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柳永雨霖铃

时间:2022-08-03 07:32:2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续写柳永雨霖铃(锦集7篇)由网友“莫先森”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续写柳永雨霖铃,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续写柳永雨霖铃

篇1:续写柳永雨霖铃

雨,我已感觉。

雨,潺潺而流,在那最是回当流经处,心的悲哀簌簌而下。

雨,自天上人间携忧郁而来,无法蜇隐于这冷清大地,只能用我们的心作为盛接它的容器。

我的心,传递给我永远无法放开的悲凉,渴望饮一杯能够清醒自己的露水,接得来的确实无穷无尽的酸意。我的心,竟停止了转动,,回到原来原来,最初最初的上古,太虚中唯有空溟。

我就这样一直虚空着……

终于,逝去了雨意,骤雨初歇。但是,却被禅儿弹起了沉重的调曲,一声声悲鸣。

此地,总是恹恹,我已疲惫,窒息于此地的世俗,喧嚷与愚昧。于是,我告诉你,向往远方,我将去,悄然远离此地。你用盛满万种言语的眸子,只是那么凄然的看着我。我转过头去,只为逃避这眸子,不是不想,却是不敢。怕,怕自己承受不住这早已超过负荷的悲悯。你坚持要送我到长亭,一路上,你无言,我无语。抬头看那字——“爱晚亭”,难道,这块匾,却是为了我俩的离别而早已悄悄存在?

流泪,你终于制忍不住。千行泪,终究只能对品尝其中颠簸陆离的滋味。天泪有声,禅泪有形,只有一人脸上这簌簌流下的,是无声无息的热泪。无形的泪,泪早已不听使唤,连表达也觉无力的时候,便只有渴求能借助泪来自己开怀了。

亭外的雨虽已停下,可心中的雨却一直无法停息。悉悉索索地链接着,我们却在享受眼泪。眼泪千行,也无法平衡心的沉重,这股压抑于心的沉重,亘古无法消除。

你说你要饮酒为我饯行,我却无论如何端不起这千斤的杯子,我只怕举杯消愁愁更愁。可我又想举杯饮尽,永远不要醒酒,那就不用受离别的苦楚。

暮然,又望见了那依依杨柳。回想春天的时候,我爱那杨柳将此岸绿遍,漂亮的绿条子潜身于同色调的绿波里,缓缓地向有你的彼岸游去。今日,却依然在这绿杨堤,柳儿却成为我们离别的见证。我们彼此站着,很久很久,虽然那横在水中的兰舟时刻地在催促着我,我们就这样彼此站着。即将,我们之间横着一条莽莽苍苍的河,以至于把我们站成了两岸,却无法牵手的两岸。两岸总是相同的风,相同的景,却不再有相同的人,遗留给我们的只是同样的悲凉。

人生为何要有真情?有情总是如此的让人心醉又心碎,总是在离别的时候有无法抑制悲哀的渐进。希望告诉你我们同属一片天地,希望在某年某月某一天,我们能在两岸互相伸出手臂,秘密地从河底挽起。希望我们能用同样的视线让我们眼映出涟波一片。希望,却不敢奢望;希望,却只是希望而已。

归去来兮,我流连于此,不忍离去。站在船头望着你逐渐缩小的'背影,我已满腹辛酸,我和满腔的悲酸和思念,与何人诉说。只希望爱皓月当空的时候,对着明月,让它寄托于你我的哀思,共同念起这阕你我都爱的词: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奈何换了人间,奈何桥上是否也有如是的杨柳年年青青,年年相留相送同样的风情,望不见归程,只听见,只听见,雨中绵绵密密的铃声……

细细碎碎,轻轻唤醒,沉睡的旧梦,曾经都门怅饮,无绪,无绪,怎生话别,怎生强作欢颜笑语,心事凝噎于心口,多情自古空余恨,寂寞如刀,风铃中刀声如歌,如别离的调子,扬起在今宵。

酒尚未醒,醉乡路也并不稳,抬头云起,低头花落,晓风擦干泪眼,残月融化心事,经年的离愁,没有尽头……

篇2:续写柳永雨霖铃

柳依然摇摆在风中,枝条的浓绿沾染风情,千万场别离,送了千万场爱与恨,随折随生的枝条,忘了初衷,忘了该怎样思念,流水与浮萍。

蝉叫着,有点冷,所剩无几的光阴,眷恋长亭上的风景,别离歌唱起,而雨停了,那些泪水如何停?蝉声不再的夜晚,那些泪水,该怎样吞咽?该怎样,诉说万种风情?

