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全文介绍

时间:2022-08-19 08:08:5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春江花月夜》全文介绍(精选17篇)由网友“我想换个名字”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春江花月夜》全文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春江花月夜》全文介绍

篇1:《春江花月夜》全文介绍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逐句分析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整体把握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像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篇2:《春江花月夜》相关介绍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主题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意

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篇3:《春江花月夜》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47年— 约730年),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 》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 写真 挚动人的离情 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人物生平

张若虚的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曾任兖州兵曹。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全唐诗》说他与贺知章(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张旭(苏州人)、包融(润州延陵,今丹阳人,一说湖州人),号“吴中四士”,文词俊秀。开元年间尚在世。

诗歌遭遇

在唐代,似乎没有诗集传世。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诗几乎无人所重。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宋代《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见他的诗作。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

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诗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

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古今诗删》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诗,万历年间的三种选本《唐诗所》、《唐诗解》、《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七言古诗、《石仓历代诗选》,明末成书的《唐诗镜》都选录了此诗。

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是成书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及至清代,有关唐诗的重要选本,如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季振孙《唐诗》、徐增《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诗,有的还附录有关此诗的评论。

艺术成就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篇4:春江花月夜作者介绍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作者介绍及赏析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赏析】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7] 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篇5:春江花月夜作家作品介绍

春江花月夜作家作品介绍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张若虚一生仅留存两首诗歌,而其中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获得了诸如“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下面,就请结合《春江花月夜》来思考,在这篇诗歌作品中,作者写了哪几类形象,这些形象又各自有什么特点?

一.景物形象:(前八句)

江,花,月(春、夜是背景)

特点:浩瀚澄澈的江(连海平、滟滟),绚烂耀眼的花(芳甸、花林、霰),富有生机活力(生)、明亮空灵的月(不觉飞、看不见、一色、无纤尘、皎皎)。

前面我们讲到,多个相关的意象进行组合可以生成场景画面,而这些场景画面所呈现出的而特定的艺术境界,我们称之为意境。那么,这些景物形象生成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它的意境又是怎样的?

画面: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能否用五个字进行概括:春江花月夜

这些景色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意境:幽美(芳甸、花林、霰)邈远(连海平、江天一色) 清幽静谧(月夜) 澄澈空灵(滟滟、无纤尘)

前面我们讲到,意象是寄寓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景物形象,那么作者极力为我们营造出这样一个幽美恬静、空灵澄澈的天地,他的主观情感又是如何的呢?

情感:美好,兴奋,快乐。对眼前美景的喜爱而生发出的兴奋、愉悦之情。(回答情感时需注意不仅要回答情感“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及因何而产生的情感)

思考,前八句作者在写景手法上运用了哪些技巧。

写景技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侧面烘托

情景关系:借景抒情

小结:这八句,诗人用月光统摄群象,采用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最后将笔墨凝聚在了一轮明月之上,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色泽柔和、幽美深远的春江月夜图。借此表达了眼前美景的欣喜愉悦之情。

提问:此时月的状态如何?明确:初升。板书:月升

板书:景——月色无垠 空明纯净

方法指导:景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结合前八句,思考,对于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鉴赏,我们该如何做?

1.抓住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看画面形、色、动、静,由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一首诗,首先看他描写了哪些形象,它呈现出一种怎样的色调(暖、冷),并由此推及其内在的情感。

一般来说,作品所描绘的景物形象画面如果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的情感寄托是高昂乐观的;反之,描绘的景物形象的画面如是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所寄托的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注意:有一种情况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及景物形象画面鲜活明丽,而人物情感则是低沉伤感。如《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分析意境,探知诗人感情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凄清冷寂,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不同的意境,寄托的作者不同的情感。需具体研读。

所以,我们在分析景物形象时,不仅要理清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形象,还要分析景物形象的特点及所营造出的意境,继而去探究作者与景物中所依托的情感。

问题模型:

1. 诗中某句(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 诗中选取了哪些意象变现***之情?

3. 诗中**具有怎样的特点?

4. 本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答题步骤:

1. 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图景;

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即意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为什么)

作业:结合《春江花月夜》前八句,尝试设问,并规范作答。

思考:《春江花月夜》中,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如何得见?

月。“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句作者将观察视角逐渐缩小,引导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到“月”这个形象上来。

那么,作者笔下的月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做赏析?

