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觉艺术风格的成因探讨论文

时间:2022-12-15 08:06:39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网络视觉艺术风格的成因探讨论文(锦集14篇)由网友“xw”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网络视觉艺术风格的成因探讨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视觉艺术风格的成因探讨论文

篇1:网络视觉艺术风格的成因探讨论文

网络视觉艺术风格的成因探讨论文

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与传播,各种类型的视觉艺术作品也随之出现,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作品不断的冲击着人们的审美标准与思维方式,它引发人们对于新生存环境与生活理念的思考,是精神反转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网络视觉艺术风格是视觉文化在互联网上的一种延伸状态,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而源于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决定了人类社会沟通与联系的需要,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方式与速度,也极大的改变了人类对于精神世界的诉求方式。

审美理念相对于美学思考来说,意味着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当客观环境或客观存在发生了变化,主观世界也会随之产生不同情的变化。当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网络视觉风格兴起,便是印证了这样的一个原则,即创作者对现实生活观察与思考的不同结果,是对客观世界的深入思考与体会。而这些作品背后所代表的则是对不同层次的物质世界、不同类型文化形态与生活理念的认知,是对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个体观念的体现,本文拟对网络视觉文化与艺术风格的归纳分析,通过价值定位与心理趋向寻找出其现实产生的原因及相互作用关系。

一、网络视觉文化的特征与艺术风格的关系

网络视觉文化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形态,网络视觉作品的产生条件与以往不同,即大量借助于现代利一技手段,其产生基础是一种“合作式”形态,也是一种“共振效应”。不仅借助于不同的网络平台和渠道,也借助于不同的利一技手段与技术支撑来创作,且作品的原发性产生于网络各端,不同文化背景的创作者会基于一个灵感而进行不同的表现形式,而这种灵感会在创作者中形成类似于头脑风暴式的传播效应,进而形成思维与灵感的共振,在此基础上形成风格迥异的视觉作品。由于创作者个体所具有不同的生存物质环境、教育程度、世界观、宗教信仰及思维方式,造成对于同一题材产生创作差异,在此过程中不断的交流与碰撞,形成各具特色的新的思考结果。借助于不同的技术,创作者形成多样的文化内涵与内容表达方式,进而也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网络视觉作品。

网络视觉文化还呈现出平等性与社会意识特征。网络视觉风格的建立依赖于不同创作者的认知水平与技术手段,这就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对于作品内容及形式感的创作,一方面是对于个人与外在世界的认知联系。在网络的平台下,各端创作者以隐匿或半隐匿的形式存在,这就形成了具有开放性的表达空间条件,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图片语言发表自身的观点,在网络平台下,作品均可以具有同等的发表权利,其背后代表的是个体的表达权,也说明网络文化的另一个特征既是平等性原则。在平等的原则下,不同的风格代表了不同类型的人、不同的意识形态。当一种元素的组合方式被归纳成为一类风格时,必然会有相应的群体对此进行接纳与传播,这种元素会相应作用着一种心理活动和意识活动,从而影响着社会、经济与文化形成的.变化,体现着一种社会意识特征。

二、网络视觉艺术风格的解构

网络视觉作品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平台上形成的,是现实视觉文化的新的展示途径,其创作形态依托视觉文化基本要素与结构规律,其内容来自于对现实生活与体会,其技术依托传统创作手段与网络技术的多媒体性、虚拟性、蒙太奇手法、超链接等相结合,其表现语言往往呈现如图片、动态图、视频等新的样式,此类要素相结合形成了网络视觉艺术风格的基本特征,即内在的创作语言形式与外在的社会物质文化表征。

不同的创作者会对网络视觉作品选择不同的元素重组方式,如选择在不同的文字、色彩、形状、视频等中通过自身的经验和爱好进行重组和使用。创作者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和认知体会选择不同形状、色彩及构建规律创作作品。根据视神经发挥机制研究,不同的形状、色彩与人的思维意识具有直接的联系,如形状角度的变化与心理放松度关系、色彩倾向与性格联系、明度变化与情绪对应关系、角度与观察重点的联系、创作手法的选择与传播效应等。构建视觉作品的元素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选择也不同,点线面、色彩肌理构成规律的机制发挥在不同个体上,产生出了不同的作用结果,差异化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网络艺术的风格形成除了具备典型的构成元素外,还与社会经济相联系,具备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阐释一种风格背后的文化元素,皆与社会文化情境相联系,与阶层、物质文明程度相关,当某一种风格被一类人群所接受,也代表着一种观念的视觉表征,这种视觉符号承担着辨识、判断与划分的功能,审美不仅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也是将理想固化的结果,是选择性生活方式的体现,是对社会物质存在的差异化选择,是社会文化的体现。审美的过程,体现在对于风格的选择中,对风格的选择则体现了个体精神层面对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与认同。

网络视觉艺术风格形成于不同物质文化的碰撞,是对不同生活态度的总结归类,无论是借助于网络技术手段的支撑还是依托于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网络视觉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代表着文化的碰撞和人民对于时代的一种声音,是精神文明发展的一种标志,也是文化形成的根基。

篇2:西方视觉诗的艺术风格研究论文

西方视觉诗的艺术风格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作为诗与画之间的新文体,视觉诗以其视觉美、手法美与趣味美兼顾的艺术特性,在当今读图时代引起了读者的喜爱和推崇。文章试图梳理西方视觉诗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视觉诗的构成特点以及当代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视觉诗;空间;重组;意象

视觉诗,是把诗歌的文字排列成被观照体的相似形,以图案的性质巧妙地反映诗歌的语篇主旨,让读者既可以欣赏诗歌语言,又可以欣赏画面,是一种充满视觉美感的诗歌。作为杂体诗中数量较少,但最独特的诗歌种类,视觉诗运用文字图案等组成诗词,通过文字的特殊排版以达成视觉效果,实现表情达意、展智增趣的目的。视觉诗背离常规的表达方式,将文字与图像等艺术符号重新排列组合,增加了诗歌的张力,加深了对诗歌意蕴的解读。我国前秦时期窦涛之妻所作的璇玑图诗、明朝徐渭所作的风鸢图诗、敦煌的十字图诗等,都是视觉诗中的翘楚。

一、西方视觉诗的发展阶段

西方视觉诗起源于图案诗,主要以希腊文和拉丁文写成,如用米诺斯线形文字写成的费斯图尼盘。进入中世纪后,视觉诗开始服务于宗教目的,如英国诗人乔治赫伯特的《复活节的翅膀》,诗歌模拟了天使展开的双翼。文艺复兴时期,视觉诗由赞美神祉和君王向世俗生活过渡,诗歌的图形图案变得多种多样,出现过圆形、柱形、金字塔形以及排列成酒杯、酒壶,乃至领带、喷泉形状的诗歌,文字表达和图像外观也更加契合。当然,视觉诗的种类也不断更新。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种艺术思潮文体实验风起云涌,给视觉诗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冲击,视觉诗也因侧重角度不同而衍生出立体诗、图形诗、具象诗等多种类型。视觉诗为现代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法国现代派诗人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所言,现代诗歌同时兼有绘画、音乐、雕塑、装饰艺术、嘲世哲学的特点,不管修饰得多么具体、多么巧妙,它总是明显带有取之于各种不同艺术的微妙之处。

二、视觉诗的表现形式

(一)空间的解构重组

在艺术创作中,诗人可以运用空间感来创造不同程度的书写符号,采取反常规的方式来表达无法用文字言说的艺术主题。视觉诗中的每一处空间、形状乃至色彩都具有表现力,承载着某种情绪或意义。为了将视觉表现力推向极致,诗人往往在传统表达形式的基础上,结合绘画艺术以及平面构成等元素,使读者透过多种感官来欣赏诗歌,在有趣的视觉游戏中达到阐释的目的。文字或文本的排列组合是西方视觉诗中普遍采用的形式,也是营造空间感的有效表达手段。在这类视觉诗中,文字被巧妙地排列以构成图形,诗的整体呈现出某个图案。这其中既包括单纯的文字组合,也包括由各点、线、面和互动构成的结构图案,因而可营造出富于节奏变化的动态效果。以美国先锋作家罗纳德苏克尼克的《鸟》(图1)为例,在法国作家罗兰巴特宣布“作家已死”之后,罗纳德进一步提出“小说已死”的观点。对他而言,现实、时间与个人皆不存在,因此他往往以大胆的实验与幽默的方式来挑战传统创作手法。显然,罗纳德的艺术观受到欧美20世纪60年代盛极一时的激浪派影响,该派成员主张个人从生理精神和政治的压抑中解放出来,反对权威,反对把艺术家区别于一般人,反对把艺术分成绘画、雕塑等不同领域,甚至认为艺术与生活没有区别。因此,他们通常使用日常生活的物件、声音、文字、图像去创造新的组合,热衷于缔造不同创作媒体相互贯穿使用产生的效果。这首《鸟》颠覆了传统诗歌重格律的理念,文字退居到辅助地位,由文字构成的图形序列凸显在读者面前。文字串看似杂乱无章,却暗藏玄机。可以看出整首诗模拟了一幅动态图,一只鹰盘旋于高处,傲视瑟缩于地面一角的鸟类。简短的文字营造出逼真的意象,又显示出智慧与童趣,这样的效果是文字无法营造出来的。

(二)具象的形义结合

视觉诗虽然与传统诗歌不同,但仍属于文学范畴,而非文字游戏。诗人将游戏的本能融入诗歌领域,并在新的语言秩序下将其转化为创造的本能。视觉诗形式打破常规,颠覆传统,诗人大量运用拼贴、碎片等现代技巧,以怪诞的书写、形义的结合等,满足受众群体审美和游戏的双重需要,最大程度地带来精神与感官的双重快感。另外,这种以艺术家为中心的创作方式包含很强的反商业化情感,轻视传统的由市场驱使的艺术世界,创作者运用任何可以触及的材料,最大化地实现艺术家丰富的情感与人道主义关怀。R.德雷珀(R.Draper)的《打靶训练》(图2)就是这样的例子。这首诗由一环扣一环的圆圈构成,形似射击用的靶子,读者乍看便会联想到士兵或猎人在练习打靶。但是细看会发现每一圈里都印刷着同样的文字,从外环到内环分别是受伤、致残、重伤、死亡,随着这四个词语的递进,读者眼前似乎浮现出一只公牛被子弹连续射中,伤势不断加重,最终倒地死亡的情景。最后,读者可能会惊觉诗歌的圆形图列似乎变成了公牛的眼睛,并联想到公牛临死前放大的瞳孔和眼中悲伤的泪珠。这首视觉诗以独特的方式引发了人们对动物的同情,谴责了屠杀者的残忍无情。另外,放眼整个20世纪,在这样一个战争高频率爆发的世纪,这样一首诗的隐含意义也着实引人深思。

