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基础练习题(共6篇)由网友“花花酱”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初中语文基础练习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初中语文基础练习题
初中语文基础练习题
1.下面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绽开(zhàn) 搓捻(niē)疲倦(pí)小心冀冀(yì)
B.惭槐(kuì)觅食(mì)繁衍(yǎn)花团锦簇(cù)
C.预兆(zhào) 迁徙(xǐ)企盼(qǐ) 落英缤纷(bīn)
D.穿梭(sōu) 煎熬(áo)冥思(míng) 不可明状(míng)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2分)
①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率,把它率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错字: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
②一阵陈寂之后,树叶哗啦啦齐声作响,强风似乎要将大树连根拨起。
错字: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
③我觉得大地在一阵一阵地振动,像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吊到了地上,这振动由下而上地传道了我坐着的枝干上。
错字: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
3.下列四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微不足到任劳任怨一事同仁慷慨大方
B.逍遥法外心安理德深不可测胸有成竹
C.不容置疑镇定自若众目睽睽齐心协力
D.振耳欲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黑咕隆咚
4.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2分)
①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截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
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我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才领悟到的。
领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博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选择正确的词语。(2分)
①直到有一天,抵挡不住那繁花满枝、香味扑鼻的含羞树的诱惑后,才_______(A.克服B.克制C.说服D.压制)了这种恐惧心理。
②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遐想,遨游在_______(A.美好B.曼妙C.奇妙D.美妙)的梦境中。
③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_______(A.奇特B.神秘 C.神奇D.特别)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6.将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2分)
①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②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
③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④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中,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来修饰雪花,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冰冷”“坚硬”写出了雪的特质,而“灿烂”是指雪能反射各色光芒。
B.“冰冷”“坚硬”是北方雪的特征,“灿烂”是作者对雪有赞赏之情。
C.“冰冷”“坚硬”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D.“冰冷”“坚硬”强调雪的不近人情,“灿烂”是用来形容雪孤芳自赏的精神的。
8、下面对各句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分析:作者反复使用“咆哮吧”,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B.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分析:作者使用了排比兼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了屈原对“污秽”、“自私自利”、玩“阴谋”的社会的憎恶,对光明、纯洁、无私的`社会的追求。
C.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分析: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反复、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了屈原对风、雷、电的热情歌颂。
D.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分析:作者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表现了屈原对自由的强烈追求。
9、给下面一段话标上标点符号。(2分)
难 道 就 这 么 草 草 收 场 了 周 围 那 些 看 热 闹 的 人 都 觉 得有 些可 惜但 也 没有 办 法 看 来 只 好 扫兴而 归 了 正 在 这 时 候有 一 个 人 满 头 大 汗 地 从 人 堆 里 挤 了 出 来 大 声 地 提 议 道 请 把这 个 洞 让 给 我 吧 我 来 给 你 们 填
10、根据所给的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1.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____________
2.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____________
3.无法揣测,难以捉摸。____________
4.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____________
11、驰骋想象,试把下面词语连缀成一段话。(不少于50字)(2分)
敬畏神秘莫测目空一切
12、联句。(2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
(2)人生自古谁无死,
(3)人有悲欢离合, 。
(4)但愿人长久,
13、默写。(2分)
写出《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水”的一段文字。
篇2: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
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篇3: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
