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习作》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02 08:24:33 语文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积累与习作》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精选18篇)由网友“小黄”投稿提供,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积累与习作》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方便大家学习。

《积累与习作》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1:积累与运用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背诵课外选反义结构成语。

二、阅读练习。

三、想象作文。

教学重点:

写出童年的趣味。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四字成语,背诵。

1、教师点字,全班成语。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成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成语背诵者。

二、欣赏、背诵《四字成语》。

1、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与成语相关的故事。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默写。

5、检查。

第二课时

一、师生以童真为话题讨论童年趣事。

1、你能回忆童年趣事?

2、怎样才能从童年中寻找趣味?

3、在游戏、锻炼中寻找乐趣。

二、阅读短文《大雪之后》。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我家的孩子与别家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2)说说为别家孩子不能玩雪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我要让孩子不怕冷,去雪地玩雪?

3、学生自由讨论小孩子的乐趣。

第三课时(辩论)

组织这次辩论活动,大体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明确要求,确定辩题。

1.为了使这次辩论活动有充分的准备,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应在进行辩论活动的前两三天,安排学生阅读“积累・运用六”口语交际提示,使学生明确这次辩论活动的任务和要求。

在“提示”提出的两个辩题(“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习写字吗?”“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广泛收集有争议的问题。为了开启学生的思路,教师可举例示范,如,你喜欢不喜欢严厉的老师?大家轮流当班长好不好?

2.辩论会进行前,先让学生推荐各自准备好的辩论题,教师也可以推荐,大家共同商量确定辩论题目。选择辩题要充分考虑: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密切相关,确实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将其辩论清楚,有助于提高思想认识和统一行为规范。

3.请推选一名学生当辩论会的主持人。

第二步,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辩题选定后,针对辩题提出完全不同的两种观点。例如,“赞成小学生多看电视”和“反对小学生多看电视”。肯定意见为“正方”观点,否定意见为“反方”观点。

2.根据每个学生赞同“正方”观点还是“反方”观点,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3.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如,理论观点方面的论据――国家各级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名言、警句;事实论据――成功者的经验、做法,公认的事实。每个主辩人要认真做记录,以便集中全组同学意见,作为证明观点的材料。

论据收集整理工作进行得是否充分,直接影响辩论会的效果。因此,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双方都做好准备。教师要注意了解情况,酌情加以指导。以“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这一辩题为例,“正方”学生从看电视的好处方面去思考,可能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电视是新的知识媒体,通过“科技博览”“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节目可以学到各方面的知识,看得越多知识越丰富;(2)看“新闻联播”可以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国际形势,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3)看“东方之子”节目,可以了解许多名人的杰出业绩及其成功之路,受到激励,树立远大理想;(4)看“文艺节目”可以增强文化素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反方”学生从多看电视的坏处方面思考,很可能提出下列反对多看电视的理由:(1)小学生多看电视,占去大量时间,影响完成作业,使学习成绩下降;(2)多看电视对眼睛有害,视力下降必然影响学习和生活;(3)电视中播放的许多节目中有凶杀、暴力场面,有一些坏人作案的情节,小学生爱模仿,容易学坏;(4)电视中许多节目的成人镜头容易使学生早恋……

第三步,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篇2: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四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四教学设计

对高年级阶段写作训练的一些理解:

1、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教材中的第四次写作训练(写一次实验)。按照课前指导的,让学生利用双休日都回家做了实验,然后把过程具体写下来。

2、本单元的习作目的:新课标降低写作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重在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3、本单元的`习作思考:备课时我们看了教师的用书,然后我们年级组老师思考,感觉到这篇作文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就说实验吧,孩子们虽然做过,可没有记录,也没有写下来。怎么办,没有实践的经验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一篇优秀习作的。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介绍了两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去,一个是“纸锅烧水”,另一个是“苏打加醋”的实验,并且要求边观察边作好了记录。观察是我们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对于这一实验,学生非常感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我相信学生动手写这一篇习作应该不难。至于习作中介绍的蚂蚁实验,学生们有的已经做过。这样一来,我想我们就能够在实验中找到乐趣。

教学这篇习作之前,我们要让学生好好回顾《夜晚的实验》的内容,要让学生明白几个问题:1、实验的原因。你为什么想到要做这个实验的?(好奇、有趣) 2、实验的过程。分几次实验?(4次)每一次实验你是怎么做的?要抓住实验时蚂蚁的反映(动作)、你自己的心理活动来写好(不解、纳闷……)。 3、实验的结果。得出了什么结论。

我想要提高习作的质量关键还是在实验的操作和观察上,为了使实践更富实效得设计一表格,我让学生进行记录:

实验地点:

实验用品:

实验目的:

实验经过:

第一次 目的(怎样想) 过程(怎样做 ) 结论(蚂蚁反应、动作,你怎样想)

第二次

第三次

实验结论,感言

4、这次习作的建议:写作源自生活、亲自实践,肯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再说本单元有写作的范例,如《夜晚的实验》、《学会合作》里的小实验的学习,怎样写、写什么,应该不成问题。只有把实验的过程表达清楚,对已经具备较强表达能力的孩子,我们只有指导他们把过程写具体些就行了。

5、指导写这次习作我觉得还有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写清楚实验地点、环境、准备材料、配合伙伴、实验目的要交待清楚。

②写清楚好表示动作的词,力求准确,相同动词不要出现太多。

③写清楚每一步骤都要细细观察,留意颜色、气味、形状等等实验对象或现象的变化,写出来。

④写时适当地穿插一些自己的心理活动,伙伴的神态,如一些猜测等。

写实验结果的注意点:

①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一定要把观察到的现象描写得精彩生动,让读者身临其境。

②结论要细细推敲,不要犯科学性错误。

篇3: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一: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一: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习作一:家乡的风俗》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

一、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依据一:

基于阅读教学: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基于习作教学: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留心观察周围,将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写出来,能把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基于口语交际:

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民风民俗,内容有趣贴近生活。通过对传统节日的学习,对传统习俗的了解,感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美好。

3.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一些有关家乡风俗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适时发挥引导、点拨的作用,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积极思考和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以及合作的愉快,让学生的智慧之光在课堂上闪耀,从而写好习作。

二、学习目标

1. 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 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 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 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三、评价任务

1.通过回忆课文,总结写法,能够将有详有略的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写出自己的`实际体验。

2.通过分享生活实际,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3.通过交流、分享,能够表达自己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通过自评、互评,将习作编成一本风俗集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猜谜导入

(3分钟)

活动一

1.出示含有民风民俗的古诗,如《元日》《九九歌》,分组竞猜。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明确本次习作的两个内容。环节二

新课教学

介绍一种风俗

(20分钟)活动一(8分钟)

1.出示几个传统节日:元旦、中秋、元宵、除夕,这些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你了解吗?