(三)意象的运用

德国文艺理论家赫尔曼维利格尔指出,话语的表现力来源于三方面,即声音、画面和概念。如果对日常语言的文本和诗歌文本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的话,日常语言偏重概念,而诗歌同时侧重这三个方面,甚至可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画面和声音比概念更为重要。因此,除了文字的空间排列与文字和图形的组合之外,意象的运用也是视觉诗的主要手段。意象是诗歌语言的灵魂,它是用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来表现人们在理智或感情方面的体会或经验。意象大致可分为视觉意象、味觉意象、动觉意象等。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的《红色手推车》是一首优美的意象诗。全诗只有一个标点符号,而短短一个句子被诗人排列成错落有致的四个诗节,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新又意趣盎然的`美国农家小院画卷。画面的中心是一辆红色的手推车,英文单词wheelbarrow被拆成两行,以象征两个轮子。在雨过天晴的阳光下,车身的雨水闪闪发亮。与红色手推车相对应的是周围一群嬉戏的白色鸡雏,红白相衬,动静合宜。通过颜色、静物写真和单词拆分,一幅农家乐的意象跃然纸上,使人似乎置身于一处亲切的邻家农庄,呼吸着雨后青草味的空气。如果说威廉姆斯的视觉诗还保留了一些传统诗歌意味,美国诗人坎明斯则是大刀阔斧地把诗歌的视觉因素发挥到了极致,他的《落叶诗》(图3)可以看做视觉美感的代表。全诗共四个单词,分别是不定冠词、树叶、落和孤独。作者先是采用语言陌生化的手法,拆开孤独这个人们熟悉的单词,然后把树叶、落两个词夹在其中。四个单词的纵列组合巧妙地模拟了落叶自上而下的飘落过程,字母的密疏分布暗示了树叶时快时慢的飘落节奏,不仅营造出一种秋风萧瑟、落叶纷纷的动态效果,纤细瘦长的诗歌形状也表达出作者寂寞忧愁的心情和漂泊无依的状态,最终和读者达到心灵上的共鸣。

三、视觉诗的当代发展趋势

艺术崇尚个性,迷恋变革,人类无论何时都不需要单调的艺术。艺术形式是人类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终极表现,艺术家通过打破旧有的形式来否定现实的规则,赋予艺术自由广阔的空间。一直以来,视觉诗人不断丰富语言技巧,在语音、语法、词汇和书写方式上做出了大量的创新。如在语音方面,押韵、重音、特殊语调和语音象征的出现;在书写方面,大写、下划线、斜体和黑体以及字体变换和诗行的特殊排列,都带来了特殊的意义和绝佳的审美效果。进入当代,视觉艺术家更是对诗歌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实现了跨界的突破。一些诗人用符号完全代替文字,以彰显视觉的张力。如巴西诗人皮格纳塔利把诗歌背景设置成红色,通过在文字和文本编排设计中运用色彩和底色来引起读者的注意。随着视觉表现手段的发展,运用工艺材料进行视觉表现的视觉诗也应运而生。美国艺术家依本希斯(EbonHeath)就采用激光和手工切割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材质进行雕刻,创造出了大量的艺术杰作。工艺材料的恰当运用,标志着视觉诗由平面向立体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由此视觉诗进入多维空间时代。结语视觉诗真正将语言作为目标和对象,它综合语言文字与图像,突破语法与句法的束缚,改变了传统的审美和欣赏习惯,是诗歌史上大胆的实验和创新,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觉表现手段越来越多样化,视觉诗也呈现出更多面貌。视觉诗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艺术宝库,让人们体会到什么是诗情画意,因此对视觉诗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篇3:王维艺术风格及成就论文

王维艺术风格及成就论文

学界对王维诗文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的研究,方法多样,角度不一,所以也是比较深入和细致的。总的看来,在本世纪上半叶,学界多笼统地评价和分析王维诗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技巧;五六十年代,学界曾经展开过一次关于王维诗歌如何评价的讨论,所以较偏重于王维诗歌思想意义和其山水诗社会意义的分析;从七十年代末以后,学界对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探讨趋于细致和深入了,出现了一大批从禅意、绘画、音乐等角度研究王维诗歌艺术性的文章,而且此时还有人分析王维各体诗歌的不同特点和创作成就,更将王维与古今中外诗人进行比较研究,使得王维诗歌研究到世纪末形成较大的规模,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相对说来,人们对王维文赋的研究则稍嫌单薄,取得的成绩很有限。

本世纪上半叶此时学界对王维诗歌风格和艺术成就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一些专着和少量的单篇论文中,而且侧重于王维诗中清淡的韵味。

傅东华在《王维诗·前言》中认为,“王维诗中并不寓什么深奥的哲理,也不含什么浓烈的感情;他的好处只在一种清淡而深长的趣味。”杨荫深的《王维与孟浩然》也指出王维的诗,“可以称得‘淡而有味’四字”,“他在诗中爱用静一方面的词句”,“只是低声吟咏,令人如闻溪流之声,淙淙有韵。”他还将王维的诗歌创作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他三十岁左右,此时他“是一个纯粹的隐居诗人”;第二个时期,是他三十岁之后,此时的诗“多含有一种不平之气”,“这在他作品上表现的,便是‘愁’、‘忧’、‘怜’,便是伤感气味很重的时期。”第三时期,此时王维痛定思痛,诗中又表现出他的“古澹悠远”的趣味了。

同样,当时的一些单篇文章也多作如斯观。如小尹在《唐朝以来一个最大的艺术家》中就指出,王维“是善用胸臆的,利用了诗人的感觉来写出大自然的美妙,不加修饰的建范着潇洒艺术的园亭;自是出尘妙品。”承名世在《王孟的优劣》中也认为“王的长处是清远隽逸”。方管的《王维散论》更以诗人的生活过程,以及这过程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来说明王维诗歌“静”的风格之所以产生的必然原因。文章认为王维的成熟的作品大抵都是辋川时期的作品,因为他这时是功成名就身退,于现实社会已毫无不满,对现实社会已毫无要求。于是歌颂安闲幽静的自然景色就成了他的主要工作。但是王维诗中自然景色虽是安静,可也并不极端,并不至于寂寞。总之,寂绝之中稍缀以实有,眼前不见而远处却在,这就是两个妙法,为王维所经常运用,直接的以镇静那其实也并不安静的自然,间接的以调和自然与社会,而真正目的则在于抚慰人们的感情,使之安静而不至于极端。文章最后还说,“王维在中国文学史上,恐怕要算最完全最高妙的实现了‘温柔敦厚’的诗教的唯一的诗人,他的诗作乃是中庸注意的最美的花朵。”

五六十年代此时,由于整个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较之本世纪上半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界开始改变过去较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的批评习惯,渐渐重视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这一转变体现在王维诗歌研究方面,就是有一些人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简单地拿王维的田园诗和安史之乱后的杜甫反映社会现实阶级矛盾的作品相比,说他的田园诗是粉饰生活歪曲现实的,甚至说王维的诗歌不但毫无价值反而具有反动的作用,把王维说成是反现实主义诗人。但是更多的学者还是能够结合王维诗歌创作的实际情况,对王维诗歌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作出比较客观公允的评价。

在五六十年代的王维诗歌研究方面,陈贻焮发表的《论王维的诗》、《王维的山水诗》、《山水诗人王维》等系列论文,较为学界所关注。他在《论王维的诗》一文中首先分阶段地探讨了王维诗歌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如他认为,王维的早期诗歌“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方式,通过各种不同的题材的描写”,“义正辞严、直截了当地抨击权贵,为怀才不遇的人们叫屈”;王维后期,虽然在政治上并未和上层统治集团脱离,但是,“从他的一些诗作中,可见他的爱憎并未完全因学佛而泯灭,他的积郁不平,也并未完全为辋川风月所销磨。”对于王维后期的山水田园诗,他的看法是,其中“许多作品的确是消极的,充满了佛老思想和灰色的人生情调”,但是因为“诗人投身到大自然中,从当时污浊的政治空气中苏醒过来,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美,平添了生命的活力和向上的精神,从而使他后期的诗歌得以从玄言禅意、奄奄一息的低调中一振而起,写出了一些具有独特艺术特色的作品。”他认为王维这方面的成就“不仅在于描写了安适的隐居环境和生活,还在于表现了田家风景与农民生活的可爱”,此外,“他能以开阔的胸襟,劲健的手腕,涂抹出祖国雄伟的崇山峻岭”,“又能用清新的情致、匀润的色调渲染出溪山一角的幽境。”该文最后对王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评价是很高的,并分析了其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成就的种种原因,以及近来得不到重视的一些缘故。其《论王维的山水诗》则认为王维山水诗的总的艺术特点和优点是:“注意把握并描写客观景物作用于审美主体所产生的浑然一体的整个印象。在具体的艺术表现上,既渲染、烘托总的印象和情绪,又形象地生动地描绘具体景物;既看到全体,又看到局部和个别,以后者为主,以前者为辅,层次分明;既有虚叙,又有实景;既有白描,又有彩绘。作者是画家,又精通音乐,在取景设色、调度诗歌音律上,也有其独到之处。他的山水诗不象谢灵运的那样仅从实处绘声绘色、堆砌景物,而能从虚处素朴地陪衬以全景、渲染以情绪、烘托以情事,作到情景交融而免除了板滞繁芜的毛病,也不象储光羲的那样,仅有景物情事的粗略描写。”其《山水诗人王维》也对王维的诗歌成就作了比较全面的探讨,认为王维“真不愧为山水诗典范作家和艺术大师。”

在陈贻焮《论王维的诗》文发表后不久,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教研室在他们撰写的《杰出的诗人王维》中也对王维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他们对当时有些人全盘否定王维诗歌成就的做法提出异议,认为王维诗歌的内容相当复杂,有积极的成分,也有消极的成分,但仍以积极的成分为主。王维在自己的诗作里写出了对进步的政治倾向的歌颂,表现了追求实现这种政治的激情和豪迈的气魄,并歌颂了追求真理实现进步理想的人物和行为。王维是逐渐认识到那个社会的污浊而归隐的,所以在他的某些山水田园诗里不能不打上现实斗争的烙印。在这些诗歌里,充满着对自然美好景物的描写,就寓含着对现实社会的否定的意义。作为王维的山水诗来说,更多的意义是他用出色的艺术才能,形象地感人地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该文最后评价道:“王维的诗歌有对生活情趣和对美好愿望的描写,有对现实的不满和揭露,有山水的描写,有生活的题材,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多方面优美的诗歌,他的成就,是不能抹煞的。”

同样,王运熙在《王维和他的诗》中也对王维及其诗歌成就给予了较为全面公正的.评价。他认为,王维以他的写景诗在当时诗坛放射出闪耀的光芒,成为田园山水诗派的领袖。这个流派中的其他优秀诗人孟浩然、储光羲等人的成绩都赶不上他,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在展示自然界的丰富多采和表现作家对自然的深入细致的感受上面,较王维也不免有所逊色。他不愧为诗国中首屈一指的风景画大师。盛唐诗坛的繁荣局面是由各种风格的作品组成的。其中王维的许多写景诗对自然美作了精致动人的表现,也是重要的贡献。文章还分析了王维的边塞诗、社会诗、送别诗,认为这些诗篇在艺术描写上也比较优秀,一部分尤为杰出,形式都和内容取得和谐的统一,产生了相当强大的感染力。

当时对王维诗歌艺术成就和风格特征进行探讨的文章还有:邓魁英的《王维诗简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4)2)王维研究小组的《对王维诗歌的评价》、彭立勋等《关于王维及其诗歌评价的几点意见》、王葆生的《王维不是反现实主义诗人》、羊春秋的《略论王维抒情小诗的艺术特色》等。

