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为你分享14篇“四年级下册习作3范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习作3》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资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事例。
【拟订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导入。
2、质疑:本文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说?
二、精读指导。
自学课文:(1)本篇课文写了几个人?主要是谁?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示了什么?
(3)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再读一读。
2、分组交流。
3、班级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
(1)他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
(他为什么急了?)
(4)“对不起,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其实,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
(这句话道出了摊主“撒谎”的原因,是不想伤害我,是希望我能继续看书,多么感人的谎话1读时要表示摊主十分诚实的语气。)
4、指导朗读。
三、总结。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四、作业。
搜集这样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篇2:《习作3》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以及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技能: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了解读后感的一般方法。
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概述所读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题和精彩的部分。
情意:激发学生读书和写读书笔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真情,体会文章的感情,从多个角度中选择一两个角度写己读后的感受。
对策:指导学生反复读例文,感受写读后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再次明确习作的要求:
引导学生写出所读书本的读后感。
二、错别字(投影出示这些词语)
霭侯(诸侯)小年(少年)
做在(坐)手搞(手稿)
永往直前(勇往直前)柏年(拜年)
再帽子(摘)双体日(双休日)
检险(艰)白织灯(炽)
退锁(退缩)晃张(慌张)
那为(位)
1、学生读一读,辨别这些同音字。
2、交流,分别给它们组词。
三、文章中的句子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
1、来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2、他曾多次住进医院,却顽强地坚强的活了下来,它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3、后来就不见了,双休日就然还睡懒郊。
4、读了着文章,让我想到一件事。
5、大儿字捷克借蜡烛去搬捆柴,还是失败了。
6、而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其中的一件事令我很敬佩,
交流说说这些句子存在的问题:
有些语句写的太哆嗦。
前后的语句不连贯,看不懂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的意思。
四、
从小作者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读后感大多数写出了文章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并且能写己的真实感受和见解。但有许多同学的文章语句不够通顺,前后也不能很自然的连接,个别同学的错别字较多。希望他们今后认真读课外书,写好。
五、集体修改。
1、投影出示(黄天伦)较差学生的习作。
学生读这习作,说说存在的毛病(内容空洞,错别字、病句较多,结构安排较零乱)
2、分小组讨论并修改这习作。
3、交流修改意见。
4、指名读修改后的这习作。
5、学生自由读自己的习作并加以修改。
六、板书设计:
读后感
真实感受
篇3:《习作3》教案
小河边的发现
星期天,我来到小河边。河岸上长满了小草,开满了小花,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唱着歌,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十分开心。看,小蜜蜂头上有二对触角,很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小蜜蜂的身子是有条纹的,看起来很漂亮。瞧,它又落在这朵小花上,我想,它可能与花儿还没说完悄悄话呢!再看地上,勤劳的小蚂蚁们,它们手拉着手,排着长长的队伍正急急忙忙地望前爬呢!我顺着它们的前进望去,原来它们正扛着一块骨头望回赶呢!望着这些小蚂蚁,我想:它们也知道团结友爱呢!
篇4:《习作3》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懂得:接触社会,有目的查阅资料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来源。
2.练习按所提出的问题和所提供的卡片资料及自己在阅读和参观访问时所获取的新鲜资料,介绍某种事物的方法。
3.借助写作练习,“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摘抄、制作、运用资料卡片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按顺序介绍苹果的品种等情况。
教学难点:
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苹果是许多人都喜爱吃的水果。它和葡萄、柑橘、香蕉并称世界四大水果,尽管如此,苹果的种植史、生存条件、栽种地域和营养功效等人们往往知之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教材提供的资料,结合我们的参观访问以及到图书馆查到的资料,以(苹果家族)为题写一篇作文,来向人们介绍一下我们都爱吃的苹果。(板书:苹果家族)
二、自学课文
1.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讨论:
(1)这一次作文练习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要求我们本次习作可从哪几方面去写?
(3)课文对完成本次习作有何具体要求?
2.讨论交流。
[讨论第(2)题时相机板书:苹果的常见品种、苹果的栽培史、苹果的生存条件、苹果的栽种区域、苹果的营养功效]
过渡谈话:以上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学习我对本次习作练习的目的、内容、要求都有了清楚的了解,但光这还不够,同学们对写作的内容掌握得可能还不够全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3.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教材提供的每张卡片回答了习作练习中提出哪一个问题?
