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统照:诗三首

时间:2022-08-22 07:50:1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王统照:诗三首(推荐8篇)由网友“zhangxuehai”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王统照:诗三首,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统照:诗三首

篇1:王统照:诗三首

王统照:诗三首

小诗

多年的秋灯之前,一夕的温软之语,

如今随着飞尘散去,

不知那时的余音,

又落在谁的心里?

花影

花影瘦在架下,

人影瘦在墙里,

是三月的末日了,

独有个黄莺在枝上鸣着。

小的伴侣

瓶中的紫藤,

落了一茶杯的花片。

有个人病了,

只有个蜂儿在窗前伴他。

虽是香散了,

花也落了,

但这才是小的伴侣啊!

篇2:王统照:铁匠

王统照:铁匠

一个星,两个星,无数明丽的火星。

一锤影,两锤影,无数快重的锤影。

来呀,大家齐用力,

咱们要使这铁火碰动!

一只手,两只手,无数粗硬的黑手。

一阵风,两阵风,无数呼动的风阵。

来呀,大家齐用力,

咱们先要忍住这火热的苦闷。

一个星,一锤影;一只手,一阵风;

无数的星,无数的锤影;

无数的手,()无数的风阵。

来呀,大家齐用力,

在这里是生活的紧奋!

篇3:王统照简介

王统照

姓名:王统照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97~1957

籍贯:山东诸城

王统照(1897~1957)现代作家。字剑三,笔名韦佩、容庐、卢生等。山东诸城人。19赴北京入中国大学。次年参加五四运动,从事新文学创作。19参加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编辑《曙光》、《晨光》等杂志,主编《晨报》的《文学旬刊》。1924年就任中国大学教授,两年后迁居青岛。这期间出版有长篇小说《一叶》、《黄昏》,短篇小说集《春雨之夜》、《霜痕》,诗文集《童心》等。王统照是以探讨人生问题开始小说创作的,较早的小说表现了“美”和“爱”的思想,描写青年男女的苦闷,笔调清新,富于主观抒情色彩。也有些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反映下层人民的不幸生活,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1931年赴东北短期教书并游历,将沿途见闻和东北危亡的深切感受写成报告文学集《北国之春》,并构思著名的长篇小说《山雨》,反映了二三十年代北方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觉醒,风格深厚、沉郁,表明他在思想和创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1934年赴欧洲游历和考察,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写有《欧游散记》。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学》月刊主编。这时期所写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收入诗集《这时代》、《夜行集》、《放歌集》,短篇小说集《号声》、《银龙集》,散文集《青纱帐》、《去来今》等,深刻地描写了富于地方色彩的北方农村现实生活,笔触朴实深沉。还出版有长篇小说《春花》和散文集《片云集》。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从事编辑和写作,宣传抗日。曾任暨南大学教授、开明出店编辑。这时期出版了小说集《华亭鹤》,散文集《游痕》、《繁辞集》,诗集《横吹集》、《江南曲》,译诗集《题石集》等。抗战胜利后返回青岛,任山东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全国文联委员、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山东省文联主席、省文化局长等职。出版了诗集《鹊华小集》、论文随笔集《炉边文谈》、6卷本《王统照文集》等。

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春雨之夜》、《霜痕》、《童心》、《这时代》、《夜行集》、《放歌集》、《号声》、《银龙集》、《青纱帐》、《去来今》、《春花》、《片云集》、《华亭鹤》、《游痕》、《繁辞集》、《横吹集》、《江南曲》、《题石集》、《鹊华小集》、《炉边文谈》、《王统照文集》等

篇4:王统照:夜行

王统照:夜行

夜间,正是萧森荒冷的深秋之夜,群行于野,没有灯,没有人家小窗中的明光;没有河面上的渔火,甚至连黑沉沉地云幕中也闪不出一道两道的电光。

黑暗如一片软绒展铺在脚下面,踏去是那么茸茸然空若无物,及至抚摸时也是一把的空虚。不但没有柔软的触感,连膨胀在手掌中的微力也试不到。

黑暗如同一只在峭峰上蹲踞的大鹰的翅子,用力往下垂压。遮盖住小草的舞姿,石头的眼睛,悬在空间,伸张着它的怒劲。在翅子上面,藏在昏冥中的钢嘴预备若吞蚀生物;翅子下,有两只利爪等待获拿。那盖住一切的大翅,仿佛正在从容中煽动这黑暗的来临。