皎洁、孤独(皎皎空中孤月轮)

恒久(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年年望相似)、多情(可怜楼上月徘徊)

那么作者笔下的“明月”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考和情感呢?

恒久:

何人初见、何年初照:这种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古已有之,且都不得其解,成为人类恒久探讨的哲学命题。诗人自然也没有找到答案,于是又转入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这种思想,在历代文人的诗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诗句是体现这一思想的?(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点拨、补充)

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关汉卿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王勃

无穷已、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情景关系:托物叙理

小结:

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水岁岁流不息,记得周国平说过:诗人与哲学家是相通的。张若虚就是这样,他跳出了“物是人非”的磁场,站在历史的高度,用哲学的视角,仰观宇宙,俯瞰人生,“代代无穷已”,这人生虽短暂、虽无常,但却和明月、长江共存于永恒的天地间。所以,我们也应该抓住手中有限的光阴,活在当下,把握自己的人生。有人曾评价这几句诗“哀而不伤”,在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热情的盛唐之音。

齐读,教师检查背诵。

提问:此时月的状态如何?明确:高悬。板书:月悬

板书:理——哀而不伤 宇宙人生

多情

作者是如何刻画月亮“多情”的形象特点的,请找出相关的诗句?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落月摇情满江树”

徘徊:(1)写出月因浮云游动,光影明灭不定的动态。(2)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无法忘记在这同一轮明月之下的远方的亲人心绪的写照,表现出相思之情的绵绵不绝。

摇情:此句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方法,通过一个“摇”字将无形的离情写得形象可感,也使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一个“摇”字,可以让人联想到月光的浮动,开满鲜花的树林在微风中的摇动,浩阔无垠的江面上水波的荡漾。同时让读者仿佛看到缭乱不宁的别绪离情伴随着残月的余辉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让读者仿佛听到这离情飘落时还伴随着细碎、空灵的风铃的声响。一个“满”字让人感觉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溢着、荡漾着、萦绕着这种浓郁的、哀婉的但又略带甜蜜的相思之情。这份哀而不伤的离情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多情的月亮,触发了离人的思绪。那么作者笔下的离人有哪些?他们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形象又是怎样的呢?

游子(扁舟子);思妇(明月楼、妆镜台、玉户帘中、捣衣砧)

形象特点:愁情满怀,凄苦落寞;

思考,作者是如何刻画离人的形象的?

正面描写:不胜愁

侧面描写:

以月亮的“徘徊”和“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无法忘记在这同一轮明月之下的远方的亲人心绪的写照,表现出相思之情的绵绵不绝。

鸿雁、鱼龙:鸿雁长飞,超越不了月光;鱼龙潜跃,只能泛起波纹。衬托生命的渺小,宇宙的宏大和人类情感在宇宙中的无奈。

落花、暮春:闲潭落花,春过已半,可惜丈夫还不回来(思妇);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游子)。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大好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斜月、落月:江潭落月,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碣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小结: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行文至此,作者不仅借江月去思考了人生宇宙的哲理,表现出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更是借月刻写了美景之下的游子思妇的离愁,浓浓的离别相思在美景之下,化为淡淡的哀愁。这种离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情调,象轻梦飘过,却又笼罩心头。李泽厚: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天各一方离人的同情和祝愿。

思考:写景技巧(虚实结合、拟人)

情景关系(借景抒情)

齐读:

提问:此时月的状态如何:西斜,落下。板书:月斜 月落

板书:情——思妇游子 离愁别绪

思考:再找找,文中还有没有我们未分析的形象,如有,请找出,并尝试分析这些形象的特点及作用?

白云: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浦,水口,江水分岔的地方,也就是江行分手的地方。白云一片悠悠飘去,本来就足以牵动人的离愁,何况是在浦口,青绿的枫叶点缀其间,更增添了许多愁绪。

扁舟子、明月楼:飘荡江湖的游子;月夜闺中的思妇。(借代)月光之下,是谁家的游子乘着一叶扁舟在外飘荡呢?那家中的思妇又是在哪座楼上想念着他呢?一句写游子,一句写思妇,同一种离愁别绪,从两方面落笔,颇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总结:

1.提问:全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月。作用: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从内容上看,月亮不仅是景物描写的主要对象,也是作者引发哲理思考的因由与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

2.《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以月为核心,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对以后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作业:

结合本课所讲到的景物形象的分析方法,结合《望月怀远》思考:

1. 本篇诗歌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形象,这些景物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