2.补充节日习俗的资料。

3.你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吗?你参与过哪些风俗活动?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先组内交流,然后班内分享。

初步梳理家乡的风俗,能够对家乡的风俗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体会,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评价目标三)活动二(12分钟)

1.回顾课文,总结写法。《北京的春节》以时间顺序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通过有详有略的写法,再现了老北京热闹的春节景象(板书:有详有略重点突出)(5分钟)

2.组内成员分享自己选择的风俗中哪些内容可以作为重点来写,进行片段仿写,组内交流。(7分钟)

通过回忆课文,总结写法,能够将有详有略的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写出自己的实际体验。(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新课课文

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10分钟)

活动一

1.说一说自己参加风俗习惯的亲身经历,把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说具体。

2.回顾课文《藏戏》如何把故事穿插进文中。

通过分享生活实际,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评价目标一、二)环节四总结(7分钟)

活动一

1.选择主题,精心构思,编写提纲。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提纲指导(10分钟)活动一(10分钟)

1.明确提纲要求

2.对编写提纲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指导环节二

完成习作

(25分钟)活动一(20分钟)

1.根据写作提纲,完成作文2.明确习作评价指标

3.小组进行分享、交流、互评、互改

4.学生的习作片段品评

能够将有详有略的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写出自己的实际体验。(评价目标一)

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评价目标一、二)环节三

(5分钟)

活动一(5分钟)

鼓励学生将习作集中在一起,编写一本民俗作品集

通过自评、互评,将习作编成一本风俗集(评价目标四)

板书内容

家乡的风俗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编写提纲

篇4:积累与运用(一)(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比鲜丁耙用”的修辞方法,并体会其妙处。

2被累古诗名句。

3绷私狻安愦吻宄、段落分明”的表达方式。

4毙郎托ぐ钚∥菟募镜木吧,激发学生对美好景物的向往。

5痹擞每谕坊蚴槊嬗锝涣髀糜渭闻,抒写独特的感受。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倍亮礁鼍渥樱体会“引用”的好处,再交流感受。句中“引号”中的内容,就是使用了“引用”的手法。提醒学生使用“引用”的方法,应该注意:必要之处才“引用”,不要滥用;不要改变“引用”的内容。

2鼻胙生说几个用了“引用”手法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自读诗词,说说其大意。然后在初知大意的基础上背诵。

三、互动平台

自读材料,结合课文,体会“层次清楚、段落分明”的作用。

四、自主学习园地

1笨吹教饽炕嵯氲叫┦裁矗课什么说“这美丽的花园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2苯涣鞲惺埽体会肖邦小屋的宁静与优美。

五、口语交际

1痹亩敛牧希明确要求。

2毖≡褡约旱穆糜尉历谈体会。

六、习作百花园

1被叵肼糜尉历,交流自己快乐的感受。

2比范ㄏ白鞣段В确定题目;交流习作题目、内容、提纲。

3倍笔,写作,讲评。

[积累与运用(一)(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5:积累与运用(七)(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绷私庥昧恕跋瘛薄ⅰ昂孟瘛钡木渥硬⒉灰欢ǘ际潜扔骶洹

2被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并能正确理解运用。

3闭莆铡案鲂曰”阅读的方法,在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4笨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留恋。

教材简析

本次“积累与运用”共安排了六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用了“像”、“好像”的句子并不一定都是比喻句;二是通过朗读,背诵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激励学生自主读书的愿望;三是在交流互动中强化“个性化阅读”的意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四是通过开展“回顾与展望”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学习语文的能力;五是运用学过的方法,写自己想写的话题,或回忆,或憧憬,或交流;六是通过自主阅读短文,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阅读文章要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去理解和体验,掌握“个性化阅读”的方法。

建议本课教学用3~4课时。

解读与提示

“温故知新”:旨在培养学生体会并发现用了“像”、“好像”的句子并不一定都是比喻句,有的表示想象、联想,有的表示人们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感觉。建议让学生先通读全部句子,判断这些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再总结出规律,然后让学生分别举出用了“像”、“好像”的句子是比喻句和不是比喻句的例子,分组比较读,掌握各自的特点。

“语海拾贝”:旨在让学生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建议让学生自读自悟,悟出句子的含义,便于理解记忆:第一句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讲了书与我们的密切关系,书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句告诉我们读书要求甚解,要读懂书中道理,与人交流要用自己的见解说服别人。然后可让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老师也可适当补充,以加深理解。

“互动平台”:旨在让学生感悟体会“个性化阅读”的实质意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建议让学生自读对话,交流对“个性化阅读”的认识,明白读书切忌人云亦云,要用心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联系原来学过的课文,进一步体会“个性化阅读”的方法和意义。

“综合性学习”:立足于小学毕业前的“回顾与展望”,激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回顾小学生活中难忘的情景和自己的成长经历,表达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留恋之情。教学时可以把此项活动作为毕业前夕的“话别会”,筹备时间可长一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分组准备,再由学生干部承担活动主持,特邀学校领导和相关老师参加本次活动,让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生活需要密切联系,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习作百花园”:让学生自读这段话,先提炼出写作内容和要求,再进行习作。

1蹦谌荩盒词裁矗炕蛐闯龆酝年生活的独特感受,或写出对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或写出想对谁说的心里话,还可以写自己想写的其他话题,关键是要围绕“临近毕业,告别母校”这个特定的时间和范围来写,所写内容应与学校生活有关。

2币求:自拟题目,主题集中,内容具体,感情真挚,500字左右。

“自主阅读园地”: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带着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去理解和体验,边读边想,把自己的阅读见解和感悟批注在书上,与同学相互交流,在实践中掌握“个性化阅读”的实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设计参考

一、温故知新

1毖生读句子,想一想这些用了“像”、“好像”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2蓖桌交流,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不是比喻句。

3比班交流,明确比喻句的特点和这一类用了“像”和“好像”却不是比喻句的句子特点:比喻句一般除了有“像”、“好像”之外,还把一种事物比作了另一种事物,两种事物不同类,但是有相似之处;而题目中的句子有的表示想象、联想,有的表示人们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感觉。

4背鍪疽蛔榇有“像”、“好像”的句子让学生判断是否是比喻句。

5被鹧劢鹁Γ撼鍪疽欢位埃这段话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了“像”或“好像”的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比喻句。

6蓖卣梗核娜诵∽榉直鹁俪隽骄涫潜扔骶浜筒皇潜扔骶涞木渥樱在全班交流。

二、语海拾贝

1 学生自读句子,分组读,抽读,比赛读。

2 学生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句话的理解,相互补充。

3 师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学生自主积累感受较深的句子。

4 请班上几个爱读书的同学谈读书体会,并赠送读书名言,激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

5 学生自由说说读书计划。

三、互动平台

1毖生自读对话,分角色读对话。

2贝铀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苯岷掀绞钡脑亩潦导谈谈自己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明确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四、综合性学习

1比班齐唱校歌(或课件投影学校生活的相关照片),勾起美好回忆,激发表达欲望,提示开展“回顾与展望”活动的主题。

2毖生自由地说一说打算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校的眷恋、对老师的感激、对同学的友情等。

3备据各自的计划和兴趣特长,自由组合,分头准备。

4薄盎毓擞胝雇”展示会:由中队长或某几个同学主持,事先对各组节目作统计和排序,并作简单的串接,稍作场景布置,还可邀请班主任、辅导员、相关任课教师参加,把这次活动开展成十分有纪念意义的话别会。

五、习作百花园

1奔とひ入。“小鸟长大了,飞出鸟巢;我们毕业了,告别母校。”小学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忘的回忆,即将跨入中学的校园,中学生活又是那样令人心驰神往,相信大家都有许多话想说,那就赶快行动起来,用我口表我心、我笔抒我情吧!

