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时间:2022-04-30 00:52:1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狗本猫”为你分享14篇“物理微型课题开题报告”,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物理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篇1:物理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物理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题目:新课程初中物理课堂力学部分有效教学高效性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现实中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有相当多的人是处于烦和累之中,这种烦是----不想学非学不可的烦,这种累是——花了力气却得不到成功的累。针对新课程环境下物理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知识面广,跨度大,联系生活广泛,起点高,落实低,加多学科课业负担重及升学压力,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低下,故很难掌握所学内容,本人拟申报该项课题,希望通过高效性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物理的热情,使学生乐学物理、爱学物理,利用创设情境,启发引导,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并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新课程初中物理力学 高效教学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本课题拟在各种典型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物理课堂高效性的案例研究。

理论研究:采用教学借鉴法、调查法、归纳法、分析综合法等开展理论研究。

实践研究方法:采用分类比较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因果关系分析法以及其它相关的方法等开展实践研究。

研究思路: 在教学实践中调查研究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实施快乐教学法构建新的高效科学的适合本校学生学情的课堂教学秩序。

研究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学习有关理论,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价值。

2、 设计问卷、观察及评价表格

3、 制定实验班。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本课题在原有的物理课堂教学基础上,根据物理教师心理、学生学情、物理学科特点,利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先进理论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研究,整个研究过程为“问题→设计→实践→案例→反思研究→提升→小结→再反思→再提升→推广”这样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以班级教学成果反映对研究进行评估与调整。选择适合对比班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实验;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对前阶段的课题研究进行记录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最后形成比较成熟的研究结题。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成果的形式:

1、典型活动设计方案

2、 撰写论文

篇2: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4、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各组组长自己有学习任务还要帮别人,这种精神要不断表扬。其实,辅导别人的同时,自己对辅导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自已收益更大。对各小组进步特别明显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5、运用评价策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教师、学生或同学之间对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有调整和指导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可以采取各种正规或非正规的评价方法。实验中,根据年级学生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自主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查。评价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注重评价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程度、参与能力的增强与提高。如高年级具体的评价指标:1、学习目标明确,有强烈的求知欲,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2、有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竞争向前的自信和意志力。3、有积极探索,敢于质疑,创新的精神。4、形成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优良思维品质。5、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适当的调控。6、能有计划、有目标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习惯。7、能积极地参与实践,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显然,通过评价策略的科学应用,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表现和学习能力做出评价,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完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的过程,而且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从而修正自己的方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另外,还要提供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生天性活泼开朗,顽皮好动,喜爱集体生活,已具备一定的生活实践能力。若把这些来自于学生的问题,放回于学生之中,鼓励他们去自主解决,就一定会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首先我成立学习互助组、采用“轮流值周,人人当班委、当学习组长、当小老师”这一自我教育形式。

6、从方法措施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自主学法”指导。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总结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具体做法是备课中有“学法”设计,上课时有“学法”指导,课后有“学法”总结。实验中,更要关注那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仅靠自己还不会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尤为重要。实验时,力争做到在建构新知识时,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的方法;在复习时教给学生归类、整理、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在出现错误时教给学生纠正、反思的方法。学习指导方法很多,还可以结合班级实际,灵活运用教法传授学法。学期末评选“自主学习小主人”.条件是:爱学、会学、主动学、有创造性、有毅力、学习效果好、团结协作好等。

7、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创设适宜而新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一是创设专题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即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一段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专题性学习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如“成语趣话”、“错字门诊”、“古诗积累”、“佳作赏析”、“即兴演讲”、“制作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科内容,又充实了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进而产生“不由自主”的自主学习活动,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二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训练。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参与接受信息,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会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直观生动地对学生心理“催化”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篇3: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微型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课题名称:

小学生初步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但在当前的很多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搞得热火朝天,但细细分析存在许多误区。纵观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几点:1、部分教师盲目的追求,“流行色”、“赶时髦”.没有切合实际,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合作学习的理念了解不足,理解不全面,很多时候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往往部分优等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主角”,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课堂上,优等生往往比中差等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确定,仅随随便便限于“前后桌”,学生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交流与讨论具有随意性;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合作,还是师师合作、师生合作,教师不善于合作交流,势必也会影响教学效率;4、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偏爱和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参与较高,而学习不好的学生或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教学中教师没有考虑到互补性,在角色安排上缺乏明确的分工。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研究,确实改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2)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策略性地学习;

(3)通过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4)通过该课题研究,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要求。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成功最为重要的原因即在于它有着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王坦对其理论基础做了简要的分析,涉及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动机理论、凝聚力理论。

1、社会互赖理论是指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互相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1)互勉,愿意做任何促进小组成功的事;(2)互助,力使小组成功;(3)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

2、选择理论认为,青少年学生有四种需要,即归属的需要、力量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和快乐的需要。选择理论其实就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场所,学生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

3、动机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借助于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休戚相关”、“荣誉与共”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是动机激发的一个重要标志。

4、凝聚力理论认为,小组建设,小组评议及任务的专门化,不但可以使小组的成员协调工作,而且还使全班作为一个整体发挥整体功能。

四、课题研究价值

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又为新课程提出的改变学习方式丰富了一定的理论。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改变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中的主动性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主动性学习习惯,增强主动意识。

2、根据新课程标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1)设置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立新的教学模式,联系教学内容,把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合作成果进行巩固,合作中的主动性学习能激励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3)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自我,发展合作学习能力。(1)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学生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2)通过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学习小组的组建。首先宣传发动,然后采用自愿组合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平日表现及学习成绩把班级20名同学组成4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使各组总分基本相近,各组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同时座位按学习小组编排,4人成“方阵”形,便于讨论问题,便于展开活动。各组设计自己的组名,口号,制作成卡片粘贴于教师版面。

2、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在学习小组之间营造互相竞争的氛围,组内每人寻找各自的竞争目标,五人拧成一股绳。形成“齐心协力,力争上游,挑战自我,永不言弃!”的信念。

3、对小组的成绩的变化经常进行分析和对比,每次考试后对一、二、三名的小组分别给予:“三星”、“二星”、“一星”称号以鼓励,对进步的小组也给予鼓励,对落后的小组给予激励,对全体学生都有促进,进步的小组偿到了成功的喜悦,未考好的小组中的未考好的同学会感到对不起本组同学,会暗暗地下决心争取下次考好,这样各组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氛围自然形成。

