widdowson. Pratical Stylistic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9.

[18]William.H.Roberts,Gregoire.Turgeon. About Language:A Reader for WrIter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19

[19]Jennie M. Burroughs. What Users Want.Assessing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references To Drive Information Services[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9.26(1)

[20]John Carlo Bertot,Paul T. Jaeger,Shannon N. Simmons,Justin M. Grimes,John A. Shuler.Reconciling government documents and e-government: Government information in policy, librarianship, and education[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9.26(3)

[21]Robert A. Staley.Electronic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Changes for Programs,Users,Libraries,and Government Documents Librarians[J].Collection Managemen

-t.2019.32(3/4)

[22]Tae Hyun Kim,Gye Hang Hong,Sang Chan Park. Developing an intelligent web information system for minimizing information gap in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9.34(3)

[23]Christopher G. Reddick. Factors that Explain the Perceived Effectiveness of E-Government: A Survey of United States Cit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rector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research.2019.5(2)

[24]Hirohito SHIBATA,Koichi HORI. Cognitive Support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Writing[J].A Survey of United States Cit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rectors: New Generation Computing.2019.26(2)

[25]Chih-Hung Wu.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ystems (KES'99)[Z].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ystems (KES'99),Adelaide, South Australia,1999.1

篇10: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十分关注的领域,如何实现一个国家生产力的进步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是近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经济增长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特别是20xx年我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经济增长更是成为了国家和人民关注的焦点。根据经济学家们对推动经济的增长的因素进行的大量研究,归纳起来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市场机制的力量,依靠“看不见的手”进行内在的调节;二是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力量,依靠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外在的促进经济的增长。

政府通过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弥补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缺陷使经济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达到最优配置。税收作为重要的财政政策,不仅是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手段,更是国家调控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重要工具。税收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它同国民收入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税收是国家在经济上的存在。税收与经济的关系是: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对经济起着调节器的作用。

立足于当前我国的情况,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逐步完善,税收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对于税收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从近几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引起政府和人民的重视。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的税收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在1994年至20xx年这十五年间,税收收入增加了10.4倍,而同期的GDP总量只增加了5.5倍。税收收入十五年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9.1%,而同期GDP年平均增长仅为14.47%。20xx年全国税收收入高达77390亿元,较20xx年增长20.8%,增速明显快于GDP的增长。连续多年我国的税收收入出现了超经济增长现象,并且居高不下。如何认识和评价经济增长与税收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怎样看待税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成为税收理论界富有争议的一个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对象。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到底呈现怎样的关系?当前税收的过快增长是否对经济发展不利?如何确定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税制内部商品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各自对经济增长产生多大的影响和冲击?如何实施税制内部结构的改革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协调?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税收来源于经济增长,又反作用于经济增长,是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杠杆,合理的税收负担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准确界定一定时期宏观税负,使其保持一个合理的水平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分税制以来税收超GDP增长的怪现象引起了人们关于宏观税负是否过重的思考,而20xx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的种种困境更是将这一问题的讨论推向高潮。因此研究当前的宏观税负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就显得非常的必要和紧迫。

从税制结构上来看,结构性减税是当前税制改革的重要方针,如何进行结构性减税,如何合理的去改革商品税类、所得税类以及财产税类来达到对经济的冲击程度最小和正效应最大,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大部分的学者、专家都通过定性分析的方式对税制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如何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去分析并提出改革意见也成为很有价值的一块研究领域。

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到底呈现怎样的关系?当前税收的过快增长是否对经济发展不利?如何确定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税制内部商品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各自对经济增长产生多大的影响和冲击?如何实施税制内部结构的改革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协调?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重点和主要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税收收入及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合理宏观税负的确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一)国内研究现状

第一,针对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孙峥嵘、马颖(20xx)则在分析GDP中投资形成增加值以及累进税制变化的基础上得出了我国经济与税收依存度近年显著增强的结论并预测未来经济与税收的关系将愈加密切。毛翠英,杨抚生(20xx)运用回归数量分析方法对我国1994—20xx年后的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994年以来,从总体来看,我国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高度相关;从增量分析,两者相关系较低。马拴友(20xx)对我国1979—1999年的有关数据,进行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回归分析,得出结论,税收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影响,它对GDP的绝对影响为税收每增加1000元,GDP大约减少2300元。同期他又采用边际税率概念表示的税负,利用1994—19的统计资料,进行横截面回归,分析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区域经济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边际税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郭庆旺(20xx)则从地区差异的角度研究这个问题,根据我国1995—20xx年的统计资料,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引入边际宏观税率,对我国各地区税收收入增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得出结论,税收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将抑制经济增长。从全国整上看,边际宏观税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将降低0.027个百分点.同时,通过对我国东、中、西三地区进行分析获知,税收增长对不发达地区的经增长产生的不利影响高于发达地区。

与马拴友观点不同的是,刘普照(20xx)对我国1985—20xx年的有关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分析方法,我国宏观税负变动趋势及其与经济增长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税收收入、政府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呈正相关的结论。

第二,对于当前的宏观

建设部颁布的《国家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xx年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到20xx年争取年全国建筑钢结构用钢量达到钢材总产量的6%左右。对于建筑钢结构行业来说,是十分难得的机遇。

同时,钢结构产品在我国已经经过了近60年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钢结构产需的急剧增加,行业的主导品牌已经形成,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钢结构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20xx年,我国钢结构行业用钢将已达到全国钢产量10%。从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全国钢结构企业达到3000多家,20xx年,全国钢结构市场规模达到3767.25亿元,20xx年全年市场规模将达4500亿元左右。东北地区的钢结构企业也发展的如火如荼,如吉林省的钢结构企业已从原来的几十家发展到如今的500多家。东北地区钢结构行业的竞争也日加激烈。所以,在如此激烈的钢结构市场竞争中,谁能赢得市场先机,谁就能在钢结构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翘楚!

