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创业故事 勇敢就是不断挑战自我(共7篇)由网友“likaka”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30岁创业故事 勇敢就是不断挑战自我,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30岁创业故事 勇敢就是不断挑战自我
70年代,她冲破原料、技术、市场资源限制,救活了濒临倒闭的笕桥绸厂;
80年代,她想尽办法扩设备、扩产能、扩业务,在夹缝中异军突起;
90年代,她抓住一切机会,把中国丝绸带上国际舞台,成为行业领军者;
21世纪,在丝绸全行业亏损的严峻形势下,她率领万事利自我革命,从红海转型蓝海,占领了新的制高点。
她是有着“中国绸王”之称的万事利集团创始人沈爱琴。
在改革开放初期,像沈爱琴这样的一大批当代浙江企业家,用满腔热血,奋不顾身地融化时代坚冰,趟开一条血路。
作为一名女企业家,沈爱琴身上有着敢闯敢冒、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精神,并最终做到了很多男人做不到的事。以下,Enjoy:
接手笕桥绸厂时,沈爱琴刚30岁,她历经千辛万苦,出差坐火车从来都是站票,一站几十小时是常有的事;
在火车上睡觉就在火车座位下面一躺,出差就住地下室和浴室;吃泡面、喝自来水、被人关小黑屋、写大字报……
绸厂设备差、无原料、无市场、无政策支持,所遇困难不在少数。没钱请师傅,她就拿丝绸去抵工资;
为了引进喷水织机、印花机,她想尽一切办法,找领导,跑银行,一定要把事情办好。
为了找到原料和销售渠道,沈爱琴说尽千言万语,到处说好话求人、赔笑脸。
比如,为了得到市场销售“准生证”,她一级一级去跑政府,使尽浑身解数一个一个走程序、盖公章,为了让流程更加顺利,说尽好话。
为了拉订单、送货、回款,她走遍千山万水,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去过。
以来,经济寒冬的危机始终萦绕在企业的头顶。
“尚变者,天道也”,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企业家只有以充分的革新精神,不断促使组织在条件适宜时主动实行变革,才能够赢得未来。
不论是40年前还是现在,创业都是九死一生。
四十年来,不知有多少企业在自我满足的心态与求稳怕变的惰性思维下慢慢走向消亡。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回顾沈爱琴一次次的至暗时刻,从中找到中国企业家精神最原始的勇气和果敢。
“老板从来没有低沉过、累过,总是充满斗志,浑身都是力气。”这是万事利人眼中的沈爱琴形象。
浙江中南建设集团董事长吴建荣回忆说:
“她的个性就是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就一定要做好,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她都要想办法去克服。
作为一名女企业家,很多男人做不到的事,她做到了。她艰苦创业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01 敢于冒险的先行者
沈爱琴曾坦言,自己这辈子注定和困难较上了劲。“别人做不了,我们来做!”
90年代初,当听到有香港商人正在杭州推销日本生产的喷水织机,却因产品所需资金过大,四处碰壁的消息时,沈爱琴眼前一亮,兴奋道。
她曾两次出国考察,对世界先进的喷水织机自然是印象深刻。
几经辗转,沈爱琴与香港商人建立起联系,但见面时,对方在沈爱琴办公室坐了不到20分钟,便起身告辞。离开的原因是,笕桥绸厂只是一个乡镇企业。
沈爱琴没有觉得难堪,反而满脸笑容地对客人说:“欢迎再次光临。”一周后,生产商真的“再次光临”,对方跑了多家中国大型纺织企业,都吃了“闭门羹”,没有厂家对他们的先进设备感兴趣。
这次顺理成章,双方达成合作意向——笕桥绸厂计划引进108台三棱喷水织机。
但对沈爱琴来说,真正的闯关才刚刚开始。
通过核算,项目总投资将达到5000万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
老领导劝她:“千万不要冲动,这么大的投资,如果失败了,枪毙你也够了啊!”
厂里员工问她:“厂长,喷水织机风险太大,我们厂目前形势这么好,为什么要冒风险?”
