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利州南渡》赏析

时间:2022-06-07 05:34:4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温庭筠《利州南渡》赏析(共12篇)由网友“晚来天欲雪媚羊”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温庭筠《利州南渡》赏析,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温庭筠《利州南渡》赏析

篇1:温庭筠《利州南渡》赏析

温庭筠《利州南渡》赏析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赏析】

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后来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的词句,其境界正与此联上句所展示的画面相类似,而下句江田白鹭的空阔悠深和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积雨辋川庄作》)更是神韵同出。

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摹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

温庭筠的诗中曾有“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的自负与自嘲,这里却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这一点和范蠡也是共通WwW.SlKj.org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两个人都可谓是极有机心的人。

这首诗描写行旅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景物描写江中,岸上交递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清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特别是颈联,是被人们传诵的写景名句。最后触景兴感,自然真切。全诗八句,无不与“水”相关,但清隽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按照律诗的一般规律,前后四联,起承转合,各有所归。此诗前三联却递相承接,景物描写得很充分,意境幽远淡雅。尾联由写景转而遐思,但仍从“舟”、“水”絻结,以致转中有合,脉络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说,温庭筠的以山水、行旅为题材的诗多感慨深切,气韵清澈,以这首诗来看,确实如此。

【注释】

⑴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嘉陵江流经其西北面。南渡:指渡嘉陵江。

⑵澹然:水波闪动的样子。对:一作“带”。

⑶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⑷“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zhào):船桨,代指船。

⑸“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⑹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

⑺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

【翻译】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船过沙洲草丛群鸥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五湖烟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机。

作者简介:

温庭筠 (约812—870),唐朝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篇2:温庭筠 《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对斜晖⑵,曲岛苍茫接翠微⑶。

波上马嘶看棹去⑷,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⑸,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⑹,五湖烟水独忘机⑺。

【注释】

⑴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嘉陵江流经其西北面。南渡:指渡嘉陵江。

⑵澹(dàn)然:水波闪动的样子。对:一作“带”。

⑶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⑷“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zhào):船桨,代指船。

⑸“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⑹范蠡(lǐ):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

⑺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

【白话译文】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

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

船过沙洲草丛群鸥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

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五湖烟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机。

【创作背景】

温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仅屡次应试不中,而且因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绹),长被摈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魄漂泊的才子。这首诗是温庭筠行旅于利州(治今四川广元)渡江时所作。

【赏析】

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后来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的词句,其境界正与此联上句所展示的画面相类似,而下句江田白鹭的空阔悠深和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积雨辋川庄作》)更是神韵同出。

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摹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

温庭筠的诗中曾有“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的自负与自嘲,这里却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这一点和范蠡也是共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两个人都可谓是极有机心的人。

这首诗描写行旅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景物描写江中,岸上交递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清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特别是颈联,是被人们传诵的写景名句。最后触景兴感,自然真切。全诗八句,无不与“水”相关,但清隽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按照律诗的一般规律,前后四联,起承转合,各有所归。此诗前三联却递相承接,景物描写得很充分,意境幽远淡雅。尾联由写景转而遐思,但仍从“舟”、“水”絻结,以致转中有合,脉络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说,温庭筠的以山水、行旅为题材的诗多感慨深切,气韵清澈,以这首诗来看,确实如此。

拓展阅读:《弹筝人》温庭筠

弹筝人

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

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赏析】

温庭筠以宰相之裔孙,生不逢时,终身怀才不遇、坎坷飘落,饱尝人间之忧患艰辛,因而怨怅凄伤伤情填膺,时借吟咏宣泄排遣。此诗即借咏弹筝人排遣悲郁之作。

“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道教称天帝曰玉皇大帝,简称玉皇。唐玄宗李隆基敬奉道教,故而这里借玉皇指代玄宗。宁王,李隆基之兄,初立为皇太子,后见楚王李隆基诛杀韦后、拥立睿宗,有定社稷之功,遂“累日涕泣固让位于楚王”,薨,追册为让皇帝。此诗构思巧妙,先捺下千种凄怜、万般感叹,以叙述笔法、清雅语言,介绍这位弹筝艺人往昔天宝年间曾凭藉技艺供奉玄宗,又教过宁王度新曲,寄仰慕之情、褒扬之意于轻描淡写中。玄宗、宁王弟兄皆精通音乐,玄宗“洞晓音律,由之天纵,凡是丝管,必造其妙,虽古之夔旷,不能过也”(《羯鼓录》)宁王亦以“审辨音之妙”而著称于世。弹筝人能在长安如云高手之中,独得玄宗、宁王的垂青,其技艺之精、名声之重、境遇之顺可想而知。诗人赞美之辞仅止于此,而读者遐想之心却驰骋于天,引发之笔可谓踏雪无痕,蕴味有致。

