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新见解(精选13篇)由网友“wanxia550”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论文新见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地核的新见解
有关地核的新见解
<自然>杂志最近报道了一个新的地球内核深部观察结果. 布里斯托尔大学研究小组观测到令人感兴趣的“纹理”附在凝固的'铁质体上, 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左旋的液体铁在地核外层凝固时的反映.
作 者:高福旺 王r Gao Fuwang Wang Yu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刊 名:国际地震动态 英文刊名: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 年,卷(期): “”(2) 分类号:P3 关键词:篇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见解论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见解论文
摘要:课堂是学生与教师交流与学习的重要阵地,一节课只有40分钟。说实话,在我的课堂,真正高效的利用率不达100%,该门课每周是3节课。开学初有一段时间,自我感觉能利用的课时也就2节课。通常学生完成任务后,会倦怠下来主动要求上网。或者只有1节课的时候有时会选择给他们上网。究其原因,学生想玩的心理,教师也有松懈的心理。
关键词:课堂;图形图像;教学
本学期我担任了13设计班的《图形图像处理》科任老师,这是第一次带这门课。刚拿到书我以为凭借多年的PS教学可以得心应手,结果学校订的书版本不对,根本就是一本很基础的入门书,这对于学习了一年的设计班来说内容太过简单了。于是果断丢弃了书本。每节课都自己重新找题来做。一学期下来,感觉自己收获很多,也感觉学生从我的教学中也学到不少,部分优秀的学生甚至可以独立完成优秀作品。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想了一些方法。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
1以竞赛促进课堂
由于我带《图形图像处理》这门课程的同时兼任辅导图形图像处理竞赛项目,竞赛紧扣职校办学目标,因为竞赛是只有三个优秀的同学能参加,其他大部分同学是不能参加的,所以在课堂上普及竞赛题目,一般我会将竞赛的真题或者模拟题带到课堂。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也很感兴趣。这样对我竞赛项目挑选优秀的人才也有好处,所以以竞赛促进课堂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今年的竞赛其中一人就是我这样挑选出来的。13设计班的邹启迪同学在平时课堂上总是最先完成而且完成得最好的一个,所以才被我挑中参加图形图像竞赛项目的。
2改变模式,变学生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模式,这样的弊端容易束缚学生思维,教师自己也很累。对于13设计班的学生已经学习过PS一年了,对软件都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如果老师还是一开始就讲学生会觉得老师啰嗦。所以这学期我在课堂上采用“抛出任务——学生自主完成——学生评价——教师讲授”的.四步模式。这样的模式更能提高课堂利用率。比如有一堂课是《如何让你从照片中消失》,我首先发放素材,抛出任务。学生接到素材和效果图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学生完成任务交上来的时候,令我意外的发现学生交上来的作品百花齐放,做出来的花样比我自己想的还要多。因为这幅图主要是去掉照片中的男孩子,如果是老师讲,就只讲一种方法,将背景变成如图的模式,但是学生将背景变成很多种。通过学生完成任务后再来讨论方法,学生就更多发言权了。在评价环节学生都说出自己做题的方法,最后老师只是总结学生说的各种方法就可以了。这样的模式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让课堂变得丰富起来。
3多发现生活中例子,应用于课堂
软件学习往往很枯燥,特别是如果专讲课本上的例子和软件操作,时间久了学生会厌倦,老师也会厌倦。所以提高课堂利用率,教师应该多发现生活中的例子,让你的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比如有一次课我发放给同学们的素材是班级的照片,要求他们做一个翻动的相册。因为是自己的相片,学生都会很感兴趣去完成。这样的例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因为处理照片是现在社会上常见的例子,将照片变漂亮,或者给照片换背景能让你讲软件学习内容应用于生活中。
4改变教学课程和书本的建议
图形图像处理是现代社会一门新型的技术,发展很快,软件更新速度也很快。Photoshop作为一门应用软件,它也在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升级、改革。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选择最新版本的书籍,而不是用以前老版本的书。课程设置上最好能有每周四节连堂课,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他人之长,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有一定成效。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不断精修,教学是一门学问,永远有学不完的方法。我们应该不断学习,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陆建洪.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J].职业技术,,2(1).
[2]刘秀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5).
[3]邱志涛.包豪斯教学模式与当今设计教育改革[J].美术观察,(11).
