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管理论文

时间:2023-05-11 07:58:37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管理论文(整理13篇)由网友“xixizj”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浅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管理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管理论文

篇1:浅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管理论文

浅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管理论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功能在中小学日益凸显出来,同时广大中小学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但是,中小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管理方面经常遭遇困惑,致使课程实验工作还陷入僵局。作为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据近年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就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的规范管理,粗浅地谈些看法,并希望专家和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一、中小学要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否在中小学有目标、有计划、有效的常态实施,首要问题是学校能否规划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这就如同建楼必先设计一张图纸一样,没有图纸楼房是无法建造的。同样没有实施方案,没有整体实施计划,年级和班级,老师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必然会陷入盲目的实验状态中,这不仅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而且难于取得实效。

那么,学校怎样才能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方案呢?

1、由学校教科处牵头,从学校校级、中层领导以及骨干教师中,选择在教科研方面的精兵强将组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小组,组织小组成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进行专题研究。研究着重从学校实际出发,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安排、师资配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实施、课程管理、校本研训、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要充分考虑方案的目标性、实用性、计划性以及可操作性。另外还要注意方案要详实、具体,如,课时的具体使用,教师的人员安排等。最终集大家的智慧,形成实施方案。

2、将实施方案,发放给广大教师,甚至一些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关心学校发展的人士,广泛争求大家的意见,再进行反复修改,最终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3、特别提一下,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学校发展目标、学校校情分析、课程的长远和短期实施目标、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详细计划(包括年级活动主题、指导教师安排、具体课时使用方式等)、课程的校本研训计划和具体实施措施、课程管理要求和管理办法、课程评价方法和要求等。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之所以把学校发展目标和学校校情分析放在方案前边,且必须要写,是因为这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制订的基础和背景,也是以下项目内容的制订依据。而这些内容都需要一一的详尽的完成。只有各个项目内容详实,才能便于指导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二、为保证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学校还须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光有方案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与课程相关管理配套制度,才能保证方案能够落到实处。这些管理制度,主要有:

1、教师任课制度。目前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是依赖学科教师兼职的'。这就需要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量做个合理的调配和安排,比如:学校规定每一位教师,在一学年中或两学年内,至少要独自或与他人合作承担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承担课时不少于9个课时(3周时间基本能完成一个小的活动主题)。先由教师填写申报表,申报活动主题,再由学校进行审定,最终确立年度或学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学年、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承担教师。未申报成功或未申报的教师,要在下一学年或学期继续申报。这样用制度来保证教师既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任务,又不影响做学科的教学任务。

2、奖励制度。学校可对承担综合实践的教师,尤其是开展活动质量高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学校要对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而超出课时规定的教师,按课时量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如果不能给于补偿的,能否在年底考核、评优评先中适当加分和给予奖励。用这样的奖励制度来鼓励教师承担课程的积极性,就会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许多教师还是很有积极性和能力的,就看学校的制度能否把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研训制度。这一制度可以仿照学科教学再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适度修改,目的是为更好的促进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的专业成长和指导能力的提高。

4、综合实践活动档案管理制度。规定从活动开始,由活动承担教师,注意整理并保留教师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资料,如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计划方案,学生搜集并整理和完成的各项信息资料,教师指导策略与做法,活动成果等,最终整理出有价值的档案资料,交给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

5、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制度。制定出评价制度其目的在于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年级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班级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作出科学与合理的评价。

6、综合实践活动安全保障制度。安全制度可以在学校原有的安全制度基础上修改、补充和完善,努力使制度更好地为综合实践活动服务。如可以制定综合实践校外活动报批制度,其制度,由教师提前申请,学校审定批准。活动组织制度,外出活动必须由哪些教师参与安全管理等等,以保证活动安全并正常开展。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费、设施使用制度。如,经费申请、活动设施使用等方面都需要建立一定的保障制度。

目前,不少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课程开设缺乏保障机制。因此必须健全课程实施机制,并让其发挥真正的作用,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篇2:中小学课程管理规范自查报告

中小学课程管理规范自查报告

按照xxx市城区教育局xxx号《关于转发xxx市教育局<关于转发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课程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校对本校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校的课程开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全了课程,开足了课时,没有出现违反规定的现象。