4、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各组组长自己有学习任务还要帮别人,这种精神要不断表扬。其实,辅导别人的同时,自己对辅导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自已收益更大。对各小组进步特别明显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5、运用评价策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教师、学生或同学之间对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有调整和指导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可以采取各种正规或非正规的评价方法。实验中,根据年级学生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自主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查。评价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注重评价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程度、参与能力的增强与提高。如高年级具体的评价指标:1、学习目标明确,有强烈的求知欲,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2、有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竞争向前的自信和意志力。3、有积极探索,敢于质疑,创新的精神。4、形成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优良思维品质。5、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适当的调控。6、能有计划、有目标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习惯。7、能积极地参与实践,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显然,通过评价策略的科学应用,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表现和学习能力做出评价,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完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的过程,而且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从而修正自己的方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另外,还要提供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生天性活泼开朗,顽皮好动,喜爱集体生活,已具备一定的生活实践能力。若把这些来自于学生的问题,放回于学生之中,鼓励他们去自主解决,就一定会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首先我成立学习互助组、采用“轮流值周,人人当班委、当学习组长、当小老师”这一自我教育形式。

6、从方法措施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自主学法”指导。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总结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具体做法是备课中有“学法”设计,上课时有“学法”指导,课后有“学法”总结。实验中,更要关注那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仅靠自己还不会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尤为重要。实验时,力争做到在建构新知识时,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的方法;在复习时教给学生归类、整理、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在出现错误时教给学生纠正、反思的方法。学习指导方法很多,还可以结合班级实际,灵活运用教法传授学法。学期末评选“自主学习小主人”.条件是:爱学、会学、主动学、有创造性、有毅力、学习效果好、团结协作好等。

7、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创设适宜而新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一是创设专题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即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一段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专题性学习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如“成语趣话”、“错字门诊”、“古诗积累”、“佳作赏析”、“即兴演讲”、“制作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科内容,又充实了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进而产生“不由自主”的自主学习活动,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二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训练。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参与接受信息,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会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直观生动地对学生心理“催化”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篇4: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微型课题开题报告一

一、课题提出。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考试升学压力和中高考指挥棒的引领之下,众多的语文教师往往只是注重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从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师和学生一味追求高分数和升学率,忽略了学生情感教育和正确的价值观引领。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将语文课只是当做一门课程任务来完成。空洞无力的课文章节,千篇 一律的教学模式,令人乏味的作文讲评,毫无个性的语文程式,干瘪而空虚的语文理念,脱离生活实际的语文环境,从而使老师对教学感到苦不堪言,学生对学习望而生畏。学生不能从课堂中给自己以灵魂的陶冶和精神品味的提高。语文教学急需回归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百般无奈之下才想在这方面试做一探究。

二、课题研究的内涵

1.研究目标(理论与实践目标)

我想着重从课堂教学、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自我觉醒、有益身心的课内外活动等诸多方面来全面提高学生了人文精神的提高和人文意识的觉醒。

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发挥教材当中的人文去向,不失时机抓住每一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学会怎样做一个积极、乐观、有品位的中学生。

给学生推荐世界文学名著,让学生充分汲取全人类有益的精神营养,全面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精神素养,提升个人道德品味。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会和感悟到一名中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情操和认知观念。

让学生走出课堂,自己亲自在一系列课外活动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精神。去体会怎样在社会中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希望在这四方面的探讨和实践中,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摆脱味同嚼蜡式的课堂教学,让教学真正的回归自然,回归人文。

2、研究内容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研究。

(2)在课外文学作品阅读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研究。

(3)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研究。

(4)在课外活动中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精神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研究是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研究。让教学真正的回归自然,回归人文。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陕西省山阳县高坝一中七八年级的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方法:本课题综合运用课堂检测法、对比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等多种方法。

课堂检测法、对比法、测查法就是在实验学校各年级都设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均在自然状态下开展实验研究,同一年级的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实验研究前的综合素质及学历基本相同,实验研究过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任课教师的素质及业务水平相当,课程开设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完全一致;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有关问卷调查均在学生不知晓的情况下开展,并按学生问卷的真实情况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运用调查法就是采用问卷、访谈、座谈等方式了解以前和现在培

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运用行动法就是根据研究对象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文献研究就是根据人文素养研究已有的研究资料,探索、创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新经验。

个案法就是在研究中对于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个案进行整理分析,作出恰当解释。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订1年时间完成

1、准备阶段:12月------3月

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论证,制定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4月------年11月

(1)完成课题设计。

(2)课题开题,完善方案。

(3)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4)开展课题研究全方位活动。

(5)举行课题研究进行展示,完善研究任务。

(6)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

3、总结阶段:2014年11月

(1)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2)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3)迎接专家验收课题结题。

七、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

(2)研究方案

(3)论文集

(4)研究成果展示

(5)课题研究总结。

篇5:中学微型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布鲁纳(美国):“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发探究欲望,还能激发思维,使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主动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今天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的思维如一泓平静的湖水,通过课堂的提问就好像往湖水中投入一粒石子,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保持整个课堂处于“动”的状态,课堂提问设计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包括一个完整的提问系统,在何处提问、提问什么,也就是提问切入点的确定;应该怎样提问,问题如何表述,即问题的表达方式。

本课题研究的是我校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提问。

如何形成有效的提问?以达到高效课堂为目的。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第一阶段:月为查找资料,理清思路,安排各阶段主要任务。

第二阶段:年元月通过听课,调查问卷等,了解信息课堂提问的问题所在,如何解决进行调研。

第三阶段:2013年3月公开课教学,总结反思,完成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随笔、叙事、设计、课件等。

篇6:简述微型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简述微型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化学课堂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讲的激情飞扬,学生听的昏昏欲睡,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以下就是为您提供的微型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教学没有丰富的教学收获,同时,受升学考试、上级部门、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更多渴求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以“考试”为中心,“题海战术”、使学生厌倦了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种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方式也困扰着校长和教师。

针对以上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需要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为了克服“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被动局面,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积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构筑初三化学教育优质工程。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而提出的,目前得到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所谓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进步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每一位学生由于各自的学习状况,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不同,体现出来的就是成绩的不同。面临初三升学的重大压力,希望在课堂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减少在课外使用的大量学习时间,来达到减负的目的。

(一) 准备阶段:6月——7月初,

研讨课题的研究的构架,调查本校学生多元学习方式与有效学习状况,及其教学实施现状7月——8月准备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篇7:简述微型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简述微型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形成了语文的基本特点。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所有学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上好一堂语文课,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学好语文、重视语文。就在于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吸引学生、适合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是十分复杂的工作,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的认识。

“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考虑学生的感受,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决于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在信息井喷的时代,要“哄”孩子跟着你的教学思路走是越来越难。都说学生是脚,教育是鞋。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倒入课文→初读感知→深入理解→升华主题→总结回顾。是不是每个学生都接受、都适合?