黑暗如同一只感染了鼠疫的老鼠,静静地,大方地,躺在霉湿的土地上。周身一点点的力量没了。它的精灵,它的乖巧,它的狡猾,都完全葬在毒疫的细菌中间。和厚得那么毫无气息,皮毛是滑得连一滴露水也沾濡不上,它安心专候死亡的支配。它在平安中散()布这黑暗的告白。

群行于野,这夜中的大野那么宽广,──永远行不到边际;那么平坦,──永远踏不到一块荦确的石块;那么干静,──永远找不到一个蒺藜与棘刺刺破足趾。

行吧!在这大野中,在这黑暗得如一片软绒,一只大鹰的翅子,一个待死的老鼠的夜间。

行吧!在这片空间中,连他们的童年中常是追逐着脚步的身影也消失了,没有明光那里会有身影呢。

行吧!需要甚么?──甚么也不需要;希望甚么?──甚么也不希望。昏沉中,灵魂涂上了同一样的颜色,眼光毫无用处,可也用不到担心,──于是心也落到无光的血液中了。

也还在慢行中等待天明时的东方晨星么?谁能回答。不知联合起来的记忆是否曾被踏在黑暗的软绒之下?

(选自《夜行集》)

篇5:王统照的诗

王统照(1897-1957),著有诗集《童心》、《夜行集》、《横吹集》、《江南曲》、《这时代》、《鹊华小集》、《王统照诗选》等。小诗 花影 小的伴侣 雪莱墓上 微雨中的山游 又一度听见秋虫 铁匠铺中


小诗

多年的秋灯之前,

一夕的温软之语,

如今随著飞尘散去,

不知那时的余音,

又落在谁的心里?


花影

花影瘦在架下,

人影瘦在墙里,

是三月的末日了,

独有个黄莺在枝上鸣著。


小的伴侣

瓶中的紫藤,

落了一茶杯的花片。

有个人病了,

只有个蜂儿在窗前伴他。

虽是香散了,

花也落了,

但这才是小的伴侣啊!


雪莱墓上

东风吹逗着柔草的红心,

西风咽没了夜莺的尖唱。

春与秋催送去多少时光,

他忘不了清波与银辉的荡漾。

墙外,金字塔尖顶塔住斜阳。(一)

墙里,长春藤蔓枝寂静生长。

一片飞花懒吻着轻蝶的垂翅,

花粉,蘸几点青痕霉化在墓石苔上。

安排一个热情诗人的幻境:远寺钟声;

小窗下少女织梦;绿芜上玫瑰娇红;

野外杉松低吹着凄清的笙簧;

黄昏后,筛落的月影曳动轻轻。

“心中心”(二),安眠后当不曾感到落寞?

一位叛逆的少年他早等待在那个角落(三)。

左面有老朋友永久的居室,

在生命里,那个心与诗人的合成一颗(四)。

“对于他没曾有一点点的损伤,

忍受着大海的变化,从此更丰饶、奇异。”(五)

墓石上永留的诗句耐人寻思,

墓石下的幽魂也应有一声合意的叹息?

诗的热情燃烧着人间一切。

教义的铁箍,自由锁炼,

欲的假面,黑暗中的魔法,

是少年都应分在健步下踏践。

他们听见了你的名字(自由)的光荣欢乐。

正在清晨新生的明辉上,

超出了地面的群山,

从一个个的峰尖跳过。(六)

“不为将来恐怖,也不为过去悲苦,”

长笑着有“当前”的挣扎,

拏得住时间中变化的光华,

趁气力撒一把金彩地飞雨。

美丽,庄严,强力,这里有活跃的人生!

一串明珠找不出缺陷,污点,

在窟洞里也能照穿黑暗,

人生!──逃出窟洞,纔可见一天晴明。

爱与智能,双只蹑逐着诗人的身影,

挣脱了生活枷锁;热望着过去光荣。

是思想争斗的前峰,曾不回头,

把被热血洗过的标枪投在沙中。

“水在飞流,冰雹掷击,

电光闪耀,雪浪跳舞──

离开罢!