八九十年代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学界对王维诗歌风格特征和艺

术成就的探讨更为深入,角度更为多样,评价更为公允。但相关的研究成果大多是结合王维的山水诗或者其他题材的作品来谈的,所以,下面仅缕述一些总论性的、评价性的成果,结合特定题材、体裁的具体性的探讨则放在后文有关小节中介绍。

刘禹昌的《王维诗赏析》虽然是一篇以王维诗歌作品赏析为主的文章,但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了对王维诗歌成就的一些新看法,他认为不能囿于成见,习焉不察,仅目王维为山水田园诗人,而使我们不能见诗人的“大全”,王维的诗歌创作是丰富多彩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艺术风格同具“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他不是“偏精独诣”的“名家”,而是“具范兼熔”的“大家”。

许永璋的《王维诗品新议》也从王维的时代遭际、哲学思想来探索其诗歌之卓绝成就,以平亭诸家之论,冀复其在诗坛上应有之地位。文章对王维的作品按题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不但对其中的山水田园类作出了较高的评价,而且对朝省应制类、朝市林泉类、禅定禅悦类、诗画浑成类的评价也不低。

史双元的《王维诗歌与盛唐气象》试图抛弃成说,独辟蹊径,从整体上给王维诗歌以全新的评价。他认为,对于王维的作品仅仅从消极者否定,积极者肯定这一模式出发是不够的,我们有必要调整角度,重新认识它的价值,认识其诗作整体上表现出的时代精神——作为中国文化骄傲的“盛唐气象”。王维的作品主要记录了那一时代人们的普遍希冀和追求,对盛世功业的自信和满足,对美好平静生活的渴望和享受,对各种思想的宽容和吸收,对文化艺术开拓创造的热诚追求。他的诗主要传达出明彻而平静的印象——一个净化了的时代的印象。盛唐的煌煌巨业及其由盛转衰的变化使得诗人对崇高美的景仰中混着伤感,缺乏力量和气魄,但并不单乏,具有盛唐时代特有的浑厚和深沉。文章还从五个方面论证王维诗歌反映盛唐气象所取得的成就:首先是表现了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其中既有对建功立业的赞颂,也有对不合理现象的批判;其次,在王维笔下,盛唐气象被描写得更充分,更富诗意;大量山水诗,真正表现出盛唐特有的安恬、富足的神态,宁静、和谐的气氛;再次,王维其人其诗是充盈丰实、并行不悖的盛唐文化精神的缩影;复次,王维和李杜一起,在创造精神的启动下,各自开辟了一块崭新的诗歌天地,三位大诗人风格各异,共同组成了盛唐诗歌的顶峰;最后,王维诗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本身也构成了后代难以企及的盛唐文化的一个部分。

陈铁民的《论王维诗歌的多样风格》也是一篇对王维诗歌艺术风格进行较为全面探讨的文章,该文认为,王维的最具自家面目、最独树一帜的风格,是清淡、简远、自然。这种诗风,使他能够在百花争艳的盛唐诗坛上卓然特立。但是,王维的其他许多作品,或雄健,或浑厚,或奇峭,或壮丽,或婉曲,或平实,或俊爽,或秀雅,也都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这些作品多数作于王维生活的早期,更富有盛唐的时代气息。而且,这些诗歌的创作,对于开元诗坛革除齐梁遗风的历史任务的最终完成,无疑产生了促进的作用。

和上述论文一样,九十年代新出版的一些文学史着作也对王维的创作成就作出了新的的评价。如林庚在其《中国文学简史》中说:“王维在整个盛唐的文艺中,可以说是发展得最全面的。”“王维在文艺上的全面发展,也就使得他在诗歌里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我们很难指出王维诗歌的特点,因为他发展得如此全面,如果一定要指出,那就是代表整个盛唐诗歌的特点:深入浅出,爽朗不尽,融汇着历代诗歌的精华。”“在盛唐解放的高潮中,王维主要的成就,正是那些少年心情的、富有生命力的、对于新鲜事物敏感的多方面的歌唱,那也就是当时诗歌的主流。”乔象钟、陈铁民主编的《唐代文学史)上册)》也指出,“王维和李杜一起,在盛唐时代创造精神的鼓舞下,各自开辟了风貌不同的崭新的诗歌天地,成为盛唐诗坛上的大家。”“王维的诗歌,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思想洒脱,情趣横溢,兼具阳刚美和阴柔美。他是盛唐边塞诗的先驱,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把写景与抒情、自然和工丽完美地统一起来,标志着对自然美的艺术表现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由于他的丰硕创作成果,中国山水诗的艺术达到了高峰。”他们还认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一种高度净化的美的意境,以及旷逸恬淡宁静和谐的情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盛唐气象。”

总之,八十年代以后的学者多强调王维诗歌中所表现的盛唐气象,将王维与李杜并论,大大提高了王维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篇4:视觉传达设计与网络传播论文

1.1信息传达的有效性

就当前而言,大多数的网上信息只是对其简单的罗列,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浏览时,很难找到其真正所需的东西;传播者也没有办法有效地去传播信息。但是,人们利用视觉传达设计能将文字、图形等相关信息加以整合,重新布局,从而去引导浏览者的视觉流程,进一步提高信息的有效传播。

1.2信息的综合性

网络等媒体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图片与文本。在我国早期,互联网技术的设计者需要平衡声音、文本、图像以及其他要素的下载使用,否则将会影响用户体验。但是目前为止,宽带问题已不再成为网络传播的障碍,多媒体的综合使用成为可能。每一种传播途径都会从相应的听觉、视觉以及触觉等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其他新技术的出席使得人机的互动性更加频繁和直观,使得这些不仅仅局限于键盘、鼠标等设备。

1.3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信息的准确性是网络传播最基本的任务,也是所有网络建设人员的终极目标。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使人对信息的认知方式、记忆特性、学习神经机制、疲劳等都会有深入而深刻的研究,从而可以提高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1.4艺术表现形式

由于网络视觉传达设计有着丰富的题材、形式宽广的表现形式以及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等,这就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艺术影响力。网络不仅仅能够传播信息,而且还影响着受众对于该网站形象的认同。所以,设计者需要独具匠心,用文字、图形、色彩的艺术加工来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通过点、线、面的搭配来创造一些鲜明悦目、生动完整、能诱发人审美情感的设计。

1.5艺术设计的情趣性

当前社会,人们在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紧张地为生存危机而奋斗,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在此情况下,视觉设计也要求具有趣味性,因此带有趣味性的图形等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网络当中。它在传递信息、促进点击率的.同时,也协调着人—网络—社会的紧张关系,协调着各种矛盾,从而创造出了一种相互信任、彼此融洽的人文环境。

2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传播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具有广泛的目的和作用,对于社会和个人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网络传播中的视觉传达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的属性,而且更应该去了解其所处的价值环境,通过转换思路去避免和改正自身的不足,从而实现设计更加注重设计价值和设计品质。

篇5:钢琴奏鸣曲艺术风格探究论文

钢琴奏鸣曲艺术风格探究论文

摘 要:作为世界著名钢琴艺术家的莫扎特,其钢琴曲演奏流畅欢快,旋律优美,情感表达淋漓尽致,使其钢琴艺术彰显了鲜活的生命力。本文通过研究莫扎特钢琴曲的艺术风格,对于深入认识莫扎特的钢琴创作,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词:艺术风格论文

作为世界著名钢琴艺术家的莫扎特,其钢琴曲演奏流畅欢快,旋律优美,情感表达淋漓尽致,使其钢琴艺术彰显了鲜活的生命力。本文通过研究莫扎特钢琴曲的艺术风格,对于深入认识莫扎特的钢琴创作,意义非常重大。

一、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发展脉络

在欧洲,钢琴音乐艺术的历史非常悠久。钢琴奏鸣曲在16世纪兴起,一经推出立刻风靡全球,备受大众推崇和喜爱。在巴洛克风格的影响下,17世纪钢琴奏鸣曲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突出了音色特征,也更加生机盎然、气势磅礴。古典音乐在18世纪末,到了鼎盛时期,像贝多芬、舒伯特和莫扎特等众多的音乐才子不断涌现。在这个时期,音乐作品风格趋向浪漫,钢琴奏鸣曲的发展日趋成熟,更加注重追求表达个性和情感,音乐家正是通过作品来倾注情感。在这个时期生活的莫扎特,一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达到18首。这些钢琴曲,对莫扎特的成长和情感,以及不同时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映射。正处于启蒙时期的欧洲,具有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当时的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性的解放,而莫扎特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相顺应,其奏鸣曲表达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对民主和自由的渴望,并极好地诠释了作曲家内心丰富的情感。

二、不同时期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

(一)创作初期。莫扎特从18岁就开始进行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并在此期间创作了6首钢琴奏鸣曲。此时的莫扎特怀有对未来生活的殷切希望和强烈的求知心理。因此,在这6首奏鸣曲中青春气息极其浓郁。莫扎特在旅游返乡时创作了《家乡奏鸣曲》,该曲有着明快的节奏,曲中每一个跳跃的音符,都充分地表现了莫扎特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二)创作中期。1777-11,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中期。此时的莫扎特人生陷入了低谷,他生活穷困潦倒,同时,经历了失恋和丧母的双重打击,前途未卜,精神备受摧残。莫扎特逐渐褪去了身上稚气、青春和单纯的一面。在这个时期,共有7首钢琴奏鸣曲问世,其中在巴黎创作了5首,在曼海姆创作了2首。和之前相比,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风格要深沉很多,他借助于音乐,将现实中的忧伤娓娓道来。同时,也表达了作曲家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和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

(三)创作后期。在莫扎特钢琴创作的最后几年时光里,他生活在痛苦和窘迫中,而环境的艰难,并没有使他的创作激情减退。在这段时期,他又创作了五部钢琴奏鸣曲。经历着病痛折磨的莫扎特,通过音乐作品,传递着坚强、乐观和满满的正能量。他的作品主题深邃而发人深思,带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此时,其作品的方式是主副调结合,形式紧凑,并上升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莫扎特承受着现实生活的巨大压力,他的18首钢琴奏鸣曲体现了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强烈的自由和民主思想。随着莫扎特音乐创作的日益深入,其钢琴奏鸣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既开辟了西方音乐的发展空间,也为进一步发展钢琴奏鸣曲夯实了根基,为后世的音乐创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风格

(一)利用调性与主旋律来诠释不同的风格。音乐艺术的生命是用旋律来诠释的,旋律对音乐的艺术风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演奏钢琴奏鸣曲的`过程中,莫扎特利用优美和丰富的旋律,对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在莫扎特的艺术作品里,不同的旋律,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是不同的。美妙的音符带给听众优美的视听享受,引领观众进入到一个如梦如幻的境界中。在钢琴语言演奏的过程中,莫扎特利用调性描述了不同的艺术色彩,特别是他的钢琴奏鸣曲,谱写了音乐艺术的华美乐章。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中,还巧妙地融合了主调和复调。在演奏钢琴的过程中,主调和复调两种类型,是多声部音乐的结构。主调是莫扎特钢琴音乐的主要特色,其主调音乐体现的是演奏的有效融合和艺术的全新多变,在相互交织这两种音乐类型的同时,对其良好的独立性进行了展现。例如,在演奏D大调奏鸣曲的过程中,莫扎特对如何使用复调因素非常重视,由此使莫扎特钢琴曲的识别特点非常显著。