2泵魅繁敬蜗白饕求:不论是回忆小学生活,还是憧憬中学生活,或是对谁写心里话,应该都要与学校生活有关;而且是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或真情实感。

3 学生独立思考:立意、选材、构思、拟提纲等。

4 不同类型的选择交流,老师引导点拨,学生相互补充,完善构思。

5 学生试写;修改习作。

(1)鼓励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2)示范修改:学生朗读,全班同学对照习作认真评议。

(3)运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四人一组相互修改。

(4)每组推荐一篇佳作或片断全班交流。

6碧苄醋魑模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六、自主阅读园地

1碧富耙入:我们在“互动平台”中已认真讨论并交流了“个性化阅读”的意义、方法,知道阅读文章一定要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理解和体验,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那么,同学们是不是真能进行个性化阅读呢?我们一块儿再来尝试尝试吧!

2毖生自读《播种希望的日子》,一边用心读,一边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写在相应的空白处。

3 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读感受,大家相互评议,对有独特见解的给予肯定。

4 师生共同总结对个性化阅读的体验。

[积累与运用(七)(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6:积累与运用(二)(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碧寤帷暗萁关系关联词”在表达中的作用。

2被累名言佳句。

3苯柚“互动平台”,学习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文章的感情。

4痹诳谟锝患手写蟮ū泶镒约旱挠卫兰闻。

5痹谙白魇保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贝诱饧父鼍渥又校你感受到什么?

2彼导父霰硎镜萁关系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自读诗词,背诵记忆。

三、互动平台

自读互动平台的内容,结合课文说说“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自主学习园地

1蔽了克服读书不求甚解的毛病,作者采用了那些方法?

2闭庋读书有什么好处?对你有什么启示?

五、口语交际

1痹亩敛牧希了解要求。

2焙屯学谈谈看电影或电视的收获。

六、习作百花园

1被叵胱约嚎垂的电影或电视内容,交流感受。

2倍笔;讲评。

[积累与运用(二)(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7:积累与运用(四)(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被累名言佳句,了解对偶句的特点。

2蓖ü互动平台,了解联想与想象的作用。

3蓖ü口语交际提高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迸嘌学生的欣赏能力,并能将欣赏的对象真实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

1毖生搜集一些感兴趣的对联。

2彼鸭抒发爱国豪情的名人名言。

3闭驹凇靶郎汀钡慕嵌裙鄄焐肀叩娜恕⑹禄蚓拔铩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弊杂啥辆渥印R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想。

2敝该读,纠正字音。

3逼攵粒你发现些什么?

4苯淌结合句子讲解对偶句的特点。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水”对“大渡桥”(名词),“拍”对“横”(动词),“云崖”对“铁索”(名词),“暖”对“寒”(形容词)。

5彼卸了母鍪句。

二、语海拾贝

1弊杂啥辆渥印

2敝该读,注意字音。

3敝该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相机加以补充。)

4苯涣餮生搜集的名人名言,并把它记录下来。

5逼攵潦樯系暮退鸭到的名人名言。

三、互动平台

1弊杂啥琳舛味曰埃想一想:这段对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蓖桌分角色朗读,并同桌交流讨论对联想和想象有什么感受?

3敝该全班交流对联想和想象的认识。

4苯淌ψ芙幔毫想和想象,都是由事物引发的,都是作者思考活动的结果,所不同的是: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如:由“指挥棒的舞动”联想到“巨浪”和“浪花”。想象,虽然也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但设想(假想)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如:由“乐声”想象到“冲出闸门的洪水”。

四、口语交际

1贝瓷枨榫埃引出话题。(教师介绍口语交际的内容。)

2弊约核伎迹耗愣悦芷跄纱理这件事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3毙∽樘致郏憾悦芷跄傻男形的看法,并找出充分的理由作好发言。

4比班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持肯定意见的一组,持否定意见的一组,另请五位同学对辩论双方的理由、言行、态度、倾听等进行评价。要求辩论者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有条有理,体态大方;倾听者认真听,认真思考。评议者要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辩论双方,肯定别人优点,提出需要提高的地方。

5苯涣鳎喝绻你是密契纳,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说说自己的理由。

6苯淌π〗幔和学们,尊重长辈是一种美德,在此,我欣赏密契纳对一位普通小学老师的尊重与怀念,更欣赏同学们出色的表现。正如同学们刚才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一样,这就是一种尊重。如果我们每个人时时学会尊重,那我们的集体、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五、习作百花园

1彼担孩偻桌相互说自己欣赏到的人、事或景。②讨论并相互补充。③指名交流欣赏到的人、事或景。有条理有重点地说出值得自己欣赏的地方。(教师相机指点。)

2毙矗和ü全班交流和教师指点,取长补短,把最值得自己欣赏的人、事或景有序地记叙下来,在字里行间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备模孩傩∽槟诟模涸谛∽槟谧约憾磷约旱奈恼拢同学评议,自己修改。②小伙伴交叉改: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改的时候,作好文中修改、旁批、总评。③自己改:根据学习伙伴的修改,再读,感悟,然后重写。④教师改:教师把学生重写的作文进行修改。

4鄙停航淌ρ〕鲋猩衔恼赂骷钙进行全班评议鉴赏。

六、自主阅读园地

1碧岢鲆求:《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细读这首诗:①勾出自己难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②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有所体会、有所收获,把体会或悟出的道理批注在诗句的旁边。

2毖生自读感悟。师巡视,给有困难的学生以指点。

3敝该全班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

4敝傅佳生朗读。

5毙〗幔赫馐资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两种不同的人的思想、表现及结局,赞扬了鲁迅为多数人能更好地活而甘愿当牛马的崇高精神。

[积累与运用(四)(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8:积累与运用(六)(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悟古文中一些字词意思古今的差别。

2.搜集、背诵有关人格品质和蕴涵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丰富自己的积累。

3.知道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了解古文与现代文字、词、句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培养阅读古文的兴趣和能力。

4.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中外古典名著,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培养作读书笔记的习惯。

