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节为什么定在重阳节(整理10篇)由网友“盈盈”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老人节为什么定在重阳节,欢迎阅读分享。
篇1:老人节为什么定在重阳节
我国老人节为什么定在重阳节
1、因为在中国人民的观念中,九有着长久的意味。普遍的观念认为,重阳节之所以被定为老年节,就是因为中国人图吉利,认为九九有久久的意味。再加之九是最大的数字,因此九月九就被赋予了“久寿”的含义。而随着这种观念的传播,九月九的重阳节也就慢慢有了老人节的称号。
2、在古时就有重阳“求寿”的说法。汉代《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也就是说,早在汉朝人们就已经给九月九赋予了长寿的含义。古人认为天地自然的四季变化和人的一生是相符的,而深秋的重阳正是对应着体力衰竭的老年。所以在这一天,老年人更是要通过登高,饮菊酒等方式来祈祷长寿。
重阳节的由来与传说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的由来一:先秦祭飨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重阳节的由来二:祭祀大火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重阳节的传说
重阳节的传说一:辟邪说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丶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重阳节的传说二:求寿说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篇2:为什么把老人节定在重阳节的原因
我国为什么把老人节定在重阳
将重阳节的意义,从先人转向了今人,从历史转到了当下。重阳节成为老人家、敬老节是对“尊老、敬老、爱老”的一种传承。同时也是将重阳节所蕴含的深层内涵进行最大化地推而广之。总之,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但重阳节的意义,却是永恒的。现在每到重阳节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重阳节有关登高古诗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日登高》唐/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唐/独孤及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唐/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唐/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重阳节的主要风俗是什么:登高,吃重阳糕,赏菊
登高
先有登高的习俗 , 金秋九月 , 天高气爽 , 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 制无定法 , 较为随意。农历九月九日天明时 , 以片糕搭儿女头额 , 口中念念有词 , 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 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赏菊
重阳日 , 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 , 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 , 节日举办菊花大会 , 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 , 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 , 菊花象征长寿。
重阳节赏菊的意义
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时,每逢重阳节是最佳的赏菊时期。而菊花又被称为长寿之花,重阳节赏菊有祈求长生与延寿之意。所以,菊花又被称为“延寿客”。据说重阳节赏菊的风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赏菊之风盛行在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篇3:为什么称重阳节为老人节
重阳节称为老人节原因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已有千余年历史,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九”在古数中既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指地之极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九九重阳,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之意,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九九重阳”就被认为是祝福老人长寿的好日子。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0xx年12月28日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自古重阳节就被人们重视,如今这个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中国的“老人节”。
重阳节的风俗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1、登高。在中国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2、吃重阳糕。汉语中“糕”与“高”同音,所以人们以吃糕寓意“登高”,“百事俱高”,希望什么都往好处发展。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糕切下来要先敬给老人吃,祝老人“长久长寿”。
3、赏菊。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民间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怒放的重阳节里,登山赏菊并饮菊花酒,既合赏菊的风雅情趣,又可暖身祛寒。
4、佩茱萸。中国古代流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重阳节好去处
白水寨天南第一梯
景点分布与登山指南