(二)莫扎特奏鸣曲的旋律歌唱性、自然的流畅性。钢琴演奏家莫扎特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是在打造艺术风格的过程中,最杰出的表现,也是其艺术创作的最独具特色的体裁。在具有代表性的钢琴奏鸣曲中,莫扎特对其艺术的表现手法和个性化的钢琴词汇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这些作品中,个性化地彰显了其高超的艺术品质。歌剧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主要特征,莫扎特所处的音乐时期,人声感受非常强烈。歌剧里不同的人物和角色,个性特性也是极其鲜明的。莫扎特奏鸣曲特有的交响效果,给人留下了清晰和深刻的印记。由于非常青睐歌剧音乐,莫扎特在创作奏鸣曲的过程中,常常采用歌剧的写作方式。莫扎特在创作钢琴作品的实践中,延展了歌剧里的音乐艺术特征。利用歌剧中细致的描绘刻画人物角色的特征,将奏鸣曲中的旋律赋予了歌唱性。通过对莫扎特奏鸣曲的欣赏,使人能够清晰认知不同角色的冲突和戏剧性的转变。而莫扎特的歌剧角色利用两架钢琴的艺术对比和有效配合,有机地表达和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莫扎特将高雅脱俗的音乐风格和旋律,通过艺术的方式,向艺术人生表达方式转变,使其艺术风格的识别性极高。莫扎特通过改变单调呆板的阿尔贝梯低音,使其在和弦和高低声部上面得到有效的分解,并且适时地出现。莫扎特将丰富的经过音穿插在和弦音之间,更加突出了旋律的美感,使旋律生动流畅,如小河流水般缓缓流淌。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莫扎特对库普兰的钢琴经典装饰艺术方法进行了充分的吸收,同时又巧妙地转化了洛可可音乐经常使用的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上的短小装饰音,通过有机的处理,向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的长线条的经过句转化,通过高度融合,使其作品的旋律更加优美动听。莫扎特所创作的钢琴艺术语言极富个性化,其音乐风格特征极深刻地影响了肖邦等其他钢琴作曲家的音乐创作。

(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融合创造力的强大。为了能更好地把握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需要有机地结合莫扎特的创作生活和音乐特征。莫扎特从小就跟随父亲演出,正是这种童年的经历和对音乐的耳濡目染,使其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了钢琴的风格和体裁,为后期的音乐创作夯实了基础。宣叙调是莫扎特经常使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同时也奠定了莫扎特的音乐格局。《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是最具代表性的钢琴奏鸣曲作品,折射了莫扎特特有的感情流露方式和温婉的叙述风格。作品的表现过程有机地呼应着宣叙调独白的第一钢琴特征,在迟疑的过程中,让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一种连贯的对话和忧郁的神情。在作品中,完美地展现了主人翁复杂的内心世界。第一钢琴与第二钢琴在作品的展开部分互换旋律,而在这段旋律中,莫扎特式的对话成就了其作品创作的经典。

四、结语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深刻表现和艺术风格,打造了音乐艺术的盛宴,充满了优雅和谐的情感表达,犹如一泓清泉,娓娓道来,带给人优美的听觉享受,抚平了听众心灵的创伤,将人引领到美奂美轮的艺术圣殿中。通过探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风格,能充分认识钢琴家心灵的跳跃和蕴含在每一个音符中的情感。

篇6: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地域性论文

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地域性论文

民族声乐艺术如同琴棋书画甚至宗教、科学等文化形式一样,都是人类文化现象[1]。早期民族声乐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歌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歌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原始氏族的歌舞与歌曲,到周代春秋时期的《诗经》、《乐记》、《楚辞》等多部古代乐的歌词,再到汉魏六朝的乐府,均显示出我国古代相当发达的音乐艺术文化[2],也体现了我国民族声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溯源。在我国民族声乐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其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特征无一不打上地方色彩和地域性的“烙印”。如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不仅在创作素材上,还是在歌调上均渲染出春秋时期各诸侯割据势力范围内的地域性风格特征。民族声乐根植于民族发展历史的“沃壤”,在其发展历程中,与各民族所处的地域环境有着强烈的关系,即地域自然环境、社会风俗、生活习惯、传统喜好、民族特性、审美情趣等因素对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存在重要的和直接的影响。各民族人民生活所处的地域环境是影响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根植性因素,其核心特质渗透在民族声乐艺术风格长期历史演进中,永不褪色,并使民族声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过来,不同地域环境的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又更好地塑造了地方特色。以我国民间声乐为例,民歌是民间音乐的根,民间音乐又是民族音乐的源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域环境差异大,且民族众多,因而我国民歌的品种、演唱形式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非常丰富、异彩纷呈,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地域性风格特征。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地域性特征的探析,不仅有利于各种艺术风格的融合与交叉,而且对于促进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并使其在世界音乐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所谓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形式所体现的风貌、特色、气质等[4]。民族声乐艺术风格是演唱者在音质、音色、语言、共鸣、力度、润腔、情感和音乐处理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我国民族声乐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演唱、教学实践,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实践,已形成了自己独特、多样的音乐艺术风格类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欧洲传统唱法(美声)在中国的传播,各音乐艺术院校借鉴外来的优秀教学法,以美声方法演唱民族歌曲,培养了一批批高水平的歌唱人才,建立了新的歌唱体系,更加丰富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表现形式。但无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经历怎样的历史演进,其地域根植性却始终贯穿于其脉络体系之内,体现出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地域性特征。所谓“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折射出特定地域环境对人文素养的作用。音乐作为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风格无论在演唱形式、基调上,还是在内容、精神上都要受到当地地域的影响。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习俗、传统文化背景、人文心里因素、地方语言、民族性格等地域性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性,决定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多姿多彩[5],民族声乐艺术风格也因此烙上了地方环境特征的烙印,体现出一定的地域性。

一、民间歌唱风格的文化地域性

所谓民间歌唱,指由民间艺人、民间歌手演唱本地区、本民族乡土民歌的演唱方式。其演唱主要根据当地传承的民间歌曲、演唱方式即兴演唱。演唱者一般没有经过专门的声音训练,但能在本民族语言基础上吐字真切,唱出韵味浓郁、自然纯朴的歌声,基本保留本地区、本民族的原始风格与韵味,是最地道的“原汁原味”;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专业作曲家、理论研究工作者所需要的珍贵原始音乐素材,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多为原始民歌或改编的新民歌,反映该地区、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我国以汉族居民最多,分布地域也最广,汉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地域性特征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我国汉族民间歌唱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大致可划分为南北两种,北方民间歌唱声音豪放、高亢、明亮,唱高时真假混声,表现出激昂、率直、较多阳刚之俊;而南方的歌唱则委婉、甜美、圆润,常以真声为主,展现出绚丽、纤柔、偏于阴柔之美。汉族民间歌唱所表现出的南北艺术风格差异大致可追溯到我国先秦文化时期的《诗经》与《楚辞》。《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十五《国风》便是我国北方黄河流域15个地区的民歌,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受难的劳动人民寄予歌唱表达出激昂、直接的愤怨。北方游牧民族较多,草原民族的粗犷性文化对我国北方汉族民间歌唱艺术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反起源于南方长江流域的《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诗体,深受南方自然山水和巫术文化的影响,歌唱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独特的委婉、阴柔的地域特色。

二、民间说唱风格的方言地域性

民间说唱,实质是念白与歌唱在表演过程中交替进行,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说说唱唱、说唱结合。我国民间说唱曲种繁多,目前曲艺现有六百多种,根据主奏乐器、历史渊源、音乐格调以及演奏、演唱特点等。以汉族民间说唱为例,其内容可大致归纳为“弹词”、“鼓词”、“道情”、“琴书”、“牌子曲”等几大类。汉族的弹词、大鼓、渔鼓道情、牌子曲类、琴书、文场、走唱、板诵等,以及少数民族的“好来宝”、“赞哈”、“达斯坦”等深受人们的欢迎。然而,对民间说唱风格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人的口音,口中发出的音色、音调不同直接导致说唱艺术风格的不同,因而,民间说唱深受地方方言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方言地域性。我国地域广阔,且地形地貌复杂,高山劲水的地域阻隔导致人口聚居的方言差异性较大,地域方言特色强烈地影响着民间说唱艺术风格,其地域风格独特。被誉为“江南明珠”的苏州弹词,她那柔和的吴语、优美的音乐,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展现了吴地人文风格特征。江苏、浙江的民间小曲被带到广西,与广西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具有桂北口音风格的广西文场音乐。清光绪年间,长江下游地区的民歌小曲流传于中上游的叙州(今为宜宾)、泸州两地,融入四川方言,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口音的四川清音音乐。用汉剧唱腔中的(邦子)和(二黄),且由广州方言演唱的,流行于广东省各地和广西南部的粤语地区的粤曲,已经完全赋予了浓郁的粤味。发源于古曹州―鲁西南菏泽地区的山东琴书,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分割,山东地方口音和民间音乐的地区差异对山东琴书的不同影响,形成了南路琴书、北路琴书和东路琴书三种不同音乐的风格流派。由元、明清时期流行的各种“词话”发展而来的鼓词,并掺杂北方民间歌唱豪放、高亢、明亮的风格特点,在清后盛行于中国北方的地方大鼓,因地区方言不同,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京韵大鼓”、“唐山大鼓”、“胶东大鼓”、“东北大鼓”等音乐艺术风格。

三、戏曲曲艺风格的社会地域性

中国的戏曲唱法是传统民族声乐中高度发展的一种类型,起源甚早,到宋元时期已得到迅速发展,在唱法风格及方法上又有了新的要求;明清时期,戏曲唱法更趋完善和系统化。戏曲唱法发展至今,形成了口、眼、身、法、步、唱、念、做、打的“四功五法”表演体系,其地方大型戏曲有京剧、晋剧、秦腔、豫剧、徽剧、川剧、越剧和粤剧等,各自具有独特的演唱艺术风格。然而,戏曲曲艺是随着地域社会经济水平逐步发达而形成和发展的,其风格特征深受社会地域性的影响。京剧是在吸收众多戏曲表演形式与内容后发展而来的,是整个华夏地域文明的真实写照,其艺术风格杂糅各地方文化特色,原因在于京剧流行于古都北京。清代京城社会经济发达,各种戏曲曲艺风格在此交汇,最终形成具有四方特色兼具、浓郁的京剧风味。晋剧是随着晋商逐步发展而兴盛的,且晋剧在山西境内所分布的晋南蒲剧、中路梆子、上党梆子和北路梆子等主要是由于众多山西商人在走西口的道途上所形成的。山西商人好戏,尤其酷爱晋剧,明中叶之后的晋商逐渐发达,发源于山西蒲州的蒲剧逐步被随着经商的线路而带到晋中、晋东南和晋北等地,形成了山西晋剧艺术的社会地域性风格。将各种剧种进行比较,更加能够体现出戏曲曲艺风格的社会地域性特征。例如将山西晋剧与河南豫剧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晋剧题材内容多演绎封建皇族社会生活情景,演唱风格较为宏大而庄重,如《打金枝》、《金水桥》;而豫剧则多以平民百姓生活为题,风格较为朴实,多具有喜剧性,如《天仙配》,风格明显不同。其原因在于二者所处的社会地域性,晋剧产生于山西,而山西地域比较闭塞,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多向往上层社会生活,导致晋剧戏曲风格多以宏大而庄重著称。相比之下,豫剧流行于河南境内,而河南地处疆域中心,号称中原,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社会统治不稳定,平民多向往安定、平实的社会生活,厌恶连年征战之苦,导致豫剧多以朴实和怀有美好生活愿望的艺术风格占据一席之地。

