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历史的调研报告(通用17篇)由网友“烹小鲜”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部队历史的调研报告,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部队历史的调研报告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做为一支担负治安保卫任务的人民武装力量,它有着自己光荣的历史。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保卫革命根据地、适应对敌斗争和巩固人民革命政权的需要,在各个苏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我们党和人民政府就曾先后建立了不同名称的担负治安保卫任务的人民武装力量,如警卫营、警备团、保安团、保安大队、保卫大队、保卫队、警卫队、政治保卫队、除奸团等,担负着保卫首长、警卫机关、肃清特务汉奸,看押罪犯和维护社会治安等任务。在这漫长的民主革命动岁月里,这支部队都是人民军队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人民军队一起成长壮大,在民族民主革命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各级人民政权的相继建立,担负治安保卫任务的人民武装力量也相应有了发展。一九四九年八月三十一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成立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隶属公安部建制领导,担负党中央、中央政府和北京的治安保卫任务。同时,存较大的城市中,已有由人民解放军为骨干组建而成的公安总队、公安大队、纠察总队,在省、地区和县组建了警卫营、警卫连、公安大队、保卫队、执法队等,在铁路沿线组建了铁路公安武装。此外,在解放较晚的边沿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也在建立公安武装,当时,这些部队大部分属于各级政府公安机关建制领导,一部分属于军队系统建制领导,主要执行警卫首长、机关,警备城市、剿匪肃特、看押罪犯、维护社会治安和守护铁路等任务。
第一、建立中国人民公安部队(1949年10月--1950年9月)。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国家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保障民主改革的进行,维护社会治安,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统一的军队,即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公安部队”的规定,一九四九年十二月第一次全国公安会议制定了《整顿各级人民公安武装的方案》,于一九五零年一至五月,将各地公安武装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隶属于各级公安机关。经过整编,除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两个师和一个团)外,另新建和改建了三个公安师。十二个公安总队、一个纠察总队、一个警卫团、三个省公安团和若干个公安大队、公安中队和公安队。 同一时期,国家公安机关在边境上开始建立了边境管理机构和部队,开展了边防工作。
第二、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1950乍9月--1955年7月)。
随着形势的发展,从一九五零年起,公安部队进行了全国性的整编,逐渐将编制、番号、供给、装备等各不相同的公安武装,整编为统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遵照中央军委一九五零年九月二十二日的电令,为了统一领导全国公安部队,于同年十一月八日成立了全国公安部队司、政、后、干领导机构,并相继成立了中南、华东、东北、西北、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和铁道公安部队的领导机构和华北地区公安部队(由军委公安司令部直接领导)。至一九五一年十月,按军委批准的总定额,接管和组建了二十个公安师另三个团。 省、市以下地方公安部队,遵照军委、政务院一九五零年十二月十九日的联合命令,仍属各级政府公安机关建制供给,其军事训练、行政管理、政治工作,由各级公安部队司令部代管。 根据一九五一年七月十五日《中央批转公安部第一次全国边防保卫工作会议的决议》,公安部对各地的边防机构和部队也进行了整编。除中苏、中蒙边境外,各大区和边疆省、市先后成立了边防局(处或科)、边防分局、边防团、海防大队、派出所和检查站,隶属于公安机关。云南、西藏:边境以及深圳、珠海一线的边防任务,由迸驻该地区的解放军野战部队担任。 一九五一年九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全国的内卫、边防和地方公安部队,于一九五二年上半年,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隶属于军事系统,担负内卫和边防任务。
第三、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1955年7月--1957年8月)。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根据国防部一九五五年五月十二日批准的公安部队整编定型、定额方案,全国公安部队又进行了一次整编。国防部七月十八日公布公安军番号,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这次整编,将专区和县公安部队移交给公安机关,改为“人民武装警察”。中央公安部成立武装民警局,各省公安厅成立了武装民警处。基本上又恢复了一九五二年以前的形式,同时,将担负岛屿、要塞守备任务的边防公安部队拨归将军区建制序列.中央大区和省直属公安部队改为公安军,军委、各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改为公安军司令部,撤销了省公安总队部机构,由省军区兼公安司令部。
第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1957年9月--1958年12月)。
一九五七年一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为贯彻党的“八大”精神,决定裁减军队数量,提高部队质量,撤销公安军番号及其领导机构。八月,公安军番号撤销,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原公安军司令部缩编为总参警备部,负责研究和指导全国内卫、边防业务,指挥领导直属公安部队。七个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和三个军区公安部队、处亦于三月至八月先后撤销,沈阳、北京、济南、兰州军区司令部设警备处或卫戍勤务处,其他军区由作战、情报等有关部门负责内卫、边防业务工作。
第五、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1959年1月--1963年1月)。
一九五八年八月四日,党中央批准军委《关于公安部队整编问题的报告》,决定于一九五八年年底,将公安部队担负看押劳改,守护铁道和一般厂矿企业的内卫部队,中苏、中蒙、中越边境、沿海内湾和对外开放口岸的边防部队,以及机关、学校公安机关,改为“人民武装警察”。担负中央、各行(市)警卫、剿匪治安、守护重要铁道桥梁和军工厂矿任务的内卫部队,沿海边防部队,仍属军队序列。总参警备部与公安部十六局合编为公安部四局,各省公安厅以民警处为基础,成立了人民武装警察总队部,实行了以块块为主的领导关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部队的领导和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组织纪律性,提高战斗力,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中央批准了公安部党组《大于改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领导体制的报告》,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建制仍属公安机关,领导体制改为由军事系统和公安机关实行双重领导,在部队各项建设上,受军委和各总部领导;在执行公安任务和公安业务方面,受公安部领导。
第六、改称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1963年2月--1966年6月)。
一九六三年一月二日,周恩来传达中央的指示,决定恢复“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的番号。一月十六日,军委、公安部的电令指出:关于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名称,业经中央批准,改称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自一九六三年二月一日起即启用新名称。其建制和领导关系仍按现有规定不变,即继续实行由军事系统和公安机关双重领导。
第七、整编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7月--1982年6月)。
““””前夕,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自一九六六年七月一日起撤销公安部队这个兵种,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公安部队领导机关改编为第二炮兵指挥领导机构,将全国公安部队分别整编为独立师,团、营、连和县、市中队,归各省军区或卫戍区(警备区)领导。
第八、重新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982年6月--)。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一九八二年六月十九日,党中央批转了公安部党组《关于人民武装警察管理体制问题的请示报告》,决定将人民解放军担负的地方内卫任务及其执勤部队移交给公安部门,同公安部门原来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武装、边防、消防三个警种统一组建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公安部成立人民武装警察总部,省、市、自治区公安厅(局)成立人民武装警察总队,地区(市、州、盟)公安处(局)成立人民武装警察支队,县(市、旗)公安局成立人民武装警察大队或中队。新组建的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公安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部门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并接受上级武装警察部队的领导。在编制序列、服装式样、供给标准、纪律要求、教材训练、边沿地区的协作和政治思想工作等方面,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经常性的工作,实行由公安部门分级管理、分级指挥。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及其各级机关,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给合的制度,执行解放军的条令、条例和供给标准,享受解放军的同等待遇。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几十年来,虽然这支部队的名称、番号和领导体制几经变化,但实践证明,它是党和国家不可缺少的一支武俟力量。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这支部队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指战员的积极努力,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光辉业绩。
篇2:部队历史的调研报告
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森林部队(简称武警森林部队),是森林防火、灭火的专业武装力量,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在林海火场中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长起来的,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半个多世纪以来,森林部队由最初的护林队发展成为武装森林警察部队,成为保护林区森林资源和林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被誉为“森林保护神”、“绿色卫士”,并一直被外界称为神秘的特种部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北各地建立起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人民自卫队,这些自卫队平时主要任务就是清奸、清匪、护厂、护村。1950年8月,鉴于这些组织的职能已经代替了护林队的作用,人民政府决定撤销护林队建制。部队派来的干部全部转业到地方。护林队员有两种选择,要么复员,要么转现役。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绝大多数护林队员参加了志愿军。
护林队被撤销后不久,大、小兴安岭等林区发生多起特大森林火灾,这几起火灾起因都是人为破坏。大火燃烧了两个多月,烧毁森林面积36万公顷,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彻底清除林内坏人,捕捉敌特,保护森林,维护治安,1950年10月16日,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在辽东、吉林、松江、黑龙江省建立人民护林队,省设大队部,大队长由省农林厅林政处处长(后改由林业厅厅长)兼任,副大队长设专职干部。在重点林区的专署、县区设中、分、小队。中、分队长由当地林业科科长兼任,专区、县公安局、武装部等负责军事指挥。12月后,黑龙江省、松江省护林大队相继组建。护林队干部多数来自转业军人,队员大部分从各地农村招收。
各地护林武装相继组建,并没有使森林火灾灭绝。境外敌对势力和国内匪特相互勾结,将破坏目标放在防守困难的林区里,令护林队防不胜防。1951年7月23日,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在偏远林区地带建立护林站,有重点地安设电话与骑兵护林员,每站配备一二十名护林员从事防火、抚育等工作,其所需经费从育林费中支出,成为永久性的事业机构。根据这一决定,黑龙江省在黑河专区的偏远林区建立护林站34处,并招收护林员198人,其他各地县护林队作为常设机构,仍分驻于偏远林区,从事清山剿匪、护林防火和维护林区治安等工作。
由于护林队采取“一县一队”的布局,兵力过于分散,又缺少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指挥不灵、违法乱纪现象不断发生。1952年1月,黑龙江省林业厅撤销护林大队部,下属各队分别交由各地林业科、局领导管理。但各地森林火灾仍不断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在东北主持工作的高岗和林枫经过研究,决定给周恩来写一封信。信中,他们将这几年发生的大火及造成的损失如实地向周恩来进行了报告,并根据当时形势,提出东北需2个林业师、4000人的护林部队。1952年4月10日,高岗和林枫将信的内容以加急电报的形式发给周恩来。
周恩来收到电报后,不禁忧心忡忡。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一块原始林区,保护好这块森林资源,不但对于生态平衡,而且对于我国的国家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森林火灾造成的巨大损失周恩来也非常清楚,护林队员短缺他也知道。但此时,抗美援朝正处在关键时期,一切为了前线,国内能调动的部队已经全部调动起来了,没有调动的部队也都担负着御敌侵入的重任,这些部队是不能动的。于是,周恩来打电话找来军委总参谋部的同志,把高岗和林枫的电报递给他们。看完电报,总参谋部的同志也感到为难,最后说:“只能等朝鲜停战,部队回来后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几天的反复考虑,4月23日,周恩来给高岗和林枫回了电报,说:“东北所需2个林业师和4000人护林部队,经军委总参谋部研究后,认为除待朝鲜停战后可以从志愿军中抽调外,目前国内部队很难再抽调出2个完整建制师转业。如东北四五月份即要2个师作林业师及4000护林武装,则拟将东北给志愿军保留的2万老兵(6个独立团)和西南的补训师的架子合编担任,并在每个连里保留一个班的步兵轻武器,4000护林武装亦可不再另拨。你们意见如何?”高岗和林枫决定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办,护林人员不足部分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面对越来越多的火灾,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副主席王再天商定,请示公安部要求将一骑兵团转业到林业部门,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公安司令部林务大队。公安部经过研究,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大队部设在乌兰浩特。部队主要驻守在重点边远林区、林火灾区和乱砍滥伐严重地区,执行护林防火、林政检查、维护林区治安等任务。
。
朝鲜战争停止后,国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公安部队也开始迈入了正规化的建设轨道。
中南海内,毛泽东听完了总参谋部汇报后,深吸一口香烟,然后缓缓地将嘴里的烟吐出来,说:“各地企业部门的警卫太乱,你们研究一下怎样使他们统一起来,更便于使用和管理。”周恩来和总参谋部的同志经过反复讨论,感到改成经济警察比较合适。周恩来将大家讨论的意见报给毛泽东,毛泽东听了后说:“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征求一下意见,如可行,我们联合发一个命令,将全国各地企业部门的武装警卫正式改编为经济警察。”
但是,护林队改为经济警察情况有点麻烦,因为一旦改为经济警察其隶属关系就改变了,正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家林业部为慎重起见,决定先征求一下意见。东北林业局局长金树源将所辖各省林业部门有关领导找来召开会议。经讨论,最后同意改为经济警察。会后,他们打了报告,提出护林队以搜山剿匪、加强林区治安保卫为主,防火宣传为辅,又兼有武装部队的性质,因此应将护林队改为森林公安队。报告打上去后不久,国家林业部电告东北行政委员会林业局,同意东北护林队改称中国人民护林警察。
于是,东北行政委员会下发文件,决定将“原属林业局之护林队,归属于中国人民经济警察系统,一律改称为xx省护林警察队,其政治、军事、业务上的训练教育,干部管理以及供给待遇均由各自之林业厅负责,公安厅应负责协助加强其政治工作,省公安厅主管业务的干部可兼任政治委员”。各省护林队经过整编后正式组建护林警察队。
随着黑龙江、松江省合并,原属两省的护林警察合并组成了黑龙江护林警察大队。为了指挥方便,护林大队改为黑龙江省林业厅森林警察处,不久划归省公安厅总队领导,并入了省公安厅民警处,后归省公安厅武警总队领导。
1962年初,黑龙江省林业厅为了加强护林防火和林区的治安管理,又写报告给国务院,要求恢复1958年以前的森林警察机构及对它的领导,将森林警察和经济警察分开使用。森林警察主要负责护林防火、维护林区治安;经济警察负责林区工业保卫。并且在恢复和充实林区森林警察大队部人员外,恢复森林警察支队机构,领导省森林警察和林业部门的经济警察。他们的请求很快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国务院指示,森警今后除直接受林业部门领导外,在公安业务与军事训练等方面,仍受公安武警部队的领导。之后,全省森警部队开始进行整编。
1962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为了统一领导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林业工作,决定在哈尔滨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东北林业总局,辖8个林业管理局。但是,由于森林警察部队的驻防地和执勤范围处在东北林业总局和省林业厅林业施业区的交叉位置,绝大部分森警基层部队分布在林业总局辖区内,因而出现了领导体制混乱、多头领导、谁都管、谁都管不起来的现象。于是,黑龙江省林业厅上报省委、国家林业部,要求将森林警察部队移交东北林业总局领导。这个问题牵涉面比较广,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国务院没能马上答复。
不久,黑龙江省召开森林经营局长会议提出,将总局辖区内的森警部队全部移交东北林业总局领导,林业厅各森林经营局管辖区内的森警全部撤销。之后,国家林业部函复东北林业总局,同意森工企业接收森林警察。面对森警不断更改的领导关系和面临被撤的危机,国家林业部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森林警察体制的报告,提出森林警察是一个警种,对于森林防护起着别的部队无法替代的作用,从国家的长远发展看,作为一个警种,要保留原建制。由于对这支部队的使用管理的混乱,建议成立森警总部,将内蒙、吉林、黑龙江省的森林警察统管起来,由林业部和公安部队司令部对森警总部实行双重领导。收到林业部的报告后,周恩来非常重视,立即责令有关部门进行研究。1966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文件批复,同意保留森林警察建制,但不同意设立森林警察总部,仍由各省区分管森林警察部队。并明确指出黑龙江省森林警察属于林业企业的归东北林业总局领导,属于地方的归省林业厅领导,有关军事训练、服装和武器供应问题,请公安部协助解决。
在林业部准备按照国务院指示整顿森林部队时,““””席卷全国。哈尔滨森警大队部分干警组成的“毛泽东思想造反有理战斗团”,查封了原省森林警察支队,支队工作被迫停止。不久,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森林警察部队进行““””问题的通知》电报,明确规定森林警察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受当地军分区领导。后来,黑龙江省革委会和省军区联合行文上报国家林业部,要求将森警部队改编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林业部没有同意,转而上报国务院要求将森林部队移交地方领导管理,以便更好地使用。为了加强对这支部队的集中统一领导,国务院决定恢复省森林警察支队部的建制,由省林业总局党委负责组建,撤销解放军对森警部队的军事接管。
为了提高护林队伍人员素质,经中央军委和国务院批准,森林部队1978年起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为3年,归各省林业部门主管;在护林防火工作上受省和所在地护林防火指挥部指挥。
实行兵役制以后,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原来各级的领导都是地方领导担任,实行兵役制后如果继续由地方领导担任,面临着战士进步、提干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各省反映的情况,国务院、中央军委专门下发了《关于武装森林警察实行义务兵役制后有关问题的批复》,规定森警部队连排职干部,从1980年开始按军队现役干部管理。连级以上的干部仍然由地方干部担任。
就在森警部队不断调整变换时,一个新的转机到来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开始重新组建。国家林业部和公安部经过研究,联合上文国务院,提出将森林部队划归武警部队序列,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国家劳动人事部下发通知,将武装森林警察列入人民武装序列,实行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体制。为了加强对武装森林警察部队的领导,公安部要求林业部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设一个林业部森林警察办公室,来协调武警与森林部队的正常工作。林业部决定由林业部副部长刘广运兼任办公室主任。
就在武警总部和林业部联合工作组到黑龙江省森警总队进行调查,研究关于森警部队列入武警序列等有关问题的时候,一个突发事件引起了国家重视,并改变了这支部队的命运。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西林吉、图强、阿尔木和塔河4个林业局所属的几处林场,同时起火,继而引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场特大森林火灾。据初步统计,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烧毁房舍61.4万平方米(内含居民住房40万平方米)、贮木场4处半、林场9处、存材85.5万立方米;烧毁各种设备2488台、粮食650万斤;毁坏桥涵67座、铁路专用线9.2公里、通讯线路483公里、输变电线路284.2公里;受灾群众5万多人,死亡193人,受伤226人。大火持续燃烧了21天,过火森林面积达56万公顷,投入灭火人员共约3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人民币.
