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春节小报

时间:2022-06-09 05:29:0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七年级春节小报(共8篇)由网友“一顿三个炸串”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七年级春节小报,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春节小报

篇1:七年级春节小报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人们尽情的娱乐。

篇2:七年级春节小报

1、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人人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

2、拜神

同时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庙里烧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顺利平安。正月初一这天,广州街坊会凌晨祭祖拜神,起床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海口人初一拜神祭祖也是很有讲究的,先摆好酒和茶,事先要准备好鸡、鸡血、鱿鱼、猪肉等食物,鸡血要摆放在鸡身上。给祖先像上三炷香后就可以开始祭祖。祭祖完后,红红火火新的一年就开始。

3、吃斋

吃过年三十的大鱼大肉后,初一当天第一顿饭,全家人却要吃素食。“斋”与“灾”同音,而吃斋也意味着“吃灾”,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种灾难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初一午饭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一锅“罗汉斋”,寓意这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天吃完,往后就可大鱼大肉,祈求来年顺利,所以有“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的说法。

4、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

5、吃年糕

大年初一吃年糕是中国人的传统,寓意着“节节高”。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6、吃饺子

除夕、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一年交好运。

7、吃汤圆

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因为在家乡话中,常常将“闯祸”称为“闯‘汤圆’子”。

8、吃面条

长面,也叫长寿面,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长寿面,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9、喝“元宝茶”

浙江绍兴人有大年初一上茶楼喝“元宝茶”的习俗。所谓“元宝茶”,一方面是这里用的茶叶比往常提高一个档次,并且在家里的茶缸中添加一颗“金橘”或“青橄榄”来指代“元宝”,象征新年“元宝进门,发财致富。”二是因为茶缸上贴有一只红纸剪出的“元宝”,大致意思也不外乎“招财进宝”。

10、喝鸡汤

大年初一喝鸡汤,象征“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

11、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拜年。

12、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13、给压岁钱

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在中国,关于压岁钱的来由,民间曾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比如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避邪,这就是“守祟”、“压祟”,后来也称为“守岁”、“压岁”。

14、不杀生,不扫除

每逢过年,都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习惯要遵守,俗称年禁。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一年运程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比如大年初一这天忌杀生,因为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大年初一,禁忌特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满)、不能扫地(即使爆竹纸、果壳纸屑撒遍地,也不能扫,说是把“财神”给扫掉)、不能相骂、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为“和和气气”),见面须说贺年吉利话……

篇3:七年级春节小报

1、大年初二能拜年吗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不但如此,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讨个好意头。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2、大年初二的简介

大年初二,按照福安地区的汉族民俗惯例,基本上不去亲朋好友家逛门,如果一定要去,初一那天就要先去报到一下,第二天才能再去。许多外地的朋友不知道这个民俗,如果冒昧在初二这一天前往福安朋友的家里,虽不至于吃闭门羹,但是主人脸上却少过年应有的热情和福安人好客的本性,这总会让外地朋友感觉怪怪的(闽东六县二市二区中仅有福安如此,全国其他地方更未听说)。但这一种汉族民俗却已存在四五百年!“初二不逛门”的汉族民俗据说是从明朝末年传下来的,还居然是和倭寇有关的!

3、大年初二的习俗

3.1、祭财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3.2、吃开年饭:正月初二谓之“开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走亲访友。在饮食习俗方面,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鸡是少不的,烧肉取“红皮赤壮”(身体健康)之意,炒饭取意“大显身手”;猪脷(舌)取“大利”之意,还有生菜,取意“生财”,蒜喻能写会算,葱喻聪明,韭喻长长久久等。芹喻勤劳刻苦。

大年初二的禁忌

1、忌回门礼为单:大年初二,女儿回娘家忌回门礼为单,由于传统上认为单数不吉利,女婿带回娘家的礼物必需成双。

2、忌洗衣: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这两天不要洗衣服。

3、忌午睡:白天不可午睡,否则整年度都会很懒惰,其中的含意是因为过年期间有很多客人到家里拜年,如果睡午觉的话对人很失礼。

4、忌倒污水、垃圾,扫地,过年期间不要从事洒扫的工作,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

大年初二的传说

汉族民间传说,明朝年间,倭寇作乱,屡犯闽浙海疆,故有戚继光抗倭等典故。有一年除夕夜,倭寇乘福安城关人民过年,疏于防范之际,里应外合,攻入城中,大肆杀戮,死伤惨重,城中大多家中均有亡故。因为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按习俗本应该热热闹闹地过年,可家里死人要办丧事,怎么办呢?大家相约,第二天(初一)先把丧事搁在一边,等过年第二日(也就是初二)再办丧事。于是大年初一那天,大家仍旧按往常一样,到亲朋家逛门拜年,第二天(大年初二)就闭门办丧事,家中没有丧事的也不出门,以免冲撞。三天后,也就是大年初五,尸体收敛,法事作毕,就上山埋葬。