四、现代民族唱法风格的混合地域性

“现代民族唱法”是著名声乐家周亨芳于1988年《歌唱与训练》一书中提出的。所谓现代民族唱法是指运用西方美声演唱方法和音乐理论来演唱传统民族声乐。现代民族唱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从事民族声乐演唱的演员和学生纷纷进入音乐院校接受系统正规训练,大胆学习西洋唱法的歌唱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走出了一条宽广的、并具有时代气息的歌唱新路。现代民族唱法可演唱多种风格,能驾驭高难度作品及胜任歌剧角色,多具有民族风格、时代特征。经过现代民族唱法演唱,同样一首传统民歌可兼顾多种地域特点,呈现出混合地域性风格特征。同样出自陕北地方民歌作品《兰花花》,经不同地方民族声乐歌手演唱,表现出明显的混合地域性风格。丽媛演唱的《兰花花》除内容表现出陕北浓郁的地方风格外,演唱形式的音调与节奏多少含有山东包楞调的地域风格;而阿宝所演唱的《兰花花》在演唱形式上则透露出深厚的内蒙地方音色。典型的现代民族唱法所呈现出的混合地域性风格莫过于对同歌异唱的分析。以丽媛、殷秀梅两位歌唱家演唱《我爱你,塞北的雪》和《我们是黄河泰山》为例,可以看出丽媛从演唱山东民歌起家,浓郁的北方风格在她演唱的所有北方歌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她太强太浓的的地域性语言惯性,使她在有些非北方性的演唱上由于语言音调的不熟悉而使歌曲失去了应有的风格。而殷秀梅作为美声歌手,没有地方性语言特点,也没有像丽媛那样广而多地演唱地方风格浓郁的作品,在《我们是黄河泰山》里,可以听出她对北方梆子语言和韵味的追求。

五、结语

我国民族声乐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但无论其内容和形式发生怎样的改变,其内在的艺术风格骨髓却始终与其所在的地域环境有着深切的联系,体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本文从民间歌唱风格的文化地域性、民间说唱风格的方言地域性、戏曲曲艺风格的社会地域性和现代民族唱法风格的混合地域性等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地域性特征,这将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深入挖掘地方各自环境特色、民俗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等影响声乐艺术风格的地域性因素,使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更加焕发出丰富多姿的地域性风格特征。

篇7:民办高校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论文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成瘾的学生越来越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质量直接影响高校的发展,民办高校作为新兴群体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这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网络成瘾

0引言

在多年前很多人可能连听都没听过“网瘾”这个词,但现在网瘾患者随处可见,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话题,在今天的社会里,网络给大家的工作、学习和娱乐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了很多的问题。民办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也有很多学生深陷网络不能自拔,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对分析学生患网瘾的成因和找出对策,其工作意义重大。

1什么是“网络成瘾”及网络成瘾的成因

“网络成瘾”简称“网瘾”,也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学名叫做病理性网络使用(PIU)。我们一般叫做“网络成瘾综合征”,目前已经把它作为一种正式界定的疾病纳入到诊断体系当中去。最早是由葛尔・柏格(IvanGoldberg,M.D)在所定立的理论化病态并且正式承认其研究价值。可以说,它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网络依恋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从临床表现看,互联网络成瘾症包括这样几种类型:迷恋互联网中的交往成瘾,如聊天、发帖;迷恋互联网游戏成瘾;迷恋互联网恋爱成瘾;迷恋收集互联网信息成瘾,如:强迫性地在网络中查询信息,从网上收集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堆积和传播这些信息;迷恋互联网上的色情内容成瘾;迷恋互联网技术成瘾,如:不可抑制地下载使用各种软件,追求网页制作的完美性或以编制新程序为嗜好;还有其他强迫行为,如:不可抑制地在网上购物、发邮件、破解密码、骚扰攻击他人等等。在这种类型成瘾症中,迷恋网络交往、迷恋网络游戏、迷恋网络恋爱及迷恋网络信息收集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类型。大学生患上网络成瘾症后,开始时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冲浪,以后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

“网络成瘾”问题的产生既有主观上也有客观上的原因。主观原因包括性格内向、自制力差、无成就感、自卑、自闭、压抑、好奇、缺少朋友的人易成瘾,网络可以满足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如:发泄、张扬、友情、爱情、风光和成就感等。客观原因包括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当,如:批评多、要求严、沟通少、受伤害、得不到尊重;计算机普及快,而教育、娱乐的正面软件滞后;法制不健全,学校、社会、家庭对上网的制约等。

篇8:民办高校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论文

3.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演讲比赛、各种社团活动、书法比赛等各项校园活动把网络成瘾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他们感受现实的交流比网上的交流更加重要,感受到自己的世界之外还有很多好的事务,通过这些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身心,加强他们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在交流中摆脱对网络的依赖,从而达到戒除网瘾的目的。

3.2积极引导和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从根本上解决网瘾问题通过思想教育,使民办高校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正确、客观、全面地认识和对待网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概念,树立正确的上网动机,正确区分和对待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不同作用。通过课堂内外教学与实践、社会舆论、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帮助民办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现实,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能力和价值,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促使其把对网络的好奇和沉迷转向现实世界,主动从内心需要出发减少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以现实生活为重心,热爱周围环境,投入学习和工作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3.3加强心理疏导民办高校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少与人沟通的能力,如果整天沉迷于网络,就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有可能埋下悲剧的种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如何处理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寻求心理平衡找回自信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与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防止游戏成瘾的产生,避免上网成瘾。为此,班主任、辅导员要多和学生接触、交流,主动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与学生交朋友,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班级气氛。

3.4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监督体系和家庭联系体制学生每天都和同学在一起,因此最了解他们的是周围的同学,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监督体制,发现学生上网时间不正常并且内容不健康可及时反映到辅导员处,再由辅导员及时做学生思想工作或及时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双方采取果断措施及时纠正学生的上网习惯,避免网瘾的形成。

3.5加强对学校及学校周边网吧的监管力度因民办高校普遍学费要高于公办学校,很多商家看准了民办高校学生背后的家庭经济实力,纷纷在高校周围开设网吧,当中有很多无良商人为学生提供不良影视和通宵经营网吧,甚至组织学生集体玩某种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学校要严格控制校内计算机室的营业时间和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定期对学校周边网吧进行清查,加强对周边网吧的监管。

总之,民办高校学生网瘾的形成原因很多,民办高校学生质量是学校能否长期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民办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监督体系和家庭联系体制加大对学生上网的监管,通过开展各项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和参加集体活动上面来,加强心理疏导,积极引导和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从根本上解决网瘾问题,同样也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网吧和网络环境的监控和打击力度,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上网习惯,为他们的成才铺好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冬霞.长春教育学院学报: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06.

[2]王明.成功(教育):关于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2009.05.

[3]黄强,倪莉.科技信息(科学教研):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07.

篇9:民办高校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论文

民办高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在农村的使用也非常的广泛,网吧随处可见,但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很多地方缺乏对网吧的监管,出现很多允许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甚至是无牌的黑网吧,这使很多未成年人有机会在网吧里上网聊天玩游戏,所以很多民办高校学生在未入校前就已患网瘾。现在民办高校学生普遍都有失落感,很多学生都把来民办高校做为没办法的选择,也感觉自己比别人低人一等,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目标和学习的动力,很多学生选择了在网络中找回自我,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处处活跃,通过长时间上网游戏和聊天来得到网友的认可和拥簇,长时间上网使部分学生在网络中能够得到网友的.拥护,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很孤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朋友,也不懂得怎么去和同学、朋友沟通,他们缺乏和家人、同学的沟通,使得感觉自己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感觉很失落,同样因为社会上现在对民办高校还不理解、评价不高,这使得这部分学生越发自暴自弃失去人生目标,逃课上网便成了经常,严重影响了学习。同样,长时间上网需要大量的网费,很多学生为了找上网的感觉喜欢在网吧上网,每个月上网的费用占了每月生活费的大半,部分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就省吃俭用,省出网费出来,甚至有部分学生因无钱上网而走向违法的道路,所以现阶段网络成瘾对民办高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造成了很多影响,严重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对学生的成长造成很大影响,对民办高校的发展也非常不利。

篇10:筝曲战台风艺术风格初探论文

筝曲战台风艺术风格初探论文

摘要:《战台风》是我国当代一首经典古筝代表作品,其特有的创作形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好评,作者将与台风斗争的场面和斗争胜利后一片祥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很好的融汇在一起,笔者将从艺术作品分析和演奏两个方面去探索筝曲《战台风》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古筝名曲《战台风》演奏;艺术理论

一、《战台风》乐曲创作背景

筝曲《战台风》于1965年由我国著名的古筝演奏家王昌元所创作,她以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和对生活的体验生动的刻画出码头工人对抗台风的战斗场面,以表达出在当时艰苦环境下的工人们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据有关资料记载,《战台风》的命名之初还另有来历,并不是最初就定为此名,据悉,在王昌元学生时期,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刚开始时王昌元把作品命名为《抢险》,在后来一次音乐审查的时候改为《战台风》,作者认为命名为《抢险》显得被动,不能得以生动的表达工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后改为《战台风》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全曲更加体现了积极的一面,王昌元觉得这样一改的确不同,故曲名由此改为《战台风》。《战台风》的表现如此之成功,其还要归功于王昌元的父亲王巽之先生(上海音乐学院古筝导师),他将古筝弦数增多,从原来的16根增至21根:将琴弦质地改变,将丝弦或钢弦改为钢丝、铜丝、尼龙丝相结合。改革之后的乐器,音域不但拓宽而且音量加大,为《战台风》在筝上进行极大张力的音乐表现提供了可能,由此《战台风》才得以更为成功的演出,以至于其影响之深远,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至今都被列为古筝必弹曲目之一。