作者:唐帆 单位:坦洲理工学校
篇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见解论文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见解论文
摘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逐步使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不断涌入施工现场,同时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规范,做到于国家颁布的电气标准用词、做法、实施口径相一致,避免造成多种不同误解,现结合实际工作及学习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中的一些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施工现场临时安全技术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标准应与国家其它标准相符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标准颁布实施以来,作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指导性文件,有效抑制了多发触电伤亡事故,在施工临时用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还应满足国家、行业制定的其它相关标准,不宜孤立、片面地强调临时性而与国家其它标准不相符。
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标准和《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标准中存在一些名词术语易混淆,例如:隔离开关:多用于高压配电线路,没有灭弧装置,不能带负荷拉闸的电气元件称为隔离开关。其用途主要是在检修时将负荷与电源隔开,它常与油断路器联合使用。
根据JGJ46-2005标准,“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而JGJ46-88中将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的电气元件统称隔离开关,未区分其使用电压和使用部位,与国家颁布的其他标准不一致。所以在JGJ46-2005标准中应明确界定,当施工现场采用高压供电时把具有隔离检修作用的称为隔离开关。当在500V以下的低压配电中将其称为隔离电器较妥当。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只认为刀开关才具备该功能,在《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中规定隔离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
①单极或多级隔离开关,隔离插头
②插头与插座;
③连接片;
④不需要拆除的导线的特殊端子;
⑤熔断器。
可见在临时用电配电方案中隔离电器的选择是多样性的,除必须与保护设备负荷相匹配以外,只要具备隔离功能的元件均可作为隔离电器使用。
1.2JGJ46-2005标准中强调:“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而IEC/TC64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等标准中都明确规范了该定义:“系统中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分开的这种接地方式称为TN-S。”但在实际情况中,保护线和中性线是有区别的,如果施工现场有独立变压器时,由变压器中性点引出的'专用保护线就是PE线,则构成TN-S系统。如果施工现场未设置独立变压器,变压器后极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一的即PEN线,进入施工现场后设置重复接地引出PE线,这时又是TN―C―S系统。
由上述可见JGJ46-2005中不应将保护系统笼统称为TN―S,应与供电系统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合理采用TN-S或TN―C―S接地系统。 2漏电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根据JGJ46-2005标准,要求在总箱和开关箱内分别设置漏电保护器,开关箱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对于总箱内漏电保护器无具体要求。而在其配套资料及相关文件中又有所规定:“总箱内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与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大于30mA・S。”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而在《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中规定:“为减少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危险而装设的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其额定动作电流不宜超过0.5A。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设备,防止电气事故。
依上所述漏电保护器除满足IΔS≤30mA・S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实际情况,即在动作时间上不宜选择0.1S的漏电保护器,如时间过长,动作电流取值较小,不动作电流也较小,无法起到正常使用的作用,因此还要考虑以下情况:
①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多在露天工作,作业条件受气候影响因素较多,电气绝缘层易老化;
②漏电保护器检测的是剩余电流,即通过零序互感器对保护回路内相线和中性线电流瞬时值的向量和测定;判断对地泄漏电流即剩余电流;
③后期维护及使用过程中的检修不到位易造成绝缘性能下降;按照国标《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92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根据电气线路的正常泄漏电流,选择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动作电流时,应充分考虑到被保护线路和设备发生的正常泄漏电流值,必要时可通过实际测量取得被保护线路或设备的泄漏电流值,选用的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应小于电气线路和设备正常泄漏的最大值的2倍。”
另外电气线路和设备泄漏电流值及分级安装的漏电泄漏电流特性和电流配合要达到如下要求:
①用于单台用电设备时,动作电流不应小于正常运行实测泄漏电流的4倍;
②配电线路的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应不小于正常运行实测泄漏电流的2.5倍,同时还应满足其中泄漏电流最大的一台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泄漏电流的4倍;
③用于全网保护时,动作电流不小于实测泄漏电流的2倍。
所以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动作电流上还应留有一定的裕量,以满足实际用电的需要,如某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当设备漏电电流未达到30mA时,已达到总箱内漏电保护器不动作电流引起设备的误操作,起不到实际保护的作用,因此在临时用电中要灵活应用相应的技术标准,以满足实际用电及安全。
篇4:选拔培养高校学生干部之见解论文
选拔培养高校学生干部之见解论文
论文摘要: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探讨和解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新问题,建立一套完备的院系学生干部选拔体制,重视院系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学生干部管理。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论文关键词:学生干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
随着国际人才竞争的激励,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党团组织联系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是学生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领导干部的后备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主义建设进程,因此高校意识到选拔合适的学生干部,培养和造就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教育,探讨和解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新问题,认真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做好学生干部的考核工作,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本文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分析了现代高校学生干部群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客观而深刻的探讨,寻找到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最后,本文从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培养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一、现代高校学生干部群体中存在问题探究
(一)。缺乏学习意识
青年人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过程。由于自身素质的差异,许多青年人在进入大学后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学习上的不适应。一方面是没有把专业学习放在首位。他们认为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而忽视了业务素质特别是思维素质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另一方面不能正确处理专业学习和社会工作的关系。当二者发生矛盾时,他们想到的首先是专业学习为社会工作让路,从而拉下了步子。
(二)。缺乏表率意识
在实践中,许多学生干部特别是非主要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思想上不求上进,行动上不求先进,学习上不求优秀。有的学生当了干部,就觉得高人一等,在同学面前摆架子、指手划脚;在工作面前,说得多、做得少,缺乏脚踏实地干工作的精神;在荣誉面前,存在“非我莫属”的思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搞特殊化,让广大同学很反感。
(三)。服务学生的观念不强
主观上有为学生服务的想法,但客观上围绕上级精神和自己主观想法转得多,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活动少,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的更少。
(四)。缺乏机遇意识
有许多同学当不上干部千方百计想办法争,当上了但不是把它看作锻炼自己的舞台,而是出入于各种应景场合,陶醉于学生干部的头衔。还有一些不能正确对待配角。只想当主要学生干部,不甘心唱配角。
二。问题根源分析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认识偏差
就学生而言,大家更多地关注的是干部的头衔。学生们普遍认为,“学生干部”是能力和水平的标志,他们将当“学生干部”看作是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形式,看作是权力大小的标志,看作将来找工作的资本,而不是把它当作锻炼自己工作与生活能力的实践岗位。许多学生干部过分看重这一岗位的育人功能,而忽略了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二)。机制滞后
机制上的滞后是认识误区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干部”的选任和管理方法基本上坚持的还是老办法。一种是任命制。一般是在档案考察、短期观察的基础上,在第一学期确定人选。也有采用直选式的办法,但都是在确定临时负责人一段时期后进行,在客观上形成了“先入为主”的现象。另一种是终身制。学生干部人选一旦确定后,无论合格不合格都要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才能知道是否胜任,但是在我们目前大多数高校中,低年级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所以除了学生会干部外,班级学生干部到高年级后就“清闲”了下来,组织管理工作相对地少多了。
(三)。管理误区
1。补偿误区。学校认为学生干部承担了大量的学生工作,牺牲了学习时间,在综合奖学金评比中应按岗位主次加不同数量的“学生干部”分,以求得评优的公平,孰不知又形成了新的不公平。实际上,学生干部除了能争取综合奖学金外,还可争取“优秀学生干部”等层次的先进,机会本来就比普通学生多。因此,这种补偿本身就是一种不该补偿的补偿。
2。关系误区。这一方面主要是指学生干部只对组织、对学校负责,而不对广大学生负责,客观上形成了与我们育人目的'极不相称的关系误区。
3。怂恿误区。由于对学生干部重使用、轻管理,再加上有补偿心理,实践中对学生干部在学习、生活上要求不严,对一些不良习气采取得过且过的做法,甚至对他们提出的某些不合理要求,能满足就满足,客观上形成了不该鼓励的怂恿误区。
三。解决方案与建议