在这场大火中,一支特殊的队伍以娴熟的扑火专业技能、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良好的战术素养,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就是森林警察部队。这支部队始终担负着打火头、攻险段的重任,为扑灭这场森林大火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时任军委主席的邓小平通过电视,看到森林部队的战士勇敢扑火的场面时,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火场中真离不开这支部队,这支部队不简单,素质过硬。”李先念看到森林部队官兵同大火浴血奋战的场面,很是感动,他对工作人员说:“替我向森警部队发电表示敬意。”大火被扑灭后,邓小平发布命令,嘉奖参加大兴安岭扑火救灾的森林部队全体指战员。黑龙江森林部队被授予“扑火尖兵”荣誉称号。这场大火使森林警察这支鲜为人知的队伍名扬海内外。
大火过后,那烧焦的泥土、那化为灰烬的林木,如同一个黑色的惊叹号嵌刻在大兴安岭林区。国务院向全国人大会汇报关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火灾情况指出:这次扑火证明,森林警察对护林防火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这支部队的建设被忽视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目前,森林警察队伍无论从数量上、素质上都远不能适应需要,应当有计划地加强。时任国务院副的田纪云在《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森警列入武警序列,过去国务院已经定了,这个原则不变……森警要增加些编制,我主张少增人,多增加现代化的先进装备。
加强武装森林警察部队建设,进一步提高部队战斗力和装备水平,逐步实现防火、扑火手段的现代化,已经提上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议事日程。
一封内参放在总参领导的面前,这份当时属机密的内参是解放军报的一个记者写的。在内参中,他写道: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的武装森林警察,经国务院、中央军委先后于1978年和1980年批准,战士实行义务兵役制,连以下干部实行现役制。1984年5月,又经国务院批准、劳动人事部发文,规定武装森林警察列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但是,这个文件下达至今已近三年仍未落实,致使森警部队领导体制目前既不属于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也未正式纳入武警部队的序列。营以上干部尚未实行现役制,给森警部队的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部队建设出现了许多不好解决的问题。内参详细列举了这种管理体制带来的问题,指出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部队的建设和部队的战斗力。这封内参所提的问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立即责成有关人员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文批准森林警察部队列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全部实行现役制,实行林业部门和公安部门双重领导,以林业部门为主;中央和地方,以地方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部队执行森林防火、灭火任务受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指挥。部队担负森林防火、灭火,全面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社会治安,参加林区经济建设等任务。列编后,省(自治区)武装森林警察总队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省(自治区)森林警察总队。森警办与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林业部防火办一套机构,三块牌子。不定级别,不转现役。为便于与武警总部衔接工作,森警办可以代表林业部参加武警军级有关会议和发给相应规格的有关文件。森警办人员按公安待遇。
2月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文件,调整武警森林部队体制,从192月10日起实行武警总部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双重领导。由武警总部对其军事、政治、后勤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国家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业务工作。武警森林部队的森林防火业务工作实行中央与地方双重领导。部队执行跨省(自治区)森林防火、灭火任务时,由国家林业局统一指挥;部队执行所在省(自治区)森林防火、灭火任务时,由当地人民政府统一指挥,国家林业局长兼任武警森林指挥部第一政治委员。
武警总部司令部设立警种部,撤销国家林业局森林警察办公室,组建武警森林指挥部,军级,负责领导管理森林部队,组织指挥部队防火、灭火。指挥部机关编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指挥部下辖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云南省4个森林总队。
8月4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森林指挥部正式挂牌成立。
. 至此,中国武警森林部队进入了全面建设和发展的新时期,分布在中俄、中蒙、中朝、中缅、中越和中老几千里的边境线上的300多个值勤点,守护着3000多公顷的森林草原资源。在祖国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在三北防护林和长江防护林的重要地段,在戈壁沙漠和西南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都有森林警察官兵的身影和足迹。如今,森林部队已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立体作战能力的专业队伍,成为森林防火中的主力军和突击队,成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篇3:部队历史的调研报告
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组建起来的,是西北地区最早的由党中央授予正式番号的一支正规红军队伍。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同年10月,在陕西党的领导下,发动了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8年5月爆发的渭华起义,在方圆2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建立红色政权,实行武装割据。起义军民与“围剿”之敌进行了三月之久的英勇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全国最有影响的起义之一。到1931年,西北地区先后爆发过清涧、渭华、旬邑等数十次武装起义、兵暴。虽然都失败了,但却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武装斗争的骨干,积累了斗争的经验,为后来创建红军和陕甘、陕北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刘志丹等人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经过长期艰苦斗争,于1931年9月在陕甘边界的南梁地区建立了南梁游击队。10月下旬,晋西游击队渡黄河转战至南梁地区,两支游击队胜利会师。1932年初,部队改称“西北反帝同盟军”。2月12日,在正宁县三嘉塬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12月24日,部队开到陕西省旬邑县马栏镇转角村,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第2团。
1933年5月,在敌人向红2团和照金根据地进行“围剿”之际,左倾机会主义者领导人杜衡强令红2团南下渭华地区,遭敌重兵围追堵截,部队在终南山被打散。历经磨难,刘志丹、王世泰等幸存下来的红军领导人和骨干,终于在4个月后返回照金。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第一支陕甘红军部队,就这样被“左”倾机会主义者断送了。
红二团南下渭华后,陕甘边的革命斗争又有新的发展。1933年11月3日,陕甘边特委和红军总指挥部召开包家寨会议,决定恢复红26军。8日正式宣布成立红26军第42师。下辖红3团和红4团(骑兵团),共500余人。随即进军南梁,扫除陕甘交界的反动地主武装。到1934年,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
1934年2月至5月,陕甘宁三省军阀纠集1万余人的兵力对于南梁革命根据地策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刘志丹率领红26军主力,在游击区赤军和游击队的配合下,转至外线,连战连捷,歼敌3000余人,粉碎敌人精心筹划的“围剿”。红26军也不断壮大,新组建了红1团、红2团和西北抗日义勇军,主力达到5个团3000余人。11月,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召开,宣告陕甘边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正式成立,各县区都接踵成立了红色政权。在陇东高原上诞生并成长起来的红26军和各路游击军汇集成了一支不成阻遏的红色铁流,严重动摇了反动派在西北的统治。
1935年春,国民党集合4万兵力,对陕甘边和陕北两块苏区策动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面对十余倍于己之敌,红26军、红27军(1935年1月在陕北成立,即第84师)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的统一指挥下,先后在吴家寨子、马家坪歼敌高桂滋部两个营又一个连。至6月底,红军主力和游击队连战连捷,俘敌余人,解放了延长、延川、安定、靖边、安塞、保安等6座县城,在陕甘20余县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游击区扩大到30余县,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联成一片。敌人的第二次“围剿”被彻底粉。红军主力发展到5000余人,游击队4000人,革命力量空前壮大。
1935年7月,蒋介石调兵10万之众,亲任“西北剿匪”总司令,向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大围剿。8月初,刘志丹率红26军、红27军北上吴堡,于幕家塬围点打援,首战告捷,歼敌600余人。随即隐蔽南下,到达绥德新店一带,再度围点打援,以游击队、赤卫军围困定仙墕守敌晋军一个营,红26军主力及红27军84师埋伏于敌必经之路。8月21日,一举全歼西渡黄河来援的晋军第3旅第6团1200余人,取得定仙墕大捷,首次一战歼灭敌人1个整团,狠煞了敌人的气焰,充分体现了刘志丹的指挥艺术和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1935年9月,鄂豫皖红25长征到达陕北,与红26军和红27军胜利会师。9月18日,在永坪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红15军团。红26军改编为红15军团78师。抗战暴发后,相继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第689团,八路军第2纵队344旅、第4纵队4旅,新四军第3师10旅,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5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116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6师。其建制一直完整地延续至今天。
红26军从诞生到编入红15军团,独立奋斗两年零九个月,大小战斗500余次,毙伤俘敌10000余人,缴长短枪6000余支,轻重机枪150余挺,迫击炮18门,击落敌机1架,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经过艰苦战斗,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继而会同红27军,粉碎敌人的“围剿”,将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全国各苏区几乎全部丧失,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危难之际,保存了全国仅剩的一块红色根据地,使之成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的长征落脚点和抗日出发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业绩。
编入红15军团后,78师参加劳山、榆林桥战役,以战斗的胜利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陕北。此后,在党中央、毛主席的亲自指挥下,参加直罗镇战役,东征山西,西征宁夏、甘肃,实现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抗日战争时期,出师华北,首战平型关,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驰骋中原,血战长乐村,粉碎日军的“九路围攻”。南下华中,淮上反顽,东进苏北,巩固与发展淮海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拔据点,反“扫荡”,壮大人民武装,攻克苏北重镇淮阴。解放战争时期,挺进东北,参加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作战期间,二打靠山屯,师长钟伟打了一场违抗命令的胜仗,威名远扬。连续参加夏、秋、冬季攻势,聚歼大黑林子,激战昌图县,攻克彰武城,会战温家台,活捉国民党新5军军长陈林达,首开活捉东北敌军长先例。辽沈战役首战义县,创造新鲜战场经验;主攻锦州,率先突破,涌现出舍身炸地堡的英雄梁士英;会战辽西,解放沈阳。部队连续作战,不怕牺牲,受到东北野战军总部的表扬。参加平津战役,解放天津,率先打到金汤桥。进军华中南,参加衡宝和广西战役,解放南宁,从松花江一直打到中越边境。1949年东北军区将116师评为“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能猛打、猛冲、猛追,三猛称著;善于运动野战,攻坚力亦很顽强,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1950年10月,116师首批入朝,连续参加志愿军一至五次战役和340天阵地防御。创造抗美援朝战场的“六个之最”:最先与美军交锋,最先击毁美军坦克和缴获美军飞机,最先迫使美军成建制投降,最先攻入平壤,最先攻入汉城,打到抗美援朝战场最南端。首战云山,打得美军王牌骑兵第1师溃不成军,取得了自19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以来中美两国军队首次交锋的胜利。战场上迫使美军一个黑人连成建制投降,引起美军高层震动,从而改变黑人单独编制为黑白混编。突破临津江,7000余兵力、火器在敌人阵地前伪装隐蔽,一举突破江河天险,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战争年代,由红26军改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6师及其前身,纵横驰骋,南征北战,足迹遍及18个省、市、自治区和朝鲜半岛,征程10万余里,作战3600余次,歼敌16.4余万。
和平年代,部队保持发扬红军传统,革命化正规化建设始终走在全军的前列。60年代开展群众性军事技术大比武活动,涌现出被国防部命名的“神枪手四连”。1969年率先组织冬季千里野营拉练,毛主席亲笔批示:“这样训练好”。率先开展群众性科技练兵活动,成为全军科技练兵的发源地。危难之处显身手,先后参加了海城、唐山地区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戒严平暴等各种急难险重任务。80年来,广大官兵继承我军光荣传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忠实履行使命,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篇4:部队调研报告
乡镇处在“三农”工作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乡镇干部更是肩负着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如何抓住换届契机,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农村社会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民心向背、事业兴衰。为此,县委组织部组成专班,深入18个乡镇(场区)、30个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1、坚持建机制、强素质,增强乡镇干部执行力。针对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的新形势,探索了乡镇党委“四化”建设的新路子,有效提升了领导班子适应新形势的能力。一是强化培训,推进干部素质技能化。通过集中轮训、挂职锻炼、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发展现代农业、帮民增收、做好群众工作等基本技能。二是明确责任,推进工作职能规范化。将税改后乡镇党委的主要职能定位为“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公共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围绕发展主题,乡镇党委从行政命令、催种催收、大包大揽向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健全配套服务转变。三是整合资源,推进运行机制科学化。积极创新班子成员分工模式,三分之一的党委成员直接进入市场,参与经济活动,领办、创办各类企业、基地或经营性中介服务组织;三分之一的党委成员负责招商引资,新上发展项目,组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三分之一的党委成员负责管理社会日常事务。四是严格考评,推进发展业绩公认化。年初逐人明确任务目标,年终严格考评兑现。
2、坚持重关怀、多激励,激发乡镇干部内动力。着力建立健全关爱机制,激发乡镇干部活力。一是真正重视。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的意见》,建立了乡镇干部培训机制、选配机制、考评机制、关爱机制等。县委组织部每年召开一次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座谈会,交流经验,听取意见,强化措施,推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经常化。二是真情关怀。注重从政治上关怀干部,真正让其有干头、有盼头。建立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制度,坚持把乡镇工作经历作为干部选拔的重要条件;部门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优先从乡镇优秀干部中遴选,使乡镇成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来,从乡镇副职岗位上提拔正职19名,从一般人员中提拔副职54名。三是真心爱护。采取干部个人申请、群众民主推荐、乡镇党委票决、县委研究决定的方式,定期将长期工作在乡镇、业绩突出、群众认可或有家庭困难的干部交流到县直单位工作。积极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环境,先后为8个乡镇新建或改(扩)建了乡镇办公楼,使干部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镇制度,加强对乡镇工作的指导,积极为乡镇干部排忧解难。
3、坚持严管理、正作风,提升乡镇干部公信力。制定了乡镇干部行为规范,严肃查处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如部分乡镇在干部管理上,通过推行“工作日志”、“干部荣辱薄”、“一线工作法”、“有困难找干部”等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增强了服务群众意识。
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数量不足。一是年龄严重老化。全县30岁以下乡镇公务员共69人,50岁以上的占总数的22%,其中55岁以上的79人,这些人基本处于内退状态。加之部分干部病休,乡镇干部实际在岗人员80%左右,致使个个乡镇年年到组织部要求进人。二是来源渠道单一。根据现行政策,乡镇公务员招录权力由省统一负责,每年招录的公务员与乡镇的编制以及人员需求有较大差距,造成空编缺员(全县空编33人)。三是断层倾向突出。以来,全县进入乡镇干部队伍115人,剔除公开招录外,年平进入18人;5年来乡镇公务员队伍因各种原因减少120人,年平减员23人。乡镇机关进人和减员矛盾突出,凸现减员幅度超过进人幅度的现象。
2、素质不高。乡镇干部从大中专学校毕业后分配或招录到乡镇工作的较少,多数源于退伍军人、选聘制、合同制干部,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低。与此同时,受条件和经费制约,大多数乡镇干部只能接受零星培训、低层次培训,致使乡镇干部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政治业务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方法简单化,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3、权责不等。乡镇配套改革后,一些垂直管理的业务部门,如派出所、学校、国土所、司法所等机构由乡镇上垂直管理,人权、财权与乡镇分离,但具体工作、考核都在乡镇,导致乡镇履行职能权力越来越小,责任却越来越大。如林业执法主体在林业局,森林防火的责任在乡镇;土地违法买卖、拆除违章建筑等责任在乡镇,执法权却在国土、规划、房管等部门。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乡镇“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导致许多问题“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管不好”,工作上常常是上下为难、两头受气。
4、活力不够。少数乡镇干部宗旨观念淡薄,工作激情不高,责任心不强,作风飘浮,得过且过。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务晋升难。乡镇机构配套改革后,乡镇领导职数大幅减少,致使乡镇干部晋升空间缩小,部分干部因政治上无望而产生悲观情绪。二是家庭困难多。一些
乡镇干部因工作繁忙,无暇赡养老人、照顾家庭、培育子女;部分乡镇干部属于“半边户”,妻子无业,家庭经济拮据。三是经济待遇低。乡镇公务员的任务重、责任大、待遇低,这种付出与回报形成较大反差,严重挫伤了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工作繁杂,节假日经常因工作任务被占用,且不能按法定标准发放加班补助和补休假期,造成乡镇干部职工情绪较低落,工作积极性不高。四是工作环境差。面对各种阶段性、临时性、突击性任务和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活动,乡镇干部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工作出现失误,轻则受批评处罚,重则“一票否决”。众多的责任状和“一票否决”让乡镇干部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同时,乡镇干部长期“风里来、雨里去”,身心疲倦,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人心不稳、人心思走。
三、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拓宽入口渠道。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建议适当增加乡镇的人员编制。全省每年根据用人需要,适当增加乡镇公务员招录数量。在进人方面,可赋予县级党委一定的人事权,每年由县级党委从优秀的村书记和大学生“村官”中,按一定比例为乡镇选拔招录工作人员,改善干部队伍结构,解决乡镇空编缺员的问题。从现实情况看,选调生仅仅把乡镇作为“跳板”,流出渠道多、流动快。建议加大从优秀村主职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中定向定额招录乡镇公务员力度,并不断增加招录数量。
2、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从注重实效和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抓好短期培训教育。在培训内容上,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产业技能等为基本内容。鼓励乡镇干部多渠道地进行学历提高教育,对所需经费予以适当补助。在培训方式上,充分利用县级党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基地作用,以创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班为主,进行专题培训。在培训经费上,要把乡镇干部培训经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建立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制订乡镇干部培训计划,分层级对乡镇干部开展培训,确保乡镇干部每两年参加一次集中培训。