有人说教师就是一个表演者,尤其是在上课的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我们可谓是想尽一切办法,从开始的课题引入、初读感知、分析课文、提炼主题等等,视频、图片、PPT、报刊杂志、书籍……应有尽有与,五彩缤纷。教师光是备课就累地趴下,而学生则是坐享其成,等着老师的讲解、等着老师把辛辛苦苦备好的内容如数倒与,如若学生听进去了、记住了,尚且有一丝安慰。更有甚者还嫌��嗦、烦闷。为什么?因为我们已经把学生该做的都做完了,孩子们做什么?教学是一种交流,那么孩子们参与了吗?怎样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也是我们本次研究所要思考的。

还有在教学反思中的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预设和实施中有机的结合、课堂练习中是否能真正起到复习,查漏补缺的作用等等,希望在的这次探索中能觅得一些答案。

二、立题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就应当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些思想,把这些思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教学过程模式。所以遵循“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路,找到适合时代特色的教学设计,是我们这次研究的主题。

三、研究的目的。

明确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内容、原则和功能。并通过不同教师在同一年级段进行的对比研究,阐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研究的范围与对象。

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研究的内容是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激发学生的兴趣,用什么方法更简单、完善的呈现所教授的知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来达到教学的相对完美。主要是从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四个方面分类进行研究设计。

五、研究的步骤与措施。

1、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时间为4―8月

准备课题的申报材料,思考研究方法,搜集参考文献等等。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时间为209―12月

主要是反思教学设计,采用课堂实录的形式,记录下每一堂研究课,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对教学设计的环节进行调整和修改,便于学生的学习,在同一年级不同的班级、同一班级不同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出相对较成功的案例。对成功的个案进行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实践,形成便于学生学习的成功案例,并形成教学案例反思记录。

第三阶段:反思、完善阶段  时间为1―3月

反思研究过程中的思路、方法等,是否符合研究的初衷;形成反思收录成册。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时间为204―5月

形成论文,整理研究所得,汇报研究成果。

2、研究的措施:

(1)在课堂上留心观察学生对某一教学环节的表现,记录下学生兴趣不高,容易走神的地方;

(2)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找出原因,修改教学设计,更改教学策略,再次实施教学,再观察并记录;

(3)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教学效果;

(4)对设计一些新兴的教学形式,例如:诗歌会、作文题目我来定、我写你推荐、记忆大比拼等,尝试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

(5)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在学生中间去调查,看看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并把学生的意见考虑到教学设计中;

(6)采用同一教学设计到不同班级授课,以及不同教学设计在同一班级授课的方式,记录不同情况下学生的反馈。

立足做到设计针对性强、方法合理适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六、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经验总结发、比较法、交流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七、成果展示与形成。

预期的效果: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在语文学习中找到学习的快乐,通过学习总结经验和方法,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成果展示:案例反思、经验总结、学生作品汇报、课堂实录、论文、成功课例展示汇报。

八、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

(1)研究能力

课题组成员是学校的一线教师,都参与过各种等级的课题研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时间保证

本课题和课程实施同步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将纳入我级集体教研工作中,与学校课改校本教研融合。

(3)资料设备及科研手段

学校图书室拥有各类专业参考书、科技情报资料及电子读物。学校对教科研工作十分重视,进一步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抓实科研过程管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完善科研考核机制,保证课题完成。

九、参考的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毕业论文)作者:黄晓娜

3.《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经典设计》出版  作者:周一贯

篇8:物理微型课题总结报告

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蕴涵着丰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因素,把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的陶冶。 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首先要认真分析、处理相关的信息和材料,然后自己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实验产生的现象和提供的数据为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打下了感性认识基础,最后通过抽象和逻辑思维,自己概括、归纳得出结论,上升为理性认识。这种实验能够使学生尝试到探索的乐趣,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实验又为学生提供印象深刻的感性知识,使得理性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这种实验教学从心理学角度上说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物理教学中融入物理学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科学方法、态度的提高以及科学精神的陶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物理学史的渗透,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的总体目标定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对物理学史的渗透,还原物理规律形成的历史过程,

2、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早就被人们所发现,但是近十年来,人们对物理学史教育的研究却很少。在搜索到的相关文章中,基本上是关于物理学史教育价值的问题。如通过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辩证思维,较少涉及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及进行相关的评价,如何提高教师物理学史教育的意识与素养,及如何有效的开发物理学史校本课程

3、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科学价值观和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精神,同时对所学知识更加笃信。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物理学史中对科学家的介绍:包括生平以及主要贡献和一些历史故事,那些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一个个变得生动亲切,对物理学家的敬仰和热爱,使他们激发出了学习物理的极大兴趣,并且在物理学习中用物理学家的精神激励自己

篇9:幼儿园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孩子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只知依赖,不知自我服务。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如今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却忽视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家长对孩子过度爱护,许多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家长却事事包办,一切代劳,并觉得理所当然。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做不好事或嫌孩子动作慢而拒绝让孩子自己动手,认为自己代做省心又省力。众多家长甚至认为孩子还小,自理的事等到长大以后自然就会了。在家长无微不至的“保护”下,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以至于进入幼儿园了孩子还不会独立进餐,不会自己洗手擦脸,不会自己解小便,穿脱衣服等,甚至有的孩子鼻涕都快流到嘴巴里了,也不愿自己动手,硬是要等老师来擦。更重要的是,在家长长期的“保护”下,孩子们消极懒惰,怕苦危难,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思想,抑制了孩子活动的内驱力,削弱了孩子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动性,阻碍了孩子自发性、独立性的发展,不利于孩子责任感、自信心、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必须“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有深远的意义,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3岁左右的幼儿随着心理、生理的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一切跃跃欲试,有着强烈的自己动手的欲望和一定的.操作能力,他们渴望参与成人的各种劳动。为了使今天的幼儿将来能成为21世纪祖国建设的栋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当迫切和必要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情景操作练习,同时在取得家长重视、配合的基础上,以家园互动的形式,同步探索培养、提高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通过研究,努力切实改变幼儿园在生活自理能力教育中,孩子被动学习,教师机械教导、重复劳动、低效劳动的局面,从根本上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卫生习惯的形成。在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动态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幼儿主动学习模式,为我园的教育改革,为新课程的贯彻实施打好基础。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内外专家都很重视对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亲子专家陆善萍曾说过,生活自理能力是独立性的第一步,是幼儿自主自立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家庭子女教育》中就提到,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适应自然、适应社会的表现,是神经系统发育水平的标志。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缺乏实际生活的经验,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勇气和能力,他们不善于适应周围的环境,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遇到生活中的新情况往往采取退缩和依赖的态度,缺少探索的精神和积极性。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美国的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提出"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就是“及早让他们自立”,他说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孩子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取有效的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

