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效应”向自我敲响警钟

时间:2022-06-07 05:18:0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苏东坡效应”向自我敲响警钟(精选5篇)由网友“Perfect”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苏东坡效应”向自我敲响警钟,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东坡效应”向自我敲响警钟

篇1:“苏东坡效应”向自我敲响警钟

“苏东坡效应”向自我敲响警钟

这是一个古代笑话:一位解差解和尚上府城。住店时和尚借机把他灌醉,又为他剃光头,然后逃走了。解差醒来后发现少了一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  “幸而和尚还在”;可随之又困惑不解:  “我在哪里呢?”一个理智正常的人,大概不至于闹出不知“我在哪里”,的笑话。然而,要真正认识“自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下面这个故事可不是杜撰的笑话了――

本世纪初,有个叫拉赛尔・康维尔的美国牧师,以“宝石的土地”为题在美国巡回演讲。他的演讲使整个美国卷入了激情的漩涡。据说他举行了多达6000次的讲演,其内容如下;从前印度有个叫阿里・哈弗德的富裕农民,为了寻找埋藏宝石的土地时变卖了家产,出外旅行,终于穷困而死。可是,此后就有人从他卖出的土地里发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康维尔引用这个真实的故事,并用大量的实例说明,人们向他所寻求的,恰恰是自己手中的东西。

在此,请你理解:自我,也就是这么一个“陌生的朋友”,既十分熟悉,又常常令人困惑。它是你“自己手中的东西”,然而往往熟视无睹,似乎远在天边,神秘缥缈得很。

这是一个对“自我”的认识问题。

自我,是伴随着个体的社会化产生的,自我的形成与发展又推动着个体的社会化。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自我。个体的自我,就它的最广的含义说,是一切个体能够叫做“我的”之总和。它不但包括个体的躯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而且包括所有与个体有关的存在物,如个体的双亲,配偶,子女,亲戚、朋友,个体的成就,名誉、财产和权力等。这一切使个体对自身的存在产生满足或不满足的体验。狭义的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感知与控制的脑的机能活动。自我是个体心理的特殊形式,是人脑对个体自身以及对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能动反应。就自我的成分而言,自我可相对区分为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即:物质的自我(个体对自己的躯体和外部世界中属于他的那一部分的反映、社会的自我(个体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个体自我的中心部分),精神的自我(个体能够感知与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特征,这是个体自我的核心之所在)。总而言之,自我是个体反映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脑的机能活动。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个体的活动离不开自我,自我客观地存在于个体的活动中。自我对于个体的活动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因为个体的自我作为个体活动的觉察者,调节者与发动者,它可以使个体的活动具有独特性、一致性与共同性。不同的自我优势,会引起相应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追求,进而去寻找理想的自我实现。所有的自我行动,都是自我的外现,其意义在于保持个体的心理平衡,使个体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和谐。从角色扮演这个角度看,角色的本身虽然决定着这一角色扮演者个体的共同轮廓,但是它不能决定每个角色扮演者的个体活动和行为。因为每个角色扮演者的个体行为活动,都取决于个人掌握角色和使其内化的程度,而内化的过程之本身又受到角色扮演者个人一系列的自我认识,自我态度,自我心理特点的影响。 “谁象命运似的推着我向前走呢?――那是我自己”,诗人泰戈尔曾经这样说过。完全可以这样说:同样一种角色的扮演者,其扮演的水平和质量因人而异,甚至有的呈现高低、上下的迥然不同,究其原因,都可以追溯到“自我”这两个字上来。

对自我的认识,如同观察所有事物的方法一样,自然不妨近些,再近些。潜入海底,可证龙宫之虚;登上月球,更信玉兔之无。倘远远一瞟,雾里观花,隔岸看戏,就很难认清真面目。然而近观,也并非一味地越近越好。对此,有人比喻道,犹如看画,从一定的距离与角度看去,齐白石的虾趣图真是形似而神似,栩栩如生。但是,倘过于贴近去看,又只盯住一处,满眼不过几个墨团,便无甚意趣了。看画如此,看人亦然。鲁迅先生说人是怎样的美人,倘用放大镜照她搽粉的臂膊,也会只看见皮肤的褶皱及褶皱中的粉和泥的黑白画。名作与美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平常的作品与普通的人们了。对自我的认识,也很有这种太远了不行,太近了又不行的境况。