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篇4: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
必须掌握的成语
1.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 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 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6.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8.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9.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
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虑的意思。
11.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12.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
13.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8、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9、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关系处也用分号。
如: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问号的使用
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
如: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如: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注意]要区别于: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替换词语作用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关于议论文的解题技巧
关于议论文,初中生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文章的论点,也就是要找到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内容。论点在全文中来看实验,是一定能统领全文、明确中心思想。而把握了全文的论点,再把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找出来,对分析论点有很好的帮助,而学生做题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5:初中语文病句练习题
1.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正太路的路轨窄,敌人把平汉路的车头无法移用到这里。
B.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C.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D.这首交响乐是作者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并疯狂叫嚣要占领这座城市的时候赶写的。
2.下面各句没有语病或歧义,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了。
B.能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通并不能解决问题。
D.老张的衣服比老李的衣服做得好。
3.下面五种说法,哪种没有语病,选出来。
A.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测量的是在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的倡议和领导下进行的。
B.倡议和领导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
C.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倡议和领导下进行的。
D.倡议和领导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工作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
4.下面几组句子里,哪组没有病句:
A组:
1)黑暗势力的迫害,使她更坚决地把我们兄弟几个送到革命队伍里去。
2)从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中,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四人帮”之流把无产阶级领袖神化、偶像化,其目的就在于把自己冒充成“超人”。
B组:
1)大量观测的数据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隔半个小时就观测一次。
2)许多运动员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这无疑是个缺点,在体育院校的教学中是应当加强的。
3)当家长的助长、迁就孩子的缺点是不应当的。
C组:
1)听了老山战士的报告,使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要向老山战士学习。
2)我们有一些同学,他们缺乏的是没有远大的理想。
3)考场里一片寂静,过了一个多小时,才有人陆续交卷。
D组:
1)在学习上有成就的人,大多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经过顽强努力才取得成功的。
2)我们并不否认这部作品有某些不尽乎人意之处,比如某些细节不够真实、个别人物的语言还不够性格化。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这个结论,既然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结构和相互适应,因而难以令人满意。
B、这个结论,既然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结构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C、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结构和相互适应,因而难以令人满意。
D、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结构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6.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从中国人民认识到再也不能错过历史机遇之日起,就开始了新的长征。
B.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不可。
C.不远处有片树林,这是我练习打太极拳的地方。
D.在退休者中,有许多继续为四化建设贡献余热的专家学者。’
7.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他这个人太果断,什么事都不愿听取群众的意见。
B.我说赵武灵王是英雄,因为他不仅仅是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
C.雅琪将士用不屈的斗志和协作的团队精神化作战斗力,使得劲旅申花怏怏而归。
D.我现在还痛感有周密研究中国事情和国际事情的必要。’
