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s”为你分享8篇“蚕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蚕妇
蚕妇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封建社会的'痛恨。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回忆《悯农二首》,请学生分别背诵。
2、《悯农二首》写的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收获了粮食,可是自己却得不到,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蚕妇》一诗是以从事纺织的劳动人民的口吻介绍了她们看到的?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同学间相互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2 蚕妇(张俞)
难字: 昨 蚕 妇 满 养
归 茫 着
篇2:2《蚕妇》
2《蚕妇》
教学要求:1.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读读、背背、写写”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2.学习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评:依据修订大纲精神,放低内容理解的要求,突出语文实践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准备上课。全班背诵古诗,教师板书课题。
2.认识课题。拼读生字“蚕”(cán),齐读课题。
师:谁能结合课本插图说一说“蚕妇”是什么人?
生:“蚕妇”指养蚕的妇女。
师:是养蚕的妇女。准确地说是古代靠养蚕维持生活的妇女。
3.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
师: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古诗了,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生:学古诗要先背诵。
师:先要――
生:读熟,还要懂得意思。
生:还要求默写。
……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议、背、写”)
师:我们就按这顺序和方法学习。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詹老师善于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制定学习程序与方法,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
二、读诗
1.试读。
师: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先读诗。请借助拼音读生字,并试着读整首诗。
(学生自由试读)
2.学习生字。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蚕、归、泪、罗、绮、者”,学生拼读。
巩固读音。大屏幕上飘下写有生字的汽球,学生读准字音汽球自动爆裂。
3.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
【评:没有理解字词句,就让学生读行吗?行!因为古诗虽然比现代文难理解,但由于篇幅短,又琅琅上口。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读通、读好,在读中自悟,余下的稍作点拨,理解内容就容易多了】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师范读。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高兴,老师也想读,行吗?
生:(齐声)好!
师:(范读)老师读得好吗?
生:好!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老师再读一遍!(再读,学生有激情地高声朗读)
【评:看,平等地对待学生,真诚地征求意见,很在乎学生的鼓励,课堂充满了亲和力】
三、背诵
1.试背。
师:都会背读了,现在你们想干什么?
生:(大部分)背书!
师:背书就背书。自己试试怎样背得快。
(学生纷纷高声背诵,课堂书声朗朗)
【评:原定学习步骤是读通后议内容。学习中学生会读了马上要接下去背诵,也是顺理成章之举。教师根据课堂进度,顺应学生心理,灵活地变动顺序,让学生马上背诵。弹性的教学使学生主体性得到落实】
2.汇报背诵结果。
师:谁愿意背诵?
(三位同学同时站起来背诵)
师:还有谁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学站起来集体背诵)
师:(看到还有几位同学没背)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大胆地站起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背。
(余下的几位同学与老师一道背诵:《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评:班级学生人数多,面向全体不好操作。这个片断值得借鉴】
四、默写
1.先练难写的字。
师:课文会背了,想干什么呢?
生:默写。
师:好的',默写时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不会写的字多写几遍。哪个字不好记?
生:“妇”和“归”不好记。我这样记,它们右边都是横山,妇女的妇是女字旁,归字左边和师字左边一样。
生:“蚕”字是“天”字头,不是“夭”字头。
2.全班同学安静地默写。
3.反馈。
师:写完的同学上来将作业投影放大给大家欣赏,最好做些介绍。
生:(操作展示仪放大作业)我写的全部对,而且字很端正。
生:(同上)我竖着写,大人写古诗都是这样写的,大家觉得好不好?
(全班鼓掌。又有几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业。)
【评:喜欢表现是儿童的天性。课堂要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让成功的体验内化为继续学习与发展的动力】
五、讲书
1.粗通诗意。
师:同学们有哪些词句读不懂吗?
生:请问老师,“罗绮者”是什么意思?