5.了解剧本的基本表达方法并尝试改写童话小剧本,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常见的古今意思差别大的字词和语序不同的常见文言句子。还可以准备一个完整、简洁、富有情趣的小剧本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中外古典名著的读书卡片。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自主诵读三个句子,读通、读顺,注意读出停顿、节奏和语气。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句子的意思。对句中几个古今义有差别的字词,可先用符号标出,老师适时点拨,把这些字词的意思说清楚,并体会古文遣词造句精炼简洁的特点。

3卑炊曰翱蛑械奶崾居镆导学生发现规律。“吾”、“余”是指“我”;“汝”、“尔”是指“你”;“曰”、“云”是指“说”。

4笨扇醚生尝试着运用,在语言实践中加深认识。

5蓖卣沽废埃航淌Τ鍪玖硗獾墓沤褚逵胁畋鸬淖执嗜醚生进行理解,尝试运用。

二、语海拾贝

1.自主读,抽学生试读,师抽查正音。

2.师范读,教读,读出音韵、节奏美。

3.说说这些名言警句大致的意思,你从中领会到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人格品质和蕴涵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5.读一读、记一记,同桌互助抽背,看谁记得又快又多。

三、互动平台

1.师生一起回顾小学阶段课堂内外读过的古文,漫谈收获体会、疑难困惑、经验教训。老师相机点拨引领。

2.同桌或小组合作,阅读“互动平台”的对话。

3.启发学生结合本组课文《熟读精思》的学习过程,总结和交流学习古文的方法。(1)逐字逐句试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2)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扫除字词障碍;(3)查工具书攻克难点,整体把握内容;(4)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4苯涣魑难宰执室馑嫉墓沤癫畋稹O人怠霸啤薄ⅰ坝唷薄ⅰ俺ⅰ钡茸执实墓沤褚澹再调动学生的古文积累,适度地延伸到其他一些常见的文言字词意思上。

5苯涣鞴盼闹杏械木渥拥挠镄蛴胂执文的不同。先引导学生读懂例句,认识古文句子的语序有什么特点和不同;然后老师再提供例句强化认识;最后让学生在学过的古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印正。

6.师生共同总结、梳理古文的学法和古文字词句的一些表达特点。

四、综合性学习

1.单元整合,激励阅读。

(1)进入本单元学习时便布置任务:课内学四篇中外古典名著内容,课外必须阅读中外古典名著名篇若干,课内外结合,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和习惯。

(2)阅读过程引领。比如在教学《熟读精思》一课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名家名著,并指引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是对外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和认识,更需要教师的推荐、导向。

2.学会阅读,交流卡片。

(1)课内领悟方法,课外阅读实践。比如怎样读懂文言文,教师在课内应重点引导阅读方法,切实提高阅读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喜爱的阅读资料,交流读书卡片的制作及归类整理的方法。比如提要类、摘抄类、心得类等等。

3.成果展示,重在过程。

(1)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陈列读书卡片,展示阅读成果。在强调学生自主的前提下,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

(2)展示者应该对有关的内容进行讲解和介绍,也可以汇报阅读和读书卡片制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

(3)观摩者可以质疑问难,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教师在参与观摩评议的过程中注意言传身教,因势利导,既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成果,又必须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背晒评选,重在激励。

(1)可以将个人、小组的成果都归结成四个大组的评比。

(2)定性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为重。

(3)将评选出的优秀读书卡片张贴在教室学习园地中,激励大家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五、习作百花园

1.读懂题目要求。给足够的时间,在学生读懂要求的同时,老师相机点拨,帮助理清要点,把握重点。

2.读写结合,师生共同梳理改写方法。可以《马兰花》剧本为例,也可出示其他范例。

(1)拟定剧名。改写剧本可延用原作题目,也可另创剧名。

(2)剧情简介。简明扼要地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场次写。每场可拟小标题。如《马兰花》“第十一场--深山里”。

(4)人物对话。这是剧本的主干,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全靠人物对话完成。

(5)背景交代。在剧本中,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环境等,都用“背景交代”的方式呈现,可放在对话前后,亦可放在对话过程中,用括号标示。

3.读写结合,师生共同探索童话剧本的语言表达特点。

(1)以拟人化方式呈现。因为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以动植物为主。

(2)语言简洁明了,情感丰富。

(3)语言口语化,贴近生活实际。

(4)恰当运用标点符号,对营造氛围、烘托环境、塑造人物性格至关重要。

4.教师强调本次改写的重点要求:

(1)不改变原作主要内容;

(2)发挥想象,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创造性的描写。

5.互评自改。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习作,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同学的亮点,运用修改符号反复修改,自我完善,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6逼姥〕霭滤箍ㄗ罴驯嗑缃保全班展示。可用角色朗读方式,也可用演出方式展示。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阅读剧本,在疑惑处或感兴趣处作上记号,准备交流。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先自选角色,再分头寻找感觉,酝酿情绪,感情朗读。两遍过后互相评议,亦可变换角色再读。

3.探讨童话小剧本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点。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探究、发现剧本的体裁特点及一些创作规律,在生生互动中基本把握住小剧本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点,为本单元“习作百花园”童话小剧本的改写作铺垫。

4.童话剧表演赛。可以小组为单位,亦可自发组建剧组。淡化比赛结果,重在人人参与的过程,让学生在童话剧的排练、表演过程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领悟小剧本的写作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积累与运用(六)(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9:积累与运用(五)(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句子中说话人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2.了解叠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能在交际场合中对大家关心或感兴趣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根据书的封面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5.运用已学方法自主阅读短文。

教学准备

教师:叠词卡片,词语接龙所需的生字卡片,搜集的新闻报道稿等。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 读一读、想一想。

⑴自由读一读这三句话,说说写对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⑵小结。对话的三种形式,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2痹俣粒体会表达效果。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不同的对话形式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3痹擞谩

(1)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恰当的对话形式,写一两句人物的对话。

(2)交流点评。

二、词语拾趣

1. 自由读第一排范例,说说发现什么。

2. 同桌合作读,完成后面的词语接龙。

3. 教师抽读。

4. 开火车接龙。

三、互动平台

1. 自由读,说说自己从这几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 指名举例说说什么叫叠词。

3. 同桌比赛:看谁知道的叠词多。

4. 举例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

(1)生动形象。

(2)富有美感和韵味。

(3)感觉亲切。

5.试着运用叠词说一两句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刘翔创造亚洲奇迹》和《亚洲飞人--刘翔》。

2. 用自己的读书符号,留下你阅读的痕迹,记下你阅读中的感悟。

3. 引导学生交流读后感悟。

(1)说说这两则新闻报道分别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倾向?