我校所开设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都是经过上级部门批准设立的课程,并且严格按照课时分配标准安排课表。

我校开设的国家课程有: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体育(健康教育)、科学、英语。

我校开设的'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有:

⑴研究性学习:三~六年级,每周1课时。

⑵信息技术课:三~六年级,每周1课时。

⑶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每学期一周。

以上课程都有专门教师任课,并进入课程表。

我校的校本课程是《古诗词诵读》,一~六年级每周一节,由语文教师任课,并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二、教师配备情况

我校的正式在编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为了解决缺编影响课程开设的问题,学校在社会上聘请了9名实习教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中,从而保证了课程的正常开设,保证了学生能够接受到全面的、正规的义务教育。

篇3:综合实践课程论文

论文摘要:论文基于综合实训课程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就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商务网站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改进商务网站综合实训教学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商务网站,综合实训,课程改革

在职业教育中人们对综合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中我们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两个方向设置了《商务网站综合实训》和《网络营销综合实训》两门课程。这里就《商务网站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谈一下我们的体会和思考。

综合实训课程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主要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校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综合实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并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我们开设了《商务网站综合实训》课程,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商务网站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

1.《商务网站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

《商务网站综合实训》是学生学习了商务网页设计、网络编辑和商务网站建设等课程后的一门综合性实训课程,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岗前培训”课程。它着眼于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网站管理员和网页设计员岗位,进一步培养学生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的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进入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并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在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中“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能力三要素和职业素养进行整合,形成一种使受训者能在动态的职业情境、社会情境和生活情境中,有理性的采取全方位的、职业性的、专业化的行动能力”。

2.《商务网站综合实训》课程的内容选择

依据网站管理员和网页设计员岗位所承担的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我们在商务网站综合实训中围绕企业真实的商务网站建设管理项目,选择企业网站建设硬件及软件环境配置、企业调研计划与实施、企业需求分析与设计、企业网站模板选择、企业网站设计与制作、域名设计与空间服务商选择、网站上传与维护管理等7个教学情境,作为实训教学的工作任务。以完成商务网站建设或管理项目为载体,从发现、分析、界定问题入手,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运用解决问题的工具,实施解决问题的措施,最终完成实训的全过程。

3.《商务网站综合实训》课程的结构组织设计

在实训内容顺序安排上按照商务网站综合实训内容的特点,以任务驱动为主,辅以工作过程展开教学。从构建工作环境开始,逐步进行企业与市场调研、网站总体规划、网站设计工具选择、网站设计制作,最后到确定域名、选择空间服务商、网站上传和日常维护管理,完成整个项目的工作任务。

实训模式主要采取工学结合、做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组建工作小组,自主选择企业、落实工作项目,自主安排时间完成工作任务。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必要的讲解、示范、布置任务、检查指导,以保证实训任务的顺利进行。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和辅导答疑教学法等。

4.《商务网站综合实训》课程的实施过程设计

为了保证综合实训课程的实施,需要制定课程标准,明确“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编制实施的条件、要求、方法、考核指标与考核方式等,以规范和指导实训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过程,保证实训的质量和成效”。⑵以考核方式为例,《商务网站综合实训》课程采用了以工作成果和企业评价作为主要依据的考核方式,具体根据各小组及个人项目完成情况、企业反馈情况、日志检查情况、组长评价情况等四部分确定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商务网站综合实训》课程的实施

1.做好开课前的准备

为了上好本门课程,任课教师提前一年时间开始准备。除了进行课程的设计外,还设计了多个网站,开发出在线练习系统、在线考试系统、留言系统、论坛、综合性课程系统,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并确定由一名专业带头人专门负责课程的教学,其他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开展教学。

2.构建开放式教学环境

为了方便学生完成综合实训任务,经贸系为学生提供了电子商务工作室,全天对学生开放。该工作室模拟企业工作环境,配置了综合实训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为配合实训教学,任课教师创建了商务网站综合实训网络课程。该网络课程包含流程篇、模块篇和帮助篇三部分。流程篇里主要介绍商务网站从开始到结束所经过的阶段及如何完成各项任务;模块篇介绍商务网站里各个模块的设计方法,如LOGO设计、导航设计等;帮助篇里主要介绍各个小知识点和具体的操作技能,以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各种问题。教师教学主要讲解流程篇的内容,学生在完成某项任务时,先学习模块篇中的知识,再参考帮助篇来解决问题。

