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反思

时间:2022-08-09 07:35:3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数学活动反思(集锦14篇)由网友“功夫小子”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数学活动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活动反思

篇1: 数学活动教学反思

1.对于八年级下学期学生而言,很乐于折纸这样的数学活动,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演绎推理的意识与能力也趋于成熟,但是,对于较复杂操作的数学活动,还是缺乏理性思考的意识,讨论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

2.折出60°,30°,15° 的角,如果先展示折法再说理证明,就会减弱思考的价值.所以在具体课堂教学的实施上,需要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出折这些特殊角的方法.

?3.对黄金矩形的认识过程按照教科书的安排是从下定义到折纸,再到证明,对学生来说可能体会不够深刻,证明也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可以尝试另外的认识过程,先让学生感受黄金矩形的美与神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再学习如何通过折纸得到黄金矩形.在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后再给它下定义,然后证明它是黄金矩形.这样既能让学生对黄金矩形的定义有深刻的体会,又容易地证明所折矩形是黄金矩形.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折出等边三角形,以及黄金矩形的证明。另外整体分析,本节课学生交流环节较多,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将课堂交给学生,在找

60°,30°,15° 的角的时候,应该让学生上台去找,效果更好。

篇2: 数学活动教学反思

在数学活动中,我们要上一节“轱辘轱辘”的活动。探索“什么样的玩具会滚动,圆柱体需要怎样才能滚动,圆圈需要怎样才能滚动”。活动前一天,我提醒小朋友:“明天我们每个小朋友要带两个玩具,一个是会滚动的,一个是不会滚动的,也可以是废旧物品。但要确保安全。”并且,在班级QQ群中也发了关于本次活动的详细通知。

第二天,孩子们每人都兴高采烈地带来了两种玩具(因为平时老师是不允许随便往幼儿园带玩具的)。有的带来了小汽车,有的带来的皮球、篮球、乒乓球,还有的带来了卫生纸的废旧纸筒,还有的带来了套圈。家长可谓是煞费脑筋。

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自由地探索起来。当我把问题抛给孩子们:“什么样的物体会滚动?”时,孩子们一下子就发现了:小汽车的轮子会滚动、球类物体会滚动。我们一起总结出:圆圆的物体会滚动。“那么,除了圆圆的物体会滚动,还有什么样的物体也会滚动呢?”俊宇惊喜地发现“纸筒和套圈也会滚动”。“那么,纸筒和套圈怎样才能滚动呢?”孩子们又试了试,思考了一会说:“让他们立起来就会滚动了。”“不对不对,纸筒得躺着才能滚动。”“孩子们,观察得真仔细,纸筒要躺着(孩子们也跟着我一起说)才能滚动,套圈要立着才能滚动。”

孩子是在探索操作中认识、学习、积累经验的,我们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篇3: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孩子从小就富有强大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空间是大人所不能及的,经常会有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想法,尤其在孩子三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大人不要限制和束缚孩子的想象力,不要对孩子的想象力加以评论和判定。最为教师要多多鼓励孩子的想象力,要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财富。我执教的数学活动《蜡笔拼图》就很好地体现了孩子们极强的想象能力。

上课前,我仔细阅读了数学指导纲要,其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知道蜡笔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物品,也是小朋友很喜欢玩的东西,本次活动就是利用身边的非常熟悉的蜡笔来拼图,再进行点数,表现各种不同的形状,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到用蜡笔拼图的乐趣。

在课上,我发现在幼儿实际的拼搭过程中,幼儿都能数出一共用了几根蜡笔,而且能创造不同的形状,比如轩轩拼出了三角形,鑫鑫拼出了小房子(三角形和正方形组合),亚伦拼出了小汽车(组合图形),幼儿都十分有创意,没有局限在我示范的几个图形中。当我提问幼儿“你的图形宝宝用了几根蜡笔”时,幼儿都能通过点数来回答,(按照正确的数数量的方法),并且答案都正确。但在《幼儿画册》的作业中,由于蜡笔头有的没有画出来,幼儿很自然地数了点子二没有数蜡笔,导致结果的错误,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在幼儿进行作业操作前对幼儿说明这一情况,让幼儿点数蜡笔的根数,不要只看蜡笔头,加强引导,避免错误的发生,使活动的效果更好。

整个活动过程非常活跃,幼儿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都能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操作、学习,动手操作方面都能认真对待,独立并出色地用蜡笔拼出不同的形状,体验用蜡笔拼图的乐趣,从而获取多方面的新知识。活动开始时,幼儿一看见蜡笔就十分兴奋,当我示范用蜡笔拼出各种形状时幼儿都高兴地拍起了手来,表示十分喜爱。

