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萝李商隐

时间:2022-08-25 07:48:3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北青萝李商隐(共8篇)由网友“蓝马”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北青萝李商隐,希望大家喜欢!

北青萝李商隐

篇1:李商隐《北青萝》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北青萝》赏析:

诗是写访僧忽悟禅理之意。首联点出造访的时间;颔联写寻访孤僧的过程;颈联写黄昏时才寻到;末联是抒发感慨。访的`是孤僧,因而以“独敲”、“一枝”、“人何在”等点出“孤”字来。最后两句,以“微尘”照应“僧”字,处处紧扣题意,表现了诗人在苦闷彷徨之时,不满现实,而向往佛家的消极情绪。

篇2:北青萝 李商隐

,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商隐,这首诗的内容写作者心情不好,希望从佛家思想中得到解脱,下面是此诗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原文】

北青萝

作者: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北青萝中心思想

此诗表现了诗人在苦闷彷徨之时,不满现实,希望从佛教思想中得到解脱的消极情绪。

北青萝翻译:

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

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

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

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

北青萝字词解释:

青萝:一种攀生在石崖上的植物,此处代指山。南朝江淹《江上之山赋》:“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

崦(yān):即“崦嵫(zī)”, 山名,在甘肃。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山海经》载:乌鼠同穴山西南有山名崦嵫,日所入处。

初夜:黄昏。

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世界”句:语本《法华经》:“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意思是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楞严经》说:“人在世间,直微尘耳。何必拘于憎爱而苦此心也!”宁:为什么。

北青萝赏析:

诗人在激烈的牛、李党争中被搞得心疲力尽,漂泊的生活,孤独的处境,使他感到生活在红尘中的不幸,迫切需要接触一下清净的佛家天地。

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时当红日西沉山谷,诗人进入山中,去拜访一位住在茅屋中的僧人。“茅屋”,写出僧人居处的简朴,“孤僧”,写出僧人的不厌孤独。而诗人此时正逢生活清苦、亲朋离散的艰难岁月,他寻访这样一位清苦而孤居的僧人,显然是要从对方身上获得启示,以解除自身的苦恼。清苦人寻清苦地,孤独客访孤独僧,俗与拂已有了精神交流的契机。

领联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时当深秋,满山的林木飘下纷纷的黄叶,诗人要找的那位孤僧,却不知住在哪里。“人何在”,使人联想到诗人于山林间四处张望的神态,显现出山间林木的密集和僧人的幽藏,愈发表现出这位孤僧远避红尘的意趣,这正是诗人探访的目的'。对句更将僧人的幽藏作进一步的渲染:诗人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已不知把那盘山之路走了几重。山路入云,已见其高,何况入的是“寒云”。“寒云路几层”不仅写出僧人的高居尘上,也写出诗人不畏辛劳和艰险、―心追寻禅理的热切之举。此联二句写景而兼记行踪,景中暗含着僧人和诗人的影子,言筒意丰,蕴藏极富,堪称方家妙笔。

经过千回万转,诗人终于找到了茅屋,见到了孤僧,颈联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独敲初夜磐,闲倚一枝藤。”“初夜”二字与首句“残阳”相关照,写出到达茅屋的时间。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磐诵经。“独”字与次句的“孤”字相呼应,因为是“孤僧”,所以独自敲磐。虽只身独处,而未怠佛事,可见其对佛的虔诚。诗人此时站在茅屋外边,耳听清脆的磐声,眼望寂静的星辰,深感佛界的静谧与安详,此中再无红尘之困扰。待到僧人佛事已毕,诗人走进茅屋,与之交谈,对交谈的情状仅用“闲倚一枝藤”五个字概括,却内蕴丰富。“藤”是藤条做的手杖,极为简朴,僧人所“倚”,仅此而已,生活之清苦可以想见;难得的是僧人那份“闲”态,居清贫而安闲自如,从容不迫。

尾联写诗人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僧。”佛教认为大千世界全在微尘之中,人也不过就是微尘而已。诗人领悟了这个道理,表示今后不再纠缠爱憎,众心净虑,以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

综观此诗,语言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诗人先写出访,次写途中,再写遇僧,最后以思想收获作结。诗人先将笔墨集中在探访之上,描写憎人居住状态的孤独。用“独敲”一联勾勒,“独”字和“一”字均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孤”字。用“闲”字写出佛家对红尘物欲的否定,突显出诗人希望从佛教思想中得到解脱,将爱憎抛却,求得内心的宁静。最后写诗人访僧忽悟禅理之意,更衬出孤僧高洁的心灵。此诗所表达的就是一种不畏辛劳艰险、―心追寻禅理、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的愿望,既赞美了僧人清幽简静的生活,又表现出诗人对惮理的领悟,淡泊之怀面对现实、从容之心面对仕途荣辱。

