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的简介

时间:2022-04-30 01:55:2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兔美酱”为你分享7篇“《乐府诗集》的简介”,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乐府诗集》的简介

篇1:《乐府诗集》的简介

《乐府诗集》的简介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汉族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汉族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简介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来源有二种: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汉族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汉族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于后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纂的。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后人的拟作列于后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于《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后来文人的种种影响。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

作者简介

郭茂倩(1041年-10),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诗词分类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

优缺点

贡献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汉族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于後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撰的。《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後人的拟作列于後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于《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后来文人的种种影响。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汉族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

缺点

《乐府诗集》也存在较多的缺点。现列举几个: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就曾指出本书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之中不大恰当。此外﹐由于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于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辞中的《水调歌》﹐编者认为是隋炀帝游江都时制﹐而书中所录“唐曲”﹐并未注明作者。其实这些曲辞﹐恐怕是杂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显然是杜甫的诗。

关于此书的分类﹐近代学者也曾有过争论﹐如书中的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的界线﹐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认为“清商”乃汉魏时的“清商三调”﹐郭茂倩把“吴声歌”﹑“西曲歌”称为“清商曲辞”﹐而把汉魏的“清商三调”归入“相和歌辞”是承袭了南宋郑樵《通志》之误。黄节不同意梁说﹐他认为汉代“清商曲”已散佚﹐魏晋“清商三调”中包含有“相和歌”十一曲﹐至于隋唐以後﹐魏晋“清商曲”的曲调亦已不传﹐所以郑樵所列“清商”﹐只录晋以后的南方民歌【《〈宋书·乐志〉相和与清商三调歌诗为郑樵〈通志·乐略〉相和歌及相和歌三调之所本》及《答朱佩弦先生论清商曲书》】。

篇2:汉乐府诗集

汉乐府诗集

1、《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2、《病妇行》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

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牍,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

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

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

“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3、《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

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独徘徊。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

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臣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4、《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5、《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6、《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

兄嫂当知之。

妃呼�g!

秋风肃肃晨风�t,东方须臾高知之。

7、《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孔雀东南飞》

序曰:汉末建安中,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

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

“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

“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

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

“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

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

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

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

“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

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

“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

“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

“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

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0、《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1、《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2、《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H�H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篇3:温庭筠简介及其诗集

温庭筠简介及其诗集

温庭筠 (约812—870),唐朝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的诗代表作品:

《商山早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燕满回塘。

【翻译】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望江南·梳洗罢》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翻译】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翻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更漏子·玉炉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翻译】

玉炉散发着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的是画堂中人的秋思。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梦江南·千万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翻译】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利州南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古诗全文如下: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桌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翻译】

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船过沙洲草丛群殴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五湖烟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机。

《苏武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古诗全文如下: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翻译】

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逝去华年。

《瑶瑟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古诗全文如下: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翻译】

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天空碧蓝如水夜云像沙样轻。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送人东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古诗词全文如下: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桌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翻译】

在荒凉的古垒,在落叶的时分;你怀浩气东去,离别久居乡关。高风正好挂帆,直达古渡汉阳;待到日出之时,便到了郢门山。你在汉阳那边,还有几个友人?孤舟漂泊天涯,盼你早日归还!不知要到何时,你我才能重见;还是多饮几杯,暂慰别离愁颜。

《过分水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翻译】

溪水本是无情的,但入山这三天里,得到了它的同行,便有了情感。前边就是分头之处了,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咸阳值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翻译】

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巨大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以看到江上的钓鱼船。这就像江南洞庭湖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

《赠少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翻译】

江湖漂泊,与君相逢叹晚,却苦离恨太多,黄叶飘飘,洞庭风起,心海涌波。知音酒不醉,夜别淮阴,祝君成功如韩信,月照高楼,心绪慷慨,共唱一曲人生《大风歌》。

《公无渡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

龙伯驱风不敢上,百川喷雪高崔嵬。

二十五弦何太哀,请公勿渡立裴回。

下有狂蛟锯为尾,裂帆截桌磨霜齿。

神锥凿石塞神潭,白马参覃赤尘起。

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

《春日偶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园一曲艳阳歌,扰扰车尘负薜萝。

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

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

钓渚别来应更好,春风还为起微波。

《早秋山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全文如下: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过陈琳墓》作者为唐代诗人、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作者为唐代诗人、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篇4:《温庭筠诗集》简介

《温庭筠诗集》简介

【作者简介】温庭筠(812-870年),又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诗人、花间派词人,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温庭筠屡试不第,曾任隋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助教。他不受羁束,喜欢讽刺权贵,因放浪而受时俗轻视。温庭筠一生坎坷,潦倒而终。他精通音律,善琴笛,好艳词。他才思敏捷,据说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吟成诗,人称“温八叉”。

【书籍简介】温庭筠的诗,现存三百十余首。其古体诗多为乐府,取法李贺,辞藻瑰丽。吊古兴亡之慨的,如《春江花月夜词》、《吴苑行》;同情征夫戍妇的,如《塞寒行》、《边笳曲》;表现田家劳苦生活的,如《罩鱼歌》、《会昌丙寅丰岁歌》等,都富有现实意义。