(3)说说你对新闻报道的认识。

五、口语交际:说出自己的见解

1. 课中联系旧知,引出话题。

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到:一场暴风雨,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毁灭,可拉法埃莱费拉里斯却认为它带来的是更加绚丽华美的景色;在多数人眼里,丝瓜是再常见不过的了,可季羡林先生却认为它是那么神奇,仿佛既有思想,又有行动;有人觉得兰花要种在花盆里,有人却觉得还是长在空谷的幽兰好;就连那小小的天窗,也会让我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来。我们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现象,很普通的事物,人们往往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你心中也一定有你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想不想说出来,看看其他同学和你的想法有没有不一样?(板书课题)

2. 进行了解。

3. 交流了解情况。

(1)同学间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

(2)说说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交流可先在小组内进行,然后在全班组织开展。师指导学生就态度大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尤其是有独特的见解方面进行互提意见、互相评价。

六、习作百花园

1. 联系课文,复习写法。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状物的方法?

(2)《天窗》一课中,你懂得了怎样去展开想象?

2. 指导观察和想象。

(1)看看语文书封面上有些什么?具体说说他们的样子,色彩等。

(2)这些会让你想到什么?

3惫顾枷白鳌

你是怎么说的,你就怎么写。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知道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以书面语的形式写下来。

4 自读自改。

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知道修改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5. 师生合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

老师重在指导作文修改的方向和方法。

6. 分小组,学生互评自改。

指导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在评别人的作文中自己学会思考,力求得到一些启发。运用修改符号,反复修改,养成良好作文习惯。

7. 小组内互相赏读。

8. 面向全班赏读,增加学生习作的信心和兴趣,互相取长补短。

[积累与运用(五)(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0: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课文,其中10篇精读课文,11篇略读课文。第一单元以“人生感悟”为专题,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第二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第三单元以“深深的怀念”的课文的学习为主,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第四单元围绕着“外国名篇名著”,学习了本组课文,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第五单元教材围绕着“科学精神”这个主题,安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作出了阐释;第六单元教材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专题,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除去第六组,本册教材共有五个语文园地,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全册共安排了三次“资料袋”,五次“阅读链接”。

三、全册教学要求:

1、本册要求会写80字。会使用字典和词典,有一定否认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手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要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7、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细心观察,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8、学习诗歌、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文章的阅读,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清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9、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浏览能力也需进一步提高。

10、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用普通话,注意语言美。

11、习作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生动的画面,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3、抓住重点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4、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5、文言文中古今字义不同时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

6、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7、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时,由于观察角度不同,表达方法不同。

8、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作者融入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9、领悟课文让人感到的地方,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

10、在经典故事中,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感受人物的栩栩如生。

11、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1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五、课时安排:

一单元  13课时

二单元  13课时

三单元  13课时

四单元  13课时

五单元  13课时

六单元  13课时

古诗词背诵  14课时

综合复习  13课时

共105课时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语文课标》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学习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创新学习,实践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模式,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学习,要不断更新旧知,做永不枯竭的源泉。

二、上好课,备好课。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备好课,进行创新性教学,有创新意识,不受经验和套路的束缚,不墨守成规,在教学中要独辟蹊径,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思路,选择教学方法。

三、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抓好学生的习作训练。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力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成长,多读书,充分利用阅读课,结合蓓蕾读书工程的实施计划,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训练学生善于积累,有话可写,方法灵活,新颖,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

篇11: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够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3、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⑴ 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⑵ 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

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⑴ 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⑵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⑶ 背诵第6、7自然段:

① 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A、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B、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② 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③ 同学互背。

④ 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失败──再失败──成功

启迪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12: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介绍什么事演讲词的特点。

2.课件出示毛泽东题词:为人民服务3.介绍毛泽东和张思德。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读课文思考:演讲的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

分五层讲;意思分别是:

指出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指出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2.第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句与句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三句。分别说队伍的性质、任务、这次追悼的人物。并列关系。

三、学习第二段。

1、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四、学习第三段。

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

通过举例(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例子)加以论述。

3、每句说的是什么?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五、学习第四段。

1、“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3、各层层意

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说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目标是彻底地、完全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为人民服务

六、学习第六段。

1、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开追悼会的制度是什么?)

不管是谁死了,只要他是做过一些的益的工作,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演讲人:毛泽东

听众:根据地军民

背景:张思德为革命牺牲,送葬的追悼会。

篇13: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习作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习作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古时候,人们把朋友见互通书信称之为“鸿雁传书”。看,这一封封信就像一只只鸿雁,它们将把你们的心愿带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论相隔多么遥远,我们和远方小伙伴一定会“心连心,手拉手”建立相关的联系的。记得在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确定写信内容

(一)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1、向对方介绍自己的情况:可以包括学习、生活、学校、班级等的情况。

2、详细地介绍一下自己班级所策划的活动方案。

3、提出自己对这次活动方案的实施建议。

4、并希望活动开展成功及建立永久联系。

(二)回忆书信的格式及信封的填写

1、书信的格式: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署名及时间四部分组成。分别回忆这四部分的写法。

2、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三、开始写信

1.写信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的写自己的.情况介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四、完成初稿

(1)自行修改

(2)简单整理 形成初稿

五 修改完善

1、小组合作互相评议

2、互相找出写作中的优点,发现不足。

3、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六整理誊抄书信

1、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或整篇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2、工工整整的写在稿纸上 。

3、邮递出去。

例文1、给手拉手朋友的一封信

徐刚同学:

您好!

今天上午,我们老师说:“我们要开展手拉手活动,大家设法给自己找一个朋友,开展手拉手活动。手拉手活动在我们学校可是有着光荣传统的哟,我可也不想落后了。”我就想到了你,因为我在作文选上看到了你的大名,我就给你写信了。

为了增进了解、增强友谊,我先向你介绍我的一些基本情况和个人爱好。我是一个男孩子,喜欢活动。但我更喜欢读书,还爱写作。学习成绩还不错,都在90分上下。你也一定喜欢写作吧,不然,怎么会有大作在刊物上发表呢?你的成绩真让人感动啊!我想自己的爱好与兴趣与你有许多接近或相同的地方,一定有许多共同语言,我为自己能结识你这样的好朋友而高兴!

我准备在今后的通信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在学习中碰到的难处和弱项相互倾诉,相互帮助。生活中碰到开心的事或不愉快的事,达到共享快乐,分担忧愁、相互激励。

我还想用现代网络交流的方法,这样既省时又省钱,还可以视频看清各自形象,可以自由自在的探讨、交流学习上的难点、重点问题,或对一些相互关心的问题开展讨论,或讲一些悄悄话,以便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这样会是多么的开心啊!

真的非常感谢手拉手活动,它把远隔千里的朋友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它将让我们开阔眼界,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幸福生活!

我等待着你的回信。你也一定会珍惜这个机会,珍惜这份友谊吧!让这份友谊成为推动我们学习和思想进步的巨大动力,让友谊长存,伴随着我们成长!

你的未来朋友 杨阳

20xx.2.18

例文2、给向青春同学的一封信

向青春同学:

你好!

我是你的远方的朋友,很奇怪我给你写信吧?哦,是语文老师要我们开展“手拉手”的活动,所以把你的地址给了我们,我想,虽然我们相隔遥远,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通信联系对方,了解对方,一样可以建立友谊啊!