登山观光能够陶冶性情、强身健体,但也是一项挑战体能和耐力的运动,所以游客应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的线路登山。
温馨提示:游客还可乘车上山,目前白水寨景区内有通往899级观瀑点的观光车,可为游客提供上下车往返服务。
逍遥游:
登山步径起点-海船木栈道-1499级瀑鸣台
海船木栈道与登山步径起步点相接,通至1499级瀑鸣台。栈道亲水而建,沿途并有多个凉亭和观景台。漫步其中,可以一边观瀑戏水,一边呼吸清新空气。行至1499级,即可抵达第一级零距离触瀑点——瀑鸣台,感受瀑布奔流直下的磅礴气势。之后沿石阶而下,可达899级观光车站,选择以车代步,逍遥到底。
精典游:
登山步径起点-海船木栈道-1499级瀑鸣台-2199级亲瀑台
至1499级瀑鸣台后,如体力许可,建议沿登山步径继续前行至2199级亲瀑台。至此已到达第二级零距离接触瀑布点,方知道这条中国内地落差最大瀑布的壮美,之后沿步径下山。
挑战游:
登山步径起点-海船木栈道-1499级瀑鸣台-3299级沐瀑台-仙姑天池
体能充沛者当然更喜欢知难而上。行至3299级处,即可抵达第三级零距离接触瀑布点—沐瀑台。从山顶飞驰而下的瀑布水花,沐浴身心。落差高达428.5米的瀑布近在眼前。之后轻松穿过“神仙沟”,即可抵达4099级处的瀑布源头——仙姑天池。
观光车服务:路程:从山脚至899级,价格:单程10元/人。
篇4:为什么称重阳节为老人节
为什么称重阳节为老人节
重阳节已有多年的历史。“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重阳节关心老人的方法
冬季气温变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刺激血管收缩甚至痉挛,造成血管狭窄,血压升高,使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导致包括脑、心脏在内的多个器官血液灌流量减少,易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气象学研究发现,77%的心梗患者、54%的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据统计70%以上的脑卒中也发生在冬季,这都需要我们提高警惕。
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普遍存在动脉硬化症状,许多人还有高血脂、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严寒冬天会时常感到胸痛、憋气或头晕等。其实,这是人体对天气变化产生的一系列“应急反应”。一些对天气变化比较敏感的人或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这种反应很可能使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出现缺氧、缺血症状,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甚至导致猝死。对于老年朋友,平安度过严寒冬季应注意以下五个原则:
控制血压:人体的血压随季节、昼夜、情绪等因素而产生较大的波动,尤其是冬季有明显的昼夜波动现象,其大致的规律是,夜间血压较低,清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上升,形成清晨血压高峰。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存在脑中风、心肌梗塞的危险,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定期复诊,如果血压有波动要及时就诊。
注意保暖:冬季无论是室内室外还是昼夜,均温差较大,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格外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和脚部的保暖。对于生理机能减退、免疫力较弱的老年人来说,更需提高警惕。
清淡饮食:老年人的饮食应遵循“均衡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原则。食物的选择要多样、粗细搭配,松软易于消化吸收。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有所减退,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减少,容易发生便秘。经常吃些粗粮、蔬菜水果,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防止便秘的发生。一些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应少吃油炸食品,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还应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咳嗽,以防回心血量骤增,而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加强锻炼:体重超重或肥胖的老年人患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增加,应适当多做户外活动,保持身体健康。并且时常接受阳光的照射,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合成,可以预防或推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此外,锻炼身体要适度、量力而行,要保护好关节、预防运动损伤。
备药: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治疗药物。对于冠心病的患者,可随身携带扩张血管药物鲁南欣康(单硝酸异山梨酯),高血压患者可家中常备平稳降压药平欣(缬沙坦分散片),肥胖的患者可使用减肥产品舒尔佳(奥利司他胶囊),基本药物是防治疾病的保障。除此之外,一旦出现心悸、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适,要及早到医院就医,必要时拨打120,以免耽误病情。
昆明重阳节风俗习惯
老昆明人在重阳节这天,家家户户就有“螺峰登高,饮菊花酒,酬馈花糕”的习俗,皆以“面簇诸果为花糕”,称为“重阳糕”,除全家带上山共食之外,还“亲相酬馈”给亲朋好友分享。
重阳节全国各地的独特习俗
【河南省】河南民间过重阳节,主要以改善生活、联络亲友感情为主,并不重视“桓景避难”的传说。过节时,人们多炸油条,做绿豆面、煎饼,或磨栗粉和糯米粉拌蜜蒸糕,辅以枣泥(俗称重阳糕),标以彩旗,问候亲友。信阳一带,人们还喜欢在这一天吃汤圆。在豫北有“九月九,卸石榴”的谚语,有石榴树的人家,习惯在此日采摘石榴吃。南阳等地,民间还认为九月九是老君的生日。传说老君小名为哨,所以在九月九日游乐时,忌吹哨子,尤其是以老君为祖师爷的行业更为谨慎,以示对老君的尊重。