这就用得着苏东坡的一大发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明就站在这个山中,却偏偏不识其真面目。明明自己就拥有“自我”,却偏偏不自悟,或者仅是个模模糊糊的认识。这就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苏东坡效应”。

“苏东坡效应”可不是“天外来客”。它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必然性。自从一位美国控制论专家创立模糊集合理论以来,以模糊集合论为核心的模糊理论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鸡蛋可以孵鸡,当小鸡未啄出蛋壳之时,总不能说它仍是蛋,亦不可称之为鸡。石蜡从固态变成液态,也会经过明显的中介过渡。客观世界就是在模糊与清晰的矛盾斗争之中发展的。对自我的认识也是如此。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反映在人的大脑之中,便产生了概念上及思维上的模糊性。由于人的思想往往不能全面地、精确地反映客观,这就常使人脑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大于客观模糊性;又因为人类还具有自己的伦理、道德,意识、情操,这又使得这一人文领域的模糊性变得更为复杂。

一方面,角色扮演者对“自我”的认识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又使得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增添了难度。鉴此,“苏东坡效应”无疑给我们敲起了警钟。

这当然不是要我们被“苏东坡效应”牵着鼻子走,向“自我”甘拜下风,只好让对“自我”的认识模糊下去。不,当然不能这样。在“苏东坡效应”敲响的警钟声中,我们应该听到的是这样一种召唤:保持警觉,切勿盲目,力求对“自我”认识得全面些,清晰些……

办法总是有的。克服“苏东坡效应”的办法,是深入“此山中”探幽微,跳出“此山外”览全景。概而言之,就是要从微观和宏观这两个“视角”的“结合点”上对准“焦距”。

在这个方面,国内外诸多社会心理学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很可以给我们认识“自我”开开眼界的。

日本一位专家建议你,不妨把你的头脑比作是你的思想的广播电台。这个广播电台用两种差不多功率的频道向你播送通讯。一个是P频道,另一个是N频道,请你看一看这两个频道的工作情况吧。比如说,今天,你的上级领导把你叫到他的办公室里,和你一起检查了你的工作。他基本上肯定了你的工作,同时也为改进工作提出了几项重要的忠告。晚上你回到自己家里,自然要想起当天所发生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把频道对到N,“播音员”大概就会用如下的腔调向你说:“要当心!他想要整你呢!”可是,如果你把频道对到P,“播音员”就会这样说: “他对你的忠告是正确的,照着去办,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他对你是一片好心……”在这种情况下,你听哪个频道的话,其心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而且,请务必记住,如果长时间把频道对到P或者N,就会愈发被它吸引,改换频道就会愈发困难。

你头脑中存在的这两个“频道”,社会心理学称之为“主我“和“宾我”。你与其他角色扮演者发生角色互动的同时,也需要自我的内向交流。当“宾我”向“主我”发出行动的命令时,“主我”或是唯命是从,或是拒不执行,当“主我”向“宾我”就某事提出质疑时,“宾我”或是对答如流,或是闷声不响。人们常说的思想矛盾、自我斗争,就是“主我”与“宾我”所产生的对立状态。

而这“主我”与“宾我”在开展“自我内向交流”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三种自我状态,即“长者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太”、“幼者自我状态”。这种种自我状态,是指在相互关系中占优势的某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与某个人的实际年龄并无联系。“长者”代表着社会的继承性,这一自我状态是指以父母的地位对待子女的.状态,其姿态特征,表现于对人采取批评教育等行为,表现为“长辈”的训诫,还表现为向他人提供庇护,保卫和保护。“成人”代表了现实的行为,这一自我状态的目标在于客观地收集来自外界的信息,支配着人有秩序地、理智地,与外界要求相适应地行动,并作出冷静的估计,对一切事物作出公允的评判。这就是说,“成人自我状态”是指象成年人一样地理智地考虑和处理问题的状态,其特征是以平等的态度待人,常用商量的口吻,决策时较能深思熟虑,办事合乎情理。那么,什么叫“幼者自我状态”呢?“幼者”表示人的直率情感。这一自我状态,是指以小孩子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表现为儿童特有的一切冲动性(轻信、娇气、异想天开以及任性调皮,气量狭小等等),表现为对周围世界的直率态度(相当天真),表现为幼稚行为(顽皮,浮躁等等)。这三种自我状态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对你具有暂时的或长期的优势,并使你产生与之相应的感觉、思考与行动方式。换言之,你本来处于年龄上的成人状态,但你有时也可能从幼者状态的观点出发,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并采取行动(典型的言语和思想是:“我是一个可爱的人,所以人人都该夸奖我”、“我是一个弱小的人,所以人家才欺负我”),或者以长者状态来看待世界(“应该帮助别人”、“任何人都不可轻信”)。