篇4: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著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发展。游戏犹如火花,它点燃探索和求知的火焰。”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又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它能给儿童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我们小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数的活动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研讨,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特点,我采用了游戏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绕有兴趣的获取知识,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游戏是小班幼儿数学教育独具特色的强有力的教育手段。

一、情境性的数学教学游戏:

是幼儿在一定的情景中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按游戏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1、将《快乐家园》教材游戏化。例如,小班幼儿学习一一对应的活动,教师创设了《小熊请客》这一游戏情境,在活动中,“主人”小熊请小朋友帮助他,给每位“客人”(请来的小动物)送去它爱吃的水果。当幼儿看到教师出示的小熊请来的客人――各种动物(玩具)及其食物,立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幼儿愉快地、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知道了每种动物爱吃哪种水果,尝试用一一对应的摆放方法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活动过程培养了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幼儿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

2、《快乐家园》活动在游戏中的拓展。例如《看谁吃的多》这一活动中后,在“娃娃家”游戏时,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分发碗、勺等活动,理解“一一对应”等数学概念,发展幼儿分类和比较等数学能力。在提供物品时,教师可以先提供一样多的物品,再提供不一样多的物品,逐渐提高要求。

二、操作性数学游戏:

是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进行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通过幼儿动手实践,体验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如:在进行《小猫钓鱼》的活动时,幼儿亲自将小鱼粘到小猫的鱼竿上,不仅进一步理解了一一对应,而且能用并置的方法比较出小猫和鱼的多少,开始小猫和鱼一样多,幼儿又粘上一只小猫后,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发现出小猫多,小鱼少;又粘上一条鱼后,发现小猫和小鱼又变得一样多了。

还有就是我们幼儿园发明的数学书,孩子们在翻翻(翻开书)、看看(看清书中的标记)、做做(按标记进行操作)中,在轻松的氛围中感知并理解了数学知识。

其实,我所说的这两种游戏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常常是融为一体的。

我觉得只要我们教师从实际出发,掌握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数学游戏,就能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玩得开心,玩有所得。

篇5:数学活动教学反思

6月12日上午,市小学数学复习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

早操之后,学生自由活动,我正坐在教室里批改日记。突然,有一位陌生的老师来到我面前,说第二节课想借用一下我班学生,上一节数学展示课。我当然很乐意,这对于我的学生来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同学们可以向专业水平更高的老师学习,可以开眼界长见识。

第二节课,我跟随我班学生一起来听课。上课内容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数学课,我这个教语文的“老外”只会看热闹,不敢妄加评议。但看得出,这节复习课设计独到,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思路明晰。最让我感动的是做课老师的“教风”:他语言得体,教态自然,跟学生交流时总是面带微笑,语气温和。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生疏感,没有距离感,可以安静地思考,可以热烈地讨论,可以各抒己见,可以畅所欲言。如此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此和谐的课堂气氛,连我这个“老班”都自叹弗如。

事后我才得知这位做课老师是中小的鲁超校长。“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他儒雅中透着大气,沉稳中彰显智慧。这是一节公开课,更像是一堂常态课,循循善诱,真实自然,不掺杂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

像鲁校长学习,做一名温和的老师,清风徐来,波澜不惊;溪水潺潺,缓急有致。

篇6:数学活动教学反思

上周五的下午,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了一节数学课《春天的花》,在备课前我还以为这是一节科学课,翻开书来才明白是一节数学课。对于幼儿园数学课的教学,我一直是比较独立的进行,没有真正把它与其他学科的教育活动相融合过,所以通过前一学期的的数学教学,我感觉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气氛不是很浓厚,模式比较单一,效果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孩子现在连10以内的数都数不过来,因此这学期我尝试着采用分区域教学的方式来进行课上活动,通过各区域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去操作实践,对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具体这节课来说,我首先先渗透了科学课的.内容,让孩子说说在春天都见过那些花,然后通过看课件了解到春天中不同花的特征及颜色。之后,我出示了三棵大树,一棵红树,一棵黄树,和一棵蓝树,我就对孩子说,春天来了,小树都发芽长出小花来了,那么红树上应该长什么颜色的花呢?黄树上呢?蓝树上呢?问题一提出,孩子们就个个踊跃的回答出,红树上长红花,黄树上长黄花,蓝树上长蓝花,之后,我又让孩子们每个人拿着周二上午自己折的不同颜色的花贴到大树上,结果只有一个小朋友贴错了,把蓝花贴到了黄树上,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发现解决了错误。对于这个环节,主要是巩固了孩子对颜色的认识。

