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调研考试模拟题(通用10篇)由网友“石子墨”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初中语文教师调研考试模拟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初中语文教师调研考试模拟题
第一部分
(1____3题,15分)
⒈用诗词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3分)
⑴,夜泊秦淮近酒家。
⑵妇姑荷箪食,。
⑶,到乡翻似烂柯人。
⒉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每空2分,共6分)
⑴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词句是:
,。
⑵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个与“秋天”有关的两句:
,
⑶请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富含人生哲理的两句:
,。
⒊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每题3分,共6分)
⑴下面是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请你写一段话,
其中要使用上这两句诗。
。
⑵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_________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4—26题,6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宮室之美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⒋在文中的横线上依据课文填写出课文的原句。(2分)
⒌本文选自一书。(1分)
⒍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3分)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⑵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⑶蹴尔而与之蹴
⒎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⑵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⒏在孟子看来,在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要挺身而出?(用原文回答)(2分)
⒐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请简析其作用。(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
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术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选文有改动)
⒑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答:
⒒.文章第②段介绍英国科学家在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了提高发电效率,操作时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答:。
⒓文章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这样”指的是什么?(2分)
答:。
⒔文章第④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答:。
⒕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3分)
答:。
⒖利用细菌发电除了发电效率高之外,还具有哪些优越性?(3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①6月,一家知名电视台的记者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我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追问:“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记者还是不甘心:“怎么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肯定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你绝对不能说知道。”
②我相信,每一个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丁肇中先生的诚实所打动。在这个世界上,诚实是一束阳光,能照亮一个人的心灵;诚实是一座桥梁,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诚实是,能。
③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的魅力在于不说假话、大话,以诚待人,以心感人。诚实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不需要甜言蜜语来遮掩,它是生命的原汁原味,它是天地之间的一种本真和自然。
④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曾做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调查,他将550个描写人的形容词列成一张表,让大学生们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品质和最厌恶的德行。结果显示,评价最高的品质是“真诚”,最厌恶的德行是“撒谎”、“虚伪”、“不老实”。
⑤如今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因此总是千方百计伪装自己、表演自己。固然,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
⑥诚实看起来是简单的,实际上是深刻的。对人生而言,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选文有改动)
⒗给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2分),
①侥幸②词藻()
⒘仿照文章第②段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3分)
诚实是,能。。
⒙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3分)
答:
⒚你怎样理解“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这句话的含义?(2分)
⒛请你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命的暗示
⑴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⑵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⑶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⑷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⑸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⑹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⑺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涉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⑻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⑼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⑽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⑾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
⑿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21.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第⑶段文字“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中加点的词。(2分)
深谙:
22.本文是一篇含义深刻、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请通读全文,谈谈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暗示”指的是什么?(4分)
23.阅读本文第⑸段文字,说说作者写“钟声”的目的是什么?(3分)
24.阅读本文第⑺段文字,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解读了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4分)
25.研读本文第⑻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见解,在文中划线处补写出符合文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4分)
26.认真阅读并反复揣摩品味第⑼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然后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与思考。(3分)
第三部分
(27题,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据报载,全球第一巨富比尔•盖茨当他50岁生日的时候,在英国的伦敦对媒体宣布:在他死后将自己数百亿美元的全部个人资产捐给社会慈善机构,不给子孙留一分钱。另据在我国某一位暴富起来的家长,将5万元人民币划入他那还在读初一的独生子的账上,造就了一个小“款爷”。于是,这孩子上学路上雇同学代背书包,作业也雇成绩好的同学代做。结果在学校占了两个第一:存款第一,学习成绩倒数第一。
要求:⑴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⑵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
⑶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⒈⑴烟笼寒水月笼沙⑵童稚携壶浆⑶怀旧空吟闻笛赋
⒉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⑵⑶略
⒊⑴略⑵赤壁之战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⒌《孟子•告子上》
⒍⑴辟,通“避”躲避。⑵乡,通“向”从前。⑶蹴:用脚践踏
⒎⑴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⑵(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奉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⒏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⒐文章通过欲与熊掌的对比,生与义的对比,重义轻生与贪利忘义的人的对比使“舍生取义”的论点更加鲜明突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0示例一: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示例二: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的时代
(答出“细菌发电”1分,答出“发展前景”的意思1分)
11..(2分)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二是往电池里不断地充人空气。(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⒓“这样”是指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效率高达40%,且能持续数月之久。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⒔.(2分)文章第④段说明了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答出“各显神通”的意思1分,答出“新进展”的意思1分)
⒕.(3分)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答出两种说明方法1分,只答—种不得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答出“具体准确”1分,结合内容1分。意思对即可)
⒖(3分)绿色环保(不污染环境);发电成本低廉。
(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三、(13分)
⒗(2分)
①jiǎo②zǎo(每小题1分)重
⒘(3分)示例:诚实是一缕春风,能吹散人们心头的阴霾。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句式相仿1分,句中逻辑关系合理2分).
