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整理9篇)由网友“许多”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九年级物理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自主导学
1.分子; 原子
2.无规则运动
3.引; 斥
基础练习
1.扩散; 引
2.温度越高; 剧烈
3.D 4.B 5.D 6.B 7.D 8.B 9.A 10.D 11.C
提高练习
12.D
13.(1)B (2)A瓶中气体颜色逐渐变红;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④
第2节 内能(1)
自主导学
1.动; 分子势
2.焦耳(J)
3.减少; 增加
基础练习
1.A 2.A 3.B 4.D 5.A 6.C 7.D 8.C 9.C 10.B
提高练习
11.D
第2节 内能(2)
自主导学
1.做功; 热传递; 等效
2.传递能量; 焦耳(J)
3.转移; 转化
基础练习
1.C 2.B 3.D 4.C 5.C 6.A 7.B 8.D 9.C
10.(1)温度 (2)内能 (3)热量
提高练习
11.燃烧; 活塞对空气做功; 空气; 着火点; 不能
12.C
13.降低; 液化; 做功; 减小
第3节 比热容(1)
自主导学
1.吸收的热量; 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 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
2.性质; 不同
基础练习
1.质量为1kg的铜,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0.39×10J; 不变
2.D 3.D 4.D 5.D 6.A 7.D 8.A
提高练习
9.B 10.D
11.(1)不同 (2)在达到室温前,相同质量的水,降低的温度越多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3)水(同种物质)降低的温度相同时,质量大的放出的热量多 (4)水(同种物质)放出的热量与质量和降低的温度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第3节 比热容(2)
自主导学 3
cm(t-t0); cm(t0-t)
基础练习
1.质量为1kg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J; 4.2×10
2.C 3.D 4.B 5.A 6.B
7.Q = cm(t-t0) = 0.39×10J/(kg?℃)×50 kg×(100℃-30℃) = 1.365×10J
篇2:九年级物理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一节 家庭电路
第二十章 基础知识 1火,零,220,地。2干路,并,串。3电能表,总开关,总开关。4零,火,地,金属外壳,接地。5甲,火,零。
能力提升 6C7B8C
探索研究 9略。10略。
第二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基础知识 1、I=P / U,火灾。2、I = U / R,火灾。3、大,低,熔断,串,火,等于或稍大于。4、发生故障。5、“250V 16A”,甲
能力提升 6B7C8D9B10D
探索研究 11这些用电器不能同时使用。就算过程略。 12略
第三节 安全用电
基础知识 1电流。2火线。3电源,切断电源。4、低压。高压,电源开关,更换
能力提升 5D6D7C8C
探索研究 9(1)5A(2)0.025A,因为此时干路中的电流为5.025A,小于保险丝的熔断电流10A,所以保险丝不会熔断。
第十九章 综合练习
一 填空题 1金属笔卡,火,零。2、大地。3用电器总功率过大,短路。4、串,0.2。
5、变大,变小。6、高压电弧,跨步电压。
二 、7C8A9D10C11D12C13C14B
三 、探究与应用题 15略16略17(1)断路(2)短路(3)正常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一节 磁现象 磁场
基础知识 1指南针,司南,铁、钴、镍,磁极,两。2、南极,S,北极,N。
3、磁极之间相互作用,磁化。4、磁场,磁场,产生力的作用。5、N极。
6 带箭头,静止时N极的指向,磁感线。7、N、S。 8大磁场,南极,北极,地磁场。 能力提升 9B10A11C12D13A14C15D16C
探索研究 17当两个磁极相接触时,两根铁钉在重力作用下落下来,因为两个磁极相接触时,相接触相当于条形磁体中央处,磁性最弱。18、利用了磁体的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在玻璃内外有两块磁体,两块磁体异名磁极相对,相互吸引。移动其中一块磁体,另一块磁体随着移动,带动刷子移动,达到在室内擦外面玻璃的效果,避免发生危险。19电视机靠近磁体,显像管会被磁化,使色彩失真。20略21略
篇3: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知识训练
一、填空。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诗的作者是:( )。
2.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 )。
3.写出一部高尔基的作品《 》。
4.三国时,刘备的属国叫( ),曹操的属国叫( )。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出自( )的《出师表》。
6.九寨沟位于我国( )省。
7.《史记》的作者是( ),你能写出其中的两个小故事( ) ( )。
8.写出几个写人有学问的成语( ) ( ) ( ) ( )。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粉妆玉砌”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
10.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作者(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
11.“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是一代伟人( )说的。
1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是我国( )(朝代)起义的领袖,人称( ),后来被( )打败。
13.《水浒传》讲诉的是我国( )朝代的事情。你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两个人( ) ( )。
二、谚语,歇后语
1.把句子补充完整。
A.人心齐,( ).