因此大年初二、初五福安人不互相逛门拜年的习俗就这样形成并严格遵守下来。部分文史资料中,只是简单提出“福安的初二”是全国迄今为止唯一的日寇侵华民俗纪念日,对其表象只是限制“互不逛门”的描述,太过简单,各位战友及外地朋友仍是知之甚少。

篇4:春节小报

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种鬼神二类。祭祀乃起源于商朝,商人认为鬼神有很大的权威,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所以他们十分崇敬鬼神。他们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且以人鬼-祖先为祭拜的主要对象。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了,灵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祸、赐福与子孙,因此他们每天都排定日程,虔诚祭祀。这种崇拜祖先的观念一直延续,形成中国文化的特色。

中国人多承袭了祭祖的传统。祭祖是基于很复杂的心理作用。其心态有以下三种:

一、由于对亡灵的惧怕,惟恐若没有好好祭祀祖先,他们就会作祟并惩罚子孙。

二、为着向祖先求福,希望祖先荫庇子孙,并为子孙解决难处。

三、受儒家影响,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

春节各地民俗文化

浙江春节民俗文化:大年初一“庆田蚕”

浙江乌程县在大年初一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

宁波初一要吃豆粥。晚上要在关门前,再放一次“关门炮”。

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橘,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广东春节民俗文化:拜年是一场换橘运动

广东潮汕地区人,出门拜年前,都会带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户亲戚,就要送上大橘,无论多少,一定要是复数,然后说一些祝福的话。落座后,亲戚会以潮汕功夫茶招待,临走时,回送大橘。“所以,一天下来,你会发现早上带几个潮州橘子出门回来还是几个。”因为粤语送大橘为“大吉”,回赠是一种礼貌。同时在正月,每个人都要看紧自己的口袋,切忌让别人掏,“被人掏口袋,意味着这一年要被‘掏空’”。

湖北春节民俗文化:年饭何时吃要看你贵姓

在湖北农村很多地方,因姓氏不同,吃年饭的时间就各异,这一习俗可能您怎么也想不到。姓王的,在早晨五点多钟就开始合家团圆了;姓高的,则一般在中午十二点左右才开宴;那么姓余的呢?年饭时间定在天快黑的六点钟;姓杨的,则只能在晚上十二点以后……

这里有个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来的楚国便到了“万径人踪灭”的地步,楚人已被追杀得成了一片哀鸿。看到楚地人口锐减,秦始皇便下令从九江一带(即今江西)移民到楚国去住,有的人是早晨到的,有的人是中午到的,有的人则是下午……人们为了纪念自己来到楚地,在吃年饭的时间上便以自己到达新居地的时间为准。

山西春节民俗文化:年饭不说话

山西现在拜天祭祖的规矩不多见了,但年三十儿的晚饭上不能说话的.规矩被保留了下来。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老北京春节民俗文化:吃法讲究最多

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尤其讲究过年的吃法。昔日老北京曾有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期间老北京的美食。而在今天,这些都已经是人们的家常便饭,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却只能在过年时方可大饱口福。

春节时仅有以上几种食物,当然不算是丰富,一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的吉祥话相连,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于除夕之夜的饺子,其中的素馅饺子要用来敬神,大家吃的则是肉馅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则以肉、菜混合为馅。即便最穷的人家,过年吃饺子的程序也是不会少的。在饺子、年糕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等制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易于“生火”、“生痰”,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当各式荤素大菜已备齐时,北京人还要备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是现在的什锦果脯。当年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辽宁春节民俗文化:难忘农村的血肠

在辽宁农村,一到农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做年糕、蒸黏豆包,很多人家还会杀猪请客,邀来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吃上一顿宴席,吃好喝好之后,热情的主人还会把灌好的血肠分给客人带回家。儿女们这几天都会尽量在家帮忙,但是,嫁出去的闺女却是不可以在娘家过年的,否则这一年会对娘家兄弟不利。所谓年三十晚上“不许看娘家灯”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风俗目前已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而慢慢被人遗忘了。