每一个人的“自我”都是这个“长,成、幼”的三位一体。就个人而言,最为理想的应该是让这三种状态处于正常化之中,就是说,要根据特定的情境、特定的要求,表现出你的哪一种自我状态。

于是,你的“自我”成熟与否也就在此显露端倪了。一般说来,自我认识的透明度与自我的成熟程度是成正比的,对自我认识得愈清晰,其自我的成熟程度就愈高,反之则低。

那么,有什么自测的办法可以“考”出自己那三种自我状态是否处于正常化之中呢?也就是可以检查自我的成熟程度或曰自我认识的透明度呢?

最近,国外有关专家设计了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测验题。如实回答这些“考题”,可使你对上述问题得出基本的结论,基本了解你自己是否被“苏东坡效应”牵着鼻子走,掌握你的“自我”及你对它认识的实际状况。这些“考题”如下:

1、你的情绪是否时常变动?

2、你对别人的友情能持多久?

3、你购买廉价或处理商品,是否常超出自己的需要?

4、你守信用吗?

5、你是否轻率的结识异性朋友和定下约会?

6、你对自己购买的东西常能满意吗?

7、你是否轻率的对人或事下定论?

8、你从事的工作是否常有疏误?

9、你是否有你已不再喜欢的老朋友?

10、你的生活习惯正常吗?

11、你是否常凭初次印象判断人?

12、你能认真地写信给他人吗?

13、你是否因做错事而感到不安?

14、你平时遵守交通规则吗?

15、你在阅读书刊或文件时,对注解常忽略过去而成为习惯吗?

以上考题答案的计分规则是:1、3、5、7、9、11、13、15题,回答否定记1分;2、4、6、8、10、12、14题,回答肯定记1分。

结果分析:

得分为11分以上者,说明“自我”是比较成熟的;

得分在8-10分之间者,说明“自我”是部分成熟的;

得分在5-8分之间者,说明“自我”是不够成熟的;

得分在5分以下者,说明“自我”是相当幼稚的。

篇2:美国胖子向全世界敲响警钟

美国胖子向全世界敲响警钟

关于气候变化的`哥西哈根峰会刚刚落幕,这次会议的收获就是引起人们更关注这个关系全人类命运的问题.面另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肥胖症问题.

作 者:李忆民  作者单位: 刊 名:法律与生活 英文刊名:LAW AND LIFE 年,卷(期): ”"(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3:管理知识:什么是苏东坡效应?

什么是苏东坡效应

诗人苏东坡的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人们对“自我”这个犹如自己手中的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从某种意义讲,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更为困难。因此,“人贵有自知之明”。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人确实容易拔高自己。他找来25个人,他们相互之间都是老熟人,因此比较了解各自的优缺点。实验者请他们每个人分别根据9个标准即文雅、幽默、聪明、爱交际、讲卫生、美丽、自大、势利、粗鲁,对所有包括自己在内的人排名次。比如,根据文雅标准,谁最文雅排第一,其次为第二......以粗鲁为标准,谁最粗鲁排第一,其次排第二......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和其他24个人进行评价,这样,每一个人的每一个方面都有一个自我评价,还有24个他人做出的评价。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这25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大优点和掩饰缺点的倾向。例如,有一个人自以为自己的文雅程度应该名列前茅,可是把其他24个人在这方面给他评定的名次平均一下,他的“文雅”程度仅列第二十几名。还有一个人,对自己“爱清洁”的品质的名次比他人给他的平均名次提前了5名,对“聪明”和“美丽”的程度的评价都提前了6名,而对自己“势利”、“自大”、“粗鲁”程度的评定却比别人评的低,他定的名次比别人给他定的后退了6名。