旋风怒吼,雷声虩虩,

森林摇动,寺钟响起──

离开前来罢!”(七)

“去罢;离开了你,我的祖国。

那里,到处是吃人者奏着凯歌,

我们一时撕不开伪善的网罗,

过海去,任凭着生命的飘泊。

“南方──碧滟滟远通的海波,曾经

因战斗血染过的山,河。古城里

阳光温丽,──阳光下开放着

争自由的芬芳花萼。”

生命,他明白那终是一片雕落的秋叶,

可要在秋风蹈里,眩耀着

春之艳丽,夏之绿缛,──不灭的光洁;

纔能写出生命永恒的诗节。

司排资亚的水面,一夜间

被悲剧的尾声掉换了颜色。(八)

漩浪依然为自由前进,

碧花泡沫激起了一个美发诗身。

去罢!

生命旋律与雄壮的海乐合拍。

去罢!

是那里晨钟远引着自由的灵魂。

抱一颗沸腾心,还让它埋在故国,

大海,明月,永伴着那一点沸腾的光辉。

我默立在卧碑前一阵怅惘!

看西方一攒树顶拖上一卷苍茫。

没带来一首挽歌,一束花朵,

争自由的精神,永耀着──金色里一团霞光。

墙外,金字塔尖顶搭住斜阳,

墙里,长春藤静静地生长。

守坟园的少年草径上嘤嘤低唱,

“这是一个没心诗人化骨的荒场。”

注:

(一)距雪莱埋骨的坟园不远,有一砖砌的金字塔式的建筑物,乃纪元前罗马将军

赛司提亚司(Cestius)的大坟。

(二)雪莱墓石上第一行字的刻字。

(三);英国诗人克茨亦埋于此坟园中,他比雪莱早死一年。

(四)雪莱墓左侧是雪莱友人楚劳耐(E。 J。 Trelawny)的墓,他在一八八一年死于

英国。他的墓石上刻着──不要让他们的骨头分开,因为在生命中他们的两

颗心合而为一。

(五)雪莱墓上刻着莎士比亚戏剧“风暴”中的成语。

(六)略取雪莱诗的语意。

(七)略取雪莱诗的语意。

(八)雪莱于一八二二年溺死于司排资亚(Sepzia)。


微雨中的山游

当我们正下山来;

槭槭的树声,已在静中响了,

迷蒙如飞丝的细雨,也织在淡云之下。

羊声曼长地在山头叫着,

拾松子的妇人,也疲倦的回来。

我们行着,只是慢慢地走在碎石的斜坡上面。

看啊!

疏林中春末的翠影,

为将落的日光微耀。

纷披的叶子,被雨丝洗濯着,更见清丽。

四围的大气,都似在雪中浴过。

向回望高塔的铎铃,似乎轻松的摇动,

但是声太弱了,

我们却再声不见牠说的甚么。

漫空中如画成的奇丽的景色,

越显得出自然的微妙。

斜飞禅翼的燕子斜飞地从雨中掠过。

牠们也知道春去了吗?

下望呀!

烟雾弥漫的都城已经都埋在暗光布满的云幕里。

羊群已归去了,

拾松子的妇人大约是已回了她的茅屋。

我们也来在山前的平坡里,

听了音乐般的雨中的流泉声,

只恋恋地不忍走去!


又一度听见秋虫

又一度听见秋虫,──

是否还紧追着旅人的秋梦?

调一曲初凉夜的秋音,

万落千村响动战伐的金风。

这世代里叫不出小儿女的怨情;

诗人肺腑不再被凄凉乐音引动,

他情愿正看白骨上那一点流萤,

──一点爝火,迸跃出光丽的真诚!

密云下到处奔驰着风霆,

为震醒“供人食料”的苍生。

城市,郊原,夜夜里烦冤鬼哭,

悲壮的音从人间惊破幽冥!

谁曾向毒热的“夏日”低头爱慕,

谁曾为秋气萧瑟战栗吞声?

您不必空挥着忧心的涕泪,

秋来,无根的百草应分凋零。

悠悠么,耐不住这惨冷的长夜,

捧一把小心期待着风霆后的空明。

江头,阔野,高空,看多少铁手厮拼,

谁有生命的余力徒念着凄清?

这正当时序成熟的壮盛,

荡漾起“秋肃”传音,心底永生。

战士为仇敌备下了“未归箭”,

暗夜里等他们自碰飞锋。

又一度听见秋虫,

是否还紧追着旅人的秋梦?