二、《战台风》的演奏分析

(一)《战台风》的作品分析

《战台风》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刻画鲜明,快速的紧张激烈和慢速段落的优美抒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和台风过后优美祥和的场面。全曲由5个段落组成。乐曲共分为五大部分。如第一部分(1-33小节)从一开始,作者就直接利用节奏和速度使音乐进入紧张的氛围之中,描写码头工人紧张繁忙的劳作场面,大家的相互的配合,似乎听见劳动号子的齐奏声,干劲十足。第二部分:(三板)主要是描写台风来袭,巨大的声响使人感受到台风的恐怖,如魔音般的刮奏生动的刻画了这一点,仿佛下一刻被吞噬一般,笔者认为这段写的很好,既描写了台风的声势浩大,又为下文做出的了好的铺垫。第三部分笔者认为是最为精彩的一段,生动的刻画了码头工人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开始由四小节引出主题,声音铿锵有力的进行着,仿佛军队由远及近的声势浩荡的袭来,随后节奏和速度的不断加快,情绪越来越激烈直至引向高潮部分整个场面如一场声势浩荡的军队战争场面,气势磅礴,其中,在这一部分主题旋律通过节奏、指法的的变化再重复着,使乐曲层次感非常强烈,表现码头工人越战越猛的场面。第四部分(157-179小节):台风过去了,万里晴空,码头工人为自己最终战胜了这场自然灾害,保护了国家财产而感到自豪。第四段的结尾又于第五段的开头叠置。第五段(179-最后一小节):乐曲再现了第一段的旋律,但气氛比第一段更加热烈、紧张,工人们又投入到繁忙的劳动之中但其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之情。

(二)演奏心得

《战台风》表现了工人阶级战天斗地的气势,它的激越磅礴的气势和丰富多变的技法使它那样的激动人心,而想形象的生动的表现每一幕的场景,必须要深厚的演奏功底,和对乐曲的细节的把握,这对演奏人来说是一次挑战,笔者在弹奏时,总结了一些心得,如在弹奏第一部分时,开始在四个大撮时,力度上要加强,表现工人的力量和有干劲的劳作场面,紧接着速度与强弱上做出处理,即由弱到强,速度始终保持快速,但不可节奏混乱,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单位之内,其中在23小节时尤其注意次处的刮奏衔接点,因为要利用刮奏衔接下一个小段落,且速度上好要保持快速,所以笔者认为,在此处需要慢速练习,体会到相互之间的韵律时再加速为好,而在慢速中开始就要加入强弱重音将音乐的情绪适当带入。在第一部分之末尾如32、33小节音乐情绪由弱渐强到达至高点,为第二部分台风做准备。在第二部分的台风时,要注意第一个台风的“魔幻”音由慢渐快由弱渐强,到一定速度时双手通过速度和力度直接爆发出去,再接第二个台风时中间需要停滞几秒,制造意境。第三部分中开始出场时如骑士般骄傲的且矫健的步伐拉开战斗序幕,所以做好利用中指配合弹奏。在88、89小节时双手相互配合遥指时,要注意音乐的处理,这里的声音像马蹄的声音,所以处理时声音由远及近由“慢—快—慢”而这是一个铺垫,真正精彩的是三个段落通过古筝特有的指法变化,使音乐情绪递送到高潮,虽然三个段落是重复着,但若使人从听觉不发威,就需要演奏者的`深厚功底和力度上的情绪渲染,而在前两个段落的扫摇中要使音乐有质感,必须在最初慢练时要注意力度和清晰度的把握,不然噪音太多,场面过于混乱,从根本上难以体现码头工人们相互协作共同战胜台风的场面。第四部分,从紧张激烈的面切换到抒情优美的旋律,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一副祥和和场面通过音乐展现给大家,但是,这里需要演奏者快速调整心态,将内心的美好通过遥指和弹奏表现,所以画风的转变是要和肢体语言相互配合,这里更要求音色的强弱处理。最后的第五部分的重复变化再现第一段,从感情上更带有喜悦之情弹奏更好。速度上回到最初的快速热闹的场面。

三、结语

《战台风》是被古筝界誉为继赵玉斋《庆丰年》之后的又一划时代力作。乐曲气势磅礴、形象鲜明,很好的诠释和刻画了码头工人与台风战斗的场面,使人感受到生机勃勃的不断积极向上的力量美同时也能感受到如江南般柔情似水的祥和安逸的景象,作者很好的让两者相结合,体会到不同的画面带来的美感,所以,对于此曲我认为古筝艺术需要继续发扬和传承,在技术与演奏方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挖掘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彤.从新时期古筝创作看筝乐发展[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4,(04).

[2]张维.浅析筝曲《战台风》[J].艺术科技,,(02).

[3]沙里晶,傅华强,闫嘉颖.新编古筝教程修订本[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4]杜嘉莹.浙江筝派大指摇的运用及训练———以筝曲《战台风》为例[J].黄河之声,,(15).

篇11:蒋大为歌唱艺术风格的研究论文

蒋大为歌唱艺术风格的研究论文

“牡丹之歌唱真情,桃花盛开南北红,敢问路在何方有?北国之春骏马腾”。是对蒋大为经典歌曲的一种诗化的概括。蒋大为将自己的演唱与美声唱法相融合,为中华民族唱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被称为“新民歌之父”。很多学习声乐的后辈,都从他的演唱中,吸取了营养,得到了启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他的歌声跨洋过海走向世界。国外媒体评论他是中国当代民歌的代表人物,是“中国的帕瓦罗蒂”。国内声乐界人士也将蒋大为称为是中华民族声乐“里程碑”式的人物。

一、音色辨识度强

蒋大为的音色具有金属般质感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只要一传进耳朵,就会使人如饮甘露,不觉自醉,回味无穷……他的高音结实明亮,中音舒展甜美,低音浑厚饱满。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唱歌不仅要靠嗓子,而是整个身体都是共鸣腔,气息如果运用得好,共鸣腔调节得就好、音色就美、音域也宽。单纯靠声带发声,即使用力很强,非但不能传远,而且声音会不悦耳。而一个弱声,通过共鸣调节之后,就能毫不费力地穿越乐队,清晰地传送到观众听众的耳朵。这种以最少的气息获得明亮而致远的方法,并不是每个歌者所能轻易获取的。当蒋大为与其他男高音同台演唱时,我们听到的、震动耳膜的主要是来自蒋大为的声音,而其他人的声音就有些“时隐时现”。这是因为蒋大为的声音辨识度特高、穿透力极强。由此可见,蒋大为的声音特点给歌曲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二、注重歌曲内涵的把握

蒋大为不仅声音控制到位,更是将感情、味道、神韵、形体等要素融为一体。表现了他对歌曲的高超的驾驭能力。具体说,其韵味之清醇、行腔之细腻、意境之深远,都是出类拔萃的!仅就音域来说,很多歌唱家比蒋大为唱得更宽,但他在适合自己的音域内,声音之明亮圆润,让人难以企及。在对歌曲内涵的把握上,蒋大为更有过人之处。“一支桃花曲,醉倒天下人”。 蒋大为演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通过对家乡景色与乡情的铺垫,给予守卫边疆战士一种动力,在战争的残酷与故乡的宁静之间,找到了艺术的平衡点。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听蒋大为演唱这首歌后,会一下被拉回到过去,如身临故乡蜂飞蝶舞的桃花园,忘记尘世的喧嚣,静静的感受那份世外桃源的静谧,思念久别的亲人,内心深处升腾起思乡的惆怅。已经有近三十年演唱经验的蒋大为,陪伴青歌赛也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对于参赛歌手他也由衷地向他们提出了几条建议:“对于男高音来说,我的建议是没有必要飙那么高的音,一唱就要到高音C,而不注重作品的.内涵和韵味的把握,调子唱得稀里糊涂。那已经不叫唱歌了,那根本就是喊呢。一味地追求高音效果不是正规的唱法,而且也不好听。对于女歌手这个建议也适用,很多民族唱法的女歌手,唱法根本就已经是美声了,要知道你参加的是民族唱法角逐,应该注意歌曲的民族风格。高音的确是表现难度的一个标准,但不是绝对标准。”

三、作品风格的多样性

蒋大为演唱的作品中,既有大风格的统一,又存在小风格的多样性。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民族歌曲,又有不同题材的创作歌曲。在演唱上他将美声唱法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演唱中,没有一丝生拉硬套的痕迹。如奔放激情的《骏马奔驰保边疆》、意趣盎然的《潜猎从这开始》、含蓄悠远的《家乡寄来一幅山水画》等作品,都蕴含着他独特的歌唱风格。蒋大为也能将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唱出不同的味道,如演唱《敢问路在何方》时的奔放;演唱《牡丹之歌》时的乐观;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时的深情。在演唱《天边的骆驼》时,他以油画般质感的朦胧之美突出神秘、典雅的东方韵味。他所描绘的凄美,使其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蒋大为在演唱时特别注重意味美,在情感的表达上虽然没有大的情感冲突,但能仔细体会作品的内涵,向心灵深处渗透情感,讲究音色的纯美和情绪的内敛,特别注重中国诗词的独特韵味。如《霞光》、《春潮》等作品,在演唱上重视古典诗词的高雅及所蕴含的吟诵味儿,声音的运用相对柔和,音色圆润平和,节奏平稳。

篇12:数字媒体插画艺术风格分析论文

数字媒体插画艺术风格分析论文

摘要:在网络化、数字化等新兴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插画艺术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这也推动了数字媒体中插画艺术的出现和应用。在此局势下,为使数字媒体中插画艺术所具有的潜在价值能够在实践运用发挥到最大化,应熟知插画艺术风格,如科技风、柔美风、潮流风等。故此,本文针对数字媒体中插画艺术的风格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数字化;多媒体;插画艺术;风格探究

高度重视现代数字媒体中插图艺术的风格研究,能够更好地继承、发展和发扬中国传统插画艺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改善数字插画艺术的视觉呈现,带给人们更加独特而有吸引力的视觉体验,因此,需提升对数字媒体中插画艺术的理解,多方面地分析插画艺术风格,发现其独特之美,推进此类新型插画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一、新媒体中插画艺术的兴起与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现代计算机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计算机艺术作品利用自身独特的风格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续而久远的影响。现在,插画艺术家们可以灵活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创作,告别传统艺术呈现方式和工具的制约,使得艺术家们能够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计算机艺术的潮流中。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爱用计算机完成工作和概念创作。在追求个性自我的年代里,使得各类艺术表现风格都具有表达人们审美需求的重要意义。与传统插画艺术相比,数字媒体时代的插画艺术更加全面。首先,数字媒体时代更好地推动了插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使得插画艺术能够不断地突破、革新,提高插画艺术的生命力和多样性。其次,数字媒体为公共插图艺术提供了一个平台。数字化科技的迅猛发展,让插画艺术成为了大众创作的现实,不再受到小众艺术的局限,人们可以用简单的数字化科技进行随意的插画涂鸦和创作,这让插画艺术汲取更多的新鲜血液和活力,进一步推动插画艺术领域的蓬勃发展。

二、数字媒体中插画艺术的风格

(一)时尚型艺术风格

时尚风格是现阶段在平面包装设计、传播广告、书籍插画、报刊插图中应用最广泛、影响最重大的'一种插画艺术风格。就时尚风格的插画历史而言,可谓是源远流长,比如纽约客的顶级插画艺术家桑贝早就运用这种插画风格,并且成为了此类插画艺术的代表、典范。目前的时尚风格插画中描绘最多的是象征和代表着中产阶层的都市白领生活和情调,提倡的是一种全新的、高品质的生活模式。例如,最近几年里,在内陆很火热的吉米绘本,多是采用了艳丽、明亮的时尚元素、色彩和色调,并且在造型上也多是夸张地扩大人物的躯体、四肢和五官的比例,下肢、手臂、小腿部位和鞋子的夸大现象尤为突出,其中头和身体的夸大比例非常鲜明,地位较高的大人物打扮都十分时尚、突出。这种插画艺术多是应用在服装饰物、美容保养、女用化妆等产品的商业性广告当中,呈现的多是当代城市生活的点点滴滴,如健身、逛街、购物、网络聊天等。通过插画中事物比例的夸大和色彩的鲜明对比,用挑逗性的动态与新奇的饰物构建起具有较强视觉冲击的时尚风格插画艺术。