【陕西省】在陕西的北部,重阳节正值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有的人家过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互馈赠,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福建省】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人们将优质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后置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熟出笼,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所以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在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
【山东省】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县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广东省】过去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众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台湾省】台湾的气候自九月开始就刮起了号称“九降”的秋风,吹的是无雨的北风,此时最适宜放风筝。当地有俗语:“九月九,风吹(风筝)满天吼。”说的也是重阳节风筝满天飞的盛况。台湾客家族群,也有在重阳节祭祖的习俗。据说祭祖时越早到,越能得到祖先的庇佑。
【山西省】九月九日,山西的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北省】在河北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清丰县儿童在重阳节放纸鸢为戏。典周县境内无山,百姓多在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北京】北京人在重阳节时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意思是“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赏菊
重阳赏菊、饮酒、对弈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篇5:重阳节为什么是老人节
在中国人民的观念中,九有着长久的意味。所以普遍的观念认为,重阳节之所以被定为老年节,就是因为中国人图吉利,认为九九有久久的意味。再加之九是最大的数字,因此九月九就被赋予了“久寿”的含义。而随着这种观念的传播,九月九的重阳节也就慢慢有了老人节的称号。
不过真的只是这个原因吗?实际上仅仅这一个原因是有点站不住脚的,毕竟要说起“九九”这个数字,恐怕大多数人想到的并不是寿命,而是爱情。毕竟感情“长长久久”这个说法似乎更具有市场一些。那为什么九月九没有朝这个方向发展呢?这是因为早在“久寿”这个现代说法之前,古人就有了重阳“求寿”的说法。汉代《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也就是说,早在汉朝人们就已经给九月九赋予了长寿的含义。
那么汉朝人为什么会在重阳有求寿的习俗呢?这就不得不说当时重阳的另外一个习俗了。那就是“辞青”。所谓辞青,就是告别青绿。古人认为春天树木发芽生叶,秋天叶落草枯,这都是必然的轮回存在。所以在初春的清明踏青,也就是迎接万物生机,到了重阳又辞青,也就是告别大地生机。而古人认为人和自然是相互影响的,重阳时,自然生机减弱,人体的生机也会减弱,但是菊花这种植物却是在重阳时开花,也就是说菊花在这个万物生机减弱的时期仍旧保持着巨大的生机。所以人们纷纷通过赏菊,饮菊酒的方式,来企图提高自己的生机。也就是“求寿”。
重阳节的习俗介绍
登高远眺
登高之所以受人重视,特别受老人重视,是因为人们认为登高意寓“登顶长寿“。除此之外,人们还相信登山能使人健康长寿。重阳节登高在唐代就开始盛行了。
赏菊花
菊花产自中国,最早记载始于公元前5世纪。菊花在阴历九月盛开,它有一个美称“长寿之花”。因此每年重阳节也是观赏菊花的好时候。
饮菊花酒
菊花酒的酿造十分独特。古时,人们在九月九日采摘新鲜的菊花和菊花叶,把它们和谷粒一起酿制成酒。等到来年的同一时间再打开品尝。据说,菊花酒具有清神明目,减肥降血压,治疗胃病的功效。因此,可以饮菊花酒可以使人长寿。
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中草药,茱萸香味浓,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古人重阳节会在帽子上插上茱萸,主要是为了避邪求吉。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名“菊花糕”或“花糕”。重阳糕的历史可追溯到周朝。相传,最初人们是为了庆祝秋收而制作重阳糕的。到现在,逐渐发展为在重阳佳节人们常吃的一种糕点了。常见于江浙沪地区。
做重阳节贺卡和海报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如果因为工作的原因,您远离父母,不能在重阳节陪伴他们登高赏花。那么就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个属于自己的重阳节贺卡或重阳节海报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吧。
重阳节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重阳节吃的食物有哪些
菊花糕
说到重阳糕,又称菊花糕。霜降之时,唯此草茂盛。菊花也就被古人视为重阳的“候时之草”。重阳也因此称为菊花节。菊花糕是潮汕名糕点之一,菊花糕在潮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糜饭食会饱,菊花糕孬巧”的俗语。潮汕特产菊花糕以其新鲜、清甜溢香,软脆无异味而驰名。
无花果
现代研究发现,无花果中含有补骨脂素、佛柑内酯等活性成分及芳香物质苯甲醛,可抑制癌细胞生成,可预防肝癌、胃癌的发生,延缓、抑制移植性肉瘤、自发性乳癌、淋巴肉瘤的发展或恶化,最终可致肿瘤坏死、退化。无花果含有的大量糖类、脂类、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板栗糕
北京的小吃中有两样是专在重阳节时食用的,一为花糕,一个是栗子糕。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而成的。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并准备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馅,将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