4.讨论交流。
三.交流所得
1.思考:我们在课前参观访问、查找资料中获取了哪些资料?它回答了作文练习中提出的哪一个问题?
2.交流讨论,并逐一分类补充到卡片中去。
四、明确写法
1.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以(苹果家族)为题,按所提问的顺序介绍苹果。
2.交流习作内容。
(1)分小组互相练说。
(2)指名说。
(3)评议(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避免生搬硬套卡片上的资料,并提示学生要注意运用过渡语句)
3.独立作文。
4.评议修改,布置学生以习作为蓝本,准备做苹果展销会上的小推销员。
板书设计:
习作3
常见品种
栽培史
苹果家族生存条件
栽种区域
营养功效
篇5:《习作3》教案
教学要求:
1、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为习作命题。
2、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教学难点: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二、创设情景,介绍美味
1、模拟在饭店吃饭前的场景,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
介绍:指名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讨论:听了他的介绍,我看见有人咽口水呢?谁来评一平,他介绍得怎么样?
2、模拟在饭店吃饭的场景。
3、这道菜不错!我也想做一做可以吗?
4、口头练习说
小组讨论
(1)代表发言(2)集体评议
三、现场采访,表达感受
你品尝之后有什么感受?
四、关注细节,充溢情趣
1、你是怎么品尝这道美味的?有没有听过关于他的传说?只有写出他
的一些细节,习作才会生动充满情趣。
2、你一定非常喜欢自己介绍的这道美味把!把你于这道菜的故事讲给大
家听好吗?
五、集体习作,表达经验
第二课时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篇6:《习作3》教案
教学目标:
修改习作,抄写习作
教学重点:
修改习作,抄写习作
教学难点:
修改习作,抄写习作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指导修改
1、教师“不厌百回改。”“好是改出来的。”说明习作必须经过反复推敲、修改,才能令自己满意。军合刚才的佳作及一些同学谈的经验,自己好好修改自己的习作吧!
2、自己再次修改。
3、同桌互评互改。
二、誉正经修改后自己满意的习作
三、习作讲评。
1、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习作讲评
2、下发习作本。学生认真阅读教师的点评。与同桌分享成功的快乐
四、教师这次习作的成功之处,指出存在的不足
表扬一大批习作成功的同学,激发学生的热情;指出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提高全体学生的习作水平=
五、习作展示:出示自制课件
1、优秀习作展示。
2、进步习作展示。
六、
通过本单元的习作训练,你有哪些收获?
篇7:《习作3》教学总结
基于此,前天上指导课的时候,我只是让学生初读了范文,了解一下新闻的写作特点。我扩大了写作范围,把课堂作文延伸到了课外,布置学生在2―3天内,亲自去采访一条新闻,可以是马路新闻,校园新闻,班级新闻,也可以是本镇新闻,家庭新闻,父母工作单位的新闻,然后直接写在作文簿上。
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采访不到重大新闻,写写身边发生的新鲜小事,恰如其分。我让他们以“据本台(报)小记者XXX报道”的格式开头,把采访到的新闻写下来,并强调只能叙述事情的大体经过,不能有详细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但最后可以一句话的记者感受、友情提醒等口吻结束。至于新闻标题,可以一两句概述新闻要点,但一定要简洁,也可以不写。我还特别强调: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千万不能闭门造车,编造一条假新闻以哗众取宠。
今天下午,作文本都交来了,我粗略浏览后,发现大家篇幅控制较好,没有超过200字的',毕竟狭义的新闻追求简明真实,不是通讯或特写。弟子们写的事情都是发生在本周的,区别在于有的新闻是作者亲眼所见,有的采访他人获得。美中不足是:1、有的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语焉不详;2、标题不够凝练或准确;3、有的和书信格式混淆,末尾加了署名和日期。
下面选录王雨婷、鲍提多的佳作:
篇8:学生习作3:《绿》(网友来稿)
学生习作3:《绿》(网友来稿)
温国祥
夜雨无声地滋润了一切,“沙沙”谁也不知道她做了什么。清晨,打开门,一股泥土的兴味夹杂着淡淡的花香朴鼻而来。寻径而去,饶过小院,便看见了葱葱郁郁的小野花。我微笑着低下身去抚摩它们。也许是太浓郁的缘故罢,我不禁向左侧了侧,偶然间,我发现了它,一栋丑陋得不能在丑陋的畸形小角树。但它那醉心的绿却让我驻足而观,感觉暖暖的。不觉中,我发现我喜欢它,因为它是那样的出色,那样的迷人,下禁让人觉得有点忌妒。