3、强化职能职权。目前,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但是,从现实看,乡镇干部“被迫”身兼数职,既要管辖区内的交通安全、处理纠纷,又要发展公益事业和地方经济,不仅加重了乡镇干部的工作负担,而且因权责不对等,加大了乡镇干部工作难度。为此,建议省、市制定政策措施,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明确乡镇职能,完善乡镇功能,下放一定权力。对派驻乡镇的单位,凡能下放的应下放到乡镇管理,不能下放的,应赋予乡镇党委一定的管理权限,建立起权责对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的乡镇工作体制,解决好上下关系不顺和有责无权的问题,实现乡镇责、权、利的协调统一。
4、健全关爱机制。注重提高政治待遇,加大对优秀乡镇干部选拔力度,坚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有本事、肯干事,群众公认的干部中选拔上来。对长期在乡镇工作尤其在艰苦环境下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特别优秀的,大担提拔重用。由于改善乡镇干部政治待遇的政策性强,建议中央、省委、市委出台更多的激励政策,比如对乡镇党委书记连续任职8年以上的,可以享受副县级待遇;在乡镇按比例设置正、副主任科员等。努力提高经济待遇,建议省财政考虑贫困山区乡镇干部工作的特殊性,实行津补贴全省统筹,以激发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积极改善生活环境,对乡镇干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切实解决后顾之忧。建议省、市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帮助乡镇完善乡镇机关的基础设施和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通过健全乡镇干部激励关怀机制,把对乡镇干部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并贯穿于思想教育、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各个环节,使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感到政治上有盼头,事业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让他们思想顺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满腔热忱地做好本职工作。
篇5:部队调研报告
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重点难点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党的作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面对新形势,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近一段时间学习和思考,结合正镶白旗实际,就如何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
近年来,正镶白旗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固本强基、推动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紧紧扭住加强xxxx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关键点,认真落实党建责任制,全面启动“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构建“选任、监督、管理、激励”四位一体制度链,着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xxxx村干部队伍;围绕“服务群众、作群众工作”新定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促动“双服务”上下延伸,推行结对服务、点单服务、承诺服务和代办服务,开展了“十星级xxxx村党组织”创建、“百日大调研”、“五个一”千村帮联及“党代表下基层”等系列主题活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职责意识和素质能力明显提升。
但同时也要看到,面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落实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任务,基层服务对象、工作要求和方式方法的深刻变化,我们在xxxx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五个不适应”。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服务意识转换慢。按照创建基层“双服务”的目标要求,xxxx村干部在角色上由“指挥员”向“服务员”转换,但当前xxxx村干部没有完全实现这一转换,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存在梗阻现象。二是素质能力不适应,作用发挥相对弱。农牧民党员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偏低、带富能力偏低的“一高两低”现象比较严重,在发展农村牧区经济、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上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缺乏创新意识,发挥组织带动作用不到位。三是力量补充不适应,后备乏力人才少。近年来随着农村牧区人口的转移,一些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中青年农牧民转移到城镇和二、三产业,xxxx村人口老龄化和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明显,造成了xxxx村班子“人难选”的现象。四是经济基础不适应,集体经济相对薄弱。xxxx村集体经济收入普遍不高且收入渠道单一,部分xxxx村集体收入空白,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必要物质条件和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实力。五是激励保障不到位,工作动力不够足。xxxx村干部工资报酬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造成xxxx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不足,工作动力不够,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切实解决,势必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二、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在培养选拔上做文章,优化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推进农村牧区改革发展,关键在党,核心在人。我们要通过抓源头工作,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严格把握农村牧区基层干部的选用关,特别是选好“领头雁”,加强农村牧区基层组织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带动整体水平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严格标准“选”。这是解决“选什么样的人、怎么样选人”的核心问题。要灵活采取“两推一选”、“双推一考”及“差额直选”等方式,并逐步推开“公推直选”、“公推公选”方式,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思想上能改革创新,在党员和群众中有威望”的人选进xxxx村“两委”班子中来。要在选举前,对xxxx村“两委”班子及成员进行全面考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类排队并及时向群众反馈,让群众根据每个干部的工作实绩,选好选准xxxx村“两委”成员;在选举时,切实明确“两委”候选人的资格条件,并在候选人酝酿提名阶段公示,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从村民根本利益和本地长远发展出发,严格对照资格条件,充分酝酿和推荐提名候选人,真正选出靠得住的xxxx村“两委”班子。要采取适当方式,对候选人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防止那些品行不端、能力不强、作风不实、口碑不佳的人进入xxxx村“两委”班子。
二是加大力度“派”。要坚持“上下联动、定向培养”的机制,采取选派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苏木镇、xxxx村工作、抽调机关干部驻村帮扶等有效形式,推动优秀干部融入xxxx村服务管理。同时,探索开展选派机关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贫困xxxx村担任书记或第一书记,直接联系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在这一方面,近年来正镶白旗通过推行旗级领导结对包扶贫困xxxx村,选派机关干部到后进xxxx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选聘优秀民营企业家担任名誉xxxx长(村主任),安排试用期干部联系xxxx村等具体举措,在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二)在教育培训上做文章,提高基层党员和干部的能力水平。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层干部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否坚强有力。要统筹规划、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丰富培训教育重点。要从农村牧区的实际出发,加强对xxxx村干部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农牧业产业化、致富技术、经营管理、处理复杂问题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xxxx村干部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法制观念。要突出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情形势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增强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创造性地落实中央和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强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加强法律法规培训,帮助基层干部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社会管理培训,帮助基层干部提高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促进社会稳定的能力;加强道德品行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以党史党风党纪为重点的党性教育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增强党的意识,提高做好党务工作的能力。
二是创新培训教育形式。按照分级负责、分类施教的原则,把xxxx村干部培训纳入整个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坚持和完善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基层干部实际的教育培训新途径新方法。实行组织调训与干部选学、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实体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培训方式,切实增强培训效果。采取巡回宣讲、流动课堂、送教上门等方式,深入农村牧区开展培训;通过“帮带”培训、现场观摩、案例教学等途径,促进学习借鉴和实践运用;积极组织基层干部到先进村实地学习考察,进行短期实践培训,不断开阔视野,提升能力。结合形势发展变化和基层干部特点,积极倡导和鼓励参加函授、成人自学和电大等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学历水平。
(三)在管理监督上做文章,进一步规范农村牧区基层干部的从政行为。强调“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各项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特别是选好、用好、管好村两委‘带头人’,加大严肃查处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工作力度,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保障”。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批示精神,对于从严治党、筑牢党的基层基础和战斗堡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是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针对基层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的问题,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并全面落实村级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在民主议事方面,健全和完善党员代表议事会和村民代表议事会为核心的“两议会”制度,特别要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在民主决策方面,进一步完善基层重大事务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xxxx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制度、xxxx村委会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在党务(村务)公开方面,不断完善公开的内容、形式、方法和程序。在民主理财方面,健全财务管理和民主理财制度,全面推行“村财民理乡代管”。,正镶白旗结合旗情,探索建立了xxxx村“五议三审三公开”民主管理机制,使xxxx村级党组织的决策权、党员的审议权、村民的决议权、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了有效保障和落实。
二是完善基层民主监督机制。孟子讲过:“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没有对权力的监督,就会有权力的肆意,监督是克制权大于法的有力武器。要建立健全以xxxx村主要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xxxx村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切实加强xxxx村干部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工作。要扩大农牧民群众对基层干部的监督权,特别是加大对土地草牧场征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各项补贴资金的发放等村务的监督力度。要制定xxxx村干部廉洁自律行为规范,完善任前谈话、廉政谈话、信访谈话制度。认真开展xxxx村经济责任审计,重视和运用好审计成果。要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延伸到xxxx村一级,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网络体系。
三是完善基层实绩考核机制。要加强对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的督查考核,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效,做到有安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要建立健全对xxxx村“两委”班子及成员的科学考评制度,逐步取消一些与经济发展、大局稳定关联不大的考评项目,科学设置一些符合农村牧区工作实际的考核评价措施,规范对基层干部的管理。要把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列入督查工作的重点范围,并作为基层领导班子
和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增强考核效果。对于群众满意度不高、勤政廉政不佳的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及时予以诫勉教育,督促整改提高;对不能胜任岗位要求或不能履行竞选承诺的,及时进行组织调整。
(四)在激励保障上做文章,调动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处在生产第一线,肩负的任务重,面临的矛盾多,事无巨细全都管,非常辛苦。要建立完善以“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为主要内容的xxxx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切实让基层干部感到工作有劲头、事业有干头、生活有奔头。
一是在经济上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注重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把人、财、物等更多资源投到基层。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各方支持、农村牧区党组织自我补充的多元化基层经费保障机制。要坚持“造血”与“输血”并重,鼓励xxxx村采取转变土地经营方式、培植主导产业、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争取项目资金扶持等渠道,着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并鼓励财政性资金参与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有益探索。
二是在待遇上保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探索xxxx村干部薪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将xxxx村干部所承担的责任及其所取得的成绩与其所应获得的待遇挂钩,建立xxxx村干部“基础报酬+绩效报酬+奖励报酬”制度,激发农村牧区基层干部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同时,建立离任xxxx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为在岗的基层干部解除后顾之忧。
三是在政治上激励。按照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大从优秀xxxx村干部中选拔苏木乡镇领导干部、考录苏木乡镇公务员、招聘苏木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拓展xxxx村干部发展空间。要进一步畅通xxxx村干部参政议政渠道,对政绩突出、议政能力强的xxxx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xxxx长),积极推荐他们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候选人。要分类开展选树、评比和表彰奖励活动,大力宣传能够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的基层典型,形成学先进、创一流、争贡献的氛围。)
篇6:部队调研报告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笔者长期在基层消防部队工作,一直在探索基层消防部队的警营文化建设,恰逢此次参加全省政工干部培训班,得以学习和交流,现结合培训所得和工作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现状
虽然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基层消防部队的警营文化建设有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特别在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初步达到了规范化的标准。今年以来,根据省总队的统一部署,基层部队深入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动,正积极筹备组织参加省总队政工知识竞赛和课件大pk、辩论大比赛、“警营歌星”大决赛、警体活动赛、“爱拍dv”大比拼、文艺大汇演等活动。但是由于多种因素,警营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警营文化活动形式不新颖。现在的官兵基本上属于“80后”、“90后”,自我意识很强,善于独立思考,他们思维活跃,知识面宽,对文化娱乐也表现出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基层官兵向往自由、宽松、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喜欢、热爱新鲜事物,而基层消防部队的日常文化活动除了打球、下棋、看报、看电视、上网,就是重大节日与驻地共建单位合办表演一些文艺节目,文化活动缺乏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导致警营文化的种类比较单一,活动形式单调。
二是警营文化设施利用不充分。近年来,基层部队配置了不少娱乐设施、运动器材、图书等,但有些活动设施未能被充分利用。如:配备的电子琴、架子鼓等乐器尤其是西洋乐器,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而长期闲置,成为摆设,战士们大多不会操作,或者是仅仅了解皮毛,根本谈不上运用乐器表演节目。
三是警营文化官兵参与不积极。由于基层消防部队执勤任务繁重,训练项目过多,再加上近年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活动不断增多,致使部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警营文化活动,基层官兵对开展警营文化活动态度十分淡漠,即使有时搞了一些活动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警营文化生活始终处于低层次徘徊,离战士们的期望值还相差甚远,致使基层官兵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涨,尚未形成良好的文化活动氛围。
四是警营文化活动成效不明显。基层消防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而警营文化建设是软件建设,有的基层消防单位认为警营文化建设可有可无,只重视练习及各种考核,认为练习及考核决定单位的名次。因此,对警营文化建设不是本着陶冶情操的态度,而是把它当作考核加分的一种手段,甚至只是在开展比赛或文艺汇演时,临时抱佛脚,短时间速成,仓促上阵,达不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现状的原因探析
造成当前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的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要包括:
一是思想认识上偏于狭隘。一些基层消防部队干部狭隘地认为,警营文化就是简单地开展文艺、体育活动,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是为部队的紧张生活调节一下气氛而已,没有将警营文化建设摆上一定高度来筹划,直接影响了基层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的发展。当前,我们仍有少数大、中队干部文化育警意识不强,认为警营文化就是“打打球、唱唱歌”,排个节目就可以,没有认识到警营文化是与消防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
篇7:部队调研报告
一、官兵对军队体制改革的思想现状调查