HDG有限公司是从事钢结构及网架工程设计、制作、安装为一体的的专业公司。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多名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工程师等技术人才。并且拥有国内较先进的PS20xx、MST20xx、3D3S、STACAD、GFCAD等专业设计软件。具有国家乙级轻型房屋钢结构工程设计专项资质。具备年生产各类钢结构2万吨,网架1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主要承接大中型工业厂房整体制作安装、轻型钢结构、空间网架结构、彩钢板及复合板制安装工程。以及各种钢结构及网架配件的加工制作、非标准件加工制作。公司的重点行业-石油行业中,为石油公司加油站及油库改造项目服务,成为集设计、生产为一体的钢结构行业的领跑者,确立了为中石油工程精心打造系列产品的企业使命。

同时,HDG有限公司考虑到不仅是国内市场环境还是东北地区市场环境的变化已经影响了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公司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加强市场经营策略的研究与开发,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中国钢结构行业的现状,东北地区钢结构行业现状以及东北地区钢结构企业的竞争状况,另外分析HDG有限公司的经营规模与市场经营策略,在合适的规模下制定出适应的营销组合对策。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对HDG有限公司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经营策略水平,创造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能够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增强企业的市场经营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11: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一、 本题的依据:

1) 说明本题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目前,由于市场上各种资格证、会员证的价格被炒的沸沸扬扬,比如精算师的资格考试价格一年一涨,关于资格证的收费问题由来已久。本文试图把Black和Scholes的期权定价模型引入该问题中,试用期权定价的思想来解决定价的问题。

本选题的理论意义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资格证应属于无形资产的一种,目前对于无形资产的期权定价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检验期权定价理论在无形资产定价中的应用,将相应的定价模型在实际中进行完善;其二,无形资产的定价理论虽多,但是资格证更类似于一种权力,目前对无形资产的定价比较偏向于资产模型的讨论,而不是从把资格证作为一种权力的角度来讨论,本文将二者区分开来研究,有利于理论上澄清认识,从而更合理的确定价格。

本选题的实际意义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现在资格证的市场,由于许多人将其作为投资产品,价格非常混乱,比如本来十几万元的高尔夫球场会员证的,有的竟炒至百万,对于资格证的定价研究,将有利于发现资格证的均衡价格;其二,对于资格证的定价研究,将有可能被应用于会员证、商品折扣、公共产品使用权定价等诸多此类的无形资产定价中,目前这些选择权的定价更多是依靠会计成本或者经验判断,本文的理论研究,不论对企业还是个人都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题的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Black,Scholes(1973)期权定价方法最初是针对金融市场上可交易金融资产建立起来的。可直接利用Black,Scholes 定价公式(简称BS 公式) 计算欧式期权价值。

Trigeorgis (1993) 针对企业投资活动使用净现值法的缺陷,认为应该把净现值法进行扩充,使其既能反映传统意义上的期望现金流的 (静态 )NPV值, 又能反映业务策略调整的 (动态 ) 选择权价值 。将风险项目的投资机会视为一种期权的方法为这种思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这种想法依然仅是理论上的一种提出,其应用的实现仍需进一步深化。

李洪江等人 (20xx) 分析了实物期权方法在专有出版权定价中的应用。可以说这是与本文研究内容最为相近的一个研究,但是它的研究毕竟对象比较狭窄,没有把理论更加抽象化。

Shaikh (20xx) 指出智力资本可以通过杠杆作用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并在研究智力资本的外部评价方法时用到了实物期权方法 。

吴立扬,胡高峰(20xx)提出了技术类无形资产期权估价研究,把购入技术类无形资产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看涨期权,引入Black-Scholes模型进行实例分析, 以期探讨一种较为客观的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估价方法。

冯芸,张虹,李龙俊(20xx)提出了期权思想的延拓和实物期权的应用的理论综述,但是仅实在实物期权的应用范围和可能性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未进行实际的模型建构和实证分析。

二、 本题的主要内容

本题的侧重点在于资格证价格的期权定价的模型和实证。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2 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2章:文献综述。

2.1 资格证的主要分类及其特点分析

2.2 有关无形资产的实物期权定价理论及与金融期权定价的异同点

2.3 有关无形资产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分析

第3章:资格证期权定价模型。

3.1 模型的假设

3.2 模型的构建和论证

3.2 模型的求解

第4章:模型的应用,进行实例研究。

例一:高尔夫球场会员证定价的实例研究

备用案例:杀毒软件病毒库升级会员证定价(责任编辑:1011)

第五章:结论。

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及我中国资格证市场的政策建议。

三、 完成期限和采取主要措施

本体预定用6个月的时间来完成。

6月-7月,收集资料,审查数据。通过阅读、分析大量的国外无形资产定价文献资料,了解国内相关模型的最新发展,特别要注意无形资产作为标地资产的定价分析,并对无形资产定价建立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从而奠定选题的理论基础。

随于实际数据的取得,可以使用现场调查,去经营相应资格证的机构询价,或者通过统计调查,得到能代表主要情况的价格数据,或者查阅相关统计资料利用第二手数据。

8月-10月,完成论文初稿。首先对于无形资产作为作为标地资产的定价,可以通过调查,也可通过效用无差异推导得出;其次对于构建资格证的定价实证分析,可以通过Excel也可以通过Eviews的相关编程求解。

11月-12月,根据市场数据的变化和指导教师意见,进一步修改论文

至次年2月,完成论文的终稿

篇12: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成绩考核以通过、不通过记。

1、具备下列条件者,开题报告成绩为通过:

(1)选题恰当,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有较高的起点和一定的新意;

(2)具有独立搜集和综合分析资料的基本能力,能掌握与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学术思想清晰;

(3)研究方案基本可行,基本掌握技术关键,对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分析基本正确,开题条件基本具备;

(4)研究工作计划安排合理,经费预算可行;

(5)口头陈述流利、简练,并能较正确地回答专家的提问。

2、有下列问题之一者,开题报告成绩为不通过:

(1)选题不当,达不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

(2)阅读的参考文献数量不足,水平不高,本人的综合分析能力较低;

(3)研究方法简单,研究措施不力,没有抓住关键;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过高或过低;

(4)开题条件不具备,研究计划安排不周;