B. 一花独放不是春,( )。
C.黄鼠狼给鸡拜年―( )。
2.歇后语连线。
十五只吊桶打水 百发百中 千里送鹅毛 铁面无私
王婆卖瓜 黄土变成金
八仙过海 礼轻情意重
包公断案 自卖自夸
万众一条心 各显神通
神枪手 七上八下
三、综合知识填空。
1.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有“五岳归来不见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请问:其中的五岳是指:泰山、( )、( )、( )、( )。
2.‘岁寒三友”是指:( )、( )、( )。
3.“文房四宝”是指:( )、( )、( )、( )。
4.“四大发明”是指:( )、( )、( )、
( )。
5.《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是指哪三个人:( )、( )、
( )。
四、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暖风熏得游人醉,( )。作者:( )
2.( ),天下谁人不识君。作者:( )
3.生当( ),死亦( )。作者:( )
4.( ),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 )
5.( ),白雨跳珠乱入船。 作者:( )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 佩 、折 )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
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得如此潇洒,如此豪放,和庭院含笑相比,深山含笑(像、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有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3. 在文中用曲线画出两个比喻句。
4. 注意带点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 )。 公园的一角
我们踏着石级登上半山腰,迎面是圆形的喷水池,池中有一座假山。 假山上有崎岖小路,有悬崖峭壁,有精致的楼阁和小巧玲珑的凉亭。假山上还有四个小喷水管,欢乐地喷着水花。秋风阵阵,水花随风飘洒而下,迷迷蒙蒙,像是给假山罩上一层薄薄的轻纱,景色迷人,就像仙境一般。
池中各色各样的金鱼鼓着一双双大眼睛,自由自在,有时潜入水草中,有时浮游到水面上,好像在听我们快乐的歌声。池中的水竹倒映水中,和蓝天白云的倒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围绕着喷水池种满了奇花异草,凤尾花扬起脸蛋,它的脸颊似火一样红,像是在热情地欢迎我们;鞭炮花像节目的礼花,在祝贺我们祖国繁荣昌盛,发达兴旺。 在喷水池的四周,有许多高大的树木:榕树、木棉、银槐等。这些
绿树、红花映衬着假山喷泉,真是美丽极了。
1.在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并写下来。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崎岖:
精致:
玲珑:
映衬:
3.本文可分为四段(即4个自然段),请概括段意。
4.回答问题: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本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篇4:五年级语文知识训练题
五年级语文知识训练题
一、古诗增色(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10分
(1)日暮山远,天寒()屋贫。
(2)()箬笠,()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月()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雀桥边野草花,()衣巷口夕阳斜。
(5)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如()。
(6)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
(7)()云翻墨未遮山,()雨跳珠乱入船。
(8)接天莲叶无穷(),映日荷花别样()。
(9)两个()鹂鸣()柳,一行()鹭上()天。
二、春意盎然(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16分
(1)()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
(7)()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8)忽如一夜()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凑双成对(填上双句成语的另半句)。 12分
一夫当关,__________ 人非圣贤,__________ 不鸣则已,__________
人之将死,__________ 三十六计,__________ 三军易得,__________
__________,后人乘凉 __________,必有一伤__________,近墨者黑
__________,败兴而归 __________,近在眼前__________,败絮其中
四、补歇后语8分
茶壶煮饺子——_________________ 哑巴吃黄连——_________________
竹篮打水——_________________ 秋后的蚂蚱——_________________
歪嘴和尚——_________________ 隔着门缝看人——________________
水中捞月——_________________ 马尾穿豆腐——_________________
五、动物聚会(写出动物的名称)。10分
( )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 )扑火——自取灭亡
( )哭( )——假慈悲 ( )屁股——摸不得
热锅上的( )——团团转 ( )过街——横行霸道
( )尾巴——长不了 ( )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上树——全靠一张嘴骑( )看唱本——走着瞧
四、两两相对(写出相对的字、词)16分
有( )同享,有( )同当 ( )有所思,( )有所梦
( )无双至,( )不单行当局者( ),旁观者( )
( )则改之,( )则加勉 ()枪易挡,()箭难防
( )之即( ),( )之即()
五、写写成语12分
写出表示心情紧张的成语4个:
写出表示春光明媚的成语4个:
写出表示寒冬腊月的.成语4个:
六、小小阅读8分
伫()立在壶口瀑布前,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目睹瞬息万变的奇观,耳闻震耳欲聋的轰鸣,我深深地被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力量所震撼,为她那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所折服,为她那前赴后继的献身壮举所感染,为她那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气概所激动……我的整个身心已经融化进壶口瀑布中去了。
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您博大的胸怀,您的精神,您的气概,是亿万中华儿女力量的源泉。而壶口瀑布正是您的灵魂精魄的集中体现!我真希望时间凝()固在这里,让我在这里呆上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好让我从黄河母亲的魂魄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1、请在()内注上拼音。2分
2、请将文中画“——”的句子缩成最简单的一句话。3分
3、读了这段话,你认为用那句诗来形容是最确切的?3分
七、猜猜岁数8分
以下两副寿联分别是苏轼和乾隆写给两位寿星的,猜一猜,这两位寿星分别是几岁?