乡镇企业的身份也带来许多门槛。项目上报立项申请时,一位领导坚决不同意盖章,还没等沈爱琴解释,就把她赶出了办公室,只因觉得乡镇企业实力不足,立项存在很大风险。
此外,沈爱琴为了买设备提交的外汇用汇额度申请也被退了回来,同样的原因:笕桥绸厂是乡镇企业,只能向农业银行贷款。
当时农业银行还没有向国外结转外汇的部门,外汇额度就算批下来,也是无法向日本公司支付。
项目似乎又进入到死角。
沈爱琴做的是丝绸先行者的事情,尽管困难重重,在最艰难的时期,她也没有选择放弃。最终,笕桥绸厂喷水织机项目圆满完成。
她总在说:“我们的实力虽然不是最强,但总需要有人先行一步,不管成败,都是宝贵的经验,我们愿意做这个冒险的先行者。”
02 一定要顶下去
“嗙当”的一声,两只酱鸭、两床被面被甩到沈爱琴的脚下。
这是她刚刚送给专家老师的礼物,而扔东西的是老师的妻子。此刻,她和同伴蒋玉林正准备换鞋离开。
“我当时就觉得很委屈”,当时二十多岁的蒋玉林看着没送出去的礼物,哭了。
那是1984年12月26日,大家都在准备过年,而沈爱琴和蒋玉林专程从杭州跑到上海,邀请研究所所长帮忙指导染丝技术。
两人没有好的东西可送人,就凑钱买了两只酱鸭,带了两床被面。虽然觉得拿不出手,还是硬着头皮找到了所长家里。
“所长的夫人看到我们两个女同志去到家里,就很不高兴。我们谈话时,听到她在里面乒乒乓乓,好像故意很重地放东西。出门的时候,她把东西扔出来了。”
蒋玉林至今都记得那天的情形。满心欢喜,却受人冷落。
“别哭,路还是要走的,事情还是要做的。我们要顶下去,这个项目一定要做。”沈爱琴看着流泪的蒋玉林,目光坚定。
刘玄德三顾茅庐,卧龙先生方才出世。这才拒绝一次,还有两次机会呢,沈爱琴如是想,等到第二天,她还要去拜访。
结果第二天,所长特地向沈爱琴道歉,沈爱琴温和地笑着,连说没事,并再次邀请所长到笕桥绸厂实地看看。所长答应了她的请求,还帮忙请了很多老师傅去指导。
笕桥绸厂工人们的技术,几乎都是沈爱琴用这样的方式求来的。
03 屡败屡战
1985年的一天清晨,笕桥绸厂陷入了孤独无援的窘境。
一夜之间,21位专程从上海请来指导印染技术的专家团,不见了!
“让他们走,我们自己来弄。当年苏联专家走了,我们国家也搞起来了。你们还这么年轻,这点问题一定可以搞定。”沈爱琴神色坚定。
专家们集体撤离的导火索是因为一件新品。
当时沈爱琴接了一个涤纶丝染色的订单,但厂里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产品。
专家们认为,绸厂设备不先进、人才技术不过关,局限性太大,做不出来的。况且,要是失败了传出去,专家们的个人名声可就不好听了!
沈爱琴才不在乎名声呢,她认为,要想发展好,就要出新品,新产品才能创造高利润率,市场变化莫测,老产品很快就会被淘汰。至于困难,就是拿来克服的!
于是,意见不统一的专家们当了“逃兵”……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是的,一心朝着目标前进,就一定会找到对的路。
在一百多天的日子里,沈爱琴和技术员们一起努力,跑上海、学技术,单程八个小时,路途颠簸,压力着实很大。
一次尝试失败,没关系,再来一次,她总是这样安慰职工,也安慰着自己。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终于,在三个月时间的高强度研究之下,新产品的指标达到了优质水平。
沈爱琴的眉头舒展了,在项目表彰会上,她说:“你们比上海人牛,他们吓跑了,我们做成功了!”
04 奋不顾身压上去
“我要的地方,你们都阻拦,绊手绊脚不行的。我看准了就没错,你们见识短,我就觉得这块地很好。要是被人拍了去,怎么搞?你们要多看看以后,不要只顾眼前。”
从左右起,万事利的员工们经常听到老板说这样的话。
郝鹏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依然历历在目。他在被沈爱琴派往山东胶州做南方家园项目,一去就是8年。
“改制完成后,老板雄心壮志,她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原本做传统行业的,董事会很多人是比较保守。但是老板很有闯劲,她认为再困难也要往前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万事利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就开发了十多个新项目。
“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她想要发展的迫切愿望。她每天早上起得早,晚上最晚休息,全国各地不断看项目、找支持。我们都很难跟上她的步伐。”
老员工说,在沈老板的心目中,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
只要捕捉到机遇,她一定是先把头伸进去,遇到困难了再克服。等把困难压过去了,就不再是难事。
“她一听到有项目,就觉得非常好,赶紧答应,她不信没有做不成的事。那时候,她五十多岁了,虽没大病,但身体不好,比如失眠就很厉害。凌晨睡,很早起来,操心的事情很多。
经手的每个项目,见过的每个领导,跑过的每个手续,她都如数家珍,脑子里很清楚,比秘书还仔细。”郝鹏说。
万事利的南方家园项目是房地产业务最重要的一项,建成后主要经营五金建材。
最早在桐乡做成功了,沈爱琴就把模式快速复制到其它各地,尤其在建造施工方面,执行熟练。
那些年,山东胶州、日照,江苏灌南,浙江剑阁、德清等地方的南方家园项目基本都是当年谈判、当年立项、当年建成,可以用“飞速”来形容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的场景。
但是,关于扩张发展的事项,公司内部抵触声音很多。
“集团当时受到资金困扰,反对产业扩张的声音很多。但老板毅然决定,哪怕资金困难,实力不够雄厚,还是要走出去,要往前走,逼着自己往上攀登,没有退路。如果不试,谁会知道成败呢?”