好了,还是来先介绍介绍我吧.我呢,哈哈,不好意思,过去呀,我的成绩不是很好,不爱读书,尤其是怕写作文。上个学期,为了赶上其他同学。我接受了语文老师的两点建议:一是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以日记形式写下来,积累作文素材;二是阅读各类书刊、报纸,摘抄好词佳句,从中汲取营养。我们班每周一下午还特意安排一节读书交流课:推荐优秀文章,谈收获、谈体会。现在,我不光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还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积累了厚后一大本“采蜜集”,作文时,我不再感到头痛啦!语文老师给我的批语经常是:语言流畅,叙事有条理,进步真大!远方的朋友,我想你一定会为我高兴的。

好了,我已经介绍了我的学习生活了,你呢?读书快乐吗?你能把你的读书和写作经验介绍给我吗?盼着你的回信呢,我等着!随信寄上一张照片,回信也把你的照片寄一张给我,好吗?

期待你的回信!祝

学习进步!天天快乐!

你的朋友:杨奇奇

2月18日

例文3、给刘世良同学:的信

刘世良同学:

你好!

对了,你还不认识我吧,我叫刘航,我是帆船小学的一名新同学,我希望你能成为我的好朋友,可以吗?我不知你现在怎样,学习成绩怎么样?我们班这学期竞选班干部,告诉你选班干部的时候,我想这个班长是当不成的了。老师说:“谁来竞选班长?”老师的话音刚落,我情不自禁的举起手来,发表了自己当班长的看法后,大家一致举手通过。从现在开始我就算是真真正正的班长了,别提我当时的心情有多高兴了,没想到我刚到班上就成为班长了。我想这学期你也当“官”了吧,能给我说说吗?

我校这学期还要举行 “读书漂流活动”。这“读书漂流活动”可不一般,书是从每个班的图书角里选出来的,既干净完整又适合我们阅读的课外读物。从每个年级的(一)班轮流看起走,如果(一)班看完后接着就应该(二)班看了,就这样接二连三的往下传,等每个年级的最后一个班看完后,就要交读后感。最后由学校评出180名“小小读书郎”和8个“优秀班级”。

我真想成为 “小小读书郎”的其中一名,所以我要认真看书,爱护这些书,可以用这些书了解到更多课外知识,把老师教我们的勾、画、圈、点、标注的学习方法用在读书活动中效果就更好了。这个活动对我们有许多的益处,你也可以向你的校长推荐呀。

哦,我最近在学习方面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今天写信给你说,让你也能分享我的快乐。在语文学习上,我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思维和训练相结合、阅读与作文相结合的方法,我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如:我每学一篇课文之前都要自学,反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句子把它画出来,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还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对一些难懂的词语、句子就有了深刻的认识,还能从中学到知识,课后我还认真复习巩固。我以前最怕背课文,可现在不同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懂得了背书方法,就是背诵之前先理解课文大致的内容,再给课文分层,弄清每层主要写得是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一分析,很快就记下来了。最近我对背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把背课文的方法用到背诗上了,效果很不错。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刘航

xx.2.18

篇14: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三》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展现自我,能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真实自然地表现“真我”。

2、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3、尝试与人合作,共享习作的无穷快乐。

教学重点:

①阅读范文时,要能够概括地说出那个同学是从哪几个方面作了哪些内容的自我介绍。

② 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内容,真实,有条理地作介绍。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自身特点,准确而真实地表现“真我”。

指导过程:

一、猜一猜

1、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你猜他是谁?

2、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壮,穿一身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直裰,提一柄九齿钉耙 ------你知道他又是谁? (猪八戒 )

提示:人物特点要选独特来写。

人人都有的可以不写。

二、面对自我“看一看”

观察“镜子中的我”。现在,我们拿出小镜子,抓住特点,“自卖自夸”,欣赏欣赏镜子里的.自己吧,小声描述一下自己的外貌。(提出要求:看看你们的脸、头发、眉、眼睛、鼻、耳朵、嘴、牙齿分别是怎样的?)

出示“好词平台”,供学生选用。

看一看老师的“外貌描写词语小宝典”,它重点向你们介绍了描写五官时会用到的词语。请你们小声读一读,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用的(略)

3、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跟同桌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

三、学习例文“读一读”

1、有一个叫杜月斐的小朋友,写了篇作文,题目叫《这就是我》。请看例文,读一读,想一想杜月斐小朋友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学生读例文)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1)读了例文,你知道杜月斐是个怎样的小朋友了吗?她是怎样来介绍自己的?

(2)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自己?要注意些什么?

3、板书归纳本次习作要点:

⑴首先介绍自己外貌: 年龄、身材、长相、声音等。

⑵要抓住特点: 性格、爱好、优点、缺点 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⑶要有一定的顺序。

四、口头作文“说一说”

1、知道怎么写了,我们试试口头介绍一下自己吧。

出示说话要求:

(1)介绍自己的年龄、身材、长相、性格、和兴趣爱好等。

(2)注意说出自己的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3)介绍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2、在小组内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提醒、补充。

3、小组推荐说得较好的同学向全班介绍自己,互相评议,共同提高。

五、独立起草“写一写”

1、学生独立仿写,教师加强巡视指导。

2、提醒学生注意:语句通顺写具体,标点正确无错字。

篇15: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5》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5》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写家乡的一种产品,介绍的内容很广泛,可以是农副产品,也可以是工业产品。要写清楚产品的外部特征、价值、用途等,语言表达要有序、具体、活泼生动。为了全面深刻的了解这种产品,还要进行认真观察,查阅资料或者调查访问。要在语文实践活动和习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和“乐于表达”的兴趣。在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真实的见闻之后,习作就可以水到渠成。因此,指导学生观察、调查家乡产品是本次习作的“源头活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例文《银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是不行的,还得通过调查、咨询、查阅资料。同时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银杏的,学习小作者有序、细致、生动的表达方法。

2.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先介绍它的外部特征,在写出它的价

值或用途等。

3.通过对家乡这种产品的观察、调查、咨询、查阅资料,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运用资料、合理表达等综合能力。

4.通过学生全面了解、介绍家乡的一种农副产品或工业产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次习作应把着力点放在指导学生搜集习作材料上,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多种途径,运用上网、查阅资料、请教别人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走出家门和校门,到社会、自然或其他媒体等更大的范围去有意识地搜集材料,努力提高学生搜集习作素材的能力。同时,要指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学会运用资料,学会表达时要有序、清楚、明白,表达时要注意详略得当。进一步使学生养成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把观察家乡产品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搜集到的家乡产品的有关文字知识、图片等,集合制作成风格各异的“家乡资源库”。

2.制作产品资料(图片、文字)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步:作前准备,搜集资料

一、谈话导入,启发话题

1.同学们,一提起我们的家乡美丽的滕州,我们的心里一定会充满自豪之情,因为她傍水依山,风景秀丽,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山东的南部。家乡人民用辛勤的汗水创造了许多财富:水果、蔬菜、水产品、风味食品、工业产品……,这些家乡的特产有的在全国畅销,有的甚至远销海外,你都知道哪些家乡的特产?