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沙馅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
重阳节去哪里旅游好
1、福建武夷山、厦门
福建靠海,气候温暖,这条线路路途相距不太远,也不累,对于那些爱喝茶的老人,可以看海景,品品茶,非常的惬意。
2、杏花村里品酒赏诗
推荐理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因杜牧这首《清明》诗而美名远扬,无数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诗篇,历史的车轮缓缓碾过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浓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杏花村“天下第一诗村”的美誉。名人、名村、名酒、名诗,让这个地处安徽池州的小村落充满着独特的魅力。深秋时分,在杏花村品酒赏诗,思远古之情、享眼前之福,一定会让老人们有份意外之喜。
3、申遗成功后看崀山
推荐理由:日前,湖南崀山与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湖南第二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崀山风景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景点60多处,已开发的有6大景区,有八角寨、天一巷、辣椒峰、扶夷江、紫霞峒、八音岩等,美丽神奇的崀山以其雄、绝、险、秀、幽、奇的自然特色风光,吸引着众人的眼球。
4、去兰州赴秋菊盛宴
推荐理由:重阳赏菊是我国古老的习俗,今年重阳期间,在河南开封、甘肃兰州、湖南湘潭都将有大型菊花展。兰州是古代“丝绸之路”重镇,也是驰名中外的瓜果名城,在赏菊游玩的同时还可品香甜的瓜果。此外,还可去观看甘肃彩陶展、丝绸之路文明展、古生物化石展、新中国成立60年甘肃考古发现成果展等展览。自然、风情、文化之旅应有尽有,正是老人们的最爱。
5、去武隆看天坑地洞
推荐理由:武隆是乌江下游的一座美丽小城。自古就有“渝黔门屏”之美誉,拥有“一峡、二坑、三桥、四洞、五泉”等美妙绝伦的景观。武隆的景致,不仅仅只是雄伟,而是融雄、险、奇、幽、清、秀于一体。亿万年的地质变迁,造就了奇特溶洞群、天生桥群、天坑群、竖井群、地下伏流、大峡谷、地缝、间歇泉等地质景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老人们不必担心这里山高路险洞深,有从顶部直通洞底的电梯可以乘坐。
6、赏宝岛台湾绝色之秋
推荐理由:美丽富饶的祖国宝岛台湾,是国人为之魂牵梦萦的地方。对于老年人来说,在有生之年去感受宝岛的迷人风光,甚至去会会昔日的老朋友,别具意义。在台湾过重阳节,古风古韵保留多多,登高、佩茱萸、食米糕、赏菊、饮菊花酒和赛纸鸢(风筝)、泡温泉等,样样都可勾起老人尘封的快乐回忆。
篇6:老人节和重阳节一样吗
20老人节和重阳节一样吗:一样
老人节和重阳节是同一天,重阳节在被赋予老人节时就带有一定长寿的含义,因此可以说老人节和重阳节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除了重阳节专有的习俗活动,还多了一项敬老爱老的活动。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节日起源故事
起源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起源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在古代,古人对火总有莫名的恐惧,因而也常常敬畏和祭拜火神,并认为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起源其三
重阳节的起源据说是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身边的侍女也受到牵连并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民间,嫁给了一个贫民。由于她在宫中每年都过重阳节,节日期间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求长寿,所以嫁人之后,她在这一天还是照着宫里的规矩过重阳节,人们听说后纷纷效仿,于是这种习俗在民间就广为流传了。
篇7:老人节为什么是重阳节
重阳节为什么叫老人节
在中国人民的观念中,九有着长久的意味。所以普遍的观念认为,重阳节之所以被定为老年节,就是因为中国人图吉利,认为九九有久久的意味。再加之九是最大的数字,因此九月九就被赋予了“久寿”的含义。而随着这种观念的传播,九月九的重阳节也就慢慢有了老人节的称号。
不过真的只是这个原因吗?实际上仅仅这一个原因是有点站不住脚的,毕竟要说起“九九”这个数字,恐怕大多数人想到的并不是寿命,而是爱情。毕竟感情“长长久久”这个说法似乎更具有市场一些。那为什么九月九没有朝这个方向发展呢?这是因为早在“久寿”这个现代说法之前,古人就有了重阳“求寿”的说法。汉代《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也就是说,早在汉朝人们就已经给九月九赋予了长寿的含义。
那么汉朝人为什么会在重阳有求寿的习俗呢?这就不得不说当时重阳的另外一个习俗了。那就是“辞青”。所谓辞青,就是告别青绿。古人认为春天树木发芽生叶,秋天叶落草枯,这都是必然的轮回存在。所以在初春的清明踏青,也就是迎接万物生机,到了重阳又辞青,也就是告别大地生机。而古人认为人和自然是相互影响的,重阳时,自然生机减弱,人体的生机也会减弱,但是菊花这种植物却是在重阳时开花,也就是说菊花在这个万物生机减弱的时期仍旧保持着巨大的生机。所以人们纷纷通过赏菊,饮菊酒的方式,来企图提高自己的生机。也就是“求寿”。
另一方面,古人认为天地自然的四季变化和人的一生是相符的,而深秋的重阳正是对应着体力衰竭的老年。所以在这一天,老年人更是要通过登高,饮菊酒等方式来祈祷长寿。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饮菊酒的习俗虽然保留了下来,但是求寿的说法却慢慢的淡化了。但是人们还是会潜意识的将重阳和老年人长寿联系起来。所以当“九久”的说法出现时,重阳就顺其自然的再次被赋予了“久寿”的含义。
不过更重要的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骨子里,就有着敬老爱老的观念。也希望大家在工作之余,等够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家里的老人,给他们一个更加温暖的老年生活。