05 “断臂”求生
21世纪初,随着“印花就像印钞”“有面料就赚钱”时代的离去,劳动密集、人才跟不上、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价格无力提升、次品率上升、恶性竞争、外贸政策波动等问题交织一起,万事利的丝绸主业也不例外地陷入困境。
一边是缺钱,一边是张着大口需要投钱的新项目,这难免让人焦头烂额。
“我们时刻都处于担忧资金链断掉的焦虑中,晚上睡不着觉。” 集团资金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文娣说。
每当她找老板反应缺钱的问题时,沈爱琴总会说:不要急,我去想办法,明天会有钱的。
就这样靠着赤脚在刀尖上行走的胆量,南方家园的几个项目总算完工,有了一些盈余。然而,建成后涉及到的管理、市场运作成本又压得人喘不过气。
“山东冬天寒冷,店铺都关门了,消费者不来,市场也不景气。”郝鹏说,离开浙江土壤的万事利在项目施工、招商、项目审批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水土不适。
即便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沈爱琴求发展的心也没有动摇过。
“感觉她从来没有低沉过、累过。永远充满斗志,浑身是力气。
她始终认为,到处是机会,我们已经耽误太多了,再不大力发展,今后会后悔。
她宁愿一遍一遍地跑贷款、争取股东理解,也没想过停下脚步。”从老员工的口中,能够看到沈爱琴奋战的模样。
万事利集团监事长沈柏军在回顾这段经历时说:
“企业的危机是如影随形的,哪怕是银行,也存在危机。这和走路一样的,也会摔跤。我们可以做的,是做事之前尽可能防范风险,减少危机发生的几率。”
左右,万事利开始收缩产业,把一些和丝绸主业不相关的业务进行整理,随后经营状况逐渐回暖。
,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从美国扩展到全球,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陷入了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减缓。
这时,万事利的产业精简已经完成,于是安全度过了危机。
06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进入21世纪,万事利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一方面,虽然丝绸是其主业,但其已经实施了多元化产业投资布局,发展与成功并不完全依赖于丝绸。另一方面,丝绸行业属于竞争白热化的红海,不少企业破产倒闭。
特别地,中国丝绸企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虽贡献了全世界90%的蚕茧和70%的生丝,但丝绸工业总产值远远不如法国等欧洲国家,这深深刺痛了沈爱琴的心。
丝绸是沈爱琴的梦想,但现实是如此残酷,万事利的未来到底该如何发展?是继续发展多元化呢?还是回归专业化呢?
处于十字路口的沈爱琴,内心备受煎熬:
一边是向多元化发展,有以往的产业基础和成功经验;
一边是回归丝绸专业化发展,丝绸是万事利的根,是自己的事业,使丝绸重回世界舞台中央是中国丝绸人的历史使命。
每想到此,沈爱琴心中就有一团火在燃烧,但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继续在丝绸红海中拼杀难以为继,而蓝海创新存在很多未知数,风险极大。
一旦选择出现问题,就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经过激烈的内心斗争,沈爱琴选择了遵从内心的召唤,回归初心,和屠红燕、李建华等万事利新一代领导人一起回归主业,开启了二次创业,通过强化核心能力、重塑商业模式、转型文化创造等方式,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为什么每次经历生死困境,万事利总能屹立不倒?