作者资料:

李商隐(约公元8--公元858年),字义山,号玉溪(G)生,又号樊南生,汉族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代诗人,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篇3:北青萝·李商隐

【原文】

《北青萝》

作者: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注解】

①青萝:山名。

②崦(yān):即“崦嵫”(yānzī), 山名,在甘肃。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

③初夜:黄昏。

④宁:为什么。

⑤“世界”句:语本《法华经》:“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意思是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

【韵译】

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

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

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着枯藤。

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

【评析】

李商隐的《北青萝》描写诗人在暮色中去寻访一位山中孤僧,通过体味山中疏淡清丽的景色,孤僧恬静闲适的生活,诗人领悟到“大千世界,全在微尘”的佛家境界。在诗中诗人为我们描蓦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披着夕阳的余辉,到茅屋中去探访孤僧,只见落叶遍地,寒云缭绕,山径重重,却没有找到要访的人。诗人并未生气,只悠闲地倚杖而立,听着黄昏中独自响起的磬声。并由此悟到佛家禅理。但纵观李商隐一生挣扎于宦海,这只不过是他失意之时的感慨,也当算个异数。诗人围绕访僧悟禅的主题创造气氛,意致简远超然。诗中用词也很精妙,时有照应之处:如“初夜”对“残阳”;“独敲”对“孤僧”。 诗人过访的是孤僧,全诗便在“孤”字与“僧”字上下功夫:“独敲”、“一枝”、“人何在”,岂不孤乎?“夜磬”、“微尘”、“残阳”、“落叶”、“寒云”、“世界”、“爱憎”等词语岂不与僧人、寺院紧密相关乎?这既单纯又多角度的纺一,便是本诗尤为鲜明之处。人们还可以从诗中深味那超然物外的清幽恬静的生活——虽孤寂却有情趣,虽为僧却并不惨苦。诗人领悟到“大千世界,全在微尘”(《法华经》),更衬出孤僧高洁的心灵。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858),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玉谿(xi)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 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李商隐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47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不过,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现实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令。

【英汉对照】

篇4:北青萝·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 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 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 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 吾宁爱与憎。

NORTH AMONG GREEN VINES

Li Shangyin

Where the sun has entered the western hills,

I look for a monk in his little straw hut;

But only the fallen leaves are at home,

And I turn through chilling levels of cloud

I hear a stone gong in the dusk,

I lean full-weight on my slender staff

How within this world, within this grain of dust,

Can there be any room for the passions of men?

篇5:李商隐《北青萝》赏析

李商隐《北青萝》赏析

北青萝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韵译:

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

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

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着枯藤。

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

赏析:

李商隐的《北青萝》描写诗人在暮色中去寻访一位山中孤僧,通过体味山中疏淡清丽的景色,孤僧恬静闲适的生活,诗人领悟到“大千世界,全在微尘”的佛家境界。

首联写诗人于夕阳西下时分兴致勃勃去北青萝山的茅房去拜访一位孤僧。黄昏访僧,说明诗人心境之沉抑与淡静。其性情之冲淡,跃然纸上。访晤孤僧的诗人,其实也是孤身一人。

颔联续写“访”时所遇:但见落叶飘飞,寒云漫空,山路崎岖,却不见高僧的身影。

颈联写孤僧的风采:独敲磬与闲依藤。一“独”一“闲”,将僧人悠闲自在、清净无事的心境毕现了出来。于是诗人颖悟道:世界何其渺小,人如芥子何等微不足道,何必心存爱憎,自寻烦恼呢?于是诗人由此得到了解脱。

诗中诗人为我们描蓦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披着夕阳的余辉,到茅屋中去探访孤僧,只见落叶遍地,寒云缭绕,山径重重,却没有找到要访的人。诗人并未生气,只悠闲地倚杖而立,听着黄昏中独自响起的磬声。并由此悟到佛家禅理。但纵观李商隐一生挣扎于宦海,这只不过是他失意之时的感慨,也当算个异数。诗人围绕访僧悟禅的主题创造气氛,意致简远超然。诗中用词也很精妙,时有照应之处:如“初夜”对“残阳”;“独敲”对“孤僧”。

诗人过访的是孤僧,全诗便在“孤”字与“僧”字上下功夫:“独敲”“一枝”“人何在”,岂不孤乎?“夜磬”“微尘”“残阳”“落叶”“寒云”“世界”“爱憎”等词语岂不与僧人、寺院紧密相关乎?这既单纯又多角度的纺一,便是本诗尤为鲜明之处。人们还可以从诗中深味那超然物外的清幽恬静的生活——虽孤寂却有情趣,虽为僧却并不惨苦。诗人领悟到“大千世界,全在微尘”(《法华经》),更衬出孤僧高洁的心灵。