2. 这些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作者借景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3. 赏析本诗所运用的技巧手法。

篇6:浅析《春江花月夜》

浅析《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诗人借对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五种良辰美景的描绘,尽情赞美了大自然,构成了境界非凡的奇丽景色。“‘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诗真绝诗,才真绝才也”。

“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全诗以“月”为主体,14个“月”字统摄全诗。在结构上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恩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画面及场景,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一、该诗在创作上有三个重要特点: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春江花月夜》以春江潮水和月夜做为开始,作者就“江”、“月”即景抒情。将“春江花月夜”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继而又引出对花林美妙景色的描绘:“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犹如一股清爽之风扑面而来,刹那间便感觉到那种清爽美的存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在这种淡静如水的环境中,灵魂仿佛被净化,使人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圣洁心情。

2、含蓄表述,意蕴悠长。

“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面对象征着团圆的明月。诗的后半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子和思妇的离恨闺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种过渡非常的自然,没有丝毫的牵强附会之状,情和景高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种意蕴是非常深远的。浓浓的离别相思之情在澄澈空明的孤月中,化为淡淡的哀愁。这种离愁别绪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感情色彩,营造了梦幻般的意境。然后,作者推出游子、思妇“相望不相闻”的情思哀愁。“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春江花月夜》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它并没有直接书写游子思妇的感情,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景色表述,而后很自然的过渡到的。以景喻人,以景衬托自己的心情。把自己的那一份悠长的相思之情寄托于明月和春潮。

3、语言清晰,结构严谨。

《春江花月夜》全诗语言清晰,对仗工整,韵律婉转,浓淡相宜。共三十六句,四句换一韵,共换九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有强烈的节奏感;又由于顶针句式的灵活使用,使语言清新流畅,琅琅上口。

艺术中国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艺术中国

二、该诗的艺术价值

艺术中国

1、对唐朝后期作家的影响

《春江花月夜》对民族审美积淀的形成,对后世的诗歌影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古来写月亮的诗歌中,《春江花月夜》当属第一。曹公的那句“何处秋窗无雨声”与“何处春江无月明?”如出一辙。从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能窥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影子。

历史上咏月名句更是数不胜数,例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青天来月有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张孝祥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等。虽然都是旷世杰作,但都不如《春江花月夜》那样浑然天成。

2、对其它姊妹艺术的影响

唐诗《春江花月夜》对音乐,舞蹈等相邻艺术也有其深远影响,有著名的舞蹈《春江花月夜》、还有一首著名的民族器乐曲的名字也叫作《春江花月夜》。据说此曲用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唐诗《春江花月夜》命名,是因为作者受到张若虚所作《春江花月夜》开头的一段诗句的启发,乐曲形象描绘了月夜春江,花影层叠的迷人景色。尽赞大自然的绮丽美色,尽情赞赏了江南水乡的风姿意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乐曲《春江花月夜》是我国古典音乐中的杰作,她表现了祖国山川的秀丽隽永和优美宁静,她用中国特有的音乐旋律来表达了中国人的情感,她也是一首世界名曲,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点,也是西方文化中所不具备的。她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难得的佳作。张若虚仅凭这首《春江花月夜》便足以千秋扬名。

历代文人都给这首诗以高度的评价:

艺术中国

清末王凯运评此诗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较为公允地指出了它的源流、地位和影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近代文人闻一多先生则评价这首诗: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赞扬张若虚的贡献是“无从估计的”。

篇7:《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指导理论与教学目的:

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不象其它艺术可以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视觉。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间接的形象,但它却能比其它艺术给人更多的审美感受,这是因为它给人提供的想象空间更大,回味余地更多。因此要感受这些形象,欣赏它们,就要通过想象把语言还原成可视可听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记住: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②诗人作诗多用虚写,因为虚拟的手法,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故我们读诗也要多从虚处去读

诗歌须有意境,有意境的诗才是好诗。组成意境的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具体物象称作意象。诗歌的意象大都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复合物,那幺由意象形成的画面也应该是亦虚亦实的,因此读那些以表现主观情感为主的文学作品,就要用虚实相生的方法,而且更多地要从虚处去读,不要读死了,读实了,否则诗歌的意蕴就显得狭窄和浅薄,读者的想象空间、回味余地就小了,得到的美感也就少了。记住并理解这一条文学欣赏的理论,用它来指导我们今天的阅读(关于这条理论,同学们可阅读课本《文学欣赏的基本理论》中的“意境”部分和“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