(5)口头表述杂乱。

篇13:开题报告论文选题

开题报告论文选题

关键词:开题报告论文选题论文选题:D自来水公司(案例)立意与目的:如何留住优秀员工,提高员工积极性,以达到提高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以D自来水公司的几个典型事件为案例,描述了激励机制的缺陷给D自来水公司在人员流失、组织绩效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案例分析阐述了有效激励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就如何改善激励进行了思索与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对存在这类问题的企业提供一些帮助。论文基本框架:题目:D自来水公司1案例正文1.1背景介绍介绍D自来水公司性质、规模、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等背景信息。1.2毕总其人毕总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面临的问题等。1.3老白的转变1.3.1水厂建设1.3.2身兼数任1.3.3又是扩建老白是公司的技术骨干,参与过几次水厂改、扩建工程,有时两个工程同时上马,加班加点是常事。老白因工作认真负责,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但因有时缺勤年终奖金却比别人低。今年公司又有扩建任务,老白预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脱。故事重点描述了老白对待同样的扩建任务思想却发生了不同的转变。1.4小房的辞职1.4.1毛遂自荐1.4.2一次聚会小房是名牌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担任学生会主席,思维敏捷,富于创造力并怀有远大抱负。在湾里水厂担任自动化仪表管理员,每天的工作基本上就是校表验表。在凤凰山水厂自控系统改造工程中,小房主动向毕总请缨要到工程项目中接受锻炼,却未得到这个机会。在一次聚会中,小房得知市政总公司为解决用户缴费难题成立了“一卡通”项目组,欲在系统内招聘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隧心生去意。故事描述了小房在未得到期望的工作之后作出了离开的选择。1.5毕总的.烦恼1.5.1第一次动员会1.5.2奖金兑现1.5.3第二次动员会管网漏损率是D自来水公司生产经营重要指标,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直接影响公司的收入水平。公司实行绩效考核,承诺若超额完成指标给予营业所适当奖励。营业所从主任到普通员工都干劲大增,年底管网漏损率大幅下降,但是公司承诺的“适当奖励”却比预期的少得多。新一年度管网漏损率依然居高不下,毕总打算再次召开动员会。故事通过两次动员会,描述了D自来水公司在降低管网漏损率方面遇到的问题。2案例使用说明2.1教学目的与用途本案例适用于《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中有关工作满意度及激励章节的学习,适用于MBA学生、企业管理人员及管理院系研究生和本科生使用。2.2讨论思考题(1)老白对工作满意度是高还是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2)你认为小房辞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试用激励理论分析什么原因导致管网漏损率先降后升?(4)你认为D自来水公司在员工激励方面存在哪些问题?(5)如果你是毕总,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员工的激励水平?2.3背景信息2.4分析路径2.4.1工作满意度低会对员工(组织)绩效产生哪些影响。(1)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整体绩效正相关。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缺勤率负相关。工作满意度与员工流动率负相关。(2)哪些因素决定了工作满意度。(3)案例中人物工作满意度分析。2.4.2工作满意度与激励水平的关系分析。激励因素满足时,员工会产生较高工作满意度。2.4.3努力程度、绩效、组织奖励三者关系明确才能起激励作用。(1)期望理论三种关系与激励水平关系。(2)D自来水公司三种关系分析。2.4.4报酬公平才能激励员工。(1)公平理论参照物分析。(2)员工产生不公平感时会导致哪些行为。(3)D自来水公司报酬公平性分析。2.4.5对D自来水公司的管理建议。2.5关键要点:企业要留住优秀人才,提高组织绩效,必须建立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为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同时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导师意见:1、题目改为:毕总的烦恼2、1.1与1.2合并--背景介绍与毕总其人;1.5章节需改标题3、小房的辞职提到1.2节4、再加一个案例故事,如“不欢而散的年终聚餐会”;一个案例对应一个理论(4至5个案例故事)5、案例正文与案例使用说明各1.5万字左右6、分析路径小标题要简捷;2.4.1介绍理论,概括、综述;“工作满意度”应往上一级理论靠;为公司提建议不需要单独设一节,可穿插于别的小节中7、思考题7道左右8、关键要点--3个或4个理论概况,如:主导需求、期望、公平等本文

篇14:硕士学位开题报告

第二章 政务信息写作与行政沟通

一、政务信息概述

(一)行政沟通的概念和范围界定

(二)政务信息的内涵及外延分析

二、政务信息的文体定位

(一)政务信息的特性及功用分析

(二)政务信息的文体现状

1.现行常用文种分析

2.政务信息与其他公文对比分析

(三)政务信息文体性质

1.政务信息的政治性

2.政务信息的新闻性

3.政务信息的内部性

(四)政务信息与新闻消息比较

1.文体性质

2.内容选择

3.写作策略及技巧

三、政务信息写作对行政沟通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

(一)政务信息对行政沟通实现的必要性

1.行政效率的提高要求掌握大量信息材料

2.领导决策要求信息的充分供给

3.行政沟通功能实际就是信息沟通功能

4.信息化条件下的行政沟通要求复杂信息的有效处理

(二)政务信息写作对行政沟通实现的理论基础

1.政务信息写作目的与决策制定理论

2.拉斯韦尔模式与政务信息写作活动因素

3.行政沟通信息接受理论与政务信息写作策略

4.写作活动的“三环互动”与行政沟通信息传递与反馈

第三章 行政沟通过程与政务信息写作的融合

一、行政沟通要素与政务信息写作活动因素的交集

(一)行政沟通发动者与政务信息写作主体素质的构建

1.行政沟通发动者与政务信息写作主体的一体性

2.主体能力的构建

3.主体素质的构建

(二)行政沟通内容与政务信息写作客体的范围

1.行政沟通内容与政务信息写作对象的一致性

2.行政沟通内容到政务信息写作客体的转换

二、行政沟通效果对政务信息写作的要求

(一)行政沟通有效性对政务信息写作选题的限定

(二)行政沟通效果对政务信息写作载体选择的制约

1.行政沟通效果与政务信息的传布范围

2.不同效果与传布范围要求下政务信息写作的文本选择

三、政务信息写作中行政沟通障碍因素的规避

(一)政务信息写作中易产生行政沟通障碍的因素分析

1.写作主体与受体心理障碍

2.写作客体价值判断与实际需要的偏差

3.文本表现风格与行政沟通风格出现偏差

篇15:硕士学位开题报告

(二)政务信息写作主体与受体心理障碍的克服

1.写作主体与受体行政地位心理对等的实现

2.写作主体与受体好恶态度公共化的消解

(三)政务信息写作对象价值的准确判断

1.行政沟通角度政务信息写作对象的价值评判标准

2.行政决策的参考价值要求写作对象具有广泛影响力

3.政务信息的行政指导意义要求写作对象典型化

(四)政务信息写作文体选择与行政沟通效用的吻合

1.行政效用与文本模式的适用

2.不同效用要求下文体选择依据

(五)行政沟通风格与政务信息写作语体风格的契合

1.行政沟通风格特点对行政沟通的影响

2.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段,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3.合理地选择事实材料,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第四章 新媒介背景下政务信息写作的发展趋势