苏东坡效应体现的自我意识

自我,是伴随着个体的社会化产生的,自我的形成与发展又推动着个体的社会化。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自我。个体的自我,就它的最广的含义说,是一切个体能够叫做“我的”之总和。它不但包括个体的躯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而且包括所有与个体有关的存在物,如个体的双亲,配偶,子女,亲戚、朋友,个体的成就,名誉、财产和权力等。这一切使个体对自身的存在产生满足或不满足的体验。狭义的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感知与控制的脑的机能活动。自我是个体心理的特殊形式,是人脑对个体自身以及对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能动反应。就自我的成分而言,自我可相对区分为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即:物质的自我(个体对自己的躯体和外部世界中属于他的那一部分的反映、社会的自我(个体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个体自我的中心部分),精神的自我(个体能够感知与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特征,这是个体自我的核心之所在)。总而言之,自我是个体反映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脑的机能活动。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个体的活动离不开自我,自我客观地存在于个体的活动中。自我对于个体的活动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因为个体的自我作为个体活动的觉察者,调节者与发动者,它可以使个体的活动具有独特性、一致性与共同性。不同的自我优势,会引起相应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追求,进而去寻找理想的自我实现。所有的自我行动,都是自我的外现,其意义在于保持个体的心理平衡,使个体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和谐。从角色扮演这个角度看,角色的本身虽然决定着这一角色扮演者个体的共同轮廓,但是它不能决定每个角色扮演者的个体活动和行为。因为每个角色扮演者的个体行为活动,都取决于个人掌握角色和使其内化的程度,而内化的过程之本身又受到角色扮演者个人一系列的自我认识,自我态度,自我心理特点的影响。 “谁象命运似的推着我向前走呢?——那是我自己”,诗人泰戈尔曾经这样说过。完全可以这样说:同样一种角色的扮演者,其扮演的水平和质量因人而异,甚至有的呈现高低、上下的迥然不同,究其原因,都可以追溯到“自我”这两个字上来。

对自我的认识,如同观察所有事物的方法一样,自然不妨近些,再近些。潜入海底,可证龙宫之虚;登上月球,更信玉兔之无。倘远远一瞟,雾里观花,隔岸看戏,就很难认清真面目。然而近观,也并非一味地越近越好。对此,有人比喻道,犹如看画,从一定的距离与角度看去,齐白石的虾趣图真是形似而神似,栩栩如生。但是,倘过于贴近去看,又只盯住一处,满眼不过几个墨团,便无甚意趣了。看画如此,看人亦然。鲁迅先生说人是怎样的美人,倘用放大镜照她搽粉的臂膊,也会只看见皮肤的褶皱及褶皱中的粉和泥的黑白画。名作与美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平常的作品与普通的人们了。对自我的认识,也很有这种太远了不行,太近了又不行的境况。

苏东坡效应对员工考核的启示

我们对优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常常比别人的估计高,对不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则常常比别人的估计低,也就是说我们更容易拔高自己。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实际上就是为了克服我们有意无意地拔高和美化自己的倾向,使我们能更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当然,这里的谦虚谨慎,并不是要求大家随意贬低自己,认为自己不行。“人贵有自知之明”,是说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这样在学习和工作中才能扬长避短,取得好成绩。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也不是在封闭着的自我意识中自然地形成的,而是在与周围各种各样的人的接触中,注意他们对自己的态度,想象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并以此为素材,把它作为一个客观标准内化到自己的心中而形成自我形象的。由此可见,自我评价中有许多也是社会对自己评价的反映。

在企业里,考核为员工提供了自我评价和提升的机会。在考核过程中,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经过上级主管的考察与评价后,通过面谈或其他渠道,将结果反馈给被考核的员工,并听取其员工的意见。这样的话,考核便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条件,从而让彼此了解对方的期望,进一步达成双方在工作表现上的共识,通过建立共同认可的行为和绩效目标来增加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动机。看来有效地沟通对于提高自我评价的客观程度是非常有效的。

篇4:向自我宣战作文

向自我宣战作文

知识,多么通俗易懂的一个词,可从古至今有几个人能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呢?