“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后两句换用描叙笔法惋伤弹筝艺人此时的遭际。钿蝉,镶嵌珍宝的蝉形首饰。金雁,谓筝柱。伊州,商调大曲,西凉节度盖嘉运所进。诗人巧妙地以物喻人,首饰筝柱的衰败黯然,象征着绝代艺人的飘零凄凉,惟其老境悲凉,故而格外眷恋昔日的盛荣,一旦旧曲重弹,即勾起满腹的愁绪怨意,泪下滂滂了。这万行珠泪蕴含着的情思,也许是对人间沧桑的怨怅,对世态炎凉的愤懑,也许是对自身悲遇的伤悼,对似水年华的追恨,诗人给读者留下了细品情思的广阔余地。

篇3:《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⑵,曲岛苍茫接翠微⑶。

波上马嘶看棹去⑷,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⑸,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⑹,五湖烟水独忘机⑺。

【注释】

⑴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嘉陵江流经其西北面。南渡:指渡嘉陵江。

⑵澹(dàn)然:水波闪动的样子。对:一作“带”。

⑶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⑷“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zhào):船桨,代指船。

⑸“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⑹范蠡(lǐ):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

⑺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

【白话译文】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

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

船过沙洲草丛群鸥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

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五湖烟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机。

【创作背景】

温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仅屡次应试不中,而且因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绹),长被摈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魄漂泊的才子。这首诗是温庭筠行旅于利州(治今四川广元)渡江时所作。

【赏析】

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后来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的词句,其境界正与此联上句所展示的画面相类似,而下句江田白鹭的空阔悠深和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积雨辋川庄作》)更是神韵同出。

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摹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

温庭筠的诗中曾有“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的自负与自嘲,这里却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这一点和范蠡也是共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两个人都可谓是极有机心的人。

这首诗描写行旅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景物描写江中,岸上交递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清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特别是颈联,是被人们传诵的写景名句。最后触景兴感,自然真切。全诗八句,无不与“水”相关,但清隽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按照律诗的一般规律,前后四联,起承转合,各有所归。此诗前三联却递相承接,景物描写得很充分,意境幽远淡雅。尾联由写景转而遐思,但仍从“舟”、“水”絻结,以致转中有合,脉络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说,温庭筠的以山水、行旅为题材的诗多感慨深切,气韵清澈,以这首诗来看,确实如此。

拓展阅读:温庭筠介绍

温庭筠(wēn tíng yún),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jiàn)助教。

《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著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早年苦心学文,年轻时即以词赋兼工,才思敏捷知名。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综述

温庭筠(yún)(约8-866年),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篇4:温庭筠《利州南渡》评析

温庭筠《利州南渡》评析

《利州南渡》

作者: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解】:

1、澹然:水波动貌。

2、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3、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桨,也指船。

4、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5、范蠡:春秋楚人,曾助越灭吴,为上将军。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

【韵译】: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

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

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

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

乃声惊散沙洲草丛的鸥鸟,

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

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意义,

飘泊五湖独自忘掉世俗心机。

【评析】:

诗写日暮渡口的'景色,抒发欲步范蠡后尘忘却俗念,没有心机,功成引退的归隐之情。诗的起句写渡口和时间,接着写江岸和江中景色,进而即景生情,点出题意,层次清晰,色彩明朗。

篇5:《利州南渡》温庭筠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释】

⑴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嘉陵江流经其西北面。南渡:指渡嘉陵江。

⑵澹然:水波闪动的样子。对:一作“带”。

⑶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⑷“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zhào):船桨,代指船。

⑸“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⑹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

⑺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

【翻译】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船过沙洲草丛群鸥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五湖烟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机。

作者简介:

温庭筠 (约812—870),唐朝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篇6:温庭筠《利州南渡》注释赏析

《利州南渡》

唐朝: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利州南渡》古诗简介

《利州南渡》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这是一首寓意于景的抒情诗,诗人以朴实、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声色并茂、诗情画意的晚渡图,抒发了诗人欲步范蠡后尘忘却俗念、没有心机、功成引退的归隐之情,反映了诗人淡泊仕途、厌倦名利的心境。诗的开头写渡口和时间,接着写江岸和江中景色,进而即景生情,点出题意。全诗脉络清晰完整,色彩明朗;用词朴实无华,清新自然;境界闲适旷远,极富神韵。此诗入选《唐诗三百首》,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利州南渡》翻译/译文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

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

船过沙洲草丛群鸥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

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五湖烟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机。

篇7:温庭筠《利州南渡》注释赏析

⑴利州:在今四川广元,南临嘉陵江。南渡:指渡嘉陵江。

⑵澹(dàn)然:水波闪动的`样子。对:一作“带”。

⑶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⑷“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船桨,代指船。

⑸“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⑹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乘舟离去。