高校院系学生工作量大,头绪繁多、工作辛苦难干,因此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被推动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的途径之一,要解决高校学生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高校中的作用,需要从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训、考核等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建立一套完备的院系学生干部选拔体制。
在对学生干部的选拔过程中,要坚持民主原则,尽量做到不埋没一个人才。选择干部必须要经过深入的观察和了解,最好有较长的试用时间,一般是半年到一年,如有不适应者,需及时调整。首先是在活动中发现学生干部。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抓住青年学生的特点,既重视那些慷慨陈词者,也不能轻视那些沉默寡言者。其次是在工作中发现学生干部。学生干部的组织才能、领导艺术,只有在实践工作中才能表现得最为明显,我们给所有的学生一次同等的机会,这样我们才会发现谁是最优秀的。最后要坚持民主推荐。教育者应充分听取基层组织的意见,重视系、班提出的意见,使基层能够把优秀的学生干部推荐到干部岗位上来。
(二).重视院系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学生干部是学生的带头人,要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学生干部就必须是德才兼备,文武全才。因此培养院系学生干部素质显得尤为的重要。
1。着重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首先,当今科技一方面是高度细化,另一方面又是高度综合,从而出现大量的综合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中间学科、横向学科等,这就特别要求加强对学生干部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作为学生干部,除学好文化课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水平、组织能力,因而要注重对他们进行管理科学、领导科学及人文科学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2.着重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精神,激发其创造力。人类的创造力和其他各种能力一样,也是逐步形成、不断发展的,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必须依靠创造性教育。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将“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造力”作为重点,是创造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和管理。
(三).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学生干部管理
学生干部在高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要求学校在教育管理上要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学生干部培训班、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帮助他们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使用上要注意因人而宜,合理分工,尽可能让学生干部发挥其兴趣和特长;在把握大局的前提下,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放手鼓励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在遇到困难和阻力时,要为他们补台撑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工作有失误时,要引导他们做好总结。
第三,在工作指导上,要放手让他们干,但不是甩手让他们自己干,该过问的要过问,该鼓励的要鼓励,该阻止的要阻止;在管理领导上,可以给他们出主意,指导他们定计划,检查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效果,但不应该事无巨细,越俎代庖,管的过多、过细,就限制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最后,要对学生干部有严格的要求,工作上有计划,学习上有目标,生活中树形象;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考核机制,并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他们本人,该肯定的要肯定,该批评的要批评,该调整的要调整,违反校规校纪该处理就处理,要让学生干部时时处处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结束语:总的来说,学生干部还是学生,缺乏社会生活和实践经验,在指导他们开展工作时要注意引导,一旦工作中出现问题,不要埋怨,不要责备,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做好疏导和引导工作,一边使用,一边培养。只有知人善用,用尽其才,才能把学生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 李爱武,柳晓春。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J]。高校图书馆工作
3 黄晓斌。美国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及其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
4 杨自娟。我国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初探[J]。甘肃科技
5 李娟娟。试析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途径[J],广州大学学报
篇5: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见解论文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见解论文
一、提问切合课文主题,带领学生进入课文
学习文章时,学生不可能上来就兴趣高涨,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需要教师深入地去研究教材,设计一些与教材内容密切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一旦学生感兴趣了,他们也就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学习知识内容也就很自然的水到渠成了。例如,在教学《开天辟地》这篇文章时,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就可以抓住“开”和“辟”两个关键字进行构建问题,这两个字也是课文的重点,因此,也就一下子抓住了课文的重点,而且还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学生们自然也会在问题的驱使下主动的去思考,解答。
二、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学困生要给予足够的关心
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语文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关注一些优秀的学生,忽略的自然就是学困生了。尽管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们都尽量力求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均等的参与课堂活动的`学习机会,但是,却很难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在制定某些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一般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尖子生的身上。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很不利于这部分学生的成长的。因此,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们就要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座谈会”的教学形式,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都能够畅所欲言,让师生们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想达到这种教学效果,首先需要的就是教师要给予那些语文成绩较差学生更多的关注。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要多照顾一下他们。
三、抓住关键词句提问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教材,选择不同的教法。有些课文,需要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精讲多练。对于一些重难点部分,需要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来突破这些重难点,可以设计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收到“跳一跳摘到果实”的效果。例如,以《北风和小鱼》这篇文章为例: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谈一谈北风“得意”的主要原因。生: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怕它。师:有谁怕它呢?课文中又是如何说的呢?生:……师:主要原因是由于北风一吹,青草也变了颜色,梧桐树也随之落了叶,鸟儿都躲进窝里了。你们又是如何把北风“得意”的样子读出来的呢?这个时候,学生们也开始绘声绘色地读出了北风“得意”的样子。……教学时,教师抓住了关键词“得意”展开,紧扣“得意”开展教学进程,引导学生逐渐地深入,环环相扣,顺利地解决了文章的教学重点。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同样的道理,创新主要源于“好奇”与“质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在教学时,就需要教师注重提问的价值,多提一些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这样既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又能启迪学生们的思维。在教学时,还需要教师寻求出更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途径。通过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学生在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篇6:农村中学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见解的论文
农村中学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见解的论文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这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所以,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外读物良莠混杂,学生的阅读未必“开卷有益”;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阅读;功利化阅读之风盛行,快餐式阅读之风见长: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是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随意性较大;缺乏相应的督促和激励,使学生容易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等等。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实效,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介入学生课外阅读的各个环节,用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选书
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经验,进一步有计划地开列出符合课程标准“建议”的富有特色的篇目清单。选书的前提是要求有较大的选择面,除了名著等经典书目,教师还要在平时关注出版动态,要留意报刊杂志,关注当前的热点图书但又不被媒体左右,关注获奖作品又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实际,找到真正优秀的并能与学生兴趣点结合的作品。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最好让学生参与选书,师生一起来商定课外阅读的书目,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保证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指导阅读