一、新媒介的产生与行政沟通方式的变化

(一)信息化条件下行政沟通手段的多样性与电子公文

1.传统行政沟通手段向电子政务沟通模式发展

2.电子政务信息沟通对政务信息写作发展趋势的影响

(二)新媒体的产生与政务信息写作媒体的多元化

1.新媒体的产生对传统政务信息写作的影响和冲击

2.政务信息写作与新媒体下的行政沟通相适应的解决策略

二、政务信息写作发展的电子化趋向

(一)政务信息写作资源的网络化

(二)政务信息写作的非线性化

(三)政务信息写作模式的标准化

1.写作格式的标准化

2.写作语言的规范化

3.政务信息载体界限的模糊化

第五章 结论及前景

一、总结和归纳

二、研究中的不足及前景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1.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本课题中行政沟通和政务信息相关的文献,并进行阅读、分析,从中得出对本课题的理论性认识,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概念分析法

通过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阅读、分析、总结,从中得出本课题主要研究对象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主要是行政沟通视角下的政务信息写作如何定位以及政务信息的文体归属,并从行政沟通角度对政务信息进行在分类,使之更能适合当前行政沟通的需要。

(3)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有关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现行的政务信息写作和处理状况进行调查,了解目前政务信息写作及处理的现状、政务信息的运行模式以及当前政务信息的要求和原则,并对当前的政务信息写作加以细致分析,找出当前政务信息写作的规律,并对新媒体背景下政务信息写作的发展趋向进行分析总结。

(4)个案研究法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政务信息包括动态信息、综合信息等等,而且其载体形式多样,所以不可能穷尽所有类型文章,为了便于研究,同时也为了能够深入的研究,只能从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或片段来加以论证和分析。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级进行研究从而抽象出整个类别的特点和性质。

(5)系统科学法

从写作学科在整体上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研究,政务信息不管归于什么门类,其写作最终要受到写作规律的制约,写作行为也要在写作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例如,政务信息写作行为系统也存在写作主体、写作客体以及写作载体和写作受体等内容,在写作时也要按照写作过程的要求进行。从整个写作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更明显地发现政务信息写作的个性特点,而且在研究过程中可以用写作学和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对政务信息写作进行分析,这样在既定理论上得出的结论更加准确。

篇16: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一、研究课程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程度的实证研究

二、研究方向

农村社会学

三、研究意义

从理论上来说,目前有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献的研究领域大多集中在心理、教育、管理和社会学。不同的研究领域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测量方式,得出的研究结论也就会不一样。用社会学的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研究多,但是真正深入、仔细的学术探究并不多。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而且这个现实也长期存在,这给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研究素材,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目前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最重要的便是社会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所以,笔者试图通过实地考察与研究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将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具体情况、非留守与留守两类儿童进行社会化各项指标的测量和比对。该研究对于社会化理论的丰富和延展具有一定作用。

从实践上来说,人在初级社会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指引与指导,在性格方面有可能产生一定的缺陷,对人格的健全和品德的培养都有一定影响。最后有可能导致适应能力差、甚至产生违法行为。留守儿童是“打工经济”

孕育的一个新群体,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并且有增加的趋势。“留守儿童”正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其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够顺利的社会化有重要影响。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人口素质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留守儿童”是“未来的接班入”,所以可能要影响到几代入,其代价是无法估量的。同时,留守儿童需要大家的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帮助与爱护,使其能在其中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暧。

四、研究思路

本调查研究从社会学的独特视角出发,通过选取湖南省溆浦县龙王江乡的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以及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详细深入考察了当地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状况。利用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及访谈内容,分析了龙王江乡农村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基本状况,并根据学习情况与目标、生活技能、社会交往与心理、社会规范四大社会化维度对农村两类之间的社会化状况进行差异比较,详细的剖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目前的社会化状况。并对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五、论文提纲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 2 研究视角

1. 3 文献综述

2、研究设计

2.1 研究思路

2.2 核心概念界定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区域与对象

2.5 研究样本结构

2.6 被调查儿童父母的相关情况

2.7父母在外打工情况

2.8 小结

3、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

3.1 学习社会化状况

3.2 生活技能社会化状况

3.3 交往社会化状况

3.4 规范社会化状况

3.5 小结

4、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监护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无法对儿童学业提供帮助

4.2 与监护人沟通过少,留守儿童孤独感较高

4.3 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致使留守儿童劳动负担加重

4.4 与父母缺乏沟通,导致亲情疏远

5、加速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对策

5.1 家庭支持

5.2 监护人支持

5.3 学校与教师支持

5.4 农村社区支持

5.5 社会支持

6、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篇17: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酒店销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选题来源、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动态

1.选题来源与依据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宾馆管理业务的不断扩大,酒店管理人员尤其是在酒店宾馆的管理人员对宾馆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的要求逐渐迫切起来。越来越多的酒店领导认识到酒店管理计算机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酒店管理来说,已不再是一个时髦的奢饰品,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得力助手。

如何把握客户的需求,用最经济的办法获得最大的客户满意度。成为各酒店最根本的竞争优势所在。近来,许多酒店利用信息系统改善了传统的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给酒店业制造了新的竞争载体,通过网络宣传企业形象,开展网上预订客房,让客人了解酒店的硬件及软件设施,选择他们需要的服务,竟而远程预定,最终为酒店带来等多的客源。而酒店与顾客通过网上的交流,进而提供更为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事实上,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全球酒店业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之一。它能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能杜绝跑单、漏单这样现象的发生,对于改善对客服的水准,完善酒店对外形象及维系重要的宾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世纪就酒店,从内部管理到外部销售都将发生质的变化。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酒店引入更多、更新、更高的IT技术,而非单一的前台管理软件甚至传统的前、后台软件所能满足。现代化的宾馆是集客房、餐饮、通讯、娱乐,商务文化及其他各种服务与设施为一体化的消费场所,酒店宾馆组织庞大,服务项目多,信息量大,想要提高劳动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而促进经济效益,必须借助计算机来进行现代化的信息管理,计算机管理系统适用于大、中型星级宾馆使用的优秀系统,操作简单,灵活性好、系统安全性高,运行稳定,实事管理者的理想选择。