近日,我站组织36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官兵大致有四种反应:一种是乐观型。参与问卷的人中“改革对部队的影响”选择“越来越好”的有27人,占75%;“改革对自身发展”选择“发展前途更加开阔”的有16人,占44.4%;这部分人年龄集中在28岁以下的未婚官兵,他们普遍认为军队体改对个人发展是难得机遇,特别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央权威集中,改革预期良好。个人刚走上工作岗位,年龄有优势、无挂碍,无论怎么改对自己前途影响都不大,可以重新定位“启航”。如果部队体制性质保持不变,则按原规划发展,如果体制性质发生变化,则没有比部队更为严格纪律和限制的国家部门,个人发展受限少,反而会有更多选择和更大发展机会;一种是悲观型。参与问卷调查的营职干部中,近70%的人认为个人在部队职务“不上不下”,离20xx年军龄自主择业条件不够,正处于事业的黄金期和仕途的上升阶段,担心体改影响个人发展进程。此外,自感长期部队生活,与激烈竞争的社会脱离太久,年龄没有优势,万一转地方无“一技之长”适应不了,畏难心理较为严重,缺乏顺应时势,主动挑战的精神和能力,加之这个年龄段赡养老人、偿还贷款、养育子女等压力大,担心体改后待遇下降,生活质量下滑,社会地位降低,影响家庭关系和谐等等。这部分人多是科队中层领导,也是顾虑最多的阶层,岗位较为特殊,影响面大,是做好思想稳定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此外,还有个别立志在部队长期服役的义务兵和士官担心改革后不能继续保持军人身份,自身发展受到限制。一种是混沌型。“改革对自身发展”选择“没有过多考虑”的有13人,占36.1%;对体改的认识多来源于“战友议论”的有16人,占35.6%,源于“网络媒体”有17人,占37.8%;选择对正面宣传的仅有9人,占2%;这些人对组织渠道宣传不感兴趣,热衷打探小道消息,容易“听风便是雨”,个人缺乏思考,情绪极易受流言的影响,个人想法飘忽,观望猜测,持有“走一步看一步”的消极心态。多集中在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善交流,视野狭窄,缺乏主见的官兵,表面较为稳重,实则定力不足,是最需要被重点关注并注意发现的群体,也是最需加强教育引导的群体。一种是稳定型。“选择服从组织安排”共22人,占61.1%,是比重最大的一部分。这部分人对军队体制改革能理性思考,淡然处之,既不很关注也不显敏感,坚信改革会越来越好,坚决“听从党中央和安排”,能做到顺其自然,不猜测打听,这部分人以团以上领导、士兵和干部骨干为主,此外,还有家庭社会资源较好的干部和有一技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发展不担心后路,对自身安排也有“预想”,心态较为积极。
二、当前影响官兵思想稳定的主要因素
从问卷表现出来的情况看,官兵思想多元、想法多、顾虑多、变化大,影响官兵思想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面教育不够。关于军队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党的xx届三中全会作出部署,时隔3年来,边防部队体制改革始终处于知之甚少的阶段,官方基本没有发布过改革“言论”。今年2月份公布的《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中亦未涉及,整个部队改不改?什么时间改?分几个阶段?从那个方向改?全部队不得而知。上级讲得少,领导不愿讲,组织纪律要求不谈、不议论,正面教育限于xx届三中全会公报、重要讲话及相关时评,对公安边防部队改革提及甚少,随着时间推移及社会形势变化,各类猜测和流言不胫而走,官兵思想受到较大冲击。
(二)网传信息杂乱。通过网络、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介,涉及军队体制改革的话题在官兵中十分敏感活跃,“个人观点”、“专家解读”、“内部参考”、“改革方案”等信息传播快、覆盖广、种类多、影响大、管理难,私底下讨论“热烈”,“共识广泛”有的甚至变成“谣言”,对官兵工作热情和思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混沌型和悲观型的官兵思想定力不足,不信组织信“谣传”,“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受到影响更大。同时,对于网络信息不加选择辨别,只关注感兴趣的和利害性消息,对发布媒体、来源、时间等内容不关注、不留意的现象也十分突出,这也是导致官兵思想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害怕制度影响。公安边防部队性质特殊、任务繁重,单位类型多样,改革变动一直以来较为频繁,编制调整幅度也大。1月1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北京等九城市实行边防检查职业化改革试点方案的批复》(国函〔〕76号),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厦门、海口、汕头9个城市成立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由公安部垂直领导。20xx年全国海警、宁波海警学院又相继从公安边防部队剥离,边防部队被不断改革,边防检查职业化试点已20xx年之久,况且目前国内确实存在现役制与职业制边防检查站两种体制,公安派出所和边防派出所、公安检查站和边境检查站两种类型,虽类型不同但职能基本相同,给军队体制改革留下现实矛盾空间,官兵害怕制度调整,特别是边检站官兵顾虑重重,加之海警部队改革推进缓慢,领导体制机制尚未理顺,给官兵积极应对改革心理蒙上“阴影”。
(四)担心现实利益。改革必然触动利益,这也是官兵最为敏感直接的担心。中央反“四风”,加强作风纪律建设以来,部队全面停发各类福利和补助,官兵个人收入已有降低。虽然如此,但部队工资待遇远远高于地方同级别公务员工资,优势仍较明显。面对军队体制改革,官兵普遍有“三个担心”,担心军队体制改革后不再享受部队工资,经济待遇下滑;担心现行部队政策制度调整,无法享受现有政策待遇;担心改革不顺畅、体制接合不配套紧密,个人成长进步中途梗阻。具体表现在军龄20xx年以上干部担心20xx年自主择业政策作废,年轻干部担心交流调动困难,北上广等大城市及北方干部担心转业难回家,就业安置不理想等,特别是担心就地改为地方公务员后退休年龄延长到60岁、个人成长进步严重受限、无法与父母团聚照顾家庭及亲人等等。
三、化解干扰官兵思想稳定因素的对策与思考
军队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战略决策。“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只有积极宣讲,主动迎战,加强教育和引导工作,讲明讲透改革大局和形势,把政策解读与实践感悟、正面引导与解疑释惑结合起来,大讲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有利条件与美好愿景,不断增强官兵投身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为改革营造良好思想舆论环境,才能唱响改革主旋律,激发改革正能量,形成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强大合力。
(一)充分认识军队体制改革的历史必然。当前,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对国际政治军事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主席指出,“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趋势,对我国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是回避不了的一场大考。世界各主要国家,美国、俄罗斯、日本等纷纷加快军事变革,抢占军事战略制高点,争夺国际军事竞争新优势,而我军当前仍然“领导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不够健全、力量结构不够合理、政策制度改革相对滞后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军总的数量规模还有些偏大,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和机关比例、部队和院校比例不够合理,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偏多、作战部队不充实、老旧装备数量多、新型作战力量少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已经到了“不改不行、改慢了也不行”的历史关口。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只有尽快实现体制转轨、体系转型,才能占领军事变革制高点,防止陷于战略被动,也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二)正确把握军队体制改革的方向定位。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上指出,要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要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要牢牢把握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个指向,要牢牢把握积极稳妥这个总要求。坚持改革“正确方向”就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坚持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切实做到改革不改向、变革不变色;“聚焦点”就是以提升战斗力为核心,切实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该改的就要抓紧改、大胆改、坚决改,做到“快刀斩乱麻”,不思前顾后、畏首畏尾;“指向”就是加快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保障;“总要求”就是稳妥审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掌握好改革节奏,控制好改革风险,有力有序推进改革,确保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确保部队随时能够完成各项任务”。
(三)以正面引导主动跟进官兵思想教育。要澄清官兵心中的疑虑困惑,消除改革的杂音噪音干扰,做到思想和行为的统一。一是要解决好官兵对改革信心不足的问题。从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要做到“两个确保”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军体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有和的坚强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举措出台之前,“必经反复论证和科学评估,科学确定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掌握好改革节奏,控制好改革风险”。二是要解决好官兵担心利益受损的问题。要坚信中国经济发展为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坚信军人利益保障机制会进一步完善,解决好广大官兵切身利益问题;要坚信人民警察的改革预期良好,在《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已有“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明确要求;要坚信“后顾之忧”保障更加到位,解放军新闻发言人杨宇军也明确指出,裁减军队员额需要相应增加编余人员退役安置等经费开支,军费总量保持适度规模。三是要根除各类猜测流言的负面影响。要强化军人和党员意识,做到坚决“听从党中央、安排”;要加强政策阐释解读占领思想阵地,充分利用各类平台,丰富教育形式,鼓舞部队,坚定官兵立场;要强调文件才是真,敢于把问题谈开讲透,有主导舆论的意识和接纳不同声音的胸怀,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管理教育工作。四是要解决好消极懒散的问题。领导干部和机关在体改面前要稳得住阵脚,保持良好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做到讲大局、讲政治,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为基层和广大官兵做出表率;要强化号令意识和纪律观念,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治军不动摇,抓好政治纪律“十不准”等规定要求的落实;要保持部队正规秩序,严格落实各项日常制度,始终保持部队“四个秩序”正规。
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说:“新军事变革的时代就像一个高速转动的圆盘,如果在圆盘的边缘,一不小心就会被甩下去。要想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不被甩下去,就要到变革浪潮的中心去。”当代各国军队和每一个军人都处于这个高速转动的圆盘之上,随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如何应对新军事变革?唯有顺应时势、因势利导,改革强军。作为一名军人只有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才能立于“圆盘”的中心,做到视野开阔、重心持稳,不为流言左右、不至丧失定力。
篇8:历史调研报告
一: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本次实践调研目的在于通过对抗战时期江西省各县市财政与人口损失的调查让我们能够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认清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罪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同时学习对资料的查找、收集、摘抄和整合的相关技巧。通过这次实践调研我们更加清楚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抗日战争中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学习到了抗日先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品质,继承和发扬抗日军民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同时掌握了实践调研收集资料的技巧。而且撰写这边调查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此。
二:实践内容
在江西省图书馆查阅有关抗日战争时期江西省湖口,永安,德修县财政与人口损失情况
三:时间和地点
201X年5月15日;地点:省图书馆;
四:实践过程
在xx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对近代抗日战争的经过有了大概的.了解。课余时间我们组织了实践调研小组,分批、分时间去江西省图书馆进行了有关九江市在抗日战争中的损失的资料收集。 4月30日,我们对《永修县志》进行了查阅与摘抄。
5月19日,我们对《江西近现代地方文献资料汇编第四册初编上》进行了查阅与摘抄。 5月26日,我们对九江民国时期有关报纸和期刊进行了查阅和摘抄。 日军暴行 日本侵略军攻陷永修时,提出:“烧杀以助军威, 奸淫以助军乐,抢劫以助军食”的法西斯口号。据缴获日军文件中记载,其指令有:“1.当地居民不得接近皇军驻地,违者一律格杀勿论。2.粮秣器具实行就地征发。3.滩溪附近村庄,须完全烧毁。4.行迹可疑之居民须彻底屠杀。”永修人民惨遭茶毒。
一、烧光 民国二十七年冬,日本侵略军攻陷永修,所到之处,见屋便焚,火光冲天,烟雾弥漫10余日。黄家岭、大路边一带村落,尽成焦土,无一幸存。民国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二日,日军从张公渡进犯滩溪,先以飞机轮番轰炸,张公渡60余户的村庄被毁。日军进犯吴城镇,军舰驶入饶河口,用大炮猛轰,飞机滥炸,扔下大量燃烧弹,引起大火连烧3天3晚街坊民屋,损失殆尽,最后仅剩下天主堂附近10%的房屋幸免。日军占据徐家埠,纵火焚烧全镇仅剩上街头店房1间。总计7年中,全县烧毁房屋12,545栋。
二、杀光 民国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三日,日军从张公渡进犯安义,公路上有200多逃难群众,扶老携幼,至云山泉水蚯附近,被日宰包围,在一蚯稻田里,用机枪扫射,集体枪杀,无一幸存。蔽潭刘家一夜被惨杀40多人。青山刘家全村共48人,被机枪扫射,一次杀害47人,仅1人幸免。大屋朱村,连烧带杀,50余人死于刀下。城山驻敌,一次抓获无辜老百姓100余人,在安义万家埠用机枪扫射而死。驻涂家埠的日军宣抚班,用麻布袋装上无辜群众20余人,绑上石头,丢进河里活活淹死。涂埠上街头徐家,一次被日军淹死5人。民国二十九年冬天,日军在袍桐树刘村掳掠,将刘姓婆媳2人奸污毙命。艾城陈法榜之妻,一次遭7个日兵奸污。艾城南门龙诗介被日军割去耳朵致死。朱克凤兄弟俩在艾城北门,被日军用刺刀挖心而死。王洪梓4人,被日军捆绑在艾城河边,用刀砍头抛入河中。7年中我县同胞被日军惨杀者共达20,523人。其中男16,505人,女2,620人,儿童1,398人。
三、抢光 永修沦陷后,全县被日本侵略军抢去稻谷605,834担,麦子40,337担,油脂2,522担,杂粮72,764担;牲畜17,461头,鸡鸭65,943只;衣物257,6土8件;水产品200担;畜产品580件;其它7704件。据统计,在日军侵占本县的7年中,全县财产直接损失,以民国三十四年九月物价为准,达119亿元, 间接损失达58亿元,合计177亿元。折合战前(民国廿六年上半年)物价为2,030万元(当时物价为战前之872倍)(永修县志第384页)
云居山反扫荡战 目军占领永修后,县政府迁驻燕山,日军屡次进山扫荡,均遭国民党政府军队的堵击
民国二十七年冬,国民党军击落敌机1架,坠于滩溪鹊巢蔡(三星)附近。
民国二十八年,省保安18团第1大队在钵盂山重创来犯之敌34师团。 民国二十九年,国民党军击落敌机1架,坠于摊溪花桥附近。
同年六月,县政府驻武宁张家湾,柘林敌酋菊地、白槎敌酋和才、温乐源敌酋阴井、张公渡敌酋田川、扬州敌酋木铃白野,各率步、骑、炮兵百余,分路进犯扫荡,与县政府自卫队激战3小时,毙敌6名,夺获步枪5支,日军狼狈溃退,我方无有伤亡。
七月间,县境大屋坪(今三溪桥乡)驻有国民党军1个加强营和58挺进队。日军闻讯集中兵力1,000余人,向易家河、下城洞等地进攻。在板坑宕、桂竹塅等地,遭夹击,日军伤亡10个排以上。
民国三十年二月,安义驻敌,纠集张公渡、永修、涂家埠驻军1,000余人,向县政府驻地燕山(宛子岭)进犯,县自卫中队据险堵击,毙日军4名,伤7名,击毙伪军7名
民国三十一年五月,日军集结步、骑、炮兵2,000余人,敌机3架进犯云山,、县保安警察大队(下简称保警队)在白沙坳、钵盂山、吴田等处,战斗3昼夜,击毙敌军51名、伤37名。夺获步枪8支,炮弹1l枚。我方仅伤1名班长。
民国三十二年八月初五,日军纠集永修、德安、星子、安义4县兵力2,000余人,以骑兵为先锋进攻云山。上午7时许,敌骑兵20余人,直插林采源、宛子岭包抄县政府后路,县自卫1中队居高临下,毙敌骑兵lo人;在彭家山头,县自卫2中队击溃向钵盂山进犯之敌,敌遗尸10余具;与此同时,县保警中队以1门无标杆的八二炮,轰击日军,炸死敌人20余人。下午4时许,敌军溃退,政府军绕道潜入敌后,配合当地群众,埋地雷、挖陷阱、放自制的松树炮,在前后夹攻之下,日军伤亡甚重,狼狈撤退。其中1名中尉军官,被地雷炸得血肉模糊。打扫战场,计击毙敌军150余人,战马5匹,获子弹2箱,钢盔5顶,刺刀10余把,军用信鸽1只,以及其它军用品甚多。此一战役,获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和省政府的嘉奖,发给银元块,子弹52箱。《中南日报》、《民国日报》均以头号大字首版刊登。 民国三十一年三月,日伪军两次进犯黄金洞,均遭到政府军队的阻击败退。
同年四月,日军纠集兵力分路进犯易家河、猴子岩等处,被保警1中队迎头阻截,毙敌5名、伤4名、击沉敌船2艘。
六月,日军纠集兵力2 00余人,由驻县最高敌酋山川笃一大尉率领,抢伐我控制区温乐源一带杉树。
篇9:历史调研报告
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组建起来的,是西北地区最早的由党中央授予正式番号的一支正规红军队伍。1920xx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同年10月,在陕西党的领导下,发动了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0xx年5月爆发的渭华起义,在方圆2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建立红色政权,实行武装割据。起义军民与“围剿”之敌进行了三月之久的英勇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全国最有影响的起义之一。到1931年,西北地区先后爆发过清涧、渭华、旬邑等数十次武装起义、兵暴。虽然都失败了,但却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武装斗争的骨干,积累了斗争的经验,为后来创建红军和陕甘、陕北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刘志丹等人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经过长期艰苦斗争,于1931年9月在陕甘边界的南梁地区建立了南梁游击队。10月下旬,晋西游击队渡黄河转战至南梁地区,两支游击队胜利会师。1932年初,部队改称“西北反帝同盟军”。2月12日,在正宁县三嘉塬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12月24日,部队开到陕西省旬邑县马栏镇转角村,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第2团。
1933年5月,在敌人向红2团和照金根据地进行“围剿”之际,左倾机会主义者领导人杜衡强令红2团南下渭华地区,遭敌重兵围追堵截,部队在终南山被打散。历经磨难,刘志丹、王世泰等幸存下来的红军领导人和骨干,终于在4个月后返回照金。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第一支陕甘红军部队,就这样被“左”倾机会主义者断送了。
红二团南下渭华后,陕甘边的革命斗争又有新的发展。1933年11月3日,陕甘边特委和红军总指挥部召开包家寨会议,决定恢复红26军。8日正式宣布成立红26军第42师。下辖红3团和红4团(骑兵团),共500余人。随即进军南梁,扫除陕甘交界的反动地主武装。到1934年,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
1934年2月至5月,陕甘宁三省军阀纠集1万余人的兵力对于南梁革命根据地策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刘志丹率领红26军主力,在游击区赤军和游击队的配合下,转至外线,连战连捷,歼敌3000余人,粉碎敌人精心筹划的“围剿”。红26军也不断壮大,新组建了红1团、红2团和西北抗日义勇军,主力达到5个团3000余人。11月,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召开,宣告陕甘边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正式成立,各县区都接踵成立了红色政权。在陇东高原上诞生并成长起来的红26军和各路游击军汇集成了一支不成阻遏的红色铁流,严重动摇了反动派在西北的统治。
1935年春,国民党集合4万兵力,对陕甘边和陕北两块苏区策动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面对十余倍于己之敌,红26军、红27军(1935年1月在陕北成立,即第84师)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的统一指挥下,先后在吴家寨子、马家坪歼敌高桂滋部两个营又一个连。至6月底,红军主力和游击队连战连捷,俘敌20xx余人,解放了延长、延川、安定、靖边、安塞、保安等6座县城,在陕甘20余县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游击区扩大到30余县,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联成一片。敌人的第二次“围剿”被彻底粉。红军主力发展到5000余人,游击队4000人,革命力量空前壮大。
1935年7月,蒋介石调兵10万之众,亲任“西北剿匪”总司令,向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大围剿。8月初,刘志丹率红26军、红27军北上吴堡,于幕家塬围点打援,首战告捷,歼敌600余人。随即隐蔽南下,到达绥德新店一带,再度围点打援,以游击队、赤卫军围困定仙墕守敌晋军一个营,红26军主力及红27军84师埋伏于敌必经之路。8月21日,一举全歼西渡黄河来援的晋军第3旅第6团1200余人,取得定仙墕大捷,首次一战歼灭敌人1个整团,狠煞了敌人的气焰,充分体现了刘志丹的指挥艺术和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1935年9月,鄂豫皖红25长征到达陕北,与红26军和红27军胜利会师。9月18日,在永坪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红15军团。红26军改编为红15军团78师。抗战暴发后,相继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第689团,八路军第2纵队344旅、第4纵队4旅,新四军第3师10旅,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5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116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6师。其建制一直完整地延续至今天。