⒙(3分)示例一:道理论证。引用傅雷先生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
示例二:比喻论证。作者把人生比做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只有真诚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演员。这样就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
示例三:对比论证。把两种人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诚实的可贵。
(答出论证方法1分,答出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⒚(2分)诚实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人们应该不断地追求诚实,保持诚实的品质。(意思对即可)
⒛(3分)示例:北宋词人晏殊,聪慧过人。14岁被推荐给朝廷,正赶上真宗皇帝御试进士。真宗皇帝让他把考题做—遍。他看了看考题,对真宗说:“我10天前就做过这个题目,请陛下另外出题吧。”真宗见他这样诚实,很高兴,便赐他“同进士出身”。(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事例典型2分,语言通顺1分)
21.深刻了解(或明白、知道、懂得)(大意正确即可)22.一要珍惜生命,二要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23.通过钟声提醒人们生命是有限的,要珍惜生命。(大意正确即可)24.痛苦的煎熬;快乐的享受(或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渺小的存在;伟大的结晶(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25.答案示例:海伦•凯勒在失聪、失明、失语的情况下,没有绝望,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成为世界著名的学者、作家、教育家。文天祥被俘后,不屈从威逼利诱,宁死不降,从容就义。(所补写的内容必须符合文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6.生命价值不同的人,历史和人民会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大意正确即可)
篇2:普通话考试模拟题
一、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共10分,限时3.5分钟)
捺卡擦波佛涡割赦惹测
紫剌丝翅拾尔派改崽美
非贼昭拢凿否扣抽凑版
氮蘸染苯愤刃棒党涨耕
呈圣憎统脓供融戚当什
夹下瞥选列漂鞘扭六修
免舔乾民磷明令酿享穷
兄堡簇粟母挂跨划拓挪
块怀灰催绥断缓转囤唇
吮笋矿矩诀却倦均群畜
二、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共20分,限时2.5分钟)
举止鼻子冷落选取答应水平厂房创伤品德包干儿
君权累积勋章多么迫害剥削群体两栖五谷差点儿
同样恰似深化蝌蚪揣摩才能参观操作逃走嗓门儿
台风溶解刷新扭转慨然矛盾描绘民国崩溃饭馆儿
雄伟率领流传非常增强部分辩证法望远镜周而复始
三、朗读短文(400个音节,共30分,限时4分钟)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
四、命题说话(请在下列话题中任选一个,共40分,限时3分钟)
1、童年的记忆
2、谈谈卫生与健康
考试技巧
1、首先,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要认字准确,不能念错,每一个声调都要发到位,要注意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
2、其次,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字不能念错,尤其是易错字和多音节字,儿化词,要掌握拼读规律。
3、第三题要熟悉作品,不要多字少字,不要停顿不恰当。
4、第四题说话要自然,流畅千万不要紧张,就像平时聊天一样就可以了
篇3:中小学教师新教材考试初中语文
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
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7至9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范围,包括基础知识、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三部分,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考察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考试形式
按县教委规定,考试形式为闭(开)卷笔试。男教师55岁以上、女教师50岁以上开卷,其余教师一律闭卷。
三、试卷结构
(一)语文基础知识约占全卷总分的70%(其中语文知识与运用约占25%,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理解约占17%,课内现代文阅读理解约占28%),教材教法约占全卷总分的20%,新课程标准约占全卷总分的10%。各部分内容相互渗透,不截然分开。
(二)题型:试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类,其中,客观题约为20%,主观题约为80%。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病句修改题、文言文翻译题、问答题、案例设计题。
四、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知识(古文和现代文阅读材料不超出附录所列篇目)
1、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
(1)正确识记教材所涉及的常用汉字的音、形、义,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2)汉字书写规范、正确、端正、整洁。
(3)正确使用词语。
(4)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能识别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语赘余。
(5)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2、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1)能背诵本考试说明“附录”所列古诗文,并能正确的理解、默写其中的名句。
(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3)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意思。
(4)理解并能意译文中的句子。
3、现代文阅读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4)把握文章基本意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初步领悟文学作品内涵;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有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课程标准
1、正确认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性质。
2、明确语文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
3、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四大理念。
4、知道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
5、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6、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7、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总目标。
8、知道语文课程标在阶段目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的。
9、掌握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
10、熟悉初中学段的教学重点及阅读教学的重点。
11、了解初中学段的课外阅读量。