三、课题核心概念及界定

自理能力就是自己承担或料理事情的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指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指3到4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引导幼儿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四、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的成长,身体才能健康的发展。

新《纲要》还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包办和代替,鼓励并知道自理自立的尝试。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

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揭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将来的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相反,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五、课题研究目标

针对小班幼儿已有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通过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巩固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促进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形成。

六、研究的内容

(一)了解小班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

通过问卷调查,重点选择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生活技能三大项目,了解小班家长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态度和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

(二) 家园合作,多种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1. 教师利用各种教育活动,增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的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2. 有意识地引导家长改变教养观念,教育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 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小班幼儿主动学习各项生活技能,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 探索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并形成策略。

七、研究对象

以幼儿园小三班、小五班幼儿为研究对象。

八、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借鉴和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调查法:利用家访、家长座谈会、调查问卷,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以及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

(三)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的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和分析。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及时改进,调整教育手段和方式。

(四)行动研究法:在调查和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计划、积极实施,不断改进措施,实现预期目标。

(五)个案研究法:在面向小班幼儿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个别特殊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方式和内容,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别。

九、课题研究周期、过程和预期研究成果

(一)本课题研究周期:计划用一年时间完成

(二)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8月--月)

⑴落实实验班,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

⑵学习相关理论,收集相关资料,制订方案的实施计划,确定实施的具体目标和活动内容,为研究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⑶请市、县教科研专家论证研究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2.全面实施阶段(年11月--8月)

⑴调查、分析实验班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幼儿的自理能力的现状,做好资料的积累分析、研究工作。

⑵进行个案记录和分析,做好反思。

⑶收集家园有关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内容,方法,并进行选择和提炼,撰写经验性文章。

⑷请专家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论证修缮。

⑸编写案例额集和论文集。

3.总结推广阶段(209月--年10月)

⑴总结:对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写出研究报告初稿。

⑵推广:对取得的成功经验推广,初步论证研究效果。

⑶报告: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写出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三)预期研究成果

1.专题研究论文

2.阶段研究论文

3.实验报告

十、研究的条件和保证措施

课题主持人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具有丰富的指导教育研究经验,曾多次负责市级课题的研究并获奖,受到领导、同行、教育专家高度评价。课题组参与人都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且工作认真负责,为顺利进行本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将规范研究过程管理,健全课题研究制度,严格按照时间与进度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在每月将组织成员讨论交流课题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与调整;课题组加强成员专业培训和研讨,组织成员进行有关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认真学习国内外有关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先进理论,加深理解,本着实事求实、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态度开展研究。我们有信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课题研究目标与任务。

我园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设施设备完善,有充足研究经费保障,这为本课题开展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微型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篇10:物理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全面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总体来说,在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制约了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站在教育前沿的教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进行研究,去探索,去实践,真正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负起责任来,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奉献力量。

讲效益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学的优劣也应从效益角度来衡量。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范例。但为何教师学来学去学不像?为何浮华落尽,涛声依旧?个中原因有很多,但关键是: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贯通,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进而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需要冷静地对待新课改,我们的学生需要在情感态度、文化知识、学习能力与习惯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我们需要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怎样的有效的教与学。

据此,我们提出了“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一是课堂教改的需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一线教师搞教育科研要降低重心,要把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上。课堂上,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创造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素质也就能提高。二是针对本校实际并富有实用性。脱离学校的发展,脱离学校的实际而搞的课题是没有生命力的,选题必须仔细分析学校的内外部条件。我校面临的实际问题有两个:即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怎样才能被真正确立和调动起来?这是主要矛盾。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实用性。三是课题研究要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消除偏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质把握不准,一味地追求新理念,未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和学习水平差异性,使得新课程实验在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情境偏差、学习方式偏差、教学方式偏差、教学组织偏差以及评价偏差等背离课改目标的行为,教学中易出现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填鸭式的教学现象随处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式的、作秀式的课堂愈演愈烈,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2、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目标,从而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衡量教学是否有效,其判断依据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结果是否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相适应,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更是那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能获得高分的“书呆子”。良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

目前,对当前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各种现象和存在的问题需要作深入的了解、分析。当前,作为一线的教育研究者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积极探索和改进现行课堂教学模式,认识和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规律,有效地克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艺术性方面下真功夫。本课题的研究有望对改变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现象及推进今后的教学改革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教学有效性研究是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是最核心的因素,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有成效,教师是关键。因此,作为教师应迫切需要建立有效教学理念,切实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有效的发展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创新。在科学观的指导下,通过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探索与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让师生在教学改革中获得最大的“实惠”。我们通过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冲破传统课堂的“藩篱”,形成探究、合作、民主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大力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不断铸造成一支科研型的教师团队,促使学校成为一所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学校。

三、研究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作为教育者,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本来就是每个教师不喊口号,不唱高调的普遍希望,在教学实际中,所有的教师都在同样地为培养后一代默默无闻的为党和人民辛勤的工作。但为什么仍然存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却不尽相同呢?除了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知识功底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存在着教育方式上的差异。因此为提高中华民族的基本素质,改变古老的教育方法,寻找最有效的教育途径,是我们研究本课题的初衷与指导思想。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有关要素和环节进行思考和研究,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有利于考察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配置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能动、创新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探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途径,力争形成特色。

(三)本课题所涉及的主要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最优化、多元智能、有效教学和“最近发展区”等经典教育教学理论是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这些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古宁汉(D.J. Cunningham,1991)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更多地强调在具体情景中形成的非正式的经验背景的作用,即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2、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概念;

(2)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

(3)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原则;

(4)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程序;

(5)预防和克服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最优化措施;

(6)对优秀学生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途径。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力是一种能力或一组能力,这种能力或这组能力可以使个体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或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创造时尚产品。多元智能包括这样七种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人际智力和个人内省智力。除此以外,加德纳认为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智力,如灵感、直觉、幽默感、创造力、烹调能力、嗅觉以及综合其他智力的能力等。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美国教育家阿姆斯朗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研究价值