温庭筠近体诗的取材,更加广泛,朋友赠答、抒写身世、咏古赋物、羁旅行役等,都在其列。其中贯穿着怀才不遇的主线,并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中下层士人的思想情绪。《过陈琳墓》、《苏武庙》借古咏怀,在“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的慨叹中,反映了思想与现实的矛盾。《旅泊新津却寄一二知己》、《利州南渡》等,流露出浓重的羁旅行役、去国离乡之感。至于《题柳》、《长安春晚》这样的咏物诗,则常有情感上的寄托,以“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不知”、“九重细雨惹春色,轻染龙池杨柳烟”的杨柳,寓咫尺荣枯的感叹,和依恋唐王朝的心情。

温庭筠的.五七言律诗,多华艳、清新流利,与乐府诗的绮丽有所不同。“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利州南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等名言俊语,历来为人传诵。温庭筠诗中,绮丽感伤的一面,已渐露出由诗变为词的端倪。如“阶前碎月铺花影”(《生禖屏风歌》)、“云髻几迷芳草蝶,额黄无限夕阳山”(《偶游》)等句,从字面到意境都接近词。这也难怪,他的词作在《花间集》中,占有重要一席。

【版本】现存温集版本,有清初钱曾精抄宋本《温飞卿集》七卷,别集一卷,《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明毛晋汲古阁刻本名《金荃集》,卷数相同;另有《温飞卿诗集笺注》九卷,前七卷是正集,卷八是别集,卷九是逸诗,明曾益注,清顾予咸、顾嗣立父子订补,注释颇详,有康熙三十六年(16)秀野草堂初刻本等,《四部备要》据以排印。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国安校点本,并附有温庭筠的词和文,方便实用。

篇5:《汉乐府诗集》摘抄赏析

1、《司马将军歌》

唐代·李白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手中电击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2、《上云乐》

唐代·李白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

康老胡雏,生彼月窟。

巉岩容仪,戍削风骨。

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

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

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

抚顶弄盘古,推车转天轮。

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

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

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

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

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

中国有七圣,半路颓洪荒。

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

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

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

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

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

五色师子,九苞凤凰。

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

淋漓飒沓,进退成行。

能胡歌,献汉酒。

跪双膝,立两肘。

散花指天举素手。

拜龙颜,献圣寿。

北斗戾,南山摧。

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

3、《敕勒歌》

南北朝·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箜篌谣》

唐代·李白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2、《老将行》

唐代·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3、《洛阳女儿行》

唐代·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1、《悲陈陶》

唐代·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2、《哀江头》

唐代·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3、《桃源行》

唐代·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篇6:王勃的诗集及王勃简介

王勃的诗集及王勃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圣泉宴

披襟乘石蹬,列籍俯春泉。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寻道观

其观即昌利观,张天师居也。

芝应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芨三山记,金箱五岳图。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散关晨度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想崇隈。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游梵宇三觉寺

香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叶齐山径密,花积野坛深。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别姚华 《英华》作秋日别姚升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律。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重别姚华(一作重别姚升华)

明月沉珠浦,凤飘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飘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远望独潸然。

麻平晚行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寻戌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送卢主簿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饯韦兵曹

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

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

白下驿饯唐少府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仲春郊外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青。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郊兴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郊园即事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观佛迹寺

莲座神容严,松崖圣趾馀。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颓华临曲磴。倾影覆前除。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

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

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

八仙径(寺南又有昌利观,去寺可数里,岩径窈窕,杖而后进)

奈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

岱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终希脱尘网,连翼下芝田。

春日还郊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对酒春园作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观内怀仙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自能成羽冀,何必仰云梯。

秋日别王长史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上已浮江宴韵得址字

披观玉京路,驻赏金台址。逸兴怀九仙,良辰侵四美。

松吟白云际,桂馥青溪里。别有江海心,日暮情何已。

上已浮江宴韵得遥字

上已年光促,中川兴绪遥。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

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

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

帝里寒光尽,神皋春望浃。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

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清尊湛不空,暂喜平生接。

长柳

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晚风清近壑,新月照澄湾。

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客行无与晤,赖此释愁颜。

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 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 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 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 俱是梦中人。

重别薛华

明月沉珠浦, 风飘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 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 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 还望独潸然。

篇7:戴望舒诗集《雨巷》简介赏析

戴望舒诗集《雨巷》简介赏析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1950年因病逝世。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在艺术上,本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全诗还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旋律感主要来自诗韵,除每节大体在第3、6行押韵外,每节的诗行中选用了许多与韵脚呼应的音组。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也强化了音乐效果。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诗名居“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看。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第一,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第二,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的。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的特色。

1、法国象征主义手法和中国传统诗歌意象的完美结合:

我们看到:这首诗表面上所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在雨巷中相逢而又无言地分离的事以及这件事在他们的思想感情上所引起的震动。我们可以相信:诗中所写的事件是以诗人生活中的类似的现实事件为基础的;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不难看出:诗中所写的事物是另有象征之意的。其中的“丁香姑娘”除了可以看作诗人的`理想爱人的化身外,完全可以看成是诗人所追求的其他理想的象征。而“雨巷”除了可以看作一条现实的江南城市梅雨季节的小巷外,同样完全可以看作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的象征(雨巷中的“颓圮的篱墙”则又是爱情失败或理想破灭的一个微观层次的象征)。至于“雨巷”中两个青年男女不期而遇而又失之交臂的故事,除了可以看作一个真实的爱情事件的再现外,也完全可以看作是作者追求理想而不得这一精神历程的象征。而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感情,除了可以看作诗人对于爱情失败的咏叹外,也完全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理想破灭的悲悼。在理解了全诗的象征意义之后,我们会发现:这首诗的意义其实要比字面意义丰富地多。这种字面意义之外另有一层与字面意义具有暗喻关系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这首诗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是由诗人所采用的象征手法所造成的。所谓象征(也即暗喻),即表面上只写喻体(被喻的本体不出现),暗中却又通过喻体指向本体。由于在象征中本体不出现,因而,接受者对于喻体暗中所指的本体到底是什么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或可以同时有多种理解的,这就造成了象征意义的不确定性。与科学和理论活动(追求语义的精确性和单义性)不同,在诗歌创作和欣赏活动中,人们往往追求意义的丰富、多样乃至含糊、隐秘,象征手法的运用正是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的一种重要途径。戴望舒深受法国象征诗派(尤其是魏尔伦)的影响(戴曾翻译过魏尔伦的诗),对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赞赏不已,这首诗就是他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创作汉语白话新诗的一个成功范例。值得注意的是,戴望舒所采用的全面的象征主义诗歌创作方法(说明:全面的象征主义创作方法不仅包括狭义的象征手法,还包括新颖奇特的象征意象的创造、通感的运用(各种感觉之间的借代和超常组合)、色彩的描绘和布置、音乐性的创造等)虽然可以说主要是从法国引进的(狭义的象征手法则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也有较广泛的运用),但他所用的象征形象或意象(喻体)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式乃至中国江南式的。因为:诗中用来形容“姑娘”的“丁香”是中国古代诗歌常用的一个象征形象;诗中的“(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则是中国江南城市所具有的典型风貌;出现在江南城市的“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显然是一个具有中国江南特色的女性形象。诗歌内容上的彻底的中国化和表现手法上的全面的西方化的完美结合,使得这首诗的一般中国读者也能较为轻松地读懂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而不像面对某些食洋不化的现代派诗歌那样感到不知所云。由此,我们可以说,戴望舒的《雨巷》这首诗是法国象征主义的诗歌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的诗歌意象完美结合的一个成功典范。

2、音乐手段的成功运用和诗歌音乐美的成功创造:

《雨巷》在语音层面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它所具有的强烈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主要是由词句的复沓和韵脚的有规律反复等手法的运用所造成的。词句的复沓,如:该诗的最后一节除了将第一节中的“逢着”改为“飘过”外,其它词句完全一样;这种起结复见的做法不仅使全诗在内容上首尾呼应,而且使基本相同的一段语音流在诗中重复出现(重复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从而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感。此外,该诗的每一节都有词句的复沓;如:首尾两节的“悠长、悠长”;第二节中的“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以及“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第三节中的“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中的“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第五节中的“远了,远了”;第六节中的“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及“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变奏性的复沓);这种词句的复沓在诗中的反复运用以及某些复沓形式在诗中的前后呼应,使这首诗具有相当强烈的音乐性。韵脚的有规律的反复: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但总体上又是有规律地重复的。该诗采用的是一韵到底的做法(押ang韵),在每节相隔不远的行的末尾重复一次脚韵,每节押韵两到三次;有些同样的字词还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这种韵脚的反复使用,使韵脚这个音响(ang)在人们的听觉中被反复感受,由此造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我们读这首诗,在听觉上的感觉就象是在听一首轻柔舒缓的沉思型的小夜曲,那饱含着寂寞、痛苦的感情而又让人感到甜美的旋律在我们的心头反复回响着。

关于这首诗的音乐美,叶圣陶曾说: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这话也许有点过誉,但这首诗所具有的强烈的音乐美却不能不说是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李贺简介生平

苏教七年级下语文文学常识

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刘易《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的优秀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简介

杜甫生平简介

伊州歌 王维 诗歌鉴赏-伊州歌 王维 阅读答案

木兰诗的教案范文

《木兰诗》口头作文教学案例

《乐府诗集》的简介
《《乐府诗集》的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乐府诗集》的简介(精选7篇)】相关文章:

木兰诗的教学教案设计2023-07-25

《木兰诗》的教学片段2023-03-27

崔颢 《长干曲》全诗翻译赏析2023-07-01

《木兰诗》(北朝民歌)教案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2022-10-21

《伊州歌》唐诗品读2022-12-09

《平凡的世界》的简介2023-05-17

唐代诗人李商隐生平简介2022-09-27

诗人元稹正名2022-11-26

古诗词《粉》原文及作者简介2022-08-13

春江花月夜作者介绍及赏析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