12、正确认识教师、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地位与角色。
(三)教材教法(教材教法考查材料不超出附录所列篇目)
1、能正确理解并恰当分析附录中所列的各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结构形式、写作特点。
2、了解初中学段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
3、教学目标具体化是指把教学目的、范围、意图、领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目标或业绩目标。能结合具体课文,比较准确地拟定课堂教学目标。
4、明确阅读教学的概念,把握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能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合理地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程序。
5、“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的进程中,能恰当地根据这一思想,紧扣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提问。
6、初中学段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能够遵循初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恰当地命制作文题目并指导学生扣紧题目拟定作文提纲。
7、“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能够按照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融合的思路设计合理的作文指导步骤。
8、“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正确理解这段表述的实质,以指导实际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实践。
9、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综合性学习,能设计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学习方案。
10、能够就语文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某个案例做出合情合理的评析。
附录:
古代诗词(10首)
1.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人教版七上)
2.饮酒陶渊明(人教版八下)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人教版八下)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人教版七上)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人教版八下)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人教版八下)
7.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人教版八下)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人教版八下)
9.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人教版七上)
10.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人教版八下)
文言文(10篇)
1.孔子语录(人教版七上、鄂教版七下)
2.曹刿论战左传(鄂教版九下、人教版九下)
3.出师表诸葛亮(人教版九上、鄂教版九上)
4.三峡郦道元(鄂教版八下、人教版八上)
5.马说韩愈(人教版八下)
6.陋室铭刘禹锡(鄂教版八上、人教版八上)
7.醉翁亭记欧阳修(人教版八下)
8.爱莲说周敦颐(鄂教版八上、人教版八上)
9.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鄂教版八下、人教版八上)
10.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鄂教版九下)
现代文(20篇)
1、济南的冬天老舍(人教版七上)
2、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鄂教版九下、人教版九上)
3、变色龙契诃夫(鄂教版九下、人教版九下)
4、苏州园林叶圣陶(人教版八上)
5、紫藤萝瀑布宗璞(人教版七上)
6、春朱自清(人教版七上)
7、羚羊木雕张之路(人教版七上)
8、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人教版七上)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人教版七下)
10、最后一课都德(人教版七下)
11、安塞腰鼓刘成章(人教版七下)
12、斑羚飞渡沈石溪(人教版七下)
13、新闻两则毛泽东(人教版八上)
14、背影朱自清(人教版八上)
15、中国石拱桥茅以升(人教版八上)
16、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人教版八上)
17、藤野先生鲁迅(人教版八下)
18、海燕高尔基(人教版八下)
19、我的母亲胡适(人教版八下)
20、端午的鸭蛋汪曾祺(人教版八下)
篇4: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卷
(说明: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
A.阔绰(chuò)倔强(jiàng)无边无垠(yín)
B.挟(xié)持提(tí)防斤斤计较(jiǎo)
C.塑(sù)造胆怯(qiè)不偏不倚(yǐ)
D.寻觅(mì)哽咽(yè)骇(hài)人听闻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这里盛产优质雪花梨,可以就地取才办一个水果加工厂。
B.当遇到重大问题需要他拿主意的时候,他反倒迟疑不绝了。
C.今年春节期间,各地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多得令人目不暇接。
D.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齐美。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是()
A.凯歌凯旋B.轻捷捷报C.修长修葺D.处决处所
4.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1)清晨,在林间小路漫步,一阵阵_________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2)在科技月活动中,他设计的节水龙头,精巧耐用,受到了师生的交口_________。
(3)老舍作品的语言,“京味”浓郁,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_________。
(4)乡亲们好奇地_________着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员,眼神里透着淳朴。
A.清脆赞赏崇拜打量B.清脆称赞推崇打量C.清晰称赞崇拜端详
D.清晰赞赏推崇端详
5.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A.上中学以来,他—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修改: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修改: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修改: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6下列作家和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1)韩愈(2)白居易(3)王安石(4)陶渊明(5)《陋室铭》(6)《岳阳楼记》
(7)《记承天寺夜游》(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A.(2)(3)(5)(6)B.(3)(4)(7)(8)
C.(1)(4)(6)(7)D.(1)(2)(5)(8)
二、默写(共5分,任选其中5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
2、,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