怕是晓风与残月都不肯眷顾痴情,徒添难圆的伤悲,青舟欲去,而岸上的泪眼,相望永远。

永远有多远?永远,此去经年,千里烟波吹不尽,心情如雾,沉了沉了,千年的月亮,不再回了,哪怕是清秋,哪怕是佳节。

万水千山,心事都不能遥寄,青灯素笺,思念都不能成行,柔情扯成丝缕,明年春草生时,相思如泣如诉,如风铃中的心碎,如雨……

雨打湿的岂只是记忆,别离歌唱起,响在一生的宿命里。举酒消愁,三杯两盏之后,人自醉啊自醉。

踉跄而行,在曾经的杨柳岸,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曾经执手相牵的红颜,如花笑靥老于岁月,如流水,如春去……

相思绵绵不绝,如淋漓的秋雨,如今宵的千种风情,如落红片片飘零,欲诉无人能诉,如慢慢,慢慢打湿的良辰美景,奈何天公不作美。

篇3:柳永写雨霖铃

柳永写雨霖铃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在以前,抒的词非常多。但因为是一个长期浪迹江湖的游子,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因而他一对恋人的离别,就不同于传统的送别词那种红楼深院、春花秋月的狭小境界,而表现出一种烟波浩荡、楚天开阔的气象。

鉴赏:

上片临别时恋恋不舍的情绪。“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说,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这里不仅交代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耳边是秋蝉凄切的.鸣叫,眼前是令人黯然伤神的暮雨黄昏。这里所的景象中已暗含词人的感情,而又同时为下片“冷落清秋节”的概括先伏一笔。“骤雨初歇”四个字意味着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对临别时矛盾复杂心情的描:“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都门帐饮”,是指在京都的城门外设帐置酒送别。从这句看,这首词很可能是作者离开汴京南去,跟恋人话别时所。依恋不舍却又不得不分离,因而也没有心绪;可这时候,兰舟无’情,正在催人出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描握手告别时的情状,感情深挚,出语凄苦。临别之际,一对恋人该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可是手拉着手,泪眼朦胧,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胜过有言,正因为气结声阻,就更能见出内心的悲伤。“念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句以景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下面所的景象只是一种想象,而不是眼前的实景。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重复“去”字,表明行程很远。“念”字的主语是谁?词里没有交代。从感情来看,应该包括行者和送行者两个方面。分别以后,前去便是楚天辽阔,烟波无际,行人就要消失在烟笼雾罩、广漠空旷的尽处。上片离别时的情景,经历一个时间发展过程,景象是由小到大,,而离人的思想感情则越来越强烈,到最后三句发展到高潮,因而既收束上片,又引出下片。

下片离别之后的孤寂伤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三句,由个人的离别之苦而推及于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感情体验。可是跟在著名的中秋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超旷态度不同,词人越是把个人悲苦的离情放到历史发展的广阔时空中来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伤之中,并 让读者越发感受到那沉重感情的分量。“冷落清秋节”,照应到上头三句,使得情景交融,增强艺术感染力。“今宵酒醒何处?。”这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被称为“古今俊语”。“酒醒”二字和上片“都门帐饮无绪”遥相呼应,使人将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别时的情景自然地联系起来。妙在词人不情而景,寓情于景中。他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现出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两句更推开去,愈想愈远,愈远愈悲。.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照应到上片“执手相看”两句,离别时是千言万语说不出,离别后是千种风无处说,这就在眼前与将来、现实与推想的对比中,把真挚深沉的情爱和凄苦难言的相思,表现得更加充分,在感情发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词。