万事利董事长、沈爱琴的女儿屠红燕说:“‘碰到难事不妥协’这是我母亲最常说的,无论什么时候总有办法,困难总比办法多。”
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说:
“我们老板优秀品质,我们要继承。在她看来,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她在过去教给我们很多方法,任何时候都要做到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在万事利调研时,采访到的每一个人都讲过同样的话:
“董事长碰到难事从不妥协,无论什么时候总有办法,困难总比办法多。她做的每件事,都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万事利成为一枝独秀,是因为她一直在进取。”
篇2:30岁前创业成功的富翁故事
30岁前创业成功的富翁故事
创业者的第一素质是商业能力
哈拉里,27岁;瓦拉迪,29岁;拉比,28岁。加拿大多伦多Spin master玩具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创立于1994年,销售额是200万美元,销售额已达420万美元。
1991年,哈拉里和拉比这对恋人在西安大略大学读绘画艺术,并沉浸在招贴画的艺术灵感之中。有一天,拉比突发想像,这么精美的艺术作品,何不将画拿出去卖钱?两人一拍即合。没想到一张招贴画竟卖了5个美元!5美元不多,但意义非同小可。从卖出第一幅校园招贴画开始,他们就确信,未来的唯一选择就是做一个创业者了,因为他们从交易中找到了成功的感觉,发现了自己除具有技术能力外,还具有非凡的商业能力!而这些是一个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尤其是商业能力更是创业者必备的第一素质。我们许多年轻的创业者,往往容易轻忽这一点,以为在技术方面超群,在商业上也能拔萃,而疏忽了商业能力的培育和发掘。许多创业者在这一点上是有切肤之痛的。
因此,创业者从细小的生存细节,了解自己的潜质,确立自己的创业方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当然,有技术而无经营头脑并不要紧,你还可以请有这方面才华的人加盟做你的CEO!哈拉里和拉比虽然有商业头脑,但仍不忘邀更出色的人加盟呢。
1994年,哈拉里和拉比毕业后,用卖招贴画所挣的1万美元投资制造了一种叫“地球伙伴”的玻璃头饰,一个月的销售额就达100万美元。后来,他们认识了学国际商贸的瓦拉迪。瓦拉迪的加盟又使他们如虎添翼,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在业务上不断拓展,生意十分红火。拉比回忆道:“在创业的前一年半中,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坚持,以及满足突如其来的大量需求。”继“地球伙伴”的成功之后,他们设计的另外两种产品-一魔棍橡胶水玩具也大受,而19生产的空压动力玩具飞机更是风靡欧美。
现在,已有很多买家提出收购这家公司,但这3个年轻人不为所动。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将公司做得更好,技术能力和商业渠道都很成熟,管理也有条不紊。谈到成功的经验,拉比说:“年轻时思维敏捷,而且又有商业潜质,那么你成功的机率就是双倍的。”
创业者要掌控机遇的秘诀
李铁,29岁,陕西宝鸡人,人称“股神”;25岁开始炒股,26岁拥有1亿余元资产,28岁拥有3亿余元资产。
1995年7月,李铁登上了南飞深圳的航班。谁也不会想到,坐过这架班机的李铁仅仅一年后就成了深圳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这真是个创造神话的年代,李铁被人称作“股神”!
李铁说他天生对挣钱有一种敏感,并能较好地把握每一次递进财富、递进人生的机遇。而机遇大多数是默无声息的,你必须要有火眼金睛,要有识机遇的慧眼。
大学毕业后,学理工的他被分到机关,成为一名国家干部,这本是令人羡慕的事,但1993年,小平同志南巡的第二年,他看准了是实现自己财富梦想的最佳季节,于是决定“下海”,家里也觉得他是这块料,给他1万元。他成立公司,出售自己研制的游戏卡。果然,他出手不凡,到1995年已挣到100多万元。
这一年,中国大陆股票业刚刚启动不久,对商业运作和时代气息天性敏感的李铁认准了:股票是“新事物”,是社会的晴雨表,国家肯定要扶持的,不会任其自生自灭。因此,在别人还在观望的时候,李铁带着那100万来到了深圳。他希望找到股市挣钱的规律,最终是,不仅没找着,还交了30万元的“学费”。当然“学费”没有白交,李铁聪明的大脑竟然研究出了能反映大资金进出情况的“金脑指数”,这个指数作为一个秘笈,又成为他以后出奇制胜的法宝。
后,神话在李铁的股票操作中一再显现。春节前后,他一口气买进的“深发展”、“四川长虹”、“东大阿尔派”、“深科技”等一系列股票开始创造奇迹了:股市开始全面上扬。许多人见好就收,纷纷抛出。李铁不仅不退,反而再度杀入,股票也跟他约好了似的,一路上扬,直到他松手。结果是李铁100万的资金变成了1个亿。
11月份,李铁除“东大阿尔派”和“武凤凰”外,全线退出。结果奇迹真的又出现了,沉寂了近3个月的那几支李铁原持股票,全面下挫,而这两支却涨幅最大,“金脑指数”再次显示了威力。而“金脑指数”的本质内涵,就是对时机的准确把握!
2月20日,是一个令中国人最悲痛的日子,世纪伟人小平逝世,股市因此创下历史最低点。而这个最低点再一次被李铁看准,他认为,这又是一次机遇,并倾其所有,买下了他反复研究过的股票。谁也没想到,就在当日,深沪大盘反转再度一路上扬!李铁因此拥有数亿资金,成为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
机遇和智慧成就了李铁。改革开放20多年,创造了刘永好、史玉柱等人物,现在已到了造就亿万富翁的时代了!而且这些“李铁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知本家,不是靠运气,而是靠运用经济知识和时代智慧掌控机遇成就大业!