(一)有效教学的界定

一类定义是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界定有效教学:

1、有效教学是有效率的教学。

2、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

3、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另一类定义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来界定有效教学:

1、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学好。

2、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了教学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内涵界定:

从“教学”的内涵来看,有效教学是教师教的活动即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从“有效”来看,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

有效果—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

有效益—教学目标是否与特定的社会与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

有效率—单位教学投入内所获得的产出高。

(二)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有关要素和环节进行思考和研究,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有利于考察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配置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能动、创新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探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途径,力争形成特色。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重点和步骤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研究

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通过对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的研究,使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特点及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作全面的分析,根据教材、学科特点及学情,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为实施有效教学作好前期准备。

2、“有效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研究

通过研究有效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改善教师的管理、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总结、提炼出实现有效教学过程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课堂结构的策略,改进师生课堂交流方式的策略。

(1)改善学习方式。①自主探究要有成效。要抓好定向探究,也就是在关键处探究,要使自主探究与有意义接受形成互助互补,相辅相成。②合作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有合作的需要。合作过程要有组织有分工,还要对合作的成效进行评价。③动手实践落到实处。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和课内外实践性作业。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应优势互补,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体验感悟。

(2)改善管理行为。创设互动的交往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到位而不越位。学生的参与不仅要有量,更要有质。应尽量达到深层次的参与,即思维的认知参与。如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动脑思考,有思维碰撞的火花等。

(3)改善教学行为。有效实施事先作好准备的目标和内容,机智处理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的资源,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理解,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要注意价值引领,加以必要的点拨、引导。

3、“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教学评价策略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这里主要是指过程性评价。通过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使教师的课堂评价体现激励性、导向性和科学性,呼唤真诚、个性化的评价,而不是过多是非不分的含混之语或是廉价的表扬,从而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将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展开。在分析影响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等作表征分析,重点探讨提高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提出兴趣激发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创设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练习和实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通过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本课题研究步骤:

先进行调查分析、汇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制定实施改进策略的方案;再由参与实验的教师和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反馈——调整——再实验——总结;最后形成终结性报告(研究成果)。

六、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过程设计及预期研究成果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扭转当前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的现状,使教师的教学在“有效教学”等科学理论指导下走出误区,踏上坦途,真正实现“为学而教”。

2、通过研究,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使教学在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追求有效、高效、优质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树立让每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观。使课堂教学尽可能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切机会和条件,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习成为在已有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从而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4、通过研究,让教师主动成为行动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促变,在变化中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包括专题研究、课题沙龙——借鉴学习经典理论、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课、教学反思、课题阶段性研究中的课堂教学观摩和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形成课题论文评比和结集、有效教学案例集)等。

1、文献检索法:综合运用各种路径(文件、会议、报刊、网络、考察等) 关注影响初中教学的因素及其变化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课堂教改相关成果信息;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2、综合调查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学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4、个案研究法:根据学科特点,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分项研究,分层次进行相关对比、分析,不断矫正行动策略,不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基本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指标体系。

5、经验总结法:针对成功体验与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三)研究过程

1、界定课题、开题论证阶段。: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认真研读,制定方案,提炼升华,撰写课题研究方案。会同市教育学会进行课题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举行开题论证会。

2、前期实施阶段: 成立课题组,采用调查法,对全校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完成阶段研究总结。

3、中期实施阶段: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篇课题教学论文;每学年组织两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指导下大胆创新,提出案例。对各子课题组进行检查验收,进行回顾总结,完成中期报告。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4、后期总结鉴定阶段: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优秀教案专集,出台学校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优质课评定标准。

(四)预期研究成果

1.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参加市级教学论文评比,将教师获奖论文和发表论文编印论文集。

2.课例:举行教学观摩课,编印教学设计和案例集,并保留教学实录的影像资料。

3.结题报告:撰写5000字左右,通过专家评审力争在市级获奖或发表。

4.资料汇编:《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方案、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课例、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集。

七、课题的可行性和保障措施

(一)完成本课题的可行性

1、设计合理:本课题是在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大潮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性的研究,主要以课堂教学实验、反思总结等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草根化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有研究的师资条件,研究时间也能得到保证。

2、方法得当: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资料数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开展研究活动。

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行动研究法:结合课题方案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课题沙龙、撰写教学周记、月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案例分析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教学个人案例。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资料分析法:通过阅读有关教学刊物和观看名师名课,有目的地整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现象,分析研究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提炼有效教学的规律。

(二)保障措施

1、措施到位:

(1)师资保证:课题组成员都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研究兴趣的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实践者绝大多数参与“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多数人都有论文发表或获奖。课题组人员年龄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能够兼顾学校各个层面。建立校长室指导、教务处具体负责、年级组、教研组为主线的课题研究体系,能够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课题研究。

(2)物质保证:学校为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物力和财力保证,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

2、制度保证: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根据本课题研究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组织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定期开展说课、听课、评课、优质课评比活动,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思总结,及时开展交流;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深入理论提升,认真撰写论文。

3、组织保证:

主要课题研究小组人员:

教育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对自身的挑战,是对常规的挑战,显然往往是逆水行舟的,也一定是要历经险滩的。因此在科学道路上我们不仅要能生存,而且还要有克敌制胜与化险为夷的思想,等船过河不如造船架桥过河。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篇11:物理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古往今来,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有了好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解物理题也是这样。而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恰恰忽略了解题方法的指导,所以学生都没有掌握解物理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对于理科的大多数学生都觉得物理课难懂,物理题难做。其实方法是物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强调学习方法的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和优化学生素质都有较大的帮助,所以解题方法也是学习的灵魂。这样看来,有效的解题方法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有了一套完善的解题方法,学生不必再对物理“望而却步”,也不必再对物理题海“望洋兴叹”,可以从繁重的物理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受此启发,我决定进行“高中物理解题方法”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

以往对于高中物理的解题方法研究的也有很多,大多数只是研究某一类习题解法,例如,运动学问题解法,动力学问题解法,热学问题解法,电学问题解法,讲的都是大而空,只能适用于这一单一类型。也有一些单纯总结解题的方法,如等效法、整体法等,但是都只是一些零星的见解,不够全面,不够系统。