有多少“万窍”惊鸣,

高壮,清肃,压住草下的和应。

调一曲初凉夜的秋音,

万落千村齐响动战伐的金风!

听秋音要彻底的悲壮,

谁有生命的余力徒念着凄清?

注(一)《新序》:曰:“楚王载繁弱之弓,忘归之矢,以射随兕于梦也。”

1938


铁匠铺中

一个星,两个星,无数明丽的火星。

一锤影,两锤影,无数快重的锤影。

来呀,大家齐用力,

咱们要使这铁火碰动!

一只手,两只手,无数粗硬的黑手。

一阵风,两阵风,无数呼动的风阵。

来呀,大家齐用力,

咱们先要忍住这火热的苦闷。

一个星,一锤影;一只手,一阵风;

无数的星,无数的锤影;

无数的手,无数的风阵。

来呀,大家齐用力,

在这里是生活的紧奋!

篇6:王统照:“血梯”

王统照:“血梯”

中夜的雨声,真如秋蟹爬沙似的,急一阵又缓一阵。风时时由窗棂透入,令人骤添寒栗。坐在惨白光的灯下,更无一点睡意,但有凄清的、幽咽的意念在胸头冲撞。回忆日间所见,尤觉怆然!这强力凌弱的世界,这风潇雨晦的时间,这永不能避却争斗的人生,……真如古人所说的“忧患与生俱来”。

昨天下午,由城外归来,经过宣武门前的桥头。我正坐在车上低首沉思,忽而填然一声,引起我的回顾:却看几簇白旗的影中,闪出一群白衣短装的青年,他们脱帽当扇,额汗如珠,在这广衢的左右,从渴望而激热的哑喉中对着路人讲演。那是中国的青年!是热血沸腾的男儿!在这样细雨阴云的天气中,在这凄惨无欢的傍晚,来作努力与抗争的宣传,当我从他们的队旁经过时,我便觉得泪痕晕在睫下!是由于外物的激动,还是内心的启发?我不能判别,又何须判别。但桥下水流恬恬,仿佛替冤死者的灵魂咽泣,河边临风摇舞的柳条,仿佛借别这惨淡的黄昏。直到我到了宣武门内,我在车子上的哀梦还似为泪网封住,尚未曾醒。

我们不必再讲正义了,人道了,信如平伯君之言,正义原是有弯影的(记不十分清了姑举其意),何况这奇怪的世界原就是兽道横行,凭空造出甚么“人道”来,正如“藐姑射的仙人可望而不可即”。我们真个理会得世界,只有尖利的铁,与灿烂的血呢!平和之门谁知道建造在那一层的天上?但究竟是在天上,你能无梯而登么?我们如果要希望着到那门下歇一歇足儿,我们只有先造此高高无上的梯子。用甚么材料作成?谁能知道,大概总有血液吧。如果此梯上面无血液,你攀上去时一定会觉得冰冷欲死,不能奋勇上登的。我们第一步既是要来造梯,谁还能够可惜这区区的血液!

人类根性不是恶的,谁也不敢相信!小孩子就好杀害昆虫,看它那欲死不死的状态便可一开他们那天真的笑颜。往往是猴子皮气发作的人类(岂止登山何时何地不是如此!),“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的话,并非苛论。随便杀死你,随便制服你,这正是人类的恶本能;不过它要向对方看看,然后如何对付。所以同时人类也正是乖巧不过,──这也或者是其为万物之灵的地方。假定打你的人是个柔弱的妇女,是个矮小的少年,你便为怒目横眉向他伸手指,若是个雄赳赳的军士,你或者只可以瞪他一眼。在网罗中的中国人,几十年来即连瞪眼的怒气敢形诸颜色者有几次?只有向暗里饮泣,只有低头赔个小心,或者还要回嗔作喜,媚眼承欢。耻辱!……耻辱的声音,近几年来早已迸发了,然而横加的耻辱,却日多一日!我们不要只是瞪眼便算完事,再进一步吧,至少也须另有点激怒的表现!

总是无价值的,……但我们须要挣扎!

总是达不到和平之门的,……但我们要造此血梯!

人终是要慷厉,要奋发,要造此奇怪的梯的!