3.落实生产性实训项目

落实生产性实训项目是完成综合实训的关键环节,工学结合的第一步,是与企业联系,说服企业将工作任务交给学生完成。为此我们进行动员,以学生小组为单位从企业或学院职能部门中寻找项目。根据课程的特点,任课教师设计了“企业网站建设与应用”调研介绍信,明确了调研对象、调研内容和调研形式。指导学生与企业沟通,分析企业可能的现状,有针对性地、灵活地与企业对话沟通。通过走访、调研,22个学生工作小组全部找到了生产性实训项目。

4.精心指导,及时跟进

在综合实训中我们采用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课堂内,教师讲授知识、操作示范、安排任务、关注进度、指导学生,学生小组集中工作、分工完成任务、讨论解决问题、共同聆听教师答疑;课堂外,教师定期到工作室进行辅导,与小组一起完成工作,同时还通过课程系统——论坛、QQ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难。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到企业去,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及时与企业人员进行沟通协调。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安排了三次阶段性总结,组织学生开展调研汇报、中期汇报和结项汇报,探讨问题,分享经验。每一次汇报由小组不同学生承担,并制作PPT文稿,从而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在综合实训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我们还将交流过程进行了录像,供学生进行分析借鉴。

5.认真做好综合实训总结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们亲自参与了从项目洽谈到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帮助企业建设商务网站、维护网站,从课堂上的学习领域导入到综合性的行动实践领域,并最终完成了22个商务网站的建设任务。已完成的商务网站大部分得到了企业的认可,有的已被企业采用。通过综合实训师生都受益匪浅,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实现了教学观念、教学习惯、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转变,积累了教学经验,提升了工学结合的教学能力;学生在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的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三、改进《商务网站综合实训》教学的建议

1.综合实训时间安排应相对集中

商务网站综合实训课程时间安排比较散,每周只有4个学时,前后持续了一个学期。期间受到其它实习课的冲击,影响了综合实训的教学效果。而真实的生产性项目要求综合实训课程遵守实际工作过程的客观规律,综合实训课程集中连续地安排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常综合实训应安排在主要专业课程和技能课程完成以后至顶岗实习开始前进行,并且要安排足够的实训课时,以保证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形成对实际工作过程的整体认知,达到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

2.增加商务网站维护生产性实训项目

一个完整的商务网站综合实训不仅应该包括网站建设,也应包括网站的维护。对企业来说,日常商务网站维护更是经常性的工作任务。本次综合实训因学生参加广交会实习受到冲击,减少了网站维护的`能力训练。今后商务网站综合实训除了继续安排商务网站建设实训项目外,还可以考虑专门安排商务网站维护生产性实训项目。在网站维护实训项目中可以增加以下实训任务:数据上传软件(如cuteFTP)的使用,网站内容的维护与更新,网站模块的添加与管理,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等。

3.专职教师应深入企业,增强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同时要有企业兼职教师的参与

一门综合实训课程的实施成功与否,教师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因素。综合实训要求专业教师对完成项目的工作流程得心应手,具备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熟悉企业实际任务的运作,有较强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同时也要求有企业兼职教师积极参与,与专职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承担综合实训教学任务。为此,要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不断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逐步形成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4.与企业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保持生产性实训的连续性

企业的支持和参与是完成综合实训并取得实效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由于企业的积极支持,商务网站综合实训课程不仅从企业获取了16个项目(另外从学校职能部门拿到6个项目),而且这些项目都具备可操作性、可完成性和专业覆盖性。现在这些项目已经全部完成,部分项目成果已经上网。我们的下一步工作是探讨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入地与企业合作,在网站推广、网站维护、网络营销等方面继续为企业服务,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入开展下去,并保持生产性实训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 梁琦. 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实训课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10.

2 汪治,刘红燕,等.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专业综合业务实训课程”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报告[EB/OL].

