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

时间:2022-08-09 08:01:2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精选8篇)由网友“小王小王开心非”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

篇1: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赏析

西湖,作为杭州举足轻重的一方水域,自古以来就以其迷人的风光及厚重的文化积淀,为文人墨客所称颂。历来吟咏西湖的诗词佳作繁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属于苏东坡这首。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面:在阳光灿烂的照耀下,西湖的水面显得十分平静,偶尔有一阵轻风吹过,波光荡漾,水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是描写西湖下雨时的山色:青山被烟雨所笼罩,看起来朦朦胧胧的,仿佛罩上了一层薄薄的纱,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由此诗的背景可知,这天作者陪客人在西湖宴饮,早晴晚阴,天气多变,苏轼很善于捕捉这一晴一阴中的西湖的特征,将之写进到这两句诗中,西湖之美,一览无余。“潋滟”,意思是波光闪动,水光粼粼;“空蒙”,即烟雨迷茫,朦朦胧胧。一个是西湖晴天的特征,一个是西湖雨天的特征,分别代表着西湖的色彩美和空灵美。这两个词同时都是叠韵词,前后位置又相照应,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但是不管是写晴天之湖光也好,写雨天之山色也罢,晴和雨都是相互衬托的,两者殊途同归,那就是共同表现西湖的美色。同时,晴和雨又是不可分割的,西湖的天气本就气象万千,或朝晖夕阴,只有晴雨融合,才能表现出西子湖真正的面目来。通过诗人“晴方好”、“雨亦奇”这一盛赞,为读者呈现出不同天气下西湖美景,流露出其对西湖无限的喜爱之情。

篇2:《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

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篇3:《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

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公元1071-1074),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六年(公元1073)正月二十一,苏轼病后初愈,应杭州知府、诗友陈襄的邀请,在西湖上饮酒赏景,见西湖初晴后雨,景色动人,便写下西湖的美景,《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的第一首说:“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人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自己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天气开始晴朗,不大一会儿工夫,天竟阴了,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展示着它那美丽的风貌。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即写西湖上由雨幕笼罩,山影飘渺。这是说,不久湖上下起雨来,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另一番奇妙的景致。联系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来看,这两句所摹的正是当天先后呈现在诗人眼前西湖上真实的景观。从第一首诗的前两句“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来看,那天诗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由晴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这样的变化,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来说,无论是山、是水;或晴、或雨,都是美好的、奇妙的。“晴方好”、“ 雨亦奇”这些赞评,我们不仅可以想见西湖上的不同景色,也可以揣摩到诗人挥毫时的兴奋及洒脱的情怀。这宛若两幅风景画,一幅是水彩,一幅是淡墨,互相映衬,相得益障,把西湖山光水色、晴雨变化的美妙,表现得那么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空灵迷人。

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转入议论。第三句“欲把西湖比西子”,诗人在这里用一个贴切而奇妙的比喻,拿西施来比西湖。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往今浙江诸暨县)西,故称西施。西施是客体,西湖是主(喻)体。作者选用这二者,不仅仅因为她们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这种比喻突发奇想,发人所未发,新颖别致。第四句“浓妆淡抹总相宜”,揭示两者的内涵,写出了西湖的神韵。两者不借外物,不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不甚收。这个比喻融情入景,将物比作人,赋于西湖女性持有的'意态风神和生命灵性。此诗一出,传遍天下,并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美称、爱称。苏轼自己对这个比喻也很得意,在别的诗里多次使用,如《次韵刘景文登介亭》:“西湖幸真西子,烟树点眉目。”等。

这首《七绝》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轮美奂传神地勾勒出来。同时,这首诗还闪射出哲理的光辉,它给人们以启迪,大自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自己的发现。这首诗在结构上是起承转合的典范。前两句白描,对偶工切,用陈述句,一起一承。第三句用假设句转折。第四句合拢。而且三、四句,不再对仗,改为散体单行,结构上具有灵活性、转折性、立体性,其意境单纯而丰富,含义深广。

篇4:《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

苏轼 【宋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注释】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

亦:也。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鉴赏】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篇5: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 奇:奇妙。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篇6: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其二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杭州西湖是中国最美丽的景观之一。苏轼是古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最优秀的诗人与最美丽的景观不期而遇,必然擦出最灿烂的火花。

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七年(1074),有近3年的时间,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州的次官,协助并监察州长官的工作)。公务之余,他常游西湖,全面领略了西湖一年四季千变万化的美。此诗约作于熙宁六年(1073)正月,时年东坡36岁。

从诗题可知,诗人饮宴于西湖上,先是晴天,后来下雨,因有此作。

起句缴题中的“初晴”。“潋滟”,形容波光闪耀。次句缴题中的“后雨”。“空濛”,形容山色迷茫。二句对仗工稳,互文见意,是说西湖山好水也好,晴好雨也好;山奇水也奇,晴奇雨也奇。“潋滟”对“空濛”,都是叠韵(二字韵母相同)连绵词(二字不容分拆),尤见修辞的整饬与精致。

前两句,其美在“形”;后两句,其美在“神”。用中国古代最美丽的女子西施来赞美西湖,写“活”了本没有生命的湖,真是神来之笔!“西湖”是水,“西子”是人,本非同类,似不可“比”;但二者都是天下之绝美,这就有了“比”的.理由;何况“西湖”称“西”,“西子”也称“西”,二者又曾同属于越国,套用一句大俗话:芝麻掉进针眼里——巧了!这就“比”出了语言的谐趣。东坡先生不愧是第一流的语言大师!美人之“美”,是淡妆漂亮,浓妆也漂亮,怎么化妆怎么漂亮。“淡妆”扣西湖的“雨”,雨天的西湖色泽清淡,可不就像美人化了淡妆?“浓抹”扣西湖的“晴”,晴天的西湖色泽浓重,可不就像美人化了浓妆?因此,“淡妆浓抹总相宜”,也就是“西湖晴雨总相宜”!

图画山水,写“形”易,写“神”难。七言四句,如句句写“形”,是做加法,增量不增质;东坡此诗,好在二句写“形”,二句写“神”,是做乘法,不增量而增值,其艺术效应几倍几十倍地往上翻。从此,西湖又多了一个别名——“西子湖”。人们对此别名的赞同,正是对这首小诗审美价值最大化的承认。

[知识拓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注释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篇7: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译文及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⑷,山色空濛雨亦奇⑸。

欲把西湖比西子⑹,淡妆浓抹总相宜⑺。

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⑸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篇8: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译文及赏析

诗句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

解析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资料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解释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及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精选8篇)】相关文章: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译文2024-04-03

饮湖上初晴后雨朝曦迎客艳重冈的翻译赏析2022-06-28

饮湖上初晴后雨分句赏析2022-05-04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2022-05-06

饮湖上初晴后雨第2023-04-18

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2022-05-02

描写祖国风光《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赏析2022-12-31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2022-11-01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2024-01-21

古诗鉴赏:饮湖上初晴后雨2023-11-1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