但风雨声中,十字街()头,终是只有几个白衣的青年在喊呼,在哭,在挥动白旗吗?

这强力凌弱的世界,这风雨如晦的时间,这永不能避却的争斗的人生,……然而“生的人”,就只有抗进,激发,勇往的精神,可以指导一切了!……无论如何,血梯是要造的!成功与否,只有那常在微笑的上帝知道!

雨声还是一点一滴的未曾停止,不知那里传过来的柝声,偏在这中夜里警响。我扶头听去,那柝声时低时昂,却有自然的节奏,好似在奏着催促“黎明来”的音乐!

一九二五,六月五号夜十二点。

(选自《片云集》)

篇7:青纱帐王统照阅读答案

青纱帐

王统照

①稍稍熟悉北方情形的人,当然知道这三个字——青纱帐,帐字上加青纱二字,很容易令人想到那幽幽地,沉沉地,如烟如雾的趣味。其中大约是小簟轻衾吧?有个诗人在帐中低吟着“手倦抛书午梦凉” 的句子;或者更宜于有个雪肤花貌的“玉人”,从淡淡地灯光下透露出横陈的丰腴的肉体美来,可是煞风景得很!现在在北方一提起青纱帐这个暗喻格的字眼,汗喘气力,光着身子的农夫,横飞的子弹,枪,杀,劫掳,火光,这一大串的人物与光景,便即刻联想得出来。

②北方有的是遍野的高粱,亦即所谓秫秸,每到夏季,正是它们茂生的时季。身个儿高,叶子长大,不到晒米的日子,早已在其中可以藏住人,不比麦子豆类隐蔽不住东西。这些年来,北方,凡是有乡村的地方,这个严重的青纱帐季,便是一年中顶难过而要戒严的时候。

③当初给遍野的高粱赠予这个美妙的别号的,够得上是位“幽雅”的诗人吧?本来如刀的长叶,连接起来恰象一个大的帐幔,微风过处,秆、叶摇拂,用青纱的色彩作比,谁能说是不对?然而高粱在北方的农产植物中是具有雄伟壮丽的姿态的。它不象黄云般的麦穗那么轻袅,也不是谷子穗垂头委琐的神气,高高独立,昂首在毒日的灼热之下,周身碧绿,满布着新鲜的生机。高粱米在东北几省中是一般家庭的普通食物,东北人在别的地方住久了,仍然还很欢喜吃高粱米煮饭。除那几省之外,在北方也是农民的主要食物,可以糊成饼子,摊作煎饼,而最大的用处是制造白干酒的原料,所以白干酒也叫做高粱酒。中国的酒类性烈易醉的莫过于高粱酒。可见这类农产物中所含酒液之纯,与北方的土壤气候都有关系,但高粱的特性也由此可以看出。

④为什么北方农家有地不全种能产小米的谷类,非种高粱不可?据农人讲起来自有他们的理由。不错,高粱的价值不要说不及麦、豆,连小米也不如。然而每亩的产量多,而尤其需要的是燃料。我们的都会地方现在是用煤,也有用电与瓦斯的,可是在北方的乡间因为交通不便与价值高贵的关系,主要的燃料是高粱秸。如果一年地里不种高粱,那末农民的燃料便自然发生恐慌。除去为作粗糙的食品外,这便是在北方夏季到处能看见一片片高杆红穗的高粱地的缘故。

⑤高粱的收获期约在夏末秋初。从前有我的一位族侄,——他死去十几年了,一位旧典型的诗人,——他曾有过一首旧诗,是极好的一段高粱赞:

⑥“高粱高似竹,遍地参差绿。粒粒珊瑚珠,节节琅玕玉。”

⑦农人对于高粱的红米与长杆子的爱惜,的确也与珊瑚琅玕相等。或者因为这等农产物品格过于低下的缘故,自来少见诸诗人的歌咏,不如稻、麦、豆类常在中国的田园诗人的句子中读得到。

⑧但这若干年来,高粱地是特别的为人所憎恶畏惧!常常可以听见说:“青纱帐起来,如何,如何?……”“今年的青纱帐季怎么过法?”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季,乡村中到处遍布着恐怖,隐藏着杀机。通常在黄河以北的土匪头目,叫做“秆子头”,望文思义,便可知道与青纱帐是有关系的。高粱秆子在热天中遍地皆是,容易藏身,比起“占山为王” 还要便利。

⑨青纱帐,现今不复是诗人、色情狂者所想象的清幽与挑拨肉感的所在,而变成乡村间所恐怖的“魔帐”了!