课外阅读不能书单一开就万事大吉,不少课外阅读由于缺少了教师的指导而变成了学生的“自由阅读”,因而阅读质量不高。要提高阅读成效,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扫除阅读障碍。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作品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等,赏析精彩章节。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激发阅读兴趣。除了让学生参与选书,一开始就调动起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
树立起榜样,让学生认识到读书对于成才的重要性;介绍身边一些学业有成的人的读书事迹,用活生生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课文教学之余,引导学生扩展开去,去阅读有关的书籍资料。不仅扩大了阅读面,且能引起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要求学生去阅读《红楼梦》;教学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可以介绍学生去阅读托尔斯泰《复活》等。还可以借优秀影视剧对学生产生的强烈震撼与感染,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名著或类似的名家名篇。其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在师生交流中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进行方法指导。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在课外自己阅读,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教学生学会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明确目标任务。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甚至是每一周,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可能阅读的积极性很高,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却不愿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的阅读是不长久的,而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立足于学生实际,把目标任务分解、明确,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自制性,完成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
做好时间分配。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主要时间在课余、假期,但把所有的阅读任务都放到课外去并不合适(课外阅读并非单指课余阅读,还有课本外阅读的含义)。自习课上学生进行默读,早读时用10-15分钟时间朗读,这都是应该得到允许的。下面要提到的阅读活动,也适宜在课内进行。总而言之,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前提下,在课内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是无可非议的。
三、组织活动
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意志、进行课外阅读评价极其有效的方法。在班中建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定期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信息交流:还可举行报告会、故事会、朗读比赛、知识竞赛、读书心得、办报纸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每人都有一种收获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巩固和提升了课外阅读成果。
课外阅读是一个家园,教师应该会同学生共同建设好这块园地,让它成为学生心目中葱郁的绿洲。教师身体力行,不断学习,坚持阅读,努力与学生形成相互促进的效应,达到教学相长、彼此有益的境界。书山有路,学海无涯,希望师生们热爱读书,坚持读书,走上与书为伴的人生。
篇7:儒家文化与中国科学:现代新儒家的见解
儒家文化与中国科学:现代新儒家的见解
儒家文化对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这是很有意义也常引起争议的话题.当代新儒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对这一问题做过许多阐述.本文对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关于儒家文化中是否缺乏科学,儒家的价值观念是否有碍于科学发展以及儒家研究学问的方式能否成就科学等问题的回答作了简要概括和评析,并就如何估价儒学对科学发展的利与弊,如何分析儒家文化作用于科学发展的方式与机制以及如何预测儒家文化对未来科技发展的作用等问题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
作 者:郝海燕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875 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 20(11) 分类号:N031 关键词:新儒家 儒家文化 近代科学 现代科学 中国科学篇8:新教育论文
摘要:新课改对很多中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中学的体育教学工作,迫切需要通过创新的方式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分析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并对创新教育的主要实施方式进行规划,是提升很多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性举措。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体育教学;创新教育
中学的体育教育是提升中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教学工作,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变化的关键阶段,而不同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对中学体育的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对中学体育教学进行形式和方法的创新,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一、实施中学体育教学创新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学的体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进行创新教育的普及之前,必须对创新教育中尚未进行实践的理论进行充分的实践,并充分总结经验,促进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接近体育教学的真实目的。要在进行创新教学之前,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体质状况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设计。
对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将具备较高难度的项目设置为学生的实践项目,而在对身体素质并不理想的学生进行活动内容设置之前,要保证学生能够充分不适应体育活动的要求,避免学生身体出现不适状况[1]。要对学生的身体潜能进行了解,允许学生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更高水平的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身体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并提升对体育活动的热情。要允许学生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对体育锻炼的内容进行规划,以便学生在体育活动方面的信心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整体安排的过程,需要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参与,不能因某些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对其进行批评,使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够在充分的鼓励下实现学习等级的提升。
二、新课改下中学体育创新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加强对体育活动演示细节的重视
教师除了要对体育教学的形式进行创新,也要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在进行新型体育活动的教学之前,教师需要首先对内容进行演示,并且将活动需要注意的细节进行说明。要采用术语和白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体育活动的说明,并且对活动的主要原理进行讲述,使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加深理解[2]。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演示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方案的制定。要保证新型体育活动具备足够的健身意义,以便学生在活动当中真正实现身体素质的增强。
(二)科学进行体育教学学生小组的划分
教师在完成体育活动演示和讲解之后,要安排学生对所讲述的内容进行实践,实践的时间安排要保持在5—10分钟之内,教师要在此期间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过程的观察,并按照教学的计划,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要在完成学生分组之前,将每个小组当中演示情况优秀的学生设置为组长,让其督导小组其他成员进行体育活动[3]。组长的选定可以允许小组成员自行选取的方式进行认定,并最终由教师通过审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好奇心和展示欲望的重视,采取竞赛的方式对不同小组的成员进行体育测试,使学生能够在竞赛当中得到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并加强对集体和荣誉的认同,促进学生在其他领域更好发展。
(三)科学进行劳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之前,需要保证体育课程具备劳逸结合的特点,既要保证体育课程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体制,也要保证学生的体力消耗情况在身体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教师可以对课程的时间进行安排,将每次课程的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设置为游戏时间,允许学生以体育活动的方式进行游戏,游戏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在学生完成游戏内容的演示之后,教师需要对游戏的内容是否具备健身特点进行判断,并根据课程安排的情况对游戏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缓解体育锻炼和竞赛带来的紧张压力,使学生能够对体育课程保持高度的兴趣,并将快乐学习作为体育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学之后的真实想法进行了解,保证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意见具备真实的掌握,以便学生可以将体育活动和兴趣爱好归为一体,避免学生将体育活动纳入学业负担的范围,使学生充分热爱体育教学内容。
(四)注重学生体育创新教学的思维启发
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也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要允许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创新中来,教师可以将学生作为教学内容创新的主要发明者,教师仅仅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完善,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学生对自己发明的体育教学方法具备浓厚的兴趣,也能保证学生在自主发明的过程中获得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师要将智力和体能开发放在同等重要的层次,不能仅仅组织学生进行跑步等简单枯燥的健身活动,也要保证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思维的训练,以便学生能够加深对体育活动意义的理解程度,在日后的生活中将体育活动摆在重要的地位。新课改是提升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改革举措,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学生体育活动所需要进行的创新教育进行分析,并研究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提升体育创新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健.关于体育教学中创新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04).