走近些,徒然间发现它的绿是那样的特别,不是墨绿也不是粉绿,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暖暖的绿,感觉又有一点忧虑的绿。
凑近一些,发现它那流线型的叶片泛者蝉翼般的光泽。清晰的脉络间狭夹着叶翼,一切都是那么完美,恐怕连最著名的雕刻家罗丹也很难将它的灵魂附着在冰冷的白石上吧。
轻轻摘下一片,台上眼轻轻得触抹,感觉虽不极丝绸般柔软,但依然很细腻。在仔细抹抹,感觉仔似婴儿的皮肤一样,润润的,滑滑的,嫩嫩的,令人好想轻轻地咬上一口,放在脸夹边,感觉好舒服,好沉醉,好欣慰,好似心中某个被遗弃的东西又找回来了。把脸轻轻地向左娜了娜,不觉间吻到了那可爱的小东西,依旧是那样暖暖的。于是,我决定把它带回家,仁然的轻轻地把它夹在了书中间。因为我想把它留在我身边,让我的生命一点任性的空间。带走这个美好的'梦想我甜甜地睡着了。
又是一个美丽的清晨,我刚醒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因为我想第一个对它说早安。当打开书时,我却哭了,因为小东西“死”了,它失去了它可爱的新绿和温柔,它冰冷的墨绿的身躯紧紧地贴在书页上,一切尽在无语中。我后悔了,后悔当初不该把它“带”回家,也许,现在它依旧那样迷人地站在他的母体上,我依旧俯身窥视着它,如果那样,也许我们都会是快乐的。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打开门,更多的新绿出现在了我的眼眶里。我笑了。
作者邮箱: wgx731018@126.com
篇9:习作3教学反思
习作3教学反思
习作3的教学内容是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做个有心人,在草丛、树林、池塘甚至泥土中去发现,并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经验告诉我,这次习作是非常难写的,因为,孩子们最缺乏的就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经历。怎么办呢?那就引领孩子们去观察。
在观察之前,我设想了教学思路:
一、猜谜导入:
上边草,下边草,中间一颗黑葡萄。谜底是眼睛。人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现在正是春天,你发现了什么 ?
在学生的发言中,我总结并板书:植物、人物、动物
二、学习例文《习作3》教学反思
在阅读例文的过程中,总结每一段所写的.内容:
1、发现什么,
2是什么样,
3、想到什么。
三、设想发现
如果老师带你去校园中发现,你觉得会发现什么?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要发现动态美和静态美。
在观察的时候要带着眼睛看一看、耳朵听一听、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用心去感受……
四、范文引路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观察,我还找出来以前孩子写的文章,让孩子们欣赏,这样,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有了设计思路,到校园什么地方观察呢,我多次到校园中采风,确定了学校西南角的小花园为观察地点。
万事具备,之前东风了,这天,天不凑巧,夜里下了雨,早上起来,有些凉意。不知道小动物们是否能出来呢?带着期待,我在教室里指导完之后,就带着孩子们下楼了,刚到了地点,远处的杨树上就飞来了几只小鸟,在喳喳叫着,像是欢迎我们。接着,我们来到花园观察了梨花、海棠花,苹果花,观察了花的形状、颜色、闻了气味。结合《荷花》一课对花的形状的描写,我让孩子结合实物,观察花园里的花。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们还发现了许多植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接着,我让孩子们分散开,去寻找小动物的踪迹。可能是刚刚下过雨的原因,小动物都躲起来了,那些淘气的男孩子找了半天才发现了一只蜘蛛、一些飞蛾、半截蚯蚓。时间关系,孩子们不能再找了,我告诉他们,下课的时候,再来找找呀。
通过这样的指导,孩子们的习作写好了,个个有话可写。写好后,我又进行了讲评,结合孩子们的薄弱环节——增加想象方面,又再次进行了指导,这样,孩子们写出了比较满意的文章。我想这都是因为他们在校园中真的又发现。
篇10:《习作3》教学反思
习作3的教学内容是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做个有心人,在草丛、树林、池塘甚至泥土中去发现,并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经验告诉我,这次习作是非常难写的,因为,孩子们最缺乏的就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经历。怎么办呢?那就引领孩子们去观察。
在观察之前,我设想了教学思路:
一、猜谜导入:
上边草,下边草,中间一颗黑葡萄。谜底是眼睛。人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现在正是春天,你发现了什么 ?