⑺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忘机:忘却俗念。

《利州南渡》赏析/鉴赏

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嘉陵江流经该县西北面。这首诗是温庭筠行旅此地渡江时所作。

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后来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的词句,其境界正与此联上句所展示的画面相类似,而下句江田白鹭的空阔悠深和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积雨辋川庄作》)更是神韵同出。

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摹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这两句是说:如今谁能懂得乘一叶扁舟去追寻范蠡的足迹,逍遥于江湖烟水中而忘机一切俗念呢?言外之意,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

温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仅屡次应试不中,而且因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绹),长被摈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泊才子。他的诗中曾有“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的自负与自嘲,这里却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这一点和范蠡也是共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两个人都可谓是极有机心的人。

这首诗描写行旅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景物描写江中,岸上交递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清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特别是颈联,是被人们传诵的写景名句。最后触景兴感,自然真切。全诗八句,无不与“水”相关,但清隽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按照律诗的一般规律,前后四联,起承转合,各有所归。此诗前三联却递相承接,景物描写得很充分,意境幽远淡雅。尾联由写景转而遐思,但仍从“舟”、“水”絻结,以致转中有合,脉络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说,温庭筠的以山水、行旅为题材的诗多感慨深切,气韵清澈,以这首诗来看,确有道理。

《利州南渡》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篇8:温庭筠《利州南渡》译文

温庭筠《利州南渡》译文

温庭筠的《利州南渡》用词朴实无华,清新自然;境界闲适旷远,极富神韵。此诗入选《唐诗三百首》,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利州南渡⑴

澹然空水对斜晖⑵,曲岛苍茫接翠微⑶。

波上马嘶看棹去⑷,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⑸,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⑹,五湖烟水独忘机⑺。

【注释】

⑴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嘉陵江流经其西北面。南渡:指渡嘉陵江。

⑵澹(dàn)然:水波闪动的样子。对:一作“带”。

⑶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⑷“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zhào):船桨,代指船。

⑸“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⑹范蠡(lǐ):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

⑺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

【译文】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

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

船过沙洲草丛群鸥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

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五湖烟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机。

【创作背景】

温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仅屡次应试不中,而且因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绹),长被摈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魄漂泊的才子。这首诗是温庭筠行旅于利州(治今四川广元)渡江时所作。

【赏析】

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后来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的词句,其境界正与此联上句所展示的画面相类似,而下句江田白鹭的空阔悠深和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积雨辋川庄作》)更是神韵同出。

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摹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

篇9:温庭筠诗词《利州南渡》

温庭筠诗词《利州南渡》

利州南渡 温庭筠 唐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释】:

①利州:今四川广元县,地在嘉陵江北岸,故称南渡。

②澹然:水波动貌。

③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④范蠡,春秋时楚人,曾助越人勾践灭吴。吴灭,辞官泛舟五湖,莫知所终。

⑤五湖:指太湖。

【译文】:

荡漾的江水与夕阳的余辉相互映照,弯曲的`岛屿与苍苍茫茫的青翠山色相接,水面上传来马的嘶鸣,看着船渐渐远去,柳荫下有人休息,等着渡船回来。树丛草中的群鸟飞散了,万顷水田上只有一只白鹭在飞翔。谁理解我乘船寻找范蠡呢?陶醉在五湖烟水中,忘了世俗心机。

【赏析】:

诗人描写了渡口边的景色,抒发了自己内心痛苦不平的感慨。这首诗纯朴自然,清新优美,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篇10:温庭筠《利州南渡》的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利州南渡》的翻译及赏析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诗文解释】

荡漾的江水与夕阳的余辉相互映照,弯曲的岛屿与苍苍茫茫的青翠山色相接,水面上传来马的嘶鸣,看着船渐渐远去,柳荫下有人休息,等着渡船回来。树丛草中的群鸟飞散了,万顷水田上只有一只白鹭在飞翔。谁理解我乘船寻找范蠡呢?陶醉在五湖烟水中,忘了世俗心机。

【词语解释】

澹然:水波流动的样子。

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五湖:指太湖。

⑴利州:在今四川广元,南临嘉陵江。南渡:指渡嘉陵江。

⑵澹(dàn)然:水波闪动的样子。对:一作“带”。

⑶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⑷“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船桨,代指船。

⑸“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⑹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乘舟离去。

⑺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忘机:忘却俗念。[1-2]

作品译文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

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

船过沙洲草丛群鸥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

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五湖烟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机。

【赏析】

诗人描写了渡口边的景色,抒发了自己内心痛苦不平的感慨。这首诗纯朴自然,清新优美,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嘉陵江流经该县西北面。这首诗是温庭筠行旅此地渡江时所作。

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后来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的词句,其境界正与此联上句所展示的画面相类似,而下句江田白鹭的空阔悠深和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积雨辋川庄作》)更是神韵同出。