③领悟思妇游子相思这一原型主题,领悟“月”在中国人情感世界中的意义。

四、朗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

五、 层次结构

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喊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一二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六、赏析诗歌

(一)欣赏诗的景物美

1、导: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副画面。

3、学生描绘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

1、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2、出示幻灯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七、课文译文

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

篇8:《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指导理论与教学目的:

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不象其它艺术可以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视觉。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间接的形象,但它却能比其它艺术给人更多的审美感受,这是因为它给人提供的想象空间更大,回味余地更多。因此要感受这些形象,欣赏它们,就要通过想象把语言还原成可视可听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记住: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②诗人作诗多用虚写,因为虚拟的手法,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故我们读诗也要多从虚处去读

诗歌须有意境,有意境的诗才是好诗。组成意境的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具体物象称作意象。诗歌的意象大都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复合物,那幺由意象形成的画面也应该是亦虚亦实的,因此读那些以表现主观情感为主的文学作品,就要用虚实相生的方法,而且更多地要从虚处去读,不要读死了,读实了,否则诗歌的意蕴就显得狭窄和浅薄,读者的想象空间、回味余地就小了,得到的美感也就少了。记住并理解这一条文学欣赏的理论,用它来指导我们今天的阅读(关于这条理论,同学们可阅读课本《文学欣赏的基本理论》中的“意境”部分和“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

③领悟思妇游子相思这一原型主题,领悟“月”在中国人情感世界中的意义。

四、朗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

五、 层次结构

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喊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一二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

篇9:春江花月夜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沙滩。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篇10:春江花月夜

任课年级:初 一 任课教师:刘老师课题:中国古曲   民族管弦乐合奏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教具: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钢琴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40分钟) 教材分析:民族管弦曲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的新意。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是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的。这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面都有一个小标题。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古曲,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3、背唱的主题。教学过程 :    一、导入  :(2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中国古曲,这首作品我们每个同学都听过。有同学会问:“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地说呢?因为我们每天在上课间操时,都要做一套太极操,这套操使用的音乐就是今天我们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你们猜猜这首乐曲的曲名是什么? 二、作品简介:(8分钟)原本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早在1875年前即有传抄本,距今,同学们算一下已流传了多少年?学生答:“-1875=124年”。原曲名为《夕阳箫鼓》,并列有一系列的小标题如:夕阳箫鼓、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临水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一些音乐家将这首曲子改编为丝竹合奏,取名为,并组合若干段落,每个段落都加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请同学们打开书P14页,划下各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新中国成立以后,音乐家们又在丝竹合奏曲的基础上,将此曲编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三、的结构特点:(20分钟)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曲中这些很有意思的结构特点。1、    江楼钟鼓:这段江南风格的主题音调(琵琶、古筝、箫、二胡等)丝竹乐器奏出。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段主题音乐。 请同学们看P14页谱例:首先视唱主题,在反复地视唱过程中,发现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 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恬静安谧、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础。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点后背唱这段主题旋律。 2、    这段主题,它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变化展衍,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它所蕴含的美质。在不同的段落中,这一主要主题往往改变它开始的部分,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给人以新的享受。请同学们听三个段落“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归纳出这三个段落有什么相似点。特点是:每段的结尾乐句相同: 我们把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的结构特点叫:“换头合尾”。四、欣赏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演奏的片段。(5分钟) 五、小结: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对欣赏中国古代的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不但能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更能从音乐的本身发现美。让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共同感受这首给我们带来的古典的美。六、作业 :背唱的主题。

篇11: 春江花月夜

今夜星光灿烂。这是我在奶奶家的最后一个美丽的夜晚。这几天吃完晚饭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院子里欣赏那和蔼可亲的月亮与眨着眼睛对我笑的繁星。

在太原的夜晚,总是暗淡无光的,令人十分失意;而来到这里,每一颗星星,都是那么的灿烂,慈祥。给了我憧憬美好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看着这群星闪烁的夜空,我十分留恋这里的一切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呼吸这里新鲜的空气,我突然感到十分惬意,让人总是喜欢它,它是那么的可爱,让我总有说不出的感觉。月亮愈来愈暗,像有一层轻纱隐住了它那冰清玉洁的肌肤,惹人十分怜悯这位讨人喜欢的纯洁少女。