红26军从诞生到编入红15军团,独立奋斗两年零九个月,大小战斗500余次,毙伤俘敌10000余人,缴长短枪6000余支,轻重机枪150余挺,迫击炮18门,击落敌机1架,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经过艰苦战斗,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继而会同红27军,粉碎敌人的“围剿”,将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全国各苏区几乎全部丧失,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危难之际,保存了全国仅剩的一块红色根据地,使之成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的长征落脚点和抗日出发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业绩。
编入红15军团后,78师参加劳山、榆林桥战役,以战斗的胜利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陕北。此后,在党中央、毛主席的亲自指挥下,参加直罗镇战役,东征山西,西征宁夏、甘肃,实现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抗日战争时期,出师华北,首战平型关,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驰骋中原,血战长乐村,粉碎日军的“九路围攻”。南下华中,淮上反顽,东进苏北,巩固与发展淮海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拔据点,反“扫荡”,壮大人民武装,攻克苏北重镇淮阴。解放战争时期,挺进东北,参加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作战期间,二打靠山屯,师长钟伟打了一场违抗命令的胜仗,威名远扬。连续参加夏、秋、冬季攻势,聚歼大黑林子,激战昌图县,攻克彰武城,会战温家台,活捉国民党新5军军长陈林达,首开活捉东北敌军长先例。辽沈战役首战义县,创造新鲜战场经验;主攻锦州,率先突破,涌现出舍身炸地堡的英雄梁士英;会战辽西,解放沈阳。部队连续作战,不怕牺牲,受到东北野战军总部的表扬。参加平津战役,解放天津,率先打到金汤桥。进军华中南,参加衡宝和广西战役,解放南宁,从松花江一直打到中越边境。1949年东北军区将116师评为“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能猛打、猛冲、猛追,三猛称著;善于运动野战,攻坚力亦很顽强,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1950年10月,116师首批入朝,连续参加志愿军一至五次战役和340天阵地防御。创造抗美援朝战场的“六个之最”:最先与美军交锋,最先击毁美军坦克和缴获美军飞机,最先迫使美军成建制投降,最先攻入平壤,最先攻入汉城,打到抗美援朝战场最南端。首战云山,打得美军王牌骑兵第1师溃不成军,取得了自1920xx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以来中美两国军队首次交锋的胜利。战场上迫使美军一个黑人连成建制投降,引起美军高层震动,从而改变黑人单独编制为黑白混编。突破临津江,7000余兵力、火器在敌人阵地前伪装隐蔽,一举突破江河天险,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战争年代,由红26军改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6师及其前身,纵横驰骋,南征北战,足迹遍及18个省、市、自治区和朝鲜半岛,征程10万余里,作战3600余次,歼敌16.4余万。
和平年代,部队保持发扬红军传统,革命化正规化建设始终走在全军的前列。60年代开展群众性军事技术大比武活动,涌现出被国防部命名的“神枪手四连”。1969年率先组织冬季千里野营拉练,毛主席亲笔批示:“这样训练好”。率先开展群众性科技练兵活动,成为全军科技练兵的发源地。危难之处显身手,先后参加了海城、唐山地区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戒严平暴等各种急难险重任务。80年来,广大官兵继承我军光荣传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忠实履行使命,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篇10:历史调研报告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做为一支担负治安保卫任务的人民武装力量,它有着自己光荣的历史。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保卫革命根据地、适应对敌斗争和巩固人民革命政权的需要,在各个苏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我们党和人民政府就曾先后建立了不同名称的担负治安保卫任务的人民武装力量,如警卫营、警备团、保安团、保安大队、保卫大队、保卫队、警卫队、政治保卫队、除奸团等,担负着保卫首长、警卫机关、肃清特务汉奸,看押罪犯和维护社会治安等任务。在这漫长的民主革命动岁月里,这支部队都是人民军队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人民军队一起成长壮大,在民族民主革命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各级人民政权的相继建立,担负治安保卫任务的人民武装力量也相应有了发展。一九四九年八月三十一日,发布命令,成立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隶属公安部建制领导,担负党中央、中央政府和北京的治安保卫任务。同时,存较大的城市中,已有由人民解放军为骨干组建而成的公安总队、公安大队、纠察总队,在省、地区和县组建了警卫营、警卫连、公安大队、保卫队、执法队等,在铁路沿线组建了铁路公安武装。此外,在解放较晚的边沿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也在建立公安武装,当时,这些部队大部分属于各级政府公安机关建制领导,一部分属于军队系统建制领导,主要执行警卫首长、机关,警备城市、剿匪肃特、看押罪犯、维护社会治安和守护铁路等任务。
第一、建立中国人民公安部队(1949年10月--1950年9月)。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国家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保障民主改革的进行,维护社会治安,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统一的军队,即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公安部队”的规定,一九四九年十二月第一次全国公安会议制定了《整顿各级人民公安武装的方案》,于一零年一至五月,将各地公安武装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隶属于各级公安机关。经过整编,除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两个师和一个团)外,另新建和改建了三个公安师。十二个公安总队、一个纠察总队、一个警卫团、三个省公安团和若干个公安大队、公安中队和公安队。 同一时期,国家公安机关在边境上开始建立了边境管理机构和部队,开展了边防工作。
第二、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1950乍9月--1955年7月)。
随着形势的发展,从一零年起,公安部队进行了全国性的整编,逐渐将编制、番号、供给、装备等各不相同的公安武装,整编为统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遵照一零年九月二十二日的电令,为了统一领导全国公安部队,于同年十一月八日成立了全国公安部队司、政、后、干领导机构,并相继成立了中南、华东、东北、西北、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和铁道公安部队的领导机构和华北地区公安部队(由军委公安司令部直接领导)。至一一年十月,按军委批准的总定额,接管和组建了二十个公安师另三个团。 省、市以下地方公安部队,遵照军委、政务院一零年十二月十九日的联合命令,仍属各级政府公安机关建制供给,其军事训练、行政管理、政治工作,由各级公安部队司令部代管。 根据一一年七月十五日《中央批转公安部第一次全国边防保卫工作会议的决议》,公安部对各地的边防机构和部队也进行了整编。除中苏、中蒙边境外,各大区和边疆省、市先后成立了边防局(处或科)、边防分局、边防团、海防大队、派出所和检查站,隶属于公安机关。云南、西藏:边境以及深圳、珠海一线的边防任务,由迸驻该地区的解放军野战部队担任。 一一年九月,决定,将全国的内卫、边防和地方公安部队,于一二年上半年,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隶属于军事系统,担负内卫和边防任务。
第三、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1955年7月--1957年8月)。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根据国防部一五年五月十二日批准的公安部队整编定型、定额方案,全国公安部队又进行了一次整编。国防部七月十八日公布公安军番号,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这次整编,将专区和县公安部队移交给公安机关,改为“人民武装警察”。中央公安部成立武装民警局,各省公安厅成立了武装民警处。基本上又恢复了一二年以前的形式,同时,将担负岛屿、要塞守备任务的边防公安部队拨归将军区建制序列.中央大区和省直属公安部队改为公安军,军委、各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改为公安军司令部,撤销了省公安总队部机构,由省军区兼公安司令部。
第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1957年9月--1958年12月)。
一七年一月,扩大会议为贯彻党的“八大”精神,决定裁减军队数量,提高部队质量,撤销公安军番号及其领导机构。八月,公安军番号撤销,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原公安军司令部缩编为总参警备部,负责研究和指导全国内卫、边防业务,指挥领导直属公安部队。七个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和三个军区公安部队、处亦于三月至八月先后撤销,沈阳、北京、济南、兰州军区司令部设警备处或卫戍勤务处,其他军区由作战、情报等有关部门负责内卫、边防业务工作。
第五、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1959年1月--1963年1月)。
一八年八月四日,党中央批准军委《关于公安部队整编问题的报告》,决定于一八年年底,将公安部队担负看押劳改,守护铁道和一般厂矿企业的内卫部队,中苏、中蒙、中越边境、沿海内湾和对外开放口岸的边防部队,以及机关、学校公安机关,改为“人民武装警察”。担负中央、各行(市)警卫、剿匪治安、守护重要铁道桥梁和军工厂矿任务的内卫部队,沿海边防部队,仍属军队序列。总参警备部与公安部十六局合编为公安部四局,各省公安厅以民警处为基础,成立了人民武装警察总队部,实行了以块块为主的领导关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部队的领导和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组织纪律性,提高战斗力,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中央批准了公安部党组《大于改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领导体制的报告》,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建制仍属公安机关,领导体制改为由军事系统和公安机关实行双重领导,在部队各项建设上,受军委和各总部领导;在执行公安任务和公安业务方面,受公安部领导。
第六、改称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1963年2月--1966年6月)。
一九六三年一月二日,周恩来传达中央的指示,决定恢复“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的番号。一月十六日,军委、公安部的电令指出:关于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名称,业经中央批准,改称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自一九六三年二月一日起即启用新名称。其建制和领导关系仍按现有规定不变,即继续实行由军事系统和公安机关双重领导。
第七、整编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7月--1982年6月)。
“文化大革命”前夕,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党中央、决定自一九六六年七月一日起撤销公安部队这个兵种,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公安部队领导机关改编为第二炮兵指挥领导机构,将全国公安部队分别整编为独立师,团、营、连和县、市中队,归各省军区或卫戍区(警备区)领导。
第八、重新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982年6月--)。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一九八二年六月十九日,党中央批转了公安部党组《关于人民武装警察管理体制问题的请示报告》,决定将人民解放军担负的地方内卫任务及其执勤部队移交给公安部门,同公安部门原来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武装、边防、消防三个警种统一组建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公安部成立人民武装警察总部,省、市、自治区公安厅(局)成立人民武装警察总队,地区(市、州、盟)公安处(局)成立人民武装警察支队,县(市、旗)公安局成立人民武装警察大队或中队。新组建的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公安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部门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并接受上级武装警察部队的领导。在编制序列、服装式样、供给标准、纪律要求、教材训练、边沿地区的协作和政治思想工作等方面,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经常性的工作,实行由公安部门分级管理、分级指挥。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及其各级机关,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给合的制度,执行解放军的条令、条例和供给标准,享受解放军的同等待遇。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几十年来,虽然这支部队的名称、番号和领导体制几经变化,但实践证明,它是党和国家不可缺少的一支武俟力量。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这支部队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指战员的积极努力,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光辉业绩。
篇11:部队改革调研报告
一、官兵对军队体制改革的思想现状调查
近日,我站组织36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官兵大致有四种反应:一种是乐观型。参与问卷的人中“改革对部队的影响”选择“越来越好”的有27人,占75%;“改革对自身发展”选择“发展前途更加开阔”的有16人,占44.4%;这部分人年龄集中在28岁以下的未婚官兵,他们普遍认为军队体改对个人发展是难得机遇,特别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央权威集中,改革预期良好。个人刚走上工作岗位,年龄有优势、无挂碍,无论怎么改对自己前途影响都不大,可以重新定位“启航”。如果部队体制性质保持不变,则按原规划发展,如果体制性质发生变化,则没有比部队更为严格纪律和限制的国家部门,个人发展受限少,反而会有更多选择和更大发展机会;一种是悲观型。参与问卷调查的营职干部中,近70%的人认为个人在部队职务“不上不下”,离军龄自主择业条件不够,正处于事业的黄金期和仕途的上升阶段,担心体改影响个人发展进程。此外,自感长期部队生活,与激烈竞争的社会脱离太久,年龄没有优势,万一转地方无“一技之长”适应不了,畏难心理较为严重,缺乏顺应时势,主动挑战的精神和能力,加之这个年龄段赡养老人、偿还贷款、养育子女等压力大,担心体改后待遇下降,生活质量下滑,社会地位降低,影响家庭关系和谐等等。这部分人多是科队中层领导,也是顾虑最多的阶层,岗位较为特殊,影响面大,是做好思想稳定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此外,还有个别立志在部队长期服役的义务兵和士官担心改革后不能继续保持军人身份,自身发展受到限制。一种是混沌型。“改革对自身发展”选择“没有过多考虑”的有13人,占36.1%;对体改的认识多来源于“战友议论”的有16人,占35.6%,源于“网络媒体”有17人,占37.8%;选择对正面宣传的仅有9人,占2%;这些人对组织渠道宣传不感兴趣,热衷打探小道消息,容易“听风便是雨”,个人缺乏思考,情绪极易受流言的影响,个人想法飘忽,观望猜测,持有“走一步看一步”的消极心态。多集中在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善交流,视野狭窄,缺乏主见的官兵,表面较为稳重,实则定力不足,是最需要被重点关注并注意发现的群体,也是最需加强教育引导的群体。一种是稳定型。“选择服从组织安排”共22人,占61.1%,是比重最大的一部分。这部分人对军队体制改革能理性思考,淡然处之,既不很关注也不显敏感,坚信改革会越来越好,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安排”,能做到顺其自然,不猜测打听,这部分人以团以上领导、士兵和干部骨干为主,此外,还有家庭社会资源较好的干部和有一技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发展不担心后路,对自身安排也有“预想”,心态较为积极。
二、当前影响官兵思想稳定的主要因素
从问卷表现出来的情况看,官兵思想多元、想法多、顾虑多、变化大,影响官兵思想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面教育不够。关于军队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部署,时隔3年来,边防部队体制改革始终处于知之甚少的阶段,官方基本没有发布过改革“言论”。今年2月份公布的《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中亦未涉及,整个部队改不改?什么时间改?分几个阶段?从那个方向改?全部队不得而知。上级讲得少,领导不愿讲,组织纪律要求不谈、不议论,正面教育限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重要讲话及相关时评,对公安边防部队改革提及甚少,随着时间推移及社会形势变化,各类猜测和流言不胫而走,官兵思想受到较大冲击。
(二)网传信息杂乱。通过网络、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介,涉及军队体制改革的话题在官兵中十分敏感活跃,“个人观点”、“专家解读”、“内部参考”、“改革方案”等信息传播快、覆盖广、种类多、影响大、管理难,私底下讨论“热烈”,“共识广泛”有的甚至变成“谣言”,对官兵工作热情和思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混沌型和悲观型的官兵思想定力不足,不信组织信“谣传”,“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受到影响更大。同时,对于网络信息不加选择辨别,只关注感兴趣的和利害性消息,对发布媒体、来源、时间等内容不关注、不留意的现象也十分突出,这也是导致官兵思想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害怕制度影响。公安边防部队性质特殊、任务繁重,单位类型多样,改革变动一直以来较为频繁,编制调整幅度也大。1月1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北京等九城市实行边防检查职业化改革试点方案的批复》(国函〔〕76号),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厦门、海口、汕头9个城市成立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由公安部垂直领导。全国海警、宁波海警学院又相继从公安边防部队剥离,边防部队被不断改革,边防检查职业化试点已之久,况且目前国内确实存在现役制与职业制边防检查站两种体制,公安派出所和边防派出所、公安检查站和边境检查站两种类型,虽类型不同但职能基本相同,给军队体制改革留下现实矛盾空间,官兵害怕制度调整,特别是边检站官兵顾虑重重,加之海警部队改革推进缓慢,领导体制机制尚未理顺,给官兵积极应对改革心理蒙上“阴影”。
(四)担心现实利益。改革必然触动利益,这也是官兵最为敏感直接的担心。中央反“四风”,加强作风纪律建设以来,部队全面停发各类福利和补助,官兵个人收入已有降低。虽然如此,但部队工资待遇远远高于地方同级别,优势仍较明显。面对军队体制改革,官兵普遍有“三个担心”,担心军队体制改革后不再享受部队工资,经济待遇下滑;担心现行部队政策制度调整,无法享受现有政策待遇;担心改革不顺畅、体制接合不配套紧密,个人成长进步中途梗阻。具体表现在军龄以上干部担心20年自主择业政策作废,年轻干部担心交流调动困难,北上广等大城市及北方干部担心转业难回家,就业安置不理想等,特别是担心就地改为地方公务员后退休年龄延长到60岁、个人成长进步严重受限、无法与父母团聚照顾家庭及亲人等等。
三、化解干扰官兵思想稳定因素的对策与思考
军队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战略决策。“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只有积极宣讲,主动迎战,加强教育和引导工作,讲明讲透改革大局和形势,把政策解读与实践感悟、正面引导与解疑释惑结合起来,大讲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有利条件与美好愿景,不断增强官兵投身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为改革营造良好思想舆论环境,才能唱响改革主旋律,激发改革正能量,形成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强大合力。
(一)充分认识军队体制改革的历史必然。当前,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对国际政治军事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主席指出,“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趋势,对我国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是回避不了的一场大考。世界各主要国家,美国、俄罗斯、日本等纷纷加快军事变革,抢占军事战略制高点,争夺国际军事竞争新优势,而我军当前仍然“领导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不够健全、力量结构不够合理、政策制度改革相对滞后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军总的数量规模还有些偏大,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和机关比例、部队和院校比例不够合理,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偏多、作战部队不充实、老旧装备数量多、新型作战力量少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已经到了“不改不行、改慢了也不行”的历史关口。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只有尽快实现体制转轨、体系转型,才能占领军事变革制高点,防止陷于战略被动,也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二)正确把握军队体制改革的方向定位。在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上指出,要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要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要牢牢把握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个指向,要牢牢把握积极稳妥这个总要求。坚持改革“正确方向”就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坚持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切实做到改革不改向、变革不变色;“聚焦点”就是以提升战斗力为核心,切实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该改的就要抓紧改、大胆改、坚决改,做到“快刀斩乱麻”,不思前顾后、畏首畏尾;“指向”就是加快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保障;“总要求”就是稳妥审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掌握好改革节奏,控制好改革风险,有力有序推进改革,确保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确保部队随时能够完成各项任务”。