接下来是对“5以内点数”的教学,是通过“蝴蝶采花”的活动来进行的,根据蝴蝶下花的颜色及点子数用相匹配的色的水粉颜料进行水粉印花。这一环节主要是学习5以内的数以及5以内的匹配。

之后对孩子进行的是各区域的活动,我准备了数学区,美工区和娃娃家三个区域的不同材料,先让孩子自己选择区域,然后进行活动。

在数学区中,我设计的活动是“小卡片找家”,我在每个家(学具盒)中都贴上了不同颜色以不同形状的卡片,并在卡片右下方贴上了点子,主要是想让孩子通过看卡片看点子,帮小卡片找对家,从而达到相匹配的目的。整个活动下来,我发现只有两个小朋友拿错了,通过指导,也能理解掌握了。

在美工区,我设计的还是上面“蝴蝶采花”内容,因为前面课上已经讲述过类似的知识,所以三位小朋友很快就做好了,而且做的非常正确,并且材料整理的干净整洁。

在娃娃家,我设计的活动是“超市购物”,孩子们通过图片和点子数去“超市”购物,并把买回来的图片贴到点子后面,贴完后还让孩子们互相检查一下图片数量是否和点子数很相符。这一活动也只有两名小朋友做得不对,我觉得可能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从而不知该如何处理,并不只真正意义上的不会。

这节课通过各区域之间的活动巩固,孩子们已经对这节课的知识能够掌握并且能够灵活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觉要上好一节数学课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在课前准备很多的学习材料,光这节课来说,从周二一直准备到周五,到周五下午才顺利进行的,不过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我会以后更加努力,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

篇7:数学活动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课虽小,但立意却很新颖。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际背景下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作出最优化的选择,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很有启迪。另外,活动设计很有梯度,一级级不断深入,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逐步深化;同时,问题的设置给每个同学都提供表现、表达和展示的机会,使每一个同学数学素养都得到了培养,在实际问题的探究中学会了如何“巧学”数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觉得同学之间要学会合作,善于探究,养成深入思考,优化选择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要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感觉到学数学、用数学生活会更美好。

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和自我评估,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

一节课进行3个应用活动太过累赘,最后一个活动完成得稍微仓促。另外,活动1中的问题1和2比较简单可以先提出来回答而不用讨论,使学生能集中精力讨论问题2,从而使问题2的争论更加剧烈,出现都认为优惠方案合理但提出不同理由,或都认为优惠方案不合理但提出不同的合理方案,这节课就更加精彩啦!

篇8:数学活动教学反思

生活中会碰到很多的测量内容,特别是我们自然角的植物一天天的长大,孩子每天观察着,每天都会向我来报告自己的种子发芽了,自己的种子长高了,某某某的种子长的最高。这个时候,我会故意问问孩子,“哪到底是谁的种子长得最高呢?”或者问他们“谁知道自己的种子长的有多高啊?”“你去量量看你的种子有多高啊!”……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触着测量,慢慢就有了测量的需求。观察着孩子的反应,很多是植物与植物的对比,有的是在那里目测,当我提出用量量的方法,有孩子都跑回去从书包里拿出尺子,可是在那里比划了半天,回来跟我说:“老师,我不会量。”

看来数学活动“测量”的教学时机到来了。我在活动中提供了一些丰富的自然测量材料,如吸管、粉笔、牙签、纸盒、帽子等,通过不同的材料测量桌子的长度和宽度,让孩子了解测量工具的不同,测量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同时重点解决了测量的方法,如起点、终点、首尾相接、记录的要点等。在此基础上,我再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不只是在活动室里测量,还延伸到户外,如量滑滑梯、图书架、操场等,让幼儿自由测量各种物品做好记录,满足孩子测量的需求。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在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让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培养幼儿对测量产生兴趣,尝试借助工具测量周围物体,进一步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中,孩子们兴致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工具进行测量,也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测量的结果。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

2.测量工具的投入数量及种类应如何把握“度”。

3.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篇9:数学活动教学反思

一、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积极倡导他们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折出60°,30°,15°的角,了解黄金矩形的相关知识,折出黄金矩形,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在数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通过折纸活动,发现数学在折纸游戏和美化生活中也具有应用价值,发现数学好玩.应用数学知识,我们可以使自己玩得更好,应用数学知识,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

三、通过欣赏一些精美的图片:断臂维纳斯、国旗、生活中的纸、巴特农神庙等,感知黄金比,发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美,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本课从生活中的数学(折纸)入手,充分展示“观察、操作-猜想、探索-说理”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能在直观的基础上学习说理,体现直观与简单推理的融合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形成。