在学生的发言中,我总结并板书:植物、人物、动物
二、学习例文
在阅读例文的过程中,总结每一段所写的内容:
1、发现什么
2、是什么样
3、想到什么
三、设想发现
如果老师带你去校园中发现,你觉得会发现什么?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要发现动态美和静态美。
在观察的时候要带着眼睛看一看、耳朵听一听、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用心去感受……
四、范文引路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观察,我还找出来以前孩子写的文章,让孩子们欣赏,这样,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有了设计思路,到校园什么地方观察呢,我多次到校园中采风,确定了学校西南角的小花园为观察地点。
万事具备,之前东风了,这天,天不凑巧,夜里下了雨,早上起来,有些凉意。不知道小动物们是否能出来呢?带着期待,我在教室里指导完之后,就带着孩子们下楼了,刚到了地点,远处的杨树上就飞来了几只小鸟,在喳喳叫着,像是欢迎我们。接着,我们来到花园观察了梨花、海棠花,苹果花,观察了花的形状、颜色、闻了气味。结合《荷花》一课对花的形状的描写,我让孩子结合实物,观察花园里的花。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们还发现了许多植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接着,我让孩子们分散开,去寻找小动物的踪迹。可能是刚刚下过雨的原因,小动物都躲起来了,那些淘气的男孩子找了半天才发现了一只蜘蛛、一些飞蛾、半截蚯蚓。时间关系,孩子们不能再找了,我告诉他们,下课的时候,再来找找呀。
通过这样的指导,孩子们的习作写好了,个个有话可写。写好后,我又进行了讲评,结合孩子们的薄弱环节――增加想象方面,又再次进行了指导,这样,孩子们写出了比较满意的文章。我想这都是因为他们在校园中真的又发现。
篇11:《习作3》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能读懂“习作要点讨论”和材料提供的读书卡片。
2、学习利用资料卡片收集、整理素材,并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某种动物。
3、通过习作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按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将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特点写具体。
三、教学难点:
多向构思,融入思想感情。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读懂“习作要点讨论”和材料提供的读书卡片。了解扬子鳄的有关特性及其价值。
2、学习利用资料卡片收集、整理素材,并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某种动物。
3、通过习作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按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将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特点写具体。
(三)教学难点:
多向构思,融入思想感情。
(四)教具准备:
图片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是世界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动植物中有很多是世界上珍贵、稀有的动植物。今天我们就要来学写一种动物,它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二、运用投影片观察插图,认识写作对象。
1、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珍稀动物?
2、如果让你来写扬子鳄,你打算从哪几方面来写?
三、明确内容要点,结合收集的材料,理清叙述顺序。
1、扬子鳄还有什么俗名?
2、扬子鳄的分布地区。
3、扬子鳄被称为“活化石”的原因。
4、扬子鳄的外形特点。
5、扬子鳄的生活习性。
6、扬子鳄目前的生存状况。
7、根据板书小结。
这次作文可以按“名字--分布情况--考古价值--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生存状况”的顺序,有条理地叙述。
四、讲清习作注意点。
1、语言要通俗明白,力求生动有趣。
有些资料或者工具书中对扬子鳄有关情况的解释说明,在语句上可能是高度概括的,有的还带有文言色彩。在习作时,要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进行。文字表达要力求通俗易懂
2、文章要有一定的情节。
对扬子鳄活动、捕食、栖息、繁殖等方面的生活习性,应该进行细致的描述,这样才会增加习作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学生口头练习。
1、编列提纲,给收集的材料编号。
2、指名口述,集体评议。
篇12:《习作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由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习作提示,乡之怎样把这第一次的经过清清楚楚地告诉别入
教学重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
同学们,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有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写字,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第一次做饭……那么,在你做过的这些“第一次”中,哪一件给你的印象最深呢?想一想,再把它写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成长的快乐吧!