篇3:职业规划,不断找短板的创业故事
“卫哲不聪明,但悟性很高。”
这是卫哲的第一任老板、被称为“中国证券业之父”的管金生给他的评价。“聪明是神来之笔,但悟性是想明白的。”卫哲补充说。
从24岁担任万国证券管理总部副总经理,到37岁接掌阿里巴巴,卫哲的成功偶然因素有之,但更重要的是其职业规划透露着的严谨和精明。
与马云的激情和张扬相比,卫哲更像一位职业经理人。而卫哲自己觉得,“血液里职业经理人的成份和创业的成份是交替的,不同的时期,这两种成份的控股比例可以不断改变去适应工作的需要。”
人生首先要从《水浒传》开始
随着阿里巴巴在香港主板的上市,已经是“金领”的卫哲又收获了一大笔财富。作为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他持有4825万股,按照每股30港元的开盘价计算,价值约14。5亿港币。卫哲成了比惠普的孙振耀、盛大的唐骏更值钱的“金领”。循着卫哲对人生的理解和规划,或许读者可以借鉴很多。
《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卫哲曾经用四大名著概括一个成功企业要走的四个阶段。但卫哲认为,这同样也适用于个人。
“人生的第一阶段首先要从《水浒传》开始。”在这里,他用《水浒传》代表“脱颖而出,打破常规”。也就是,人要想成功,第一阶段你首先要走出来。“《三国演义》至少要等自己做到第一线接班人之后再谈。”卫哲表示。
显然,《水浒》阶段的卫哲很成功。199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卫哲进入了万国证券,工作是为万国证券翻译年报。“当时我并不懂得选择,只是觉得有一个实习的机会就很不错了。”卫哲告诉记者,“但既然做了就要做好。”
工作中的卫哲很虚心,也很勤奋,加上善于察言观色,一年之后,卫哲扶摇直上,成了万国证券管理总部的副总经理。
篇4:职业规划,不断找短板的创业故事
“你真的有这个能力吗?”当上副总经理的卫哲这样问自己。那个时候他感觉到“杠杆最大,负债也最大”。
“其实那个时候,不只是我个人,整个公司都是在高负债,高杠杆的运行,直到1995年2月万国证券出事。这些负债都不是财富。”慢慢地,卫哲觉得,自己当时并不比别人懂很多,无非是比别人英语好一点,多看了些书而已。
“如果能力没有达到那个位置的要求,总有一天,出来混债要还。”因此,卫哲决定去真正的百年老店里补课。
1995年,卫哲去了普华永道,连降N级以弥补自己的财务短板。“万国证券给了我霸气和杀气,普华永道使我细致。”卫哲后来这样评价自己的第一次跳槽。
,漫漫熊市开始,卫哲去了百安居,“从资本市场走向零售行业是弥补执行力的短板”。
“今天我来阿里巴巴是弥补电子短板的。”卫哲很清楚,“21世纪任何一家企业要成功都离不开互联网。”
“但有些短板不能等到发生的`那天去弥补。”卫哲提醒说,自己早就从汇丰银行的非执行董事开始,尝试参与董事会的运作。
“换行不换岗,换岗不换行。”
“比如你是记者,可以试试去做编辑,或者做经营。”
卫哲告诉记者,“换行不换岗,换岗不换行。”这是他的十字箴言。而如果换行也换岗,就可能很难适应,反而学不到东西。因此,20,从证券市场出来的卫哲,理论上是从资本市场换到了零售行业,但是他选择了从CFO(首席财务官)干起。
“当时的CFO有两种职能,一种是以圈钱为主的CFO,另一种是偏经营的CFO。”卫哲又面临着一次选择。
“我问自己,我要补哪块短版?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当时的互联网,CFO是圈钱的;而我所要的是实业,我要去做营运、参与公司管理的CFO,而不是融资的CFO。反而是跨国公司,有一个好处,跨国公司基本不用圈钱,总部会源源不断的支持资金。银行贷款500强企业全球都会安排好,CFO的更多工作是体现在运营方面,这恰恰是我所需要的。”就这样,卫哲最终选择了百安居,2年后,32岁的卫哲被提拔为中国区总裁。通过把建材直销给开发商,主动开发团购客户等本土化的销售模式,卫哲用6年的时间实现了百安居在中国区业务的一个跨越。
卫哲和马云邂逅于年的沃顿商学院。“匆匆一见。”但两人很快发现,除了可以一起下棋,讨论金庸以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英语当成一种工具,塑造自己的国际化视角。
理财要看大形势
身价倍涨的卫哲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即使碰上牛市,卫哲也从来不买股票,“这个行业的水有多深我很清楚”。卫哲始终坚持,因为自己没有时间专门去琢磨。
“但在证券市场低迷的时候,如果我有点闲钱,我会买房子。一来不用专门打理,二来也有自住的要求。”卫哲很高兴自己对房市的判断,“因为很多投资股票的收益今天也只能去补充房子上涨的空间。”
“当你财富并不是很多的时候,你怎么理也没有用,那个时候你还不如花精力把本职工作做好。”卫哲对于财富有自己的理解,“马克思很早就说过,财富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人一生对生产资料的需求非常有限,你一年花200万、300万也就是这个数字,而超过这个数字的一切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生产资料。所以我们看到财富榜上的数百亿,最终也都化成了某个人在一家公司的投票权,也是他怎么样去满足事业的扩张,而不是用来解决生活的享受。”
“其实我转行没有一次是被猎头挖走的。但这么多年,我并没有间断过跟猎头见面。” 卫哲告诉记者,“常常有猎头跟我说,一年卖你一次就够了。但原则上他们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
篇5:不断挑战自我的美文欣赏:行走在山里
我曾经在山脚下的一个小单位里,夏天的每个周末或节日总有几十上百台车经过门前进山,拉着帐篷炉子。他们的车上山前明光锃亮精神振奋,一个比一个叫得大声;下山后灰头土脸默不作声,累得快要散架,一个比一个跑得快。山在后面紧追着,让他们带走那些灰烬酒瓶塑料袋。他们总是能够惊险万分的逃脱。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行走在山里,从春天走到冬天,从青年到中年。好多年下来,我和山互相看不顺眼。