不足之处:

对学生积极调动还有不足、不到位。个别时还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篇10:数学活动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在设计思路上我考虑到小班幼儿生活既是学习、学习既是生活的特点,选择了他们感兴趣、又有困惑的内容:《认识白天、黑夜》来开展活动。在设计活动形式时,我力求在避免数学活动枯燥化的前提下,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主体,以模仿动作——实物对应——生活场景——音乐感受等环节让幼儿从生活中多方面来理解白天、黑夜的时间概念。

“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是我们组织活动时常讲的一句话,我在每一个环节中力求充分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把活动的时间、思维的时间、交流的时间充分还给孩子。

在第一个导入环节中使用了从幼儿平时生活中熟悉的模仿动作,既放松了幼儿的情绪,又让幼儿感知了活动的内容。在图画感知白天、黑夜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充分发挥联想,将平时的生活经验导入到课堂中来,在分实物和分卡片的环节中,我创设了一个自由活动、交流的空间,引导幼儿在这个氛围中争论、探究。虽然小班幼儿这方面的能力还不是太足够并没有出现什么精辟的论点,但孩子独具个性的发言还是让我欣慰。他们说出了物品的使用时间,讲出了自己卡片中人物活动的内容,并且知道他们都应该放在哪一个时间里。幼儿在一个轻松的游戏氛围中达到了教学预设目标。

另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仅仅是语言交流显然是不够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会在孩子的心目中激起浪花。因此,最后一个环节音乐游戏时,教师和孩子的情感在肢体语言、表情语言中得到升华,教师和孩子在一片自由想象的空间里,一起大胆地表达出对白天、黑夜的理解。舒缓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做出了安静睡眠、安静看书的动作,跳跃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做出了跳绳、梳头、上幼儿园等动作。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在教具设计上,我们遵循科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化繁为简,物尽所用。两块白天、黑夜的背景图贯穿始终,既是感知的直观教具,又是标记性教具,还是陈列操作教具,一物多用的同时,保持了概念的统一。最具争议性的一项教具是地面两个圈的使用,我们经历了使用——放弃——再使用的过程,对它的认识也经历了:使用(仅仅是为了游戏的划分范围)——放弃(自由游戏就应该还给幼儿自由)——使用(数学活动就应该在潜移默化中给与幼儿学习数学的严密性教育)。两个圈的使用既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中两个集合的概念,还避免了小班幼儿游戏中个别幼儿游离于游戏之外的现象。

数学活动的严密性还体现在教学概念揭示上,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对白天、黑夜的概念的描述进行了推敲,从视觉、人们的活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在揭示方式上也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不仅使用了白天和黑夜两块背景图,还使用了太阳、月亮两个明显特征作标记,帮助幼儿进行理解。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幼儿概念比较清晰。

本次活动中我感觉整个人完全在放松的状态中进行的,我没有死背教案,每个环节的连接都非常自然、流畅。但是我感到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我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有些环节组织过程中,没有兼顾到全体幼儿,课堂机智性教育能力也有待提高。如发现个别幼儿特别兴奋时没有能够灵活地将他们引入活动中来,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

篇11:数学活动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小小的银行》活动目标是引导幼儿认识人民币的面值,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为了让幼儿对钱币有更直接的认识,我准备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认识。认识了我手里的钱币,我又让幼儿认识书上的钱币面值。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同桌互相指认,然后才指认给全班小朋友看。这个环节的设计,我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小朋友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给幼儿一个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展示自己。

认识了钱币,我带领幼儿进行钱币换算。课前,我让幼儿各自准备写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的假的纸币和1元、5角、1角的假硬币。在活动中,幼儿拿着自己的假币,积极参加换币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先用真钱,让幼儿用自己手里的假币来换。我拿出一张100元,让幼儿拿出50元面值的纸币来换。徐鑫月第一个拿了两张50元的纸币,换走了我的真币。同时,任奥翔也来了,也用两张50元面值的假纸币换走了我的100元。我陆续拿出我手里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幼儿很快地翻动自己手里的纸币,不断有小朋友用假币换走我手里的真币。孩子们都很兴奋,都希望能用其他面值的假纸币换走老师手里真的人民币。换到的小朋友一副成功的喜悦,没换到的小朋友显示出失望。

我手里的纸币和硬币都被小朋友换走了,我收下了一堆“假币”。这时候,参与的人数还不是很多。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参与,我提出面值,让幼儿同桌之间交换,然后依次检查换币结果。幼儿经过了前面的学习,更容易进行交换了,活动愉快地进行着。