老人节和重阳节是同一天,重阳节在被赋予老人节时就带有一定长寿的含义,因此可以说老人节和重阳节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除了重阳节专有的习俗活动,还多了一项敬老爱老的活动。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为什么叫老人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已有千余年历史,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九”在古数中既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指地之极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九九重阳,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之意,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九九重阳”就被认为是祝福老人长寿的好日子。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12月28日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自古重阳节就被人们重视,如今这个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中国的“老人节”。
世界各国的老人节
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1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1日定为“国际老人节”。此外,许多国家还分别设有自己的敬老节或老人节,但日期各异,分布在一年的12个月中,每个月都有老人节。
除此之外,有些国家的老人节或敬老节并不是确定在某一天。比如埃及将敬老节定在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美国将敬老日定在9月劳动节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又称“祖父祖母节”;法国将老人节定在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重阳节的风俗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1、登高。在中国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2、吃重阳糕。汉语中“糕”与“高”同音,所以人们以吃糕寓意“登高”,“百事俱高”,希望什么都往好处发展。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糕切下来要先敬给老人吃,祝老人“长久长寿”。
3、赏菊。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民间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怒放的重阳节里,登山赏菊并饮菊花酒,既合赏菊的风雅情趣,又可暖身祛寒。
4、佩茱萸。中国古代流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重阳节叫老人节,除了要多参加以上的活动外,不妨多陪伴一下老人。关爱老人,不能仅仅是在口头上说说,更为需要的是我们的行动,哪怕只是短短的聊天,或者家庭式的聚餐,也会给老人们带来满足感。
重阳节叫老人节的原因
“九”在古数中既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指地之极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九九重阳,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之意,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九九重阳”就被认为是祝福老人长寿的好日子。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月28日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自古重阳节就被人们重视,如今这个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中国的“老人节”。
重阳节敬老的意义
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别的民族咱们不管不论,但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尽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浓厚,尊老敬老爱老是一个重要方面。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力,都有它独到的魅力,但是中华民族,以深挚的情感,凝聚起全中国十三亿人口,以及海外的广大同胞、侨胞,那些传统美德(包括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是功不可没的。
资料显示,早在母系氏族社会,老人就受到敬重。中华民族的尊老敬老优秀传统,自蒙昧时期产生,经历了风风雨雨和时间的考验传承了几千年。现在,我国把“常回家看看”写入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是也必须严重指出的是,在继承和发扬尊老敬老优秀民族传统问题上,目前随着翻案风的喧嚣出现了一股逆流,这就是有些腐吏和叫兽在老年人养老问题上进行算计,并制造了种.种既荒.唐又浅薄的谬论,他们是遗老遗少,妄图继续践踏传统,开历史的倒车。这是需要特别警惕和认真对待的。
对于重阳节的意义,将中华敬老传统加以深化和外延,发见的正是作为中华传统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长辈也许还没成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却仍然需要。
一个人所受恩惠莫重于父母,父母是生养我们的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谓五常,是家庭和睦兴旺的根本。然而因中国近代的衰败,今人将古代的一切思想视为封建思想,称不适用于今世。于是不讲孝道,导致很多老人无人赡养,并引起诸多社会及国家问题。
中国诸子百家思想虽各异,但无不注重孝道。如今中国可谓每一寸肌肤对孝道都充满了饥渴。老人渴望孝道,因为其急需人赡养;中年人渴望孝道,因为其不可避免的走向老年;孩子渴望孝道,没有孝道也就没有慈爱;社会渴望孝道,没有孝道,社会将变得冷漠;国家渴望孝道,没有孝道,国人将不忠于国。华夏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据守本土四千年而不被异族所统治、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繁衍五千年而至今不衰的民族,何也?孝敬祖先,忠于国家。不讲孝道,则家不为家;不忠于国,则国将不国。不忠不孝,四分五裂,华夏何以存在世界五千余年!