在我成年之前,我习惯在平原上行走,心情好的时候顺着路走,心情不好,我会故意趟过一片水洼,或者跳进一道土沟,最坏的后果就是挨一顿打。有一次我踩着高跷摔倒后,没有挨打。躺在炕上的两个月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和所有的人,或者什么东西,我们的距离都应该在一个平面上,不应该离天空更近或者更远。
成年之后我住在山里,但我不知道山真正有多大。我追着一群青羊跑了好几天还是没有跑出山。青羊知道吃草的路,喝水的路,下羔的路,逃避追杀的路,就是不知道出山的路。我只知道出山的路,但我不能走。
在什么季节进山,进几次山,由不得我选择。夏天进山相对不那么糟糕。山在心情好的时候,会给我一段舒缓的上坡路,路边有时候会有树。走到树荫下的时候,各样的鸟从这座山头吵到另一座山头,用各自的方言讲述自己的情绪,讲述我的情绪。
闻到野刺玫的香味时,我会扔下现成的路,不顾青草和马毛刺的阻挡,走得更远,爬得更高,去寻找香味的源头。青草在我脚下东倒西歪,伤重不起。一场大雨到来之后它们就能重新爬起来,但刺玫花等不到那场雨。
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山在前面不动声色。我经常离开它规定的道路,但总会在下一个转弯处不得不回归它让我走的路。它洒下几点小雨,又送来一阵风,为我洗脸擦汗。转过弯后就有几十万吨阳光劈头盖脸砸过来淹没我,砸晕我,从头到脚烤干我的水分。我身上全部的水分,不够一棵青草从生到死的需求。
我在大雨里行走,背着粮食、猪肉和蔬菜。过桥的时候想把猪肉扔进河里,爬坡的时候想滑一跤,让粮食袋子滚到山沟里。雨最大的时候,对着山骂脏话。雨让我看不到青草,听不到鸟叫,闻不到花香。山在我行走的时候,不断缩短雨水落到身上的距离,占据了衣服所有的空隙,占据了细胞所有的空隙。
深秋的早上,旱獭一家在我头顶的山坡上并排坐着,面向太阳,等着春暖花开。我曾经对它们的家做过许多坏事,用锨挖,用水灌,用烟熏,只是想要吃它们的肉。他们一定有亲戚或者朋友,在以前的某个时间变成食物被我吃掉。这个时刻阳光很虚弱,它们和我对视,平静得就像我们之间没有那些深仇大恨。
阳光和雨水都是有重量的。很长一段时间,山用不同份量的阳光和雨水,不断试探我的极限。
这种试探从很多年前开始,直到现在,我们彼此还是没有失去耐心。有那么一回,我差点想要终结这种试探。我开车顺着盘山路下山,满坑满谷的云从山脚爬上来,想要挡住车轮。那时候我想开车冲下去碾压它们,从一条更直接的道路走出大山。这让我想起坐飞机经过秦岭,绵密厚实的云层在舷窗外铺成一个大大的广场,没有边界,也没有谁留下脚印。如果机窗能打开,我会跳到云层上,踩出一条条小路,让后来的人走在我规定的路线上。
我用我愿意的方式,满头大汗,绕过或跨过青筋一样挣脱山坡束缚的松树根,只是为了爬上山顶,吼一嗓子。我觉得自己爬山很累,山在那里站了不知道多少年,一定更累。我累了可以在山顶喊出来,山不能。
公众号:前沿作家
篇6:留学生故事:挑战自我,给自己一片悬崖
一位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口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
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刊出了北京一家公司的招聘启事。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他就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万五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
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廖若星辰,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还属无车族。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
“4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
4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留学生豁出去了。他在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外表丑陋的“甲壳虫”。第一天他跟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模拟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驾车去公司报了到。时至今日,他已是这家公司的业务主管了。
这位留学生的专业水平如何我无从知道,但我确实佩服他的胆识。如果他当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战,决不会有今天的辉煌。那一刻,他毅然决然地斩断了自己的退路,让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之上。正是面临这种后无退路的境地,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向前,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
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
不尝试永远都不会成功
亚洲一家穷人,在经过了几年的省吃俭用之后,他们积攒够了购买去往澳大利亚的下等舱船票的钱,他们打算到富足的的澳大利亚去谋求发财的机会.