这次活动,幼儿参与得多,课堂气氛好,活动目标得以实现。可遗憾的是,尽管做纸币的要求提前4天提出,但还是有部分幼儿没有做,耽误了学习。也有家长图省事,给孩子买成套的假纸币,可是那些纸币每种只有一张,只能用于认识,不能进行换算。如果家长都能重视起来,那么这次活动的效果会更好。

篇12: 小班数学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难点是区别大小并进行分类,会用语言表达“大的XX给大熊,小的XX给小熊”。在活动开始时,我首先准备了一大一小两只熊,请小朋友观察比较,哪只熊大,哪只熊小,这一环节结束后,让幼儿把两只熊送到事先准备好的两间房子里,并强调大熊喜欢住大房子,小熊喜欢住小房子,幼儿很快地比较出了房子的大小并把两只熊分别送到他们住的房子里。到了给两只熊送>礼物的环节,我说今天是大熊和小熊的生日,

我们给他们送些礼物好不好,记住了大熊喜欢用大的东西,小熊喜欢用小的东西,我们送礼物的时候一定要说“大的XX给大熊,小的XX”给小熊,大多数幼儿的礼物都送对了。可是由于幼儿刚入园不久,语言表达能力还很弱。许多幼儿不会把这句话连贯地表达出来。第三个环节是今天大熊和小熊收到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想到草地上去玩了,他们邀请小动物们一起玩,大熊和大的动物玩,小熊和小的动物玩,幼儿拿出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小动物送到草地上,这一环节和第二个环节差不多,幼儿的操作很快地完成了而且兴趣浓厚。

通过上课、反思,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在整个活动中,一个环节向下一个环节过渡时,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操作,老师过多的去牵着幼儿走,应该让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看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掌握的差异,以对个别没掌握的幼儿进行巩固辅导。此外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耽误了一些时间,使得整个活动的时间有所延长。在本次活动中,我的语言组织还不够精炼、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与此同时更要对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不能忽略地方。

篇13: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量的比较。

2.学习10以内数量的简单统计。

重点难点:

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量的比较。

活动准备:

《我的数学》第11页。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翻开《我的数学》到第11页,一起认识统计图表。

1.图上的小朋友要票选明天要吃的点心,他们都在看一张表,我们也来看看。你在表上看到了什么?

2.每一个点心的上面是小朋友的名字,数一数三个点心的上面分别有多少个人名?

3.有什么办法能不数就知道有多少人?(对应着看数字栏)

4.你知道明天要吃什么点心吗?为什么?

5.哪一种点心选的人最少呢?

二、教师在黑板上画统计表,带领幼儿就最喜欢的点心进行统计,让幼儿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方法。

1.你们喜欢吃的点心有哪些?我们来统计一下哪一种点心是我们班上最受欢迎的点心。

2.我们要怎么做这个统计表呢?各种点心要画在这个表的什么位置?人名要记录在哪里呢?

3.现在数一数,每种点心各得到了多少选票?哪一种点心最受欢迎?为什么?

活动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能够运用统计图表对数量进行比较。孩子们学习了10以内数量的简单统计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性高,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篇14: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始终以饱满的情绪,亲切的语言和幼儿互动交流,整堂活动都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理念。本次活动紧紧围绕0―9这十个数字展开,通过找数字――给数字排排队――发现生活中的数字――数字组合画,将数字的各种形态展现无遗,深得孩子们的喜欢。整个活动环节很清楚,思路很清晰,设计的问题也具有有效性,能激发幼儿开动小脑筋。

首先是“数字捉迷藏”的环节,我出示隐藏的数字格,让幼儿从中找出数字,孩子们争先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将10个数字全部找出。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给数字排队,在操作环节中,孩子们认真专注,能够快速排出两种不同形式(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紧接着帮助幼儿拓展排队的思维,让幼儿了解数字排队不仅可以方位不同,还可以方式、形状不同。接下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个环节,孩子们能够大胆说出生活中不同的数字及作用,最后的数字画让孩子们眼前一亮,形式的新颖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但在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目标方面,要关注和把握住目标中的重点,突出重点。同时,要关注到个别差异,有个别幼儿比较胆小,我应该多鼓励他,让他有更多发言的机会。

因此,今后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练、不断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会有更多的进步。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本原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与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集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高三数学教师年度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研究现状

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反思

数学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数学活动反思(集锦14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22-09-28

教学反思小学数学2023-05-29

初中数学期末个人教学反思2023-04-23

数学教学反思范文2023-12-18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案列2023-08-19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2022-09-13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2022-09-10

小学数学租船教学反思2023-12-17

高中数学的教学如何进行课堂反思2022-07-27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反思策略202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