(三)以正面引导主动跟进官兵思想教育。要澄清官兵心中的疑虑困惑,消除改革的杂音噪音干扰,做到思想和行为的统一。一是要解决好官兵对改革信心不足的问题。从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要做到“两个确保”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军体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有中央军委和的坚强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举措出台之前,“必经反复论证和科学评估,科学确定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掌握好改革节奏,控制好改革风险”。二是要解决好官兵担心利益受损的问题。要坚信中国经济发展为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坚信军人利益保障机制会进一步完善,解决好广大官兵切身利益问题;要坚信人民警察的改革预期良好,在《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已有“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明确要求;要坚信“后顾之忧”保障更加到位,解放军新闻发言人杨宇军也明确指出,裁减军队员额需要相应增加编余人员退役安置等经费开支,军费总量保持适度规模。三是要根除各类猜测流言的负面影响。要强化军人和党员意识,做到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安排”;要加强政策阐释解读占领思想阵地,充分利用各类平台,丰富教育形式,鼓舞部队,坚定官兵立场;要强调文件才是真,敢于把问题谈开讲透,有主导舆论的意识和接纳不同声音的胸怀,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管理教育工作。四是要解决好消极懒散的问题。领导干部和机关在体改面前要稳得住阵脚,保持良好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做到讲大局、讲政治,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为基层和广大官兵做出表率;要强化号令意识和纪律观念,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治军不动摇,抓好政治纪律“十不准”等规定要求的落实;要保持部队正规秩序,严格落实各项日常制度,始终保持部队“四个秩序”正规。
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说:“新军事变革的时代就像一个高速转动的圆盘,如果在圆盘的边缘,一不小心就会被甩下去。要想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不被甩下去,就要到变革浪潮的中心去。”当代各国军队和每一个军人都处于这个高速转动的圆盘之上,随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如何应对新军事变革?唯有顺应时势、因势利导,改革强军。作为一名军人只有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才能立于“圆盘”的中心,做到视野开阔、重心持稳,不为流言左右、不至丧失定力。
篇12:部队改革调研报告
对政治教育普遍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摆不到应有的位置。近年来,随着消防部队政治工作的不断加强,大家对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帮助官兵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上,各级领导的思想更为统一。基层政工干部登台授课,形成了领导重视政治教育的宏大声势。但真正做起来却显得不到位,没有充分体现政治工作的强大生命力。一是党抓教育的持久不够,年初布置任务时比较重视,教育展开后又容易放任自流;上级检查时就抓一抓,上级不检查就放松;对大的专题教育比较关注,而对基础性教育却常常忽视。二是政治机关对教育检查的不经常。据对基层中队调查,大家反映机关在抓思想政治教育时基本处于“五多一少”,即发文件多、提要求多、总结多、评比多、检查多,而深入基层具体指导少。没有真正把基层当作工作重点,有的支队党委成员很少给基层官兵讲课,有的领导一年都不见,甚至政工干部也很少去,没有扑下身子蹲在基层搞教育。只是到了年终去当“总裁判”。三是政治教育不能按计划正常进行,被占、挤、压情况时有发生。不少同志都谈到,什么工作都可以向政治教育要时间,教育时间从根本上没有保证。有的单位还存在交差应付现象,存在“三不搞”现象,即不发生问题不搞、上级不检查不搞、不重要的教育不搞。我们在平时工作检查中也发现,基层政治教育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致使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工作不扎实。教育内容基本落实,但走过场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先后查看了部分基层中队教育笔记本,发现上级部署的学习内容都有。但从战士交谈看,教育中不深入、不扎实、走过场的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照本宣科”。有的基层政工干部,对上级布置的教育不是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备课,而是“照葫芦画瓢”,把上级下发的讲课提纲原原本本地念了一遍了事,只求“搞过了”,不求搞好了。二是在时间上“偷工减料”。规定二天的内容,只按排一天的计划;要求必学的科目,却利用十几分钟就学完。表面上看,每项教育都有着落有回声,但时间往往被“截流”,程序被“减化”。因而学习内容就大打“折扣”。三是学习质量不高、效果欠隹。一些单位尽管教育声势造的不小,但给战士脑子里留下的却很少,我们在下基层同战士交谈中也体会到,战士思想空虚、工作单调已成了共性的问题。
教育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教育方法没有新的突破。目前,我省__部队基层教育条件有了很大的发展,基本上都配备了电视机、影碟机、放像机、音响等一些设备。个别单位还配备了更先进的教育设备。然而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方法却没有多大变化。“三老”的状况仍比较突出:一是“老观念”。虽然这几年条件优越了,购置了各种教育设备,但是很少在教育上发挥作用。基层一些同志说,这些设备使用起来比较麻烦,不如用老办法省事、简单。还不适应新的形势,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二是“老套路”。绝大多数单位的政治教育仍延续一上课、二讨论、三总结的“三步曲”。一部分单位连这“三步曲”都走不好,政工干部上完课后,讨论变成了自流,小结基本省略。三是“老经验”。政治教育总结,还是离不开原原本本,按要求去搞。在工作进程中没有新的突破。
教育层次不清,但“一锅煮”的问题仍较突出。近几年,我们在部队当中搞的教育不少,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官兵理论学习制度坚持得也比较好。但从部队大量的经常性教育来看,部队教育中官兵不分、层次不清的状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锅煮”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容上下一般粗,如搞教育好多都是干部战士标准一个样,没有从层次上分开。有的内容本来应该在干部中进行,有的支队却让战士也去学,有些问题本来应在领导机关研究探讨,却也要求基层官兵学习理解。二是方法上下一个样、标准一样高。不少单位的干部随战士一起上课,一样讨论。在教育方法上往往只注重战士的特点,而忽视干部层次。要么按照干部学习的标准组织战士学习教育,造成要求过高、战士理解不了;要么用验收战士的尺度去衡量干部教育的效果,造成干部教育质量不高。
政治教育的方法有所改进,但在教育中的知识含量不高。这些年,总队也积极探索改进部队教育方法,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各基层部队也在实践中做过一些尝试,力求把教育搞活。应该说,在教育的形式上较过去比较,确实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现在的消防官兵,他们期望值很高,希望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回答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他们希望改变被动的位置,在乐于学习中获得理论教益和知识的启迪。总的来说,他们迫切需要提高政治教育中的含金量。但在现实当中这个问题相当严重。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满堂灌、形式主义走过场、知识含量不太高、干巴枯燥空说教”。尤其是缺少市场经济常识、高科技知识、国家政策法规以及立身做人的基本素质。战士们听起来没有劲、没趣、没味。一个专题教育结束,除了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几个基本观点,其它知识性的东西掌握不多。
基层政治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症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仍然持有“教育是软指标”的观念。我们在下发文件时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真正落实。各支队政工干部没有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应有的作用,而等、靠思想比较严重。工作开展起来积极性不够。当我们同基层官兵座谈时,将此归结于各项工作任务太重,有的同志谈到,政治教育不象其它任务那样急,总觉得灭火值勤、政府布置的临时性任务重要,不能马虎,要认真对待。这样挤来挤去就占用政治教育的时间。还有一部分同志讲政治教育是一个慢功夫,一时难以见效,平时多搞一天少搞一天看不出来。持有“教育是软指标”思想的同志虽然不是多数,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领导干部持有这些认识时,就往往成为影响教育落实的主导因素。
二是教材不系统,教育的规范性较差。基层政治教育缺少一套比较规范的教材,也是造成基层教育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几年,公安部消防局编发了一批以人生观、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教材,总队政治部根据教育的实际也编印了一批关于政治工作的文件材料,还发了录象带、影响资料,但从我省当前现状来看,还不能满足部队的需要。官兵学不到比较
完整的知识,政工干部常常为备课难而苦恼。
三是政工干部来源匮乏,教员队伍素质普遍不高。这几年,从地方院校招收了不少大学生,但总体来看,进防火部门的多,进政工部门的少。现在基层政工干部的来源,主要靠每年的指挥学校毕业学员,但这些同志一开始都是从战士直接考上的,虽然通过两年的学习使他们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有了文凭,但这些同志缺乏基层的学习锻炼。尤其是对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缺乏专门的培养,对讲政治课感到比较吃力。还听说有的中队指导员把政治教育时间主动让给队长去训练。有的尽管讲了课,但效果不佳。常常出现无边无际地胡扯,讲的道理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改变政治教育质量不高状况的任务是坚巨的,其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教育改革。当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5号、17号文件精神和军委的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机器、破除旧思想,着力研究探讨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的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在改进和创新上作出大胆的尝试。
下面就如何搞好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并结合我省工作实际,谈一谈个人工作思路。
一、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对基层官兵中重要的思想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增强针对性。
同志指出:“解决部队的思想问题,也要实事求是。要针对每个单位、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去做思想工作”,“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对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流行的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思想问题,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由适当的人进行周到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无数事实证明,在新的历史时期,我省消防官兵思想十分活跃,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产生了一些重要思想。比如:为什么越改革下岗工人越多?、为什么复退和转业军人就业那么难?、为什么当前社会总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腐败不止的问题?等等。消防官兵思想的形成,一方面反映了当代青年思想趋于成熟,另一方面充分地说明了消防官兵知识在增长,从而也说明了青年官兵缺乏辩正的分析思考。要提高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一定要像所讲的那样,充分了解和掌握部队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真正做到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当前,一些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官兵的思想联系不紧,有的在进行教育时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仅凭以往掌握的部队思想状况订计划,提要求,教育如同“隔山打炮”,无的放矢;有的满足于对思想状况的大体了解,教育只能概略瞄准、有的教育与部队脱节,有的只重视搞集中教育,忽视因人而异做好教育工作等等。教育缺乏针对性必然影响教育的效果。现实社会中,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昨天的情况不能反映今天的现实,个别的实例不能反映普遍的情况,点上的经验不一定能解决面上的问题,对多数人的要求未必适应个别人的思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紧密联系具体的实际,对干部战士中的思想问题一定要经过广泛的而不是个别的、深入的而不是浅肤的调查研究,针对每个单位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去做周到细致、有说服力的教育工作。这是提高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环节。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把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增强经常性。
__部队和其它部队相比,其中突出的特点是:部队人少分散。在实施教育中,集中上大课必须要坚持,这是灌输大道理,统一官兵思想,集中解决创造性问题的重要形式,但从消防部队基层中队的实际看,还是要靠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经常性思想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方面的,它可包括“一事一议”,开展民主讨论。“面对面”,集体解答疑难问题。“心交心”互帮互助谈体会。“讲格言”,互相勉励鼓斗志等多种形式。因此要提高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把上级统一部署的集中教育和深入细致的、一点一滴的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事实说明,由于集中教育的时间有限,每次教育不可能解决干部战士所有的思想认识问题。就是在教育中基本解决了问题,也可能因为环境条件、形势的变化而出现反复。特别是由于各中队驻地的情况不同、干部战士家庭状况不同、性格爱好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思想基础不同等每个人都可能碰到一些特殊的困难和矛盾,产生某些特殊的思想认识问题。这些都要求我们下功夫做好一点一滴的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像所要求的那样,做工作不满足于热热闹闹,而是“极端细致”、“精雕细刻”。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在抓好集中教育的同时,要经常深入基层,为基层干部做好经常性的思想工作当好参谋,出好主意解决疑难问题,对个别有特殊思想情况的战士,还要亲自谈心帮助做好工作。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怀着对每个战士负责任的态度,与战士实行“五同”,对战士的困难疾苦和思想状况、行为举止了如指掌,及时、细致、耐心地做好工作。同时,要建立和健全基层思想骨干队伍加强对业务骨干的培训,使他们在了解部队思想状况、沟通官兵感情、化解战士之间的矛盾、解答战士疑难问题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干部作为教育重点,努力增强示范性。
身教重于严教,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和官兵易接受,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凡是需要动员战士做的,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在一定领导岗位上的干部,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党员和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他指出:“党和政府愈实行各项经常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在新的历史时期,我省__部队广大干部和党员模范总体作用是好的。但是,在新形势下,也确有部分党员和领导干部受腐朽思想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不纯、作风不正、模范作用不好等问题。所以提高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一定要把党员和干部作为重点,下大力抓好干部的学习教育,使他们带头站到拒腐防变的前列,站到抵制不正之风的前列,站到正确处理深化改革中利益关系调整的前列,站到部队教育训练和完成其它各项任务的前列。要真正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严格要求带头反腐倡廉,纠正不正之风。只要我们的党员和各级干部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为己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真正为广大官兵做出了榜样,那么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坚强、有力。
篇13:部队改革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这是对我军治军理念和治军方式的丰富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军队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正规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进行机械化建设需要正规化,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更需要强化正规化建设。全军部队一定要切实按照“全面加强、协调推进”的要求,正确理解正规化建设的时代内涵,准确把握正规化建设的内容,以改革创新姿态,推进我军正规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深刻认识正规化 建设的时代内涵
正规化是我军建设的总目标之一,是军队建设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要求。正规化建设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动态概念,必须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必须从我军建设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不同历史时期正规化建设的时代本质;必须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和宽广的战略视野,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加深对新形势下我军正规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着力解决正规化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正规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五统四性”的著名论断,开启了我军正规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 篇章。革命战争年代,由于所处的环境和客观条件限制,军队建设的目标是不断壮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队伍,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重点。新中国成立后,审时度势,向全军发出了“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的伟大号召,强调“我们现在已经进到了建军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进到掌握现代技术的阶段??与现代化装备相适应的,就是要求部队建设的正规化。”同时,他把正规化概括为“五统四性”:人民解放军必须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必须加强整个工作上、指挥上,而首先又应该是从教育训练上来培养的那种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纪律性。同志关于军队正规化建设的思想,对于推进我军全面建设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纳入军队建设总目标,拓展了我军正规化建设的任务和标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同志根据我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明确指出:“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第一次把正规化建设纳入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赋予了新的任务和标准。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再次重申“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这一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反复强调“正规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军队的正规化,就没有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革命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成果和经验,用法规和条令条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军队各项建设都有明确的规范,做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三化”建设的总要求,凸显了正规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站在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战略高度,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要适应军队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加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建立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不断提高我军的正规化水平。他反复告诫全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推进军队现代化的进程中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正规化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我们要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军队正规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努力,形成一整套既继承我军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特征、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一般规律的成熟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这些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内在统一性,科学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明确了我军正规化建设的地位作用、基本任务、发展目标和具体要求,具有十分丰富的哲学内涵。