8.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一位农民向国家赠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B.一位农民为国家赠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它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C.一位农民向国家赠献的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D.一位农民向国家捐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其工艺美术价值很高。
9、找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重点学科比较集中的院校,将自然形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的中心。
B.妇女们秧插得又密、又齐、又快、又漂亮。 ’
C.这样一直漂到潼南镇,才被派来抢险的机动船把他们从昏迷中救上来。
D.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0.请找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他很后悔,不该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好朋友分道扬镳。
B.愿意参加革命的,我们欢迎;愿意回家的,我们发给路费。一切由大家自己决定。 ’
C.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
11.从下面四个句子中,把没有语病的一句选出来。
A.宋庆龄同志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兴亡和人民的利益奋斗一生,尤其是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为社会主义造就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B.虽然目前国家还有困难,有些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很快解决,但确实有不少问题,只要我们尽力去做,还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C.我们生产的直流镝灯与国外的炭精灯相比,耗电量只有炭精灯的四分之一,而有效的照明度却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它的重量只有炭精灯的五分之一。
D.这四亩试验田共有七十七株结果的梨树。一九七七年总产五万九千三百多斤,平均亩产一万四千八百多斤,其中好果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好果中一级果又占百分之六十五。 ’
1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语文有经验的教师。
B.林冲在高衙内派人一次又一次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
C.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D.她细心操劳家务,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
13选出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
A.放在穿堂中的大屏风,除作装饰外,还有遮蔽作用,以免人们刚进入穿堂就直见正房。
B.我们都聊起了三十年前的过去和三十年后的今天。
C.这部60万字的长篇小说,构思精巧,叙述严密;简直无隙可乘。
D.我们要根据作者看法的广度,对于他所接触到的那些现象的理解是否正确,描写是否生动来判断。
1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和外国朋友一样,我们自己也是喜欢民族的、传统的形式和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感的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
B.人类文化史上的大浩劫,秦始皇的焚书,中世纪的精神桎梏,各个王朝的文字狱,法西斯对文化的杀戮……并不曾使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真正中断、灭亡。’
C.学校没有一个人否认今年能在教学上开创一个新局面不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D.是靠天等雨,还是靠人找水?是人定胜天,还是听天由命?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
15指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黎明或傍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
B.在我们中间,一个人发生困难,就有上百、上千、上万个素不相识的人热切地伸出手,不遗余力地帮助你。
C.文章关于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引起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D.荔枝是亚热带果树,……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答案
1.B.A.“无法”应提到“把”前。C.“不绝如缕”不妥。D.“作者……疯狂叫嚣”不对。
2.B.A.“肤浅”“贫乏”与“丰富”“深刻”没有分别对应。C.“侃侃而谈”不妥。D.有歧义。
3.B.A.C.D.均为主谓不配。
4.D. A组:2)无主 B组:2)“缺点,应当加强”不配。C组:1)谁“使我……”?不清。2)“缺乏的是没有远大的理想”多了否定词。3)“有人”“陆续”应换位。
5.D.A、B“既然”应“虽然”。C、关联词语不当,“因而”改“也”。
6.D.A.“从”应置“中国人民”后。B.“不可”累赘。C.“这”应改为“那”。
7.D.A.“果断”褒义贬用了,应“武断”。B.“因为他”应置“不仅仅是”之后。C.“用””应改为“把”。
8.C.A.“一位农民,具有很高价值”不当。B.“它”指代不明。D.“其”指代不明。
9.B.A.“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的中心”应为“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的中心”。C.“才”前应有主语“他们”;……。D.“等于”后应加 “这条弧” 或 “它”。
10.B.A. “自己”多余;或在“自己”前加“与”。C.“主要”和“及其他……”不宜并存。D.“不但……而且”中内容应递进,不应“递退”。
11.D.A.“亡”字坏事。B.“问题”不能“做”,应“解决”。 C.先后连贯不好,“它的重量……”应放在“耗电量”前。
12.C.A.“语文”和“有经验”应换位。B.“派人”和“一次又一次”换位。D.“井井有条”为“清楚而有条理”,不妥。
13.A.B.参照物偷换。C.“无隙可乘”贬义,不妥。D.“对于”冗赘。
14.B.A.应“喜欢具有民族的、传统的形式和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感的反映人民生活的内容的作品”。C.多了一个否定词“不”。D.“这”指代不明。
15.D.A.“无论……也”不配,应“无论……都”或“即使……也”;“在阴云密布以及黎明或傍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当。B.“你”应为“他”;约数“上百、上千、上万”中顿号应去掉,如不说“成千、上万”、“三、五个人”;……。C.“关于”应改为“对于”。
篇6:初中语文《背影》练习题
初中语文《背影》练习题集锦