1、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岁
2、花甲重逢还长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岁
篇5:《琵琶行》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琵琶行》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一.关于“行”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上的区别。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
二.关于作者和背景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下(陕西谓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还有《卖炭翁》(七言古诗)和七律《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朝廷宦官专权跋扈,藩镇割据作乱,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谕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
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三.能力检测
1.选出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湓(pén)浦口水浆迸(bèng)
呕哑(ōu yā)悯(mǐn)然
B、贾(jiǎ)人 轻拢慢捻(niǎn)
嘲哳(zhāo zhā) 荻(dí)花
C、恬(tián)然 声声思(sì)
钿(diàn)头银篦(bì) 铁骑(jì)
D、六幺(yāo) 虾蟆(há mā)陵
转徒(xǐ) 铮铮(zhēng zhēng)
2.与例句中红色词意义相同的一项分别是
①凡六百一十六言( )
A、气度不凡B、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C、(项脊)轩凡四遭火 D、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②命曰《琵琶行》( )
A、遂命酒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民不堪命矣 D、时人因其前殿位于阿房,故以阿房命之
③低眉信手续续弹( )
A、烟涛微茫信难求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C、信口雌黄 D、余固笑而不信也
④六百一十六言( )
A、七言律诗 B、自言本是京城女
C、东船西舫悄无言 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3.朗读时节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D、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4.《琵琶行》一诗中的音乐描写是十分出色的。根据要求,按课文原句填空。
①诗中描写琵琶女被请过船来,最初弹奏根据自己心绪选定的曲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接着描写她弹奏琵琶名曲《霓裳》和《六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这16句中,______句描写第一个乐段,乐曲柔和而清脆;______句描写第二个乐段,乐曲由愉悦转入停顿;________句描写第三个乐段,乐曲进入热烈而紧张的'尾声。
5.阅读《琵琶行》一诗的小序,回答①~④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①下列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湓(pén)浦口 琵琶(pá)
B、贾(jiǎ)人 遂(suì)命酒
C、悯(mǐn)然 转徒(xǐ)
D、恬(tián)然 迁谪(zhé)
②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语
a. 明年秋( ) b. 铮铮然有京都声( )
c. 穆曹二善才( )d. 年长色衰
e. 委身为贾人妇( )f. 使快弹数曲( )
g. 曲罢悯然( )h. 因为长句()
j. 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比较下列两组句中红色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听其声 ┏遂命酒
┗问其人 ┗命曰《琵琶行》
A、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B、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C、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D、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④“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到古代官职制度。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附答案
1、B
2、①C ②D ③C ④A
3、B
4、
①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②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回弦一声如裂帛。
③3~6 7~10 13~16
5、
①B
②a. 第二年 b.铿锵脆亮 c.原为琵琶高手的姓名,后代指精通琵琶的人。d.姿色 e.托身,这里指出嫁。 f.畅快 g.忧郁的样子 h.于是作了 j.总共 字
③B
④C
泪的随想
高二(5)刘佳雪
走在已渐渐安静的大街上,无聊地打量已远离了白天喧嚣的城市。突然身后响起了一个稚嫩的童音:“妈妈,一滴眼泪多少钱?”