准确把握正规化 建设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既是新世纪新阶段正规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也对正规化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标准和要求。我们应当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正规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明确信息化条件下正规化建设的任务、标准,健全和完善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科学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加强科学管理,推动信息化条件下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依法治军。依法治军是先进的治军理念、科学的治军方略、严密的治军活动、规范的治军状态,是我军正规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法制化是衡量军队正规化水平的显著标志,这就是一切军事活动的组织、计划、决策、指挥、协调、控制等各个环节都能够依法办事,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地接受军事法规的调整和规范,使之条令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实现高度的集中统一,达到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程度。军队的法制化程度,与军队现代化水平是一致的。提高现代化水平,必然要求法制化程度的相应发展。随着军队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军队的结构愈来愈复杂,作战方式愈来愈多样,需要用法规规范的范围愈来愈宽,规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而且,这一趋势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进行着。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军队的法制建设,运用更加有力的法规手段规范军队的行动,规定军队每个成员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建立系统、规范、协调的法规秩序,使军队各系统、各层次、各部门和各类人员都有章可循,随时可以按照既定的规则和程序办事。依法治军的核心是要科学立法、认真学法、自觉守法、严格执法。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以条令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学习教育,不断强化官兵的法规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用条令条例规范言行,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形成群管群治、互相监督的群众性依法治军的良好氛围。必须确立法规制度是基本依据、依法办事是基本要求、知法懂法是基本素质、落实法规是基本职责的观念,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要建立高效、顺畅的依法开展和指导工作的运行机制,把依法治教、依法治训、依法治管、依法治装和依法治理后勤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各项工作都依法行事,防止和克服依法治军局限于某个部门、某项工作的偏向。必须强化依靠法规制度建设部队的意识,切实转变单纯凭经验治军、靠“土政策”和个人权威带兵的观念,逐步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由“治事”向“治法”的转变,努力形成领导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建设、官兵依法履职的法治局面。
正规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从严治军。从严治军是军队建设的铁律,是加强正规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准则。治军不严,祸患无穷。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好比一部结构复杂的大机器,要使之成为组织严密、协调一致、运转自如的整体、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狠抓从严治军的落实。平时治军不严,管理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战时就不可能形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大战斗力,拥有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不可能打赢信息化战争,甚至根本无法进行信息化战争。因此,越是客观形势发展,任务、环境变化,武器装备更新,科技含量增大,就越要紧紧抓住从严治军不放松,努力把从严治军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越是现代化、信息化程度提高,就越要着眼军队建设整体转型,不断拓展从严治军的新领域,努力使从严治军向提高官兵综合素质延伸,向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聚焦。当前强调从严治军,主要是要求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要求管理者严格执法,要求各级通过对部队的严格政治要求、严格军事训练、严格管理教育、严格执行纪律、严格检查监督,把从严治军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建立和保持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保证军令政令畅通,保持和巩固军队战斗力。坚持从严治军,应从领导机关抓起,从领导干部做起,按照正人先正己、严下先严上的要求,凡是要求部队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好,要求部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部队从严治军。坚持从严治军,应改进治军方法,实施科学管理。必须准确把握从严治军的精神实质,强化以人为本的治军理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牵引,正确处理严格管理与启发自觉、严格要求与耐心说服、批评教育与关心帮助、敢抓敢管与会抓会管、坚持原则与讲究方法的关系,把规范约束人与培养教育人结合起来,把从严治军的要求转化为官兵的自觉行为,使从严治军走上科学、理性的轨道。
正规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严格纪律。纪律是军队的命脉,是正规化建设的核心。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必然是纪律严明的军队。军队现代化程度越高,对纪律的要求就越严。未来信息化战争,具有高智力、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高毁伤、高竞争等特征,军事行动的整体性更强,要求每个参与者都必须在统一的意图下协调一致地行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严格纪律的约束。在武器装备越来越复杂,作战联合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高度的纪律性显得更为关键。只有大力加强纪律建设,才能把众多的人员、复杂的装备组成坚强的战斗集体,把分散的力量凝聚成强大的整体力量。加强纪律建设,首先是严格政治纪律,核心是坚持“党指挥枪”原则,用严守纪律的实际行动,服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完成党赋予军队的各项任务。其次,是严格军事纪律,最基本的是要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执行各项命令、训令、指示、决定,严格执行军队的条令条例,用军事法规规范部队的行动和军人的言行举止,做到步调一致、令行禁止、严密协同、统一行动、严守岗位、履行职责。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要使我军赢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化官兵的“服从”意识,不折不扣地执行军事纪律。必须强化军事训练对纪律建设的强大功能,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把练战术、练技术、练作风与培养战斗精神结合起来,通过严格正规的训练来强化官兵的纪律观念,培养部队令行禁止、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严明纪律,不断提高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
以改革精神推进 正规化建设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正规化建设创新发展,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军队组织结构和编成越来越复杂,如何建立健全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法规制度,如何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正规化建设水平,有许多现实矛盾和重大问题亟待解决。不论是长期积累起来的老问题,还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必然会影响和制约正规化建设向前发展。因此,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强正规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难题,才能牢牢掌握正规化建设的主动权,不断推动正规化建设深入发展;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改革创新的锐气、敢为人先的勇气,才能不断深化对信息化条件下治军带兵特点规律的研究,真正把部队正规化建设的现状和基础、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楚,在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和长期困扰部队正规化建设的老大难问题中推进创新。必须围绕信息化条件下正规化建设开展调查研究和系统论证,把工作思路建立在对客观形势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信息化条件下正规化建设的标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努力创新富有时代特色的正规化建设发展的新路子。
扎实推进正规化建设创新发展,关键是按照规律抓建设。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按照规律抓正规化建设,关键是要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把法规制度作为正规化建设的行为准则,坚持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加强统筹协调,增强工作指导的规范性。必须重视发挥咨询机构和专家在提供决策方案、进行决策论证和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努力实现筹划工作符合法规、指导工作运用法规、检查工作对照法规、评估工作依据法规、解决问题遵循法规。必须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抓基层打基础上,真正把抓基层的思路和方法搞对头,始终抓住长远性、根本性、基础性的建设和工作,正确处理抓硬件与抓软件、抓强项与抓弱项、抓突击性整顿与抓经常性工作、抓建制单位与抓小散远直单位的关系,充分发挥基层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基层自我抓建设、抓管理的内在动力,着力解决好官兵思想觉悟、军事训练、党组织建设、人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扎实推进正规化建设创新发展,核心是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落实。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体现,是扎实推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来不得半点空的、虚的、假的。必须把求真务实精神贯彻到军队正规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到各项工作之中,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功夫,把从严治军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大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下决心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必须切实端正工作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用是否有利于部队建设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解决官兵的实际问题来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把执行上级指示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在求真中找对策,在务实中抓落实。必须大力倡导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下大力治理部队正规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倾向性问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和建设,为实现正规化建设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篇14:部队改革调研报告
对政治教育普遍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摆不到应有的位置。近年来,随着消防部队政治工作的不断加强,大家对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帮助官兵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上,各级领导的思想更为统一。基层政工干部登台授课,形成了领导重视政治教育的宏大声势。但真正做起来却显得不到位,没有充分体现政治工作的强大生命力。一是党抓教育的持久不够,年初布置任务时比较重视,教育展开后又容易放任自流;上级检查时就抓一抓,上级不检查就放松;对大的专题教育比较关注,而对基础性教育却常常忽视。二是政治机关对教育检查的不经常。据对基层中队调查,大家反映机关在抓思想政治教育时基本处于“五多一少”,即发文件多、提要求多、总结多、评比多、检查多,而深入基层具体指导少。没有真正把基层当作工作重点,有的支队党委成员很少给基层官兵讲课,有的领导一年都不见,甚至政工干部也很少去,没有扑下身子蹲在基层搞教育。只是到了年终去当“总裁判”。三是政治教育不能按计划正常进行,被占、挤、压情况时有发生。不少同志都谈到,什么工作都可以向政治教育要时间,教育时间从根本上没有保证。有的单位还存在交差应付现象,存在“三不搞”现象,即不发生问题不搞、上级不检查不搞、不重要的教育不搞。我们在平时工作检查中也发现,基层政治教育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致使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工作不扎实。教育内容基本落实,但走过场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先后查
篇15:部队干部调研报告
一、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我市现有军休人员33人,其中离休干部11人,退休干部15人,无军籍职工7人。市民政局服务管理的军休人员2人,涡阳9人,蒙城10人,利辛8人,谯城4人。无干休所和军休服务站。
(二)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军休工作的重要性。军休工作是民政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工作的继续,事关社会稳定和国防建设大局。落实好、维护好军休干部的切身利益,是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军休干部的关怀。在交接、安置、服务、管理等方面,局领导都要亲自过问,认真安排专人负责,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拉近军休干部与我们之间的感情,让他们感觉如家人一般。
2、统一步调,规范交接安置程序。根据中办发〔〕2号文件精神,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工作,已由批次移交改为年度移交,每年将有一定数量的军休干部移交地方安置,接收安置任务加重,情况也更为复杂。在交接过程中,接收地民政部门十分重视,由分管领导亲自过问、具体指导,并派专人负责交接事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接收单位严格按照省民政厅民安函〔〕113号文件精神和省民政厅、省军区政治部《转发民政部、总政治部印发<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交接工作办法>》(政联〔〕12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规范接收安置程序。军地双方本着友好协商、互惠互利的原则,密切配合,消除矛盾,统一思想,妥善处理交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歧,达到部队、地方和被移交军休人员本人三方都满意,签订“移交协议书”。同时,加强与财政、劳动保障、卫生、教育、公安等部门联系,根据军休相关政策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协助军休干部本人尽快办理好工资、医疗、落户等相关手续及其家属、子女相关问题。
3、高度重视,千方百计落实好“两个待遇”。军休干部政治待遇,是军休工作的首要内容,如何把政治待遇落到实处,是做好军休工作关键所在。一是政治上关心和尊重老干部。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军休干部进行学习政治,及时传达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介绍经济形势和改革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使他们能够了解全局,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引导一些德高望重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为地方“两个文明”建设继续发挥作用。并为每位军休干部订阅报纸、杂志等,丰富他们的业务文化生活。每逢建军节、春节等重要节日,领导都要亲自带队前往每位军队离退休干部家中进行慰问。二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文体活动。如组织老干部体检、参观、旅游、健身等活动,既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又有益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时以召开座谈会方式,交流心得,沟通情感,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生活待遇是军休干部安度晚年的物质基础,落实好军队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是军休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及时落实军休干部的调资和离退休费及各种津贴补贴。按时兑现,切实保障军休人员基本生活。二是经常走访调查,解决好军休干部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4、加强管理,提高军休服务水平。军队离退休人员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部分老同志都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或抗美援朝等战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性强,作风建设高尚。在工作中,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自身建设和作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维护社会公德。蒙城县为鼓励军休干部上老年学校,学费一律报销;另一方面鼓励他们继续发扬老一辈革命优良传统和艰苦朴素的作风,树立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为国防建设和社会稳定发挥余热,多做贡献。根据离退休老党员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爱好的特点,组织他们参加一些不同形式的社会活动,有的自愿上老年大学,有的主动当校外辅导员,有的爱好野外钓鱼等等。在平时生活中,对于老干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除,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和意愿。
5、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军休干部余热。鼓励和支持老干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一是鼓励他们为家乡建设献言献策,关注和支持家乡的经济建设。二是组织到敬老院、社区服务中心等慰问孤老残幼,鼓励他们投身到社会福利事业上来。三是发挥政治优势,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军休干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责任感,在建军节、国庆节和征兵期间,组织一些军休干部到学校、街道、乡镇等宣传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受到群众的欢迎。
6、多方协调,切实做好军休干部医疗保障工作。医疗保障是他们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县区都把此项工作纳入城镇职工医保体系,按照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办法给予保障,对离休干部医疗费实行实报实销,退休干部按比例缴纳一定的医保公益金,住院医药费按地方同职级干部比例报销。为了解决好军休干部医疗费超支问题,我们主动向政府汇报,多方协调,一方面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一方面争取军休干部的理解支持,切实改善军休干部的医疗待遇。