(二)荒诞型艺术风格

荒诞型的插画艺术风格具有较丰富的街头元素,且线条简洁,主体人物也多是以街头青年为代表形象,色彩上沉冷灰暗、暗彩淡色,有时也以城市的硬朗作为背景和涂鸦字符。近年来,流行的街头文化中,荒诞派已经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文化主流,越来越多的时尚文化与街头文化相融合,从嬉皮文化到朋克文化,许多流行元素也得以在插画艺术中呈现,也展示了部分年轻人对循规蹈矩蔑视和不满、对主流颠覆的渴望、对自身独特审美的骄傲,同时也暗示了年轻人玩世不恭、厌世愤俗的情绪。这类插画艺术描绘最多的是摇滚、奇装异饰、烟酒、纹身、机车等。

(三)唯美型和超写实型艺术风格

唯美艺术风格的插画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群接受和喜爱。这类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就是平凡淑芬,作品中呈现的多是古风、仕女图,经过唯美艺术调整和处理,五官和肢体之间比例都更加符合人们对柔美的追求和欣赏,人物刻画精致,尤其是头部、五官更是描绘得细腻、精致,而人物的服饰类型和发型风格也这类艺术风格所重点突出的部分。另外,插画师将计算机技术作为设计和构图的辅助工具,运用二维或三维软件进行立体建模与选材,以达到真实模拟或再现实物目标,这种风格的插画艺术作品呈现出的画面精细得让人惊叹。不难发现,这种插画风格和摄影技术之间的关系密切,而且许多作品灵感来源就是摄影作品,但它更具有自由性、表现性。这类插画艺术体现着插画师对新技术工具探索与使用,对新艺术风格的追求与尝试。

(四)科幻型和神幻型艺术风格

如今,科幻艺术是插画师们热衷追求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信息时代里,有关科技的东西都更容易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和热爱,与此同时,在许多科幻类型的电影电视、游戏、小说等发展和提升的局势下,科幻型艺术风格的作品占据着较大的市场比例,而人类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和想象也推动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另外,神幻风格的艺术作品历史相对比较久远,其风格灵感来源主要是因为神话传说的熏染,这类风格的运用和呈现方式比较自由、灵活,插画师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即使是天马行空的想法也能够在作品设计使呈现脑海中画面和意境。不仅是中国神话传说的应用广泛,在欧美社会中,这种艺术风格也曾风靡一时。而目前神幻风格也广泛运用到游戏设计、海报构思以及游戏角色构设当中,尤其是许多网络游戏中角色设定中受到的影响最为突出、明显。

(五)卡通型艺术风格

卡通艺术风格是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插画艺术风格,不管是欧美风还是日韩风,卡通都能够在各种传播媒介上广泛应用。世界上著名而典型的卡通风格应用有:美国的迪斯尼、日本宫崎俊吉卜力的卡通片等。这些卡通风格的作品陪伴着年轻一辈的成长,深深地影响着这一辈人的生活。卡通风格插画作品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和创新力,呈现的是角色之间的相互交换,使得人们能够在卡通艺术世界里再现自己儿童时期的童真与梦想。不仅孩子们热爱卡通风格,成年人大人也沉迷其中、爱不释手。其实,卡通艺术,作为一项拥有着明朗、广阔前景的产业类型,特别是在日本,卡通动画产业已经成为了日本的国家级产业。无独有偶,在韩国,伴随着网络游戏的广泛普及,也一跃成为了韩国新兴的高盈利产业。

(六)涂鸦型以及无厘头型等等艺术风格

如今,网络涂鸦非常流行,无论是否擅长于绘画,都可以在涂鸦板上随意挪动鼠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每一笔每一划都带有着涂鸦者的随性、洒脱和自由。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的荣誉产品“酷儿”,它就是涂鸦风格时代的典范,特别是年轻一辈,对“酷儿”的形象更是青睐有加,随后,“酷儿”的其他形象也随着产生,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热爱。涂鸦风格的插画特点就是保留了一笔一划的原汁原味,不必刻意模仿,只需要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情即可,这也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豁达与坦荡。无厘头型艺术风格分析。不管是中国搞笑喜剧,还是韩国流氓兔,都展示了平日里自私自利、玩世不恭的角色在危急或关键时刻都能挺身而出、帮助他人。这种艺术风格的角色也正好符合现代部分城市群体的审美趣味,使人们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寻求到片刻的惬意与空灵。无厘头风格的插画艺术利用了字图结合的方法,使得作品本身就是带有深长意味的故事情节。最后,几何装饰风格作品灵感来源于网络平面设计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工具,自身就具有着独特规律和特征,在网络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与网络传播相关的元素和符号也快速发展起来。例如:箭头符号带有指示性,同心圆也展示了一种空间动感,虚线呈现了事物的连续性。几何装饰风格的插画艺术吸收了数字媒体的表现元素,色彩搭配新颖、独特,元素设计跳跃、灵动。

三、结语

在数字媒体发展趋势下,插画艺术已呈现出全面发展和进步的局势。插画艺术已不再停留在小众欣赏的水平,而是一种全民推举和追求的艺术,其自身具有的娱乐和趣味特点也将插画艺术推向社会性艺术运动的巅峰。社会上也逐步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插画工作者,高效地带动着传统插画艺术事业的创新与发展,为人们创作出更时尚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何杨.数字媒体插画艺术设计风格探究[J].艺术评鉴,,(19).

[2]魏晔.手绘在数字媒体插画设计中的演绎与重构[J].才智,,(01).

[3]袁裴.插画在新媒体中的艺术表现[J].传播力研究,,(06).

篇13:鲍照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的论文

鲍照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的论文

【论文摘要】古人对鲍照诗歌的风格评说有很多,本文试图从这些论说出发,反本溯源,揭示鲍照的多样诗风。

【论文关键词】鲍照诗歌风格多样性

鲍照是南北朝刘宋时期一个重要的诗人,元嘉三大家之一,尤以乐府为人所称道。但他的诗歌地位,一直饱经争议。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颜不如鲍,鲍不如谢。“①但随着后人研究的深入,鲍照的地位俨然有赶超谢灵运之势。章培恒的(中国文学史》中写道:“但他(鲍照)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以至被推举为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②由此也可见,他的诗歌在不同时代,受到的待遇并不一致。与此相关的,关于鲍照诗歌的风格,自古以来评论家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产生了各种说法。梳理这些言论,不难发现,其实鲍照的诗歌风格很复杂,任何断语都有似是而非之感。然而对于他的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却少有人提及,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后人对鲍诗风格的评说

鲍照死后不久,虞炎奉命作<鲍照集序》,其中对鲍照的作品风格有如此评价“照所赋述,虽乏精典,而有超丽。”

稍后的沈约在(宋书关临川烈武王道规传附鲍照传》中说“鱼包照字明远,文辞瞻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

梁代钟嵘的<诗品》把鲍照的诗歌列为中品,并评价道“其源出于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椒诡,含茂先之靡鳗。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磋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

在梁代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论》中,如此评价鲍照的诗歌风格:“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魄。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斯鲍照之遗烈也。”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由于杜甫的“俊逸说”简练又恰当,因此为以后的广大诗家所引用。

北宋秦观的《韩愈论》里说:’‘谢灵运、鲍昭之诗,长于峻洁。”后为<诗人玉屑》(草堂诗话》等诗论所引。

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鲍照之诗,华而不弱,陶渊明之诗,切龄情事,但不文耳。”

南宋敖陶孙在<耀翁诗评》中说:“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谓“鲍照材力标举,凌厉当年。如五丁凿山,开人世之所未有。当其得意时,直前挥城,目无坚壁矣。骏马轻貂,雕弓短剑,秋风落日,驰骋平冈,可以想此君意气所在以上只是列举了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现在试对这些观点做些分析。

虞炎和沈约都指出了鲍照作品遒丽的特点。虞炎似乎是对鲍照的文注意较多。沈约直接指的就是他的乐府诗。

钟嵘的《诗品》只讨论五言诗,因此忽略了鲍照的乐府诗。

他认为鲍照的诗其源出于二张,这主要是看到了鲍照的`写景诗和女性诗。因为张协以写景诗成名,《诗品)评其“巧构形似之言,·词彩葱倩”。张华以闺情诗闻名,(诗品)评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钟嵘是看到了在这两种类型诗歌上鲍照的诗风。谢混被评为’‘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鲍照古诗中的不平之气,自然让他的诗比谢混的有力量得多。颜延之以用典为名,诗品评其’‘喜用古事,弥见拘束’‘,鲍照用典远不如颜延之频繁,在节奏流动上自然“驱迈”。钟嵘指出的鲍诗的缺点是险俗。险是不避危仄,是从音律和意象上来批评,鲍照常用仄声韵,其诗的意象,运动感,都有危险之感。俗是贵尚巧似,指鲍诗在某些诗歌上模仿痕迹较重,如前面所说的对二张的吸收。有些观点认为俗是批评鲍照的乐府,我觉得并不恰当。因为作为一个严谨的批评家,钟嵘自然清楚他要讨论的是什么,即使他看不起鲍照的乐府诗,也不会在一本五言诗的论著里,把他对乐府诗的不满,发泄在诗人五言创作的评论上。钟嵘所指摘的险俗,在今天当然也可以作不同的解读。险也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张力的体现。而俗更可以看出鲍照之才高,可以驾驭的题材之广泛。

萧子显说鲍诗“发唱惊挺,操调险急”。这让人想起(拟行路难十八首》,这种形式的创作感情充沛,随着长短句式的变换以及语气节奏的控制,造成诗情的跌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这也是鲍照最为人所称道的作品,对后代诗人影响极大。“雕藻淫艳,倾炫心魄”,则是指鲍照的一些女性诗和写景诗(包括乐府诗),集描写之能事,颜色变化频繁,意象丰富。把鲍诗比喻成诗经中的郑卫,也当是指这一类描写居多的诗。

杜甫以“俊逸”来形容鲍照的诗歌风格。我想大抵指的是他的乐府诗。尤其是《拟行路难》等自我色彩较浓厚的诗和一些边塞诗,充满凌厉矫健之感。秦观所说的“峻洁”,与“俊逸”亦相似,陈师道所评价的“华而不弱”,注意到了鲍诗的描写和气骨。敖陶孙和陆时雍的评价,亦当是对他的乐府诗有感而发。 综观这些评论,可以看出,每位评论家的侧重点都有差异,这当然无法达成统一的认识。这也由于鲍照诗歌题材和形式太丰富了,他的笔,触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诗歌的各个方面,这也真让人感到惊异。因此,要谈论鲍照的诗歌,首先要做的工作,必然是分类。