为了节省开支,妻子在上船之前准备了许多干粮,因为船要在海上航行十几天才能到达目的地.孩子们看到船上豪华餐厅的美食都忍不住向父母哀求,希望能够吃上一点,哪怕是残羹冷饭也行。可是父母不希望被那些用餐的人看不起,就守住自己所在的下等舱门口,不让孩子们出去。于是,孩子们就只能和父母一样在整个旅途中都吃自己带的干粮。
其实父母和孩子一样渴望吃到美食,不过他们一想到自己空空的口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旅途还有两天就要结束了,可是这家人带的干粮已经吃光了。实在被逼无奈,父亲只好去求服务员赏给他们一家人一些剩饭。听到父亲的哀求,服务员吃惊地说:“为什么你们不到餐厅去用餐呢?”父亲回答说:“我们根本没有钱。”
“可是只要是船上客人都可以免费享用餐厅的所有食物呀!“听了服务员的回答,父亲大吃一惊,几乎要跳起来了.
如果他们当时肯问一问就不至于在一路上都啃干粮了.他们不去问船上的就餐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去向的勇气,因为他们在自己的脑子里早就为自己高了一个限__穷人是没钱去豪华餐厅里享受美味食物的,于是他们就错过了十几天享受美食的机会.
由于没有勇气尝试而无法获得成功的事情其实又何止这些!也许你几番尝试,最终也不见得就会取得成功,但是如果你不鼓足勇气去尝试,那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
很多穷人抱怨上天不给于自己成功的机会,感慨命运捉弄自己.其实机会就在他们身边,只是因为他们自己害怕困难而自行放弃了,而机会一旦丧失,就很难重新拥有.这也正是那些穷人经常无法成功的原因.很多时候,只要积极地尝试过\努力过,纵然没有取得成功,你也毕竟拥有了经验,而且你的精神意志也会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渐渐得到锻炼和提升.
想做就去做!只有做了,你才能真正懂得它对你意味着什么,敢于尝试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好运就在尝试中.
[
篇7:20多岁创业故事-创业得了抑郁症30岁身家齐国女性
30岁那年,就想写这篇文章了,30而立想写点记录自己历程的文章,但又觉得自己的故事实在微不足道。
我今年32岁。
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最近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了很多人在问:我负债几十万,如何翻身。也在很多短视频的平台上,看到很多人在讲创业的干货,这些干货我看下来,也就是一些听着都对的大道理,很少有从实际出发,可能有些内容都是网上抄来的,并没有他自己的真正实操。
我写的,是自己的经历,自己的互联网创业故事。写自己如何开始学做生意,如何负债,再从零起步还清债务,结婚,买车,生子,买房的一系列自己的故事。故事里有很多失败的经验,大家可以学习借鉴;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看我的故事,可以学到一些互联网创业的干货,因为我的创业还在继续。
我先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下,我出身在一个工人家庭,母亲在我高一的时候因公去世。从我高一开始,家里生活慢慢的拮据起来。都说漏屋偏逢连夜雨,我高二的时候父亲下岗了。
我读书的时候,初中三年,一直成绩都很好,基本都是班里的第一名、第二名。我的好成绩却也只延续到了高二那年。因为家里变故的原因,我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大了一些,没有调整好,成绩一直往下掉。高一的时候,我们老师说,好好努力三年,有北大的希望。高二那年,我们老师和我说,调整好心态,复旦还是有机会的。等到了高三那年,老师和我说,不要放弃,加把劲,要不然云大都考不上了。我是云南的,云大是我省最好的大学。结果辜负所有人的希望,没有考上云大,但我还是考上大学了,师范大学。
高三那年,2004年,看了一个电视剧,大概的剧情讲的就是一群青年,在北京的中关村开发软件的事情,他们赚了很多钱,电视剧上是这样讲的。因为我成长在边疆地区,虽然高一的时候接触电脑,最多也只是玩一下QQ,根本没有听说过什么编程,什么是程序员。这个电视剧让我知道了软件开发能赚大钱。高三的时候,我给自己树立了,我要做程序员,我以后要赚大钱这个信念。高考结束以后,我填报志愿的时候,专业都是清一色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我在师大读的就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在大学四年,我确实也努力了一把,在学院里也算是个小小的明星人物,很多其他班的同学知道我,但我不认识他们。这个感觉有点像初中三年和高一那年,因为成绩好,好多同学都会知道自己一样。大学里有一点小小的名气,是因为自己的编程技术在我们那一拨人里面是比较不错的。大二那年,就考到软件设计师,很多我们的师兄师姐到大三、大四都未必考得过。从大二开始,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接了一些小项目,做了一些小网站、小软件,那个时候做一个小项目,可以拿到五百一千的费用。大学四年时候基本就是这么过来的,学技术,做小项目。
大学四年的计算机学习,让自己有了宏伟的目标,标杆都是马云、李彦宏、马化腾。相信很多刚开始学习计算机的人,也有过和我一样的梦,想像他们一样,有朝一日开发一个有很多很多很多人都使用的网站或者软件、赚很多很多的钱。