庸俗的人说:知识是改变我物质生活的保障。势力的人说:拥有知识,我就拥有了地位,永远都是高高在上,永远不会寄人篱下。而智慧的人却说:知识,让我的心灵不再孤独,让我的大脑保持活力,让我的生命得以延续。

拥有知识,不一定会使你的物质生活变得有多富裕,但一定会让你的精神世界多姿多彩。“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了”。

意志不坚定,不坚强,不努力,这就是现实的我。现实的我是懒散的,是不求上进的。现实的我和内心的我截然不同。内心的我是渴望成功的,是意志坚定的。于是内心向现实发起了战争。这场战争表面平静,其实暗地里早已风起云涌。邪不压正是必然的,但内心的我并没有彻底打败现实的我。现实的我并非是一个“脆弱”的敌人,许许多多的恶习会聚在一起,已经变得无坚不摧了。但我坚信,这场战争最后会以内心的我的胜利而告破。因为我要打一场坚定不移的持久战。

一件看来最简单的事,如果不看成习惯,也很难每天坚持做下去。相反,一旦成为习惯,再难的事也轻松自然。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一次课堂上对学生们说:从今天起,每人每天把胳膊往后甩三百下,能做到吗?同学们笑着回答:这有什么难的。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有哪些同学做到了?这时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有哪些同学还再坚持,这时有百分之八十的同学举起了手。一年后,苏格拉底又问:有哪些同学还在坚持。这时只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参加过《快乐男声》的欧豪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他小时候家里很贫穷。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的梦想――考上音乐学院。然而,他凭借自己的双手,扛起了家,扛起了梦想。在比赛中,起得最早的是他,睡得最晚的也是他。在每次表演之前,他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他的那句“我不怕苦,也不认输”成为了我努力学习的动力。

每天早晨五点钟,我起床跑步,背书。然而这样的习惯我又能坚持多久呢?每天早晨我都有赖床的意念,我的脑海中马上就会联想到柏拉图、欧豪。然后告诉自己,你已经没有资本更没有时间再赖床了。你必须起来,为你远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奋斗。

其实我们没有什么不同,日出时,我们共沐同一缕阳光,日暮降临,我们仰望同一片星空。没有追求和付出,哪来的成功,谁说我们一定要走别人的路,谁说辉煌背后只有痛苦,只要为了梦想不服输,坎坷的道路也能由欢笑铺筑。

为了我的梦想,这一次我一定要逆袭成功。

篇5:如何向用人单位进行自我?

如何向用人单位进行自我推荐?

毕业生向用人单位进行自我推荐,也就是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自我推荐。在向用人单位推荐之前,对自荐内容要有所准备,最好打个复稿,做到胸有成竹,从容自信。首先向用人单位进行自我介绍,可以准备一份自荐表,同时将可证明自己能力知识水准的证书、奖状在自荐时信手取出,这样会引起用人单位重视取得好的效果,自荐内容主要是自己专业特长和表明自己为什么愿意到这个单位来,询问对用人单位需进一步了解的情况,但对福利待遇问题不要过多提出,应多谈如何发挥作用多做贡献。自荐结束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不足之处,使对方感到你是个有抱负而不狂妄自大的可取之才。如果通过书面方式推销自己,除注意上述内容外,自荐书还要注意字迹整洁,文句通明简炼,并要写明自己是哪个学校,什么专业及详细通讯地址和邮政编码。

敲响防火警钟的措施方案

安全警钟要长鸣作文

流浪生命的警钟作文

建筑工地警示教育会议程

品德测试为求职者敲响警钟

宣教月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大学生解除作弊处分申请书

有关警示教育的演讲稿

企业职工警示教育月心得体会

解除处分申请书

“苏东坡效应”向自我敲响警钟
《“苏东坡效应”向自我敲响警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苏东坡效应”向自我敲响警钟(精选5篇)】相关文章:

观看警示教育后的心得体会2023-10-10

敲响安全的警钟作文2024-05-10

环保警示教育心得体会2022-09-12

交警专项警示教育心得体会2023-06-20

警示教育心得体会10篇2022-10-19

教育警示ppt模板2024-02-14

暑假警示教育心得体会2024-03-18

警示教育承诺书范文2023-06-08

公司反贪警示教育心得体会2022-10-27

工行警示教育心得体会2023-10-0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