(师点击“罗绮者”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罗绮”“罗绮者”“遍身罗绮者”)
师:第一句有两个字:城市。老师提供资料让你们自己分析判断。
(师点击.课件,屏幕展示以下内容。〈1〉城市: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如北京、福州、宁德等;〈2〉城市:城指城里,市指做买卖。学生对照诗句讨论后选择了第二种解释)
师:记住了吗,“城市”在诗中是两个词呢。
2.说说全诗大意。先同桌互说,再汇报说。
六、延伸
1.补充6首有关妇女题材的诗歌让学生选择自读。
师:同学们学得很好。《蚕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惟一一首写妇女的古诗。但古往今来不少诗人为我们写下了许多有关妇女形象的诗,使我们知道历代妇女是怎样生活的。老师从这类诗中选出6首印发给你们,可以自由选读。
(6首诗是《幼女词》《新嫁娘》《富贵曲》《田家三咏》《闺怨》《为女民兵题照》。全班同学或自读、或同桌读、或几个人讨论)
2.自由点击.课件资料深入学习。
师:老师的.课件内有这6首诗的详细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台自己点击。
(几位同学主动上台点击.课件相关内容,浏览讨论)
【评:新大纲指出,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个教学环节就是有益的尝试】
3.下课了,老师将一张软盘寄放在班长处,让家有电脑又有兴趣的同学借回家自学。
【总评:这节课根据新大纲要求,放低了古诗内容理解、情感体验等要求,老老实实地引导学生参与读、讲、背、写的语文实践。特别突出以下几点。】
1.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过程本质所决定的,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觉地投身于学习中,才谈得上落实主体地位。这节课从三方面做了努力。一是时间上给予保证,力避逐字逐句的梳理分析,节约时间让学生多读多写;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掌握学习方法;三是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课始与学生商定学习方法,课中放手让学生学习、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课后留给学生广阔的学习与探索空间。
2.面向全体,着眼发展。教师心中装着全班学生,尊重每个学生,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学习机会,不搞一刀切,允许各人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方法,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与发展。学生既可以在课内点击.课件资料自学,还可以借软盘回家自学,沟通了课内课外,拓展了时间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平等机会。
3.较好地落实了思想教育内容。这节课避免了生硬的说教,力求在学生的语文实践中感悟内容,唤起学生对蚕妇的同情心,在拓展延伸中初步感知祖国文化遗产的丰富,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感情。
2《蚕妇》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3:蚕妇作文
蚕妇作文
有一个很穷的山村里,住着一个家里吃不好,穿不好的王大妈,王大妈每天都要照顾年老的母亲和幼小的只有11岁的儿子,他们一直都是以养蚕为生的,所以每天王大妈都要带着儿子去山上摘桑叶。
一天,王大妈的母亲得了重病,王大妈问邻居哪儿卖蚕丝获得的钱也就最多。李大妈说:“我知道有一个地方,你往南方走一千公里,然后才能到。”王大妈听说后,马上就出发了。从早上走到第二天的`中午才到,城里的人看见王大妈都哈哈大笑,原来别人在笑她的衣服,她一看自己,原来她的鞋子都磨破了,衣服上有许许多多的小洞,头发凌乱,像个疯子一样。
突然在王大妈的身边出现了一个胖子,边上的人全都逃走了,哪个大胖子说要王大妈交管理费,王大妈不交,最后就破口大骂。
王大妈回家后大哭起来,把一个毛巾都哭湿了,然后王大妈把经过一一说给大家听,而且那个人不是养蚕的人。
蚕妇作文300字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4:张俞:蚕妇
《蚕妇》
作者: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注释:
1、蚕妇:养蚕的妇女。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用来纺织绸缎。
2、张俞:宋代诗人。字少愚,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省郫县)人。屡考进士不中,曾被推荐入朝作官,未应召,从此隐居四川青城山上的白云溪,过着闲适生活。着有《白云集》。
3、市:做买卖,买卖货物。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4、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5、遍身:全身上下。
6、罗绮: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翻译:
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
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
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
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
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
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赏析:
张俞的诗歌作品并不很多,但是这一首《蚕妇》,使他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大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蚕妇》写在北宋时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当时的封建朝廷,在自己浪费无度的同时,又对外敌妥协,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人民生活痛苦难言。诗人就在这一大背景下,描写了一位整日辛苦劳作,不经常进城,一直在贫穷的乡下以养蚕卖丝为生的普通妇女的遭遇。整篇诗就好像是在讲故事: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罗绮”的……这首诗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全诗没有任何一字的评论,也没有使用什么高深的联想,但是读者从字里行间,可以轻易地感受到诗歌的实际寓意,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古诗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篇5:《蚕妇》原文及译文
昨天我进城去卖丝,回来时泪水湿透了手巾。
为什么这么伤心?我看到了浑身穿绫罗、着绸缎的富人,他们竟没有一个是养蚕的人。
《蚕妇》赏析:
这首诗是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里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不满。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写蚕妇的伤感。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泪满巾”可以看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通过对一个蚕妇经历与感受的叙写,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揭示蚕妇是因为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而伤感。蚕妇之所以会痛哭流泪,是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美丽的丝绸衣服的。诗人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
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蚕妇》创作背景: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此诗写在北宋时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诗人在此时描写了一位整日辛苦劳作,不经常进城,一直在贫穷的乡下以养蚕卖丝为生的普通妇女的遭遇。
作者简介:
张俞(《宋史》作张愈),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字少愚,又字才叔,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郫县)人,祖籍河东(今山西)。屡举不第,因荐除秘书省校书郎,愿以授父而自隐于家。文彦博治蜀,为筑室青城山白云溪。著有《白云集》,已佚。
篇6:《蚕妇》赏析诗词及翻译
《蚕妇》赏析诗词及翻译
蚕妇 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
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
冻杀黄金屋里人。
注释:
⑴晓夕:早晚。
⑵好花时节:指百花盛开的时节,此时正是采桑大忙的时候,因此说农家妇女“不闲身”。不闲身:没空闲时间。
⑶解:了解,懂得。繁华事:指赏花之类的事。
⑷杀:死,用在动词后边,表示程度。一作“煞”。黄金屋里人:这里指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一说指有权有势的人。黄金屋,语出《武帝故事》:汉代陈婴的曾孙女名叫阿娇,其母为汉武帝姑姑馆陶长公主。武帝幼时,长公主将其抱置膝上,问道:“儿欲得妇否?”又指阿娇问道:“好否?”武帝笑着回答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后武帝继位,立阿娇为皇后。后人遂以“黄金屋”指代富贵人家女子的居处。
译文:
从早到晚整天采桑多苦辛,
百花盛开季节养蚕忙煞人。
若教村姑了解赏花之类事,
便会冻死富家太太小妞们。
赏析:
《蚕妇》是唐代诗人来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叙述与假设的形式,指出了如果蚕妇不劳动则“黄金屋里人”就会被冻死,表达了作者对蚕妇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对社会高层阶级依赖劳动人民养活的不满。
人们谈起写蚕妇的诗,自然会提到宋代诗人张俞的.《蚕妇》:“昨夜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而晚唐诗人来鹄的《蚕妇》与张俞的《蚕妇》题目相同,内容相似,而写法与格调迥异。来鹄的《蚕妇》不像张俞的《蚕妇》那样,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而是先从蚕妇整日采桑养蚕的辛苦谈起。
“晓夕采桑多苦辛”一句紧扣诗题,“晓夕”二字直述采桑叶时问之长,突出劳动的艰苦。从这一句诗中,表现了采桑人的倦容,“多苦辛”三字又表现了作者同情蚕妇的思想感情。接下去诗人明确告诉人们,这些整天采桑叶的蚕妇并不是不爱盛开的百花,而只是在养蚕的大忙季节不得“闲身”而已。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假设及由这一假设推论出来的结果清楚地说明封建社会谁养活谁这一根本问题。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所以能在“好花时节”有闲情逸致去欣赏百花,正是由于这些蚕妇在此时“晓夕采桑”的结果。如果这些蚕妇此时也去千这些“繁华事”,那么,那些“黄金屋里人”只能被‘冻杀”。原来,这些“黄金屋里人”是由这些蚕妇养活的。此两句陡转笔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完全是依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这一事实。
全诗笔致冷隽,构思深曲,耐人寻味,在对当时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揭示中,流露出了诗人的愤慨不平之情。运用通俗又略带诙谐的语言,通过叙述与假设的形式,通过暗含的对比,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篇7:《蚕妇吟》诗词鉴赏