许久,天空的星星更加明亮,似乎每一颗星都在向我诉说着一个个美好动听的故事。忽然,我发现了北斗七星在天边高高地矗立着,这个发现使我惊喜万分。

寒风涩涩地向我袭来,我该回屋了。走时,我轻轻地摸着皎洁的月亮与为它增光添彩的繁星,对她们说;“我喜欢你们,宝贝儿!“

篇12: 春江花月夜

月光如潮,我孤独地驾着一叶扁舟,飘荡在早已如明玉的湖面。船儿在湖面泛起一条条水花的同时,我也在心中激起了阵阵哀愁。此刻远在故乡的她或许已经被明月照的难以入睡,挥之不去的月光或许已使她更加思念在外的我。我望着明月,仿佛看见她依然美丽的面庞在明月的映衬下更加迷人,那关切的目光带着一丝丝期盼,不知她此刻是否也看到了我,也许她正在心中默默地祝愿月光能照亮我的路途。

我无奈地笑了,鸿雁飞不过月光,蝴蝶飞不过沧海,鱼龙也只能泛起波纹。这一切我无法改变,正如我心中相思却无法相间,我只能将我的心和着月光,静静地飘向远处,将思念化作清烟飞向夜空。

漫漫长夜终于在月光的脚步下走向终结,可我心中的愁绪却没有随它远去,而是随着太阳升起。江水仍在流淌,时光依旧飞逝。物是人非,一切都在改变,虽然路途在变远,但彼此的心却更加贴近。不只何时才能乘月归去,想到此,烦恼更深,但只要心中有她,她的心中有我,离愁永远只是离愁。“剪不短,理还乱”也罢,“抽刀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也罢。因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篇13: 春江花月夜

夜深了,一切都仿佛沉睡过去,唯有空中那一轮明月依旧眷恋着人间,撒下一片亮光,投向春江那一边。

往日流淌不止的春江,此刻也放慢了脚步,似乎在和月儿挥手致意。它静静地流淌着,生怕惊动了水边熟睡的小昆虫。月光皎洁,在春江上亮了一块,波光粼粼,仿佛是撒在水面的钻石,耀眼得很。月影也耐不住这迷人的皎洁剔透,随水摇摆着,一直晃到水的那一边。

穿过了江流,照在岸边,纯白的沙石变得更加夺目,如月儿般闪闪发光,远远望去,已分不清是月光还是沙石。月儿晃到哪儿,哪儿就会苏醒,睁开眼欣赏这月儿的美丽。江水也跟着流淌,为月儿引路,绕过了芳草丰茂的草原,路过了绚烂美丽的花林,如仙境般叫人向往。一切都是那样恬淡,那样柔和,月光依旧那样晶莹洁白,纯水依旧无止境地流淌着,但这天地间却一下子触为一体,天与江连在了一起,一样的颜色,没有界线,站在水边尽情欣赏着,人也就变得心情舒畅。抬头仰望月儿,它还是那样无私地奉献着,为黑夜增添一丝光明,也多一些宁静的和谐。它孤独但快乐着。

篇14: 春江花月夜

望着窗帘被月光笼罩,幻如蝉翼一般,显出无比飘逸.拉开帘子,如瀑的月光立即倾泻下来.多么神幻,多么洒脱.

--题记]

看吧,在烟波浩渺的江潮海浪中,涌出了一轮明月.于是,一刹那间,”月光滟滟随波千万里“,整个江海水面,乃至整个宇宙都仿佛充溢了月光,”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多美,多富韵味的月景.

在月夜,没有白昼的谣言与鲜明,一切都埋没于黑暗.月光淡淡的勾勒出它们美丽的轮廓,神秘而美丽.

你站在月下,让月光穿过你的发梢,流下缕缕灿烂的光芒.任凭你独自享受这月之美,月之馨,月之醉.

月已西移,天穹中的一条条银带衬着那即将逝去的月色,有些恋恋不舍,徘徊着不愿离去.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畔何人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我歌颂月光,它是自然界也是我心中最伟大的美!

篇15: 春江花月夜

月空中,那一片白云渐渐远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上,无限的愁绪,如那长满月光的春江。

无边的江边上,一叶扁舟映入眼帘,是谁,在这无边的黑夜中漂泊呢?是那漂泊在外的游子吗?游子啊!你可知道明月楼上的人儿,此刻正期盼着你的归来吗?