⑩多少年来帝国主义的压迫,与连年内战,捐税重重,官吏、地主的剥削,现在的农村已经成了一个待爆发的空壳。许多人想着回到纯洁的乡村,以及想尽方法要改造乡村,不能不说他们的“用心良苦”,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样枝枝节节,一手一足的办法,何时才有成效!

?青纱帐季的恐怖不过是一点表面上的情形,其所以有散布恐惶的原因多得很呢。

?“青纱帐” 这三个字徒然留下了极淡漠的,如烟如雾的一个表象在人人的心中,而内里面却藏有炸药的引子!

一九三三,六月四日。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对于青纱帐,诗人给予浪漫的理解,色情狂产生色欲的联想,其实是隐藏杀机的恐怖的“魔帐”,也是埋葬侵略者和反动统治者的坟墓。

B.本文从写青纱帐的美好起笔,浓墨重彩地写出了膏粱的价值;是北方农民主要的食粮,可用来蒸酒,秸秆可作燃料,这为后面写它充满罪恶作了铺垫。

C.农民诗歌把膏粱比喻成珊瑚珠、琅玕玉,说明它的宝贵,深受人们喜爱。高粱秆长得高而挺拔,象征了我们坚强伟大的民族精神。

D.第⑧段中,“青纱帐起,如何,如何……”,第一个“如何”是指过去青纱帐如何的美好,第二个“如何”是指隐藏着怎样的凶险和灾难。

E.王统照的这篇散文,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认识”这一创作理念,饱含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当代社会罪恶现状作了有力的批判。

8.文章写在青纱帐里涌现和蕴藏了哪些现实的社会现象?作者认为当时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出路在哪里?(4分)

9.本文突出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试赏析它是怎样进行对比的?这样写,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

7.AE(A项正确,“坟墓”之说是作者本有的意思,“藏有炸药的引子”便是革命爆发埋葬敌人的意思。B项,不是从青纱帐的美好起笔的,“铺垫”之说不合文章实际。C项,“象征”的说法,本文并没有这层意思。D项,两个“如何”都指凶险恐怖,可根据后面的话分析出来。E项是对文章思想内容上的整体概括,正确)(答对一项2分,两项5分,有错项不计分)

8.涌现的社会现象:(1)农民的劳作之苦,不堪重负地艰难挣扎;(1分)(2)日寇土匪的肆意横行,抢劫杀戮。(1分)蕴藏着人民强烈的反抗意志,革命斗争即将爆发。(1分)作者认为当时农村乃至国家的出路在于斗争,彻底地革命,要改变着罪恶现实不是靠“枝枝节节”“一手一足”的改良主义所能凑效的。(1分)

9.对比的运用:(1)贯穿全文的有高粱给予人们丰厚的赠予与青纱帐罪恶现状的对比;(2)首段写诗人、色情狂对青纱帐优雅、色欲的联想与其现实灾难、恐怖的对比;(3)对中国农村的出路,改良主义见解与彻底革命主张的对比;(4)膏粱与稻、麦、豆的对比。(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

这些对比突出了农民苦难深重,社会民不聊生;突出说明要改变现状必须用革命手段摧毁旧世界,从而强化文章主题。(2分,笼统回答强化主题计1分)

篇8:王统照:雪莱墓上

王统照:雪莱墓上

东风吹逗着柔草的红心,

西风咽没了夜莺的尖唱。

春与秋催送去多少时光,

他忘不了清波与银辉的荡漾。

墙外,金字塔尖顶塔住斜阳。(一)

墙里,长春藤蔓枝寂静生长。

一片飞花懒吻着轻蝶的垂翅,

花粉,蘸几点青痕霉化在墓石苔上。

安排一个热情诗人的幻境:远寺钟声;

小窗下少女织梦;绿芜上玫瑰娇红;

野外杉松低吹着凄清的笙簧;

黄昏后,筛落的月影曳动轻轻。

“心中心”(二),安眠后当不曾感到落寞?