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摹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这两句是说:如今谁能懂得乘一叶扁舟去追寻范蠡的`足迹,逍遥于江湖烟水中而忘机一切俗念呢?言外之意,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

温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仅屡次应试不中,而且因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绹),长被摈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泊才子。他的诗中曾有“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的自负与自嘲,这里却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这一点和范蠡也是共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两个人都可谓是极有机心的人。

这首诗描写行旅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景物描写江中,岸上交递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清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特别是颈联,是被人们传诵的写景名句。最后触景兴感,自然真切。全诗八句,无不与“水”相关,但清隽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按照律诗的一般规律,前后四联,起承转合,各有所归。此诗前三联却递相承接,景物描写得很充分,意境幽远淡雅。尾联由写景转而遐思,但仍从“舟”、“水”絻结,以致转中有合,脉络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说,温庭筠的以山水、行旅为题材的诗多感慨深切,气韵清澈,以这首诗来看,确有道理。

篇11:温庭筠《利州南渡》翻译与赏析

温庭筠的《利州南渡》以朴实、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声色并茂、诗情画意的晚渡图,抒发了诗人欲步范蠡后尘忘却俗念、没有心机、功成引退的归隐之情,反映了诗人淡泊仕途、厌倦名利的心境。

利州南渡⑴

澹然空水对斜晖⑵,曲岛苍茫接翠微⑶。

波上马嘶看棹去⑷,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⑸,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⑹,五湖烟水独忘机⑺。

【注释】

⑴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嘉陵江流经其西北面。南渡:指渡嘉陵江。

⑵澹(dàn)然:水波闪动的样子。对:一作“带”。

⑶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⑷“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zhào):船桨,代指船。

⑸“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⑹范蠡(lǐ):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

⑺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

【翻译】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

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

船过沙洲草丛群鸥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

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五湖烟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机。

【创作背景】

温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仅屡次应试不中,而且因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绹),长被摈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魄漂泊的才子。这首诗是温庭筠行旅于利州(治今四川广元)渡江时所作。

【赏析】

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后来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的词句,其境界正与此联上句所展示的画面相类似,而下句江田白鹭的空阔悠深和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积雨辋川庄作》)更是神韵同出。

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摹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

温庭筠的诗中曾有“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的自负与自嘲,这里却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这一点和范蠡也是共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两个人都可谓是极有机心的人。

这首诗描写行旅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景物描写江中,岸上交递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清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特别是颈联,是被人们传诵的写景名句。最后触景兴感,自然真切。全诗八句,无不与“水”相关,但清隽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按照律诗的一般规律,前后四联,起承转合,各有所归。此诗前三联却递相承接,景物描写得很充分,意境幽远淡雅。尾联由写景转而遐思,但仍从“舟”、“水”絻结,以致转中有合,脉络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说,温庭筠的以山水、行旅为题材的诗多感慨深切,气韵清澈,以这首诗来看,确实如此。

篇12:温庭筠《利州南渡》翻译与赏析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②,五湖烟水③独忘机④。

注释:?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因越王难共安乐乘舟离去。③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④忘机:忘却俗念。

1.本诗歌颈联“万顷江田一鹭飞”,与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神韵同出,请从写景的角度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5分)

2.诗的尾联作者提到乘一叶扁舟寻找范蠡的足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谁解”、“独忘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析。(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二者都通过动静结合、视觉、色彩等写景角度描绘出空旷、寂静的晚渡图。(2分)不同之处,本诗巧用了数量词属对工稳,对比强烈,深化了诗境。承接上句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王诗,巧用叠词,使得诗歌读来更显律动美、韵味美,增强画面感。(3分)

2.【答案】尾联借范蠡助越王灭吴后乘舟离去的典故表达诗人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1分)表现了淡泊遗世,忘却机心,厌倦名利的归隐之志,(2分)另一方面,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作者借范蠡的事迹暗表达自己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1分) “谁解”有无人理会的失意之情。(1分)“独忘机”流露出人生失意的无奈之情,其实并不能忘机。(1分)

《利州南渡》翻译赏析

唐诗归家的作品介绍

温庭筠《开圣寺》

温庭筠《开圣寺》鉴赏

诗人温庭筠简介

《乐府诗集》的简介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咏柳的诗句有哪些

温庭筠诗歌的艺术手法

王之涣经典名篇

温庭筠《利州南渡》赏析
《温庭筠《利州南渡》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温庭筠《利州南渡》赏析(共12篇)】相关文章:

温庭筠唐诗阅读2023-06-15

清明节的古诗文2022-08-09

古诗文读后感范文2023-07-14

唐诗《池上》赏析2022-05-22

描写柳树的古诗2023-07-29

读古诗文有感2022-10-02

唐诗赏析2024-05-17

唐诗七夕简单赏析2023-01-12

含夏字的唐诗佳句及赏析2022-09-02

鲁迅的随笔名篇20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