象牙塔里的成功,不代表毕业后一定会成功,一样要从0开始。2008年毕业以后,我进了一家软件公司,搞了一年的软件开发。刚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不错的,超越很多同龄人,到开始工作了,发现自己根本不算什么,身边有更多更厉害的人。勤奋努力了一年,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技术牛人。但内心的发财梦,一直都没有磨灭,那个时候心里一直在想一件事情,常常会想到让自己兴奋 :我要开发一个网站,所有人一打开电脑就要用我的网站,网站上只要是你想办的事情,都可以办得到,购物,看电影,生活消费,各方各面只要你想做的,我的网站都可以。现在想想我当时的梦,真的是假大空,我居然梦想自己的网站可以饱览所有互联网的事情。现在也只是说说笑笑了,笑笑自己年轻时候的荒.唐的梦。
2009年9月我辞职了,虽然老板挽留,希望我能继续留在公司,但我还是依然决定离开,天天给自己打着鸡血,希望自己去造自己的梦。这是我第一家去上班的工作,也是最后一家。从此之后到现在,我再也没有去其他公司上过班。
辞职以后,找了自己的同学聊了天,说了自己的想法。也许年轻人真的有梦,想做一些事情。包括我自己,集结了三个人,2010年2月,我们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也是人生第一次噩梦的开始。
创业项目哪里找?记住以下五个步骤。
步骤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兴趣爱好所致,就会对事业充满热情,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选择在自己喜欢的行业发展,当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会充满动力,会从内心深处谋求解决的办法。还带一部分创业者在选投资项目的时候,是看到别人在这个领域赚钱了,自己也投身其中,因为没有兴趣爱好做支撑,当遇到困难很难持续做下去。强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有可能会维持一时,但很难持续长久。
步骤二:不超过你承受范围的行业。选创业项目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自身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到自身的能力所在。根据自己的天赋、能力、资金、经验全面结合起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更容易取得成功。选好发展的行业确定创业项目的时候还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如果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就存在商业机会,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商机,发现商机并果断把握商机,就等于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步骤三:选择创业的方式。你是想一个人独自创业还是想与亲朋好友合伙创业,这也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自己创业做生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需要自己扛,而如果选择与亲朋好友合伙创业,有可能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现象,或者会存在经济纠纷浪费精力。如果想要开店做生意,选择开加盟连锁店是非常不错的创业选择,这是一种比较有保障的创业方式,因为资源都由总部提供,即便没有任何创业经验,也可以在总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快速步入正轨.
步骤四:充分的市场调查。没有调查数据就没有发言权,在创业选项目的时候,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比如说想要开一家门店,就要了解周边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确定消费目标客户群体。根据周边人们的消费情况,选择适合的经营项目,举一个反向例子,在农村开咖啡馆显然并不现实。
步骤五:创业前准备好相关证书。以开商店为例一定要提前准备相关的证件,开店做生意属于个体工商户,需要到工商局递交有关资料表格,包括身份证、照片等有关材料要准备齐全,在工商局登记申请,经工商局批准才属于合法店面。
★ 选手的自我介绍
★ 残疾人励志美文
★ 董军的语录
【30岁创业故事 勇敢就是不断挑战自我(共7篇)】相关文章:
精选8分钟大学生励志文章2022-05-06
励志文章:坚持梦想2022-07-26
当代大学生自荐信2022-04-30
写给大学生励志的励志文章2022-09-13
失败也是人生的财富作文2023-11-30
失败也是一种财富作文2023-04-01
UCWEB董事长雷军:互联网创业的5个大机会2022-11-18
促使人进步的励志文章2022-10-20
精选职场励志文章,努力的人生最美丽2023-01-19
国奖事迹材料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