篇4:综合实践课程论文

摘 要:本文介绍了北京城市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践课程“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与探讨,介绍了该课程设置思路、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及安排、注意事项、以及对该课程的思考,指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综合性设计性实践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做到收放结合、“教学相长”。

关键词 综合课程设计 综合能力 综合性 设计性 实践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学院重点专业,本专业自20xx年成立以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作为北京市教委教学改革项目“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初探”的成果之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一门“综合课程设计”课,目前已经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05、06、07级三届近400名学生完成了该课程,从后期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来看效果很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本文就是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探讨。

1 课程设置思路

“综合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设计性实践为主的实践课程,安排在第四学年上半年,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大学期间所学的电子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一次综合运用。具体来讲是通过完成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课题全面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完成一个具体实际课题的全过程,通过本课程设计进一步理解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EDA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可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上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阅文献、书写报告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为即将到来的毕业设计和就业做好准备。

当时安排这样一门课还有一方面的考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每年都有机会参加全国的或北京市级的电子设计竞赛,参赛前一般都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赛前培训,通过培训和参赛,学生们受到了一定的专业综合训练,但毕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参加竞赛,课程设计这种形式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所有学生受到一定的综合训练。

2 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教学在多媒体实验室进行,以学生动手动脑为主,原则上教师主要工作是进行真对性辅导及组织课堂讨论,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正确、条理地讲述清楚技术问题的能力。

学生每组3人分组完成课题,主要是为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完成课题过程中,涉及到课题选取、方案选择、电路设计、电路仿真、元器件参数确定、元器件购置、电路板制作与电路焊接、电路调试、设计报告撰写等各个环节,此外教师还会就一些实际课题中经常面对的问题(如驱动能力问题)进行专门介绍和讨论,学生通过实际动手过程,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就更清晰更深刻了。

3 各阶段具体安排、要求如下

3.1 课题选取题目的选取原则:内容上可以涉及到电子线路、单片机、EDA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包括硬件和软件内容(涉及相关程序设计开发平台和工具软件:QuartusⅡ、Keil、wave、Protel 99SE、Multisim、Protues等),其中核心控制部件可以采用单片机,也可以使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内容不要过于复杂,以保证30-36学时之内能够完成,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参考课题,如“简单点阵列LED显示控制系统设计”、“A/D转换控制电路设计”等,但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合适的课题进行研究,一般学生更乐于自己选取感兴趣的课题。

3.2 方案选择

题目确定后,需要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对比多种方案,确定自己的总体设计方案及设计工具和环境的选取,制订好任务进程表,按照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对组员安排具体分工。

这个过程学生需要下一定的功夫,这部分工作做得越是细致,对课题的理解就越充分,对困难的预计也越充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越具体,后面的问题就会越少。

3.3 电路设计和调试

用相应的工具软件及实验设备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包括单元电路设计、元器件参数确定、系统电路设计、程序设计和仿真,元器件购置、电路板焊接及单元电路调试、系统电路和程序调试,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对设计电路或程序进行修改和完善。调试通过后,绘制出完整的电路板图。这个过程遇到的问题最多,在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过程中牵涉到多门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正确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3.4 文档归整

在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随时注意保存并整理设计资料,要求学生记课程设计日志,记录每次课题进行过程中的工作内容、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师给学生讲解设计报告内容和格式要求,每组同学提交一份包括设计、分析、总结的完整报告并进行分组答辩。

3.5 课程考核

结合学生课程设计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设计报告及答辩三方面,按一定比例给出总成绩。

4 注意事项

关于选题:学生选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对课题难度估计不足,选题容易过大,需要教师把好审题关,与每组学生进行充分讨论与沟通,让学生充分考虑设计细节。

关于分组:学生在自愿组合分组时容易造成“强强联合”、“弱弱联合”的局面,需要按照学生基础程度对各组进行微调,让所有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

关于进度计划: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课题进程前松后紧,以至于最后没有时间更深入地探讨、理解课题。需要注意随时提醒学生,养成不拖沓的习惯。

关于设计报告:注意平时素材的积累,每次课上都会对日志进行讲评,为写好设计报告打下基础,同时按照学生实际需要对word等写作工具的使用技巧适当地进行介绍和讨论,使设计报告更完美。