7、以人为本,积极做好家访工作。通过家访和不定期的谈心和座谈等方式,了解军休干部的心理活动,掌握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了解生活、家庭的实际情况,调查军休干部对军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出现的问题、困难和矛盾,妥善给予处理和解决,对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纳,并根据对工作提出的意见、问题进行及时整改,调整工作方法和部署,实施人性化关爱,让军休干部真正感受到民政部门就是他们另外的一个家。
二、军休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管理人员相对减少。
(二)军休干部物质文化需求高层次、多样化。随着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相对提高,军休干部需求服务的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并呈现出多样化。一、二、三批军休干部年龄平均在70岁左右,并且70%的家庭,呈现空巢现象,特殊服务、家政服务、医疗服务需求比较突出。而第四批第五批接收的军休干部年龄较轻,精神文化需求和为社会再做贡献的需求丰富多彩,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的愿望强烈。
(三)是经费保障不足。主要是医疗费标准过低,服务管理经费缺口较大,地方依赖中央,单位和个人基本上全部依赖上级,地方财政配套跟不上,国家负担越来越重,形成恶性循环。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既涉及政府部门和社会有关单位,又涉及到广大军休干部的切身利益。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一方面民政部门切实把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摆上议事日程,精心谋划,分类指导,定期分析形势,经常检查督促,对改革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应积极协调解决。主动与有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经常保持联系,及时沟通思想,定期交流情况,以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宣传军休干部的丰功伟绩,宣传作好军休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社会对军休干部的了解和尊重、对军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强社会为军休干部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营造为军休干部争做贡献、自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二)搞好试点,分类指导。我市在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得到了广大领导和军休干部的认可。但创新服务管理体制,整合服务管理机构,转变工作职能等方面还要做大量工作,下一步需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做到既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又因地制宜,稳中求成。
(三)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对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做得好的成功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和学习。对新的试点成功的成绩和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对社会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引导作用,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大对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实现持证上岗。建立工休人员评议和组织考核相结合的服务管理工作评价机制。
篇16:部队干部调研报告
一、思想方面
近期自己思想上比较稳定,能够端正服役态度,将自己的思想行为与支部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写出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入党积极份子,积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知识,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执行和落实上级的各种指示精神。 存在的不足:对党的理论知识宣传工作做的还不够,平时考虑个人问题较多。
二、工作方面
作为一名战位长,日常工作中能够带领本战位人员积极完成好艇上赋予的各项任务,切实按照自身的工作职责来抓管理,认真对照自身职责,抓好战位的各项建设。积极参加各类大型活动。对各类大型活动做到积极参加主动请缨。 存在的不足:工作标准把握还不够好,存在标准不高的现象,自己的工作方法及思路不够清晰,有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
三、作风方面
在作风方面,能够坚持好军容风纪,树立工作作风,坚持良好的精神面貌,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来参加日常工作。存在的不足:在一些细节方面自己做的还不够到位,比如边走路边抽烟,不注意自身形象等,时有一些与自己身份和形象不符的现象发生。
以上是我个人结合自身实际,从四个方面将自己的情况向支部做了汇报,为克服问题,改正不足。更好的搞好下部的工作,制定改进措施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素养,进一步对党的理论知识,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学习,切实做到学用结合,做好宣传工作,带动身边人。
二: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学习请教工作中的方法技巧,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以灵活的工作方法,务实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较高的工作标准完成好上级赋予我的各项工作。
三:增强干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干好工作,提高工作标准,做到让首长放心,让同志满意。 四:加强自身作风养成,改进自身不足,切实以一名班长骨干,党员的身份来要求约束自己,为下面的同志树立好榜样,发挥好模范作用。
1、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今年来,本人自觉按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安排,认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深入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和胡锦涛在西柏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紧迫性,打牢思想根基,增强政治敏感性。通过学习,能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实践,不断加强和改进部队建设,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能坚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斗姿态和精神风貌,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坚决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深入学习胡锦涛在西柏坡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后,能始终牢记并努力践行“两个务必”。一是树立艰苦奋斗光荣的思想,不断强化艰苦奋斗意识,永葆普通一兵的政治本色;二是自觉养成克勤克俭、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力求简朴,不讲时尚,不求摆阔,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
三是立足实际,不断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在学习中,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对政治理论学习抓得不紧,不能科学、合理地处理好政治理论学习与当前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强调客观的多,主观努力的少。对十六大精神和“两个务必”的学习,不能充分利用时间反复学、原原本本地学。二是对理论精髓的理解不深不透。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仅停留在一般理解和认识上,对其本质的东西理解肤浅,一知半解。三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密切,学以致用发挥不好,不能够很好地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工作,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2、严格执行两个条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能够深入学习贯彻执行《党委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使用工作条例》,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通过学习,能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开拓,求实创新。能够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十六字方针”的要求,严格履行党委成员的权利义务,大胆建议,不徇私情,积极推动党委决策的民-主化、合理化和科学化。能够严格要求,团结协作,并注重工作效率,讲究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 在深入学习贯彻两个条例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对两个条例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如何将其贯彻执行好,是领导的决策问题,作为部门领导无关紧要,得过且过。二是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大局观念不够,贯彻执行条例不到位,严重脱离条例,背离条例,主观思想严重,个人意志第一。 3、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能够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共纪委第二次全会精神和总队《福建省公安消防总队部队各级干部廉洁从政若干条例》,加强自身廉政建设。
篇17:部队思想政治调研报告
一、***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各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基本能做到了教育时间、内容、人员的“三落实”,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布置的教育任务。尤其对上级部署的重大专题教育,都能做到党委集体研究教育,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详实方案,进行思想动员,认真备课授课,许多大队领导能亲自授课,形成了层层重视政治教育、人人关心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但是,从平时督察、检查和年终考核情况来看,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虽然各级思想上比较重视,但政治教育中的不少环节在实际操作时还不够到位,政治工作的强大生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抓教育的持久性不够,存在“三重三轻”现象。即重视年初教育计划和专题教育计划的制定,忽视教育计划的落实;重视支队督察和年终考核前的查漏补缺,忽视平时教育内容的落实;重视专题教育,忽视基础性教育。二是抓教育的检查不够,存在“五多一少”的问题。即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支队政治处往往是发文件多、提要求多、总结多、评比多、检查多,而深入基层具体指导少,没有扑下身子蹲在基层搞教育,而是在督察时当当“评委”、在年终考核时做做“裁判”。三是政治教育不能按计划正常进行,被占、挤、压情况时有发生。少数同志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是“软指标”的错误思想,以致什么工作都可以向政治教育要时间,每周一天的政治教育时间不能保证,往往是空时天天搞教育,训练忙时没教育,没有从根本上保证教育时间,被占、挤、压情况时有发生。
(二)虽然政治教育的内容基本得到落实,但形式主义“走过场”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内容上“照本宣科”。少数基层政工干部,对上级布置的教育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备课,只求“搞过了”,不求搞好了,只是“照葫芦画瓢”地把教材在课堂上念了一遍、提纲在黑板上抄一遍就算了事。二是在时间上“偷工减料”。规定二天的内容,只按排一天的计划;要求必学的科目,却利用十几分钟就学完。表面上看,每项教育都有着落有回声,但时间往往被“截流”,程序被“减化”,内容被“折扣”。三是在学习质量上不高,教育效果欠佳。由于授课方式简单陈旧,内容压缩简化,不结合官兵思想实际,以致少数大队尽管教育声势造的不小,简报出了不少,但没有很好地解决思想问题,教育效果不明显。
(三)虽然教育的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教育方法没有新的突破,“三老”现象普遍。近几年,基层消防部队基本上都配备了电脑、电视机、影碟机、放像机、音响等设备,教育条件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方法却没有多大变化,“三老”现象仍然普遍:一是“老观念”。许多基层政治干部,上政治教育课抱着“老观念”,用的 “土办法”,依然还是台上读一读,黑板上抄一抄,应付了事,工作怕麻烦,不肯动脑筋,不喜欢用现有的设备。二是“老套路”。大多数大队的政治教育仍还是一上课、二讨论、三总结的“三步曲”。少数大队甚至连这“三步曲”都不走好,上完课后,讨论变成“自流”,小结基本省略。三是“老经验”。政治教育总结过走场,不真正总结,离不开原原本本,找不问题,理不出经验,以致在工作没有新的突破,没有提高。
(四)虽然教育分层次,但“一锅煮”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近几年,虽然开展的“三讲”、“三项教育”及其“回头看”、“学习黄东华”、“两个教育”等重大专题教育,都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有侧重的分层次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从大量的经常性教育来看,部队教育中官兵不分、层次不清的状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锅煮”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容上官兵一个样。如尊干爱兵教育,本来应该在干部中开展爱兵教育,在战士中开展尊干教育,但少数政工干部为图省事,干部战士同课堂,一个教案大家听,没有从层次上分开,许多该讲的话不能讲,不该让战士知道的事情却让战士知道了,教育效果非但不理想,甚至造成负影响;如党风党纪学习,本来应该在党员干部中进行,有的大队却让战士也去学,有些问题本来应在支队机关研究探讨,却要求基层官兵学习理解。二是形式上官兵一个样。在教育形式上往往只注重战士的特点,而忽视干部的层次。不是按照干部学习的标准组织战士学习教育,造成要求过高、战士理解不了,就是用验收战士的尺度去衡量干部教育的效果,造成干部教育质量不高。不少大队什么教育都一样,干部不但和战士一起听课,还一起讨论,以致讨论时战士不敢讲真话,提意见,根本不能敞开心扉。
(五)虽然政治教育的方法有所改进,但授课的知识含量不高。近几年,应该支队积极探索改进部队教育方法,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各大队在实践中也做过一些尝试,教育的形式有了明显的进步,得到进一步搞活,但政治教育的知识含量不高,还没有根本上解决官兵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增强官兵的学习积极性。授课时“照本宣科满堂灌”,形式主义走过场,语言干巴枯燥空说教,尤其结合形势不够,缺少市场经济和高科技知识,售的是“陈年老调”,官兵们听起来没劲、没趣、没味。
二、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一是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教育软指标”的错误观念仍然存在。虽然上级部署教育任务时反复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但下面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真正落实,积极性不够,等、靠思想比较严重。不少干部战士,尤其是少数大队领导总觉得灭火值勤、防火专项检查等时间紧、任务重,不能马虎,而政治教育是个“软指标”,不象其它任务那样急,不重视不会出问题,搞好了也不能一时见成绩,即使没搞好,补补笔记本也能应付过去,所以教育的时间往往被挤占、内容被压缩、人员被抽调,影响了教育的落实和效果。
二是教材不系统,教育的规范性较差。基层政治教育缺少一套比较规范的教材,也是造成基层教育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几年,公安部消防局编发了一批以人生观、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教材,总队政治部根据教育的实际也编印了一批关于政治工作的文件材料,还发了录象带、影响资料,但从当前现状来看,还不能满足部队的需要,官兵学不到比较完整的知识,政工干部备课找不到素材。
三是政工干部结构年轻,政治理论水平普遍不高。现在基层部分的政工干部,一般是部队指挥学校毕业的生长类干部,都是直接从战士考上的,虽然通过两年的学习使他们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有了文凭,但指挥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政治专业,没有对学员进行政治理论知识与政治工作技能的专门培养,政治理论水平普遍不高。而且,政工干部队伍比较年轻,全支队的18名基层政工干部,8 名教导员,只有2名是政工干部出身,其余不是战训干部就是防火干部,自身政治理论知识缺乏。9名指导员和政工排长,只有3名从事政治工作满2年,其余的不是指挥学校刚毕业,就是刚从战训、防火岗位转过来的,所以政治工作经验缺乏,政治理论水平不高,不少同志都对讲政治课感到比较吃力,常常出现无边无际地胡扯,讲的道理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
三、加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基层官兵思想脉搏,增强教育针对性。
当前,部队官兵思想比较活跃,经常会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产生了一些有倾向性的思想问题。如:为什么越改革下岗工人越多?、为什么复退和转业军人就业那么难?、为什么当前社会总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腐败不止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形成,充分说明消防官兵知识在增长,关心国家和社会,善于观察、善于思想,亟需我们的政治工作者帮助他们进行辩正的分析和思考。只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和掌握部队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真正做到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能提高官兵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效果,切实解决官兵存在的思想实际问题。
二是加强教育主动性,有针对地解决思想问题,增强教育的经常性。
消防部队和其它部队相比,其中突出的特点是:消防部队人少分散。在实施教育中,集中上大课必须要坚持,这是灌输大道理,统一官兵思想,集中解决创造性问题的重要形式,但从消防部队基层中队的实际看,还是要靠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经常性思想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方面的,它可包括“一事一议”,开展民主讨论。“面对面”,集体解答疑难问题。“心交心”,互帮互助谈体会。“讲格言”,互相勉励鼓斗志等多种形式。因此要提高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把上级统一部署的集中教育和深入细致的、一点一滴的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事实说明,由于集中教育的时间有限,每次教育不可能解决干部战士所有的思想认识问题。就是在教育中基本解决了问题,也可能因为环境条件、形势的变化而出现反复。特别是由于各中队驻地的情况不同、干部战士家庭状况不同、性格爱好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思想基础不同等每个人都可能碰到一些特殊的困难和矛盾,产生某些特殊的思想认识问题。这些都要求我们下功夫做好一点一滴的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政治机关在抓好集中教育的同时,要经常深入基层,为基层干部做好经常性的思想工作当好参谋,出好主意解决疑难问题,对个别有特殊思想情况的战士,还要亲自谈心帮助做好工作。
三是加强干部培训,提高政工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增强政工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支队要每年组织政工干部进行培训和利用检查工作和蹲点指导的机会,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以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工作能力。同时,政工干部一定要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肯钻研,勤探索,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政治工作水平。要怀着对每个战士负责任的态度,与战士实行“五同”,及时掌握战士的困难疾苦和思想状况,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主动沟通官兵感情,化解战士之间的矛盾、解答战士疑难问题。另外,政工干部不能调动过于频繁,要保证一支相对稳定的政工干部队伍。
四是加强干部自律,以干部教育为重点,增强教育的示范性。
身教重于严教。应该说,当前消防部队党员干部总体的模范作用是好的,但也确有少数人受腐朽思想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不纯、作风不正、模范作用不好等问题。所以提高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一定要把党员和干部作为重点,下大力抓好干部的学习教育,使他们带头站到拒腐防变的前列,站到抵制不正之风的前列,站到正确处理深化改革中利益关系调整的前列,站到部队教育训练和完成其它各项任务的前列。要真正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严格要求带头反腐倡廉,纠正不正之风。只要我们的党员和各级干部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为己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真正为广大官兵做出了榜样,那么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坚强、有力。
★ 历史遗迹调研范文
★ 部队党员思想汇报
★ 部队党性分析报告
★ 部队整顿活动总结
★ 思想汇报部队
【部队历史的调研报告(通用17篇)】相关文章:
部队战士党员思想汇报2023-02-05
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调研报告2023-11-19
上等兵述职报告2022-10-24
部队义务兵年终总结报告2023-10-22
部队投身改革演讲稿2023-02-20
部队整顿思想对照检查2023-01-02
部队入学思想汇报范文2023-03-16
部队士官副班长个人述职报告2022-04-30
武警部队士官年终总结2022-06-28
全军强军先进事迹材料202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