心,就在那一瞬间被搅乱。童言无忌--我们总爱这么说,可是那一句不假思索的话语竟令我久久无法释怀--从来没有认真思索过泪的价值,只是一味地感到那是一个至纯至美的词汇,无法说清它,因为那每一滴晶莹的液体中都包蕴了一份无价的感动与一份永恒的追忆;亦
篇6:文言文断句翻译知识与能力训练
一、文言文断句的四大方法
1.据顶真,进行断句。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确定句读。
2.据名词(或代词),进行断句。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3.据虚词,进行断句。“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4.据对话,进行断句。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对话、引语常用“曰”、“谓”、“云”、“语”、“道”、“白”、“对”、“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二、文言文翻译的四大步骤
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抓住基本分。
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
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
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
1.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标在文中)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2.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标在文中)
范缜盛称无佛。子良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贵贫贱?”缜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拂帘幌坠茵席之上或关篱墙落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无以难。
缜又著《神灭论》,以为:“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论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屈。太原王琰著论讥缜曰:“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欲以杜缜后对。缜对曰:“呜呼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
【注】关:穿。
3.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标在文中)
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者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圃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国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形状可怕的样子)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试,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选自明代光绪刊本《琅嬛文集》)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引决:引导解决
b.还是后人妆点语 妆点:夸张、粉饰
c.不次岁月,异年谱也 次:依次排列
d.余今大梦将寤 寤:梦醒
5.把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寻梦”的一组是( )
①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 ②黍熟黄粱,车旅蚁穴③繁华靡丽 ④以粪报鼻,仇香艳也 ⑤惟恐其非梦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为《陶庵梦忆》写的序言。虽属应用文体,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功力却发挥得淋漓尽致。
b.本文以记叙为线索,介绍了著述的起缘、宗旨以及全书的内容和特色,又巧妙地嵌入了抒情和议论,全文虚实相依。
c.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自己在国家破亡之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他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的报应,使人感受到一种被压抑、被扭曲的悔恨与愤懑。
d.文中作者用了邯郸梦的典故,说明自己富贵梦的破灭,人们看到的是一种无可奈何、挥之不去的沉郁与哀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筑从容优乐筑要归之大中而已筑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筑又不当束缚之筑驰骤之筑使若牛马然筑急则败矣2.人生如树花同发筑随风而散筑或拂帘幌坠茵席之上筑或关篱墙落粪溷之中筑坠茵席者筑殿下是也筑 落粪溷者筑下官是也3.其池塘竹树筑兵车蹂践筑废而为丘墟筑高亭大榭筑烟火焚燎筑化而为灰烬筑与唐共灭而俱亡者筑无余处矣4.a(引决:自杀。)5.d(①表现其无所归宿的狼狈,⑤表现作者“惧梦”。)6.b(“记叙”与“抒情”位置互换。)7.①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因果报应。②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却是一样的。
【附参考译文】
我国破家亡,没有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像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充饥。我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享受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因果报应: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柔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因果报应中看到。
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夜气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排比,以与《志林》相差别。偶尔拿出一则来看看,好像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小路,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事已非,但我却反而因此自己高兴。我真可说是不能对之说梦的痴人了。
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做这个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忽忽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却是一样的。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弄雕虫小技,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因而叹息具有慧业的文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改,正如卢生在邯郸梦已要结束、天就要亮的时候,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仿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因此,其一点名根,实在是像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还是烧不掉的。
篇7:《胡同文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胡同文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一、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江苏高邮人,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职大中国文学系。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对市井民居的熟悉,经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二、《胡同文化》概说
汪先生的《胡同文化》是篇序文,原文有小标题“摄影艺术集《胡同文化》序。”这是一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
作者把这普普通通的胡同,从来源到起名分类和这数不清的胡同中凝聚浸透着独有的胡同文化自然融化起来,使我们对北京胡同文化和那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态有了如些生动、深刻的理解,从中也流露出作者对胡同文化怀旧伤感的感情。
三、有关“文化”的概念
1.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英・泰勒《原始文化》
2.“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的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辞海》
四、要点分析
1.北京的.胡同有何特点?