3、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
4、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5、,八千里路云和月。《满江红》
6、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7、,城春草木深。《春望》
三、我国古典名著中有许多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请写出其中一位及相关故事名称。(示例中所给人物不可再用)(3分)
示例:书名:《三国演义》人物:诸葛亮故事:草船借箭
书名:__________人物:________故事: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答文后1~3题(5分)
圣人感叹: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所以有哲人高呼:当机会迎面扑来的时候,你牢牢抓住它,你就是天才。
……
你要么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让生命在自己手中变成一张白纸,在时间的风里飘来荡去。你要么另辟(A)xī径,按照预定的设想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哪怕是磨烂双脚也意无反顾。这时你所面对的,也许是孤独和寂(B)mò;但你奉献给社会的,也许是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也许是艺术作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有你生命的充实。
作为常人,最重要的是把握你自己。当生命的过程临近尾声时,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你只要说一句:我努力过,愤斗过,此生无悔矣。你的生命便结出了虽不丰硕但饱满的果实。——选自《生命是一个过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2.更正文章中两个错别字____改为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3.填入横线中所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要求答题:(5分)
1.清朝有个才子,写了一篇文章给纪晓岚看。纪晓岚觉得写得很差,但又不好直说,于是在纸上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你猜猜纪晓岚指出了这篇文章的什么毛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三句,将名句填在横线上。(注意要写全)
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李清照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苏轼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的星座。
①____________,②_____③
六、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1—4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妙手回春B.蓦然回首C.回复短信D.回环往复
2.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说明文阅读(共10分)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亿年前,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1分)
2.、文章对“月亮的起源”提出了三种推测性学说。请根据文中提供的天文学信息,分别做出解释。(3分)
(1)“俘获说”(地球的妻子):(2)“同源说”(地球的姐妹):
(3)“分裂说”(地球的女儿):
3.文中关于“月亮起源”的推测性学说,都未能成为科学诊断,因为它们虽有合乎逻辑的推测依据,却也存在不合逻辑之处。请以“俘获说”为例作概括说明。(2分)
合乎逻辑的依据:
不合逻辑之处:
4.请从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运用,来浅析本文的说明特点。(2分)
5.语言风趣又不失准确,是本篇说明文的突出特点。请你分别举例说明。(2分)八、散文阅读(共10分)
沙漠玫瑰的开放(节选)
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滥了。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一个说法。
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八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的干掉,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望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直到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第八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起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了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
我愣住了。
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了哪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的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1.作者开头说要“试试另外一个说法”,依据文意,“另外一个说法”是什么?(1分)
答:
2.联系语境,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了哪一个时刻。
答:
(2)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
答:
(3)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
答:
3.本文叙述了一个关于“沙漠玫瑰”的故事,描述了这种地衣植物由枯萎而逐渐丰润、舒展的过程。文章从日常小事中引起沉思,深入开掘,既有情思,又富哲理。
(1)请谈谈文章传达了什么样的哲理?(2分)
答:
(2)这种写法,有人肯定为以小见大、因事悟理,也有人稍有微词,认为有点小题大做、人为雕琢。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自己的理解。(2分)
答: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2分)
A、作者通过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价值判断。
B、作者擅长简洁而生动的细节描写,在他的笔下,沙漠玫瑰的开放几乎惊天动地。
C、从一蓬干草的枯死到丰润舒展开放,作者带我们经历了“疑-喜—思”的过程。
D、给一种不起眼的地衣起上一个异常美丽的名字,表明了作者对生命坚韧的礼赞。
E、突出的描写沙漠玫瑰的开放过程,意在引出感悟: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九、诗词鉴赏(共10分)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有人评价《夜筝》是《琵琶行》的缩本,其间对音乐的侧面描写具有丰富的暗示性。请请结合诗作展开联想,与《琵琶行》的有关内容对比,作简要赏析。
十、写作(30分)
叙述你在语文课改中的一个教学故事,里面包含着你对语文新课程的理解和实施。800字以上。
篇5:调研考试
上午第一节课任老师让我们拿上自己带的小凳子和学校的凳子,带上文具下楼考试。
考试地点在学校的大操场上,四个班全都下来,开始发试卷,我拿上试卷两面看了看,最后一道附加题正好昨天刘老师讲过,拿起笔开始答题。写完了,我看了看周围的同学,同学们有的也答完了,也有没答完的。突然张晟宁给张博雅传了一张纸团,她也没看,张博雅又传给我,我拿上就扔给张博雅,觉得还很好玩,传了好几个来回。
交了试卷,我和张博雅对题,对来对去,竟然错了一题,我的满分梦又泡汤了,我沮丧地回到教室。
这次数学调研考试拿不上满分了,以后一定努力。