5 关于“综合课程设计”的思考5.1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而综合型设计性实践教学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特点在于知识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都学习过,比如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EDA技术、印刷线路板设计、科技文献检索等,相关程序设计开发平台和工具软件QuartusⅡ、Keil、wave6000、Protel 99SE、Multisim、Proteus等绝大部分都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使用过,但很多学生对每一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都是孤立的,他们不习惯将各门课程联系起来构成整个专业课程体系,这对于将来学生踏入社会后的思维习惯都是有影响的,因为社会是多维的,很多问题都不是简单孤立存在的,要综合运用许多相关知识才能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要使学生养成这种“综合”的习惯,解决办法就是在平时的实践课程中加入综合性设计性内容,包括本门课程内容的综合,再有就是开设这类需要对多门先修课程内容的“综合课程设计”课。

5.2 综合性设计性实践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相对于教学计划中的大部分课程来说,本课程首先要求任课教师对本专业课程体系有完整的概念,了解其结构和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本专业多门专业基础知识能力。

其次教学要求要随着新技术的更新随时进行适当调整,如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仿真软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综合课程设计”要求中对于电路仿真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05级没有要求电路仿真、06级要求做到部分电路仿真、07级要求全部完成仿真后再完成实际电路调试,因此本课程在了解当今行业新技术,跟踪元器件、应用软件的实时更新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等方面对任课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5.3 综合性设计性实践课程教学要做到收放结合本课程虽然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为主,即放手让学生去做,但教师真对性的辅导及适当的理论分析与讲解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学中要做到收放结合。

如对电路原理分析、元器件参数确定、驱动电路问题、工具软件学习以及文档写作问题(计划书、日志、设计报告等)等,都需要教师根据课题进程的需要及时组织讲解及课堂讨论。

5.4 综合性设计性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学相长”非常重要有的学生通过查阅各种参考文献往往会找到新元器件、新软件或新版本软件等,也可能对课题提出某些新见解,这对教师来说是非常有意的,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这些学生的积极性,遇到学生提出的新思路,要先了解清楚学生的想法,再与学生一起分析实现的可能性、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可以为了图方便将学生强行固定在教师自己比较熟悉的思路框架中,也就是说不要压制学生的思维,不要让学生反复重复已经掌握的东西,而是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6 结 语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有特色的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尝试,对于学生来说是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过程,也是新知识的学习过程。目前已经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05、06、07级三届近400名学生完成了该课程,对学生的锻炼效果是明显的。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也发现了学生的一些问题,如对参考资料生搬硬套、焊接技术不过关、重视完成实际电路而不重视设计报告、不重视总结分析,认为只要做出电路就行了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篇5:综合实践课程论文

VBSE即“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将经营管理方法与模式纳入到全景式的企业机构体系之中,从而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真实性的,随机应变的职场实践能力。VBSE 环境通过角色体验、自主式学习、跨专业应用、多层级目标等多个环节来进行模拟职业体验,将真实的职场环境带入到虚拟的体系之中,帮助学生完成实训内容。VBSE 环境能够模拟社会上的中型企业岗位与部门,帮助学生提高对职场生涯的认知,给学生提供真正工作环境的体验,帮助学生完成职业上岗之前的培训,从而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更多的实际经验。

1 VBSE综合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高校以及高职院校都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引进实践教学方式的,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中不包含实训课程,因此,现在我国高校开展的实践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在实训课教学体系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进行 VBSE 综合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时,通常会出现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衔接不当首先,需要主语的问题就是高校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的衔接不够恰当,经常会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衔接中出现断层。由于我国高校还是注重理论式教学,在检测学生学习成果时使用的考核标准一般也是以理论知识为基本准则,因此,高校的实训教学课程一般只是走个形式,没有真正实现实训课程的价值,从而导致实训课程中学习的内容与课堂学习的内容衔接不畅。另外,学生在进行实训课教学的过程之中,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训课程也缺少监督,所以,学生对于实训课程普遍缺乏兴趣与耐心,所以,实训课程的开展就失去其意义。这样会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疏远,达不到知识与实践的融合,就会降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成果。