明确:可以得到如下概括:方正、取名、宽窄、网络等。就其“方正”而言,使得北京人方位意识极强;从“取名”而言,其原因很多,有计数、物件、行业、人物、形状等但都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从“宽窄”而言,可反映出人的阶层不同;就“网络”来说,也体现了生活方便、安静这一特点。
2.胡同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封闭”“满足”“袖手”“忍安”。
3.作者是如何从“胡同”里发现“文化”意蕴的?
明确:作者通过介绍评论北京的胡同来剖析北京市民的文化心态,从而揭示胡同文化的丰富内涵。 共15个自然段,文章开始从方正的胡同写起,写了胡同名称的来源,胡同的宽窄,胡同的作用,并由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谈到了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说明了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着引用、举例将其具体化: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居民们似乎都承袭了祖宗安土重迁传统,蜗舍再破也不舍得“挪窝儿”;北京人的理想住家是独门独院,但也讲究处街坊,婚丧嫁娶随份子,但“休管他人瓦上霜”却也浸透着胡同文化的特点;由于北京市民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易满足;北京人爱瞧热闹,但不爱管闲事;并用事例说明其文化精义是“忍”,即所谓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4.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描写中,包含了什么感情?
明确:作者对胡同,对胡同中的市民生活, 对胡同文化的同情、理解、批判及文末的怀旧、留意略带伤感的情感。
5.本文的语言朴实典雅,富有表现力,仔细品味下列语句的内涵,体会这一语言特色。
(1)虾米皮熬白菜,嘿!
(2)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3)西风残照,衰草离坡,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明确:
(1)语言自然质朴,“嘿”一词的运用,令人咀嚼,把北京人那种易于满足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2)形象地写出了北京人逆来顺受,“忍”的思想。
(3)语言清新典雅,由形象描写到心理感受的描写,写出了北京胡同的衰败、没落。
五、能力训练
1.下列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和泥 份量 兵慌马乱 动辄得咎
B.赢弱 渎职 嬉笑怒骂 坐收鱼利
C.防碍 浮燥 风糜一时 刚愎自用
D.疏浚 哐骗 瑕瑜互见 如愿以尝
2.下列红色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知识经济时代,衡量人才的标准不是取决于掌握知识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知识的创新能力。
B.英国教师在课程设置、 教材选用和教法上一直享有很大的自治权,以致英国长期没有全国性的课程和教学大纲。
C.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事物的本质,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应该记载新的发现和新的结论,并且使人们获得新的知识。
D.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就非常敏感的“人才”、“人事”问题坦率直言。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群众生活_____________的农产品价格要坚决保持稳定。
②为防范贩毒分子的偷渡,许多国家都在_____________增设了关卡。
③没有_____________过人生的苦辣,又怎能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
A.必需 边境 体会 B.必须 边界 体味
C.必需 边界 体味 D.必须 边境 体会
4.下列红色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新世纪已经来临,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栋梁之才的重担,义无反顾地落在了教育工作者肩头。
B.倘若进修单单是为一纸文凭,而没有提高水平,那么此种惟文凭的自欺欺人的进修究竟有多大实际意义?
C.作为领导干部,对下岗职工的生活决不能掉以轻心。
D.山东泰山队在99全国甲A联赛中,出类拔萃,实现了夺标的夙愿。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因特网作为传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地的人们凭借计算机互联共享同样的信息。
B.夕阳也不甘寂寞,在“晚眺亭”的身上小心翼翼地抹上了薄薄的一层晚霞的余辉。
C.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偏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
D.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是沉还是浮,决定于浮力比固体的重力大还是小。
6.填入下文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难忘的是雨季。天潮潮地湿湿。小街是一架古老的琴。细细密密的
篇8:《沁园春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沁园春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沁园春长沙》知识要点
一、知识要点:
1.文学体载的种类:
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诗歌的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
山水诗(代表人王维)
边塞诗(代表人岑参)
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3.诗歌的四个特点:
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4.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①赋:直接陈述铺叙
②比:即打比方
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5.词:
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卜算子·咏梅》
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篇9:沁园春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
山水诗(代表人王维)
边塞诗(代表人岑参)
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 5年级下册作文
★ 4年级下册作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整理9篇)】相关文章: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2022-08-22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复习计划2023-10-13
七年级下册期中试卷2023-01-26
七年级下册复习计划2022-10-30
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怎么制定2024-02-04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022-12-07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的复习计划2023-03-12
小学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09-11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论文2024-03-29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火车的故事》说课稿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