[2]呼延学梅.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创新[N].延安日报,2009.
[3]刘利锋,阮利民.对体育创新教育课程方案的几点建议[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10).
篇9:新教育论文
新课改提出初中教育要侧重素质教育,体育教育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更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体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极为鲜明的自身特性,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以及广阔的活动环境,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精神,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本文将从师生关系、情境教育、现代化技术、拓展实践和教学方式五个方面具体阐述初中体育创新教育策略,希望为体育教学提供帮助。
一、积极开展体育教学互动,确保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发展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体育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从属的现象。这样的教学使体育课堂变得单调和枯燥,也使学生丧失了对体育的学习兴趣,甚至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改善师生关系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新课标提出:体育教学应该把初中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体育教师应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尊重学生的想法,在平等互信的原则下开展课堂教学,通过互动交流实现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每次体育课我都会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由锻炼时间,并且积极参与到学生之中,与他们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在给学生讲篮球规则的时候,我会带领学生到篮球场进行实地演练,在学生实践中进行动作和规则的讲解说明,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二、创设高效的情境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努力创设开放、高效的体育课堂情境,使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上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掌握体育知识,已经成为广大体育教师普遍关注的新课题。创设课堂情境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在学生身体锻炼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训练。比如在对初中生进行耐力跑的训练时,为了使学生尽快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并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我创设了趣味性的课堂情境,例如“重走长征之路”的长跑比赛,不仅激发了初中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从心理上提高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体育教学内容的协调发展
社会发展越来越倾向信息化和现代化,便捷的科技给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初中体育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地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实现了体育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比如在体操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轻松地把高难度动作分解学习,也能够让初中生加强对体操动作的掌握。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积极掌握当前课改的发展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育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欣赏各种比赛场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从而产生积极参与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初中体育新课程理念强调“体育教学中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思路,增强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教技术使学生掌握健身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最终达到育体和育心的目的。为了激发初中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我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针对雨天雪天学生无法正常做课间操,增加了室内操项目。初中体育还要拓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爬山,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在爬山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初中生的耐力,还可以锻炼初中生的肺活量以及腿部肌肉等。
五、改进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为学生树立创新的学习理念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初中体育课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副科”,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积极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因材施教,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要注重示范在教学中的作用,将示范动作做到标准规范,这样才会有利于初中生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比如在教学生前滚翻的时候,我会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四方砖和足球滚动时的不同用力情况,让学生明白前翻滚时要尽量减少阻力,使自己的身躯紧缩成一个圆形。接着我再给学生进行正确地示范,并让学生去尝试各种方法的前滚翻,总结出正确的前滚翻方法。
篇10:新教育论文
【摘要】初中体育创新教育业成为了大多中学体育教师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而初中体育作为一门普及体育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学科,对其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就将对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优势实施创新教育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促进初中体育课的教学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 创新教育 研究方法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实行,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迫切。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中,有关教学是否具有创新,是否能有新意成为了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正因为如此,初中体育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了大多中学体育教师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而初中体育作为一门普及体育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学科,对其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优势,实施创新教育呢?现在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体育教育是一门富有强烈运动气息的灵活教育,学生主要通过体验和聆听来感知体育,用想象来丰富体育,用实践活动来表现体育,用自己的创造来发展体育,感受体育的魅力。所以说,学生学习体育不仅仅是学会几项简单的运动,而是要在体育课中学会用自己所获得知识以及创见去挖掘新的知识,打破思维定势,实现一定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体育课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首先要注意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二、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
创新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新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让学生尝试着用所学的知识整合自身的特征,寻求自己的体育运动长项和优势。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有趣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课上设计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游戏,活动等,比如说运动接龙,小型模仿秀,即兴体育项目表演等,让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乐有所思,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再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教学中的发现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有效的教学媒介为学生学习设置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让学生养成勤思、善问、好学、乐于探索,善于实践的学习习惯,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态度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态度
作为初中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善于突破习惯定势,能够从学生的学习中寻找学生学习知识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新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虽然对问题有许多独到的看法,但有时却不一定准确,还有部分学生的创新通常和他们的任性与错误相伴。对此,教师要能够充分的理解和接受,毕竟学生敢于想象,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是好事,我们不能过多的限制和压制,甚或是否定他们的意见。因为这样不仅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而且让他们经常接受到错误、失败的情感体验后,会使许多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从而拒绝尝试。严重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正切对待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并给以正确的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创新,大胆探索。在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习惯和正切的价值观的同时,培养、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注意方法,杜绝盲目创新
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要时刻铭记,再多关于创新教学的理论和方法,都只是用于辅导教学,推进教学的。其主要是起到绿叶的作用,用以衬托体育教学和学习的美丽,所以教师在运用创新方法时切忌不要“喧宾夺主”,如不要过多的补充与体育相关的知识,要坚持适度原则,注意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同时,也不能把创新简单的理解为天马行空和不切实际,而是应该严格按照教学内容,以教学内容作为基点,精心创设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环节中获得新知的同时,能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发掘和创新。这里我不妨举个例子来说,就拿体育室内课来讲,在初中体育课程中落实创新教育,也不能把新课程改革下的多媒体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投射各种各样的图片,播放声情并茂的体育内容就当作是自己教学方式的创新,因为过多的运用多媒体会冲淡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缩小学生的思考空间,即使多媒体的出现使得体育课堂变得声图并茂,热闹非凡,但是多媒体教学仍就只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而体育更多的还是需要学生的体验、感受和想象以及运动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运用多媒体过程中,仍然需要坚持适度原则,不能一味的堆砌图片、声音进行教学。
五、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开展广泛的学生活动由于受过去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大多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学生发现知识,解决知识的过程。
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情感得不到升华。即使部分教师在课上设计了一些学生活动,但都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走的形势而已。而真正注重学生的参与,加强学生活动,是需要教师在平时就注重在课堂中开展的。而活动的内容也是可以丰富多样的。比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打比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可以开展内容丰富的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等多动,这些活动学生都比较乐于参与,而且易于接受。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也在不断的调整。体育教学要想实现优质高效的教育教学就必须不断革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迫在眉睫。初中体育创新教育不仅要体育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也需要学生参与其中,实现体验式教学,完成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程皓月.浅谈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J].教育科研,(3).