妈妈的话:看了这篇日记,我问睿为什么写完不检查,和同学玩起扔纸团的游戏,睿还狡辩说是她们先扔的,所以她才扔,我听了很不高兴告诉她:也许她们都检查完,都能拿满分,而你对自己有把握考好吗?现在和同学对出一道错题,还不知道有没有其它的错题。睿知道自己错了,答应以后再也不了,以后考试好好检查。
有时候觉得自己说的太多了,可是这么大的孩子不说还不行,也不能不说,也不能说的重了,要不以后有事她还不告诉你。
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版权归作者及作文大全网所有,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
上一篇:开学后的第一次考试
下一篇:美术考试 相关推荐 一个留守儿童的心声作文 我的家乡——汕头作文600字 童年趣事——洗衣机洗菜记作文600字 我的梦想——歌手作文300字 崇廉好家风作文800字 美丽的帽儿山作文600字 哥哥对我的爱作文600字 读书会后作文400字 廉洁在我心中作文500字_廉洁作文500字 我家的小狗 xx,我想对你说 停电的启示作文500字
篇6:TOEFL考试模拟题(2-2)
TOEFL考试模拟题(2-2)
READING COMPREHENSION
Question 1-10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volved two things: the invention
of labor-saving machine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griculture. Labor-saving
machinery naturally appeared first where labor was scarce. “In Europe, said Thomas
Jefferson, ”the object is to make the most of their land, labor being abundant: here it is to
make the most of our labor, land being abundant. It wa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fore,
that the great advances in nineteenth-century agricultural machinery first came.
??? At the opening of the century,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crude plow, farmers could have
carried practically all of the existing agricultural implements on their backs; by 1860,
most of the machinery in use today had been designed in an early form.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 early inventions was the iron plow. As early as 1790 Charles Newbold
of New Jersey had been working on the idea of a cast-iron plow and spent his entire
fortune in introducing his invention. The farmers, however, were not interested in it,
claiming that the iron poisoned the soil and made the weeds grow. Nevertheless, many
people devoted their attention to the plow, until in 1869 James Oliver of South Bend,
Indiana, turned out the first chilled-steel plow.
1.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e passage?
(A) The need for agricultural advances to help feed a growing population
(B) The development of safer machines demanded by the labor movement
(C) Machinery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D) New Jersey as a leader in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篇7:TOEFL考试模拟题(3-1)
20TOEFL考试模拟题(3-1)
STRUCTURE AND WRITTEN EXPRESSION
1. Cobalt resembles iron and nickel in tensile strength, appearance, ______.
(A) is hard
(B) although hard
(C) has hardness
(D) and hardness
2. _____ who was the first Black woman to run for the office of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1972.
(A) Shirley S. Chisholm
(B) It was Shirley S. Chisholm
(C) Shirley S. Chisholm was
(D) When Shirley S.Chisholm
3._______ versatile performer, soprano Kathleen Battle has often concluded a program of
art songs and arias with selections from ragtime or popular music .
(A) A
(B) Which
(C) So
(D) Because
4. Before starting on a sea voyage, prudent navigators learn the sea charts, ______and
memorize lighthouse locations to prepare themselves for any conditions they might
encounter.
(A) sailing directions are studied
(B) study the sailing directions
(C) to direct sailing studies
(D) studies direct sailing
5. ______ social nesting birds that built their nests in trees and on cliffs.
(A) The most storks
(B) Most are storks
(C) Most storks are
(D) Storks most
6. Plankton, ______, is the basic foodstuff for everything that lives in the ocean.
(A) comprise both minute marine animals and plants
(B) is the name given to minute marine animals and plants
(C) the collective name for minute marine animals and plants
(D) minute marine animals and plants collectively that
7. The best-known diffuse
篇8:TOEFL考试模拟题(4-1)
TOEFL考试模拟题(4-1)
STRUCTURE AND WRITTEN EXPRESSION
1 . Hanya Holm is a dancer, choreographer and _____ .
(A) dance that she teaches
(B) her teaching of dance
(C) to teach dancing
(D) dance teacher
2. During an eclipse of the Sun, ______ in the shadow of the Moon.
(A) the Earth lies
(B) the Earth when lying
(C) that the Earth lies
(D) the lying Earth
3.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zra Pound, Hilda Doolittle became associated with the
Imagists, and ______ into one of the most original poets of the group.