2.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谈谈自己知道的家乡特产。比如:宾湖的荷花、四鼻孔鲤鱼、双黄松花蛋;柴湖店的梨;木石的化肥;界河的土豆;龙阳的姜;东沙河桥头羊肉汤.;西岗级索的煤炭;关桥的镰;南沙河食品;东郭的蔬菜;羊庄的羊汤张汪的烤鸭;姜屯的花卉;大坞的狗肉,卤香鹅,挎包火烧,烧兔肉……

(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产品,为进一步调查研究家乡的特产,提供了丰富的话题,引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选择话题,列举调查提纲。

1.师:在众多的产品中你最熟悉的哪一种呢?它既可以是工业产品,也可以是我们熟悉的农副产品。它可以是最有特色、名气最大的,也可以是你最喜欢的。希望通过你的介绍,把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特产的喜爱之情也传递给听者。那么,你打算从哪些方面介绍这种产品呢?

2.学生思考,确定介绍的产品,然后讨论从产品的哪些方面进行介绍。

3.提名回答:打算介绍产品的哪些方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筛选出有用信息。如:产品的外部形态、价值、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以及该产品的最突出的特点,为何会成为家乡人民喜爱的产品等方面。(相机板书:产品名称、外部形态、价值、用途、特点、、、、、)

4.师:在介绍这种家乡特产时,你有什么困惑么?如果对这种产品了解的不够深入全面时应该怎么办呢?

5.引导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咨询、调查别人或上网、查阅书籍等渠道全面了解有

关知识。

6.根据自己想要介绍的产品,自由结合小组,制定一个调查计划提纲。

7.分组调查,把看的、听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等调查资料记在资料卡上,一周内完成。

(设计简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叶老也曾说:“唯有从生活中多方面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基于以上地认识并结合本次习作的特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形式积累好素材,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同时,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活动,既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作用地发挥,也利思维碰撞。))

第二步指导构思,完成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活素材。

1.同学们,课前为了了解家乡的一种产品,你们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有什么收获?

学生简要思地交流在调查中的有关收获。用几句话概括自己的感受。

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家乡,了解她丰富的特产。如果你向来我们家乡的游客介绍家乡的特产,你想介绍什么产品?先介绍产品的什么?再介绍什么?重点介绍什么?根据调查相同产品为共同的小组,现在我们进行讨论交流。

3.学生分组,根据已调查的资料讨论交流。在小组内选一名介绍得比较全面、生动的同学,代表小组以“家乡产品访谈”的形式,介绍家乡的特产。

4.创设情境,以访谈的形式介绍产品。

(1)同学们,我们家乡是个富饶的地方,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同学作为嘉宾给大家介绍家乡产品,大家欢迎!(以同一种产品为一个小组,选取3-5名同学围坐在一起的形式上台介绍访谈,在访谈时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提醒,互相补充相关资料。)

(2)其他同学认真听,对于特别感兴趣的部分或者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现场访问。(在学生介绍产品时,教师出示制作的相应的

课件帮助了解产品。通过这种方式使产品的“形”“色”“状”等更加形象,直观,引发学生的兴趣。)

6.教师小结:

通过同学们地仔细观察、调查、咨询、在网上查阅资料,对家乡产品的有关资料了解得很丰富、很全面。经过同学们的主动探究、观察思考,即使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同学眼里也有它与众不同之处,它们各具特色,你们很有创造精神!

(设计简析:创设访问的情境,创设了轻松的谈话形式,并且在访谈时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交流的愿望,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交流活动中去。通过大家的交流,进一步丰满素材,唤起学生的习作欲望。)

二、阅读例文,习得方法。

1.沈平平同学根据要求写了一篇《银杏》,写得很好,被当作了例文,下面我们认真地读一读《银杏》,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逐步详略得当地把银杏介绍清楚生动的,小作者写得好在哪里?

2.学生自主阅读例文,边读边想。

3.小作者是怎样逐步把银杏的特点、价值、被称为“活化石”的原因写明白的?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又有了怎样的补充?

4.学生总结《银杏》的成功之处,教师小结。

(1)小作者观察得很仔细,写出了自己眼中的银杏的样子,文章语言生动。。

(2)在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询问老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银杏的价值和为什么称银杏树为“活化石”,掌握的资料全面具体。

(3)文章先写了银杏的外形特点,再写了它的价值和为什么称它为“活化石”,文章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5.既然沈平平同学的习作有那么多的成功之处,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借鉴她的方法,尽量把你的文章写得生动、具体。

(设计简析:针对第三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使用例文。把对例文使用由简单地“模仿”逐渐提高到有选择地“借鉴”。引导学生借鉴范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重点突出地表达方法,要内容真实、具体。)

三、谋篇构思,快速成文。

1.根据自己已有的资料,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家乡的特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可让学生列取简单的写作提纲。)

2.学生下笔成文。根据自己的思路要一气呵成,遇到不会写的字或者用得不准确的词语可以先忽略过去。

3.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做好调控。)

四、修改、完善习作。

1.自我修改。

“文章不厌百遍改”,文章越改就会越精彩,请大家出声读自己的作文,边读边想:(随手能改的地方及时修改。)

(1)有没有错别字、用词不当的地方。

(2)句子是否不通顺。

(3)自己想介绍的产品的外部特点、价值、用途等方面是否说得清楚明白,是否做到了详略得当,想想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内容。

2.指导修改。

(1)学生自荐作品读给大家听。针对“先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能对所介绍的产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的习作要求,师生评议、修改,挖掘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对于不当之处加以指导更改。

(2)同桌之间互相评议修改。

(3)再一次自我修改。

(设计简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修改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本次习作的学习目标,通过“改——评——改”的思路进一步提高习作的质量,能有针对性地落实本次习作教学的目标。在课堂上及时反馈、评改、加工,比老师把习作单方面“精批细改”的实际效果好得多。)

第三步:作后延伸,展示交流

1.把自己的习作做成图文兼美的小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张贴布置墙报栏,展示交流。

2.小组之间互相写一写评语,谈谈自己看法和收获。

(设计简析:此环节意在进一步延伸习作的兴趣,把学生自己满意的作品张贴出来,引起生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使学生有成功感,激发学生习作热情。)

【习作批改】

学生写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因此,这项学习活动是语文学习中最有意义的活动之一。学生在上交作文以后,是满怀期待的,他们期待老师对他们创造成果的评价。因此,在批改反馈评价的时间上,要尽量短。反馈给学生时间越快,效果越好。同时,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写作的热情来源于教师地鼓励和表扬,同学地认可。因此,在批改学生习作时要以表扬鼓励为主。首先要肯定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并鼓励其继续发扬,即使是再差的一篇习作,也有它的可取之处,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也要指出来,让孩子感觉自己行,这样他才有信心愿意写,要给学生希望和信心。其次,要针对本次习作的目标“介绍清楚家乡的一种产品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及“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调查、搜集资料,学生乐于实践、乐于表达。”两方面进行评价批改。