2.国内外研究动态

目前,在中国90%的酒店还主要采取传统的营销方式,但全球旅游电子商务已经连续5年以上以35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欧美发达国家,旅游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整个电子商务发展、最快、最突出的部分。到美国在线旅游市场预计将达到1050亿美元,因此作为酒店运营的我们必须运用合理方法,开拓市场。世界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强大动力,互联网络预定、手机WAP网站预定、短信预定必将成为未来酒店预定的主要方式。,随着各个国外知名酒店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酒店业,酒店地面竞争日趋激烈。近几年,外资企业相继进军星级酒店、假日酒店的投资项目。为了抢占客户市场,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卓有远见的酒店领导人已经开始传统的营销方式转化为以网络营销方式为主,加大酒店在互联网的宣传,拓展网络品牌,利用网络进行客房销售、项目拓展、人才招聘、供应商开发、网络客户调查、酒店用品网络招标等。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酒店服务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已成为大势所趋,酒店要迎接这场挑战,就必须提高整体竞争能力,提高整体竞争能力必须变革酒店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实施信息化建设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必由之路。应该看到,对于一、二星级甚至部分三星级酒店来说,信息环境的建设和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即使是五星级的酒店,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与客户对酒店的需求也有相当的距离。国内酒店信息化程度的低下,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酒店在网络时代的营销拓展,影响了酒店经营绩效与竞争能力的提升。相对于国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智能化管理酒店仍有很大的差距。原因在于:

观念差距:大多数酒店经营者认为酒店属于传统的服务行业,主要是靠出租客房和床位来创收,没有把信息化建设与影响和改善酒店的经营、管理效率等方面的功效挂起钩来,没有把信息化的价值融入酒店自身价值链在竞争中发挥的作用挂起钩来。

行业差距:酒店业属于以人为本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IT行业属技术密集型行业。由于这种行业间本质上的差异,致使很多IT公司尽管竭尽全力将最先进的产品设备或解决方案推销给酒店,其结果通常是酒店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却不尽如人意。

缺乏行业标准:旅游饭店业对信息化的理解千差万别,加之IT公司各自为政的解决方案,使得原本就技术水准有限的酒店业眼花缭乱,盲目投资上马的项目比比皆是。

服务对象不明确:酒店是一个以服务为本的行业,依靠客人对各项服务的满意度来提升酒店的入住率和经营效益。酒店信息化的实施,意味着酒店又增加了一项新的服务,即信息服务。IT公司负责策划和实施,但通常不承担日后的服务,因为他们是IT公司不属于服务行业。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根据本酒店实际情况,利用现使用的《酒店销售管理系统》,进行阐述与分析,应用方面:开拓营销渠道,提高销售和市场营销的管理水平,使酒店同四川DMS系统连接,并方便和低成本的进入国际主流销售渠道。本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是针对酒店、饭店的具体业务而开发的,业务管理以酒店的前台管理为核心,为用户提供迅速、高效的服务,减免手工处理的繁琐与误差,及时、准确的反应酒店的工作情况、经营情况,从而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并配合现代化的酒店管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经济效益而言,酒店的计算机应该是:

(1)间接性的:其经济效益不是直接产生的,是通过对人力、物力的节省而带来的,可以堵塞许多漏洞;

(2)长期性的:计算机的投资是较大的,是在长期的应用中逐步得到回报的;

(3)社会效益:酒店式是一个高层次的服务行业,采用计算机可提高服务质量,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论文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为酒店管理人员和员工提供简单易用、功能强大并高度灵活的应用工具,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向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为酒店带来更多的收入同时,通过对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各种经营成本,从而获取持久的利益目标。系统中模块划分明确,模块功能设计有较强的针对性。系统操作界面简单,灵活性好、响应时间短,系统安全性高,运行稳定。设计完全符合软件工程中的各个阶段的要求,模块间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的良好性能。

2.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酒店管理销售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酒店销售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技术基础分析:主要对系统的规划内容、目标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管理系统的标准是采用Fidelio Opera产品,该产品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面向未来的最新版的PMS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建模技术、数据库访问技术、Web服务器应用程序设计技术、客户端交互技术。并说明这套软件操作系统的优越性。

(2)酒店销售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主要阐明当前酒店对销售管理的需求,对酒店运用《酒店销售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阐明当前酒店对它的各类需求,介绍酒店销售管理实现怎么样的功能,然后介绍系统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并对数据字典进行解释,最后来详细说明每个功能模块具有的作用。

(3)《酒店销售管理系统》信息系统总体与详细设计:主要是对网络的功能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总体结构和各模块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重点阐述每个功能模块的具体构架、实现条件和途径,通过原则和理念的阐述宏观地展现这个系统的先进性、时代性、科技性。

(4)《酒店销售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实现与测试:对酒店预订系统进行简单的分析介绍,对酒店预订系统进行市场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客户需求分析以及功能模块如何搭建的详细分析。技术可行的分析就是针对目前现有的编程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是不是可以用这些技术来达到功能实现的目的。对客户的需求分析是与功能模块互动的,客户的需求其实就是功能模块需要实现的功能。

(5)对系统结构进行设计,包括逻辑上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功能模块的划分等。逻辑设计就像字面上的意思,对酒店预订系统的操作逻辑进行设计,也可以说是最为基本的构思。接下来是对功能模块的划分,具体模块实现具体功能的任务分配设计。最后针对以上设计的特点,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匹配的设计,达到效益最大化。

(6)针对客房管理与预订策略的计算机化,进行细分的设计,这是课题最主要需要研究设计实现的部分,是文章重点讨论的对象。包括房间的分类设计、查询设计、状态辨别设计、预订策略的应用和修改

3.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明确系统目标和所需要研究的内容后,可将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归纳为:

(1)技术难点 从设计到实现实际上有着很大的不可预测性,一个设计时候可行的方案,在实现时可能行不通。这与技术难度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还需要对JSP及数据库相关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2)业务难点 对要开发的系统的业务要求,可能会由于对酒店预定业务流程的不熟悉而影响对系统结构设计和功能模块的划分。所以还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的掌握关于酒店预定服务的相关信息。

四、研究工作拟采取的主要理论、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

1.研究方法与理论

(1)文献研究 通过对大量书籍、期刊、网络等文献的阅读,了解其它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环境和使用的真实情况,收集和整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建议。掌握系统开发技术现状,明确管理系统设计开发所需的相关技术、功能模块组成及实现途径,并找出不足力求能够避免或者进行改进。

(2)系统可行性分析,是在系统了解的基础上,从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管理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调查,通过问卷,咨询专家的方式对系统开发提供建设性意见。

(3)考察其他酒店管理系统建设使用情况的研究成果,对系统模式进行分析借鉴。

2.研究工具或开发工具

客户端和服务端的操作系统:Windows XP

该系统包含了网络、应用程序和Web服务管理。它不但增强了可靠性和灵活性,而且降低了拥有强大、灵活管理服务的计算系统的成本,并为运行企业应用程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开发工具:Myeclipse、Tomcat、Dreamweaver、Photoshop

该系统开发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开发API,在某些架构设计方面也提供了丰富的文档进行技术支持,减低了整套系统的建设难度。

数据数据库平台:Microsoft公司的SQL Server

它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个分布式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采用了Transact-sql的sql语言在客户机与服务器间传递客户机的请求与服务器的处理结果。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易用性、适合分布式组织的可伸缩性、用于决策支持的数据仓库功能、与许多其他服务器软件紧密关联的集成性、良好的性价比等。

3.技术路线与方案

本系统是传统B/S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主要是由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浏览器客户端组成。酒店管理系统的主要业务包括客户预定、入住酒店、客户要求更改业务以及酒店收银退房等,客户可通过电话等方式预定客房,也可取消客房的预定,预定情况会保存在预定信息中。当客户入住后,保存客户入住信息,入住后需要变动客房或是离店时间等业务需要更改业务。客户人住后的住房,换房,续房,退房信息都会保存在客房信息中,可通过查询请求查询各类信息。酒店管理系统还会保存一些历史资料,以便以便今后的查询或是统计。

顶层DFD图,是对整个酒店管理系统的数据的总体流向做了简要的概述,其次足零层DFD图,将酒店管理分为业务管理、房态管理、历史资料和基本设置四部分。由于零层DFD图的业务管理又可以分为酒店管理的几个主要环节,凶此分解出一层DFD图。一层DFD图主要针对业务管理,分为预定、入住、更改业务和收银退房几个环节。二层DFD图则是就一层DFD图的儿个基本环节做了更详细的描述,描述了数据在具体业务中的流向

客户通过预定客房可提前预约酒店,也可临时入住酒店,无论是预约还是临时入住,都需要洒店管理人员通过酒店管理系统查询,若有客房,则可直接入住,若无,则需要同客户协商,在不能满足客户所提出的要求时,拒绝客户的请求。酒店的管理人员可通过查询酒店的管理系统来进行房间分配,尽可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及时将客户的信息录入到算机数据库中以便将来的统计信息。

酒店管理系统业务管理分为预定、入住、更改业务和收银退房。客户可以向酒店提出申请,,而酒店则根据杏询酒店的房态信息图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提高酒店自身的管理水平来提高酒店的业务量、提升酒店的形象。

五、论文最终目标和研究成果形式

1.论文最终目标

本课题拟将完成“酒店销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设计工作,从整体上完成整个系统的架构设计与实现,以及主要业务模块的设计开发, 包括预定、接待、客房服务、餐饮、娱乐等等,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帮助酒店管理方及时制定合理计划,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酒店各种信息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2.最终成果形式

完善酒店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并形成学位论文《酒店销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参考文献:

[1]彭伟民.基于需求的酒店管理系统的建模与实现.微机发展,2005.10.1-6. [2]翟广宇.基于C/S结构的酒店管理系统.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报,.6.2-4. [3]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7.2-5.

[4]候炳辉,刘世峰.信息管理系统[J].信息管理系统分析,2004.5:254-562.

[5]童德利,田娟,谢琪,陈世福.基于B/S模式的构件式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1-4.

[6]刘学明.饭店客房管理[M].广东旅游出版社,.10.1-6.

[7]张亚东.酒店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管理信息系统, 2000.9:45249.

[8]李朝晖.PowerBuilder开发实例完全剖[J].PowerBuilder10.:122-189. [9]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21-347.

[10]马秀莲,高志安.宾馆管理系统的设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2005.2.1-3.

[11]Rosenthal E M,ed.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s.Univ.of Toronto Pr,(15):23-29.

[12]Christian Thimany. .NET模式架构、设计与过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26-29.

[13]Erich Gamma,Richard Helm,Ralph Johnson,John Vlissides.C# Design Patterns:ATutorial[M].Machinery Industry Press,2005.

[14]Craig Larman.Applying UMLand Patterns--An Introduction to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and the Unified Process[M].Machinery Industry Press,2005.

[15] Mladenic D.Machine Learning on Non2homogeneous,Distribu2 ted Text Data, Doctoral Dissertation[J] . University of Ljubljana,.

[16] Bishop M. T rends in academic research: Vulnerabilities analysis and intrusion detection , Computers and Security, .56-87.

[17] Stinson DR.Cryptography Theory and Practice.New York:CRC Press Inc,2003.6:34-105 .