[2]刘海涛.浅谈初中体育课的创新教学[J].中国校外研究,(1).
篇11:新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各个学科都在进行改革,创新教育的形式作为现在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在逐渐发展着。中学现在体育教学应该改变之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开创娱乐的课堂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发展机会,可以促进教学事业的改革。本文主要通过笔者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分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采用创新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改革教学方式。
关键词:中学生;创新教育;体育教学;改革
随着现在素质教育的逐渐被重视,中学体育在教学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九年义务教学中,体育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教学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在的青少年在生长中都会存在一定的不好习惯,例如,部分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或者作息时间不规律,晚睡晚起,在面对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也不会坚持体育训练,同时还不具有独立性,上学放学都需要家长接送等,正是因为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就会使得初中生的身体发育和体育知识令人担忧。所以,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中,应该将创新教学与体育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进行更加优质的教学活动,是当下最为重要的内容。
1中学体育教学采用创新教育的好处
1.1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如果要对中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就要保障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素质能力,也就是说是对素质的教育。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应试教学,所以就非常在意学生的分数和成绩,把学习成绩好坏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这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教师需要改变之前的教学模式,顺应现在时代发展的特点,教学中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在推行创新教育的时候,可以使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开括思维能力,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可以很好地给出方案,促进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调整。中学阶段的学生都处于青春期,心里和身体都在不断变化,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多关心学生,在学习上给予鼓励和支持。
1.2使学生可以学到技巧、知识,提升创造力
创新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现在教育改革的关键,同时也是教育中追求的目标。创新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扩展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启发或者引导的方式为学生进行授课,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同时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提升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在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始终把学生技能的提高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现在中学生知识面是比较窄的,创新教育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技术,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创造力。无论什么教育追踪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创造型和技术型的人才,课堂教学就承担着这样的重任,所以创新教育是现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2简析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对应策略
2.1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提升学生课堂活跃度
如果中学体育教学要想改革,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需要教师熟练地使用现代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化设计。现在很多的学生都不重视体育课,认为只要自己不得病就可以了,不需要锻炼身体,其实这样的思想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重视体育课是现在非常重要的任务,例如,我们为了给学生普及健康的知识和体育锻炼的好处,需要将学生领到多媒体教室内,使用多媒体设备将一些健康知识传播给学生看,提高他们对体育的重视。再比如,我们可以播放奥运会、NBA等比赛的视频给学生观看,使得学生在观看中感受体育健儿的不容易和为国争光时的喝彩,从而激发出学生的体育意识,有的学生会得到启发爱上体育,具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创新教育在中学生体育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体育教育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变化多样的特点,只要教师愿意研究学生的兴趣,一定可以培养出来为社会服务的创新型人才。
2.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在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的,是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累积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不变的,例如足球、篮球、跑步等项目,这些项目无论在哪个学习阶段都会学习,体育教师为了课堂上一成不变的情况,很少去花费时间精力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发展得没有特点,课堂教学效果也一般。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中学体育教育必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中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中,可以教学生一些健美操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可以教一点太极拳等,可以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一样的教育。在课余的时间可以举办体育兴趣小组,使得对体育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教师需要按照小组的发展情况,定期举办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2.3促使师生关系融洽,优化教学环境
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作为中心,全程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一个和谐文明的师生关系,使得二者关系变得融洽,培养出学生的体育爱好和兴趣。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地位,不要认为自己比学生高一级,只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和领航者。体育教师的一切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就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做出一个很好的榜样,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情况下感受学习的快乐。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一个体育技能的时候,教师需要耐心的解释其中的道理,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掌握知识,并且可以很好地参与到这项运动中。采用创新教育方式教学,教师要使得学生转变思想,从被动式的学习到主动自觉的学习体育技能,同时更重要的就是培养体育精神和意识。
3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同时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学体育教学需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智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自身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不断发展自己,一直保持高度的教学热情从事教学工作,将体育的精神和学习的快乐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苏德辉.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31):204.
[2]苏庆永,张波.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7(5):75-77.
[3]梁剑伟.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创新教育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39):58.
[4]孙海英.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文理导航,2017(9):94.
[5]毕长欢..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J].魅力中国,(1):198.