《蚕妇吟》诗词鉴赏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出处
宋 张俞《蚕妇吟》
原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注释
罗绮者:穿着用罗绮做的衣服的人。
赏析
这首诗借一位养蚕妇人的伤心感慨,来为农民辛苦工作而喊冤叫屈,并为农民生活的`贫困而抱不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那些满身穿着蚕丝织成的高级衣服的人,没有一个是养蚕的人。“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道出了农民的心声血泪,令人同情令人心酸。与“为谁辛苦为谁忙”的意境相同,同样都是发泄内心的痛苦与不平。
张俞(生卒年不详),字少愚,一字叔才,号白云居士。益州郫(今四川郫县)人。宋代诗人。祖籍河东(今山西),“隽伟有大志,游学四方,屡举不第”,仁宗宝元初年(1039年),曾上书论边防事。庆历元年(1041年),用为秘书省校书郎,他把官职让父,隐居青城山白云溪(杜光廷晚年居所),六诏不仕,遨游天下山水三十余年,晚年杜门著书。有《白云集》,已佚。妻蒲芝,贤而有文,张俞卒后,为之诔曰:“高视往古,哲士实殷,施及秦汉,余烈氛氲。挺生英杰,卓尔逸群,孰谓今世,亦有其人。其人伊何?白云隐君。……”。《宋史》卷四五八、《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篇8:蚕妇 古诗-蚕妇 张俞
蚕妇 古诗-蚕妇 张俞
蚕妇 张俞,是宋代诗人张俞作的一首反映人民生活苦难的传世名篇。本诗描写了一位整日辛苦劳作,不经常进城,一直在贫穷的乡下以养蚕卖丝为生的普通妇女的遭遇。本文由unjs.com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蚕妇
・ 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字词解释:
蚕妇――养蚕的妇女。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用来纺织绸缎。
张俞――宋代诗人。字少愚,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省郫县)人,祖籍河东(今山西)。屡考进士不中,曾被推荐入朝作官,未应召,从此隐居四川青城山上的白云溪,过着闲适生活。著有《白云集》。
市――做买卖或买卖货物地方。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遍身――全身上下。
罗绮――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翻译:
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镇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集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创作背景:
此诗写在北宋时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当时的封建朝廷,在自己浪费无度的同时,又对外敌妥协,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人民生活痛苦难言。
夏意赏析:
诗首两句写蚕妇的伤感,“泪满巾”见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
三四句揭示蚕妇伤感的缘由,乃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作品虽客观叙写,不着评论,但对蚕妇命运的同情,对社会的.不公自浸润于诗句中,启人思索。诗歌结构简截,语言质朴,一针见血。
张俞的诗歌作品并不很多,但是这一首《蚕妇》,使他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大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蚕妇》写在北宋时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当时的封建朝廷,在自己浪费无度的同时,又对外敌妥协,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人民生活痛苦难言。诗人就在这一大背景下,描写了一位整日辛苦劳作,不经常进城,一直在贫穷的乡下以养蚕卖丝为生的普通妇女的遭遇。整篇诗就好像是在讲故事: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罗绮”的……
这首诗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全诗没有任何一字的评论,也没有使用什么高深的联想,但是读者从字里行间,可以轻易地感受到诗歌的实际寓意,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古诗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作者简介:
张俞(生卒年不详,1039年前后在世),字少愚,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郫县)人。屡试不第。因推荐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却愿以官让其父而自隐于家。文彦博知成都府时,为他在青城山白云溪筑室居住,因自号白云先生。其诗简括雄俊,锋利明快。有《白云集》。
以上这篇蚕妇 张俞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 感讽李贺的诗词
★ 锄禾是什么意思
★ 锄禾古诗
★ 锄禾 说课稿
【蚕妇(整理8篇)】相关文章:
劳动的古诗2023-09-08
关于劳动的古诗2023-10-01
古诗锄禾语文教案2022-04-29
慕开当者原文翻译2023-09-12
小学古诗的学习方法2023-11-10
2022年小满时节的含义是什么2022-10-20
五一国际劳动节放假通知2022-10-01
小满节气的传说故事_为什么有小满没有大满2023-09-29
小满习俗2023-10-22
美在和谐-浅谈小语课堂教学艺术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