(一)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
1.交卸( ) 2.狼jí( ) 3.妥帖( )
4.tuí唐( ) 5.琐xiè( ) 6.晶莹( )
7.踌躇( ) 8.pán shān( )
二、根据所给的拼音,为下列多音字组词
1.差:chāi( )chā( )chà( )
2.丧:sāng( )sàng( )
3.禁:jīn( )jìn( )
4.奔:bēn( )bèn( )
5.栅:zhà( )shān( )
三、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1.不能自已( ) 2.情郁于中( )
3.触目伤怀( ) 4.举箸( )
四、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________
2.凄惨暗淡,不景气。________
3.看到心里感到悲伤。________
4.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________
5.细小而繁多(的事)。________
6.不幸的事接连发生。________
五、选词填空
1.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 ),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A.惨淡 B.凄惨 C.暗淡
2.父亲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 );颇踌躇了一会。
A.牢靠 B.妥帖 C.可靠
六、选择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革命家。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
B.《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
C.《背影》一文开始写“背影”,指出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但后面展开写家庭情况,跟主题没有关系。所以第二、三自然段可以删去。
D.《背影》一文集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
参考答案:
一、1.xiè 2.藉 3.tuǒ 4.颓 5.屑 6.yíng 7.chóu chú 8.蹒跚
二、1.差:差使;差别;差不多 2.丧:奔丧;丧失 3.禁:情不自禁;禁止4.奔:奔丧;投奔 5.栅:栅栏;栅极
三、1.控制 2.聚积 3.心 4.筷子
四、1.狼藉 2.惨淡 3.触目伤怀 4.情郁于中 5.琐屑 6.祸不单行
五、1.A 2.B
六、D
(二)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差使( ) 奔丧( ) 狼藉( )
妥贴( ) 踌躇( ) 栅栏( )
2.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悲哀衰弱 妥帖 诸多
B.惨淡踪迹 栅栏 钩留
C.晶萤交御 奔丧 狼藉
D.亏空赋闲 谋事 踌躇
3.选出加粗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
A.变卖典质(抵押) 妥贴(恰当,合适)
B.颓唐(失败的样子) 不能自已(控制,抑制住)
C.琐屑(细小而繁多) 家中光景(时光)
D.举箸提笔(筷子)触目伤怀(心)
4.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本文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但这种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
( )
②本文共有四次写“背影”,首尾两次详写,中间略写。
( )
③本文以“背影”为题的原因在于将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都浓缩在“背影”这一特殊的外貌上,留给读者自由想像的天地。
( )
④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是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
( )
二、课内阅读分析
(一)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_______(a.走 b.跑 c.跳 d.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____(a.抓 b.揪 c.攀 d.握)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甲]我赶紧拭干了泪。[乙]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丙]
1.在文中两个空缺处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2.“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上下文意,这句话应插在[甲]、[乙]、[丙]中的_________处(只填序号)。3.写送子上车时,父亲对儿子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话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心情是( )
A.怕儿子力气小不堪重负,便由自己外出张罗,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
B.怕给儿子添麻烦,便由自己去买橘子,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C.怕儿子年轻气盛惹是非,便由自己包下活计,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担心。
D.怕儿子无知受骗,便由自己包下活计,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护。
4.“我赶紧拭干了泪”的原因是( )
A.怕父亲因“我”流泪而伤心。
B.为自己这么大还流泪而羞愧。
C.怕父亲说“我”不坚强。
D.怕别人笑“我”幼稚。
5.“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这句话从哪两方面描绘父亲的形象?答案正确的一项是( )
A.外貌心理 B.动作 语言 C.外貌动作 D.语言 心理
6.联系全文看,多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 )
A.表达对父亲的深挚的怀念。
B.表达了对父亲非凡经历的赞叹。
C.表达了对父亲自暴自弃的惋惜。
D.表达了对父亲碌碌无为的感慨。
(二)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中的“聪明过分”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中的“漂亮”一词?
3.概括这段文字的段意。
(三)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____(戴着、带着、代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____(慢慢、轻轻、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____(掀身、探身、弯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____(趴上、登上、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扒、攀、抓)着上面,两脚再向上(抬、缩、提);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____(用力、努力、吃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____(溜、爬、趴)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 ①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 ②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词语,填在文中的空白处。