篇18:届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届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暂定名: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探讨)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十分关注的领域,如何实现一个国家生产力的进步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是近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经济增长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特别是我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经济增长更是成为了国家和人民关注的焦点。根据经济学家们对推动经济的增长的因素进行的大量研究,归纳起来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市场机制的力量,依靠“看不见的手”进行内在的调节;二是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力量,依靠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外在的促进经济的增长。

政府通过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弥补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缺陷使经济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达到最优配置。税收作为重要的财政政策,不仅是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手段,更是国家调控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重要工具。税收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它同国民收入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税收是国家在经济上的存在。税收与经济的关系是: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对经济起着调节器的作用。

立足于当前我国的情况,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逐步完善,税收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对于税收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从近几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引起政府和人民的重视。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的税收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在1994年至20这十五年间,税收收入增加了10.4倍,而同期的GDP总量只增加了5.5倍。税收收入十五年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9.1%,而同期GDP年平均增长仅为14.47%。全国税收收入高达77390亿元,较增长20.8%,增速明显快于GDP的增长。连续多年我国的税收收入出现了超经济增长现象,并且居高不下。如何认识和评价经济增长与税收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怎样看待税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成为税收理论界富有争议的一个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对象。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到底呈现怎样的关系?当前税收的过快增长是否对经济发展不利?如何确定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税制内部商品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各自对经济增长产生多大的影响和冲击?如何实施税制内部结构的改革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协调?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税收来源于经济增长,又反作用于经济增长,是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杠杆,合理的税收负担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准确界定一定时期宏观税负,使其保持一个合理的水平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分税制以来税收超GDP增长的'怪现象引起了人们关于宏观税负是否过重的思考,而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的种种困境更是将这一问题的讨论推向高潮。因此研究当前的宏观税负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就显得非常的必要和紧迫。

从税制结构上来看,结构性减税是当前税制改革的重要方针,如何进行结构性减税,如何合理的去改革商品税类、所得税类以及财产税类来达到对经济的冲击程度最小和正效应最大,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大部分的学者、专家都通过定性分析的方式对税制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如何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去分析并提出改革意见也成为很有价值的一块研究领域。

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到底呈现怎样的关系?当前税收的过快增长是否对经济发展不利?如何确定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税制内部商品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各自对经济增长产生多大的影响和冲击?如何实施税制内部结构的改革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协调?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重点和主要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税收收入及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合理宏观税负的确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一)国内研究现状

第一,针对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孙峥嵘、马颖则在分析GDP中投资形成增加值以及累进税制变化的基础上得出了我国经济与税收依存度近年显著增强的结论并预测未来经济与税收的关系将愈加密切。毛翠英,杨抚生(2004)运用回归数量分析方法对我国1994―后的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994年以来,从总体来看,我国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高度相关;从增量分析,两者相关系较低。马拴友()对我国1979―的有关数据,进行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回归分析,得出结论,税收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影响,它对GDP的绝对影响为税收每增加1000元,GDP大约减少2300元。同期他又采用边际税率概念表示的税负,利用1994―的统计资料,进行横截面回归,分析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区域经济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边际税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郭庆旺(2004)则从地区差异的角度研究这个问题,根据我国1995―20的统计资料,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引入边际宏观税率,对我国各地区税收收入增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得出结论,税收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将抑制经济增长。从全国整上看,边际宏观税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将降低0.027个百分点.同时,通过对我国东、中、西三地区进行分析获知,税收增长对不发达地区的经增长产生的不利影响高于发达地区。

与马拴友观点不同的是,刘普照(2003)对我国1985―的有关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分析方法,我国宏观税负变动趋势及其与经济增长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税收收入、政府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呈正相关的结论。

第二,对于当前的宏观税负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刘建民、宋建军(2005)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近年的GDP与税收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目前税收增长是合理的,是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

与此不同的是,汪昊(2008)利用税收平滑模型的分析,引出了扭曲成本的概念,认为,我国目前的宏观税负偏高,扭曲成本的存在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危害,因此应当采取措施加以改变。

第三,从合理宏观税负水平来看,王书瑶(1995)研究表明在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存在一个经济增长最快的宏观税负区间这个区间就是18-22%。逄锦聚、孙飞(2000)认为我国今后在较长时期内宏观税负的合理水平在18%至24%之间。马拴友(2001)估算出我国的最优宏观税负区间为14-23%,刘普照(2003)对我国1985―20的有关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分析方法,借鉴马拴友的主要方法,基于税收收入最大化和投资最大化的两个角度估算出最佳的宏观税负水平应在20%-22%之间。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一方面,对于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外学者专家的观点如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提出了税收的国民经济原则。原则认为税收与经济密不可分,经济的发展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税收。这也是经济学界第一次将税收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联系起来。

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经历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由此引发了经济学说史上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提出的“需求管理”即以财税手段对付经济危机,税收在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开始得到重视。凯恩斯在《通论》中主张“国家必须改变租税体系,限定利率以及其他方法,引导消费倾向”。

对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最为重要著名的要属供给学派的“拉弗曲线”理论。“拉弗曲线”理论是由“供给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商学研究生院教授阿瑟・拉弗提出的。“拉弗曲线”的基本含义是,税收并不是随着税率的增高在增高,当税率高过一定点后,税收的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下降。因为决定税收的因素,不仅要看税率的高低,还要看课税的基础即经济主体收入的大小。过高的税率会削弱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积极性,因为税率过高企业只有微利甚至无利,企业便会心灰意冷,纷纷缩减生产,使企业收入降低,从而削减了课税的基础,使税源萎缩,最终导致税收总额的减少。当税收达到100%时,就会造成无人愿意投资和工作,政府税收也将降为零。从另一方面来看,税率过高不仅使企业微利甚至无利,企业会心灰意冷,而且还可能促使企业偷逃税收,从而导致税收总额的减少。“拉弗曲线”名义上表明的是税收与税率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表明了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拉弗曲线可以看出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大部分学者通过经验分析得出税收对经济增长产生负相关的影响。

格里森等()研究的结果表明税收与经济增长负相关。马斯登(Marsden.1983)根据20世纪70年代的10对国家数据,得出低税国家的经济增长比高税国家快的结论。雷诺兹(Reynolds,1985)利用分类和对比方法,提出边际税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

格罗斯曼(Grossman,1987)、佩登和布拉德利(Peden&Bradley,1989)、佩登(Peden,1991),斯卡利(seulley,1995)以美国的经验分析都表明,在美国税收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佩登(1991)检验了美国1929―1986年宏观生产率与税收的关系,发现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在达到17%之前上升,能够提高美国经济的生产率绩效,但超过17%将降低生产率的增长率。即超过某一边界点后,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虽然仍为正但是递减的。鲁比尼和米莱西一也得出对资本和劳动(人力资本)征收较高的税收会降低经济增长率的结论。