二、鲍诗的多样诗风

首先是乐府诗。鲍照存诗二百余首,乐府就有八十多首,在当时乐府诗还为文学界所轻视,不认为是正宗的文学。鲍照是最先大力写乐府的诗人,并且他创造的成就,也罕有人可以匹敌。<拟行路难十八首》是他乐府诗中的名篇。这十八篇涉及题材很广,有写弃妇的,有写战争带给百姓的伤害的,有感叹怀才不遇的,有感叹人生短促变幻的,然而鲍照却加进强烈的个人色彩,似乎当事人都是自己,给这些诗贯穿了相同的基调,感情充沛而强烈。其中不乏名句,如“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自古圣贤皆寂寞,何况我辈孤且直。”等,不胜枚举。他多用“君不见”句式,往往开场就很激越。而杂句的不断转换,形成强烈的节奏感,配合强烈的诗情,因此感染力非常强。与此相类的是其他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诗作。“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饥鹰独出,奇矫无前”,殆非虚言。

在乐府诗里有几篇是早期的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③,(代陈思王白马篇》等,诗风高昂雄壮,如“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殊”,“但(上接第260页)令塞上见,知我独为雄”等句,充满了英雄主义的豪迈色彩。(代东武吟》《代苦热行》等诗则充满了英雄落寞的悲哀以及对统治者不关心军人的控诉,诗风沉郁悲凉。

乐府诗里另一类就是艳情诗,如《中兴歌》、<代白经曲》、(代春日行》等,这题材的诗,在鲍照的乐府诗中有很大的比重,展现了不同的风格特征。在《代陈思王京洛篇》等诗歌中,他极尽描绘之能事,使用大量的闺房名贵物品为意象,同时配上各式色彩,形成了雕藻淫艳,倾炫心魄的风格。但在另一些诗如《代北风凉行》中,则形成了较有深度的美学风格,“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虑年至,虑颜衰,情易复,恨难追。”深情委婉,别得风味。

鲍照乐府诗的另一块就是挽歌。挽歌的风格是沉郁阴暗的,充满着悲情,由于鲍照对人生期望太高,失望也大,对生命的感叹也就格外的强烈。

其次是五言古诗。

鲍照的五言古诗中,山水交游诗占了很重要的一块。他的山水诗,语言奇丽峭拔,沉雄精当,细描时如绣针画笔,字字精当。又常注意雄壮神奇的景物,并且善于用动词,写动景,表达偏激难捺的心情。如《行京口至竹里》:“高柯危且辣,锋石横复仄。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冰闭寒方壮,风动鸟倾翼。……”押仄声韵,用奇险意象,动态描写也很成功。然而有时写景,让人感觉艰涩不流畅。

鲍照还有一类拟古的诗作,如<拟古八首》《绍古辞七首》等,不像山水诗那样艰涩,倒是很有乐府诗的那种张扬的风采。梗概不平之气,再次泛滥。这类诗作,在他五言古诗中,当比山水诗的地位来得要高。

以上大概分析了鲍照不同类型诗作的不同风格,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由于诗歌类型的不同,鲍照的诗体现了鲜明的不同风格,但这些诗毕竟是鲍照一人所写,因此在这些不同中,我们又可以发现出共性来。比如急,写景时用危景,感叹时的节奏控制,都体现了鲍照心态不平和,容易激动的创作特点。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鲍照诗歌风格本身的丰富多彩,以及评论家所处时代及个人品味的限制,鲍照的诗歌被赋予了众多的风格,但是任何一种风格,无疑都存在着它的片面和不足,我们在看待鲍照的诗上,要看的更全面,这才是正确的方式。我们还得明白,当我们看到某种对鲍照诗歌的评价时,得知道他是对鲍照哪些诗歌的评价,以及他本人所拥有的诗歌观。用一种观点来涵盖鲍照的诗,得到的只能是偏差和谬误了。

篇14:艺术风格如何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艺术风格如何融入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摘要:民间采茶舞所具体彰显的不仅仅是一种人文风格,更是一种文化内在,所以选择合适的民间采茶舞艺术,进行系统化改造,并且将其进行合理化创新,将实现体育教学活动中,文化素养的深度融入和完善培养。本文拟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文化素养的培养状况分析入手,结合民间采茶舞艺术的价值内涵和艺术风格探究,通过探究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文化素养培养诉求,从而分析融入民间采茶舞的艺术风格,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机制。

关键词:民间采茶舞;艺术风格;融入机制;高校体育教学;文化素养

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注重对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给于充分关注,从而影响和限制了学生培养活动的具体效果。结合当前体育教学活动的整体实施来说,文化是提升学生价值认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维习惯的基础与前提。结合目前文化素养教学活动的实施状况看,筛选和应用合适的文化素材至关重要。

1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文化素养的培养状况分析

对于整个高校体育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其就是一项综合、复杂的教学活动,可以说,该教学活动中所诠释的不仅是系统化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也要充分注重对学生自身的思维理念和人文素养引导与价值塑造,形成必要认识。但是就目前普遍实施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状况看,其中更多只是关注相关体育项目和技能,未能对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以及必要的文化知识形成相应关注。因此,筛选和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有着深厚、多样化的影响。首先,文化正是当前高校学生培养时所缺失的内容。重视技能,忽略文化元素的教学模式,已经影响到体育教学活动的全面实施与本质优化。当然,对于体育教学本身来说,其就是一种文化体系诠释与表达。所以,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能完善文化元素,其将无法从本质上提升和优化教学效果。其次,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其文化元素的内涵缺失,其中所彰显的精神气息,正是当前影响我们有效实施体育教学的关键所在。客观的看,文化元素丰富多样,尤其是合理、正确的文化元素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所必须融入的.正确内涵。当然,如何才能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就至关重要。最后,在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实施时,其未能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地位,尤其是很多老师自身过多干涉学生的自由与积极性,在筛选和应用文化元素时,更多是从老师的关注点出发,缺乏对学生自身兴趣的充分理解,这就限制了整个文化元素的应用价值。

2民间采茶舞艺术的价值内涵和艺术风格

事实上,民间采茶舞艺术形成的关键和重点在于大众将饮茶活动作为重要的生活习惯,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将具体艺术内容的价值启迪融入其中。所以,在我们深层次认知和理解民间采茶舞艺术的风格特征时,需要从具体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启迪出发,特别是通过具体分析该艺术的整体多样性,从而为我们更好应用该艺术元素提供有效帮助。对于采茶舞艺术体系的具体展现来说,其中任何元素的产生和优化,实际上都是依托具体文化背景所形成的重要文化机制。从民间采茶舞的艺术风格中,其中所展现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都是我们在利用该元素时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说,文化内涵对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影响,都是当前我们无法整体估量的重要元素内容。

3探究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文化素养培养诉求认知

在高校体育教学机制日益成熟的今天,我们对文化素养培养的价值理解形成了新的更完善认知,尤其是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元素的教育与传递,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创新,就必须从文化素养的引导与诠释出发。因此,随着教学活动不断成熟,文化素养的引导与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文化诉求,其必须充分满足如下诉求:首先,必须充分注重筛选和应用合适的文化素材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之中,而不能盲目筛选文化元素,在确保所具体筛选文化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基础前提下,确保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创新和文化素养培养活动形成合理有效匹配。对于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活动来说,其中所需要的是在合理理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教学机制,从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理想创新。其次,要注重营造生动、形象的体育文化环境,在充分发挥情感思维的基础上,将具体的价值启迪与学生认同之间深度融入,在打造极具情感色彩的体育文化氛围基础上,充分发挥文化体系的影响力和价值色彩。文化是一种具体的价值认同,其中所诠释的情感理念,正是体育文化价值展现的基础所在。如何才能让整个教学活动更有情感色彩,这无疑是教学创新与优化的关键所在。最后,整个体育文化建设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创造性。体育文化建设活动的出发点都是“学生”,所以引导学生认可文化内涵,关注课堂创新,通过激发学生对文化内涵的价值重视与必要认可,从本质上实现体育教学活动中文化素养的理想关注与根本性诠释。整个体育文化的本质化融入,才能真正构建合理完善的文化教学机制,当然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其文化应该由学生来综合创造。所以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文化建设中的力量,是可行且必须。

4融入民间采茶舞的艺术风格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机制

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创新实施来说,其中所需要的内容是多样化的,除了完善而系统化的教学元素外,丰富合理的文化素养也是值得应用的重要内容。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当前教学环境对学生培养活动的深厚影响。事实上,如果我们不能对当前教学环境变化的影响状况,形成成熟认知,那么其将无法实现理想的学生培养效果,尤其是未能引导学生对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文化内涵形成深层次理解,也缺乏必要的教学优化和适应,更谈不上教学活动的全面创新。结合茶文化体系的价值思维看,其中所具有的积极思维和人文理念,都能为当前我们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创新,实施奠定基础。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和人文思维看,其中所具有的积极元素,不仅是当前教学创新的基础,同时更是能够为学生成长,寻找到合理融入体系。在教学活动深度创新、整体发展的今天,虽然,现阶段我们已经构建了系统化、层次化的教学机制,但是仍然未对我们所处时代的教学特色形成深度理解,尤其是学生自身未能对正在经历的环境特性,形成深层次认知。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价值色彩看,其中所具有的实践色彩和人文理念,都是当前我们理解和应用多元文化的关键与重点。我们当前在具体应用民间采茶舞艺术,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对该资源进行必要更新与改造,特别是在具体探究该艺术的人文理念中,要通过系统化改造,通过激发学生自身的参与热情,从而加深学生自身的文化体验。民间采茶舞艺术在形成过程中,其中诠释和浓缩了层次化的人文思维,无论是具体的艺术色彩,还是多样化的文化理念,都需要大众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来丰富展现。事实上,在将民间采茶舞艺术应用于高校体育文化教育中,其需要的不仅是行为引导,更是理念上的教育,可以说该艺术中所诠释的精神思维和人文理念,都将成为整个文化教育活动的优化前提。对于民间采茶舞艺术的内涵本质和影响力来说,其能够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思想意识形成重要影响力,只有让学生在趣味多变的艺术形式中,感知人文精神的价值内涵,才能为该艺术的传播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创新实施来说,实施文化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理念。

5结语

在当前整个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创新过程中,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已经成为体育教学的创新所在。因此,通过发挥和展现采茶舞艺术的生动多样性,从而在丰富体育文化教学元素的前提下,优化教学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文化创新。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文化元素的生动诠释,也让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本质化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杨,闫鑫瑶.综合类大学舞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初探———以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胡万勇导师组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51-153.

[2]刘学伶,杜利波,郭越.扎根黑土,引领东北舞蹈文化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探索引领东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思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132-135.

[3]陆丽静,黄小明.融新疆多元文化底蕴,探民族舞蹈传承之路———《新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3):100-101.

论文题目

毕业优秀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审核表范文

上海博士毕业毕业开题报告内容

散曲学的成绩与危机论文

小课题开题报告

论文英文题目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英语小课题开题报告

生物小课题开题报告

网络视觉艺术风格的成因探讨论文
《网络视觉艺术风格的成因探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网络视觉艺术风格的成因探讨论文(锦集14篇)】相关文章: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模板2023-11-02

农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2023-02-10

田梧二中二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2022-09-11

外语系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外语系开题报告2023-01-15

食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05-06

学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05-06

美术教育论文开题报告2023-01-15

毕业论文题目2022-08-22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2024-01-05

初中英语小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