篇6:李商隐北青萝赏析

北青萝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赏析】

诗人在暮色中去寻访一位山中孤僧,他描写了萧疏的秋景和孤僧清幽恬静的生活情调,以及他自己由此悟到了禅理,感到大千世界都是微尘,可谓万念皆空,无须爱憎。全诗写景形象细致,清新感人,意味深远。

本诗为诗人访问山中僧人后所作。诗人描写了山中清新淡雅的景象,孤僧淡泊宁静的生活,也以他领悟到的万念皆空”,“一切皆微尘”的禅理,曲折地反映了人生失意的苦闷。全诗感情浓郁,真切感人。北青萝,疑即是僧人所居地。

首联点明诗人前去寻访孤僧的时间和环境。“残阳西入崦”说明天色已晚,诗人迎着落日的余晖,到茅屋中拜访孤僧。颔联写诗人去寻访孤僧途中的风景。“落叶人何在”,点明时值深秋。道路间漂浮的“寒云”,点明所去之处很高。在这样幽深空灵的山林中,诗人连心也变得纯净了。这句表明诗人所寻访的孤僧居住在山阴险要处,为下文诗人悟出禅理奠定了基础。颈联刻画了孤僧的形象。诗人并没有直接描绘僧人的面貌特征,而是通过环境的描写和侧面的烘托,将一个远离世俗、清心寡欲的孤僧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尾联抒情。看着眼前超凡脱俗的孤僧,诗人顿时参悟了生命的真谛:“既然大千世界都在那微尘里,我还需要什么爱与憎呢?”然而,诗人一生在宦海中沉浮,未得解脱,因此这句诗可以看成是他困顿之时的感慨之词,也可以看成是他为了摆脱苦闷的一种自我安慰。心性使然,诗人并不是能够忘却爱憎的人,所以他的诗作大多爱憎分明、感情强烈。

本诗结构严谨,多有照应之处:如“初夜”对“残阳”,“独敲”对“孤僧”。全诗写景立意高妙,残阳、落叶、寒云、初夜等意象无不展示出山中生活的宁静安闲,以及孤僧的怡然自得。诗人自始至终以访僧悟禅为主题渲染气氛,塑造了简单超然的意境,显示出了绝佳的语言功底。

译文

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

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着枯藤。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

《北青萝》是诗人李商隐的五言律诗,是《全唐诗》的第541卷第11首诗。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和点出造访的时间,诗人希望与僧人精神交流获得启示,以解除自身的苦恼。颔联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写景而兼记行踪,言筒意丰,蕴藏极富;颈联写诗人黄昏时才寻到僧人,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尾联写抒发感慨,忽悟禅理之意,今后不再纠缠爱憎,以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

《北青萝》

作者: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注解】:

1、崦:指日没的地方。

2、宁:为什么。

【韵译】:

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

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

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

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

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

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着枯藤。

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

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

【评析】:

诗是写访僧忽悟禅理之意。首联点出造访的时间;颔联写寻访孤僧的过程;颈联

写黄昏时才寻到;末联是抒发感慨。访的是孤僧,因而以“独敲”、“一枝”、“人

何在”等点出“孤”字来。最后两句,以“微尘”照应“僧”字,处处紧扣题意,表

现了诗人在苦闷彷徨之时,不满现实,而向往佛家的消极情绪。

篇7:北青萝李商隐赏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韵译】

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

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

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着枯藤。

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

【赏析】

李商隐的《北青萝》描写诗人在暮色中去寻访一位山中孤僧,通过体味山中疏淡清丽的景色,孤僧恬静闲适的生活,诗人领悟到“大千世界,全在微尘”的佛家境界。

首联写诗人于夕阳西下时分兴致勃勃去北青萝山的茅房去拜访一位孤僧。黄昏访僧,说明诗人心境之沉抑与淡静。其性情之冲淡,跃然纸上。访晤孤僧的诗人,其实也是孤身一人。

颔联续写“访”时所遇:但见落叶飘飞,寒云漫空,山路崎岖,却不见高僧的身影。

颈联写孤僧的风采:独敲磬与闲依藤。一“独”一“闲”,将僧人悠闲自在、清净无事的心境毕现了出来。于是诗人颖悟道:世界何其渺小,人如芥子何等微不足道,何必心存爱憎,自寻烦恼呢?于是诗人由此得到了解脱。

诗中诗人为我们描蓦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披着夕阳的余辉,到茅屋中去探访孤僧,只见落叶遍地,寒云缭绕,山径重重,却没有找到要访的人。诗人并未生气,只悠闲地倚杖而立,听着黄昏中独自响起的磬声。并由此悟到佛家禅理。但纵观李商隐一生挣扎于宦海,这只不过是他失意之时的感慨,也当算个异数。诗人围绕访僧悟禅的主题创造气氛,意致简远超然。诗中用词也很精妙,时有照应之处:如“初夜”对“残阳”;“独敲”对“孤僧”。