斯卡利(1996)利用模型得出新西兰战后长期平均宏观税负28%比最优税率20%高出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使经济增长率减少了2个百分点。因此,平均宏观税负每下降1个百分点,可使平均经济增长率上升0.25个百分点。

与上述论点不同的是有些学者也得出税收对经济增长基本上不产生影响或正的影响的结论。加里森和李(Garrison&Lee,1992)利用63个国家1970―1984年的数据,发现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都不影响经济增长。因为一旦考虑到人均GDP水平,税率与经济增长的负相关就不再显著;也没有找到提高边际税率降低资本积累或劳动力增长的证据。Stokely和Rebelo(1995)对美国的数据研究得出税收对美国经济增长影响很小甚至不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从合理宏观税负水平来看,斯卡利(Scully,1996)利用新西兰1927-1994年的数据计算了使新西兰经济增长速度最大化的最优税率是税收占GDP的19.7%。假定误差是0.2,则最优宏观税负为15.8%-23.6%。同时他估计了其他国家的最优税率美国1929-1989年的最优税收规模是GNP的21.5%,1987-1988年丹麦、芬兰、意大利、瑞典和英国分别为18.5%、18.9%、20.1%、16.6%和25.2%,样本国家的税率平均为20.1%。

三、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在介绍税收对经济增长所起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模型确定出我国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并结合对税制内部结构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分析,提出了我国税制改革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分为五章,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 概述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

(三)选题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一、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

二、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的计量分析

(一)选定变量

(二)建立模型

(三)模型分析

第三章 合理宏观税负水平的确定

一、我国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税收收入状况

(二)经济发展状况

二、合理宏观税负水平的模型分析

三、模型结论

第四章 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分析

一、基于模型分析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模型结果分析

第五章 促进经济增长的税制改革建议

一、加速我国流转税制的改革

二、完善所得税制

三、进一步健全财产税制

四、研究方案 1.理论分析

(1)用于分析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2)用于分析税收结构内部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2.实证分析

(1)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主要数据来源于1995-《中国统计年鉴》。

(2)运用计量经济学手段确定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并与当前的宏观税负水平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税收结构内部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和冲击程度,并提出税制政策建议。

五、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预计成果为字数在40000以上,严格符合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的观点明确,论据充实、有质量保证的文章。

第一阶段(11.09.10~11.10.15),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写出开题报告及写作提纲;

第二阶段(11.10.15~10.12.09),在提纲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资料充实文章内容,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写作提纲,开始初稿的写作;

第三阶段(11.12.09~12.02.30),完成论文初稿,并提交由指导老师审查;

第四阶段(12.02.30~12.03.20),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对初稿的修改、完善;

第五阶段(12.03.20~12.04.10),()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定稿,并开始准备论文答辩。

六、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

1.目前对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资料比较丰富,参考资料容易获得;

2.已学习了相关课程,对所研究问题的总体上有所把握;

3.已参阅多篇相关文章,对所研究问题已有初步了解;

4.有学院资深老师指导。

七、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1.研究计划运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如何合理地选取变量并对其有效运用,以及如何建立适用的计量模型都是研究的难点和重点。针对这一难点,将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通过统计年鉴获取数据,并在对已有的研究模型改进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从而选取最适用的模型。

2.我国税制是个很庞大的体系,如何提出税制改革的建议是本文的难点之一。对此,将通过对税收基本理论的学习,以及模型结论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八、主要参考文献

[1]刘普照.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马拴友.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3]郭庆旺、赵志耘.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逢锦聚,孙飞.中国宏观税负合理水平的分析判断[J].南开经济研究,2000,(4):35-40.

[5]王书瑶.赋税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

[6]高培勇.中国的税负到底重不重[J].经济,2006,(5).

[7]安体富.现有税负明显偏重[J].瞪望,2004,(8).

[8]马栓友.我国拉弗最高税率和最优税率估计[J].经济学家,2002,(1)

[9]Seully,G.W. Tax Rate,Tax Revenues and Economic Growth[P].Policy Report Nol98,1991,National Center for Poliey Analysis,Dallas.

[10]Plosser,C.I.The Search for Growth,in Federal Reserve of Kansas City Symposium Series,Policies for Long-run Economic Growth,1992.

[11]Marsden,Keith.Links between Taxes and Economic Growth:Some Emp irical

Evidence[P].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Nol605,1983.

[12]Oakland,W.H.Local Tax and Intra-Urban Industrial Location,in G.Break(ed.),

Metropolitan Financing and Growth Management,1978.

[13]Carlton,Dennis W.The Location and Employment Choices of New Firms:an Economic Model with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Endogenous Variable,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66,1983.

[14]Wheat,Leonard F.The Determinants of 1963-77 Regional Manufacturing Growth:Why the South and West Grow?[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1986,26(4).

篇19:法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参考(封面及报告内容)

法律硕士(JM)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作 者:

年 级: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姓名 + 职称

论文类型:

1.年级一栏:例:统招为2003级;在职为2003级(在职)

2.专业方向一栏选择:经济法、民事法、国际法、刑事法、宪法与行政法

3.职称:教授或副教授

4.论文类型一栏选择:专题研究、调查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报告

注意:开题报告以书面(A4纸打印,左侧订)方式向导师组提供,字数不少于3000字。请在规定时日之前,按照各导师组成员数提供相应开题报告份数并交到JM办公室。

开题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X X X X X X X X

第二、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你个人的新见解

第三、论文的结构、基本框架、主要论点、论据和研究方法等 例:基本内容(研究框架):

序言一、纽伦堡审判

二、法律家阶层与实证主义 3.XXXX

结语参考文献:拟参考资料(书目、文章和其他素材)及其来源

请注意:著作部分不少于20个,论文部分不少于20个后记

第四、论文进度安排(时间起止)

第五、需要特别向导师组请教的问题

会计学硕士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及

毕业论文审核意见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

英语学位论文的一般格式要求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版

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格式

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

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样本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的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的规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的规定(通用19篇)】相关文章:

生物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2023-12-05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2023-10-06

审核报告2022-04-30

英语语言学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2023-03-02

研究生撰写开题报告的要求2022-10-05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写作要求2023-06-20

开题报告导师评语范文2023-06-1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要求讲解2023-02-06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作用和主要内容2023-02-09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202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