这首词以秋景离情,情景交融;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序,,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语言自然明畅,不尚雕琢,以白描取胜,确实表现一种“清和朗畅”,“意致绵密”(黄蓼园语)和“秀淡幽绝”(周济语)的风格特色。

篇4:雨霖铃 柳永

雨霖铃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赏析一】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赏析二】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从上片的描写,读者可以这样想象:一个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一对男女饮酒话别。帐外,寒蝉凄惨地哀鸣,好像在为他俩伤别而哭泣。那不远处的长亭,已经隐隐约约,可见天色将晚,一场大雨也刚刚停歇。天将晚,雨已停,河边不时传来艄公的喊声:“快上船吧,要开船了!”两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帐外,万般依恋之际,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你看他们双手相拥,泪眼相看,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船开了,人去了,渐行渐远。情人岸边伫立,含着泪,举着手,一直目送那兰舟消失在无边无际的暮霭里。

《雨霖铃》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其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了他的真情实感,但格调较低沉,情调未免太伤感了些。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层层推进。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诗人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篇5:柳永 雨霖铃

柳永 雨霖铃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赏析一】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这首词写将别、临别以及别后的种种设想,以白描的手法铺叙景物,倾吐心情,层次分明,语意明确,绝少掩饰假借之处。尤其是把别后的情景描写得比真的还真,又以景视之,使人不觉得是虚构的,足见柳永的艺术手法之高妙。所以有人称其“微妙则耐思,而景中有情。……‘杨柳岸晓风残月’,所以脍炙人口也。”(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又有人认为“‘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李攀龙《草堂诗余隽》)这都道出这首词的妙处的。但刘熙载在《艺概》中的“点染”之说,更是值得称述的。他认为:词有点染,耆卿《雨霖铃》“念去去”三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否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刘熙载的这段评论,实际上是以画法论词,看出在柳词中的加深描绘,反复涂抹的技巧。既精微入里,而又大胆泼墨。也就是柳词中抒情与写景在章法和修辞的巧妙运用,可谓词中有画。而其中抒情,尤寄寓哲理。所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清秋离别,多情那堪?感情极为沉痛,而染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伤心而又凄凉,情景妙合无痕,这一别后之情景,又是加“念去去”三句之点化而得,前后照应,委婉自如。柳词在点染方面的技巧运用,确是达到很高的成就的,在这首词里最为突出。

【赏析二】

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由于得到艺人们的密切合作,他能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的`慢词,使宋词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首词调名《雨霖铃》,盖取唐时旧曲翻制。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云:“今双调《雨霖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在词史上,双调慢词《雨霖铃》最早的作品,当推此首。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可谓尽情尽致,读之令人於悒。

《雨霖铃》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其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了他的真情实感,但格调较低沉,情调未免太伤感了些。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层层推进。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诗人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篇6:柳永《雨霖铃》

柳永《雨霖铃》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而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全诗如下: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赏析一】

《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在刻划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赏析二】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而不俗。

【赏析三】

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由于得到艺人们的密切合作,他能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的慢词,使宋词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首词调名《雨霖铃》,盖取唐时旧曲翻制。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云:“今双调《雨霖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在词史上,双调慢词《雨霖铃》最早的作品,当推此首。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可谓尽情尽致,读之令人於悒。

篇7:《雨霖铃》柳永

一、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婉约派词人

柳永的艺术风格。 2、具体体会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3、认清词作情调过于伤感低沉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体味这首词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2、难点:对词中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鉴赏。

三、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朗读背诵,检查落实。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词,不能不提到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多年来,它常诵不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简介作者

1、从名句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及柳永,大家也许不像对苏轼那样熟悉,但他的两句名句早已广为传诵。(提问、启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多么炽热如火的爱的情愫!直到晚清,曾受到过西学影响的王国维还震惊于这种爱情表白的炽烈,并将其用来比喻对于大事业、大学问不懈、执着的追求。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 殊:《蝶恋花》 艰苦探索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 永:《凤栖梧》 执着追求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2、明确三点,简要介绍写作背景(略) (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2)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3)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三)整体点拨