很多辽宁人在大年三十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都要挂红灯笼,大年三十晚上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

黑龙江春节民俗文化: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但黑龙江人还要在饺子中包上几个带有硬币的(现在常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此外,黑龙江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吉林春节民俗文化:年夜饭后吃冻梨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吉林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江苏春节民俗文化:处处聚财寻“元宝”

苏州人除夕在年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有“恭喜发财”之意。

常州人过年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唯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意为聚财。春节期间,江苏地区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大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祛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山东春节民俗文化:大年初一吃馄饨

在山东的宁阳县,大年初一讲究吃馄饨,称之为“填仓”。

在黄县、蓬莱一带,初一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闩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

有些农村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

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扎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扎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

春节诗歌:新年来临

作者:清水河畔

壬辰年的声响久已荡去

孩子,不知在何处燃起

癸巳新年的心愿

清脆的声响

新的希冀

便从大山深处蠕动

孤寂了的残雪

从残垣的墙隅处,打着旋风狂舞

碎了漫天的残雪

——天使又在流着眼泪

终究要嫉妒,为了凡间的亲情和无尽的乐趣

沉睡了的孤寂

独鳌残冬,封锁了世间的温情

却在孩子燃放的爆竹声中,荡然无存

三百六十五个

日日夜夜,夜夜日日

屈指数着自己的年轮

算计着幸福几何,心酸几何

繁星深处

忽几束礼花

一年的幸福

一年的心酸

便在夜空中绽放

篇5:小报春节

春节年夜饭各地风俗

南北不同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关东年夜饭:保留古风俗汉满互影响

中国知名民俗专家曹保明介绍说,然后年夜饭在除夕的夜晚又称“团年”或“合家欢”,因为这顿饭以后就要告别旧岁迎来新岁了,所以又称“分岁”。在古代,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饭的特点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为了这个团圆,外出的家人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如果没能及时赶回来,餐桌上要给未归人留一个空位,摆一双筷,表示全家团聚。

年夜饭通常是旧时关东农家中一年内最丰盛的一顿饭,必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满桌的酒菜中必须要有鱼,表示新的一年有余钱、余粮,一切都很宽裕。还必须有一碗红烧丸子,表示阖家团圆。曹保明介绍说:“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关东老百姓始终有“穷过年,富过年,不吃饺子没过年”的说法。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介绍说,饺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围绕饺子的起源,民间产生过不同的传说和故事,但关东人一直崇尚春节的第一顿饺子在除夕夜子时(零点)吃,此风俗遍布关东城乡,并世代相传至今。

如今在东北的许多农家,年夜饭依然保持着古时的许多风俗,如吃饭前祭祖,放鞭炮,吃饺子等。但由于近年来年夜饭的吃喝已不重要了,施立学认为:“年夜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围,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它温暖在一家人的问候和温情中。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有希望之意。”

重庆土家年夜饭:“扣肉”“灌海椒”不可少

刚进腊月,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乡红杏村农民许文旭家就忙开了。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许文旭说,“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作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许文旭告诉记者,土家人之所以重视这两道菜,是因为以前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回肉,糯米也是稀罕东西,因此家家都把这两道菜当作年夜饭展示手艺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犒劳辛劳了一年的家人。

令人意外的是,海带还曾一度成为土家年夜饭的主菜。因为以前土家族聚集地区吃盐巴都困难,医疗条件也差,经常有人因缺碘患上大脖子玻为了给家人补碘,土家人就在年夜饭上一道海带,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在当时的条件下,海带对土家人来说,真可谓“山珍海味”,然后经常吃根本不可能,因此成了年夜饭上的一道好菜。如今,海带早已退出年夜饭的“舞台”。

土家人吃过年夜饭后,各家都会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名叫“守田埂”,以表达对田地的热爱。

朝鲜族:“岁酒”和“德固”占据特殊位置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朝鲜族主要聚居地区,春节也是朝鲜族的传统的和最重要的节日。朝鲜族的年夜饭有着自己传统的食品和特色。

民俗专家曹保明介绍说:“朝鲜族的年夜饭非常丰富,大大小小的盘子七八十个,有的人家甚至达上百个。其中占特殊位置的是‘岁酒’和‘德固’二种。”

春节前夕,记者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各乡村看到,很多朝鲜族村民都在酿造“岁酒”。今年52岁的金真实是珲春市密江乡的村民,她告诉记者,朝鲜族在年夜饭有喝“岁酒”的习俗。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多味中药材,是一种药酒。用于春节期间自饮和待客,他们认为饮用此酒可以避邪、长寿。