(三)本课题的创新点

我们准备研究力学、电学、运动学、动力学等都适用的解题方法,从物理方法、数学方法和哲学的思维方法三大类方法入手,每大类方法中又有几种具体方法,将每种方法细细阐述,如等效法,还要将等效法应用的各种情况作一一总结,并配典型例题来说明各种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细细看来,物理解题方法也正是各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如物理中的等效法,模型法以及假设法等等。学生通过学习物理解题方法可以培养自身的科研意识,增强科研能力,为以后走上科研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物理解题方法中有好多方法就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如逆向思维法,极端思维法等等。有了这些方法的指导,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建立更广泛、更完善的智能结构。

研究成果的推广有利于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能够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哲学中联系的观点

马克思哲学提出了物质世界是联系的,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积累了很多科学的方法,这些科学的方法反过来又能指导实践,对于高中物理解题也必定有相应的方法。马克思哲学将辩证的思维方法分为三种方法,即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三类方法,这三类方法是统一矛盾,解决问题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普遍适用的方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当然也同样适用。

(二)皮亚杰的顺化认知发展理论

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对于各种解题方法,学生可能都感到陌生,所以我们准备找出与有关各种解题方法对应的小故事,通过小故事使学生对这一方法有个初步了解,从而能更快地接受和理解这种方法。例如,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其实曹冲称象的方法就是物理中的“等效法”,这样一讲,学生肯定一下子就明白了“等效法”。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我们就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出各种解题方法之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各种解题方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地利用各种方法去解决各种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的界定

高中物理的解题方法有很多很多,但大多数只是某一类习题解法,例如,运动学问题解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运动学问题,在动力学问题中就不适用,对于这样只适用于特定习题的方法我们没作研究。我们只研究那些力学电学以及光学热学四部分都适用的方法。分别从物理方法、数学方法和哲学的思维方法三大类方法入手,每大类方法中又有一些具体几种方法,又将每种方法细细阐述。如等效法,有条件等效,过程等效以及模型等效等等,又将等效法应用的各种情况作了一一总结,并配典型例题来说明各种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 总结高中物理解题方法

我们分别从物理方法、数学方法和思维方法三大类方法入手,将每类方法细细阐述,例如,物理方法中的等效法,有条件等效,过程等效以及模型等效等等,对于每一种方法都要一一找出相应的典型例题来说明各种方法。最终将所有解题

方法汇编成册,编著了《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例话》一书。

(二) 探索应用解题方法指导学生做题的有效方法

把各种方法应用到实际的解题中去,指导学生解题,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现状以及各种物理解题方法中哪方面比较欠缺,以保障我们研究方向的准确性。

(二)购买相关的图书,通过图书以及网络资源搜集三大类方法中的各种具体的方法,以保障我们研究课题包含方法的全面性。

(三)通过购买历届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题资料和通过网络查找历届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题资料,从高考题和模拟题中找出与相应方法对应的题目,以保障所选例题的典型性。

(四)对短期的研究成果要及时撰写成论文,向全国各大期刊投稿。

(五)最终归纳高中物理全部的解题方法,编著成《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例话》一书。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河北内丘中学20xx级11班和12班的全体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学生应用各种方法反馈的情况,从而了解各种方法的适用程度。

(二)研究的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通过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现状和对物理解题方法了解的程度以及在各种物理解题方法中哪方面比较欠缺,从而在研究成果中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以保障我们研究方向的准确性。

2. 文献法

通过查阅历年高考题和历年各地的模拟题等文献资料找出每种方法的典型例题,用来更清清楚地说明每一种解题方法。

3.归纳总结法

通过查阅历年高考题和历年各地的模拟题等文献资料找出每种方法,将所有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归纳总结,分类汇编。

4. 行动研究法

通过调查实践等行动方式了解学生解题方法的不足之处,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

5. 实验研究法:控制条件找因果

实验法,就是按照特定的研究目的和理论假设,人为地控制或者创设一定的条件,从而验证假设、探讨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对于检验各种解题方法的效果是否对学生解题有帮助时采用实验研究法,找出两个学生程度相近的班级,一个班学习解题方法,另一个不学习解题方法,过一段时间,比较两班的物理成绩,从而得出解题方法对于指导学生做题的效果如何。

七、课题研究的计划

(一)准备阶段

1.撰写开题报告

2.编写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和总结调查问卷。

3.购买相关的图书

(二)实施研究阶段

1.通过图书以及网络资源搜集三大类方法中的各种具体的方法。

2.通过网络查找历届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题资料,从高考题和模拟题中找出与相应方法对应的题目,以保障所选例题的典型性。

3.撰写有关物理解题方法的论文。

4.在本校学生中通过两个班对比检验解题方法的效果,对于好的解题方法加以推广。

(三)总结阶段

1.编著《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例话》一书。

2.撰写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预期的成果主要有论文和专著两种形式,一是整理成有关的解题方法的论文,二是编著《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例话》一书。

九、完成课题研究条件和保障

(一)物质保障

我们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课题的研究,设有专项科研经费,给我们的课题拨出了元启动资金,这样,我们保证有充足的资金购买书籍、光盘等各种资料,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技术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七名成员组成,既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又有精力旺盛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负责搜集资料,从网上查阅相关信息,中年教师负责总结各种方法。七人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有了以上的保障,我们会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题中去,象青竹“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样的坚忍不拔;象老牛“不用扬鞭自奋蹄”一样辛勤耕耘;象石灰“粉身碎骨浑不怕”一样的勇往直前,直到课题初见成效,最后结题。

篇12:物理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导学案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的产物,有诸多的背景因素,主要有:

①现阶段,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落实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②当今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形成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创新,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能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思维和积极探讨的过程。

③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少数尖子不行,只重知识不重能力与学法不行,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④传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单一的,新课改后的教育培养目标是三维的,这就需要教学过程必须把知识问题化,能力问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

⑤学生多,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要,教学质效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高,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优质教学需求,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量满足每一个孩子成功的需要。 导学案不失为一剂良方。

2.研究意义

①导学案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案导学,自始至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动态点拨和导学案的书面指导下自觉地参与群体中,成了学习的主人。

②导学案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方法的设计,学习内容、学习环节的设计,无一不是教师个体和群体的智慧体现,教师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启发、点拨、诱导学生的学习。

③导学案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自由地设计和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则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因人、因事随机做好指导。

④导学案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导学案涵盖了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必要的学习、探究,真正跳出了题海,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⑤导学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习精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参与成了学生的一大特征。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 初中物理导学案编写研究旨在追求实用、高效、有趣,以期实现师生爱用、好用之目标。

2. 导学案编写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订,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3.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目标:

1.改善学习方式。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改善课堂教学效益。优化教学过程,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落实校本研究。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做好申请立项的准备工作,整理好研究的基本的思路。