1.2 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偏离培养目标实训课程的开展目的十分明确,是以就业为主要的方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就业能力,帮助学生增加就业的经验,从而保障学生的就业过程中更加顺利。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一个具有明确服务性质的专业,此专业的宗旨为服务,专业最终的目标是面向市场,所以,高校在进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设计中更加要符合市场的需求,进行工学结合的实训方法,保证培养人才目标方向的准确性。在过去传统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都是采用传统授课的模式,知识将课堂理论知识内容的学习替换为实践技能的学习,但是课堂学习的模式并没有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背离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的初衷。这种教学模式只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培养,但是并没有意识到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1.3 实训课程设计体系中仍然存在不足抛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设计的外部影响因素,实际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设计体系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现在大部分的高校在进行实训课程体系的设计时,都是依托“一套账”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较为单一,并不能对学生起到综合性教学的作用。而学生在学习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关知识时,由于其中包含经济学、管理学等等概念较为高深的学科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会存在极大的难度,而且大部分的概念较为抽象,如果没有将这些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转化为真正的实际操作,就会影响学生理解的水平,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而且大量高难度的知识会严重地挫败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训课程,教学的质量都会大幅度下降。

1.4 VBSE 综合版实训课程缺乏细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较为复杂的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需要细分为多个层面。但是在高校的 VBSE 综合版实训课程教学之中,一般都是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整体的板块,很少有高校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复杂的知识进行实训课程内容的细分,所以,这就造成VBSE综合版实训课程体系内容十分混乱,缺乏条理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VBSE 综合版实训课程的学习效果。所以,高校在进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VBSE 综合版实训课程的设计时,还应该将专业内容细分为几个板块,逐一进行练习。

2VBSE综合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主要目标定位

2.1 加强学生的竞争能力首先,高校以及高职院校应对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进行培养。VBSE 综合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弥补学生模拟实习时存在的不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的训练与操作。真实的训练与操作环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学生加强职业竞争能力。

2.2 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VBSE 综合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体系的目的在于模拟实际场景,会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得实训课程的学习更加具象化,在这种具有真实性的模拟场景训练之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率,既可以营造一个具有趣味性的轻松学习环境,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改善教学的效果。

2.3 提升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高校的教师一般都以理论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师都缺乏实训教学的能力,所以,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中,教师起到的引导性作用不大。VBSE 综合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参考,使教师在进行实训课程的设计时有更多依据,还能够在进行实训课程设计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实践的能力。

总之,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中利用VBSE综合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构建实训课程体系的内容,是实训课程内容更加丰满并具有依据性,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性质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就业所需的专业能力。

3 VBSE 综合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有效策略

3.1提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实建构的整体性和层次性首先,应提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VBSE综合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整体性和层次性。VBSE 综合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注意点为专业内容的实战演练,必须要保障模拟的真实性,在模拟环境真实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相关实训课程的进一步设计。先要做好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理论课程内容与实训课程内容的衔接,使理论与实践的连接效果更流畅,才可以再进行实训课程的下一步设计。由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等等内容,复杂的内容决定了实训课程的复杂性。所以,在进行实训课程的设计时,还要注意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内容进行细分,将理论知识分为几个板块,逐一进行实训课程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各个板块的衔接,提升知识的兼容性。为了能够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实训课程的魅力,并能够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感受工作的环境,高校应该使用 VBSE 综合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将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搬入到课堂之中,在课堂上完全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对实训课程进行具有全面性的设计,利用 VBSE综合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训课程的细节部分,从而帮助教师成功制定实训课教学的内容。

3.2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由于现在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都采用较为偏向理论的教学模式,对于实践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在进行实训课程时,实际模拟企业工作岗位的课程设计就显得较为落后,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的中型企业都已经与世界企业规格接轨,而高校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之中也应该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准则,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增加实践经验,从而提升实际的工作能力。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主要需遵循以下几个重点。首先,教师在进行实训课程设计的过程之中不能只注重课程外表的美观性,这里指的是两方面,一是实践课程的课件,二是实践课程的流程。一是实训课程要遵循简洁的原则,实训课程的课件必须要杜绝华而不实的现象,尽量将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经验来充实课件的内容,同时,加强对技术的应用,使实训课程的课件更加具有实用性。二是实训课程的流程需要条理清晰、环节简洁,实训课程的流程一般是模拟企业真实场景,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升职场经验,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之中更加要注重课程的实用性,抛弃繁琐的部分,化繁为简。其次,是教师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化。