(A) developed
(B) to be developing
(C) who developed
(D) developing it
4. _____ all rainwater falling from a cloud reaches the ground; some of it is lost through
evaporation.
(A) Nowhere
(B) Not
(C) No
(D) None
5. In an area first explored by Samuel de Champlain, ______ .
(A) establishment of the city of Halifax in 1749
(B) in 1749 the city of Halifax established
(C) in 1749, establishing the city of Halifax
(D) the city of Halifax was established in 1749
6. A nation s merchant marine is made up of its commercial ships and the people ______
them.
(A) they operate
(B) who operate
(C) they operate of
(D) do they operate
7. ______ Nat Turner who led a revolt against slavery in Virginia in 1831.
(A) Where was
(B) It was
(C) He was
(D) That he was
8. The most elaborate of all bird nests ______ , domed communal
篇9:TOEFL考试模拟题(2-1)
20TOEFL考试模拟题(2-1)
STRUCTURE AND WRITTEN EXPRESSION
l. Helium is _____all gases to liquefy and is impossible to solidify at normal air pressure.
(A) more than difficult
(B) the most difficult of
(C) more difficult of
(D) most difficult
2. Every year Canadian ______ about 75 percent of their ex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
(A) businesses that sell
(B) selling businesses
(C) businesses sell
(D) that sell to businesses
3. An innovator, ballerina Augusta Maywood was _____ a traveling company.
(A) to form the first
(B) the first to form
(C) who formed the first
(D) forming the first
4. When water freezes in the cracks of rock, ___ expands, causing the rocks to break
apart.
(A) it
(B) but
(C) then
(D) and
5. With x-ray microscopes scientists can see through live insects ___ even through
solid pieces of metal.
(A) however
(B) nevertheless
(C) or
(D) yet
6. Dennis Chavez of New Mexico ____ to the House or Representatives in l930
and to the Senate in 1918.
(A) when elected
(B) elected
(C) who was elected
(D) was elected
7. ____ are not leached out of soil, reclamation procedures are needed to restore
the land s productivity.
(A) For concentrations of salt
(B) Salt concentrations that
(C) If salt concentrations
(D) With concentrations of salt
8. ____ social crusade aroused Elizabeth Wi1liams enthu
篇10:TOEFL考试模拟题(3-2)
2005年TOEFL考试模拟题(3-2)
READING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1-10
???Alice Walker makes her living by writing, and her poems short stories, and novels
have won many awards and fellowships for her. She was born in Eatonton, Georgia. She
went to public schools there, and then to Spelman College in Atlanta before coming to
New York to attend Sarah Lawrence College, from which she graduated in 1966. For a
time she lived in Jackson, Mississippi with her lawyer husband and small daughter.
About Langston Hughes, American Poet, her first book for children, she says ,“After my
first meeting with Langston Hughes I vowed I would write a boot about him for
children someday. Why? Became I, at twenty-two, knew next to nothing of his work,
and he didn’t scold me; he just gave me a stack of his book. And he was kind to me; I
will always be grateful that in his absolute warmth and generosity he fulfilled my
deepest dream (and need) of what a poet should be.
?? ”To me he is not dead at all. Hardly a day goes by that I don’t think of him or speak
of him. Once, just before he died, when he was sick with the flu, I took him a sack full
of oranges. The joy I felt in giving that simple gift is undiminished by time. He said he
liked oranges, too."
1. 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e passage?
(A) Alice Walker’s reflections on Langston Hughes
(B) The influence of Alice Walker on the writing of Langston Hughes
(C) Langston Hughes’ book about Alice Walker
(D) A comparison of the childhoods of Alice Walker and Langston Hughes
2. In the passage, Alice Walker is described as
(A) a research fellow at Spelman College&
★ 地理初中教学总结
★ 数学学科教研计划

【初中语文教师调研考试模拟题(通用10篇)】相关文章:
初中教务处工作计划设计2022-12-27
县教研室的工作总结2022-05-06
高二历史教师工作计划2022-12-05
茶陵县教研室工作计划2022-04-30
教研室活动计划2024-03-31
动漫教研室计划2022-09-09
教育局教研室―学年工作计划2023-08-29
教研室初中段年上期工作计划-其他部门工作计划2022-11-19
教研室教研计划2022-12-20
关于英语考试心得及反思精选202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