(2)利用假期,收集一些素材,为教学做好准备。

(3)撰写《开题报告》。

2. 实施阶段

(1)导学案的备课模式:

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①.周六备课,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②.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情等方面内容。

③.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④.课前备课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⑤.课后备课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⑥.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2)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②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

③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④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具体要求:

①明确的学习目标;

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③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④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每周一检测);

⑤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⑥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3)导学案的使用

对学生的要求

①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②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③每隔一周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对教师的要求

①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②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

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③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a.预习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b.预习疑难反馈、重点讲解(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c.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板演,小组长领导本组学生把自己分的题全部讲会,让全部组员掌握);d.展示提升(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其它小组同学提出疑问及不足);e.穿插巩固;f.达标测评,拓展延伸。

④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教师必须提高三种能力,即: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其他使用要求

①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组织学生代替教师的批阅。

②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③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④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有关保障措施:

①实施导学案后,原则上停用除与教材配套练习册外的教辅材料、除导学案与周周清或单元清巩固练习卷外,不得另外印制试卷;传统意义的备课模式停止;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足课程,并按标准课时安排学科教学时间。

②周周清、每次月调研考试题必须有不低于60%的内容来源于教材和导学案的原题。

③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班主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

④合理安排学生座位,建立632学习小组。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

即将全班学生分成6人异质学习小组,相互竞争。每个学习小组再分成3个两人组。有问题2人组先进行研讨,解决不了提交6人组讨论,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2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达标、纪律等。一周评一次参与积极的小组和个人(每参与一次发言,本组所有成员都加1分)。

⑤实施导学案的学科教师,学校将发放适当的备课加班津贴。

⑥对实施导学案学科教师的课堂评价标准是:看学生气氛是否浓厚;看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广,参与人次是否多;看学生占用的时间多少;看老师采取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是否好;看效果,看效率。学校验评组评课,强调两个字:一是活,看学生参与和学习气氛;二是实,看课堂是否很实在,看学生是否会学、学会。

3. 结题阶段

(1)完成结题报告。

(2)形成具有原创特点的论文将实践经验升华。

(3)形成编辑成册的完善导学案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 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2. 形成具有原创特点的论文。

3. 形成编辑成册的完善导学案

篇13:物理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高中物理一直是学生学习困难的一门学科,特别是学生到了高二年级尤为严重,学困生约占30%——40%,这种现象还呈上升趋势,这些学生物理学习基础差,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暗淡。如何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于是想到了把它作为本次课题来研究,通过研究找到物理“学困生”成因的主要方面及其相应的次要方面,然后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有的放矢的防止物理学困生的产生和物理教学成绩的两极分化。

本课题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高考的角度来看,寻找物理学困生的成因,打破形成高中物理“学困生”的瓶颈,寻找原因及对策,是非常必要也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它可为学校优质教育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实践性突破。还可为老师提供转化“学困生”的成功经验,为实现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是个案分类研究与共性研究相结合,总结归纳出相应的转化“后进生”的菜单,提高转化的有效率。

三、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归纳总结,调查分析,研究出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对策,形成报告材料,交给学校物理互研组,为本学科的老师提供学困生的对策,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学困生”学习现状和心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2、物理“学困生”学习特点、学习类型及成因分析;

3、物理“学困生”学习转化和策略的研究;

(1)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2)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3)课题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4)“学困生”主动学习的策略的研究。 。

4、学校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共同转化物理学困生。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整个研究过程计划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过分析研究讨论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形成结论。

六、课题研究的的步骤和计划

本课题计划用半年多时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填写课题评审书,制定研究计划,上报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10月:获取资料阶段。通过查找文献、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等方法,获取用物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对应的解决方法;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11月至12月:形成结论阶段。将形成的初步材料,进一步研究分析,去伪存真,精炼升华,形成一份《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的报告交校物理互研组,为学校物理组教师提供参考资料。

七、课题预期效果与表现形式

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总结出一份切实可行的转化物理学困生的科学方法,并以此来转化物理学困生;预期包括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及论文;转化学困生的有效做法;学困生的学习成果展示等。

篇14:物理课题开题报告

美国心理学家杜威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心理学的真正对象是研究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机体,心理学家所关心的应是有机体的整个协调作用。所以,在教学方法方面,他强调“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这种学习方法能够产生良好的思维,有利于学习者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这种教学方法论,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和传播。

三.本课题重要概念界定

(一)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题专指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五条中的第一条“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第四条“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二)物理学科本质及特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由此可见,物理学本质特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对象和追求目标上的特征,以自然界的物质为研究领域,力图确认自然界最基本的原理和内在的统一的规律,亦即事物的客观实在性特征。所以,研究与发展物理学科的手段和方法,应该具有科学性和探究性。二是过程性特征,即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实验,这体现了自然科学的共性。可以这样说,如果与自然界没有直接的观察与实验,就没有物理学。事实上,物理学的发展依赖于理论与实践之间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对于物理学理论与实践来说,物理量的定义和测量的假设选择,理论的数学展开,理论与实验的比较,是与实验定律一致的,是物理学理论的唯一目标,这实际上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

(三)注重物理学科本质教学。是指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规律的教学活动设计,应体现出物理学本质及特征,特别是探究中的思维方法与手段,应体现出物理学科特色。这应该成为物理教师的基本科学素养之一。

(四)新课程基本理念与物理学科本质之关系。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二条“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由此可见,科学探究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总目标的核心内容。科学探究,从物理教育的角度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是观念层面。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科学的知识体系是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形成的。其二是思想方法层面。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群体在长期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有效认识和实践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思维方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思想方法。所以,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根据这些基本要素提出了对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第三是操作技能层面。任何实验探究过程都需要某些思维和操作技能,如控制变量法、使用仪器、记录和处理数据等。科学探究体现了物理学的两大本质特征,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科学探究思想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物理学科本质有机结合起来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物理学科本质、科学探究三者之间是协调、统一的关系。

(五)新课程标准理念与注重物理学科本质教学有机结合。中学生对物理学的认识和理解是通过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而逐渐形成的。物理课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不断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过程,将科学探究作为物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体现物理学的本质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相统一的要求。所以,本课题所说的“有机结合”,是指针对高中物理课程必修1、必修2、选修3-1、3-2、3-3、3-5六本教材中涉及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规律的课文,渗透物理学科本质与课程基本理念五条中的第一条“课程目标”和第四条“课程实施”意见,按照“教材内容结构化,结构问题化,问题系列化”礼嘉中学 “高效课堂建设”之要求,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方案。