篇16:六年级语文下册《穷人》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穷人》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l)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展开想象,编故事以升华情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2.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二)疑点

体现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

(三)解决办法

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2.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3.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表述练习。

4.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5.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穷人就是穷苦的人。)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检查自学情况(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

(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桑娜 渔夫

(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很善良)板书:善良

学生谈谈还读懂了什么?(教师随机板书)

(3)本文写作顺序?(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三)学习第一段

1.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

(①感受到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

②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

“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而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

③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从“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等处可以看出。)

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课文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二)学习“抱回孩子”部分内容

(1)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出示重点语句投影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适时点拨,可从以下几方面说出。

(桑娜走出门去,她出去向海上张望,看不到什么,她想起了生病的女邻居,桑娜是在自己的亲人安危不知、生死难卜的情况下去关心邻居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关心她人、心地善良。)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当她看到两个可怜的孩子,她乐于助人的本性不可抑制地表现出来,她什么也没想毅然决然地把孩子抱回家里,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桑娜把孩子抱回家里后,她一系列矛盾的心理也说明了桑娜的善良,由于善良心的驱使抱回了孩子,没有征求丈夫的意见,他会同意吗?这是她第一个不安的地方。“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又加上两个,今后生活怎么办?这是她第二个不安的地方。他觉得愧对丈夫,“他会揍我的”、“揍我一顿也好!”说明桑娜为救人之难,宁愿自己皮肉受苦,甘愿承担一切后果,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2)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表现出桑娜的善良。

(三)学习“渔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

篇17: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欢快的原因。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理顺诗句,教师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按预习提示初读这两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二)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这首古诗

1.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②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

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四)总结全诗

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默写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

(二)教师简介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三)检查朗读诗句的情况

(四)理解诗意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词语,再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最后集中时间讨论。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

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

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须:须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巫峡的叠蟑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五)读全诗,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找几名同学说一说。

(六)总结全诗

1.说一说杜甫兴奋的原因是什么?

(杜甫兴奋的原因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

篇18:六年级语文下册《牧童》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和场景的关键字眼,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的理解诗意。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铺”、“蓑”等字,会写“牧”、“蓑”2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借助重点字词,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的意思。

3、体会诗的意境,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与自由。

三、教学重难点。

利用重点字词体会诗中画面的美妙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和“情景创设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牧童短笛》音频材料。

六、教学过程。

(一)板块一、设疑导入,激发“趣”。

导入语:在大文豪高尔基笔下,童年是一段疼痛的成长旅程,“铅一般沉重的丑事”揭示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百态;在罗大佑的歌曲中,童年成了一幕“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纯真印刻。那么,唐代诗人吕岩在《牧童》中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呢?(板书:牧童)

(二)版块二、初步感知,读出“趣”。

1、自由读。要求读通诗句,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指名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默读。说出自己初步读到的画面。

师:这遍读,试着结合书中的插图和注释,想想这首诗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版块三、细读赏析,品出“趣”。

1、过渡句:透过诗,我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有草,有笛声,有晚风,还有那一个“不脱蓑衣卧月明”的牧童。那牧童“卧”的地方用诗中的话来说就是?

2、出示: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品。

从两句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宽阔、茂盛的草地,听到了牧童的笛声。)

①透过“铺”、“弄”,体会诗句画面的张力。

轻声朗读,想象这是一片的原野?(广阔无垠、望也望不到边的草地)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师:“铺”将草地全景式的展现在了我们眼前,绿色充满了整个画面。

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牧童吹着清脆悦耳的笛声)你是从哪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弄”) “笛弄晚风”是笛声逗弄晚风吗?你从弄字体会出什么?

③师:一个“弄”字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的特点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都传达出来了。刚才抓住重点字“铺”,“弄”字去体会诗句营造的意境,这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方法。(板书:铺弄)

④引导学生体会“六七里”与“三四声”的虚指意味。

a、师:在这里出现的一些数字,请你读读,细细品味,你发现了什么?

b、总结:这些数字在诗中都不是具体的描写,“六七里”极言其多,进一步突出了草地的茂盛和广阔(板书:广茂);“三四声”极言其少,反而突出了笛声悠扬,也衬托出了乡村夜晚的静寂。(板书:悠扬)

(2)读。

①当置身于这一片广阔茂盛的草地,听着耳边时远时近、悠扬飘渺的短笛声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齐读)

②读的时候可以把“六七里”读得长而缓,“三四声”读得短而轻。谁来试试?(指名读)

③老师仿佛看到了,绿油油的小草铺满了原野,微风轻轻吹过,正涌起层层绿色的涟漪呢!远处传来的笛声,一阵阵悠扬的曲调,时有时无,时快时慢,时远,时近。男生们,可愿意用你们的朗读领老师再欣赏一番吗?(男生齐读)

④夕阳西下,草野茫茫,牧童短笛随风扬。多静谧的景象,多悠闲的心境啊!(师引读:草铺横野,生接:六七里;师引读:笛弄晚风,生接:三四声。)

就这样,牧童头戴斗笠,身穿蓑衣,光着脚丫,在晚风的.吹拂下慢悠悠地回到了家。此时此刻,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黄昏后,吃饱饭的牧童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来到了草垛。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明月,隐隐还闪烁着星光,看到如此美景,牧童哪还顾得上脱下蓑衣,嗖!这不,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他已惬意地躺着仰望这番美景了。此时此刻,你觉得他会想些什么? (生自由言说) 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友,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园的生活。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牧童为什么不脱蓑衣呢?你是怎么想的?

⑤师:这是一个孩童最自然,最率真的表现呢。怎么想就怎么做,不去考虑细枝末节,跟着自己放松的心走,享受着自己最自由的生活状态。

什么是“卧”,(躺,睡)把卧换成“坐”或者“立”,放到诗句中读一读,感觉如何?

⑥师:一个“卧”字使牧童更具孩童的趣味,诗的整幅画面也更立体了。

⑦总结: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无牵无挂,自由自地,是多么可爱的牧童啊!请你们用自己的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诗。(生齐读)

这样的生活真是——?

生自由说,师相机板书:快乐、悠闲。

如此悠闲快乐、自在轻松,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我请全体女生读,读出你们的向往。(女生读)

闭上我们的眼睛想象,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老牛品草静静,夜晚清风习习,高空明月朗朗,牧童卧草眠眠,太惬意了!你能再读出这样的快乐吗?(生齐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任务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积累与习作》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积累与习作》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积累与习作》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精选18篇)】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工作计划2022-12-30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022-11-01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022-05-06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苏教版2022-05-14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2023-08-09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2023-03-30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11-03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08-01

六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2024-01-1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