一位叛逆的少年他早等待在那个角落(三)。

左面有老朋友永久的居室,

在生命里,那个心与诗人的合成一颗(四)。

“对于他没曾有一点点的损伤,

忍受着大海的变化,从此更丰饶、奇异。”(五)墓石上永留的诗句耐人寻思,墓石下的幽魂也应有一声合意的叹息?

诗的热情燃烧着人间一切。

教义的铁箍,自由锁链,

欲的假面,黑暗中的魔法,

是少年都应分在健步下踏践。

他们听见了你的名字(自由)的光荣欢乐。

正在清晨新生的明辉上,

超出了地面的群山,

从一个个的峰尖跳过。(六)

“不为将来恐怖,也不为过去悲苦,”

长笑着有“当前”的挣扎,

得住时间中变化的光华,

趁气力撒一把金彩地飞雨。

美丽,庄严,强力,这里有活跃的人生!

一串明珠找不出缺陷,污点,

在窟洞里也能照穿黑暗,

人生!──逃出窟洞,才可见一天晴明。

爱与智慧,双只蹑逐着诗人的身影,

挣脱了生活枷锁;热望着过去光荣。

是思想争斗的前峰,曾不回头,

把被热血洗过的标枪投在沙中。

“水在飞流,冰雹掷击,

电光闪耀,雪浪跳舞──

离开罢!

旋风怒吼,雷声――,

森林摇动,寺钟响起──

离开前来罢!”(七)

“去罢;离开了你,我的祖国。

那里,到处是吃人者奏着凯歌,

我们一时撕不开伪善的网罗,

过海去,任凭着生命的飘泊。

“南方──碧 远通的海波,曾经

因战斗血染过的山,河。古城里

阳光温丽,──阳光下开放着

争自由的芬芳花萼。”

生命,他明白那终是一片雕落的秋叶,

可要在秋风蹈里,眩耀着

春之艳丽,夏之绿缛,──不灭的光洁;

才能写出生命永恒的诗节。

司排资亚的水面,一夜间

被悲剧的尾声掉换了颜色。(八)

漩浪依然为自由前进,

碧花泡沫激起了一个美发诗身。

去罢!

生命旋律与雄壮的海乐合拍。

去罢!

是那里晨钟远引着自由的灵魂。

抱一颗沸腾心,还让它埋在故国,

大海,明月,永伴着那一点沸腾的光辉。

我默立在卧碑前一阵怅惘!

看西方一攒树顶拖上一卷苍茫。

没带来一首挽歌,一束花朵,

争自由的精神,永耀着──金色里一团霞光。

墙外,金字塔尖顶搭住斜阳,

墙里,长春藤静静地生长。

守坟园的少年草径上嘤嘤低唱,

“这是一个没心诗人化骨的荒场。”

注:

(一)距雪莱埋骨的坟园不远,有一砖砌的金字塔式的建筑物,乃纪元前罗马将军赛司提亚司(Cestius)的大坟。

(二)雪莱墓石上第一行字的刻字。

(三);英国诗人克茨亦埋于此坟园中,他比雪莱早死一年。

(四)雪莱墓左侧是雪莱友人楚劳耐(E. J. Trelawny)的墓,他在一八八一年死于英国。他的墓石上刻着──不要让他们的骨头分开,因为在生命中他们的两颗心合而为一。

(五)雪莱墓上刻着莎士比亚戏剧“风暴”中的成语。

(六)略取雪莱诗的语意。

(七)略取雪莱诗的语意。

(八)雪莱于一八二二年溺死于司排资亚(Sepzia)。

王统照作品_王统照散文集选王统照:青纱帐王统照:诗三首

冰心哲理诗的特点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考点

初中语文课外文学的常识

描写狂风的经典诗句赏析

王维的诗句

杜甫诗三首教案

杜甫诗三首翻译

人教版八上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杜甫诗三首

王统照:诗三首
《王统照:诗三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王统照:诗三首(推荐8篇)】相关文章:

马的古诗2023-10-08

《杜甫诗》初二语文说课稿2023-01-11

王维的爱国诗句2022-05-13

王维--《杂诗》2022-04-30

短歌行说课稿2023-08-02

王维读书的诗句2022-10-15

关于赞美幼儿园老师的随笔:诗三首2023-01-02

王维的《杂诗》赏析2023-05-07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考点2023-08-17

必修3杜甫诗和翻译2022-11-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