《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之一,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词,请结合“自读提示”阅读全词并思考: 1、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离别之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这首词哪些句子写景?哪些句子抒情?怎样情景交融的? 板书: (线索) (重点) 离别前: 勾勒环境 离别时: 描写情态 离别后: 刻画心理

(四)重点分析(边朗读边进行)

第1句:写景。通过寒蝉凄切痛楚的叫声、令人伤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骤雨初歇后的萧条冷落的景物,映衬出离人此时内心深沉的痛楚。景中有情,字字含情。 第2句:写人。京城门外,情人临时搭起帐篷,设宴饯行,然而离人心情不好,食之无味。正当二人难分难舍之时,船公却催促登船。两个转折句,足见其留恋之情深。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都是为了勾勒出离别前的环境:凄清、萧瑟(板书:凄清、萧瑟) 第3句:写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写出了二人分手时的情况,刻画出“别亦难”时的悲痛心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苏轼的《江城子》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提问),简直使人柔肠寸断,悲痛欲绝,“语虽不奇,而意致绵密”。 第4句:过渡。一个“念”字,说明下面所写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虚写。虽无语凝噎,但思绪万千: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

【提问】此处的景物描写应如何理解?是否给人以宽广雄伟的气势之感?

【解说】不是。结合写作背景,不难看出此处是借此景衬托离愁的无边无际、离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见之无期;也反衬离人孤舟行驶的飘零渺小、孤苦伶仃。由此可以想象出离人在离别时虽无无语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绵绵之态,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别后漂泊孤寂的联想,承上启下。(板书:留恋、难舍) 第5句:点题。用 “伤别离”点题(板书),并用对比手法,衬托出自己的离愁比古人更深更重。 第6句:名句。是作者的想象。(鉴赏见后) 第7句:高潮。两个让步假设句,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纵有“良晨美景”,谁与共欢?纵有“千种风情”,谁与共话?设想细腻,语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愿,重聚之难。多么伤感!多么苦涩!(板书:伤感、苦涩)

【小结归纳】写离愁别绪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显然,本词脍炙人口不是以题材取胜,而在于它能够“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把“自古伤别离”和“冷落清秋”的景巧妙地结合,把“千种风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结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板书:情景交融)

(五)难点讨论(小黑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里? 古人:折柳相赠,暗“留”之意 杨“柳”—“留”的谐音 离人:见柳思人,离愁又生。 眼前景 晓 风 —“凉”(特点),衬别后心情之凄凉。 别后情 (明) (暗) “残”月— 不团圆,透出凄凉冷落之感。 景中有情

(六)朗读、背诵

要求:正确流利、感情充沛、熟读成诵、琅琅上口。(尽量当堂完成) 方式:检查学生、教师示范。

(七)课外作业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词扩展成一篇情景交融的短文。(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寒蝉凄切 骤雨初歇 别前:勾勒环境 凄清、萧瑟

柳永雨霖铃翻译赏析

柳永雨霖铃赏析

对柳永词雨霖铃的评价

柳永雨霖玲的翻译

柳永雨霖铃心得

柳永雨霖铃朗诵

柳永雨霖铃鉴赏

柳永:雨霖铃

高中语文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续写柳永雨霖铃
《续写柳永雨霖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续写柳永雨霖铃(锦集7篇)】相关文章:

柳永写雨霖铃翻译2022-12-29

《雨霖铃》教学设计2023-05-03

雨霖铃教学设计2023-01-22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2023-12-06

《雨霖铃》读后感2023-10-11

《雨霖铃》2023-07-10

《雨霖铃》 42023-11-28

柳永名言名句2024-01-05

《宋词《雨霖铃》《扬州慢》?.示例之一.2023-04-25

柳永的读书心得2023-01-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