篇12:新教育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发的需要实践型人才,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体系更加注重实践人才的培养,而创新能力是人才考核的一大指标。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推动社会的发展。小学正是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体育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随着时代的变化,体育教育不应停留在“旧观念”上,应随着学生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创新性的教育转变,这也将关系到我国将来是否能承受住挑战,将由是否能培养出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决定,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大挑战。在体育教育中,我们要认清现实,勇于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将新的教育基本原则和特点传输到教育人员身上,从而形成新时代下的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指培养以培养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方式。者不仅要求理论知识的教授,更加注重实践课程的开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创新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方式上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上的更新,其教育价值理念和教育思想都同传统环境下有很大改变,是以教育的未来和国家发展的未来为出发点,培养出祖国需要型人才。
二、小学体育教育中创新教育的问题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部门才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所以在教育系统这种改革中,也会存在现实问题。根据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分析,有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新体育教学模式下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更加注重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学生只有在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遗留了传统教学的影子,就降低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和培养力度,教师和学校的培养重点不正确。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从而打消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带动学生的学习,教师是知识的教授者更是学习的引领者。
2.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不恰当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两种课程的设计结构要求更加严格。所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一定要结合实践,结合实物,这样不仅是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牢固,实践能力也相应提升,以避免出现传统教学中的应试教育的现象。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小学体育教学并没有真正的从学生自身情况出发,从而使学生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一味的沉浸在传统教学中,是不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的。
三、小学体育教育的创新教育实施建议
小学体育教学成果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更紧密联系着日常生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开展,也要对体育教学目标进行改革。主要有以下建议:
1.创造创新性学习条件
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在与学生不断不懂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特思维模式、敢于探索的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创新能力。对于有些想法不正确的学生,应该采取鼓励措施,对其进行含蓄的说服。
2.培养学生创新技能
创新是一种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独特个性的发挥,例如,对待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其进行探讨,从实际情况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就是个人创新技能发挥的基础,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基,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3.建立良好的关系群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将会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的萌发,并鼓励其提出问题,具备一定耐心帮助其解决。且教师要维护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其在互补情况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例如可以常常组织互动活动,增加学生之间交流和探讨的机会。
篇13:新环保法论文
新环保法论文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x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了。面对环境违法行为,环保部门不仅有经济手段,还有行政处罚、行政拘留、刑事责任追究等多种举措,将使新环保法在执行层面更加威武有力。
为配合正式实施的新环保法,国家环境保护部抓紧制定了《环境保护按日连续处罚暂行办法》、《实施环境保护查封、扣押暂行办法》、《环境保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暂行办法》、《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暂行办法》等4个便于操作的实施细则。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首批4个暂行办法中,除了备受关注的按日连续处罚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外,还包括对违法企业采取查封、扣押乃至限产及停产措施。这意味着,环保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将不再局限于经济手段,更有震慑力的行政强制措施的运用将使“环保之剑”更加锋利。
按日连罚 上不封顶 环境违法企业必需付出惨重代价
“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是我国环境保护过去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法不责众必须从源头得到根治。20xx年,松花江污染事件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却因当时的《水污染防治法》明确对污染企业的处罚上限为100万元,最终相关部门对责任企业开出最大罚单仅为100万元,成为我国环保史上的一大尴尬。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了按日连续处罚这项全新的制度,此次制定的《环境保护按日连续处罚暂行办法》共5章17条,主要规定了按日计罚的适用条件、实施程序、计罚期限、处罚金额和处罚次数,力求全面破解环境违法成本过低的难题,让所有企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接受同一把标尺的考量。
按日连续处罚,意味着理论上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不设上限。如果违法排污获得的利益远超违法成本,企业就有花钱“买”污染的心理。按日连续处罚能利用经济手段有效惩治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一旦按日计罚,违法行为一日不停止,罚款每天都在增加,企业就要重新算算每天的罚款和收益账了。提高环境违法成本是整治环境违法行为的必要措施,对环境违法的企业,就是要敢于亮剑,就是要罚得其倾家荡产。
根据《环境保护按日连续处罚暂行办法》,排污者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后拒不改正的,环保主管部门可以实施按日连续处罚,适用情形包括环评未批先建、无证排污、超标超量排污、久试不验、规避监管排污等违法排污行为。
当然,对某些环境违法行为,仅仅做出经济处罚是远远不够的。如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含重金属污染物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同时也很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对于这样的行为,除采取严厉的经济处罚措施外,还必须采取更为果断的措施,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该抓人的抓人,该判刑的判刑。
查封扣押 制止违法 环保部门必须给违法企业“贴封条”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赋予环保部门查封、扣押的行政强制权,第六十八条对违法实施查封、扣押措施的行为设置了严格的问责条款。环保部环境监察局行政执法处罚处处长姬钢表示,这也意味着环保部门首次有权给企业“贴封条”。
《实施环境保护查封、扣押暂行办法》共4章23条,对查封扣押的具体对象、适用条件、实施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其适用情形包括:非法排放、倾倒或者处置危险废物、含重金属污染物等有毒害物质;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非法排放、倾倒、处置污染物;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逃避监管排污;非法排放、倾倒污水处理厂污泥及化工、印染、电镀、造纸、制革等工业污泥;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或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后,未按照要求执行停产、停排措施继续违法排污等。