四.文献综述―关于同类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全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于2004年秋季在山东、广东、宁夏、海南等四个省区率先实施。大量资料和媒体显示,高中新课改实施八年来,绝大多数物理教师注意力都投注到新课程理念如何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实施问题上,仅有部分教师对物理学科本质特征教学问题还能够引起重视,而把新课程标准理念与注重物理学科本质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目前还没有发现。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重点研究课程基本理念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部分。

2.物理学科本质及特征。重点在于对其认识与理解上的研究。

3.新《课程标准》理念与注重物理学科本质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策略研究。重点在于结合的策略探究。

(二)研究思路

1.培训学习阶段(2012.11---2012.12)

(1)撰写培训学习阶段计划(2012.11)

(2)撰写、研讨开题报告,保证按时开题。(2012.11―2012.12)

(3)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研究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2.11)

(4)收集整理“物理学科本质及特征”资料,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研究“物理学科本质及特征”资料。(2012.11)

(5)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测试课题培训内容(闭卷,100分制,40分钟完成)。(2012.12)

(6)组织课题全体学生学习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与学生相关的内容,以及“物理学科本质及特征”内容。(2012.12)

(7)组织课题全体学生参加课题培训内容测试及调查问卷(闭卷,100分制,40分钟完成)。(2012.12)

(8)培训及开题总结(2013.01)

2.研究实践阶段(2013.01---2013.06)

(1)撰写本阶段计划(2013.01)

(2)课题组全体成员分任务书面列举出符合课题研究要求与研究范围的全部新课程课目,在课题活动会议上提交并集体确认,形成《课题研究课目确认书》。(2013.01)

(3)课题组全体成员结合物理学科本质与《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五条中的第一条“课程目标”、第四条“课程实施”意见,按照“教材内容结构化,结构问题化,问题系列化”礼嘉中学“高效课堂建设”之要求,把《确认书》中指明的课目,每人设计出1―2个教学案例。(2013.02);

(4)在课题组活动会议上每人提交案例交流并集体确认,初步形成第一本《课题教学案例集》(雏形本)。(2013.03);

(5)课题组全体成员按照初步形成的第一本《课题教学案例集》,由设计者在教室上课题公开课,然后在课题活动会议上评课,完善教学案例,然后在另一个班上同课公开录像课。(2013.03-04)。

(6)对参与课题实验的全体学生进行民意测验,反馈课题实施后的收获与体会。(2013.05)

(7)课题组全体成员书面总结个人体会,提交课题会议交流,然后装订成册,形成第一本《课题实施个人体会》资料存档。

(8)撰写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总结。(2013.06)

(8)充实、改进、完善以上(2)、(3)、(4)内容,形成第二本《课题教学案例集》(成熟本)和第二本《课题实施个人体会》资料存档。(2013.06---2014.05)

(9)撰写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总结。(2013.12)

(10)撰写课题研究第三阶段计划与总结。(2014.06)

3.提升总结阶段(2014.06---2014.12)

(1)撰写本阶段计划(2014.04)

(2)课题全体实验学生民意测验课题实施收获与体会,形成课题后测资料存档。(2014.05)

(3)课题全体成员撰写并发表课题研究论文成果。(2014.06---2014.09)

(4)课题全体成员分任务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个人课题经验总结、②课题论文、③课题教学案例及分析、④优质录像课评析)。(2014.10)

(5)审编《课题优质课教案集》、《课题获奖与发表论文集》、《课题个人经验总结集》。(2014.11)

(6)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2014.10---2014.11)

(7)课题活动会议审议、讨论结题《研究报告》。(2014.12)

(8)修改、敲定结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2014.12)

(9)申请结题。(2014.12)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对课题教师和课题学生参与的行为及效果进行跟踪分析,及时反思、总结和提升。

六、课题组织与管理

(一)指导机构

1.重庆北部新区教育管理指导中心

2.礼嘉中学校教科室

(二)研究机构

1.课题负责人:刘琼

2.课题指导专家: 江绪华(重庆市教师教育专家、重庆市教育评估专家、重庆市高中物理骨干教师、重庆名师提名人选、中学研究员、渝中区青少年创新学院指导专家、渝中区名师、曾主持2个市级课题,主研8个市级以上课题、出版专著3部。)

3.主研人员:刘琼、肖田平、吴昌其。

4.实验教师:郑毅、黄小林、陈朋、钟红军、桂红亮、曾响。

七、课题组人员分工

姓名职责具体分工

刘 琼主持主研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召集课题会议,撰写课题培训、前测与后测资料、《开题报告》、结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阶段性计划和阶段性总结,处理主要实验数据信息,负责联系指导专家。

肖田平主研负责课题经费到位,验收个人阶段性总结与体会、优质课案例,负责优质课录像落实工作。

吴昌其主研收集、保存实验材料和数据,共同处理实验数据,审编《优质课教案集》、《获奖与发表论文集》。安排课题会议记录员、负责《课题管理手册》。

郑 毅实验处理部分实验数据,课题会议记录,填写《课题管理手册》等。

黄小林实验处理部分实验数据,课题会议记录,填写《课题管理手册》等。

陈 朋实验处理部分实验数据,课题会议记录,填写《课题管理手册》等。

钟红军实验处理部分实验数据,课题会议记录,填写《课题管理手册》等。

桂红亮实验处理部分实验数据,课题会议记录,填写《课题管理手册》等。

曾 响实验处理部分实验数据,课题会议记录,填写《课题管理手册》等。

八、课题预期成果形式

1、结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2、《课题论文集》

3、《优质课教案集》

4、《优质录像课》光盘

九、课题经费预算

1、资料费:5000元

2、调研费:500元

3、差旅费:4000元

4、会务费:4000元

5、计算机使用费:500元

6、培训及指导费:5000元

7、录像及制作费:1000元

以上7个项目预计经费2万元。

玲珑中心小学第二学期教科室工作计划

高中语文值日报告范文

实践课题 范文

课题申报摘要范文

浅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教学论文

科学课老师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学年度上学期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新学期中学教研室工作计划

小学春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物理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物理微型课题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物理微型课题开题报告(共14篇)】相关文章:

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区别2022-05-24

微型课题作业范文2023-04-25

课题研究记录2022-04-30

设计类毕业论文范文2023-12-29

课题结题自我鉴定书2023-04-01

化学实验教学环节探索论文2022-09-18

机械安全生产分析和研究开题报告2023-01-25

机械安装开题报告2022-06-18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3-11-10

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