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朝曦迎客艳重冈的翻译赏析(通用11篇)由网友“收银员”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朝曦迎客艳重冈的翻译赏析,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饮湖上初晴后雨朝曦迎客艳重冈的翻译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朝曦迎客艳重冈的翻译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朝曦迎客艳重冈》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前言】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翻译】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赏析】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
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篇2: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赏析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
注释
①饮湖:在西湖上饮酒。湖,指杭州西湖。
②初晴:起初开始放晴。晴,一作“睛”。
③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④方好:正显得美。
⑤空濛: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谢玄晖诗:“空濛如薄雾”。濛,一作“蒙”。
⑥奇:美妙,与诗中“好”同义。
⑦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⑧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⑨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⑩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白话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壮丽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无论淡妆浓抹,她总是显得那么美丽。[1-2]
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年)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夏天的一次游玩后。
诗句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作品赏析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入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这里,诗人抒发的是一时的才思,但这一比喻如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所说,“遂成为西湖定评”。从此,人们常以“西子湖”作为西湖的别称。苏轼本人对这一比喻也很得意,曾在诗中多次运用。后人对这一比喻更深为赞赏,常在诗中提到。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称这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篇”。其特点之一是概括性特别强。它写的不是西湖的一处之景或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的全面写照和全面评价,区而它就具有超越时间的艺术生命色。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此外,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
互文。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上半句省落“雨亦奇”,下半句省落“晴方好”。全句意思是说西湖的山水不论天晴还是下雨都很美妙。不能理解为:西湖的水只是天晴好看,西湖的山只是下雨美妙。
对偶。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是正对,意义相近,互为补充。由于“水光潋滟”与“山色空濛”,“晴方好”与“雨亦奇”,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对仗工整,创造出神秘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西湖的神往之情。
比喻。诗歌中把“西湖”比作“西子”即西施,苏轼以自己的奇妙的观察品味,把西湖的自然美比作天然美女西施。通过巧妙地比喻,构成一幅生动可感的西湖图像,创造出更真切的意境,是十分贴切的比喻。西湖也叫西子湖,这个名字是从这首诗歌中的比喻而来。西湖也因此而锦上添花,越来越闻名。
篇3:《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篇4: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⑴·其一
宋代: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⑵,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⑶。
译文: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与西湖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赏析: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注脚。第一首所说“此意自佳君不会”“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饮”字也无着落。苏轼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风风雨雨、晴波丽日,一定会同意自己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与《东坡乐府》等。
篇5: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篇6: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赏析,请参考!
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赏析
饮湖①上初晴②后雨
水光潋滟③晴方好④,山色空蒙⑤雨亦奇⑥;
欲把西湖比西子⑦,淡妆⑧浓抹⑨总相宜⑩。
作品注释
①饮湖:在西湖上饮酒。湖,指杭州西湖。
②初晴:起初开始放晴。晴,一作“睛”。
③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④方好:正显得美。
⑤空濛: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谢玄晖诗:“空濛如薄雾”。濛,一作“蒙”。
⑥奇:美妙,与诗中“好”同义。
⑦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⑧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⑨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⑩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白话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啦。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壮丽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无论淡妆浓抹,她总是显得那么美丽。
作品赏析
诗的`上半首既写啦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啦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入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啦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啦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这里,诗人抒发的是一时的才思,但这一比喻如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所说,“遂成为西湖定评”。从此,人们常以“西子湖”作为西湖的别称。苏轼本人对这一比喻也很得意,曾在诗中多次运用。后人对这一比喻更深为赞赏,常在诗中提到。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称这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篇”。其特点之一是概括性特别强。它写的不是西湖的一处之景或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的全面写照和全面评价,区而它就具有超越时间的艺术生命色。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啦光彩。
篇7:《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赏析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篇8:《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译文、诗意】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赏析】
这组诗共二首,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篇9: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朝代:宋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篇10: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篇11: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西湖美丽迷人的风景。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的是西湖晴天的景色,阳光照耀下的西湖,水波荡漾,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雨天的景色,在蒙蒙细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看上去迷迷茫茫,如梦如幻,非常奇妙。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中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在西湖游玩饮酒,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小雨,这一切诗人都看在眼里,都觉得很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别开生面,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湖是天然美景,西施也是吴越之地孕育出来的美人,天生丽质是她们共同的特点。比喻巧妙贴切而又自然,因此,西湖也获得了“西子湖”的美称。
★ 饮湖上初晴后雨第
【饮湖上初晴后雨朝曦迎客艳重冈的翻译赏析(通用11篇)】相关文章:
饮湖上初晴后雨分句赏析2022-05-04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苏轼2023-06-17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2023-03-04
饮湖上初晴后雨变文章2023-07-24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2022-05-06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2024-01-21
饮湖上初晴后雨扩写作文2023-06-19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译赏析2022-08-13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2022-08-09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带拼音版及意思202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