近代有人称:“中国古代孝道意味着绝对服从,是愚忠愚孝。”这种观点以偏概全。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说:“君视臣为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又称“君为轻。”怎能称儒家思想中君对臣有绝对的支配权?关于孝顺,孔子称:“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又称:“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如此怎能称古代孝道意味着绝对服从、是愚忠愚孝?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孔子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果然,上世纪批判孝道的人在他们老后大多受到了其子女的虐待,几乎没有人享到天伦之乐,其子女不孝行径之恶劣在中国历史记载中从未见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不孝子孙占大多数,而我们却依然诋毁孝道,莫非又要重蹈上一代的覆辙?
如今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养老不可能,家庭养老是唯一的出路。莫非只有等到老去那一天,子女不管不顾、凄凉等死之时,才会明白孝道的深意?我们离不开孝道,如果认为古代孝道有问题可以进行修正,但如果只是一味诋毁孝道无异于自掘坟墓。今天社会问题实因不孝而起,非孝道不能解决。
世界各国的老人节
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1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1日定为“国际老人节”。此外,许多国家还分别设有自己的敬老节或老人节,但日期各异,分布在一年的12个月中,每个月都有老人节。
除此之外,有些国家的老人节或敬老节并不是确定在某一天。比如埃及将敬老节定在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美国将敬老日定在9月劳动节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又称“祖父祖母节”;法国将老人节定在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篇8:关于重阳节为什么是老人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也叫“老人节”,因“九九”有长久、长寿之意。到底重阳节为什么叫老人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已有千余年历史,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九”在古数中既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指地之极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九九重阳,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之意,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九九重阳”就被认为是祝福老人长寿的好日子。
自古重阳节就被人们重视,如今这个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中国的“老人节”。
重阳节的风俗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1、登高。在中国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2、吃重阳糕。汉语中“糕”与“高”同音,所以人们以吃糕寓意“登高”,“百事俱高”,希望什么都往好处发展。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糕切下来要先敬给老人吃,祝老人“长久长寿”。
3、赏菊。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民间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怒放的重阳节里,登山赏菊并饮菊花酒,既合赏菊的风雅情趣,又可暖身祛寒。
4、佩茱萸。中国古代流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重阳节叫老人节,除了要多参加以上的活动外,不妨多陪伴一下老人。关爱老人,不能仅仅是在口头上说说,更为需要的是我们的行动,哪怕只是短短的聊天,或者家庭式的聚餐,也会给老人们带来满足感。
篇9:关于重阳节为什么是老人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远眺、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因此,重阳节也叫“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
1989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重阳节又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12月28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一步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作为老年节。
因此,今天也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生效后,我们迎来的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
为什么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呢?
在中国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谐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因此,重阳节寓意深远,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重阳节怀有特殊的感情。
重阳节起源于何处?