一顿年夜饭一生的亲情

金真实介绍说,“德固”是一种汤饼,就是将大米面和好蒸熟后,捣成大粘团,再搓成椭圆形圆条,切成薄片,倒入鸡、野鸡、牛肉汤锅中,吃时再放些麻油或香油以及紫菜,味美可口。

记者了解到,在年三十那天,朝鲜族妇女都要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装。大多数家庭从一大早就开始做打糕。“尽管现在有卖做打糕的机器,然后但我们还是喜欢用打糕槌自己动手做,因为感觉味道还是不一样。”朝鲜族村民朴英子说。

金真实说,除夕夜自己一家十几口都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是非常幸福的时刻。他们全家都会守岁通宵达旦。与汉族不同的是,朝鲜族大年夜这顿饭会载歌载舞,伴着朝鲜族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迎接新年的到来。

篇6:春节小报

有关春节常识: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古代有 “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意思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民家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

腊月二十四是“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除旧布新、迎接新年。民谣有“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说法。

昨天扫完“陈”,今天就到了迎新的时候。这天因各地民族和风俗传统不同,庆祝活动和饮食习惯也不尽相同,民间常见的有贴窗花、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传统活动。

民间谚语说:“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意思是这一天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在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因此有了“年肉”的叫法。

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腊月二十七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洗澡,去污除垢,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二十六、二十七两天准备好了过年要吃的肉食,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主食了。

二十八做好了发面,二十九就要开始蒸馒头了,人们尽情发挥想象,把馒头做成寿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在天津大家还会在这一天到乔香阁请中国结,取“乔香纳福”之意。

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是辞旧迎新的日子。除夕人们通宵不眠,燃放爆竹守岁,是过年时气氛最浓的一天。

篇7:一年级春节小报简单

一年级春节小报简单

在我一天天的盼望中,新年终于到了,人们顿时忙碌起来,各位,大家看看下面的一年级春节小报简单吧!

一年级春节小报简单

卖烟花爆竹的小摊子也出来 做生意了,大街小巷一片沸腾的'景象。

这天晚上,时不时会有几户人家把烟花点燃,放上天去;有时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孩也来 凑热闹,手里面拿着“甩炮”,往地上扔去,害得大地疼得毕毕剥剥地叫着。

各家各户把灯打开,有的人家在看电视;有的人家在吃团圆 饭;还有的人家在家里开家庭演唱会。

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

看电视了,听电视里主持人说:“五、四、三、二、一,春节到了!”我们连忙拿着所有的烟花,跑到楼下,放了起来。

这时,似乎所有的人们都一起放起了烟花。

烟花就像美丽的花儿绽开了笑脸,漂亮极了!我感觉我在梦里一样。

人们都欢呼起来。

我拿着我最喜欢的老鼠烟花,把其它的烟花当做敌人,用老鼠烟花瞄准其他的烟花,一放,啊!我的烟花击中其它的烟花了。

该放鞭炮了,我拿了一个,用打火机一点,呯,我的头发被炸得冲起来了!惹得爸爸妈妈哈哈大笑,都说我这是爆炸头型。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也在一起说说笑话,讲讲故事,我的心中顿时想起了一首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想:我又大了一岁,我应该更加懂事,妈妈和爸爸在我身上下了那么多功夫,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为祖国争光,为祖国出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我不会辜负父母和老师对我的一片苦心!

篇8:春节小报资料

古诗欣赏: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北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春节特色: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春节对联: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春节来源:

古时候,有一个怪兽叫“年”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人们因害怕,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位老翁利用“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赶走了年兽。给乡亲们除了大害。于是家家户户从此有了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的习俗,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春节的小报有哪些

学校春节活动方案

初中生春节小报

春节的新年小报

一年级上数学小报

新年主题活动策划书

我们的节日活动总结

我的小报作文

青少年实践活动执行方案

春节节日小报

七年级春节小报
《七年级春节小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七年级春节小报(共8篇)】相关文章:

学校助人系列活动方案2024-03-11

西游记小报模板2023-04-30

现代诗歌小报2023-09-04

以春天为主题活动方案2023-07-05

新年活动策划书2022-12-28

春节小报的古诗素材2022-11-27

一年级寒假生活小报2023-07-05

二年级语文寒假小报2023-07-12

举办春节系列活动方案新颖2022-06-11

小学端午节节日小报方案202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