对于频现的重雾霾天气,《实施环境保护查封、扣押暂行办法》规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后,未按照要求减产、停产的企业将面临被查封、扣押的强制措施。在重污染天气情况下,如果企业没有按照预案限产30%或50%,就会采取紧急措施和紧急手段来制止这样的行为。
行政强制措施必须有一定的威慑性,排污设施被查封、扣押之后,相应企业的生产随之停顿,适用于较为紧急的环境污染事件或违法行为。一般的调查、处罚程序耗时较长,对于处罚数额较大的罚单往往还要做听证。如果被处罚者再申请行政复议乃至进入法律诉讼程序,这一过程中就很可能出现证据损毁、污染损害扩大等问题。正因如此,采取查封、扣押这样的行政强制措施就填补了“发现行为、尚未处罚”的空当。
同时,为解决一线环境执法人员“不会用、不敢用”的问题,在规范权力运行的同时有效降低执法风险,作为配套措施的《实施环境保护查封、扣押暂行办法》细化了环保部门如何使用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的标准,《环境保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暂行办法》对调查取证、审批、决定、送达、实施、解除、后督察等程序进行了规范要求。
限产停产 果断亮剑 注重经济发展与环保相协调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六十条规定了环保部门可以对超标超总量的环境违法行为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和停业关闭措施。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是新环保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对超标超总量的环境违法行为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和停业关闭措施目的决定了环境违法行为执法,需要考虑并尊重企业的基本权益。如某农药企业可能有多条生产线,发现其超标排放后,如果停其中一条生产线就能实现达标排放,那么就无需关停全部生产线。考虑到经济发展,程序设计要留足空间,需要有限产、停产整治、关停等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措施。
收到查封、扣押通知后,企业仍然违法排污怎么办?对于一些比较恶劣的行为,比如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两年内因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物质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受过3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上述行为的系列情况,就可以进一步采取限产、停产乃至关闭企业的措施。 据了解。《环境保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暂行办法》共4章18条,主要规定了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和停业关闭的适用情形,对调查取证、审批、决定、实施整改、解除、后督察等实施程序进行了规范要求。
信息公开 公平公正 切实保障公众参与监督环境保护权利
新环保法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设专章,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没有信息公开就没有公众参与,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源头。在新环保法中把公众参与列入基本原则意义重大,只要确立了公众参与,其他法规条例就一定要参照执行。
环保部此次制定的《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暂行办法》,重点解决了信息公开范围、内容、方式、监督等四个问题,对信息公开主体和范围、公开方式、建立信用评价制度、强制公开、法律责任、奖励等做出了明确要求。
新环保法五十五条规定重点排污单位是强制信息公开的主体,《办法》进一步细化了“强制公开主体”,明确应当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被市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为重点监控的企业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超标超总量、污染物排放可能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造成较大影响、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因环境污染问题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等7种情况。
这几项措施互为补充,基本涵盖了对于不同程度违法行为的处罚。加上之前颁布的“两高”司法解释,面对环境违法行为,还有行政处罚、行政拘留、刑事责任追究等举措,这就使新环保法在执行层面更加有力。
新环保法的施行要达到公众预期,需要周密准备,政策配套必不可少。新环保法有70条,涵盖我国环境保护各个方面,因此不可能对所有细节规定明确。如果没有相应实施细则,“新环保法”就可能难以落实。新环保法既有许多直面环境现实问题的重大制度设计,也有对既往条款的修改。新条款、新内容需要与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相适应、相衔接。只有制订出台和实施一批结合实际、与新法相配套的执法规范、操作细则及标准制度,才能为新法顺利施行打下坚实基础,为新环保法装上“铁拳钢牙”。
新环保法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一环。希望装上“钢牙”的环保法真正成为破解我国环境困境的利器。
新环保法倒逼药企抓管理
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后,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终于让环保法律跟上了时代,开始服务于公众对依法建设“美丽中国”的期待。这是民心所向。农药企业应该怎么办?必须严格管理,履行社会责任,奉公守法、执法如山。
“把人的素质摆在首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才、物三要素缺一不可,其中人力是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因素。人是唯一能动的资源要素,是第一资源。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不仅能动地支配、运用生产资料,生产预期产品创造价值,而且带来新的价值增殖,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管理人重于管理物。在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必然发生人和人的关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企业发展前途命运举足轻重。提高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现代企业的目标之一,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创新。万事人为本,一个企业,只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才能无往而不胜。新环保法亮点很多,生态文明、保护优先,推动建立绿色发展模式、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等“新”理念都写入法律。如果人的素质提高了,再严的法律,也能执行到位。
“把严的管理变为常态”。 新法施行“按日计罚”之后,罚款数额上不封顶,将倒逼违法企业迅速纠正污染行为。我们常说:严是爱、松是害。面对日益加重的环保压力,企业如果不敢从严管理,放松要求,就是缺乏对员工的爱,就是对企业、对社会的害。只有我们在管理上真正严起来,切实不放松,处处都抓紧,时时都严管,才能对企业、对员工高度负责,才能体现对员工的爱,才能记取松就是害的教训。不严就难立规矩,不严就缺乏执行力,不严就不能引起触动,不严就不能以儆效尤,不严就会常常挨打。在企业管理上,我们必须严字当头,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严一时很容易,难就难在把严格的管理常态化。只有做到时时一个样、天天一个样、月月一个样、年年一个样、永久一个样,把严的管理变为常态,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才能从源头、从根本上杜绝环保事故的发生。
“把高的品质充分展示”。没有个性,就没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乃是一个企业组织一贯的、完整的个性的表现,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形象。作为农药企业而言,我们不仅要向消费者充分展示高的产品品质,还要向社会展示我们良好的责任感,还要向社会展示优秀的企业文化。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会展示高品质的外延,更会展示高品质的内涵。农药行业具有原辅料品种多、毒性大、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三废”成分复杂、治理难度大等特点,而清洁生产、“三废”联治是企业战胜污染、走出困境、摆脱制约的最佳路径。农药企业应该以保护环境为己任,践行以环保为主的科学发展观,从带黑的GDP中勇敢走出来,向社会展示美丽化工、魅力农药新形象。
新环保法提出多元共治、社会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理念,改变了以往主要依靠政府和部门单打独斗的方式。规定各级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企业承担主体责任。人的素质、严的管理、高的品质是现代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三者相辅相成。提高人的素质,实现常态化严格管理,是实现展示高品质的前提和保障,而严格管理的常态化、高品质的形成与展示是通过人来实现的,没有高的人才素质,不可能将严的管理变为常态,也就无法展示高的品质。每一家农药企业都能做到高素质、严管理、高品质的统一,将新环保法学好、用好、落实好,农药将不再可怕,风景一定美丽。
★ 论文的评语
★ 论文指导评语
★ 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 导师对论文的评语
★ 答辩指导教师评语
★ 论文评语
【论文新见解(精选13篇)】相关文章:
学术论文评语范文2024-01-19
学位论文评语 范文2022-05-04
毕业设计论文评语2023-09-26
研究生毕业论文导师评语2023-06-04
毕业设计 论文 评语2023-12-31
会计论文的写作基础、选题和格式2022-10-25
mba论文导师评语2023-04-21
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老师评语2023-02-16
本科学生论文评阅老师评语2023-05-08
论文指导老师评语202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