惹人的夜影在楼上徘徊不去,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子,柔美的月光透过窗帘,留在了那捣衣砧上,卷不走,拂不去。思妇的心头满是这月光带来的愁绪,无法排遣。

远方的人儿,此刻的你是否也在床前望着这轮明月,为什么我们只能同望明月,却不能互诉心声啊?我愿意化作那一缕缕的月光照着你,在你的身边。

鸿飞千里,飞不出这月亮的天地,传不来远方的音讯,鱼奋力一跃,皱起满天的波纹,那是我的思念,我的愁绪,远方的人儿,你看到了吗

昨夜,我做梦了,梦里面,花落满闲潭,一片片,一瓣瓣。曾经的它们,是多么的光彩鲜艳,可惜,红颜易老!流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红,江潭上,落月已向西落了。春就要归去了,你怎么还不回来呢?

西斜的月亮一点一点地沉去了,茫茫的海雾之中,碣石潇湘,是看不到尽头的天天水水,到底有几人能踏着这月色归来呢?满腹的离情别绪,伴着这残月之光,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篇16: 春江花月夜

此时正值春季,潮水哗啦哗啦地从远处的水平面奔涌而来,带着几分张扬,又有几分无奈。一轮明月缓缓地从地平线上升了起来,静静地散发着皎洁的幽光。

这是一轮洁白无暇的圆月,如同碧玉盘一般,在水面望去,就好像从浪潮中涌出来一般,是在向独在异乡的游子传达亲人的思念之情吗?还是在传达远方游子对少妇的思念之情?

波光荡漾的江水婉转地绕过长满花草的郊野,载着满江的月光,向青草更青出慢溯。而江岸上的鲜花和树林,在月光的照耀下,就像雪珠一样洁白晶莹。就连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在一起,看不分明。这月色就像霜一样,所以霜飞无从察觉,只能用我们的心去感受。

到底谁是第一个在这幽静的江畔看到这轮明月的'人呢?而这轮江月又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照到人呢?

是啊!人生虽然短暂,但人类却可以代代相传,一直把人类的文明延续下去,而江月虽然朝隐暮现,但每年看上去都没什么变化,是在静静地等待什么人吗?还是……

江面和天空依旧是连接着,一尘不染。明月依旧静静地悬挂在空中,散发着幽光,长江的水依旧不停地流着,流着……

篇17: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夜航江上,春月花林,春潮涌动,不时感叹生命之夜哉。

春江月色,深沉而厚重,花细碎,月微醉,飘渺夜空中,江流一弯,一丛繁荣的花林呈现在眼前,柔和的月光倾泻在花瓣上,多了几分灵动,让人犹生怜爱之心。

花朵随风摇拽轻揉浮动,时而柔,时而直,时而明暗交替。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还能赏几回?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剪不断,理还乱,落在心头。分不清是月映还是江照月,那江畔中散落的,是白沙还是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慨人生之渺小,人生不过几十年,一弹指间挥去罢了。正所谓,天地无极限,生命若朝霜。

岁月悠悠,游子们徜徉于此。

无尽的江流,花的林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难遣心头那幽幽的思念之情。多少的青舟吟风,多少的默默叹息,世间何人不想做闲人,怎奈何不能尽脱红尘,终有所累之事。

但这已有这泛舟,己有这恬静和春江花月,己是人生难得啊!春江仍缓缓东流,清风徐来。舟头调转,明月当空照,长叹水月随波,潦乱不宁的别绪离情,都随着那残月余辉散落在江边的树里了。

只不过是人间惆怅客,淡看世间乱浮生……

春江花月夜作者介绍及赏析

高中音乐说课稿集合

春江花月夜作家作品介绍

高一音乐鉴赏《这个世界的音乐》优秀说课稿

《介绍商品》优秀教案设计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

《破阵子》作者介绍及赏析

六年级音乐课程《中国,中国我爱你》教学教案

音乐心情高中优秀作文

春江花月夜 教案

《春江花月夜》全文介绍
《《春江花月夜》全文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春江花月夜》全文介绍(精选17篇)】相关文章:

初二上册音乐梨园金曲说课稿集合2023-03-19

富春江游记作文2023-08-18

春江花月夜教案反思2023-01-29

初三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2022-04-29

zh ch sh r优秀教案设计2024-01-15

关于富春江游记作文2023-05-16

欣赏教案2023-03-18

七年级音乐教案《校园的早晨》2022-05-08

《春江花月夜》教案 (高二选修)2023-08-30

读《蒋勋说唐诗》有感202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