诗人过访的是孤僧,全诗便在“孤”字与“僧”字上下功夫:“独敲”“一枝”“人何在”,岂不孤乎?“夜磬”“微尘”“残阳”“落叶”“寒云”“世界”“爱憎”等词语岂不与僧人、寺院紧密相关乎?这既单纯又多角度的纺一,便是本诗尤为鲜明之处。人们还可以从诗中深味那超然物外的清幽恬静的生活——虽孤寂却有情趣,虽为僧却并不惨苦。诗人领悟到“大千世界,全在微尘”(《法华经》),更衬出孤僧高洁的心灵。

篇8:北青萝李商隐赏析

诗人在激烈的牛、李党争中被搞得心疲力尽,漂泊的生活,孤独的处境,使他感到生活在红尘中的不幸,迫切需要接触一下清净的佛家天地。

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时当红日西沉山谷,诗人进入山中,去拜访一位住在茅屋中的僧人。“茅屋”,写出僧人居处的简朴,“孤僧”,写出僧人的不厌孤独。而诗人此时正逢生活清苦、亲朋离散的艰难岁月,他寻访这样一位清苦而孤居的僧人,显然是要从对方身上获得启示,以解除自身的苦恼。清苦人寻清苦地,孤独客访孤独僧,俗与佛已有了精神交流的契机。

颔联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时当深秋,满山的林木飘下纷纷的黄叶,诗人要找的那位孤僧,却不知住在哪里。“人何在”,使人联想到诗人于山林间四处张望的神态,显现出山间林木的密集和僧人的幽藏,愈发表现出这位孤僧远避红尘的意趣,这正是诗人探访的目的。对句更将僧人的幽藏作进一步的渲染:诗人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已不知把那盘山之路走了几重。山路入云,已见其高,何况入的是“寒云”。

“寒云路几层”不仅写出僧人的高居尘上,也写出诗人不畏辛劳和艰险、—心追寻禅理的'热切之举。此联二句写景而兼记行踪,景中暗含着僧人和诗人的影子,言筒意丰,蕴藏极富,堪称方家妙笔。

经过千回万转,诗人终于找到了茅屋,见到了孤僧,颈联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独敲初夜磐,闲倚一枝藤。”“初夜”二字与首句“残阳”相关照,写出到达茅屋的时间。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磐诵经。“独”字与次句的“孤”字相呼应,因为是“孤僧”,所以独自敲磐。虽只身独处,而未怠佛事,可见其对佛的虔诚。诗人此时站在茅屋外边,耳听清脆的磐声,眼望寂静的星辰,深感佛界的静谧与安详,此中再无红尘之困扰。待到僧人佛事已毕,诗人走进茅屋,与之交谈,对交谈的情状仅用“闲倚一枝藤”五个字概括,却内蕴丰富。“藤”是藤条做的手杖,极为简朴,僧人所“倚”,仅此而已,生活之清苦可以想见;难得的是僧人那份“闲”态,居清贫而安闲自如,从容不迫。

尾联写诗人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佛教认为大千世界全在微尘之中,人也不过就是微尘而已。诗人领悟了这个道理,表示今后不再纠缠爱憎,众心净虑,以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

综观此诗,语言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诗人先写出访,次写途中,再写遇僧,最后以思想收获作结。诗人先将笔墨集中在探访之上,描写僧人居住状态的孤独。用“独敲”一联勾勒,“独”字和“一”字均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孤”字。用“闲”字写出佛家对红尘物欲的否定,突显出诗人希望从佛教思想中得到解脱,将爱憎抛却,求得内心的宁静。最后写诗人访僧忽悟禅理之意,更衬出孤僧高洁的心灵。此诗所表达的就是一种不畏辛劳艰险、—心追寻禅理、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的愿望,既赞美了僧人清幽简静的生活,又表现出诗人对惮理的领悟,淡泊之怀面对现实、从容之心面对仕途荣辱。

李商隐《北青萝》注释及简析

李商隐的诗词名句

描写蜡烛的诗句

有关孤独的优美诗句

思念的古诗词名句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诗鉴赏

李商隐《夜雨寄北》古诗词

夜雨寄北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翻译

李商隐夜雨寄北古诗

北青萝李商隐
《北青萝李商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北青萝李商隐(共8篇)】相关文章:

夜雨寄北 李商隐2023-01-22

读李商隐诗集的感悟2022-05-06

李商隐诗集2022-05-06

带云字的诗句2022-05-06

写自然风光诗句2024-01-15

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意思,夜雨寄北赏析2023-09-22

带叶的诗句2022-05-08

孤独诗词2024-01-07

夜雨寄北的作文800字2023-01-09

流字的诗词名句2023-10-3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