2.父亲告别时说的两次话,从下列句子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空白处。
A.再见了,好好保重! B.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C.进去吧,里边没人。 D.小心自己,注意安全。
3.注音。 微倾[ ] 拭干[ ]
4.解词。 蹒跚——
5.写出以下几个形声字的结构类型。
①爸 ②栏 ③泥 ④影
6.看见父亲的背影,为什么“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因为“我”看到父亲不顾年迈体弱,亲自为“我”买橘子,百感交集,深深理解了父亲的爱子之心。
B.因为“我”觉得父亲太固执,对他表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C.因为“我”就要和父亲分手了,“我”为离别而伤心难过。
D.因为“我”为离别而伤心难过,同时也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而激动、喜悦。
7.为什么说父亲“心里很轻松似的”?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 [ ]。
A.因为父亲总算把橘子买回来了,实在不容易,所以现在“心里很轻松”。
B.因为父亲终于为儿子安排妥贴了,父亲可以放心和儿子分别了。
C.因为父亲面对生活的重压,心里并不轻松,但为了儿子,装出轻松来安慰他,不让他担心。
D.因为父亲买橘子很艰难,装出轻松的样子表示自己并不老,身体还不错。
8.上文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为什么?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明理由。
理由:
9.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表现了父子相互关爱的深情。
B.这段文字记叙了父亲送我上火车给我买橘子的经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白描表现出了深挚的父爱,以及儿子对这种感情的理解。
C.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D.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细致、生动、感人,很好地展现了父子之情。
三、课外拓展训练
背影图
①朱自清的《背影》早已镶嵌在我记忆的画屏上,成为一幅永恒的图画。
②而在我眼前,我的心中,还有一幅鲜活的背影图。
③那是星期天的下午,我从城里中学回家,村里刚好在分山砍伐树木。久已没有为家里干点活的我便跟随父亲来到山上。
④砍倒一棵大松树时已经日落西山了。父亲削去树枝,叫我和他一起抬回家。松树根部大,梢部小,我想自己一米八的大个儿,抬根部没问题,就要去抬。父亲拦着说“不行,你抬不起,骨头太嫩,等我来抬根,你抬梢。”父亲说完便蹲下身子,准备把树扶上肩头,可是试了几次都扶不上。我走到他面前,说:“爸爸,我来吧。”父亲却不同意。他掏出一袋旱烟抽起来,吩咐我先歇会儿,“天还早呢。”父亲说。
⑤一袋烟快抽完了,父亲叫我站起来。他慢慢地蹲下身,用手拍拍大树,把头凑近松树,“嗨”了一声,使劲抱起松树扛到自己肩上,然后小心翼翼地伸展着腿部,我觉得他佝偻的身躯在夕阳的余辉中一点一点地凝聚着力量,一点一点地高大。还剩一口的旱烟吐了出来,笼罩在他的头上,悠悠地在空中扩散。
⑥父亲终于站直了,虽然大树压着他摇晃了几下,但他很快就稳住了重心。
⑦我盯着他的背影,眼眶湿润了。几十年来,父亲为了我们兄妹几个的成长,兢兢业业地操持着这个家,奔波辛劳。他的容颜已在日出日落中憔悴了,他的背已在日出日落中微微弓起……
⑧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和父亲抬着树回家,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到有一座丰碑矗立在心中……⑨“背影图”悬挂在我心中的高处。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镶嵌[ ] A.qi4n B.g1n
②永恒[ ] A.hu2n B.h6ng
③身躯[ ] A.q_ B.q
④凝聚[ ] A.nng B.y
⑤兢兢业业[ ] A.k8 B.j9ng
⑥矗立[ ] A.sng B.ch
⑦憔悴[ ] A.cu B.ci
⑧悬挂[ ] A.xun B.xn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对的画“√”,错的画“×”。
①(他)使劲抱起松树扛到自己肩上,然后小心翼翼地伸展着腿部。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 ]
②几十年来,父亲为了我们兄妹几个的成长,兢兢业业地操持着这个家,奔波辛劳。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十分谨慎,小心,担惊害怕。 [ ]
③他的容颜已在日出日落中憔悴了。憔悴:枯萎;凋零。 [ ]
④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到有一座丰碑矗立在心中……
丰碑:指丰收后立下的纪念碑。 [ ]
3.文章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章第⑤段主要描写了父亲的____(动作,语言)。“我”觉得父亲身躯“一点一点地高大”,原因是什么?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 [ ]
A.因为父亲由“蹲下”到“小心翼翼地伸展着腿部”,说明父亲渐渐站直了,所以是“一点一点地高大”。
B.因为“我”看到的不仅仅是父亲渐渐站起来的身躯,还看到了父爱的伟大。
C.这是“我”的幻觉,我太累了。
D.这是“我”的一种想象,因为“我”从心里为父亲使劲,帮助父亲抬起松树。
5.文章第⑧段对表达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简要回答。
6.改写下面选段的人称,以文中的“妈妈”为第一人称。
我今年五周岁了。有位伯伯来家里,说起他儿子结婚后想搬出去独立住,但是伯伯心里舍不得。妈妈劝他说:“孩子成家就应该离开父母。小思长大后我也要让他走。但是,如果他们愿意让我帮忙带孙子,十个八个我也不嫌多。”晚上我不睡觉,妈妈坐在我的小床边,问我怎么啦。我说,妈妈,等我长大了也要和你一起住。妈妈笑着把爸爸叫来,向我保证,等我长大还要很多很多天,这以前我们三人决不分开。
★ 教学计划初中语文
★ 初中语文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基础练习题(共6篇)】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阶段的学习方法2023-10-09
关于分层教学的论文题目2024-01-10
小升初衔接教育心得体会2022-12-21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2023-01-05
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的论文2023-12-08
初三语文复习计划2023-02-04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探究论文2023-01-06
初中道法教学论文2024-01-29
初中语文组工作总结2023-07-05
初中语文教材的学习方法202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