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季秋九月,“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入,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仓,祗敬必饬……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那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习俗。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远游》诗中也有“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的诗句。
不过,这里的“重阳”是指九月九日那一天,当时还不是节日。而重阳节的求寿之俗,据考始于汉代。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把重阳当作一个节日,最早见于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飨宴高会。”
到了魏晋时期,重阳节又多了赏菊、饮酒的习俗。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则始于唐代。此后的宋元明清,每逢九月初九,宫廷、民间都会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唐代的许多大诗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维、杜甫等,都留下过关于重阳节的著名诗篇。
古人们的重阳节都怎么过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各种习俗,来庆祝这个特别的节日。
习俗1-登高远望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习俗2-饮菊花酒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习俗3-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习俗4-插菊花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习俗5-吃重阳糕
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
诗词里的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重阳节在现代又有了新的含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对重阳节非常重视,并赋予了这一传统节日“老人节”这一新的含义。尊老敬老已成为当今人民重阳节的主旋律。
1989年将每年的农历9月9日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篇10:重阳节为什么叫老人节
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叫老人节原因
因为“九”字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有长长久久的意思,“九九”重阳与“久久”谐音,寓意寿命长,为了图个吉利,寄托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于是就把重阳节叫成老人节。
“九”在古数中既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指地之极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具有很好的寓意。九九重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之意,九月九又恰逢秋季这个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九九重阳”就被认为是祝福老人长寿的好日子。
重阳节有什么寓意
重阳节寓意着希望老人能有长久的寿命,福禄两全,能有不浅的福报。
关于重阳“求寿”的说法在汉代时期就有记载,早在《西京杂记》中,汉朝的人们就已经把长寿的含义赋予在九九重阳节上了。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所以是“重九”,同时“九”又是阳数,这个在《易经》中就有记载,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重阳节由此得来。因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就有关于尊敬老人的说法,所以把这种美德体现在节日风俗中也无可厚非,因此重阳节的寓意深远,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重阳节怀有特殊的感情。在1989年,中国政府将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就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因此,重阳节也是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节日。这不仅是对老人的关怀,也体现出来现代文明的进步,正是重阳节的内涵和价值所在。
重阳节意义
每到重阳节来临之际,子女回家陪爹妈“唠唠”、帮父母“买买”;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多样化活动,给老年群体送温暖、送欢乐;志愿者给需要帮助的老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关怀……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幕幕温馨风景,总让人受到由衷的感染和鼓舞。尊老、爱老、孝老终究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须要持之以恒的行动,因而重阳节的仪式感固然可以有也应该有,但其意义显然更在于常态性尽孝的“友情提醒”。
农历九月,不仅金秋景色迷人,而且适逢收获时节,被大家普遍视为一年中的最美月份。收获之际当思回馈、感恩,九月重阳提倡敬老,这样的“应景”可谓既恰如其分又用心良苦,凸显出知恩图报的朴素品德。“子欲养而亲不待”,古人的这一感叹不少人都感同身受,更提醒大家尽孝当趁早,真正将敬老孝心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注重平时的尽力而为和一贯表现,而不能止于某个节日或者偶尔想到时才行动,以免留下难以弥补的缺憾。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年人各方面的诉求越发多样化,养老能力和条件得到相应改善,无疑也对尽孝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仅仅满足于给钱给物、满足吃穿住行,而须更注视精神层面的养老、爱老,要从生活上的关心转向更加重视心理、情感上的关怀,尽可能创造条件让老人们度过殷实、快乐、幸福的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敬,不但是老年人对晚年生活的理想追求,而且应该成为儿女追求的尽孝境界。
国家把重阳节确定为老年节,出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体现出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对敬老美德的推崇,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更制订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更彰显出养老、敬老、孝老的国家担当。天天都是“重阳节”,日日都是尽孝日,人人尽孝成共识和共同自觉,社会敬老成常态和共同行动,不仅是老年人的福祉,而且是文明进步的体现,更是重阳节的内涵和价值所在。
★ 每年的中秋节作文
★ 爱心节作文
★ 登高古诗
【老人节为什么定在重阳节(整理10篇)】相关文章:
传统节日元旦的习俗介绍2023-09-21
2022教师节是哪天2023-03-27
商店活动策划书2022-11-19
爱鸟节小学四年级作文2023-10-20
关于弘扬孝道文化的作文400字2024-02-09
犹太女儿节五年级记叙文2023-04-18
情满校园作文2023-03-05
有关重阳记事作文2022-12-06
端午节起源说法2022-12-31
国旗下讲话重阳节小学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