实训课程与传统的理论教学课程不同的是,实训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堂学习内容,而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抉择。学生作为实训课学习的主体,还需要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协作能力,加强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实现思考成果的共享。再者就是学生需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国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自身的主体意识,这样的情况之下,会严重影响学习的效率。因此,在 VBSE 综合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实训课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方面来激励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

篇6:综合实践课程论文

【摘要】电工技术是理工科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工技术课程的革新改进也势在必行。本文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宗旨,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对电工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综合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电工技术 多媒体 主动学习

1.教學目标的改革研究

电工技术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关于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基本的分析方法,鼓励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和电工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1]。因此要求在教学上一定要以“增强理论基础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性”为课程目标,加强基础知识的传输,为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电工技术还是一门实践性能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应多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自主地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新的教学目标是基于支撑不同专业基础平台的角度,以全面培养综合人才为出发点,加强电工技术课程改革,促进学科建设。高校不仅要让各专业学生通过多样的学习途径掌握电工技术的理论知识,还要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爱好,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高校通过培养精英的教师团队、建设远程教学实验平台、完善开放实验室,承担起培养高素质多功能型应用人才的重任。

2.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

电工技术是理工科学生一门专业的基础实践性课程,其覆盖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工程造价、土木工程等。因此需要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使其与后续学习的专业课程相符合。教学内容应以掌握概念为基本,减少数理论证过程,强调应用技能的学习。例如,在教授电气专业的`学生时,教师要提前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师沟通教学需求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此外,在教学时还要充分结合电气专业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理论联系实际,刺激学生学习兴趣,为之后的其他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电工技术不断涌现新的知识,因此教学内容也应该增加一些相应的前沿知识和新兴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入先进的知识内容,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并及时剔除原有的、脱离实际的理论知识。

3.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在电工技术教学改革中,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2]。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新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包括分配具体的教学任务、讲授完成项目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难题时的指导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协作学习的能力,要多为学生创设小组交流讨论的情境,给他们在小组研讨中自由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协商来解决各种难题,以达到全体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电工技术课程内容多但课时不多,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设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查阅资料,总结分析并找出问题的答案,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者,由此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4]。

就现在的学习模式来说,学生的理论知识是与实际生活脱节的。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可以安排学生参观相关的工程实验室,比如说在应用电子、电子线、电气控制、计算机装配等实践基地,教师积极创造相应的条件让理论能力较强且具有动手能力的学生在实验室中进一步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结语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牢理论基础,电工技术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虽然电工技术教学改革任务艰巨,但是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经过一系列的尝试、实践并总结经验,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美玲,刘伟,王波,肖烜.电气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改探索[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xx, 38(2):46-49.

[2]陈浩.不屑于教学方法:大学教改抹不去的痛[J].决策与信息, 20xx(3).

[3]刘芳.基于探究式学习的信息技术教改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xx(12).

[4]陆广地.陶行知教育思想与高职数学教改[J].高教学刊, 20xx(4):165-166.

篇7:综合实践课程论文

为适应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现代医学模式和我国卫生服务的发展要求,作为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如何克服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存在的课程间横向联系松散、内容交叉重复、基础与临床脱节的弊端己成为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丨1]。近年来,宁夏医科大学认真分析课程教学模式,以基础联系临床,临床反哺基础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提出了临床前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在全国率先开设了一门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早期衔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并纳入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麻醉医学、口腔医学等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现将本课程近两年的实践过程总结如下。

一、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实践

(一)课程的基本内容。

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属于创新性实验,它以人体主要系统器官的主要疾病为引导,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动物实验模拟一个重要器官疾病的病理病生过程,从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生化生理的功能改变乃至药物干预等方面进行实验研宄。课程包括实验技术导论、急性实验动物操作2个基础性实验及脊髓损伤、酸碱平衡紊乱、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血液循环机能障碍、缺氧与呼吸功能不全、糖尿病、急性细菌性腹膜炎、实验性肝损害致肝功能障碍和肾功能衰竭等9个综合性实验丨'课程总学时为78学时,其中包括18学时的课堂讲授及60学时实验,于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设。

(二)课程的教学形式.