二、明确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次习作的目标:
1.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
2.要把经过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资料链接
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哪些内容与本次习作的训练目标同步,从中借鉴司法,使学生的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习作构思
引导学生如何选材,如何人手来写。
1.这次习作围绕什么来写?(第一次)
2.怎样才能把自己第一次的经过清楚地告诉别人呢?(指名回答)
说清自己第一次干的是什么,是怎样做的。
3.怎样才能把这次习作写好呢?(过程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4.讨论交流,确定习作材料。
五、资源共享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共享资源,扩大学生的信息量。
六、习作方法
根据本次习作特点进行指导。(课件出示)
1.把自己第一次做的经过写清楚。
2.可抓住场面细节展开描写。
3.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篇13:教学设计《习作3》
教学设计苏教版《习作3》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美味写下来,突出它的色、香、味、形。
2、能在叙述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
3、通过互动,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完整地听完别人的介绍,并进行简单评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无论你走到哪,总能品尝到当地的独具风味的菜肴。比如说: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馍,柳州的螺蛳粉等,是否有垂涎三尺的'感觉?
二、范例引用
1、开门见山,著名一词道出了鸭血粉丝汤的名气不小。
2、描写鸭血粉丝汤的看相好,运用了数量词、形容词、表示颜色的词写出其的看相,令人垂涎三尺。
3、写鸭血粉丝汤的做法,按顺序,配料清。
4、品尝鸭血粉丝汤,动作描写十分细致,如吸进、舔、咀嚼、品尝等,将品尝描写得形象逼真。
5、吃鸭血粉丝汤的一次经历,使文章添趣不少。
三、创设情境,介绍美味
1、模拟在饭店吃饭前的场景,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
介绍:喜欢的美味佳肴的色香味形
评价:听了他的介绍,我看见有人的口水直流三千尺,有人目瞪口呆,你觉得他的介绍哪些地方吸引你?你有哪些合理的建议?
2、模拟在饭店吃饭后的场景
这道菜的味道真不错!我真想自己试着做一做,行吗?
口头练说:制作说明书(包括制作原料、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集体评议
四、现场采访,表达感受
你品尝后有何感受?
提示:表达的感受形式不一,可写一首小诗、可写一段广告词、也可引用前人的评价等。
五、关注细节,充满情趣
1、你是怎么品尝这道美味的?有没有听说过关于它的传说?只有写出其中的一些细节,习作才会生动,充满情趣。
2、你一定非常喜欢自己介绍的这道美味吧!把你与这道菜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六、个人习作,表达体验
篇14:《习作3》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习作3》借刘常宁同学的《小草中的发现》这篇习作例文进行示范引路,引导学生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仔细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这样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学到很多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简洁而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生活中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 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 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例文引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现象。
2、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述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三、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发现。
2、在晨会课上,口头交流“我的发现”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说“发现”
1、谈话。小朋友,春天来了,你们有没有新发现呢?你们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2、师说“发现”。
最近几天,老师也在留心我们的生活,我也发现了许多新情况。我发现柳条在发芽、长叶了,嫩绿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飘呀飘,真像小姑娘的长发;我发现一场绵绵的春雨过后,小草长得更快了,花儿开得更欢了;我还发现春天来了,阳光更暖和了,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越来越少了,人呢,越来越精神了。
(二)、范文引路,学会“发现”
1、导入:老师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刘常宁小朋友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
2、学生自读。思考:他发现了哪些令他喜欢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怎样的?
3、讨论交流。重点讨论发现了什么?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会发现的?
4、教师小结:小作者不仅看到蚂蚁和甲虫,还发现蚂蚁洞口是一堆“新土”,“那土一粒一粒的”,甲虫头上有“长长的须不停地动着”。你看,小作者多么会发现,他不仅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也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吗?老师给你一周的时间去寻找,去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三)、各抒己见,细说“发现”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要求:力求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地方发现的;发现了什么;发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2、 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先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教师相对进行评价。
再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3、 同桌再次互相交流,相互评价修改。
(四)、起草成段,描写“发现””
1、学生练习写稿,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学。
2、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习作,看看是否写明白。
(五)、师生评价,修改“发现”
1、 欣赏习作。
(1)、教师展示下水作文,让学生进行评价。
(2)、指名学生朗读一篇优秀习作,说说好在哪里?
2、 修改习作。
(1)、挑选一篇没有写清楚发现的习作,师生共同修改。
(修改时着重落实在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做到文通句顺。)
(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六)、誊写“发现”,配画插图
1、学生誊写习作,要求誊写规范,书写端正。
2、可以在习作旁配画插图。

【四年级下册习作3范文(精选14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习作:自我介绍作文教案2023-11-24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07-24
三年级语文下册《最美的花束》的教学反思2022-12-28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2022-11-26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语文园地三作文2023-11-14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工作计划2022-12-30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2023-03-30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023-05-12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4-01-03
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