由于课程所有实验属于创新性实验,为了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归纳整理,课程采用了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为理论的教学法。首先,利用20学时的理论教学进行相关多学科知识的复习,给出典型病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寻找答案,进行病例讨论,强化知识构架。在对典型病例的病理生理过程有了明确的认识后,接下来进行相预后的效果。在实验结果收集完成后,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验结果讨论,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深刻的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认识疾病的本质,了解个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

具体学时分配如下:实验一:实验技术导论,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二:急性实验动物操作,实验3学时;实验三:脊髓损伤,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6学时;实验四:糖尿病,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4学时;实验五:急性细菌性腹膜炎,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8学时;实验六,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7学时;实验七:缺氧与呼吸功能不全,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6学时;实验八:酸碱平衡紊乱,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4学时;实验九:血液循环机能障碍,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8学时;实验十:实验性肝损害致肝功能障碍,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8学时;实验十一:肾功能衰竭,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4学时.

(三)课程的教学安排。

课程的9个创新性实验内容涵盖基础医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等学科,由于实验内容复杂,因此在课程安排方面有着较大的难度,脊髓损伤、糖尿病、急性细菌性腹膜炎等部分实验造模后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观察实验结果,因此这些实验不可能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来完成。此外,课程在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等专业的第五学期开设,同期开设的课程还有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课程,而酸碱平衡紊乱、血液循环技能障碍、肾功能衰竭等实验必须要等到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学习之后才能开设,否则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

因此,在课程开设之前,教学办要与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等学科沟通,在不影响这些学科承担其他教学任务及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前提下,制定课程的学期课表。课表制定完毕后,各学科及学生办核查无误后,正式下发并上报教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实践与体会创建新型实验课程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有效手段。宁夏医科大学近年来开设了一门新型实验课程一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引导和强化基础医学各学科的交叉与综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本科教学改革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章总结并分析了这门新型课程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及现存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关基本动物模型的制备?观察病理'病理生理变化及药物干务处备案。在第一轮开设时?病理生理学学科教师承担“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实验时发现,学生急性实验动物操作普遍较差,经基础医学院商议,立即叫停实验,增加了3学时的“急性实验动物操作”,从而保障了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

(四)课程的反馈意见。

在经过第一轮的教学之后,基础医学院及时组织参与课程的所有授课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总结。同时,经过反复论证,为学生制定了包括20个问题的问卷调查表,下发284份,收回有效问卷283份,经统计分析,93%学生对这门新型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80%学生认为开设课程非常有必要,89%学生认为课程的开设对于基础医学知识的回顾及理解很有帮助,94%学生认为课程的开设对于科研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及学生的主要反馈意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涉及的大部分实验均超过既定学时,原定下午6点完成的实验往往要到8点才能结束,此外,实验环节中不可预定的突发因素较多,导致教师、学生负担过重;(2)由于学生尚未开始学习诊断学课程,不了解疾病的症状、体征等词汇含义,教师在授课时难度偏大;(3)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在手术示教时,视野范围较小,不能顾及全部学生;(4)学生过于关注实验操作过程,对实验后的讨论环节兴趣不大,影响了课程开设的意义。

此外,教学办追踪了第一批学习课程的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后的表现。临床医学院的教师反映,这批学生一进入临床就显示出与往届学生不同的素质和能力,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扎实的基础知识及技能,使学生在临床学习中游刃有余。临床教师对本课程所起到的承前启后、开拓思维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实践体会

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属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早期衔接的新型实验课程,经过第一轮的开展,效果突出,现己形成较成熟的模式,但存在着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及学生精力投入过大及教学经费投入过多的现状,若不改变,可能会使课程不能顺利开展下去。

因此,在第一轮教学的基础上,必须对本课程的实践过程进行优化。

(一)优化实验方案。

针对实验周期过长,要求实验负责人提出优化实验的具体方案,缩短实验时间,部分周期长的实验步骤以录像形式替代。

(二)重新拍摄全部实验过程制作实验教学电教案例。

根据优化后的实验方案,重新拍摄包括急性动物操作在内的10个实验,制作实验教学电教案例,在中心网站及课程网站上发布,有利于学生自学及未修课程的其他专业学生学习。

(三)学习课程前的准备。

临床医学、麻醉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的暑期,必须参加学校开展的早期接触临床活动。加深学生对临床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基础课程的兴趣,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为课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前期基础。此外,邀请己参加过该课程的学生代表给即将学习该课程的学生进行讲座,了解该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总之,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属于新型课程,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评价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